三同时

2024-07-13

三同时(精选9篇)

三同时 篇1

油田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由于自身行业特点, 在项目建设工作上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具体而言, 可以总结为“高投入, 高风险, 高回报”九个字, 与之相应的, 油田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也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要求。在下文中, 作者将就油田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做一简要分析, 并结合对“三同时”原则的理解, 提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措施。

1“三同时”原则定义

“三同时”原则, 是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简要总结。该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 于2010年11月公布, 并于2011年2月起实行。“三同时”原则, 具体而言, 是指项目建设中, 主体工程与安全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以实现项目全程安全保障的目的。

2 油田项目建设“三同时”的干扰因素

“三同时”原则作为一部专门用于建设工程的指导方法,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现实条件限制, 会遇到许多执行中的困难, 就油田建设的特定情况而言, 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质条件上的欠缺;二是意识准备上的欠缺;三是相关制度的不完备。

(1) 物质条件不足众所周知, 油田及其相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 目前较为知名的大型油田, 很多都是建国初期便已投入开发, 这就为之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于当时条件艰苦, 许多机器和设备都存在型号落后、使用年限长、接近淘汰, 安全系数不达标等情况, 再加上当时对于安全建设的认识不足, 甚至有意的放弃, 使得许多应有的配套安全措施和设备都没有得到建设, 留到现在, 成为很大的隐患。

(2)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物质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假以时日逐步推进, 但更关键的是, 要在工作人员心中牢固树立“三同时”原则的工作意识, 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发生更多的问题。然而现状是, 许多油田员工自身对于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 认为安全设施可有可无, 灾难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对于安全设施的建设不热心, 缺乏责任感, 能省则省, 偷工减料, 只是为了应付安全检查和验收做做表面功夫。这一点, 在一些老员工和流动性较大的岗位中特别突出, 需要引起关注。

(3) 相关制度不完备“三同时”原则是一个暂行办法, 也就是一个指导性的意见, 要想真真正正把他落到实处, 还需要对其进行解读,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扩展为细化的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规范。但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由于暂行办法推行时间不长, 对于其的解读和研究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在没有强制保障的前提下, 对暂行办法的贯彻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的细化制度制定工作进展缓慢。这些因素叠加起来, 最终造成制度不完备的结果。

3 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1) 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调查前期的充分调查是一个项目后续顺利建设的必备条件, 结合“三同时”的安全原则来看, 就是要事先充分了解项目建设环境的硬件设施, 摸清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做到一切心中有数, 从而为接下来的项目施工及其配套安全设施的建设提供指导和方向, 做到有的放矢, 不留漏洞。

(2) 依据原则制定计划并执行确定了目标和问题所在,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如何达成和解决它们。这一阶段, 要求参与人员以“三同时”原则为指导思想, 在实际计划中切实保证安全设施和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计划, 同时施工, 同时完成。要求计划明确具有可执行性, 达到相关国家标准。为达到这一点, 可在主体项目建设组别之外, 另设立独立的专门安全监督小组, 对于安全设施的建设定期进行巡查和验收, 并对于发现的问题随时要求改正。监督小组应对高级管理者独立负责, 并确保不会与项目建设成员产生利益连带关系。

(3) 总结经验, 完善制度事前的工作, 无论如何全面, 总还是有疏漏的, 许多问题只有在实际建设中才会暴露出来, 许多偶然因素更是不可控制, 这些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积累经验。同时, 每一次建设都有所不同, 也就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风险控制点, 只有对每一次出现的新问题予以记录, 并在事后进行反思, 提出解决, 才能一步步推进安全建设工作的完善。此外,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还可以促进相关规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从而为后来的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4) 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工作是物质的客体, 人才是活动的主体, 一切活动如果没有人, 都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安全建设也是如此。所以,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 应当有意识的反复开展“三同时”原则培训和讨论活动, 使得参与人员能够将其时时刻刻牢记心中。通过这一反复强化 (必要时可建立相应考核制度) , 将安全原则化为习惯, 从而在工作中自发的按其执行, 这既能节约大量后期审查的人力物力, 同时也是从根本上保障安全建设的最重要因素。

4 结语

油田建设, 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背景的高危行业, 需要特别注意生产的安全管理, 在具体执行这一主题时, 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特点是要在建设当中实行“三同时”的原则, 使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生产项目管理工作的始终。

摘要:安全是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的第一要务, 而油田生产项目建设, 又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格外的安全管理。本文中, 作者通过对油田生产建设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 结合自身经验, 对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原则在油田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做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意见。

关键词:油田,安全管理,三同时

参考文献

[1]刘成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管理职责[J].石油工程建设, 2007, 03:65-68+9.

[2]宁德春.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9.

三同时 篇2

一、矿井概况

郑州市磴槽集团伊川县金窑煤矿有限公司于2005年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资源整合而成,经专家论证、政府协调,由原伊川县半坡乡伊登煤矿、伊川县半坡乡白窑四矿、伊川县半坡乡白窑五矿整合而成。经过企业改制,现更名为郑州市磴槽集团伊川县金窑煤矿有限公司。井田面积1.4826平方公里,开采二叠系五3煤层,经济储量232.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56.08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服务年限为5年。根据豫煤重组办【2010】25号批复,伊川县金窑煤矿作为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一并被确定为地方煤炭主体企业,洛煤重组【2010】12号批复认可。

二、矿井批复及持证情况

我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精神进行矿井技改工作,根据洛煤

【2006】207号关于金窑煤矿技术改造工程开工许可的文件精神我矿正式转入矿井技改阶段。矿井初步设计与2006年有义马广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2007年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给与修改,洛煤【2008】155号文件给予批复。2009年11月该设计的安全专篇修改完成,豫西煤安监【2010】25号文件给予批复。目前我矿“五职”矿长均已全部配备到位,并经省级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全部持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配备到位,经培训考试合格,全员培训达到100﹪。矿井《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合法有效。

四、矿井队伍建设和工程监理情况

矿井批复技改后我矿自己组建职工队伍对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和河南理工大学建设工程监理所郑州分所建立合作协议,对我矿的矿井技改工程进行工程监理工作。

五、矿井各系统情况

〈1〉、供电系统

郑州市磴槽集团伊川县金窑煤矿有限公司高压供电线路有 I白金、II白金两趟高压均来自半坡乡10kv变电站,地面低压供电选用S9-315KVA、S11-400KVA电力变压器两台,供应地用电。井下供电采用10kv 入井,变压器KBSG-400KVA隔爆干式变压器两台双母线连接,形成双回路供电系统。变压器采用分列运行方式,矿用供电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2〉、矿井提升系统

主井安装2JK-2.5/20绞车一台,电动机功率230KW采用非标2.5m箕斗提矸。副井安装JTK-1.6绞车,电动机功率185KW,用作入井人员上下。两台绞车运行正常,经河南省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服务中心检测合格并办有准运证符合煤矿安全生产要求。3〈3〉、矿井通风系统

我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原主井进风,副井回风。通风机采用两台BDCKINo15型对旋式通风机,反风措施采用风机反转,目前矿井总进风687m/min,总回风715 m/min,有效风率88﹪,通风负压680pa风量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2012年2月经河南省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服务中心检测合格并办有准运证符合煤矿安全生产要求。33

〈4〉、矿井排水系统

井下中央泵房安装D25-50×7型水泵三台,井底两个副水仓泵房,分别安装有D46-30×6型水泵四台。中央泵房主副水仓容量495m,井低两个水仓容量分别为218 m。我矿正常涌水量6-8 m/h最大涌水量16 m/h,主排水管路在副井铺设两趟直径3寸钢管直达地面。我矿于2012年2月 15日对井下排水系统进行了联合运转测试,并经河南省煤矿安全监督局安全技术中心对我矿主排水系统安全性能进行测试,排水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并出具了安全检验合格报告。333,3

〈5〉、采掘系统:

目前我矿采用斜井下山开拓方式开拓,目前副斜井按照技改初步设计,已完成改造工程.新建主斜井计划掘进780米已开拓580.6米,预计6月底可以完工并投入使用。井下变电所、主泵房正在施工当中,预计7月底可以完工,10月底变电所安装到位,2012年底以前首采面可以形成,以此完成井下生产系统,提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6〉、监测监控系统

我矿装备KJ95N型安全监控系统一套,双机热备自动切换,有备用电源。该设备具有显示、打印、报警、断电等功能,检测监控分站KJF16B型6台、瓦斯传感器KGJ23型8台、一氧化碳传感器KGA5型4台、温度传感器KG3007A型6台、风速传感器GFW15型2台、通风设施传感器GFK3080-1型7台、负压传感器KGY3A型1台、视频探头KBA10型23台实时对全矿进行监控,井下各个巷口均已安装可视频探头,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上下班情况,矿井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7〉、通讯系统

地面目前安装SH-3000DS一台程控交换机,装机容量128 门,并配有UPS电源可以保障矿井通讯系统24小时正常运行,井下现在安装KTH型防爆电话8部,全部覆盖井下各要害场所及工作地点,地面安装39部,覆盖了地面办公区域,各部门、各岗位、各场所。

〈8〉、人员定位系统

目前我矿采用KJ69J人员定位系统一套,双热备自动切换,系统具有显示、打印、出入井时间、轨迹再现、超时报警功能。目前系统配置识别卡120个,传输分站4台,接受分站10台,人员定位系统目前运行正常。

〈9〉、压风自救系统

为满足矿井技改期间的安全需要,目前矿井安装3台4L-20/8空气压缩机,5寸压风管路经副井直达井底,主要施工地点架设压风自救系统。目前井下已安装5组,能够满足安全生

产需要。

〈10〉、供水防尘系统

地面生活区建造4个70 m的净化蓄水池,供应井下防尘用水,建造2个120 m的生活用水池,并架设了专用管路用于井下供水施救。使供水直达所需工作点,防尘、供水施救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3,3,〈11〉、紧急避险系统

井下紧急避难硐室是矿井改造初步设计的重要工程部分之一,各项设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按照矿井技改进度已列入技术改造计划,预计2012年年底即可完工投入使用,不会耽误矿井技改竣工验收。

〈12〉、防治水工作

我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富水性差,但属于资源整合矿井,周边老窑、老空比较多,因此在防治水工作依然是安全生产中的头等大事。我矿成立有总工程师负责的专门的防治水队伍,所有人员都是经过上级培训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平面防治水工作严格执行月巡查制度,对于可疑地点及时添堵,防范于未然。井下配备ZY-650型全液压探水钻两台,钻杆200米,在采掘中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13〉、平面设施建设

按照初步设计的要求,我矿技改按照先平地后井下的原

则先后建设了矿办公楼,组建“六科一室”。职工宿舍,职工餐厅和职工宿舍,多功能会议室、学习培训室、阅览室等科室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广大职工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几年来绿化矿区近2000于平方,污水处理、废渣处理合乎国家要求。

总之,我矿开始技术改造以来,我矿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依法进行矿井技改工作,为以后我矿的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郑州市磴槽集团伊川县金窑煤矿有限公司

三同时 篇3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超压出流隐性水量浪费巨大

给水配件的静水压大于出流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量超出额定流量,称为超压出流。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水量并未产生任何效益,而且是在使用当中流失的,不易被发现,故称为隐性水量浪费。在我国,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现象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

1.2 水池水箱常年溢流水量浪费巨大

大多数水池水箱的进水控制阀是采用浮球阀,浮球阀在使用过程中的开关频率很大,经常会造成机械损伤漏水。还有些水池水箱由于施工原因经常会造成正常水位和溢水位间距很小,而传统的浮球阀都是杠杆结构的,由于浮力作用杠杆很容易变形上弯,造成浮球阀不能靠浮力完全关闭,水池水箱就溢流漏水。由于溢流漏水是通过溢流管排出,不易被发现,导致水池水箱长期处于溢流漏水状态。

1.3 非节水型器具和设备耗水巨大

以三口之家为例,若每人每天大便一次小便4次,使用9 L普通便器,一天用水量为135 L,使用3/6 L双挡节水便器,一天用水量为54 L,节水量可高达60%。然而节水器具的推广在我国执行得很不理想。

1.4 缺少水平衡测试,管道漏水严重

水平衡测试是对单位用水体系进行实际测试,根据其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工作。水平衡测试的最基础工作就是设置计量(水表)网络。而设计人员和供水企业往往为了方便,在设计安装时,一般只安装一级计量设施(总水表)。由于没有可供水平衡测试的多级给水计量网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明知有漏而难以查找的情况。

1.5 水的重复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55%,丰水地区相对更低,如温州只有2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城市94.5%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越来越普及,汽车清洁用水也越来越大,然而全国洗车水重复利用率几乎为0。

1.6 中水利用率低

中水回用不仅减少了清洁水的使用,还减少了污水的排放,对节水和环保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已在世界许多缺水城市得到广泛应用。最典型的就是日本,至今已有40年的中水回用历史。而在我国中水回用应用很不广泛,仅限于部分严重缺水的城市,且大多数是政府强制安装的。而一些城市甚至连污水处理厂内的绿化和冲厕都未使用中水。

2 对策和建议

2.1 将节水技术措施和要求纳入节水“三同时”制度

2.1.1 明确提出控制超压出流的要求,减少隐性水量浪费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对给水系统竖向分区作了规定: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的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 MPa,水压大于0.35 MPa的入户管(配水横管)宜设减压阀或调压设施。但《规范》是从管道和器具的耐压角度考虑制定水压上限的,并未考虑节水因素。其实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为0.2 MPa~0.3 MPa[2],水压过大会造成水龙头开启时水花乱溅噪声高等弊病,还易产生水击、管道振动等问题以致影响器具使用寿命。故从使用舒适和节水角度考虑我们应对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和横管水压提出如下要求:给水系统各竖向分区最低配水横管前的静水压不应大于0.30 MPa,水压大于0.20 MPa的入户管(配水横管)应设置减压或调压设施。通过限制给水系统压力,解决超压出流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2.1.2 明确提出防止水箱溢流的技术措施

为防止水池水箱溢流造成水资源浪费,节水“三同时”制度应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水池水箱的正常水位和溢流水位的间距应在5 cm以上,且必须安装水位安全报警系统和进水阀关闭联动系统。通过报警及时发现漏水并自动关闭进水阀,避免因浮球阀损坏导致水池水箱溢流的水资源浪费。

2.1.3 明确提出安装符合水平衡测试要求的计量设施

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能全面掌握测试区域的用水状况,进行用水合理分析,挖掘节水潜力,及时找出区域供水管网和设施的漏水点,可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例如,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开展水平衡测试后,区域漏损率从改造前的33%降至11%。故我们在节水管理中应重视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开展,并将以下规定纳入节水“三同时”制度: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水平衡测试要求,安装相应的一级表(总表)、二级表、三级表等计量措施,以满足日常用水节水管理和单位用水量考核;用水性质不同的应当分别安装计量设施。

2.1.4 对工业用水提出相应技术指标要求

工业用水约占城市用水的半边天,其节水水平的高低影响整个城市用水,我们需对工业用水作出规定:工业用水应当采用节水型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行清洁生产,生产设备冷却、锅炉冷凝以及洗涤等用水应当循环使用、综合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得低于相应的标准。

2.1.5 根据实际提出中水利用要求

中水利用将会是我国节水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故我们有必要将其纳入节水“三同时”制度中,逐步提高中水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对一些地处河边、海边及分质排水体较完善的建筑,完全可以利用河水、海水、优质废水作为中水的原水,经过简单处理使之成为绿化、冲厕用的中水。

2.1.6 提出热水循环方式选择要求

热水系统的合理与否是影响无效冷水(得到适温热水前放掉的冷水)多少的主要因素。为减少无效冷水应提出“热水系统应至少保证干管、立管中的热水循环方式”的技术要求。

2.2 把好节水“三同时”设计审批和验收关,确保制度落实

2.2.1 项目设计审批关

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各阶段的设计文件中必须有节水设计篇章,且应符合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否则不予审批(如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的发放,施工图审查,施工临时用水等)。

2.2.2 项目建设关

要求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节水设施的施工监理。节水管理部门应对节水设施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2.3 项目验收关

要求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做好节水设施的运行记录,填写相关资料,向节水管理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节水管理部门通知供水部门供水;不合格的,供水部门不予供水,其他部门不予发相关证件,建设项目不得擅自投入使用。

当然节水“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过程牵涉到规划、建设、土地、执法、供水等部门,必须理清权责界限,联合执法,多渠道促进城市节水“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浪费严重的形势,我们有必要从节水的源头抓起,抓好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促进节水技术和器具的推广,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人水和谐的节水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耀国.建筑节水浅谈[J].山西建筑,2008,34(15):167-168.

安全评价三同时 篇4

简介 制度的确立 具体内容

违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安全审查验收

1.可行性研究审查 2.初步设计审查 3.竣工验收审查 安全生产中的“三同时”?

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简介

凡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认可以开发建设的项目,建设时必须按照“三同时”规定,把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使用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要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主要环节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关键是保证环境保护的投资、设备、材料等与主体工程同时安排,使环境保护要求在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得到落实,“三同时”制度分别明确了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有利于具体管理和监督执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单位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时,必须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即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设备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确保相关生产经营场所安全设施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及时到位,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制度的确立

“三同时”制度是在中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它是中国的独创,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1972年6月,在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1973年,经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正在建设的企业没有采取防治措施的,必须补上。各级主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和卫生等部门,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从此,“三同时”成为中国最早的环境管理制度。但起初执行“三同时”的比例还不到20%,新的污染仍不断出现。这是因为当时处于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初创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了解不深;中国经济有困难,拿不出更多的钱防治污染;有关“三同时”的法规不完善,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进行监督管理不力。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对“三同时”制度从法律上加以确认,第六条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随后,为确保“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中国又规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令和规章。如,1981年5月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下达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三同时”制度具体化,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于是,到1984年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上升到79%。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设计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制度的功能。至1988年,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已接近100%,小型项目也接近80%,有些地方的乡镇企业也试行了这一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总结了实行“三同时”制度的经验,在第二十六条中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针对现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不高、不能发挥正常效益的问题,该条还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三十六条还对违反“三同时”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具体内容 第一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第二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第三

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第四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第五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第六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第七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违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同时”制度是中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违反这一制度时,根据不同情况,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是建设项目涉及环境保护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擅自施工的,除责令其停止施工,补办审批手续外,还可处以罚款;如果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处罚款;如果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强行投入生产或使用,要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又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以罚款。安全审查验收

按照建设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三同时”制度安全审查验收包括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可行性研究审查

建设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和五道审批手续,即:确定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五道审批手续。而可行性研究审查则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安全设施部分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规范,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及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设施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供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参考。

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预计危险程度、造成危害的因素及其所在部位或区域、可能接触危险有害因素的职工人数、使用和生产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的名称和数量、安全措施专项投资估算、实现治理措施的预期效果、技术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初步设计审查

初步设计审查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对专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建设项目中安全方面的结论性意见。初步设计审查的基调应是实施性的。

审查初步设计中的安全专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依据

(1)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2)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其他依据。

2、工程概述

(1)本工程设计所承担的任务及范围;

(2)工程性质、地理位置及特殊要求;

(3)改建、扩建前的安全设施概况;

(4)主要工艺、原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及主要危害概述。

3、建筑及场地布置

(1)根据场地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地质、雷电、暴雨、洪水、地震等情况预测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建厂的四邻情况对本厂安全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3)工厂总体布置中诸如锅炉房、氧气站、乙炔站等及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仓库等对全厂安全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4)厂区内的通道、运输的安全。

(5)总图设计中建筑物的安全距离、采光、通风、日晒等情况。

(6)辅助用室包括救护室、医疗室、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哺乳室、女工卫生室的设置情况。

4、生产过程中职业有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原料、材料、中间体、副产物、产品、有毒气体、粉尘等的种类名称和数量。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

(3)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较大的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5、安全设施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1)工艺和装置中,根据全面分析各种危害因素确定的工艺路线、选用的可靠装置设备,从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设置的泄压、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

(2)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范围选择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及防雷、防静电及防止误操作等设施。

(3)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机、事故处理的保护措施。

(4)说明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和急性中毒的抢救、疏散方式及应急措施。

(5)扼要说明在生产过程各工序产生尘毒的设备(或部位)及尘毒的种类、名称,尘毒危害情况,以及防止尘毒危害所采用的防护设备、设施及其效果等。

(6)经常处于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所采用的降温、降噪及降振措施,防护设备性能及检测检验设施。

(7)改善繁重体力劳动强度方面的设施。

6、预期效果评价

对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危害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提出专题报告和综合评价。

7、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维修、保养、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3)安全教育设施及人员。

8、专用投资概算

(1)主要生产环节安全设施费用。

(2)检测装备及设施费用。

(3)安全教育装备和设施费用。

(4)事故应急措施费用。

9、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存在问题与建议必须列出,且是重要内容。竣工验收审查

竣工验收审查是按照安全专篇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及其方案的实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审查,并对建设项目作出安全措施的效果评价。竣工验收审查是强制性的。

建设单位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安全设施、措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在人员培训时,要有安全的内容,并建立健全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

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进行预验收。对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产生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岗位,要按国家有关标准委托相关职业安全卫生监测机构进行体力劳动强度、粉尘和毒物危害程度的测定工作,测定结果作为评价安全设施的工程技术效果和竣工验收的依据。对于查出的隐患,由建设单位订出计划,限期整改。

借助设计消除危险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原则,也是安全审查的重点。

实施安全审查就是要保证在早期设计阶段尽可能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审查的本身包含着对工程项目安全性的分析、评价、监督和检查。为保障现代化生产的安全,对安全审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运用科学和工程原理、标准和技术知识鉴别、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建立必要的系统安全管理组织,制定出系统安全程序计划,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保证系统安全目标的实现。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安全审查工作,是管理部门、设计部门、监督检查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共同责任,也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专业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安全生产中的“三同时”?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要求:“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人建设项目概算。”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要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是目前从事“三同时”监察工作最为明确、具体的法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10号令)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原劳动部第11号令)都是原劳动部第3号令的配套规章。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1)“三同时”的定义。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三同时”的要求是针对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它包括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一种事前保障措施,是一种本质安全措施。

2)“三同时”的内容和要求

①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或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纳入投资计划。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a 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b 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c 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d 大量生产或使用I级、II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e 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f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预评价单位在完成预评价工作后,由建设单位将预评价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审批。

②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说明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运输、工艺、建筑、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仪表、设备、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投资概率等设计意图的技术文件(含图纸),我国对初步设计有详细规定。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应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完善初步设计。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初步设计方案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审查并批复初步设计文件中的《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③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对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除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还要负责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条件。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确实做到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确保工程质量。

④试生产阶段。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做出评价;组织、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⑤劳动安全卫生竣工验收阶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对建设项目竣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验收。

摩托罗拉称同时出击三种3G手机 篇5

在中国推出其首款WCDMA手机A3100时, 摩托罗拉表示, 今后其仍然是同时出击三种3G制式的手机, 但会更侧重于WCDMA手机;同时, 营销渠道也会加大与运营商的渠道合作。

首要重点是WCDMA手机

该日, 摩托罗拉宣布推出其在中国的首款WCDMA手机A3100, 值得注意的是, 这同时也是一款加装了WAPI的手机。

虽然WAPI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但实际上摩托罗拉及用户关注的仍然是这款手机的3G功能。在摩托罗拉推出WCDMA手机的同时, 已有40多款WCDMA手机通过了中国联通的选型, 其中不少已通过工信部入网检测, 拿到了进网证, 可见这个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对此, 摩托罗拉移动终端事业部中国区销售副总裁李艳表示, 摩托罗拉在中国已经做好面对3G的准备, 包括渠道合作伙伴, 摩托罗拉今年在中国可以推出十几款WCDMA手机。

摩托罗拉移动终端事业部中国区产品市场总监Michael Tong则同时表示, 在中高端里面会继续考虑支持WAPI功能。

同时推出EVDO和TD手机

李艳同时表示, 摩托罗拉针对三种3G制式的手机都会推出, 摩托罗拉一直积极参与并且中标了中国移动的TD手机的研发, 获得研发经费数千万元, 明年年初将推出TD深度定制旗舰机型。

摩托罗拉曾经是CDMA手机的强者, 但近年来, 在CDMA手机领域机型似乎越来越少, 但李艳说, “我们针对EV-DO和CDMA1X的产品都在进行中”。

她还表示, 摩托罗拉的3G产品主要是智能手机, 这是摩托罗拉一直以来的强项。

三同时 篇6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导弹的攻防对抗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模式, 作为主要信息源的雷达被推向了战争的最前沿。随着航空兵器的速度提高, 传统两坐标雷达难以应付多批次、多方向和多层次的空中攻击, 因此, 各国竞相研制了数据处理率高、探测速度快、精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三坐标雷达。

三坐标雷达主要测量目标的3个坐标 (方位、高度和距离) , 为导弹和火炮提供目标数据, 引导火控系统对目标实施打击。高精度的三坐标雷达还可直接引导防空导弹进行目标攻击, 大大提高系统反应速度。根据三坐标雷达作战使命的特点, 其关键性能指标包括:空域覆盖、威力 (作用距离) 、分辨率和精度。此外, 随着现代战争需要, 其反应时间、低截获性能、抗干扰能力和便携能力等也都制约着雷达整体性能。

三坐标雷达与传统两坐标雷达最主要的区别是俯仰空域探测能力, 包括俯仰空域的覆盖、俯仰角度分辨率及测量精度等。如对于低空、超低空目标, 其俯仰波束覆盖应该能满足0~5 km高度、0°~40°俯仰空域;要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可及时地获取25 km范围内来袭目标信息, 以较高的精度提供给相应的指挥系统、火控系统, 或直接引导武器系统有效地拦截入侵目标。此外, 为了满足武器系统的高作战反应速度要求, 雷达要具有较高的数据更新率, 一般天线以60圈/分的速度扫描, 达到每秒一次的数据更新率。

1 三坐标雷达技术体制分析

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主要用于搜索、监视空中目标, 并对飞机进行作战引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了采用单部天线实现防空情报三坐标雷达, 这些雷达通常是方位上机械旋转, 而仰角上采用了不同扫描方式, 主要有频率扫描、堆积多波束、一维相扫、混合扫描以及多波束等扫描方式。

1.1 频率扫描体制

频率扫描是利用天线阵列性能随频率变化的特点而实现天线波束变化。在天线阵列的馈线上, 随着载波频率变化导致波长变化, 其子阵相位也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 导致天线面的等相位面发生偏转, 最终天线阵面合成方向图也随着发生偏移。

一般为增加频率改变对相位的影响程度, 馈线常采用蛇形馈线方式, 实现原理简单, 设备量少;但由于扫频因素, 如覆盖较大角度区域, 雷达设备需要占用较大的带宽。

1.2 堆积多波束体制

堆积多波束体制是采用多个天线指向不同俯仰方向, 分别进行探测, 依靠多个天线实现空间覆盖。该体制设备量随着堆积波束数量而成倍增加。

1.3 一维相扫体制

一维相扫体制是在俯仰方向上, 利用相控阵体制实现波束扫描。主要采用移相器对天线阵面各子阵单元进行移相, 使天线阵的等相位面发生偏转, 从而实现波束扫描。通常采用TR组件实现, 相位扫描控制较为灵活, 扫描速度快。

1.4 混合扫描体制

一般采用多种扫描方式共同实现, 如频扫加相扫和机扫加相扫等。为了弥补某项指标的不足而采取的一种较为折中的方式。根据组合方式的不同, 其某项或某几项指标有所提高, 但总体指标略有下降。同时带来设备量、复杂程度以及体积的增加。

1.5 多波束体制

多波束体制多为有源相控阵体制, 即在各子阵单元和路网络中进行特殊处理, 使得天线阵列具备多路输出, 根据设计实现波束数量、波束指向和波束宽度的变化, 最终实现多波束。

多波束体制与波束堆积体制不同, 可同时覆盖俯仰角度, 相对积分时间较其他体制长得多, 其信噪比大大提高。在相同威力要求条件下, 其发射功率大大降低, 可以简化整机实现难度。理论上收发天线可以互逆, 但实现多波束接收容易, 多波束发射较为困难。一般多波束天线常采用收发不同控制方式实现。

1.6 各种体制比较

还有其他一些三坐标实现体制, 这里不再介绍。根据设备的实现难易程度、威力、精度、设备量、反应时间、功耗和体积等因素, 对多种实现体制进行对比, 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频率扫描体制易于实现, 但占用频谱较宽, 容易受到干扰, 可应用于普通环境下的警戒监视。一维相扫体制与多波束体制波束覆盖灵活, 抗干扰能力较强, 可应用于战场环境条件下。多波束体制其数据更新率高、功耗小, 对高速飞行目标的预警与目标快速指示具有较强优势, 特别适用于连续波搜索雷达。

2 同时数字多波束体制

2.1 数字波束形成原理

直线阵列扫描原理图如图1所示。

对于平面阵列天线, 为了使阵列天线在空间扫描, 可在每个辐射源中附加一个相位, 设各阵元附加相移分别为0, θ, 2θ, ……, (N-1) θ, 则阵列天线波束指向由θ=0变到θ0。θ0与θ的关系为:

N个阵元上θ0+θ方向远场矢量和为:

由上式可得扫描时的方向性函数为:

式中, 为由于波程差引起的相邻阵元辐射场的相位差。在θ方向上, 各阵元的辐射场之间, 由于波程差引起的相位差正好与移相器引入的相位差相抵消, 导致各分量同相相加获得最大值。改变θ0值, 可改变波束指向, 从而达到波束扫描的目的。

2.2 数字复用实现同时多波束

多波束形成方法有多种, 如采用巴特勒矩阵网络和FFT算法等。此外, 还可以对各子阵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后, 再采用移相的方法实现不同波束指向。数字复用实现多波束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以接收阵列为例, 多路天线子阵接收信号经过A/D采样形成数字信号;将各单元数字信号分配到数字复用器, 再根据需要重新组合输出至波束形成器;波束形成器内集成数字移相器, 可对各路子阵接收信号进行移相控制, 形成不同指向波束合成信号。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多波束数量及波束指向。由于数字分配不存在能量损失和增加噪声, 所以数字波束形成具有很高的合成效率。

2.3 数字波束形成指标论证

数字波束形成主要指标包括:俯仰角度覆盖范围、角度测量精度和天线增益及效率、作用距离、波束形成个数、波束宽度、栅瓣影响和副瓣等。

作用距离和角度测量精度往往决定了天线阵列增益和合成波束方向图波束宽度。高精度测角精度必然要求合成波束角度分辨率要高, 而对应天线阵列增益必然提高, 作用距离相对也较容易实现。俯仰角度覆盖范围与波束合成方向图决定了波束形成个数, 而波束形成个数也决定了接收机信号处理通道数量。合成天线阵列增益确定后, 天线效率和栅瓣决定了天线子阵数量, 也确定了射频前端的通道数量。

2.4 数字波束形成幅相校准

决定波束形成效果主要因素为各通道幅相一致性, 包括天线单元、馈线、接收通道、A/D采样和信号处理等部分的幅相一致性。数字复用内部采用统一时钟同步, 不会产生幅度、相位偏差, 不需要进行校准。A/D采样主要由于模拟放大器和采样时钟不同步, 造成信号幅度、相位偏差, 通过时钟分配器和设计可减少时钟不同步误差。为了避免相位模糊, 接收机常采用IQ正交通道。对于IQ正交性也需要进行校准。接收通道一般采用校准通道进行幅相校准, 其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在输入端馈入校准信号, 经过与实际信号相同路径到接收机;分别对各路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计算, 得到各通道幅度相位差值, 统一进行修正。该方法可在自检过程中完成, 较为准确方便。但随着校准通道的加入, 又引入了校准通道的幅相一致性误差;一般校准通道尽量采用无源器件, 使用仪器校准进行标定。

天线单元和馈线校准通常采用远场平面波仪器测量方法完成, 可在校准控制端对各项误差进行校准。

3 连续波多波束三坐标雷达的实现

同时多波束三坐标雷达的实现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

雷达发射采用宽波束 (余割平方) 天线, 接收采用俯仰一维天线阵。接收单元经放大、下变频以及A/D采样得到一组数字信号;波束控制器对波束形成角度进行控制;信号经数字复用和多波束形成器, 得到所需方向的合成信号;信号经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最终得到目标的俯仰角度、距离和多普勒信息;结合伺服座体方位角度信息, 最终得到目标的方向、高度和距离等三坐标信息。

4 结束语

连续波同时多波束三坐标雷达具有低截获概率和较强抗干扰能力, 其数据更新率快, 可广泛应用于防空预警、监视、武器系统引导打击和反恐等领域。上述分析了同时多波束三坐标雷达的原理和特点, 研究了幅相校准关键技术, 给出了实现方案, 对同类产品的研究和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根据三坐标搜索雷达的特点, 对频率扫描、堆积多波束、一维相扫、混合扫描和多波束等多种雷达体制进行论述, 通过综合比较, 最终确定了采用连续波同时数字多波束体制实现三坐标搜索雷达。阐述了数字多波束形成原理, 给出了数字复用实现同时多波束的方法, 论证了数字多波束形成的技术指标, 详细分析了幅相校准关键技术。给出了连续波三坐标雷达的多波束实现方案, 并通过实践检验, 理论和方法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同时数字多波束,三坐标搜索,数字复用,幅相校准

参考文献

[1]李特.国内外三坐标雷达发展现状[J].舰船电子对抗, 2006, 29 (1) :23-26.

[2]吴道庆.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技术发展研究[J].现代雷达, 2008, 30 (11) :1-4.

[3]刘云.目标定向及多波束实现[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2:18-25.

[4]陈晓萍.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J].电讯技术, 2003 (2) :62-65.

[5]管吉兴, 马瑞平, 黄巍, 等.直线阵列数字波束形成技术[J].无线电工程, 2011, 41 (9) :25-27.

三同时 篇7

关键词: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

0 引言

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在中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它是中国的独创,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40余年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不断变革与发展,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越来越健全,对改善环境所起的作用和效果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出台或修订了一批相关管理文件,强化了责任追究。因此,及时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并提出合理建议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企业所在地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有利于指导企业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实现企地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由来

1.1 法律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一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1.2 制定过程

1972年6月,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正在建设的企业没有采取防治措施的,必须补上。各级主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和卫生等部门,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从此,“三同时”成为中国最早的环境管理制度。但起初执行“三同时”的比例还不到20%,新的污染仍不断出现。这是因为当时处于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初创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了解不深;中国经济有困难,拿不出更多的钱防治污染;有关“三同时”的法规不完善,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进行监督管理不力。

2 我国在环保“三同时”领域主要的法律法规及环保部相关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修订,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29号,2016年4月8日。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163号,2015年12月10日)

《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列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的函》(环办函[2011]82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违法项目责任追究的通知》(环办函[2015]389号)。

3 地方政府(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在环保“三同时”领域主要的法律法规

《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省人大公告[2015]2号);

《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5年12月1日通过;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2年修订);

《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2年修订);

《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4月1日执行);

《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0年12月24日通过);

《南京市促进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249号令,2006年8月28日通过);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编写大纲(试行)》;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技术评估要点(试行)》;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总报告编写大纲(试行)》;

《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相关工作的通知》(苏环规[2015]3号)。

4 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的落实情况

化工企业在做好环保“三同时”方面,目前主要还是依照国家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大型化工企业(集团)依照其总公司的管理要求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等环境保护“三同时”相关工作。目前,一般化工企业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外,在日常工作中,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主要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和环保验收监测。

4.1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对拟建项目进行环境可行性研究,编制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一般需经专家评审,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环评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并由地方环境工程咨询中心进行复核,地方环境工程咨询中心出具拟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咨询意见》,最后报地方政府环保管理部门审批。取得环评报告书批复后,设计单位按环评报告书和环评批复要求进行初步设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4.2 项目设计、施工、试生产阶段

根据《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理单位对拟建项目建设进行环境监理

(1)环境监理的主要程序

(1)首先由环境监理单位编制拟建项目《环境监理方案》,《环境监理方案》一般需经专家评审,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环评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环境监理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并由地方环境工程咨询中心进行复核,地方环境工程咨询中心出具拟建项目《环境监理方案技术评估意见》,最后报地方政府环保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地方政府环保管理部门相应的备案文件后,该项目方可开始建设。(2)项目设计阶段开展设计阶段环境监理。(3)项目施工阶段开展施工阶段环境监理。(4)项目投入试生产前,由环境监理单位并编制《设计阶段及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报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5)项目试生产阶段开展试生产阶段环境监理。(6)项目试生产期限结束前编制完成《环境监理报告总报告》并报地方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备案。

(2)环境监理单位主要工作职责

(1)项目设计期间,环境监理单位主要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是否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评批复要求进行监理。(2)项目施工期间,环境监理单位主要对项目施工过程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是否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评批复要求、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污染防治设施、生态保护与减缓措施的实施与进度、施工期间的环境质量、“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排放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标准、环境保护投资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监理。(3)项目试生产期间,环境监理单位主要对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是否符合环保设计和预期目标、各项生态保护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各项社会环境影响提出的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监理。

4.3 项目验收阶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由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组织验收监测

项目验收监测合格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编制《XX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建设单位凭《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等资料向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验收。由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环评单位、地方政府环境监察部门组织项目验收。

5 做好化工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的意义

做好化工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工作对建设单位、地方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建设单位承担着项目建设的主要职责。

5.1 有利于建设单位规避相关环保风险

(1)有利于化工建设项目的选址。

(2)有利于化工建设项目的核算和投资。

(3)一般的工程监理单位并不注重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而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引入环境监理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4)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有助于建设单位掌握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

5.2 有利于指导建设单位做好建设项目相关环保工作

化工建设项目可研和初步设计时期,建设单位一般很少配备专门从事环保管理的人员,而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可以协助建设单位做好相关环保工作,第三方咨询机构编制的相关报告文件也可以作为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进行环保管理的依据之一。

6 结语

三同时 篇8

氯酚类物质是环境水体的重要污染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对其常用且便捷的测定方法。然而氯酚类结构相似,致使分子光谱谱线严重重叠。在实际污染水体中,多种氯酚类物质往往同时存在,对其同时测定则较为困难。

近年来,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多组分物质的同时测定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1,2,3]。BP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频繁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算法。但是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无法得到整体最优[4]。因此遗传算法[5]、粒子群[6,7]和蚁群[8]等全局寻优能力更强的算法被相继用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训练并在各个领域获得了成功。新近提出的人工蜂群算法[9,10]在个体中出现了分工,鲁棒性强,近年来得到了学者们的相应关注和广泛投入。

本文应用改进了的人工蜂群算法训练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拟水样中邻氯酚、对氯酚以及2,4-二氯酚三种氯酚的浓度,结果表明回收率和收敛速度与传统的训练算法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1 方法原理

1.1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大量的神经元彼此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状结构的系统,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及其行为。每个神经元都是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阈值器件。

多层ANN由输入层和输出层组成,有时还会有隐藏层,其结构如图1所示。每一层均包含多个神经元;前一层的结点与后一层的结点均为两两相连,每条连接线上都附有权值;输入层和隐藏层还存在常量阈值,阈值与下一层的所有结点相互连通。神经网络中,每个结点取值等于输入值与权值乘积的累加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累加和都要经过传输函数f(·)的处理。

ANN的训练过程是使用某种算法或策略不断调整网络中的权值,使得给定的输入经过神经网络各层的传输之后能够尽量接近目标输出。训练算法的质量决定了ANN的问题求解能力,因此除了BP算法以外的其它新型智能算法也纷纷被尝试用于ANN的训练过程,力图寻找到更好的训练算法。

1.2 人工蜂群算法训练ANN

蜜蜂的采蜜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群体智能行为。在基于蜜蜂采蜜机理的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s Colony,ABC)算法中,蜂群由三种担任不同任务的蜜蜂合作完成采蜜任务:引领蜂(employed bees)、观察蜂(onlookers)与侦查蜂(scouts)。采蜜的过程就是问题求解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算法里解就是花蜜。每个引领蜂都在采集食物,引领蜂代表了问题解空间上的解即花蜜;如果引领蜂所代表的解的质量比较差,就会变成侦查蜂寻找新的解;观察蜂在舞蹈区获得引领蜂关于解的信息并做出决策。

用该算法求解问题时,创建相同数量的引领蜂与观察蜂,即解空间解的个数SN,每个解θi(i=1,2,...,SN)均为问题的D维向量。引领蜂首先在邻域产生一个扰动,并根据扰动值产生一个新的候选解,随后对新旧两个解做出评价,选择较好的那个解作为自己的新解。当所有的引领蜂完成邻域搜索之后,就将解的位置和质量信息告知给处在舞蹈区的观察蜂。观察蜂将评价解的适应值fiti,并按一定的概率选择一个解。解的适应度越高,被选中作为新解的概率越高。当观察蜂选择食物源之后,就会像引领蜂那样开始新的搜索过程。如果引领蜂在一定的limit步数之内无法找到更好的解,这个引领蜂将变成一个侦查蜂,继续找到一个新的食物源。

利用ABC训练ANN权值的具体方法如下:建立适当的神经网络结构,将神经网络的一个实例看成是一只蜜蜂;连接权值的个数D即为蜜蜂的探索空间维数,神经网络结构中的连接权值就成为蜜蜂的位置;将训练神经网络产生的误差作为评价花蜜的适应度函数,此时神经网络训练问题就转化为寻找一组使得误差最小的连接权值的优化问题;当误差(即适应度函数)的值小于设定值或迭代次数达到设定值,则训练过程结束。

2 化学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UV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凤凰光学科仪有限公司)。标准储备液:1000mg L-1的邻氯苯酚,对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用40%乙醇溶液配制。工作液经适当稀释制备。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2.2 实验步骤

于50 m L容量瓶中加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邻氯苯酚,对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混合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 cm比色皿从250至310 nm,每隔1 nm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其吸光度值。将得到的数据用于构建训练集的吸收矩阵。按照与训练集同样的步骤测定未知混合物的吸光度,并构建得到预测集吸收矩阵。所得预测集的几组样品成分值如表1所示。

2.3 吸收光谱

邻氯苯酚,对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如图2所示,邻氯苯酚,对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73 nm,280 nm,284 nm。由图2可以看出,三种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重叠严重,极易产生测定干扰。因此,选取260-290 nm为测试波长,每隔1nm进行记录。这样每组得到31个吸光度数据,按要求组成原始吸光度矩阵和人工蜂群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另配置5组混合溶液作为预测使用。

3 神经网络训练与预测

3.1 神经网络模型与参数

建立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测定的波长数,输入层设为31个,代表从260到290之间每隔1nm混合溶液的吸光度;输出层设为3个,代表三组份的浓度;隐藏层的节点个数会影响到网络的训练性能,节点个数太少,难以达到训练误差,而增加隐藏层节点个数虽然会加快迭代初期的收敛速度,但却以较长训练时间为代价。经过多次试验,本实验取定为8个。

输入层到隐藏层的传输函数为tansig,隐藏层到输出层的传输函数为pureline。网络训练过程的评价函数为样本的误差平方和sse,当sse小于等于0.1时或者迭代次数达到1 000次时训练结束。

实验中设置种群规模SN为50,网络中的初始化权值取[-1,1]。作为参照的标准PSO算法中,初始化惯性权重为0.9,并随着迭代进行将以线性方式降至最低0.4,学习因子设为2.0。

3.2 改进的ABC算法预测三组份浓度

在本实验中,由于数据集较大,不论是标准的BP算法,还是常用的ABC和PSO等算法都无法在迭代1 000次内将网络的训练误差收敛到目标值0.1,所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此外,大部分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继续增加训练的迭代次数也未必会提高训练精度,反而将导致更多的时间开销。因此,若要取得满意的预测结果,增加算法的实用性,必须加快收敛速度。在ABC算法中,扰动和位移交替进行,不论扰动产生的位移是否有利于提高收益度,但每产生一个扰动,就会在该方向上出现一个位移。如此一来,就有很大可能使得一个优良解早早地被丢掉。

细菌觅食优化(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BFO)算法[11]中的趋药性行为是指细菌在引诱剂作用下,进行定向运动的行为。这种局部搜索行为可以作为全局性较好的ABC算法的补充,因此,将BFO算法中趋药性行为引入到ABC算法中,使种群中的个体在解的各个维度空间上尝试翻转,然后选择其中适应度值最佳的维度做为翻转的方向并在此方向上继续游动一定的步数Ns,这种行为与菌群算法中的趋药性行为类似。文中,将这个新算法命名为ABC-CB,(Artificial Bee Colony with Chemotaxis Behavior),并将其应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

根据上述思路,将一个神经网络视为种群中的个体,以混合溶液的吸光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以神经网络各输出结点的误差平方和作为个体的评价函数。在如此设定之后,将ABC-CB算法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预测,对其过程描述如下:

ABC-CB算法:

(1)初始化并评价种群每个解θi的质量。

(2)引领蜂i产生一个新解xi并对之进行评价。

(3)当游动步数少于Ns且解xi的适应度好于θi时,用xi取代θi。

引领蜂产生并评价一个新解xi。

(4)计算解θi的选择概率pi。

(5)观察蜂依据概率pi选取一个食物源,然后在所有维度产生一定扰动并选取适应度最好的扰动,作为新的解xi。

(6)重复第3步。

(7)如果在一定步数k之内侦察蜂都无法改进自己的解,则在解空间产生一个新的随机解。

(8)打印到目前为止的最优解。

(9)如果达到终止条件,打印最优解;否则转第2步。

改进后的算法在平均迭代191次内可以使本问题中神经网络的总误差达到0.1。几种算法运行30次的误差平方和(sse)收敛过程如图3所示。本实验中,将Ns设为5。

从图3可见,在此问题上,PSO算法性能最差,BP算法与ABC算法性能相当,但是都无法在1 000次迭代之内收敛到预设的总误差0.1。与其它算法相比,改进后的ABC-CB算法能够在较少的迭代次数内收敛。使用ABC-CB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系统总误差达到0.1时,训练结束并输入测试集。运行程序30次,预测得到的各组份平均测得浓度和平均回收率如表2所示。

4 结束语

实验结果表明,作为群智能算法的典型代表,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预测光谱交叠严重的多组分混合溶液,扩展了群智能算法的应用领域,并为不需分离即能同时测定光谱重叠的分子体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摘要:将改进过的人工蜂群算法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对紫外光谱重叠严重的邻氯酚、对氯酚以及2,4-二氯酚的混合溶液进行同时测定。在260-290nm的范围内,使用经过正交设计的25组混合溶液的吸光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当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收敛到0.1时,输入另5组混合溶液的吸光度预测其浓度。对照实验表明,使用新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在回收率和收敛速度上与使用BP算法、粒子群算法以及标准人工蜂群算法相比均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人工蜂群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紫外分光光度,氯酚

参考文献

[1]傅应强,姚岚,陈宁生,等.人工神经网络-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酚、苯胺和苯甲酸[J].化学分析计量,2008,17(4):24-26.

[2]曹永生,陈奕卫,祖金凤,等.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的苯酚、间苯二酚和间氨基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4):751-754.

[3]高玲,石俊仙,任守信.Elman回归神经网络同时定量测定三种酚类化合物[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117-120.

[4]鲍立威,何敏,沈平.关于BP模型的缺陷的讨论[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5,8(1):1-5.

[5]张成燕,马卫兴,毛应明,等.遗传神经网络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酚和邻苯二酚[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26(10):1300-1302.

[6]高海兵,高亮,周驰,等.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4,32(9):1572-1574.

[7]MARCIO C,TERESA B L.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of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weights[C]//Proc of IEE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 intelligent systems.Kaiserslautern,Germany:IEEE,2007:336-339.

[8]王晶.蚁群算法优化前向神经网络的一种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25):53-55.

[9]李伟强,徐建城,殷剑锋.蜜蜂群优化算法用于训练前馈神经网络[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24):43-46.

[10]胡珂,李迅波,王振林.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性能[J].计算机应用,2011,31(4):1107-1110.

三同时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三都县和荔波县的9个养殖场和35户农户养殖的60日龄以上、健康、未免疫的250头猪。

1.1.2 疫苗:

(1) 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灭活疫苗, 上海申联生物医药 (上海) 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0502。 (2) 猪瘟活疫苗 (细胞源) , 乾元浩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30106;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33。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 青岛易邦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024。以上疫苗均由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1.3 诊断试剂:

(1) 猪瘟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两批, 批号分别为:120810、130302。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两批, 批号为:121011、130506。以上2种诊断试剂盒均由武汉科前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3) 猪口蹄疫VPI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2批, 批号分别为:201012004、1303005, 由上海优耐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分组与免疫方案:

按照每个县 (市) 50头猪, 将250头60日龄以上的猪只分为5组, 对试验猪同时分点按每头猪1头份免疫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苗。

1.2.2 免疫剂量:

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苗均按疫苗说明书要求剂量免疫。

1.2.3 免疫副作用观察:

每次免疫后72 h内, 对各组试验猪逐个观察并记录精神沉郁、减食、抽搐、死亡等免疫副反应。

1.2.4 血清样本采集:

试验各组均在疫苗免疫后第15、30、45、120 d采集试验猪的血清。

1.2.5 抗体检测:

猪瘟免疫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 判定标准:样品D630 nm值大于0.35为合格, 小于则为不合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 判定标准:D630 nm值大于0.42为阳性, 0.38~0.42之间为可疑, 小于则为阴性;猪口蹄疫VPI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免疫副反应观察

250头猪中有55头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免疫副反应, 无死亡现象。

2.2 抗体检测结果

2.2.1 猪口蹄疫:

免疫第15 d的抗体合格率达97.81%, 免疫30 d的抗体合格率达96.23%, 免疫45 d的抗体合格率达100.00%, 免疫120 d的抗体合格率达95.00%, 见表1。

2.2.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免疫第15 d的抗体合格率达31.14%, 免疫30 d的抗体合格率达74.53%, 免疫45 d的抗体合格率达84.00%, 免疫120 d的抗体合格率达95.00%, 见表1。

2.2.3 猪瘟:

免疫第15 d的抗体合格率达25.88%, 免疫30 d的抗体合格率达15.09%, 免疫45 d的抗体合格率达14.00%, 免疫120 d的抗体合格率为零, 见表1。

3 讨论

3.1 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3种疫苗同时免疫的免疫副反应率达22% (55/250) , 均是一些轻微副反应, 未出现死亡现象。

3.2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15 d后抗体合格率达97.81%, 免疫30、45、120 d监测的抗体合格率不低于95.00%, 均大大高于农业部要求的70%, 说明合成肽疫苗抗干扰能力强, 产生抗体时间早, 水平高, 维持时间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后15、30、45、120 d监测的抗体合格率从31.14%~95.00%, 说明该苗产生抗体是持续增强的, 30 d可达74.53%, 3种疫苗同时免疫, 对抗体产生影响不是很大。猪瘟疫苗免疫15 d监测抗体合格率25.88%, 30、45 d监测的抗体合格率不超过15%, 120 d未检出抗体, 不仅没能达到70%的合格率, 整个呈下降趋势, 说明猪瘟疫苗抗干扰能力差。

3.3 彭德旺[1]、朱善德[2]等试验证明:采用O型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同时分点免疫能产生有效保护, 且临床无严重不良反应;而张长龙[3]等试验结果: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 相互之间干扰较大, 猪瘟病毒抗体产生时间推迟, 不宜推广使用。从本试验的结果看, 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同时分点免疫是可行的, 但对猪瘟疫苗干扰较大。次试验采用的是细胞源猪瘟活疫苗按每头猪1头份免疫, 而彭德旺等用的是猪瘟活疫苗 (兔源脾淋苗) , 该结果是否与猪瘟疫苗种类或接种剂量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德旺, 包祥嘉, 韩祥林, 等.猪瘟、O型口蹄疫及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程序试验[J].畜牧与兽医, 2009, 4l (11) :81~83.

[2]朱善德, 樊莉, 卢黎明, 等.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免疫程序比对试验[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 (4) :37~38.

上一篇:全光纤结构下一篇:明人家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