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题材的热度(精选4篇)
抗战题材的热度 篇1
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抗战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一直备受电影界关注, 电影工作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杰出的艺术才华拍摄了如《七七事变》、《血战台儿庄》、《太行山上》等许多经典的抗战影片, 这些电影以严肃深刻的历史主题和宏大壮烈的战争场景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然而, 在同样是以抗战为题材的电影中, 却有一类电影与那些史诗电影风格迥异, 如《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巧奔妙逃》、《举起手来》及其续集《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等为人津津乐道的抗战题材喜剧电影, 它们一改以往凝重浑厚、气势恢弘的电影风格, 而以出人意料、想落天外的喜剧情节, 诙谐幽默、滑稽夸张的喜剧表演为观众所喜爱, 其寓庄于谐、别具特色的艺术风貌令人耳目一新。综观此类电影, 大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由冯小宁执导,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2003年出品的《举起手来》和2010年推出的续集《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两部影片均以抗日战争期间各方爱国人士义无反顾, 为保护文物免遭日军掳掠而演绎的动人故事。《举起手来》以回忆的形式反映青年大学生和普通百姓郭大叔由于偶然的机缘结识并加入护宝的队伍中, 随后和八路军一起为保护文物和鬼子斗智斗勇, 终使文物化险为夷。导演冯小宁在《举起手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后再接再厉、精益求精, 又推出了情节更加曲折离奇、更富吸引力的《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影片沿续《举起手来》的主题和风格, 但将故事放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 演绎共产党、国民党、美军等各方力量, 为保护文物, 捍卫民族尊严, 为正义战胜邪恶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由于《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采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的拍摄方法, 使得影片画面更加逼真, 场面更为宏大, 视听效果更富冲击力, 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电影上映以来, 获得观众的一致赞誉。由张建亚担任导演, 199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三毛从军记》也是一部出色的抗战题材喜剧电影, 片中的主角由贾林扮演三毛、魏宗万扮演老鬼, 叙述了在三毛从军的经历中, 发生的桩桩件件荒诞搞笑的故事, 如影片中用牛绑上炸药去炸敌人的炮兵阵地结果却是给敌人送去了鲜美的牛肉大餐的意外结果, 深挖战壕将日军困在里面等, 都极富戏剧性, 同时也为广大观众重新塑造了三毛这一家喻户晓的可爱的人物形象。同样是由张建亚执导, 199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绝境逢生》也是一部使人看后喜不自胜的优秀抗战题材喜剧电影, 片中以潘长江扮演的铁匠和魏宗万扮演的老万为代表的一群普通渔民为营救美国潜水艇艇员而与狡猾诡诈的日军展开一场惊险的斗争, 影片故事情节紧张刺激, 扣人心弦。此外, 由孙敏担任导演, 1995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制作, 孙敏、黄宏、魏宗万、赵亮主演的《巧奔妙逃》也演绎了一场围绕各方人士对日军战略进攻图的争夺而发生的曲折生动的故事, 最终日军战略进攻图重又回到八路军的手中, 而费尽心机的日军只是得到了一个无用的唱本, 影片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电影作为视听艺术, 精巧的艺术构思是影片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上述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超凡脱俗的艺术构思、精巧细致的情节安排、笑料迭出的场景设计和激动人心的情感脉络, 所以影片一经公映, 即备受好评。
其次是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表演。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以其出色的观赏性、娱乐性有口皆碑。影片中演员以精湛的演技将敌我双方的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如潘长江扮演的“罗圈腿”中村下等兵, 其夸张搞笑、极富谐谑的表演在《举起手来》和《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达扮演的郭大叔也是动作滑稽, 表情幽默, 个性鲜明。其他人物如我姥姥、日军指挥官、翻译官等人物也都是举手投足形神毕肖, 人物形象鲜活丰满。他们诙谐幽默、富于夸张的表演为电影添加了浓郁的喜剧色彩。影片《三毛从军记》中的三毛在新兵军训时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如发军装时由于身材矮小, 只能穿一身极不合体的军装, 训练打靶时却误中飞鸟, 吃饭时栽入饭桶等, 滑稽搞笑, 风趣无穷。影片中排长牺牲了, 老万指挥炮火射击为其报仇时, 嘴里喷出长长的火焰;战斗结束, 三毛用布满弹洞的头盔去盛水洗澡;在观看劳军表演时仿佛自己化身为岳武穆, 英勇杀敌, 躲在草垛中一枪打死四个日本兵, 幻想着自己得到了一枚大大的勋章等一系列诙谐情景, 都令人捧腹。电影《绝境逢生》中, 魏宗万和潘长江以出色的艺术表演, 为观众呈现出一幕幕令人或哑然失笑、或开怀大笑的欢快情景, 影片妙趣横生的对白让人忍俊不禁, 酣畅淋漓的表演令人赏心悦目。影片中精巧绝妙的动作设计和夸张搞笑的表演令观众目不暇接, 如老万用鱼叉射杀日军的幽默动作, 美军将日军的手榴弹当做橄榄球抛来抛去的设计, 以及铁匠挥舞大铁锤追打日军的夸张表演, 使得整个影片趣味十足, 喜剧效果非常显著。影片《巧奔妙逃》中日军佐佐木一郎少佐原是一个乡村小学音乐教师, 酷爱音乐, 喜好收藏乐器, 结果却阴差阳错地参军来到了中国。日军缴获了老幺的弹棉花工具, 佐佐木一郎以为是一件罕见的乐器。当佐佐木一郎逼迫老幺拿着弹棉花的工具唱歌, 而阿贵给鬼子的解说词却是错乱颠倒, 令人前仰后合, 乐不可支。影片插科打诨, 调侃搞笑, 语言幽默诙谐, 情趣盎然。娱乐观众是喜剧电影的一个创作目的, “从形式上看, 喜剧的创作追求和观赏效果都统一于幽默, 从观众的反应来考察, 就是笑” (1) 。滑稽幽默的表演, 妙趣横生的语言, 轻松愉快的情感基调, 使得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一改严肃电影的厚重深沉, 给人以精彩纷呈的视觉感受和痛快淋漓的感情宣泄。
再次是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形式。喜剧电影不仅仅是以幽默诙谐、夸张搞笑的形式来取悦观众, 还应以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富于教育意义。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 许多电影制作者为利益驱使, 一味以票房业绩为追逐目标, 而忽略了电影的思想内容、艺术品位和社会教育功能。作为文艺的一种样式, 电影不仅仅是“游于艺”, 给人以情感的愉悦, 而且要“厚人伦, 美教化”, 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感召。优秀的电影不仅要在票房上创造佳绩, 更应在社会效益上取得丰硕成果。电影作为现代传媒形式之一, 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抗战喜剧影片在给大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人受到巨大的教益。民族危亡之际国人挺身而出, 无私奉献, 与残暴狡猾的敌人斗智斗勇, 不畏艰险, 勇于胜利的精神气质, 这些都在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中寓庄于谐, 将严肃深沉的思想寄寓于诙谐幽默之中, 电影没有浓墨重彩地塑造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而是以轻松欢快的笔调精心叙写普通人在抗战中的行为和情感。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说:“人物所说的话, 以及他如何说, 同他的社会和历史地位是必须相称的。” (2) 在《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巧奔妙逃》、《举起手来》以及续集《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等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中, 影片中的主角虽然多是再平凡不过、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 没有什么文化, 也说不出高深的道理, 但那平实质朴的言语和机敏果敢的行动, 却将一腔爱国热忱展露无遗。《举起手来》以及《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将中华儿女为保护国宝文物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寓于轻松搞笑的形式之下。《三毛从军记》中的老鬼, 三毛和一批敢死队队员英勇杀敌, 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使我们既爱又敬。影片中团长组织敢死队捣毁敌人的炮兵阵地, 老鬼临行前悲壮激昂, 将家中老母托付他人, 毅然赴难, 那种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的壮怀激烈、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天动地。三毛在跳伞被挂在树枝上时面对日军的枪口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体现出一个普通士兵的高贵民族气节。
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也展现了群众的无穷智慧, 如《巧奔妙逃》中老幺、阿贵等人与鬼子巧妙周旋, 逃脱险境;《绝境逢生》中老万计辨美人鱼。这些影片在轻松欢快的艺术形式下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即发挥群体的力量, 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电影《巧奔妙逃》中说书人受到老幺和顺子的感染而决定和他们一起打鬼子, 以及影片中广大的普通百姓高举木棍、斧头等各式武器追打鬼子那声势浩大的场景, 反映了普通民众抗击外辱的斗争精神和巨大的力量。正如电影中老幺、说书人以及店铺掌柜都反复提到的一句话:“王八吃秤砣, 铁了心的抗日。”《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中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皆同仇敌忾, 团结一致反抗残暴、唾弃邪恶, 张扬人道、维护尊严。抗战题材喜剧电影昭示出一个真理, 即伟大的力量蕴藏在广大民众之中。这些影片也以寓庄于谐的形式反映国力羸弱必然受人欺凌的严肃主题, 如《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中日本军人餐桌上摆放着的竟然是以中国版图为形状, 上面写有“中国”字样的蛋糕, 在他们恣意尽情享用时, 穿插日军坦克在中国大地上横行肆虐、炸弹狂轰滥炸的镜头, 这样的场景安排让每一位观众不由得在义愤填膺之余, 产生深沉的思考。
抗日题材喜剧电影中也蕴涵尖锐的讽刺批判精神。鲁迅曾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 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 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 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 (3) 如影片《三毛从军记》对于国民党的腐败和种种荒诞现象进行了极为辛辣的嘲讽, 面对道貌岸然的达官显贵与淳厚朴实的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时的截然相反的表现, 人们更对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所作出的牺牲和无私奉献肃然起敬。《三毛从军记》对当时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如在那“我们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 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下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前线将士浴血奋战, 后方达官显贵、少爷姨太却在作威作福, 逍遥快活, 戴着防毒面具轻歌曼舞;军情急迫, 牛师长却在与舞女打情骂俏, 结果贻误军机。身负重责、畏罪自杀的牛师长却被奉为抗日的民族英雄, 颇具讽刺意味。而影片的另一幕———当三毛和老鬼被编入突击队深入敌后, 准备里应外合, 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时, 结果却因为作战计划取消让他们苦等了数年, 三毛和老鬼恪尽职守却被无情地遗忘了。影片结尾, 以三毛一声深重的叹息“完了”结尾, 可谓振聋发聩, 含蓄隽永, 它既指影片结束了, 但又有更深刻的寓意, 使人观影之后感觉余韵绵长, 发人深思。
电影作为现代视听传媒, 不能仅仅是实现其娱乐功能, 而理应承担起教育的作用, 在这方面, 《举起手来》、《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绝境逢生》、《三毛从军记》、《巧奔妙逃》等抗战题材喜剧影片可以说是典范。这些电影既不是编织一个荒诞不经、博人一笑的故事, 也不是“文化大革命”电影那种面目生硬的说教, 而是采用一种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方式, 为人所喜闻乐见, 使观众在欣赏电影之余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
在众多抗战题材电影中, 抗战题材喜剧电影可以说是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它熔观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炉, 以轻松欢快、滑稽搞笑的艺术形式重塑原本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其新颖的艺术构思、独特的叙事模式、诙谐幽默的表演和浑厚深沉的思想内涵为同类题材的电影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为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10SZYZJ25) ]
摘要: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以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诙谐幽默、滑稽夸张的喜剧风格为人称道, 影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 艺术构思新颖, 叙事模式独特, 以浑厚深沉的美学蕴涵和别具特色的艺术风貌,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电影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美学蕴涵
参考文献
[1]郝建:《影视类型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372页。
[2]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68页。
[3]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第89页。
抗战题材的热度 篇2
A:尊敬的各位领导
B:学员们
合:大家 下午好!
A: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
周年纪念日。连日来,按照省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全所劳教戒
毒学员认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
B:从9月2日开始,全所统一组织大家参观了以介绍抗战史和功绩史
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战争图片展,观看了反映抗战精神题材影片——
《太行山上》,还进行了黑板报评比。各队还组织学员以“抗日战
争史”为主要内容的课堂化教育,收看抗战题材的电视节目,积
极撰写观后感和学习心得,各队学唱抗战歌曲的嘹亮歌声在所区
大院内此起彼伏。
A:今天我们又在此举办以“牢记历史,珍惜现在”为主题的演讲比
赛。各队学员在初赛中踊跃报名,积极参与。通过各队选拔,推
荐出7名劳教、戒毒人员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
B:纪念它,是为了使历史不再重演
A:纪念它,是向世人宣誓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B:值此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让我们用激昂的演讲重温那段
悲壮的历史,以激发我们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A:增强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B:参加今天演讲比赛的选手是
A:参加本次演讲比赛的各位评委,他们分别是
B:下面我宣布此次演讲比赛的比赛规则:评委根据演讲内容、语言表
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四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10分。评委打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后取平均分。每位选手的演讲时间为6至10分钟。要求脱稿演讲。今天比赛的全部顺序是由各队抽签决定。
A: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我宣布省二所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演
讲比赛,现在开始!
B: 首先有请一号选手,他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抗战精神,净化美好
心灵》。
A: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现在回顾历史,学习革命精神是为了
更好的面向未来,有请二号选手,他演讲的题目是《传承革命精神、创造美好未来》。
B:“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这是我们一直所要
发扬的抗战精神,“告别昨天、珍爱生命,重塑自我、展望未来”这是我们现在心中唯一的信念。下面有请三号选手,他演讲的题目是《牢记历史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坚决戒除毒瘾》。
请评委为三号选手打分。请各位评委亮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三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A:中华能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最终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能否有万
众一心,冒火前进的抗战精神!下面有请五大队的戒毒学员刘文强,他演讲的题目《继承抗战精神、立志戒除毒瘾》。
B:十四年抗战、十四年艰辛,北平沦陷,南京沦陷。国耻何时能消,疤痕何时能愈,昔日的耻辱何时能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抹煞,历史的何时能被挥去。五号选手是,他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积极改造》。
A:面对侵略者的种种暴行、祖国没有沉沦,面对锦绣河山的呼唤、炎黄子孙没有沉默。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下面有请六号选手,他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历史、决心拒毒》。B: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历史不容忘却,让我们万众一心面向美好的未来。下面有请七号选手,他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A:经过各位选手精彩的演讲,激烈的竞争和评委的认真评议,下面到
了比赛结果揭晓的时间,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演讲比赛的结果是: B:获得三等奖的选手是
A:获得二等奖的选手是
B: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是
A: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今天演
讲比赛的各位领导、评委和所有选手表示衷心的感谢。
B:伟大胜利彪炳史册,光辉精神照耀千秋。
今天七位选手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语言讴歌了中国军民在白山黑水大江南北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誓死将日本法西斯赶出华夏大地,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的抗战精神。抒发了广大劳教戒毒学员以史为鉴,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时光的感人情怀。表达了他们以抗战精神为动力,积极接受教育矫治,戒除毒瘾,重塑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A:各位管教干警和全体学员让我们在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降
低违法犯罪率为首要标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降低不和谐因素,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局关于把场所工作重点由劳教工作转变为戒毒工作上来,把管教模式以单一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科学综合矫治的模式上来,为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构建和谐劳教所而共同奋斗!
A: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演讲比赛到此结束。
抗战题材的热度 篇3
1. 关于另类英雄的特点
笔者姑且将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划分为完美英雄和另类英雄两大类。这种划分虽然有些粗略, 但是却能反映出观众观影过程中的直观印象。
1955年的电影《平原游击队》让李向阳这个人物家喻户晓, 1974年对这一经典进行了翻拍 (1) 。1960年的电影《林海雪原》也让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大放异彩。还有1955年的电影《董存瑞》, 1963年的电影《红日》, 2001年的电影《平原枪声》让董存瑞、沈振新、马英等一系列英雄闪耀在观众心中。“高大全”应当是对以李向阳为代表的这类完美英雄的精准概括。相比完美英雄, 以李云龙为代表的另类英雄可就陋习缠身了。我们不妨把他们看作走下神坛的英雄。其实第一个走下神坛的并非李云龙, 而是2001年上映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这个人物打破了银幕上公式化、概念化的英雄形象, 成为了独特鲜活的“这一个”。而李云龙则是真正让另类英雄深入人心。他们与传统的英雄一样, 对祖国满心赤诚、对打仗得心应手、对战友有情有义, 但他们明明又那么不同。
1.1 就自身而言
完美英雄英勇无畏而又足智多谋, 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平原游击队》中, 当松井率部包围李庄时, 李向阳泰然自若, 他判断松井必然还会使用双层包围的老战术, 于是设计使得日军和伪军自己人打自己人, 克敌制胜而不费一兵一卒。同时, 他深谙毛泽东思想, 用“持久战”的观点来教育和鼓舞同志乡亲, 话语精炼, 令人信服。
另类英雄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勇气和传统英雄是共通的。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脾气火爆, 浑身上下草莽气十足。如《亮剑》中的李云龙, 他总吹嘘自己上过私塾, 其实没什么文化, 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李云龙讲话, 特别是在战场上, 几乎没有不带脏字的, 如果不是他穿着军装, 你会误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土匪。
1.2 就为人处世而言
对待战友、百姓, 完美英雄亲切友善,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和蔼可亲。李向阳将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兵郭小伟入伍不久, 战斗热情很高, 但由于未经锻炼, 本领不佳。李向阳让他先练急行军, 一边亲切地帮他整理行装, 一边微笑着教导他“咱们游击队不光会打, 还得会走”。而对敌人则恨之入骨, 恨不能食肉寝皮。电影《林海雪原》中, 杨子荣与小炉匠在众土匪面前争锋相对, 都欲置对方于死地, 最终杨子荣凭着机智沉着的对答、辩白, 将小炉匠逼得哑口无言, 并亲手杀死了这个敌人的走狗。
而另类英雄们都是性情中人, 他们对不入眼的人, 即使是战友也不与之和谐相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 当石光荣误以为胡毅也在追求褚琴时, 就和他较上了劲儿, 两人比赛骑马, 石光荣故意吹了声传达室递骒马时的口哨, 胡毅的马六根未净, 不再听主人的呦喝而前刨后蹶, 把马背上的胡毅可折磨得够呛。如若遇到旗鼓相当、意趣相投的人, 即使是死敌也会惺惺相惜。当然, 他们在原则问题上还是争锋相对的, 但感情上总沉浸在一种由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的遗憾中。如《亮剑》中的楚云飞和李云龙。抗战时, 两人一致抗日又明争暗斗, 互相欣赏也互相算计, 是对手亦是朋友。内战爆发后, 两人各为其主, 解放军攻打黄维兵团时, 二人兵戎相向, 两败俱伤, 病床上的楚云飞惦念着李云龙的安危, 李云龙也没有忘记楚云飞。
1.3 就大局观念而言
完美英雄克己奉公, 坚决服从上级的统一指挥, 为了集体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1955年电影《董存瑞》中, 董存瑞为了完成炸毁敌人暗堡的任务, 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 在找不到支架的情况下, 他毅然用手托起了炸药包, 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战斗的胜利。而另类英雄们则有些任侠使气的意味, 不断上演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戏码。《亮剑》中, 日军山本部挟持李云龙的新婚妻子秀芹占据了平安城, 李云龙未经请示就擅自发动了战役, 牵一发而动全身, 使得大部队不得不调整了整个战略部署。
1.4 就感情问题而言。
传统影视作品很少涉及英雄的感情问题。在《平原游击队》中, 我们不知道李向阳的妻子姓甚名谁。而且, 《红日》中虽然刻画了将军沈振新的妻子黎青, 但是两人聚少离多, 经常通信互相鼓励, 共同树立胜利的信心, 更像革命战友。当然, 战争环境是很大的原因, 但是这也反映出创作者着实不肯在此处多费胶片, 因为他们觉得儿女私情会让英雄的光辉形象打折扣。
而另类英雄的感情世界可就丰富得多。他们勇于追求自己中意的女子, 英雄亦有侠骨柔情, 革命的年代亦有爱情的萌动。广场上褚琴活泼的舞姿和灿烂的笑容吸引了石光荣, 他马上就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 手段虽然生硬, 却有着一股憨直质朴之气, 婚后两人吵吵闹闹, 却终是相濡以沫。
以上是从两类英雄人物给人的直观感受上进行的对比分析, 笔者发现这两类英雄同而不同。但这一现象体现出英雄人物塑造理念怎样的转变呢?
2. 关于另类英雄的塑造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思想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 影视行业打破以往公式化、概念化的古板模式讲求创新, 因此, 银幕上出现了一大批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突破更是引人注目。笔者认为在另类英雄风行银幕的旋风中, 除了欣赏英雄形象本身的变化外, 更应关注塑造英雄人物理念的嬗变。
2.1 使性格更加丰满
鉴于影视与文学关系密切, 有互通之处, 此处借用福斯特在其著作《小说面面观》中的观点。福斯特将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扁平人物着重突出人物某一种典型性格, 而圆形人物则不然, 多面的性格要使人物丰满、立体得多 (2) 。因此, 传统英雄是扁平人物, 他们是被当作楷模而塑造的, 似乎是神坛上的神像供人膜拜。那么他们唯一要做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高大全。但这未免使人物显得单薄而缺乏深刻性, 高高在上而让人难以接近。
创作者们赋予了新的英雄们更加丰满的性格, 有优点, 亦有缺点, 性格中那些否定性的东西经编剧和演员创造性的发挥似乎令人印象更加深刻。李云龙虽粗俗却是真性情, 姜大牙虽粗野却透着憨厚, 石光荣虽霸道却显得天真。这些饱满的人物走下神坛, 走到人们中间, 他们不再是仅供瞻仰的人物, 人们敬佩他们的卓著功勋, 却也可以笑侃他们的粗言俗语、陋习丑态。这是英雄人物塑造上的突破。
2.2 使生活更加真实
使生活更加真实, 笔者认为主要从世俗情境、世俗感情和世俗语言三个方面体现。影视人物必须有一定的情境为之提供活动的舞台和因由。传统影片的情境设计非常简单, 要么是英雄向围坐的战友宣传共产主义, 要么是英雄在战壕里沉着指挥战斗, 要么是英雄来到群众家中, 军民鱼水情深。图片化的情境中, 英雄人物的言行也受到制约, 生活气息也不够浓郁。创作者们以此为突破口, 加入了更多生活气息浓厚的情境, 让英雄们走近百姓。《亮剑》中, 李云龙表扬张大彪在对抗坂田联队的战役中表现突出, 请他喝酒, 说着将自己的一碗酒递到他的手中, 张大彪一饮而尽, 李云龙心疼地抢过碗, 大声说:“你小子也太实在了, 给你喝你就喝光了, 客气话不会听啊!”张大彪一本正经地说:“团长您不是经常教导我们做人要实在吗?”李云龙听罢笑骂道:“你个小兔崽子!”这个情景充满了琐碎的生活气息, 很好地反映了李张二人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这远比李向阳亲切地握着区委书记老张的手说:“我们是革命的好同志!”要传神动人得多。
爱情是世俗感情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实侠骨柔情不会遮盖反而会增加英雄形象的感染力。自私狭隘等一些世俗感情的加入也是值得关注的, 这里不仅是指在塑造英雄人物这一个体上, 而是展开到英雄人物成长的大环境中。同志们之间不再一团和气, 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 这个不和谐的音符不是那种是非易断的忠诚还是背叛的敌我矛盾, 而是人性灰暗的一面。例如《历史的天空》中, 麒麟山的领导层在处理“不听话”的姜大牙的问题上意见不合, 万古碑提出秘密处死姜大牙, 以防止他日后不服管束而惹出乱子, 因为他不满姜大牙一直纠缠自己的意中人董闻英, 不好直说, 便想借机除掉他, 如此人心险恶, 不和谐却也真实。
关于世俗语言, 不管是那些粗话、脏话还是那些顺口溜、俏皮话都让人觉得活灵活现, 风趣幽默, 大大不同于以往影片中那种教条式的、朗诵式的语言。
2.3 使配角更加鲜活
新中国初期的文化事业一直受“三突出 (3) ”观念的影响, 不仅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也是如此。英雄的光芒太亮了, 以至于把其他人物都遮盖了, 本来是“群英会”却变成了“独角戏”。创作者们希望通过加强配角的塑造来克服这一点,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英雄身后的女人和英雄的对手。英雄身后的女人不再默默无闻, 她们有思想、有个性, 她们是橡树身边的木棉, 作为一棵树的形象和丈夫站在一起。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与石光荣拌了一辈子嘴的褚琴, 《亮剑》中大胆示爱的秀芹, 优雅真诚的田雨都令人过目不忘。英雄的对手也不再实力雄厚而头脑简单, 他们拥有卓越的才智和丰富的内心, 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敌人。如《亮剑》中的楚云飞, 《历史的天空》中的石云彪, 《雪豹》中的竹下俊, 让人在敌视中不得不夹杂着一丝敬佩和同情。
以上分析的三种方面虽然着力于不同的范围和层次, 但都体现出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理念中现实性的加强。
3. 关于另类英雄的思考
自2001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以来, 以另类英雄为主角的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风行全国。观众们激动地称他们为草莽英雄, 由此我们就可以说, 这些另类英雄就是时代所呼唤的、观众所追寻的吗?这些另类英雄的塑造理念就是创作者们应该奉为圭臬的吗?笔者认为应该持谨慎的欣赏态度。
另类英雄的出现带来了正面人物塑造的突破, 使之走出了程式化、脸谱化的困境, 其优点毋庸置疑。李云龙、石光荣、姜大牙、李大本事 (4) 等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使观众们铭记历史, 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背后所蕴藏的思想隐患。
首先, 随着后结构主义的兴起, 人们总说, 这是一个解构的时代。我们对那些从前建构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进行重新审视, 重新判断, 不再为主流思想马首是瞻。于是那些完美英雄遭到了质疑, 甚至反感。因为观众已不再满足于顺从地朝神坛膜拜。另类英雄应运而生, 他们走下神坛, 他们去掉身上的光环, 似乎只是身边那个有两把刷子的普通一员, 人们摸摸下巴, 笑道:“有点儿意思。”这意味着崇高性的消解, 人们在解构英雄, 解构一个时代给我们建构的信仰。当一个人失去了需要无条件顶礼膜拜的意念, 他们的内心将会无限膨胀, 当代学者邓晓芒说中国处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而这是令人担忧的。
其次, 早在《荷马史诗》中, 我们就看到了阿基琉斯, 一个暴躁易怒、温柔善良又极度自尊的个人主义英雄。西方文明一贯强调自由与个性, 而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是强调集体主义的。农业使人们不得不抱成团, 安土重迁, 用集体的力量向土地要粮, 生息繁衍。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让人们讲求孝悌忠信, 依赖氏族宗亲, 张扬个性并不被看好。新文化运动以来, 西方思想涌入, 随后的五四运动, “文革”中的“破四旧”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的摧残。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艺术, 西方思维在中国人中逐渐显化, 本文所探讨的越来越有个性的英雄就是一个虽微小却很实在的注脚。当今时代不是五四时期, 我们不会再大声宣称西方文明优, 中华传统劣, 但是我们却在不自觉间做着判断与选择, 长此以往, 着实令人担忧。
英雄是人类自开化以来就一直崇敬与追寻的, 它是精神的依靠, 心中的永恒, 当它在人们的意念中固化下来后, 人们便开始在现实中寻找、再造英雄。可是言不尽意, 意不传神, 现实中的或者再造的英雄始终不及心中的那个英雄, 始终无法承载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崇高情感, 于是英雄成为了一个可以走向而无法走到的概念。反映人们精神追求的影视作品将这一点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英雄形象, 展示着人们的追求, 也展示着人们的思考。虽然我所截取的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嬗变只是天地一隅, 但是一叶知秋, 这一趋势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
摘要: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一直是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李向阳和李云龙这两个英雄人物的对比为切入口, 兼顾同类题材其他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 共同探讨了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英雄人物塑造理念的嬗变以及笔者对此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抗战题材,英雄人物,塑造,嬗变
参考文献
[1]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4年;
[2][英]爱.摩.福斯特.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
[3]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转型期”大众审美文化透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4
四行仓库是上海的补给大仓。里面有丰富的弹药,粮食和药用品,对日军来说是很好的补偿。所以仓库中的八百名士兵要奋力守卫这里,直到第四天。
影片中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湖北,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叔叔。叔叔因为逃走而被日本兵发现并绞死,哥哥在守旗战争中英勇的牺牲。就因为这些人的感染,他从开始的弱不禁风,连枪都不会用;到后来的连酒都敢喝,还英勇地参加敢死小队去吸引火力,从而保护士兵撤退。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被唤醒的爱国心。
影片中有一个很讽刺的对比,四行仓库隔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租界。租界都是洋人的地盘,日本军不敢打过去。于是,在一个士兵的比喻下,租界成了天堂,而这边则成了地狱。无不体现出日本人的欺软怕硬。
当我看到镜头中一个士兵英勇的背上炸弹,跳进日本人的小堡垒里自爆的时候,我掉泪了,这是一种何等的爱国情怀!这也是,为国捐躯的最好例子!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逃兵,而我们的主角就是其中的几个。我们的主角曾经想过,从四行仓库的水下河里游到租界区,可惜被抓了回来。
在第三天战役的时候,大片大片的枪声掩盖了听觉,许多士兵死的死,伤的伤。惨不忍睹。就这样到第四天的时候,八百名士兵已经剩下了二百四十人。但是士兵们仍然在顽强的抗争。这种精神感染了对面租界的洋人们,他们纷纷过来支援。一个个小角色的牺牲,都是精忠报国的影射。
士兵们撤退的时候,租界上的洋人激动的把阻拦网全都拔了起来,冲到铁丝网那里,伸出手,想帮助士兵们。在大桥上,很多士兵被机枪扫射而死。正是如此惨烈的牺牲,才唤醒了那些贪生怕死的人!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英勇的战士!
如此报国,枪林弹雨来迎侍。万人牺牲,八百壮士不怕死!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让我们永远记住的英雄!
【抗战题材的热度】推荐阅读:
《我的抗战》08-31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06-29
绘画题材的变更07-16
舞蹈作品的题材10-14
旅行的题材作文10-26
抗战时期的湖南文化07-20
抗战胜利70周年的诗歌07-21
纪念抗战的诗歌朗诵稿08-31
社会调查的题材06-07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