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诵读(精选12篇)
英语诵读 篇1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于是, 众多英语老师遵循“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面对中考, 大多老师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会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法, 结果造成英语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
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既不让英语课堂偏离英语教学的轨道, 又能让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呢?笔者认为诵读教学不失为一方良策。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是返璞归真, 更注入了新的教学法之内涵。重视诵读, 在“读”字上做文章, 在“读”字上下工夫, 在“读”字中求突破。
一、显示功能, 诱发兴趣
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形成健全的人格。古人管上学叫“读书”, 古时候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死读”。其实, 千百年来这种读书方法流传不“死”, 自然有它的道理和好处。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是说“读”对理解的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说的是“读”对说的作用;“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则强调“读”对写的作用。“理解”“说”“写”都有赖于“读”。吟诵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 也就是心、眼、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地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境界, 而英语诵读也正如此。
“诵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 娱乐作用。诵读能使人获得一种快感, 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第二, 有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诵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它可以使一个人行为得体, 谈吐高雅, 同时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参照的过程, 即通过诵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 从而养成内省的深思的习惯。这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第三, 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种能力, “读”是其中的轴心。默读感知材料, 而诵读则可得语感, 是把“读”转换成听说能力的纽带, 从而促进这几种能力的运行和发展。诵读是“说”的变种, “说”的前奏;诵读为“说”添加文采, 为出口成章提供语感。诵读是“听”的助听器, 读得多, 听时必然专注清楚, 听力必然加强。诵读是“写”的奠基石, 把自己的心理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表达, 就需要一定的书面语感体悟, 没有诵读, 语感体悟不强, 写作时文句往往不通顺, 词汇贫乏。对于写作, 诵读是一种潜存的诱发和激励, 每一次充满想象力的独创都离不开诵读。读得多了, 就烂熟于心。有了这样的基础, 写作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只有在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了诵读的功能、价值后, 才能明确其目的, 端正其态度;才能真正诱发他们的诵读兴趣, 自觉又认真地进行反复诵读, 从而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 有自己的体会心得;才能读出味儿, 读出探究的兴趣;才能读得扎实, 读得精当, 真正学到语言的精华。
二、强化诵读, 培养习惯
1.从最基本的诵读技巧入手。如语音的标准清晰、语速的快慢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的掌握使用等。这些基本技巧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理解作品应是紧密结合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产物, 诵读就是要以声传情, 传达出文章中的喜怒哀乐。教师在指导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即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单用眼看或单用口读的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如果把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调动起来, 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 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2 . 从以读代讲做起。平时我们往往认为与其让学生多读, 不如自己多讲些。其实大部分课文是浅显的, 学生完全能读懂。况且英语就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 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 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经常诵读美文, 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会丰富起来。在诵读中, 深刻的内涵、美好的憧憬流入学生的心田, 而语言的美感也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3 . 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使诵读落到实处, 让学生想读、要读、乐读。对此,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抓好早自修的诵读工作。早自修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放开喉咙大声诵读课文。努力读得流利舒畅, 声情并茂, 荡气回肠;读得触景生情, 遐想联翩, 思潮翻滚。第二, 抓好课前5分钟的诵读工作。每节英语课前5分钟让2~3人按学号轮流上台诵读, 这样, 一学期每个学生能轮到3次, 轮到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 力争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后师生作简单的评点、记载。第三, 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比赛, 使被动诵读变为主动诵读。
三、感悟形象, 品味真情
“读”只是一种形式, 其归宿是理解、感悟、掌握、运用语言。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甚至文章全篇, 读熟了, 背熟了, 其中的思想、形象、情感才能深切感受, 才能形成对语感的自觉感悟。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强, 能背善记, 我们应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这一优势, 让他们多背诵一些文章、至理名言, 做到熟读成诵, 感悟语感。
英语课本中很多作品具有浓郁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课文, 往往能感染读者。通过诵读, 我们引导学生感悟“美”的神韵, 架构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桥梁, 使之碰撞与交融, 达到情感的共鸣。读有了兴味, 读有了追求, 个性也便能获得健康发展。
英语诵读 篇2
This slender volume opens with the story of Beniah, an infant rescued by sanitation workers from the stack of garbage in which he had been left to die. Without ever losing sight of Beniah and the too many other deserted children, the author, Sharon Emecz, tells the story of the two homes for abandoned children, Happy Life Kasarani and Happy Life Juja Farm, organized in the area of Nairobi, Kenya.
Developed more than a decade ago by two indomitable couples, Sharon and Jim Powell from Delaware in the USA, and Faith and Peter Kamau from Nairobi, the two settings provide th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comforts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 denied the 102 abandoned children now living there, as well as having nurtured the many more who have found adoptive homes. More than that even, the two homes have literally saved the lives of all those children.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
一、对朗读背诵的指导
首先,教师应教会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初一的时候,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一小段当天讲过的对话或一小段课文。这段课文内容中包含着很多语言信息,但每个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是单词,有的有变化,有的就不变,同样是动词,后边跟了不同的介词,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两句话差不多意思,只是时态不同,谓语部分就有不同的结构……在诵读课文的时候,就应提醒学生,应该特别注意那些用法特殊的单词,含有语法意义的语言点和使用率高的词组,这些重点在讲课时都应标注在书上,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次,同样是背读,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快,背得也快,做题时灵活性也强,这些学生可以很自如地运用通过背读而储存在大脑里的语言信息。可对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所读的内容要困难得多。给这部分学生以必要的辅导,是保证他们能长期通过诵读法并从中受益的关键,也是避免班里出现两级分化的关键。可以提醒这部分学生语言现象可以是变化万千的,但语言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当人们记住一个句子的时候,记住的不仅仅应该是它的意思,还应该有它的结构,而运用这个结构,就可以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句子。
在教学中老师应举各种各样例子来说明句子可变而句子结构不变的道理,强化学生在背诵中记住句子结构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句子结构的灵活性。在他们积累了一些常用基本句型之后,老师就可以教他们提高理解课文,诵读课文的速度。每天需要朗读背诵的内容翻译成中文,不过几句话而已,对于任何一个初中生来说,都有可能在一分钟内就背下它的中文意思。因为头脑中已有了基本句型的印象,在诵读前重点放在生词和记语法点上,改下这些新内容,再按着动词发生的顺序,用基本句型把中文句子再译成英文,这样反复几次,学生不但能很快学会读,而且能很快的背,用这种方法,既可以省时间,又可巩固句子结构的概念。
二、对朗读背诵的检查
检查学生诵读首先应检查语音。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做到发音正确。如果语音上出现了问题,本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语言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中常犯的语音错误是元音读不准,忽略特殊发音,重读和次重读,非重读,升降调等。如果检查出语音错误要及时纠正,并在书上注明,在适当的时候再重新检查一遍。第二项是检查诵读的流利程度和速度。有些学生比较懒,勉强会读会背,这样的诵读,还达不到真正的储存语言信息的目的,因此,一定要通过控制诵读课文的速度来检查学生用功程度。一篇课文,两分钟背读完和一分半钟背读完相差大约15分钟的用功量,对于不用功而诵读速度过慢的学生,应要求他们重读,再花5~10分钟,达到流利的程度。当然检查诵读的工作量很大,靠老师逐個检查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师可以从班里挑一些发音好,对工作负责的学生帮助检查(课前课后),并要做好背书成绩的详细记录。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或不用功的学生则由老师亲自检查,及时纠正他们在诵读中出现的问题。检查诵读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课堂,老师可以用抽查,汉译英,英译汉,默写等方法,内容选自头一天诵读的课文,凡是检查不合格的,由老师补查诵读。
三、正确处理诵读与书写的关系
也许有些人会有疑问,强调学生诵读,减少学生抄写,学生们能记住单词的正确拼写形成吗?强调了诵读,减少老师讲授语法机会,这会脱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实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和汉语方块字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拼写和发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单词都符合发音规律,读得出来就应该能正确地拼写出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拼写和发音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按照发音规律去记单词的意识,把简单枯燥的机械记忆变成有意识的发音规律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学英语时的正确思维方式,对个别发音不规律的词,在教学中给予特别的提示,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生诵读的同时,讲解必要的语法现象,避免华而不实现象。由于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形成了较好的语言感觉,他们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课内外的书面作业了,这样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诵读和书写之间的关系。
“诵读”不仅要朗读——训练语音,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背诵——积累大量的语音材料。对初中生来说,诵读课文是第一位,解释语法是第二位,如果“说”是口语,“写”是书面语,那么,前者则为后者的发展提供基础,因为根据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先有口头语,后有书面语。现在,普及外语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而加强基础外语教学是普及外语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兴趣,获得简单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诵读”法正是符合这些原则的,在传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注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方法。
诵读,英语教学之本 篇4
一、诵读是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英语是一种语言, 是当今世界上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 既有“叙事”、“表意”与“表情”的功能。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来发现语言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最终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一篇范文或对话, 自有其表达的意向情感, 如果在课堂找出重点的短语、句型并进行机械化的讲解与分析、片面地追求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累得快趴下, 而学生上课则忙于记笔记, 可想而知, 学生必定味同嚼蜡、兴味索然, 那又何以提高教学质量?何以达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真正目的?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规范地范读之外, 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标准诵读, 让教师、学生互相以声传声, 创造出最佳的语言学习情境, 让学生拥有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 才能真正唤起、激起教与学的双重积极性。在愉悦的学习中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完成教学的任务。可以这样说, 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语言, 使他们的语言发音、语调越来越标准, 语感越来越强, 综合能力越来越高, 最根本就是抓住诵读, 才能抓住英语教学的本, 才能促使学生认知层面的飞跃。
二、诵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方法
现在的初中生, 要求用英语口头表达, 有的只说几个词, 有的前言不搭后语, 有的发音不规范, 有的毫无节奏感, 学生说得费力, 听的也很辛苦, 更别说要求他们用英语进行书写。这些现象与英语语感不强、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 特别是运用英语诵读少有密切的关系。而诵读是通向成功的法宝, 因此, 英语教学必须把诵读迎进课堂,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诵读。
1.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任何语言语感能力的获得, 需要量的积累, 自然规范的诵读将为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时, 要创造机会诵读, 要注重语音教学, 包括字母的基本读音、重音、意群的读音、语调与节奏等;提供大量的听音, 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和实践, 以“感知—模仿—运用”的基本模式, 采用演示、手势、辨音、口型定位法、唱英文歌曲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 技能的不断娴熟, 语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不断加强。切记,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不能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 也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的相互结合。
2.诵读有助于词汇、句型的积累。要学好一门语言, 词汇、句型的积累是关键, 掌握的量越大, 学习效果就更好, 两者并不是孤立的。平时实践中, 许多学生将记忆它们当做负担。众所周知, 词汇、句型的认知最佳是在语境中逐步完成, 对它们的学习不宜脱离句或文, 更不宜孤立地读、背、译。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 诵读是良方。借助诵读使知识不断重现、积累, 再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 让学生运用语言。
3.诵读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诵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 通过诵读, 可以了解教材的内容大意。在上下文中理解词义等。通过不断反复的诵读, 可以进一步理解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逻辑关系, 并实现了重点语言知识的多次反复, 为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技能搭好了台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断的讲, 而无学生的读, 即使在短期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也只是一种假象, 从长远来看, 根本无利于学生的学习。想要真正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 诵读必不可少。
4.诵读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人们在发出有声语言时, 常常伴随着手势、眼神等表情和身体动作等以表达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 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 要重视26个字母的读音、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组合、辅音连缀的读音、成音节的读音、单词、句子的重读, 意群的连读和失去爆破、弱读与同化、升调与降调、节奏等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只有这样通过平时的积累与锤炼, 学生即使阅读从未接触过的阅读材料, 也是自信满满, 游刃有余。而且, 通过不断地诵读, 文章的结构脉络, 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也将在头脑中自然形成。无形中, 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不断提升。
5.诵读对英文写作大有裨益。对许多学生来说, 谈到英文写作, 可谓谈虎色变。面对写作, 状况百出, 难于下笔、脑中一片空白、无法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来开展写作, 单词拼错现象频频发生, 对英语单词的词性无法正确把握, 表达多采用“中国式”英语。如一个学生在表达他每天上一个小时的美术课时写:He every day has an hour art lesson.为什么学生会这样表达呢?不是教师上课没进行语法、文章结构分析的学习及训练, 而是学生缺乏多读、无法读懂、读熟乃至背诵如流, 使教材中的语言表达变成自己的语言。学生如能多诵读各种体裁的范文, 加上比较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和听、说训练, 写作时, 相信定能做到布局合理、语句通畅、表达规范。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讲、练”中去, 学生仍无法正确掌握学习方法, 仍不懂如何才能学好英语, 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诵读的作用。古人说的“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说的无非就是这个道理。
要想英语教学有所突破, 那就让诵读回归英语课堂, 它是英语教学之本。
摘要:英语课程除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之外, 还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其中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技能必不可少, 它们是学习者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真正能驾驭这门语言, 诵读必不可少, 它是英语教学之本, 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 篇5
摘 要: 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关键词: 朗读 兴趣 记忆 背诵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紧密相关。“读”是前提,学生必须多读,才能熟练说话,故读是说的基础。目前的新教材,更注重听说和朗读,学生要养成朗读习惯。朗读,需要脑、眼、心、口并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突出“读”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朗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谈谈看法。
一、英语朗读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英语的人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中的重要单词、词组、段落和短文等,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情境,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对初学者来说,流利说英语较难,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朗读英语,为说和写打基础。教师可以先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范读可在开始、中间、结束,时机不同,作用也不同。形式随课文内容而定,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教师可以让语音较好、朗读水平较突出的学生表率朗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二)朗读有助于记忆词汇。
语言离不开词汇,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一定的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词汇的记忆是一件费人心思的事情,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更便于识记。如:I spend two days reading the book。熟读这个 句子,学生就会记住spend time doing something 的用法,而不用机械地记。如果学生把书面文字还原成口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说写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如:学习了“I am going to Hainan”这一课,学生就能在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把文中的语言进行重组扩充和实际操练,比如: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weekend? B:I am going to Shen Yang by bus.
A:It’s a beautiful city. When are you going to get up? B:I am going to get up at 5 o’clock
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灵活运用常用词、短语十分有益,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善于通过朗读积累词汇。
(三)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朗读文章时,脑、眼、心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便于记忆和理解。边读边思考,反复诵读、识记重点词、关键句的意思,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章。
(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地辨别同音词、近义词的发音,读英语时不能正确地掌握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技巧,遇到听力考题时就会影响句子的领会和理解。所以,学生要注重对英语短语、句子正确读音的积累,并且有意识地大声朗读练习发音,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场所,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不怕耻笑、大胆开口,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大声朗读、练习教师当堂所授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录像、录音、投影、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让学生步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在这种贴近生活、明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必定会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同时实现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的目标。
(二)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技巧激发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学生懂得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
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二)培养学生独立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指导学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以及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例如:教学生熟记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重读开音节的单词中发音、重读闭音节词中的发音,常见字母组合:ea,ee,ou,ow,sh,th,ear,air,tion,sion等在单词中的发音。
(三)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
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朗读英语停顿时,不能把一个短语分开,并列词and前的词读升调,and后的词读降调。
(四)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
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
强化小学英语诵读训练的引导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策略分析 诵读教学
一、对强化小学英语诵读训练的一些提升方式分析
小学生英语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相当重要的,越是让学生在早期就接触英语的学习也是为了让他们在脑神经还有待开发的时候对英文的发音及思维产生共鸣,其中诵读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通过诵读培养出来的语感是对英语的学习及学生未来对于英文的应用重点,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成败很大部分的体现都在于英语语感的培养上,英语语感的获得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际而慢慢获得。
1.将小学英语诵读与理解相结合。小学生英语诵读教学中,需要将诵读与理解相结合。很多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对理解的知识进行记忆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容易很多并且达到的效果也更出乎意料。比如课堂上的一篇文章,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进行文章主旨的理解之后,再要求学生诵读会让学生不会心存太多困惑,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思考的作用,在对文章进行不停诵读的同时加深文章主旨的理解及全文脉络的掌控。
2.优化并培养学生好的记忆手段。虽然长期的诵读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但是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后还是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非选择性遗忘。所以教师需要优化并培养学生好的记忆手段,比如:关键词记忆法、分段记忆法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及文章的化整为零,逐段或者逐句进行诵读直至完全能够背诵,这样的方式是很有效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限时记忆能力,组织一些跟记忆相关的活动。
二、强化小学英语诵读训练的引导策略
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英文进行朗诵不仅能够在过程中纠正自身的发音,也能利用诵读感受英语的交流思维,培养口语中的语感。学生经过长期的对短文短句的诵读,能够养成诵读的习惯,有利于他们记住短语短句中的重要词汇和融合语境的句型,所以说诵读也是一个加强学生对英语单词及句式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对英文进行诵读能够使得学生对英文原文的理解更加的通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英文的朗诵过程就是对英文的语言输入和学习积累的过程,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诵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入默写学习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阅读能力是一种学生必须要培养的对事物或者书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否强大决定了学生是否拥有好的对知识的学习、对英语词汇的积累、对英语语法及口语表达方式的接收途径。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决定了学生在普通的学习生活中正常接收的信息及知识水平,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对英语的诵读有很大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的朗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及信息的接收是有很多益处的。
1.小学英语诵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听音和模仿能力共同发展。教师在对小学生的诵读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离不开对学生听音及模仿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播放的录音矫正自身的发音,对文章进行跟读,听录音去模仿英文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调等等发音技巧,从本真上去体会英文发音的语调。比如教师可以慢速的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诵读,结合播音让全体学生弄清文章的整体用意之后再带领学生快速的诵读,再让学生跟着录音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直至培养了一定的语感,使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英文的魅力及语言的艺术性。
2.小学英语诵读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教师需要在日常的英语学习生活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事物的学习不能很好地进行坚持,如果不能培养出学生对于英语诵读的兴趣则很容易使学生造成对英语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英语诵读相关的兴趣活动,集体朗诵或者开展各小组之间的诵读竞赛及一些英语诵读模仿活动等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诵读的兴趣。
3.小学英语诵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英文发音。诵读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语音发音练习,小学英语诵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英文发音。对小学生的诵读发音培养可以从拼读规则开始让学生学会将字母的组合和单词的发音结合在一起。“拼读”和“诵读”是两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拼读能够使得诵读的质量得到提升,能够使得学生的诵读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教师在对小学生英语字母、音素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巧妙融合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学生培养出自觉识别相同拼写规则单词的习惯,结合课堂教授的单词引导着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英文读音及拼写进行归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从诵读能力提升的意义出发,提出在小学英语诵读教学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及一些策略,从各方面突出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诵读方法的好处。总而言之,诵读是进行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需要教师从自身的认识出发,推动小学生英语诵读教学的具体教程,从而使得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谈初中英语“诵读”教学法 篇7
既要提高教学质量, 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两者之间似乎有着深刻的矛盾。英语课抄写单词、抄写句子几乎是每个老师都要选择的教学方法。能不能针对英语教学的特点选择较合适的方法, 既让孩子们学会扎实的基础知识,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考试成绩, 同时又让他们感受到学外语的乐趣呢?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始终认为“诵读”方法是打基础阶段, 也就是初中阶段唯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诵读法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
所谓“诵读”, 就是朗读和背诵。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越来越多, 表达的意思也越来越复杂, 语言的学习实际是一个在头脑中大量储存语言信息并在实践中练习、提高的过程。英语的学习和母语的学习有很大差别 (主要是语言环境的差别) , 但在学习的基本原理上, 两者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说, 英语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在头脑中大量储存语言信息并在实践中练习、提高的过程。朗读和背诵是符合这种语言学习特点的, 即先储存后应用。
二、诵读法是符合初中生特点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读”实际上就是储存语言信息。一句古话道明了语言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熟读成诵”, 背诵就是储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科学家的研究证明, 十四五岁是人的记忆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 在这之后, 人的机械记忆能力就开始下降了。在初中的两三年内, 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多背、多记一些东西, 扩大语言信息储存量, 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记忆资源, 又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这将有益于他们终身的学习。因此, 朗读和背诵应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这不仅是课堂教学、课堂练习, 而且是课后作业的主要方法。
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 是有声的艺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即道出了朗读与理解的意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手段, 通过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早晨、傍晚、英语课内外, 每天课堂上老师教会的几句对话、句型或小短文, 回家只需花10分钟左右朗诵, 第二天就能在课堂上和老师或同学用学过的句子造句、对话, 这使学生们感到轻松、有趣。这时候, 他们可以用背过的句型, 尽情地发挥, 他们会有一种成功感。初中阶段, 练好英语基本功, 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所谓基本功, 包括英语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 如语音、拼写、词汇、语法以及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语音方面, 要发好单音, 掌握重音和语调, 读出英语特有的节奏, 朗读是唯一的途径。如:′Nice to′meet you, Chang Feng!
′Nice to ′meet you, ′too!
只有靠老师讲解后, 学生每天进行朗读练习, 不断地实践, 才能形成正确的发音和较好的语言面貌。有了正确的发音和拼读, 单词就好记了;对各种基本句型都要练到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 这样才能保证学以致用。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 也接触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及英语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等。
三、诵读法是直接法的基础
从理论上说, 诵读法是英语教学法——直接法的基础。《韦氏英语大辞典》对直接法有这一段解释:“直接法是教授外语, 首先是现代外语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 不用翻译, 也不用形式语法。”这一定义勾画出直接法的基本特征:直接用外语讲练外语。让学生先实际地掌握语言材料, 再从他们积累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有量的积累, 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有了初中阶段的朗读、背诵, 方能有高中阶段的写作、阅读及交谈的能力。总之, 初中阶段进行朗读背诵的教学法, 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
那么初中阶段, 英语教师又该如何实施诵读教学法呢?
一、对朗读背诵的指导
初一的时候, 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一小段当天讲过的对话或一小段课文。这段课文内容中包含着很多语言信息, 但每个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是单词, 有的有变化, 有的就不变;同样是动词, 后边跟了不同的介词, 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两句话差不多意思, 只是时态不同, 谓语部分就有不同的结构……在诵读课文的时候, 就应提醒学生, 应该特别注意那些用法特殊的单词、含有语法意义的语言点和使用率高的词组, 这些重点在讲课时都应标注在书上, 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指点, 简单机械、有口无心的朗诵就成了有意识的课堂学习和复习, 与老师讲语法相比较, 这种边读边学语法的教学方法, 更有趣味性, 学生不会感到枯燥, 而且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完课文,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 同样是背读, 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快, 背得也快, 做题时灵活性强, 这些学生可以很自如地运用通过背读而储存在大脑里的语言信息。可对能力弱的学生来说, 掌握和运用所读的内容要困难得多。给这部分学生以必要的辅导, 是保证他们能长期坚持诵读法并从中受益的关键, 也是避免班里出现两极分化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举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说明句子成分可变而句子结构不变的道理, 强化学生在背诵中记住句子结构的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句子结构的灵活性。在他们积累了一些常用基本句型之后, 教师就可以教他们提高理解课文、诵读课文速度的方法。每天需要朗读背诵的内容若翻译成中文, 不过几句话而已, 对于任何一个初中生来说, 都有可能在一分钟内就背下它的中文意思。因为头脑中已有了基本句型的印象, 在诵读前重点放在生词和记语法点上。改下这些新内容, 再按着动词发生的顺序, 用基本句型把中文句子译成英文, 这样反复几次, 学生不但能很快学会读, 而且能很快地背, 用这种方法, 既可以省时间, 又可以巩固句子结构的概念。
如果从初一开始就能坚持这样每天的诵读, 那么到初二、初三时学生诵读课文内容已不能满足, 如果能引入一些课外有趣的小文章, 既能增加趣味性, 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能扩大知识面, 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会超出教材的规定, 他们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了, 这就可能是我们说的尖子生。
二、对朗读背诵的检查
学生能否达到老师的要求, 需要老师督促和检查, 特别是诵读这种“软”任务, 就更不能忽视。
检查学生诵读首先应检查语音。学生常犯的语音错误是元音读不准, 忽略特殊发音、重读和次重读、非重读、升降调等。如果检查出语音错误, 要及时纠正, 并在书上注明, 在适当的时候再重新检查一遍。第二项是检查诵读的流利程度和速度。有些学生比较懒, 勉强会读会背, 这样的诵读, 还达不到真正的储存语言信息的目的, 不要说记几天、几个星期, 恐怕检查后的几分钟就忘得差不多了, 因此, 一定要通过控制诵读课文的速度来检查学生用功程度。一篇课文, 两分钟背读完和一分半钟背读完相差大约十五分钟的用功量, 对于不用功而诵读速度过慢的学生, 应要求他们重读, 再花5到10分钟, 达到流利的程度。
当然, 检查诵读的工作量很大, 靠教师一个人检查是不可能的。因此, 教师可以从班里挑一些发音好、对工作负责的学生帮助检查 (课前课后) , 并要做好背书成绩的详细记录。对那些学习有困难或不用功的学生则由教师亲自检查, 及时纠正他们在诵读中出现的问题。检查诵读的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课堂上, 教师可以用抽查汉译英、英译汉、默写等方法, 内容选自前一天诵读的课文 (一般三四句重点句) , 凡是检查不合格的, 由教师补查诵读。
三、正确处理诵读与书写的关系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拼写和发音之间的关系, 强化学生按照发音规律去记单词的意识, 把简单枯燥的机械记忆变成有意识的发音规律的运用, 培养学生学英语时的正确思维方式;对个别发音不规律的词, 在教学中给予特别的提示, 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生诵读的同时, 讲解必要的语法现象, 避免华而不实现象。由于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形成了较好的语言感觉, 他们只需花很少的时间 (可能无需思考) , 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课内外的书面作业了, 这样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诵读和书写之间的关系。
“诵读”不仅要朗读——训练语音、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要背诵——积累大量的语音材料。对初中生来说, 诵读课文是第一位, 解释语法是第二位, 如果“说”是口语, “写”是书面语, 那么, 前者则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因为根据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 是先有口头语, 后有书面语的。
英语诵读 篇8
Our father in Heaven/Hallowed by your name/Your
kingdom come/Your will be done/On Earth as in Heaven/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Forgive us our sins as we forgive those who sin against us/Save us from the time of trial/And deliver us from evil. (For the kingdom,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are yours.Now and forever.Amen)
伴随文化开放多元化, 注重经教开悟的西方话语进入中国, 从典型生产生活、事件场景中抽取思想, 按上下级对话模式展开思路, 故事主轴贯穿说理主线, 影响着学习者心理活动, 如调控情绪反应, 减少心理失衡, 消除紧张, 缓解精神危机等。当前, 宗教话语已从特殊信教群体弥漫于普通群众, 大学生也不例外。现对以上语言材料分析如下。
1.词句简短, 掷地有声, 琅琅上口, 容易识记。快节奏和快跳行能鼓舞士气, 带来果断、欢快、振奋情绪, 可缓解消沉、沮丧、无力、失望情绪。英语学习者以诗歌切入, 可以把枯燥的朗读变为愉快的享受, 励志之中充满激情。例如:Heaven与Kingdom是隐喻相关, 包含了“救赎、超脱”之意, 四个动作词“Give, Forgive, Save, deliver” (赐与, 宽谅, 救赎, 拯拔) , 预示着具体而实在的救助。学习语言核心在词汇, 词汇量的积累需要方法, 采用故事叙事法, 符合学习者记忆习惯。天堂 (Heaven) 与王国 (Kingdom) , 意思相近意义相仿, 既现实又理想, 令人浮想联翩, 充满意趣;而四个动作则充分表达“天父”庄重担责之庄严感。
2.对话情境精准专一, 交流氛围融洽。犹如父子沟通, 小孩坦露心事。大学生从家庭走向大学, 身心走向社会化成熟以寻找归宿感、稳定感及安全感。设计一个天国天父, 未尝不是心理补偿, 助其弥合与社会之差距;另一方面, 外语学习采取儿童情境式对话, 丰富、形象、生动, 有滋有味。
本短诗人称代词以“our/us” (我们) 为基准, 出现频率为10次, 几乎每句一次, 突显集体意识相互依存关系:人不是孤立个体, 他与环境紧密相连, 休戚相关, 可以避免陷入自我牢狱不可自拔, 也使语言学习变成民族心理文化感的认同, 从更高层面上奠定了语言素质底蕴。
本诗人称代词以“you (你) ”为基准出现了四次, 还有以祈使句隐藏的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率很高, 只有第一句是三人称形式, 但前置定语仍是our, 明显定位为动态影响和合作关系, 这说明关注对方也很重要。学习语言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人我之间不是对立斗争而是充分融合利益相关命运一体的关系, 它提示:学习外语方法论意义在于, 完全融入到与对方的关系中, 忘掉母语, 以外国语为父语, 探索语言学习本土化道路。
本篇以生命、生活两大要素铺开画面底色, 首先是生存要素“daily bread”, 每日衣食供养 (源于天父) ;二是精神要素, 灵魂救赎 (解脱原罪) ;三为情感要素, 超越痛苦;四为心灵要素, 去邪归正, 远离邪祟。上有天国, 救危济困, 纵有苦厄亦无所畏惧, 如美前总统布什“9·11”事件后发表全国讲话, 引用《圣经·诗篇》“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shadow of valley of death, I fear no evil, for you are with me…”大学生学习外语困境, 主要原因还是缺少外语环境下的生存危机感, 他们没有把语言当成“衣食父母”即生存工具来看, 也没有看做精神生活源头活水。如果他们能时时以危机感鞭策外语学习, 肯定能够突飞猛进。
3.祈祷文主从关系明显, 前后张力适度, 段末祝福赞美语自然贴切, 充满感恩。先是引领, 交给天父天国以弘其恩典, 壮阔气象中铺垫了精神合作氛围, 倍感舒适、温暖、亲切;然后施受恩典, 从物质生存到心灵救助, 情感抚慰和心灵支撑, 形成了心理咨询的有序铺开;通过信任感的建立, 开始良好的沟通, 破解物质精神情感等各个层面的难题, 最后以感恩的心来为对方祝福。语言学习最佳切入点还是去陌生化增加亲合力, 增进熟悉信任乃至感恩, 给外语学习注入持久生命力!
结语:语言学习的心理学意义在于促成个体从机械呆板的词汇语法背诵中解脱出来, 追求心理个性成长, 而条件在于寻求最具感染的语言材料, 为了心理学背景下的语言成长, 任何材料都可为我所用。宗教诗歌学习和音乐舞蹈影视一样, 需要思想情感体验, 以期改变语言学习被动局面, 实现个人素质潜能最大化开发。
摘要:本文以学生朗诵材料为基础, 从词汇、语境、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切入话语表达的心理活动规律, 并以此为据, 探讨外语学习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 旨在研究大学生使用宗教话语的心理学意义, 把握其外语学习表达心理特点, 增强学习兴趣与信心, 从而提升外语水平。
关键词:宗教英语,心理研究,外语学习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月1日.
[2]基础心理学.沈德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0月1日.
[3]语言心理学, 杰伊 (Timothy B.Jay)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月1日.
[4]认知心理学.罗伯特·L.索尔所, M.金伯利·麦克林, 奥托·H.麦克林, 邵志芳.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7月1日.
[5]认知语言学.王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月1日.
英语诵读 篇9
(一) 经典诵读的诠释
经典诵读是“邻家”的“春色”, 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通过朗读、默读、速读、浏览、品读等表现出来。“经典诵读”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而是对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二) 英语经典诵读的诠释
英语经典诵读, 就是对那些具有西方传统文化精粹内涵、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诗文、歌谣反复多遍地进行诵读。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 在0~12岁这个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短小适宜经典美文、儿歌等, 以达到夯实文化修养基础, 提升儿童英语素养, 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的目的。
(三) 英语经典诵读的内容
在诵读内容的研究上, 以歌曲、歌谣、美文诵读为主线, 我们可以借鉴北京东城区景泰小学“快乐英语人人唱”校本课程、盐城市第二小学英语校本教材、南京鼓楼凤凰花园城小学《英汉歌谣》、长沙岳麓区的美文诵读等。其实,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要突破的难点重点进行创编歌谣、歌曲。一方面学习的知识被简化, 另一方面学生乐于演唱, 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了知识点。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喜爱的曲调、曲风进行自由创编, 既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又能领略到中西方文化融会的艺术, 这正是英语教学所需要的效果。
二、英语经典诵读的价值所在
教育生态理论指导下的经典诵读, 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能够始终以学生为核心, 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旦忽视了这样的教育良机会使学生的发展出现终身遗憾。因此提升儿童英语素养还是应该从经典诵读开始。
(一) 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语言的输入输出包含大量的内容, 小学生虽然英语阅读能力不强,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已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英语经典诵读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只有通过对诵读材料的多次阅读, 才能理解并表达出诵读的感情和意义。
(二) 有利于口语表达的提高
诵读经典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口语表达的锻炼。诵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背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口语表达也是运用之前的已有学习经验进行输入输出语言。如果积累较多的英语经典诵读, 那么口语表达那就是信手拈来。
(三) 有利于词汇量的扩充
通过诵读英语经典, 给小学生养成一个会查阅的习惯, 面对不懂不会的单词、词组, 主动去查找翻阅, 理解其含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学生的知识词汇量, 使学生的英语素养逐步得到提升。
(四) 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诵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 它能训练语音, 再现课文情境, 加深理解, 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 英语小作文的表达需要这些积累, 能写出优秀的、无语法错误的英语小作文, 需要这方面的培养。
三、透视英语经典诵读之象
(一) 无视英语经典诵读的长远意义
大多数教师对于“英语经典诵读”的认识度是不够, 而忽略其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意义。在实施“英语经典诵读”初始, 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它的含义, 并没有做一个全面的、彻底的学习, 觉得这是给学生提出较大的困难, 因而这让不少教师弃而远之。
(二) 无视英语经典诵读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合程度
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 高耗低效。重复的读和背诵单词句型, 会让学生处于机械性的重复无用功。而实施经典英语诵读, 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学生诵读能力不强, 阅读量太少, 语言积累不多, 文化积淀过浅, 学生的英语口语达不到诵读发挥的最大效益。这充分体现出经典诵读与小学英语教学结合不足。
(三) 无视英语经典诵读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关注度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 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 在实施经典诵读时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诵读中, 教师选择的诵读材料似乎并没有关注到上述两点, 这就造成小学生对诵读的不积极、不热情。诵读材料过于困难, 便很难开展, 过于简单, 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四、探索英语经典诵读之策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英语素养也加强了研究, 既涉及“注重实践”、培养生活情趣、开发生活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化等策略与英语素养的关系, 又涉及英语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阶段, 仅仅围绕书本的日常交际用语, 那就荒废了提升英语素养的时间, 经典英语诵读是将听、说、记忆 (单词、语法、句型) 等语言学习的诸多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仅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方式, 而且还可以为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探索经典诵读提升小学生英语素养实施策略是极为必要的。
(一) 结合创编难点之式
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 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记忆、句型的结构和运用理解都是基础教学的难点。反复领读以及自由读,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索然, 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记不牢、读不准或不理解的情况。而借用顺口溜、儿歌、Chant等形式, 推广英语诵读教学法, 学生不但会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记住, 而且还会将枯燥、抽象的学习变得鲜活有趣。
例如, 时间名词前所用介词的速记歌:“年月周前要用in, 日子前面却不行。遇到几号要用on, 上午下午又是in。要说某日上下午, 用on换in才能行。午夜黄昏须用at, 黎明用它也不错。at也用在时分前, 说‘差’可要用上to, 说‘过’只可使用past, 多说多练牢牢记, 莫让岁月空蹉跎。”
(二) 融合“邻家”学科之法
英语是一种语言, 是交流的工具,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是现在我们的学生除了课堂以外, 没有交流的机会和空间。优美的校园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一切学生是那么的熟悉而又无法用英语表达和交流, 学而不用, 势必造就“应试英语、聋哑英语”。学校推行经典阅读工程、班级文化体现经典诵读、校园设施创建经典等, 我们的英语也可以效仿这做法。
例如, 在班级的文化布置中设计几个板块, 类似英语角、“英语一瞥”以及幽默性的英语小短文等, 在课间形成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 打造学生提升英语素养的环境。另外, 可以收集整理英语原版的节奏鲜明、顺口、经典的歌曲、韵句、歌谣, 在学生大课间以及卫生扫除时间播放, 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健康优美的个性校园文化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英语读物。让英语存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让英语渗入学生的校园生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习了英语, 又从中收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三) 展示舞台魅力之效
舞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学生乐于加入, 为团队增光。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是表现得积极踊跃。经典诵读走进英语课堂教学, 拓宽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英语、用英语, 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为英语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例如日常教学中, 在课前热身环节, 可以组织几个学生进行英语表演, 提前设定英语经典诵读, 学生自行准备。在课堂的巩固环节或是总结归纳环节, 结合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话题, 给出5~10分钟, 让学生准备英语诵读。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或是同桌合作进行口语交际, 或是个人口语Show等。学生在无准备的前提下, 组织表达的语言, 依据教师设计的“挫折”情境, 进行创说, 这是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的练习。
英语诵读 篇10
1“诵读”: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
所谓“诵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即指“朗读”和“背诵”, 语言通过“语音”这个物质外壳将文字符号转换为语音符号, 诵读者利用听觉和视觉将这些语音符号输入大脑, 激活大脑中的相关感觉和经历, 重现或再现物质表象的意境, 从而感知、获能、染情、明理。这是一种综合运用眼、口、耳、脑来实现将“言”转换到“意”的学习方法。在整个“诵读”过程中, 诵读者受到重现意境的感染, 加深了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和情感体验, 同时还要在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迅速将视觉、听觉和大脑思维有机结合, 准确地判读文章的单词发音, 保持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内容的清晰、连贯, 积极调动已有知识去判断、理解、表达每一个句式, 每一个段落, 将字句连接成整体, 贯通全文。这是一个从词到句, 从语音到语意, 从表象到本质的理解与感知过程, 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英国中小学在19世纪广泛采用的“念诵法” (Look&Say) 即是类似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直接背诵西方文化的经典著作, 这种教学法不需要教师对内容做太多的解释, 其目标是不求甚解, 只强调熟读背诵, 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 (Krashen) 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 (language input) 来完成的, 要掌握一种语言, 语言知识的输入是首要和至关重要的, 没有输入, 就没有一定量的输出”。
在我国, “诵读”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我国传统语言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从先秦私塾的“熟读成诵”开始, 到明清两代“沉潜反复”的诵读法, 经千年洗练而自成一体, “熟读成诵, 涵咏体味”, 直至“文若己出”。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书》) ;清代思想家曾国藩在其《家书》中提到, “凡精读的书, 要高声诵读……”;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曾在《训学斋规》说过:“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永远不忘”。“诵读”几乎贯穿着整个古代语言教育的始末, 是我国古代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由简单的识字到深层的体味, 由简单的背诵到“读思相伴, 读悟相随”,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由雏形渐趋成熟。
2“诵读”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广泛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 善于运用“诵读”进行英语口语学习的学生, 不仅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于其他同学, 同时在听力及书面表达等诸多方面也展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诵读”易于掌握和应用的特点, 尤其适合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高职院校广泛应用。
(1) “诵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 (Monitor Model) 理论证明, “诵读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 它是建立在主动感知和深刻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的”。隗仁莲等学者也提出:“在诵读过程中, 学习者可以有意识地输入目标语中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段落和篇章, 可以加强对语言输出过程中负迁移的监控和修正, 促进母语对外语的正迁移, 逐步排除母语对外语的干扰, 摆脱以母语作参照系的现象”。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学生结合课文记忆词汇效果要明显好于孤立机械记忆。“诵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记忆, 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和独特的修辞手法, 达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境地。
(2) “诵读”有助于提高说的能力
汉语同英语发音有诸多不同之处, “诵读”有助于训练舌头和口腔肌肉的灵活性, 同时抓住了口语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张嘴”, 通过“张嘴”朗读和背诵, 实现发音准确、语调流畅, 加上词汇的丰富、信息的积累, 学生便可做到有感而发, 直到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张嘴”表达出来。
(3) “诵读”有助于提高听、写能力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诵读”将文章中的文字符号转换为语音符号, 经由听觉进入大脑, 激活诵读者头脑中相关感觉和生活经历, 丰富了对内容的情感体验, 重建物质的表象, 加深了记忆。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通过“诵读”感知、获能、染情、明理, 达到从“言”到“意”的转换, 书本上的文字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下笔行文时, 丰富的词汇、不同的句式和多样的表达就会涌现笔端, 英语的整体运用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3“诵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克拉申 (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 “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 必须首先有了足够的输入, 才能有效地输出”。在我国这样一个英语语言环境十分匮乏, 课堂外有声输入几乎为空白的情况下,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 通过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 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为输出奠定基础。当然, 能否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习惯, 让“诵读”真正发挥其积极性和实用性, 还需要教师适当地应用策略。
首先, 要培养学生听录音跟读的习惯, 而不要单纯进行背诵。不标准或不正确的发音会使学生的口语学习走向错误方向, 应该要求学生从“听读”到“熟读”再到“背诵”, 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熟识感和驾驭能力, 促进学生听觉能力和外语思维水平的发展, 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其次, 要注意英语口语“诵读”材料的选择。选择“诵读”材料时要确保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材料为内容。因为“诵读”之所以有效, 是建立在对内容理解基础上的, 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能理解, 甚至对陌生单词的发音还不确定, 那么他只能是一知半解地完成指定的“诵读”任务, 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扫除语音障碍, 理解诵读材料内容, 让学生在诵读时反复加深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和活用。
再次, 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次教学。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在口语教学中采用“诵读”教学法要格外注意分层次教学, 采用多种方式, 增加趣味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调动学生积极性。另外, 由于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等差异, 学生口语水平也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 确定相应难度的“诵读”任务, 切勿要求过高, 避免学生产生挫折感和焦虑情绪, 丧失对口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诵读”需要有效的记忆才能实现充分的内化, 孤立地背诵单词、句型是不可取的。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记忆能力, 确保在“诵读”过程中对文章记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良好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体现在对“诵读”文章清晰的记忆, 能够逐字、逐句、逐段直至全篇的复述。另外, 注意保持“诵读”后对文章记忆的牢固性和再现敏捷性也很重要, 学生通过有效“诵读”, 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回忆起诵读过的材料, 并将内容准确、清晰表达出来, 那么良好的记忆能力就能逐步培养起来。
(5) 教师要在学生实施“诵读”过程期间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口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在课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检查和纠正学生的“诵读”, 课后也要适当地布置课外诵读作业来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 检查可以采用背诵、英汉互译、默写、填空等的方法。布置作业并辅以检查, 让学生充分感受“诵读”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效果, 才能提高学生对诵读的重视程度, 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面调动学生通过诵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正如美国著名演说家戴尔卡耐基 (D.Carnegie) 曾说:“好好发展我们的记忆力吧, 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几, 背诵文章越多, 你的记性越好。”
(6) 保证“诵读”内容的丰富性。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口语课上的“诵读”内容不仅要有教材上的还要有教材之外的内容;在教材之外, 教师应帮助学生多搜集优秀的、学生能够理解的文章、诗歌作品, 增强学生对各种词、句的理解, 让学生在“诵读”优美文章的时心灵产生共鸣, 加深记忆。这样学生“诵读”的多了, 才能不断地积累词汇, 有效地运用语言;才能鉴别、比较各类作品, 提高审美水平。
4 结论
我们需要认识到, “诵读”并不是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唯一有效途径, 成功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还包括导入、板书、讲解、提问、讨论、练习、总结等诸多环节, 但如果缺少了“诵读”, 其他的教学设计与方法都将暗淡无光。英语口语教学重视“诵读”, 能在课堂上有效营造英语学习的听说氛围, 逐渐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和敢于说英语的勇气, 同时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 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曹恩尧.训练诵读培养自学能力[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2) .
[2]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4]隗仁莲.“背诵输入法”在外语习得中的作用[J].襄樊学院学报, 2003 (3) .
[5]刘春花.浅谈中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作用[J].教育观察, 2010 (7) .
英语诵读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诵读教学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是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重视英语教学是当下重要的问题。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初中生理解学习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诵读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的英语交流水平。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诵读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着信息技术步入校园生活,将英语诵读教学与网络信息融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诵读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加师生感情。同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诵读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表现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使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有显著提升,口语更加标准化。
二、英语诵读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出现的问题
1.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考虑是否适合学生,是否符合教学任务。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只是将教学内容以另一种模式展现给学生。英语诵读教学更加注重口语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反之,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诵读教学,会对初中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担,不利于积极地学习英语,不能达到锻炼初中生的诵读能力的目的。
2.课件代替授课教学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入英语课堂中,但是部分教师在讲课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无论教材中的任何课题、例子以及问题,均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教学,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抛弃,一节英语课,黑板上都不会出现一个字,完全按照多媒体课件进行“朗读”,使多媒体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在进行英语诵读教学时,要注意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只有方法合适才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才不会失去信息技术的意义。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诵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运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诵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相结合,以提升初中学生的诵读能力为主要目标。初中生可以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学习英语口语,有的学生对英国的“脱口秀”节目很感兴趣,会定期观看,这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诵读的基础就是口语,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了解到更多的学习方法,使英语的诵读能力有所提升。多媒体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等相结合的方式,让教材呈现动态化。诵读是要用声音将学习的内容展示出来,诵读需要反复读,最终形成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前早读时,带着学生反复地诵读。但是教师常常没有精力,如果让学生带领诵读,又有个别单词发音不准,易给其他学生带来误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借助多媒体中的原声诵读。学生经过几次诵读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课文中的词汇去掉一些,让学生通过语感添加,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2.将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工具
由于信息技术能为英语教学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教师教学,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工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初中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查找学习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到更多的学习内容,从而提升英语的诵读能力。
3.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育沟通的工具
信息技术及网络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分钟演讲的资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声有色地给大家讲演好各类话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信息技术能为改善英语教学环境提供相应的帮助,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学生英语诵读能力,是当下学习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提升初中学生英语的学习成绩,通过网络信息等技术规范初中生的口语与发音,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爱军,秦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
借诵读之法促中职英语口语教学 篇12
大部分中职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具体表现为词汇量少, 语法知识缺乏, 语言运用能力不强。所以很多中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 中职生又有多少是在认真地读英语呢?请看下面十句英文句子诵读的调查:
1) It is nice talking to you.
2) Where are you from?
3) Why not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this Saturday?
4) She said“It’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5) Please give my regards to your mother.
6)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7) I did not catch you.Could you repeat it?
8) How much is the pen?
9) What is the date today?
10) My favorite sport is tennis.How about you?
调查结果显示:在会计、幼教两个专业的296名学生中, 读得流畅者只有10%, 勉强能读下来的有67%, 23%的学生10句里有7句不会读。更糟糕的是, 个别学生完全不会读。能读出节奏和韵律的是凤毛麟角。学习英语, 读是根本, 会读了, 才能去记单词、短语、句子, 最终理解文章。所以, 要想学好英语, 一定要多读、多记。
2诵读教学在中职英语中的作用
(1)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不仅能给学习者带来愉悦的感受, 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实践证明,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有效采用多种诵读方法, 如分角色诵读、配乐诵读、表演英语短剧等, 就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充分发挥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
(2) 促进记忆
科学实验证明, 大声朗读的记忆效果比默读要好。因为人在出声朗读时, 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并用, 创建了多渠道的暂时神经联系, 加深了大脑皮层的痕迹。
(3) 培养语感, 促进语言习得
为什么我们要诵读呢?主要是还是为了通过诵读获得语感。要培养语感需要大量的“输入”, 中国有句老话:“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在诵读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不断听音模仿, 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掌握会不断提升, 对语言的感知也会更到位。
(4) 提高口语水平
在诵读的过程中, 学生大脑的视觉和听觉不断受到刺激, 思维始终在活动。对中国人来说, 英语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逻辑上的缺层、跳层和并层。如一人问:“What weather does mice most dislike?”即老鼠最不喜欢的天气是什么?另一人回答:“When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字面意思是当下猫和狗时, 老鼠就不喜欢了。但在英语中rain cats and dogs是“倾盆大雨”的意思。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可以有效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强了, 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诵读教学策略
(1) 创设诵读大环境
诵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 中职教师应以教材为本, 多渠道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1) 帮助学生建设良好的心态。Don’t be afraid of losing face.鼓励学生跨出第一步, 敢于开口说。
2) 向生活要教材。教材当然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生活处处皆教材。应该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让学生模仿、体验, 让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动语感的形成。
4) 采用“限时法”进行诵读训练。The loudest, the clearest, the fastest.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 (如1分钟) 内最快速、最大声、最清晰地进行诵读。
5) “小老师”帮带教。从班级中挑选出在诵读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 再让这些学生以一带一、一带三等形式来帮助其它学生。
(2) 注重诵读方法和技巧
1) 培养英语的语调习惯及英语语言的节奏感。英语和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而大多数的中国人在开始学英语时, 已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汉语语音、语调习惯。这就导致了母语的负迁移。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 (stress-timed) 语调语言 (intonation language) , 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 (syllabletimed) 声调语言 (tone language) 。中国学生受母语习惯的影响, 常常在英语语流中和音韵上出现差错, 尤其缺乏重读音节和弱读音节的概念。因此, 加强训练学生的诵读, 注意在连读、失爆、同化、重音、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精讲细练,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诵读正是提高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经常诵读语言优美的课文, 可以丰富词汇, 熟悉句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张志公, 1982:270)
2) 注重教师领读技巧。教师在领读时可根据语句的长短及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领读策略。句子较短时, 采取先慢后快的方式, 逐步增加学生的跟读难度。为增加趣味性, 还可以用不同的语调, 如升调、降调来读同一个句子, 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甚至可以用不同的角色, 如小女孩、老爷爷的语调等。句子较长时, 应化整为零, 按意群把长句断开, 在该停顿的地方停顿, 等各意群都读熟后, 再集零为整, 读整个句子。
(3) 挑选合适的诵读材料
要让英语诵读变得轻松愉快, 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诵读材料。这类材料应该是生动的、有趣的, 能启发学生心智的。换句话说, 就是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 学生喜欢读。如果材料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 甚至让学生觉得是负担, 这样的材料就不适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一看标题或第一句话, 就产生读的欲望, 舍不得放下的材料。第二, 学生容易读。不要有过多的生僻词汇, 否则学生会产生阅读障碍。第三, 要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人物传记、文史要读, 各类广告、信函也可以找来读。
(4) 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1) 大声诵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诵读,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语音语调, 培养英语语感及节奏感, 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我国古人也说:“凡读书须字字读得响亮……只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永远不忘。”可见, 大声诵读对于记忆力的加强也有帮助。
2) 听原音跟读。现在网络上有许多原版音频及视频, 而这些都是由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录制的, 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利用好现在丰富的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跟着原音读。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诵读进行录音, 听一听、找一找自己与原音的差距, 这些都是提高诵读水平的好方法。
3) 全身心投入地读。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和英文一样, 是语文学科, 不该只用心与眼在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诵读的过程中, 学生应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协调多种感官, 达到口、眼、耳、脑并用的境界。
(5) 结合实际, 开展诵读活动
中职学生的注意持续性差, 兴趣易变、不稳定, 这是经过心理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成不变的反复操练, 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进而在诵读面前失去信心。教师要遵循中职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善于运用各种手段, 如游戏、比赛、情景朗读、学唱英文歌曲、模仿英文小品等,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诵读兴趣。形式多样的诵读训练, 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对英语诵读的兴趣和信心。
4结语
结合平时的教学, 我们可以发现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学习策略, 在现在这个时代仍能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在中职生缺少语言环境的现实之下, 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的英语诵读, 加大语言输入量, 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发展口语, 培养语感, 发现英语之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诵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平时教学的点滴积累。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 找到最适合学生的诵读方法, 让学生喜欢上诵读, 并通过诵读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摘要:针对中职生英语诵读水平弱这一现状, 本文强调了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加强诵读教学的作用, 提出了对诵读的兴趣, 以教学带诵读, 以诵读促效果。
关键词:中职英语,诵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高霞, 朱正才, 杨惠中.朗读在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作用[J].外语界, 2006 (2) .
[2]王媛媛.浅谈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J].教育学文摘, 2012 (2) .
[3]杨庆云.新理念诵读对提高综合英语能力的作用[J].基础英语教育, 2006 (2) .
【英语诵读】推荐阅读:
四年级英语课前三分钟诵读05-27
小学“古诗文诵读”诵读的设计和实施11-27
快乐诵读06-19
诵读实践09-01
诵读活动10-04
诵读策略11-03
诵读积累11-26
自主诵读12-29
诵读教育01-11
诵读经验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