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精选12篇)
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 篇1
1 前言
城市, 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 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点正逐步转向城市的景观。当前,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有着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环境。这里建筑和景观殊途同归, 以人为中心, 达到和谐统一。人们意识到, 仅仅有建筑的城市不是完整的城市, 是片面的城市, 环境是城市的另一重要方面。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对当前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2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平面所做的平面使用计划, 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
城市景观, 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作出的综合利用, 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 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 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 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 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 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功能外, 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 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 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 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 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 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 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 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 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包含着城市规划层面、建筑设计层面和景观规划层面, 要实现好城市景观设计, 获得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就需要实现专业间的充分互动。必须打破规划与建筑先行, 再由景观补空的做法, 使景观工作贯穿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3 城市景观的基本特征
3.1 复合型
城市中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造景观, 既有静态的硬体设施又有动态的软体活动, 城市景观表现为各要素的交织和并演。城市景观是一门时空的艺术, 它随着观察者在空间中的移动而呈现出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城市的整体景观由各个局部景观叠合而成。
3.2 历史性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和改造,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貌。城市景观只是一个过程, 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3.3 地方性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 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建筑和风格, 加上当地居民的素质及所从事的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
4 城市景观形成的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 不仅仅来源于视觉, 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 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 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人们心理上的城市图象是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因此,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有连续性和方向性, 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 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 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 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 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 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 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 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 也易于接近, 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它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 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 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 只能在近处看到, 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 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 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 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 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 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 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 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5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 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 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 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
5.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主要是集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区域, 是表现城市价值特性最有利的位置。在这里人们可以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 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 都应作出回答。
5.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 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
(1) 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 它一般与市政府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
(2) 娱乐建筑的空间, 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
(3) 购物的空间, 如商业街、商业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 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 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 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 因为它是供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 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 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 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 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 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 当广场的地面过大, 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 墙和地面分离开来, 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 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6 我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 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6.1 景观规划中的形式主义
西蒙兹说:“规划与无意义的模式和冷冰冰的形式无关, 规划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活生生的、搏动的、重要的体验, 如果构思为和谐关系的图解, 就会形成自己的表达形式, 这种形式发展下去, 就像鹦鹉螺壳一样有机;如果规划是有机的, 它也会同样美丽。”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形式主义的景观规划设计却是随处可见。例如很多城市不顾自身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市民的需要, 一样的市民广场, 一样的观赏草坪, 一样的繁复装饰等等。这样的城市景观抹杀了自然本性, 不顾人类最根本的需求, 不顾自身的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特有的特色, 这样的城市景观规划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6.2 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位
我国城市的建设遵循的程序通常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道路、市政设施施工-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其结果是,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被破坏以后, 希望用景观规划设计来弥补这种关系。但是原有的自然特征也许已被破坏, 场地整体空间格局已定, 景观规划设计能做的只有绿化和美化了。我们应该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贯穿到开发建设的始终。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都要有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的体现, 这样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的最大作用, 取得最佳效果。
6.3 景观规划设计的时效性
近年我国流行“草坪热”和“移植大树”。为了让城市景观马上出成效, 我国各个城市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草坪管理难度大, 养护费用高。据调查显示, 人们对大树尤其偏爱。而移植大树的后果就是很严重的, 不但使被移植走了大树的地方的环境遭受破坏, 而且被移植的大树也往往面目全非了。景观系统中, 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 就像一个有机体, 他不断自我完善, 而且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7 结束语
21世纪是中国大发展的时代, 我们的城市注定要成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载体, 运用全民族凝聚的巨大的力量, 运用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去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当然, 我们更要看到建设好的城市景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要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国情, 学习世界各国成熟的好经验, 注重实用, 讲求经济实效, 追求一种健康, 舒适, 安全又自然、美好的生存环境, 就有希望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美的现代化城市景观。
摘要:城市景观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 我们应该把城市景观设计贯穿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对城市景观内容的把握, 认识到当今中国城市景观存在的各种缺陷, 运用我们设计师的智慧及美学去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关键词:城市景观,城市规划,美学
参考文献
[1]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陈鹭.居住区景观的若干思考[J].建筑学报, 2008.
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 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上升。城市中出现很多现代化的建筑,大多数是钢筋水泥材料建成的。人们需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建设园林景观。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在逐渐变快,但是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城市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符合当前发展的要求,也是缓和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针对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设计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采用有效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园林景观中不同的设计方式可以将自然景观添加到城市的生态系统立,并且不会破坏到生态环境,还会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如果采用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也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城市规划关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还不够健全,存在很多问题,也很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并且不断创新,为人们创造优质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住家意识到经济发展与工业进步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城市的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程度较高,我国城市发展的任务之一是城市规划。人们都在采用有效的方法建设现代化城市,尽管获得了一些成效,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环境也略有改善。实际上,城市建设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更加明显。
1.1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制度方面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其完善的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制度。某些城市还没有意识到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也不关注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多人认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并且,某些城市单纯地追求好的政绩,只考虑到经济效益,忽视存在严重影响的企业或者投资项目的开发。尽管这样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是却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并且,某些企业与项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中先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很多城市在城市规划的园林设计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不考虑合理方法的应用,使建造的园林景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同时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1.2设计方法缺乏统一性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园林规划理念作指导,忽视城区、郊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一些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味地求新求异,认为国外的先进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是最好的。不顾及所在城市的人文历史情况,盲目引进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和理念,导致一些文化历史名城里到处充斥着洋建筑,从而严重破坏了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使得该城市变得不伦不类。由此可以看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讲究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相结合,这样的城市才更加自然协调。
1.3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很多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上,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独立个性。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这种单一的园林景观了,需要更加自然,更加多元化,更加色彩缤纷的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2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城市环境,同时城市环境也能够体现城市的形象。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因此,人们应该努力改善所处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的质量。植物是净化空气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植物的种植在使生活中添加自然的味道。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可以适应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应该合理的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来规划城市,具体方法如下。
2.1形成完善的城市规划监督与推行制度
完善的城市规划监督与推行制度,有利于确保园林景观设计观念不会受到影响。城市在努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采用园林景观设计的新型技术与方法,进而更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式。
2.2坚持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设计观念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坚持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设计观念,同时以此为方向来建设现代化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方式的选用,不仅需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还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与地区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等相结合,以此为指导来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应该考虑区域历史文化背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不去刻意追求创新,而应该从整体着眼,顺应当地的历史人文背景,将园林景观设计构筑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上,使得园林景观能够自然融入其中,而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2.3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个性化特征
因此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园林艺术,但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建筑风格,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好的东西融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去,从而成就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独特性与个性化。园林景观设计还应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人民审美的需要,更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要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变化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这样可以降低由人工改造自然所带来的压力和难度,同时降低园林景观的养护成本。这样的园林景观也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
2.4引进国外的先进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
引进国外的先进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将至融合进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引进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地方人文历史的需要适当加入这些国外的元素,将使我国的园林景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3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国还需要加强学习,重视对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同时还应该注重添加先进的设计观念与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还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与地区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等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作者:刘晓慧单位:黑龙江忱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规划;应用
城市化化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城市成为病毒、三废的集中地区,解决这种状况最为有效和经济的办法就是进行城市景观规划和园林设计,并融合绿色生物工程,不仅能够提供观赏性,还能够改善环境,清新空气。
1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自然,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居住环境;城乡一体建设,对景观进行分区布置,不同的区域建设不同的景观;森林围城理念,增加绿地面积,建立森林城市。城市景观规划的特点是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为外来者留下好印象,使城市变成大花园,不同的街道进行不同的绿化处理,美化市容,增强城市绿化作用。
1.1基本原则
第一,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用园林设计建设绿色城市,不只是依靠绿地建设,还应该解决好保护和利用以及改造和恢复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避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短期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城区不合理的开发,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稳定;第二,城乡一体,景观分区。充分利用景观生态学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规划,使城市绿地达到系统化,保证绿地效应的整体利益多于局部利益之和。处理好城市绿地化和国土绿地化的关系,把城市建设成一个大花园,通过严格的建设管理,使城乡形成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第三,森林围城。在城市中建设绿色斑块、生态植物廊道,结合原有的自然植被,将城市包围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实现森林围城。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三者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共同进步。
1.2特点
园林绿地起到美化市容,增强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而城市中机场、车站以及主要街道的园林建设情况,往往是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首要印象,可以这样说,园林是城市的门面。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将城市建立成花园式城市,不同的街道具有不同的绿化形式,城市中到处郁郁葱葱,赏心悦目,使人们仿佛置身大自然,身心舒畅。
2城市景观中园林设计的规划方法
2.1设计绿化网络
园林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应用之一,就是在景观设计中引入园林绿化的理念,即城市景观规划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绿色植物,且绿色植物的覆盖率要达到三成左右。所以,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对城市街道的绿化带进行拓宽,且宽度应该达到街道宽度的35%。为提高绿化带带来的生态效益,绿化带必须贯穿整个城市的街道,还要衔接郊外的防护林。
2.2设计观赏性的园林景观
城市景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景观的观赏性,一方面,在园林设计时,要丰富园林设计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充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和层次进行设计,设计有观赏性的园林;另一方面,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无需将建筑作为设计的重点,而应该以园林景观设计为主,并结合当地的城市特点、当地的特色树种、当地的古老树木等设计元素进行设计,在绿化城市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的观赏性。
2.3保护和繁育种质资源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和繁育种质资源,对于野生的植物要尽可能的大量收集、培育并且利用,对于具有观赏和净化空气双重作用的树种要积极引进,充分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增加园林植物的品种,并不斷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
2.4建设城市公园
为了挽救城市中日益恶化的环境,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加入园林设计的观念,所以,城市公园的建设工作也应该加强。一般而言,城市公园的主要地区为绿地,而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绿地群落,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城市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出氧气,有助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另外,植物还能够通过涵养水源来维护生态平衡,所以,要不断增强城市公园的建设工作,使其成为城市绿环建设的主力军。
2.5减少建筑用地,增加绿地面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农田等农耕用地不断减少,这就导致了环境逐渐恶化,如水土流失加剧,温室效应不断加强,空气质量严重降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逐渐出现。所以,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建筑用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比重。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的关键因素在于相关部门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城市总体发展与绿地规划同步进行。
2景观规划中园林规划的作用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加强城市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城市景观世界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然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所以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园林设计理念,对城市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减弱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破坏程度。在城市中进行园林设计,主要目的在于将自然的景观融合在城市环境当中,促进城市环境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更自由和平衡的生活空间,园林设计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够尽量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非常科学环保,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园林建设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更好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将园林规划设计提升高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能够不断促进我国城市景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还能够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本文对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规划利用做出了详细的探讨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园林设计的原则,并将其充分融入到城市景观规划中,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逐步改进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更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要结合城市发展状况,融入园林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德才,孙永萍.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3):11-14
[2] 朱伟华.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22):72-72
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探讨 篇4
1 城市景观的特点
1.1 城市景观具有人类主导性特点
人类在生存与活动中离不开水文条件、自然条件等,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景观设计可以将当地城市的特色、风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特点等全部展现出来, 保证人们在这一空间中正常生活, 同时也是人们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1.2 城市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特点
在城市规划中, 通过城市景观的设计, 可以使整个城市富有生机, 使其具有更多能量与物质, 能够领先于其他地区不断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对城市进行合理设计, 协调并维持这一个复杂的系统, 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3 城市景观具有破碎性特点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由于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 城市河流的建设, 往往会将城市景观分成多个大大小小的斑块, 这与大面积分布的农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充分展现出城市景观破碎性特点。
2 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范围
2.1 城市建设与环境设计离不开城市景观设计
目前, 我国乃至全世界社会经济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程度不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该怎样在城市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必须要保证城市整体空间与建筑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还有一些小事物的设计, 都需要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 例如广告牌的设计、公共汽车站的设计、电话亭和邮筒的设计等。
2.2 将控制性详细计划当做城市规划与建筑建设的重要控制依据
所谓城市性详细规划也就是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所需要依据的重要章程。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城市性详细规划对于建筑的构造形式、风格、色彩等都有了敏却的规定, 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景观设计, 保证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2.3 将城市景观专项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重要控制依据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 城市景观专项规划是其中又一控制依据, 其主要作用是对建筑色彩的搭配、屋顶倾斜角度等进行全面控制, 从而充分展现出该城市所体现出的历史文化特色。
3 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生态环境没有加以重视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必须要求设计者将生态环境考虑在其中, 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人类社会文明, 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要求。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人们并没有对这一部分引起高度重视, 他们只注重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 忽视了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的各个特点, 导致其设计出现各种问题, 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也不利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生态环境与城市无法平衡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视觉平衡就往往被人们忽略, 例如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浦西外滩建筑群要明显优于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浦东陆家嘴地区商务建筑群, 前者简洁连续, 给人以美感, 而后者则有杂乱无章之感, 有意无意地破坏了空间视觉平衡。
3.3 景观设计盲目模仿
景观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 这样才能既切合实际又独具特色。我国幅员辽阔, 地理环境和气候都差异很大, 沿海城市常受台风的侵袭, 而干旱是北方城市的特点, 不具备相互效仿的基本条件。
3.4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落后
在中国, 作为一门现代学科, 景观设计学足足迟到了近一个世纪, 景观专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过去长期停滞不前, 从事景观设计的所谓景观设计师也仅限于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建筑学等半路出家的人员, 符合专业要求的设计、施工力量远远不足, 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迟缓滞后, 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
3.5 薄弱的景观规划管理
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者对于城市景观规划大多处于被动的“后补式”管理, 目前, 我们对城市景观专项规划的研究还刚起步, 以城市景观构成为目的的控制规划远为普及实施, 急需我们从景观的角度来全面分析和设计我们的城市, 制定我们的城市规划, 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
4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要点
4.1 要注重历史文态保护。
城市历史文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 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 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保护历史文态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2 要注重建筑的文化特色。
建议在老城区, 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法, 对建筑形式、色彩、体量合理引导, 形成与传统建筑协调的现代建筑风格, 为有效疏解老城容量, 形成尺度合宜的城市空间, 老城区内尽量少建大体量建筑和高层建筑。
4.3 要注重街道文化。
街道是城市的生命线, 与城市居民生活休戚相关, 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吸纳、提升功能。当然, 不同性质的街道有不同的性格, 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地方风格的信息标志识别系统将是街道文化的重要载体。
4.4 要注重绿色文化。
绿色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绿色文化不仅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来体现, 更是凭借城市的一草一木来述说。绿色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
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城市规划与建设都应该将景观设计引入到其中, 这样才能够避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协调并未出生态环境, 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益深刻, 对于城市建设与规划不仅仅注重繁荣, 还要求其达到绿色、环保、低碳的目的, 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将景观设计应用在城市规划当中, 本文对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从而建设出一个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的城市, 满足人们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绿化率,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邓毅, 黄金玲, 龚兆先.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 2010 (5) .
[2]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功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景观规划 篇5
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以完善和保护规划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环境总体质量,满足旅游区总体绿化景观规划要求为指导,结合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绿化,绿化规划为构建旅游区的以风景观赏为主点、线、面、片的立体绿化格局。规划区内主要景观节点是中心服务区各个景观节点应依据各自的定位进行城市设计,本区的空间景观规划着重于控制旅游区五大板块建立;控制五板块相互交错、彼此融合的景观格局的建立,同时禅堂水库堤岸线景观带与各功能区的交融,形成人工与自然、动态与静态观赏相结合,点、线、面统一,以人为本的特色景观系统。
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在对空间景观规划区景观轴和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应严格控制,严格管理,重要景观节点的控制主要以下列几种形式体现,沿禅堂水库堤岸构建绿化景观带;沿交通主干道和次级干道为依托,构建规划区景观轴,三个景观中心:将禅堂水库、五星级酒店、温泉小镇这三个景观聚集点作为景观中心,若干景观节点由出入口、公共建筑及区域内较好景观点形成的若干景观节点,将东西向主干道两侧地段定为景观控制地段。景观控制地段体现着片区的精神面貌和主要特色,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不同功能用地景观特色的塑造及相邻近地段景观的过渡,保证景观序列作为有机整体的连续性。在首先保证规划区内各处都有良好的面湖视野的前提下,以贯穿以连续的、无视线阻隔的景观廊道和景观轴为依托,形成良好的视线通廊,形成景观联系。
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 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为了更好提升城市的美观性以及有效改善城市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很有必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规划。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将自然景观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城市环境变成人们平衡、自由的生活空间,有效减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破坏环境的问题,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表现。
一、园林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
1、 多样化原则。园林景观多样性是指描绘生态镶嵌式结构拼接的多样性,环境上的差别能保持植物类型的多样性。另外,园林景观多样性也包含垂直空间层面的差别导致的景观镶嵌复杂度。这一多样性多是通过不同生物学制度配备来完成。
2、 综合性原则。景观为文化生活与自然的系统性载体,对景观生态规划需要使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3、 景观个性化原则。每一个景观都具备与其它景观不一样的个性特点,也就是不一样的景观的结构以及功能存在差异性,这也是地域差别造成的客观要求。按照不同的环境条件,选取合适的个性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多彩性景观。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娱乐、观赏的场所,而必须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二、城市园林绿化概念的提出
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
以人为本是21世纪城市规划的主旋律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与行为特征,尊重人格,善解人性。园林设计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随着现代环境运动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景观环境内容,其要点是要从人类的生理感受出发,根据自然界的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创造令人舒适的物理环境。特别要研究在绿色环境中的大众行为心理,如何随着人口增长、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在园林的营造活动中,要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综合运用各种园林艺术手法,创造令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人居环境。
现在,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已从偏重个别封闭、内向的园林转为开敞外向的城市绿色空间,并力求形成网络系统。城市园林绿化的理念,已从“城市中有花园”发展到“城市在花园中”、“城市在森林中”。“文化、绿野、传统建筑”,已成为国际社会评价城市先进水平的标准,工业城市的规划观念正在被淘汰。人们正日益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文明、历史与文化。园林绿化,不仅有助于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三、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1、强化城市公园规划和建设,科学布置植物强化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绿地建设,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的目标;适当增加城市内空气的湿度,制造天然扬弃,吸附空中的有害物质与浮尘,有效抵御风沙侵袭,大大降低城市噪音,涵养水源,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科学布置植物。城市内性质不同的用地中,都需要做好植物的布置工作,需要从用地的性质、景观营造的要求、建筑物的基本功能以及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出发,选取绿地设计的整体风格加以规划,进而有效控制城市绿的发展与建设。
2、适当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好原来的自然地貌与植被
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城市内的规划为系统性规划,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整体目标以及要求,对城市内的各个类型的绿地加以布局规划,进而有效控制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建设。积极开展系统性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以此为契机,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
保护好原来的自然地貌与植被。当前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城乡结合的地区正在大力搞经济开发,进行移山造地、大面积推土,这严重破坏了原来的地貌,建设了大面积绿地广场、商品住房等。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城市内或者城市近郊,需要保持好原来的植被,因为它们是当地物种的典型代表,这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生态变迁等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构建丰富园林景观
城市景观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到观赏价值,所以,需要建立丰富的园林尽管,开展科学植物造景,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色调以及植物层次来构建观赏性的园林景致。此外,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突出设计建筑,还需要充分依托城市的特色,设计大量的自然景观,将当地独有的特色物种、古老树木作为设计主元素,真正实现绿化城市与游览观赏的目的。
4、 创建现代园林绿地衡量标准
从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出发,园林工作人员在开展城市的规划以及建设的基础上,对能体现城市环境质量的园林具体数据加以衡量,这对城市景观规划来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功能标准。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作为现代城市园林功能进行评价;(2)循环和再生标准。注重充分利用好生态系统本身的再生与循环功能,建立城市园林的绿地系统,禁止过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3)经济和高效标准。注重使用最少的经济投入来完善自然生态,进而能充分满足人的身心健康,注重科学使用有限土地资源,减少施用农药与化肥。(4)地方和风土精神标准。注重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与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独有的地方特色。园林绿地对体现地方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能从内涵上更加注重表达地方精神。
结语: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具有提升城市的美观性以及有效改善城市内居民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的发展的作用,为此,将园林设计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规划内,需要明确园林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构建丰富园林景观,创建现代园林绿地衡量标准,适当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好原来的自然地貌与植被,强化城市公园规划和建设,科学布置植物等措施,提升城市景观规划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冰.浅谈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深圳园林科技, 2000, 2: 37~39.
[2] 吴燕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
城市规划中景观规划探析 篇7
编制城市规划时, 必须充分认识城市历史文化背景, 在此基础上塑造城市形象、改造城市形象、创造更佳的城市形象。
1.1 要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创新的文化精髓, 切忌形式主义
在塑造城市形象时, 一要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创新的文化精髓, 切忌形式主义。城市形象重在体现历史传统的“神韵”。城市形象的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 只有独具匠心的设计, 才能成为该城市的形象。
1.2 要正确对待外来建筑文化
强调历史文化, 也并不意味着排拆外来文化, 关键是“洋为中用”。历史证明, 唯有地方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才能立于世界之林。这就是所谓“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国际的”道理。
1.3 要师法自然
自然地理环境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种条件绝非人工可以制造的, 正可谓“三分人工, 七分天成”。这就要求我们塑造城市形象时, 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师法自然。
2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注重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 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保护环境敏感区, 对不得已的破坏加以补偿, 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 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 合理安排、调整空间结构, 增加生态多样性;考虑规划区外较广阔的空间背景, 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状况;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城市文化的相互促进, 以绿色空间体系为中心的绿化、美化与净化;环境管理与生态工程相结合。
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还必须具备5个要素: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
3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3.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程序
首先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 再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 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功能以及物流、能流情况。最后拟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3.2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3.2.1 环境敏感区保护规划
在景观生态规划中, 应首先做好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环境敏感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敏感区和天然灾害敏感区。对城市景观来说, 生态敏感区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水系、滨水地区等。文化景观敏感区指城市景观中具有特殊或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生态敏感区指城市水源涵养、新鲜空气补充、土壤维护等。天然灾害敏感区包括城市可能发生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不稳定区、空气严重污染区等。
对城市中的河流水系要疏通河道, 在两旁建一定宽度的绿色廊道。在文物古迹周围建直径大于500m以上的绿化天窗, 这样不仅可以衬托文物古迹的庄严、雄伟, 而且绿化后使得古建筑群与周围现代建筑分开, 避免了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紧挨而显得不协调对天然灾害敏感区, 同样要注重绿化,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防止水土流失, 减轻灾害。
3.2.2 生态绿地空间规划
一个城市, 改善环境质量除了主要依靠对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外, 还要重视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承载作用, 特别是天然和人工水体, 自然或人工植被、空旷的景观地段, 都可作为景观生态稳定带的骨架。绿色生态空间对城市景观非常重要。绿色生态空间可分为: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绿地覆盖率要达到一定的面积。
生态绿地不仅要数量多, 而且要分布均匀, 大嵌块体与小嵌块体相结合。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 大型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 并为景观带来许多益处。而小的植被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徙的歇脚地, 保护与规划分散的稀有种类或小生境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小嵌块是大嵌块的补充, 不能取而代之, 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通过廊道连接起来。另外, 规划生态绿地空间时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应通过土地的集中布局, 在建成区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 同时在人类活动的外部环境中, 沿自然廊道布置一些小的人为斑块。
城市景观中, 道路廊道的车流、人流集中、噪声集中, 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 最好把绿地廊道与道路廊道结合起来, 在道路两边规划一定宽度与不同形态的植被带, 以利于改善道路的环境质量, 有利于消除环境死角。城市景观中道路廊道密布, 且有利于绿色植被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通过绿色廊道把景观中各嵌块体连接起来, 改善栖息地斑块之间的质地, 减少景观中的硬性边界频度, 减少动物穿越边界的阻力, 以利于各嵌块体中小型动物沿廊道移动。
3.2.3 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
一个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 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因此,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还要考虑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布局, 就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 对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总体构思。确定城市建设艺术的骨架, 体现城市美学要求。
城市外貌要与城市的地形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平原地区, 建筑群可布局紧凑整齐, 但为了避免城市总体布局的单调, 在绿化地段可适当挖低补高, 积水成池, 堆土成山, 增强立体感。在建筑群景观的布置上, 高低的搭配得当, 广场、道路比例合理, 使城市具有丰富的轮廓。丘陵山区, 地形变化较大, 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布局应充分结合自然及地形条件, 一般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办法, 同时在高地上布置造型优美的园林风景建筑, 丰富城市轮廓。
城市景观不但要与城市的性质、规模等相适应, 而且建筑群之间要协调, 特别是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要协调。如遇两类不同风格的建筑或建筑群时, 中间用一定宽度的植被带分开, 使两者之间实现完美的过渡.具体规划需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城市现状及与周围自然条件的关系而定。
4 城市规划中生境规划的步骤
生境规划是对城市生境进行调查、划分、评价、分级和保护的规划。规划的思路是不断细分生境尺度等级和类型, 然后据此评价和保护生境, 遵从大尺度大类型、小尺度小类型、由粗到细的流程进行规划。大尺度区域可由地理单元或景观来进行生境划分, 而小尺度区域可以按物种甚至生物个体来划分生境。
4.1 确定生境尺度。
根据规划区域的尺度确定生境尺度, 并将生境分为若干尺度等级, 在不同的尺度等级上采用不同的生境评价和规划标准, 这样可在不影响规划目的的前提下节约规划成本。
4.2 划分规划区中的生境类型并计算各类型面积。
对城市的生境进行调查, 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生境类型划分, 如林地、草地、湿地、水体等生境类型。这种划分既可以是生态学的, 也可以是地理学的, 但核心原则是保持生境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相对完整性。
4.3 选择指示物种和关键特征变量研究生境质量。
由于生境种类繁多, 而且具有等级特征, 很难对每个生境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此可以用生境中的指示物种和一些环境特征变量 (物种多样性、面积等) 来代表生境的质量和价值。
4.4 建立评价标准和模型, 计算生境质量和价值。
4.5 划分生境保护等级和范围。
按照生境质量和价值来划分需要保护的生境的等级及其范围, 并确定和保护生境之间联系的通道或生态桥, 使其成为-个生境空间体系。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广场设计 篇8
1. 城市设计的内涵
城市设计是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城市设计的复杂过程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 创造一种物质环境, 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 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目前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内容庞杂, 缺乏明晰的概念平台。但空间的组织是城市设计一个公认的特征, 城市设计的定义越来越强调对空间的全面理解,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范畴都有综合的趋向。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的形成, 干预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过程。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是空间环境的设计。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 使之协调发展, 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 还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 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等。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健康、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 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 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 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 做到合理安排;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 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 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 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2. 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 由于商品买卖进一步专业化, 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 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 为了进行商品交换, 构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间的某些特征, 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 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 君主集权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三是经济因素, 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 推动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总之, 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 城市广场的范畴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1) “广场”源自古希腊, 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 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 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2)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 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 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
(3) 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 它作为城市的“心脏”, 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 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
(4) 巴洛克时期, 城市广场最大限度地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 广场不再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 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5) 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 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要广场, 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 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3. 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 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中心部位, 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 广场经过铺装, 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 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义较有概括性, 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城市广场, 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 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 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 采用步行交通手段, 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 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 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4. 广场的类型
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众空间, 在城市设计中占重要地位, 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广场的功能决定了广场的性质和类型。按广场的主要性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种。宗教广场、市民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娱乐广场等, 广场不但是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的需要, 而且历来是城市进行社交往来、休闲娱乐和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人们接触自然、陶冶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今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广场的多功能、多层次属性愈益强烈。也就是说, 大多数城市广场是多元化、复合型的。如:大连“中山广场” (图1) (1) 和上海“人民广场” (图2) 等既是交通广场, 又是休闲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 (图3、图4) 则既是建筑广场、交通广场, 又是休闲广场、集会广场和纪念性广场。
5. 城市广场建设的建议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份宁静与恬暇, 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 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 这就是广场的魅力所在。由此, 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 大大小小的广场在各个城市纷纷落成。然而, 由于规划理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广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也有一些广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广场设计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所以, 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 突出植物学、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城市广场设计无定式, 应以绿色植物为造景的基础, 减少硬质铺装。让绿色植物的亲和性充分发挥在园林小品的设计和装饰中。提倡广场保留原有大树, 以期形成树大荫浓、温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生态效益。总之, 提倡以植物为主要材料, 把城市广场建设成绿色生态广场。
广场尺度过大, 导致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城市其他项目的建设。广场本身显得空旷, 这种空旷和单调缺乏生活的真实性, 使人感到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 会使游人产生即刻离去的感觉, 这样既损伤人们的真情实感, 又浪费了城市的宝贵土地和资金。
缺乏个性,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一些广场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 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挖掘不够, 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 缺乏理性地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 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一些广场是因旧城改建的太彻底了, 旧的全部推倒重建, 因而割断了历史, 割断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 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变得冷漠, 没有人情味。一位新加坡建设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破坏, 就是城市特色的消失, 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逐渐丧失。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依赖于地方传统文化。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 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 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
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来充实, 加强人们的参与性。只有将我们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突出传统文化、强化地方特色, 才能创造出驰名世界的广场“品牌”, 如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
6. 结语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 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 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 但他的规划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密不可分, 所以在设计此广场的时候要认真地把握总规的要求和全面分析了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广场规划一方面要吸取历史上城市广场设计的经验, 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中城市环境新的建设要求和人的生活特点, 同时应注意通过广场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最终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致力于塑造多层次、多景现、多情趣的多元空间环境, 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特色鲜明和优美舒适的城市“客厅”, 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多样化活动空间, 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广场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文明.中国古代的城市广场源流.城市规划, 2008.10.
[2]王坷等.城市广场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浅析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色彩设计 篇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注重城市色彩的设计, 千百年来, 色彩被细化区分, 层层渗透进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六朝古都北京城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故宫、祭坛、庙宇的红墙黄瓦, 洋溢着吉庆祥和、皇权至上之感, 与灰色为主色调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顾历史, 自唐朝起, 黄色就一直为帝王所独享, 直至清朝灭亡。而红色代表着上流贵族阶层。我国古代皇室建筑, 也以黄红两色这个主线, 贯穿着色彩鲜明、富丽堂皇的特点。城市色彩不仅代表着城市的特色, 记录着城市的历史, 也承载了一个区域内独特的地域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筑越来越高、城市越铺越大, 过去单一的城市色彩秩序被打破, 传统的城市色彩秩序也被潮水般涌现出来的新建筑所淹没, 而新的色彩秩序却还未及时建立起来, 城市色彩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对城市色彩的相关概念、构成元素、城市色彩形成的因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提出城市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为城市色彩的更新与设计提出参考性建议。
3 问题的分析
3. 1 基本概念界定
城市色彩: 广义的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 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本文中城市色彩主要指城市中建筑物、广告、交通工具等人文色彩。
城市色彩设计: 城市色彩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色彩设计的范围可以是整个城市, 也可以是一个公共空间或一片区域, 不同的设计范围有不同深度及广度的设计要求, 主要指的是系统性地对规划范围内的城市色彩进行设计, 协调城市建筑及其基础设施之间的色彩关系。
城市色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建筑色彩, 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 可分为建筑的主色调 ( 如墙面、屋面) 和辅色调 ( 门窗、装饰等的色彩) 。二是场所色彩, 它相对建筑色彩而言, 是与建筑色彩相互补充的环境色 ( 天空、水体等纯自然色彩除外) , 包括绿化、街道设施等的色彩。
3. 2 影响城市色彩的因素
(1) 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色彩构成有很大的影响。二十世纪50 年代以来, 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城市经济总体规划的发展演变, 自上世纪90 年代开始, 以实现城市现代化为背景, 城市规划从更高层面上有所考虑, 设计师对城市的规划设计便会对城市色彩产生影响。
(2) 产业布局集聚的影响。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会为城市色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盲目的产业集聚, 将“两高一低”的产业集聚于中心城区会造成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 对城市色彩的建设也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3)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是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 与城市产业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CBD、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 同心带、楔形或多核心等空间模式的选择, 都将对自然环境、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交通网络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城市色彩。
(4) 人文因素作用下城市景观兴起的影响。人文因素和色彩直接相联系, 设计师们塑造的外在视觉形象直接对市民产生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反映。现今, 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关注城市对人的关怀, 这种关怀可以强化城市的自然归属感, 加浓一个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色彩。
4 问题的解决———城市色彩的控制导向及设计方法
解决问题的总体方向: 先是通过宏观分类对城市整体色彩基调进行定位分类, 为城市规划中色彩设计与使用指明大方向。然后通过城市微观建筑空间的色彩设计的定位, 使城市具体地段的色彩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各有特色, 最终使整个城市色彩有机统一。
4. 1 城市整体宏观色彩设计
城市整体色彩基调, 指的是城市的一个总的色调。它涵盖了整个城市的主要色彩, 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整个城市到处都是红色屋顶和黄色墙壁, 通过红、黄色为主的暖色调, 为城市营造出舒适和谐温馨的氛围; 而周庄的城市整体色彩基调, 则是粉墙黛瓦营造出的恬静惬意的江南水乡, 是淡雅的无彩怀旧色调。每个城市都有他独有的特点, 所以城市色彩规划中主色调的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1) 按建设时间的先后对城市色彩设计进行分区。对于具有较长历史的城市, 传统建筑数量较多, 那么城市的主色调可以结合传统建筑的色彩进行确定, 这样既能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又保留并延续了城市特色。比如在老城区, 历史文化氛围比较厚重, 可以尊重历史的渊源, 保留并延续历史建筑的色彩, 而在城市新区可以选用与老城区色彩协调但又不失新活力新气象的色彩。换句话说就是城市的主色调可以有多种色彩组成, 并不一定只是一种色彩或一种色彩搭配。例如, 苏州就是一个新老城分区明确的城市。它由东部的工业园区、西部的新加坡花园城和中部的老城区三部分组成。中部老城区的城市色彩必然尊重江南水乡的风格特点, 延续青山绿树、粉墙赭窗黛瓦的风格, 而新城区的城市色彩设计则可以在与其呼应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与发展。
( 2) 按城市规模大小对城市色彩设计进行分区。对一些小城市, 尤其是小城镇, 由于人口、规模较小, 城市色彩可以用一种主色调来取得协调。如果城市的建设历史较短, 新建建筑较多, 传统建筑较少, 则可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城市的功能以及标志性建筑、景观等色彩现状来确定城市色彩的主色调, 以此来突出城市的个性, 打造可识别的城市色彩名片。对于大中型城市, 城市规模较大、城市结构复杂, 单一的主色调就很难得以控制整个城市的色彩设计。上海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花园洋房以红白两色为主, 外滩一带的建筑则以灰色调为主; 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豫园古建筑多采用锗红或朱红涂料; 而到上世纪90 年代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摩天大楼则呈现出极具现代感的蓝色、银灰色、咖啡色, 甚至金色的建筑外表。上海大都市对新旧城区兼容并蓄, 创造宜人景观的同时也防止了色污染。
( 3) 按城市功能划分对城市色彩设计进行分区。大城市, 尤其是特大型城市, 城市人口多、规模大、功能复杂, 功能区由于集聚效益会在空间上相对的集中, 一般情况下, 会形成一些具有相对明确功能特征的区域, 例如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等: 一是大规模建设的居住区, 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环境的色彩控制通常要求具有安全、轻松、愉悦的特点。总体来说, 在居住区色彩设计上以柔和、温暖、明亮的颜色为宜。居住区的色彩应能体现城市色彩的基调, 即在城市色彩基调的范围内选色。保证居住区的色彩变化在城市整体色彩基调范围内; 二是城市的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 通常可以达到15% - 25% 。同时, 一般情况下工业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占地面积也很大, 工业区的色彩一般应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以适应其快速高效的工作氛围。工业区色彩的选择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对已经确定的城市整体色彩基调的响应, 即应从其城市色彩基调范围图谱中进行选色; 三是商业街区, 指的是以商业广场、步行街等形式为主体的商业区域。商业街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或老城区, 商业点密集, 常呈连续分布的状态, 商业街区的色彩在整个城市色彩中的地位就像大面积基调色中的强调色、点缀色, 是城市色彩中最为热烈、显眼的部分。
4. 2 城市微观色彩设计
(1) 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建筑物是城市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的色彩决定着城市色彩的基调, 主要包括建筑的外立面和屋顶两方面: 外立面的色彩设计应与城市整体色调结构和城市色彩规划分区相协调, 色彩要同周边环境相和谐统一。新建建筑的外立面的选色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考虑他所处的城市片区的整体色调和周围建筑的颜色, 避免新旧建筑色彩反差过大, 对比明显。城市建筑的主色调普遍以低纯度和中高明度色彩为主; 屋顶也越来越容易走进人们的视野。鳞次栉比的房屋颜色若色调协调, 整齐划一, 能让人感受到城市鲜明的主题色和整体感。反之, 则显得杂乱无章。因此, 有计划地设计屋顶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包括色调、形状、材质。
(2) 城市交通色彩设计。道路、穿插于城市间, 构成了城市的交通网, 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的色彩设计要根据其级别不同、功能差异而有所侧重。在对道路进行装饰美化的基础上增强道路的可识别性, 可以更好地加强信息传达效果。总体而言, 道路及其相关辅助原色应以大方、简洁、稳重为设计原则, 运用中等明度、中低纯度的颜色以及中性色彩。桥梁的色彩可以在整个城市色彩中起到连贯、点缀的作用。总体而言, 城市桥梁的色彩设计有两种方法: 一是与两侧道路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将两侧道路融合为一个整体。二是作为城市的点缀色出现。纯度较高、明度较低的城市点缀色会增强桥梁在整个城市中的可识别性, 同时也深化了城市的宏观色调。
(3) 城市植被色彩设计。植被是城市重要的自然元素, 它为城市带来生机, 减缓温室气体。植被面积占比较大, 对城市色彩的形成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绿色是绿化区的基本色, 要作出不同的明度和彩度, 才能表现出绿的层次变化, 使它产浓淡、深浅、层次、光影等的对比效果。在绿地环境中要表现出树木、灌木、草坪等成片绿色和花卉以及其他园艺装饰植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差别。在某片绿化的微观环境中也能够找到主体色、辅助色与点缀色的搭配。同时要全面考虑绿化植物因季节变化而对城市色彩造成的影响。
(4) 城市交通工具色彩设计。作为城市流动色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通工具的流动, 使城市洋溢着现代化城市动感、繁华的流动感。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是影响城市色彩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车、出租车是城市流动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 应该与城市主色调相协调, 并做为城市点缀色的形式出现, 所以应采用与城市主体色有一定对比而又搭配和谐的色调, 给城市增添动感元素。
(5) 市政公用设施色彩设计。市政公用设施指城市污水排放、雨水排放、路灯、道路、桥梁、隧道、广场、涵洞、防空等设施。涉及色彩设计的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商业系统, 有报刊亭、电话亭、售货亭等。二是交通系统, 有路灯、路牌、护栏等。三是环卫系统, 有垃圾箱等。当城市色彩秩序性较强, 且城市色彩较单纯和含蓄时, 应采取强调公用设施色彩的方法, 可以为城市增添一定活力。当城市色彩秩序性不强, 城市色彩斑斓时, 应采取含蓄的处理方法。此时通过一些中性色调, 如黑、白、灰或者中、低明度, 中低纯度的色彩。将斑斓的城市, 通过城市公用设施串联为一个整体。虽然这种处理不易彰显个性, 但却能很好的与城市融合。
5 结语
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同时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笔者希望每个城市都能找到符合特定身份定位的色彩性格并形成自身的特色, 同时也能够为城市色彩设计的总体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根据国内城市色彩设计上存在的基调丧失和色彩污染等问题, 先对城市色彩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通过分析影响城市色彩的因素, 探讨在城市色彩控制与设计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色彩
参考文献
[1]邓庆华.城市色彩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2 (4) :51-55.
[2]王建国.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辛艺峰.走向新时期的城市环境色彩设计[J].新建筑, 1995 (4) :42-43.
[4]张为诚, 沐小虎.建筑色彩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 篇10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 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 即“创世纪”本身, 而Garrett Hardin的“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Donella 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 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 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1 生态设计的理论
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 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现在, 在景观行业发达的一些国家,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 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 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过程, 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 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 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 占据了首要位置。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 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 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狭小天地内, 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 这些原则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但具体到每个设计, 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 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 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 其范围非常之广, 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 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 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 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 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 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 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 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 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 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 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 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2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现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但工业的迅猛发展, 人口的大量聚集, 污染、噪声、拥挤和城市的恶性膨胀, 人居环境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身心健康, 使得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来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 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在景观建设时, 应对自然环境给予高度重视和最起码的尊重。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是本地特色的最基本的体现。一个区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活体, 自然生态是维系区域生命功能的最基本和最有力的保障, 保护原有自然资源, 保持原始风貌和自然情趣, 是建设生态山水环境的基础和前提。
⑵整体设计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 设计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要保证城市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 综合研究城市土地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
⑶综合设计原则:景观元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实现理想景观生态设计的多学科性, 以此才能确保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以往我们的城市规划一般是由建筑及城市规划部门完成。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 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建筑密度过大, 交通和功能布局不合理, 广场和公共绿地面积严重匮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架筑一个协调、多样、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质环境空间, 就必须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研究城市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及社会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和协作。
⑷以人为本原则:建筑物、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都是人类为满足自己活动需要而建筑的。英国规划家W.ALonso曾指出规划师犹如一个翻译, 他的职责就在于把公众的需要“翻译”成物质的环境。人类有五个基本需求 (生理、安全、社交、心理、自我实现) ,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真正按人类自身需要规划建设并取得成功的并不多见, 甚至城市的建设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和环境, 为居民营造一个宁静、亲切、便于交流的物质生态和人文空间, 已成为我们规划建设城市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⑸地方特色原则:现代的城市建设, 总体趋向于同一个模式, 绝大多数的城市规划已经或正在丧失其地方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扩张, 保持地方历史性、文化性和自然地理特质显得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3 景观生态设计的几点体现及说明
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 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减少因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 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 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 充分利用了原有砖瓦厂的废弃材料, 砾石作为道路的基层材料以及成为增加土壤中渗水性的添加剂;石材可以砌成挡土墙;旧铁路的铁轨作为路缘。所有这些废旧物在设计中都获得了新的表现, 从而也保留了上百年的砖厂的生态特点和视觉特点。
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一些景观设计项目中, 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 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地面上和广场上建筑的屋顶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收集来的雨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广场上植物的浇灌及补充广场水景用水。
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 大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 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 从生态的角度看, 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 更有生命力。景观设计师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 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 或者建立一个框架, 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 这也是景观设计生态性的一种体现。
4 结束语
城市规划和建设涉及面广, 专业性强, 如何实现集约化经营土地和科学布局、有效保护文物、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美学设计、合理解决人口老龄化以及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我们希望通过景观生态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结合加强法制建设, 早日实现城市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整体优化, 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士续, 申仲英等.自然辨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黄光宇, 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ol.12 (6) :23-30
[3]王军, 傅伪杰.陈利项.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资源科学, 1999, vol.21 (2) :71-76
[4]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自然资源学报, 1998, vol.13 (1) :8-15
城市公园中景观设计的特点分析 篇11
关键词: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特点;人群
1 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1)休闲游乐空间:包括运动设施区、娱乐设施区、儿童活动区、亭廊雕塑及公园内的一切水系和绿地等。(2)互动交流空间:如文化与科普宣传区、唱歌及英语角等区域、城市和社会发展展示区、图书阅览室等。(3)公共服务设施:如餐厅、茶室、电话亭、物品寄存处、垃圾箱、卫生间、应急救援设施等。(4)公园管理区:办公室、保卫室等。
2 城市公园人文景观的设计特点分析
(1)12~20岁的青少年是公园人群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喜欢体验刺激和激情,各种水上游戏、运动项目是他们的最爱,这样在城市公园中应当开辟专属于他们的活动场所,如:篮球场、轮滑场等,在设计中要将钢筋水泥和金属砖瓦与场地周围的各类景观绿地设施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不显得突兀。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知识储备和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怎样合理利用公园这一场所在娱乐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园的一些宣传场所要根据公园的规模设定它的大小,如可在公园一角设宣传栏,宣传文化及科普知识,或设置英语角等场所。
(2)21~30岁年龄段大多是学业繁重或者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和情侣或家人在公园漫步,将城市公园作为闲暇放松的空间,对于其中的景观设计大多没有特殊要求,和谐与惬意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小憩还是和情侣以及家人的娱乐,都能乐在其中。
(3)30~50岁中年人群处在人生黄金阶段,在现代社会,中年人肩负的重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需要营造一个让他们轻松、愉悦的景观环境来缓
解压力。他们一般在节假日陪同父母和孩子来公园,这样一个群体会以不同的观赏方式来欣赏公园里的每一处景观,对公园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多强调满足锻炼、放松等娱乐功能需要。在公園整体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体育设施场地,如露天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或者可以将室内健身、瑜伽等引入公园这一环境中来,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又能愉悦放松身心,体育场地大小要根据公园规模来确定,如果场地有限也可以设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械,它占地面积小,运动强度可自己控制。
(4)50岁以上的人进入人生后半期,他们是到公园最主要的群体。在城市休息空间日益狭窄的今天,公园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较重要的活动场所,他们在公园的驻足时间是最长的、活动范围是最广的。无论是晨练、钓鱼、放风筝、业余合唱、跳舞、打门球等强身健体的活动,还是书法、绘画、文学交流、戏曲等修养身心的行为,他们对城市公园的空间、周边环
境以及“水”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一些,而在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上就要更多地为他们考虑。
以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但这些需求以及景观设计理念并不是绝对分割独立的。城市公园中的景观是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全面考虑并将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城市公园的人文景观真正满足整个大众群体。
城市公园的人文景观设计要从不同人群内心深处对景观的需求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大的发挥公园的作用。要想营造一个安静、祥和、舒适的公园环境,在景观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景观设计不仅要美观也要实用才能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例如一些公园虽然有一些类似构架的休息亭设计(大多造价较高),但前来驻足休息的人却很少,原因是在炎
热的夏季人们很少在太阳直射的地方休息;满是爬山虎的凉亭(大多造价偏低)不仅能够为有人遮挡阳光,既能起到防晒的作用,又能满足游人亲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设计更能让人们驻足、停留。
(2)公园在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大到公用卫生间,小到垃圾桶的设计都不能含糊,公用卫生间的设计要融入周围景观,否则就会显得很孤立,与周围环境难以协调,最好考虑无障碍设计,会方便许多腿脚不好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公用卫生间在数量上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占用自然景观空间,太少又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要综合公园大小和人流方向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布置。
(3)雕塑设计是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针对不同类型公园或者公园中不同的空间,雕塑给人们传达的语言和意境也各不相同。例如主题公园,大多具有纪念意义,或体现城市文化或体现某种主题,雕塑也大多以人物和历史文化背景为主,写实主义意味浓重;儿童公园的雕塑则多侧重于卡通、动植物和故事题材,色彩更加丰富,造型也可以夸张,这样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而综合性公园则可按照空间划分不同区域,针对性的按照不同的审美需求设立不同类型雕塑。
参考文献
总图设计与规划中的用地规划设计 篇12
1 厂址和运输线路选择与节约用地
众所周知, 厂址选择涉及产品方案、市场营销、资源、能源环保、用地交通多种因素, 总图运输包括用地分配和运输方式选择等项工作内容, 在厂址选择中往往它能起到取舍方案的决定作用。反过来, 厂址选择恰当与否又将影响总平面布置的经济合理性, 占用农田和建设投资的多少, 厂址与运输的协调性。结合物料运输选厂, 常以距离短便捷为好, 因为这样线路占地少的工程, 基建费和经营费都省。下面为以运输线路决定厂址的工程实例。
如某银矿可行性研究设计选择了两个厂址:I方案距平窿口1.6km, 地形开阔, Ⅱ方案距平窿口0.4 k m地形较窄, 场地集中, 经现场踏勘及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选用I方案。其理由是I方案1.2 k m公路工程造价和土地 (约1.7 hm2) 征购费比Ⅱ方案场地开拓费用还多。Ⅱ方案经协调布置, 整个矿山的采选冶场地都在离矿体4 0 0 m的范围内, 这样既节约土地又节约工程投资另外, 也有因厂址决定运输线路的实例。又如某铅锌矿工程由于经费与用地问题, 主厂房近期都在老选厂内增加新系列解决, 竖井平窿运原矿距离长达2.5 k m, 自然这与老矿现有条件分不开。一般新建厂由运输线路决定厂址的情况占多数。但不管那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节约用地应该是前提。
2 总平面布置与用地
2.1 工业总平面布置
一般厂址选好之后总平面图布置便是设计的关键, 它是在有限圈定范围对工业建筑和工程设施作全面统一安排, 以保证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和方便快捷。这当中节约用地的办法有许多, 应该说总平面布置中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是首选。山东归来庄金矿日处理矿350t, 选、冶、机修、汽保、压滤渣乾堆、供排水处理站、矿部工人村近1 0个子项一并布置在1 2.7 5 h m 2用地范围内, 生产区与非生产区, 清洁区与非清洁区截然分开互不影响, 进出车辆由贯通全厂 (矿) 的主干道与各分场相联系, 机动灵活。该项目一年筹建 (含安置拆迁) , 一年建设并于同年末投产, 第三年达产。1994年、1995年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设计一等奖。当时现场反馈信息“总平面布置集中, 省地省时省工程投资, 缩短了建设周期”。
相反, 工业总平面缺乏长远规划, 预留场地不足, 一旦发展又要重新征地建设造成大的浪费, 如韶关某冶炼厂内部铁路因主生产规模 (由铅锌5万t/a扩大至15.5万t/a) , 三次建设引起调车场的三次建、扩, 其中二次易地新建, 多次征地, 有的线路填方十多米, 涵渠工程浩大, 每次改造场地, 老场仍然保留使用, 致使管理复杂、机械庞大。
若该厂能事前选定一个比较适中的位置作永久性的调车场, 按2~3个五年计划扩大运量, 一次规划, 分期实施情况可能会好此。株洲冶炼厂规划则考虑了这一点。1 9 9 6年株冶决定建自己的调车场, 设计运量按“九五”计划数稍加扩大, 在原老渣场地基上布置车场, 初期按适当的股道数敷设, 到2 0 0 1年酸罐车保有量增加需要停留位置时, 只须在原初期工程的基础上将预留的股道铺上钢轨即可投人使用。
以上二厂生产规模铁路运量与管理方式基本接近, 然而无论从车场占用农田、工程投资使用效果都有明显的差距, 分析原因, 恐怕与事前有无一个总体规划相关。
2.2 总平面布置中的其它节约用地措施
2.2.1 利用地形建工厂
一般厂址建设条件是地形起伏不大的升阔地, 而对重金属工业不然, 它叮以利用山坡地建工厂, 沿坡面布置厂房。这比在平地上配置物料传送带距离短, 省地省运输功;且一般平地建厂占好地。
我国著名的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座落在四川渡口, 这是一座依山伴谷择荒而建的新型工业城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建筑屹立于云川高原, 楼中楼阁中阁重重叠叠.这里的每一个山头, 每一块土坡都派上用途, 可称得上是我国工业建设利用地形较好的城市之一。
2.2.2 合并建厂房
新经济工业用房有采用大跨度拼装式联厂房的趋向, 这种厂房一能缩短工期, 二能节约用地, 一栋厂房包含各个工段, 方便材料半成品加上及输送, 方便各车间的联系协作和生产管理——上海旅游客车厂扩大初步设计做了半年, 设计了5~6个方案, 最后还是选用了有联合厂房的方案, 囚为它能打破原有生产管理模式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
又如浦北铅锌矿为方便管理和物品的起吊运输, 将杂品、小五金、劳保用品等库合并建一栋仓库, 工人村依托城镇建、管, 也是一种好办法。
2.2.3 合并建道路
一般道路用地占居住用地8%~1 5%, 占工业用地也不低于1 0%, 省一条路, 共用一条路, 哪怕在原有基础上增宽部分路幅也有节约价值。
洞柏银矿选矿主厂房球磨与浮选靠检修端标高差3 m, 且都要进汽车, 将球磨检修跨标高降低1 m浮选检修跨标高抬高1 m, 两者处一个标高通一条道路可少修路5 0 m。又如某锡矿几个废石场方案离平窿日距离都在4 0 0 m左右, 而另一个距离平窿口5 0 0 m的方案却被采用, 因为它运废石的路可以与运原矿的轻便轨道路基平行等高运行4 0 0 m从而节省用地。
2.2.4 合并建管线
各种管线一般以地下直埋、设沟悬挂、地下架空共架敷设等方式处理。事前有序的安排对少占用地减少检修有好处。株洲硬质合金厂技改上程, 由于工程场地狭窄, 除地下的三水 (上、下、雨) 其它均需架空共架多层敷设, 否则很难安排。按当时的规范规定“共架煤气管道不应与动力电缆共架敷设”。经研究《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设计规范》, 咨询规范编制单位, 认为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某匝型敷设的电缆可以共架, 但净距要求严格,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归来庄金矿处理管线办法独特, 把管线全安排在1 m~1.5 m钢筋混凝土盖板沟内 (称中心沟) 。
3 结语
本文是笔者长期从事总图设计与规划中对用地规划的理解与心得, 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在用地规划设计中如何节约用地应该有所裨益。
摘要: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总图设计与规划相关工作经验, 以总图设计中的用的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 重点从节约用地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全文融入了大量的实例, 有笔者参与过的, 也有参加同行讨论会中获悉的, 全文意于高屋建瓴地探讨如何在总图设计与规划中对用地的合理分配, 既具备较高的理论价值, 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可操作性,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推荐阅读: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12-17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09-24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10-06
城市园林中的树种规划08-14
城市中的配电网络规划09-25
城市道路规划景观设计06-13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11-22
城市景观照明规划08-01
城市规划中的色彩运用07-29
城市规划及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