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异常(共6篇)
产程异常 篇1
头位分娩时经常出现产程异常, 产程异常通常与头位难产有直接的关联性, 一旦出现产程异常, 即应对轻度胎位不正、宫缩乏力等可变的异常因素进行及时的纠正, 以争取顺利的阴道分娩;如存在严重的胎头位异常或明显的头盆不称等难以纠正的难产因素, 则应及早对患者实施剖宫产以减少母婴损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8例进行头位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318例病例为于我院进行头位分娩的产妇, 均为头位初产且经阴道分娩者, 妊娠周期≥37周, 胎儿体重≥2500g, 临床检查无显著头盆不对称, 骨盆测量亦无明显异常。
1.2 产程异常分类
1.2.1 潜伏期延长
正常潜伏期为8~1 6 h, 延长是指宫颈扩张曲线的潜伏期>16h。
1.2.2 活跃期延长
即活跃期超过8 h;当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初产妇<1. 2cm/h, 经产妇<1.5cm/h时, 常提示活跃期延长。
1.2.3 活跃期停滞
指活跃期宫口停止扩张2 h以上。
1.2.4 第二产程延长
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 h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时以超过3h为标准) , 经产妇第二产程超过1h。
1.2.5 滞产
产妇总产程>2 4 h。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318例产妇中, 有43例 (13.52%) 出现产程异常, 其中包括:潜伏期延长6例 (13.95%) , 活跃期延长及活跃期停滞33例 (76.74%) , 第二产程延长4例 (9.3%) , 滞产1例 (2.3%) 。
(2) 与产程异常相关的因素中, 在孕周方面产程正常组与产程异常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在胎儿体重低于4000g的病例中, 2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胎儿体重>4000g的病例中, 产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产生正常 (P<0.05) ;在胎方位方面, 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为表现的胎方位异常在产程异常病例中的比例为55.81%, 相比于产程正常组的3.27%,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产程异常头位分娩的产妇通常需要医护人员根据其具体情况对出现产程异常的原因进行全面检查, 进而正确判断产妇的产程分期, 以相应选择最佳处理方案。出现产程异常后, 潜伏期产程异常患者通常容易进行纠正, 随后可正常分娩;出现活跃期产程延长或停滞者, 通常对产妇实施人工破膜术, 如产妇宫缩未再增强则可予以催产素及安定静脉滴注以扩张宫口[1,2];如上述方法无效, 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或发生其他并发症时, 应立即予以剖宫产术;原则上应尽可能预防、避免出现第二产程延长, 对已经出现延长者, 应积极进行处理以减少产生, 如宫口开全且无骨盆狭窄, 若估计胎儿头部能够通过产道, 则可争取阴道分娩;如果出现第二产程异常, 且胎儿胎头已抵入骨盆出口, 则可对产妇实施产钳术助产或胎吸术。滞产均由产程处理延误导致, 若产妇出现梗阻性滞产, 多伴有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延长, 则不论产妇宫口开全与否, 均应立即予以剖宫产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产程异常头位分娩产妇在全部头位分娩产妇中的比例为13.52%, 其中有76.74%为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当孕周≥42周、胎儿体重>3500g以及异常胎方位时, 孕妇产程异常的发生率就会显著增加。据此, 对产程异常进行预防, 首先应将孕妇孕周尽量控制在42周以内, 胎儿体重尽量控制在低于3500g的水平以内, 对存在上述产程异常密切相关因素的孕妇, 应全面加强产程监护, 对孕妇的产程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尤其注意对潜伏期和活跃期产程的产妇变化进行特别观察, 预防产程异常的出现[3]。
总之, 对于存在难以纠正的难产因素的妊娠妇女, 医护工作者应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和建议, 以减少分娩产程发生异常的几率, 避免母婴损伤。
摘要:目的 分析产程异常头位分娩的具体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发生率。方法 对318例进行头位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 分析对比与产程异常相关的因素。结果 318例产妇中, 有43例 (13.52%) 出现产程异常, 其中活跃期延长及活跃期停滞33例 (76.74%) ;与产程异常相关的因素中, 在孕周方面产程正常组与产程异常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在胎儿体重低于4000g的病例中, 2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胎儿体重>4000g的病例中, 产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产生正常 (P<0.05) ;在胎方位方面, 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为表现的胎方位异常在产程异常病例中的比例为55.81%, 相比于产程正常组的3.27%,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对产妇的产程分期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进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保证母婴健康。
关键词:产程异常,头位分娩
参考文献
[1]周红, 吴自平.产程图在头位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4) :31.
[2]孔北华.妇产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90~201.
[3]郭晶莹, 杜梅.头位分娩产程异常的处理[J].中外医疗, 2009, 828 (18) :44~45.
产程异常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阴道试产产妇300例, 均为单胎头位妊娠, 孕周36~41周, 年龄18~39岁, 异常FHR图形124例为观察组, 正常FHR图形176例为对照组。我们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 如年龄、孕周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 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产科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检测方法:产妇宫口开大2 cm进入待产室即行全程胎心监护, 此时要求孕妇仰卧, 然后对胎心监护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价。
结果判定标准:在本研究中, 根据相关资料将胎心监护的结果实行3级诊断标准:分别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其中胎监正常者为Ⅰ级胎心监护;胎监异常组包括Ⅱ级和Ⅲ级胎心监护[1]。
新生儿结局判断标准:依据第8版《妇产科学》进行评定: (1) 羊水粪染:羊水Ⅲ度粪染; (2) Apgar评分0~3分诊断重度窒息, 4~7分诊断轻度窒息[2]; (3) 分娩方式。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产程中异常FHR类型:异常FHR类型依次为:轻度变异减速 (VD) 68例 (54.83%) ;重度变异减速 (VD) 32例 (25.81%) ;晚期减速 (LD) 15例 (12.09%) ;FHR胎心率过缓4例 (3.23%) ;FHR平直5例 (4.03%) 。异常胎心监护类型, 见表1。
异常胎心监护图型124例中, 轻度变异减速 (VD) 病历无不良结局出现。重度变异减速32例中, Ⅲ度羊水粪染8例, 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4例。晚期减速15例中, 14例Ⅲ度羊水粪染, 7例新生儿窒息。FHR胎心率过缓4例中, 3例Ⅲ度羊水粪染, 2例新生儿窒息;FHR平直5例均为重度羊水粪染, 均出现新生儿窒息。产程中FHR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FHR胎心率过缓基线变异平直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胎心监护正常组中顺产148例 (84.09%) ;胎头吸引术21例 (11.93%) , 剖宫产2例 (1.14%) , 胎心监护异常组中, 顺产40例 (32.25%) , 胎头吸引术28例 (22.58%) , 剖宫产56例 (45.16%) , 两组间比较, 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异常图形组、正常图形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 见表2。
讨论
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 持续的宫缩虽然有利于胎儿的娩出, 但是在宫缩的过程中, 会降低胎儿的血液供应, 使胎儿供氧减少, 该过程对健康的胎儿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但对于生长发育较差的胎儿则会导致缺氧的发生, 甚至窘迫[3], 产程中FHR图型可以动态提供胎儿酸碱状态的实时信息, 对指导产程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处于异常状态的胎儿尤为重要[4]。在本研究中, 异常FHR图形依次为轻度变异减速、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FHR胎心率过缓、FHR平直;变异减速与宫缩无固定关系, 曲线下降及回升快, 且大多下降振幅大;而一些表现为轻度变异减速, 这种现象在分娩的过程中较为多见, 一般是无害的, 短时间的轻度VD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影响, 本组资料轻度变异减速病历无不良结局出现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 在分娩的过程中, 于第一产程发现轻度变异减速, 不能确定胎儿缺氧的诊断, 可以在严密观察产妇和胎儿情况下继续分娩, 但是一旦发现存在重度VD, 则表示胎儿明显缺氧, 应考虑立即终止妊娠[5], 如在本研究中发现存在重度变异减速的32例胎儿中, 8例出现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 最终都是行剖宫产分娩。晚期减速则明确提示胎儿存在缺氧, 大量研究表明反复发生的晚期减速是胎儿窘迫的表现[6], 所以针对出现该种表现的胎儿, 应给予及时的处理, 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对胎儿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 15例出现迟发减速, 均给予剖宫产, 其中14例羊水胎便, 7例新生儿窒息, 可见, LD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 所以, 一旦发现胎儿出现LD, 应考虑及时行剖宫产。胎心率基线变异是预示胎儿宫内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表明胎儿神经通路等的完整性, 否则, 则提示发生了异常。相对于晚期减速, FHR平直一般会在较晚的时候出现, 而其出现则表明可能存在着慢性缺氧。在本研究中, 5例胎儿出现FHR平直, 而他们都被诊断重度羊水粪染, 所以, 在分娩过程中, 应严密监测FHR平直, 一旦出现即给予积极有效地处理。FHR胎心率过缓4例中, 3例出现Ⅲ度羊水粪染, 2例新生儿窒息, 所以, 对于出现心率过缓的胎儿, 也应该注意是否存在窘迫的情况。
综上所述, 产程中FHR重度变异减速、迟发减速、基线变异减弱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终止妊娠, 避免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出现。
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收治产妇300例, 行产程胎心监护, 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产程中CST评分及图形异常124例, 正常176例, 图形异常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阴道手术产、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常见类型依次为FHR过速、FHR过缓、重度变化减速、晚期减速、FHR平直。结论:产程中FHR过速、FHR过缓、重度变化减速、迟发减速、FHR平直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关系密切, 应予以重视, 及时发现和处理。
关键词: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图形,胎儿宫内窘迫
参考文献
[1]张健儿, 韦雪梅.产程全程胎心监护的应用和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17) :2623.
[2]谢幸, 荀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83.
[3]贺晶, 张珂.产程中胎儿安全监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 (2) :87.
[4]张海霞.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型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3) :152-153.
[5]漆洪波, 李玮.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6) :355-357.
胎儿头位异常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经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头位异常的56例孕妇 (试验组) 和胎儿头位正常的56例孕妇 (对照组) , 所有孕产妇均为经阴道试产的孕足月初产妇, 排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具有严重疾病史的孕产妇。其中胎儿头位异常的56例孕产妇作为试验组, 胎头产前未完全进入骨盆, 年龄21~39岁, 平均 (30.3±5.1) 岁;孕周20~38周, 平均 (28.3±3.1) 周。另外56例胎儿头位正常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 胎头产前完全进入骨盆, 年龄21~37岁, 平均 (29.3±4.1) 岁;孕周20~38周, 平均 (28.3±3.1) 周。参加本次实验的所有孕产妇均为初次生产且不伴有妊娠综合征, 且两组孕妇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所有孕产妇均进行科学完整的产前检查, 在临产前1 d入院进行严密的监控, 对孕产妇进行包括心率、血压在内常规监测。一旦出现镇痛、子宫收缩、见红和破水等分娩征兆, 立即将孕产妇推入产房进行分娩, 此时所有的孕产妇均为阴道试产。第一产程临盆早期时保持孕产妇子宫规律性收缩, 必要情况下对孕产妇静脉注射地西泮进行镇静处理, 避免过度的焦虑, 此时观察子宫口扩张程度和胎头的下降情况, 如果试产失败立即进行剖宫产。第一产程活跃期羊水破裂、子宫收缩频率增加且更具有规律性, 调整试验组胎头位置, 辅助胎头下降, 具体方法为:经阴道徒手转胎头, 常采用按压胎肩来辅助胎头的顺利旋转和固定, 待胎头顺利的固定于枕前位时将手伸出。这一过程中要为顺利进行分娩创造必要条件, 一旦发现产程停滞、不进展或者延长, 立即转为剖宫产。整个实验的试产过程既要做到充分试产, 又要做到适度试产, 尽可能降低剖宫率和保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分娩结束后对两组孕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分娩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新生儿评分等进行比较, 从而分析胎儿头位异常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
1.3 疗效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产程, 其中显效:产程短, 未出现宫缩乏力, 未出现大出血, 新生儿评分≥8分。有效:产程较长, 但在正常范围内, 未出现宫缩乏力, 未出现大出血, 新生儿评分≥6分。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出现严重难产和新生儿窒息的现象。总有效=显效+有效。其中新生儿评分标准为:0~3分:严重窒息;4~7分:中度窒息, 但心率正常;8~10分:正常新生儿。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4.2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试验组有42.86%的孕产妇能够进行阴道顺产, 其余孕产妇均在分娩过程中因难产而转为剖宫产, 而对照组有89.29%的孕产妇进行阴道顺产,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安全性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1%, 对照组为23.2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人工矫正头位异常在产程中的应用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7月在我院分娩的160例孕妇, 年龄22~30岁, 孕周37~42周, 无明显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等难产倾向, 以B超或阴道内诊确诊为枕后位或枕横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 、孕产次、胎头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80例产妇经B超或阴道内诊确诊为枕后位, 嘱其自行排空膀胱, 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 进行阴道复查确诊, 充分了解骨盆径线、胎头位置、羊水等情况, 认真听取胎心, 指导产妇采取对侧俯卧位, 伸直下侧腿, 屈曲上收上侧腿, 使腹部前侧壁紧贴床铺。至宫口开大5cm以上时, 胎头骨质部降至坐骨棘水平或以下, 徒手旋转胎头, 避开胎儿大小囟门与颅缝, 于子宫收缩时将胎头旋转至枕横位, 直至枕前位, 宫缩间歇时不要立即将手拿出, 用手固定胎头, 以防回转, 等待下次宫缩时再抽出手指。根据宫颈情况、宫口扩张程度、 宫缩强度, 适时静推安定, 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催产素2.5IU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确诊为枕后位的产妇, 常规行产科处理, 产妇采取自由体位, 胎心监护观察产程进展。
1.3 成功标准
徒手旋转至枕前位, 经阴道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分娩。
2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 观察组经阴道分娩71例, 占88.75%, 对照组经阴道分娩28例, 占35.00%。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见表2 。
表2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提示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并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剖宫产亦不能显著降低持续性枕后位对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3讨论
胎头位置异常是构成难产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严密观察第一产程进展情况, 在严密观察宫缩及胎心的同时, 更应注意宫颈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情况, 如有宫颈口扩张迟缓, 活跃期停滞或延长, 产妇过早屏气用力现象, 则提示有胎头位置异常的可能, 应行阴道检查确诊。如系持续性枕后位所致者, 应指导产妇采取对侧卧位姿势, 并加以手法旋转予以纠正, 最终降低难产发生率或新生儿窒息率。有报道显示, 过高的剖宫产率不但不能显著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 反而明显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发病率[2]。所以临床分娩中应最大限度降低剖宫产率。
手法矫正胎头位置异常是处理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 它与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旋转胎方位相比, 徒手旋转胎头对胎儿来说更为安全、有效、方便掌握[3]。所以临产中医生更应熟练掌握此种手法, 以便缩短产程, 减轻产妇痛苦及新生儿窒息率。临床上以宫缩乏力导致胎头内旋转异常为多见, 可以静滴0.5%缩宫素加强宫缩来促进胎儿分娩, 但在静脉滴注缩宫素过程中, 要严密观察胎心变化, 一旦胎心过快或过慢, 应立即停止缩宫素引产, 若观察5min后胎心仍未恢复正常, 则需立即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总之,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因此早期行B超检查或进入产程后及时行阴道内诊, 适时采用徒手旋转加对侧卧位, 可以使异常胎头位置纠正为枕前位, 利于顺产分娩, 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升分娩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侧卧位并徒手旋转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80例胎方位呈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孕妇, 采取对侧卧位配合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方法, 观察分析徒手转位成功率。结果:本组转至枕前位并顺利分娩71例, 失败9例, 成功率为88.75%, 且成功与胎儿大小、头盆评分等相关因素有关。结论:徒手旋转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 可降低头位难产率, 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对侧俯卧位,徒手旋转,头位异常
参考文献
[1]王秀兰, 谢玲萍, 江锦霞.产妇采用侧卧位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应用体会 (J) .工企医刊, 2009, 22 (4) :31-32.
[2]王文琇.剖宫产儿综合征的形成与防治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5) :276-277.
产程异常 篇5
关键词:临产妇,第一产程,行为反应异常
临产妇的行为反应直接影响到整个围生期的结局[1], 而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表明, 产妇行为和反应的异常来源于情绪和心理的变化[2]。因此, 观察产妇临产期、尤其是第一产程的行为举止、分析其心理及情绪变化, 对于积极分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临产妇第一产程行为反应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 笔者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于我院最终生产的临产妇共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6例临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9岁, 平均年龄 (27.7±3.8) 岁;孕周38~41周不等;孕妇临产前均经体检化验, 显示为健康。排除条件: (1) 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 (2) 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者; (3) 已处于急危重症阶段的孕产妇。通过产妇临床记录的调查, 将第一产程过程中出现行为和反应异常者列为研究组, 33例;其余正常反应者列为对照组, 53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健康状况、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产科护理》[3]中对行为反应异常的界定标准:产妇无能力面对子宫收缩的变化, 出现焦虑、紧张、害怕、呻吟、哭泣、不安、喊叫、烦躁、缺乏教导、有攻击行为等;而产妇行为表现正常指潜伏期精力充沛、活跃期可以自由利用呼吸和松弛技巧应对阵痛反应等。
1.3 方法
临床对产妇基本资料、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等作以详细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手法, 总结和分析产妇心理状态变化, 主要包括产妇对宫缩疼痛、担心难产和担心手术3个方面进行统计。
1.4 评价标准
产妇心理状况的评价根据产妇自诉进行0-5级评分, 0分为无症状、无反应, 5分为症状和反应严重, 其余各分值根据产妇个人意愿和临床感觉进行适当选取判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处理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研究组产妇难产17例, 占51.52%, 均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对照组产妇难产6例, 占11.32%, 其中5例采用剖宫产, 1例采用产钳;两组数据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χ2=11.2, P<0.05) 。
2.2 宫缩疼痛
由表1可知, 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期宫缩疼痛感为4-5级者占100%, 明显强于对照组75.47%, 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2.3 担心难产
由表2可知, 研究组产妇担心难产者主要分布于2-5级, 对照组分布于0-3级, 研究组产妇心理负担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4 担心手术
由表3可知, 研究组产妇担心会手术开刀分级为4-5级者占有量4.24%, 而对照组处于4-5级者为0, 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临产妇第一产程的异常行为及反应不仅表明产妇心理出现极大的情绪波动, 同时因为心理压力很容易造成生理上的异常感觉或痛感加重, 从而引起生产困难、生产时间延长, 甚至出现难产[4]。在本组研究中, 临床出现行为反应异常的孕产妇其难产率达到51.52%, 明显高于行为反应正常的临产产妇 (P<0.05) , 证实了临产妇第一产程行为反应的异常将直接影响到产妇分娩方式, 降低顺产率, 增加生产难度, 甚至不得不采用剖宫产来保障母婴的平安。
以往针对产妇心理状态、情绪状况等的研究比较多, 均指出妊娠期产妇情绪变动极大可能影响到顺利生产[4,5,6]。但关于第一产程中产妇出现的情绪波动及行为异常方面的研究尚少。第一产程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产程, 也是真正生产的漫长前奏[7], 在该阶段, 由于多数女性属于初产, 对分娩的整个过程没有经历, 可能因为长时间的疼痛和不良身体感受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从而造成对行为反应的影响[8]。在本组研究中, 笔者专门选取了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因其具有代表性, 更能够产生最自然的心理变化过程。很显然, 通过本次实验表明, 产妇的心理变化与分娩疼痛感、担心难产或开刀手术等均有密切相关, 在产生行为反应异常的研究组产妇中表现尤为明显, 异常的负面心理状态很可能使产妇的注意力更加多的集中到对疼痛的感受和对担忧的想象中去, 可能尽一步深化产妇的想法, 从而通过对外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
分娩的负面心理更易引起产妇的情绪不稳定, 大量消耗精力, 最终使产妇疲惫不堪, 增加了生产时的难度[9,10]。可以说, 产妇精神状态越糟糕, 其分娩结局将越不理想。这也为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提出了参考意见:临床应及时关注产妇的行为反应变化, 如出现异常, 可判断产妇心理压力的加重, 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减轻产妇心理负担, 如沟通开导、临床指导、家属安慰等。
总之, 第一产程的行为反应异常将直接导致产妇难产风险的加大, 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产妇在分娩疼痛、心理负压等方面的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指导。
参考文献
[1]郭丽岳, 白炳清, 龙鲸, 等.孕产妇的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1 (5) :282-283.
[2]王晓惠, 孙宗华.现代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5-38.
[3]李从业, 冯容庄.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259-264.
[4]宋青, 陈叔平, 李艳.孕产期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 :3358-3359.
[5]刘英, 赵静玲, 胡艳红, 等.产妇精神心理因素与分娩方式调查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6) :6539-6541.
[6]曾娟.临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 :51-53.
[7]Peng Shijuan.Behavior of pregnant women reacted first stage of the relevant factors[J].PJCCPVD, 2010, 18 (7) :954-956.
[8]张海霞.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3) :152-154.
[9]Fang Aiqing, Zhai Chengshun, Zhang Bangqun.The correlation of the early maternal pre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means of delivery and hospital expenses[J].Chin Modern Med, 2010, 17 (23) :18-20.
产程异常 篇6
关键词:临产妇,第一产程,行为反应异常
临产妇的行为反应直接影响到整个围生期的结局[1], 而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表明, 产妇行为和反应的异常来源于情绪和心理的变化[2]。因此, 观察产妇临产期、尤其是第一产程的行为举止、分析其心理及情绪变化, 对于积极分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临产妇第一产程行为反应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 笔者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于我院最终生产的临产妇共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6例临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9岁, 平均年龄 (27.7±3.8) 岁;孕周38~41周不等;孕妇临产前均经体检化验, 显示为健康。排除条件: (1) 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 (2) 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者; (3) 已处于急危重症阶段的孕产妇。通过产妇临床记录的调查, 将第一产程过程中出现行为和反应异常者列为研究组33例;其余正常反应者列为对照组53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健康状况、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产科护理》[3]中对行为反应异常的界定标准:产妇无能力面对子宫收缩的变化, 出现焦虑、紧张、害怕、呻吟、哭泣、不安、喊叫、烦躁、缺乏教导、有攻击行为等;而产妇行为表现正常指潜伏期精力充沛、活跃期可以自由利用呼吸和松弛技巧应对阵痛反应等。
1.3 方法
临床对产妇基本资料、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等作以详细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手法, 总结和分析产妇心理状态变化, 主要包括产妇对宫缩疼痛、担心难产和担心手术三方面进行统计。
1.4 评价标准
产妇心理状况的评价根据产妇自诉进行0~5级评分, 0分为无症状、无反应, 5分为症状和反应严重, 其余各分值根据产妇个人意愿和临床感觉进行适当选取判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处理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研究组产妇难产17例, 占51.52%, 均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对照组产妇难产6例, 占11.32%, 其中5例采用剖宫产, 1例采用产钳;两组数据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χ2=11.2, P<0.05) 。
2.2 宫缩疼痛
如表1, 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期宫缩疼痛感为4~5级者占100%, 明显强于对照组75.47%, 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2.3 担心难产
如表2, 研究组产妇担心难产者主要分布于2~5级, 对照组分布于0~3级, 研究组产妇心理负担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4 担心手术
如表3, 研究组产妇担心会手术开刀分级为4~5级者占有量4.24%, 而对照组处于4~5级者为0, 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临产妇第一产程的异常行为及反应不仅表明产妇心理出现极大的情绪波动, 同时因为心理压力很容易造成生理上的异常感觉或痛感加重, 从而引起生产困难、生产时间延长, 甚至出现难产[4]。在本组研究中, 临床出现行为反应异常的孕产妇其难产率达到51.52%, 明显高于行为反应正常的临产产妇 (P<0.05) , 证实了临产妇第一产程行为反应的异常将直接影响到产妇分娩方式, 降低顺产率, 增加生产难度, 甚至不得不采用剖宫产来保障母婴的平安。
以往针对产妇心理状态、情绪状况等的研究比较多, 均指出妊娠期产妇情绪变动极大可能影响到顺利生产[4,5,6]。但关于第一产程中产妇出现的情绪波动及行为异常方面的研究尚少。第一产程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产程, 也是真正生产的漫长前奏[7], 在该阶段, 由于多数女性属于初产, 对分娩的整个过程没有经历, 可能因为长时间的疼痛和不良身体感受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从而造成对行为反应的影响[8]。在本组研究中, 笔者专门选取了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因其具有代表性, 更能够产生最自然的心理变化过程。很显然, 通过本次实验表明, 产妇的心理变化与分娩疼痛感、担心难产或开刀手术等均有密切相关, 在产生行为反应异常的研究组产妇中表现尤为明显, 异常的负面心理状态很可能使产妇的注意力更加多的集中到对疼痛的感受和对担忧的想象中去, 可能尽一步深化产妇的想法, 从而通过对外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
分娩的负面心理更易引起产妇的情绪不稳定, 大量消耗精力, 最终使产妇疲惫不堪, 增加了生产时的难度[9,10]。可以说, 产妇精神状态越糟糕, 其分娩结局将越不理想。这也为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提出了参考意见:临床应及时关注产妇的行为反应变化, 如出现异常, 可判断产妇心理压力的加重, 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减轻产妇心理负担, 如沟通开导、临床指导、家属安慰等。
总之, 第一产程的行为反应异常将直接导致产妇难产风险的加大, 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产妇在分娩疼痛、心理负压等方面的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指导。
参考文献
[1]郭丽岳, 白炳清, 龙鲸, 等.孕产妇的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1 (5) :282-283.
[2]王晓惠, 孙宗华.现代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5-38.
[3]李从业, 冯容庄.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259-264.
[4]宋青, 陈叔平, 李艳.孕产期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 :3358-3359.
[5]刘英, 赵静玲, 胡艳红, 等.产妇精神心理因素与分娩方式调查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6) :6539-6541.
[6]曾娟.临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 :51-53.
[7]Peng SJ.Behavior of pregnant women reacted first stage of the relevant factors[J].PJCCPVD, 2010, 18 (7) :954-956.
[8]张海霞.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3) :152-154.
[9]Fang AQ, Zhai CS, Zhang BQ.The correlation of the early maternal pre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means of delivery and hospital expenses[J].China modern medicine, 2010, 17 (23)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