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概念

2024-06-12

电视新概念(精选6篇)

电视新概念 篇1

形式。电视手段和深入报道的形式, 为传播科技新闻开拓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可以对电视科技新闻报道下这样一个定义:电视科技新闻深度报道是指采用电视传播的技术手段, 对新近发生的、重大的新科学、新技术、新现象、杰出科技人物等有认识价值的事实, 进行揭示其因果、性质、意义、影响的报道方式。

电视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的题材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并非所有的有关科技的题材都应该或都值得采用深度报道的方式。从繁多的科技新闻事实中去发掘深度报道的题材, 应该具备一双慧眼。作为深度报道的科技新闻题材, 应该具备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要素: (1)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 (2) 可能被社会舆论和公众广泛关注的; (3) 对社会生活可能有重大影响的; (4) 改变人们的既定观念的; (5) 具有推广价值的; (6) 自然界的重要变动的; (7) 可视性强的; (8) 具有争议性的。具有上述特征的科学技术新成果、新发现、新动向, 可以通过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极大地满足人们欲知而未知的科技新闻事实, 这一类的成果, 为电视科技新闻深度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延伸空间。这类题材至关重要的是题材本身具有内在张力, 具有丰富的可供发掘的信息苗头和内在素质, 通过记者的不懈努力可以形成很有份量的电视科技新闻深度报道。选题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如, 今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举世震惊。作为一个没有受到地震影响的省份, 吉林电视台派出精英力量前去采访, 并及时推出了系列新闻深度报道《抗震救灾我们在行动》, 除了大量报道公安、消防、医疗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之外, 还从科技角度采访了大量专家、学者, 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防灾减灾专家、气象学家、地质学家, 向公众介绍地震常识、抗震知识, 进行了科学技术领域里的理性反思, 把眼光投向了更为长远的系统地从科学的角度总结防患于未然上面, 体现了可贵的前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 明确提出电视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探讨其创作的规律, 自觉地利用其规律来指导电视科技新闻的深度报道活动, 并且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它们, 这对于提高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 并且自觉地运用创新意识, 在电视屏幕上更好地体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提出电视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初步探讨其特征和意义、选题原则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科技新闻,深度报道,概念,选题

电视新概念 篇2

一、概念剧剧情冲突设置的通用手法

互联网思维与电视剧行业的剧烈碰撞,直接催生了概念剧这一新兴电视剧类别。概念剧“是基于市场需求和新媒体发展趋势的产品研发,尝试把电视剧、观众和播出平台组合成一个动态的综合体……算是电视和新媒体联姻产下的‘混血儿’”。

当前,概念剧与传统电视剧存在以下多种差异。可见,概念剧不是为了锻造艺术精品,而是通过制造话题赢得社会关注,占领收视市场。这其中,浓墨重彩、张扬极致地使用剧情冲突设置,在不违反电视剧作品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吸引观众眼球,提升剧作的冲击力、亲和力与影响力,就成为概念剧在创作过程中的首选。因此,概念剧中的剧情冲突已经不再是寻常意义下的剧情冲突,而是为提升人物特质、烘托场面、营造剧作口碑而发生“突变”的剧情冲突。本文以电视剧《虎妈猫爸》为例,解析概念剧中剧情冲突的主要特色。

二、剧中:手段取代目的,剧情冲突是第一要务

“冲突是对本来和谐情况的一种破坏,但这种破坏不能始终是破坏,而是要被否定掉,使冲突消除,又回到和谐。”

这表明剧情冲突服务、服从于剧情发展这条主线,剧中各种人物也必然跟随剧情发展而起伏跌宕,因为“人物性格的高度和深度也要借冲突来衡量”。冲突设置是电视剧创作的必要手段,服从于叙事需要。但随着概念剧将目标受众由志同道合的观众扩大为口碑效应所能涉及的一切人群,冲突设置也就取代叙事成为剧作第一要务。简言之,概念剧的冲突越多越好看。《虎妈猫爸》作为概念剧的典型作品,将剧情冲突设置放在第一高度,以冲突统领剧情,以冲突凸显人物,以冲突制造一浪高过一浪的观剧热潮。

1.冲突统领剧情,冲突把控剧情

“虎妈”“猫爸”这两个鲜明的标签已经预示了父母双方在亲子教育理念上的对立冲突是全剧的冲突主线。为不断搭建可供社会关注的话题平台,《虎妈猫爸》在这一主线周围预设铺垫了多达十几条的辅线。诸如隔代与亲代的教育观点冲突、国内国外两派教育观点冲突、应试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对立冲突、“幼升小”过程中家长利益的冲突、学校与家长间的理念冲突、毕胜男经历的多次职场冲突、罗素毕胜男和唐琳之间的情感冲突、毕然与赵佳乐的青年情感婚恋冲突、毕罗两家的门第观念冲突、罗父罗母间的晚年婚姻冲突、毕胜男与杜峰间的工作情感冲突等,如此错综复杂的冲突设置,或并列、或叠加、或递进,构成一个斑驳多变的立体魔方,使人物间心理情感、社会阶层乃至利益博弈都在陡然间对立、放大、加剧、酣畅淋漓,引起热议一片。

《虎妈猫爸》如此突出冲突设置、强化冲突效果,就是要把涉及当代人群的亲情、爱情、友情的话题囊括其中,有效地锁定各类社会群体的多个关注热点,电视剧就对观剧人群具备了情感的附着力,“有了附着力就会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令人挥之不去,附着在人的记忆中”,刺激更多观众网友的追剧欲求。

2.冲突造就人物,冲突标记人物

概念剧对剧情冲突设置敢于“下猛药”,还表现在省略情节铺垫,直接以激烈的冲突导出主要人物。这种表现形式取法于流行的网络短视频,即开场就进入高潮,否则根本无法留住网友。比如毕胜男的出场,“虎妈”的果断坚决与“猫爸”罗素的随性低调始终处在全剧冲突第一线。全剧开始即推出第一幕:夫妇二人车库整治“偷窥”保安。这一幕虽然在剧情中孤立,但场面火爆、肢体表演夸张,折射出毕胜男在家庭角色中的强势地位。再如罗母的出场,一场“老友农家相会”的冲突戏层层递进,从“孙女辈才艺展示茜茜怯场引罗母不悦”“茜茜向小朋友口中塞湿巾引发两家争执”“罗母与老友争吵不欢而散”三个阶段逐次展示罗母对孙女的溺爱、火爆的脾气和不服输的个性。

概念剧还善于使用剧情冲突来标签众多的出场人物。比如赵佳乐,一场因茜茜、一诺私自出校引发的家长与校方的问责冲突在这一人物身上贴上“稚嫩、善良、怯懦”的标签;再比如第一小学的梅主任,通过一场与毕胜男斗酒的冲突,尽显其忠厚与率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先赋予角色以概念化的主题给创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优势”。上述标签人物的做法,类似网络游戏中的人物设置,标识各种功能数值,方便网友通关挑战。概念剧的这种做法利于为今后同一人物在冲突中的作用埋设心理预期,从心理层面更引起对剧情冲突的期待。

3.冲突导引冲突,冲突改变叙事节奏

剧情冲突的“突变”表象,还在于剧中频繁采用以冲突导引冲突的手法,形成“1+1>2”的效果,犹如将牛肉炖土豆这道菜肴直接改成“牛肉炖牛肉”,风味和口感更加浓郁。如茜茜罹患儿童抑郁症这段剧情:茜茜背诵“必胜决”忧思成病从楼梯摔下,为冲突一;孙女确诊患儿童抑郁症引罗母罗父不满,为冲突二;罗母当众指责毕父致使其病危入院,为冲突三;毕胜男因父亲入院迁怒罗家决心与罗素离婚,为冲突四。四重冲突逐次递进,矛盾一再激化,使观众应接不暇。

剧情冲突可使概念剧安装加速器,陡然提升冲突规模,为叙事的节奏性表达提速。如《虎妈猫爸》中“毕胜男误会捉奸”的全过程:罗素拒绝唐琳诱惑(唐琳家)→罗素看到唐琳自杀微博后返回救人(丁程家)→毕胜男偶然得知罗素在唐琳家(毕胜男家)→毕胜男目睹唐罗二人拥在一起后夫妻反目(唐琳家)。这种类似于网络剧的叙事节奏处理方式,使冲突在20分钟内在四个场景内切换、加速并逐步升级,使主体事件从罗素对婚姻的坚守迅速蜕变到婚姻几乎被误会撕裂。

4.冲突组合台词,冲突升华表演

以《虎妈猫爸》为代表的概念剧往往乐于在具体冲突过程中辅以丰富的台词和肢体表演。台词交锋利于反复申明观点,肢体表演利于扩充表演张力,增强可视性,吸引更多观众。

《虎妈猫爸》在借助演员对白表达观点方面可谓驾轻就熟。剧中巧妙地通过“虎妈”“猫爸”“狼爸”等主人公之口,大段地阐释各自的教育理念,形成正面交锋。这种语言冲突的设计精确瞄准众多在实际生活中面临同样教育问题的家长受众,犹如找到了各自观点在荧屏上的代言人,各种传播平台上有关剧情中教育理念的讨论此起彼伏。

经常性通过演员的肢体表演增强冲突场景戏剧性,是概念剧吸引观众的又一法宝。如毕胜男在建中集团高层面前的激情辞职,如薛子峰为与罗丹离婚在家庭聚会中的突然发难,这些片段都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毕大千携子相亲”一幕,从他毕恭毕敬拿出笔记本记录赵局长讲话,到回家后突然发作,疯狂撕扯外孙女茜茜制作的“百鸟乐园”这一连续的场景冲突,折射出一位老教师因教子无方被人奚落后的屈辱、悔恨、恼羞成怒,让人唏嘘。

三、剧外:目的选择手段,剧情冲突为营销策略服务

概念剧作为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全新物种,起源于一个投资理念或营销创意,在大数据调研的前提下分析社会热点,围绕明星自身特质度身定做故事语境。以《虎妈猫爸》《酷爸俏妈》《青年医生》等剧作为代表的概念剧,必然会借助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展开市场营销。营销的产品,包括了明星本人(赵薇时隔七年后重返小荧屏)、剧情卖点(亲子教育)和本文重点阐释的“重口味”剧情冲突设置。因此,前文所列举和探讨的发生“突变”的剧情冲突,其实质是作为一种手段,施展浑身解数为整部剧的市场营销、收视成绩和资本回报服务。

1.剧情冲突设置的“突变”有利于线上线下互动

通过剧情拉动线上线下观众互动,实现多种传播平台的全面丰收,是概念剧相对于传统电视剧创作的“生命线”和“必杀技”。《虎妈猫爸》在天津、东方两大卫视和搜狐视频同步首播,是典型的全媒体互动路线。唯有加大剧情冲突设置的份量,才有可能吸引观众网友加入收看和讨论的行列,并通过社交媒体放大、发散,最终几何级地扩大拥趸群体。

以剧中罗素对待唐琳示爱的处理方式为例,一再地欲言又止,一再地使夫妻间误会升级,这就与社会普遍关注的“小三现象”相契合。再如,剧中入学适龄儿童家长采取围追堵截甚至设宴设伏的方式攻关小学教导主任,热闹的场面同样能引起众多学生家长的情感共鸣。此外,剧中罗列的罗父罗母私房钱争端、薛子峰罗丹离婚、毕然赵佳乐恋爱、杜峰毕胜男先后离职等剧情冲突,又分别与时下热议的老年婚恋观、中年婚姻危机、青年择偶观乃至国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话题相契合。

2.剧情冲突设置的“突变”有利于开拓空间回馈赞助方

一直以来,电视剧植入商业广告的利弊始终是业内外关注的话题。概念剧自身蕴含的商业基因和背负的投资回报压力使其必须想尽办法不露声色地完成广告植入。因此,浓墨重彩、张扬极致地增加情节、升级冲突就成为最物美价廉的渠道。表现在剧情中,演员、道具、场景乃至台词桥段必然增加。《虎妈猫爸》中毕胜男的名牌服饰、名牌手包、茜茜的品牌童装、重要场合亮相的白酒、演员驾驶的品牌车辆都因为频繁的亮相而引起网友的热搜、热评,知名度大涨。“大品牌以自身的品牌力量以及更为宽松的植入方式和配合传播方式,使得优秀电视剧成为其展示自身感性品牌概念的平台。”甚至剧中某小学招生面试考题“小朋友A有7本故事书,小朋友B有9本漫画书,B给了A一本漫画书,现在他们各有几本书?”也成为一段时间很多家长论坛的置顶话题。

3.剧情冲突设置的“突变”有利于放大明星效应

大牌明星的加盟,是概念剧开展营销的一个核心卖点,明星的品牌号召力和剧中表现对于激发观剧热情至关重要。《虎妈猫爸》中潘虹、韩童生、赵薇、佟大为、纪姿含等老、中、青、幼多代际明星,在错综复杂的剧情冲突中有了一次又一次同台演技的机会,奉献出有关教育理念、人生理想、亲情关系、情感关系等一幕又一幕交手戏,让观众大饱眼福。尤其是赵薇饰演的毕胜男,在家庭戏份中一人演尽“虎妈”、孝女、全能妻子、个性儿媳、严厉姐姐等多种身份,在职场戏份中演绎果敢、坚韧、灵活、正义、善解人意的女强人形象,演技大爆发,必然促进剧作口碑爆棚,收视大涨。

四、“突变”的不可控造就概念剧的缺憾

如前文所述,概念剧对剧情冲突设置的深度挖掘,使剧情冲突从电视剧创作的手段“突变”为目的,统领叙事、人物、情节等一切元素,对于剧作的观赏性和影响力大有裨益。但不可否认,“突变”往往不可控。概念剧过分倚重冲突博取眼球,则势必带来自身艺术性、思想性的缺失,甚至造成硬伤。

1.堆砌冲突易造成冲突表面化

《虎妈猫爸》为营造话题引发讨论,在剧情冲突设置方面无限扩容。在亲子教育(含“幼升小”、早教市场、中外教育理念、课外辅导市场等)作为主要矛盾、主要冲突的前提下,还涉及了中年婚姻危机、职场竞争、中国式“421”家庭困局、“北漂”生存危机、婆媳矛盾、翁婿矛盾乃至门第观念、地域歧视等种种社会热点问题。如此密集的观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阐释清楚,要靠演员在有限的空间内演绎明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点到为止、浅尝辄止使冲突表面化成为概念剧处理许多冲突矛盾的通常手段,即对各种问题的探讨多以不欢而散或不了了之而结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性。

2.堆砌冲突易造成人物空洞不真实

在荧屏中演绎一场精彩纷呈、令人印象深刻的冲突,需要对立的观点,更需要鲜明的性格,如《水浒传》中“拒招安 英雄大闹忠义堂”一段中,吴用、李逵、武松、林冲等不同性格的好汉表现各有不同,让读者回味无穷。《虎妈猫爸》中多数出场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带有如“虎妈”“猫爸”“兔妞”“羊姑姑”“狐狸干妈”“狼爸”“狮子姥爷”等标签,便于在冲突场景中放大效果。但这种标签化带来的问题就是人物脸谱化,欠缺性格和思想深度的刻画,好像剧中人物只活在冲突中,缺乏生活的浸润,缺乏鲜活丰满的全面塑造,难以令人信服。例如,郭凯敏饰演的罗父在剧中始终被定位为热爱国学、喜欢书法。但喜爱国学不可能只是表现为练练书法,在如何处理与妻子的矛盾、如何帮助儿女解决婚姻问题方面,罗父都欠缺章法,一味唉声叹气,欠缺中庸调和的生活理念。

结语

在强调多样性和开放性的互联网时代,概念剧是趋势的产物,接受了受众市场的考验,其本质是为广大观众网友提供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满足观众的观剧需求,是检验这类产品的硬指标,因为“用户体验最基础的就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再漂亮,想法再精妙,都无法和用户产生共鸣”。

所以,概念剧大胆地让剧情冲突设置“突变”以适应市场,适应电视本身“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发展”的特质。

智能电视靠概念裸奔,危矣 篇3

智能电视的尴尬定位,让消费者不但买得忐忑,更是用得纠结。从消费者体验来看,种种迹象表明,智能电视被打上了“低能高价”的标签。而在国家三网融合等尚未明朗的前提下,一窝蜂涌入并不擅长的互联网领域,更凸显了国内彩电厂商的浮躁与不安。

就目前而言,智能电视与一台低端电脑的区别还不是很明显,厂家宣传的智能化程度,无非就是在移植电脑上的部分功能,仅仅将显示器扩大了好几倍而已。至于与低端电脑的区别,恐怕就是在输入设备上。智能电视目前用一个遥控器来完成各种指令操作,但相比鼠标的灵活实用,遥控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被鼠标、体感技术宠坏了的消费者,对于遥控器这种设备并不认同。

彩电厂商主打的应用程序,表现更令人心寒。在目前彩电品牌的应用软件商店里,海信的应用程序居于首位,但也只有100个左右,其他品牌基本停留在两位数,相比电脑或是移动终端上海量的应用程序,消费者基本上往往“被选择”。而智能电视的应用程序多数是从手机应用商店移植过来的,这种“改二代”因为缺乏有效的体感应用而大打折扣,毕竟没有人会跑到电视前面用自己的巴掌去“切水果”或是“砸小鸟”。尽管厂家方面已经表示了对于应用程序开发的投入,但无法解决体感应用问题的话,依旧很难摘掉“低能”的帽子。

智能电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传输来观看互联网上的视频内容,但限于目前国内宽带网络带宽问题,很多时候不能顺畅地观看互联网上的高清内容。一部普通720P蓝光压缩的电影都要4G多,而以目前国内带宽,在2个小时内完成这一下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退而求其次,在一个硕大的屏幕前面去看低画质、瑕疵被放大N倍后的视频,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種折磨。

电视新概念 篇4

正如推广3D电视、互联网电视、LED电视时的疯狂, 彩电企业在今年三四月份集体爆发式的概念营销, 使TCL、康佳、创维、三星、LG等知名电视厂家短时间内就推出了近百款3D智能电视新品, 随之也诞生了“不闪的3D”、“逐行3D”、“超级智能”和“智能电视产业生态圈”等一系列3D智能新概念。

从CRT到LCD, 到LED, 到3D, 再到智能, 短短几年时间, 彩电行业可谓是风云变幻、推陈出新。智能电视时代的到来, 无疑将对世界彩电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但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的概念炒作, 并不能掩饰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缺乏、产业标准混乱而带来的困惑, 这场与全球彩电巨头拼杀的战争, 究竟是财富蛋糕的分割还是南柯一梦, 我们拭目以待……

追随主流, 弱势下激流勇进

一直以来, 中国彩电产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而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彩电核心部件芯片和显示屏被国外厂商掌控, 导致中国彩电行业一直陷于被动局面。不仅缺乏产品定价权, 而且经常缺芯少屏, 被外资牵着鼻子走, 让中国彩电企业吃足了苦头。尽管中国彩电2011年年产量突破1亿台, 全球占比已突破50%, 但企业所得利润却非常微薄。

未来几年, 国内彩电企业还将面临行业竞争环境竞争白热化, 外资巨头“降本节耗”举措下的低价冲击, 上游面板产业不健全和下游分销渠道持续寡头化的两头挤压等三重考验。

从最初的显像管电视, 到液晶、等离子电视以及3D、LED、智能电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 彩电业的IT化趋势日益明显。谷歌、微软、联想等一批IT巨头也在纷纷进军电视机制造业, 令国内彩电市场的商业环境趋于复杂、竞争更加白热化。

同时, 索尼、三星、东芝、LG等一批外资企业在积极推动“降本节耗”, 通过委托台湾、中国内陆等企业的贴牌代工, 直接参与到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竞争中, 也令国内企业遭遇了“规模不经济”新瓶颈。

智能电视是帮助中国彩电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一次良机。与彩色电视机替代黑白电视机、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不同, 前两轮更多的是在硬件上的更新换代, 而智能电视则主要来自于软件和应用服务的创新。在智能电视时代, 彩电企业的核心是围绕消费者的体验需求, 在应用性技术上进行创新, 将多种应用程序、游戏娱乐、生活休闲等工具集成到电视机上。在拥有了强大整机 (硬件) 制造能力的基础上, 智能电视将极大提升中国彩电企业软件和服务的创新能力, 这无疑成为中国彩电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

虽然现在业界对智能电视的界定还不尽一致, 但分析总结各方观点来看, 智能电视不外乎需要硬件、软件、平台三方面的支撑。硬件指配置高性能的芯片, 保证智能电视上安装的各类软件和游戏的顺畅运转。平台则是为电视搭载一个全开放式的交流“场所”, 只有通过这个全开放的平台, 才能广泛发动消费者积极参与彩电的功能制定, 才能实现彩电的“需求定制化”、“彩电娱乐化”。软件则涉及平台上可提供的内容, 以智能手机的应用不难想象, 智能电视上的这些内容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 还可以是网络游戏、应用软件、上网冲浪等各种可想象得到的内容。

三网融合天然地要求电视、电脑和手机上的内容和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即三屏融合。对国内彩电企业来说, 基本上都只生产电视、手机这两种产品, 独缺电脑。电视要支持以太网、wifi甚至3G/4G的接入能力很容易, 互联网电视运行了这么多年, 从技术上来看, 已经将电视很好地融入了互联网。但要具备运行各类软件的系统环境, 对电视厂家来说就有点难了, 因为这些都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字通信、网络等原先属于IT领域的技术。

传统电视的硬件核心在于音视频处理, 如解码、scaler、显示驱动等;而智能电视更多的是突出其计算能力, 硬件架构更具标准化, 更像的构成;还有就是智能电视将普遍具备图形处理单元GPU, 且支持的OpenGLES1.1&2.0以上, 而普通电视不具有GPU, 更不会有标准的协议支撑。IT

这些技术差别, 在IT厂商看来并不难, 但对于从未有过IT技术开发经验的电视厂家来说, 都是头一遭。与IT产品相比, 电视厂家需要付出更多的研发精力。因为现在的电视产品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硬件配置, 连用什么样的操作系统, 业界也还在众说纷纭。

平台搭建, 依然受制于人

目前,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为电视定制操作系统, 不管是Linux、Windows还是Android都不是为电视开发的系统, 需要针对电视的特点大幅修改, 使其适合电视;另一个是在标准操作系统基础上开发自己的系统, 建立自己的生态产业链, 如应用商店的管理运营等。

此前, 国内彩电企业基于Linux操作系统也开发了自己的系统平台, 比如康佳网锐TV平台、海信Widget系统、海尔模卡系统、长虹轩辕软件平台等, 但这些系统平台与谷歌Android系统、苹果iOS系统还有很大差距, 甚至有的只是Android系统的“变种”, 目前这些系统都可能面临弃用的命运。

据了解, 日前创维将推出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 并能支持全网浏览、网页视频点播、下载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及智能操控等技术的电视。无独有偶, 主要的电视厂商康佳、TCL也都推出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国内主要彩电企业已经发布的智能电视几乎全部采用了谷歌的Android系统平台, 只有TCL同时还推出了基于微软Windows系统平台的产品。此外, 备选的系统平台还有苹果的iOS系统, 可是苹果不会对外开放;三星的Bada系统平台短期内尚难成气候;诺基亚的MeeGo及Symbian, 目前还没有被看好。不过, 上述系统平台基本上都是针对智能手机的, 只有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有相关智能电视的产品出现。

谷歌Android系统虽然由于其开源、开放的特性, 获得了国内彩电企业的一致青睐, 但并不代表高版本的就一定开放。海信多媒体研发中心网络电视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成刚表示, 当前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广泛使用的Android系统大都是2.2版或者2.3版的, 3.0版本是针对平板电脑的, 理性的智能电视要用4.0版的, 但3.0版、4.0版会不会免费呢?实际上, 近日谷歌已经宣布了暂停3.0版本的开源, 如果国内智能电视都采用谷歌Android平台, 今后系统升级肯定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 国内彩电企业甚至未来整个智能电视产业都只是为谷歌打工。

一位IT技术人员透漏说, 从技术角度来说, 国产平台虽然能做到兼容基于Andriod系统开发的软件和应用, 但需要为此支付很高的“兼容”成本。这是近日国内企业纷纷转投谷歌系统的原因。另一方面, 国内企业前期都为自主平台支付了大量研发费用。他们能否收回成本呢?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 智能电视上市后并没有热卖, 至今各家企业都在预热市场。所以, 国内企业转投谷歌阵营, 前期自主平台的研发投入肯定是浪费了。尽管国内企业目前还声称不放弃自己的平台, 但自主平台的产品将越来越边缘化。

不过, 一则来自西方媒体以及亚马逊卖场的消息也显示:虽然谷歌去年推出的GoogleTV, 硬件性能强大, 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堪称完美, 但并未出现热卖场面。谷歌把电视当成了PC来设计, 用户根本无法接受复杂的遥控设备及UI展现。由此可见, 抓住消费者的诉求入手, 并非托词。

既然无法在自己设计的搭载平台上, 让国内的智能电视获得发言权, 就必须推陈出新, 在其他方面获得认同。如果说电视这张屏的发展有两条线:一条是显示技术及电视自己的发展路径——电视要让自己看着像个电视。那么另一条则是延伸到云端的IT技术并借此获得的内容。

内容为王, 各品牌鏖战市场

从近期国内外彩电企业发布的智能电视新品来看, 谷歌开发的Android操作系统俨然已经成为各品牌智能电视的首选。那么, 在智能电视蜂拥上市的2011年, 智能电视竞争的焦点则必将集中在内容提供上。谁能提供出具有差异化的内容, 谁的智能电视在芯片和操作系统极度同质化的前提下, 能做得更出色, 这些才能成为彩电企业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所在。

创维今年推出的智能电视分42英寸、47英寸、55英寸三个型号, 部分产品同时还配备3D功能, 从而在全球首家实现智能3D电视的市场销售。康佳今年将推出的五大系列30多款新品电视也全都搭载Android系统, 用户可以像操作电脑一样通过电视自由上网, 也可搜索各种视频节目在电视上播放。

除了国内彩电巨头, 外资彩电品牌在智能电视领域也不甘落后。LG电子日前在中国市场展示了今年即将上市的七大类50多个型号的电子新产品, 其中最抢眼的就是全高清3D智能电视, 其采用了LG独有的被动偏光式3D显示技术, 大幅消除了3D影像的频闪与重影问题, 同时提升了两倍的亮度, 基本上完全避免了传统3D技术造成的视觉疲劳问题。三星新推出的智能电视与内容提供商展开合作, 用户不仅能通过智能电视获取来自百视通的数十万小时的视频节目资源, 还可借助电视的浏览器查阅的网络资讯内容, 甚至还能通过电视发送新浪微博。不过相对于韩资巨头, 一向彩电技术领先的日资企业迄今还没在中国市场推出过智能电视产品。

很显然, 彩电企业转战“智能”电视, 不仅仅是急于寻求另一个利润突破口, 也不仅仅是为了跟上时代与时俱进的脚步, 智能电视看中了手机、平板电脑融合互联网、电信、广电有线、无线内容的大蛋糕, 他更大屏幕、更清晰显示、更家居化的优势完全暴露了电视厂家想要控制智能终端的“野心”。但这一终端又岂是这么容易就能控制的。

为避免智能电视产品的同质化, 同时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 彩电商纷纷力推自己的差异化内容, 如推出自主门户网站, 与软件厂商共同开发独特的软件专供自己品牌使用等。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曾高调强调“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 应该鼓励彩电厂商自建内容平台, 而鼓励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给这些互联网电视企业颁发内容集成牌照。”比如, 三星、康佳选择了与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进行内容合作, 索尼、LG、TCL则选择与华数传媒签约解决内容提供问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智能电视将成为数字家庭的核心, 也是三网融合的最佳载体, 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 电视这个产品形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云计算、云服务以其强大的后台服务能力, 能够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计算、存储等服务。实际上, 基于云计算的一些应用开始在电视上体现出来了, TCL已开发出基于云端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 把电视变成了能说、能听、能看、能想的拟人智能终端。虽然TCL基于云计算的应用还只是“皮毛”, 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深入, 未来彩电企业将不得不在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上重新审视和定义电视。

三网融合政策悬空成浮云

纵观各家的路数, 无论是自建内容还是与提供商合作, 智能电视内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三网融合的推进。

而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是:随着广电、电信两大部门围绕播控权交恶;随着IPTV播控平台中央与地方两级平台对接, 广电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三网融合在国内的推进何等缓慢, 受制于牌照发放的限制, 获得资格的运营商寥寥无几。

广电总局一再强调电视企业不能生产广电未批准的机顶盒设备, 不允许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 这一招就堵上了彩电企业自建网站的后路, 所以像长虹、创维这样意图复制互联网电视时代自建网站方式挺进智能电视领域的路子, 将注定行不通。而广电进入电信领域的ICP牌照, 和电信进入广电领域的IPTV牌照, 也紧紧地攥在电信和广电两家大拿手中, 仅有百视通、华数这样的个别企业获得。

外资品牌在内容提供方面表现的愈加谨小慎微。所以, 外资更愿意选择与已经获得牌照的内容提供商的合作, 如三星与百视通合作, LG、索尼联手华数这样的方式。但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又将面临另一问题, 即内容提供的排他性, 这反而是对用户开放式寻求内容资源的限制, 违背了智能电视的初衷。

抛开内容不讲, 在应用程序方面, 智能电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型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三星彩电产品营销部长李明旭表示, 智能手机下载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扣除手机费的方式收取费用, 智能电视如何收取费用, 通过什么方式来收取, 都还是未知数。而无论是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 还是通过电视对应用程序的下载, 彩电企业还都将面临如何与合作方业务分成的问题。

同时, 此前互联网电视面临的监管难题, 现在也一样降临在智能电视的头上。

广电部门在互联网电视问题上实行牌照制度, 要求彩电生产厂家所有互联网电视产品只能与杭州华数、上海文广等拥有视频牌照的运营企业进行内容捆绑。智能电视应用当中很大一部分要涉及视频服务, 比如高清电影、3D视频等, 这也是智能电视相比其他智能终端的优势, 但这些视频服务内容势必涉及播控监管问题。专家指出, 在保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 监管部门如何增强智能电视产业创新活力, 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 广电部门对智能电视的态度仍然沉默。

中国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曾不无感慨地说, “电视这条产业链太沉重了, 上到玻璃下至内容。”“云”之决战, 又将加重电视产业链, IT技术、云端服务一一袭来, 电视厂家无法回避。如何平衡资源 (显示技术和IT技术) , 确实成为他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智能电视的发展已经不是彩电企业单独可以完成的产业链, 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才能促进智能电视产业的成熟。

智能电视是帮助中国彩电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一次良机, 将极大提升中国彩电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网融合天然地要求电视、电脑和手机上的内容和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即三屏融合。

电视新概念 篇5

近日,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简称“全国音视频标委会”) 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数字电视交互应用接口规范》 (送审稿) 及《智能电视概念模型》 (送审稿) 标准审查会。

上述两项标准通过审查, 《数字电视交互应用接口规范》规定了数字电视与移动智能终端、计算机、手机等第三方设备之间的交互应用模型、交互应用流程及参考实现方法, 适用于多屏互动的应用设计。《智能电视概念模型》规定了智能电视的概念模型及其典型应用, 为智能电视产品、软件、应用等后续标准的制定提供指导性框架。

电视新概念 篇6

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展迅猛异常。就广播接收而言,从短波的传频接收,到微波接力,再到卫星接收;卫星接收从C波段到Ku波段,从传输模拟信号到传输数字信号,从单极化方式到双极化方式接收等。广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我们的维护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卫星接收双极化技术的采用,它是用同一信道传输两套节目,大大节约了频谱资源,但同时对极化调整的准确度要求更高,极化调整得不好,就会使接收信号的接收场强减弱、接收信噪比降低,因此,广播电视系统的极化调整,对广播发射台的安全播出和优质播出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有关极化的基本概念

2.1 极化

电磁波的极化是指电磁波瞬时电场矢量在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变化轨迹。电场矢量的方向就是电磁波的极化方向。极化方式的判别也是由其运动轨迹的形状来判别的,主要是看电场矢量投影在与传播方向垂直平面上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圆就称为圆极化,投影轨迹是直线就称之为线极化。由此,说明极化的概念实质就是电磁波的电场矢量在与传播方向垂直平面内轨迹变化的方式。就目前来讲,我国国内和区域性专用卫星大都采用线极化方式,线极化又分为水平极化(E‖表示)和垂直极化(E⊥表示)。

卫星辐射极化波的极化与地面接收天线的极化定义,其基准是不同的。卫星辐射极化的定义是以卫星轴系为基准,卫星运动的轨迹近似为圆。如果电场矢量与卫星所在点的圆切线方向一致则称为水平极化,如果电场矢量方向与卫星运动轨迹平面垂直(与赤道平面垂直)称作垂直极化;地面接收天线的极化是指在主波束轴线上所辐射电磁波的极化,即电场矢量方向。

对于天线系统,其辐射和接收为相同极化时,即被认为极化匹配。为此,某种特定的天线只能接收相同极化状态的入射波。工程中,对极化的调整,通常都是以天线馈源的矩形波导短边为参考,短边与地面平行,则电场矢量与地面平行,称水平极化;反之,矩形波导短边与地面垂直,即电场矢量与地面垂直,即为垂直极化(见图1)。

2.2 极化角

我们都知道卫星的定位是在赤道上方35768km的天空,一般情况,卫星处在我国地面接收区域的南向正上方。显然,与卫星同经度的接收站天线能很好地与卫星辐射电磁波匹配,形成很好的接收效果。而与卫星经度不同的接收站,接收卫星信号时,接收站天线必须调整好一个角度才能与卫星辐射电波相匹配,对于简单圆波的覆盖,地面接收天线的极化角P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φs为卫星经度,

φg为接收站经度,

θ为接收站纬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极化角是卫星与接收站经度差及接收站纬度的函数。经度基本相同时,接收站的纬度越高,P(极化角)的值越小;相同纬度的地球站,经度差的绝对值越大,极化角越大,这在直观上较容易理解。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卫星不是处在地面接收区域的正上方时,如果,卫星波束中心经度(即卫星转发器向地球发射信号覆盖面的中心点的经度,也是最大接受场强点的经度)与卫星经度不同,甚至相差较大时,则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实际上,位于卫星波束中心的接收站的天线极化,能与卫星辐射电磁波较理想匹配,这是因为随着波束中心偏离与卫星同经度地区,卫星波束的极化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卫星辐射波的极化,还不是较为理想的极化(水平或垂直极化),而是变化了角度。因此,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求证波束中心以外卫星接收天线的极化角度的问题。一般的计算方法是,将卫星的经度φs换成波束中心的经度φc来计算P值,即极化角度。

其中:φc为波束中心的经度;

φg、φθ分别为接收站的经纬度。

一般情况下,卫星波束中心的数值,是由卫星公司根据卫星自身经度及地面辐射电磁波的角度,经计算得出波束中心的经度,并提供给各个卫星地面接收站,使之各个卫星地面接受站能较好地调整接受设备,以实现良好地接收卫星信号。

2.3 极化隔离度

极化隔离度的概念是随着极化及频率复用技术的出现而诞生的, 它是为节约频率资源, 采取两个声道共用一个频率,互不干扰地传送两组独立的信息。极化隔离度反应的是卫星传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卫星广播电视系统而言,正交极化隔离度取决于二段:即从卫星地球站发射到卫星接收和从卫星发射到地面接收站接收。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下行空间与接收。

对于接收系统,产生极化干扰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卫星发射本身极化不纯;

(2)空间去极化效应;

(3)接收站天线极化隔离度不佳;

(4)接收天线极化匹配不好。

此外,影响地球站接收天线极化不好的原因,还有空间的去极化效应,主要包括有:电离层中的法拉弟旋转效应、大气中的云层、雨滴等,这样的影响往往时间很短,强度也较小。接收天线的极化隔离度取决于反射面和馈源的极化特性以及安装水平。接收天线的匹配不良,可通过精心调整,达到最佳。下面就重点谈谈极化的调整。

3 极化的调整方法

对于单极化,如果极化调整不匹配,就会产生极化损耗,使接收信号(接收场强)降低;对于接收双极化系统,极化调整不匹配,不仅会产生极化损耗,降低接收信号场强,还会产生同频正交信号的干扰,增加噪声电平,使接收信号载噪比大大降低,严重时无法实施接收。极化角度的调整,首先是在调整前根据已知接收站的经纬度,应用公式P=arctg[sin(φs-φg)/tgθ]计算出极化角度,极化角度值有三种情况,即:P>0, P=0, P<0。我们以水平极化为例进行说明,图2为极化角度值的三种情况。

图2都是逆着电磁波方向调整的视图,即人面迎着电磁波的入射方向。

当P=0时,接收站与卫星是同经度,其极化为理想的水平或是垂直,但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接收站和卫星不在同一经度上,所调整的极化角也就各不相同;当P>0时,此时接收天线的方位角是南偏东,前馈天线极化馈源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后馈天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当P<0时,此时接收天线的方位角是南偏西,前馈天线馈源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后馈天线馈源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实际的极化角调整中,可分两步进行,即:粗调和细调。粗调,就是先按计算所得的俯昂角、方位角调整天线的指向,再根据计算的极化角调整馈源的旋转角度,通过较慢的转动天线的方位和俯昂角度找到天线最佳接收点,即接收场强最大点,锁定天线指向;细调,就是利用仪器进行对信号接收的精确调整。下面介绍利用三种不同仪器调整极化的方法:

(1)频谱仪调整法

频谱仪调整法主要是利用恒星信标,即下行频率信号,一般情况下用峰值法进行调整,也可用谷值法调整,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峰值法调整。调整前,应知道要调整节目的下行频率,如:对于中星6B的4175.0MHz的垂直极化信号,首先将LNB连接到馈源的垂直极化口,慢慢地旋转馈源找到垂直接收下行频率的最大峰值点,然后锁定馈源,即极化调整完成。频谱仪调整法的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

(2) AGC电压调整法

AGC(自动增益控制)电压调整法是利用卫星接收机输出的AGC电压来调整接收天线的极化匹配,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也可达到较好的调整效果,其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

调整方法是:首先按照接收信号的要求,将LNB接在适应的极化端口(水平极化或是垂直极化)上,再将接收机设置在相应频道和参数,使之能接收到卫星信号,并记下显示的AGC电压值D;然后,将接收机调到无节目的频道,如AGC电压低于D,则说明AGC电压是随着接收信号的大小而变化的;再将接收机调回到预接收节目的频道,调整馈源,找到AGC电压的最大值,找到最大值的方法是,分别向右左两侧旋转,分别找到右左两侧AGC电压的最小值,并做下标记,再将馈源调整到右左两侧最小值的中间位置,即为AGC电压最大值,锁定馈源,极化调整结束。

(3)信号强度调整法

当我们接收数字卫星节目时,因大多数的数字卫星接收机没有AGC电压输出端口,因此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信号强度调整法,即将一台接收机放到天线附近,直接连接在LNB上,如图5所示。

其调整方法是:

①根据预接收信号的极化方式,将LNB连接到馈源上相应的极化接口,即水平极化或垂直极化。

②按接收节目的参数设置接收机,使其处于显示信号强度的状态。

③缓慢旋转馈源方法同用AGC调整法寻找最大值的方法相同,找到信号强度最大点,然后锁定馈源,完成极化调整。

极化是否调整好,主要看同一载波显示的其它节目的信号强度是否一致或是相近,若是出现强度相差明显,则说明调整不良。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的收转与播出,其极化的调整是保证广播电视播出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熟悉极化的概念和性质,全面掌握实际工作中对极化的准确调整方法,对我们从事安全播出一线人员是大有益处的,也是必须的。在此,也希望我们同行能积极地总结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经验,交流沟通,促进广播电视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

摘要:文章对于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的极化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 并强调了极化准确调整的重要性, 同时, 作者根据自己的维护经验, 交流了极化调整的不同方法。

上一篇:未来教师需要的能力下一篇:产程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