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全册词汇

2024-07-26

新概念全册词汇(共9篇)

新概念全册词汇 篇1

English 公式

at 在钟点前面要用介词aton 在具体日期前面要用介词on in 在月份前要用介词inin 在某年前面要用介词in

on 在星期前要用介词onover 在...上方,经过under在...底下across/in 此句如填across,可译成:这男孩正在游过/横渡这条河。如填in,可译成:这男孩正在河里游泳。aiong沿着

on 在....顶上in 在....里off与....离开,脱离between 在两者之间 into 进入out of 出来knock sb out 把某人打昏

borrow借来,借入(同介词from连用)borrow sth.from sb.向某人借某物 lend 借给,借出(与借词to 连用)lend sth.to sb.把某物借给某人

be over 结束,过去be not up to 不能胜任,不能做set up 创造(记录等)give back 还给give away 送出,把....送给(某人)give in 交上,投降 withdraw....from从....提取,收回comment on 评论include in 包括,在...中 congratulate sb.on sth.为某事向某人祝贺protect...from 保护,使...免于 emerge from 从...出现dream of/ about 梦想,幻想rely on 依靠 prevent sb.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count on 依赖help sb.in 帮助某人beware of....谨防,注意,当心persisted in 坚持insist on 坚持get rid of 摆脱,排除

hear of(通常用于问句或否定句中)获知....消息separate....from 把...分开 cure....of 治愈operate on 动手术,开刀depend on 依靠

accuse....of....控告 suspect....of 对....猜疑/怀疑think of 思考,考虑 expect....of/from期望smell of....闻到differ from 与.....不同/不一样

English公式

invest...in投资based on在基础上lean on依靠于suffer from...受...之苦 embark on从事,开始believe in信仰,相信be dismissed from被解雇

experiment on做实验,尝试concentrate on集中于pride(oneself)on为...感到自豪 fail in不成功escape from从...逃出economize on节约,节省

live on靠...为生be employed in被雇用,受聘于consist of由...组成act on遵守,按照write on在...上写,写...的事boast of夸耀

encourage...in鼓励instruct in指教,教导be involved in使卷入

prohibit from不准许,禁止assure...of让...放心,使...确信approve of赞成 despair of失望,丧失信心perform on上演,扮演warn...of警告...有危险 borrow from从...借delight in喜欢,乐于includ in包括

recieve...from从...收到,接收rely on依赖,依靠think of考虑,思考 be tired of对...感到厌倦agree with同意prefer to更喜欢wait for等待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互相通信account for说明(原因)object to反对

reply to his letter给他回信attend to照顾,注意exchange sth.for sth.用某物换取某物 occur to想到arrive at到达be shocked at感到震惊comply with 遵照,遵守 cope with处理mention...to向...提起pay for付钱unprepared for没有准备的 blame sb.for sth.为某事责备某人disgusted with对...感到厌恶

thank...for感谢stare at盯着...看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amout to总计为 mix...with与...混合knock at敲belong to 属于reason with以理说服

listen to听accustomed to习惯于part with离开call for需要

surrender to向...投降condemned to判刑look for寻找see to留意,负责

新概念全册词汇 篇2

首先我们来看看字典Webster's Seve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解释:Word:a speech sound or seriesofspeechsoundsthatsymbolizesand communicates a meaning without being divisible into smaller units capable of independent use;———a written or printed character or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s representing a spoken word。

从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出,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表意单位。词义可以通过发音和拼写两种形式来表达。词汇是所有单词的总称,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 但词汇“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单个的词与习语, 还包括可借助语言规则自由组合的单词, 不能用规则解释的固定短语和各种类型的多词结构”。另外, 英语与汉语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语系, 发音、拼写方面的多变性及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等都是学习英语词汇不能忽视的。因此正确理解词汇概念, 加强对词汇教学的认识是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词汇教学。

一、语音

英语的发音规则比较复杂。第一, 单词中拼写相同的部分发音可能不同, 如:coughplough中的“ough”。第二, 不同的拼写组合发音却可能相同, 如:monitorrecorderscholar中的“or”, “er”和“ar”, 单词roleroll。第三, 拼写相同的单词重音位置不同意义也不同, 如:present (a.) present (v.) 。第四, 英语的音变现象很多, 如连读、吞音、同化、弱读、缩读等。因此, 不少学生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发音困难。

不正确的发音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听者的误解。另一方面, 不正确的发音常常会打击学生说英语的勇气, 这也许是造成“哑巴英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要使一个词能在口语中正确地使用和理解, 发音是词汇教学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值得指出的是教发音不只是教给学生如何读某个单词,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认识发音的基本规则, 了解必要的语音语调知识。

二、词形

这里所说的“词形”不仅指词的拼写, 还包括词的构成方法及短语的结构。英语单词的构成方法主要有词缀法、合成法、缩略法、拼缀法等。如果学生熟悉词的构成法, 就能比较准确地猜测词义, 从而扩大词汇量。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认识构词规则, 如:当推测modernize/centralize/symbolize, 这组词的意义时学生应该认识到相同的后缀-ize的意思是“cause to be;make like”。合成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连在一起构成新的单词。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像fireplace, up-to-date等词的意义。缩略法是将现有的单词缩短的方法, 如memo←memorandum, zoo←zoological garden, IOC←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的缩略方法及文体色彩。拼缀词则由两个词各取一部分拼成, 如:smog←smoke+fog, comsat←communications+satellite.另外, 对短语的结构也应该适时加以分析和比较, 如一些动词短语、短语动词、成对词 (如safe and sound) 等。总之, 词的构成表面上展示词的形态结构, 同时又传达了词的意义。所以, 有关词的构成知识对理解和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三、词义

1. 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词义有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前者指词的指示意义, 即词的所指;后者包括词的感情意义 (词义中的态度和情感因素) 、搭配意义 (可以常常在一起使用的词) 、文体意义 (词的不同语言形式, 如俚语、口语等) 和不同的风格 (如幽默、讽刺等) 。词义教学既要注重表面意义又要重视隐含意义, 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并正确地使用这个词, 但是讲解一个词时并非每一种意义都要涉及到。如单词“hand”在词典中有几种意义:

(1) Give me a good hand. (applause by clapping, )

(2) The hour hand of watch. (pointer or indicator on the dial of a watch, 指针)

(3)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position or direction, 方面)

(4) Set one's hand to a document (signature, 签名)

上面的例子中名词“hand”一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 其词义可由具有相似或相同指示意义的词解释, 但它们的搭配意义却不相同。如 (2) 、 (3) 、 (4) 中的hand就不能分别替换为pointer, position, signature。另外1) 和4) 中hand的文体意义不同, 前者是口语, 后者是正式语体。这就意味着讲解英语词汇不能只告诉学生它的汉语意义, 也不能只简单说说它的英文解释, 应把它放在上下文里, 分析和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从而获得准确的词义, 加强语言使用的得体性。根据词的多层面意义我们不难意识到在上下文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并不多, 因此我们平常所谈的同义词实际上是相对而言。如:lift和elevator, 虽然都可作“电梯”, 但前者美语常用, 而后者常用于英语;又如, 描述体重不同的两个人可能使用不同的词slim和skinny, 如.I wish I was as slim as Jim.和God, I'm glad I'm not skinny like that。因为他们的感觉不同, 前者持肯定态度, 后者持否定态度。处理这类词时上下文是最好的依据。

2. 中心意义和次要意义

一个词常常有多种意义, 这些意义可分为中心意义和次要意义。中心意义和次要意义就像轴心和辐条, 是紧密相连的。再以“hand”一词为例, 其中心意义是“part of the human arm beyond the wrist”, 其他意义即次要意义:

(1) power, possession, responsibility:e.g.change hands

(2) person from whom news, etc., comes:e.g.at second hand

(3) person who does what is indicated by the context;performer:e.g.a new hand.

(4) pointer or indicator on the dial of watch, clock or other instruments:e.g.the hour/minute hand.

(5) signature:e.g.set one's hand to a document

次要意义常常通过不同方式从中心意义发展而来, 如概括、比喻、替代、提喻、抽象、具体等。上面的例子中 (1) 是抽象而得; (2) (3) 中的hand用作提喻; (4) 中hand用来比喻两件事物的相同特征, (5) 是个替代的例子, 替代‘signature’。如果教师能适时将这些关系展示给学生, 将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讲词汇时并非所有的次要意义都要与主要意义一起展示给学生, 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上面的例子中 (2) (3) 便可以同时讲解, 因为它们都用来指人, 并且和汉语中“手”的用法有相同之处, 如“第二手材料”、“养猪能手”、“缺少人手”等。而 (1) (4) (5) 如果同时给出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记忆, 虽然它们都是从“hand”演变而来但它们与中心意义的关系不太紧密。

总之, 掌握词汇的语音、词形及意义应该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词汇教学要三者结合进行, 同时要把词汇教学融入各项教学中, 把词汇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积极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词汇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灵活地理解和使用词汇。

参考文献

[1]何芳.由英语谚语浅析西方文化.文史博览, 2005 (20) .

[2]章沁.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1997 (4) .

新概念全册词汇 篇3

【关键词】量词 分类 词汇对比 荷塘月色 飘 语义 修辞 翻译

一、英汉量词概念界定及分类比较

1.汉语量词的概念。根据《汉典》的定义,汉语量词是表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 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具体来说,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词。如个、队、块、丈、斤、次、回、遍、趟、阵等。还有一种复合量词,如人次、秒公方等。多数的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使用,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如“他们个个红光满面”句中的“个个”。

根据朱晓军博士的观点,“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量词极为丰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类,且大部分来自名词”。在译文(一)《荷塘月色》中“层层的叶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丝的颤动”,“一道凝碧的波痕”,“不能见一些颜色”等意群中均出现了典型的汉语量词“层”、“粒”、“丝”、“道”、“些”。

2.汉语量词的分类。汉语量词的分类一直存在分歧,根据不同的语言学家意见,多至九类,少则七类。

这里找到了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谢嘉根据汉语量词本身表量多少的意义给出的简单分类版本:1)个体量词,如:张、片、条、辆、粒、根等;2)集体量词,定量量词如:群、桶、伙、帮、批、对等 ;不定量量词,如:有且只有两个、些、点;度量衡量词,如:里、寸、斤、亩、立方米等。

3.英语中数量的表达。“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在传统与法体系中没有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在名词中有一小类叫quantitive,比如many /quantity /lot /plenty /inch 等。”关于英语中量的概念语言学家中存在不同的术语的选择,如1978 年语法学家,《英语语法大全》的作者R. Quirk 将汉语量词译为“classifier”、“measure word”; 1995 年德国语言学家,《语言学概论》作者H.E.Palmer提出“quantitative determinatives”; 而我国语法学家张道真则把表示量的词放到名词和定语词组下讨论。

4.汉语量词的英语对应情况。根据朱晓军博士的研究,前文两表中的量词除个别量词无法对应外,如“一棵树、一条狗、一把椅子”,英语中直接用数词加名词来表示,如“a tree /a dog /a chair”,汉语中的集体量词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对应如下:1)定数量词,双/pair, 一双鞋/a pair of shoes。2)约数量词,双/pair,一群人/a group of people。3)定量量词,米/meter,一米布/a meter of cloth。4)约量来接你歌词,块/piece,一块布/a piece of cloth。5)表性量词,种/kind,一种布料/a kind of cloth。

二、英汉表示数量关系的词的对应关系

1.完全对应。英汉语言数量表达法中完全对应的情况大多出现在计量单位中,即表量词的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 都运用形体单位词表量,都有表动量和表名量的表量范畴。

首先,就运用形体单位词表名量来说,是指借助具有形体特征的名词来充当量词的现象。

第二,英汉都有表动量和表名量的表量范畴,即汉语中的度量衡、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在英语中都有对应方式,但汉语中只有诸如度量衡中的公制量词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完全等值的词汇。

译文(二)《飘》中对郝思嘉小姐衣裙的描写“Her new green flowered-muslin dress spread its twelve yards of billowing material over her hoops”,其中的长度单位yard 在汉语中就有长度单位“码”与之对应。

2.部分对应。部分对应的情况涉及的大多是英汉一词多义的情况,一方面指一个汉语量词对应多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的不等值对应,一方面指一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和多个汉语量词的不等值对应。

一个汉语量词对应多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的不等值对应的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多。如汉语中的“群”可以对应英语中的“band”,“group”,“swarm”等,英语中的“band”又对应汉语的“帮”、“群”、“伙”等。而一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和多个汉语量词的不等值对应的情况,由于汉语量词的丰富性而比较常见。

3.对应空缺。对应空缺的情况是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等因素的差异影响下的英汉语言特色表达法所造成的,而这种语言上的差异反映的是英汉文化思维方式、认知的差异。

三、结论

本文通过英汉量词概念与功能界定对英汉数量表达词进行对应比较,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英汉量词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掌握了一些量词的使用及翻译规则,明确了英汉量词在各自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及量词表意功能在翻译过程中的损失现象,印证了翻译过程中量词的“相对不可译性”。

参考文献:

[1]孙叶红.论英汉表示数量的词的异同[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新概念全册词汇 篇4

Whether we find a joke funny or not largely depends on where we have been brought up. The sense of humour is mysteriously bound up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 Frenchman, for instance, might find it hard to laugh at a Russian joke. In the same way, a Russian might fail to see anything amusing in a joke which would make an Englishman laugh to tears.

Most funny stories are based on comic situations. In spite of national differences, certain funny situations have a universal appeal. No matter where you live, you would find it difficult not to laugh at, say, Charlie Chaplin’s early films. However, a new type of humour, which stems largely from the U.S., has recently come into fashion. It is called ‘sick humour. Comedians base their jokes on tragics situations like violent death or serious accidents. Many people find this sort of joke distasteful. The following example of‘sick humour will enable you to judge for yourself.

A man who had broken his right leg was taken to hospital a few weeks before Christmas. From the moment he arrived there, he kept on pestering his doctor to tell him when he would be able to go home. He dreaded having to spend Christmas in hospital. Though the doctor did his best, the patient’s recovery was slow. On Christmas Day, the man still had his right leg in plaster. He spent a miserable day in bed thinking of all the fun he was missing. The following day, however, the doctor consoled him by telling him that his chances of being able to leave hospital in time for New Year celebrations were good. The man took heart and, sure enough, on New Year’s Eve he was able to hobble along to a party. To compensate for his unpleasant experiences in hospital, the man drank a little more than was good for him. In the process, he enjoyed himself thoroughly and kept telling everybody how much he hated hospitals. He was still mumbling something about hospitals at the end of the party when he slipped on a piece of ice and broke his left leg.

【课文翻译】

我们觉得一则笑话是否好笑,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是在哪儿长大的。幽默感与民族有着神秘莫测的联系。譬如,法国人听完一则俄国笑话可能很难发笑。同样的道理,一则可以令英国人笑出泪来的笑话,俄国人听了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可笑之处。

大部分令人发笑的故事都是根据喜剧情节编写的。尽管民族不同,有些滑稽的情节却能产生普遍的效果。比如说,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你看查理.卓别林的早期电影很难不发笑。然而,近来一种新式幽默流行了起来,这种幽默主要来自美国。它被叫作“病态幽默”。喜剧演员根据悲剧情节诸如暴死,重大事故等来编造笑话。许多人认为这种笑话是低级庸俗的。下面是个“病态幽默”的实例,你可据此自己作出判断。

圣诞节前几周,某人摔断了右腿被送进医院。从他进医院那一刻时,他就缠住医生,让医生告诉他什么时候能回家。他十分害怕在医院过圣诞。尽管医生竭力医治,但病人恢复缓慢。圣诞节那天,他的右腿还上着石膏,他在床上郁郁不乐地躺了一天,想着他错过的种.种欢乐。然而,第二天,医生安慰他说,出院欢度新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那人听后振作了精神。果然,除夕时他可以一瘸一拐地去参加晚会了。为了补偿住院这一段不愉快的经历,那人喝得稍许多了一点。在晚会上他尽情娱乐,一再告诉大家他是多么讨厌医院。晚会结束时,他嘴里还在嘟哝着医院的事,突然踩到一块冰上滑倒了,摔断了左腿。

【生词和短语】

largely adv. 在很大程度上

comic adj. 喜剧的

universal adj. 普遍的

comedian n. 滑稽演员

distasteful adj. 讨厌的

pester v. 纠缠

dread v. 惧怕

recovery n. 康复

plaster n. 熟石膏

console v. 安慰

hobble v. 瘸着腿走

compensate v. 补偿

概念隐喻与词汇多义现象探究 篇5

关键词:概念隐喻,多义词,意象图式,原型

一、引言

与传统语言学不同,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广泛存在于日常语言中, 多义现象的形成与人类认知密切相关。因此, 认知语言学十分重视多义词的研究, 并认为隐喻是多义词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历史和社会因素只能说明词义延伸的必要性, 而隐喻思维通过类比认知才使词义延伸成为可能。[1]本文拟用概念隐喻理论探讨词汇多义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各义项之间的联系。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现象, 而且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 在人类的范畴化, 概念结构, 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L&J (指出:隐喻的基本功能是以某一领域的经历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历。[2]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隐喻是源域 (source domain) 向目标域 (target domain) 结构的映现, 是不同领域内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的语义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 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 从而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涉及表达两种不同事体的思想, 它们的并置产生了矛盾, 在互相的碰撞中获得统一, 主体再结合其他因素便可获得隐喻义。隐喻可以使人们在不同事体之间建立联系, 加深对事体的理解。

以典型的隐喻句型说明如下:

独生子是小皇帝。

概念域A概念域B

理解概念域A是基于概念域B之上的, 通过认知和推理, B中的一个或部分特征通过映射被作用到了A上, 使A获得了B的某一或某些相关的特征, 当然在映射过程中两者具有互动关系, A受到B映射是有选择的, 此时语句便产生了隐喻义。如例[2]中, 皇帝的许多特征被映射进入独生子:

皇帝独生子

一国之君一家之“住”

至高无上为一家人所宠爱

发布圣旨所说的话家人要言听计从

统治一切对家庭成员有支配权

身着龙袍身着最好的衣服、

头戴皇冠头上戴着最好的帽子

…………

因此, 隐喻义是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后所形成的映合结果。这样隐喻就涉及两类不同事体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或者是两个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比较和映合。

三、概念隐喻对多义词意义延伸的阐释—映射和辐射

赵艳芳认为,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借助隐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3]一个词语产生之后人们便会借用隐喻来使它的基本意义不断扩展和延伸, 其中的一些隐喻义一旦被社会所接受, 它便会固定下来, 同时, 又在隐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隐喻义, 一词多义现象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用隐喻的方法来发展词汇是一切语言中都能见的普遍现象, 因此隐喻还具有填补词汇空缺的功能, [4是揭示语言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方式, 对于研究语言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语义学的理论主要从人类前概念经验中的两类结构:基本类结构和图式结构对语义进行研究并考察两类结构演化抽象概念的两类方式:第一类方式是从物理域到抽象概念域的隐喻性映射和扩展;第二类则是从基本类范畴向上级和下级类范畴的延伸和辐射。这也正是该部分用隐喻来阐释词汇多义现象的两个角度—映射和延伸。

(一) 词汇意义的隐喻性映射

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词语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隐喻的心理基础是意象和意象图式, 也就是说概念隐喻的两个域之间之所以能发生映射, 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意象和意象图式。隐喻是概念系统的产物, 隐喻的意义是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一般知识中产生的, 是有理据的。根据Lakoff的观点, 基本层次范畴和意象图式这两种前提结构是直接有意义的, 因为它们是由于人们身体的性质及其在环境中作用的方式而直接地、反复地体验到的。其他更抽象的概念结构则是间接有意义的, 是通过上述两种前提结构的投射而产生的。

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意象图式有基本和复杂之分。基本意象图式主要包括:容器, 路经, 连接, 力量, 运动, 上下, 前后, 部分-整体, 中央-边缘等, 它们可以结合构成更为复杂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 转喻机制的扩展和转换, 就可形成更多的范畴和概念, 特别是抽象的范畴和概念, 这样就形成了词汇意义的隐喻性扩展, 这样多义词就有本义和隐喻义等多个义项。下面以over一词来进行说明多义词的意义扩展过程:

Over具有四种基本的意象图式:上方运动, 覆盖关系, 静态居上, 路经中点。意象图式的转换是一个很自然的语义引申过程, “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对路经的覆盖, 因此从上方运动的意象图式, 自然就转到了覆盖的意象图式, 如果仅注意直上方或路径中点的静态位置, 就可分别形成“居上”和“路径终点”这两个意象图式。意象图式之间的转换促动了大量的多义现象, 对辐射性范畴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Over在意象图式和隐喻的共同作用下, 可获得不同的非中心的, 抽象地意义: (1) 基于“上方运动”意象图式, 运用隐喻“CONTROL IS UP/LACK OF CONTROL IS DOWN”和“CHOOSING IS TOUCHING”就可产生如下说法:Sam was passed over for promotion.在该句中, over含有“不接触”的意象图式, 不接触也就是未被选中, 通过隐喻“CHOOSING IS TOUCHING”可知, Sam未被选中。这样, over就获得隐喻性转义“处于被被人控制之下”。 (2) 同样, 基于“上方运动”意象图式, 运用隐喻“LIFE IS A JOURNEY” (运动中会有障碍, 生活中会有困难) 就可产生下一说法:Tom still hasn’t got over his problem. (3) 基于“上方覆盖”意象图式, 将其隐喻性的运用到权力关系中, 再加上隐喻“CONTROL IS UP/LACK OF CONTROL IS DOWN”, 就可产生下一说法:She has a strange power over me. (4) 基于“路径终点”意象图式, 将表示空间域的over隐喻性地运用到时间域中, 结合隐喻AN EVENT IS AN AREA, 则可以说:The class is over.

(二) 词汇意义的隐喻性辐射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对隐喻的认识靠的是身体的体验和之前的知识。多义词的产生在本质上源于词的隐喻性表达。人们首先认识的是能够感知的、直观的、具体的事物, 然后通过联想, 把已知事物与一些新认识的、具体抽象概念的事物相联系, 进而找到它们的相关点, 这样就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 由此而产生了新义。

根据原型理论, 基本词义范畴用于描述周围具体的事物, 在词汇的相关词义中位于核心和中心的意义, 其他的意义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和辐射出来的, 从而形成词义的辐射范畴。因而词义具有这样的特点, 以中心意义为基础不断扩展形成一个语义链 (Meaning Chain) , 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 链上相邻节点之间因语义扩展关系 (往往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映射) 而共有某些属性, 但不相邻的节点却不一定有共同的属性。各义项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有核心意义和边缘意义之分。以词汇hand一词为例, 运用隐喻认知模式, 解释多义词意义之间的关联。

Hand的“手”词义是原型义 (中心意义) , 其它词义大多是通过转喻和隐喻扩展而来的。 (四足兽的) 前脚; (鹰) 爪; (甲壳动物的) 螯 (猿猴的) 脚; (仪表、钟表的) 指针; (香蕉的) 一串; (生姜的) 分枝根茎一手牌;方面;面;一手之宽, 这些词义都是由于“手”和上述事物有相似性从而把手的一个或几个属性投射到这些事物上而产生的, 是隐喻的结果。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投射使范畴成员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爪”、“螯”、“指针”、“一串”等是基于相似性联想由隐喻派生出的。当词义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延伸的时候, 就是隐喻思维的结果, 于是隐喻概念就把各义项联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曲占祥.隐喻思维与语义延伸[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8 (5) :138-140

[2]Lakoff, G.&M.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54.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36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469

[5]李瑛.认知隐喻思维与多义词教学[J].中国外语, 2006 (5) :53-56

新课程概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篇6

关键词:词汇教学;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学好英语以及使用好英语是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任何语言中词汇都是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换言之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变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的英语教学的词汇教学也出现了应试化现象,忽略了对其实际应用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作了以下探究。

一、高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词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学逐渐陷入“师本位”教学窠臼,在教学中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较为功利,没有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仅仅采取传统教学“灌输”模式,严重降低了英语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2.学生能够应用的词汇量少

英语词汇是构建英语框架的重要基础,为了确保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知识,首先就需要学生汲取大量的词汇。从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并掌握的词汇量很大,实际应用的词汇却是“冰山一角”。换言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仅仅是流于死记硬背之表面,没有深入剖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落实词汇教学的实效性。

3.词汇教学效率较低,遗忘率较高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记忆词汇,并进行一定的实际应用,以提升学生对词汇的利用率。然而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际中,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较为单一,反复背诵记忆是学生最为依赖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此记忆方法,效率并不理想,许多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周期较短,而遗忘周期又较长。不难看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首先应该着力提升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率。

二、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策略

1.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传统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由此可见,为了有效提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应该认清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激发其自主探究的意识。因此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深入的讨论研究合作学习。譬如教师可以发起“词汇专题整合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不同专题的词汇,并采取图片演示汇报、表演汇报、演讲汇报等形式进行效果验收。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词汇教学效率。

2.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运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严重不足。缺乏沟通的师生关系容易造成课堂氛围紧张化。在十分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体不能得到发挥,同时也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活性,不利于学生积极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只有有效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才能引导学生踊跃地参与教学实际,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思考。譬如在讲解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课时,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生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生硬地将词汇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通过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应用知识。

3.加强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摒除知识误区,深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构建起知识网络后,才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实际,整合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有利经验。如在讲解反身单词语法时,教师就可以总结出一些一般需要反身代词的词汇如 absent,bathe,amuse,blame,dry,cut,enjoy,hurt,introduce,behave。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就快速整理思路,并做出反应。

4.运用结构法教学有效扩大词汇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适量的词汇。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内在联系,以此加强对英语词汇的记忆。譬如许多的动词都可以进行名词化,这就需要加一些特定的后缀如部分动词加ing就可以变成名词形式,如doing,working,诸如此类都属于动词进行名词化的典型。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将迎接新的挑战。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把握好新时期词汇教学要求,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合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网络,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提升词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辉.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一份分析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2001(6):46-50.

新概念全册词汇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概念隐喻 运用分析

0.引言

在英语等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词汇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为语句以及文章的基础所在。然而,在传统教学观中,各词语的意义之间是不存在特定关系的,因而在实际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单词相对应的汉语解释,并开展相应的双语互译练习。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词汇,尽管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与心血,但依然未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此时,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中,隐喻普遍存在日常语言中,除了是一种修辞手法外,更是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而作为多义词一种重要的形成手段,概念隐喻为英语词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靠支持。

1.概念隐喻的相关概念

美国文学家Lakoff 和 Johnson共同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并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从而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在本书中,两位作者将较为普遍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即隐喻,定义为认识隐喻。不同于以往的隐喻理论,隐喻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修辞方式,或单纯的语言方面的问题,它除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方式外,更是人们以一种更加简明的方式来解释并理解一些较为抽象或复杂的概念,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概念隐喻。经研究得知,概念隐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本体、方位以及结构等方面的隐喻,并且与人类的认知、体验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国外在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际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并探寻出其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可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国众多英语教师应严格遵循新课改的标准及要求,对概念隐喻展开更深入的分析,并将其运用到词汇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1]。

2.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的有效策略

2.1对英语词汇基本意义的掌握予以高度重视

分析英语词汇可知,其除了包含基本意义外,还存在一定的引申意义。有学者认为,语言之所以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并变得更加新颖及多样化,离不开隐喻理论的支持。其中,词汇的基础为其自身的基本意义,而通过隐喻这种修辞手法,便可间接延伸并产生其他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单词的延伸意义与其基本意义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词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词汇基本意义的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需指导学生对基本意义背后所具有的概念隐喻展开深入分析,并通过展开认知建构,从而对词汇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解“head”的引申意义时,教师可让学生首先对这个单词的基本意义“头部”进行回顾。随后,教师可将与head有关的词组,如the head of page等向学生展示,并引导他们从词语的基本意义“纸的头部”而延伸至页眉,进而有效掌握该词组的意义。再如,hit the nail on the head,字面意思为“将钉子钉到头上”,其延伸意义便是抓住了要害,讲到了点子上。

2.2将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词汇的形成及发展经历了非常长的实践,并且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大量文化内涵被融入进了这些词语中。考虑到这一方面,高中英语教师在运用概念隐喻时,应当将中西方的文化内涵介绍给学生听,并将这两种文化间的相似之处及差异性找出,在对学生展开文化熏陶的基础上,使其对概念隐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其一,隐喻存在一定的适用性及普遍性,例如,在中国的文化中,狼具有“狠毒、凶残”的意思,例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而在西方的一些国家, 狼“wolf”同样有有着“凶恶”的意义,比如as cruel as wolf(像狼一样残暴)。其二,东西方文化由于受到不同地域、民族、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词汇的隐喻也不尽相同。例如,鱼在我国为吉祥代表,象征着年年有余,并且还有“鲤鱼跳龙门”等寓意好兆头的俗语。但是在西方,鱼“fish”的地位并没有在中国这么高,例如,a cool fish的中文意思是“无耻之徒”,从赞扬到贬低,充分表现出了在文化及词汇概念隐喻方面,中西方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基于此,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予以高度重视,并巧妙运用概念隐喻的方法,在使学生对词汇准确并迅速掌握的基础上实现词汇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2.3加大对学生自主概念隐喻意识的培养力度

通过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科学、巧妙地运用概念隐喻,可使学生对基本词、多义词及习语等展开更为有效学习,并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将其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学习,并真正掌握词汇记忆中概念隐喻方法的应用。此外,考虑到高中英语的词汇量非常大,无法在课堂中详细讲解每一个单词,因此,学生就需要对概念隐喻方法有一个良好的掌握,进而对英语词汇展开自主学习[3]。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以往对英语词汇教学不够重视,仅让学生展开机械式以及,使得学生记忆单词速度不高,且保持记忆时间比较短等。倘若持续采取此种教学模式,不但无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会打击到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就需要对概念隐喻展开合理应用,在学习词汇基本意义过程中开展概念隐喻教学,将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加大对学生自主概念隐喻意识的培养力度,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亚娟,张琪.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3,15(08):128-129.

[2]陈珠英.巧用概念隐喻,提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08):90.

新概念全册词汇 篇8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两个域之间的联系,是从一个具体的原域向另一个抽象的目标域的映射关系。隐喻已不再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而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隐喻也因此被披上了概括、总结的外衣,有着系统性、概括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三类。结构隐喻是指用一种熟悉的概念去理解另一种不太熟悉的概念,即我们用对后者的认识去了解前者,例如LIFEIS A JOURNEY(生活是一场旅行),我们了解具体的旅行,所以可以用我们对于后者的认识去了解前面抽象的生活;方位隐喻即用空间方位词构成的概念隐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I am feeling down意思就是我感到失望;实体隐喻又叫做本体隐喻,是人们用抽象的思想、情感去理解具体的物质和实体,例如The sentence was filled with emotion,即用抽象的感情去构造整个句子这个实体。

二、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一)概念隐喻与多义词

单词就像汉字一样,很多单词并不仅仅只有一个词义,而更多的词义是通过隐喻得到发展和实现的。例如:cough这个单词,本身是咳出的意思,当它组成cough up a secret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出这个词组的隐含意义“说出秘密”,这时cough便有了“说出”这个含义;surf这个单词,最原始的意思是浪花后来引申出网上冲浪的含义。

(二)概念隐喻与文化差异

由于环境、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间存在文化差异,反映在词汇上就是相同的词汇在中西方会有不用的含义。例如,fish这个单词,在中国象征着年年有鱼是吉祥的意思,而在西方这个单词被赋予了不好的含义,如a cool fish被翻译成“无耻之徒”。因此教师在进行中西方文化教学时要更加注意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利用概念隐喻的知识巧妙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进行桥梁的搭建,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词汇内涵。

(三)概念隐喻与习语

习语的形成一般都和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相关,而且多蕴含隐喻色彩,这就增加了对于词汇的理解,例如,fish in the air是缘木求鱼的意思;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是露出马脚的意思。教师可以借助概念隐喻知识,让同学们正确的理解习语含义,避免词汇混淆,一方面可以提高同学们对于生词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隐喻能力,增加对词汇的理解,更好的学好习语。

三、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注重这个单词的基本含义,然后再拓展该词的引申意义,从而完成了一词多义的教学效果。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词汇所蕴含的含义也变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内涵,寻找两个文化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同学们融入到这个氛围中,更加理解概念隐喻的内涵,在用词上能够恰当有效的掌握英语词汇。教师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们的概念隐喻能力,让学生们学会自己使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遣词造句。

四、结语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上层建筑才会牢固。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完善自己,扎实稳固的学好概念隐喻知识,然后授予学生。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教学环节和授课内容中加入概念隐喻的讲解也会活跃教学气氛使课程不再枯燥乏闷,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好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灵活的培养学生们的隐喻能力,让同学们学会自主学习,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学习方法,以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娴.隐喻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台州学院学报,2009(5).

[2]束定芳,汤本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

[3]石磊,刘振前.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2010(3).

[4]王文斌.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新概念全册词汇 篇9

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事实是, 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 然而, 如果没有词汇, 则什么也传达不了。”由此可见, 词汇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学生对于词汇量掌握的不足, 尽管语法以及所掌握的第二语言极其出色, 那么第二语言的交流也不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第二语言环境的国家, 词汇学习始终是众多英语学习者的巨大障碍, 如何帮助学习者高效习得词汇, 掌握词汇学习的策略成为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的研究课题。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对词汇学习的认知研究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 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大量实例证明概念隐喻理论能够帮助学习者培养积极的词汇思维方式,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概念隐喻理论中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 (I.A.Richards) 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有些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甚至认为, 可能所有的词都源自于隐喻。隐喻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 传统修辞隐喻理论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系统论述隐喻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当属莱考夫和约翰逊, 他们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 成为隐喻研究中的重要里程碑。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是一种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莱考夫在其著作中提出“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 “是从一个概念域 (conceptual domain) 或认知域 (cognitive domain) 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 (mapping) ”。将认知域与映射概念引入隐喻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的隐喻认知机制, 即用源域 (source domain) 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到目的域 (target domain) 中较陌生、抽象的概念上, 隐喻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重要认知工具。“隐喻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 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按照莱考夫等人的理解, 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 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我们概念系统中的概念隐喻。例如, TIME IS MONEY导致了一系列我们语言使用中的隐喻现象, I cannot afford the time. (我赔不起时间) Time is precious. (时间是宝贵的) 英语词汇的概念隐喻解读学者们通过观察大量语料后发现日常语言中70%以上的词语表达源自概念隐喻所体现的隐喻思维过程, 隐喻把一个概念结构或意象投射到另一个概念结构或意象上去, 从而人们可以用一个概念领域方面的词语去谈论另一个概念隐喻。

英语是一个多种语言的混合体, 学习单词的词源为探索隐喻语义变化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语言使用通常反映了我们对所生活的世界基本领域的内在隐喻理解。例如, 词汇“snake”和“mountain”的首字母都与其所指称物体的形象颇为相似。在“Mount”中, “M”象征山的形状, “o”象征石头, “u”象征河流, “n”象征山洞, “t”象征树木。一些学生很疑惑, 表达“区别与其他个体的综合品质特征”的“character”一词如何能代表“汉字”这一意义。这是因为汉字是象形字, 它们的书写起源于自然界事物的品质特征, 如:山, 田, 火, 日, 月, 鱼, 网。再如英语中表示花名的两个单词“daisy” (雏菊) 和“dandelion” (蒲公英) , “daisy”起源于“day's eyes”, 因为花的形状如同圆盘, 形像太阳。“dandelion”起源于法语“lion's tooth”, 因为这种花的叶子上的荆棘如同狮子的牙齿。历史的发展使人们忘记了这些单词的起源, 但是这些花名的单词却是以隐喻方式构建起来的。以PEOPLE ARE PLANTS为例, 从这一概念隐喻出发, 就可以轻松了解“grow”一词既可表达“生长” (指植物) , 又可表达“成长” (指人) ;“trunk”既表达“躯干”又表达“树干”之意;“root”既有“根茎”又有“原籍”之意;“bear”既表达“结果”又表达“生孩子”的意思;“cultivate”有“耕种”又有“培养”之意。通过对这一概念隐喻的理解, 学习者看到Age withered her.He is a green hand.之类的表达时就会明白这是以植物来隐喻人的衰老和不成熟, 体会学习语言的乐趣。再以TIME IS MONEY为例解读一些关于时间的表达, “Thank you for spending time with me.”“It costs time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It's a waste of time to chatter about the useless things.”在上述句子中, 关于时间的谓语动词分别是“spend”、“cost”、“waste”, 而这些词的原始词义都是用来表达金钱的, 学习者了解“时间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之后会深刻明白英语中这些惯用表达的内涵并牢牢掌握。

通过分析可见, 用概念隐喻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具有实际意义:第一, 由于思维和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 隐喻性思维在词汇构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所以追溯词源有利于分析词的构成和对词形的学习掌握;第二, 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扩展词汇, 理解词义的变化和一词多义等现象;第三, 概念隐喻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不同语境中词汇的意义, 做到领会式的长久记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授对象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 将概念隐喻理论同传统词汇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摘要:隐喻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概念隐喻理论, 这一认知和语言的桥梁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启发学习者通过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学习词汇, 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Michuel Lewis,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

[2].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3]

上一篇:海洋嘉年华作文下一篇:学校规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