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推断题

2024-06-14

无机推断题(精选9篇)

无机推断题 篇1

一、解无机推断题的思路

无机推断题的推断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 由点到面、随时检验, 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 (正推或逆推) , 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 依据物质的特性或特征转化来确定“突破口”, 顺藤摸瓜, 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现将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及推理过程表示如下:

二、常见无机框图推断题的类型与解法

方法1.根据特征转化关系推断

【知识清单】掌握以下几种重要 的转化关系:

A为弱酸的 铵盐, 如 (NH4) 2CO3或NH4HCO3; (NH4) 2S或NH4HS; (NH4) 2SO3或NH4HSO3。

第三类:三角转化关系

第四类:交叉转化关系

第五类:网络 (框图) 转化关系

例1.下列关系图中, A是一种正盐, B是气态氢化物, C是单质, 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 , 当X是强碱时, 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 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当X是强酸时, 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 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 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答案】D

例2.A、B、C、D、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图中反应条件略去) 。

填写下列空白。

(1) 若A为金属铝, B为氧化铁, 写出反应A+B→C+D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 若A、B、C、D都是化合 物, 其中A为H2O, B、C、D均含有氮元素, 则B为色气体________。

(3) 若A为金属单质, B、C、D都是化合物, A与B发生的反应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 若A、B、C为化合物, D、X为单质, A、B、C中肯定含有X元素的是________ (填“A”、“B”或“C”) 。

例3.下图表示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A、C、E、G为非金属单质, 其中A、G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C为液态, E遇淀粉变蓝, K是一种常用食盐添加剂, 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I为淡黄色固体, 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

(1) B、I代表的物 质化学式 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3) 选出实验 室保存C单质的注 意事项________ (A.无色瓶B.棕色瓶) , 除此之外还采取了什么特殊保存方法:________ 。

(4) 已知A、C、E均能与G反应, 按其反应条件要求由高到低顺序为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

(5) A与H溶液反应, 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思路分析】 (1) C是非金属单质且为液态, 则C只能是溴 (Br2) 。E是非金属单质且遇淀粉变蓝, 则E是碘 (I2) 。K是一种常用食盐添加剂, 则K是KIO3。L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根据答题经验判断L通常是H2O。J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 说明J中含有钾元素, 再结合转化图进一步得出各物质分别为:A是Cl2, B是KI, C是Br2, D是KCl, E是I2, F是KBr, G是H2, H是KOH, I是AgBr, J是KNO3, K是KIO3, L是H2O。

(2) 反应1是电解KCl溶液, 离子方程式为。

(3) 实验室保存溴, 应该用棕色瓶 避光保存, 为了减少液溴的挥发, 通常用水封法保存。

(4) 因为氧化 性Cl2>Br2>I2, 所以Cl2、Br2、I2分别与H2反应的条件要求由高到低的顺序为I2>Br2>Cl2。

(5) Cl2与KOH溶液反应, 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 KIAgBr

(2)

(3) B加水密封

方法2.根据特征颜色推断

【知识清单】 (1) 有色气体:Cl2 (黄绿色) 、Br2 (g) (红棕色) 、NO2 (红棕色) 、I2 (g) (紫色) 、O3 (淡蓝色) 。

(2)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 红褐色:Fe (OH) 3, 黄色:AgI、Ag3PO4, 浅黄色:S、Na2O2、AgBr, 蓝色:Cu (OH) 2, 紫黑色:KMnO4、I2, 黑色:炭粉、CuO、FeO、FeS、CuS、Ag2S、PbS, 白色:Fe (OH) 2、CaCO3、BaSO4、AgCl、BaSO3。

(3) 有色溶液:Fe2+ (浅绿色) 、Fe3+ (黄色) 、Cu2+ ( 蓝色 ) 、Mn-O4 ( 紫红色 ) 、[Fe (SCN) ]2+ (血红色 ) 、Cr2O2-7 (橙色 ) 、CrO2-4 (黄色) 。

例4.下图表示有关物质 (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 之间的转化关系, 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 B为非金属单质 (一般是黑色粉末) , 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 A、B、C、D代表的物 质分别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2) 反应1中的C、D均过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反应2中, 若B与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G、H分别是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4) 反应3产物中K的化学式 为______。

(5) 反应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方法3.根据特征现象推断

3.【知识清单】特征实验现象:

(1) H2在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

(2) 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浅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

(3) 遇酚酞变红色的气体是NH3,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

(4) 在空气中由无色迅速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是NO。

(5)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 (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或SO2 (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还有可能是次氯酸盐 (NaClO) 、氯水、Na2O2、H2O2、活性炭等。

例5.下图表示 各物质之 间的转化 关系。已知:A、B、I都是XY2型化合物, 且阳离子相同, A、B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1, 但I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2∶1, I常用作干燥剂。请按要求填空:

(1) G的电子式是_________。

(2) 反应6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 反应5在空气中 燃烧时的 现象是_________。已 知C的燃烧热 是1300kJ·mol-1, 表示C燃烧的热化学 方程式是。

(4) 根据上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题中所给信息判断, 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方法4.根据特征数据推断

【知识清单】解答数据型推断题时, 要善于抓住物质转化 时相对分 子质量的 变化 (例如CO→CO2、NO→NO2、SO2→SO3、H2O2→H2O转化时, 分子中都有1个氧原子发生变化, 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均为16) , 放出气体的体积, 生成沉淀的质量,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 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分子质量, 离子化合物中离子个数比, 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 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等重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例6.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化学常见的无机物, 其中甲、乙为单质,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

B.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 且戊为碱, 则丙可能为Na2O2

C.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 则三种物质中, 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一定为:甲<丙<戊

D.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 且丙分子为18电子分子, 丁分子为10电子分子, 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

【答案】C

三、表格型无机推断题的分析方法

例7.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 它们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现把它们两两混合, 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写出这四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 B _________, C_________ , D_________。

【思路分析】只要是两两混合的这类 推断题, 首先不管A、B、C、D各是何物, 把已知的四种溶液两两混合的现象填入下表:

然后把两表比较, 出现两次产生沉淀, 一次无现象的是BaCl2 (A) ;一次产生气体, 两次无现象的是HCl (B) ;一次产生气体, 一次产生沉淀, 一次无现象的是Na2CO3 (C) ;两次无现象, 一次产生沉淀的是Na2SO4 (D) 。

【答案】BaCl2HClNa2CO3Na2SO4

四、元素推断题的多角度突破

例8.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 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Z、W、R处于同一周期, R与Y处于同一族, 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Y、Z、W具有相同 电子层结 构的离子, 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 素Y形成化合 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思路分析】X是H元素, Y是O元素, Z是Na元素, W是Al元素, R是S元素。Y、Z、W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O2-、Na+、Al3+) , 其半径依次减小, A项错。X和Y元素能形成2种化合物, 即X2Y (H2O) 和X2Y2 (H2O2) , B项错。氢化 物的稳定 性H2O>H2S, 即XmY>XmR, C项正确。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 (OH) 3不是强酸, D项错。

【答案】

例9.短周期元 素Q、R、T、W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 元素的非金属性为 (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Q_________W (填“强于”或“弱于”) 。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 生成两种物质, 其中一种是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 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其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 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 R有多种氧化物, 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 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 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 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只有一种, 则该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6) 在298K下, 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 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 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 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 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ΔH=_________ 。 (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

【思路分析】本题的基本前提是“短周期元素”, 根据给出的图示可知, Q和R元素在第二周期, T和W元素在第三周期。根据已知条件“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可知, T位于第三周期ⅢA族, 所以T是铝元素, 然后依次确定Q是碳、R是氮、W是硫元素。

(1) T是Al, 铝原子的 结构示意 图为:。

五、溶液中的离子推断题型与剖析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破解离子推断题:

(1) 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2-4、Cr2O2-7) 。

(2) 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 结合离子共存规律, 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 。

(3) 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 一定既有阳离子, 又有阴离子, 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 (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

(4) 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 过程中使用, 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例10.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 已知它们的 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 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2-4、CO2-3, 现将它们 分别配成0.1mol·L-1的溶液, 进行如下实验:

1测得溶液A、C、E呈碱性, 且碱性为A>E>C;

2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先出现沉淀, 继续滴加氨水, 沉淀消失;

3向D溶液中滴加Ba (NO3) 2溶液, 无明显现象;

4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2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___。

(2) E溶液是_________ , 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

(3) 写出下列 四种化合 物的化学 式:A_________ , C_________ , D_________ , F_________。

无机推断题 篇2

一常见题型

1.文字叙述型

文字叙述型是采用文字对化学实验步骤和实验中获得的事实进行描述,根据描述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

2.框图题

框图题是用线和框对所做的实验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事实进行系统化和简明化的表示方式,它能直观、明了和系统地反应实验过程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的主要实验现象。

二解题思路

在解推断题时,我认为首先应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找出明显的条件和隐藏的条件;其次通过性质特征、反应现象等确定某一成分的存在,并以此做突破口,然后再从突破口出发向外扩展,通过正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解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初中化学推断题的突破口主要有以下六类。

1.物质的组成

在初中化学推断题中,所有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或含有同一元素的物质,范围十分有限,非常有利于锁定推断范围。

(1)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

①H2O2和H2O。

②CO2和CO。

③KMnO4和K2MnO4。

④Fe2O3和Fe3O4。

在中考中尤其容易考查有关H2O2和H2O, CO2和CO的推断题。

(2)某些物质中含有同一元素

①H2O2、H2O、O2。

②C、CO、CO2、CaCO3。

③CaCO3、CaO、Ca(OH)2、CaCl2。

④NaOH、Na2CO3、NaHCO3 、NaCl。

2.物质的性质

(1)颜色特征

①蓝色沉淀:Cu(OH)2。

②红褐色沉淀:Fe(OH)3。

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④黑色固体:CuO、Fe3O4、MnO2、C、Fe粉。

⑤红色固体:Cu、Fe2O3。

⑥浅绿色溶液:FeCl2、FeSO4、Fe(NO3)2。

⑦黄色溶液:FeCl3、Fe2(SO4)3、Fe(NO3)3。

⑧蓝色溶液:CuSO4、CuCl2、Cu(NO3)2;

(2)状态、气味特征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HCl、SO2。

②无色无味气体:H2、O2、CO2CO。

③无色有毒气体:CO。

④无色液体:H2SO4、H2O2、H2O、C2H5OH。

3.特征反应

(1)O2的特征反应:能使的带火星木条复燃。

(2)CO2的特征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H2O的特征反应:能使无水CuSO4变蓝。

(4)能使CuO由红变黑的物质:C、H2、CO。

(5)在空气中燃烧有H2O、CO2生成的物质:CH4、C2H5OH。

4.反应条件

(1)高温:高温煅烧CaCO3;C和CuO高温反应;CO和Fe2O3高温反应。

(2)通电:通电分解H2O。

(3)催化剂:H2O2的分解、 KClO3的分解。

(4)点燃:点燃条件很容易确定反应物之一是O2,加热条件的反应较多,无典型特征,不易准确确定具体物质。

5.物质的用途

(1)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NaCl、CH3COOH。

(2)发酵粉主要成分:NaHCO3。

(3)胃酸的主要成分:HCl。

(4)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MgOH)2、Al(OH)3、NaHCO3。

(5)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

(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Ca(OH)2。

(7)食品干燥剂:CaO、Fe粉。

(8)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6.化学之最

(1)地壳中、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4)产量最高的金属:Fe。

(5)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考试技巧 篇3

一、无机推断题解题程序

1.认真审题:先迅速浏览一遍题目,抓关键词,从题干→框图→问题,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

2.找突破口——抓题眼、切入点。

3.大胆猜测(推敲试探)。

4.验证确认(代入检验)。

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殊”:特殊的组成和结构,特殊的颜色,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转化关系,特殊的反应条件,特殊的用途……

二、无机推断题命题特点

1.源于课本,不拘于课本。纵观近几年来的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和各省的自主命题,绝大多数都是题在书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如2010年上海卷23题“胃舒平”。因此,复习时要通读教材,对照书本,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结合点以及它们在课本中的落脚点。使课本知识整体而优化、具体而细化。真正让自己“带疑读书、以疑促思;寄神入书,书人合一”。把化学课本的知识用好、用活、在应考之时,信手拈来,洋洋洒洒。

2.瞻前顾后,答案在题中。为了检验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者常将重要的信息和解题条件隐含于试题中。将重要信息甚至直接揭示答案的信息隐藏在题给条件中,要反复读题,瞻前顾后,题眼突破、统摄推论。由于不少考生不能发掘隐藏信息,只能败走麦城。如2010年四川理综卷26题。在当前情况下,回避历年高考题的导向性的作用是不可取的。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反应了高考的范围和热点、展示了高考的难度与区分度、揭示了考查的要求和考查趋势,是复习的重要参考。高三的同学要认真做一做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以帮助自己查漏补缺、树立信心,检查学习效果、扩大眼界、适应试题的变换。并以此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熟练解题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不吃三天斋,也想上西天”是不现实的。

3.信息繁多,巧设陷阱。文字繁多,信息量大,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兼考查理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2009年全国Ⅰ卷29题。解题需要整体阅读、理解找到突破口。把实验与推断综合进行考查;还有,把推断题与计算题进行综合考查,这是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同时,高考作为另一类战场,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求异性、深刻性和敏捷性,命题者住住采取“兵不厌诈”的手段即巧设“陷阱”。题中设置迷惑性信息,要求考生能对题给信息来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4.翻新再造,常考常新。陈题新用经常发生。优秀的陈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针对性和示范性。如,CaC2在全国理综试题从2004到2010年五年之中,考了5次,而且都是在无机推断题,分值也很高。要充分发挥高考陈题的功能,并不断地进行翻新和再造。通过对陈题的分析与解答,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本质的认识,又能掌握基本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错例众评。相反如果着力追求“新颖题”“新意题”“新型综合题”,立足一个“新”字,其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其犬”,淹没了双基和解题基本功的训练。造成了双基不实、眼高手低。因此,题要常解常新。新要新在化学情境上;新在思维的训练上;新在解题的方法上;新在知识的运用上。根据学习目标,针对某一知识点,选择典型的高考陈题进行训练,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分析、多种形式解题。使自己做一题会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无机推断题复习技巧

1.教材优先,抓积累

无机推断题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是:知识的掌握和素材的积累。掌握什么?积累什么?掌握共性知识,积累特殊要点。及时归纳总结。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用途”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对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要能够在合上书本以后,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过一遍,才能将这一章的知识形成完整的印象。

化学的知识点十分繁杂,在高三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立体的知识树,做到心中有树,心中有书。每次考试结束后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

2.主干优先,抓经典

扣住主干,要从共性中找特殊,根据记忆规律,共性的东西很容易对大脑形成刺激以至于不容易遗忘,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特殊的内容,而这些特殊的内容往往就是推断题中喜欢涉及到的。如果记住了这些东西,它就会成为题目中最“显眼”的地方,亦即解题的突破口——“题眼”,再根据题意逐步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进而找到答案。如物质推断题中常作“题眼”的知识点:①特征结构:电子式类似于Na2O2型的有CaC2,FeS2等等。②特征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③特征反应现象:根据现象就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O2,阴极产生的气体是H2。④特殊反应条件:高温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催化剂、加热。⑤特征转化关系: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等。

考试是在理解的同时书写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纸面上真实地反映出来的过程,所以记忆联想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电解溶液:首先想到电解饱和食盐水。变价金属:首先想到Fe。工业生产:首先想到硫酸工业制法。又如:各种元素在高考题中对知识的考查功能顺序。(1)非金属:S→Cl→N;(2)金属:Fe→Na→Al。

框图题重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立足于中学阶段常见物质与反应,要熟练掌握一些代表性物质的基本性质等。扣住主干,夯实基础是求解推断题的前提。

3.整合知识,抓联系

前联后展,最大的好处就是对知识中重要的或者共性的内容放在一起比较,强化记忆。例如:向某溶液中通CO2,变浑浊的溶液有哪些?初中学过澄清石灰水(过量变清)、碱金属族饱和Na2CO3、碳族的Na2SiO3、金属族的NaAlO2、有机物里面的浓苯酚钠。这一些归类后掌握效果就非常好。在讲具有特征结构的微粒的时候,经常列举10e-或者18e-的微粒,但是这些微粒之间有没有能够相互反应的,例如10e-的微粒中能够相互反应而且生成的产物也是10e-的微粒有哪些?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金属单质Na,Fe,非金属单质F2,C,化合物Na2O2,Mg3N2,Al2S3,CaC2。这样把特征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能在遇到类似的信息时,能将这些知识在一块儿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无机推断题常考点

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推断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5)晶体物理性质比较。

3.阿氏常数与阿氏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化学能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9.电化学知识

(1)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重点。

(4)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

(2)回顾近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五、无机推断题考试口诀

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但是有的时候在最后的题干中也会有一部分字眼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最后再将推出的物质代入框图或相关的文字表述中看是否合适。牢记:题眼突破、统摄推论;加工整理、记忆文本;解无定法、逆顺不论;合理假设、小心求证。

总之,解无机推断题的基本思想是“给自己一个支点,为了撬动整个地球”。鼓励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之后大胆尝试,大胆猜想。要相信这个时候异想天开,往往能够茅塞顿开;胆大妄为,往往就会大有作为。

无机推断题 篇4

一、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推断题时, 首先要认真审题, 弄清题意和要求、已知和未知条件及相互关系, 找出明显的条件和隐蔽的条件, 其次是通过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 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 并以此作为突破口, 然后再从突破口出发向外扩展, 通过正推法、逆推法、假设法或推测法得出结论, 最后作全面检查, 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二、解推断题的突破口

解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常见的解推断题的“特”字有右图所示的12种情况。

就中学阶段而言, 右图中作为突破口的12“特”可归纳为以下七大类型。

1.特殊结构

⑴满足10电子组成的物质有:Ne、Na+、Mg2+、Al3+、NH4+、H3O+、O2-、F-、OH-、CH4、NH3、H2O、HF。

⑵满足18电子组成的物质有:Ar、Cl-、S2--、HCl、H2S、PH3、Si H4、K+、Ca2+、F2、H2O2、O22-、C2H6、CH3OH、CH3NH2、N2H4、HS-。

2.特殊的化学性质

⑴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唯有NH3。⑵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 O2。⑶既可溶于强酸又可溶于强碱的固体物质有Al、Al2O3、Al (OH) 3。

3.特殊的物理性

⑴焰色反应:Na+ (黄色) 、K+ (紫色) 。

⑵有色气体:Cl2 (黄绿) 、NO2 (红棕) 。

⑶有色固体:红色 (Cu、Cu2O、Fe2O3) ;红褐色 (Fe (OH) 3) ;蓝色 (Cu (OH) 2) ;白色 (Ag Cl、Ba SO3、Ba SO4、Ca CO3、Fe (OH) 2、Al (OH) 3) ;黑色 (Cu O、Fe O、Fe S、Cu2S、Ag2S、、Fe3O4) ;黄色 (S、Na2O2、Fe S2、Ag I、Ag Br、) 。

⑷有色液体或溶液:溴水 (红棕色) ;Cu2+ (蓝色) ;Fe2+ (浅绿色) ;Fe3+ (黄色) ;Mn O4- (紫色) ;I2遇淀粉 (蓝色) ;Fe3+遇苯酚 (紫色) ;Fe3+遇SCM- (血红色) 。

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l2、NH3、H2S、SO2。

4.特殊反应形式及转化关系

无机物之间有一些重要的衍生关系, 在物质之间按照一定规律反应时会形成一定特征转化关系。

⑴直线型转化。

(2) 三角转化关系。

5.特殊反应

⑴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A (或A+B) 催化剂C (或C+D) 。

⑵符合下列关系的A必为弱酸的铵盐, 如 (NH4) 2CO3或NH4HCO3; (NH4) 2S或NH4HS; (NH4) 2SO3或NH4HSO3。C一定为NH3, B一定为CO2或H2S或SO3。

6.应用数据

近几年计算型推断题成为高考热点之一, 解这类题时要善于抓住物质转化时式量的变化, 进出气体的体积或生成沉淀的量, 各元素的含量、相对密度等重要数据都是解题的关键点, 可综合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推断。如CO→CO2, NO→NO2, SO2→SO3, 以及钠、碳、硫、氮、氢的氧化物及O2和O3等;氯的含氧酸HCl O、HCl O2、HCl O3、HCl O4及其钠盐等;硫的含氧酸H2SO3、H2SO4及其钠盐等;磷的含氧酸H3PO3、H3PO4及其钠盐等。转化时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 式量变化均为16。

7.特殊的反应条件

醇与羧酸的酯化条件是浓H2SO4加热;醇的消去条件是浓H2SO4升温170℃;卤代烃水解条件是Na 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消去条件是Na OH醇溶液加热等。

三、推断题解法举例

例题:下图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反应或生成物。已知在常温下A是固体, B、C、E、F、G均为气态化合物, X为气体单质, 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 (有些反应条件已略去) 。

⑴A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⑵当Y是_________, 则J和H溶液中溶质属于 (填酸、碱、盐、氧化物) ___________。

⑶写出发生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

⑷写出E与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且生成物中有一种单质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突破口的分析过程如下 (解析过程47页左下) 。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篇5

2.找突破口。题干越长,给的分支越多,往往题目就越简单。因为题干越长,分支越多,也就是给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找到突破口。一般的突破口就是一些元素的特性,比如能腐蚀玻璃的单质,自然就知道是氟了;还原性最强的离子,就是硫离子了等等。找到一两个突破口,所要解的结也就很容易解开了。

3.如果实在找不到突破口,在大致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大可猜上一把。因为大致的范围确定了,就可以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猜出几个可能的、常见的、常用的元素或是化合物,再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4.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抓规律找本质,突破无机小推断 篇6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无机小推断;知识积累;特征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57-01

无机推断题是元素化合物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题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它既能检验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对学生的学科素质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是每年高考的难点之一。近两年的高考无机框图推断题稳中有变,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无机小推断题逐渐走上高考舞台。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推断题能否顺利过关,是高考能否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一环是平时积累了“特征反应”,积累就会突破,就能快速、简捷地解答好推断题, “特征反应”的牢固掌握就掌握了解题的“杀手锏”。下面将一些常见“特征反应”作以简单归纳,仅供参考。

一、双次氧化的反应

连续氧化反应:ABCD(酸或碱)

①NH3(g)N2NONO2HNO3

②H2S(g)SSO2SO3H2SO4

③CH4(g)CCOCO2H2CO3

④Na(s)Na2ONa2O22NaOH

二、化合物+水=白色沉淀+气体

Mg3N2+3H2O== 3Mg(OH)2↓+2NH3↑

Al2S3+6H2O== 2Al(OH)3↓+3H2S↑

CaC2+2H2O== Ca(OH)2+C2H2↑

三、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2Na2O2+2H2O== 4NaOH+O2↑ 2Na2O2+2CO2== 4Na2CO3+O2

CO+H2O(g)CO2+H2 Fe2O3+3CO2Fe+3CO2

四、常见置换反应(可按主族顺序记忆)

VIIA:Cl2(Br2、I2)+H2S== S↓+2HCl(HBr、HI) 2F2+2H2O=4HF+O2

Cl2+H2S=S+2HCl 3Cl+2NH3=N2+6HCl VIA: O2+H2S=S+H2O

IVA:C+H2O(g)CO+H2;2C+SiO2Si+2CO

Na\Mg\AI\Fe各一個:2Na+2H2O=2NaOH+H2↑

CO2+2Mg2MgO+C;

4Al+ 2Fe2O32Al2O3+4Fe 3Fe+4H2O(g)Fe3O4+4H2等

H2+金属氧化物金属+H2O

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Fe2O3+3H22Fe+3H2O; Fe+2HCl===FeCl2+H2↑;

五、常见的可逆反应(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部分出镜率比较高的)

4NH3+5O24NO+6H2 N2+3H22NH3

2SO2+O22SO3

下面仅举几例,供大家研讨。

例1:2006年新课标27题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答案: 2Mg+CO22MgO+C

2Al+6HCl==2AlCl3+3H2↑ 2F2+2H2O==4HF+O2

例2: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1)若A是可溶性强碱,B是正盐,D不溶于稀硝酸,则B的化学式: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B是正盐,D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

①A是NaHCO3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且A与B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1相混合时,推知B的化学式为: 。

(3)若A是碳化钙(CaC2),A与B的溶液反应时只生成气体C、CaCO3和水;C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则B的化学式为: ;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NH4)SO4,Ba(OH)2+(NH4)SO4═BaSO4↓+2NH3↑+2H2O,

(2)Al3++3HCO3-═Al(OH)3↓+3CO2↑,Al2(SO4)3

(3)Ca(HCO3)2,C2H2(g)+5/2O2 (g)═2CO2(g)+H2O

(l)△H=-1300 KJ/mol.

例3: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气体单质E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 若D是一种强酸,则A只能是单质,且D可在常温下与Cu反应生成B或C

D.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答案:C

聚焦无机推断三大题型 篇7

题型一无机框图型推断题——学科主干知识的“灵魂”

例1图1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固态化合物,常温下甲是短周期元素的气体单质,E是过渡元素的单质.

(1)若A是黄色固体,反应①用于工业生产,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此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A、C都是黑色固体,A经反应①生成C时,固体质量不变,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

(3)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条件是______.

解析:过渡元素中重点考查铁,所以E为铁(2)为铝热反应,C为氧化铁,根据(1)提示A为二硫化亚铁,B为二氧化硫,甲为氧气,D为三氧化硫,F为硫酸.固体质量不变,表示该原子到A中非金属原子的质量和氧原子成倍数关系.

答案:(1)(2)Cu2S (3)催化剂、400~500℃.

题型二文字叙述型推断题——考查理解能力的“主将”

例2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Fe3+、Ba2+、Al3+、NH4+、CI-、NO3-、HCO3-、.现做以下实验:(1)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2)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将(2)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只看到有棕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由此可以推断: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解析:整个题目全用文字叙述,没有任何数据,只能根据题意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答案.①首先考虑离子间的共存:与Ba2+,与Al3+、Fe3+不能大量共存;②由(1)知该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一定没有;③由(2)知,溶液中一定有,从而否定Ba2+的存在;④在(3)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沉淀,由于(2)溶液中加入了Cl-,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Cl-;⑤由(4)知,产生的棕色沉淀是Fe(OH)3,溶液中肯定有Fe3+;由于加入过量碱后沉淀量没有减少,说明没有Al3+.

答案:、Fe3+Ba2+、Al3+、K+、、Cl-、

题型三表格型推断题——实验与推理相印证的“催化剂”

例3有A、B、C、D、E、F六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OH、(NH4) 2CO3、BaCl2、AgNO3、HCl和MgSO4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生成气体或受热挥发出碱性气体的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与D反应:______;C与E反应:______;B与F反应:______.

无机推断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篇8

一、无机推断题的特点

无机框图推断题作为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热点题型, 主要特点有:1.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2.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 思维能力要求高;3.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它不仅考查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 更能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密性和分析推理、综合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

二、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1.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1) 审清题意, 从题干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 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 明确求解要求.

(2) 找“题眼”, 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此步非常关键.

(3) 从题眼出发, 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 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 大胆猜测, 顺藤摸瓜, 进行综合分析、推理, 初步得出结论.

(4) 验证确认, 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 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5) 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2.解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1) 正向思维:根据题设条件, 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 依题目的意思, 按一定的层次结构逐步推理, 从而得出结论.

(2) 逆向推理:以最终产物 (或题中某一明显特征) 为起点, 层层逆推, 以求得结论.

(3) 猜想论证:先根据题意凭直觉猜想初步得出结论, 然后将结论代入到题中去验证, 若与题中所给条件、题意吻合, 即为答案.

(4) 综合分析:根据题设条件、过程产物、最终产物的特征、反应规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 逐步得出结论.

三、无机物推断常见题型

1.文字叙述型

【例1】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 Z与Y相邻, 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

(1) 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 (填“是”或“否”) :理由是____;

(2) Y是____, Z是____, W是____;

(3) 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 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 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____.

解析:在短周期元素中, 其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的族序数.因Z与Y、Z与W相邻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说明三者的族序数之和为17, 故只能为第VA族、第ⅥA族、第ⅥA族, 即5+6+6=17, 故Y、Z、W不可能位于同一周期内, 又因X、Y、Z、W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则Y应为第VA族元素, Z为第ⅥA族元素, W与Y同主族且W在Y的下一周期, 即Y是N、Z是O、W是S, 又因X原子序数最小, 且形成化合物中数目最多 (为8个) , 故X可能为H.化合物为 (NH4) 2SO4.

答案: (1) 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 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2) N O S; (3) 硫酸铵 (NH4) 2SO4.

2.框图型

【例2】物质F的水溶液及固体A、D均呈黄色, D是单质, F的溶液遇苯酚显紫色, A是一种重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原料.且A、C、D均含有某一非金属元素,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等与转化无关的物质已经略去.这些物质有以下转化关系.试回答以下问题:

(1) A是_____, C是_______, F是__________ (均填化学式) .

(2) A与热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 写出该框图中由B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题眼有: (1) F的溶液遇苯酚显紫色, 说明F中含有Fe3+; (2) D为黄色单质, 可确定为硫; (3) A是一种重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原料, 且A为黄色固体, 其中含有硫元素, 可确定A为FeS2;由A与浓盐酸反应得到三种产物, 可知B为FeC2, C为H2S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得到氢氧化亚铁沉淀, 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得到的E为Fe (OH) 3, F为FeCl3.

3.实验型

【例3】A、B两种固体, 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在A、B中, 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高温煅烧A、B时, 产物都是C (固体) 和D (气体) .由D可制得E (酸) .E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合酸跟甲苯反应可生成三硝基甲苯.C与E的稀溶液反应得到溶液F, 往F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该沉淀经灼烧后转变成C, 往F溶液中加入甲元素的单质得到溶液G.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1) A的化学式 (分子式) 是_________;

(2) B煅烧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甲元素的单质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 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F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可确定红褐色沉淀为Fe (OH) 3, 则C为Fe2O3, 故甲乙两元素中有铁元素, 而E为H2SO4或HNO3, 所以可知A为FeS, B为FeS2, 则D为SO2, E为H2SO4, F为Fe2 (SO4) 3, G为FeSO4.

4.计算型

【例4】水垢可以看作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为研究含有Ca2+、Mg2+、HCO-3的水所形成水垢的化学组成, 取干燥的水垢6.32 g, 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 得到5.78 g剩余固体A;高温灼烧A至恒重, 残余固体为CaO和MgO, 放出的气体用过量的Ba (OH) 2溶液吸收, 得到11.82 g沉淀.

(1) 通过计算确定A中是否含有碳酸镁;

(2) 5.78 g剩余固体A灼烧至恒重时产生的气体完全被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增重2.82 g, 通过计算确定A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并计算出水垢中碳酸盐的质量分数.

解析:以计算的结果一步一步得出结论:

(1) 根据题意,

无机推断题 篇9

一、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基本思维方法

1. 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1) 审清题意, 从题干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 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 明确求解要求。

(2) 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此步非常关键。

(3) 从题眼出发, 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 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 大胆猜测, 顺藤摸瓜, 进行综合分析、推理, 初步得出结论。

(4) 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 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5) 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2. 解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1) 正向思维:根据题设条件, 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 依题目的意思, 按一定的层次结构逐步推理, 从而得出结论。

(2) 逆向推理:以最终产物 (或题中某一明显特征) 为起点, 层层逆推, 以求得结论。

(3) 猜想论证:先根据题意凭直觉猜想初步得出结论然后将结论代入到题中去验证, 若与题中所给条件、题意吻合, 即为答案。

(4) 综合分析:根据题设条件、过程产物、最终产物的特征、反应规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 逐步得出结论。

二、信息处理能力训练

无机推断题常以文字信息和框图信息相结合的形成出现, 处理题目中的文字和框图信息, 是对学生思维推理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处理信息的目的是寻求题眼, 它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核心环节。因此在高三专题复习时, 教师不可急于让学生去完成一整道题, 而是引导学生对寻求题眼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寻求题眼的系统方法, 具体来说主要是“一看”“二找”“三查”“四析”“五定”。“一看”是指看清题目只所有的文字和框图信息, 并列出解题的关键词。“二找”是指找出信息集中指向的物质, 即题眼物质。“三查”是指查看该物质的“六特”特征。“四析”是指综合信息, 分析推断。“五定”是指分析确定题眼物质。

三、科学思维模式训练

找到题眼物质并非完成了推断, 还需要对解决整道题的思维模式进行针对性训练, 即解题六步曲:“审题”“找题眼”“猜想”“分析推理”“验证”“结论”。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一些无机推断题, 使学生在练习中形成科学思维模式, 掌握无机推断题的常规解题方法。

四、答题规范能力训练

无机推断题的答题落点一般为回答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实验现象描述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计算的渗入设问, 成为无机推断题的新型特点。学生规范、准确作答至关重要, 物质推断全对, 但书写不对, 作答不全面, 仍然不得分。因此科学规范的答题训练显得十分必要。在复习教学过程中, 要通过课堂演板, 学生限时完成推断并规范作答, 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错误的、不准确的、不规范的答题落点, 反复训练至学生熟练掌握为止。还要通过科学规范的作业要求,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作答, 不在原试题卷上答题。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可采用教师批改、学生互批相结合的方法, 尤其是学生互批, 可使学生对不规范的答题产生的强烈共鸣, 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收效明显。

上一篇:数控机床的电气维修下一篇:初一学生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