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环节(共12篇)
关键技术环节 篇1
1 引言
尽管有关大树进城的非议很多, 但大树移植作为一项技术, 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 有关大树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大树, 尤其是古树, 是文明的象征, 是历史的延续, 大树死亡尤其是移植大树的死亡, 是园林科技工作者不能容忍的事。从理论上讲, 树木移植是可以保证100%成活的, 生产实践中苗木移植死亡多是由于没有控制好关键环节或者关键时期的管理技术不到位导致的。
2 大树移植关键环节
2.1 土球大小
大树移植时土球的大小是个关键参数, 一般来讲土球越大成活率越高。目前普遍认为土球直径是根径的8~10倍为合适的土球大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 土球大小还取决于树种、移植时间、场地环境、包装方式、运输工具等。
不同树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该树种扦插生根的难易程度, 也决定了该树种移植后生根的难易程度。普遍认为杨树 (毛白杨、山杨、钻天杨除外) 、柳树、法桐、栾树、刺槐、国槐、大叶女贞等阔叶树种和侧柏、花柏、罗汉松等针叶树种容易生根, 楸树、梧桐、臭椿、海棠、枣树、苦楝及雪松、金钱松、龙柏、圆柏等较难生根, 而核桃、柿树、板栗、栎树、马褂木、水杉、香樟及黑松、马尾松等极难生根。这种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红叶李, 地温20℃左右时易生根, 地温高于25℃极难生根。根系分布情况也决定土球大小, 深根系的树种一般要求大土球, 浅根系的树木土球可以适当减小, 影响根系分布情况的决定性因子往往是场地环境而不是树种。
生产实践中一般根据需要移植的大树所处的立地环境、根系分布情况、移植时间、调运工具使用情况、移植人员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土球大小。
2.2 树冠修剪
土球大小直接决定了树冠修剪的程度。土球越大修剪可以越轻, 土球越小越要重剪,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水分平衡, 确保成活。
雪松、银杏、柿树、核桃等大树移植时对修剪的技术要求最高, 尤其是需要长途运输的雪松和银杏。修剪量过大, 影响景观效果, 修剪量太小或者不修剪则直接影响成活率。以雪松为列, 在树冠、土球大小、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修剪量对成活率的影响如表1所示。
注:①调查地点焦作迎宾馆, 每个处理调查10株, 表中数据为成活率百分比。②疏枝为不影响冠径和树形的前提下从主干处疏除一级枝及保留一级枝上的二级枝, 疏枝量不低于30%;剪针叶量为留二去一
关于全冠移植。全冠移植往往是招标文件或者说是业主的要求,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保持原有树冠形状, 而非原冠移植。
2.3 装卸车
大树移植应用这么多, 从理论上讲不应该出现捋树皮这样的低级错误, 可在施工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经调查分析, 造成捋树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 土球未挖离原土, 土球与原土结合部位太大, 甚至还留有直生根系, 导致吊车起吊时起吊力过大过猛, 造成起吊部位突然上移而出现捋树皮现象。
(2) 绳索与树干直接接触, 不垫软物。
(3) 使用钢丝绳吊树干直接起吊。
(4) 生长期树皮容易剥离, 仍然吊树干起吊。
(5) 绑扎不紧, 起吊时吊环上移, 尤其是起吊丛生桂花、丛生大叶女贞时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归纳起来, 出现捋树皮的根本原因在于吊树干。尽管吊树干捆扎简单, 效率高, 但容易出现捋树皮, 种植时不宜校正树身, 因此不推荐吊树干装卸车。正确的起吊方法应使用经计算的吊装带吊土球装卸, 能100%地避免捋树皮。现在市场上各种长度、吊重的吊装带都有, 应推广使用。如果确需吊树干, 在使用吊装带的同时应在捆扎部位预先捆扎棉被、麻袋等有一定厚度的软物, 严禁使用钢丝绳吊树干。常绿树吊树干尤其是生长期吊树干要特别注意。
2.4校直
大树移植时要注意朝向问题, 一般在起树时做好标记即可做到, 但校直却不容易做到, 即使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也很少一步到位地将大树正直地放到位。树干倾斜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尤其是雪松、香樟等景观树。施工中往往采用拉树干校直的方法, 容易造成土球受损, 影响成活率。为此笔者摸索出十字绳捆根茎吊车校直法, 使用简单方便, 效果良好。方法是卸车时用两根绳十字交叉地从土球底部捆住土球, 注意交叉点要在土球的下部正中位置, 土球放在指定位置摆正方向后开始校直。如果树干向东倾斜, 就将西边的绳头捆在根茎处, 吊车吊住东边的绳头向上拉土球, 通过土球的移动校直树干, 使树干在东西方向上垂直, 同样的方法在南北方向上校直南北方向。一般在十字方向上各校直一次即可, 注意树坑底部一定要有一定厚度的虚土, 以利于校直后抽出校直绳。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雪松的校直。
2.5后期养护
三分栽七分管, 后期养护很重要。大树移植到位以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后, 养护措施成为提高成活率的唯一途径。除非是生长期移植的大树, 否则不推荐搭遮阴网。遮阴网虽然能显著降低蒸腾量, 但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不利于植物的生根与缓苗。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将后期养护措施要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2.5.1科学浇水
第一水要浇透, 随水施入营养液最好是稀释后的ABT生根剂, 地面干燥后锄地保墒, 然后覆盖地膜以利提高地温。秋冬移植的大树开春后视墒情决定是否浇水。麦收前后浇一遍透水, 即可进入雨季, 雨季注意排涝。移植后的大树忌小水勤浇, 尤其是秋冬和早春移植的大树, 宜一次性浇透。
2.5.2及时除萌
落叶树春季会大量萌发抽生枝条, 要依据树势和留冠情况及时合理除萌, 保证树体水分平衡。
通过上述措施, 在土球不散的情况下大树移植成活率可保证在接近100%。
摘要:论述了确保大树移植成活的关键环节的技术, 包括挖土球、装卸车、校直、后期养护的技术控制措施, 对大树的成功移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树移植,控制,技术
关键技术环节 篇2
学习的关键环节可分为四个: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
1、预习
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就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上学日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节假日。预习的要领:一要了解知识结构,找出重点,以便重点学习;二是发现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三是发现易错点,避免重蹈覆辙,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自学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是学习的基础环节。
2、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最重要环节。听课时,要结合预习时对重点、难点、易错点的把握,带着这三点听讲,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听课轻松不疲倦,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另外,听课时对自己事先没想到的问题要格外注意,能理解老师的意图。若对有的问题暂时不理解,可以先记录一下,继续听讲,不要影响继续听课,等课后询问。这是学习的关键环节。
3、复习
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摸清其内在联系,以便在运用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习要遵循规律,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根据知识学习的先后进行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等,避免遗忘。需要提醒的是,复习还要根据时间的多少确定复习内容的量,保持复习内容的完整性。这是学习的保障环节。
4、作业
肉鸭网上旱养关键技术环节的管理 篇3
肉鸭网上旱养,是指雏鸭出壳到出栏全过程,完全在舍内网床上饲养,一次也不下水活动或放牧的饲养方法。采用网上旱养,可避免由水生动物、植物传播的寄生虫病,也可减少以水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易管理,生长快,育肥性能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旱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肉鸭养殖突破了地域和水的限制,使得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的地区也能集约化生产,有效推进了肉鸭养殖的产业化。本文对肉鸭网上旱养关键技术环节的管理做些介绍。
1 选择良种
选择适宜的肉鸭品种和健壮雏鸭,主要的鸭品种有北京鸭、樱桃谷鸭、上海白鸭等,这些肉用鸭性情温驯,喜合群,好安静,适应性强,生长快,育肥性能好,屠宰率高,肉嫩味美,适宜网上密集化群饲旱养。选择的肉雏鸭必须来源于优良、健康的母鸭群。种母鸭在产蛋前免疫接种过鸭瘟、禽霍乱、病毒性肝炎等疫苗,以保证育雏期免受这些传染病的危害。健壮雏鸭大小基本一致,体重55~60g,绒毛光亮且覆盖肚脐,腹部柔软有弹性,肛门清洁,腿粗、嘴大、眼有神,性情活泼,体态匀称,肢体饱满有膘,手提时挣扎有力,叫声响亮、干脆,无大肚脐、歪头拐脚等。毛色为蜡黄色,太深(黄中带深红)或太淡(浅黄)均是孵化温度不佳的结果。
2 科学饲喂
雏鸭出壳20h后立即给水。方法是每100只雏鸭在网上放一块1.5~2m2的塑料薄膜,洒一些温开水(水温30℃左右)或0.01%土霉素水溶液,然后将雏鸭放在上面自由饮水,也可口含温水喷洒在雏鸭绒毛上,使之相互吮吸水珠。饮水之后便可开食,把事先准备好的配合饲料用水拌湿,撒在塑料薄膜上任其自由采食,开始宜少,边唤边吃边撒,逗引雏鸭认食找食,促进早日饱食。1~3日龄内每隔1.5~2h供水和料1次,3d后采用昼夜自由采食,做到少喂勤添,保持新鲜清洁。同时要补喂适宜的青绿饲料,4~10日龄时青绿饲料只占日粮的20%左右,10d以后可占30%~40%,中鸭时可占50%~75%,单喂、混喂均可。肉鸭一般分育雏、中鸭、大鸭3个饲养阶段,上一阶段饲喂的饲料转换成下一阶段饲喂的饲料应有3d的过渡期。此外,肉鸭旱养终身不下水,但饮水千万不可缺少,可用大毛竹劈开打通或用其他材料制成饮水槽固定在边网上,装上清洁水,让鸭昼夜饮用。
当肉鸭两翅的主翼羽、轴羽、副翼羽生长出,具有一定的骨架和肌肉,是增重最快的时期,此时开始育肥最好,一般在养至45d后进行。育肥时舍内保持环境安静,适当限制鸭的活动,饲喂玉米、面粉、米糠、高粱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饲料,有条件时应添加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矿物质饲料(如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食盐等),使肌肉迅速丰满和积聚脂肪,以利于增重和育肥。一般每天喂4~5次,任其饱食。经过10~15d的育肥期,增重0.25~0.5kg即可上市销售。
3 饲养环境控制与维护
3.1 温、湿度控制 夏季育雏时,一般1周后就可脱温。这时要注意防暑降温,若室温超过35℃或1周龄以上的雏鸭室温超过30℃时,要做好通风和喷水降温等防暑工作,有条件的可用电扇等通风设备,中午向舍内、鸭体喷洒冷水。冬季育雏时要防寒保温,防止贼风侵袭。适宜的温、湿度为:鸭1~2日龄时,温度为30~32℃,湿度为70%;3~7日龄,温度为28~30℃,湿度为70%;8~14日龄,温度为24~28℃,湿度为65%;15~21日龄时,温度为21~24℃,湿度为60%;21日龄后,逐渐脱温,湿度保持在55%左右。
3.2 控制饲养密度 1周龄饲养密度为30~40只/m2;2周龄时为15~25只/m2;3周龄时为10~15只/m2;中、大鸭为8~10只/m2。
3.3 保持清洁卫生 网床上的粪便每天打扫1次;网床下的粪便每天清除1次。食槽、饮水槽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
3.4 光照管理 肉鸭胆小,夜间容易发生拥挤,造成伤残。夜间补光既可为鸭壮胆,又便于饲养管理。一般在使用普通电灯泡作光源时,鸭舍光照强度以4W/m2为宜,即每10m2鸭舍安装1只40W的灯泡。光照时间:1~3日龄24h光照;4~7日龄23h光照;8日龄以后,每天减少1h,直至采用自然光照。
4 预防疫病
肉鸭网上密集化旱养大群集中,疫病是最大危害之一。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要特别做好防疫接种工作。进鸭之前要用菌毒杀或来苏尔等药对鸭舍和鸭场进行彻底消毒。预防鸭瘟,要在肉鸭养至20d左右,每只肌肉注射鸭瘟弱毒疫苗1ml;预防鸭霍乱,可用禽霍乱菌苗,在肉鸭养至30d左右,每只肌肉注射2ml。平常可用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噻唑按0.5%~1%的比例拌料连喂3~5d,停10d后再喂;也可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或土霉素水溶液饮水,效果均很好。
有机畜禽养殖的关键技术环节 篇4
1 有机畜禽养殖的4个必备条件
1.1 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体系
原料来自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 不使用化学肥料, 不使用化学农药, 不使用化学添加剂, 土壤、大气、水体无污染, 畜禽饲养也尽可能是顺其自然, 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放牧。
1.2 按标准要求进行系列生产
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标准要求。
1.3 完备的检测体系
有机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体系是完整的、可信的。
1.4 权威认证
经权威的有机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
2 有机畜禽养殖的4个关键技术环节
2.1 畜禽引入和建群
畜禽引入和建群需要一个转换期。所谓“转换期”, 从按照本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如果是外部引入, 需考虑品种的适应性, 并索取来源、品种、数量、非转基因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在繁殖上, 宜采取自然繁殖方式;可采用人工授精等不会对畜禽遗传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的各种繁殖方法。不应使用胚胎移植、克隆等对畜禽的遗传多样性会产生严重影响的人工或辅助性繁殖技术。除非为了治疗目的, 不应使用生殖激素促进畜禽排卵和分娩。
2.2 饲料控制
应保证草食动物每天都能得到满足其基础营养需要的粗饲料。在其日粮中, 粗饲料、鲜草、青干草、或者青贮饲料所占的比例不能低于60% (以干物质计) 。对于泌乳期的前3个月的乳用畜, 此比例可降低为50% (以干物质计) 。在杂食动物和家禽的日粮中应配以粗饲料、鲜草或青干草、或者青贮饲料。
2.3 疾病控制
不应使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的兽药对畜禽进行预防性治疗。不应为了刺激畜禽生长而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的抗寄生虫药或其他生长促进剂。不应使用激素控制畜禽的生殖行为 (如:诱导发情、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等)
2.4 管理控制
需要根据生产的实际形成管理体系文件;将管理体系的要求细化成执行文件;根据生产的需要配套建好记录表;将生产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持续改进完善管理。
3 有机畜禽认证的要点内容
3.1 饲料生产
要尽量依靠牧场系统内的生产能力;饲料作物的虫害防治要限制在植物性农药和其他生物防治;病害的防治、矿质肥料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
3.2 畜禽生产
享受应有的动物福利, 减少屠宰时对动物精神和肉体的损害;动物来源不是常规生产的幼畜;饲料为有机饲料。
3.3 加工生产保障措施
产品的原料与标签、生产档案、加工记录、冷藏措施与设施、运输措施等。
3.4 产品销售
销售商经营产品的类型与销售对象;发票、批号、提单等书面材料;销售的档案材料。
4 几点建议
4.1 有机畜禽养殖是个系统工程, 建议循序渐进, 科学实施。
4.2 多请知名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培训, 多到外地参观取经, 少走弯路。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过了一条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改革、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当前,各部门各地方要完成调结构、稳增长的新任务,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解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增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深化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更加开放、更富效率、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需要。
首先,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定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其次,要坚决改革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还要要着眼于危机防范,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
再次,要坚决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最后,要坚决改革现行的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够反映区域贡献差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财政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惠普质量门
2010年3月5日,170余名消费者以惠普笔记本产品过热、花屏、闪屏等质量问题为由,委托律师向国家质检总局集体投诉,希望惠普能召回问题笔记本;3月14日晚间,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播出报道《惠普“质量门”升级客服录音被曝光》,报道了中国消费者集体投诉惠普一事;“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天,惠普终于一改此前傲慢、冷漠的态度,向受到影响的中国消费者公开道歉,并在央视3•15晚会曝光惠普金牌服务中心以“有蟑螂”为由解释笔记本出现花屏现象。而对于此前消费者提出的召回要求,惠普并没有做出明确回应。至此,惠普深陷“召回门”。
“目前笔记本电脑市场属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笔记本品牌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新品推出速度相当快,出现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对洋品牌过于信赖,甚至是盲目相信洋品牌就等于高质量。
另一方面,中国相关法律缺失、政府部门监管乏力,很多消费者要想维权,只能是“单兵作战”,对洋品牌很难起到震慑和约束的作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消费者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过分迷信洋品牌,遇到质量问题,一定要维权到底,像在这次“惠普门”事件中一样,团结起来,以集体的声音形成社会舆论,迫使那些想回避问题的洋品牌拿出解决办法。
第二,政府部门和消费者权益机构也要有所作为。加强公平对等监管、提升我们的维权力度,尤其要加大处罚力度。
惠普的问题根源在于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问题,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缺陷电子产品召回制度。09年年12月26日获得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侵权责任法》第46条明确规定:“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条款使得包括电子产品在内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得到改观,有了法律支撑,弥补了立法上的空白。正在制定中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设计、生产或者指示等原因,使某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产品存在可能造成财产损害的缺陷,生产者应当实施召回行动。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办,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社承办的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座谈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司长赵晓光表示,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工作,同时,为防止缺陷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将制定《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一批与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为消费维权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持。
此次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是针对我国消费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电子产品潜在的质量瑕疵、电子商务存在的消费陷阱、垄断行业企业滥用市场优势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国务院法制办正在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近日表示,在汽车、儿童玩具、食品召回规定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加快立法步伐,推动《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的出台;逐步扩大缺陷产品召回范围,将消费类电子电气等产品纳入召回范围;建立较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监管体系。未来将建设国家缺陷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产品伤害事故信息和产品质量投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施风险评估。
自相关召回规定实施以来,其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企业质量责任意识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与其他国家比较,召回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这种国外热、国内冷的召回现象,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过程中,发展自主品牌是必由之路,与国际接轨也是大势所趋,在企业严控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我国政府健全召回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监管、构建与发达国家水准相同的缺陷产品召回环境,已势在必行。
政府决策与政策执行力
近年来,各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听证会,基本都成了价格“听涨会”,民意难以得到及时体现。针对于此,2010年初,广东省物价局以有线数字电视收费调整为突破口,在全国首次创新性地运用价格政策评估机制,通过制定最高限价的方式控制机顶盒过大的销售利润,使群众得到较大实惠。
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待民意,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善用民意,这是现代政府执政的必然选择。只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才能让民意找到充分表达且被尊重善用的机会,才能及时调整不当的政策,改善政策执行行为。
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必须直面群众意见大的热点,在深入全面了解各方意见之后进行评估,并坚持全程公开透明原则,要科学调查决策最终才能取信于民。
平等与对话是民主与法制走向成熟的标志,决策时尊重民意考量还彰显了一种民主平等意识。政府工作中民意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这个政府的运作方向和质量,只有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知情权,这个政府才能与与民众之间建立起持久的亲和力,才能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否将决策建立在民主、公正、透明、科学之上,让民众和专家充分参与,让商业利益充分回避,让利弊之议充分表达,能否广纳民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求得决策与民意的契合,令决策畅行无阻,这既是对决策意识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
温家宝在2010年两会前夕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决策,坚持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专家咨询,坚持事关民生的决策征求群众意见,坚持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实践证明,这“五个坚持”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入手,剖析了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
国家投入不足,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根据199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计划到2000年教育投入占GDP总 量应该达到4%,但是实际只有3.32%,以这个比例,国家累计少投入7000个亿。近几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但没升反而下降:2000年为 3.32%,2004年为2.7%,2005年只有2.16%。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全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 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任务。
2、教学资源不公平
3、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
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
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伴随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4、利益驱使
5、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6、查处不严
7、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二)措施
“十一五”期间,教育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努力实 现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大任务:一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上学难、上学贵”是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周济表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 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大 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今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 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必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制度、投入和环境
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三项措施:制度、投入、环境。即:
一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矛 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 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技术环节 篇6
关键词: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愈加明显。如何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高职园林技术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专业,要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以下四个关键性环节入手:
一、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1]。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各专业能否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质量。2010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弱在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是一种资源的整合,也是一种利益的调整。就园林技术专业而言,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体来看大都处于一种松散型的合作状态,合作层面还比较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带着解决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的单一目的去寻求与企业合作,学生就业了或找到顶岗实习岗位了,校企合作也就终止了,这种因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很少考虑企业的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长此下去,对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和动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要多站在企业的立场,深入挖掘服务企业的潜能,强化服务企业能力,多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真正形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共赢局面。如学校可开辟企业信息或企业承接园林工程项目的实时更新宣传栏,帮助企业宣传他们所承接的项目或推销所种植的园林园艺产品;师生也可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承接的园林设计、施工项目或新产品研发与生产中;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提供技术指导,等等。总之,让企业尝到“甜头”后,开展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全方位校企合作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要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可操作的法制保障机制是必然之路。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法律形式明确政、校、企、生四方在合作中的责、权、利,制定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为校企合作的长久深入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
突出所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实践应用性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上与本科教育的本质性区别,也是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宝。实践出真知,加强实践性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尤为重要。而高职实践性教学体系要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要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安排各项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环节。首先,要加强基本技能培养层面的实践性教学。主要由军训、专业认知、习题课、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社团公益活动等构成,旨在培养、锤炼学生综合素质与基本能力。第二,要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层面的实践性教学。重点深化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三大教学改革[2]。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毕业论文(设计)到生产第一线去。植物栽培养护模块的核心技能培养学校要尽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花卉苗木生产、培育管理与销售全过程;而园林设计模块与施工模块方向有条件的可以结合学校校园绿化建设项目来安排,当然如果能够“引起入校”,引入当地一家中、小型园林设计或工程公司最好,这样学生参与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园林绿地设计与现场施工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当然,也可将学生分散安排到校外合作企业实践。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专业实践能力、师德作风、教学方法等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没有好的教师质量就很难有好的学生质量。因此,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对于园林技术专业而言,主要要多鼓励专职教师走出教室,深入园林绿地设计或施工现场中去积累实践经验,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典型岗位或岗位群的生产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才能把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专职教师实践能力提高了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同时,要积极推行“引进来”战略,聘请园林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也要鼓励教师带项目、带技术与园林相关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甚至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产学研合作。总之,学校要为千方百计鼓励与鞭策专业师资团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
四、建设开放式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基于专业的特点,建设形式多样的开放式教学资源,既便于教师的自由组课,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服务平台,使教与学更生动更灵活;在终身教育方面也起到了十分积极地作用。园林技术专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搭建这一平台尤为重要。各教师除了将课程标准、课件、教案、复习或考试题库等常规教学资源上传到开放性教学资源库外,要更多的搜集一些优秀园林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多借鉴参考并动手练习;同时,要与一些专业学习网站建立链接,如园林学习网、中国园林网、定鼎园林绿化信息网 、园林景观图片资料库、疯狂园林人论坛、ABBS论坛、土人景观网等等,让学生更快捷获取教材以外的更多专业信息开展自主学习。
总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各专业必须着眼于专业特征,立足于专业实际,找出制约各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与关键因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否则,脱离开专业谈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只是一句空话、废话。
参考文献:
哺乳母猪管理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 篇7
1.1 营养控制
营养是这个生产环节的关键。尤其是生殖系统的恢复, 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来补充体内的损失和为生产做好储备, 尤其是生殖器官, 如卵泡等, 同时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乳汁来满足, 这时母猪更需要营养的补充。
营养控制措施:产前1周继续饲喂高质量哺乳母猪饲料, 采食量适当控制, 逐渐下降30%, 在母猪分娩当天饲喂1 kg精料或不喂料, 保证母猪有充足的饮水, 防止母猪便秘及因胃肠道压迫子宫导致的难产;产前严格控制盐和高蛋白质日粮的采食量, 有效地预防母猪产后乳房炎、无乳症的发生;产后逐渐提高母猪的饲喂量, 并在7 d内达到最大饲喂量, 断奶后前3 d, 控制饲料及饮水, 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1.2 卫生消毒
1.2.1产房消毒:
清洗干净产房, 关闭门窗, 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24h (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 g, 40%的甲醛溶液30 mL。消毒时最适环境温度为25~27℃, 相对湿度为75%~80%。先将称好的高锰酸钾放入容积较大的陶瓷器皿中, 然后倒人甲醛溶液。绝不能把高锰酸钾倒人甲醛溶液溶液中) 后敞开门窗, 干燥2 d后待用。
1.2.2猪体卫生消毒:
调入产房前对母猪全身彻底清洗和消毒, 冬天应考虑洗浴消毒室的保暖设施, 防止临产母猪感冒等现象发生, 先用洗浴液擦遍全身, 用温水洗净, 再用0.5%高锰酸钾温水洗, 擦干后转入产房, 特别加强母猪的外阴和乳房的清洗消毒。
1.3 物资准备
药品:消毒药 (接产助产时使用:5%碘酒、高锰酸钾、肥皂等) 、抗炎药 (产后抗炎促进子宫恢复:青霉素、头孢等) 、助产药 (缩宫素等) 、止血药 (产程中防大出血必备:VK2、VK3) 等。
工具:照明灯、干净擦布、脸盆、助产勾、助产绳、剪刀、缝合手术使用的相关器械等。
记录资料:笔、产仔记录本等。
记载着母猪详细信息的母猪现场记录卡:一猪一卡, 卡随猪走, 根据配种后预产期计算, 临产前一周进入产房。
1.4 产前测膘
待产母猪分娩前进行活体背膘测定, 背膘厚度要求达到18~20 mm, 最多可达22 mm (后备母猪可以18~22mm, 妊娠期母猪背膘18~20 mm) , 根据背膘厚度来调整母猪的营养水平及饲喂量。
2 接产工作
2.1 严格接产消毒, 预防母猪炎症
有临产征兆时 (乳房膨大变硬, 出现奶埂, 轻轻按摩可挤出乳汁。当挤出乳汁清淡透明时, 分娩近在2~3 d内;当乳汁变成黄色胶状, 则即刻开始分娩;但也有个别母猪产后才分泌乳汁。外阴在分娩前3~5 d开始红肿、下垂, 尾根两侧出现凹陷。神经敏感, 变得行动不安, 分娩前母猪频繁起卧、饮水、排粪和排尿、啃咬圈栏) , 应及时对乳房和后躯清洗消毒, 同时把每个乳头挤出两三把乳汁丢弃, 再用温水将母猪的乳房进行清洗、消毒、按摩, 既能预防乳房炎, 又能促进泌乳;接产人员做好自生的消毒和助产准备;母猪能顺产, 则不轻易将手伸入产道助产, 以防引起产道炎症。
有条件的猪场, 在预产分娩前一天早上7—8时, 肌肉注射0.2 mg氯前列烯醇, 这样既达到让绝大多数母猪白天产仔, 便于管理, 又有利于子宫净化、复原, 还可提高母猪泌乳力, 促进仔猪生长。
2.2 难产及时助产
母猪顺产时, 约需2 h左右分娩完毕, 产程短的仅需0.5 h, 而长的而达8~12 h。一般母猪很少难产, 但有时因胎儿过大、母猪太弱无力阵缩等情况, 会出现难产, 需进行人工助产。如果母猪长时间阵缩而产不出仔猪时, 可先注射催产素。若仍不见效, 接产人员就要修剪好手指甲, 给手臂清洁消毒, 涂上润滑剂, 五指并拢, 手心向上, 在母猪间歇时, 慢慢旋转进入产道。当摸到仔猪时, 随着母猪阵缩慢慢将仔猪拉出。产完后, 给母猪注射抗菌素, 防止产道感染。
3 产后护理
3.1 母猪护理
母猪产后作好产后保健工作, 对母猪子宫恢复进行观察, 发现有异常现象, 进行及时的清宫消炎。
3.2 母猪饲喂
母猪产后3 d内饲喂麸皮汤, 饲喂勿过量, 根据奶水、仔猪多少进行催乳, 第五天后每天逐渐增加饲喂总量, 促进乳汁的分泌和仔猪的生长发育。
3.3 仔猪寄养
产仔时间相差在3 d之内的母猪, 根据产仔数量及时进行并窝或过继, 产仔少的母猪, 将仔猪寄出后提前下产床, 待子宫恢复重新发情配种后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产仔多的母猪, 将出生体重稍大的仔猪寄往先产仔的母猪带养, 出生体重稍小的仔猪寄往后产仔的母猪带养, 尽量使每窝母猪所带养仔猪均匀度好, 生长整齐度高,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和育成率。
3.4 乳房保健
产仔后3 d内利用给仔猪固定乳头的时间, 提前用消毒温热水清洗热敷乳房, 未有仔猪吮乳的奶头, 特别是初产母猪, 及时挤通乳头, 避免乳房炎或以后成无效乳头而降低哺乳仔猪数;如触摸乳房, 有热感, 乳房可触摸到硬块, 即有患局部性乳房炎的可能, 要尽可能揉开并排出乳汁, 可用鱼石脂加樟脑精的混合液每天涂1~2次;预防乳猪咬伤母猪乳头, 在乳猪出生时用剪牙钳将乳猪的上下8颗犬齿从牙根平整剪掉。
3.5 母猪保健
分娩对于母猪是非常大的应激, 这时母猪的抵抗力很低, 对母猪进行保健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母猪体内的病菌数, 同时可以防止各种病菌传播给仔猪导致的发病。方法如下:产前3 d和产后4 d, 母猪饲料中添加母仔康、母仔安等中成药, 促进母猪的尽快回复和仔猪的健康生长。
母猪分娩后肌肉注射青链霉素, 连续使用3 d, 抗炎促恢复;对于存在寄生虫威胁的猪场, 可以在母猪转进产房当天肌肉注射伊维菌素;母猪断奶的当天可以选择肌肉注射一针长效土霉素或强力霉素, 防止母猪乳房炎的发生。
4 适时断奶
分娩后21~28 d母猪准备断奶, 逐渐减少母猪采食量, 开始先减少饲喂次数, 再减少饲喂数量, 控制饮水, 断奶前期对母猪要仔细观察, 预防母猪因断奶而发生乳房炎, 或越栏而引起的自残等现象。
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技术环节 篇8
1 选择适合品种
1.1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品种
冬小麦品种要与当地气候和生产条件相适应。根据黎城县的情况, 所选择的品种首先要适合当地的气候。该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一年四季分明, 冬季常遭低温灾害, 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2℃;春季回暖慢, 常受“倒春寒”的袭击。近年来, 黎城县个别农户由于品种选择不适合本地气候特点, 遭遇冬春冻害造成的死苗现象时有发生。冬小麦应首选冬性强的品种, 慎用半冬性品种, 最好不要种植弱冬性品种。
1.2 根据地力条件选择适合品种
黎城县地力水平一般划分为保浇地、扩浇地、肥旱地和旱薄地。
1.2.1 保浇地
一般水利条件较好, 基本能保证冬小麦越冬、拔节、孕穗、灌浆等关键时期小麦对水分的需求, 所以宜选株高低于75 cm、茎秆韧性好、抗倒能力强、群体自我调控能力高的品种。考虑到全县的热量资源是两季不足, 一季有余。所以, 保浇地的农户都在小麦收割后要播种一茬大豆或油葵。这样一来, 适期播种便掌握得不好, 而要保证小麦生长后期有足够的成穗条件, 就必须增加其播量, 以主茎成熟为主。但群体自我调控力弱的品种, 往往在春季分蘖高峰期易形成许多无效分蘖, 消耗养分, 甚至造成植株倒伏, 影响产量。
1.2.2 扩浇地
在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内, 扩浇地一般只能满足越冬和返青或拔节浇两水, 所以品种选择要注重有一定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 一般选株高在85 cm以下, 稳产性好的品种, 以实现涝时不倒伏、旱年不减产的稳产目标。
1.2.3 肥旱地
肥旱地包括部分沟坝地, 这类地土层深厚、土质较好,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抗旱性好, 适于播种旱地小麦, 但应注意适期播种, 以培育冬前壮苗为主要目标。品种要选择抗旱、抗逆性好, 以及冬前宜形成壮苗的品种, 为翌年夺高产打下基础。
2 播期与播量
适宜的播期是培育冬前壮苗、夺取小麦高产的基础。然而, 由于耕作制度的不断改进, 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 一味地要求“适期”是不可能的。黎城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以9月20日—27日为最佳, 但由于近年来复种指数的提高, 高、中水肥地一般都在麦收后复种一些生育期较短的作物。或者由于茬口安排的需要, 也有许多农户收获春玉米后再播种小麦, 因此中、高水肥区的小麦适期播种是相对的。小麦的播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不可过于苛求“适期”, 总的原则是能适期时尽量适期, 播种迟了用播量补, 这就又出现播量的问题。特别是晚播麦田, 有的农户盲目加大播量, 常使田间群体过大, 植株生长细弱, 造成中后期倒伏, 这点必须引起重视。播量的控制应依据品种、播期和水肥条件灵活掌握。春季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应适当少播, 反之则应适当多播, 其标准是成熟期的有效穗数一般应控制在40万~45万株/0.067 hm2, 这个群体范围内的播量宜少不宜大。因此, 随着播期的延迟, 应在适期播种播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量, 具体增加多少, 应依据品种、播种时间、品种的发芽率、出苗率、分蘖成穗率、整地播种质量等的不同而不同, 不可一概而论。
3 施肥与播种质量
3.1 施肥
肥料是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只有足够的肥料供应才能夺得小麦的丰产丰收, 而施肥则必须根据地力水平 (特别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地) 和品种对肥料的要求等合理施用。用作小麦的肥料一般是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是提高地力水平、实现作物高产的基础, 一般都用作基肥, 施肥量要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适量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或砂质土壤要重施。无机肥即指化肥, 养分含量单一, 但速效性较好。化肥的施用也必须依据地力水平和立地条件而定, 包括施肥时期、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次数等。
一般来讲, 土层深厚、土壤有机含量较好的壤质土, 由于其保肥能力较强, 施用重点应在底肥和起身拔节肥。根据黎城县“缺磷小、氮钾够用”的土壤特点, 化肥的施用原则应是重氮、稳磷、钾少量;对于土层较薄的砂质土壤, 因其保肥能力差, 底肥“三要素”肥料都要重施, 追肥重点掌握在拔节、孕穗和灌浆期。追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水利条件较好的必须追施拔节肥, 以利增加成穗率和穗粒数;对于旱地, 因受水的制约, 一般宜采用“一炮轰”施肥, 具体施用量因生产条件的不一致性, 这里不再赘述。
3.2 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对小麦的影响主要在冬前。播种质量高, 苗全、苗齐、苗壮, 适播麦田冬前宜形成大分蘖, 可以提高来年的分蘖成穗率, 而且麦苗也可安全越冬;播种质量较低的麦田, 一般易造成缺苗断垄。播种有深有浅, 出苗不齐, 很难形成壮苗, 存在越冬死苗的隐患。播种质量的高低既与播种技术有关, 也与整地质量密切相关。所以, 要想提高播种质量, 首先要搞好播前整地, 要除去上茬作物留下的残茬和明暗坷垃, 使土壤绵、平。这方面, 首选机型是旋耕机。
种子处理也是提高播种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黎城县小麦上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地下虫害、蚜虫、红蜘蛛以及黑穗病和白粉病等。地下虫害和黑穗病的防治主要通过种子处理加以解决。根据经验, 农户自留种有2种处理方法: (1) 播前晒种, 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法, 可减轻黑穗病等病害的发生, 还可提高发芽率, 实现苗齐苗壮; (2) 药剂拌种, 一般可用药剂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三唑酮, 近年来开发出的戊唑醇是一种很好防除土传和种传病害的新药, 防病效果很好。对于地下虫害, 一般推荐使用辛硫磷拌种, 但地下虫害严重的地块, 应进行土壤处理, 推荐使用质量分数10%毒死蜱颗粒剂1~2 kg/0.067 hm2进行防治。
最好选用经过包衣的商品良种, 其防病除虫效果会更好。
摘要:种好冬小麦必须把握好品种、播期、播量、施肥、播种质量等关键技术环节。品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气候特点;播量应根据播期来合理确定, 随着适播期的延后, 可适当增加播量;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依据当地的土壤条件而定;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 实现冬前苗齐苗壮, 打好丰产基础。
关键技术环节 篇9
1 蛋鸡健康养殖的重要性
蛋鸡饲养管理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为产蛋鸡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生长和产蛋的环境, 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 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商品蛋。但是, 目前农村养殖户蛋鸡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对蛋鸡养殖的影响和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呈复杂化, 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养鸡场为追求利润超量或违禁使用兽药等, 导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蛋鸡健康养殖直接关系禽蛋、禽肉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其特征是“安全、优质、高效与无公害”。推行蛋鸡健康养殖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蛋鸡养殖生产过程中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至关重要。
2 蛋鸡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
蛋鸡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是环境控制。蛋鸡养殖场环境控制包括外部环境控制和饲养环境控制两个方面。
2.1 外部环境控制
外部环境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2.1.1 场址选择和建设。
在场址选择上, 地形应开阔整齐, 地势高燥向阳, 通风良好, 地面平坦;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交通便利, 距交通主干线应在500 m以上。在卫生防疫上, 应遵守社会公共卫生准则, 场址应远离居民区, 有足够的卫生防疫间隔, 不能建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下风向和污水流经处及附近, 其污物、污水不得成为周围社会环境的污染源。在场区规划布局上, 生活区、管理区和生产区应严格分开, 生活区、管理区须在全场的上风处和地势最高地段, 生产区应在防疫卫生的最安全地段。
2.1.2 搞好环境消毒, 定期用2%的火碱溶液喷洒, 场门口设消毒池。
2.1.3 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 以严防各种应激因素发生。
2.1.4 在鸡舍周围种植树木和草坪等, 以有效改善鸡舍外的小气候。
2.2 饲养环境的控制
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湿度、通风换气和卫生环境控制。
2.2.1 温度控制。
在24℃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 其产蛋就开始降低。所以产蛋鸡的生产适宜温度范围应保持在13~25℃, 最佳温度范围应保持在18~23℃。
2.2.2 光照。
在生产实践中, 应从20周龄开始, 每周延长光照0.5~1 h, 使产蛋期的光照时间逐渐增加至14~16h, 然后稳定在这一水平上, 直到产蛋结束。
2.2.3 湿度。
产蛋鸡环境的适宜湿度应为60%~65%。高温时, 如果湿度较大, 会造成热应激。低温高湿环境, 会降低生产性能。
2.2.4 通风换气。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应保持舍内通风换气良好, 抑制有害气体产生, 以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特别是冬季, 既要防寒保温, 更要注意通风换气。
2.2.5 卫生环境控制。
要定期消毒和清理粪便、污物, 经常保持鸡舍及其场地周围环境清洁, 预防病原微生物侵入和疫病传播。消除噪声, 创造安静良好的环境。
3 蛋鸡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
蛋鸡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育雏期、育成期和生产期的管理技术, 以及卫生防疫措施。
3.1 育雏期
0—6周龄为育雏期。管理技术要点为温度、密度、通风、断喙和防疫。应开饮后再开食, 饲料要全价, 自由采食。
3.2 育成期
7—18周龄为育成期。管理技术要点为喂料量、密度、光照时间、防疫和转群时间。首先要控制体重的增长;其次随时调整鸡群, 提高鸡群均匀度;再之科学光照, 控制性成熟, 适时开产。
3.3 生产期
18周龄末转入产蛋期。管理技术要点为光照时间和照度、饮水量、喂料量和防疫。主要是加强和保证饲料营养供给及营养平衡, 确保适时开产并达到应有的高峰产蛋率,
3.3.1 保证日粮蛋白水平。
当鸡群产蛋率达5%时, 应及时供给高质量的全价日粮, 以保证其生产和生长需要。饲养到25周龄产蛋率达到60%时, 根据生长情况、体重变化及产蛋上升率随时调整饲料配方。产蛋率大于80%以上时进入产蛋高峰期。这一时期日粮中蛋白质、钙等营养含量应随鸡群产蛋率的增长而增加, 每日每只喂日粮105 g, 保证日给蛋白质18.9 g以上。其遵循的规律是产蛋率每提高10%, 大约日粮蛋白水平应提高1%。
3.3.2 控制能量。
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之间要科学平衡。当产蛋率为90%时, 1 kg饲料代谢能应在11286~11 495 KJ, 这样增加饲料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期的稳定性。
3.3.3 合理适时补钙。
一般产蛋鸡日摄钙为3~4 g。根据产蛋鸡生理生化规律及饲养蛋鸡的实践, 每天12-18时给产蛋鸡补钙效果最好。产蛋鸡日粮钙的含量一般以3%为最佳。在产蛋高峰期即产蛋率85%以上时, 日粮中钙含量可增加到3.5%~4.0%。
3.3.4 产蛋中后期控制日粮供给。
产蛋高峰过后, 当产蛋率在70%~80%这一时期, 日粮中蛋白质、钙等营养含量应随鸡群产蛋率而变化, 每日每只喂日粮104 g, 保证日给蛋白质17.2 g。当产蛋率小于70%这一时期, 日粮中蛋白质、钙等营养含量应随鸡群产蛋率的增减而变化, 每日每只喂日粮99 g, 保证日给蛋白质14.9 g。
3.4 卫生防疫措施
3.4.1 要正确认识防疫与免疫的联系和区别, 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作为预防传染病唯一正确方法。应谢绝人员参观, 工作人员进出应消毒。要高度重视鸡蛋筐等用具的消毒。严禁车辆进入生产区。
3.4.2 舍外环境每月至少要进行两次消毒。
3.4.3 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并开展抗体监测。如免疫效果不理想, 应采取补救措施。
关键技术环节 篇10
1 家兔生态养殖的关键环节
1.1 选择适应的养殖品种
肉兔品种主要有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比利时兔、齐卡肉兔、艾哥肉兔等。各个肉兔品种耐粗饲能力、繁殖力、抗病力等都各不相同, 养殖农户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养殖方式、技术优势、当地市场销路及饮食习惯、环境及饲料资源优势等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
1.2 使用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
饲料占养兔成本的70%~80%, 许多养兔户采用传统的有啥吃啥的单一饲料喂养方法, 饲料营养不全, 导致家兔生长缓慢, 繁殖率低, 经济效益差。因此, 养殖户应根据肉兔饲养标准, 按照肉兔不同生长时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结合本地的饲料资源配制全价饲料。
1.3 保证青饲料均衡供应
兔是草食动物, 养殖户可种植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草、紫花苜蓿、苦荬菜等优质牧草, 保障青饲料供应的同时, 晒制贮存冬用青干草, 做到青粗饲料常年不断均衡供应。
1.4 改善圈舍环境卫生条件
搞好兔舍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创造适宜肉兔生长发育的生活环境, 可大大降低疾病发生率, 提高养兔经济效益。
1.5 资源循环利用, 维护生态平衡
资源循环利用, 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改善生态平衡, 是现代生态农业的宗旨。相对于其他动物, 肉兔粪尿排泄量较少, 应将排泄物进行堆积发酵或其他无害化处理, 再返还田土作为有机肥再利用, 实现生态养殖。
1.6 完善疾病综合防治体系
以加强饲养管理, 保障营养需要为基础, 建立完善的兔病防治体系, 是提高成活率和出栏率, 提高养兔经济效益的关键。养殖户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适时对传染性、多发性及季节性疾病进行防疫, 适时注射疫苗。
1.7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兔群结构
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饲养品种和兔群结构, 若市场看好, 就应当加强肉兔繁殖, 应多繁快育, 力争在市场高潮期多出栏, 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市场处于低谷时应淘汰劣种, 改良品种。其次是兔群的年龄结构要合理, 每年应淘汰1/3的老年公、母兔, 避免进入繁殖群, 发挥中青年种兔的最佳繁殖性能。
2 肉兔的饲养管理
2.1 仔兔的饲养管理
断奶以前的小兔称为仔兔, 机体生长发育尚未完全, 自身的调节机能较差, 应加强饲养管理。每天上午8:00和下午18:00要定时巡查兔笼, 观察母兔的健康和哺育状况, 观察仔兔是否能吃饱奶。吃不饱的仔兔采取人工饲喂, 推荐配方为:鲜牛奶200 ml, 鱼肝油3 ml, 精制食盐2 g, 鲜鸡蛋1枚, 混合均匀后加温至37~38 ℃缓慢饲喂。仔兔眼睛若被眼屎粘住, 应及时用药棉蘸温开水慢慢洗去。仔兔16日龄开始少量饲喂豆浆、豆腐或剪碎的鲜青草、青菜叶等。22日龄后在饲料中拌入少量矿物质、洋葱, 以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每天喂料5~6次, 以少喂多餐、逐渐增加为原则。30日龄后, 以饲料为主, 母乳为辅, 循序渐进地断奶。
2.2 幼兔和青年兔的饲养管理
断奶后3个月的小兔称为幼兔, 应保持其生活环境温暖、清洁、干爽, 最好笼养, 为了防止早配, 必须将公母兔分笼饲养。每天早、中、晚各投喂青饲料1次, 早、中各投喂精饲料1次, 另外根据幼兔的健康状况, 加喂矿物质饲料和少量鱼粉、豆饼等, 每隔1周加喂一些大葱或洋葱叶、大蒜叶。青饲料含水率需保持在70%左右, 饮水必须清洁、充足, 水槽和食槽每4天用高锰酸钾水消毒1次。
2.3 种兔的饲养管理
2.3.1 种公兔
(1) 加强选种。种公兔的产肉、产毛及繁殖性能是可以遗传的, 所以要不断选择生产性能好的公兔作为种用。一般种公兔利用3年后开始淘汰。 (2) 适时配种。肉兔一般7月龄左右 (体重3 kg以上) 试配, 8月龄正式配种。一般1天配2次, 配2天休息1天。 (3) 合理饲养。种公兔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稍高一些, 糖类饲料少些, 每天供给精料70 g左右, 供给优质青饲料500 g以上。从配种季节前3周开始, 每天添喂1/4枚鲜鸡蛋和鱼肝油丸2粒。在配种旺季, 加喂一些动物性饲料, 如鱼粉, 蚕蛹粉等。此外, 应注意磷、钙的供应, 精料中配合2%~3%的骨粉和贝壳粉, 0.5%~1%的食盐。
2.3.2 种母兔
(1) 对过肥的母兔要减少精料饲喂量, 加强运动;过瘦的母兔要增加精料的喂量, 使其恢复正常体况;长期不发情的母兔要及时淘汰。 (2) 怀孕母兔以优质青料为主, 特别是怀孕15天后要适当多喂些鲜嫩青草及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高的饲料, 不能喂过多的精料。产前7天停止饲喂精料, 以减少母兔便秘和乳房炎的发生率。 (3) 哺乳母兔必须增加饲料投喂量, 并喂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对不会哺乳的母兔, 将其从产箱中取出, 采用人工强迫喂奶。
3 肉兔常见疾病的防治
肉兔常见疾病有兔瘟、传染性鼻炎、腹泻、痢疾、螨病和臌胀病, 其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如下。
3.1 兔瘟
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病毒病, 主要感染青壮年兔, 病死率很高。症状:急性者突然死亡 (多在夜间) 。有的尖叫几声, 鼻孔流血而死, 临死前肛门常排出附有淡黄色胶样黏液的粪便。慢性者体温升高1~1.5 ℃, 持续1~2天后恢复正常, 常使其他易感染兔发病死亡。预防措施:每年定期注射兔瘟疫苗, 也可在发病季节前注射, 成年兔肌注2 ml, 断乳兔肌注1 ml, 哺乳仔兔可在断乳前几天接种, 接种后4~5天产生免疫力。
3.2传染性鼻炎
春秋两季多发, 发病率20%~ 70%, 传播快, 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 感冒而引起。症状:发病初期打喷嚏及流清鼻涕, 后转为黏液性或脓性鼻涕, 外鼻孔上结痂。呼吸困难, 并伴有鼻塞声音。治疗:病重者食欲减退, 消瘦而死。病重者应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轻者用青霉素滴鼻, 每天1~ 2次, 每次约3滴;或用大蒜捣烂用水浸泡半天, 取浸液洗鼻, 每天2~ 3次。
3.3腹泻
腹泻是家兔常见病之一, 多因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 或吃含水量过多的饲料, 或饮冰冷水所致。另外, 兔舍寒冷、潮湿, 致使腹部受凉, 幼兔断奶过早、对饲料适应性差, 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都会引起腹泻。治疗: (1) 内服植物油10~ 15ml, 清除肠道内毒素。 8~ 10小时后煎浓茶1碗, 连茶叶分几次喂完。 (2) 大蒜或大蒜汁适量内服。 (3) 磺胺脒, 每千克体重0.1~ 0.2g, 内服, 每日2~ 3次。 (4) 黄连素片, 每千克体重0.01g, 每日3次, 内服, 连用2~ 3天。
3.4痢疾
本病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家兔吃食变质食物或饮不洁净的水, 或气候突变, 兔舍潮湿, 均易感染此病。症状:病兔粪便稀烂, 有时带血, 附有鼻涕样黏液, 耳冰冷, 被毛松乱, 食欲减退或废绝, 下痢脱水严重, 逐日消瘦而死亡。治疗: (1) 取大蒜1~ 2瓣, 打碎去皮加水浸泡, 连同大蒜1次灌服。 (2) 绿茶2~ 3g加水100ml煎成40~ 50ml, 每日灌服4~ 5次。 (3) 蜂蜜30g, 花椒15g, 大黄6g, 甘草6g, 加水200ml煎成100ml, 每次灌1~ 2ml。 (4) 症状较严重的, 喂服磺胺脒1片, 每日2次, 连用3日。
3.5螨病
是由螨类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接触感染, 阴雨天气、兔舍潮湿或密集饲养极易发生。按寄生螨种类及寄生部位可分为3种:疥癣、耳癣、足癣。治疗: (1) 雄黄20g, 豆油100ml, 将豆油煮沸后, 加入雄黄拌匀而成软膏, 隔天涂患部1次, 连用2~ 3次。 (2) 硫磺25份, 猪油100份, 制成硫磺软膏, 每周擦患部1次。 (3) 米醋500g, 黄烟丝50g, 用铁罐煮沸10分钟, 冷却后涂患部, 每日1次, 连用5~ 6天。 (4) 苦槐树皮烧成炭, 研末拌猪油或凡士林擦患处。 (5) 速灭虫净 (杀灭菊酯) , 灭虫作用可靠, 无副作用, 治愈后不易复发。用法:取20%速灭虫净1ml, 加12℃温水2.5~ 5kg, 涂擦患处。稀释后的药液要装瓶遮光保存, 1个月内药效不变, 但切忌与碱性物质同用。
3.6臌胀病
本病多见于2~ 6月龄幼兔, 常因喂食过多不易消化或腐烂变质的饲料, 加上运动不足而发病。症状:病兔食欲废绝, 腹部膨大, 胃部有大量食物及气体, 呼吸困难, 黏膜紫红色, 常蹲伏不动。治疗:立即停喂发霉变质饲料。 (1) 用植物油15~ 18ml加等量开水, 冷却后灌服。 (2) 石菖蒲、青木香、野山楂各6g, 桔皮10g, 神曲1块, 加水煎服, 每剂药供2只兔1次服。 (3) 大黄苏打片, 每次1片, 幼兔减半。 (4) 姜酊2ml, 大黄酊1ml, 加温水灌服。 (5) 来苏儿0.5~ 1ml, 加水10~ 20ml灌服。 (6) 大蒜酊2ml, 加水适量灌服。 (7) 大蒜6g, 醋15~ 30ml, 1次灌服。
4小结
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 篇11
一、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改革任务和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明确部署,把制定《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作为2004年十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成立了起草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历时半年多,形成了《若干意见》,并经市委全会审议通过。《若干意见》从上海发展的全局和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十二项改革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意见》印发后,上海市韩正市长批示:“此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004年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要点”,目前,已印发各区县政府和市各委办局。
二、明确工作定位,加快职能转变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市委、市政府“三大一综合”(大思路、大项目、大政策和加强综合)的要求,更加突出综合性、全局性的特征,更加强化综合平衡、统筹协调的职能,更加贴近发展、贴近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改革职能从体制上得到进一步加强。
1.加强发展和改革互动融合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强综合平台功能,一手抓谋划发展战略,一手抓推进体制创新,坚持在发展中贯穿改革思路,在改革中坚持发展取向,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证各项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加强改革的综合平衡和统筹协调功能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注重发挥总体协调指导的作用,加强改革方案的调查研究和系统设计,强化对各部门自主推进改革的综合协调,做好专项改革之间的衔接,梳理区县改革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3.建立健全有效推进改革的日常工作机制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各委办局、区县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联系人制度和定期会议机制。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年度改革工作意见,坚持编制年度性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强化操作性和年度工作目标。选择若干重点改革进行过程跟踪、实施协调和效果评估,逐步建立改革政策和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改革工作目标预期实现。
三、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改革
1.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上海市以电气集团改制重组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工作;以投资多元化为主要方向,抓住完善分配制度这一关键环节,逐步深化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动轻工控股公司所属改制企业下放,探索国有控股公司转制改革的多样化模式,推进控股公司的进一步改革。主要做法是:(1)市区联手,形成合力。将现有企业进行分类,将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推向市场,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2)整建制下放。保留完整的资产链、产品链,管理链。(3)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首先选择6家企业在普陀区试点,然后逐步扩大。目前,轻工控股集团已与普陀、青浦、松江等区县签订了有关协议,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将继续多种模式推进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加快企业集团非核心业务和非主营板块的中小企业改制重组。
2.实施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验
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是中央赋予先行推进教育事业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会。上海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工作:探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推进上海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高职高专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探索建立研究生招生选拔、培养模式和成本分担新机制,以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 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等。目前,浦东新区已列为全国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区。
3.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上海市抓住中央确定上海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的契机,以文化企事业单位、文艺院团改革为切入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推进政府机构与文化事业单位的脱钩,加快实现新闻出版系统“局社分离”,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二是组建和筹办上海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推进新一轮文化领域国有资产委托监管和授权经营。三是计划制定实施“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建立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机制和经营性文化项目投资机制框架。四是完成新华发行集团、世纪出版集团和电影集团的改制转制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有关媒体的转制工作。目前,改革正在一批试点项目上着力推进。
4.市容环卫体制综合改革
上海市市容环卫体制综合改革从体制、机制和费制上联动入手,已形成方案并开始实施。基本完成市、区(县)作业服务单位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工作;组建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运作市属作业服务单位,加快实现市容环卫领域事企分开、管理与作业分离;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三级职能分工,下放市容环卫管理事权,实现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推进作业服务企业改制转制,吸引社会单位进入作业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等各项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单位生活垃圾收费制度,促进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市场化。
5.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上海抓住三个关键点来推进此项工作。一是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成立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及其常设机构,在教育、房地资源等15家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共权力大的部门先行实施政府信息公开。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告知承诺”范围,推动市政府公布的38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推进企业年检制度改革;深化审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和专项改革试点;根据国务院公布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的500个审批事项,抓紧落实清理,对上海市确需保留的个别事项,提出相应办法;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做好行政许可规定清理后的有关管理衔接等。三是继续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从原来的10个区县扩大到所有区县;考虑进行上海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从食品卫生管理领域着手,探索试行经济领域某些方面的综合执法。
6.加快推进郊区“三个集中”
斑点叉尾鮰鱼苗运输环节关键技术 篇12
1基本情况
万峰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储水量102亿m3,湖岸线102 km,常年气温18℃以上,库区湾多,湖面开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黔西南州辖区水域被列为贵州省主要水产品生产基地,仅兴义市南盘江镇辖区有网箱养殖271户、网箱20 698口,745 110 m2,主要养殖鲢鱼、鲫鱼、草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等鱼类。
2关键技术
2.1鱼苗运输季节鱼苗运输主要用于再养殖,要确保放入新养殖水体后再养殖的成活率,选择在冬季和初春气温较低的季节运输较佳。
2.2运输鱼苗水箱规格通过多次测定,制定4.2 m×1.8 m×0.9 m规格的运输鱼苗水箱最佳。
2.3鱼苗的选择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强壮、未投喂过“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并经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检疫合格的鱼苗。
2.4装水装鱼苗前先在运输鱼苗水箱中装40~50 cm深的地下硬水,不足部分在装好鱼苗后添加原养殖水体的水,使其水箱内水面基本上接近箱顶,避免水箱水体和原养殖水体差异过大,减少运输过程中水体的来回震荡,有效降低鱼苗损伤。
2.5装鱼苗装鱼苗动作不能过大,减少鱼苗受伤。若长途运输,在运输前1~2天停止投饵,使其消化道排空,减少运输过程中水箱水体污染。
2.6供氧装鱼苗过程中,如果水箱中的鱼苗有浮头现象,立即打开充氧开关,可根据装鱼苗多少调整充氧量的大小,以保证水箱底部的塑料软管气孔都能均匀往外散发气泡为宜。
2.7换水鱼苗装车结束后,水箱中的水比较脏,这时要换水,逐渐加入新水和水箱中的旧水相混合,边加边放,以水箱中的水达到清新为止,再将水箱顶盖固定好。
2.8运输途中管理运输途中主要检查充氧设施是否完好,将供氧瓶的压力表装在运输车驾驶室内,随时掌握供氧状况。可以把多个供氧瓶连在一起,避免供氧气管在每个氧气瓶间多次转换。若长途运输,每隔3小时到车顶上检查1次,以免出现其它意外情况。
2.9御鱼苗运输到达目的地后,把鱼苗从水箱转御到养殖水体中时,要进行2次换水,以水箱中的水温接近养殖水体的水温为宜,使鱼苗水体环境变化差异不大。同时,御鱼苗时细心操作,避免鱼苗受伤。
3体会
3.1鱼苗运输时,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苗混装,会加大鱼苗的死亡率。
3.2将运输鱼苗水箱每隔1.5 m用钢板隔成2~3档,解决一次性运输时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苗分装,避免运输过程中水体过大震荡,减少鱼苗损伤,提高成活率。
3.3用塑料软管呈“S”形均匀铺在装鱼苗水箱底部,相邻2管距离15 cm,软管上间隔10 cm用“针灸”细银针穿刺数个供氧小孔,使水箱水体充氧均匀,提高氧气的溶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