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链技术

2024-11-20

关键链技术(共10篇)

关键链技术 篇1

关键链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其目前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归类总结,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1 关键链研究现状

关键链的思想首次提及是在1990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但是没能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直到1997年,以色列物理学家Goldratt[1]在约束理论的基础上,再次提及关键链的概念,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Graham K Rand[2](2000)认为传统的里程碑思想易导致项目延期,由关注里程碑事件转向关注关键链是一种进步。Watson[3](2007)指出关键链方法可以比传统的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方法显著地缩短工期。通过将关键链与传统的关键路径法进行比较,Bevilacqua M[4](2009)指出了二者的三个主要区别:活动时间设置的差异,缓冲区的插入,资源冲突的消除。不但考虑了技术上的紧前关系,而且还考虑了资源约束的影响。

2 不同理论在关键链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链的理论基础是Goldratt博士提出的约束理论,它综合运用了行为学、系统动力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是项目管理领域上的一大突破。它倡导从整体、系统的观点进行管理,认为项目管理是一个包含投入、生产和产出的系统过程,而在系统中必定存在制约产出的约束因素。约束可能体现在投入的可得性上,也或者是生产能力的限制上,但通过识别、开发和释放约束,系统的产出将被提高。在项目管理中,投入指工序执行所需资源和工序间的依赖关系;生产指项目中工序的执行;产出指在定义的范围内完成项目的时间、成本和质量[5]。

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基于相关理论在关键链研究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三类:排队论理论、模糊理论和鲁棒优化调度思想。

(1)排队论理论

周阳、丰景春[6](2008)运用排队论理论,考虑单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将瓶颈资源视作服务台,工序视作顾客,通过确定排队的长度来确定缓冲大小,采用M/M/1/N排队模型进行缓冲区时间的计算,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然而,由于排队论较适合线状的项目结构,在处理网络状的项目优化问题时较为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排队论在关键链方面的应用,致使基于排队论理论的关键链技术的应用呈减少趋势。

(2)模糊理论

Luong Duc Long[7]等(2008)用梯形模糊数表示项目的时间,并且只考虑项目缓冲区的加入,没有考虑接驳缓冲区的插入问题。这种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只考虑了项目缓冲区,比较符合工程项目对工期底线要求较为严格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接驳缓冲区可以减少相应的计算量和避免对资源冲突的处理,应该是对关键链技术的一个发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基于模糊理论做了相关的研究,杨莉,李南[8](2009)使用模糊语言时间值表征活动工期,并给出与模糊语言时间值对应的梯形模糊数,以此为基础计算活动的最可能时间和安全时间。韩文民[9]等(2009)通过模糊综合决策与Shannon熵相结合的方法,综合了“专家”和“一线工人”两方面对项目的评价信息,针对性的提出计算方法,以使关键链缓冲数量设置恰当,从而更好地应对项目管理中的不确定性。

(3)鲁棒优化调度思想

Stijn Van de Vonder[10]等(2005)的研究中指出其核心思想是将缓冲区分散插入到各个活动的后面,用以对抗活动时间变化产生的干扰,不同于传统关键链只将缓冲区放在项目最后和非关键链尾部的做法。赵道致[11](2008)在初始关键链的基础上,从风险效应链式形态出发,通过将缓冲区分解到关键风险节点上,抑制风险从关键节点继续传播,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这种方法基本上具备了鲁棒优化调度的思想。这种具有鲁棒优化调度思想的关键链技术更利于进化算法的应用,应是关键链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3 关键链技术中缓冲区的计算方法

正确的进行缓冲估计和设置对关键链项目管理技术成功运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现阶段,并没有统一的、科学合理地确定关键链缓冲区大小的方法,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对现有的关键链缓冲区计算方法进行汇总分析。

3.1 缓冲区基本计算方法

综观国内外研究,缓冲区计算的两种基本方法是50%法和根方差法。

Goldratt[1](1997)在《关键链》一文中提出的50%法,也被称作剪贴法(Cut and Paste Method,C&P),采用链路上工序的安全缓冲的一半作为缓冲的大小。然而,该方法计算较为简单,主观性较强,将工序工期人为地减至一半,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Behzad[12]等人(2007)通过用对数正态分布来表示项目活动时间的特性,并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认为Goldratt提出的将活动50%的时间设为缓冲区,会导致严重的浪费。

根据关键链理论,项目工期由关键链上工序工期构成,而各工序工期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其分布的特征值表现为工序的均值和方差。Newbold[13](1998)认为工序的安全缓冲代表了工序工期的不确定性,提出用安全缓冲的一半作为工序工期的标准差,并以2倍的链路标准差作为链路的缓冲估计,这就是根方差 (Root Square Error,RSE)法。

杨立熙[14]等(2009)通过仿真模拟试验显示,根方差法的项目计划工期起初会大于50%法,随着链路工序数的增大,逐步发展为小于50%法,而且,随着工序数的增加,50%法的项目完工保证率仔逐步提高,而根方差法在逐步降低后趋于稳定。

总而言之,工序数大的情形下50%法计算过于保守,而根方差法却过于乐观,工序数中等的情形下两种方法计算的缓冲都未达到有效保证较高完工保证率的水平。

3.2 基于不同考虑角度的项目缓冲方法

3.2.1 基于对资源约束的考虑。

刘士新[15]等(2006)设计了一种项目计划中非关键链上工作缓冲区的设定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工作在资源约束下的自由时间和根据根方差法计算的接驳缓冲区的尺寸,分别针对每项非关键链上的工作设置时间缓冲区从而避免资源冲突。马力[16]等(2008)提出一种基于根方差法的改进型自适应缓冲计算方法,在设置缓冲区大小时,考虑到了项目的相关属性参数,主要是项目中每个活动的资源利用程度,来进行缓冲设置。同时,他们认为资源利用程度可表示为某项活动所需的某种资源量占该资源可用资源总量的比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项目中某个工序的资源需求数量越接近于该资源的总供给量,该活动出现延迟的概率就越大,需要设置的缓冲就应该越长。

3.2.2 基于对工序复杂度和风险偏好的考虑。

Shou YY[17](2000)等经过研究认为,缓冲的大小与项目的特点、性质以及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偏好等因素有关。褚春超[18](2008)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项目资源紧张度、链路结构复杂度和管理者风险偏好等因素的缓冲计算方法,工序所用资源越紧张,链路结构越复杂,管理者要求的完工风险越低,相应的缓冲应该越大。朱建信[19](2010)基于风险偏好等因素的考虑,提出计算缓冲量大小设置的新方法,即以PERT的三点估计为基础,引入弹性因子和位置因子到缓冲量的估算中,从而获得合理的汇入缓冲和项目缓冲量。

3.2.3 基于不确定性考虑。

Shou YY[17](2000)则通过将工序工期的不确定性从低到高划分为A,B,C, D四个等级,把项目安全级别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给出了相应缓冲区的换算系数,来进行缓冲区的计算。乞建勋[20]等(2009)采用三角模糊数从主观角度来描述项目工期的不确定性,利用一致指数法进行估计工期,并结合关键路径法对项目进行缓冲区设置,同时对接驳缓冲区尺寸进行了修正。

3.2.4 基于开工柔性程度的考虑。

杨立熙[14]等(2009)通过对剪贴法和根方差法的仿真模拟试验得出,工序开工柔性对剪贴法的完工保证率影响较小,对根方差法影响较大,且随着关键工序数的增大影响尤为明显。

4 关键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关键链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丰富的成果,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赵道致[21](2005)从关键链法的基本思想入手,在关键链与关键路径、时间缓存量的确定方法、时间缓存与虚工序、计划与区间计划等几个重要认识误区做了澄清和解释。王勇胜[22]等(2010)提出,关键链技术的本质是建立鲁棒性较好的项目初始基本调度,但是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限制关键链技术的客观条件的存在,都会使基本调度面临失效的境地。

通过对关键链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文献收集整理,笔者有几点发现:一是关键链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适用性研究力度不够。二是多资源约束条件下关键链该如何更科学的确定,关键链技术该怎么更好的应用。三是关键链技术在某些项目上应用时,还缺乏必备的条件。四是关键链技术的理论研究已倍受关注,但是,基于关键链技术的软件开发,尤其是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5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链技术的未来研究应该朝什么方向进行,不同的学者有各自的观点。赵之友[5](2008)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利用缓冲聚合缩短项目工期的同时如何减少资源冲突、如何更合理地设置和确定缓冲的大小、如何使用缓冲才能更合理地监控项目进度等。李书全[23](2009)认为,应深入分析关键链的特点、存在问题和不足、使用条件等;寻找关键链和PERT/CPM 模型二者的内部规律,完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寻求多资源约束条件下优化关键链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在项目计划中从众多链条中优选出关键链问题等。王勇胜[22]等(2010)认为,应该改变总是盯着缓冲区大小计算不放的思维怪圈,着眼于较为宏观的视角来进行关键链研究。

笔者认为,应该全面发展关键链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不但注重关键链技术自身的特点、确定方法、应用条件的基础研究,更要关注关键链应用的具体环境,如何实现关键链技术与客观项目实践的完美结合,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加强关键链技术的相关工程软件开发,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6 结束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关键链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发现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推动关键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链技术 篇2

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获得了对项目管理的认识,还拣获了2个“病症”的定义,细细读来深有体会。体会之一就是这些说辞,就曾在自己身上留有缩影,曾经何时,也暗自告诫自己,务必要戒掉这个陋习,使自己脱胎换骨。体会之二就是关键链对于项目预算、期限、重点和效率等管理完成方面独到的见解。

学生综合症:在学生时代,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个作业,比如要提交一份学习报告,通常一周时间可以完成报告,但往往学生要求两周再交作业,也就是说在时间估算的时候通常会增加一个隐藏的富裕量。本来是一周可以完成的工作,但学生请求老师允许两周完成作业。如果老师同意学生的要求,答应学生们在两周之后再交报告,结果会什么样呢?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可能选在第二周开始的时候开始写这份报告。也就是说第一周他把空闲时间安排去做其他工作,从第二周才开始写。可能还有部分同学在第一周时间过去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而是又拖延一天,两天,甚至三天,这样一来,他的报告就不可能如期完成,即使靠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也严重影响了报告质量。有些人又把这种习惯带到工作当中。有统计表明,学生综合症在很多项目、很多工作当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反映。因此这里总结出一条帕肯森定律。

帕肯森定律:工作总是拖延到它所能够允许最迟完成的那一天(Workexpands to fit the allotted time.)。也就是说如果工作允许它拖延、推迟完成的话,往往这个工作总是推迟到它能够最迟完成的那一天,很少有提前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项目延期、工作延期,或者是勉强按期完成任务。下面谈谈我对关键链的认识:关键路线是项目中最长的一条路径,关键链式最长的一串依存的步骤,此中的依存关系包括了所争夺资源引起的和所在的路径的引起的。

一、关键链法的提出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1.如果一项工作尽早开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松驰量、时间浮动和安全裕量,那么这个工作往往推迟到它最后所允许的那一天为止。这一期间整个工作就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效率,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果按照最迟的时间开始做安排,没有浮动和安全裕量,无形当中对从事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施加了压力,他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有尽可能努力地按时完成既定任务。这是关键链法所采用的一种思路。

2.在进行项目估算的时候,需要设法把个人估算当中的一些隐藏的富裕量剔除。经验表明,人们在进行估算的时候,往往是按照能够100%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时间估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50%的可能性,只有一半的可能性能够完成任务,有50%的可能性又要延期,这样就大大缩短原来对工作的时间估算。按照平均规律,把项目中所有的任务都按照50%的概率进行项目的时间估算,结果使项目整个估算时间总体压缩了50%,如果把它富余的时间压缩出来,作为一个统一的安全备用,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公共资源统一调度、统一使用,使备用的资源有效运用到真正需要它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工期或确保在期限内得到完成,不至于以牺牲或缩减项目的原来内容来应付超支和保证期限,使得策划效果大大地降低。

关键链法主要的.思路就是怎样把人们的工作习惯考虑到管理工作当中,在项目的估算和项目管理当中因地制宜地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提高项目绩效。

二、关键链法的好处

1. 可以提高项目的绩效为了保证项目能够完成,我们还需要在工作当中安排一个富裕量,而这个富裕量指的是我们通过挖掘每项工作的潜力而结余的存量。如每一项工作都缩减50%,把富余出来的时间,按照项目工期的50%来安排工作裕量,仍然按照项目的最晚开始,根据项目完工所需要的时间,首先安排项目的最后一个工作,然后再确定其次工作、长期工作,最后安排项目的起始工作,整个工作安排采用逆推法,由项目的结束向前进行安排。把安全裕量安排在项目工期的最后阶段。采用逆推法进行排序,如果前面工作发生了资源的延期,发生时间的拖延,就会反映到最终的时间裕量上。如第一阶段开发估算用10周时间,实际用了15周时间,增长5周时间,这5周时间实际上就是向后拖延的时间,正好是后面备用里所允许的时间。

2. 在项目管理中便于抓住重点,对重点工作进行管理,而不是像传统项目管理那样需要面面俱到,要对每一项工作定期地记录工作进展、分析偏差和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用关键链法只需要关注那些已经延期的项目、工作,如果工作是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就可以在管理工作中摆在稍微次要的位置上。同时对项目的备用管理,对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做一个总体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关键链法的一个基本原理。这项工作正是我们日常中容易出现疏忽和偏差的,往往出现所谓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要在今后的管理中加以辨别并予以避免。

王震:打通移动社交链是关键 篇3

数据显示,现代人平均每6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这就像平均每分钟要呼吸多少次一样,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第六感官。这也就提醒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视野和发力点聚焦到手机上来。那么,单有移动互联网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社交网络迅速兴起,这两者撞在一起就把全世界每个人的手机连接起来了,这个机会就非常大了。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以前企业主要进行大众营销,门户时代和电视传播方式差不多少。那时候你可以说媒体是有价值的。在那之后有了百度,营销进入了分众时代,体现了信息的价值,百度精准营销做得非常大。

而现在到了一个社交网络时代,网络上所有的东西都开始回归真实,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营销从此进入了精准到达消费者本人的微众时代,不再像以前需要通过中间媒介和渠道了。

这就是我们提到的以人为本的社交网络,它把我们现实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关系转移到互联网,所有关系在平台上建立以后,信息变成某种真实化传播,让今天企业做的某一个产品的真实口碑可以通过关系网络直接到达消费者。

十几年前,传统企业家们都有些夜郎自大,认为一个小小的网店和屏幕,怎么可能颠覆我们强大的厂房、工厂呢?结果就是给了外行颠覆内行的一个大好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将不复存在。对于今天的创业者,一定不要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选择的方向最好是你沉浸很多年的某个行业,或者是你很痴迷很执着的领域。就像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在小米这次创业之前也已在软件、移动互联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快速打赢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共建的手机王牌。

从小米模式你也能看到,今天这个时代真正发生革命的是营销模型的变革。当自媒体出现的时候,无数人欢呼雀跃,我们的时代来了!自认为人人都可以把消息传遍全世界,其实恰恰相反,当人人都是媒体的时候,并不是人人都有了媒体的功能,相反的是原来的媒体也丧失了原有的功能,所有的媒体都挂掉了。

另外今天的创意也严重地过剩,想靠创意制胜已经非常困难,同时线上和线下各种营销渠道留给我们新兴品牌机会也已经很少了。

那今天留给我们营销的是什么样的模型呢?就是小米的金字塔模型。通过社交网络大数据的分析,找到所有目标客户,然后在当中找出最有影响力的人,让他成为我们的鼓吹手。然后再利用鼓吹手的社交网络一层层地传递下去,完成整个过程。对于微众传媒引领的粉丝经济时代,挖掘出粉丝代表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关系,让用户积极参与到产品的迭代中,从而使用户与产品产生黏性,发生关系,让消费者变成传播者。

这就像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病毒营销。它的数学模型就是传染病模型。第一步先找到所有易感人群,找到最活跃人,让这帮人先感染病毒,在最短时间内传染最多的人。但病毒每一层传染都有衰减,那如何能够让这些初步感染的人,再一次变成跟最初的那个人一样呢?就得产生交叉感染,通过线下的真实社交活动来完成关系网络的扩充,这一点很关键。

这就是为什么小米每一次发新品都是病毒营销般的效果。

关键链技术 篇4

项目进度管理(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活动的进度和日程安排、项目活动需要的各种资源和项目活动需要的成本预算所进行的管理过程。项目进度管理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议题。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项目进行富有成效的进度管理,缩短工期、降低费用,确保项目按照预定时间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的CPM/PERT网络计划技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应用,现可以说已比较成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运用在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中只考虑时间约束关系,把浮动时差为零或最小的工序组成的工序序列作为关键路径,没有考虑资源的约束和人的行为因素,往往导致项目进度的延期。1997年,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业管理大师艾利.高德拉特(Goldratt EM)将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TOC)与项目管理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C C P M充分考虑了资源的约束和人的行为因素,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把资源约束和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加到每个工序中,对以时间为约束的关键路径进行改造,找出真正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链。

二、网络计划技术

项目管理领域所说的网络计划技术一般是指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的总称,是在网络图上加注工序时间参数等编制成的项目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由网络图和网络参数两部分构成,网络图是由单方向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序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络图形;网络参数是根据项目各工序延续时间和网络图计算的工序、节点、线路等各要素的各种时间参数。

1、网络计划技术(CPM/PERT)的基本思想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一种借助于项目网络图和各工序持续时间估算值,通过顺推法计算各项工序的最早开始、结束时间,通过逆推法计算各项工序最迟开始、结束时间,这样可以决定哪些工序的进度安排灵活性(总时差)最小,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路线,并对关键路线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项目完成时间最短,使项目进度计划最优。

C P M和P E R T的主要不同点在于:CPM利用的是工序持续时间的最可能的估算值,而PERT利用的是工序持续时间的三种时间(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悲观时间)加权值。CPM基于单一的时间估算,从本质上说是决定论的,而PERT从本质上说是或然论的,每个工序时间基于beta分布,预期时间期限基于正态分布;C P M常用于基于精确的时间预算,并有较强资源依赖性的建筑项目,而PERT则常用于估算时间的风险具有高度可变性的研发项目。

2、网络计划的优化

网络计划优化是在满足项目完成时间要求的同时,利用项目关键路径上的工序所具有的时差进行一些相关平衡和调整,合理安排时间与资源、时间与成本,力求达到资源消耗合理和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1)工期优化。工期优化调整项目进度计划的估算时间,使其在满足项目完成时间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时间最为合理的目的。工期优化的步骤如下:

Step1:找出项目进度计划中的项目关键路径,并估算出项目进度计划总完成时间;

Step2:估算应压缩的时间量;

Step3:选定最先压缩持续时间的项目关键工序;

Step4:确定压缩时间;

Step5:压缩另一关键工序,直至满足项目完成时间为止。

(2)成本优化。成本优化又叫工期-成本优化,就是通过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使项目完成时间接近最优完成时间,以实现项目实施总成本最少的目的。成本优化的步骤如下:

Step1:估算项目实施总直接成本;

Step2:估算各工序的直接成本压缩费率;

Step3:确定间接成本压缩费率;

Step4:确定关键路径并估算项目总的完成时间;

Step5:确定压缩持续时间的关键工序;

Step6:确定关键工序持续时间的压缩值;

Step7:估算缩短持续时间的成本增加值;

Step8:估算总成本;

Step9:确定新的应压缩持续时间的关键工序,并按Step6、Step7、Step8的步骤估算新的总成本,如此重复,直至总成本不可再降低为止。

三、关键链技术

关键链技术是约束理论(TOC)创始人Goldratt博士于1997年出版的管理著作《关键链》中提出的一种用于项目管理的新技术。

1、关键链技术的基本思想

关键链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概率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基于“项目必须遵守整体优化而非局部优化”的思想,以50%的概率估计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将单个工序的不确定因素统一放在项目缓冲区考虑。将关键链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的重点,通过项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和资源缓冲区的管理来减少延误。

关键链技术就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把每道工序节省焉的安全时间综合利用起来,通过设置项目缓冲(PB)、汇入缓冲(FB)和资源缓冲(RB)来降低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2、关键链技术的应用过程

关键链技术应用过程包括工序间共享资源的优化和项目关键链的确立。实施过程如下:

Step1:以50%的完工概率估计工序的执行时间,缩短任务时间;

Step2:任务在必要时才开始;

Step3:通过资源平衡化解资源冲突;

Step4:找出项目最长任务链,确立为关键链;

Step5:在关键链尾部设置缓冲区,以整体的项目缓冲来保护项目的工期;

Step6:在非关键链到关键链的入口处设置汇入缓冲区来保护关键链;

Step7:在关键链前面设置资源缓冲区,给资源发出预警;

Step8:采取必要措施改善关键链,缩短项目工期。

经过关键链的应用,不但可以缓解资源共享造成的冲突,避免多任务工作的产生,并且让项目整体时间明显的变短。同时有时间缓冲区的设置,更能吸收项目内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波动。

四、网络计划技术与关键链技术的结合应用

1、工序持续时间估算的结合

工序持续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完成该工序所需时间与必要停歇时间之和。工序持续时间的估算是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各事项、各工序网络时间的计算和完成整个项目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若工序时间估计太短,则会在工作中造成被动紧张的局面;相反,若工序时间估计得太长,就会使整个工作的完工工期延长。

网络计划技术与关键链技术在工序持续时间估算中的具体结合如下:

Step1:采用网络计划技术估算出工序持续时间的期望值;

Step2:以网络计划技术估算出的工序持续时间期望值为基础,按50%的概率完成工序进行再次计算,计算值作为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各工序的工作持续时间;

Step3:计算项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的大小;

Step4:根据Step2、Step3结合网络计划技术中的网络图调整工序依存关系,计算出整个项目的最短完工总工期。

2、关键路径与关键链的结合

Step1:根据网络计划技术计算出项目的关键路径;

Step2:运用关键链技术在关键路径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约束,将网络图中工序之间的并行执行关系转化为串行执行关系,等到资源给下的关键链;

Step3:把项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和资源缓冲区加入关键链中,就得到了项目的关键链。

3、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控制

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控制是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进行的。缓冲区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项目当前进行善的指示表,通过对剩余缓冲区的观察就可以对项目的当前执行情况一目了然,并在需要时进行风险的监控和管理。Goldratt对于缓冲区的管理是采用三色管理办法,将缓冲区三等分,分别为绿色、黄色和红色[7]。如果缓冲区表针指示绿色部分,则可以认为项目如期进行;如果表针指示黄色部分,则应密切关注或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急计划,预防风险的发生;如果表针指示红色部分,则认定项目存在进度风险,必须进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五、实例

有关某一网络计划的有关数据如表1,设备资源强度固定。

1、确定关键路径

根据表1数据,暂不考虑资源约束,绘制项目网络图,start、finish是虚工序(不占用任何资源和时间)仅表示项目的开始和结束(如图1)。

根据图1可以看出,此项目有4条路径,分别是:A-D-E-I,B-F-H-I,B-G-K,C-J-K。4条路径工序持续时间总和分别是`10,14,15和9,最长路径为B-G-K,为15。所以关键路径为B-G-K,工序B、G、K为关键工序。

2、确定关键链

在图1所示的项目网络图中加入约束资源如图2所示,显然项目的约束资源为R2。根据关键链技术重新安排项目进度如图3所示。

图3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网络图中虚线表示资源R2的使用顺序。此时网络图中有7条路径,分别为:A-D-E-I,B-F-D-E-I,B-F-H-I,B-G-K,B-C-F-D-E-I,B-C-F-H-I,C-J-K,其长度分别为10、15、14、15、16、15、9,最长路径B-C-F-D-E-I为16,即关键链。

3、设置缓冲区

将工序的时间缩减一半,并把关键链和非关键链上所节省的时间的一半分别作为项目缓冲(PB)和汇入缓冲(FB),这样就把安全时间集中起来使其整体最优如图4所示。同时加入资源缓冲(RB),资源缓冲设置在关键链上工序的前面,目的是保证当关键链上工序开始时需要的资源已经准备就绪,通过预告机制即在工序画临前1周、前3天、前1天发出预先警告提醒人们,并且这种预告机制人们也乐意接受。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了解缓冲的剩余情况和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六、结束语

显然,在时间、质量和成本三个要素中,时间是项目管理考虑的首要目标,其次是质量,最后是成本。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如果不制订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不能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活动严格按进度计划进行,该项目就难以实现其目标。可见,项目进度管理对实现项目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传统的网络计划技术与最新的关键链技术相结合用于项目进度管理,可以克服传统网络计划技术的局限,更有效的保证项目工期。当然,关键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武断地对工序时间减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明确影响各工序的各种因素,包括风险因素、人员因素和设备因素等对工序所需缓冲区的大小的影响。缓冲区过渡消耗导致资源冲突,也不能排除发生不确定的事件。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跃宇,徐玖平.项目时间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3):213-241.

[2]、宋伟.项目管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117-149.

[3]、Goldratt EM.Critical Chain[M].New York:North River Press,1997.

[4]、Harlod Kerzner.Project Management:A System Approach to Planning,Scheduling,and Controlling,9e[M].Copyright2006by John Wiley&Son,Inc.

[5]、鲍学英,赵延龙.关键链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Vol.28No.1):34-36

[6]、张敏.网络计划技术-关键链理论与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

区块链技术场景化 篇5

区块链,这个听起来有点艰涩的名词,简单地说是一种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持续生长的数据库。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用于维持信息共享来源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 of computers),是支持比特币流通、交易的基础技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node)便是一个用户,通过保存一个完整的交易历史数据库的副本,参与并维护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通过加密(encryptlon)确保安全——所有交易会以加密形式登陆,包括时间、日期、参与者等。交易一旦入账,不可被删除、撤销或修改。

“区块链这一颠覆性的技术作为当下多种热门概念的交集,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深刻地影响金融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曾顺福说,“对区块链的积极应对或是被动接受,也将导致各行业内部的重新洗牌。”

如今,这项基于比特币而生的技术,正在金融、医疗、车辆信息、食品供应链等场景化的领域体现自身的应用可能。

改变

区块链对于金融业的意义在于将重望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从而带来应用的改变。它所构建的信任生态系统可以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的环境下所生存,而在这样一个网络之中每个人能够将货币资产(实体或虚拟)精确地进行价值和信用转移。

此前,巴克莱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大通等42家全球顶级银行已加入一个由金融技术公司R3领导的组织,着手为区块链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2015年12月30日,纳斯达克完成了基于区块链平台的首个证券交易,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去中心化有着里程碑的意义。2009年比特币区块链的上线,被视作价值互联网正式诞生的元年。

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是近年来两者融合的主题。然而一个金融公司是否互联网化并不是靠是否做电商或者使用社交媒体而决定的。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认为,现有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利用价值互联网的工具来改善内生的很多业务流程,改善附着在金融体系上的应用场景,将其互联网化,从而将自己变成互联网公司。

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传统金融公司借势转型为互联网公司的最佳利器。利用区块链改造传统金融机构核心的生产系统,同时把整个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这是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比特币上线以来已经运行了7年,这个试验系统在传统金融行业之外运行,没有出现宕机,而且运行在这个网络上的所有比特币账户也没有被黑客破解过。这使得欧美主流金融机构都在建立自己的区块链实验室,也设立风投基金投资区块链的创业公司。这意味着区块链这项技术,具有用来改变传统金融机构基础架构的巨大潜力。据Magister Advisor分析,2017年,银行在区块链开发的经费将超过10亿美元——是所有企业软件板块发展速度最快的。

肖风觉得,“互联网金融的终局是点对点、端对端、P2P的金融服务”。不过,他也指出,“迄今为止,这项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成熟度相当于1995~1998年之间的互联网技术。那时我们也不认为互联网能够像现在这样改变我们的世界。”

落地

“与美国、爱尔兰的黑客马拉松相比,中国的开发者更为关注应用场景,这说明中国开发者的创新更为‘接地气’。”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行业领导合伙人秦谊如此总结中国区块链黑客马拉松。

基于区块链的“货物链”(CargoChain)在比赛拔得头筹,它能够让国际贸易更为环保和省时;二等奖的项目“智慧财产”(Smart Property);三等奖的项目BitMEDI,基于区块链保存医疗记录以及食物链、随机数生成器、信用记录分享系统等,都体现了区块链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不过,黑客马拉松仅是一个开始,一项技术从演示到真正的商业化、产品化仍需很长的过程。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德勤也保持着对这项新兴技术的高度关注,其全球加密电子货币从属于德勤全球数字化团队(Deloltte Digital),团队人数超过100人,研究如何运用技术提高现有服务以及探索建立在区块链上的解决方案,并与多家全球顶级工程技术类高校和全球区块链不同类型的开发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德勤区块链平台Rubix已与多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合作开发了多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业务的应用实例。除金融行业运用外,Rubix团队也拥有并帮助企业策划了近30个应用模型,有些在帮助企业论证阶段,有些已进入实际操作模型建立阶段。

关键链技术 篇6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项目建设前缺乏长远规划;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管理依据及规范化管理流程、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较低;项目建成后缺乏考核机制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偏低、管理水平偏差等一系列问题, 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 本文采用关键链技术对现有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计划过程进行优化。

1 建筑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1) 计划中的安全时间过多且失效。

关键链认为人们因为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风险考虑, 在进行工序持续时间估计时大多会选择90%概率下的完工保证率的工期, 在工序时间估计上就加入了安全时间。这一假设, 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设计过程中同样存在。这可以从一些长期承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的承包商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如图1所示, 在被问到是否会在排定任务工期时考虑不确定因素而加入一定的富裕时间时, 被调查的30名项目人员无一例外的选择了“会”。

是否会在排定任务工期时考虑不确定因素而加入一定的富裕时间

2) 进度计划的可操作性差。

建筑项目的管理层大多在潜意识里认为施工进度可以通过加班加点、大量投入各种资源得到压缩, 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时间占满, 空间占满”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项目的进度计划编排时, 大多只考虑工序之间的工艺逻辑关系, 而忽略了工序之间的资源相关性。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发生人力机具紧张, 在多项目间调度而导致工序延后,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3) 进度计划不稳定, 工期延误。

目前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为CPM法, 为单一工期时间估计, 虽然项目人员编制进度计划时, 在工序和项目中都加入了安全时间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延误, 但是在“学生综合症”“帕金斯定律”这些不良行为因素的影响下, 安全时间完全失去了吸收延误的作用, 再加上部分“完工不报告”现象的发生, 发生工期延误、计划频繁调整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计划过程优化

2.1 消除工序安全时间

根据工程实际中作业时间弹性不同, 大体可以将项目工序作业分为以下三个大类:

第一类是强制性工作。这类工作的工作时间是由国家、地方和相关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在对这类工作进行作业时, 只能遵守相关规定去实施, 不允许做任何改动。

第二类是可压缩工作。这类工作多以文案工作为主, 如设计、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的谈判期等前期工作。这类工作的工作时间没有硬性规定, 实施者可以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进行积极调整,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压缩时间, 对整个项目是有益的。还有就是资源较易获得且成本较低的工作, 可以通过增加资源投入的方法缩短工期。

第三类是不可控工作。这类工作时间是不受人为控制的, 它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申请项目相关手续的办理审批, 实施项目周边的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 项目后期工程的结算和验收等等。从整个项目的时间跨度上来看, 虽然这类时间相对较短, 但其重要程度却是最高的, 它关系着项目能否正常启动和验收, 影响着项目的关键步骤。因此, 对这类时间, 不能操之过急, 应妥善处理每一个环节, 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PERT方法中, 对工作持续时间进行估计时, 给出了乐观时间a、最可能时间m和悲观时间b三个工期, 我们可以在项目人员给出每个工作的 (a, m, b) 值的基础上, 对不同类别的工作进行个性化的工期持续时间估计, 具体估算原则见表1。

2.2 关注项目资源约束, 确定项目关键链

CPM进度计划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忽略了工序间的资源冲突, 计划不具备可操作性。如前所述, 在进行工序计划排定时, 应当充分考虑到工序的资源需求, 特别是要关注那些与获取难度较大的瓶颈资源相关的工序。

资源冲突消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关键链的识别过程, 关键链识别是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核心问题。关键链的计算主要包括项目工期、关键链和缓冲区三个方面的确定[2], 下面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计算:

1) 项目网络图的建立。如图2所示, 图2中a, b, c, d, e代表五种资源, 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工序完成所需时间。每种资源不能同时被一种以上的工序占用, 任务之间的连线表示各工序的相互依存关系, 决定了工序的先后顺序。

2) 用50%的完工概率工期估计方法估计工序的执行时间。将各工序转换成串行工序可以有效解决资源约束的问题。如图3所示, b资源是整个项目网络图中的关键资源, 而在上下两条平行线路上面又都有b资源, 为避免资源冲突, 需要对b资源进行平衡, 确定关键链。从图3中可以看出用虚线连接的线路就是该项目中的关键链。

3) 加入缓冲区。缓冲区分为项目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资源缓冲区三种, 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工程进度计划过程优化, 可以将这三种缓冲加入到关键链中, 并进行计算, 从而得到关键链。在缓冲区的设置中, 为了能够解决执行时间带来的项目工期过短或过长的风险, 关键链技术在项目的末端插入缓冲区, 使项目在管理人员有效控制之下。设置缓冲区过后, 能确保在主干线任务执行时可以随时获取其所需要的资源, 有效消除因资源冲突产生的工期延迟[3,4], 主干线任务即项目的关键链。

3 结语

本文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特点, 对原有关键链进度管理方法进行了改进, 通过利用关键链技术改进了进度计划工期的估算方法与进度安排, 根据工程实际中作业时间弹性分为刚性工作、可压缩工作、不可控工作三类, 对不同类型工作的工期持续时间进行了估计, 消除了工序安全时间。通过建立项目节点网络图, 转成串行工序和设置缓冲区三步, 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之明, 卢有杰.项目管理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S.P.Chen.Analysis of Critical Paths in a project network with fuzzy activity tim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eh, 2007, 183 (24) :442-459.

[3]Sonawane R.Applying System Dynamics and Critical Chain Methods to Develop A Moder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D].United State-Texas:Texas A&M University-Kingsville, 2005:14-23.

基于关键链的项目风险管理 篇7

1 关键链技术介绍

1997年, Goldratt出版了《关键链》一书, 将约束集理论 (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 应用于项目管理领域, 提出了项目管理的全新方法。Goldratt定义关键链是既考虑工作间的依赖关系又考虑资源间依赖关系的最长的工作序列。

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自提出以来, 就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被认为是项目管理领域自发明关键路线法 (CPM) 和计划评审技术 (PERT) 以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1]。关键链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功, 许多国际知名公司纷纷采用关键链方法提高项目管理绩效。例如, 希捷科技公司减少一半的新产品开发时间;埃尔比特系统公司能够在两小时内完成全部40件高层管理团队的项目检查;洛德公司的IT团队从100%的项目延迟完成率, 变成85%提早或准时完成;美国海军陆战队军舰补给站使用同样的资源, 却可完成比原来多出3倍的工作量;宇航系统公司的部门减少2~4个月的项目时间 (节约20~40%) , 项目收入增加3700万美元。[2]

2 关键链的确定

不管项目进度如何完善或者在项目进度中各种资源如何很好地在任务执行中发挥作用, 但是, 如果与项目有关的各关键依赖因素没有被考虑在内, 那么这些因素将会对项目的交付造成很大风险。采用关键链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被称为网络建设的过程, 即项目的依赖网络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一种多途径的方式, 可以确保项目所依赖的所有关键因素都不会被遗漏。关键链环境下的依赖网络的建设重点在识别支持项目可交付成果所需的输入上, 正如所有有效的项目管理计划过程一样, 在项目开始时我们就已知道它的终点在哪里。这种逆向的网络建设方法能够确保在定义项目输入之前就已对项目输出有了良好的理解。任何依赖网络的建设过程都是关于对必要的传递工作的识别和纳入。而这些传递工作将任务链接在一起, 形成了关键链。项目计划, 即项目的依赖网络, 就是将即将发生的项目传递工作的简单汇总, 以便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克服障碍, 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潜在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这种对项目依赖因素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风险的关注, 因为在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中, 对某些依赖因素的忽略将成为未来项目实施中风险的重要来源。

网络建设的最后一步是开发对于任务工期和反复的范围评估。关键链法避免了追求““精精确确评评估估””这这一一矛矛盾盾的的想想法法, , 而而是是将将每每个个项项目目投入的变化和不确定都明确地接受并加以考虑。

针对软件项目的特点和进度风险管理的任务, 我们在本文中考虑软件项目中人力资源的约束。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设置项目缓冲区和输入缓冲区, 以应对项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控制进度风险, 确保项目整体的按时完工。首先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 估计理想工作条件下各工作的执行时间以及人力资源分配, 建立工作节点网络图 (Active on Node, AON) ;然后考虑人力资源的约束, 确定工作节点网络图中的关键链;接着采用风险量=风险概率×风险时间这样的技术风险评估技术, 对每项工作进行风险分析, 在此基础上, 为关键链配置项目缓冲, 为非关键链配置输入缓冲;最后,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 进行计划风险的管理。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之后, 我们以工作在理想工作条件下的完成时间来估计该工作的执行时间。所谓理想工作条件是指既不考虑风险因素, 也不考虑资源约束的“理想”状况。这样的理想工作条件实际是不存在的, 就如同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理想气体一样。之所以采用理想工作条件下的完成时间 (简称为理想工作时间) , 而不是Goldratt的50%完成的时间, 是由于在50%的时间内肯定是不能完成工作的, 太过紧张的计划时间会给工作执行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从而加大了项目的系统功能风险。而理想工作时间既不会因为有大量安全时间的存在而出现所谓学生综合症、帕金森症等工作积压现象, 又因为其存在按时完成的可能性而对工作执行人员起到激励的作用。建立工作节点网络图。网络图中每个工作节点有一个三元组属性 (a/b/c) , 其中a为理想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执行时间估计, b是该项工作需要的资源, c是所需资源的数量。与CPM不同的是, 关键链技术不是单纯以时间最长的路径为关键路径, 而是在考虑了工作所需资源之后, 根据资源约束, 对网络图中工作的紧前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然后再由工作时间, 找出此时的关键路径, 也就是关键链。我们以一个简单的软件开发项目为例来说明方法的应用。该项目开发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有:R1系统设计人员, R2程序开发人员, R3数据库开发人员, R4系统测试人员。工作节点网络图见图1。其中工作时间a是考虑到不确定因素的非理想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执行时间。图中粗线标识的路线是时间关键路径。

由于考虑到人力资源约束,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工作3和工作4资源冲突, 工作2、5和工作6也存在资源冲突, 我们将它们之间的并行执行关系转化为串行执行, 如图1中虚线所示。同时重新按理想工作条件估计每项工作的执行时间, 从而得到图2。图2中的工作时间是理想工作时间, 粗线标识的是考虑了人力资源约束之后的项目关键链。

3 基于关键链的风险管理

为了保护关键链上的工作而不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计划进度, 关键链技术要求为关键链设置项目缓冲区;同时为了防止非关键链上的工作影响到关键链上工作的进度, 在非关键链与关键链的汇合处设置输入缓冲。那些不是基于关键链的项目往往依赖于任务和任务终止日期 (里程碑进程表) 所内含的安全性来控制项目进程。而这种方式的风险在于, 将使项目遭受共同资源行为的影响, 降低提前完成进度的能力。基于关键链的项目采用接力赛式的管理方法, 它鼓励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就立即交接进入下一阶段的任务输入, 一旦完成本阶段的任务就立即交接该阶段的项目输出。团队成员开始及完成任务的方式是, 尽快执行并将工作传递给下一个资源, 尽其所能尽早传下去。基于关键链技术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进行的。在关键链管理方式下, 任何任务都可以消耗项目缓冲或汇入缓冲。当一项任务实际耗时超过估计时间时, 它将占用相关缓冲。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 即缓冲区消耗的程度与关键链完成的程度进行比较, 可以部分的判断出项目执行状态。因此, 我们为缓冲区设置了安全底线,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定时观测缓冲区的大小, 若缓冲区处于安全底线以上, 认为工作情况正常, 低于安全底线, 则有必要采取风险措施。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基于关键链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以理想工作条件下各个工作的执行时间建立工作节点网络图, 考虑人力资源的冲突, 确定关键链。在对各个工作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配置项目缓冲区和输入缓冲区, 以消除不确定定性, 保证整个项目的按时完工。项目过程中, 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和管理, 实现对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Newbold R C.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ast Lane-Applying the of Constraints[M].Boca Raton:St.Lucie Press, 1998.

关键链技术 篇8

关键词:矿井建设,掘进计划,编制与研究

矿山企业的生产对象正是贮存在地下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目的就是对这些资源加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这一点就和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对于矿山建设工程来说, 也和其他一些民用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建设项目有着很大的差异。与此同时, 矿山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和项目施工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联, 这一点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所以保障好施工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工作。针对于矿井建设, 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考虑是不能忽略的, 就要求施工之前必须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施工计划, 那么对施工计划的严格执行就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1 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现在, 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进度计划技术有很多, 这些方法在工程计划管理工作中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是, 通过几十年的应用, 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传统的技术方法不一样, 关键链项目管理技术就考虑的比较全面, 对任务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进行约束, 同时也考虑到了资源冲突的问题, 对资源瓶颈和约束都进行了一定的标识, 还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到了组织行为中的一些结论, 还设置了时间的缓冲区, 降低了可能出现的进度风险,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2 编制思路

(1) 确定关键路径, 也就是开拓系统的几个主要工程, 比如主、副井, 通风井等。

(2) 考虑各个工程之间的次序关系以及层次关系, 比如主巷道和安全措施井之间的关系, 还有充填、切割、采准之间的递进关系等。

(3) 对于约束性资源的分配, 比如有材料、设备和施工队伍。

(4) 掘进作业时间和速度等。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首先需要借鉴国外通常采用的方法, 分解各个工程项目将其分解成可以由特定的工作人员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工作包。

其次要对已经完成的工作包进行定义, 还要对明确完成工作包的实施具体的活动, 将要进行的活动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来, 还要细化和精确所有的活动, 对其项目的范围做准确的描述。

再然后就要对其进行网络设计, 采用逻辑关系将工程要进行的活动联系起来对工程进行的先后顺序进行确定, 还要对工程的关键路径做初步的判断。

最后就需要在工程进行的关键路径上进行设置, 首先要加入各种资源约束, 设置好时间缓冲器, 与此同时, 还要形成一个较为优化的矿井建设计划。

3 实例研究

以下以某矿露天转为地下开采的矿井建设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在MineSched软件中输入相关的基本参数, 可以按照相关的要求对工作包的层次关系和次序关系进行生成, 然后可以得到生成的项目进度计划该计划列出了最早的掘进时间、延迟时间以及最晚的掘进时间。然后将已经编制好的进度计划通过转换生成相关的表格, 这样就可以更加快速更加便捷的计算出整个计划的关键路径, 还可以查询出相关资源的分配情况, 从而确保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得到优化之前需要对矿井建设计划, 但是需要按照图1列出的顺序进行相关的操作, 对作业的顺序加以优化和整理, 然后得到的新的矿井建设计划。在得到的新的矿井建设计划方案之中, 需要对按照制定的基准管理相关项目, 这就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也增加了在资源上的消耗, 项目的成本也有所增加。因此, 在由众多约束得到的关键链其实并不是唯一的, 不过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快的将目标进行优化, 同时根据约束的条件生成最佳的计划方案, 这样就可以提供比较丰富的对比方案, 可以从多种方案中更便捷的选择出最优方案。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 在实际操作中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和三维矿业软件, 同时应用关键链技术, 对矿井建设计划和采掘计划的编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不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 同时也将管理、计划、优化和设计等操作步骤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操作变得更加的简洁和便捷。总而言之, 在矿井建设计划中采用关键链方法, 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系统和计划模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还可以对计划的过程采用三维的方式进行模拟, 使得计划更加便于管理、调整和理解, 最终保证矿井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道贵, 胡乃联, 李国清, 等.基于关键链的矿井建设计划的编制与研究[J].金属矿山, 2009 (11) :96-99.

[2]邓斌.一种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计划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8, 25 (4) :264-269.

关键链技术 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关键链,缓冲区,新方法

关键链项目管理的基础是行为学论述以及统计学原理,针对在外在消极等的行为因素的作用下,提出了以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来充当工程的进度,将项目工程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放在缓冲区域内。其中关键链看做项目管理的根本,以合理的管理缓冲区间来降低失误的发生,从而使项目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这种新的缓冲管理方法可以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一、设置缓冲区的原理和目的

之所以设置缓冲区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保障,这就跟买保险类似,如果不存在保险公司,那么我们就都要准备一些应急的钱以防出现各种意外。不是说每个人一定会出现意外,但如果发生了意外情况,这点钱肯定是不足以应对,但没有发生意外的话这部分钱通常也会被花掉。同样的,对项目工程的投资也可能会是一种浪费。如果有了保险公司,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的钱就可以换来很大的保障。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工程的每个项目环节当成是保险公司的客户,各个活动的时间值是保险费,缓冲区就可以充当保险公司。把各项目的时间值都加长一点,即增加安全时间,在缓冲区里留有一些时间防止特殊情况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使整个项目有良好的保护。

二、缓冲管理计算的方法

下面是三种常用的管理计算的方法,各公式中的含义如下:Tb代表缓冲大小;j是项目工程的工序号;t代表的是项目工程的时间置信度;I是非关键链。

方法1:关键链项目的时间值的90%估计与50%估计的时间差之和的一半,即Tb=1/2

方法2:关键链项目上活动持续时间的50%估计的二分之一,即Tb=1/2

以上这三种缓冲管理的计算方法是最常用的,虽然操作简单,但也处理的过于草率。

三、缓冲管理新方法

在此我们与专家的研究相结合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以经验为基础的缓冲区设置方法。在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三种方法,虽然便于操作、简单易行,但并没有考虑到工序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不能根据工序的特殊性来进行专门的处理,缺乏合理的推断而且严格来说,这样的处理过于简单草率。而新方法能够估计出项目的风险指数,然后以此为基础上将缓冲量需求进行等级划分,具体的实施操作流程如下:

(1)首先要将数据交给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他们可以估计出各关键链项目工程出现资源短缺的概率值得大小P ij。

(2)把子工序对整个关键链项目的工程的重要值看做S ij,可以付出的相应成本为E ij。我们为其分别打分,可以计算出风险指数R ij=S ij×P ij×E ij

(3)根据风险指数,即Rij的值可以将缓冲需求量区分等级:然后将Rij的值根据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然后将等级区分排序,其中R ij是关键链项目时间δij和缓冲需求量的比值

缓冲管理的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缓冲管理决策方格,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工期出现延误的概率很高,所以对缓冲区的管理是关键链项目中的重要举措。以上述方法做铺垫,再与关键链项目的进度进行结合,也把关键链上的项目为三等均分,就能够得到缓冲管理决策方格。

对缓冲管理决策方格的说明:

(1)在这种方式的推动下,情况会出乎我们所料的好,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提前完工。

(2)简单易行,进度良好,不必采取过多的措施与行动。

(3)由于我们会考虑到“学生综合症”的影响,将本应为绿色的改为黄色,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督促效果。

(4)依据原计划此时应为黄色,但工作链的项目差不多已到工程结束阶段且缓冲区域还剩下三分之一,没有出现过意料之外的麻烦情况,故将其改为绿色。项目的进程很顺利,无须采取其他的措施。

(5)如果项目的进度还行,但是缓冲区间不够,应该加快监视项目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控制进行加强。

(6)一开始是红色,且工期无延长情况,并且工作链的进度也接近尾声,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因素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则一般会改为黄色,安静的注意项目的发展情况。

(7)假如项目出现了很严重的困难,要即可实行补救措施,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借此来确保项目工程顺利进行。

(8)必要情况下,可使用一定的激进手段,或多或少的减少拖延工期。

四、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提到了项目管理中的缓冲管理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缓冲和由于工序工期变化引起的关键链调整的问题,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是保证工期的正常进行和完工率,并且针对插入输入缓冲的情况给出了这项原则的适用条件。这些都为关键链缓冲设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学英,赵延龙.关键链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1):34-36.

[2]张静文,李若楠.关键链项目调度方法研究评述综述与评论[J].控制与决策,2013,(9):1281-1287.

[3]杨立熙,李世其,黄夏宝,等属性相关的关键链计划缓冲设置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1):11-14.

关键链技术 篇10

本文致力于提出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缓冲估计方法。缓冲估计主要取决于活动工期估计、关键链的确定、具体的缓冲估计公式设置这三大影响因素。本文具体的从缓冲公式设置维度对经典缓冲估计方法进行修正。

一、缓冲估计研究现状

Newbold(1998)强调项目缓冲的本质是关键链上各活动安全时间的聚合,关键链上各项活动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遭遇不确定冲击导致活动延期,需要在基准工期之外预留安全时间。他推荐采用剪切—黏贴法(C&PM)和根方差法(RSEM)进行缓冲大小估计;他认为在项目实践中没有必要采用非常精确的方法进行缓冲估计,缓冲估计足够大即可,而且是可以基于对风险的直觉而改变的。Herroelen,Leus(2001)[1]对关键链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剪切—黏贴法(C&PM)会导致对项目实际缓冲大小需求的严重高估。

二、基于帕累托法则的缓冲估计建模

帕累托法则揭示了一个自然和社会中客观存在的规律:非均衡一致性。20%的原因导致了80%的后果、20%的努力贡献了80%的产出等。将帕累托法则应用于个人工作事务处理、商业经营管理的要旨就是要对事物进行区分,区分影响事物的主要的20%,再集中80%的精力去解决这20%的部分,就能取得最高效率。

(一)帕累托法则适用性分析

关键链项目缓冲是基于关键链上各活动安全时间的汇聚。目前所有的缓冲估计方法都将关键链上的活动看作是具有相同风险的活动,体现在缓冲设置的时候就是把各活动的安全时间或工期估计方差以同一权重相加。这种对各活动安全时间或者工期估计方差以同一权重相加的潜在假设就是各关键链上活动所面临的风险是一致的。

(二)活动不确定性评估

影响活动执行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很多,本文选取了主要六个方面的维度因素。选取这六个方面维度作为风险评估的原因也是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众多专家学者对活动执行风险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了其中较经常出现的维度(见下页表1)。

本文对上述六个方面维度进行指标化,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出延期风险最高的活动。

(三)基于帕累托法则的缓冲估计新方法

根据专家打分法对关键链环节上各活动进行延期风险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所有关键链上的活动分为两类:延期高风险活动、延期低风险活动。按照帕累托法则将两类活动分别赋予权值。高风险活动赋予权值0.8,低风险活动赋予权值0.2。

剪切—黏贴法将所有关键链上的活动安全时间以50%的权重进行累加作为项目缓冲。本文以提出基于帕累托法则的剪切—黏贴法则以0.2 和0.8 分别作为低风险活动和高风险活动的权值。则项目缓冲估计:。

经典根方差法将关键链上的活动工期估计方差进行累加,然后开方:。本文提出基于帕累托法则的根方差法则以0.2 和0.8 作为权值,对各活动工期估计的方差进行修正,。

三、仿真比较研究

考虑一款PCB新产品开发项目,该项目可以分解为7 大子项目、37 个具体活动。根据活动逻辑关系确定关键路径,假设该PCB新产品开发项目不存在资源约束,则关键链即为关键路径。

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关键链上各活动进行延期风险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活动分为延期风险高活动、延期风险低活动。经过分析,#2、#6、#14、#15 这4 个活动被认为是具有高延期风险。这个评估结果也符合帕累托法则,少数的几项风险会对整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活动工期估计方法分为基于概率方法和基于模糊理论方法;缓冲设置是将各关键链活动上的安全时间汇集到关键链末端,具体缓冲大小公式主要有经典的剪切—黏贴法和根方差法;本文提出在经典缓冲估计方法基础上应用帕累托法则,则又分为是否采用帕累托法则,一共存在四种方法的组合。根据对该新产品研发项目做出的工期三点估计基础上,假设所有活动服从三角分布,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对项目总工期进行仿真预测。

比较各种方法计算的项目缓冲大小,采用帕累托准则后,计算缓冲小大时权重设置更为灵活合理。笔者认为帕累托法则由于强调抓住少数(20%的风险)影响全局的问题,并予以重视(80%的重视);减少对一般(80%)活动的缓冲设置空间,整体上使得缓冲空间设置更为合理。

综合考虑各种方法下的项目总工期,笔者认为传统方法设置的缓冲大小对于项目整体是过度保护了。表2 可知,传统方法设置的缓冲大小较大,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完工概率基于100%。项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一般而言过长的工期导致项目效益下降。

四、结束语

上一篇:药物溶栓下一篇:企业债务重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