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金融

2024-09-10

虚拟金融(通用8篇)

虚拟金融 篇1

自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 危机迅速蔓延, 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并出现实体经济的危机, 这种危机逐步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 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 那么这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这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有什么区别, 以及其性质有什么不同, 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这种根源我们就无法避免这种危机再次出现, 也无法真正从根本上克服这种危机。

笔者认为这次危机实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 但是根本原因来自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与发展。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前总是从正面来看待, 认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对于实体经济有促进作用, 但是这次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再从另一面来重新审视虚拟经济。

第一、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财富转换的过程

我们知道,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实体经济的计价方式是以成本计价, 而虚拟经济的计价方式是以未来的收益折现值计价。那么我们就可以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货币和银行存款本身是实体经济的财富, 而股票和房地产是虚拟经济的财富。当股市和房市迅速发展的时候, 大量的居民把他们的银行存款和现金拿出来去购买股票和房地产, 那么他们所持有的财富就开始由实体经济的财富转化为虚拟经济的财富。我们常常把这两种财富视为无差别的, 因为股票和房产也可以转化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实际上差别却是很大, 因为虽然个人可以将股票和房产兑现, 但是从全社会整体来讲这种转化之后的财富是无法兑现的, 总要有人去支付用股票和房产兑现的货币和银行存款。当整个社会的购买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化为虚拟的价值符号的时候, 这部分购买力就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范畴而开始独立运转。

第二、虚拟经济发展是从实体经济抽取血液的过程

当实体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时候, 随着这种转换的迅速进行, 整个社会居民的财富的一部分迅速转变成为虚拟经济的价值符号, 而这种价值符号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是没有购买能力的。我们常常认为虚拟经济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 但实际上这种资金的来源不是凭空产生的, 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 当实体经济开始血液不足的时候, 金融系统不得不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增发的货币多数不会转化为最终的消费购买能力, 因此它所带来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 是与投资和虚拟经济相关的服务业的繁荣。

第三、虚拟经济发展是实体经济财富 (购买力) 迅速集中的过程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 当居民用货币购买股票的时候, 货币集中到股票发行者手中, 当人们去购买房产的时候, 货币集中到房地产商手中。这些公司可以用获取的资金投资实业, 资金会逐步进入实体经济的循环之中, 增加实体经济的活力。但是有两个原因使得这种集中的财富最终多数又流向虚拟经济的领域。第一, 公司经营的目的是要获取利润, 当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 大量的资金正好使得他们可以在虚拟经济中大显身手, 获得实体经济中无法获得的高额利润, 而这种高额利润的获得是以大量社会购买力的丧失为代价的;第二, 伴随着实体经济购买能力的萎缩, 实体经济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相对扩大。因此, 如果他们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可能并不能得到预期经济收益。因此不得不将资金投向股市和房市, 因为这才是最赚钱的领域。而这就进一步更加促进了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当美国居民把房地产价格上涨视为投机工具的时候, 他们过分的透支购买力贷款买入房产, 把未来的收益寄托在房地产价格上涨上面;这同样关系到银行和投资公司的收益, 社会新增资金过多地集中到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膨胀当中, 而这种膨胀基本上是以房地产以及与其连带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增长为主要依托的。当房地产价格过高的时候, 人们无法用出租的办法换回付出的资金, 那就意味着以前多年集聚的购买力和未来多年的即将获得的购买能力纯粹的减少了。所以, 以房地产市场过度增长带来的繁荣实际上是透支未来发展而实现的繁荣。当房地产价格因为某些原因开始下降的时候, 危机出现了, 并导致虚拟经济出现崩溃。最终为这种虚假繁荣买单的是实体经济持续若干年的衰退。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其根本是实体经济的危机, 而其根源是伴随实体经济衰退的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与1929年的大萧条相比, 1929年的危机起始于股市的暴跌, 危机蔓延到金融行业, 造成银行倒闭, 金融崩溃, 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大萧条。而本次危机起源于房地产行业的次贷危机, 然后导致金融行业出现问题, 最终也导致实体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无论从过程还是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

虚拟经济的发展曾经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有了股票市场, 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 经济发展就像插上了翅膀。但是任何有效的工具在它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同样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害。虚拟经济应该附属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应该从属于实体经济的资金运转和循环规则, 否则的话, 它就会成为一支无法驾驭的巨兽, 成为经济发展的破坏者。

总而言之, 当实体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 虚拟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当实体经济衰退的时候, 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会使得实体经济更加恶化。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 中国应该吸取经验教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恰当关系, 使得这两种经济形势无论在结构还是运行机制方面都能够做到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冀勋、肖金成:“虚拟经济”对美国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金融2009年第五期

[2]、陈继勇、盛杨怿、周琪:解读美国金融危机, 经济评论, 2009年第二期

[3]、杨圣明:美国金融危机的由来与根源,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1日

虚拟金融 篇2

关键词:虚拟经济;金融危机机制;实验检验

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是典型的生产过剩的危机,金融危机是以金融系统的紊乱为其表现形式并仅限于金融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认为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发展及由金融系统的运行机制中引起的以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作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快速扩张及其结构变化,使虚拟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呈现出来。现代经济的发展与以往经济发展具有了显著的区别,这就是:虚拟经济突飞猛进的膨胀使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通过实体经济紧密相连,金融危机又通过金融泡沫与虚拟经济直接相关。

一、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导机制

从1930年代起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开始用宏观调控和建立消费社会来克服经济危机,用远远脱离实际需求的消费欲望来拉动有效需求,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贫富差距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社会是收入分配两级化的社会,因为在资本主义市场中,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但是其占有方式却为资本主义私有化。生产社会化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同时由于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而两极分化情况更加严重。输入分配两级分化导致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消费的失衡。原因在于富人积累财富进行投机而不是储蓄,使收入流动性不大,但是穷人的消费能力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下,消费能力却十分有限,因此必然使经济增长疏导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当国家采用宏观调控和建立消费社会来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贫富差距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时又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当政府指出和消费信贷扩张引起需求膨胀进而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反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市场上金融资产的防线和价值重估,资产缩水,造成私人部门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率上升,引发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金融部门是社会信用的聚集地,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凭借自己的信用向盈余单位发行“间接债务”,然后再根据对象申请贷款单位的信用评估,用筹集来的资金购买借款人的“直接债务”.金融机构的介入本身是对融资企业资质认可,虽然金融危机机构并不一定需要正真付出资金,但是会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从筹资方来看,有信誉的金融就的介入能够确保自己按照界定的融资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筹集到医院的借款。金融中介发挥双向的正向效应的条件有两个:银行的债券人对银行有充分的信心,并且银行对借款人进行高效的筛选和监督。但是完全地保证这两条对立信息的对称是不可能的,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由此而生。

(二)金融危机的形成。早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直接以有效需求不足、商品过剩表现出来;在现代金融危机中,生产过剩是从其发展即有效需求过度表现出来。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最终受制于社会有限支付能力的结果。从价值运动的角度看,经济危机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以及资本主义信贷关系的特定产物。经济危机是各个生产部门连锁相关地同时发生生产过剩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部门的比例失调,因此仅用价值关系、一般的商品交换来解释是不够的。经济繁荣引致金融危机机构扩张贷款,市场充足的流动性推动金融资产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价格上涨,随着资金需求增大和利率上升,经济主体结构改变,金融机构收回资金贷款,导致资产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的传导。从实际经济过程看,贸易溢出效应是指当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时,必然恶化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从而导致与其有密切贸易联系的国家遭受经济冲击的状况。虚拟经济的持续膨胀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全球资本的流动规模远远超商品的流动规模,使各类金融交易和价格信号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其冲击力使各国政府难以驾驭,金融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永远远大于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成为现代危机在国家间传导最迅速、最重要的渠道。经济联系的紧密型使一国经济运行状况和政策的变化迅速对他国产生影响,这种蔓延效应造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迅速传导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

实验检验既是对理论分析的检验,同时又是分析的深化。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进行实证分析,会使我们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影响有更为深刻地理解。

(一)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传导机

制,既要使各种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科学解释得以保留,又要建立起各种科学解释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能克服各种理论解释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又能说明一些单个理论解释无法说明的经济关系。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当时东南亚构架的宏观经济基本并没有恶化,大多数国家的国家财政支出状况良好,政府外债余额并没有超出警戒线,没有大量的失业、高通货膨胀和低增长率,然而缺乏有效监管的金融自由化带来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由一种金融产品——次级抵押贷款产品,最初表现为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之后迅速演化为银行信贷危机,随着制造业濒临破产,美国失业人数激增,GDP增数转为负值,危机侵入了实体经济并在全球迅速扩散,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次贷房屋按揭贷款使金融投资领域的膨胀泛滥。

(三)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次贷危机起因于次级房屋按揭贷款失控,放大于直接融资和债券信用的泛滥膨胀。美国市场经济模式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消费模式的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结果导致美国虚拟经济快速扩张,经济的虚拟化程度逐步加深。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获得权力与利益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承担一定的风险。当大量的回流资本与美国国内的投资机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循环回流机制受阻,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金融危机。

从中国的现实发展来看,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中国的虚拟经济也得到了也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虚拟经济都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自始至终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人民币保持稳定。但在经济运行中,实际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且共同发展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

参考文献:

[1] 李彬,田玉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思考--金融危机后看美国、德国经济的发展经验[J].现代产业经济2013.08.010.

[2] 刘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5,(1):23-26,88.

虚拟货币对现实金融影响的分析 篇3

虚拟货币顾名思义是指非金融机构发行,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发行者、持有者之间认可流通,能够在购买现实商品、虚拟财产或电子化服务中充当等价物的近似货币。虚拟货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非金融机构发行,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运作

虚拟货币实际上只是以磁信号、光信号等形式存储于发行者计算机系统的一段数据、一段0/1位串。对于同样一段数据或0/1位串,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程序设计者对其解释均有不同,只有通过发行者计算机系统解释后,才具有虚拟货币的意义。

1.2 发行者、持有者之间认可流通

通常情况下,虚拟货币只在货币的发行者和持有者之间被认可,而不具备传统货币的强制认可性质,因而只是在发行者和持有者之间认可流通。

1.3 可以购买现实商品、虚拟财产或电子化服务

消费者用传统货币换取虚拟货币的根本原因在于虚拟货币可以购买某些直接用传统货币无法购买的东西,这恰恰也是虚拟货币的价值所在。因此,虚拟货币的发行者在发行货币的同时往往也提供虚拟货币所能购买的相关商品和服务,从而保证虚拟货币的顺利发行流通。

1.4 充当部分等价物和近似货币的角色

虚拟货币类似于货币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交换价值。因此,虚拟货币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更多的充当是等价物的角色。同时,虚拟货币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因此它也充当了近似货币的角色。

2 虚拟货币对现实金融的影响

2.1 网络金融法律和制度的缺失

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国内现行法律在个人财产保护方面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缺乏硬性规定,往往造成用户的“网财”失窃被盗,执法机关在受理此类案件时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这直接导致很多用户在丢失“网财”后处于投诉无门的尴尬境地。目前,对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对于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即使法律确立了虚拟货币的合法性,现实中对其的保护也很难操作。所谓虚拟货,实质就是一些电子数据,对此确认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繁杂的查询。一般诉讼过程中的取证方式,如公证、鉴定等,都很难应用于此类案件。另一方面,在网上除了ID号码,用户无法得知对方的任何资料和情况。并且,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的价值如何衡量,与人民币如何进行兑换,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法律制定的规则过于复杂,将难以监管或执行成本过大,也会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运营商可以利用虚拟货币进行逃税、洗钱,以及非法吸纳资金等违法犯罪活动。

2.2 发行和使用规范的缺乏

虚拟货币在网络世界推出时,一般都规定只能单向流通,即用人民币购买虚拟货币,反向兑换是非法的。然而,随着虚拟货币使用功能的延伸和使用范围的扩大,虚拟货币逐渐在官方的单向兑换市场之外,又逐渐形成了一个非官方的双向流通市场。如国内出现了专门提供包括网卡在内的虚拟财产进行交易的网站,在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等网上购物平台也开设了虚拟货币交易专区。在这些网络平台上,人民币与虚拟货币可以互相兑换,且价格与官方价格相距甚远。这就使得虚拟货币已经在事实上可兑换回人民币,这样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首先,这是与我国法律相违背的。《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而“腾讯”“新浪”等网络经营公司只是企业法人,并非国家指定的货币发行机关,当然无权发行任何货币与代币票券。其次,可能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行使,使国家利用货币政策来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落空。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政策等,这些货币政策调节手段都有赖于国家控制货币的发行。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是企业,不受国家货币政策能调整,它的发行可以随心所欲。国家控制人民币的供应量时,虚拟货币的供应量并不随之受到限制,这样国家也就无法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另外,虚拟货币也极有可能扰乱经济秩序,引发金融风险,造成公众生活混乱。

2.3 某些网络犯罪行为的滋生

当前,我国的虚拟货币市场几乎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虚拟货币的获得相当随意。通常情况下,只要注册一个ID号码,而无需输入任何真实的个人信息,就可以通过现金与虚拟货币进行交易。而将虚拟货币转换为人民币则更为简单,只需要交易双方互相同意就可以完成交换。同时,我国现阶段对个人财产的审查,更注重现实的货币,往往忽视了虚拟货币这种虚拟财产。这给某些不法分子进行金融犯罪活动钻了空子。网络上黑客通过攻击、安装木马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用户的ID和密码,进而盗取其他用户的虚拟货币,又使金融犯罪的行为有了新的形式,虚拟货币无形之中助长了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行为的蔓延,比如2009年2月告破的“大小姐”木马案便是典型的例证。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腐败分子也可能通过购买虚拟货币的方式进行洗钱,转移不法收入,加剧了我国反腐倡廉的难度,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秩序。

3 虚拟货币管制的建议

3.1 制定网络金融法规

目前,虚拟网络货币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仍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执法部门难以监管虚拟网络货币及其交易行为。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规范虚拟货币的相关法规。要明确界定虚拟货币的概念、范畴,明确虚拟货币主管部门及监管机制,规范虚拟货币的发行、回兑、使用及充值资金的管理,确立个人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规范网络运营商系统设置标准和安全防卫措施,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3.2 明确管理部门职责

虚拟货币作为一种由网络运营商发行的、在网络甚至实际生活中流通使用的“货币”,对其管理的部门主要涉及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信管理等部门。为此,需要明确相关各方的工作职责。人民银行作为货币发行和管理部门,应重点对虚拟货币与人民币兑换实施严格的监管,要通过禁止倒卖虚拟货币、限制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限制虚拟货币发行总量等措施来防范虚拟货币对人民币的冲击。工商管理部门应对网络运营商、网上经营者的业务经营实行管理,通过颁发“网店许可证”的形式对目前的网上经营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要对超范围经营、不正当竞争等违法经营行为实施监督管理。通信管理部门要规范网络营运商系统配置、安全措施等相关标准,要规范电话充值等行为,要完善网络追踪系统,对网上交易进行适当的跟踪和监测等。

3.3 规范发行、回兑及使用过程

3.3.1 对发行主体实行准入制

目前,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形式多样,回兑机制不完善,使用范围不规范,极易对现实货币乃至金融体系形成冲击。所以,急需建立虚拟货币的发行准入机制。首先,对发行主体实行市场准人制。主管部门根据申请发行主体的资本规模、经营状况、资信等级、内部管理制度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其发行虚拟货币。其次,对发行数量实行申报制,要限制发行商发行虚拟货币的数量,主管部门要根据发行商的资产状况确定其发行数量。第三,对发行对象和方式作出严格规范。发行对象应仅限于个人和网络运营商等特定的用户,必须采取实名制方式,发行方式可以统一采取委托金融机构发行的方式,对一次性购买最高金额应作出相应限制等。第四,对充值资金的来源进行严格控制,除网络运营商等特定用户外,只能使用个人资金进行购买和充值。

3.3.2 严格控制使用范围

为防范虚拟货币冲击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应对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作出限制。首先,对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的使用可不作限制,但不得使用虚拟货币购买人民币才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虚拟货币应当允许其跨发行商使用,但是如果需要跨发行商使用,双方需签订有关协议,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方可。

3.3.3 大力加强回兑制度

除上述限制外,还应规定虚拟货币发行商对于自己发行的虚拟货币必须接受回兑。回兑价格不得超过发行价格,允许其在扣除合理的回收费用的基础上适当下浮,但需对最低价格作出限制,以防止发行商压低回兑价格而从中获利。同时,要建立发行商虚拟货币发行保证金制度,规定发行商必须在指定银行按发行总额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防止发行商无法及时兑付。

3.4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发行商的行为,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建立对网络货币发行、流量、统计的监控体系及认证中心,对网络货币的交易实施严格监管。二是建立网络交易“追踪机制”,完善网上追踪系统,及时对“虚拟财产”进行跟踪,做到有责任可查,防止“虚拟财产”被盗事件的发生,保护网民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的安全。同时,通过网上追踪系统,有效地监督网上交易行为,防范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进行偷逃税款、洗钱、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以净化社会风气,保障社会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纬宾.虚拟货币对金融的影响[J].经济师,2009(1).

[2]张樊.虚拟货币概念的理论构建[J].襄樊学院学报,2008(1).

[3]杨丽媪.网络货币:虚拟财富的现实危机[J].理财,2006(5).

[4]张宗亮.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洗钱犯罪[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1).

[5]李少尉.虚拟世界的三大风险[J].电子商务世界,2006(10).

虚拟金融对实体经济影响微探 篇4

当前, 国际市场中, 以有价证券为代表的虚拟资产已经大幅度超越了实体商品交易额, 人们拥有的财富中也有大量的虚拟经济比重。这说明, 目前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实物商品交易为主体以虚拟资产交易为主要内容。虚拟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 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抑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深入、系统的去协调这两者关系的是至关重要的。

二、虚拟金融和实体经济界定

1、虚拟金融

虚拟经济是指依靠金融运作来虚拟资本从而达到以钱生钱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先把钱换成股票、债券, 然后再在合适的时候换回钱, 直接实现以钱生钱。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资本化的的必然产物, 包含了各种所有有价资产以及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

2、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指的是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活动, 具体体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就是的货币、商品、生产资本等等。与虚拟经济相对应, 实体经济即围绕价值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虚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仅以我国债券市场为例, 从表3-1中, 我们不难发现,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人们对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工具认识的不断深入, 虚拟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张, 其成分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因此, 其对我国实体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这影响是双面的, 是一把双刃剑。

1、正面影响

虚拟金融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张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资源配置更优化。信贷、证券、股票等能使社会资金自动流向发展更好的企业, 动员全社会管理和监督企业, 防止企业内部徇私舞弊; (2) 循环流通便捷化; (3) 高科技企业创新化; (4) 实体经济信息透明化; (5) 股权私有化。股权激制度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管理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2、负面影响

但同时, 虚拟金融也有着一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 生产性行为缺失。当社会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证券、银行等虚拟经济时, 其高风险有时会导致血本无归; (2) 投机活动频发。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 另也加大了投机因素, 一些国际金融炒家不断携带巨资袭击金融市场, 采取声东击西、谣言惑众等手法牟取暴利。 (3) 心理因素作祟; (4) 政府职能失效。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已经凌驾于各国政府调控范围之上, 在各国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浮动的时代, 货币比价剧烈波动、变幻莫测。普通公民即使不直接参与商品、货币的经营, 但无形中也会在汇率的变化中收益或损失, 者极大地影响了公民的心理, 造成物价不稳。

四、提高虚拟金融和实体经济协调度的措施

1、推动虚拟金融的适度发展

建立有效的虚拟经济规模扩张程度衡量和监管体系, 对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管, 在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基础上, 建立虚拟资本的“适度”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各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维护国际经济安全。最大程度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例, 落实监管机构责任机制, 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丰富融资手段, 提升金融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2、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对于金融市场监管, 可以提高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监管力度, 强化资本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体制, 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维护投资者权力, 使投资者预期平稳, 加速上市公司治理, 改革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与控制权结构落实信息披露责任机制, 使信息最大化的透明;随着金融市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对金融衍生工具如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等进行切实的有效监管。

五、总结

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其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虚拟经济取决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又有反作用。经济政策的实施不能局限于调节实体经济, 必须把虚拟经济纳入经济政策目标和调整领域。正确协调虚拟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才能两者兼顾, 达到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马春梅.谈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虚拟金融 篇5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日前在南开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上说,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当没有资金的流入来保持它的稳定状态的话,必然会造成问题。中国要吸取这些方面的教训,把握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

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是不经过实体经济的过程而获得收益的运行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如果把实体经济看成是经济中的硬件的话,那么虚拟经济就是经济中的软件,二者相互影响。”

虚拟金融 篇6

一、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分析

(一) 不平衡的美国金融结构

美国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 在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时, 受到没有稳定收入或信用级别低下的所谓“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 (美国银行将消费者的信用等级分为优级和次级) 断供, 引发了次贷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价格急剧下降, 使投资机构损失惨重, 同时出现了“蝴蝶效应”, 从美国迅速蔓延全世界的各地区, 最终引发了这场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金融危机。

笔者认为,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只是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即使是美国不出现次级住房抵押贷款, 也会有其他的导火线引发一场金融危机。笔者通过收集美国金融态势及背景的相关数据, 从中分析并折射出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非偶然性。

1. 按美国2007年公布的统计数据:

连续26年的经常项目逆差, 从1982年的5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8 000亿美元。当年美国GDP为12万亿美元, 但境外债务为13万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已走进借债度日、寅吃卯粮的光景, 是一个资不抵债的经济强国。

2. 仍按美国2007年的统计数据, 美国GDP中依

靠实体经济份额, 已经从1950年的62%下降到2007年的34%, 而由虚拟经济份额则从1950年的11%上升到2007年的21%, 可见美国逐步成为虚拟经济膨胀的去工业化经济大国。

3. 由于美元从金本位制转变为法币制, 美元的

发行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 而发展中国家则以低成本、低价格出售商品给美国, 换来的美元再购回美国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 美国需要偿还债券时, 只要多发行美元即可, 因此, 美国成为高额举债、美元贬值的经济富国。

4. 美元目前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世界货币体系中

的主体, 也就是当今世界金融处于单级美元货币体系中, 当美元受不到约束时, 将会自由泛滥成灾。目前美国GDP在全球所占比例约为25%, 但美元却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64%, 结算总额的48%, 交易总额的83%, 可以看出作为美国经济实力象征的GDP对美元充当世界货币角色地位很不相称, 但凭借美元的特殊地位, 美国很容易将自身的危机转嫁给全球。

5. 美国政府在“9.

11事件”后, 为避免经济衰退, 刺激经济发展, 采取了压低银行利率的举措, 以鼓励资金流向投资和消费。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25次降息, 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至1%, 与此同时房价不断上升, 使房地产市场高度活跃, 因而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生成。相应地, 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名义下, 推出了形形色色的高回报资产证劵, 次贷证劵化率由2001年的46%升到2005年的74%, 美国政府为了防止消费过热, 美联储从2005年至2006年的一年内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 于是房地产泡沫破裂, 从中折射出美国政府对市场经济下金融态势的干预。

另外, 还有资本主义制度下, 美国的金融体系与模式、经济发展与扩张方式、资本的经营与积累途径以及金融创新及其产品的衍生理念等方面, 美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环境及背景的影响、渗透与制约等效应, 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对美国金融状态的数据可以看出:实体经济产值同虚拟经济产值的比例、GDP同负债总额的差距、美国的世界货币地位同资产实力承受能力的匹配程度、美国金融发展创新同金融管理调控的不平衡、不对称态势, 才应该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 不完善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金融危机的爆发, 引发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 正好反映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当代金融和会计领域、功能、效果的双重性及自身的不完整性, 值得思考。

1.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理论上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身, 并不能给金融机构和生产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 它只是最能真实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计量手段。公允价值计量以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反映, 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具有更及时、更透明、更合理的属性。FAS157财务会计报告规定如果不能直接从公开市场取得价格, 可通过估值模型进行估值一般采用市场、收益及成本3种方法进行估值, 尤其对债权抵押证券多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 应该说是一种科学合理能被认可的实用方法, 基本上解决了由于市场的低迷或缺失而引发价格缺位的问题。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比历史成本计量更具有对金融创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因为它着眼于资产在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价值, 而历史成本计量则多着眼于以会计主体的投入成本, 尤其当前金融创新加快,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空前活跃, 这些产品由于不要求初始投资, 无法用历史成本反映。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价格频繁变动的虚拟产品进行有效的确认计量, 也惟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才具有这种优势。

2. 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

这次金融危机中, 公允价值计量受到许多负面评价和指责。客观地分析这些负面评价, 也有出于公允价值自身所具有的缺陷。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时, 主要依靠活跃的市场体现准确和公正, 但也可能脱离了历史成本计量, 因而推动了投资和借款。当金融危机来临之际, 又会夸大了金融产品的损失, 放大了次贷危机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 价值变动的随意性也大。在市场低迷时, 由于时刻对金融产品重新估值, 已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价值, 因此形成恶性循环。具有泡沫时助涨, 危机时助跌的“顺周期”效应。由于公允价值在估值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或难确定因素, 在操作中需进行假设, 如果参数因素及数据选择不合理, 将使结果偏离实际, 也就是价格偏离了价值, 传达出错误信息, 会误导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因此除具备科学合理的估值数学模型外, 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以保证价值的可靠性。可见公允价值的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市场环境、相关风险和职业能力及素质上。

二、我国发展虚拟经济和应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一) 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

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国家和社会整体经济实力的象征, 也是总体经济发展的支柱。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货币和信用, 并促成虚拟经济的产生。虚拟经济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虚拟资本, 以金融系统为依托所进行的经济循环活动, 虽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它不涉及物质和精神产品, 只具有虚拟资本, 按照“以钱生钱”的规律, 相对独立地运行于金融市场。由此可理解, 如虚拟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则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 并能推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整合重组, 有助于转移和分散经营风险, 发挥深化改革的作用。若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和膨胀, 则会使实体经济处于不稳定状态, 掩盖了经济过热现象, 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我国虚拟经济目前并没有形成美国那样的任意发展甚至失控状态, 但当看到资本经营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繁荣能有如此推动作用时, 应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通过调控手段及时合理地推动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有序、按比例、匹配、平衡发展, 以改善当前我国虚拟经济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相对滞后的现状。

(二) 完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环境

我国已结合国情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应用指南, 强调了公允价值的充分披露, 同时划定了它的计量对象和使用条件, 但是这些规定远不能满足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有效实施, 要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创建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操作规范或规程。

要将金融危机以来,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缺陷应采取的对策内容, 纳入操作规范或规程, 作为对现有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补充, 以进一步指导和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尤其要约束估值工作的随意性。

2. 建立公允价值的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是否遵循相关准则和规范, 应用中是否有违反程序、方法等的不当操作, 有没有出现人为差错, 总之要对公允价值计量偏离实际的原因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应该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及专业会计师承担。金融机构和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涵盖本单位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内容, 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计划和设定控制目标时, 都要纳入针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专题目标, 当然也可以把控制目标纳入到公司的会计总目标内, 以达到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处在可控状态中。

3. 构建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评价考核体系,

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或规范, 同时建立起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监管机构, 且机构要具有法定职能和相对独立地位。准则与机构的组合, 既可以按章行使监督职能, 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 又可对计量准确度进行考核评价, 使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处在有效的监管与评审控制状态中。

4. 设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评估咨询服务事务所。

这个事务所要独立于任何金融机构和公司, 由一批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深入、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 是一个接受委托进行有偿专题咨询服务, 或承担常年顾问的事务所。由于其独立性, 可以发挥客观、公正、并具有职业判断能力的作用。

5. 完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信息披露, 对金融危

机的揭示和防范具有重要作用, 真实及时的会计披露, 有助于避免和减轻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许多投资者反映,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报告不够透明, 甚至难以看懂, 投资者要求在看到公允价值的同时, 还能知晓各项数据的选取方法, 以增加信息的可信度、透明度。所以应对公允价值估价模型选择、参数确定以及数据采集依据等都如实披露。虽然具体准则与要求对某些计量对象要补充相关说明, 但在执行中往往被忽略, 所以应提高报表和表外附注说明所披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楚明了。

6. 积极培训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专业人员。

在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中, 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业务知识培训, 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除了要积累丰富的实务经验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精算水平, 要锻炼分析、判断、综合和总结的职业思维和科学素养;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强化法制意识, 树立实事求是的诚信、认真职业操守;三是具有扎实的金融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务经验, 更精通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专业知识, 并能敏感于新鲜事物, 猎取前沿学科知识、热衷信息情报收集。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引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指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和缺点, 认为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实质是金融发展结构的不平衡造成的, 并对我国在发展虚拟经济和运用公允价值方面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发展结构不平衡,公允价值,虚拟经济

参考文献

[1]吴晓求.金融危机引发对重大理论问题在认识.中国经融.

[2]徐海慧.国际金融危机大起底.国际金融报, 2009-03-05.

虚拟金融 篇7

中国的金融保险业因其业务的独特性, IT的信息化建设相对于其他行业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不仅各种信息化建设较早, 而且应用类别繁多, 系统十分复杂。面对巨大的IT投资, 合理的系统规划、前瞻性的应用设计、有效的节约成本成为当今急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虚拟化的应用在金融保险业不仅起步很早, 而且各类型的虚拟化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金融保险业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各种应用的逐渐增多, 数据中心面临着数据量急速膨胀、应用系统繁杂、服务器数量急剧增多但单台利用率低、能耗大、场地不足、IT运维管理成本高昂、业务连续运行能力低等一系列挑战, 已经无法满足金融保险业数据大集中的要求。

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 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是保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保险企业必须具备对业务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一般来说, 从客户提出新需求到保险企业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时间很短, 这就意味着留给IT开发人员部署开发的时间非常的短。另外, 随着保险业务更多地需要提供“7×24小时”服务, 因此需要具有IT系统高稳定性、高可用性和系统架构的灵活性越来越重要。

二、关键应用和挑战

(一) 业务复杂, 系统繁多

金融保险业的信息系统一般都建设较早, 一直维护更新至今, 因此各种类型的应用也纷繁复杂, 机房的规模也因应用集中度高而膨胀较快, 运营的成本压力和管理的复杂度促使管理者需要将数据中心整合。

(二) 维护成本高, 投入庞大

金融保险业的IT系统往往是整个机构的命脉所至, 可以说没有计算机, 整个公司几乎无法运营。因此投入增量一直很大, 所以对新技术的应用也比较早, 使用能优化管理、降低成本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便是其中之一。

(三) 可用性要求高

金融保险业的IT系统一般会涉及敏感的金融保险业流程, 每一次故障停机都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或复杂的商务纠纷, 因此管理者宁愿牺牲成本换取更加稳定的系统, 所以冗余的容错设计相当常见。为了将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各类IT运行故障降到最低限度而又要使成本更加低廉, 所以到今天为止, 高可靠性的虚拟化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是规模最大也是最成熟和完善的。

(四) 节约管理成本, 降低能耗, 减少硬件的投入

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硬件投入、能耗等在逐年地增加, 并成为IT成本中的一个重头, 金融保险业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以节约各种类型的成本, 集中式远程管理, 降低能耗等。

三、VMware在金融保险行业的解决方案

(一) VMware虚拟化产品方案

根据建设思路, 结合金融保险业的实际业务情况, 并且考虑业务发展对处理能力的要求, 保证能够满足未来3至5年业务的发展需要, 本着“经济、适用、先进、开放”的选型原则, 推荐使用了VMware Vsphere 5和VMware View 5, 进行虚拟化部署, 配合使用VMware的P2V工具、VMotion功能、Storage v Motion功能、HA高可用性和FT容错, 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应用。

使用VMware vsphere构建虚拟化平台, 借助虚拟机的方式整合x86架构上的应用, 可节约机房空间及硬件投入, 降低能耗。通过VMware Virtual Center进行统一的管理, 实现快速的系统迁移和资源调度。采用VMware的Lab Manager, Stage Manager集中管理开发平台以及开发平台到生产环境的部署。采用Lifcycle Manager有效的流程化管理日益增加的虚拟机。采用Sites Recovery Manager建设廉价的自动化容灾站点。采用VMware View虚拟桌面解决方案有效的解决分散网点的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工作。使用VMware Converter将原有的IT应用平滑的迁移到虚拟化环境之中。

VMware v Sphere 5是业界首款云操作系统, 它将IT基础架构转变成私有云 (根据需要与外部云建立联邦的内部云集合) , 从而将IT基础架构作为可轻松访问的服务来交付。融合VMware业界领先的虚拟化技术和经验, VMware v Sphere为客户提供了超强的控制力、更好的效益以及宽泛的选择性。

实现每个虚拟机每秒最多可处理8 900项数据库事务, 每个VMware ESXi主机每秒可执行200 000多次I/O操作。

利用v Network分布式交换机和Cisco Nexus 1000v等第三方交换机, 简化并增强VMware v Sphere环境中的网络部署、监视和管理。

借助v Storage精简部署充分利用存储。

通过自动整合虚拟机, 并使用分布式电源管理, 在使用量低的时段关闭未使用的服务器, 从而节省电源。

Vsphere 5包括ESXi Server 5, VCenter (其中包含VMotion, VMware DRS, VMware HA和VMware FT) 和v Sphere Data Recovery三大组件。Vsphere5能将物理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器和网络资源抽象到多个虚拟机中。通过大量虚拟机共享硬件资源提高了硬件利用率并大大降低了资金和运营成本。通过高级资源管理、高可用性和安全功能提高了服务级别。

在安全性方面, 在虚拟化规划时优先考虑网络隔离, 即需要提供足够的物理网卡进行应用分离, 根据应用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网卡实现负载均衡, 服务控制端口采用一个网卡进行管理。

为保证系统可用性, ESXi服务器连接后端共享存储, 通过虚拟化的DRS (动态资源分配) 技术实现应用自动负载迁移。即当其中某台物理服务器上的资源不够用时, 运行在上面部分的虚拟机可以平滑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通过此技术, 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物理服务器实现应用的负载均衡。通过设置HA集群, 实现当任何一台生产服务器发生物理故障, 所有的应用虚拟机在另一台HA物理服务器上重新启用。

为了集中管理和监控虚拟机、实现自动化以及简化资源调配, 需要单独配置一套服务器, 用于安装Vsphere 5套件中的VCenter软件, 对两台物理服务器及其上的虚拟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

(二) 铺设通往云计算之路

云计算是当今IT行业热门的话题, 是未来IT架构的发展方向。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 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 这使得企业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 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 有利于创新。

金融保险业界认为, 尽管在建设之初还没有云计算这样的概念, 但从目前金融保险行业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企业IT架构及其所提供的功能来看, 跟云计算中企业内部云颇为相似。企业内部云是指应用云计算架构和相关虚拟化技术, 调整大企业的IT基础架构, 整合企业级IT应用及其服务模式, 使得企业员工和各部门按照享受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使用企业级IT能力。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 将所有计算资源化做一个资源池, 能按需自动化地进行调配, 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应用需求, 至于用户的应用请求是由哪个计算节点上的硬件完成的, 已经变得非常的模糊和不重要了。当用户有需求时, 通过虚拟化软件, 就可以将用户的应用在虚拟层打个“包”, 并将这个“包”飘移到任何空闲的资源处, 即可快速实现计算。

当然,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做到整合采购和统一部署。为此, 把服务器、存储等IT设备的能力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 这样各个IT项目组在提出对设备的要求时, 无需考虑品牌、价格等因素, 只需要提交对所需设备能力的要求即可, 由数据中心汇总需求, 建立整体的采购方案, 统一采购, 统一部署, 统一调配。这样一种模式, 给大规模地刀片服务器部署和虚拟化技术部署提供了条件, 不仅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不造成设备的浪费, 而且, 简化了设备的管理。比如, 一个项目需要4个CPU的计算能力, 另2个项目各需要2个CPU的计算能力, 我们就采购一个8个CPU的设备, 满配置部署应用。一旦这个4CPU的项目需要扩充计算能力, 只需要用VMware的VMotion技术, 将其他2个应用迁移走即可。

(三) 不为虚拟化而虚拟化

“不为虚拟化而虚拟化”是在金融保险业新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虚拟化解决方案之前定下的“基调”, 也是给其他将要部署虚拟化解决方案的企业的建议。

部署虚拟化是要有成本的, 购买软件许可的费用、实施费用和因为虚拟化而添置的硬件费用等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起步成本是比较高。虚拟化的收益是逐渐体现的, 例如因为服务器的整合和缩减的空间占用, 维护费用的减低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体现。更重要的是, 用户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时间, 对初期的困难准备不足或者遇到困难就退缩, 必然导致虚拟化项目的失败。

为了虚拟化而虚拟化, 成本是会增加的, 但如果是从提高IT架构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虚拟化性价比是非常高的。满足现在应用并为未来留下拓展空间是虚拟化的价值所在。现在很多企业的虚拟化应用还在初级阶段, 体现出来的好处只是虚拟化诸多优势中冰山下的一角, 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虚拟化实施还需要做好充足的技术准备。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包治百病, 任何新技术在实现提升IT能力和效率的同时, 也会对部署环境有相应的需求。有太多的IT实施失败案例最终证实问题并非出自产品本身, 更多问题在于环境准备以及对产品的掌控不足。

决定在x86平台全面实施VMware解决方案后, 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测试虚拟机的弱点和缺陷, 目的就是在实际部署中将产品优势最大化发挥, 将相对弱点影响最小化或规避。通过大量的测试、分析, 针对虚拟机在内存、I/O、资源分配的特点, 对x86平台的采购技术方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量身定制了适合VMware解决方案的整套硬件、网络部署方案。在实际生产部署时, 成功避免了可能的性能、稳定性问题。

四、虚拟化方案的优势

此前如果要将报废服务器上的应用迁移, 需要在新的服务器上重新安装一遍系统和应用, 还需要复杂的测试和迁移时间。通过VMware的Converter工具, 可以将一些关键应用从旧服务器快速迁移到新的环境, 迁移时间从原有的数月降低到了1天以内。

以往部署新应用, 从提出采购申请到设备到货、安装、配置, 需要数月的时间, 而现在利用虚拟机模板开设一个新的服务器应用, 只需要大概几十分钟。

利用VMware vsphere带来的VMotion功能, 虚拟机可以在线地跨越服务器迁移。如果某台服务器需要进行硬件或者软件的升级, 就可以利用VMotion工具进行在线的迁移, 可以在不中断生产过程的情况下将某台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全部迁移到另外的服务器, 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连续。

利用VMware vsphere带来的Storage v Motion支持在不中断用户使用的情况下实时迁移虚拟机磁盘, 无需为计划内的存储设备维护或迁移安排应用程序停机。

VMware HA可以在发生意外停机时, 自动地将受影响的虚拟机重新部署到其他服务器上启动运行。这样即使发生计划外停机, 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服务。

VMware v Sphere Fault Tolerance (FT) 可在发生硬件故障的情况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持续的可用性, 不会发生任何数据丢失或停机。

五、总结

首先, 虚拟化可以为金融保险业带来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快速灵活的部署。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 可以实现应用平台的全面虚拟化, 使可用性得到了整体的提高。从整体上看, 虚拟化后的x86平台的高可用性已经达到甚至超过Unix平台高可用性方案的水平。对PC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来说, 其物理架构难以保障硬件的高可用性。但现在通过虚拟化技术, 可以将这些服务器整体虚拟化成一个资源池, 无论是x86机架式服务器还是刀片服务器都变成一个计算单元, 当出现硬件故障时, 可以利用VMotion技术, 将正在运行的整个虚拟机在瞬间从一台服务器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上, 从而避免宕机, 确保了服务连续性以及处理过程的完整性。这样, 无论是突发故障还是计划内停机, 对应用的影响是非常小、甚至透明的。

其次, 虚拟化实现了x86服务器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快速灵活部署。在x86平台上的应用服务器有Windows, Linux, SCO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 很难利用统一的界面对这些操作系统平台进行集中管理。现在通过VMware v Center, 可以在统一的视图中对所有的应用服务器进行控制、监控、管理和维护, 同时虚拟化后的服务器系统可以进行克隆, 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一个或多台应用服务器系统的部署, 提高了服务器管理维护效率。

第三, 虚拟化技术使部分老的应用能够运行在新的硬件上。由于金融保险业务本身的特点, 还要保留一些运行在SCO系统上的老应用系统, 通过虚拟化部署, 可以建立一个虚拟机来运行老的应用, 而不至于废弃原有的软件投资。不仅如此, 由于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在虚拟机上开发软件, 并可以随时把当时的虚拟机环境复制下来, 方便最后进行软件调试。

虚拟金融 篇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日新月异, 网络的发展不仅将世界联系起来, 更是衍生出许多新产业。虚拟货币就诞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网络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购买该网络公司所提供的各类收费服务或虚拟产品。

虚拟货币, 是互联网公司发行的提供给客户用来购买其所提供的各类收费服务或虚拟产品的交易工具, 在现实中并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仅在其发行公司的网络服务器上一些电子数据。

二、虚拟货币对现实金融的影响

(一) 虚拟货币相对于当代经济比重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不仅让世界发生了大变化, 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咨询机构波士顿 (BCG) 近日发布的《网络连接世界》报告, 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价值按照占GDP (国内生产总值) 比重计算, 以占GDP的5.5%位居全球第三位, 约为3260亿美元。第一、二名分别是英国和韩国, 分别占到GDP的8.3%和7.3%。由此而来, 网络公司增大虚拟货币的发行量才能够满足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的消费。

(二) 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间的联系

因为虚拟货币是用来支付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的, 并不受到金融主管部门的监管。它的信用保证来源于发行商的商业信誉和资金实力, 信用等级较低。虽然禁止了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双向兑换, 但因为利益, 某些第三方网站可以提供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间的兑换业务, 这就使得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紧密的相连起来。虽然虚拟货币并不支持双向兑换, 但在那些提供双向兑换业务的第三方网站上。以腾讯公司的Q币为例, 腾讯公司规定1Q币等于1人民币, 正规的渠道中不同的支付方式最多可打8.8折。在第三方网站, 会出现200Q币仅用160人民币就可兑换的现象。这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

(三) 虚拟货币的安全问题

再来, 虚拟货币仅仅在是在发行公司服务器上客户账户中的一串数据符号, 一旦发行公司服务器出现漏洞, 则易被黑客侵入修改或转移, 对客户而言是不安全的。如果将虚拟货币比作货物, 这些不正当的虚拟货币流入市场, 会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虚拟货币远比实际的多。将导致市场的不稳定, 使得虚拟货币贬值, 与原发行公司制定的兑换规则出现大的不同。在当今不少人都拥有虚拟货币的情况下, 将会导致不少客户的财产受到损失。

由于互联网公司发行虚拟货币缺乏监管, 且其巨大的交易额易诱发个人甚至是发行公司通过虚拟货币牟取暴利, 如随意增发或倒卖。这无疑会对传统货币的正常流通渠道造成破坏。这可能会让虚拟货币在不法分子的利用下, 用来冲击传统货币的市场, 危机我国的金融秩序。

三、虚拟货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以腾讯公司的Q币为例。腾讯公司推出一款名为《御龙在天》的网络游戏。游戏中, 打出“升1级送10Q币, Q币领到手抽筋”的广告语。虽说广告语如此, 可对于升级后Q币的领取, 腾讯公司有另一个规定, 便是要升级到150级后, 方可领取这1500Q币。按普通玩家的游戏速度, 要想领Q币, 大概需要有一至两年的游戏时间。到时, 活动早已经结束, 想要领取奖励, 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但还有一个非常规途径, 要想快速升级到150级, 就要购买游戏中的道具装备。

(一) 虚拟货币对儿童与家庭关系的矛盾

由此便诱使许多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家里的钱购买Q币, 来购买游戏中的道具装备。不论父母知情与否, 孩子这样的行为已经是错误的。且在父母知情后,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 会因为方式的不当, 也因为孩子并未健全的世界观, 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对于儿童将来与父母关系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 虚拟货币对儿童价值观形成的诱导

调查显示, 许多儿童会在网络中使用虚拟货币购买腾讯公司提供的各种虚拟产品, 是因为寻求心理上的满足。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利用金钱带来的漂亮的装扮、丰富的动态表情、游戏世界中无可匹敌的力量。这对少年儿童在成长中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了错误的引导。长此以往, 社会上将多了一群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人, 少了一群为以后建设社会而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人。

错误的价值观使得社会上出现了种种不好的现象, 比如一群15—18岁的青少年, 为了有钱上网, 有钱购买网络中的虚拟产品, 不惜抢劫偷盗, 从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此等现象的出现, 更多的责任在我们, 因为我们没能提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虚拟货币的产生及发展让当今社会在经济领域和社会文化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建立健全的机制, 是我们首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使虚拟货币处于政府的监管下, 不冲击现实金融市场, 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应针对其发行, 流通, 交易等环节进行立法。通过立法明确虚拟货币发行商的责任;打击利用虚拟货币的犯罪的活动;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还应加大中小学校在学生教育中关于互联网的知识及热点问题, 要让学生明确了解过分偏重于网络的危害。对于互联网公司, 应明确其社会责任, 不能仅顾自己的利益而缺乏社会责任感。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 互联网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 正对着现实经济以及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在这里将分析虚拟货币对现实经济及社会文化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虚拟货币,互联网公司,经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余实, 汪慧玲.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影响.甘肃金融, 2010, (09)

[3]曹兴华.虚拟货币金融监管策略初探.特区经济, 2010, (06)

[4]邹明睿, 黄恒, 黄立龙.虚拟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研究, 中国商界, 2010, (11)

上一篇:实验先行教学法下一篇: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