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与国际法

2024-08-01

中国法与国际法(精选12篇)

中国法与国际法 篇1

中国皮革业经过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快速发展, 目前已进入了转型期, 这种转型既是自身发展使然, 也有不得己的外因影响。金融危机尚未平息, 欧债危机又来侵袭, 全球实体经济持续疲软, 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难脱低迷, 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皮革行业受到极大冲击。2012年1-6月, 我国规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出口334.61亿美元, 同比增长9.1%, 增速回落18.74个百分点;进口37.6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增速回落10.94个百分点;实现顺差297.02亿美元, 同比增长9.05%。至此, 行业进出口增速告别双位数时代, 全部跌至10%以下。

与此同时, 企业又要面对各种要素成本的提升, 可谓内忧外患, 危机空前, 转型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到哪里寻找时尚与科技?产业如何承接转移, 到哪里发现新的市场与机遇?

面对疑问, 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 (ACLE/CIFF/MODA SHANGHAI2012) 向行业释放出积极信号, 传递出强有力的声音。作为行业观点汇集地、发展趋势风向标, 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历经20年的发展, 8万平方米展览面积、逾10万人的专业观众、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及上千家企业参与其中, 奠定了ACLE国际皮革业界重量级皮革盛会, 成长为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创新展现、财富创造、资源分享及国际交流的最佳平台, 更是拥有时尚、艺术、商贸、科技、创意等资源聚合的能量场。

产品升级

在中国皮革协会对上半年行业运行的调研中发现, 从市场来看, 出口型企业比做内销企业难做, 外销比重大的企业销售下降, 外销利润下滑;从规模来看, 品牌鞋企、年生产能力在1000万双的鞋企抗风险能力和赢利水平较高, 而中小企业则有关停倒闭之状况;从品牌来看, 为国外大品牌加工的企业, 订单缩水严重, 且议价能力较弱。

奥康以打造中国制鞋业标杆工厂为愿景, 为建立“国际工厂、绿色工厂、无尘工厂”, 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对生产基地流水线进行全部改造, 从意大利、德国、捷克引进500多台先进生产设备外。奥康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改造的生产流水线更节能和环保, 每条生产线平均降耗20%—30%, 日产量能提高500双。全部改造完成后, 奥康将拥有国内领先的制鞋流水线和国际化的工厂, 也将会生产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康奈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上走在行业前列, 在科研上舍得下大功夫, 以科技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以创新引领企业的转型升级。“脚型电脑测量仪”采用非接触式红外光测量技术, 通过生成数字化脚型, 然后通过专业数据分析软件, 制作出符合特定脚型的鞋款, 实现了鞋子的“量身定制”, 充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测量过程便捷, 数据分析精确, 款式多样的康奈精品定制皮鞋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展位前众多观众驻足参观。

奥康和康奈是真皮标志排头企业, 而作为我国首例证明商标, 真皮标志已经成为行业实施质量自律、铸造培育行业品牌的成功样板与平台, 获得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认可。新形势下, 真皮标志融入了“环保、诚信、品质、时尚”等新鲜元素, 企业在原料的选择上变得越来越谨慎。展会上, 东明实业、兴业皮革、开元皮革、泰庆皮革等知名生态皮革企业悉数登场, 与真皮标志企业联袂出展。“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这一集体品牌仍将以专门的展区、统一的形象在展会亮相, 以便突出国内皮革行业“生态皮革”群体“天然、环保、健康”的内涵。

“加强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企业之间的合作, 能有效的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是皮革行业打造绿色产业链的基础之一”。苏超英表示, 优先采购获得生态皮革使用资格的成品革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皮革协会将开展系列工作, 加强双方信息沟通, 反馈市场信息, 促进生态皮革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 引领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由内而外实现调整升级。

产业转移

2012年1-6月, 我国规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 937.59亿元, 同比增长14.58%, 增速回落11.68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同比增长23.1%, 比东部快10.5个百分点, 其中湖南、江西、河南等地产值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月, 全国规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利润总额224.87亿元, 同比增长20.35%, 增速回落12.49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增速为45.3%, 比东部快31.9个百分点。

从地域来看, 中国东南沿海企业面临压力较大, 而内地企业相对平稳;从企业布局来看, 在特色区域的企业, 比分散布局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大。不断发展的产业集群是中国鞋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战场, 是中国鞋业发展重要的承载者。在展会上, 皮革生产基地的企业抱团参展, 突出宣传区域品牌, 打造集群形象, 以产业基地的资源聚集效应和成本优势吸引大量国内品牌企业及世界知名采购商的订单, 这成为中国国际鞋类展独具的竞争优势之一。

“往中西部走”是制鞋业内多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产业梯度转移涌向中西部地区, 安徽、湖南、江西等资源和劳动力大省都在抢食“东鞋中移”这块大蛋糕。中西部产业基地异军突起, 培养人才、调整结构、置换产能、提升产业, 在承接转移中完成转型升级。1-5月, 全国制鞋业行业利润总额100.66亿元, 同比增长21.65%, 而安徽增速遥遥领先, 达287.21%。安徽宿州与中国皮革协会联手打造“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 宿州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已入驻项目58家, 其中整鞋生产24家, 协议总投资120亿元, 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410亿元。

宿州在短时间内实现鞋业集聚, 又避免了东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他们在产业转移中全盘规划, 立足长远:合理控制发展规模, 考虑综合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配置上下游产业, 处理好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关系, 提高协作分工水平;要让企业“转得进来, 更留得住”,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中国鞋业的产业转移和转型是大势所趋, 但转移不是简单搬迁复制, 而是在新技术、新平台上实现新跨越, 走转移与转型结合、扩张与提升共进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 经过产业调整大洗牌之后, 中国制鞋业的产业布局将更加合理, 更具竞争力。

时尚创意

上半年, 四川皮革及制鞋行业首次呈现负增长, 四川上千家外贸鞋企中, 营销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超10%。四川平均每双鞋子的出口价5美元, 但艾民国际有限公司的高端品牌女鞋在欧洲市场的均价却达到惊人的400欧元。

面对大环境的不景气, 艾民国际有限公司不能幸免, 为巩固国际市场客户, 公司让研发和销售部门合作, 在设计产品时就定单价, 通过制造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20%, 以降低产品成本。公司的展示柜上, 陈列着一双双古典韵味的sheme品牌女鞋。牡丹、同心结等都成为鞋子的设计灵感, 刺绣、镶边、中国结的盘扣等设计元素被运用到鞋体上, 兼具“中国风”和时尚感。只有重视研发, 才能立足国际市场, 公司将每年利润的70%投入研发。

“现在外需低迷, 不少人说出口生意难做, 但其实穿鞋子的人并没有减少, 制鞋业是朝阳产业。”公司董事长刘琼英说, “下一个10年, 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品牌消费大国……我的自信是因为我的背后是中国。我们有那么优秀的文化, 一定会做出自己的世界品牌。”

作为中国国际鞋类展最大亮点之一的“D-together”区域成为每年展览人气最旺的部分。该区域每年汇集本年度国际鞋类设计大赛 (IFDC) 、国内“真皮标志杯”鞋类、皮衣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及效果图, 选取百丽、达芙妮、千百度、星期六、森达、金迈王、探路者、洛驰、八哥、荣光、宝峰、兆一、图图、康博、骆驼等各类鞋的最新流行款式, 搭配保兰德、红谷等国内知名皮具进行展示, 意在提升中国国际鞋类展的时尚度, 丰富展馆的展示内容, 引领时尚潮流, 除吸引企业管理者、设计人员、国内外采购人员以及普通消费者前来观展外, 长三角地区很多院校的老师也组织学生集体参观, 从中观摩设计构思, 洞悉鞋业流行趋势。

关于时尚, 既有静态展示, 也有动态发布, 模特表演主要是以皮革/裘皮服装、鞋类、皮具、箱包为主的时尚表演, 配合箱包、皮革服装等产品, 由专业模特公司操刀, 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 将鞋及皮革制品作为时尚艺术品的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

发现机遇

连续四届参展的爱玛数控此次可谓有备而来, 做足工夫, 除占据鞋机馆主场最大规模, 阵容比以往强大, 展品包括CAD系列软件和CAM技术, 并配有十多位软硬件工程师组成顾问团队, 现场答疑解惑。为提供最直观的体验、具说服务力地展示产品性能与好处, 爱玛把“生产车间”搬到展会现场直接生产, 在帮助客户加工一些小量多样急单的同时, 全面系统地给观众上一堂“数字化”培训课程, 并直接导出数据报告, 呈现给意向客户, 从而提高现场接单率。

在印度大幅提高了对鞋机的进口关税后, 中国鞋机出口转向土耳其、伊朗用周边国家。同时, 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低廉的成品皮革大量涌入当地市场, 土耳其制革厂商对此十分担忧。作为今年国际展区的主题国, 土耳其的参展面积较去年增加了25%, 期待扩大销往中国的高品质产品份额, 满足中国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举办的这场皮革贸易盛宴吸引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团, 近400家展商, 展会的国际馆总展出面积也随之增加了10%。

海外商家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信心。德国特殊化学品集团朗盛展示了其用于创新鞋革、家具革以及汽车革的产品和技术:UP组合式涂饰系统、阳离子涂饰产品系列以及用于生产轻质皮革的X-Lite技术。皮革化学品业务部隶属于朗盛高性能化学品板块, 该板块2011财年销售额高达21.3亿欧元。皮革业务部亚太地区市场负责人Jürgen Hackenbroich说:“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为制革厂提供创新产品, 从而能生产出优质的皮革以满足未来在盈利和环保方面的需求。”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不能抵挡短期内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诱惑, 这意味着从长远来看总有一天要栽跟头, 在世界经济的调整期, 低速增长是皮革行业对外贸易的一种“自动防护”。在展商最多、人气最旺、服务最优等因素的带动下, 中国国际皮革展以积极的正能量引领行业发展, 展现转型升级的成绩与潜力, 带动展商内销、外贸全面发展, 实现买家与展商的合作共赢, 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发展方向, 正确规划投资和生产, 形成更加均衡、更富效率、更具活力的发展格局。

中国法与国际法 篇2

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目前贸易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讲,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实质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主要的有:

(一)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负责管理监督全球贸易秩序,协调贸易关系、制定贸易政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经济组织,为今后的全球贸易提供最基本的规则,负责实施多边贸易协议,定期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它不仅强化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规则,管理协调的范围更加广泛,还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贸易争端调解机制,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正式启动。1994年1月1日成立的欧洲经济区,是一个比欧共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更开放的一体化组织。随着欧盟组织的扩大,欧洲各国的竞争实力大为增强,有力地促进区内投资和贸易的发展。1994年12月10日,美洲34个国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美洲首脑会议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原则宣言》,确定2005年为谈判达成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最后期限,这标志着南北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以经济合作为主的新趋势。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区域合作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11月在印尼茂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6届部长级会议和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茂物宣言》,规定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和长远目标,发达成员在2010年以前,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以前实现这一目标。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

(三)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

(四)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进入9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技术创新因素

技术创新是一国出口竞争优势的根本支撑或决定因素。技术创新能通过要素使用的改善、经营成本的节约、原有产品品质的改善和新产品的开发等途径来增强出口产品的优势和相对价格优势,以提高出口的竞争优势。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水平的竞争,技术创新构成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因素

人力资源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素质,包括各种知识和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知识型人才和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成为获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人才成为比物资资源、金融资本更为紧缺的资源,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毫无疑义,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力资本也已成为我国各类战略资源中最具实力的资源,但我国却不是一个人力资本强国,并不具有适合全球化竞争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优势,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从数量上说,大量的人力资源处于不得其用的状况;从质量上说,大量的劳动者素质很差。尽管我们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但由于我国人力资本的内在层次还比较低,因此还不具备参与全球化竞争所需要的充分的知识技术资源优势。

(三)国际市场环境

宽松的国际市场环境不但有利于我国产品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发挥,而且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同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差距,促使我们改进并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扩大其出口。但目前的国际环境对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了挑战。首先是反倾销,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针对中国产品。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技术贸易壁垒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外国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等措施,使进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外商直接投资

回顾我国外贸20多年的发展历程,FDI在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FDI在比较优势方面提升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促进了我国的外贸增长。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批准外资企业5089多万个,合同外资金额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01亿美元。大量外资的流入,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短缺,大大改善了我国的资源配置状况,从而使我国已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从隐性转为显性,并在出口行业中显现出来,这极大地发挥了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某种层面上提升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而且,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已从原来的封闭式、内向型、极端进口替代开放式、外向型、出口导向转变。这种调整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贸易战略的调整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增长,而且是我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竞争优势理论重构出口竞争力

1.立足比较优势,争取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必须通过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和维持,竞争优势才是获得利润的真正源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应当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以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优化产业布局、国有资产分布结构和企业结构,使之与优化投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再度发生。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平待遇,通过有效竞争形成我国产业的自主创新精神,改变那种自主开发创新精神弱、盲目依赖外资的情形。

4.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重视不同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整合研究,追踪当代世界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便在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和产业发展中,整合出新的效果。

(二)实施人才战略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新世纪初叶我国经济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关键。今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应大力培养精深专业知识与广博相关知识相结合的通才,是具有相当深厚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博学多才和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前提下的专、精、深。创新能力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人才的国际化观念,用人眼界要进一步由国内转向世界,特别要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工作力度,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借脑”“借智”。切实改善国内的用人环境,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认识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用优秀而品德高尚的人统领时代,用才智双全的人创新发展,这是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重视国内需求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容量极大,就目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实际消费水平看,生活消费正处于急剧扩张期,消费市场的潜力仍然很大,远未饱和;而且,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消费者向其他国家看齐的预期心理日益强烈,尖端而又紧迫的先行需求增长很快。按照波特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国际竞争力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大规模生产为后盾。

学院: 机械学院

班级:机自八班

姓名:王国龙

中国法与国际法 篇3

回过头看,我觉得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上提出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合作共赢”。2012年7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世界和平论坛演讲时指出:“一个国家要想谋求自身的发展,必须让别人也发展;要谋求自身的安全,必须让别人也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我认为这段话非常重要,它反映了习近平对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总体看法。这个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认为国与国的关系不是零和游戏,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合作共赢的关系。

合作共赢是我们认识新一届领导人对国际关系和如何处理我国对外关系的看法的起点。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习近平提出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一个是崛起大国,一个是守成大国,两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因此中美迟早要对抗,甚至兵戎相见。习近平显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尽管有着众多分歧,但也存在着很多共同利益,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完全可以通过努力,管控冲突,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念,习近平和奥巴马在加州成功会晤,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和倡议。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也不应该是零和游戏。所以习近平提出中国外交上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情,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要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要以“亲、诚、惠、容”的方式处理周边关系。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先后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印缅孟和中巴横贯南北东西的南亚通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战略构想。

还是从这个理念出发,中国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推动地区和国际合作,包括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意向包括东盟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这是继提出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之后,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又一个举措。

还是从这个理念出发,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无论是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海洋通道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东问题、朝核问题,还是遏制气候变暖、控制传染性疾病蔓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方面,中国都在试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积极主动,成绩斐然,受到世人的称赞,在为中国的发展和改革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认为也必须指出,就中国外交而言,理念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对新的理念的落实还很不到位。首先,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困难重重。习奥会以后,两国关系摩擦不断,一度还出现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建构新型大国关系更多是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是落实在行动上。比如说,如果真的想落实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在具体问题上应该做什么,比如说朝核问题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个和其他问题上好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在海洋权益问题上,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到我们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建构一个和平稳定国际环境的努力。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实现合作共赢,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出现那么多虚假新闻?现在媒体上都在讲,周边国家在南海我们的地方打了1000多口井,每年偷走我们5000万吨的石油,这些不真实的数据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让它们充斥了我们的网络和媒体,甚至出现在领导人看到的文件里?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澄清一下事实的真相?为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个对有关国家都有好处的想法得不到实现?除了有关国家的原因,我们自己有无责任?有争议的领土是不是核心利益?如果把有争议的领土也说成核心利益的话,过去我们签订的所有边界协议都是在有争议的领土上进行妥协才实现的,那不都成了出卖核心利益吗?有争议的领土是不是非得要通过武力来解决?有争议的领土通过武力能解决吗?

中国外交的目标是什么?表面上大家都认为是为中国发展和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但是一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好像解决有争议的领土成了第一位的。这是非常错误的。我认为当前我们外交的总体目标是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不是去解决有争议的领土问题。如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能够得到落实,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好、更强大,在国际事务中更有发言权,解决领土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要落实好互利共赢的理念,需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智慧”是什么?是中国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相互交流、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不断互动的历史上形成的产物。我认为,在对外关系问题上,它的要义是在对国际形势的客观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顺势而为、量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还要“借力而为”。

上面谈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外关系理念就充分反映了中国智慧。这些理念为我们开展对外关系指明了方向,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落实这个理念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面对未来,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切实实将上述理念落实到外交领域,为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法与国际法 篇4

南海, 也称南中国海, 其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方向, 界于北纬23度27分至南纬3度、东经99度10分至122度10分之间, 整个海域的东西距离为1380公里, 南北距离为2380公里, 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 (1) 其东部临接中国的台湾省和菲律宾, 南部临接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西部临接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南海上分布了大约230个岛、砂洲、礁、暗沙和滩 (2) , 但是它们在南海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而是基本上以四个集群的形式存在, 分别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虽然在名称上都称谓群岛, 但实质上并不限于岛屿, 它们大都是岛、沙、礁、滩的集合。

东沙群岛, 分布于北纬20度33分至21度10分、东经115度54分至116度57分之间, 在南海诸群岛之中, 其位置最靠北, 主要由东沙岛、东沙礁、南卫滩和北卫滩所组成。 (3)

西沙群岛, 位于南海的西北部, 海南岛的东南方, 北纬15度40分至17度10分和东经111度至113度之间, 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 共有22个岛屿, 7个沙洲, 另有10个暗礁、暗滩 (4) 。宣德群岛中的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 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 该岛是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同时也是三沙市的军事、经济及文化中心。

中沙群岛, 在我国的南海四大群岛中其位置居中, 介于北纬15度24分至16度15分和东经113度和40分至114度57分之间。它实际上没有沙洲和岛屿, 而是一个巨大的环礁, 即中沙环礁, 全部为隐没在水下的20座暗沙、暗礁、和暗滩组成, 其顶部离海面的平均深度为20米。 (5) 但是, 在位于中沙环礁以东约160海里的海面上, 有一个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 就是黄岩岛, 按照传统, 黄岩岛也被归入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 位于北纬4度至12度和东经109度3分至117度50分之间, 北起雄南滩, 南至曾母暗沙, 东至海马滩, 西到万安滩, 南北长500多海里, 东西宽400多海里, 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海里, 约占中国南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 (6) 南沙群岛位于中国南疆的最南端, 是中国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 是西太平洋中最具战略和经济价值的群岛, 它由二百多个暗礁、浅滩、沙洲和岛屿组成, 其中重要的岛屿约有12个, 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这是我国政府向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和人们所发出的对南海主权和权益的正式表述。根据中国关于南海的这个声明, 中国在南海享有完全主权的区域只限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 这就涉及到对“南海诸岛”的含义的理解了, 单从字面来看, 可以有如下两种理解:一是“南海诸岛”意指存在于南海的各个岛屿;二是意指南海的四个群岛。

显然, 这两种理解是有差异的, 根据《公约》第一二一条的规定, 第一种理解中的“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可见, 如果按照这种理解, 我国的四个群岛当中的大部分位于高潮水面之下的礁盘都不是岛屿, 如果他们的位置不在露出水面的附近的岛屿的12海里领海之内, 则我们就失去了对其拥有主权, 而且, 根据《公约》该条第三款的规定, 如果该岛屿“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 则“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那么, 在距离这类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岛屿12海里之外的水下岩礁则不仅失去了主权, 更是连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地位都要失去, 即完全沦落为“公海里的普通水域”。

根据《公约》第四十六条b项的规定, 第二种理解中的群岛“是指一群岛屿, 包括若干岛屿的若干部分、相连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 彼此密切相关, 以致这种岛屿、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在本质上构成一个地理、经济和政治的实体, 或在历史上已被视为这种实体。”可见, 群岛是把露出水面的岛屿与水下的岩礁、礁盘以及水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定义的, 而且, 这种“整体性”不只是局限于考虑地理因素, 还要考虑其经济性和包含历史因素在内的政治因素。但是, 《公约》目前只对群岛国有所规定, 对于像中国这样在南海有多个群岛的远洋群岛国家并没有具体规定, 但也没有作出禁止。另外, 《公约》第四十七条第1项还规定, 群岛基线内的“水域面积和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一比一到九比一之间。”

比较这两种理解, 我们发现, 第一种理解是把四个群岛中的各个“岛”当作彼此孤立的个体来看待, 而事实上, 四个群岛在地里上应当是位于南海之中的四个隆起地带, 它们是南海盆地在千万年前因东西方向出现断裂海槽而导致周边地带隆起的结果, 之后这些隆起地带因距离阳光照射最近而成为了珊瑚虫生长、繁殖及其尸体堆积的基地, 于是四个珊瑚岛群就出现了, 它们露出水面的高低不同, 只是因为那些珊瑚礁下隆起地带的山峰高度不同。 (7) 因此, 四个群岛中的每一个群岛, 应当基本上是一个隆起地带整体, 人为的把露出水面的山峰作为彼此孤立的“岛屿”来看待, 显然与群岛自身的地理整体性相违背, 而第二种理解中的“群岛”概念则解决了这个地理性问题。不仅如此, 群岛概念还重视了我国渔民和商人历史上把南海四个群岛作为捕鱼、航行谋生的经济体, 以及历朝历代政府对四个群岛进行行政和军事管辖的政治体的基本事实。但是, 第二种理解因《公约》对群岛制度暂时只规定了群岛国而没有扩展到远洋群岛国家, 故对我国的南海四个群岛虽可参照但不具有直接适应性, 而且, 群岛国制度中的“水域面积和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一比一到九比一之间”的规定对我国四个群岛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为我南海四个群岛的露出水面的山峰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要超越上述比例。因此, 当前以《公约》为代表的国际法的关于岛屿的相关规范对我南海岛礁及其附近水域的主权、以及对整个南海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设计以解决当前国际法及国内相关规范严重滞后于国际形势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其成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有效地守护南海特别是能站在国际制度和道德的高地有效地收回已经被侵占的南海岛礁的成败。

二、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理由及其所面临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霸权的挑战

中国政府在所有涉及南海的外交场合都一致强调:“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关于南海的严正声明之所以如此掷地有声, 正是基于“历史上自古以来”南海就属于中国、且国际习惯法遵循历史这个根本理由:

根据国际习惯法的相关取得领土主权的方式, 中国依据“发现”、“先占”两大原则取得对南海及其诸岛的主权。首先, 世界公认, 南海诸岛是中国人首先发现的, 而且有史为证。根据确切的历史记载, 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 中国的先民就开始在南海进行渔业生产活动和航行,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关于南海活动最早的史料记录。 (8) 其次, 根据近年在西沙群岛发现的一些文物足以证明, 我国先民至少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在南海诸岛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了, 而且, 政府部门也至少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对南海诸岛进行管理, 唐代把南海作为岭南节度使的辖区, 北宋时期中国水师舰队已经巡航到西沙群岛一带, 元代还派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南海的黄岩岛设立观测点, 明清时代更是一直把南海诸岛列为水师巡视的范围。

而且,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对中国南海领土的主张既不符合国际法原则, 又罔顾前述的中国有效先占南海的历史事实, 而东南亚多个国家因长期属于欧美的殖民地, 故其建国都比较晚, 比如印尼建国时间为1945年8月17日, 菲律宾建国于1946年7月, 马来西亚建国1957年8月, 越南1975年1月才实现南北统一, 文莱建国更是迟至1984年2月, 东南亚国家对南海的所谓主权主张都是近三十年左右特别是在《公约》正式出台之后的事情, 其与国际习惯法所要求的“发现”、“先占”的原则实在是相去甚远, 而且其主权声明与后期出台的《公约》本身规定的精神实质也相违背, 因为其声明从未获得中国的承认且中国政府一直都是严正抗议。 (9)

但是, 不管中国政府对于觊觎我南海岛礁的周边部分邻国的行为如何样抗议, 也不管中国政府所展示的中国在历史上即拥有南海主权的证据如何样充分, 美国政府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较长时期里都是保持对南海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 显然, 美国政府是在明知南海主权属于中国的前提下作如此声明的, 这个声明也显然是对觊觎我南海主权的部分邻国的行为予以默认, 其结果是导致他们长期侵占我部分岛礁而拒不退出。进入21世纪后,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美国感受到了来自崛起的中国对其一直以来所实施的国际霸权的威胁,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遏制中国的发展, 原来就已经侵占我南海岛礁的部分国家感觉自己有了新的机遇, 于是就变本加厉的提出领土主权这个“身份”要求, 并“恶客欺主”, 公然侵犯我赴南海捕鱼的渔民的人身和财产利益。在南海主权面临严峻的威胁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加强海警巡逻的频度以保护渔民的安全、扩建岛礁部分设施以提升南海航行和捕鱼的服务水平, 同时进一步加大南海岛礁主权属我的历史和法制的宣传力度。美国政府代表资本主义国际霸权, 面对中国在南海的一系列维权行动, 公然向中国提出挑战:第一, 对于中国扩建南海岛礁生活设施的行动, 不断强化“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 之前对于菲律宾、越南的造岛行动虽然在中国的严正抗议中也有过类似评论, 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中国不断进行言语甚至在我所建造南海岛礁周边开展武装巡逻进行挑衅;第二, 对于中国不断强化自己对南海岛礁及其附近水域拥有主权、对其它南海水域拥有历史性权利具有充足的历史证据的行动, 美国政府竟然不顾国际法的规定, 不可思议的“反对以历史依据主张主权”;第三, 对于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不断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对岛屿、渔业等问题进行沟通以逐渐解决双方重大关切的行动, 美国政府竟然在各种场合透露出“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 (10)

三、结论

南海及其四个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赖以经商航行、捕鱼谋生的基本场所, 应当说中国人对其拥有领土主权和管辖权是不需要再有任何其它制度上的根据的, 恰恰相反, 所有后来的相关领土主权的制度都应当对人们历史地形成的生存与生活场地和习惯予以最高的尊重和维护, 国际习惯法也正是这一理念的产物。然而, 当今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对一个国家及其人们的生存发展的历史予以充分尊重有着原则性的规定, 但是, 因参与条约制定的国家众多, 且彼此的利益交错复杂, 为了确保《公约》能顺利获得通过且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国家最终签署, 于是就策略性的出现了回避矛盾、用语模糊等一系列现象, 其结果当然是给国际海洋秩序的和谐构建带来了无穷的困扰。显然, 使《公约》的部分模糊规范进一步明朗化、使《公约》所回避的问题积极开展新一轮的磋商等等措施应当是化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但是, 在短期内甚至或许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这条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因为任何一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给当事国所带来的利益得失都相较过去要更加的明显, 那么所招致的反对也就会更加的激烈。但是, 不管怎样, 我们都要在理论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因为合理的理论支撑不仅对将来的制度完善是一个必要的准备, 同时, 在涉及海洋和岛礁主权争议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说辞。长远来看, 创建远洋国家海洋群岛法律制度以化解我国南海群岛困局应当基本可行, 因为曾经在《公约》群岛理论创建时就已经提出来了, 只是因为当时在国际论证上尚不充分而被一些国家作为一个不需说明的理由就给放弃了。但是当务之急应当是坚持传统的国际习惯法对于我国拥有南海主权的历史依据予以充分尊重的客观事实, 以抵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部分侵占我南海岛礁的国家联合起来借助从《公约》中断章取义来的条款对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诋毁。之所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以其为后盾的部分南海周边国家在各种国际外交场合竟然可以如此罔顾国际习惯法的原则、罔顾《公约》本身的原则条款而对中国的南海问题指手画脚, 根源就在于其说辞背后是赤裸裸的国际霸权, 因此, 充分揭露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居心叵测、坚持团结一切爱好和平和坚持公平正义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积极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国际海洋法制度、继续坚持与海上邻国开展双边协商的合作机制等等是最终有效解决南海争端的根本途径。

摘要: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但因其大部分岩礁低于高潮水面而面临着部分国家断章取义的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选取的部分条款的挑战, 其行为背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盟国的赤裸裸的国际霸权。

关键词:南海,国际法,国际霸权

注释

1 李金明.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3:1.

2 滩、暗沙、礁、砂洲和岛的划分依据是其离海水表面的位置和面积大小.滩, 是指隐伏于水下较深处的珊瑚, 呈广阔的台状, 比如:礼乐滩、北卫滩、南卫滩、李准滩、万安滩等;暗沙, 由滩向上生长, 距离水面较近的珊瑚, 比如:曾母暗沙、榆亚暗沙、南康暗沙等;礁, 位于水面下高潮和低潮之间的珊瑚, 比如:美济礁、华阳礁、赤瓜礁、永暑礁等;砂洲, 新出海面的岛, 其上面平铺一层浅沙, 海拔低于岛, 遇到大风浪可能被淹没, 砂洲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可能形成岛屿, 高度多在四五米之间;岛, 是指四面出水的陆地, 岛大多是平顶, 岛的周围分布有白色的狭长沙带, 比如:马欢岛、太平岛、东沙岛、永兴岛、中业岛等.

3 赵里海.关于南海诸岛的若干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 (4) :50.

4 袁古洁.国际海洋划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221.

5 袁古洁.国际海洋划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221.

6 袁古洁.国际海洋划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221.

7 曾昭璇, 吴郁文, 刘南威.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8 张关中.海洋法时代下南海九段线价值分析[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5.

9 王孔祥.南海九段线之法理探析[J].法治研究, 2014 (5) :54.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 篇5

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为大背景,借助大量统计数据,从纵向与横向的八个主要方面,综合论述了我国股市(特指大陆股市)的现状特征,并指出了它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相比之下的差距之所在,及其在未来改革与发展中的总体趋势。

一、上市公司规模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为7.11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19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亿美元,仅相当于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亿美元的68.7%。即使以中国工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全部进入世界500强,但相比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经营政策做大的。因此,我们的国有银行虽有世界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乏跨国大银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能算做名符其实的世界500强。

不难想象,从上述企业中产生的上市公司,其规模也必然会是偏小的。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30指数所含30只成分股的可流通股本规模普遍都是偏小的。以4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30只成分股中,可流通股本不足1亿股的就有2只:1亿~2亿股有12只;2亿一4亿股有8只;4亿~6亿股有6只;6亿股以上有2只。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不足2亿股,而且没有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达到10亿股。即便从这30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来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其中,总股本大于20亿元的只占2家;而总股本不足7亿元的.则占18家;总股本介于7亿~20亿元之间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33只成份股中,大多属于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规模现状是:5亿股以下只有1只;5亿~10亿股有6只;10亿一20亿股有7只;20亿~30亿股有12只;30亿一50亿股有4只;50亿股以上有2只;100亿股以上有1只。

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依世界各国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而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大块,而且,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仅30%多一点。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时,至少会引发以下后果:

1.由于股市的实际股本流通量狭小,易于大户操纵控盘,从而形成“投资不足、投机过剩”的格局,最终导致股价失真。曾经制造中国股市“天价奇迹”的亿安科技,为何能与其业绩如此不符地冲上126元的“天价”?后来人们从证监会的公告中才得知,原来是南方四个大户联手操纵的结果。其实,只要看一下亿安科技的股本结构,我们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7000多万元的总股本已是够小的了,而可流通股更是少得可怜,仅有3500万股。正是由于流通股本太小,易于操纵,因此,经常的现象是,大户“坐庄”,散户“抬庄”,赚者投机,套者投资。

2.由于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尤其是处于控股地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一方面,它不仅造成了上市公司与上市股本的不对称,而且还导致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市场并购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存量活化与结构调整,易于造成国有资产的沉淀与流失。换言之,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严重阻碍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退化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能。

3.国有股与法人股的不能上市流通,易于形成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由于股权的过分集中,监督与决策机制失衡,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正常的关联交易经常发生,强制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担保,私分上市公司财产,抽逃上市公司资金,甚至大肆掏空上市公司,中饱私囊或满足小集体的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是我国股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要想转让股权,目前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经证券主管部门批准,与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签订转让协议,可以一次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 篇6

在中国的象棋里,小兵过了河可以赛大将。但是一旦拱到底,就“拱老”了,只能左右移动。这个规则有问题,很容易造成团队里上下级不信任。当上级要求下级往前走的时候,下级的反应是“又忽悠我,过去很好,但再往前走就是死兵!”看看国际象棋的规则:兵没有河界,但只要拱到了头就可以升变,变成他想变的任何角色。这个规则对团队精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意味着任何一个基层的同事,或者是一个创业的企业或者是在走国际化的中国品牌,一定要创造一个空间和机会,只要他能够和国际品牌抗衡,而且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的产业、品牌开拓市场,我们就应该鼓励他,哪怕在物质上给不了帮助,但可以在精神上給他帮助,让他实现他的理想,或者是在拱到底的时候,能够有精神的满足。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或者是团队内部优秀的同事能够坚持到底,能够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做到数一数

如果大家都有这种意识,兵拱到底可以升变,团队的士气不言而喻。只有奋斗到底,只有坚持到底,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他将来会有更大的收获,这种收获是他的一个升级,是他精神上的升华。这种规则不但是对企业内部,对整个环节,都是可以借鉴的。

中国象棋中的象很可怜。中国象棋有河界,象是斜着走的,象不但到了河界不让过,而且有一只象在左边的时候,右边的象连左边也去不了。而国际象棋不但没有河界的约束,并且两个象一个占黑格,一个是白格,他们永远是铁哥们,永远不互相制约。中国象棋中的马有一个很痛苦的规则,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很痛苦的规则——别马腿,特别可恶的是不但别对方的马腿,而且有时候连自己的马腿也别了。应该在外部提倡与竞争伙伴之间的共赢,反对互相“拉后腿”、“挖墙脚”。这个规则如果不解决掉,自己的内耗解决不了,我们更没有机会在国际上跟实力强大的国际品牌抗衡。

如果用中国象棋的规则同国际象棋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既下中国象棋,又下国际象棋,既然WTO了,参与国际化竞争,我们应尊重国际化规则,我们首先接受国际象棋的规则,但是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不能丢,特别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炮一定要保留。别人都是直来直去两维,而中国象棋里的炮,是绕过问题解决问题,就像咱们的中医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我们这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给下代,用炮的思维模式解决掉,所以发明了世界上没有的一国两制,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在香港飘扬,这个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中国法与国际法 篇7

2012年9月4日至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的招展工作已于2月1日拉开招展大幕。

据中国皮革协会市场拓展办公室负责人张铁山透露, 作为国内培育多年成熟的规模性展会, 2012上海展迎来了空前喜人的形势。今年企业表现出比往年更胜的热情和积极性, 自招展启动消息公布以来, 报名电话此起彼伏, 有的企业甚至提前很久在未正式启动报名时就多次来电预定展位。相较以往, 许多企业都对展会表现出更强的信心, 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会了解行业最新的走势和动态, 寻找新的贸易商机, 展会在新形势下对企业凸显出空前的吸引力。

据中国皮革协会市场拓展办公室数据统计显示, 截至记者发稿当天, 已有两百余家企业向中国皮革协会市场拓展办公室申请报名参展, 展位的销售工作实际已经完成过半, 合成革馆11500平方米也已于2月底全部售罄。展商包括很多国内知名的皮革、皮革化工企业, 如河北东明、佰立特, 山东森鹿皮革、德信皮革, 浙江金鑫皮革, 海宁兄弟、瑞星、德邦, 河南东阳、盛汇等, 以及合成革制造企业, 如华峰、汇恩、万华、黑马、圣大、五洲、新兄弟、东泰、黄河、禾欣、方源等。

作为目前我国皮革行业最权威, 规模最大, 影响力也最大的专业化展会, 每年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都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企业和特色区域前来参加展出。

继续保持展会规模

2011年是上海展会迈入新阶段, 更上一层楼的一年, 展会总面积突破性增加至近80 000平方米。在去年扩大面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 今年展会面积仍保持2011水平, 共7个馆, 分别为E1~E7馆。其中, 国际展区面积约28 000平方米, 约占2.5个展馆, 国内展区面积约52 500平方米, 约占4.5个展馆。同时, 2012年上海展将首次同时启用东入口大厅和南入口大厅为观众和展商进行现场登记注册。

中国国际鞋类展将独立成馆

2012年中国国际鞋类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4号馆同期举办, 独立成馆。今年的鞋展立足于内外销全面辐射, 强化贸易洽谈, 开展品牌对接, 发布流行趋势, 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成品鞋展。除了延续经典的模特走秀和时尚发布活动, 今年鞋展还将发布一系列新的制鞋方面的项目和技术创新。

目前除康奈、奥康、意尔康、金迈王、富贵鸟、兆一等一大批品牌企业已经预定展位外, 许多童鞋、雪地靴、劳保鞋、户外鞋等中小型生产企业也纷纷报名参展。鹤山、惠东、高密、武侯、璧山、温岭、蓝村等产业集群也已经报名。

坚持服务于“真皮标志”企业

一直以来, 经过中国皮革协会考核获得“真皮标志”证明商标的优秀企业品牌在每年的展会上都有上佳表现, 大放光彩, 越来越多的皮革企业、箱包皮具企业以及制鞋企业开始重视并利用每年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这一重要的展示自己的良好机会来扩大与海内外业界同仁的交流与学习, 促进双方的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以及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展企业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今年上海展将一如既往, 免费为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和真皮标志企业提供产品展示的“时尚坐标”———真皮标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潮流趋势发布专区, 引导未来的时尚潮流走向。

注重服务质量广纳四海买家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12年展会负责人聂玉梅表示, 目前协会已经完成了与各代理招展商招展协议的签署。经过多年积累, 协会对代理商的服务更加标准、规范, 2012年协会总结历届展会的经验教训, 对代理商具体的服务项目都有更为明确而细化的要求;加强展会现场对专业观众的服务和搭建服务的管理, 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服务需求尽量做到人性化、便捷化;加强与国际参展商的交流和沟通, 使2012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以此增强展会的展出成效。

今年的展会, 中国皮革协会还将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媒体、广告对展会进行更多的宣传与推广。对国内买家的宣传将覆盖各大行业媒体和社会媒体, 并特别着重对二三线城市买家的宣传, 组织有明确购买意向的买家团到展会现场参观;对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宣传将覆盖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葡萄牙、俄罗斯、荷兰、西班牙、瑞士、土耳其、捷克、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厄立特里亚、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 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通过强大的海内外宣传攻势, 使更多的国内外业界同仁了解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 力争在每年的展会都能发现更多的新展商、新观众与新买家, 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展会的活力, 促进展会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法与国际法 篇8

据中国皮革协会市场拓展办公室数据统计显示, 截至记者发稿当天, 已有两百余家企业向中国皮革协会市场拓展办公室申请报名参展, 展位的销售工作实际已经完成过半, 合成革馆11500平方米也已于2月底全部售罄, 展商包括很多国内知名的皮革、皮革化工企业, 如河北东明、佰立特、山东森鹿皮革、德信皮革、浙江金鑫皮革、海宁兄弟、瑞星、德邦、河南东阳、盛汇等, 以及合成革制造企业, 如华峰、汇恩、万华、黑马、圣大、五洲、新兄弟、东泰、黄河、禾欣、方源等。

继续保持展会规模

2011年是上海展会迈入新阶段, 更上一层楼的一年, 展会总面积突破性增加至近80, 000平方米。在去年扩大面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 今年展会面积仍保持2011水平, 共7个馆, 分别为E1-E7馆。其中, 国际展区面积约28, 000平方米, 约占2.5个展馆, 国内展区面积约52, 500平方米, 约占4.5个展馆。同时, 2012年上海展将首次同时启用东入口大厅和南入口大厅为观众和展商进行现场登记注册。

中国国际鞋类展将独立成馆

2012年中国国际鞋类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4号馆同期举办, 独立成馆。今年的鞋展立足于内外销全面辐射, 强化贸易洽谈, 开展品牌对接, 发布流行趋势, 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成品鞋展。除了延续经典的模特走秀和时尚发布活动, 今年鞋展还将发布一系列新的制鞋方面的项目和技术创新。

坚持服务于“真皮标志”企业

一直以来, 经过中国皮革协会考核获得“真皮标志”证明商标的优秀企业品牌在每年的展会上都有上佳表现, 大放光彩, 越来越多的皮革企业、箱包皮具企业以及制鞋企业开始重视并利用每年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这一重要的展示自己的良好机会来扩大与海内外业界同仁的交流与学习, 促进双方的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以及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展企业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今年上海展将一如既往, 免费为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和真皮标志企业提供产品展示的“时尚坐标”———真皮标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潮流趋势发布专区, 引导未来的时尚潮流走向。

注重服务质量广纳四海买家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12年展会负责人聂玉梅表示, 目前协会已经完成了与各代理招展商招展协议的签署。经过多年积累, 协会对代理商的服务更加标准、规范。

今年的展会, 中国皮革协会还将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媒体、广告对展会进行更多的宣传与推广。对国内买家的宣传将覆盖各大行业媒体和社会媒体, 并特别着重对二三线城市买家的宣传, 组织有明确购买意向的买家团到展会现场参观;对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宣传将覆盖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葡萄牙、俄罗斯、荷兰、西班牙、瑞士、土耳其、捷克、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厄立特里亚、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 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外贸发展 篇9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 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

目前, 国际金融危机正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 已导致全球经济放缓, 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远超过预期。国际金融危机不仅降低了全球的商品需求, 还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挑战。

1、国外需求明显下降, 我国对外贸易增速下滑

世界经济放缓导致我国主要出口国的需求显著降低。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3.4%, 比2007年下降2个百分点。2008年第三季度, 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均明显出现负增长, 消费需求也随之下降。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 2008年第三季度, 美国GDP增长率为负0.3%, 第四季度负3.8%, GDP降幅为1982年第一季度以来之最, 而且是首次连续两个季度萎缩;随着经济衰退程度加剧, 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削减支出, 2008年三季度消费支出减少了3.8%, 四季度消费支出下降了3.5%;产品需求继续萎缩, 美国工厂耐用品订货2008年12月份下降2.6%, 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

根据英国统计局1月23日公布的数据, 继2008年第三季度英国经济出现了0.6%的负增长之后, 在2008年第四季度, 英国经济进一步萎缩了1.5%, 而且这个数字是自198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季度负增长, 家庭消费规模也急剧下降。

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数据显示, 日本经济正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局面, 2008年12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为84.6, 比前一个月下降9.6%, 创日本政府1953年开始统计这项数据以来最大降幅;家庭消费规模持续萎缩, 日本去年12月家庭消费总额下降4.6%, 为连续10个月出现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国外需求大幅萎缩, 我国外贸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领域。2008年11月份, 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898.9亿美元, 同比下降9%, 其中, 出口同比下降2.2%;进口同比下降17.9%, 月度进出口自2001年10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08年12月份, 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833.3亿美元, 同比下降11.1%, 其中, 出口同比下降2.8%, 进口同比下降21.3%, 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 并呈加速下滑趋势。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显示, 受出口订单下降的影响, 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遭受的损失更大。作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出口增速放缓直接造成我国工业增长回落。2008年12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仅增加5.7%, 比2月份下降了9.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 作为我国出口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 跨国公司投资信心不足, 全球流动性减少, 外资流入放缓。2008年12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5.73%, 连续三个月下降。在母公司资金链紧张、出口受阻、经营状况不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外资出现加速撤离趋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报告显示, 2008年上半年我国外资撤出的增速为36%, 明显高于外资流入的增速26%。

2、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我国出口遭遇多重贸易壁垒

目前, 国际金融危机正催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新一股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风潮正在美国乃至全球抬头。日本共同社1月27日报道, 世贸组织1月26日汇总的一份工作文件显示, 自去年秋季以来, 由于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低迷, 共计22个国家及地区采取了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等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措施。甚至一些国家的民众认为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没有兼顾百姓利益, 没有保护本国产品, 就出现罢工现象, 这些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压力。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正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我国出口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在亚洲, 印度《经济时报》1月26日报道说, 印度政府此前施行的对中国进口玩具为期6个月的禁令, 有可能延长为永久性禁令。在北美, 美国国会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警告国会山游客中心, 不可买卖任何美国以外国家制造的商品, 从国会山归来的游客, 如果带着印有“中国制造”标记的纪念品是非常不妥的。在南美, 巴西政府1月27日宣布, 将对包括玩具、鞋子、成衣和照相机在内的24种进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 部分中国出口产品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在欧洲, 欧盟2月宣布对来自中国的螺钉、螺母等紧固件采取反倾销制裁, 将在今后5年内对构成倾销的产品征收平均80%的反倾销税, 大量的中国紧固件企业不得不在至少5年内痛别欧洲市场。

而此轮贸易保护中,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制造”。2008年12月, 美国曾频繁对中国产品“发难”:12月19日, 其向世贸组织起诉, 称中国“通过出口补贴来促进中国著名品牌的销售”;12月22日, 通过表决, 对中国进口的特定钢管征收高达40%的反补贴税;12月23日, 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厨房用金属隔板和网架征收高达197%的反补贴税。美国从前没有这种大面积起诉中国产品的情况。

3、世界经济将进一步放缓, 我国出口形势将继续恶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陷入衰退边缘,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世界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月16日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正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并预计2009年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将下降到1%, 远低于前几年强劲的增长;由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很长的滞后期, 各国纷纷出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政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生效, 即使刺激政策能获得成功,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仍将不可避免陷入衰退, 世界经济的复苏无法在短期实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29日预测, 2009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0.5%, 明显低于2008年的3.4%。其中, 发达经济体经济将进一步下滑, 为二战后首次出现全年负增长, 美、欧、日将分别出现1.6%、2.0%和2.6%的负增长。

世界经济前景暗淡将导致国际市场商品需求进一步减弱, 部分投资品和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可能加剧, 竞争将更加激烈, 世界贸易增长进一步减速。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将导致其进口明显减少, 进而导致世界贸易大幅下滑。例如, 美国的进口约占世界的15%, 自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 预计今年会进一步下降。因此, 2009年, 全球贸易预计将进一步走软, 我国出口形势将进一步恶化。

二、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挑战,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 既要充分估计外贸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深刻认识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坚定信心, 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不断完善政策, 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应对国外环境的不利影响, 化危机为机遇, 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1、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综合运用比较优势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

当前,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尤为关键。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贸易方式符合我国国情,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有发展空间。要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环保节能的产品从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中剔除;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 在部分重点承接地增加保税物流功能;推动加工贸易向上下游延伸, 鼓励发展配套产业, 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促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同时,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要把比较优势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 分不同地区和产业实行不同的战略。在我国经济实力较强、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以及东部地区, 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培育竞争优势, 充分利用产业扶持、政策优惠等手段, 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 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为出口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 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 要充分利用本地生产要素优势, 发挥比较优势, 促进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和提升服务水平, 努力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

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出口企业困难, 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退税率。二是适当扩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规模, 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三是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 适当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方信贷, 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业务, 扩大保单融资规模, 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四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 继续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降低出口纺织、服装产品检验费用。五是加大对重点出口市场的跟踪监测, 及时反映进出口变动情况和国外市场需求的变化, 及时发布海关数据和监测预警信息,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大力培育服务外包产业,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给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引进外包人才、扩大市场份额带来了机遇。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前景广阔, 发展好这个专业技能密集型产业, 能够提供新的出口增长点, 对当前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要集中力量办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充分发挥其集聚、示范和带动效应。要从财政、税收、人才培训、融资务等方面,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强化开放意识、市场意识, 努力破除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加强基础工作,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诚信环境;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和开拓国际市场, 完善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 要加快完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 大力培育服务贸易出口企业主体, 推动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中介组织发展, 加强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提高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竞争力, 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4、企业要苦练内功, 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度过危机, 更重要的是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要加快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 提供优质的服务, 用自己的信誉、诚信来赢得市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主体, 企业要树立信心, 要思考如何通过转变经营思路, 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寻找新的出路, 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行业带来的挑战。一方面, 企业要走专业化道路, 以此调整客户和市场, 调整商品结构, 调整贸易增长方式, 集中精力做精做细,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以专业化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 要走品牌化道路, 在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逐渐培育自己的品牌, 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以自有品牌提升经营效益。

5、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促进贸易和投资互动发展

要抓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部分国外企业经营不善的有利时机,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壮大自身实力。首先, 尽快制定和实施石油、铁矿砂、铜精矿以及粮食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战略, 建立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 努力开辟稳定、顺畅、安全的多种进口渠道, 充实国家战略储备。其次, 要抓紧完善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 为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创造条件, 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再次, 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大在南亚、非洲、南美洲、东欧、中亚等与我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地区的投资, 通过国际化生产扩大进出口, 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同时实现部分面向西方市场而在国内已经失去成本优势的出口型产业的转移, 促进我国的技术和机械设备出口。随着面向上述地区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增加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同这些地区之间双边贸易的市场份额。

6、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贸易摩擦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难以完全避免, 要客观估量贸易摩擦给我国的贸易和经济造成的损害, 避免扩大化。但必须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积极有效地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一是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 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积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各项国际义务, 妥善处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避免因自身违规而引发贸易摩擦。二是积极推进全球公平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 努力消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三是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进行有效协作, 建立出口增长预警机制, 规范出口秩序, 杜绝低价竞争和倾销行为。四是加强涉外经贸队伍建设, 抓紧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为科学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保障。

浅析国际粮荒与中国国家安全 篇10

关键词:国际粮荒,国家安全,宏观经济,政府信誉

国际能源价格高的企业, 正通过直接拉升粮食生产成本、加剧粮食能源化趋势以及大幅增加运输成本等三个渠道, 对粮价上涨推波助澜。在过去两年时间里, 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变化幅度是过去5年的2-3倍。而且, 全球粮食库存已降到近25年来的最低点, 将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对于中国来说, 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国际市场对国内的影响更加迅速、渠道更多。在国际粮荒的紧张态势下, 中国的对内保护、对外防御政策不断出台, 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影响利弊共存。商务部专家称, 未来粮食紧平衡将成为一个常态, 中长期看中国将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一、国际粮价上涨, 国内出口需求旺盛创收创汇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谈中国的粮食调控时讲到“手中有粮, 心里不慌”。自2003年以来, 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 2007年产量超过一万亿斤, 而每年中国人吃饭用粮为9700亿斤, 当年产需基本平稳, 因此国内粮食库存高于安全线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际粮荒形势下, 中国粮产稳中有增突显出相对富足的局面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一时间, 中国粮价处于了全球最低价的“绿洲”地位, 国际粮食需求旺盛刺激国内出口供给者剧增, 这将扩大进出口顺差, 创收创汇以强大本国综合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偿付能力、稳固国际地位和全球声誉, 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国际粮荒, 粮价上涨, 中国面临众多安全隐患

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间存在较大落差, 中国政府为稳定本国经济、抑制通货膨胀而实行从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这其中包括限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提高出口关税管制粮食出口等措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作原理, 导致价格机制低效, 效率与公平不可兼顾, 中国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更是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国家安全存在众多隐患。

1、2008年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再次面临挑战

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中曾说到:“2008年将是中国最艰难的一年”。为什么最艰难?雪灾、震灾、洪灾接踵而至, 中国财政拨付救灾款就已远超于216亿, 后续的灾民安置、灾后重建更需要上万亿的投入, 这些统统都是国家财政的重担。

此外, 2008年上半年CPI指数一直保持在7%以上, 温家宝2008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即指出将要采取九大措施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将通货膨胀率限制在民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届时, 政府本应回笼货币、压缩信贷, 然而国际粮荒、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必然波及国内引发国内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反应, 粮食作为人类社会的物质生存基础, 需求价格弹性呈现刚性, 粮价上扬所带动的关联产品价格波动不可小视, 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2、国际粮价暴涨中国成价格洼地, 粮食走私成风

全球粮食紧缺使得一向不太起眼的大米和面粉成了新的走私品种, 粮食走私成为一种新现象, 就连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的泰国, 也成为了中国粮食走私的目的地。然而, 粮食违规出口势必对国内粮食供给产生负面影响, 对不断攀升的粮食及其制成品价格无疑火上浇油。

政府为稳定物价, 每年都会给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粮食非法出口相当于国有资源流失, 从国家口袋里拿钱去补贴国外, 而国内供给也会因此相对减少不利于物价的稳定。与此同时, 走私原本就是扰乱社会治安、打破市场均衡的常规态、引发社会收入不公平分配的不法行为, 这种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受到打击和惩处。

3、政府限粮价, 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

中国存在严重的二八现象, 先富后富理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和谐状, 我国城乡收入水平悬殊、贫富差距显著, 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并依赖于政策扶持。从中国的粮食生产来看, 过低的粮价已经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现在粮价上涨本是大势所趋, 农民终于能够尝到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甜头, 然而政府为了全局利益再一次牺牲了农民利益采用限制粮价的手段减缓中国受国家粮荒的波及。在高CPI指数的今天, 这样的举措无异于提高了农民的生存成本却人为降低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农民因此陷入更为不利的弱势地位, 种粮积极性再次遭受打击。

综上可知, 国际粮荒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国家安全受到种种威胁, 政府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国内经济动荡, 还可能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以及一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商务部专家建议, 中国具备条件的大中型农业企业和民营企业, 应该到非洲、东南亚等地, 通过开垦土地、合办农场等方式进行农业合作开发, 增添供应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将是一条缓解国内粮食紧张状态的得力措施, 也是一张治根药方。

参考文献

[1]、【美】纺翰.马德莱《.贸易与粮食安全》.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版。

[2]、姚润丰等.1万亿斤粮食有多“重”——代表委员热以中国粮食安全, 新华网, 2008年6月26日访问。

[3]、陈宪.国际粮价上涨与农民种粮赔钱, 新华网, 2008年7月1日访问。

国际粮价频繁波动与中国的选择 篇11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影响其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有供求因素,大国战略、国际粮商、金融大鳄,粮价变化的背后还有这些忽隐忽现、忽明忽暗的身影。首先,引起当前粮价的变化的基础因素确是生产形势的变化。今年以来,世界几大粮食主产国同时出现严重旱情,预期谷物产量将减少。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受持续干旱和高温等极端气候影响,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均将减产,比去年分别减产13%和12%;此外,世界小麦主要出口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也出现异常干旱天气,预计小麦产量将分别减少225万吨和900万吨,减幅约为4%和40%。其次,一些大国实际上对粮价的变化起着主导或者说诱导的作用。个别粮食产销大国对粮食产销形势的判断并不是基于实际情况而是基于其利益需要而做出,在粮食需要大量出手的时候,对粮食供求形势的判断就严峻得多。而当其出手之后则判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若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的数据与其进行对比,从中就可发现某些端倪。第三,引起粮价波动的原因具有高度复杂性。近年来。粮食的金融属性凸现。屡屡成为国际游资炒作的对象。201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一、二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仅为1.7%和1.03%,全球经济增速也降至2.9%的低点,工业发展受限,资本向农业特别是粮食领域转移的趋势也十分明显。因此,国际粮价上涨来自供求关系的变动,但绝不仅仅只是供求关系的变动。

与国际粮价风生水起不同的是,今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9%、1.4%、4.8%和5.0%。七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8%,两年半来首次跌破2%。一向为人诟病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也仅214%,环比下降0.1%。甚至夏粮上市后,一些地方的小麦价格持续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导致国家启动了最低收售价执行预案。

国内粮价走势之所以未像国际粮价这样出现大幅上涨,关键原因在于以粮食的连续丰收为后盾。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实现了罕见的“八连增”,总产连续5年超过一万亿斤。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现了夏粮“九连增”,长期以来,我国把立足国内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重要位置,若不考虑大豆因素的话,粮食的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谷物进口占的比重并不高,基本保持了较高的自给率。在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频繁波动,一些国家甚至因食品短缺发生动乱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连续增产保持了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尽管近期国内受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尚不明显。但不能高枕无忧。从近期看,实现全年粮食丰收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年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对秋粮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下半年汛期气候为中等偏差年景,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较常年偏多,洪涝灾害可能重于去年,病虫害防控面临严峻形势,从长远看,“紧平衡”有可能成为粮食供求的基本态势。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我国面临人多地减水少的“硬约束”,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难度越来越大。尽管谷物的自给率保持了较高水平,但一些大宗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中国法与国际法 篇12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深刻影响, 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 消费信心下降、生产需求减少、企业经营危机、外贸出口下滑, 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无一幸免地受到波及。临近2009年末, 当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经济复苏微弱迹象的时候, 主要发达国家银行倒闭、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事实提醒我们: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仍在徘徊。另一方面, 主要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国内政治和就业压力促使贸易摩擦迅速升温, 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 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障碍。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超过60%, 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使我们无法在危机中独善其身, 更使已经着手进行的发展方式转变和外贸结构调整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然而, “危”和“机”总是相伴而生。对中国企业而言,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同样蕴涵着“弯道超越”的机遇。通过国内外政界、企业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的相互交流与思想碰撞, 强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 总结分享国内外企业界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 成为本次论坛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 论坛将分别就金融危机的国际应对经验和企业的智慧两个方面, 邀请世界贸易组织代表、政府官员、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展开精彩演讲。

上一篇:体育诚信缺失论文下一篇:口腔石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