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交易平台

2024-06-24

移动交易平台(共12篇)

移动交易平台 篇1

塞浦路斯利马索尔2012年4月18日电/美通社亚洲/--

Meta Quotes Software Corp.已针对安卓 (Android) 设备发布了广受欢迎的Meta Trader 4交易平台的移动版本。该公司的开发人员两个月前向公众推出了Meta Trader 4的i OS版;现在则轮到能被所有安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使用的安卓版。在Meta Trader 4安卓版本上选择合适的经纪公司很简单, 因为该应用支持570个经纪公司的服务器, 并且这一数目还会增加。

所有的安卓用户可通过该应用进行交易, 使用图表分析市场, 查看全天候报价以及检查完成的交易历史。从Android Market (安卓市场) 下载该应用后即可免费使用所有项目。它可为平板电脑提供本地支持, 这意味着平板电脑用户将可获取专用于其设备的互联网交易应用。

Meta Quotes Software Corp.首席运营官Gaies Chreis表示:“通过发布Meta Trader 4交易平台i OS版和安卓版, 我们对所有智能手机用户的覆盖面达到了70%, 但我们并不会在这一阶段放松止步。我们相信移动交易在最近一段时间将变得非常普及。为此, 我们密切关注其他移动操作系统的开发, 今年很可能还会发布MetaTrader 4的Windows Phone版本。当然, 我们会继续开发现已发布的i OS版和安卓版应用。我们有着非常重大的计划, 并且正在全速执行。”

(消息来源:Meta Q uotes Software Corp.)

移动交易平台 篇2

城管移动执法应用平台

移动执法是替代传统执法方式的一种新的执法方式,主要是通过现代移动终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研发而成的现场执法系统来实现而得名的。通过装载到智能手机上的系统,执法人员可以进行拍照、摄像、录音、GPS定位、查看法律法规、查询被监督单位信息、查看任务和通知、现场打印罚单、打印执法文书等操作,甚至能进行现场核验二代身份证、刷银行卡等高端操作。

移动执法是智慧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特征主要体现为:

规范流程、监督执法;

全面感知,智能融合;

数据统一,业务一体。

各级城管依照相应的权限使用PC电脑负责勤务、任务、案件、督察、统计等职责;

现场执法人员使用智能手机,完成勤务签到、任务处置、现场办案、现场督察等勤务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具有移动性、突发性、紧急性的特点,移动执法可以及时进行案件线索查询,新线索录入,提高案件线索处理和待办工作处理等执法工作的速度。

规范现场执法,提升执法效率

规范现场执法工作,明确和规范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处罚标准等,可以使立案、登记、执行、自由裁量等各个执法环节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实现规则统一化、工作标准化、办案流程化、重要节点可控化,实现执法效率的提升。

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

明确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规避人为工作疏漏,严格绩效考核,实现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任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从而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

加快执法速度,保障城市秩序

移动电商:平台崛起 篇3

2008年,乔布斯推出第一代iPhone,在大洋彼岸中国的三座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有三个男人,以猎豹般的嗅觉捕捉到了这个普通硬件背后的深远影响:移动互联网生态将因此而发生质变。

彼时的张小玮在北京刚刚创办买卖宝,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屌丝群体,绝对消费能力弱,相对购买力却呈现刚性,他正在苦苦研究这个群体的购买心理和随之带来的购买行为。

此时,上海的成维忠已经辞去北京飞拓无线CEO的职位,在创办立即购的前夜。他先分析了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然后去日本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流量的争抢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交媒体将会成为移动电商流量的主要来源。

这一年的广州,江林修,这位宝洁大中华区的前供应链总经理,怀着对电子商务的兴趣已经来到宽度信息。这是一家对真知码技术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打造了一个商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监管闭环,并在两年后的2010年,闭环中的移动购物环节独立出来,在今天,它叫闪购。

2013年的春天,他们在回顾过去时,都用各自不同的话语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站在起点,谁也不曾预料今天的状态。2012年,服务于屌丝人群的买卖宝平均每日走单约2万,总销量达到10亿元;只卖“爆款”的立即购也获得了三、四千万元的销售额;闪购正以300%的速度增长。

这三家公司的发展殊途同归:成为商品流通环节中的移动互联网渠道,汇聚了不同的品牌,用各自的能力或技术去监控平台上发生的一切交易、支付和配送,耻于与卖山寨货的移动电商为伍,对货源质量的把控各有高招……

与互联网端的苏宁、淘宝等平台电商类似,这三家移动电商做成了移动端的平台电商,它们最大的差异在于规模和运作方式上的不同:今天的买卖宝形成采买模式,类似移动端的京东、苏宁;立即购借助背后的精准流量营销技术,用轻运作的方式卖爆款;闪购则借助真知码技术,创造了一种从厂商到消费者的前店后厂的F2C模式。

移动交易平台 篇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正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活动, 包括通过网络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毫无疑问, 电子商务将有助于在商务活动中消除时空限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市场反应速速、促进产品与信息和服务的集成、打破传统垄断和规模的限制。目前, 国内基于互联网的C2C电子商务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 未来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支付、物流和信用等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 以及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互联网用户对网上购物逐渐接受和认可, 国内C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纵然有淘宝、易趣、拍拍、有啊等综合性大型电子商城, 提供种类繁杂, 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但是我们也看到针对大众或某些单位的特定需要的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却少之又少。视频素材交易共享平台正是从专业性需求的角度出发,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 为用户量身打造这样一个提供高质量, 多元化优秀视频的网络平台。

二、需求分析

目前在新闻的获取上, 要求及时准备的新闻素材在广电系统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样就给了基于手机的新闻素材采集以及相应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市场;另一方面, 目前各个广电部门都建立了基于传统的视音频素材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而对于手机新闻素材此种新兴的素材模式还缺少必要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媒体资产管理还不适应手机新闻素材的具体特点, 这就给了本系统很大的发展空间, 具备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超级工具, 凭借其多功能和便捷性的特点, 已经越来越大众化。不过这一点还不能够满足使新闻资源得到更好开发的要求。因为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还是第二代手机, 这种手机影像质量较差。上网速度也较缓慢。2009年初3G牌照的发行, 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希望。据艾瑞网最新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民3G手机调研报告》显示。3G手机的认知程度已非常高, 但因为3G网络服务系统的不完善使手机用户对换机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同时3G手机将更加注重高速上网和视频通话的功能, 这对于新闻线索的提供和新闻现场的弥补都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打破媒体资源匮乏的窘境。这一突破尤其对地方媒体新闻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极大帮助。

三、设计分析

系统整体的设计采用基于B/S结构, 在广域网上建立一个适合于用户对于视频素材的交易、分享以及交流的平台。在视频素材资源的获取上, 采用以计算机视频资源上传以及手机视频拍摄直接上传两种模式;在网站整体框架设计上, 采用基于SSH的框架设计, 以JSP作为后台与用户的交互语言;在数据库上采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 存储相应的数据;在前台与用户的交互界面设计上, 以html集合Jquery, Ajax等手段, 在高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的技术框架如表3-1所示。

1、手机视频的摄取

视频拍摄由视频发布客户端提供, 通过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智能手机通过摄像头进行视频采集并原始视频数据和存储, 同时基于新闻素材的应用需要, 通过客户端程序对于所采集的视频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的编目处理, 包括新闻的标题等信息, 同时通过手机程序读取时间、调用GPS系统调用地点等信息。

2、手机上传视频的设计

通过手机客户端程序对于手机内存卡中文件进行遍历, 查找到录制的视频文件, 以http协议将视频文件上传到服务器该用户指定的文件存储空间, 同时手机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 更新新闻视频的相关信息。

在上传通信通道的设计上, 通过对于手机上网通道的研究和分析, 对于目前手机上网的常用两种通道3G和wi-fi进行上网流量和上网速度测试, 基于流量成本考虑, 采用WI-FI结合3G混合上传通道设计模式, 可以在保证视频素材及时准确的上传的基础上, 降低网络应用成本。

3、视频审核和视频管理

以B/S设计架构, 使用SSH框架, 即Struts2+Spring+Hibernare实现软件设计开发使管理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于用户提交的视频进行审核, 禁止暴力、不健康视频的网络传播, 提高网络视频的内容安全。

四、总结

1、新闻视频素材交易共享平台破除了时空的壁垒, 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源, 为各种视频制作单位对视频素材的重新制作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便性。特别是基于新闻等内容的视频素材是电视台, 门户网站等视频应用单位在新闻视频制作时的重要元素。

移动交易平台 篇5

在互联网+教育的热潮中,全国各高等院校乃至一线教师都在打造自己的线上移动学习的平台,在院校打造或开展移动学习并不是一个难事,但是如何运营好自己的线上学习的平台,如何吸引学生到平台上来学习,并让移动学习的平台发挥应有的价值,是速课网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对比传统传统面授教育,移动学习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教学方式,尤其深得现代学生的喜爱,如果你正尝试或运营移动教学,有几个问题就不得不面对:“如何让学生关注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在平台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

解决这些问题的秘诀就在于对于移动学习的平台的精心运营,主要是一个策略:打造好内容,内容为王,移动学习的平台运营,内容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一环,而学校想要体现建设移动学习的初衷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制作所制作的课件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就很关键了。在此,主要从盘点现有课程和开发新课程两方面说明:

盘点现有课程,实现优胜劣汰

打造好内容需要把现有的所有课件进行盘点:首先制定现有课程标准,从课件美观度、内容有效性、学习量等多维角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全盘梳理现有课程资源,按照课件学习率进行分级管理,并评估全部课件,能用的继续用;不能用的直接淘汰;优秀课件可以分享到各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制作精品内容 吸引学生

首先,根据课程制作内容,如所涉及的某个知识点来制作教学课件,其次,制作原创课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应用场景来设计和制作内容。第三,以学生为中心制作课程,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开发的课程,图文并茂的课件会更受现代学生的喜爱。最后,课程一定要短小精悍,碎片化时代,很少有人会耐心读过多的文字,所以平台的课程内容一定不要太长,一个课件讲授一个知识点就好,便于学生有效记忆。

从传统教学到移动教学,关于移动学习线上课程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和经验有待挖掘,但这些都建立在移动教学平台的基础之上,若没有好的移动教学平台支撑,这一切都是浮云。速课网是基于移动教学应用的工具平台,旨在帮助学校、单位、个体教师提升移动教学效率,创建移动教学体系与课件实现教学效率提升及知识兑现。

关于速课网移动教学平台

打造平台级移动社区 篇6

我是从1995年开始做互联网的。对于我以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这批人来说,在亲眼目睹移动端兴起并已逐步发展为主要互联网终端的过程中,大家最感焦虑的是,以往的经验变成了负担。过去是大屏幕,不移动,PC放在办公桌上,大家认认真真使用互联网。那时养成的职业习惯和创新思路,在小屏移动时代,已水土不服。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企业敢站出来说,我已经摸到诀窍了,我必胜无疑了。

Facebook在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时,同样磕磕绊绊。障碍之一是屏幕太小。另外,移动终端上的特有属性,比如位置服务和语音、视频的结合,因为此前是固网,条件不具备,很少人有过这方面考虑,如今怎样将二者结合好,是极费思量的。

移动社区的商业模式,有两个观察角度,其一,作为一个产业,它怎么去赚钱,其二,作为移动社区运营商,他们又该如何去赚钱。

就产业而言,广告也行,捆绑销售也行,电子商务、第三方应用收费都行,这些并不新鲜,以前就有。当然,移动平台还有很多可再探索的空间,而且把PC端那套技法直接拿过来用未必合适。

若论单个运营商,那就要详加区别了。如果是以新闻服务为主的移动社区,广告恐怕是免不了的。如果是介绍第三方应用的平台,向下载用户收费、向第三方应用平台收费,都是可行的。如果是电子商务类应用,那就更简单了。

移动社区的发展难点,并不在于商业模式是否成立,而在于客观实践中它是否有效。屏幕太小,信息太多,在这么小的屏幕上推送标准广告或标准电商产品,效果一定不好。拿微博、微信为例,用户本来就看不了几条内容,你还要再放入些商业信息?所以,现在不在于广告模式或电商模式能否行得通,而在于你能否利用大数据这一新思路找到精准、智能、个人化推送方式——我推送的广告,正好是你想看的广告,我推荐的产品,正好是你想买的产品。

若以五至十年为限予以展望,我认为,移动社区的未来一定属于facebook类平台级应用。目前全球每月共计有近13亿人在使用facebook,它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0亿。像facebook这种通用型的、底层的、平台级社区,毫无争议,具备广阔前景。

平台级应用永远处于食物链顶端,是整个产业生态圈的决定者,他们可以拿到全部市场利润的70%。次之是垂直类应用,比如游戏、新闻、搜索等,这类企业大概能拿到整个市场利润的20%。再剩下的,就是千军万马其他各类应用了,全部加起来只能分到10%左右的利润份额。7:2:1,三类应用基本是这样一个市场格局。

在一个独立封闭的市场,比如中国市场,未来平台级应用,应不超过三家;垂直类应用,因目前各大垂直领域已基本清楚,如新闻类、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等,当然休闲娱乐类下面还可以再细分为影视、游戏等多种,但在每一垂直领域,发展到最后期至多有三家共存,总数应在15家~20家左右;剩下那些单一功能单一服务类应用,那就无限多了,虽然这些小公司,永远不可能做到很大,但就用户规模而言,绝对数字并不算小,如果做得好,也能活得不错。

—— 整理/本刊记者 齐介仑

IT巨头逐鹿移动平台 篇7

在2011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 (CES) 上, 最抢眼的风景要数IT巨头们在硝烟弥漫的移动平台上的角逐。而在市场上, 巨头们相互竞争更是激烈异常, 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龙虎斗。

移动平台“婚外恋”

在CES2011期间, 微软宣布将在下一代Windows产品中支持英特尔的竞争对手ARM架构芯片, 而英特尔也首次展示了基于X86架构的谷歌Android系统平板电脑成品, 而谷歌恰恰是微软的死对头。

2009年谷歌推出基于Chrome浏览器的PC操作系统, 直捣微软的老巢——Windows操作系统, 挑战微软的全球霸主地位。谷歌这一部署无疑是对微软带有报复性的当头棒喝。此前, 微软推出Bing搜索与Google搜索较劲, 并在极短时间内占领3%的市场份额, 蚕食了谷歌的一些地盘。

事实上, 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婚配”早已出现裂痕, 双方都移情别恋, 移动互联成同床异梦。在CES2011开幕前夕, 微软突然宣布在下一代Windows上将支持ARM架构, 包括英伟达、高通、德州仪器等品牌都纳入其合作名单, 这意味着Wintel联盟已名存实亡。

而英特尔也早就背着微软“感情出轨”, 与谷歌暗中“勾搭成奸”, 与谷歌合作研制基于X86架构的Android系统平板电脑。早在2010年4月, 坊间就有传闻, 英特尔已经在基于凌动 (Atom) 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中引入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Android最初是针对ARM处理器来设计的。但作为一款开源软件, 其他公司可以对Android进行修改, 使其适用于其他类型处理器。

自上个世纪8 0年代以来, 微软Windows和英特尔架构芯片组合一直是PC产业的基础, 是软件开发的标准平台。但是, 两家公司在进军移动终端这一新的高增长市场时却鲜有成果, 相互抱怨。好比一对老夫妻想激情再度, 欲生一个聪明儿一样, 双方都有点力不从心。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 尽管微软在全球PC市场上分享大头, 占据超过90%份额, 但2010年第三季度微软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不足3%。尽管英特尔和微软过去10年一直在推广平板电脑, 但研制出的Wintel平板电脑却受到市场冷落, 双方心中郁闷, 多有不快, 早就埋下了另觅情人的心理种子。

而苹果iPad的成功给微软和英特尔感情不合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两家公司与硬件合作伙伴没有推出一款在性能、效能比、易用性方面能与iPad媲美的平板电脑产品, 令人担心的一个趋势是, iPad已经开始蚕食便携式PC的销售。

显然在移动终端方面, 微软和英特尔比苹果和谷歌慢了一拍, 市场新利润为捷足先登的苹果、谷歌所分享。于是微软和英特尔劳燕分飞, 各自寻觅情人在移动终端市场拼抢利润蛋糕。

业内人士认为, 英特尔芯片没有被大部分平板电脑厂商采用一方面是因为ARM架构芯片功耗更低, 而英特尔芯片同移动类设备的系统结合存在问题。也就是说, 与Windows的联盟对此造成了影响。

利润新蛋糕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各路神仙一拥而上的原因, 无非就是利润二字。小小一只智能手机, 薄薄一台平板电脑, 利润空间有多大?在普通手机市场平均价格下滑到87美元的时候, 智能手机仍然保持在150美元以上的水平, 其毛利率也超过25%。一台平板电脑iPad, 最高售价829美元, 最低售价499美元, 而平均成本却仅有260美元。目前, 这些令人兴奋的数字, 无论是对手机厂商还是PC厂商来说, 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移动终端的新利润成为传统PC厂商转型的共同原因。在市场利润的诱导之下, 传统的电脑厂商显得急躁难耐, 纷纷进入移动终端, 似乎有些“不务正业”, 纷纷操刀试图切一块利润蛋糕。

在CES2011上, 电脑厂商纷纷推出各自平板电脑产品, 联想带来了采用高通新型处理器的“乐Pad”, 其工作时间可持续8个小时;华硕展出了运行Android 3.0系统的双核平板电脑;东芝推出了带有加速器和光感应芯片的平板电脑。而最具竞争力和关注度的当数摩托罗拉展示的XOOM平板电脑, 这款机器操作系统为谷歌专为平板电脑优化过的Android 3.0, 即“蜂巢”系统, 机器带有前后双摄像头, 并支持10小时的视频播放, 性能达到“怪兽级”。而谷歌的Android3.0平台成为本届展会出镜率较高的技术之一, 数十家厂商推出了装载该系统的平板电脑, 它也被喻为各大厂商对抗苹果公司iPad的最有力武器。加上戴尔、东芝、三星、惠普, PC厂商几乎全面进入了平板电脑市场。

目前平板电脑市场仍处于初期竞争阶段, 市场定价不均, 配置性能不一, 性价比也有差异。市场上低于1000元就能买到山寨产品, 而iPad最低3988元, 联想的乐Pad在3000元上下, 三星的Galaxy则要卖到7000元。在市场竞争初期, 利润空间较大, 厂商会根据竞争的成绩获得更好的利润。

而在智能手机市场上, 同样是因为丰厚的利润促成IT巨头们抢占市场份额, 令苹果和谷歌出尽了风头。所谓黑莓孤独、塞班年暮、Palm铅华不再、WP7前程难料, 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作为智能手机的翘楚, 在2010年赚足了市场利润。

来自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一项报告称, 苹果的iPhone操作系统占据智能手机市场28.6%的份额, 仍是美国首要移动操作系统。谷歌的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稳步上升, 达到25.8%, 位列第二。

在苹果和谷歌的攻防之间, 后来者谷歌占据了上风。截止到2010年11月的三个月期间, 谷歌Android市场份额增长了6.4%, 苹果iPhone增长值少于1%, 明显感到谷歌的市场威胁。

中国市场有期待

对于移动平台来说, 中国市场值得期待。目前中国有2.77亿手机网民用户, 有年增1.2亿的增长量, 而近10年来中国家庭购买的台式机都陆续进入了更新换代期, 人们对平板电脑很看好。因此, 移动互联网势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各种服务与软件将会被搬到移动终端上,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中国市场将大有作为。

iPhone 4在中国的卖座决定了苹果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中的一席之位。市场研究机构Asymco数据显示, iPhone全球份额为4%, 利润份额却达50%。作为后来居上者, 苹果以其iPhone产品的独门暗器在中国市场非常吃香, 年轻一代人以购得一款iPhone而自豪甚至傲视同事。而iPhone 4在中国市场登陆, 更掀起了一股智能手机销售旋风。iPhone 4在功能上远超iPhone3GS, 升级之处多达百项, 很多方面超出之前的预期, 有8项最主要的改进, 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全新的外观设计、革命性的Retina显示屏幕、以及3轴陀螺仪、A4处理器、全新的拍摄系统等。iPhone4的豪华性能和高昂价格对于富裕阶层很有吸引力, 满足中国富人炫富的虚荣心理。

谷歌的Android系统厚积薄发, 正在成为国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领军者。谷歌的手机应用价值链定位决定了其需要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其核心的策略是通过降低操作系统的使用成本, 推动手机终端厂商使用其操作系统, 免费提供的条件既是在终端厂商使用的系统中必须要有谷歌相关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客户端的内置, 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谷歌应用服务对手机用户的覆盖;另一方面, 以全面开源的方式发展操作系统, 有助于带动第三方应用开发环节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 迅速增强Android的应用丰富程度, 解决其作为移动互联网后进入者服务过少的不足。

微软也不甘落后, 计划2011年下半年在中国推出Windows Phone 7手机。微软已经开始与国内手机制造商联想、中兴、华为探讨在中国生产Windows Phone 7设备的计划。Windows Phone 7相对Windows Mobile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一次大改革, 比如它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商店。这些改进足以使其与目前非常出色的移动操作系统竞争, Windows Phone 7有机会在中国取得成功。有外媒推测, Windows Phone 7对中国肯定会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功能支持, 而且一旦正式推进, 将会大幅度提升Windows Phone 7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伊朗的移动支付平台比较 篇8

一、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在上个世纪发展迅猛。现在, 移动服务已经随处可见并且广泛应用于个人和企业。这些服务的显著增长, 突出了移动支付的重要性。移动支付涵盖所有移动设备, 如移动电话、PDA以及平板电脑等。设计移动支付系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为它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例如客户的喜好、技术环境、社会文化、法律和法规等。另外, 手机支付涉及的相关方利益也要考虑。Visa将移动支付平台定义为能使发行人及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服务的技术工具、安全标准和商业模式的套件总和。

二、移动支付平台

本节将描述多种不同的可用于设计移动支付平台。这些平台类型包括短信息业务、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WAP/GPRS、基于电话的应用、基于SIM的应用、双芯片手机、双槽手机以及短距离通信网络。

(一) 短信息业务平台

在该平台下不需要使用特殊软件, 用户和支付网络之间使用短信息业务进行通信。发送信息使用的标准模式内容包括时间戳、随机数、源账户、目标账户、金额、货币种类和目标手机号码。付款人身份验证基于付款人的手机号码和PIN码。由于PIN密码的安全度较低, 更稳妥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实时的一次性密码。

(二) 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平台

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移动通信网络的新型交互会话数据业务, 是继短消息业务后在GSM移动通信网络上推出的又一新型增值业务。用户通过在手机上输入一串短代码来请求服务, 短代码的格式是固定的, 不同的服务项目对应不同的代码内容。代码的组成包括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代码、源账户、目标账户、金额、币种以及目标手机号码。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网关服务提供者与GSM网络通过SS7协议进行通信。用户向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网关发送请求, 网关将此对话通过路由信息传递到对应的应用提供商。提供商将此信息以XML的形式传送回给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网关。同时, 通过银行的支付服务器完成清算工作。

(三) WAP/GPRS业务平台

WAP即无线应用协议, GPRS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 提供端到端、广域的无线IP连接。在该方式下, 付款人可以通过数字证书、手机号码和PIN码进行身份认证。通过手机中的URL链接来下载相应的数字证书。信息的传递通过GRPS网络和支持WAP的手机进行。WAP使用一种特殊的WML语言, 在WAP网关和互联网上的内容之间传递信息。用户通过GPRS发送请求, WAP网关将此信息通过路由传递给内容服务器, 支付服务器完成银行之间的清算工作。

(四) 基于手机的应用平台

在手机上安装支付软件, 支付的操作通过该软件完成。支付信息通过某种业务模式 (短信息业务、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或者WAP/GPRS) 来传输。根据业务模式的不同, 成本、安全和访问服务也有所不同。J2ME或BREW是基于GSM和CDMA网络的支付软件的开发工具。该平台的缺点是只能用于支持JAVA应用的手机, 需要手工安装和升级软件, 不同类型的手机可能需要不同的版本。尽管如此, 使用J2ME可以保证端到端的安全, 对传输内容加密和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五) 基于SIM的应用平台

这个平台是基于安装在SIM上的应用。该平台的二进制短信息业务与普通的短信息业务不同。二进制短信息业务可以将文本信息以加密的形式传输, 并只会保存在SIM中。用于开发这种应用的工具是SAT。基于SIM的应用开发包使得SIM能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在SIM卡中包含了一套指令程序, 用于确定如何与外部网络联系。现在已经有一种特殊的SIM卡称为WIB卡, 能够适用于多种附加值服务和应用。该卡具有多种有用的特征, 包括更高的数据安全性、更快的速度和反欺骗机制。

(六) 双芯片/双槽手机平台

有些型号的手机支持双卡, 通常其中一个卡为SIM卡, 另一个为固定在手机中的支付卡该平台就是应用于此类型的手机。个人信息通常由支付卡提供。EMPS是由VISA、北欧联合银行和诺基亚3家单位共同研发的产品。其支付的过程就是按照这种形式, 使用手机中的支付卡进行交易。目前, 这个项目还处于试点阶段。有些型号的手机配备了第二个插槽, 以便进行付款。用户需要将第二张卡放置于手机中, 通过输入PIN值来启动交易。

(七) 短距离通信网络平台

基于该平台的购买信息可通过例如蓝牙、NFC技术等方式在小范围通信网络发送, 这种付款方式适用于小额支付。

三、各类移动支付平台的评价

对各类移动支付平台评价的标准来自终端用户和移动服务提供者, 使用多准则决策模型和ELECTRE方法来决策。多准则决策模型是指在具有相互冲突的有限 (无限) 方案集中进行选择的决策。ELECTRE方法能充分利用由所获信息转换成决策矩阵并能精炼萃取较好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排序, 被很多学者称之为较好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伊朗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CCI以及数家银行也参与到该项评估中。

从用户的角度看, 评价标准包括:技术资料的易接受性、成本、保密性和使用的难易程度, 从服务提供商的角度, 评价标准包括:安全性、成本、文化和习俗环境, 实施的难易程度等。将移动支付方案依次编号为A1至A12, 即A1:短信息业务;A2: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A3:WAP/GPRS;A4:使用短信息业务的电话应用;A5:使用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的电话应用;A6:使用WAP/GPRS的电话应用;A7:使用短信息业务的SIM应用;A8:使用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的SIM应用;A9:使用WAP/GPRS的SIM应用;A10:双卡电话;A11:双槽电话;A12:短距离通信网络。将调查表发给各个专家去衡量每个评测角度的权重, 采集到数据结合终端用户和移动服务提供者的意见, 使用ELECTRE方法打分排名, 结果为:A7>A1>A2>A9>A4>A8>A3>A6, A5>A11>A12>A10, 即使用短信息业务的SIM应用是最优的。当然, 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 在实际得分上会有所区别。这个结果是根据伊朗的实际情况打分得出的。

四、结语

本文描述了多种移动支付的平台, 通过使用多准则决策模型和ELECTE技术, 对每种平台进行了比较。评价标准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终端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同时, 也参考了专家的意见商定权重。结果显示, 在伊朗使用短信息业务的SIM应用是最优的。

国内移动学习平台现状研究 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飞跃, 其中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学术界同时存在着3种关于移动学习概念的界定:①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②将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的扩展;③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 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境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1]。移动学习的目标是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通过移动设备来学习所需要的任何内容。

移动学习平台作为移动学习的载体, 能够组织整合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虽然优质的学习资源是第一要素, 但是要想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就必须基于学习平台, 尤其对于移动学习, 显得至关重要。笔者把移动学习平台比作“操作系统”, 认为一个功能完整、操作人性化、界面美观的平台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方便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

在我国, 教育部高教司于 2001年12月份作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后, 移动学习开始得到关注, 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目前, 由于设备、经费等原因, 有关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2]。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则存在热而不火的局面。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同样符合这种情况。为了从整体上把握移动学习平台在国内的发展脉络, 获取有助于移动学习平台建构的知识, 特选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1研究设计与思路

1.1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 它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一种, 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 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3]。这种方法适合本次研究。

本文采用了SPSS统计工具, 该软件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 其界面友好, 输出结果统一规范, 能够广泛应用于社科类研究领域。

1.2资料来源

本文的研究材料是 2002-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 论文资源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使用关键字“移动学习平台”检索全文, 得到525篇论文 (其中期刊论文290篇, 学位论文191篇) 。首先从文献的研究内容及文献的论述深度两个维度出发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析;接着根据数据统计来概括该主题的研究现状, 并重点选取和移动学习平台相关的20篇文章, 以此为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本学科在移动学习平台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国内移动学习平台文献分析

2.1文献量分析

从资料中获悉, 移动学习平台领域的文章2002年只出现1篇, 没有学位论文;到了2011年, 有98篇期刊论文在不同期刊上发表, 62篇学位论文产生, 详见图1。我国对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从探索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花了近10年时间。2007年发表的文章开始增多, 2009年又发生了一次跨越, 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就是说, 该领域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兴趣。

2.2主题分析

为了便于定量分析, 笔者参考《对国内移动学习文献的定量分析》一文的模式, 将文献分成五大块, 每一块又细分为若干子类, 见表1。

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学习平台。将各主题在2005—2011年间的文献量进行统计, 见图2。

首先说明, 由于一篇论文可能涉及多个主题, 所以按主题分类统计的文献量要大于实际文献量。从图2可以看出, 资源建设方面的文献量仅次于理论研究, 达168篇, 远远超过另外几类的文献数量, 说明这部分内容已经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有研究者把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归纳为:首先将国外的移动学习理论引入国内;新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后, 就会对其技术可行性进行大量研究;接着在此基础上研发相关的移动教学系统和学习平台[4]。结合图1, 相关的文献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说明了当前研究趋向理论联系实践, 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随着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 加上新技术的强大支持, 研究者们对新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学习平台的搭建等应用研究正逐步跟上。

3国内移动学习平台文献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 再仔细探讨针对学习平台方面的进展情况。研究者经常说学术论文用来代表研究的广度, 学位论文重在体现研究的深度。笔者筛选出2005年以来的8篇期刊文章和12篇学位论文进行分析, 见表2。

3.1从平台类型及功能分类

按照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 把平台类型分为教育技术管理、教学资源开发、继续教育等门类 (继续教育特指成人教育) 。本文所指的移动学习属于远程教育学科, 不考虑其它情况。

3.1.1 教育技术管理类

西北工业大学的周亮小组基于MAS和Moodle, 对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进行细致研究, 设计了一套基于Moodl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他们在研究中提到, Moodle平台作为一款开放源代码的网上学习平台, 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好评。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傅健小组分析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设计了基于LINUX系统的学习管理平台。功能显示如下:注册登录模块、浏览模块、知识类别/知识点管理模块、检索模块、共享交流模块等。

3.1.2 教学资源开发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超的硕士论文讨论了MVC模式及Struts框架, 并重点完成了对移动学习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实现以及系统测试各个阶段的工作。

北京邮电大学刘金梅的硕士论文着眼于移动学习教学设计, 结合实践研究结论, 提出了以“学”为主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流程。在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基础上, 结合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运用UML技术, 对移动学习教学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静态视图、动态视图的设计, 并详细设计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等, 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了前期准备。

3.1.3 继续教育类

曲阜师范大学刘春雷的硕士论文首先论述了移动学习和成人教育的概念, 找到了两者的共通之处。该研究认为移动学习能够解决成人学习中遇到的因为工作和学习冲突而导致的很难集中时间进行学习的问题, 而成人的学习已经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正好适合移动学习。

3.2从实施技术分类

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所走的技术路线一般是:WAP/WML技术、JAVA/J2ME开发技术、WindowsMobile。[5]笔者试着按照这3种技术形态对研究进行分类。

3.2.1 WAP/WML技术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即无线应用协议, 是专门为小屏幕、窄带用户装置而制定的一类协议。WAP内置的浏览器可以浏览XML网页, 且适合绝大多数移动通信系统。而WML是支持该协议的标记语言。

东北师范大学的王伟、钟绍春尝试使用多类移动终端 (主要有PDA、智能手机和网络学习机) 来做研究。基于移动交互的主要形式有短信和连接浏览, 他们利用具有WAP功能的设备, 整合两方面的功能, 另外还添加了教学资源、教育游戏、直播学习等模块。

3.2.2 JAVA/J2ME开发技术

JAVA是当今最热门的编程语言之一, 而J2ME正是通过使用JAVA的快速开发系统平台, 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目前有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支持这种开发技术。

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信息科学学院的黄家荣认为, 为了使移动学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需要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除了信息浏览功能以外, 还需要视频语音播放功能、信息查询管理功能、远程交互功能等。通过使用J2ME的输入/输出框架, 实现了移动设备与接入服务器的连接, 并依次实现信息查询、视频点播和兼容不同标准的设备等功能。

3.2.3 WindowsMobile

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润华运用移动开发技术 (WindowsMobile) 设计了一个包括移动课程学习、移动教育训练、实时问题求助等模块的系统。以VS.NET作为开发平台, 在此平台上用.NET Compact Framework开发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 用ASP.NTE移动开发技术开发服务端移动应用程序, 它针对的是企业级用户, 属于高端技术。移动应用程序有两大类, 分别是移动WEB应用程序和在手持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这两种架构各有优势, 也有不足的方面, 要按照自身条件来选择。

4结语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内移动学习平台所涉及的领域集中在管理、教学资源开发上, 面向的范围还不广;移动学习平台开发领域的发展倚仗WAP/WML技术、JAVA/J2ME开发技术等技术形态, 其中运用WAP/WML技术开发系统已经相对成熟, 而JAVA/J2ME开发技术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系统开发模式尚需要诺基亚、西门子等国外大公司的技术支持, 希望国内通信公司尽快掌握本国的核心技术, 从而改变国外公司的垄断局面。另外, 国内研究尚在理论研究和资源开发阶段, 应用于实践的产品较少, 学习平台的某些功能还未能实现, 可拓展性欠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信各种技术形态会更加简单实用, 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会更加人性化, 在新环境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3G时代的到来, 移动设备日趋丰富, 移动学习平台将会在协作学习、非正式学习、学习与教学支持等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成林.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

[2]任有群, 鲍贤清.规范与交叉: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美国AERA2009年会评述[J].远程教育杂志, 2009 (5) .

[3]刘献君.迎难而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Z1) .

[4]刘建设.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

移动小额支付平台框架研究 篇10

移动手机支付,是指允许用户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1]。移动手机支付具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手机的便携性为开展各种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基础,借助移动通信网络,移动支付可随时、随地进行,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快捷、安全、可靠的支付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移动手机支付用户最常使用的支付场景集中在超市购物、商场专柜和乘坐公共交通等,其中,涉及金额较少的小额支付业务已愈来愈被用户认可和接受。从移动小额支付的实现方式来说,相较于会产生额外的通信费用的IVR、需要在线操作且耗费流量的WAP和APP方式,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近距离身份识别和金融支付,采用独立账户、可离线、现场支付的支付方式,从安全性、便捷性等各个方面无疑更适合推广和应用[2,3]。

目前,各大运营商、金融机构和商家都在积极开展基于RFID的移动小额支付应用,主要集中在公交、连锁店等公共领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移动支付包括运营商、银行、商家等多个行业,一方面,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网络标准和通信协议;另一方面,由各方分别主导的小额支付平台运营模式也成为移动支付的发展瓶颈。只有建立独立于各方、由专人运营的移动小额支付平台,通过标准接口向各方提供服务,使各方各司其职,专注各自熟悉的领域,才是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小额支付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目前的各种小额支付平台方案,根据手机接入方式的不同,分为短消息、WAP、红外技术等,其中基于STK(SIM Tool Kit)短消息的方案,方便、快捷,技术安全级别较高,可实现手机端到银行端的加密,能够较好地支持金融支付。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根据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个独立于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移动小额支付平台框架。平台基于OTA(Over the Air Technology)短消息技术[4],由手机STK(SIM Tool Kit)菜单发起或平台发起、适用多种支付方式和应用领域的移动小额支付平台框架,平台支持快捷的空中圈存/消费和传统刷卡消费,可扩展性较好[5,6]。

1 平台框架

移动小额支付平台采用J2EE开放式多层体系架构,基于方便快捷的短消息机制,运用OTA空中下载技术,通过移动通信短信接口与手机进行安全加密通信,同时以专线/VPN连接不同的金融机构平台和应用方平台,将各方有机融合,最终完成移动手机的身份识别、小额支付、空中圈存、数据采集和对账清算等业务[7,8,9]。

1.1 网络架构

整个移动小额支付平台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移动终端

手机SIM卡需预置应用方的手机钱包,如公交一卡通、企业一卡通等,手机需支持数据短信和空中圈存功能。

(2)短信网关

短信网关是应用单位收发短信的一个动态数据交换平台,是空中圈存业务的信息通道,负责转发各种业务的上下行短信。

(3)商户/业务终端

商户/业务终端是指公交、地铁站、便利连锁店及自动贩卖机等提供小额现场支付的场景及设施,可为手机用户提供离线的刷卡小额消费。

(4)应用方平台

应用方平台是指公交、校企及其他开展小额支付业务的第三方系统,可通俗认为是发卡商,负责完成业务的事务保证。

(5)支付平台

支付平台负责管理用户的支付账户,完成账户绑定、账户支付等功能,支付平台可能是银行、自助缴费终端或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

(6)移动小额支付平台

移动小额支付平台即本文主要论述的系统,负责完成业务短信的事物处理,同时作为连接移动终端、业务终端、支付平台、应用方平台的枢纽系统,主要负责完成以下功能:负责数据短信的接收、发送以及加解密处理;负责进行身份验证及业务请求的有效性验证,同时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相应的分发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到移动终端;负责与支付平台进行交互完成圈存/消费扣款及与应用方的数据交互等相关工作;负责与支付平台、应用方平台的账务核对及清算事务;负责自动回采离线消费的消费数据等。

1.2 功能结构

移动小额支付平台为移动终端提供多种接入方式,同时为满足移动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核心业务模型采用多线程设计、分布式方式部署,为移动用户的小额消费提供安全、快捷、稳定的支付通道,平台(如图2所示)从功能层次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网络支撑层

网络支撑层面为上层应用提供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包括无线、专网或互联网,同时提供软硬件支撑,包括服务器、安全设备、加密设备及大型数据库系统等。

(2)通信平台层

移动小额支付卡可以加载多种不同应用,如银行、公交、校企应用等,在与移动通信SIM结合后即可通过OTA短信与平台交互完成相关应用的业务处理。为实现统一接入,平台通过协议适配器规范了数据短信格式,可同时支持CMPP(China Mobile Peer to Peer)、SGIP(Short Message Gateway Interface Protocol)和SMPP(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多种短信协议;通过行业应用适配器识别、设置发卡商标识以区别各行业应用;通过识别支付渠道标识以区别各金融机构。在完成对短信内容的统一解析后,即可分发任务到相应的处理模块,完成相关业务的处理[10,11]。

平台的核心业务处理模型如图3所示。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并发请求,模型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利用多线程及线程池技术建立,由接收服务、处理服务和发送服务构成。接收服务负责接收来自多种短信网关的服务请求,进行身份识别和解包存储;业务处理服务负责将分发来的各类任务进行分类处理,包括圈存、消费、开通和注销等业务请求,同时承担与支付平台和应用方平台的数据交互;发送服务负责将消息通过短信网关发送给移动终端。

此外,该层还包括异常处理服务、数据采集、对账清算服务和第三方支付接口。异常处理服务针对短信的不可靠性,通过定时报文重发、不定时交易记录获取、失败交易中断机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异常排查、智能纠错,最终保证业务请求的及时完成;数据采集服务主要负责对刷卡消费的交易记录进行回采和存储;对账清算服务通过获取支付平台、应用方平台的对账单与本平台交易记录进行对账清算核查,确保交易的完备性;第三方支付接口负责接收自助终端或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请求,同时完成身份验证和业务合法性校验。

(3)业务管理层

业务管理层基于J2EE的多层体系架构和模块化设计,为用户提供Web方式的管理、查询等服务,其中包括卡务管理、交易信息管理和各种查询统计等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以及业务审计功能。

(4)平台门户

平台门户负责相关内容发布,同时可为手机用户提供个人消费查询和统计;为商户提供对账、清算、收益查询和统计;为应用提供商提供支付、回佣的统计数据分析等服务。

2 业务流程

基于OTA的空中服务是平台的核心业务,下面就圈存业务展开详述。

2.1 空中圈存

空中圈存是平台的主要业务流程,通过操作手机STK菜单或者手机客户端,使用OTA短信方式与平台进行通信,完成对手机卡内钱包的充值、查询、消费等功能,即时将银行卡账户金额划转到手机卡钱包的过程。空中圈存是移动支付业务区别于传统公交、银行、校企等IC卡应用的一个重要差异,它所提供的这种随时随地进行钱包管理的能力,对于应用方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丰富移动支付业务的功能[12,13]。

平台的空中圈存流程如图4所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手机用户通过STK菜单发起圈存请求,小额支付平台在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和密码校验;

2)通过支付平台向用户绑定的银行账户发起扣费请求并处理响应回复;

3)与应用方平台进行交互,进行交易的有效性验证,获取相关MAC;

4)通过短信网关向手机用户下发写卡指令,收到回应后存储充值结果并回复应用方平台。

圈存过程中,平台通过协议适配模块自动适配各种短信协议,以适配SGIP短信协议的解包过程主要代码实现如下:

取得圈存请求后,平台完成身份验证后进行帐户扣款操作,之后即可组下行短信报文进行写卡操作,完成圈存,主要实现代码如下:

2.2 后台圈存

除了上述由用户手机端发起的圈存,平台同时支持第三方支付和自助终端等圈存渠道,步骤如下:

1)在用户完成支付后,第三方或自助终端通过专线向小额支付平台发出圈存请求;

2)平台验证交易合法性之后,主动向手机卡发起后台圈存;

后续流程与手机端发起的圈存流程类似,不再赘叙,具体实现接受请求代码实现如下:

除了空中圈存,平台还为用户提供空中开通、注销、挂失、消费、支付等业务服务,满足移动手机用户随时随地的钱包管理功能[14,15,16]。

另外,在传统消费端,借助内置PSAM(Purchase Secure Access Module)的终端机具,可为手机用户提供离线的“刷手机”式小额消费服务,机具只需空闲时向平台传输加密的消费记录文件即可。

3 安全性

由于涉及钱包的充值、消费等重要账户管理操作,因此平台从多方面进行了安全方面的考虑。

3.1 身份认证

在交易发起时,使用用户识别卡SIM、服务密码、消费限额密码等多重方式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

此外,平台还提供挂失、锁卡、注销等服务,可实现冻结资金账户,最大限度保护用户利益。

3.2 交易验证

在圈存过程中,平台使用了CRC校验、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消息验证码验证、TAC(Transaction Authentication Code)交易验证码验证等多种措施,以确保交易信息在传递过程的完整性和敏感信息的私密性,确保交易报文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确保信息双向传输的安全[8],手机卡内预置多组密钥,密钥的产生方式、指令交易过程中用到的MAC/TAC的计算、加解密方法均参照《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电子钱包规范》[17]。

手机卡在发送交易请求前,首先会选择卡内密钥组中的一个密钥,分别用卡片应用序列号及随机数进行分散,生成本次交易的过程密钥。然后使用过程密钥对关键信息计算MAC值,同时将随机数及MAC值随同交易请求一起发送到小额支付平台,平台采用同样的方式计算MAC后,与请求中的原有MAC进行比对,以验证请求的合法性。请求在到达应用方平台后,还将进行二次MAC计算,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最后在写卡成功后,手机端还会通过交易关键信息生成TAC,进行传输认证,为用户提供了端到端全过程的安全保障。

在消费过程中,业务终端通过内置的平台授权的PSAM销售点终端安全存取模块完成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MAC等运算,以保证消费过程的数据安全,同时消费数据通过专线定时上传至平台。

3.3 异常处理

由于短信的存储转发特性,在圈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信延迟或丢失的情况。平台设计了完备的智能异常处理机制,通过报文重发、交易记录获取确认以及交易中断补发等途径,保证了交易的不可重复和不可抵赖。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移动手机小额支付平台框架,独立于运营商、银行和商户,采用J2EE多层体系架构分布式部署方式,利用OTA短消息和业务终端与移动手机进行交互,完成了手机的身份识别、空中圈存、小额消费、数据采集等业务。平台框架采用开放式体系,可兼容多种金融支付平台和行业应用,同时支持脱机业务终端的刷卡消费。目前,平台框架已在深圳市取得成功案例,为用户提供了在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和自动贩卖机的成功应用,未来,还将在餐饮、零售和票务等领域展开试点,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小额支付服务。

摘要:随着无线射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小额支付这种全新、便捷、灵活的消费方式逐渐被认同和接受。针对各行业各自为政建设小额支付平台面临的网络标准和协议不一致、运营模式混乱等问题,提出了独立于各行业,采用J2EE多层体系架构和分布式部署方式,基于OTA短消息的移动小额支付平台框架。平台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兼容银行、第三方支付和自助终端等多种支付渠道,适用于公共交通、零售业等行业,可同时满足用户的快捷空中圈存支付和传统现场刷卡消费需求。

混战中的移动平台 篇11

塞班年迈、黑莓寂寥,Palm日渐式微、WP7前途叵测,i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翘楚2010年出尽风头,若是Android不出,还真不知谁与争锋。

2010年可以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这一年,从整个手机行业来看,手机厂商的竞争早已经演变为手机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而操作系统之争,也已经升级为应用平台的争夺,这种争夺正在从高端市场向低端市场延伸。

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发布统计数据称,2010年第二季度谷歌Android手机在美国的销量首次超过了苹果iP-hone,这也让诸多业内人士直呼未来是Android的。

Android虽然高调,却不能掩饰盈利模式上的短板。开发者不挣钱已经成为其在现阶段发展的瓶颈问题。苹果最大的也是最具争议的特点就在于其产品系统的封闭性。但它以“iPhone拥有15万种应用程序,几乎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为口号,让自己在一个绝对封闭然而相对开放的平台内走入一个良性循环:手机用户多就会吸引更多更好的开发者,而软件开发者受益就会有更多更好的软件吸引更多手机用户。

反观Android,虽然被绝大多数人看好,可是距离超越IOS平台的iPhone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最具开放精神的Android平台上,开源、免费吸引了众多用户,但是开发者的利益却无法得到满足,他们缺少跟谷歌一起等待增值服务大爆发的动力,这也影响了Android软件质量的持续提升。在中国,80%的Android开发者在做义务劳动,他们也许有独树一帜的APP,也许有创意无限的新点子和想法。但是他们至今还在为生计奔波。Android开发者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为此,有业内人士呼吁,整个产业链的其它环节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还应该多花点精力关注下Android开发者利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苹果iPhone的价格还是偏高,而谷歌Android则可以很低,比如在国内,现在已经低到1000多元了。如果山寨机也大规模杀人,价格将更有优势。

苹果的封闭系统做的再好,自己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在未来,谷歌Android的用户量肯定大于苹果iPhone的用户量,再加上谷歌的广告DNA,广告战中Android系统的优势显而易见。也许Android系统会像QQ那样,先占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再开发增值服务,Android系统的开发者们更多看到的,是未来。

而不甘落后的微软于2010年10月11日正式发布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Phone 7(简称WP7)。在发布毫无亮点的WindoWs Mobile 6.5系统之后,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谷歌Android和苹果iPhone攻城略地。尽管WP7被批评为“姗姗来迟”的操作系统,尽管WP7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看得出此次微软特别针对谷歌Android系统的一些不足“下药”,火药味十足。

微软并未透露该公司对WP7系统的销售预期,手机业务负责人安迪·里斯表示,当前的目标是让用户喜欢我们的产品。“如果用户喜欢我们的产品,我们将变得非常流行,该业务随之也将会取得成功。”

iPhone和Android之争将封闭还是开放系统哪个更有优势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实际上,无论是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都是以争夺用户为目的。只要能获得用户的青睐,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短信平台移动网关开发 篇12

1.1 短信平台所依赖系统

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是业务提供商(SP)与移动网内短信中心之间的中介实体,互联网短信网关一方面负责接收SP发送给移动用户的信息和提交给短信中心。另一方面,移动用户点播SP业务的信息将由短信中心通过互联网短信网关发给SP。另外,为了减轻短信中心的信令负荷,互联网短信网关还应根据路由原则将SP提交的信息转发到相应的互联网短信网关。互联网短信网关通过向汇接网关(GNS)查询的方式获得网关间的转发路由信息。

另外,ISMG还必须与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进行连接,在业务流程中对用户、业务以及定购关系等进行鉴权并对业务进行批价。

1.2 SP部分

如图1,整个系统既是实现SP部分。

短信网关上行数据包MO发往移动网关,移动网关对其进行分解,处理。将业务数据包发往中间服务器的业务队列;将回馈数据包发往中间服务器的回馈队列;将状态数据包发往中间服务器的状态对列。网关还要对中间服务器发来的下行数据包MT进行下行处理,然后发往短信中心。

1.3 SP的内部架构

如图2所示。

1.4 协议栈

CMPP协议以TCP/IP作为底层通信承载,具体结构由图3所示。

1.5 通信方式

各网元之间共有两种连接方式:长连接和短连接。所谓长连接,指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TCP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以维持此连接。短连接是指通信双方有数据交互时,就建立一个TCP连接,数据发送完成后,则断开此TCP连接,即每次TCP连接只完成一对CMPP消息的发送。

现阶段,要求ISMG之间必须采用长连接的通信方式,建议SP与ISMG之间采用长连接的通信方式。

1.6 协议涉及的端口号

端口号 应用

7890 长连接(SP与网关间)

7900 短连接(SP与网关间)

7930 长连接(网关之间)

9168 短连接(短信网关与汇接网关之间)

1.7 消息定义

2 移动模块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移动网关的内部架构

其中申请连接线程,重连机制,链路测试线程和Deliver线程由上行部分实现。

重发线程,Submit线程由下行部分实现。

2.1.2 移动网关上行部分的实现功能模块的设计

业务提供商(SP)与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间的消息定义

SP为客户端,向作为服务器端的ISMG发起连接请求,在通过身份验证之后SP与ISMG之间方可进行数据传输。这是申请连接线程所应实现的功能。

移动网关的上行部分如图5所示。

3 系统实现与测试

3.1 申请连接线程的实现

根据协议SP通过移动网关发一请求连接的包给短信中心,并等待短信中心的应答,如果通过验证,则启动其他服务(开启Deliver线程,Submit线程,重发线程,重连线程,链路测试线程);如果验证失败,则打印相应的信息。

4 结束语

本系统能与短信平台的其他模块良好的连接。实现短信数据的转发,分拣。接收短信中心ISMG的上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不同的数据按协议发往中间服务器进行处理。并接受中间服务器的发给短信中心的数据包,做下行处理,发往短信中心。

本系统只是实现了可运行的一些基本的功能。在可靠性方面可能还需要完善,比如说:日志的处理,报警机制等。还是有很多的后续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Hyde P.Java线程编程[M].周良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Zukowski J.Java2从入门到精通[M].邱仲潘,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Haghes M.Java网络编程技术内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4]Heller P.Java2高级开发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5]Means W S.XML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6]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赵强,乔新亮.J2EE应用开发(WebLogic+JBuilder)[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Foster J,Porter M.应用Java API开发Web Services[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上一篇: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下一篇:整体护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