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业务平台(精选12篇)
移动业务平台 篇1
20世纪80年代,移动电话在中国出现,在随后的发展中,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业界人士的预期。对近几年移动通信业务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电信基础主体业务呈下降趋势,而伴随着的是移动增值业务用户数量迅猛增长。截至2009年9月份,中国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08亿,现在仍以每月净增568万的数量在增长。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与国外运营商相比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其GSM网和用户数量迅速窜升至全球第一。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移动用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随时随地的话音业务,适合市场需求的移动增值业务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自从20世纪90年代移动增值业务在国内出现以来,经过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不断努力,移动增值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最早的短信业务,到后来的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品牌和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品牌,我国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在2.5G网络建成后,开始全面的启动,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达到2.33亿。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促进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同时移动通信产业形态也渐渐由单纯的产品经济时代业态完成了向服务经济业态的进化,移动增值服务将取代单纯的移动通信产品,成为这一产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对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深远的影响。
1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
1.1 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
目前基础的移动增值业务主要有短信、彩信/彩E、WAP、JAVA/BREW以及IVR五大类,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基于开放应用平台务架构的新业务出现,为移动增值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短信是各类无线增值服务中发展最早,最为消费者认可,也相对最成熟的业务。但是,短信市场作为成熟市场,其成长空间已经有限,加之市场中各大小SP(SP是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的直接提供者)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短信作为信息承载方式容量过小的技术限制,可以预计,短信将不再是未来无线增值服务发展的热点,但是短信和其他业务能够组合起来的新业务能够提供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服务,相信这会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2)彩信/彩E是多媒体信息服务,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的信息。是近年来移动运营商着力推广的2.5G标志业务。由于其支持终端匮乏且价格高昂、服务资费居高不下且交互性弱,致使彩信/彩E业务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远远无法达到业内人士的预期。
3)WAP的全称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指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两年前中国移动推广WAP服务时由于网络接入速度慢和按时长计费且费率高而受到制约。但随着运营商3G网络的架设与商用,WAP接入的速率大大提高了,WAP业务面临着一次重新崛起的机会。现今,SP推出的WAP业务包括:在线游戏、信息浏览、视频片断下载、手机广告等。
4)Java/Brew都是供可以将下载应用程序运行在不同厂家设备上的环境,都采用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架构。在未来几年内,Java/Brew是未来无线数据服务的主流方向。
5)IVR,即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和目前大家熟知的固定电话声讯服务类似。手机用户拨打指定号码,获得所需信息或者参与互动式的服务。这是移动运营商由2002年开始启动的新业务。IVR业务行业管理规范、用户群庞大,市场前景广阔。现有的IVR业务包括彩铃、在线点歌、语音信息服务、语音游戏、多方会议、背景音乐通话以及聊天交友等。
1.2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各国运营商开展的移动增值业务以及采用的技术基本上有以下方面:基于Java或BREW的下载游戏类业务,基于WAP/Web的信息浏览和信息查询类业务,基于SMS/MMS的邮件多媒体消息传送类业务,以及基于各种定位技术的移动定位业务。从发展移动增值电信业务比较早、市场相对成熟的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开展移动增值业务对整个ARPU(即每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利润的指标)值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我国,自从移动电话进入千家万户以来,移动增值业务也因方便、快捷而得到用户、企业和服务供应商的普遍欢迎。目前中国移动增值业务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中国移动自2002年推出“移动梦网”以来,已经陆续推广了许多新业务,从最初的百宝箱、手机上网、彩信、彩铃到现在的手机钱包、手机影视、手机动画业务等;中国联通从2001年开始启动“中国联通无线数据综合业务系统工程”,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全国联网,做到各分公司业务共享,打通了与各服务提供商(SP)的通道,实现了SP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目的。其服务包括彩E、互动世界、掌中宽带、联通在信、神奇宝典、定位之星等。可见,我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 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
移动网络的承载接入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以前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增值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现在,随着3G网络的逐步引入和底层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架构的成熟,移动增值业务中的通信需求得到了满足,移动增值业务将成为3G通讯时代最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多和3G技术的引入,如何加快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降低消费价格和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移动终端业务支撑平台。只有手机上网资费下调,广大的消费者既能买得起又用得起高性能的能畅游网络的中高端手机,同时网络上又存在丰富多彩的移动增值业务时,移动数据业务才能快速地发展起来。
2.1 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研究
传统的移动网络是两层体系,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包括基站、路由、交换等),其上一层是无线基础业务支撑层。随着移动增值服务的发展,在这两层的基础上,还将逐渐形成稳定的无线增值业务支撑层,该层将是面向应用的端到端的开放计算机平台架构。随着3G技术的引入,该架构将逐渐成熟,如开放的应用下载方式、丰富的表现形式等,将成为未来移动增值服务的主流形式。
架构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的目的是建立基于Internet、服务于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增值的开放式平台,是手机终端到服务端的解决方案。该架构中传统的基于单机应用的操作系统的概念得到了发展和延伸,使得应用程序能从开始就以网络应用概念为基础,使用嵌入端开放软件平台、手机端和服务端应用支撑平台和无线数据协议接口。
在设计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体系时可参考以下三点:
1)明确设计目标是为提供面向行业或特定细分市场的移动数据增值应用平台,使应用和服务开发商能够容易地在此平台上获得丰富而强大的增值服务功能。
2)采用基于Java、Brew或其他自定义的开放应用平台标准,屏蔽掉终端操作系统和服务接入端的平台异构性。
3)从商业运营角度出发,要能够有效支持运营商和开发商的智能管理和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如图1所示,只有做到从终端定制到业务平台的端到端的整合,才能实现为用户提供完美的增值业务使用体验。
业务平台和终端的融合,必须和手机生产商共同配合,从应用层到平台层进行深度定制,如图2所示。
2.2 移动增值应用体系架构及产品分析
移动增值服务体系的开放应用平台可分成信息型应用和事务型应用两类,通常用于架构复杂的企业级无线应用或特定市场细分领域。“信息型应用”是指将信息内容传递和发送给移动设备的应用,比如:股票证券、新闻娱乐报道、天气预报等,该类型的应用一般不需要移动用户与后台数据库进行频繁交互,主要面对消费型用户;而“事务型应用”需要用户与后台数据库的频繁交互,例如:移动股票交易、个人帐务信息管理及移动电子交易等。
与“信息型应用”相比,“事务型应用”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要求更高,因为“事务型应用”需要在无线设备和企业后台信息系统间建立稳固的数据交换通道,以保证在无线设备上的业务处理数据被快速、准确和安全的送达后台处理系统,被后台处理系统正确的处理和高效地执行,确保关键业务数据不会丢失或被错误处理;而“信息型应用”如果在发送数据时失败,还允许移动用户通过重新发送请求获得数据的重传。通常企业和业务决策人会选择更好的“事务型应用”的解决方案,满足无线领域应用需求。对于企业级应用的软件系统架构,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分别是浏览器访问方式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
1)浏览器访问方式:通过在无线设备上安装通用的WWW浏览器,后台服务器上安装例如微软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使用脚本编辑语言(如JavaScript、ASP等)和ActiveX技术,实现用户界面,实现业务逻辑,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
浏览器本身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链接Internet的超文本信息,它的优势在于浏览器对于颜色、图形和信息的显示,因此,它是解决“信息型应用”的最佳选择,而较少用于解决“事务型应用”的需求。
“事务型应用”要求服务器完全控制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连接,而浏览器方式是由客户端控制连接的,而不由服务器控制,因此连接事务的完整执行就无法得到保证,基于这点,“事务型应用”的需求浏览器方式无法全部解决。比如,当用户还未完成某种连接事务时,此时用户又输入其它的URL地址,或是单击其它链接,这样都会导致某个正在执行的事务的异常中断,而因为服务器不负责连接,所以也就无法得知客户端的执行状态,从而导致服务器停止,留下未处理完的事务、数据库记录和相关的日志。一般来说,浏览器是为访问Internet设计的,所以浏览器对一般外围采集设备的输入是不支持的。
2)客户端/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包括两种结构,分别是胖客户端方式和瘦客户端方式。
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是指在客户端的移动设备上基于Windows CE、Linux、Symbian等操作系统平台编写的用户界面,通过中间件或中间层的解释,从而达到访问后台企业数据库信息系统、实现业务逻辑的方式。从广义上理解,终端仿真方式和浏览器方式属于瘦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的一种。
胖客户端方式,是指用户的业务逻辑、界面显示、数据库接口实现都在客户端的无线设备上完成,客户端直接访问企业后台数据库;而在瘦客户端方式中,服务器端负责定义输出(界面显示、提示声音等)和解释来自移动设备的输入,处理后台业务逻辑和对数据库的操作,客户端程序只负责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和处理与后台应用系统的通讯。
胖客户端与瘦客户端各有利弊,胖客户端中,客户终端的无线设备承担更多的任务,服务器的负担相对较轻,但用户与后台系统的交互性差;瘦客户端中,终端设备的负担轻,与后台系统的交互性强,但当客户端的数量不断增多时,服务器端的承载就非常重。
目前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正如火如荼,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服务提供商跃跃欲试,跳入洪流,一个新的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亦杏帘在望。究其本质,服务的核心存在形态是应用,高性价比的应用需要开放的软件系统平台承载,这将导致在未来的移动增值服务领域中,计算体系与通讯体系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完美统一。
3 基于Java/Brew平台的移动增值业务
3.1 Java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早在1996年,Sun公司就推出了Java语言的三种版本,J2ME是其中的一种版本,它是专门为资源受限的小型消费性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Java平台,目前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小汽车导航系统以及电视机顶盒等众多小型资源受限的设备中,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J2ME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其应用程序小巧且有良好的跨平台能力,能很好地运行在任何不同手机的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有着与J2EE后端的无缝结合能力,利用J2ME技术编写的应用程序可升级至J2SE和J2EE平台;保留了Java语言的优良特色,网络传递极为安全;现有的Java平台上广泛的开发工具,企业、开发人员能够为J2ME提供良好物质和人力支持。
无线Java技术解决了无线Java应用软件与手机底层软件的适配问题,同时促进了无线下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将程序下载到用户的Java手机中,使用Java手机的用户可以在移动网络中浏览、搜索和下载各种Java应用程序,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手机功能。
采用无线Java技术后,应用程序编写者(CP)和服务提供商(SP)就无需关心手机中采用什么操作系统了,手机生产商也无需考虑由谁来提供增值业务。有了开放、统一的无线Java技术后,在CP、SP、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形成了一条统一、高效、完整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从而为用户提供灵活、个性化、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增值业务。
不仅如此,Java手机还是一款具有计算功能与处理功能的智能手机,而相比之下,WAP手机只是一个显示终端,其所有的计算、处理工作都必须在网络服务器中完成。
在移动通信技术中采用Java平台能够屏蔽手机终端自身系统平台的差异性,形成手机端的开放式平台,通过Java语言和Java库能够实现复杂逻辑和功能的业务。以前由于技术、设备等各方面因素,Java的业务盈利并不明显,但随着技术的成熟,Java作为未来的竞争力,是应该进行大量前期投入加以培植的业务方向。
3.2 Brew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Brew是由美国高通公司发明的封闭技术,现在只能运行在高通公司所提供的CDMA芯片上。Brew是介于手机底层操作系统与应用之间的一个匹配软件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对底层软硬件设备的调用与管理。
Brew的优势在于其二进制的运行环境可以高效地利用FLASH和SRAM,利用流媒体应用,其运行速度比Java要快,,但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则逊于Java。
Java和Brew提供业务的目标是相似的,都是提供可以将下载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不同厂家设备上的环境,编程者无须知道手机底层软件。Java的安全性较高,但运行速度受到一定的削减。Brew的速度快,但安全上的缺陷导致应用的提交、认证过程的复杂性。当前基于这两种技术的业务均已经商用,孰优孰劣还有待市场的评判。
随着3G技术的引入,基于Java/Brew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架构将更加成熟,采用Java/Brew的开放应用平台标准将会更加完善,在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总结
当前,在全球的移动增值业务呈现平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增值业务将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业务市场也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3G技术的商业运营将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强有力地促进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更加迅猛地发展。与此同时,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提供统一的业务开发接口和业务执行环境,屏蔽用户终端的差别,这样同样的业务就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上运行;统一的业务开发接口又提供了电信级的API调用,可以让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的开发,而无需深入地了解底层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技术。
面对未来,中国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强对增值业务平台建设的认识,做到进行统一全面规划并分步建设与实施,以实现业务平台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詹舒波,易文强.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业务支撑平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增):61-62.
[2]白云锋.无线增值业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07:1-4.
[3]刘岩.我国移动增值服务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数据通信,2006(15):1-11.
[4]刘东明.移动增值业务介绍及发展[J].电信网技术,2003(8):6-9.
[5]解绍词,何蔓微.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5):548-549.
移动业务平台 篇2
移动宽带办理细则
1.手机话费消费满48元,免费送4M宽带(48元包括套餐费、彩铃、来显、漫游、话费、流量费等等)
2.开启免预存、免开启费,免一切手续费
3.移动手机不换号,合约期一年(一年后自由关停)
4.接单要拍下身份证正反面,留档备份
三网比较
移动方面
1.可以多使用10h/月的CMCC无线网络(移动用户原来就可以用10h/月的CMCC FREE)
2.48元包括所有消费(通话、短信、流量、来显、彩铃、漫游)
3.开户免预存,免开户费,首月不计费,从次月开始计费,套餐期限自由把握(使用一年后可随意暂停)
4.不用换号码,方便快捷。不同于电信,联通
5.移动用户为主流,校园内80%是移动用户
6.月费38元/月以上,真客户,38元/月以下为潜在客户
校园网方面
1.校园网停用不扣钱
2.网速太慢,尤其是周末
电信方面
1.开通宽带需换号、购手机、300元开户费
2.使用电信手机不能和同学一起使用M部落
联通方面
1.信号差,用户少
移动平台新力量 篇3
Snapdragon将会应用在哪些产品上?是否支持3G网络?
孟樸:Snapdragon主要是针对4至7英寸和7至12英寸屏幕的上网本和口袋型终端,如智能手机。由于具备强大的网络通信功能,它能时刻在线,不管是3G的CDMA2000、WCDMA还是Wi-Fi、蓝牙都全面支持,而且它不会像笔记本电脑那样需要休眠、待机,随时打开即可使用。
目前基于Snapdragon平台的产品有哪些?能否透露一下高通的合作伙伴?
孟樸:现在全球有15家制造商开发基于Snapdragon的产品,在MWC会上宣布的东芝的TG01为第一款。这些厂商包括东芝、三星、宏碁、LG等等,这其中包括一些上网本制造商。
Snapdragon可以应用在上网本上,同时也能应用在智能手机上,高通更倾向于哪类产品?最终寄希望哪部分市场?
孟樸:这款平台针对的是4至7英寸以及7至12英寸屏幕的便携设备上。4到7英寸屏完全是装在口袋里的规格,包括导航仪或者是智能手机,以及能与互联网相连的多媒体播放器。7到12英寸屏设备是针对便携的上网本的需求。Snapdragon的目标市场中这两个区间都有。但是真正要把它做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厂商的主导权更大一些。
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Snapdragon只能用于4英寸屏幕以上的设备?
孟樸:不能这么讲。如果你一定要做一个2.4英寸屏的终端,在技术上没有什么不能的。这还是要看厂家,因为厂家在设计的时候要按照整个产品线和性价比来决定。举个例子,多普达的钻石手机是2.8英寸的屏,而Touch HD是3.8英寸的屏幕,它们都是用的高通7000系列芯片。所以你说能不能用Snapdragon做?当然可以!但是,可能很多厂家会按照它所需要的功能来选择适合的芯片。
用在上网本上和用在手机上的Snapdragon芯片有什么不同吗?功耗是多少?
孟樸:无论用在何种平台,Snapdragon芯片都是一样的。我们1GHz的Snapdragon芯片功耗是500毫瓦。芯片封装尺寸是12毫米×12毫米。
何为Snapdragon?
移动业务平台 篇4
电信运营商传统以电信资源制胜的市场法则已不再适用,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全业务时代的来临, 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正在加剧。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资源服务向业务服务的转型?目前运营商已意识到云计算所带来的机遇, 着手利用云计算建设企业内部信息化, 以提高运维、决策效率, 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业务支撑系统 (BOSS) 作为运营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资源平台, 规模每年都快速增长, 然而烟囱式的建设模式造成了平台资源无法共享、系统总体利用率偏低、系统资源配制不合理、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系列问题, 所以为实现业务支撑系统的能力快速交付、灵活调优, 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云平台建设便首当其冲。
稳定可靠是基本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始研究云计算在内部IT系统的运用:中国移动发布大云研究计划, 在IT支撑系统中试点使用云技术;中国电信启动云业务, 着手启动BI云化系统的改造工作;中国联通启动了云计算应用于IT支撑系统的试验工作等。
山西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副总经理王峰表示, 为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 业务支撑系统正向云计算模式、虚拟化模式转型。
另一方面, 对于运营商, 业务支撑系统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同时云计算作为一项新技术, 还存在不小的挑战, 特别是如果贸然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引入云计算技术会存在巨大的技术和业务风险。在王峰看来, 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云平台建设需遵循三个原则——按需选型、平滑过渡、稳定可靠。
“相比于互联网公司, 电信运营商有更多样的应用场景, 应该根据不同系统的需求进行选择,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王峰说道。在云化改造的同时, “不能以牺牲性能和可靠性为代价”。
三架构层次改造思路
记者从山西移动处了解到, 山西移动按照业务支撑系统应用普遍采用的接入层、中间层 (应用层) 、核心层 (数据层) 的三层架构进行横向整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 目前已初步完成云化改造, 正式上线。
在核心层 (BOSS/CRM核心数据库系统) , 包含了关键数据库, 并且应用复杂, 出于对稳定性、高性能、可靠性的考虑, 山西移动采取的仍是传统的异构平台, 对集中的数据库按照地域和功能进行拆分, 部署松耦合的应用架构, 并减轻单一节点失效的影响。所以在技术选型方面, 此层采用中高端小型机的动态分区模式, 使用专有CPU和IO满足系统对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
在中间层 (中间件、一般数据库及后台应用) , 针对分区数量大、种类多、系统变更快、负载变化快、单一区能力需求可控以及具有通用性和集中部署的特点, 山西移动在该层级实现了软硬件解耦, 使用虚拟化技术从技术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三个方面, 全面提高资源共享度和交付灵活度。在该层主要采用中端小型机, 使用高级虚拟化模式, 在兼顾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同时, 提高分区的灵活度, 满足快速部署的需求。
在接入层 (Web Servie服务器和小应用系统) , 因小型应用数量大, 应用自身具备群集运行特点, 对单节点可靠性和性能要求不高, 所以采用了基于linux技术的虚拟化与x86服务器虚拟化方案的结合, 控制了成本, 并有效利用原有设备, 充分发挥了价格优势, 同时还开发基于SaaS层的应用云平台。
未来朝Saa S服务提升
据悉, 山西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基础架构云建设, 在业务支撑系统中间层采用了IBM PowerVM高级虚拟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在搭建云平台的同时, 还为不同业务系统安全区域服务提供虚拟化资源池, 实现了业务系统的横向整合。目前山西移动已部署了各类业务支撑系统中间件业务, 包括业务渠道中间件、后台应用、非核心数据库、接口系统等共计80余个业务分区。同时, 其业务支撑系统不仅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敏捷性显著提升, 在动态扩展、资源按需使用的灵活性方面也得到了提高。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篇5
进入80年代,国内外移动通信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类移动通信业务争奇斗艳,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派兴旺景象,其中以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一、业务现状
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移动通信到目前已经历了两代,正在像第三代——3G演进,第四代移动通信——4G也正在研究中,部分国家已进入试验阶段。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中,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占据了目前主要的市场地位。其主要代表有GSM。现在,移动通信网络正在由2G像3G演进,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几大公司也相继推出了3G的通信服务。
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在发展中遇到了若干问题,以目前在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及在向第三代通信——3G为例。
1、目前2G网络基本已实现无缝覆盖,信号质量较好,但在特殊场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覆盖还是较差,如高速铁路上时。
2、语音用户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网络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扩容压力,城市区域语音容量相对饱和,900/1800双频已在大中城市中普遍采用。但新出现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用户ARPU值普遍偏低。大中城市中也存在网络干扰增大,语音质量下降的问题,而随着网络规模扩大,节能减排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3、EGPRS网络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进而带来数据业务流量快速增长。随着数据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EGPRS网络将面临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网络性也有待提高。
4、2G网络面临新技术引入的压力。TD网络引入后,所谓TD网络的覆盖补充,对2G网络的互操作能力和共享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LTE技术的成熟,2G网络同时面临和LTE网络的共存问题及后续演进问题。
5、目前移动通信正在由第二代向第三代——3G演进。但在发展3G的过程中对3G有迫切要求的用户不多。而且,目前已推出的3G业务服务资费贵,许多用户望而却步。市场时机不成熟。
6、目前我国3G技术还不成熟,城市无线频率资源不足。
三、如何发展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移动业务平台 篇6
企业如何抓住智能手机时代的机遇,在传统PC信息化的基础上向移动信息化迈进,继而达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尝试,但鉴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差异化和碎片化,企业在移动信息化这条路上遇到不少阻力。因为移动APP开发技术难度大、多个移动操作系统适配难度高,造成企业在移动领域投入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后续对移动APP的管理和运营也存在很大问题。企业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快速推进自身业务在移动领域的拓展,成了现实的瓶颈。
移动应用平台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智能机时代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需求,现实的瓶颈对移动应用平台提出了从前端APP开发到后端系统整合、从性能到安全性等诸多要求。当下,单纯围绕移动应用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需求,完整的移动战略已经走入公众的视野,一个完整的解决移动应用各种痛点的平台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市面上提供移动开发的平台很多,从知名度来看,IBM的Worklight和SAP的SUP以及AppCan的MEAP三类平台极具代表性,这些平台厂商提供的移动应用平台基本都从开发、管理、安全和整合四个角度来满足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需求,服务于企业移动战略。
精准定位 提供移动应用支撑平台
随着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企业之间的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性,产品、服务的特性和功能出现了很大的类似性。对于企业来说,那些与竞争者雷同、毫无个性的产品,恐怕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为了使自身企业的产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以此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自己产品相对于竞争者产品而言的独特的价值利益和鲜明的差异性,以此来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这就需要明确的企业定位。专注的企业定位,透射着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它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让企业可以获得竞争者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
一款好的企业级APP势必包含了这个企业的文化,流程,不单单是企业说出自己需求就可以轻易满足的。一直专注于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的正益无线多年来在专注的领域频频发力,并未像其他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运营商搭建面向消费者、面向各行各业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其提供的企业移动整体解决方案AppCan MEAP能综合的解决企业面临的移动化难题,包括移动应用的开发问题、移动应用的管理问题、与企业后端系统集成的问题以及移动互联网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管控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移动化的投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向后兼容的能力。
定制服务 引领市场竞争
国产手机近两年市场占有率明显加大,这也造成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复杂性要远超国外市场的情况。国产品牌手机以更高的性价比获得市场的认可,因为他更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消费习性。软件也不例外!国产软件可以提供更适合我们民族个性的视窗,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优质的、全方位的售后服务(维护、版本升级等),更主要是国产软件公司更加熟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的政府采购流程,他们还可以根据政府、企业的具体需要提供“定制服务”,并能够及时根据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来获得发展先机。
在三家市场主流的移动平台厂商中,AppCan MEAP作为本土移动技术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混合模式移动应用技术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接受程度高,使用用户广,牢牢把控企业市场领先地位。对比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的IBM和SAP,AppCan MEAP更适合本土企业的市场需求和选择。
AppCan MEAP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金融、航空、政府、石化、传媒、物流等行业,并且与政府、运营商和大型央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国内企业走在移动信息化的前列。
核心技术 助推实现创新
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创新支持,大力提高技术实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AppCan的核心团队自2002年就立足于移动终端和移动操作系统核心软件的设计领域。基于自主核心技术打造的AppCan MEAP系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的差别,响应和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基于自主核心技术对平台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AppCan MEAP方案涵盖全面的企业移动化咨询、集成部署与实施服务。
在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PhoneGap,也是一个用基于网页技术创建跨平台移动应用程序的快速开发平台。但PhoneGap仅支持单窗口运行、各平台接口不统一、跨平台体验不一致,支持小型应用没问题,大型应用存在能力不足。相比之下,AppCan提供的Hybrid App Engine 混合引擎技术,突出解决了HTML5目前的缺点,支持多窗口运行,可开发大应用,拥有丰富的UI库,包括原生UI及HTML5 UI库,并且支持接口包括二维码、即时通讯、支付等。基于AppCan的移动应用明显比基于PhoneGap的移动应用体验好、运行快,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各种类型移动APP,不但支持B2E/B2B类移动APP开发,同时满足B2C类移动应用用户体验的需求。
安全保护 企业不容忽视
相比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企业信息在移动应用领域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销售人员的客户信息有可能保存在手机的通讯录中(通讯录被盗事件屡屡发生),移动办公人员可能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访问企业内部的邮件,金融行业和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可能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访问企业的业务系统。随着BYOD模式的普及,更多的私人移动终端设备接入到企业网络中,给企业信息泄露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可见,企业级移动应用有着更高的安全要求,为了全面应对 BYOD 带来的安全风险,AppCan MEAP在后端集成和安全方面进行了强化,完整的移动安全策略分散在MAM平台与后端服务集成系统中,形成一个安全体系,可以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为移动端提供服务。目前,AppCan MEAP兼顾三个层面的安全:终端安全、传输安全、服务安全。而时下流行的MDM只是为了终端安全服务,并不能从以上的三个层面协同解决企业移动信息安全风险。
nlc202309051149
MDM逐步向MAM转移
企业对于提升管理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金融、物流、IT等行业对于实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人员也希望充分利用时间碎片,通过移动信息化产品摆脱对有线网络和笔记本的依赖。
BYOD当下已经成为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关键词。传统的企业内部应用通常是在固定场所、固定网络环境、固定时间、固定设备上运行。但是企业移动应用的BYOD特性让一切变得复杂“不特定场所、不特定网络环境、不固定时间、个人设备上运行”。企业该如何应对?管理与整合移动应用成了企业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在BYOD的浪潮下,移动管理策略正从MDM(移动设备管理)转向MAM(移动应用管理)。其中,AppCan MEAP中提供的MAM移动应用管理系统覆盖了MDM最核心的功能(应用远程失效、数据擦除、越狱检测),让企业无需花费高昂的MDM按设备去数授权的费用。企业既能兼顾效率和安全,又能减轻IT的管理负担,同时保护员工隐私,MAM让员工和企业都受益于BYOD。
AppCan MEAP的MAS后端集成系统支持对企业固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MAS和MAM两个模块的协同,能起到1+1>2的效果。前面所提的传输安全与服务安全,正是通过二者的配合实现的。MAS不但起到系统整合的作用,同时在企业的服务端起到一个稳定可靠的移动防火墙作用。正是因为AppCan MEAP实现了对企业移动应用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才彻底实现了多个层面企业移动战略的安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从MDM过度到企业移动平台中MAM完整安全体系是大势所趋,正益无线将最领先的技术和经验带给中国的市场和用户。
协同开发 独创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产业价值和重塑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苹果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搅动了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重回市场的中心,将产业价值重心逐渐牵引到应用服务上。
AppCan MEAP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作为正益无线的重头产品,在和国外巨头的多轮竞争中逐渐成为企业客户的首选,正逐渐成为智能时代企业移动平台的领导品牌。这也成为正益无线商业模式的核心所在。
企业采购了移动应用平台,又该如何做移动应用?市场上有足够的人来帮助企业在主流移动应用平台上开发移动应用么?这是现实的问题,毕竟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数以百万计的企业都在迅速爆发出向移动业务扩张的需求。正益无线为了打造一个完整的移动应用开发生态系统,给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同时打造了一个面向大众开发者的免费开发平台。目前已经有近20万的开发者围绕AppCan的公众平台学习和掌握为企业开发移动应用所需的技能。在市场推广方面,主要是与一些开发类媒体平台合作,推广AppCan开发平台,推行开发者扶持计划,举办开发者沙龙和技术培训。这种接地气的做法,相比国外品牌和技术,给企业用户多了一颗定心丸,正益无线也正是围绕AppCan的品牌和技术,打造一个专注于企业移动信息化产业的健康生态系统。
结语
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使用行为的改变,以及消费类移动应用的带动,使得移动应用成为未来企业IT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国内大多数的开发者也十分看好企业级移动应用的发展。目前移动互联网给用户带来的最大便捷就是随时随地的社交和娱乐,但是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发展,以及企业用户应用需求的多样化,针对企业用户推出的企业级应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移动业务平台 篇7
以往广电部署增加增值业务, 需要开发者、中间件、终端、平台厂商共同参与集成开发, 最后通过终端升级的方式将业务发布, 时间周期长, 风险大。而在佳视互动推出OTT端到端这个难题解决方案之后, 广电可利用此平台, 作为更多增值业务的发布渠道, 也可以根据需求扩展实现广告、广电自由视频内容运营、用户行为调查等服务, 减少业务部署时间, 避免为了增加业务而升级终端的风险, 增值业务可以作为一个APK, 推荐用户下载即可。同时, 该增值业务发布平台对每个应用进行数字签名, 实现可管可控, 充分保护运营商利益。
在有线网络用户中, 高端用户占市场的10%上下。这些高端用户虽然数量少, 但商业回报大, 对市场影响也大。在有线网络和OTT市场中, 针对这部分高端用户, 辽宁北方互动将一些时尚新潮的高端应用, 如在线K歌、本地商城、家庭健康医疗等与佳视互动OTT平台进行技术和内容集成, 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推广和业务运营, 主推高端社区、集团用户、大客户、有线网高端用户及运营商宽带高端用户。市场推广方面, 史家斌有一些心得和规划, “我们主要还是以业务应用带动智能终端的销售, 通过提供新颖强大的应用、简单便捷的良好用户体验及完善的后续服务, 来拉动智能终端在市场的占有率。我们计划在年内推广一万个智能终端, 扩大市场的影响。”
采用永新视博自主研发的云计算互动点播Super VOD平台, 有线电视运营商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双向网改和更换互动机顶盒, 即可实现新业务与机顶盒软件无关的便捷部署, 完成互动电视业务对全网所有单、双向用户的全覆盖, 真正实现三网融合和三屏互动, 极大地改善了终端用户的体验, 显著提升了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竞争力, 符合国家广电产业的发展方向。
单向用户可使用智能手机、IPAD安装“我的遥控器”、“我的电视台”客户端, 通过Wi Fi或者3G/GPRS网络在手持终端上浏览和选片, 将选定的视频内容通过有线网络播放到电视机、智能手机、IPAD的屏幕上。双向用户既能通过双向机顶盒遥控器, 经双向网络 (有线或宽带) 上传通道回传到云端, 也可以使用单向用户的点播方式。平台广泛支持视频点播、频道回看、教育培训、电视购物、互动游戏等应用, 提供本地医疗服务、社保信息、招聘信息等服务。
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公司业务网建设 篇8
中国电信行业进过2008年重组之后, 宣布进入了全业务时代, 之后, 全业务运营被各个运营商所采用。传统的服务类型性竞争也不在是重点, 各运营商要向个性化服务、差异化运营、快速的提供业务以及精准化管理方向发展。
二、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架构包括基础架构和服务架构, 基础云架构提供一个能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的云平台, 而服务云架构在基础云架构的基础上提供各种云服务。这两个架构又可以合并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基础云架构的组成为服务流程一体化、管理自动化、硬件设备资源虚拟化、软件版本标准化, 用户可以接收到平台带来了一定水平的服务。基础云构架由四个子层组成, 分别为企业云计算管理平台、以服务为中心的IT管治、端到端服务请求管理平台以及基础架构。
基础资源网络、存储资源池、SAN以及服务池组成了灵活的基础架构, 并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设备内部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共享;云计算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管理和自由部署, 它能够执行IT资源的管理、回收以及自动分配;复杂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合作问题的是服务请求平台, 他利用工作隐情实现端到端的流程管理, 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划分方法较多, 但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三类基本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是一种将存储和计算能力等基础IT资源作为标准化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的手段。各种基础IT资源和其他系统协作处理特定类型的工作负载。
PaaS即为平台服务, 它由两个封装组成, 分别是服务负载和开发环境的抽象, 服务平台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但是因为供应商的能力制约, 服务会受到一定影响。软件服务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 它包含多重租用。那么, 什么是多重租用呢, 是指运行于基础层基础设施上的平台层软件实例, 可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
三、基于云平台业务网的提出
传统的业务网模式重用性差、业务开放能力也不好, 因为管理以及投资费用会随着系统业务规模的扩张而扩大, 所以, 在推荐新产品的周期上往往因为重复建设而加强。业务网也不能很好的将全业务融合, 不适合运营。在各运营商中, 中国移动首先发布了SDA业务网架构, 该架构能够解决部分平台开放能力、管理的统一性问题以及平台定位问题, 但是, 在融合业务指导建设方面很缺乏。
2009年, IT行业最热议的问题就是云计算, 随着计算水平的发展, IT行业推出各种各样的云计算产品, 同时也按照理解不同定义了云计算的概念。那么, 什么是云计算呢?其实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使用模式、计算模式和资源交付, 它不是一种技术。在云计算模式下,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资源的应用、服务方式以及数据。
四、业务网建设
各种资源的随需分配和共享是云计算所强调的, 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层组成了云计算架构。业务接入层、应用层以及业务能楼层组成了SDA架构, 快速服务交付和能力开放是业务网架构所强调的。SDA架构的各层强调的平台和能力, 在实现上都是逻辑的概念, 因此SDA架构的三层实际只对应于云计算架构的平台层 (即逻辑实现层) , SDA架构中缺乏基础层和应用层, 虽然SDA也存在应用层, 但更关注应用层的平台和能力, 而非应用层上的应用本身。将云计算模式融入到全业务网, 将全面拓展业务网架构, 并丰富全业务网的内涵。
基于云计算的全业务网架构仍然参照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三层设计思路。
1.基础层。
提供基础软、硬件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动态配置、资源管理与流程管理等功能, 可以为各类平台提供服务。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全业务网基础层的IT资源。除服务器和存储整合之外, 虚拟化整合系统架构、应用程序基础设施、数据和数据库、接口、网络、桌面系统甚至业务流程, 因而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流程管理包括业务流程和策略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主要用于指导业务流程创建, 调用服务;策略流程管理用于调度平台资源, 实现安全性和QoS。
在全业务网架构中继续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将不同的业务能力构造成SOA中的服务。SOA服务不限于各种具体的业务功能模块, 还包括数据、统一的业务控制和触发机制以及基本管理功能和基本运营支撑功能等, 通过向SDA的展现域与支撑域开放Web Services接口, 将促进整个SDA网络向SOA方向的演进。
2.平台层。
各种平台能力的提供在平台层得以实现, 根据业务网需求的功能, 利用SOA方法将业务网功能构架重构, 各种平台能力被整合, 最终可以将平台调用、平台申请以及平台发布能力实现。
SOA方法是基于云计算业务网构架平台层的方法, 服务能力的注册平台是将现有SDA控制域融合而成的, 将注册平台作为其他服务能力调用和发布的中心, 所构成的业务逻辑处理在每个重点平台之间转移。在基于云计算的业务网中, 注册平台和提供服务者和服务需求者是不能直接联系的, 它们之间可以通过SDA接口连接,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对流程和访问进行很好的控制。
SOA的服务包括两种类型。公共服务:包括鉴权、认证、计费、用户管理、公共数据库、公共操作维护、统一控制等, 由全业务网架构平台层的注册平台来承载公共服务能力, 并向公共服务引擎开放Web Services接口。专业业务能力:实现某种特定的业务特征, 包括OS定义中的各种业务能力、IMS定义的各种业务能力以及其它非OMA业务的业务能力, 不同的业务能力由不同的平台承载, 并通过各自的业务引擎向注册平台发布其业务能力。Web Services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并不标准化执行平台, 而是标准化互操作消息机制, 任何一个平台既可作为服务请求者申请其他业务能力, 也可以作为服务提供者发布自身的业务能力。
3.应用层。
它能够提供平台服务, 提供给客户最终的应用, 也就是说, 应用层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将服务平台中对应的业务系统应用提供给客户。将应用快速融合起来是业务网架构应用层最大的特点。
五、结论
考虑到移动集团对业务网的规范、架构要求, 分两个方向对业务网进行升级改造, 一是对现有的省内二三类业务系统按照SDA三层三域架构对系统应用和能力进行分离, 虚拟化整合存储及计算资源, 为中、后期整合进云平台做准备, 最终整合进云平台。二是新建云种子平台, 先将新建立的小业务系统直接按照云平台的要求构建在云平台上, 其次将可经过简单系统应用和能力进行分离的现有小型系统整合进云平台。
摘要:分析了现有移动业务网平台架构中的缺陷, 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架构业务网改造的方法。阐述了利用云计算改造业务网各系统功能, 提出了业务网架构中三个层的具体应用, 并说明了其优越性。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云计算,业务网架构
参考文献
[1]边锋.安全服务器“软硬兼施”[J].中国计算机用户, 2010, (Z2) .
[2]张京彬, 贺志强.基于项目管理的创新型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平台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1) .
移动业务平台 篇9
近年来,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 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30%, 网购市场年交易规模超过1000亿。此外, 随着传统企业大量涌入电子商务行业, 大型垂直电商向综合电商发展, 自营电商向平台和自营混合模式转型, 电商盈利模式趋于成熟。为适应这种新的经营环境, 应对来自全球竞争者的挑战, 企业除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外, 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明确且行之有效的电子商务平台品类管理和运营模式方案, 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
2014年, 国网公司立足国际能源重点发展领域, 考虑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等新形势, 结合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城镇化建设的有关精神, 联合社会资源, 建设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 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加快转变。这对客户服务电子商城及电网企业为用户服务指明了方向。电子商城的研究和探索也成为国网公司构建特色鲜明、体验卓越、模式领先的综合电子商务生态网络的理论准备和技术支撑[2,3]。
电子商城是以“电”为主线, 以“节能”、“智能”为产品特色, 以智能家居、电工电气和电动车等产品在线销售和配套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 面向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商品在线交易的网上商城[4]。文章基于国网公司客户服务电子商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提出基于移动互联客户端的电子商务支持平台架构, 有利于方便快捷地与用户沟通, 保证产品和服务符合用户需要, 从而用于指导国网客户服务电子商城建设, 为电网开展多业务互动服务并结合电商运营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指导及实践依据。
2平台业务分析
2.1智能家居业务
国家电网公司近期提出“要加快提升电网互动能力, 建设智能家居平台, 让普通家庭能够通过智能电网实现用户能源管理、移动终端购电、综合信息服务、远程家电控制等, 全面提高百姓生活智能化水平”, 因此智能家居任务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家居智能化系统, 能实现如下控制功能: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家电无线控制、综合安防、紧急求助、扩展控制。
2.1.1灯光控制
灯光控制包括场景控制, 即家居智能化控制系统可预先存储每一种场景, 比如:离家模式、在家模式、看电影模式等。需要时, 只用在控制键或触摸屏上点选, 就可快速、准确地调出所需的灯光场景, 而不必对每一路灯光进行控制, 更为简单方便。自动控制运用于地下室、楼梯等区域, 上述区域的灯光可实现人来开灯, 人走关灯, 节省电能, 方便使用。
2.1.2家电控制
家电控制则主要包括电视、音响控制即通过触摸屏 (无线或有线) 可对所有的影视设备实现开关、选台、音量大小等所有的功能控制, 并在触摸屏上制作出形象逼真的操作界面。还有集中空调控制即根据需要可在家里安装温度检测设备, 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设定温度范围, 通过家居系统可控制集中空调的自动开关、定时开关、调温等。
2.2电动汽车业务
电动汽车一体化销售服务平台建设以电动汽车销售为基础, 文献[6]提出以车联网平台电动汽车行车服务为增值服务, 实现商品及服务资源、运营服务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增加用户黏性, 形成规模效应, 提升商城和商户收益获取, 实现公司和商户的双赢。主要业务包括:
(1) 根据车联网服务平台业务范围, 以电动汽车基本行车服务业务为突破口, 吸引车联网后装车载终端设备商家入驻电子商城。
(2) 通过营销资源共享、客户行为引导、联合销售等方式提高商城和车联网服务平台的整合服务水平, 形成电动汽车与行车服务产品的一体化销售。
(3) 拓展业务内容及营销模式, 逐步扩充业务融合范围, 包括生活服务、安全驾驶和数据服务等, 逐步行程电动汽车一体化服务生态链。
(4) 完成电动汽车试驾预定、销售, 以及充电桩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搭建, 通过电子商城与车联网服务平台的业务融合和深度集成, 为用户、企业和政府提供实时、高效、智能的多样化服务。
(5) 整合商城电动汽车 (含充电桩) 销售服务商户和车联网服务平台内容提供商的优势资源, 打通电动汽车销售和服务的信息流通环节, 实现业务、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
2.3分布式电源业务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发展以及电网的不断改革,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已经成为智能用电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7]。其中以光伏发电作为代表, 发展光伏发电业务, 为家庭光伏发电系统的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查询平台, 让用户能直观查看家中的光伏设备的发电量。业务主要包括光伏发电信息查看即显示累计光伏发电量, 近一周, 近一年, 近一月等发电信息, 并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展示, 提示节约能源信息。以及光伏设备管理即使用手机客户端随时查看家庭分布式光伏设备的工作状态, 进行设备参数设置, 控制设备发电和并网。还可以展示光伏的最新资讯, 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国家及行业相关政策。
2.4综合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知识库系统即建立综合信息知识库系统, 完善即时通讯工具、在线客服应用、客服管理应用、受理工单流转应用, 使之打造成服务优良, 客户满意度高和管理规范的客户服务系统[8]。还包括网上电费缴纳即提供电费信息服务, 用户在商城提供的多业务支撑平台中即可完成电费缴纳, 并可以查询到完整的缴费历史对账记录, 核对缴费金额等信息。平台还能够发现电器待机、忘关电源等情况, 及时发送消息通知。
3多业务支撑平台架构研究
基于第二章提出的平台业务分析, 提出多业务支撑平台架构, 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接口管理、业务管理以及数据服务。平台业务及支撑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3.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指管理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它包括收集要求、购买设备和软件、将其分发到使用的地方、配置它、使用改善措施和服务更新维护它、设置问题处理流程, 以及判断是否满足目的。多业务支撑平台的系统管理为商城管理人员提供地区管理、用户管理、供应商管理、渠道管理、采购管理、客服管理、会员管理、系统设置等系统功能管理。
3.2接口管理
为了扩充经营范围、拓宽经营渠道、增强盈利能力, 将与多个系统和平台集成接口。包括与其他电商的接口管理、与营销系统的接口管理、短信接口管理等。
与第三方商城的接口管理:在与第三方商城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业务数据集成之前, 需要将双方的基础数据进行集成, 主要包括商品品类、商品品牌、地址、快递商等信息, 为后续业务数据的集成奠定基础, 保证国网商城与第三方商城的无缝集成。营销系统接口:充分利用国网资源突出商城特色, 赢得客户资源, 吸引用户注册, 商城需引入95598网站电费查询、充电桩安装进度查等服务, 通过电子商城与95598网站的集成, 打通电网内外部信息流, 形成电子商务生态圈。与第三方物流系统接口: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仓储系统与配送系统集成, 实现仓储一体化物流服务, 提升商户体验。
3.3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是指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业、投资、服务、劳动力和财务等各项业务按照经营目的执行有效的规范、控制、调整等管理活动[9]。多业务支撑系统平台业务管理主要包括营销管理、商品服务销售、财务管理、服务接入、客服管理、合作伙伴管理。
3.4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是一种软件服务, 它封装了企业相关的关键数据实体的操作。企业数据被存储在多个系统中, 要想与之交互需要多个接口或多种机制。此外, 数据服务还要给不同渠道 (分支机构、在线业务、呼叫中心) 和机制 (事件驱动、随需应变、批处理) 提供服务, 这也给数据服务带来了挑战。对于数据消费者, 要是没有一个抽象层将之与这种复杂性相隔离, 企业中数据源和数据消费者之间的集成将会以一种意大利面式的点对点集成而收场[10]。
数据服务还能够执行关键的治理职能———它们有助于度量指标的集中化、监视、版本管理、数据类型的重用, 以及执行数据可视化和访问规则[11]。
4平台架构设计
4.1总体架构
按照电子商城的建设规划, 通过扩大业务范围, 提升电子商城核心竞争力, 提高电子商城系统智能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必须放眼未来, 固本培元, 创新发展, 有效利用内部资源, 借鉴外部成熟技术, 开展国网客服电子商城系统经营模式拓展建设。系统架构设计遵从电子商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在原有架构设计的基础上, 围绕电子商城建设需求, 结合电商业务发展要求, 通过最新技术的应用, 完成本次系统的建设。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4.2业务架构
在业务架构设计方面, 对于平台型业务, 电子商城建设以业务流程规划与完善为驱动, 从市场营销管理、商品服务销售管理、智能家居平台、合作伙伴管理等业务域出发,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电子商城业务流程。同时, 开展自营业务分析, 从采购管理、仓储配送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6个业务域出发, 建设具备国家电网特色的自营电子商城。结合项目需求, 电子商城业务架构如图3所示。
4.3数据架构
系统根据自身业务架构特点, 分析、定义、规划数据架构, 从数据分布的角度分析、定义、规划数据架构, 以确保数据架构为业务需求提供全面、一致、完整的高质量数据。
根据应用功能视图定义的功能模块, 电子商城涉及SG-CIM中归纳的12个数据主题域中的财务数据、客户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物资数据5个主题域, 电子商城系统与SG-CIM相关一级、二级主题域关系如图所示
4.4物理架构
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系统先在总部部署, 与现有客户服务门户在同一区域。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 未来还要考虑生产中心平台的扩展 (例如在数据中心外再扩建新的数据中心) 以及辅助接入节点 (如租用运营商CDN网络) 的部署, 以提高对日益增长的客户访问的响应, 改善客户的体验。
5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平台、客户端的需求分析, 对多业务支撑平台架构的详细研究, 提出基于移动互联客户端的电子商务支持平台架构, 形成可推广应用的电子商城多业务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的浪费, 降低建设成本, 有利于方便快捷地与用户沟通, 丰富平台业务内容, 保证产品和服务符合用户需要, 提升用户满意度。指导国网客户服务电子商城建设, 为电网开展多业务互动服务并结合电商运营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指导及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穆峰.电子商务的价值链和赢利模式研究[J].电子质量, 2001, 12:126-128.
[2]王斌, 林丹明.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演化与创新[J].汕头大学学报, 2005, 4:49-52+91.
[3]王双萍.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与策略[J].中国商贸, 2011, 23:103-104.
[4]邓祥明.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研究[J].科技广场, 2008, 9:131-133.
[5]张秋霞.智能用电大数据及其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 2014, 21:130-131.
[6]陈启鑫, 刘敦楠, 林今, 等.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 (一) [J].电网技术, 2015, 11:3050-3056.
[7]杨宏宇, 朱信颖, 颜玮玮.大数据在电网中应用的价值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 9:90.
[8]段秋利.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6.
[9]张建军.云安全管理平台业务管理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15.
[10]韩琳.数据服务平台的服务发布和数据访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移动业务平台 篇10
出于安全考虑,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长期在封闭状态运行。通过建立一个与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紧密集成的移动信息平台, 将桌面PC业务延伸至移动终端, 则员工无论何处, 何时, 都能保持全天候的信息畅通。
一、移动信息平台设计方案
移动信息平台由企业内网及其信息系统、企业外网及数据服务器、DMZ区信息发布服务器、信息安全防护设施、信息发布通道 (本文指移动公众平台、运营商APN虚拟专网) 、接收移动终端 (客户端) 等几个部分组成。
二、移动信息平台的主要特点
1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等现有软硬件条件, 从内部海量数据源中提炼定制关键信息并推送数据;利用移动信息网无处不在的特性, 实现企业业务在时间、空间上的全面延伸。
2处理过程安全可靠
相关信息数据的挖掘分析、整理加工、内部传输等过程全部在企业内部网络完成, 生成的最终数据也存储于企业内部服务器的数据库。
3技术手段灵活
根据业务数据交互方式的限制条件, 可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微信等移动公众平台使用限制较多, 适宜单向发布一些短小精悍的消息通告;自行开发的APP软件, 通过租用运营商的APN虚拟专网运行, 灵活性高, 可推送消息, 也可双向数据互动, 但费用较高。
三、移动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对于移动公众平台和基于运营商APN虚拟专网的自开发APP应用, 可分别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
1基于移动公众平台的功能
受限于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及移动公众平台的使用约束, 业务功能以单向发布信息为主, 不宜直接读取企业内部数据。主要功能内容:普通信息发布、紧急消息推送、微网站发布。
2基于运营商APN虚拟专网的APP功能
基于运营商APN虚拟专网开发定制APP, 将企业内部网络无限延伸覆盖, 为外出的员工提供便利的信息系统使用条件。
2.1消息自动推送
通过定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共享数据总线或相应的接口程序, 定期采集内网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 自动发布给预定义的接收群体。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 自动读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待办事宜, 发送给指定群体、人员, 形成其待办消息。收集生产管理系统、95598客服系统等应用系统的作业工单、抢修单信息, 按标准模板转换后, 即时推送给指定群体、人员, 形成其待办任务。
2.2移动作业支持
通过定制专用移动作业终端, 利用运营商APN虚拟专网, 获取企业内部设备台账、任务信息、检修记录、隐患记录等信息, 为现场作业提供参考;也可在现场工作完成后, 上传设备参数、作业处理结果、新的隐患记录等内容至企业内部信息系统, 保持现场与后台数据的实时更新同步。
3反馈回执功能
为掌握重要紧急通知、重大故障抢修等消息的送达情况, 需要接收人反馈回执, 以确认接收对象已知悉消息;此外, 生产现场的真实信息能反馈至主站, 也有利于专家远程会诊、故障判断等工作。
3.1移动公众平台的信息反馈
由于移动公众平台只能发布单向数据, 不能直接回馈信息, 可通过在微网站中, 设置“消息签收”功能, 变通实现通知消息的反馈功能。
3.2自开发APP的信息反馈
自开发APP具备双向数据交换功能, 技术上可实现任何信息的反馈。一些常用的主动反馈如:地理定位信息反馈、现场故障辅助诊断分析。
四、移动信息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
移动信息平台主要依托原有信息化资源而建立, 其运行状态不会影响其他相关系统;另一方面, 移动信息平台也是一个涉及多个系统、跨越多个网络的应用系统, 其对外部入侵攻击、数据泄露、身份冒用、非授权访问等风险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边界安全防护措施
移动信息平台的互联网边界要部署防火墙、网络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监控审计系统、防病毒系统等信息安全设施, 防止从移动互联网或运营商边界非法进入企业内部网络[2];内外网之间要部署单向隔离装置, 防止企业内外网之间互联互通;运营商APN虚拟专网边界应部署安全接入平台[3], 严密监控审计移动终端接入, 确保移动终端数据交换安全可信可靠。
2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网络及安全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设施应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采取漏洞修复、权限控制、访问审计等安全加固防护手段, 保障系统安全。
3移动信息平台的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管理上, 要建立使用人员的安全鉴别认证机制。
3.1发布信息管理员的身份鉴别认证
应建立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关联的统一认证架构, 继承其身份认证体系, 强制访问保护, 防止冒用用户身份。
3.2接收客户端的身份鉴别认证
应建立信息接收人员的安全审核及身份验证流程, 通过短信、电话、密码等验证方式, 审核验明接收者身份, 并根据功能定义, 绑定用户与接收内容板块, 防止消息误发。
4内容安全防护措施
4.1数据加密传输
使用国产密码算法, 采用HTTPS加密通信, 避免信息被截获泄漏的风险。
4.2设置信息发布审批流程
建立审核发布流程, 设立审核员角色, 对重要信息进行审批后再发布。
4.3敏感信息过滤
建立敏感字过滤数据库, 开发内容审查过滤功能, 对“秘密、方案”等敏感关键字进行筛选过滤, 匹配敏感字的信息将无法推送出去。
4.4转发内容限制
无论是移动公众平台, 还是自开发APP的接收客户端, 都限定为只能接收主站推送的信息, 客户端之间不能直接交流, 也不能转发信息, 防止内容被扩散至无关人员。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延伸企业内部业务的移动信息平台设计方案, 并探讨了所涉及的主要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在实际应用中, 还应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求, 明确使用者的信息安全目标责任, 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及信息编辑操作标准规范, 确保移动信息平台安全、可靠、有效的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移动时代,安全业务再出发 篇11
说到安全软件,从传统互联网时代走过来的用户们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些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卡巴斯基、诺顿、NOD32和BitDefender等。可是,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之后,这些传统的安全名门却声势渐微,最近一两年更是在市场上几乎完全没了声音。反而是百度和腾讯这些安全软件的新玩家在市场里干得风生水起,各种广告铺天盖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用户安装安全软件最大的出发点是防止病毒的入侵,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这也正好催生了早期安全软件的收费商业模式。但随着搅局者奇虎360的出现,免费安全软件开始大行其道,于是安全软件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有了变化,那就是通过免费安全业务获取大量的用户并推出更多产品形成广告和电商等新模式。
可是,在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之后,传统安全软件市场的商业模式却有些难以为继,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PC端的病毒生产和扩散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水土不服,没有网络、设备和系统条件的支撑。二是基于免费客户端再导入到浏览器或者其他产品的模式也难以奏效,APP之间相互独立的关系阻断了不同业务的导入。三是基于应用市场的中心化APP分发机制,改变了不安全内容的传播路径。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再加上早期(2010年~2011年)手机安全软件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优化管理智能硬件为主,这就导致在移动互联网初期,手机安全软件已经偏离了安全这个主题,很多厂商都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但是,从2012年开始,市场对移动安全的需求渐渐变化。尤其是在2013年之后,随着BAT巨头耗费大量资源推动O2O、移动支付和移动电商等业务以及移动金融的发展,交易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由此,移动互联网也开始与现实世界结合得愈加紧密,生活安全也初露雏形(譬如基于云端通讯录的防电信诈骗),未来还会有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的安全。目前已经有黑客通过入侵远程控制特斯拉的案例存在了,黑客开锁和攻入家庭摄像头这些情况也会发生。还有一点是云端安全,中心化内容分发机制下需要开发者和应用市场具有更强大的安全能力。
整体而言,移动时代安全业务已经不再以传统的信息安全为主题,而是涵盖了信息、交易、生活、设备和云端在内的深度安全业务,其重要性正在日渐凸显。
移动时代,网络安全受到更加严峻挑战
随着人们对移动安全的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日益凸显。工信部部长苗圩就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复杂性和危害性开始进一步显现,已经成为事关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前文中我们就已经提到今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新增恶意程序超过36.7万个,存在移动恶意程序的应用商店更是超过300家,而传播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网站域名更是多达811个。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工程师何能强则将移动互联网虚拟环境的生存法则比喻为“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在“地上世界”,大家熟知的一些知名移动应用带动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在“地下世界”,有很多恶意程序通过窃取用户手机和账户信息恶意营销,追求不正当的经济目的,损害着用户的切身利益。目前,手机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多为Android系统,而移动恶意程序99%以上针对的正是Android,其中恶意扣费类的程序占到62%以上。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黑客制作恶意程序带有明显的趋利性,一旦用户安全意识放松,就可能在应用商店里下载到恶意程序。
除了恶意程序之外,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发展也给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数据上来看,互联网上的数据量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每两年翻一番,目前全球互联网90%以上的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就表示,目前大数据也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从今年以来发生的“携程拖库”等事件就可以看出,黑客利用大数据分析向企业发起的攻击已经十分精准。除了大数据,云端服务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让人担心,今年上半年曝出的Heartbleed漏洞就是一次体现。一位安全行业人士在某著名电商网站上利用该漏洞尝试读取数据200次后,获得了40多个用户名及7个密码,他用这些密码成功地登录了该网站。
当前,用户面临着隐私被窃,病毒、诈骗和骚扰的威胁,开发者层面则面临着心血被山寨或是产品漏洞遭遇攻击,商业利益蒙受损失的风险,应用商店则成为了恶意应用和病毒传播的温床,垂直类专业应用更是成为不法分子攻击和破解的重灾区。从上游到下游,全新的安全威胁让移动互联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想要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生态,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护就像自行车防偷,不是加一把锁或两把锁能够解决的,只研究锁也是没有用的。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也不仅是保护某一环节的安全,更要把安全放到整个产业链上去,构建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
构建重要屏障,安全需要再出发
既然安全问题事关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那么安全业务就应该上升到全局的高度,作为一个屏障护卫产业的发展。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厂商提供的安全业务还有没上升到这样的高度。要知道,面临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新威胁和新变化,做传统安全业务的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了。
首先,移动互联网所采用的通信网络与传统的多级和多层网络不同,主要采用扁平网络架构,但依旧采用IP协议。由于IP协议有其自身的安全缺陷,所以在移动互联核心网上,可以完成对数据管理和控制,以及实现用户数据的传输。但是,该核心网能够被终端用户登录和访问,这就使得核心网在用户层面存在数据泄露的可能,近期爆发的“好莱坞艳照门”就是其例证。
其次,移动互联网所采用的终端与传统网络不一样。因为在传统网络中的PC只是整个通信网络的从属设备,与之相反的是,移动互联网上所采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功能上更加多样化,这也导致了移动终端逐渐发展为移动网络中的病毒新领域,让移动网络的风险不断提高,今年七夕在全国爆发的“XX神器”手机病毒就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在移动互联网的运维环节中,主要以业务为核心。现在,移动互联网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服务非常广泛,使得业务和服务逐渐成为移动网络的基础,而各种业务和服务的提供商也就逐渐成为移动网络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这样也就带来了一些网络问题,比如,一些网站为了能够获得不菲的点击率,会添加非法或者色情内容,严重给社会道德和稳定带来隐患,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中需要重点整治的问题。
可是,目前还有很多手机端安全软件沿用的是以前的老办法。以《360手机卫士》为例,它依然采用了传统终端防护的办法,几乎和PC端一模一样。但是,从目前奇虎360公司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的困境就可以看出,这样的防护方式在用户那里并不讨好。既然老办法不适用了,现在该怎么办呢?要从根本上解决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采用不一样的安全技术。腾讯CEO马化腾就曾多次提到,手机安全不是一家公司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必须所有行业与所有开发者都应该共同参与,这也可以看做是腾讯在安全方面的大战略。相比腾讯,百度的脚步似乎要更快一些。今年9月3日,百度宣布将自身安全技术开放出来,打造开放的移动安全平台,与开发者、应用商店和垂直领域(银行和支付)等行业各方共同构建健康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生态体系。
移动业务平台 篇12
关键词:移动云,虚拟化,计量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管理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并发挥巨大的作用。对于计量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已逐渐成为计量检测机构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 成为计量检测最重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目前, 全国各家计量企事业单位都在创新搭建适合自身业务管理模式的现代智能化计量检测综合业务信息管理平台, 力求实现一个实验室信息资源高度融合共享, 实验室管理运作更加智能化、规范化、效能化和无纸化的信息资源平台。
目前, 全国质监系统大多数已部署的计量业务系统, 大部分计量业务系统都只限于实验室局域网内应用。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探索并成功使用了移动云平台技术, 将移动虚拟化技术应用到计量业务平台系统中, 实现了跨地域、跨平台移动办公需求。
1 移动云平台的部署与应用
1.1 平台软硬件的组成
根据计量实验室外网业务系统平台建设部署如下:
硬件部分:4台X86机架式服务器、1台SAN磁盘存储阵列柜、1台移动云VPN接入设备以及千兆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4台X86机架式服务器均为2路物理CPU、12G内存、2*1T硬盘、RAID控制器、4千兆以太网卡、windows server2008SP2 x64正版操作系统。
其中, 1台服务器作为域控服务器, 2台服务器作计量业务系统双机集群, 1台作为外网数据交换前端服务器。
移动VPN设备具有VPN和防火墙功能, 网络接口有6个千兆网口, 吞吐速度400Mbps, 每秒新建会话数400个, 转发延时0.1—0.3ms等硬件参数。
1.2 移动云平台的搭建
我们所要搭建的计量实验室外网业务系统平台, 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系统平台搭建主要是通过移动云平台的VPN网关技术, 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消息完整性、CAB应用发布等功能, 使外部终端用户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通过3G、WIFI等接入即可远程、安全登入单位内网。同时, 通过移动云平台的C/S转B/S功能, 使本身在内网以C/S模式运行的计量实验室业务系统, 通过CAB技术转为B/S模式, 最终传输到智能终端上实现远程桌面运行, 解决了过去只限内部使用的局限性问题, 使下厂检验工作人员在异地即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访问内部业务系统来处理相关业务使用, 解决了异地上网办公、出具证书报告等难题。
整个系统搭建的平台移动外网接入支持各种手机和平板操作系统, 如最新的苹果i OS, 包括i Phone, i Pad;Android 2.1, 2.2, 3.0, 4.0系统;以及微软最新的windows phone8等终端设备操作系统。
1.3 移动云平台的配置
移动云平台的部署配置包括云客户端配置、云接入平台配置和前置应用服务器配置, 通过搭建一个集中式应用管理平台, 实现移动式应用接入。
在整个系统平台中, 移动VPN网关部署在防火墙后面, 在防火墙上需要设置SSL使用的端口 (TCP 443) 映射到VPN上。这样, 远程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移动VPN网关上了, 当远程用户点击客户端业务系统图标时, 实际上, 是用移动VPN应用网关代理用户去访问前置服务器。
1.3.1 客户端部署
移动云接入平台, 允许用户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以3G或WIFI方式接入。首先, 要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下载移动云客户端。以Android系统为例, 先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云平台提供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包, 如ICAB-Android-2.3.7.apk, 然后默认安装客户端程序。下载安装完毕后, 点击应用程序进入登陆界面, 输入前置服务器映射的外网地址, 以及用户名和密码, 客户端登陆后, 默认界面包含有资源列表和客户端配置选项。具体界面如图2所示。
1.3.2 云接入平台部署
我们在防火墙后端部署了一台移动VPN网关设备, 和普通VPN设备一样, 此设备也是采用国际标准SSL协议为基础, 并基于应用层设计进行外网远程接入通信。
由于VPN网关设备部署在防火墙后端, 故我们在防火墙上开通了相应地址映射的端口, 如80、443、3389等端口。端口映射可以将内网的任何服务发布到外网地址的任何端口, 非常灵活方便。针对开放端口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我们在开通端口的同时并做了地址映射, 对平台系统的认证策略也做了相应的限制部署。
在网络配置完成以后, 我们需要将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应用转为B/S访问, 通过移动云平台的CAB应用发布技术, 在管理配置页面上添加业务系统程序包, 输入前置服务器配置参数, 将业务系统的C/S应用按不同的用户, 分配给不同的应用, 也就是将多个C/S应用间接转化为B/S架构, 使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通过CAB技术转化, 最终运行于移动客户终端的操作系统上。具体配置界面参考如图3。
1.3.3 前置应用服务器部署
为了保护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实际应用服务器的安全及更好的实现应用负载, 我们在内网系统前面部署了一台前置服务器做堡垒机和应用服务器, 此服务器就是外网终端用户登录和连接应用程序的实际服务器, 如果外网移动客户端很多的情况下, 可以部署多台前置服务器, 在移动云接入平台中可以配置应用负载均衡, 让外网移动客户端接入应用更加快速。
当外网移动客户端通过互联网登陆移动云设备的应用平台, 并授予了应用访问权限的时候, 由前置机代理客户端去访问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应用, 而前置机能访问的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应用, 是由前置机服务器系统配置相应访问权限的。
前置机又称为ISERVER, 通过域控对前置机的安全性保障和安全策略进行配置。此次部署的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 在内网有192.168.100.x和192.168.101.x两个网段地址。192.168.100.x为业务系统服务器与前置服务器通信的内网地址, 192.168.101.x为ISERVER前置机与移动云平台的通信地址, 也是外网终端设备登陆应用操作的服务器地址, 这样使移动管理网络与内部业务网络分开, 可增加网络连接的安全性。
前置服务器搭建配置完成以后, 我们在前置服务器中安装C/S结构的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客户端程序, 将程序安装路径与移动云平台接入配置参数路径一致, 如客户端安装程序目录为D:zjjjy。前置服务器端通信使用443端口, 外网移动终端设备所有的最终访问到是到达前置服务器的业务系统应用, 移动VPN网关部署在前置服务器与远程用户客户端之间, 控制二者的通信, 保证了内部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 内网计量实验室业务系统部署
在业务系统平台内部, 业务服务器采用两台双机做集群系统, 双机集群采用“心跳“方法保证主系统与备用系统的联系, 在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另一台服务器根据心跳侦侧的情况做出判断, 即时切换主机工作, 接管系统应用服务, 保证网络服务不间断。对于用户而言, 这一过程是全自动的,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从而对业务不会造成影响, 而两台服务器使用的数据存储采用共享的磁盘存储柜, 因此两台服务器上使用的实际数据是一样的, 由windows集群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可靠。
在业务系统双机集群服务器上端我们部署了一台域控服务器DC, 在域控服务器上做建立域控策略, 将连接的业务服务器双机和前端服务器Users组都添加Domain Users组, 并做相应用户策略, 具体的DC (域控) 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参考可参考相关域服务器安装配置资料, 这里不再赘述。
3 平台系统的安全性
用户在外网访问计量业务系统中的安全性保障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 用户认证:本地用户认证, 证书认证, WINDOWS AD等认证功能, 在VPN网关中支持硬件绑定认证, 支持多种安全访问策略设置, 使远程用户访问可信度和安全性都较高。
2) 客户端安全检查:对用户终端的系统进行定制检查, 如WINDOWSSA的安全补丁, 安装防病毒软件等。
3) 高效的认证加密:在VPN网关中采用标准SSL协议内置的RC4等加密算法, 以及RSA 128bit签名算法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4) 访问权限控制:在前置服务器的角色管理功能中, 通过不同用户访问设置不同的角色访问权限, 并通过行为跟踪记录, 查看远程接入用户的所有访问记录, 在用户结束访问以后, 自动清除Cookie, 实现客户端计算机上的信息自动清除, 避免安全隐患。
5) 超时登录自动退出:在VPN网关连接中通过不活动检测引擎, 当检测到客户端在指定时间内没有任何访问内网的资源流量时, 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 提示“SSL连接在X秒内超时关闭”, 中断客户端连接并返回登录页面。
4 搭建实施后的效果
移动云平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应用后, 在提高业务办公操作利用率和效率上有明显的提高, 对计量实验室业务实际操作具有创新性改进意义, 成功解决了原应用系统在外网VPN接入只能浏览、审批、查询等而不能上传附件、调用报告证书模板等难题, 使移动终端能够便捷安全地进行业务证书报告网上操作, 移动云平台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实现了计量业务移动式受理。通过移动终端上网与远程计算机绑定, 业务受理人员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地与大客户进行现场受理, 较目前的柜台受理方式更具亲和力和灵活性, 并且系统平台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结束语
此次移动云平台与计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部署, 虽然建设项目不大, 但这是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质监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改进实践, 为下一步我院开展云计算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对今后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建设“智慧质监”系统起到了创新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修.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安防, 2011 (8) .
[2]宋凯.中国移动云计算的发展探索[J].电信技术, 2011 (10) .
[3]朱承璋, 张舸, 杨红.浅析移动云计算技术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 2011 (34) .
[4]张志德, 李本富.移动云计算之Android餐饮服务系统开发[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3) .
【移动业务平台】推荐阅读:
移动支付业务07-31
移动金融业务09-26
移动增值业务08-19
移动业务合同09-23
移动考试品牌业务初级09-06
基本移动业务知识培训09-30
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06-26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10-25
移动通信新业务11-30
移动业务办理授权委托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