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业务(共12篇)
移动金融业务 篇1
移动金融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的发展,金融界也紧随其步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由此,各个银行不断地更新其业务和方式来把握时代的机遇和迎接挑战,当今社会,移动金融的发展也确实是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受到大众的青睐,因此,本文首先从移动金融业务的市场局面和发展来简单了解一下,其次,从银行的业务创新等方面来迎接现今的挑战,进而探讨和展望未来移动金融营销的方向,使得银行真正插上移动金融的翅膀。
一、移动金融业务的市场局面与发展趋势
(一) 移动金融市场的现况
我国现在的移动金融市场竞争可谓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中的支付宝、微信等软件处于这条道路的领先者,这大餐使得很多金融大亨羡慕嫉妒,纷纷效仿,进而推出了诸如支付宝等移动金融的客户端,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竞争。诸如招商等银行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系统以及稳定的客户群,完全可以运用自身的有点,同另一些机构合作共赢,这样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进一步改进策略,达到多方的合作共赢,也可以借鉴一些之前的类似案例,加大研究力度,这样可使得合作双方或多方少走弯路,达到营销的最终目的。
(二) 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不难看出,近几年由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产业发展得以迅速,也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移动金融的便利性使得客户数量逐渐递增,甚至威胁到了信用卡的市场,因此,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偶然,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高度重视,移动金融真可谓是如鱼得水。现如今,移动金融业务的产业渠道已经趋于完善,已经步入春天。
二、招商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
当前移动APP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消费的一种重要途径。据调查表明,我国现在人们平均一天有4个小时左右时间花在手机上,微信、淘宝、美团等等成为现代化生活的标签,人群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对银行金融产品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银行能够适应移动金融发展的趋势,进行创新,推出了手机银行APP,满足了客户日益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采取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持移动APP用户行为模型,为客户提供了舒适的数据体验,实现信用卡“掌上生活”。招商银行一向以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领先著称,对于市场的洞察能力和把握能力也比较强,在移动大数据背景下,积极带头进行传统银行营销模式的改革,让人眼前一亮,提供的移动支付服务,实现了消费的移动化和实时化, 客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移动金融业务毕竟还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事物,银行自身的远程网络营销管理系统是否先进、完善都直接关系到移动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如何解决移动APP的兼容问题,如何进一步建立通用的技术架构,如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这些问题始终是银行在移动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完善的远程网络营销管理系统上。二是移动金融产品的市场推广。对于五花八门的移动金融产品,如何赢得客户的信赖,是银行等机构在内所用金融企业头疼的事,所以,必须做好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尽快打开自身的市场,加大推广力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移动金融品牌,产生蝴蝶效应,不断研发新的金融移动服务功能,率先占领市场份额。
三、移动金融营销未来趋势:智能化、互动强、趣味足
如今的发展越来越大,生活方式都已经和以前完全不同, 金融的概念和之前完全变成两个概念,在信息传送较快、网络遍布全世界的今天,简单的银行金融产品已经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因此移动金融的发展势在必行。
智能化是现如今高新技术必不可少的,也是金融营销必不可少的基础,智能主要是指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消费和偏好情况进行分类和识别,甚至可以引入机器人行列,由其来引导和帮助顾客进行各种操作,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量身定做不同的业务种类和产品投资,而且不仅在当下进行指导,并且可以推出下次的计划和安排,进行及时的提醒。
金融营销的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便是互动性,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网络技术发达阶段,要想成功的销售出某项金融产品,都得与客户进行互动,这样才能通过了解掌握顾客的一些相关信息和客户的需要,网络的发达性,如:在线客服、微信和微博互动等,避免了我们面对面地与客户进行交谈,可以通过APP等客户端来进行收集客户的需求和满徐客户的服务,不仅仅方便了顾客,节约其事件,也使得金融部门节约人力物力。
移动金融营销之所以称之为营销,其根本是不变的,都是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来引起和激发出客户的购买欲望,例如:趣味性,可以通过增加某个客户端推出一系列的小游戏,甚至可以限定优惠,对新老顾客显示提供某些福利,甚至红包派发, 好友推荐等等来吸引客户的体验和进一步的适用。
结语
当今,大数据的发展在带来挑战的情况下,也带来巨大的机遇,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和企业已经在现在的市场上抢占先机,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和广泛应用已经将顾客、企业、银行等紧紧地联系起来。但是,在移动金融业务方面发展得有声有色的银行或企业必须紧随时代的潮流, 利用一切有利资源,这样才能在风雨变幻的未来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参考文献
[1]崔建章.金融营销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4)
[2]李韦莎.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发展策略[J].经济管理者,2014(10)
[3]孙爱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7)
移动金融业务 篇2
移动宽带办理细则
1.手机话费消费满48元,免费送4M宽带(48元包括套餐费、彩铃、来显、漫游、话费、流量费等等)
2.开启免预存、免开启费,免一切手续费
3.移动手机不换号,合约期一年(一年后自由关停)
4.接单要拍下身份证正反面,留档备份
三网比较
移动方面
1.可以多使用10h/月的CMCC无线网络(移动用户原来就可以用10h/月的CMCC FREE)
2.48元包括所有消费(通话、短信、流量、来显、彩铃、漫游)
3.开户免预存,免开户费,首月不计费,从次月开始计费,套餐期限自由把握(使用一年后可随意暂停)
4.不用换号码,方便快捷。不同于电信,联通
5.移动用户为主流,校园内80%是移动用户
6.月费38元/月以上,真客户,38元/月以下为潜在客户
校园网方面
1.校园网停用不扣钱
2.网速太慢,尤其是周末
电信方面
1.开通宽带需换号、购手机、300元开户费
2.使用电信手机不能和同学一起使用M部落
联通方面
1.信号差,用户少
移动金融业务 篇3
第3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已得到广泛的共识。特别在业务能力、业务承载和开发平台、业务种类上,3G都比传统的第2代移动通信(2G)系统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使3G业务特性成为3G标准化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在业务的标准化上,IMT-2000定义了具体的业务能力:提供灵活的多业务接入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业务;增加对宽带业务的支持;根据业务需求分配带宽;通过协商机制,提供保证不同服务质量(QoS)的高比特率的业务承载,满足突发性、非对称业务的需要。
2 3G业务平台
2.1 3G业务性能
3G的业务范围从最基本的寻呼、话音到多种分组和数据业务,速率从几个字节每秒到2 Mbit/s。IMT-2000提供业务的一个总的目的是能够同时提供话音、分组和图像等,用户得到的业务必须依赖系统业务能力和终端能力。IMT-2000业务的标准化重在3G业务能力的标准化,具体的业务应用将根据市场驱动不断开发和完善。我们可以根据用户调查和现有业务的分析,对未来3G业务进行预测和定义,使之无论怎样灵活多变,只要在3G业务能力范围内,都可以通过3G的承载来实现。ITU对IMT-2000业务的最低性能要求进行了定义(见表1)。
2.2 3G业务能力
以3GPP R99标准为例,3G系统提供的业务可以被分为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两大类。
基本业务按功能又可分为电信业务(teleservices)和承载业务(bearer services)。
电信业务是指为用户通信提供的,包括终端设备功能在内的完整信息表达能力,属于高层能力。3GPP R99定义了部分电信业务,包括:话音业务;点对点短消息业务(SMS-PP),在UMTS和GSM接入网间提供无缝隙的点对点短消息;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SMS-CB),在UMTS和GSM接入网间提供无缝隙的小区广播短消息;紧急呼叫,UMTS R99支持GSM标准中定义的紧急呼叫。
承载业务则提供用户接入点(也称用户/网络接口)间信号传输的能力,属于低层能力,如电路承载、分组承载等。
3GPP R99支持的电路承载,其电路交换数据业务和实时数据业务应当同PSTN/ISDN一起联网提供,用户不会感觉到在使用不同的业务接入网(在UMTS接入网、GSM接入网或在不同接入网之间切换)。电路承载支持透明(固定时延)业务和非透明(使用流量控制的零差错)业务,在GSM接入网和UMTS接入网之间切换时,数据业务应保持最小的数据损失。
分组承载业务应当同其它分组网,如IP网和LAN联网提供,应确保切换基于业务分组的连续性。
补充业务是对两类基本业务的改进和补充,它不能单独向用户提供,必须与基本业务一起提供。同一补充业务,可应用到若干个基本业务中,比如呼叫转移、来电显示等等。
2.3 3G业务平台
3GPP定义的3G业务平台包括业务承载、业务开发和具体业务提供3个层面。
2.3.1 3G业务承载平台
3G业务承载平台(services bearer platform)具体包括有线子网(wire subnetwork,3G核心网子系统)和无线子网(wireless subnetwork,3G无线接入网子系统)。
由于采用了CDMA技术和ATM网络协议结构,使得3G系统在无线接入侧和核心网络侧都以宽带系统来设计,比2G/2.5G有着巨大优势。WCDMA系统采用DS-CDMA方式,其空中接口的码片速率是3.84 Mcps,载波带宽5 MHz。核心网基于增强的MAP协议,支持宽带业务。
3GPP R99核心网分为电路域(CS)和分组域(PS)两部分。CS域主要处理传统的电路型业务,如语音电话及ISDN等;PS域则处理分组数据业务。
R99核心网技术标准是在现有的GSM/GPRS基础上发展的,它把GSM MAP 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协议。为了支持高速数据业务,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3GPP在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之间增加了开放的基于ATM的Iu接口,替代原来的A接口与Gb接口。
R99核心网CS域在业务方面不仅要完全支持MAP Phase 2阶段以上的业务和GPRS的业务,还要对未来业务进行支持,并且新的系统要提供与现有固定网一致的较高的服务质量。R99核心网PS域主要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承载业务,包括点对点(PTP)数据业务和点对多点(PTM)数据业务,同时还支持补充业务和短消息业务,提供以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承载业务为基础的各种电信业务,如网络应用业务。3G可以通过协商业务量和QoS特征的方式支持高比特率的业务承载,还可以有效地支持突发和不对称业务,支持 Internet接入、移动多媒体、多呼叫等。在应用方面,通过增强和综合,提供定位服务和移动智能业务等。
在向全IP方式演进的3GPP R4/R5版本中,MSC分成两个不同的实体:MSC Server和MGW(媒体网关功能),分别负责处理信令和用户数据。HSS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主数据库,信令网关RSGW主要完成不同网间七号信令和IP信令之间的转换。TSGW是连接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和3G核心网之间的信令网关。
基于全IP的R4/R5版本的网络结构基于分组技术,可同时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业务。IP用于所有数据和信令的下层传输,通过在IP网上构建逻辑独立的信令处理服务器(如Softswitch)处理控制信令和构建多种业务应用服务器(service application server)提供业务,实现全网的“业务、控制、核心路由、接入”各层的逻辑分离。全IP网络是通信发展的趋势,一旦VoIP和IP QoS技术成熟,即可实现移动网络与IP网络的统一。
2.3.2 3G业务开发平台
3G标准化中,没有定义标准的业务,而是定义了业务生成的工具,如MEXE,CAMEL,USAT等,便于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迅速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为用户需求的、廉价的多媒体业务。
对业务开发平台来讲,无线传输环境和接入技术都是透明的。3G业务承载平台为业务开发平台提供了承载控制(bearer control)、呼叫控制(call control)、移动控制(mobile control)等功能。承载控制主要是业务承载的建立、释放和重建。3G标准定义一个呼叫可以同时建立多个承载,而且在每个呼叫周期,承载可以自由释放和重建。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分别负责呼叫的建立和位置管理。
业务开发平台提供标准应用开发接口(API),不同的业务提供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电信业务,并做到设计周期短、代价小,不影响其它网上运营的业务。
2.3.3 3G业务提供
在未来3G系统中,移动多媒体业务将占有重要地位。因此3G系统除传统电信业务外,应能有效地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业务在一个呼叫中集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组件,例如语音、数据、图像、影像。多媒体业务可以包括多个呼叫方和连接不同的呼叫方,可以提供不同的媒体组件,因此要求多媒体业务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增加和删除多媒体组件和呼叫方。
多媒体应用和业务一般分为两类:互动式业务和分配式业务。
互动式业务可以是会话、消息通信或检索。一般来讲会话业务是实时双向的,不存储和转发,要求较低的端到端时延(小于100 ms), 并且对不同媒体组件之间的同步级别要求较高,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是典型的会话业务;消息业务要求有存储和转发功能;检索业务可以使用户在一个或多个信息中心中检索信息,信息中心发送给用户的信息是受用户控制的,接入的每个信息中心可以提供不同的媒体组件,例如高分辨率图像、录音和一般的存档信息等。分配式业务属于广播业务,可以使用或不使用用户控制功能。
2.4 3G终端
3G无线空中接口标准化的多样性,决定了3G多媒体终端会有几个技术标准(目前至少有两种技术有可能成为主流)。当IMT-2000的全球统一的无线接入标准的理想最终夭折时,采用自适应技术、空中软件下载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开发多模/多频3G终端,支持不同标准系统的接入成为实现全球漫游的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3G终端可以集成很多功能模块,例如网页浏览器、MP3播放器、游戏机、电子钱包、个人ID等,未来的3G终端将是集通信、娱乐、记事簿、信用卡、身份证于一身的多功能个人事务处理设备,支持丰富的3G多媒体业务。
3 3G业务演进
3.1 业务演进
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2G/2.5G向3G的演进,实质是业务的演进。
3G业务演进的上游有两个方向,一个是2G/2.5G业务是3G业务的子集,另一个就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在3G业务的发展初期会沿袭大量的2G/2.5G系统的业务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漫游的支持。在业务演进中,运营商需要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引入和更新网络设备逐步引入有特色的3G业务。在业务标准化方面,MAP Phase 2+定义的虚拟归属环境(VHE)、无线定位业务(LCS)等3G业务的概念在3G业务中都有继承和发展,以GPRS为代表的移动数据网络的运营模式,也已经开始向3G业务运营模式过渡。而大量的、为人们所熟悉的互联网业务,会逐步通过3G网络的承载,具备移动的特性,这是3G业务进一步丰富的重要来源。
所以,基于移动通信个人化和互联网业务的特性,在进行3G电信业务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如检索业务(如Internet业务)的非对称性,特别是支持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主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等。
3.2 3G业务需求分析
i-mode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移动数据业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力,为3G提供了新的运营参考模式,其经营模式与业务内容成为全球各大电信业者争相模仿与研究的对象。截至2001年2月,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拥有移动用户3 500万户,占日本移动用户总数的59%。i-mode 业务采用简化的HTML协议,利用PDC的分组交换平台提供丰富的移动数据业务和应用,用户使用彩色显示的i-mode手机。i-mode 1999年3月开始商用,2000年3月由最初的4.8万人上升至749.9万人,目前已有用户2 100万户,共有近4万个相关业务网站。
那么,什么样的移动数据业务会带动国内3G市场的发展呢?
除了具体的技术条件,非技术因素在3G业务的需求中起重要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业务演进方向、用户接受程度、价格、时尚、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文化传统等,还有与互联网的嫁接关系。
在i-mode中,新型的移动数据业务更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占用户总量的75% 以上)。这一消费阶层的特点是有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习惯于互联业务、讲究品位和流行时尚、追求前卫,但又因社会地位而消费能力不足,所以更倾向于物美价廉的业务。他们的需求是未来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重点。
互联网的消费群以年轻人为主,网上聊天、Email、娱乐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通信方式和他们生活习惯,会导致移动通信也具有互联网的特性。所以消费者选用移动数据业务时更强调互联网通信功能,更重视可在移动环境中随时收发信息的能力;同时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也决定了移动数据业务的被接受和迅速普及。
手机有操作简易的特性,但利弊并举,关键要看在提供移动数据业务时如何兴利除弊。i-mode推出了多元的、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业务和增值服务,这就使得将近6成的i-mode用户,舍弃PC而选择以手机上网。
如果将具体移动数据业务分为邮件、资讯、网页浏览3类,则可以看出多数使用者除打电话的基本功能外,收发短信息和电子邮件类型的业务量最大,生活资讯方面次之,而网页浏览算是附属功能。毕竟手机屏幕较小,用于浏览网页不如PC方便,价格也决定了移动数据业务在大数据量下载和浏览上没有优势。
资讯类业务可分高端和低端市场。低端属简单的信息发布,较适合一般消费者;高端则包括今后市场潜力很大的行人移动导航、车用导航服务、LCS等,对高消费人群和商务人士有吸引力,但需要移动数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内容提供能力。
借鉴i-mode业务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建议可重点发展以下几类数据业务:
(1)移动E-mail
这是最实用的、最受欢迎的移动数据业务,因为一般移动用户肯定也是互联网电子邮件的用户,而电子邮件的用户都是未来潜在的移动用户。对很多消费者而言,移动E-mail也许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真正的移动数据业务,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
(2)移动多媒体短消息
在2G网络中,无论在国内外,短消息已经成为话音之后发展最快的业务。今后的3G网络将突破纯文本短消息方式,发展图片与文本结合、多媒体与文本结合的短消息业务,加大短消息的信息量,开发出丰富的供下载的数据库。
(3)生活资讯
生活资讯可分不同的资讯类型和栏目以电子杂志的方式通过短消息平台承载,由消费者鉴别、选择,然后登记订阅,或在具体区间发送商业信息,对消费者进行商业宣传。付费分为消费者付费和ICP付费等方式。
(4)娱乐型业务
娱乐型业务主要有MP3下载、游戏下载、卡通贺卡、幽默、时尚资讯等,由具有丰富数据和服务的主题网站或门户网站提供。这部分业务很可能成为移动业务利润最高的业务,但要通过引导消费者使用来逐步产生示范效应。
(5)高端数据业务
针对高端用户的电子商务、移动局域网、移动登录等高端业务,初期市场份额会较小,但主要以大客户为主,业务消费稳定,发展潜力巨大。
4 总结
发展合适业务、培育市场需求是3G良性发展的关键点,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业务方面,3G系统制造商应重视3G业务平台的开发,同时为3G网络业务提供商(ISP)和内容供应商(ICP)提供相关设备和技术方案的支持;应与运营商密切合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直接为用户开发适合的3G业务;应在原有2G的WIN开发基础上,继续发展3G无线智能网。□
参考文献
1 3GPP. R99 TS 22101. 2001. UMTS Service Principles. 2001,5
2 3GPP. R99 TS 22105. 2001. Services & Service Capabilities. 2001,5
(收稿日期:2001-09-26)
作者简介
移动金融业务 篇4
产业大势:移动互联加剧
毫无疑问, i Phone的诞生可谓是空前而又承前启后的, 从此之后, 丰富的手机应用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移动终端从业者共同的追求目标, 这也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明显特征。目前, 我国三大运营商的3G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给中国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必要条件, 终端厂商和运营商都将目标瞄准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了能够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站稳位置甚至更进一步, 各大终端厂商动作频频, 不但陆续发布新一代具备移动互联特征的终端产品, 还在应用商店、操作系统等方面积极探索, 如诺基亚很早就发布Ovi, 并力推Symbian3和Meego, 微软革新Windows Mobile后推出Win Phone 7, 三星推出Samsung Apps及bada系统, 黑莓拥有App World, 谷歌引领Android及Android Market, 酷派发力Coolmart等。此外, 移动运营商也不例外,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推出了应用商店, 并且自主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也将纷纷上线, 特别是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多款基于OMS操作系统的OPhone手机, 并一直致力于OMS的升级和创新。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并且从终端厂商和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加速部署和竞争走向前台来看, 我国移动互联趋势正在加剧。
积极探索:终端形态百花齐放
从近几年手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从具备简单语音功能手机到多媒体功能手机, 再到现在的多任务和多应用手机, 移动终端正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特别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对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移动技术部高级经理常嘉岳表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将会带来业务的大爆发, 而且业务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 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 因此终端也需要适应这个趋势, 提升其功能和性能。”
中国移动在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方面也在积极探索, 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推出不同形态的终端。最近, 中国移动600万部普及型TD终端集采刚刚完成, 据本刊记者了解, 在本次集采之后, 中国移动还将进行中端智能手机、高端旗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无线座机等各类移动终端的陆续采购。
在TD网络日趋完善的情况下, 中国移动为了避免“路修好了没有车跑”的状况, 必须大力发展应用, 但是常嘉岳认为, 究竟该发展什么样的业务, 什么样的业务会得到用户的欢迎, 是目前运营商们都想明白的问题, 但是却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运营商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并通过这些来培养和引导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使用需求。
而如上所述的多形态并针对高中低端用户的移动终端, 面向不同的用户, 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衍生出其他的运营商此前并没有发掘到的业务, 而这正是运营商梦寐以求的。就中国移动目前运营的无线座机应用方面, 通过将一些家庭业务移动化, 也创造出了新的业务并产生了更多的收入。比如, 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具备家庭安防功能的无线座机产品, 通过捆绑可以跟家庭成员的手机进行联动。
中国移动的多形态终端策略, 不仅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体验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而对运营商来说更重要的是, 通过用户对于不同终端的使用来挖掘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比如, 正在研发的大象手机不仅是要体现中国移动在行业内的高水平, 同时也是为了探索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双剑合璧:终端+业务共同发展
终端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而业务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灵魂。中国移动也一直是采取将终端和业务共同发展的态度, 这从对OMS和MM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常嘉岳表示:“应用商店是比较普遍的做法, 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而中国移动发展OMS的初衷则是增加运营商竞争力的一个手段, 通过平台降低终端厂商进入的门槛, 从而将终端做强。”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篇5
进入80年代,国内外移动通信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类移动通信业务争奇斗艳,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派兴旺景象,其中以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一、业务现状
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移动通信到目前已经历了两代,正在像第三代——3G演进,第四代移动通信——4G也正在研究中,部分国家已进入试验阶段。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中,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占据了目前主要的市场地位。其主要代表有GSM。现在,移动通信网络正在由2G像3G演进,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几大公司也相继推出了3G的通信服务。
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在发展中遇到了若干问题,以目前在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及在向第三代通信——3G为例。
1、目前2G网络基本已实现无缝覆盖,信号质量较好,但在特殊场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覆盖还是较差,如高速铁路上时。
2、语音用户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网络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扩容压力,城市区域语音容量相对饱和,900/1800双频已在大中城市中普遍采用。但新出现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用户ARPU值普遍偏低。大中城市中也存在网络干扰增大,语音质量下降的问题,而随着网络规模扩大,节能减排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3、EGPRS网络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进而带来数据业务流量快速增长。随着数据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EGPRS网络将面临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网络性也有待提高。
4、2G网络面临新技术引入的压力。TD网络引入后,所谓TD网络的覆盖补充,对2G网络的互操作能力和共享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LTE技术的成熟,2G网络同时面临和LTE网络的共存问题及后续演进问题。
5、目前移动通信正在由第二代向第三代——3G演进。但在发展3G的过程中对3G有迫切要求的用户不多。而且,目前已推出的3G业务服务资费贵,许多用户望而却步。市场时机不成熟。
6、目前我国3G技术还不成熟,城市无线频率资源不足。
三、如何发展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彩铃业务:又一个移动神话 篇6
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业务就是近期风靡全国的彩铃业务,此项业务可由被叫用户在系统中设定个性化回铃音,回铃音可以是一段音乐、广告,或者是被叫用户自己设定的世界名曲、搞笑片段等。
2003年5月17日,上海移动借着“世界电信日”的东风,于当日推出了彩铃业务的试商用活动,从此拉开了国内彩铃市场的序幕,而这一业务在刚刚面世不久就因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得到大众的关注。由此也引得广东移动、北京移动、浙江移动纷纷“跳入这趟浑水中”。
据中国移动近期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2909亿用户,6月份的用户数目按月增加1.5%。而截至5月底用户数目为1.2718亿户,5月份的用户增长速率为1.33%,4月份为1.37%。由此业内人士预测,到2005年,彩铃的月收入将超过1亿人民币,而且有望在两年之后,全国80%以上的手机用户会申请并使用彩铃业务。
北京雷霆万钧产品与运营部经理胡新勇介绍,目前彩铃业务的四大环节主要包括:价格、定位、运营商及CP(全称Content Provider)提供商。
1、价格: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价格问题永远属于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目前:基本月租费5元,每条下载的信息费用从0.5元至4元不等。以上海移动为例,与今年刚刚开通用户疯狂抢注的情况相比,在正式收费之后竟然出现了大量退订的用户;
2、定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运营商及CP提供商在制定彩铃业务的初期,就没有把这项业务定准位。经过近半年的经营与运作,目前市场仍处于一个调整期;
3、运营商:这是彩铃业务能否实现飞跃式增长、进而实现增值业务新思路的重要环节之一。运营商自身的决策将会影响到国内彩铃市场的整个环节,胡新勇表示,能否进一步“放权”给CP提供商,由其负责整个彩铃业务的运作、宣传、推广等成为目前CP提供商最高的呼声。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关国内彩铃业务的分成,目前初步达成的共识也许仍将沿袭“通道费5元由运营商独享,而信息费则按照15:85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运营商为15,而内容提供商为85”。
4、CP提供商:彩铃内容的丰富与否,将完全取决于CP提供商能否就相关铃声的版权问题与各大唱片公司达成协议。这一核心问题也是引起诸多彩铃消费者纷纷退订的主要原因:由于彩铃内容的重复及无流行性,年轻的彩铃迷已无任何“胃口”而言。
为了能在彩铃市场取得一席之地、也是为了顺利解决版权问题更是为广大彩铃迷“开胃”,CP提供商对于彩铃业务的前期投入将占到整个公司投入成本的50%以上,有的甚至会达到60%~70%。而除了解决版权问题之外,CP提供商也投入更多的力量以开拓新的资源:如加大搞笑版、特效声音、电影对白的研发与制作。
业内人士指出,只有把价格因素、运营商及CP提供商三者的关系协调好,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的、具有增长潜力的链条,才能真正把国内彩铃业务做得更好。否则,没有了受众群体,不仅CP提供商甚至国内仅有的几家运营商也将“望糕兴叹”。
据业内人士乐观地透露,随着国内彩铃市场的日趋成熟,在未来的两年之内,将有80%左右的人群会申请彩铃业务。这也是CP提供商与运营商对彩铃业务显得信心十足的主要动力之一。为了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说服投资者,CP提供商分别在江苏、广州等地就短信与彩铃业务做了一个大范围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在江苏,有75%左右的人在使用短信业务;而广州,则只有50%左右。但对于彩铃业务,调查结果显示,两地有申请意项的用户就达到了75%以上。而在北京地区,仅在今年5~10月内,注册申请彩铃的用户就达到了20万人次,其中主体人群则在16~28岁之间。
“辽宁移动”发展3G业务分析 篇7
“辽宁移动”是中国移动 (香港) 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负责“中国移动通信”在辽宁的网络建设、维护和业务经营。作为“中国移动通信”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的有机组成部分, “辽宁移动”下辖14个分公司、56个县级分公司。企业的生存发展必然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制约。影响企业的外部因素既有可能带来盈利的机会, 又有削弱经济可行性的威胁;内部因素既有拥有经营能力的比较优势, 又有不足以把机会转变成盈利的劣势。因此, 企业既要把握各种能够充分发挥优势的机会而获取收益, 提高市场占有率;又要考虑因自身实力不足或面对威胁而造成的损失。下面采用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模型, 分析“辽宁移动”3G业务的发展。
优势
1.用户数量大
中国移动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截至2009年末, 总用户数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占有率达72%, 95%的高端用户选择中国移动。用户规模为3G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一季度, 辽宁全省移动电话用户达3024.1万, 其中3G用户达60.9万, 并且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 为未来3G业务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2.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辽宁移动”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在原有的实体营业厅基础上, 推出了电子化自助服务, 如掌上营业厅、电话营业厅、网上营业厅、短信营业厅等, 其中掌上营业厅是一种新型查询话费、办理移动业务的服务方式。“辽宁移动”采取了城乡营业网点联网、银行代收、手机自助等交费方式, 方便广大用户;在省内主要机场、港口、车站等场所设立了“全球通”俱乐部, 在各营业厅设立了“全球通”服务专区, 为用户提供“绿色通道”等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随着3G业务的发展, 手机用户可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3.品牌满意度高
“辽宁移动”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为用户服务的心得, 在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的基础上, 推出了集团客户服务, 采取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据辽宁省信息产业厅对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满意度评测显示, 用户对“辽宁移动”的满意度指标以79.25名列榜首。
4.网络规模大、质量高
“辽宁移动”构建的优质网络, 覆盖了全省所有的乡镇, 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主干线和铁路的无缝覆盖, 在全省范围有效地实现了旅游景点、大型宾馆等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同时还积极开展国际漫游业务, 已成功与世界上204个国家和地区的256家运营商合作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
劣势
1.业务单一, 资费偏高
中国移动的业务主要局限于移动信息化方面, 没有自己的固定电话网, 不能依托固话网增辟新业务。“辽宁移动”同样没有自己的固话网作为其业务接入网, 阻碍了业务的拓展。同时原有2G产品通信资费偏高, 阻碍了部分新用户入网, 原有用户流失也时有发生。在开拓3G市场过程中, 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辽宁联通”自2010年6月开始降低3G门槛, 推出3G最低66元/月套餐、购买指定千元3G手机入网送话费的补贴政策, “辽宁电信”的3G资费套餐最低为49元/月。这些都给“辽宁移动”3G业务的拓展带来巨大压力。
2.3G数据业务发展缓慢
3G数据业务包括GPRS、IP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商务、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等业务。然而目前“辽宁移动”的主营业务仍为语音服务, 各种增值业务的开发力度不够, 如针对移动数据业务招募合格的代理及代办机构, 推广移动数据业务和宽带互联网业务。
3.TD-SCDMA的商务经验不足
“中国移动”获得基于自主研发的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后, 从未进行过商业运营,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总结经验。而采用WCDMA和CDMA2000标准的国家和运营商数量众多、技术较成熟。“辽宁移动”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 这也是发展3G业务面临的主要难题。
机会
1.发展前景广阔
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 辽宁移动电话用户比2009年末净增142万, 3G用户净增近11万;移动电话用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64%, 普及率达71.2部/百人, 居全国第9位。全省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从全球情况看, 移动电话不会因固定电话普及率增加而减缓发展速度, 相反其增长速度仍然很快。
2.政策的支持力度大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 特别借辽宁沿海“五点一线”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 辽宁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这将使辽宁的投资环境和创业条件变得更为宽松, 必将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而经济快速增长必然导致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3.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基础建设完善
“中国移动”现有的通信网络为3G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企业、农村、学校等重点市场的形成, 意味着移动用户总体市场进一步扩大, 也意味着这些市场将成为3G时代竞争的焦点。“辽宁移动”现已进行重点市场开发, 同时现有的网络规划和建设已覆盖了所有收入高、回收快的省内地区。这些重点覆盖的地区具有发展移动通信用户相对容易、高价值用户较多、潜在用户群较多、投资回收较快的特点, 这既是争夺3G市场的主战场, 也是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市场, 将成为决胜3G市场的关键。这些都为“辽宁移动”在3G时代的竞争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威胁
1.竞争者3G网络建设带来的冲击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是“中国移动”的强大竞争对手。“中国电信”的CDMA2000网络和“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已在成熟运用, 三家运营商的网络能力越来越接近。竞争对手在全业务运营方面更具优势, 必然对“中国移动”形成极大的威胁, 尤其是其拥有的大量用户面临着竞争对手的争夺, 维持用户数量的压力巨大。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将3G作为打破“中国移动”现有通信市场格局的好机会。在增值业务运营方面, “辽宁联通”在省内有规模庞大的网络覆盖, 不仅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互联网硬件资源, 而且拥有多彩的内容和应用资源, 这些资源将成为3G增值业务的重要基础。“辽宁电信”正在大力宣传CD-MA2000, 力图建设一个“全新的”3G网络。
2.恶性竞争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及趋势 篇8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 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对于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意见》中, 对于移动支付业务明确提出了统一业务品牌、整合不同类型支付帐户的要求。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 手机钱包做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自有业务, 同时具有了与银联/银行金融结算系统进行跨行业合作和自身话费系统结算的双重角色, 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指导下, 许多省市结合当地市场需求, 分别开通了基于话费中间账户的手机钱包小额支付系统和基于银行帐户的手机钱包银行卡系统。
二、移动支付平台系统结构及系统安全性分析
如图1所示, 移动用户通过短信 (7777) 、语音 (特服号码:12588或者当地10086) 、WAP、USSD超级短信 (*188#) 、K-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 安全、方便、灵活地管理自己的帐户, 随时、随地完成缴费、购物等支付活动。
目前已有如下的安全措施:
1. 移动支付平台内部数据和管理安全
移动支付平台作为一个涉及金融交易的中间平台, 系统内存储很多个人、商户、和交易数据, 同时须满足各方的对帐、结算需求, 因此平台的所有交易数据必须安全。支付平台需对用户信息例如用户卡号、密码进行加密管理, 这样降低了用户信息被盗取的机率;平台安装审计系统, 控制金融风险;对不同的操作人员按角色、级别管理, 分配不同的权限;采用系统备份、数据备份机制, 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性, 有条件的考虑提供异地容灾和备份的功能。
2. 移动支付平台与银行/移动网络之间的安全
下图是一典型的移动支付平台组网图。
移动支付平台直连银行和移动网络, 平台的网络安全性能直接影响到这两个网络的总体安全, 平台与银行前置机之间通过银行专网来连接, 实现了物理层的隔离。平台与银行的数据交换严格按照银行所定义的加密和认证方式进行, 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秘性。只有在移动用户数据和银行卡用户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才能通过验证。
3. 不同接入类型的安全
为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平台必须连接不同性质的网络, 因此网络安全性能变得更为重要。平台对各种接入采用了不同的安全措施:
从移动终端到基站之间通过无线电波的数据交换全部经过GSM标准规定的严格认证和加密。其安全性由手机SIM卡和移动网络系统共享密钥、跳频来实现。
IVR、短信方式:经过GSM网络部分, 由GSM网本身的安全机制, 保证用户输入信息的安全性和用户终端的认证。从GSM网络到移动数据通信网络后的数据, 通过IPSec VPN技术, 连接到移动支付平台, 在平台的部分实现信息的加密处理, 从而保证系统“点到点”信息的安全处理。对于语音用户, 用户通常使用“信息查询”服务和“定向支付”服务, 从网络的本身以及服务的等级可以保证用户支付的安全。
STK卡短信方式:由于STK卡的主密钥是由银行直接管理的, 因此STK实现了从用户端到银行系统之间的“端到端”的安全保证。
WAP服务:用户WAP浏览器通过HTTP方式与移动WAP网关进行信息的安全处理以及身份的认证。
K-JAVA手机:K-JAVA手机通过OTA空中下载“手机钱包”客户端软件, 通过GPRS网络实现与移动支付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K-JAVA手机支持灵活多样的加密和认证机制。
Internet连接方式:与商户间通过Internet连接, 采用目前电子商务中最为流行的SSL以及双方CA认证方式, 配合传统的用户名+密码的安全机制。
4. 差错处理系统
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完善的电子差错处理系统和人工差错处理系统。
电子差错处理系统实时处理收单行、发卡行所发出的贷记调整、请款、退单等差错处理请求, 在最短时间内对已经发生的差错进行处理改正, 降低了差错带来的后果和处理成本, 提供了高效方便的差错补救流程, 使交易变得更可靠更安全。
三、目前移动支付平台的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产业链成员包括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手机支付业务运营商、商户。移动运营商负责提供移动通信网络, 并负责网络的运营和维护, 通过移动支付业务可获得通讯费的增长、提高用户忠诚度、增值业务收入、交易佣金收入并提升整体的品牌效应和企业形象。第三方手机支付业务运营商负责提供支付平台并协调移动运营商、银联/银行、商户等行业资源, 完成银联/银行、商户的接入。银行承担为“手机钱包”注册客户的银行账号的划账结算及各种金融服务业务。商户负责依据《手机钱包业务合作商户管理办法》提供基于手机钱包的各项应用。
四、接入技术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虽然移动支付也面临着信用体系、技术实现、产业链成熟度、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的瓶颈, 但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用户基础。3G时代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高, 手机终端更加智能化, 移动运营上的网络给移动支付提供了技术平台。随着技术的推动、业务模式更加多样化、产业链中运营队伍更成熟, 移动支付业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汪杨琴, 移动支付协议安全性研究, [D],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2]李宏涛, 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 [D],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郭玉亭,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应用研究, [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9。
[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手机钱包支付平台组网方案, [S], 2009。
[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手机钱包支付平台业务规范, [S], 2010。
[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手机钱包支付平台接口规范, [S], 2010。
移动金融业务 篇9
近年来, 电信运营商在电信运营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 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数据网络越来越繁忙, “流量经营”越来越成为各大运营商业务经营发展的重点。然而, 随着skype、微信、米聊等互联网业务的崛起, 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正在被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应用取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商收入。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电信运营商应在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网络的互联网能力, 让传统基础网络向智能化互联网络发展。经营流量业务, 做好新业务发展, 为用户提供方便、多样、有区别的信息服务内容, 从而使自身从提供者转变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 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道。
1 基础网络状况及分析
1.1 基础网络分析
随着手机智能化以及增值业务的发展, 更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参与到传统电信业务运营的环节中来。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下, 电信运营商如何面对互联网业务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关键在于分析现有网络存在问题, 研究如何在现有运营网络上深度挖掘、提升价值。
1.2 业务类型分析
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应用, 在业务类型上目前已有几百种应用。其中, 主要业务收入业务包括手机游戏、音乐、阅读、视频、移动IM等, 这些业务均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不同的应用对运营商来讲, 存在不同的价值。如微信、QQ等即时通讯业务, 发起通话时需要占用信道资源较大, 容易导致网络拥塞, 用户被叫无法接通、短消息延迟等, 飞聊、微信等即时通信能够发出实时的文本、动画消息, 使得运营商的利润下降, 而且仅仅支付及其低廉的通道传输费用;并且还有传统的下载、BT业务占用了过多的带宽, 还影响到别的客户使用业务。
1.3 经营类型分析
在传统CS域经营的时代, 电信运营商给客户提供全部的电话和短信息服务, 并且根本不需要其他第三方介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递增, 增值业务流量暴涨, 在新业务时代运营商传统业务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步降低, 占据的主流互联网业务当中, 形成了电信运营商只提供网络资源, 第三方内容提供商 (ICP) 、智能手机资源提供商 (如苹果等) 来共同经营的场景。和基础网络类似, 移动互联网也有自己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上游是CP和SP, 它们之间的是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最后的末端是终端运营商。
2 智能管道技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产生了智能通道技术, 但是什么叫做智能化通道?智能管道, 就是说针对用户的体验较好、便于集中管理、开发方便, 实现快速接入、合理配置资源、有差别的体验服务, 发展成为客户首先选择、整体实力较强的网络。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来说, 智能化管道具有灵活快捷的接入方式、高速带宽、体验式服务。智能管道的核心是根据业务类型差别化计费, 根据客户类型提供不同的服务。
主要来说, 智能化管道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
多重感受主要包括:感受客户, 即感受客户所在的地点、客户正在用的套餐、客户签订的级别;感受网络, 就是感受网络业务种类、当前网络带宽占用比例、网络堵塞情况、网络设备障碍率;感受业务, 就是感受客户正在体验的套餐业务、对带宽的占用情况、套餐业务本身的特点, 例如腾讯等业务, 学校较多, 而其他地方就比较少。
分配动态化主要包括:界定差别化服务优先级对策, 就是按照需求量, 结合客户、宽带、多重角度定义业务类型;动态调配带宽, 就是按照不同的优先等级, 动态分配客户占用的带宽, 按照不一样的客户、地理位置等情况调整业务的质量;合约的变化, 就是按照优先等级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计费策略, 按照不一样的业务种类、客户种类采取不一样的方式计费, 并且还有流速、时间等等不同的费率方式。
3 互联网流量经营发展展望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发展互联网业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变营销理念, 随着传统固话业务向数据业务的转型, 数据业务的多样性一定会引起行业内经营模式的转变, 与流量经营相对应。因此, 必须破除对规模的迷信, 建立精细化流量经营的营销思维。
(2) 调整产品结构, 虽然数据流量猛增, 但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却遭到分流, 盈利能力也并不理想, 互联网商家、终端厂商对运营商构成的威胁成为全球通信业共同思考的战略问题。虽然面临内外压力, 运营商仍有巨大空间进行反击。通过推出创新性业务, 拓展增值服务, 并建立增值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如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移动支付等。
(3) 提升运营技能, 商业思路后面都需要进行具体落实, 总之, 渠道经营需要提高产品的能力, 不但要有识别业务的能力, 而且以客户为导向, 积极探索客户实际需要的业务;需要有更加多样的网络类型, 才能智能化认识客户真正的需求;并且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对客户进行精确营销, 面向可扩展的商业模式, 支持灵活的资源分配和计费策略。
智能管道技术非常有利于提高运营商的经营能力, 使得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经营得到充分实现, 提升了用户的感知程度, 并且促进运营商的转型发展。
摘要:深入剖析了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移动智能管道运营模式的特点以及网络建设要求, 通过比较“围墙模式”、“通道模式”、“智能管道”三种模式, 着重对移动智能管道的运营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最终给出发展建议。
新疆移动推出“纳孜语音”业务 篇10
为进一步拓展民语声讯业务市场, 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继去年推出“维语国际大巴扎”业务后, 近期又整合哈语包月类业务, 推出哈语综合娱乐业务———纳孜语音。
新疆移动推出“纳孜语音”业务后, 用户通过固话、小灵通和手机拨打1183282, 即可收听开心乐园、名人名言、生活知识、电话交友信箱、全疆生活供求信息和语音聊天六大类精彩节目, 业务资费分为注册用户5元包月和非注册用户计时收费两档。该业务自今年1月1日开通以来, 通过开展人工营销和外呼注册, 截至1月31日, 累计发展注册用户881户、非注册用户686户, 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移动金融业务 篇11
短信仓库:储存短信, “有备无患”
不小心删掉了重要短信,因为手机容量小不得不删掉短信,您是否为存储短信发愁?现在,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客户只要发送短信KTDXCK到10086,开通“短信仓库”业务(3元/月),就能拥有一个最多可容纳2万条短信的短信仓库。系统会自动将您发送、接收的短信同步备份存储,帮您收藏那些舍不得删掉的重要短信。
客户可以登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官方网站http://bj.10086.cn,方便地查询或管理仓库中的短信。
短信转移:重要短信不错过
上班后发现手机落在家中,一整天担心会有重要短信;同时有两个手机号码,整日忙于翻看两个号码上的短信——这样的情况您是否遇到过?现在,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客户只要发送短信KTDXZY到10086,开通“短信转移”业务(3元/月),并根据系统回复的提示进行操作,就可将您收到的短信转移到另外一个中国移动网内的手机号码上。这样,您在手机故障、电量不足、手机遗落或拥有多个号码等情况下,可使用他人号码或您自己的某一个号码接收短信,再也不必担心遗漏重要短信!
客户可登录网站http://bj.10086.cn,进行转移号码、转移时间段等设置和操作。
浅析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趋势 篇12
相对于通信领域的传统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而言,移动增值业务从诞生起,就和SP(服务提供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无论早些年移动增值业务的风生水起,还是近些年移动增值业务所遭遇的发展瓶颈,一路走来,移动增值业务都在诉说着一个个SP的兴衰发展史。一方面,SP作为重要的参与角色,为移动增值业务快速启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的提升了用户对于移动增值业务的接受程度,满足了用户使用移动通信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也使得各大移动运营商发现了这一潜在的收入金矿;另一方面,政策和法规的滞后性,使得SP有一些灰色地带的空子可转,直接侵害了用户的利益。使得用户对移动增值业务逐渐的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非正规手段的使用,使得一些SP一夜之间暴富。这些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涸泽而渔。不利于移动增值业务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历史开始讲述,和广大读者一起探讨移动增值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
2001年开始,移动短信增值业务进入雪崩式的快速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SP都赚得盘满钵溢,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依靠增值业务从濒临摘牌的险境奇迹般逆转,股价一路高歌,几大专业SP(空中、美通、华友世纪等)也得以陆续在NASDAQ上市。
然而从2004年6月份开始,中国移动加强了对旗下3P的监管力度,SP短信业务收入快速下滑,原先高效的推广方式和推广渠道再也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收入。短信SP开始第一轮的洗牌,没有核心优势的小型SP纷纷出局,短信增值业务领域哀鸿遍野。2004年开始移动彩信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不少SP把业务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彩信业务身上,同样,2005年初中国移动对彩信加强监管的计划措施使SP们收入锐减,2005年底中国移动对免费的WAP门户不再发送用户手机号码,并且规范了订购关系只能来自于移动梦网。这些监管手段的出台促使了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泡沫的破裂,小型的SP纷纷倒闭或被兼并。2009年工业信息化部开展了集中整治手机黄色网站的活动,一些长期游走在政策灰色地带的SP纷纷倒掉,一个长期不为人所知的“黄”色价值链从此被斩断。
随着国家依照WTO开放市场的进展,电信业务市场不久后将会对国外资本开放,而移动增值业务将会是国外资本进入的第一前沿市场,国外大规模资本的进入将会更加加剧国内增值业务市场的竞争,中小型的SP会受到最大的挤压。
SP们如何才能在移动增值业务行业获得长远的发展?移动运营商应该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如何进行价值链的重建?这些问题都一一的摆在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面前。
3 运营商的角色
运营商作为通信市场的主导者,理应在移动增值业务领域发挥主要作用,担负着构建增值业务价值链、制定市场准入机制、监管市场参与者行为、合理分配参与者利益所得等责任。
纵观国内各大移动运营商的情况,目前在增值业务市场面临以下3个方面的挑战:
(1)缺乏开放和成熟的价值链形成机制。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语音业务所占的业务收入比重日益下降,而以SP业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日益壮大,在3G时代,移动增值业务领域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所在,但是目前的市场参与主体还是以SP为主,各类产品规划和营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SP进行推进,缺少对整合行业的长远发展规划;
(2)对市场参与者(主要是SP)而言,缺乏强劲的业务开发推动力和业务推广渠道。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规模日益发展,相关的国家主管部门对运营增值业务的SP资质审核越来越严格,移动通信市场的SP准入门槛日益提高,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拥有优质增值业务内容的CP(内容提供者)由于无法获得SP经营资质,而无法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服务,而一些进入较早的SP坐拥极为稀缺的“壳”资源,不思进取,无心对业务进行优化,浪费了大量的市场资源。
(3)对用户而言,缺乏方便的业务使用手段和消费信任度。随着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的发展,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增值业务体验,满足了用户对资讯生活的迫切需求。随着增值业务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推出的业务种类日益多样化,用户对如此丰富多样的业务内容常常无所适从,难以甄别,无法快速便捷的订购真正所需的增值产品。
基于以上的现状,我们认为运营商有必要重塑移动增值业务领域价值链,梳理市场参与角色,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用户服务水平,改善用户感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推动移动增值业务的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做法有:
(1)构建移动增值业务门户,统一发展思路。纵观目前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收入份额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运营商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构建移动增值业务门户,通过对移动增值业务的统一化展现、统一化推广,一方面可以节省各类增值业务在传统营销渠道的推广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门户的宣传和推广,可以扩大各类增值业务在用户层面的受众规模,直接拉动用户的使用需求。互联网领域的搜狐、新浪、腾讯无不体现了门户对业务推广的拉动效果。包括现在电信运营商主导建设的“移动商店”、“天翼空间”、“天翼星空”,以及各大手机厂商主导建设的APP Store都是基于此类设想。
(2)优化产品构成,激励产品创新。在运营商的统一规划下,优化各类移动增值业务的产品设计,成立专业化的产品基地,对前沿技术和应用进行孵化。快速进行产品试点、快速形成产品卖点。联合社会力量,发挥专业特长,集中优质资源,全力开展产品创新。目前各大移动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阅读基地、动漫基地、视频基地、音乐基地等,就是体现了这种思路。
(3)加强监管,重获信任。相对于SP,运营商在品牌推广和营销服务上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方面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源,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用户对运营商有一定的品牌信任度;另一方面,运营商应该对SP进行强力监管,对任何涉嫌欺骗用户的行为“零容忍”,清扫增值业务市场内的害群之马,获得用户的信任,增强业务品牌对于用户的黏性。最终方可实现移动增值业务领域的长治久安。
4 SP需要做什么
由于行业的特点,目前SP的产品均没有太大的差别,几乎所有的SP都在做笑话产品、两性产品、交友产品,都提供图片下载、铃声下载等业务,营销方面大部分公司都把心思放在对运营商的攻关上。由于产品对最终用户没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订购关系规范化以后,不正当营销手段带来的业务收入泡沫必然要被挤掉。现在市场竞争正在逐渐变得激烈,市场的竞争已经由公关方面实力的竞争开始转向包括产品、营销、渠道、价格等在内的全面能力的竞争,可以预见在未来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的必定是那些培养起核心竞争能力的SP。
SP如何培养核心竞争能力?
(1)打造特色产品内容。产品内容实力是移动增值业务的核心能力。增值业务市场将真正进入到“内容为王”的时代,SP必须在内容开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不少有实力的SP已经开始了在特色内容服务方面的拓展。华友世纪收购飞乐唱片、华谊音乐、岩浆数码,打造数字娱乐内容方面的优势。美通积极进军娱乐业,与电影、电视内容供应商合作,开展“美通院线”等新业务。
目前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的重心在娱乐方面,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尤其3G时代无线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移动增值业务将会走向娱乐和行业应用两个市场并重发展。这些行业应用将会为移动增值业务带来崭新的发展机会,具有行业优势的SP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发出行业应用,没有行业优势的SP也可以与具有行业背景的IT公司结盟开发行业应用产品。
(2)培养领先的市场营销能力。随着市场的成熟以及竞争的加剧,市场营销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手段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SP产品内容的加强以及实际用户规模的扩大将会带来对SP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品牌形象的需求。
竞争者的增多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价格也会成为营销重要的竞争手段。目前的营销局面下,用户处于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用户并没有能力完全比较各家SP的产品以及价格。在用户需求真正激发,营销信息完全展示的情况下,相同产品的价格将会成为用户订购的重要选择因素。因此,促销组合等优惠措施将会大行其道,价格方面的竞争将会极大地考验SP的运营成本控制能力或者单个用户的ARPU值挖潜能力。
(3)培养成本领先的运营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发展新用户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发展新用户短期亏损的现象,这就需要做好用户的长期运营工作,除了直接推广的产品需要具有粘性能够长期粘住用户之外,还需要做好相关联产品规划开发工作,提高单个用户的ARPU值。在充分掌握用户特征数据的基础上,SP应做好针对性的产品规划和开发,配合运营商更好地引导移动增值产品的发展。
5 小结
总而言之,今后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将考验运营商的掌控能力、SP的产品实力,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只有在产品内容、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找准自己的定位并由此建立差异化优势才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一帆风顺,而用户也会伴随移动增值业务的日益成熟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摘要:近年来移动增值业务以强劲的增长速度、快速的市场渗透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移动增值业务为运营商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拉动总业务收入的生力军。与此同时,一个基于移动通信的信息服务产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以基础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SP)、内容提供商(CP)和各类应用开发商等共同组成的新兴产业。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移动增值业务的需求也逐步呈现综合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当前背景下,各种网络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根本目的都是提升服务和业务能力,其关键就是实现业务的融合与统一。
【移动金融业务】推荐阅读:
移动支付业务07-31
移动业务平台11-01
移动增值业务08-19
移动业务合同09-23
移动考试品牌业务初级09-06
基本移动业务知识培训09-30
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06-26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10-25
移动业务办理授权委托10-23
泸州移动村级渠道业务代理协议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