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2024-09-28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精选8篇)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篇1

供应链金融3.0:创新业务模式

及案例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传统模式是将高信用评级企业的信用分享给上下游中小企业。而现今,供应链金融已迈入3.0时代,新时代下的新运营模式则是在产业升级和技术驱动下的基于数据的授信模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应用都将支持到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可以继续提升风控能力,并降低业务成本。

供应链金融领域 “风口”频现

目前,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产业仍处在朝阳期,行业标准尚未健全,行业内的竞争者类型多样,同时还有很多潜在竞争者在场外关注,等待入场时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所以涌入供应链金融领域,除去供应链金融本身有很强的资本亲和性外,政府政策的号召和支持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国务院“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对供应链金融发展无疑又是一大利好。但是除牢牢抓住机遇之外,布局供应链金融的企业也必须以正确的方式来享受利好政策,因为国家决不允许供应链金融泡沫出现,“积极稳妥”是我国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进阶过程

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从肇端至今共经历经了三个阶段,现已迈入3.0时代。第一阶段是传统的银行+核心企业模式;第二阶段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者;第三阶段则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度介入打造一个综合的大服务平台。

参与方增加带来市场扩容

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相比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核心企业”模式,参与方不断增加,使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随之得到扩充。首先,产业互联网化、信息化发展使数据开始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核心,且数据来源更加广泛,除核心企业外,物流公司、电商平台、ERP厂商等都成为数据方;其次,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除商业银行之外,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以及P2P平台等都参与进来,共同拓展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渠道;再次,供应链金融从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发展到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市场扩容和信息化发展使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创造新的商机。

金融科技助力供应链金融放大盈利空间

当前我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助力供应链金融放大盈利空间。

● 首先,创新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灵活性,使得收入模式更加多样化。例如:商业银行通过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获取增值服务收入; B2B电商平台通过集中采购价差和交易费用等获取收入; ERP厂商通过技术服务费、数据服务费等获取收入;物流公司通过仓储物流、动产监管、价值评估等获取收入。

● 同时,金融科技帮助压缩供应链金融业务成本。在运营中,可以通过全程电子化批量交易来降低运营成本;在风控环节,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分析企业的主体信息、贸易信息、融资信息等,通过信用画像和决策算法来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溢价;在营销环节中,通过核心企业来批量获取中小企业客户,交叉营销,从而降低营销成本。大体上看,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综合成本可从18%降低到13-14%,成本降低1/3左右。

创新的供应链金融风控升级

虽然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紧密的合作关系解决各个环节的资金问题,较大程度上缩短现

金流量周期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在部分环节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成因可以划分为外生风险因素、内生风险因素以及主体风险因素三类,三种风险因素共同决定融资金额、融资周期以及融资费率的决策。

在创新模式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有了新的要点:

1.全面深入的理解行业,包括行业格局、政策、风险因素等;

2.大数据的应用,例如历史交易数据和外部数据的挖掘、数据的动态监控等;

3.线上、线下相结合;

4.利用增信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如担保、无限连带责任、风险保证金、承诺回购、购买保险等。

典型商业模式及案例分析

供应链金融主要商业模式有五种: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电商主导的供应链金融;P2P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以及第三方服务平台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1.传统模式:银行+核心企业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等类型。

※ 案例: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是国内首家倡导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其于2014年7月推出“橙e”平台,定位“搭建线上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并与与海尔、东方电子支付、维天运通、金蝶软件等十二家企业集团组成战略合作伙伴。至此平安银行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由“线到面”的拓展。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包括预付线上融资、存货线上融资、线上反向保理、电子仓单质押线上融资、核心企业协同、增值信息、公司金卫士等。平安银行借助“橙e网”,通过全新构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与产业链核心企业ERP、第三方信息平台及电商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合作,集成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所需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关键性信息。

产品特点与优势

● 协同效用:通过将供应链相关各方互相连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式在线运转,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的协同效用,提高供应链运转效率和竞争力。

● 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提供了供应链信息实时共享的渠道,有效提高了供应链各方的决策速度,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融资能力,同时银行也可以向核心企业共享经授权的下游经销商融资额度、库存以及销售数据,并提供时点与阶段数据分析,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第一手信息服务,提高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有效性和控制能力。

● 以供应链融资切入全链条、全流程的供应链金融全面服务:相较传统服务,“线上供应链金融”由于实现银行与“1+N”供应链成员企业、物流企业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流程衔

接,与核心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目标高度契合,使得依托核心企业“1”向上下游企业“N”批量的、一体化的融资和支付结算服务更具管理的系统性、操控性和规模经济性,从而迎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更大发展;另一方面,“线上供应链金融”还可以为企业建立押品资源库,通过合格押品之间的自由转换实现单个企业在不同融资产品之间的自由转换,进而实现单个企业在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的全流程融资。

2.物流公司模式

商业银行对物流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经营能力进行评估,对资质较好的物流公司直接进行授信,由物流公司直接负责贷款运营和风险管理。物流公司在货物的验收、评估和监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案例:怡亚通

怡亚通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通过互联网化、大数据化运营模式,打造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整合服务平台,全力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为百万小微终端零售客户提供可持续化、批量化的O2O金融服务以及个人消费金融服务。

3.电商模式

对于电商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真实的交易数据是最核心的部分。此种模式具有以下三个优势:

● 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有其天然的数据优势。企业的真实交易活动在电商平台上完成,平台累积了大量、连续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交易对手的履约情况。

● 贷款发放和还款形成资金闭环。贷款资金流向与交易行为一致,还款来源明确。支付结算都通过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完成。

● 可对接多种资金方。电商模式的资金可以来自于商业银行、P2P平台或者自有资金。

※ 案例:京东

京东的优势在于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网络体系,供应链金融业务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以及京保贝。京保贝是京东金融推出的池保理融资方案,即供应商将其现在或将来产生的应收账款全部转让给京保贝,由京保贝对其全部应收账款做标准化处理,并依据贴合供应链特征的高精度风控模型和动态策略引擎时时计算对价,所融资额度可循环使用。

京宝贝具有以下四个优势

● 实施更新的融资额度。基于应收账款数据标准化,京保贝采用动态风控模型和动态授信策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实现可融资额度的实时更新和管理。

● 便捷创新的融资方式。摒弃传统保理固定的融资金额、还款方式及复杂的签约流程,全流程线上操作。

● 简单快捷的签约流程。签约简单快捷,最快3个工作日可完成注册签约,开通京保贝后可实时申请融资款。

● 签约简单快捷。最快3个工作日可完成注册签约,开通京保贝后可实时申请融资款。

通过对应收账款流转状态的追踪监控,支持客户多次融资,按日计息,随借随还,最长融资期限达1年。

4.P2P网贷平台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P2P平台转型的重点方向。网贷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包括和核心企业合作、核心企业自建平台、大宗商品服务商自建平台以及与保理、小贷公司合作等。在监管要求下,资金端和资产端有相互独立的趋势,平台向垂直一体化、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

※ 案例:俊拓金融

俊拓金融为电商平台上的商户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包括电商贷、垫资代采、应收账款

与仓储金融等。

5.第三方服务平台模式

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将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保理公司、担保公司、征信机构、保理机构、增信机构等连接在一起,实现横向一体化,形成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优质的应收账款资产通过第三方平台对接各资金方,包括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通道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采用增信手段将应收账款资产标准化,从而获得更好的流动性。

第三方平台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 有助于行业数据标准的建立,解决数据共享的技术支持问题;

● 通过签署保密协议等方式确保数据安全;

● 第三方平台的社交功能,除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外还能对接更多的合作伙伴。

鉴于供应链金融广阔的市场前景,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采取搭建生态圈,依托自身平台和资源进行创新,与传统的银行模式各展所长。现阶段行业整体呈现出“二八分化”状态。就未来发展趋势看,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整合会继续加剧,而金融科技则会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

文章作者:元立方金服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篇2

关键词:外贸企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小额贷款公司

一、外贸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现状及不足

目前, 部分外贸企业在银行统一授信下, 建立一个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独立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其业务品种包括发票融资、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外贸企业凭借自身巨额的外汇结算量、链条上众多的中小企业、多家银行的授信额度开展供应链融资, 为其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资金, 从而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资金成本, 有效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但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供应链融资产品相对单调

因外贸企业是非金融企业, 是不能对其供应链条的上下游直接发放贷款, 只能开展有贸易背景的业务, 包括发票融资、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而且受到银行授信规模的限制, 有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要。

(二) 不能提供专业的金融增值服务

外贸企业因为是专注进出口贸易, 缺乏金融专业人才, 故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计划和融资安排。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季节性比较明显, 资金经常出现富余和短缺的状态, 对资金的需要有较强的个性化, 他们希望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其提供融资的同时, 也能为其提供专业的融资和理财咨询, 最大限度降低其资金成本。

(三) 风险控制措施缺乏系统性

外贸企业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保障措施有两种, 一是通过信用保险, 另一种为存货质押。由信用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核定一个信用额度,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就控制在这个额度内, 当双方的贸易规模做大时, 其贸易融资就无法满足, 影响企业的发展;存货质押存在监管不到位和法律风险, 使外贸企业风险事故频发, 造成损失。

二、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对外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外贸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便是外贸企业参股金融机构、进入民间金融领域的一个机会, 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提高资本和资金运作能力, 并不断发现优质企业进行合作、投资、扶持, 在促进其发展壮大的同时, 其联动影响不仅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创收, 而且作为供应链组织管理者的角色也将日益突显, 真正意义上实现战略转型。

(一) 现有供应链融资无法满足供应链上下游对资金的需求

上游生产企业已结成诚信联盟, 集中采购、优势互补, 许多生产商季节性比较明显, 使得企业在生产资金周转过程中, 经常出现富余和欠缺的状态, 需要借贷的频率较高, 资金调用能力直接限制了其生产能力和规模, 在需求旺季扩大生产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状况。

外贸企业许多出口业务是受生产商委托出口, 其货款结算也大多采取赊销办法, 结算期一般为3~6个月, 资金回笼时间较长, 同时原材料、人工、水电费用等需要现款支付, 造成对资金的需要较大。

(二) 银行等金融机构现行经营机制的缺陷使得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二是信贷审批权限上收, 贷款审批效率低下;三是贷款准入条件严格。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壮大发展, 尤其是出口业务上游生产企业无法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档次和生产集中度, 造成恶性竞争。

(三)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模式在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优势, 能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组织形式, 是企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制的重要政策举措, 也是完善信贷金融体系, 增强金融市场功能, 对银行机构信贷业务的重要有益补充, 更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是独立的法人, 在地方金融办的监管下, 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外贸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 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以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为主要目标客户, 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为他们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增强外贸企业与上下游客户间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最终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发展壮大, 并能为外贸企业推进资本运作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小额贷款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业务模式

作为外贸企业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 主要为外贸企业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包括为其提供贷款业务、融资解决方案、融资顾问和理财咨询, 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为外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发挥作用。

(一) 在客户方面, 定位为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客户

外贸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应包含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在供应链中, 外贸企业居于核心地位,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将物流网络中的各种企业联系起来, 形成“以我为中心”的价值链体系。这个价值链体系实际上蕴涵着小额贷款公司庞大的客户需求群体, 这些客户群体数量多且稳定, 客户资金需求大, 多以短期流动资金周转为主, 把这些已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优质客户群体作为主要目标客源, 不仅大大降低本项目的营运风险, 而且可以把闲置资金充分利用起来, 加快资金运转速率, 促进业务稳定发展, 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二) 在利率方面, 实行市场化利率, 资金的价格由市场资金供应量和市场需求量决定

平均贷款利率水平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低于民间借贷利率, 不仅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覆盖能力, 同时也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 利率优惠为扶持供应链, 保证供应链的良性发展。

(三) 产品模式

1.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模式是指以中小生产企业对下一级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为标的物 (质押或转让) , 由小贷公司向处于供应链的中小生产企业提供的, 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中小生产企业的资金回笼, 提高其资金周转速度。

供应链体系中, 中小供应商的资金缺口及资金压力, 往往由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 向上游供应商赊购。由于资金沉淀于应收账款, 不能及时回收, 造成资金周转紧张, 不能满足产生资金需求。核心企业向小额贷款公司推荐上游供应商, 并且提供其与上游供应商的交易信息, 帮助上游供应商获得贷款, 协助小额贷款公司收回贷款。

2. 抵押贷款

小贷公司供应链上游企业固定资产抵押担保下的金融产品, 与传统固定资产抵押金融产品不同, 上游企业可单个或多个将固定资产打包抵押给小贷公司, 向小贷公司单独或联合申请授信, 小贷公司给予最高总授信额度为抵押物评估值100%的各类短期贸易融资业务。比起传统银行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创新之处在于, 抵押率高达100%, 即固定资产不打折借款。

3. 信用贷款

在供应链上下游中, 对企业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经营状况优良、同业间有竞争优势、财务报表无虚假记录、市场认同度高的企业, 可根据业务量的大小, 核定授信额度, 可在一定期限内循环使用, 按月收取利息。这样可以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临时用款需要。

4. 担保贷款

在供应链上下游中, 对信誉较好、企业净资产规模较大、无恶意拖欠货款现象、与核心企业有较密切的合作关系, 虽然存在风险的不确定因素, 但风险可控的企业, 可采取第三方担保方式发放担保贷款或授信。

5. 质押贷款

在供应链上下游中, 对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 但能如实提供相关信息的企业, 可采取变现容易的流动资产 (存货) 质押发放贷款。

四、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

(一) 存在的主要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除了面临贷款公司的一般风险外, 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和在国内试运行期间政策的不确定性, 还面临着一些特殊风险。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政策风险

国家政策的变动, 包括行业准入条件和利率政策的变化。央行利率水平的变化将会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及收益状况, 近期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利率的波动和变化加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风险。同时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情况下, 未来利率的市场化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其经营状况。

2. 市场风险

指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 造成损失, 包括抵押的固定资产和原料价格的波动、竞争对手增加等。

3. 信用风险

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有限, 影响其还贷能力。由于我国信用环境较差, 信用观念比较淡薄, 赖债、逃债思想较重, 客户道德风险难以完全规避。

4. 流动性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于“只贷不存”, 公司只能以股东出资额和银行再融资进行贷款, 不能吸收存款。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贷放的速度要快于资金回收速度, 放贷资金紧张就在所难免, 流动性风险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5.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员因素中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执行不严格。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属新兴行业, 规范的操作流程尚未完善, 极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 风险控制措施

1. 争取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

通过加入行业协会, 获得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往往是小额贷款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协会、小额信贷协会对小额贷款机构的监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入由小额贷款机构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 日后如果法律上明确赋予行业协会的合法地位, 并委托行业协会行使部分监管职权从而实施自律监管, 协会成员将会得到更好的指导与发展。

2. 加强内部管理与流动性管理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信贷管理规章制度, 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审贷分离和集体审批制度, 统一和规范公司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建立信贷经营、信贷审批、信贷管理的“三分管”体系, 强化信贷经营、管理机构的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

在责任机制上, 明确信贷岗位职责, 强化岗位责任的约束, 培养诚信尽责的信贷管理文化。对没有尽职履行岗位职责的有关责任人实行岗位风险责任处罚。对形成不良贷款的, 严格落实问责制, 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严防道德风险。

在管理措施上, 全面实施和进一步细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 按照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的有关要求, 合理预计贷款损失, 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 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 全面覆盖风险。

3. 实行审贷分离, 加强贷前调查, 贷中审查, 贷后检查

贷款风险的应对包括贷前风险的防范, 即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贷中风险的控制, 即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贷后风险的管理, 即在贷款风险既发后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风险扩大和恶化。

贷前调查采用双人调查, 实行A、B角;对客户的经营情况详细的调查;对借款人的生产行为也要认真观察;对非财务信息要征信查询、有效的侧面打听;对财务信息要以实地眼见原则, 如应收账款核实, 存货及固定资产清点等。

贷中审查要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如核心企业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授信, 通过对有实力的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 对产业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 以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等形成的应收账款回款为主要风险控制手段。

贷款发放后应跟踪了解贷款的去向, 如定期进行贷款项目检查、调查贷款资金使用等以监督客户将贷款应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客户进行风险预警的分析, 来决定是否对客户进行再贷款。

4. 建立征信体系和风险预警

小额贷款公司除了要充分利用其他商业银行共有的客户信用体系外, 还要建立对客户信用等级评估, 构建严密的征信体系。在资信等级评定过程中, 评估小组要对评估标准、评估结果张榜公布, 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 自动接受监督, 杜绝信用评估的暗箱操作, 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及时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化解风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发现问题, 及时查找原因, 就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类似风险的发生, 确保将资产风险控制在最初状态。

五、结语

外贸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将为公司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帮助其快速解决资金链问题, 促进其业务发展。在获取金融业务效益的同时, 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闲散的流动资金来提高资本运作, 实现盈利的新增长点, 是一种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也是对目前现有的供应链金融起到拓展及补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曙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研究[D].宁波大学, 2011.

[2]徐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研究[J].对外经贸, 2011.

[3]谷新生.小额贷款公司实务[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贾政军.浅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特点及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2, (10) .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防范 篇3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传统的信贷业务主要考核企业资质、业绩、财务特征和担保方式等,从单一主体经营、财务、市场等角度对企业综合实力、还款能力进行的信用评价。但在供应链背景下,链上企业的风险已发生根本变化,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较高的信用水平和增级效用以及真实贸易项下产生的自偿性还款现金来源降低了上下游交易方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各环节主体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传递的风险因素又使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的复杂多变,不仅包括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同时还涉及到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体运营风险、交易对手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交易资产风险、操作环节风险以及来自于物流监管合作方的风险等。

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商业银行正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程度,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因此,核心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决定了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和交易质量。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一方面,核心企业能否承担起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担保作用是一个问题,核心企业可能因信用捆绑累积的或有负债超过其承受极限使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兑付危机;另一方面,当核心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时,核心企业可能变相隐瞒交易各方的经营信息,甚至出现有计划的串谋融资,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并组织上下游合作方向商业银行取得融资授信,再用于体外循环,致使银行面临巨大的恶意信贷风险。

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术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风险,通过设计机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人员更替频繁、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已发生根本改变,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自偿性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特点,而自偿的根本依据就是贸易背后真实的交易。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是以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交易方的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融资过程中,真实交易背后的存货、应收账款、核心企业补足担保等是授信融资实现自偿的根本保证,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不存在,出现伪造贸易合同、或融资对应的应收账款的存在性/合法性出现问题、或质押物权属/质量有瑕疵、或买卖双方虚构交易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等情况出现,银行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盲目给予借款人授信,就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业务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当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供应链金融通过自偿性的交易结构设计以及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通过专业化的操作环节流程安排以及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引入等方式,构筑了独立于企业信用风险的第一还款来源。但这无疑对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造成了信用风险向操作风险的位移,因为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操作要求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关系到第一还款来源的效力,进而决定信用风险能否被有效屏蔽。

物流监管方风险。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为发挥监管方在物流方面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降低质押贷款成本,银行将质物监管外包给物流企业,由其代为实施对货权的监督。但此项业务外包后,银行可能会减少对质押物所有权信息、质量信息、交易信息动态了解的激励,并由此引入了物流监管方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方会出于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或者由于自身经营不当、不尽责等致使银行质物损失。如个别企业串通物流仓储公司有关人员出具无实物的仓单或入库凭证向银行骗贷,或者伪造出入库登记单,在未经银行同意情况下,擅自提取处置质物,或者无法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要求尽职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货物质量不符或货值缺失。

抵质押资产风险。抵质押资产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对应贷款的第一还款源,其资产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回收的成本和企业的偿还意愿。一方面,抵质押资产是受信人如出现违约时银行弥补损失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抵质押资产的价值也影响着受信人的还款意愿,当抵质押资产的价值低于其信贷敞口时,受信人的違约动机将增大。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抵质押资产主要分为两类:应收账款类和存货融资类。应收账款类的风险主要在于应收账款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应收账款的账龄、应收账款退款的可能性等。存货类融资的主要风险在于质物是否缺失、质物价格是否波动较大、质物质量是否容易变异以及质物是否易于变现等。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提升对全产业链上相关授信主体的综合准入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对链上各个交易方开展的综合授信业务,因此,需要结合供应链总体运营状况对授信企业的主体准入和交易质量进行整体性的评审,需要从供应链关联的角度对链上各主体业务能力、履约情况,以及与对手的合作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规范授信前尽职调查工作,提高对授信主体真实信息的掌控能力。授信前调查是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经营机构的贷前调查指导工作,制订授信前调查实施细则,并根据不同业务的具体特点明确详细的调查步骤和要点。要严格遵循实地调查原则,实地了解授信主体的从业经验、与上下游合作关系、交易记录、购销情况等,认真核实其存货、预付款、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科目的变动情况,严格评估周转速度及相关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坚决杜绝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要立足供应链金融业务特征,注重对授信主体和交易信息的并重调查,在加强对主体承贷能力、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还款能力调查的同时,还应深入了解客户经营动态和交易情况,认真调查贸易交易的基础背景、核实购销合同的真实性、分析交易的连续性,全面、客观地反映客户真实的经营情况。

强化对核心主体的授信准入管理。供应链金融各种业务模式直接或者间接都涉及到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核心企业在对上下游企业融资起着担保作用的同时,其经营风险也对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具有直接的传递性,直接决定着供应链业务整体的荣损,对其准入管理尤为重要。

真实反映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授信风险与主体信用分隔开了,但债项授信与主体授信的分割并不意味着银行就能忽视授信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银行也不能单纯凭借债项自偿性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增级,而盲目地降低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准入要求,而应该将主体信用与债项评级相结合,通过综合考察授信申请人的综合实力、财务报表、经营效益、交易活动、自偿程度,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重点选择与核心企业合作紧密度高,已建立稳定的商品购销关系,并得到核心企业的推荐或认可,生产经营正常,主业突出,主营产品销售顺畅,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存货周转率以及销售额和现金流量稳定,历史交易记录和履约记录良好的合作主体。

优化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各操作环节职责要点

供应链金融操作流程环节众多、操作风险复杂多变,商业银行应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特点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合理划分岗位职责,通过设置专业的业务部门、制 订专门的业务操作指引、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健全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各流程环节操作风险的有效控制。

要细化各流程操作指引,建立起明确而又细致的操作规范要求。在贷前调查阶段,考虑到信息要求比一般企业授信更复杂,银行应建立专业的调查、审查模板和相关指引,调查人员应按照模板要求的框架进行信息搜集,有效降低调查人员主观能力对调查结果有效性的影响;在授信业务落地环节,应细化与授信主体及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合同协议签订,印章核实,票据、文书等的传递以及应收类业务项下通知程序的履行等事项的操作职责、操作要点和规范要求;在出账和贷后管理环节,应明确资金支付、质物监控、货款回笼等事项的操作流程、关注的风险点和操作的步骤要求,使得操作人员有章可循,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

要针对业务管理需要,明确权责。建立起专业的管理部门、设置专业的管理岗位、明确流程环节中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并细化到岗、到人,实现由专人专岗负责业务推动、业务管理、价格管理、核库、巡库、合同签署、核保、资金支付和回笼监管等相关工作,使得各岗位之间能够做到既相互衔接配合又相互监督检查,真正实现通过流程化管理落实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封闭操作和全程监控,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化运作和集约化运营。

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加快建立电子化信息平台,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总量、业务结构、融资商品、监管企业合作情况等相关要素的电子化统计,实现日常融资货物质押及解押操作、报表统计、风险提示信息、库存和赎货情况分析等工作的电子化,使业务操作流程化、透明化,降低业务操作对人员的依赖,减少人为的随意性。

加强对物流监管方的准入管理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监管方起到“监管者”、“中间者”和“信息中枢”的作用。物流监管方不仅受银行委托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物实现专业化的监管,确保质押物安全、有效,而且掌握了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货物出库、运输和入库等信息的动态变化。银行正是通过物流监管方对质押物的监管来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但当前物流监管方中存在的缺乏专业技能和诚信、企业资质参差不齐、运输和仓储监管的规范不标准以及借款人和物流企业联合欺诈银行等现象,使得对物流监管方的准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物流监管方操作不规范、管理制度缺陷给银行带来损失,应重点选择经营规模大、知名度高、资信情况好、仓储设备专业、管理技术先进、操作规范完善、监管程序严谨以及员工素质高的监管方进行合作。要建立起对物流监管方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加大巡查频度,重点检查监管方是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质物保管及出入库操作,出入库台账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质押货物是否足值、货物储存方式和库容库貌是否符合要求、日常管理是否到位等,对于不符合管理要求的监管方,要即使督促改进,必要时要坚决退出。

提升对抵质押资产的动态管理

抵质押资产作为银行授信的物质保证,其变现能力是授信安全的重要指标。为确保抵质押资产的足值性和有效性,银行要落实好以下两方面管理要求:

注重对抵质押资产的选择。在选择抵质押物时,应选择市场需求广阔、价值相对稳定、流通性强、易处置变现、易保存的产品。为明确抵质押物的权属关系,要让质权人提供相关的交易合同、付款凭证、增值税发票、权属证书以及运输单据等凭证,通过严格审查相关凭证,有效核实质物权属,避免质押物所有权在不同主体间流动引发权属纠纷;在选择应收账款时,应选择交易对手实力强、资信高,双方合作关系稳定、履约记录好、交易内容和债权债务关系清晰的应收款,应确保应收账款所依附的基础合同真实有效,应收账款处于债权的有效期内且便于背书转让等。

加强对抵质押资产的价值管理。要建立质物价格实时追踪制度,完善逐日盯市操作和跌价补偿操作要求,依据各商品的信贷条件设置价格波动警戒线,一旦價格跌至警戒线以下,及时通知经销商存入保证金或补货。与此同时,要建立起对授信主体销售情况、经营变化趋势的监控机制,定期跟踪其销售情况、财务变化、货款回笼等影响银行债权的信号,严格要求其根据销售周期均匀回款,有效控制抵质押资产的价值变化风险。

供应链供销业务流程总结 篇4

《采购管理》

普通采购 流程:

1、请购单

2、采购订单

3、到货单

4、采购入库单(如果和库存一起使用时,入库单在库存系统里生成和审核)

5、采购发票

6、采购结算

7、正常单据记账

8、生成凭证

9、审核发票

10、制单处理(生成凭证)

总结:第六步“采购结算”需要有“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两张单据才能结算。结算完成后,“采购入库单”到《存货核算》里面记账,然后生成凭证。“采购发票”则到《应付款管理》审核,然后制单。也就是说,“采购入库单”与“采购发票”在采购结算时合在一起,之后分开,分别到《存货核算》、《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处理。

暂估业务 流程:

1、采购入库单(只填数量,因为没有发票)

2、暂估成本录入

3、正常单据记账

4、生成凭证(次月收到发票以后,再执行采购结算)

5、采购发票

6、采购结算

7、结算成本处理

8、生成凭证

9、审核发票

10、制单

总结:暂估业务的基本流程与普通采购业务是基本相同的,普通采购业务的“采购入库单”在暂估业务中分成了两部分——“采购入库单”(只填数量)跟“暂估成本录入”(录入金额)。第三与第四步同样是在《存货核算》里面完成,等次月收到发票后,同样是“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放在一起结算,暂估业务结算完成后比普通采购多了一步“结算成本处理”,生成了红字回冲单、蓝字回冲单,少了一步“正常单据记账”,可以理解为前面的暂估录入已经记账了(也就是上面的第三步),“执行结算成本处理”调整了前面“采购入库单”的数量与金额,到这里就只需直接到《存货核算》里生成凭证就可以了。剩下的就跟普通采购业务相同了,到《应付款管理》审核发票跟制单就OK了。

《销售管理》

普通销售 流程:

1、报价单

2、销售订单

3、发货单

4、销售发票

5、审核出库单

6、审核发票

7、制单(生成凭证)

8、正常单据记账

9、生成凭证

总结:1、2、3、4这四个步骤都是在《销售管理》完成的,供应链指导书的账套中,“发货单”一旦生成并审核后,“销售出库单”自动由电脑生成,只需到《库存管理》审核就行了。销售业务比采购业务少了“结算”步骤。

6、7两个操作都在《应收款管理》完成,8、9两个操作都在《存货核算》里面进行,可以发现,步骤与采购业务基本相同。

委托代销 流程:

1、委托代销发货单

2、审核出库单

3、发出商品记账

4、生成凭证

5、委托代销结算单(自动生成发票)

6、复核销售发票

7、审核发票

8、制单

9、发出商品记账

10、生成凭证

总结:供应链指导书的账套中,“发货单”一旦生成并审核后,“销售出库单”自动由电脑生成,只需到《库存管理》审核就行了。所以,第二步不需自己填制“出库单”。委托代销业务的单据记账不同于普通销售的“正常单据记账”,而是“发出商品记账”,因为,商品是代销,并没有真正销售出去。记账之后,同样要生成凭证。当商品真正销售出去,就需要生成“委托代销结算单”,并去“复核销售发票”,这两步都在《销售管理》完成。

7、8两个步骤是在《应收款管理》进行。

9、10两个步骤都是在《存货核算》完成。可以看到,委托代销业务需要两次在《存货核算》生成凭证,第一次是发出商品时,第二次是委托代销结算后。普通销售在《存货核算》里面只生成一次凭证。同样委托代销业务需要两次进行“发出商品记账”,第一次是在发出商品时,第二次是委托代销结算后。

采购、销售业务的对比:这两种业务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要在《存货核算》里面进行单据的记账跟生成凭证。也就是说,不管是销售还是采购,只要是企业的仓库库存发生变动,就要到《存货核算》记账跟生成凭证。这两种业务还有一个相似点,就是采购业务要到《应付款管理》进行发票审核跟制单,而销售业务则是到《应收款管理》进行发票审核跟制单。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凡是由电脑生成的单据一般无法修改,比如当销售选项中设置了生成审核发货单后自动生成出库单的话,那么由电脑生成的出库单的日期是无法修改的。(经常会遇到会员要求修改)

2、删除单据要到生成单据的系统中删除,比如在《存货核算》中生成的凭证是无法在《总账》中删除的,只能回到《存货核算》删除。

3、生成的“发货单”或是其他单据没有价格,那是因为前面漏做了库存管理参数的设置“自带出单价的单据”。

4、系统一旦启用,做了业务,一般无法修改初始数据,只能把做过的删掉,比如期初库存计算机单价录错了,做了跟《库存管理》有关的业务,那么计算机的单价就无法修改了。

供应链管理中的业务外包问题研究 篇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处在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环境中,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挑剔,这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柔性去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利用外部的资源,即企业的资源管理应从内部转向外部,而供应链管理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其他企业完成,即所谓的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解决企业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1.业务外包的内涵

业务外包,指企业基于契约,将一些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仅专注于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和业务。业务外包推崇的理念是,如果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上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如果这又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如果这种活动不至于与客户分开,那么可以把它外包给世界上最专业的公司去做。供应链环境下的资源配置决策是一个增值的决策过程,如果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比自制更高价值的资源,那么则应该选择业务外包。2.企业业务外包的优势及缺点 2.1.业务外包的优势 2.1.1利于企业分担风险

今天的企业所面对的是一个急剧变化、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经营环境,如果所有的业务都由自己来完成的话,企业不可避免的增加厂房、专用设备等的投入,这样一来,企业的柔性将比较差,因而风险将大大增加。而通过业务外包,将非核心、或不善长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专家级企业去做,就可以将风险与其他企业共同承担,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柔性。2.1.2利于节约资金成本

与本企业相比,外包企业是从事某项业务的专业公司,那么它会同时为多家企业做相同的业务,这样可以比本企业自己做的成本低。在技术和经验上,外包企业也往往具有优势。有着多年从事某种工作经验的外包公司,无论是在生产时间上,还是在生产成本上,都会有着自己的一套成熟的计划。并且,企业通过实施业务外包,还可以节省在设施、人员和技术上面的开支,节省了资金成本。2.1.3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业务外包,各个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避免因重复投资或由于承担不善长的业务而使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社会的专业化协作程度,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2.2业务外包的缺点

(1)当外包业务不在受到公司控制时就失去了灵活性当外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使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做出改变。

(2)由于企业文化理念和供应商存在一定差异,在服务和质量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即能否得到顾客的满意,虽然在外包是双方会签订一系列合同条款但在实际运作中明确每一方的义务是较难实现的。因此会影响到企业形象。

(3)在外包过程中企业既不能对供应商管控过于严格这会导致打击其对工作的积极性,也不能过于放宽条件影响到外包质量,所以双方的协调沟通十分重

要这是导致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3.企业在业务外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为例

3.1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管理的现状

在中国饮料市场中主要公司中,汇源公司可谓是首屈一指。自1992年成立以来,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一直致力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阳光健康的公司理念,为消费者呈现优质产品。汇源公司每年可为果农加工水果上百万吨,累计研发生产销售了600多种健康饮品和食品,这就意味着每年汇源公司将花费巨额的物流费用。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司的销量也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现在公司的业务中饮料占60%,食品大约为40%。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公司销售网络已逐步形成,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由于上述情况,该公司主管开始考虑简单的将配送业务全部外包,来解决公司现有的物流配送体系混乱的问题,从而将公司资源和骨干用来对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但是作为一家中国知名的食品饮料公司,物流业务全部外包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是该公司无法承受的。

3.2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物流外包中遇到的问题 3.2.1缺少对物流服务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物流服务商管理问题是汇源公司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评价机制到最终的运作过程控制,整个管理过程汇源公司都因为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管理机制而失去对物流过程的监控能力。汇源公司在选择物流服务商的过程中,主要是参考过去的物流运作经验,或针对公司资源配置能力和经营实力来选择物流服务商,或提出服务标准,要求物流商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完成服务,忽视前期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培训与培养更没有一个完善评价机制。而物流商由于缺乏有关饮料属性的相关知识培训而对货品认知性差,专业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而汇源公司又缺乏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评价机制,属于无流程的管理,从而导致物流外包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3.2.2无法直接对外包管理流程进行有效地监控

由于汇源公司的饮料淡旺季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很多物流公司无法支持项目的运作,而导致提前退出项目,即合同的提前解约。这种情况,正是缺乏针对外包管理流程的有效监控所带来的后果,这些对汇源公司这样的生产厂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物流服务商,将严重影响到饮料的生产和销售环节。3.3应对策略

在经过多次反思后,公司的领导认识到,只有采用综合的物流外包体系才能为公司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于是公司进行招投标,选择多家物流运输公司从事不同区域的配送服务,来减轻公司自身的物流压力、控制物流成本激增、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方面公司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即物流业务外包,但是这并不表示公司可以完全对之后的物流承担公司进行的物流过程置之不理,相反,汇源公司构建出自己对相应的物流服务商质量的评价细则,也就是相应的评价机制。汇源公司对物流服务商的物流活动及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评价中就对物流服务商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服务商的物流质量与水平。另一方面汇源公司在合作的基础上对物流外包流程进行控制,建立以营运质量为中心的流程监控,而且汇源公司更多关注流程的调整和执行单元,以增强流程的可操

作性和贯彻性。这样一来,通过流程的控制,提高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公司以外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改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工作绩效,较好达成工作预期,满足公司业务需要。4.完善企业业务外包的建议

通过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案例我们得到启发,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资源配置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模式,但是不能盲目进行外包。

4.1企业应树立新的企业观念

供应链管理中的外包战略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其应用中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传统观念的阻力,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也是实施业务外包的前提条件。要转变观念,首先企业的领导层要要认真分析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认识到在网络知识经济时代业务外包的必要性、作用,并把上升到战略层次。同时,企业应树立以下观念:(1)树立合作共赢观念。外包是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要克服传统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的思想,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充分的信任和信息共享机制,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2)利用外部资源的观念。在网络知识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要求越来越苛刻,要求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去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也就不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因此,企业必须树立的外部资源为我所用的观念,不管是本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的,都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4.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和制定风险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目标,没有单独的组织对风险进行管理, 因此,当风险降临时,要么是匆忙应对, 要么相互踢皮球。因此,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并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企业经营环境里,如不对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规避,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从而影响业务外包的发展。

4.3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专业化程度

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立足市场,必须具备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必将失去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其供应链合作关系也将瓦解,因此,企业要聚集资源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支撑企业稳步发展。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时要考虑到行业的特征、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条件与优势,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进行无差别的残酷竞争。如果每个企业都这样做, 将会减少企业间的重复投资,提高企业间的专业协作化水平,为企业实施外包提供基础条件。5.结论

金融行业业务员怎么拓展业务 篇6

1、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在同行业公司抢客户。

操作办法上智联招聘罗列出一批在行业做的非常好的公司的分布情况,比如,A大厦里可能会有10家P2P公司,收集一些这些家公司的宣传单子,打电话问问情况。

通常这时候,业务员会主动告诉我们他们周几下午有理财沙龙会可以参加。恩,我们可以去听听他们的理财沙龙。

好处有很多:

1)学习他们的产品和话术;

2)在过程中,哪个是有意向的客户,基本可以判断出来;

3)记得有机会就跟客户互相换个联系方式;

4)没有机会会议结束早借口闪人,到公司楼下……

如果你不想去听,去他们公司楼下转悠就可以了,在一楼前台,会有人问某某公司怎么走,这些便是他们公司邀请的客户。

在这样的金融大厦楼下转悠,每天都会遇到潜力客户,这里得到的客户至少是B类,A类也很多,不过很多已经在该公司成交了。但咱们不怕被拒绝,先挤进他们的采购序列再说,充当甲方的价格磨刀石呗。保险公司经常说一句话,家庭资产配比,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这些在其他公司投资的客户也是一样,配比,分散风险!呵呵,这类话术哥们你还轻车熟路吧……

2、银行咨询的理财客户。

去银行办业务时,或者有事没事就去各银行办业务,办业务不是主要目的,目的是观察,有些客户是去找银行理财经理的,他们咨询完,你追出去。一般选择银行理财的客户会比较谨慎,还是先挤进客户的采购序列。这里的客户都是A类或者B类客户。另外,每个月10日、15日、18日是我们的客户群的叔叔阿姨们开工资的日子,他们早上8点多就在银行门口排队啦,咱们就不动心吗?

3、批发市场。

搞批发的个体老板,一般早上4点开始忙活的中午,下午两点就下班了。就在中午到2点这段时候,很多人坐着没事,拿着我们的公司宣传彩页,一般闲着没事都会看的……

很多人的摊位上有咱们的名片或电话什么的,今后再沟通就好办啦。这类客户的接受能力还是蛮快的,做好这个渠道,成单量应该不止翻1-2倍吧,而且我们知道客户是做什么的,地址在哪……这些客户统统定位为B类客户。

4、搞定拆迁户。

上海拆迁户有很多,很多就在周边,如果多的话,每家有很大一笔拆迁款的,这个时候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扎堆去拜访那些拆迁户了……这些人蛮好搞定,只要他们信任你,就不会反悔!

5、打电话。

如果是公司发的电话,从同业搞来的是最好的客户名单。如果想自己搞来的电话名单,百姓、58去收集一些老板电话,二手车的电话也能收集到。这些客户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可以知道客户是做什么行业的,跟他们聊他们的生意,客户跟我们聊理财,或者去停车场搞定看车大叔,让他帮你弄些挪车电话,拿到这样的电话,定位还算精准吧。

6、跟做保险的大妈大姐合作。

有一些同行业高手擅长此道,一打一个准,看到这条你开心吗?

7、紧盯放生之人。

那些放生的人挺有钱的,不过拿下这样的客户,不是高手就别想了,最好你还懂点佛学,否则没有什么交流基础。每座大城市都有相对集中的放生地段,河流啊,水库啊,山林啊,你在周末常往这些地方跑,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玩命干吧……

8、本城大型房展。

如果有,你该出动了,快去豪宅展位蹲守吧,或许在会上能认识豪客,当地的门户网,报纸有很多这方面的消息。这样的客户一般身边都有一些投资的朋友,做好了,很有想象空间。

9、如果公司支持的话,做些商超活动,社区活动。

模糊一下我们的销售主张。比如,我们可以在社区做各种比赛,出些奖品。有些理财公司做过广场舞,文艺演出等项目。做法简单,先是精彩的表演,中间讲产品,但身份是我们公司是赞助这台晚会的。台上表演,咱们下面搜罗客户,了解下客户需求,把有投资需求意向的客户罗列出来,最后是电话拜访,对了,记得拍照,下次拜访客户,咱还要送客户活动照片,先给客户一个意外惊喜再说。

二、什么样的人适合学金融金

融学这几年还是报考热门,但是如果数学和英语学得不好,如果不想认真学习专业课,只想混文凭的千万别报,因为这是经济学里最难学的一个类别了,虽然这个学科很热门,但不是名校,不是学霸也不是很好找工作。如果学好了能出人头地,考精算师就更好了。

适合高中时期对数学、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对数字敏感,数理计算能力,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辩能力,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的基本能力。

不过,很多能力都可以在大学时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要遵循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找好自己的定位;不要盲目跟风,蹭热门填报。没有兴趣的话,学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痛苦的。

三、金融人员需要哪些技能

初级金融人员:偏专业、技能性

1.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很多初级金融者对操作系统及日常办公软件知之甚少,也不太重视。其实对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耗时、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大部分企业在考评新晋员工时,都以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有非常多的专业软件和协作软件是日常办公的主要平台,现在绝大多数金融工作都已经IT化、信息化,对电脑的熟练使用是最基本的技能。

2.EXCEL

对于经常和数字打交道的人来说,EXCEL可以说是最给力的神器,没有之一,所以值得单独说明。进入金融行业几年后,能否熟练运用EXCEL的工作状态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对EXCEL的运用不仅仅是做表格、做做统计,一些函数和制表上的“黑科技”会让使用者见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我以后的文章会做专门的讲解。

3.英语

重要性无需多言。在很多金融领域如果没有熟练的英语傍身,那基本上就是寸步难行。几乎所有的银行与投行对于英语的要求都是硬性的。

4.金融模型

金融模型就是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做出一个影响分析数据的公式,根据公式将数据带入就可以进行预测,比如预测价格走势。金融模型是金融分析的基础工具之一。

5.财务分析

金融从业者基于证券这样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而看证券就必须要学会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其实不止是金融,财务和会计的专业知识是所有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各个金融领域的工作都是在量化基础上进行的工作。

6.银行业务

对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了解。

7.尽职调查

非金融行业的人很少了解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就是指在投资、证券等领域,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是中介型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的工作之一,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以及基金管理中。

资深金融从业者:偏管理、战略性

从初级金融从业者跨入资深金融从业者行列,除了地位和待遇的飞速增长外,一大特征就是对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从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转变为对战略的操控性和管理能力。

1.投资

投资包括的是从资金筹措、分析、交易到最终执行落地的一个过程。从分析到投资的能力变化,看起来是单纯的范围扩大、知识体系增多,其实实质是从单纯的学术技能研究变成了一个流程管理。大体包括资金能力、分析能力、交易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构成了交易人员的基本能力。

2.投行

投行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对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等。还有对投资银行业务流程的理解,对资产评估、法务等相关技能的熟悉。

3.管理

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规划统筹能力,决策能力和在内的团队管理与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对日后的团队项目有非常大的帮助。

4.风险管控

由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融合,金融行业产生了包括P2P在内的诸多金融产品新形态,这对金融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金融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对金融风险管控也会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金融行业就缺乏大量金融管控的专业人士。在这方面的学习,业内人士一般会采取考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来获得。

5.估值

公司估值是指着眼于公司本身,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公司内在价值决定于公司的资产及其获利能力,进行公司估值的逻辑在于“价值决定价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法(如股利折现模型估值、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等)。

6.PE

传说中的私募,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投资策略。目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大致分为股票策略、债券策略、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宏观期货、量化套利、组合基金以及复合策略等八大类。

7.企业战略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篇7

现实中,银行针对融资业务服务的发展起步期尚短,大多还处于摸索期,信贷市场上,各商业银行摩拳擦掌,设计适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融资金融产品及其方案,并开始尝试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实现双赢。为此,“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它基于产业供应链,充分满足工业经济需求,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更有效。

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加剧。最初,供应链融资业务对象即为中小企业金融市场。一直以来,传统银行信贷文化都冲突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供应链融资使中小企业顺利融资成为可能。在探讨上下游产销资金流及物流后,供应链金融的“自偿性”特质终被发现,成为银行加大其产品研发的理由。后来,多种产品相继问世。深圳发展银行于2006年率先提出“系统性供应链融资”理念,“广发银行”的“物流银行”理念紧随其后。在它们的带动下,其他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陆续展开,陆续推出名异实同的各类业务。

三、当前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主推业务

(一)保兑仓业务

这一业务是银行以核心厂商和经销商的供销关系为前提,面向经销商所开展的授信业务之一。银行同意经销商的融资申请,并专款专用于支付核心厂商预付款,银行再以经销商的保证金为依据,签发等额的《提货通知单》,见到《提货通知单》后,核心厂商发货给经销商,待其销货后再续存保证金,再由银行签发《提货通知单》,核心厂商再见“单”发货,周而复始,到保证金额达银行贷款额时止。

(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

此项业务的开展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借款人确实出具应收账款预期收益进行担保;二是确实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中办理了质押登记手续。通常,应收账款发生不多而单笔额度可观时,较适合选择这种方式;而“应收账款质押循环授信”即以借款人某一时段内稳定且连续的应收账款额为依据,对其应收账款质押的最高授信额进行核定。

(三)存货与仓单质押业务

存货质押业务以客户可自由换货与否作为划分依据,“存货质押”分两种类型:一是“总量控制”、二是“静态质押”;其中,“总量控制”即客户在监管库保有最低库存货物价值,便可享有办理货物出入口的自由,但须基于一定前提。而仓单质押业务,在仓单有“普通”和“标准”之分,不论是在客户营销还是在授信审批,还是放款操作上,“仓单质押”近乎趋同于“存货质押”,但二者也存在本质区别,通常银行掌控的只有仓单凭证,而对货物仓储情况了解不深,因此会高标准要求仓储公司承担违约偿付。

(四)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

即预审贴现额内,银行承诺针对某些承兑人承兑的商业汇票办理贴现,也就是给予承兑人保贴额。不论是票据承兑人还是票据持有人都可申请“商票保贴额”。以业务种类作为区别标准,“商票保贴额”有两种:一是“给予贴现人商汇保贴额”、二是“给予承兑人商票保贴额”。

四、推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序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规范化债项授信管理机制

银行在对企业进行授信审查时,不管是准入标准,还是信用风险都不应作为重点,而应将“债项授信审查”视为核心。同时,银行有必要基于供应链金融特征颁布专项授信指导意见,而下属各分行应基于自身实际修订实施细则。此外,还应基于贸易融资视角对供应链金融进行正确定位,实现“差别授信”。需要注意的是,在供应链金融授信风险评估中,除借款企业主体外,还应考虑侧重债项指标的债项风险,信贷审批人员应将更多权重赋予债项评价。

(二)提升供应链融资产品的质量

银行可同上级“信贷管理部门”联合出台《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具体在业务实践中,营销部门、审查部门一方面应对应收账款符合规定与否进行审查;不应忽视应收账款质量审查,质押标的选择易回收的应收账款是再好不过。同时,关注质押合同操作风险,在应收账款质押办理时,应与质押人签订标准的《权利质押合同》,且合同中必须明确应收账款范围和内容。而在强化掌控质押应收账款、办理应收账款质押时,业务员应取得《承诺函》,借此对付款人形成约束。需要注意,应收账款质押是否生效主要在于是否办理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且其合法性如何。为规避操作风险,银行应成立分行供应链金融操作中心,避免单一或独立操作存放货,以集中监控价格。而对营销机构而言,则应将精力集中于客户营销,以规模经济效应来规避操作风险。

(三)创设电子化供应链金融平台

目前,发达国家(地区)银行金融业信息系统功能已完善,已具备专门电子交易支付平台,公众可获得相应公共信息,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维他命计划”就是典型。因此,国内银行可充分利用电子金融服务工具,以部分电子商务平台为媒介,加强银企合作,搭建供应链金融电子化平台,使“在线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获得再发展机遇。因为物流金融操作更规范,快递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介入也有利于新型快递业物流金融发展,当“电子结算”、“代收货款”等新形势参与到电子化供应链金融平台构建,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则将获得更高竞争地位。

五、结语

发展至今,我国供应链融资组织整体表现为松散态势,核心企业并未紧密联系成员企业,发展较好的只有钢铁和汽车行业,其他行业涉猎不多。而西方则已整合供应链业务为综合服务产品,比如物流管理、融资支持、资金结算,等等。相较之下,我国供应链产品丰富度明显不足,几乎都着眼于信贷融资,再加上法律、信用环境缺失,使供应链融资外部环境非同一般,风险无法估量。为防范风险,“第三方监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供应链融资中。基于前文可知,建立规范化债项授信管理机制、提升供应链融资产品的质量、创设电子化供应链金融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对于加强银行业供应链金融管理,助力社会整体经济增长大有裨益。

摘要:经济全球化加剧的时代,企业形式日益表现为多样化。不论国家性质如何,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已逐渐形成固定依赖。对此,本文以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为研究对象,就其发展背景、主要业务展开论述,并结合实际提出推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序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银行体系,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电子化

参考文献

[1]王小玲.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3(06).

[2]曹庆中.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7).

[3]师儒梅.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与中小企业收益分析[J].时代金融,2013(03).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篇8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核心企业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期,融资难更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瓶颈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经济环境的因素,也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贷配给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包括法律规章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融资困难等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直接融资渠道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私人资本市场。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金融体系缺少一个多层次、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融资市场。我国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其对企业的资本规模、盈利状况、信用等级、资产评估、信息披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内源融资的资金有限

内源融资作为企业资本融通的一个重要渠道,有着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是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消费与积累的矛盾、缺乏税收优惠、规定的折旧率过低等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本相对较少,一般不足30%,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融资机制。

(三)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商业银行从经营的风险与收益的角度出发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行为了增加盈利,通常包揽数额较大的业务,对小额贷款忽视。中小企业市场风险相对较大,企业倒闭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又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和担保,因而银行考虑到安全性因素会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

2.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2.1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FSCM)是商业银行开发的,其服务对象是供应链链条上的所有融资企业,最终形成链条上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顺畅地运营下去,使得“产—供—销”链条稳定发展下去,实现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主体形成一个共存、持续、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站在供应链整体的角度,进行风险的评价分析,最终做出中小企业是否授信的决定。

该融资模式不是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而是针对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将与供应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与核心大企业共同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又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条的竞争实力。

2.2供应链金融三种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供应商的商品价格若出现巨大波动,下游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会发生资金问题,处于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大型企业处能够获得的货款付款期限往往很短,从而出现资金缺口。为填补该资金缺口,中小企业(融资方)、核心企业(销货方)、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银行四方签署预付账款融资业务合作协议书,称为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或保兑仓融资模式。

在经营阶段,有时会导致大量存货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出现资金缺口。为填补该资金缺口,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担保品存入第三方物流开设的融通仓并据此获得银行的贷款;同时,金融机构会与核心企业签订反担保合同或质物回购协议,约定在中小企业违反约定时,由核心企业负责偿还或回购质押动产,称为融通仓融资模式。

在销售阶段,有时即使货物销售出去,但可能由于购货方实力强大而不及时付款,导致货款收回期延长,这个期间也会给企业造成流动资金的短缺,从而出现资金缺口。为填补该资金缺口,中小企业利用其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信用凭证,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

2.3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

(一)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制度环境

供应链金融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具有柔韧性。在供应链金融的大环境下,面对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供应链的成员们共同合作制定相应的财务规划,更好的促进整个链条的发展,使单个企业更好的协调市场的多样化。运用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源处理好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核心企业,在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同时,一定会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提前进行一定的评定,择优选择,这为银行信贷业务减轻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成本。整个借贷过程,只进行了一次信息的采集工作,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使信息更真实,银行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减小。

(三)促进中小企业吸收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融资

供应链金融是围绕着一个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针对其他多个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面金融服务。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关注在已进行交易的贷款业务,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对中小企业的信誉状况进行重新的评估,为之后的融资业务提供保障,以达到控制贷款风险的目的。

(四)优化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供应链中的成员能够进入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更容易的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巨大的资金支持,这将促进中小企业不断转变自身条件,提高公司信誉,完善公司制度,组织有效的运营团队,进入到资本市场,实行多元化的融资。

3. 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有效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需要政府的相关扶持。一方面,从立法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从优化经济环境出发。信用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中央银行应当建立信用评级系统,制定企业信用档案,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

(二)银行制定具体的支持手段

银行应当大力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吸收更多的中小企业到业务中来,通过产品创新制定适合不同中小企业群体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银行应在自身内部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部门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管理,培养出一批掌握供应链金融基本业务的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的规定。

(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积极配合

物流公司应当积极的与银行进行业务交流。物流公司负责处理中小企业预留在银行的流动资产,其掌握着流动资产的较为全面的资料,银行通过资料的收集,运用统一的资产评价标准和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对中小企业客户形成系统性的了解,形成物流公司与银行之间协调监管的机制。

(四)中小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条件

在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全力支持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从其自身角度进行考虑。为寻求中小企业的长久发展,应当在不影响其基本运营的条件下,组织专业化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系统的升级,聘请专业的公司经理负责公司运营的管理。(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熹微. 中国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薛娟娟.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上一篇:建阳市国家税务局2010年工作报告(1.11修改)下一篇:高三数学教师备课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