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2024-10-25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共10篇)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1

摘要:在未来电信业务的市场竞争中, 移动数据业务的运营将逐渐成为主要利润增长点。本文从MDSOSS核心概念、系统特点、业务功能、软件模块、系统组建及网络拓扑结构和服务器硬件要求等方面全面阐述了MDSOSS系统规划方案。

关键词:服务体验质量,用户行为分析,DPI,数据采集

一、引言

用户在使用数据业务时, 更加关注服务体验质量 (QoE) 和业务资费, 这两点是影响用户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 由此引发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命题——如何实现高效科学的移动网络运营。而多媒体信息 (MMS) 、WAP访问、流媒体等业务的用户数和流量都在快速增长, 网络负荷也越来越大, 业务流程复杂, 涉及网络设备较多, 业务维护和运营也急需更多手段支撑。

二、MDSOSS核心概念、系统特点及业务功能

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MDSOSS) 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灵活、开放的数据采集、网络分析、应用统计、业务管理的移动数据业务综合系统平台, 针对网络分析、服务评测、业务部署、客户服务和市场决策, 为运营商 (业务提供商) 的业务运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及全面的分析数据。

MDSOSS系统特点:深入、全面、灵活地网络监测和数据挖掘;多途径、多角色、多任务的全新业务管理模式;专业的用户申告服务平台及用户行为数据库。

MDSOSS业务功能:MDSOSS涉及业务丰富、功能强大、性能稳定, 拥有业务维护和管理、业务承载网络优化、业务服务质量监视分析、业务模型分析、障碍快速定位和排除、客户服务中心 (例如10086) 等功能。具体移动数据业务涉及MMS、WAP、百宝箱、手机报、PIM、手机电视、流媒体等。MDSOSS亦能根据具体业务需求, 实现对特定专题的分析, 建立相应业务模型。MDSOSS系统已具备手机报专题分析、垃圾彩信专题分析、彩信病毒专项监控、安全会话业务专题分析、手机终端专题分析、SP评估专题分析、伪彩信中心专题分析、漫游用户专题分析等。

三、MDSOSS软件模块及网络拓扑结构

数据/话单日志采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底层部分。主要功能是将目标网络接口上的数据、目标业务设备日志及其业务话单采集、传输到MDSOSS系统服务器中, 为下一步业务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源;协议/话单日志分析模块;应用管理模块。

MDSOSS系统组件及网络拓扑结构:

数据采集机 (Data Probe) *:负责对目标网络中IP报文的数据采集工作, 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原始分析;设备日志采集机 (LOG Probe) :负责对网络中目标网元设备的LOG日志数据采集工作, 并对所采集日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业务话单采集机 (CDR Probe) :负责对网络中目标业务话单的数据采集工作, 并对所采集话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四、服务器硬件要求

MDSOSS系统中主要有四类服务器:采集分析机 (Probe) 、数据库服务器 (Database Server) 、统计报表和告警服务器族及WEB服务器 (WEB Server) 。根据实际需求, 服务器硬件配置可以有所变化。MDSOSS系统管理终端为商用台式机。

五、结论

●业务运营支撑:通过对用户业务兴趣偏好的深入挖掘, 结合偏好与业务类型的关联分析, 提高业务运营目标客户群筛选的精度。

●用户终端分析:围绕终端品牌型号对业务及网络指标性能影响、终端类型与业务流量分布关系。发现优质终端型号, 为终端定制选型提供依据。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对用户上网时段, 业务喜好, 上网活跃度分析, 以及上网位置、路径的跟踪, 获取各个维度的用户行为数据, 建立客户综合画像模型, 全面深入的掌握用户行为属性。

●网络质量分析:对网络KPI指标进行进行监测跟踪, 对于质量较差的指标进行深层的钻取定位, 可以从根源上提高网络质量。

●业务流量统计:按时间、地域、业务类型等颗粒维度, 统计移动互联网业务流量分布情况。实现用户上网流量详单快速查询。

参考文献

[1]罗忆祖.DPI技术力助运营商精细化运营[J].邮电设计技术, 2009 (3) .

[2]孙晋文, 肖建国.基于SVM文本分类中的关键词学习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06, 33 (11) .

[3]姚程宽.不平衡样本集中SVM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8, 25 (9) .

[4]R.FieldingUCIrvineJ.GettysCompaq/W3CJ.C.MogulCompaqH.FrystykW3C/MITL.MasinterXeroxP.LeachMicrosoftT.Berners-Lee, 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1.1, June, 1999.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2

《以下言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具有针对性,请勿对号入座》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XX公司是以个人移动用户起家的,业务支撑系统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建立移动用户档案,按套餐计费,最后把钱收上来,随后建设的经营分析系统,核心目标也是分析个人市场提供市场决策,中国XX公司业务支撑系统也就是BOSS1.0诞生于2003年前后,业务支撑系统的雏形已经形成。在2004年前后在中国XX公司市场部下组建了集团客户中心,随着三大运营商对高端移动市场的争夺,集团客户中心逐渐从市场部独立出来,甚至由集团客户中心升级为集团客户部,与之同时,增值业务中心、数据部也随之出现。随着中国XX公司的组织机构的变革,业务支撑体系也在发生裂变,BOSS从BOSS1.0到B0SS1.5、2.0、3.0,甚至NGBOSS,时至2012年的今天,中国XX公司业务支撑体系能否支撑全业务运营呢?近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困惑一:ADC前途未卜? 2006年中国XX公司全国打造ADC(应用数据中心)今后的路在何方,6年了规范没有更新,让人匪夷所思,ADC前途未卜呀。困惑二:ESOP生逢其时,但被边缘化了!2009年推出的ESOP规范,总称“中国XX公司集团客户业务综合运营平台”,帽子的确不小,但遗憾地是在一些省落地时变成了“门户”,所为门户顾名思义是“入口”,不好听点说是一张皮。造成这个结果,依照个人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省分公司没有认识到ESOP的重要性,不客气地说是集团客户战线的同志们,也没有想清楚想要啥;二是规范很全面,缺少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总部和一些专搞IT咨询的人士看的远,但与各省管理和工作流程相差远;三是ESOP的建设和支撑由计费中心承担了,计费中心同志们的头上两把剑:计费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这也好理解ESOP成了计费中心的附属系统,边缘化了,也因此ESOP离“中国XX公司集团客户业务综合运营平台”的差距还很远,但反观中国XX公司其它省份,也不尽如此,一些省份就是由数据部主导ESOP建设的,离市场近也能保持中立,尽量不给BOSS添乱,BOSS该干嘛干嘛,ESOP也有发挥的余地,这个时候就体现了省分公司的差距了。困惑三:面向集团客户的渠道建设,迫在眉睫。中国XX公司个人客户渠道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管是实体渠道,还是电子渠道。非常惭愧地说,中国XX公司集团客户渠道还是空白,集团客户业务营业厅无法办,网上营业厅也没“门”。难道集团客户渠道就靠千千万万的客户经理吗?非也,动力100已在中国XX公司门户上占了一席之地,ADC门户也存在数年,但大多省分公司动力100门户只是些花架子。冷静下来想想,这种现象与集团客户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即维稳。维稳是第一位的,维稳就要维AB类集团的稳,这些集团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无外乎专线\V网,更重要的是靠关系维稳、靠营销成本终端补贴维稳,甚至靠信息化项目投入维稳,可惜又可庆的是这类客户一个省分公司是有限的,几万家十几万家足矣,可惜的是更多C类集团甚至是微型集团未完全纳入集团客户的篮子,可庆的是这些集团有限,否则就要投入更多的客户经理,更多的营销、投资成本。说句抱怨的话,大多省分集团战线的同志们“不拿客户当客户”,他们无视城市里写字楼上下班簇拥的人群,他们当中尤其是一些私企老板是很关心他的驻地销售人员,很关心公司仅有的几辆车有没有被员工私用,他们靠的是固定电话报到,靠的是每天统计车的里程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彩铃,这里是集团信息化产品的蓝海和沃土。当然,“不拿客户当客户”放到中国XX公司的企业文化里,是没有将这些客户纳入KPI,“集团客户占比”的力度还不够,屁股决定脑袋,一任也不超过三年,也难为集团客户战线的绝大多数同志们了。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中国XX公司的老大哥省分公司了,比如广东省分公司在网上集团单位能够体验产品、订购、支付和查询了。OneCM不是一两年了,贫富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中国XX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全员挖空心思创新,都在比拼PPT,真不如树个标杆,做些实实在在的再基础不过的事情。总而言之,中国XX公司到了面对全业务运营,需要静下心来反思、自问中国XX公司业务支撑信息化体系准备好了吗!

三大运营商:移动营销全业务竞争 篇3

2009年5月17日,第四十一届世界电信日。在这一天,中国联通正式开启其3G业务的全国试商用。由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三家通信运营商全面推开3G业务营销,重组后形成的全业务竞争局面正在形成,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中国通信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竞争。

从整体上看,“五变三”的企业格局更有利于形成通信市场上的有效竞争,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无疑都增强了自身竞争实力。拿到了CDMA牌照的中国电信实现了从单纯的固网运营向全业务运营的巨大转变,而中国联通在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运营资金的同时也掌握了最具竞争力的WCDMA这张“金字招牌”。当然,中国移动仍然还是当仁不让的市场主导者,日进3亿的资本积累足以支撑其举起TD-SCDMA标准的3G民族产业发展大旗。

强者希望恒强,弱者期待翻盘。

中国移动是2G时代的移动霸主,“移动信息专家”的收入已经让全业务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自然也希望在3G时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虽然受到了“非对称管制”,即使不能扩大领先优势也仍然希望能稳定主导态势。

中国联通应该是全业务运营经验最丰富的运营商,其各项服务能力比较均衡,屡经磨难,身经百战。曾以打破市场垄断为己任的中国联通更是希望能借助3G业务“先天优势”一鸣惊人,“创新改变世界”(中国联通新形象宣传主题)。

中国电信是固网和宽带领域的王者,在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都拥有明显优势,获得移动业务牌照更使其“如虎添翼”,中国电信对全业务市场和3G的未来都充满期待。

中国移动:更上一层楼

中国移动的最大优势是其在GSM网络运营下积累的4亿多的2G移动客户群,以及相对完善的2G网络和强大的品牌形象,其旗下的“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三大客户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中国移动没有“画蛇添足”地推出另外的3G品牌,而是通过一个“G3”标志将2G和3G用户进行区分。以中国移动的策略,是希望2G用户能够平滑地过渡到3G时代,不管用户用的是GSM还是TD-SCDMA网络,是全球通用户的仍然还是全球通用户,服务内涵和质量完全不变,从而做到营销上的“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中国移动在通信市场竞争中占据的领先优势还包括保有大量的中高端个人用户,而多年积累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也让对手望尘莫及,甚至在短期内都很难模仿。所以,在3G竞争初期,中国移动在尽一切可能,采取一切手段,来保留住这部分高价值用户,哪怕牺牲3G的业务全局利益也在所不惜。

比如,在上网本大战中,中国移动应该知道G3笔记本不该仅仅针对全球通用户,却在上市初期推出了必须是全球通用户才能享受补贴的政策,这样的政策甚至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和来自用户的不满,但作为一种进一步向社会及用户固化全球通品牌差异化服务的策略,进一步强化全球通的优先与高端服务口碑,对其整体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全局是有利的。可以说,TD上网本与遍及全国的“宽带争夺战”仅仅是中国移动“围魏救赵”和“釜底抽薪”的战略工具而已,绝非其市场战略目的所在。

为实现从“移动信息专家”向全业务运营的转变,中国移动采取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构建联盟的策略,在推出无线固话业务的同时,联合广电系统实施“釜底抽薪”,直指对手的宽带市场,从而打乱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步调,为自身的战略转型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3G业务的推广中,中国移动率先提出“三不”政策,即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需要到营业厅登记,就能够实现从原有的中国移动号码自动地转到G3的网络上。这给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中国移动巨大的用户群能够尽可能平滑地转移到3G网络,并尽量减少用户流失。

從3G标准对比看,TDSCDMA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终端数量少、终端不够成熟,这严重限制了中国移动在3G时代的竞争力。所以,深度定制是中国移动TD手机发展的重要策略。为进一步提高终端厂商的积极性,中国移动与终端厂商联合开发生产3G手机,并拿出6亿元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的手机厂商和终端厂商设立了终端研发项目,推动TD-SCDMA终端走向成熟。

中国移动提出“移动信息专家”战略多年,包括入股凤凰卫视,成立无线音乐联盟,进军手机搜索等,还推出了手机报、手机邮箱、飞信、手机钱包、手机地图等业务,一直没有停止对移动互联网的谋篇布局,而最新研发的自有手机操作平台(OMs)更是要在3G时代建立一个统一的移动平台。为适应3G时代的竞争,中国移动效法“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在线推出了MobileMarket,在解决移动梦网模式的痼疾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的赢利能力。

中国电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很多方面来衡量,中国电信都是此次电信重组受益最大的运营商。结合其传统的资源和势力,融合CDMA移动通信网络,中国电信将是未来全业务运营中非常有竞争力的运营商。

中国电信正在充分利用自身在固网业务上的优势,加快移动业务发展,致力于移动与固网业务的融合,致力于公司内部企业文化的融合,致力于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业务和服务的双转型,实现网络技术和人力资源双转型,以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实现新的跨越。

在三家之中,中国电信是动作最急迫、市场营销活动最猛烈的运营商,一系列营销活动铺天盖地而来,天翼广告力度十足,占据了媒体和公众热议的焦点。中国电信厚积薄发,已经等待和筹备了良久,在获得移动牌照后,中国电信需要尽快让公众认识到其移动业务能力,并让社会和公众舆论尽快忘记原CDMA品牌的一些弱点,树立中国电信“全业务领先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借助“189”和天翼,在一系列的广告轰炸和促销策略实施后,中国电信很快提升了其品牌形象以及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在某直辖市的满意度测评中,中国电信在企业实力和促销活动方面甚至超过了此前一直领先的竞争对手。

对于3G,从宣传策略上看,中国电信刚刚获得移动业务牌照,等于是直接进入了3G时代,不需要特别地建设3G品牌,所以一直在强调“互联网手机”概念,充分发挥其固网宽带和政企客户关系的优势,主打商务牌。同时,中国电信也宣布用户可以“不换号、不换卡”免费登记升级为天翼3G用户。

因中国电信在家庭市场和政企

市场拥有相当的领先优势,所以其品牌建设的重点…直在个人客户领域,主要是通过将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政企客户融合发展,借助交叉营销方式开展全业务营销。这就需要中国电信在业务宣传中更多地强调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在宽带业务方面的主导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客户影响。

中国电信在天翼的营销上一直强调“捆绑策略”,依托丰富的固网和互联网资源,用一站式服务、一揽子方案来满足客户全部通信需求,最大限度地将互联网冲浪体验在天翼手机上重现,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互联网商务、娱乐、生活、信息咨询等需求。而通过移动业务融入“我的e家”和“商务领航”等品牌,中国电信正在为用户打造高速率、全域覆盖、使用便捷的全新使用体验。与微软的结盟使得“天翼LIVE”拥有了与移动“飞信”叫板的底气,也为未来的全业务运营和移动互联网开辟了新的切入点。

“c+w+189”是中国电信营销活动的撒手锏,“固网+宽带+手机”的组合使得中国电信拥有了更强的营销实力。中国电信现阶段最大的优势仍然在于无线上网业务,因此在市场上采取了上网卡和手机并重的发展策略,有线宽带与无线宽带的融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电信在宽带领域的竞争力。

此前的CDMA发展遇到困难,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链的日渐萎缩,中国电信下大力气整合产业资源,提升相关厂商的信心,并与厂商合作推进终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甚至一度传出要收购联发科的“绯闻”。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中国电信正在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巨大的商业吸引力重振产业链士气,支撑其未来的3G业务发展。

中国联通: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2G时代,由于中国移动在移动业务上的强势,用户受到一系列竞争性服务体验的负面影响,中国联通长期受困于“低端”品牌形象,不仅是自身的客户品牌相对竞争对手处于弱势,在整体品牌的认知率和美誉度上也落后于竞争对手。所以,拿到了wCDMA牌照的中国联通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品牌建设。

对于3G,中国联通最好的策略当然是建设独立的品牌,而且是一统江湖,以全新的形象面对市场竞争。这种与过去一刀两断的品牌策略一方面可以让客户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原联通和网通合并带来的品牌过多与交叉的问题,更容易进行市场营销,更便于客户理解与接受。在客户定位上,中国联通凭借自身拥有的WCDMA锁定了三种人群,包括中高端商务人群、时尚人群和大众市场,希望重塑企业品牌形象。

中国联通可以算是全业务运营经验最丰富的运营商,其各项服务能力比较均衡,更便于其开展不同市场的配合营销。所以,中国联通下定决心要建设一个跨业务领域的全新的全业务品牌,以突显联通的“创新改变世界”的宣言。中国联通推行全业务品牌策略,将更有利于整合业务资源,传递统一的品牌形象。

“沃”品牌分别面向个人客户、家庭客户、集团客户及客户服务建立品牌延展,对每一大类用户群提供在统一品牌框架内的、有所侧重的业务内容。通过全业务品牌的传播,“沃”品牌将与3G上市的契机一起形成合力,旗下各类业务也都将获得更优化的整体传播效应,从而获得新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联通的广告中已经明确宣称:“如果现在能震撼过去,那么未来将带给我们什么?”从新联通推出的一系列举措看,确实很多是震撼级的,比如,全国统一网站、统一充值卡、推出T/M按内容收费模式等。而从现实看,中国联通的新品牌“沃”相比竞争对手的品牌名称更另类、更新潮,经过前期的精心铺垫,一经发布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又以张艺谋大师级的广告片助阵,在这样的影响下,社会舆论和公众也许将很快忘掉联通此前的2G品牌,同时也会将2G时代的一些不愉快的服务体验经历扔掉,而这正是中国联通所期待的。

中国联通的3G业务在终端多样性、技术成熟度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在上网速率上也领先竞争对手,所以,现在联通最重要的任务在于网络建设,从2G转到3G也需要时间磨合,毕竟国外的运营经验和国内还是不一样。对于现在的中国联通来说,保证初期用户的使用体验最为重要,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企业没有折腾的资本。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4

3G时代, 中国移动面临严峻的全业务竞争格局, 中国移动在现有移动业务的基础上, 还可以运营固话、宽带等其他业务, 为了满足全业务运营的需求, 弥补固话和宽带业务上的短板, 可通过整合铁通在固话、宽带方面的资源, 借助铁通多年来在这些业务领域的运营经验, 快速提升全业务运营的能力。

为了适应全业务竞争的需要, 长远规划业务支撑系统, 移动采用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的架构) 技术对业务支撑系统进行了改造, 并把铁通资源融合进SOA架构, 改造项目以业务支撑系统SOA架构为基础, 进行宽带业务合营和IPPBX固话业务合营, 构建基于SOA架构的一体化服务营销支撑体系。

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优劣势分析

全业务竞争环境下中国移动的优势和劣势如下。

网络导向:

优势:具有丰富的移动网络资源, 针对移动网具备先进的运维服务水平。

劣势:对固网、宽带业务的受理, 维护和故障处理缺乏资源与经验。

业务导向:

优势:对个人客户进行了区分, 产品线丰富, 新业务开发能力强。

劣势:对面向政企、家庭的宽带和固话的业务产品开发及维护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的优劣势分析, 中国移动的全业务运维模式为:整合铁通在固话、宽带方面的资源, 借力铁通多年来在这些业务领域的运营经验来补齐中国移动在固话和宽带业务上的短板。

技术方案研究

(1) 业务支撑系统采用SOA架构

采用SOA技术对业务支撑系统进行改造, 构建Web2.0和多渠道整合、统一认证权限服务、服务封装、流程引擎、规则引擎、信息服务、企业服务总线、接入服务等8个基础技术能力的SOA架构。并对CRM、BOSS、经分、PBOSS、铁通Radius、铁通汇聚局话单生成、铁通施工等系统可重用的模块进行封装, 形成可调用的服务。各业务系统基于SOA架构之上, 通过调用基础服务模块, 构建全业务的竞争体系, 支撑个人、家庭、集团业务的竞争。如图1所示。

(2) 技术实现方案

(1) 宽带业务合营情况

宽带业务组网 (如图2) :

通过双方省公司之间专用通道的建设, 实现移动传输网与铁通传输网的贯通, 为宽带业务联合运营提供了网络基础。移动提供GPON网络, 接入铁通的Radius设备实现宽带业务的统一认证计费能力。

业务支撑系统通过调用SOA架构中CRM能力复用、BOSS计费能力复用、PBOSS服务保障及资源管理能力复用、铁通施工、铁通radius实现对宽带业务的支撑功能。

宽带典型处理流程:

移动主要实现宽带业务的受理、订单流程调度及账务信控处理;铁通主要负责外线施工及服务保障, 并提供宽带指令处理接口。

宽带业务联合运营支撑的关键能力:

充分发挥NGBOSS系统支撑能力, 通过接口打通、流程贯穿手段实现与铁通系统能力贯通, 实现宽带业务的全流程支撑, 快速补齐有线宽带业务运营支撑的短板, 助力联合运营的宽带业务发展。

(2) 固话业务合营情况IP-PBX固话业务组网:

通过移动传输网与铁通传输网的贯通, 为固话业务联合运营提供了网络基础。

采用铁通固话号码, 由移动IPPBX发起固话业务, 通过铁通汇接局出局, 实现固话业务合营。

业务支撑系统通过调用SOA架构中CRM能力复用、BOSS计费能力复用、PBOSS服务保障及资源管理能力复用、铁通施工、话单生成实现对IP-PBX固话业务的支撑功能。

IP-PBX业务售前、售中、售后支撑流程:

通过CRM和BOSS的改造, 打通与铁通的施工开通流程及计费流程, 实现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支撑。移动主要实现IP-PBX业务的受理、订单流程调度及计费、账务信控处理;铁通主要负责外线施工及服务保障, 并提供IP-PBX服务开通指令、话单采集接口。

IP-PBX固话业务联合运营支撑的关键能力:

充分发挥NGBOSS系统支撑能力, 通过接口打通、流程贯穿手段实现与铁通系统能力贯通, 实现固话业务的全流程支撑, 快速补齐有线固话业务运营支撑的短板, 助力联合运营的业务发展。

中国移动通过与铁通公司联合运营支撑了宽带及固话的业务开展, 迅速补齐中国移动的业务运营短板;全面满足集团和个人全业务支撑需求, 使中国移动迅速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全业务运营商。

总结

通过完善中国移动现有NGBOSS的营销服务能力, 支撑宽带、固话与移动已有产品的捆绑, 以及加快全业务融合产品推出, 中国移动加大了市场业务的推广力度, 有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改善了客户感知, 提升了服务效率。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5

摘要:当今社会进入了“客户选择运营商”的全业务时代。客户需要的是一家运营商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满足信息方面的全部需求。当前,广州移动发展的传统通信业务仍然面临着增长瓶颈,政企客户服务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面对政企客户的一站式服务需求,广州移动需增强固网、ICT等新兴业务能力。

关键词:全业务时代;非即开即;通型业务一体化;支撑提升

一、广州移动非即开即通型业务一体化支撑提升的背景

由于传统的电信企业的业务较为简单,更多地考虑公众客户一般性需求的满足,形成了以“前店后厂”为特征的前后端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而随着按照客户群划分渠道的营销模式的推行,对大客户和重要商业客户采用了贴身式的个性化服务,需要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个性化电信服务需求。故当前客户响应机制主要运用于面向大客户和重要商业客户的非话音业务服务。

根据中国移动集团战略转型和省移动发展规划,非即开即通型业务将是广州移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集团公司提出中国移动“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2013年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战略转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省公司在12年底预算会议上明确提出流量经营、集团信息化、客户捆绑等三大驱动力,实现价值突破,未来三年内实现政企信息化收入市场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对未来政企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现阶段广州移动客户响应体系已经完成了组织架构、流程职责的建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运维工作重心前移,提高了大客户业务的可维护性,有效的提高维护服务质量,同时也减轻后续运维工作压力。但响应工作的建设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仅靠即开型业务(如集团彩铃、短号集群网和企信通等)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而非即开型业务(如数据专线、语音专线等)运作流程流程长、涉及部门多,支撑保障较落后已成为制约广州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市场和管理的双重驱动下,广州移动运营支撑体系已经发展到融合支撑阶段,处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现阶段需要向国内外标杆运营商看齐,突破瓶颈,跨向全业务支撑体系建设阶段。

二、广州移动非即开即通型业务一体化支撑提升的思路和对策

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持续地对顾客进行监测并能快速有效地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做出响应。而企业的客户响应能力(customer response capabilities)正是指企业对顾客变化及时响应,并通过快速有效的行动来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在构建一体化运营支撑体系的框架下,通过优化业务-建设流程,建立流程运行各阶段的管控标准,并提出支撑系统构建指引,提升系统支撑能力,达到运营支撑体系高效运作的目标,从而提升非即开型业务支撑能力和效率,改善客户感知。

以政企业务运营支撑战略为指引,对支撑流程优化方案、流程管控的指标体系和支撑系统构建指引进行了研究,达到全面提升支撑能力的目的。

1、研究总体框架。通过内外部的环境分析,结合自身现状分析及国内外运营商的经验借鉴,通过流程优化、管控指标体系建立及系统完善,塑造以客户感知为中心,营工维三位一体化的政企客户支撑体系。具体如下:

1)内外部环境分析

从外部环境分析,在政策、技术环境方面,广州移动已拿到相关国家牌照,发展类似家庭宽带和商业专线的非即开即通型业务,为发展该部分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由于与公司传统业务的较大不同,广州移动进入这种业务的时间较短,技术方面仍不成熟,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市场规模比竞争对手小,竞争形势比较严峻;

从内部环境分析,发展非即开即通型业务是符合集团战略、公司发展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这一块的能力。在长远发展来说,广州移动需要发展多类型的业务来充实自己,并保持其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2)现状分析及对标研究

现状方面,广州移动已成立非即开即通业务的政企支撑体系,但由于缺乏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和市场情况的调研,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业务复杂、流程长和客户感知差等,需要尽快调整整个体系的发展模式,探索一种适合产品市场发展的模式;

通过对国外、国内运管商标杆企业的调查,国外像沃达丰、ORANGE和TELEFONICA等,都具备发展宽带类型业务,有效拓展市场。在国内,中国电信更是固网业务的龙头老大,在拓展经验、客户市场和支撑体系方面实力都比移动强,有很大需要移动学习的地方。

3)支撑战略研究

以客户感知为中心,塑造三位一体化的政企支撑体系,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必须使服务前移,营销下沉。现在广州移动处在非即开即通型业务发展初期,在客户服务方面让存在很多支撑上面的不足,如开通的时长,缺乏对业务市场的了解和竞争对手的调查,完全凭传统业务来支撑,力度远远不足。

4)优化流程模块

通过现状评估,关键流程如前置勘察、开通、施工和验收等诊断,结合标杆研究,形成优化方案。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要重点研究,都会在效率提升方面带来更大的帮助。现阶段,广州移动对这种业务处在研究初期,重要环节存在重复叠加和遗漏的问题,需要通过反复流程穿越和环节优化来提升业务开通效率。

5)管控指标体系模块

分析工单流转,识别关键节点,并设立管控指标--关键节点运营评估指标,进一步演绎成为质量管控指标。指标体系必须有严格的管控标准,现阶段由于在流程上面存在一些漏洞,业务开通经常受阻,时间不能有效控制,造成部分客户流失。严谨的管控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流程科学性,进而完善整体流程。

6)完善系统模块

实现系统一体化、协同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进行能力封装,打造客户导向的支持系统,功能模块和系统互通。支撑系统作为流程电子化流转的关键因素,必须要重点开发和建设。现阶段支撑系统延续了传统业务的特点,并没有完全考虑到非即开即通型业务的特征,都是系统流程第一,客户感知第二,不利于业务的开展。系统模块的优化是流程是否提速和客户感知是否提升的核心因素,必须重点开发建设。

2、研究具体模块

1)标杆分析模块。业界企业都重视客户体验,通过健全服务支撑规范、优化支撑系统等手段实现对客户的有效支撑,营造了良好的客户体验 2)运营支撑战略模块。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日益复杂的市场业务发展方向,需对政企运营支撑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透视,形成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战略发展路径。并以运营支撑战略为指引,对具备“全业务”、面向“全客户”、贯穿“全流程”、“全价值链合作伙伴”高效率参与的运营支撑体系建设进行指导,形成营工维三位一体的运营支撑体系。

3)流程优化模块。在对流程现状梳理的基础上,选取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流程,全面诊断关键流程,并通过与标杆企业的对标,以流程的顺畅、高效运作为目标,形成关键流程优化方案。

4)管控指标体系模块。结合前端的业务支撑流程和后端的运营支撑流程,重点关注集团业务长流程支撑管控。依据运营支撑涉及的工作环节,建立管控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评估权重及评估周期,最后依据各项指标的性质,设置测评(量化标准)和考察两种管控方式

5)完善系统模块。通过NGBOSS实现系统的能力封装,支撑系统朝着一体化、协同化、融合化的方向渐变,同时可考虑自建客户导向的支撑系统,提高支撑能力。以客户感知为中心,以流程优化为切入点,通过完善各模块的功能和系统互通,加快响应速度,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支撑能力,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结束语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6

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运营商在融合通信、流量、互联网等业务方面得到蓬勃发展, 也感受到来自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带来的多重竞争压力。同时, 客户对随时响应、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和业务需求, 必然对IT支撑系统的运营支撑、运营分析、运营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构建满足以用户为核心, 实现端到端的一体化支撑的IT融合架构, 成为移动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移动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现状

2.1三大IT支撑系统现状

移动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经过多年的集中化建设, 基本形成以业务支撑系统 (BSS) 、网络支撑系统 (OSS) 和管理信息系统 (MSS) 三大支撑系统组成的IT支撑体系, 实现对企业运营的全面支撑。

业务支撑系统形成以BOSS、CRM、BASS、BOMC、电子渠道及增值业务平台为主的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网管支撑系统则形成以专业网管、动环监控、信令监测、业务拨测、电子运维五大类系统为主体的运维信息化支撑平台, 并正在向面向客户和业务的综合网管演进。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以覆盖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综合管理、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 初步实现了对企业经营决策, 人、财、物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等业务的全面支撑。

2.2当前IT支撑系统存在问题

三大支撑系统独立部署建设, 属于典型的IT烟囱建设模式, 资源无法充分共享, 不利于集约化、低成本建设, 造成运维成本高, 业务支撑响应效率低。

应用系统异构特征明显, 不同时期、不同厂家开发的系统, 其技术架构、服务组件存在较大差异。系统架构松耦合程度低, 能力可复用性弱, 导致系统灵活性差, 不能快速和大量响应业务需求及其变化。

应用分散且整合程度弱, 导致流程自动化程度低, 影响业务效率和用户感知。

跨专业数据共享效率不高, 缺乏面向整个公司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统一数据视图, 不利于精细化运营与管理。

IT人员组织、系统资产和建设运维的管理职责分散在三个不同的支撑部门, 缺乏专职的管理角色来统一管理IT (如独立的CIO及CIO办公室) 。

三、移动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融合思路

3.1对IT支撑系统融合的理解

三大支撑系统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网络打通和物理设备集中共用的方式实现, 而是对IT系统的平台架构、组织管控模式、业务流程、运维模式等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 形成一个融合的IT系统, 配合以端到端的融合的业务流程, 实现一体化的IT管控体系。

3.2 IT支撑系统的融合原则

IT支撑系统融合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保护现有业务支撑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管支撑系统的软、硬件投资。 (2) 遵循“先新建后改造、先外围后核心、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实现IT支撑系统融合部署和改造迁移, (3) 技术改造与管理模式变革同步进行, 技术上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及SOA等新技术, 组织上逐渐调整现有组织架构, 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IT管理流程体系及运维管理。

2.3 IT融合思路方案建议

根据移动运营商的系统现状及IT融合的原则, 实现IT支撑融合一体化的架构体系, 主体上需要从管控架构和技术架构这两方面着手, 具体则需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整合, 包括平台层面融合、数据层面融合、应用层面融合、管控层面融合。

平台层面融合

平台层面融合是最基础的融合, 它解决的是系统软件资源 (数据库、中间件及其他第三方软件) 和硬件资源 (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 的共享问题。

(1) 构建统一的企业级IT支撑云, 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T支撑系统融合在平台层面需要考虑在保护现有三大支撑软、硬件资产的基础上, 依托云计算等技术, 构建统一的IT支撑云平台, 建设集中化的企业级IT资源池, 同时对现有IT支撑系统逐步云化改造并迁移至IT资源池中, 实现IT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支撑IT集中化战略落地实施。

(2) 构建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 降低集中化系统运行风险.集中化的IT支撑云平台建设, 必然带来安全管理方面巨大的挑战。为降低系统运行风险, 需构建统一的安全体系架构。根据相关信息安全规范, 遵循集中化和分等级的防护原则, 需整合各支撑系统的防护边界, 形成公共安全域、接入认证域、核心服务域等安全域, 内部分区控制、外部整合边界。在安全域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或系统的特定安全需求, 有选择的部署各类基础安全技术防护手段。

数据层面融合

数据层面融合是将各支撑系统的业务数据集中存储, 其应用处理和业务管理依旧独立于各支撑系统内部。数据层面融合可以高效解决支撑系统内部数据共享的问题, 也可以解决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关联性等问题。

当前主要是考虑构建企业级统一数据仓库, 打破移动运营商内部的数据壁垒, 聚合在三大支撑域的数据信息, 依托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立体分析与挖掘, 实现跨组织、跨流程、跨系统的全面信息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同时, 建立相应的数据管控和应用支撑体系, 包括统一数据视图、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模型等。

应用层面融合

业务支撑、网管支撑和管理信息三大支撑网所面向的应用领域各自不同, 应用难以全面融合, 当前IT支撑系统在应用层面的融合主要是考虑软件架构层面。IT支撑系统软件架构层面的整合应该向SOA架构演进, 进而提高IT系统的敏捷性, 实现对IT支撑网的应用标准化、服务化改造, 通过服务接口标准化避免代码重复开发和系统功能重叠, 降低系统开发周期。同时引进ESB企业服务总线构建ESB服务联盟, 实现三大IT支撑系统的多条ESB协同工作, 解决三大支撑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服务集成问题, 实现服务在企业内部的无缝透明被调用和管理, 实现内部系统整合和系统协同效率, 进而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管控层面融合

管控层面的融合是最高层面的融合, 也是最难的一层,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他层面的融合问题, 是企业管理层面的考虑范畴。

IT支撑系统在管控层面的融合目标是要求实现对IT一体化管控, 进而在整个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需要在组织架构上一个有稳定的组织保障, 成立一个统一的IT管理机构类似IT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等;技术管理上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 即建立企业级的IT技术标准体系和建立IT技术标准生命周期管控体系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一套健全的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如实施IT人才专业发展路径管理办法、建立一体化的IT人才资源池等。

四、结束语

移动运营商IT支撑系统融合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移动运营商可以充分考虑自身IT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 结合IT融合四个层面的实施难度大小及迫切性情况, 探索研究选择符合自身的演变方式, 最终实现IT规划建设的“统一决策, 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 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倪晓熔.电信运营商IT支撑云计算资源池建设方案.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4

[2]顾伟.基于云计算的移动运营商支撑网融合研究.移动通信.2012.1

移动增值业务的终端支撑平台 篇7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移动用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随时随地的话音业务,适合市场需求的移动增值业务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自从20世纪90年代移动增值业务在国内出现以来,经过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不断努力,移动增值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最早的短信业务,到后来的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品牌和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品牌,我国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在2.5G网络建成后,开始全面的启动,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达到2.33亿。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促进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同时移动通信产业形态也渐渐由单纯的产品经济时代业态完成了向服务经济业态的进化,移动增值服务将取代单纯的移动通信产品,成为这一产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对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深远的影响。

1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

1.1 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

目前基础的移动增值业务主要有短信、彩信/彩E、WAP、JAVA/BREW以及IVR五大类,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基于开放应用平台务架构的新业务出现,为移动增值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短信是各类无线增值服务中发展最早,最为消费者认可,也相对最成熟的业务。但是,短信市场作为成熟市场,其成长空间已经有限,加之市场中各大小SP(SP是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的直接提供者)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短信作为信息承载方式容量过小的技术限制,可以预计,短信将不再是未来无线增值服务发展的热点,但是短信和其他业务能够组合起来的新业务能够提供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服务,相信这会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2)彩信/彩E是多媒体信息服务,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的信息。是近年来移动运营商着力推广的2.5G标志业务。由于其支持终端匮乏且价格高昂、服务资费居高不下且交互性弱,致使彩信/彩E业务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远远无法达到业内人士的预期。

3)WAP的全称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指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两年前中国移动推广WAP服务时由于网络接入速度慢和按时长计费且费率高而受到制约。但随着运营商3G网络的架设与商用,WAP接入的速率大大提高了,WAP业务面临着一次重新崛起的机会。现今,SP推出的WAP业务包括:在线游戏、信息浏览、视频片断下载、手机广告等。

4)Java/Brew都是供可以将下载应用程序运行在不同厂家设备上的环境,都采用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架构。在未来几年内,Java/Brew是未来无线数据服务的主流方向。

5)IVR,即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和目前大家熟知的固定电话声讯服务类似。手机用户拨打指定号码,获得所需信息或者参与互动式的服务。这是移动运营商由2002年开始启动的新业务。IVR业务行业管理规范、用户群庞大,市场前景广阔。现有的IVR业务包括彩铃、在线点歌、语音信息服务、语音游戏、多方会议、背景音乐通话以及聊天交友等。

1.2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各国运营商开展的移动增值业务以及采用的技术基本上有以下方面:基于Java或BREW的下载游戏类业务,基于WAP/Web的信息浏览和信息查询类业务,基于SMS/MMS的邮件多媒体消息传送类业务,以及基于各种定位技术的移动定位业务。从发展移动增值电信业务比较早、市场相对成熟的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开展移动增值业务对整个ARPU(即每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利润的指标)值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我国,自从移动电话进入千家万户以来,移动增值业务也因方便、快捷而得到用户、企业和服务供应商的普遍欢迎。目前中国移动增值业务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中国移动自2002年推出“移动梦网”以来,已经陆续推广了许多新业务,从最初的百宝箱、手机上网、彩信、彩铃到现在的手机钱包、手机影视、手机动画业务等;中国联通从2001年开始启动“中国联通无线数据综合业务系统工程”,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全国联网,做到各分公司业务共享,打通了与各服务提供商(SP)的通道,实现了SP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目的。其服务包括彩E、互动世界、掌中宽带、联通在信、神奇宝典、定位之星等。可见,我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 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

移动网络的承载接入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以前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增值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现在,随着3G网络的逐步引入和底层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架构的成熟,移动增值业务中的通信需求得到了满足,移动增值业务将成为3G通讯时代最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多和3G技术的引入,如何加快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降低消费价格和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移动终端业务支撑平台。只有手机上网资费下调,广大的消费者既能买得起又用得起高性能的能畅游网络的中高端手机,同时网络上又存在丰富多彩的移动增值业务时,移动数据业务才能快速地发展起来。

2.1 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研究

传统的移动网络是两层体系,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包括基站、路由、交换等),其上一层是无线基础业务支撑层。随着移动增值服务的发展,在这两层的基础上,还将逐渐形成稳定的无线增值业务支撑层,该层将是面向应用的端到端的开放计算机平台架构。随着3G技术的引入,该架构将逐渐成熟,如开放的应用下载方式、丰富的表现形式等,将成为未来移动增值服务的主流形式。

架构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的目的是建立基于Internet、服务于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增值的开放式平台,是手机终端到服务端的解决方案。该架构中传统的基于单机应用的操作系统的概念得到了发展和延伸,使得应用程序能从开始就以网络应用概念为基础,使用嵌入端开放软件平台、手机端和服务端应用支撑平台和无线数据协议接口。

在设计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体系时可参考以下三点:

1)明确设计目标是为提供面向行业或特定细分市场的移动数据增值应用平台,使应用和服务开发商能够容易地在此平台上获得丰富而强大的增值服务功能。

2)采用基于Java、Brew或其他自定义的开放应用平台标准,屏蔽掉终端操作系统和服务接入端的平台异构性。

3)从商业运营角度出发,要能够有效支持运营商和开发商的智能管理和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如图1所示,只有做到从终端定制到业务平台的端到端的整合,才能实现为用户提供完美的增值业务使用体验。

业务平台和终端的融合,必须和手机生产商共同配合,从应用层到平台层进行深度定制,如图2所示。

2.2 移动增值应用体系架构及产品分析

移动增值服务体系的开放应用平台可分成信息型应用和事务型应用两类,通常用于架构复杂的企业级无线应用或特定市场细分领域。“信息型应用”是指将信息内容传递和发送给移动设备的应用,比如:股票证券、新闻娱乐报道、天气预报等,该类型的应用一般不需要移动用户与后台数据库进行频繁交互,主要面对消费型用户;而“事务型应用”需要用户与后台数据库的频繁交互,例如:移动股票交易、个人帐务信息管理及移动电子交易等。

与“信息型应用”相比,“事务型应用”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要求更高,因为“事务型应用”需要在无线设备和企业后台信息系统间建立稳固的数据交换通道,以保证在无线设备上的业务处理数据被快速、准确和安全的送达后台处理系统,被后台处理系统正确的处理和高效地执行,确保关键业务数据不会丢失或被错误处理;而“信息型应用”如果在发送数据时失败,还允许移动用户通过重新发送请求获得数据的重传。通常企业和业务决策人会选择更好的“事务型应用”的解决方案,满足无线领域应用需求。对于企业级应用的软件系统架构,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分别是浏览器访问方式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

1)浏览器访问方式:通过在无线设备上安装通用的WWW浏览器,后台服务器上安装例如微软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使用脚本编辑语言(如JavaScript、ASP等)和ActiveX技术,实现用户界面,实现业务逻辑,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

浏览器本身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链接Internet的超文本信息,它的优势在于浏览器对于颜色、图形和信息的显示,因此,它是解决“信息型应用”的最佳选择,而较少用于解决“事务型应用”的需求。

“事务型应用”要求服务器完全控制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连接,而浏览器方式是由客户端控制连接的,而不由服务器控制,因此连接事务的完整执行就无法得到保证,基于这点,“事务型应用”的需求浏览器方式无法全部解决。比如,当用户还未完成某种连接事务时,此时用户又输入其它的URL地址,或是单击其它链接,这样都会导致某个正在执行的事务的异常中断,而因为服务器不负责连接,所以也就无法得知客户端的执行状态,从而导致服务器停止,留下未处理完的事务、数据库记录和相关的日志。一般来说,浏览器是为访问Internet设计的,所以浏览器对一般外围采集设备的输入是不支持的。

2)客户端/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包括两种结构,分别是胖客户端方式和瘦客户端方式。

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是指在客户端的移动设备上基于Windows CE、Linux、Symbian等操作系统平台编写的用户界面,通过中间件或中间层的解释,从而达到访问后台企业数据库信息系统、实现业务逻辑的方式。从广义上理解,终端仿真方式和浏览器方式属于瘦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的一种。

胖客户端方式,是指用户的业务逻辑、界面显示、数据库接口实现都在客户端的无线设备上完成,客户端直接访问企业后台数据库;而在瘦客户端方式中,服务器端负责定义输出(界面显示、提示声音等)和解释来自移动设备的输入,处理后台业务逻辑和对数据库的操作,客户端程序只负责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和处理与后台应用系统的通讯。

胖客户端与瘦客户端各有利弊,胖客户端中,客户终端的无线设备承担更多的任务,服务器的负担相对较轻,但用户与后台系统的交互性差;瘦客户端中,终端设备的负担轻,与后台系统的交互性强,但当客户端的数量不断增多时,服务器端的承载就非常重。

目前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正如火如荼,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服务提供商跃跃欲试,跳入洪流,一个新的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亦杏帘在望。究其本质,服务的核心存在形态是应用,高性价比的应用需要开放的软件系统平台承载,这将导致在未来的移动增值服务领域中,计算体系与通讯体系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完美统一。

3 基于Java/Brew平台的移动增值业务

3.1 Java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早在1996年,Sun公司就推出了Java语言的三种版本,J2ME是其中的一种版本,它是专门为资源受限的小型消费性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Java平台,目前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小汽车导航系统以及电视机顶盒等众多小型资源受限的设备中,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J2ME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其应用程序小巧且有良好的跨平台能力,能很好地运行在任何不同手机的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有着与J2EE后端的无缝结合能力,利用J2ME技术编写的应用程序可升级至J2SE和J2EE平台;保留了Java语言的优良特色,网络传递极为安全;现有的Java平台上广泛的开发工具,企业、开发人员能够为J2ME提供良好物质和人力支持。

无线Java技术解决了无线Java应用软件与手机底层软件的适配问题,同时促进了无线下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将程序下载到用户的Java手机中,使用Java手机的用户可以在移动网络中浏览、搜索和下载各种Java应用程序,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手机功能。

采用无线Java技术后,应用程序编写者(CP)和服务提供商(SP)就无需关心手机中采用什么操作系统了,手机生产商也无需考虑由谁来提供增值业务。有了开放、统一的无线Java技术后,在CP、SP、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形成了一条统一、高效、完整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从而为用户提供灵活、个性化、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增值业务。

不仅如此,Java手机还是一款具有计算功能与处理功能的智能手机,而相比之下,WAP手机只是一个显示终端,其所有的计算、处理工作都必须在网络服务器中完成。

在移动通信技术中采用Java平台能够屏蔽手机终端自身系统平台的差异性,形成手机端的开放式平台,通过Java语言和Java库能够实现复杂逻辑和功能的业务。以前由于技术、设备等各方面因素,Java的业务盈利并不明显,但随着技术的成熟,Java作为未来的竞争力,是应该进行大量前期投入加以培植的业务方向。

3.2 Brew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Brew是由美国高通公司发明的封闭技术,现在只能运行在高通公司所提供的CDMA芯片上。Brew是介于手机底层操作系统与应用之间的一个匹配软件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对底层软硬件设备的调用与管理。

Brew的优势在于其二进制的运行环境可以高效地利用FLASH和SRAM,利用流媒体应用,其运行速度比Java要快,,但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则逊于Java。

Java和Brew提供业务的目标是相似的,都是提供可以将下载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不同厂家设备上的环境,编程者无须知道手机底层软件。Java的安全性较高,但运行速度受到一定的削减。Brew的速度快,但安全上的缺陷导致应用的提交、认证过程的复杂性。当前基于这两种技术的业务均已经商用,孰优孰劣还有待市场的评判。

随着3G技术的引入,基于Java/Brew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架构将更加成熟,采用Java/Brew的开放应用平台标准将会更加完善,在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总结

当前,在全球的移动增值业务呈现平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增值业务将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业务市场也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3G技术的商业运营将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强有力地促进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更加迅猛地发展。与此同时,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提供统一的业务开发接口和业务执行环境,屏蔽用户终端的差别,这样同样的业务就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上运行;统一的业务开发接口又提供了电信级的API调用,可以让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的开发,而无需深入地了解底层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技术。

面对未来,中国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强对增值业务平台建设的认识,做到进行统一全面规划并分步建设与实施,以实现业务平台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詹舒波,易文强.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业务支撑平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增):61-62.

[2]白云锋.无线增值业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07:1-4.

[3]刘岩.我国移动增值服务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数据通信,2006(15):1-11.

[4]刘东明.移动增值业务介绍及发展[J].电信网技术,2003(8):6-9.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8

1、山东广电网络业务发展需求

山东各地市数字电视整转、网络建设情况及网络承载业务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各种技术规范、标准 (如:网络、机顶盒、CA、前端等) 不统一, 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各地市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各地市开展的业务种类、业务规模、业务水平、实际效益也千差万别。

整合后的山东广电网络, 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逐步实现统一的业务产品化管理。初步按照传统类业务和增值类业务进行统一的分类和运营管理。

对于传统性业务, 由于是各地市的基本业务, 这类业务已经开展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 所以各地市存在的自有BOSS系统已经对这些业务有了很完善的管理。这就要求在省公司BOSS系统建设初期, 各分公司BOSS系统可与省公司BOSS系统进行对接, 提供用户统计数据、用户订购、收入确认等信息接口。

对于增值类业务, 由于全省绝大多数地市尚未开展, 所以在下一步的发展中, 将全省统一规划, 统一部署, 统一管理。这就要求省公司BOSS系统, 对这些业务实现“集中计费、分级管理”。具体就是:省公司BOSS系统将为全省未来该项业务用户提供统一认证、统一服务、统一计费、统一授权以及分级管理、分级控制、本地定制等全面支持。

2、全业务运营管理需求及建设要求

2.1 运营管理需求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省公司BOSS系统必须逐步实现公司经营由网络竞争向全业务竞争的转变;实现运营过程自动化;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过程和运营管理。系统应能有效整合、管理合作与外包业务, 并充分适应客户需求变化, 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快速响应。

通过对现有的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分析、规划, 对未来具有战略价值的增值业务等新业务的预先规划, 在充分整合的基础上, 建设统一的运营支撑平台, 实现客户信息、产品模型、业务流程、帐务流程的统一管理。

实现客户服务“一台清”、“一单清”, 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实现综合业务的帐务交叉优惠, 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为发挥综合业务优势提供条件;形成跨业务的综合用户资料, 为综合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打下基础, 为业务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实现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一致的体系结构, 便于管理维护, 提高效率。

2.2 BOSS系统建设要求

(1) 系统集中。

管理模式由各项业务分散管理和地域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发展, 各类子系统从采用地市分散方式建设、管理的模式逐渐向省级集中方式演变, 同时系统数据由业务分散、地域分散走向省一级集中管理。

(2) 综合业务。

在营业、帐务、缴费等与客户接触的渠道上, 融合广电运营的多种业务, 实现“一台清”、“一单清”, 实现多业务交叉优惠, 实现多业务的统一管理。

(3) 结构优化。

系统体系结构能快速支撑将来新业务的开展, 业务分散经营, 数据集中管理, 并具有灵活的权限管理功能, 适应组织构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各子系统间接口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并且能够为外围系统提供标准的接口服务。

(4) 一体化设计。

“一个体系结构、多个子系统”。一个体系结构是指统一的综合业务支撑系统, 多个子系统是指在综合业务支撑系统中的各专业计费子系统、产品管理子系统、综合结算子系统、综合客户资料子系统、综合客服子系统、第三方服务接入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等。

(5) 分步实施。

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合理配置、分步实施的原则, 确定明确、可行的阶段性实施目标, 采用平滑过渡、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建设, 最终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

3、省公司BOSS系统建设实施要求

省公司BOSS系统建设, 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系统性要求高、结构繁杂且处于不断演进中的工程项目, 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合理配置、分步实施的原则, 统一组织实施, 逐步实现三个目标体系:

一是以集中统一的方式, 既要满足无BOSS系统和未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分公司, 对传统类业务运营管理的现实需要;又要解决对现有分公司BOSS系统的用户、业务数据的初步汇聚, 为全省业务发展提供决策和市场运营的数据参考。

二是面向全省统一平台下的增值类业务, 重点开发建设相应的BOSS系统模块, 统一部署、管理, 同步进行新业务开发与BOSS系统建设, 不断提高全省网络平台综合业务运营支撑能力, 满足NGB、三网融合条件下新业务的运营需要。

三是最终实现全省一个BOSS系统平台、一个数据中心的目标。即:全省BOSS系统实现平滑过渡, 统一平台与数据。在省BOSS运行稳定、功能完善、能够提供当前业务支撑的前提下, 逐步积累经验, 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 培养出一批管控人员, 推广成功地市分公司经验,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有计划、分批次平滑过渡各分公司BOSS系统。全面提供与市场、业务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和IT能力, 为市场运营提供必要的经营分析能力;提高客户服务支撑能力, 提升用户服务水平, 打造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新形象。

4、BOSS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

省公司BOSS系统的功能需求, 应以满足全省业务发展、兼容各分公司BOSS基本功能、符合CABLE-BOSS专家建设书功能描述及其它相关行业规范为基础。

设计遵循业务支撑系统总体规范和业务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并遵循NGOSS模型关于业务过程框架的相关论述。

系统具有标准化、可扩展、安全性高等先进特点。

在系统架构上采用分布式处理和多层结构的设计思想。

在技术实现上遵循J2EE、XML、SNMP、HTTP、TCP/IP、SSL、WEB SERVICES等业界主流标准, 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

附图如图1:

5、结语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9

以产品融合运营为核心

根据全业务支撑系统规划目标积极推进各项目建设开发, 我们初步构建起“331”全业务支撑体系, 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三项流程贯通”, 包括项目运营流程、服务开通流程与投诉处理流程, 打通客服系统、BOSS与EOMS这3个系统间的服务开通与投诉处理流程, 实现售前、售中与售后的流程全面贯通。二是“三类业务受理”, 通过系统融合支撑与流程贯通, 实现了专线业务、宽带业务、固话三类业务营业受理与业务管理。三是“一个系统融合支撑”, 全业务支撑各专项项目均遵照总部NGBOSS规范, 统一在BOSS系统中安排改造开发, 实现全业务融合受理、融合账务与融合计费。

完成融合运营的升级改造

福建移动信息系统部在分析全业务产品特性和NGBOSS系统的特点后, 认为融合运营是全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性地启动并完成了融合的产品管理项目, 对BOSS系统产品模型进行升级改造, 构建面向为TD业务、家庭业务、集团业务、固话业务、宽带业务、互联网业务等业务融合发展的产品运营核心。

在该项目中, 我们通过建立统一的产品目录, 搭建共享的、全方位的产品信息视图, 提供灵活的产品组合和包装能力, 为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销售管理等前端应用以及融合计费、综合账务、服务开通等后端应用提供业务支撑能力。以统一的CRM承载融合的全业务、全产品客户运营, 实现全渠道一体化的营销、服务、业务受理, 以强大的融合计费引擎和灵活的账务配置支撑融合的全业务产品设计和实现, 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 提升全业务快速支撑能力。

率先具备宽带业务融合支撑能力

福建移动信息系统部经过半年多宽带业务支撑改造项目的建设开发,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BOSS系统中具备宽带业务融合支撑能力, 实现了宽带业务受理、用户管理、服务开通、账号认证、计费账务处理等宽带业务运营支撑, 同时汇编了《广电合作宽带运营支撑体系》, 作为总部宽带PBOSS规范编制参考以及全业务运营支撑经验交流材料。

同时, 福建移动还启动了“中国移动福建公司IP认证计费系统优化改造项目”, 协调配合龙岩、泉州等分公司逐步将本地系统支撑的宽带用户迁移整合到BOSS系统, 实现了自建自营、广电合作、铁通合作等多种模式宽带业务运营支撑与市场推广。

从2009年开始, 在固话业务支撑方面, 福建移动在统一营销支撑、统一受理支撑和统一服务保障的融合支撑方针指导下, 目前已完成有线固话、集团固话、无线固话和铁通合作固话等业务支撑系统的改造。当年1月实现了基于窄带交换机 (企业直连) 、IMS核心网不同方式的固话业务运营支撑, 提供面向个人用户和家庭市场的固话业务支撑解决方案。4月在现有集团语音专线业务的基础上, 建设开发了集团固话业务支撑平台, 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具备了面向集团客户的固定语音业务运营支撑能力。5月启动无线固话业务支撑, 7月实现了一阶段需求, 进一步完善了全业务系列产品线。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网 篇10

面对三网融合, 广电运营商将完成从有线电视运营商向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运营商的转变, 在双向有线电视数字网的基础上开展综合业务,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 广电企业的业务运营能力也面临巨大挑战, 运营支撑系统的良好运行成为广电运营商的重要后台支撑, 不管在功能还是性能方面都必须要满足日趋增长的业务类型和业务数量, 才能保证用户多样业务的顺畅体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测试研究旨在找出能够适用于广电业务的测试方法, 帮助有线运营商提高自身运营支撑系统质量。

1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研究现状

全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在运营支撑系统建设方面起步, 目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缺乏客户资料的统一管理、各类业务管理系统比较封闭, 也比较分散、不能对系统统一进行管理。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处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过渡时代, 电视数字化和三网融合的推进给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随着大数据量的处理和存储, 广电需要一个完善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高灵活性、高可扩展性、高兼容性以及高可管理性的、面向未来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来替代原来比较分散的系统。目前, 各有线电视运营商正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除传统的模拟电视外, 还大量地开展了数字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型业务, 但这些业务总体可归为如下四类: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业务、增值业务。随着数字电视用户的不断增长, 以及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 增值业务成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增加收益、拓展收益的主要部分。各地正在开展和研究的增值业务主要包括:电视短信、电视商务、电视政务、电视互动游戏、家庭银行、证券交易、彩票业务、IP电话、社区服务、交通服务等。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和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迅猛发展, 为提高管理水平、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增强企业竞争核心力, 建设多业务综合运营支撑系统成为广电系统的首要问题。

2 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系统功能架构

2.1 系统组成

NGB BOSS主要由业务支撑系统 (BSS) 、运营支撑系统 (OSS) 组成。BOSS从业务层面来看就是一个框架, 来承载业务系统、CRM系统和计费系统。实现统一框架中的纵向、横向管理。

2.2 业务支撑系统BSS

业务支撑系统包括客户管理系统、综合计费账务系统、合作伙伴管理系统、授权管理平台和用户认证平台。客户管理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 提供面向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整合客服、营销、销售/ 订单等功能, 提供统一的客户视图与产品闭环管理。综合计费账务系统实现全业务详单的采集、计费和账务处理, 统一余额管理以及欠费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系统针对产业链上游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和中游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 实现与其他服务供应商、内容提供商、渠道商等合作伙伴之间根据结算规则完成收入分摊、业绩核对和监管的过程。授权管理平台主要为用户使用特定的服务产生合法的服务指令, 发送服务开通指令, 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统一用户认证平台或业务系统的鉴权。用户认证平台为运营商的各类基础业务及增值业务使用用户提供统一的认证, 还提供针对用户所订购产品的鉴权。

现有BSS功能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管理、计费账务、渠道管理、客户服务、合作伙伴管理、预付费卡管理和统一认证、工单管理、统计报表、标准地址管理渠道佣金结算、合作伙伴结算、资源管理 (终端资源管理、网络器材管理、票据管理、地址管理) 、电子渠道 (网上营业厅、电视营业厅) 、销售管理、外呼管理、增值业务管理平台、社区经理管理、统一支付平台、统一授权、统一授权管理、综合结算、业务开通管理、集团业务管理、合同管理和政企业务管理。

2.3 运营支撑系统OSS

运营支撑系统包括服务开通系统、综合运维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和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开通系统实现在开通服务层面的管理功能, 承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订单, 与自动激活和施工调度共同建立端到端的开通能力, 并对网元进行集中统一的控制。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全面管控各种运维信息, 为快速服务开通、快速故障定位和服务恢复以及高效日常维护管理提供支撑, 从而提高对市场业务的支持力度, 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及服务保障效率。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实现获取资源层的告警数据、性能数据、流量数据和协议数据, 提供多专业网管数据采集、处理和呈现功能, 同时对告警信息进行跨专业关联分析, 进行故障分析定位, 将告警信息与客户信息和业务信息关联处理, 确定故障业务和客户影响范围, 设立性能阈值, 当超越门限时生成性能告警, 提供各种网管数据专题分析和呈现功能。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对各专业网络的物理资源以及逻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将为服务保障类系统以及服务开通类系统提供资源数据支撑, 并保存用户与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同时为其他的系统提供资源信息或实现资源变更操作。

3 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测试需求分析

3.1 功能测试需求

3.1.1 业务支撑需求

在业务支撑方面, 主要面向客户, 对客户接触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提供支持, 至少应满足如下需求:

1.实现营销、销售和服务的一体化, 支撑全业务的运营;

2.对营销计划、活动、营销绩效进行管理;

3.整合客户接触渠道, 提供销售商机支持和渠道管理能力;

4.展示所有自然人、家庭、商业单位、团体或者客户群体等客户的客户统一视图, 提供统一客户接触管理和客户Qo S/SLA管理;

5. 实现产品/ 销售品管理及其生命周期管理, 支持灵活的产品配置;

6. 实现合作伙伴管理, 支持其业务部署及结算;

7. 实现实时、集中、融合的计费, 支持预付费和后付费两种付费模式, 支持按次、按流量、包周期等计费策略;

8.实现统一的授权、认证和鉴权。

3.1.2运营支撑测试需求

在运营支撑方面, 主要面向服务和资源, 提供综合运行支持, 至少应满足如下需求:

1. 实现统一的资源展示, 优化资源配置, 进一步提供面向客户的服务与体验, 强化服务开通与服务保障能力;

2. 面向服务和资源, 提供综合运行支持, 支撑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各类产品的开通与快速故障定位, 支撑对网络性能参数和运维服务质量的实时监控、分析和管理。

3.1.3 公用共性测试需求

在公用共性需求方面, 顾名思义, 主要是将公用需求抽像出来, 供其它功能域调用, 至少应满足如下需求:

1. 操作权限管理, 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人员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等;

2. 公告信息管理, 主要是针对系统内部的信息发布、公告传递和使用说明等;

3. 日志管理, 包括系统日志 (备份) 的查询、系统日志的导出/ 转储、系统日志备份操作和系统日志的清理等;

4. 网络管理, 对BOSS系统自身的网络相关事务进行管理。

3.2 性能测试需求:

以某省运营支撑系统为例, 省分系统可服务用户规模为500 万户, 系统性能技术指标如下所示:

1. 省分系统可服务用户规模500 万户;

2. 系统在100 用户并发访问时, 系统页面响应时间不超过3~6 秒, 超时则为失效;

3. 测试过程中, 各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情况没有明显的变化;

4. 系统CPU在70%~80% 之间高压力下可持续工作4 小时以上;

5. 系统响应时间为1s时, 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并发访问用户的数量;

6. 数据库查询1000 条数据可以在10s内查询完毕。

4 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测试研究

4.1 功能测试研究

4.1.1 前期分析

运营支撑系统 (BOSS) 系统流程复杂、功能点多且关联性较强。如果按照一般应用软件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即使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测试, 保证大部分功能点都正确, 也不能保证正常地使用, 因为BOSS系统的业务流顺畅、集成性高是更重要的要求。针对这样的难点, BOSS系统的测试重点应该放在流程的正确集成上。

以某地BOSS系统为例, 对其基础业务进行基本功能和主要流程测试, 用例设计首先使用场景法, 对系统运行流程进行分析, 从宏观考虑用例应包括的哪些基本流和被选流, 其次在设计具体的数据流时以业务流为驱动, 结合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方法进行具体数据的设计。

以系统中数字电视业务场景为例, 主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营业员根据客户需要, 在客户的住宅地址上新装数字电视, 其中会用到之前已发放到营业厅的设备终端和票据, 营业员提交受理时可选择是否上门施工, 提交受理后系统后台对相应设备做服务开通。

根据上面的流程图和软件使用说明, 可以归纳出一个比较清晰的主、备选流关系图, 如图2 示以及个路径与触发条件的对照表, 如表1 所示。

场景分析: 遵循如图3 所示的路径, 可以确定不同的用例场景, 从基本流开始, 将基本流和备选流结合起来, 可以确定各种场景, 如表2 所示 (表中只是列出部分场景) 。

以上所讨论的为BOSS系统数字电视业务几个模块之间的业务流程图, 同时模块内部还有比较复杂的流程,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不可能对所有流程一一验证, 我们应该在所有的业务流程中, 选择一个可以尽量覆盖所有场景的业务流程。我们通过建立路径触发条件与场景关系表, 如表3。

表3 中并没有将所有路径出发条件组合和覆盖的场景关系全部列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第5 组条件组合所覆盖的场景最多, 应该按照这个组合来设计测试用例。

通过以上工作, 我们确定了在BOSS系统功能测试中“性价比”比较高的流程, 以及出发流程所需的基本条件, 这样我们功能测试所测的数据就能够覆盖尽量多的流程分支以及功能点。反之, 如果盲目地选择流程进行案例设计, 结果可能是重要的流程分支及功能点没有覆盖到, 或者虽然流程分支及功能点覆盖到了, 单进行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1.2 用例设计

1. 基础信息管理

以某省BOSS系统为例进行用例设计, 在BOSS系统中常常会出现基础信息录入的情况, 但由于基础信息多为数据以及文字管理, 因此该类测试不列举流程图, 采用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法对用例进行设计。

以身份证号录入为例, 在此用例中我们采用等价类划分法对身份证号录入进行测试, 所谓等价类划分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多个部分, 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的输入值。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所有等价值, 也就说, 如果某一类中的一个输入值发现了错误, 这一等价类中的其他输入值也能发现同样的错误;反之, 如果某一类中的一个输入值没有发现错误, 则认为这一类中的其他输入值也不存在错误。

身份证号的要求和特点:

1) 身份证号码为18位, 不能多也不能少;

2) 身份证号码中出生年份不正确;

3) 身份证号码中出生月份大于12;

4) 身份证号码中出生月份小于01;

5) 身份证号码中出生日小于01;

6) 身份证号码中出生日大于31 ;

7) 身份证号码中出生日期小于当前日期;

8) 身份证号码中闰年二月不能多余29天;

9) 身份证号码中平年二月不能大于28天。

列出等价类列表, 如表4所示。

客户资料身份证号码输入的测试用例如表5 所示。

这个测试用例已经覆盖了全部等价类, 但对具体输入数据的测试还不够完善, 这时我们将引入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不是选择等价类的任意元素, 而是选择等价类边界构建测试用例, 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 对边界附近的处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检验边界附近的处理专门设计测试用例, 可以有效地弥补等价类划分对具体用例数据设计上的不足。

2. 综合业务功能测试

针对BOSS系统中业务流程进行用例设计, 对输入数据的可用性校验可以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法进行用例设计, 不再详述。以下以综合业务功能中的业务受理的新装功能为例, 设计相关测试用例。流程图如图3 所示。

以某省已经进行过的受理流程功能测试, 用例步骤及结果如表7 所示。

4.2 性能测试研究

为了不影响生产系统的在线运行, 运营商会搭建一套与生产系统配置、环境数据完全相同的测试系统, 以便于在新业务上线时, 可以在测试系统进行验证后再上线, 减少生产系统的出错几率, 性能测试也同样在测试系统进行, 但为了数据的准确性, 有些运营商也会选择在业务量相对较少的深夜时间对生产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以得到相对真实的数据

4.2.1 系统概述

以某省已建好的BOSS系统为例, 系统的部署情况如图4所示。

4.2.2 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主要对系统进行两次性能测试, 第一次性能测试为性能检测以及故障定位;第二次性能测试为对调优之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测试主要在局域网内进行, 通过监控资源的使用情况, 重点定位应用系统以及软、硬件支撑环境故障。

4.2.3 测试指标分析原理与方法

80 ~ 20 测试强度估算原理:

每个工作日中80% 的业务在20% 的时间内完成, 以某省营业厅客户端登录系统为例, 全省共50 万个客户端, 根据以往的统计结果, 每年的客户端增加量为10%, 考虑到3 年业务发展的需要, 测试需按现有业务量的约1.5 倍进行。

测试强度估算如下:

每天的总的请求数为:50×1.5=75 万次/ 天;

根据二八原则, 每个工作日8 小时即每天80% 的业务在1.6 小时完成, 则系统每秒的登录请求数为 (75×80%) / (8×20%×3600) =4.17 次/ 秒;

即BOSS系统服务器处理登录业务请求的能力应达到4.17次/ 秒。

4.2.4 测试案例分析要素

1. 任务分布方法

1) 交易任务种类;

2) 在一天的某些特定时刻系统都有哪些主要操作。

任务分布表如表8 所示, 并发用户数根据不同的系统统计情况不同有不同的总数比例。

从表8 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 下午一点, 交易混合程度最高;

2) 上午九点和下午两点是登录高峰期;

3) 登录并发用户数最大支持300, 考虑业务扩充需求, 最大并发用户数取450 ;

4) 客户查询并发用户数最大支持200, 考虑业务扩充, 最大并发用户数取300 ;

5) 其余业务与以上两种业务计算模式相同。

2.交易混合情况

主要关注:

1) 系统日常业务主要有哪些操作, 高峰期主要有哪些操作;

2) 数据库操作有多少;

3) 如果任务失败, 那么商业风险有多少。

选择重点交易的指标为高吞吐量、高数据库I/O、高商业风险。

4.2.5测试案例制定

1.测试用例

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对系统实施并发性能测试的同时, 对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资源监控, 实时查看资源使用情况。

2. 测试范围:

1) 系统并发性能测试;

2) 系统可用资源监控。

4.2.6 测试环境、工具、数据准备

1. 测试环境的准备

测试环境会直接影响最终测试结果, 所有性能测试都是在一定软、硬件条件约束下的测试结果, 测试环境的些许变化都可能对最终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1) 性能测试环境原则

(1) 如果是在BOSS的生产系统上进行测试, 要尽可能降低对已经上线业务的影响;

(2) 如果是在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测试系统必须要达到服务器、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的与生产系统相一致, 并且有一定的数据储备;

(3) 需要考虑测试工具的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要求;

(4) 配置与业务相关联的测试环境需求;

(5) 测试环境支持交互操作;

(6) 测试环境支持安装、备份及恢复的过程。

2) 测试环境配置

(1) 业务运行的操作系统的版本;

(2) 传输协议;

(3) 服务器及工作站机器;

(4) 测试工具配置。

2.测试工具准备

BOSS系统性能测试主要使用HP Load Runner进行测试。

3.测试数据准备

由于测试工具在进行性能测试时会模拟出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情况, 或者在进行客户查询时需要数据库中有大量的数据储备可供测试, 因此在测试开始之前, 要求生产系统和测试系统都需要有一定的数据储备才能保证性能测试的顺利进行。

4.3 可靠性测试研究

BOSS系统作为整个有线网络的运营支撑的核心系统, 稳定可靠性是有线运营商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旦出现宕机或者数据丢失, 运营商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在一些意外造成BOSS系统中数据库服务停止的情况下, 如何尽快地恢复服务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 对应用服务器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能力、数据备份、容错、以及容灾等能力进行测试, 并确定BOSS系统可靠性测试点如下:

数据库备份:查看数据库系统是否支持多种完全备份方式, 是否支持多种完全还原方式, 是否支持对指定库进行增量备份以及联机备份, 同时考察系统备份恢复的时间。

故障恢复:当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存储介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BOSS系统是否可以提供相应的恢复机制。

运行稳定性:应用服务器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应用服务器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进行不间断7×24 小时的测试。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系统是否提供了数据库复制的机制。

4.4 安全性测试研究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趋复杂, 广电系统已经不是早前相对封闭的单向系统, 要实现所有业务的大融合, 运营支撑系统作为业务融合开展的后台支撑, 需要与很多系统进行业务对接, 在开放的同时也就带了广电关于广电网络安全性的思考, 一旦运营支撑系统出现问题, 会是一个相对严重的连锁反应, 波及到广电系统的各个环节, 而广电作为一个政治属性存在, 是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因此对于BOSS系统的安全性考虑应该上升到最重要的环节, 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BOSS系统的安全性测试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功能验证

功能验证主要对BOSS系统中涉及安全的软件功能进行验证, 例如: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以及认证系统等进行测试, 查看功能是否能够正确实现。

2. 漏洞扫描

安全漏洞扫描通常都是借助于漏洞扫描器完成, 是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通过使用漏洞扫描器, 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 及时修补漏洞。

漏洞扫描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机漏洞扫描器和网络漏洞扫描器。

安全漏洞扫描是可以用于日常安全防护, 同时可以作为对软件产品或信息系统进行测试的手段, 可以在安全漏洞造成严重危害前, 发现漏洞并加以防范。

3. 模拟攻击试验

对于安全测试来说, 模拟攻击试验室一组特殊的黑盒测试案例, 以模拟攻击来验证BOSS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4. 侦听技术

侦听技术实际上是在数据通信或数据交互过程, 对数据进行截取分析的过程, 主要用户BOSS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加密的验证。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需求进行分析, 提出一个包括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的一整套测试方法, 对有线电视运营商对运营支撑系统的测试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月, 秦䶮龙.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总体架构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 (2) :100-105.

[2]唐月, 秦䶮龙.NGB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 (S1) :110-122.

上一篇:推进动物防疫科学决策下一篇: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