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日记

2024-12-10

蝙蝠的日记(通用7篇)

蝙蝠的日记 篇1

2011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为“国际蝙蝠年”,以宣传蝙蝠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益处,促进对这些地球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的保护和研究。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它们,在西方常常与吸血鬼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蝙蝠侠这个光辉形象;它们天生拥有回声定位的本领,被称作“活雷达”……

由于长相丑陋,不少地方有种不科学的说法,认为蝙蝠是“偷吃了盐的耗子”。虽然名字的谐音让它们沾了“福”的喜气,但蝙蝠向来不是讨喜的动物。因为总是在夜间活动,它们备受人类误解。

“世界蝙蝠年”,人们总结了它们的13个优点,看了之后,你会改变观点从而喜欢上它们吗?

1“吸血鬼”的唾液

吸血蝙蝠可以算得上是自然界“吸血鬼”的一种,在吸血的过程中,它们的唾液功不可没。科学家发现,在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有一种物质,可以在它吸血的时候防止血液凝固。如果将这种物质用于医学,就可以防止脑血管血块淤积,预防中风。

2蝙蝠中的“大块头”

绝大多数蝙蝠都是小巧玲珑的。但是,它们之中也不乏庞然大物哦!马来西亚狐蝠的翼展可达2米,这相当于一个高个子成年男性的两臂展开的长度。

3灵敏的耳朵

绝大多数的蝙蝠都可以称得上是“千里耳”,有些甚至可以“听”到甲虫在沙子上爬行的声音。许多蝙蝠是靠听觉在黑夜中行动自如的。通过发出高频声波和接收回波,蝙蝠可以躲过一些很小的障碍物。人类发明雷达,就是学习了蝙蝠的这种回声定位的本领。

4灭蚊高手

很多蝙蝠生来就是食虫专家,它们以蚊子、蛾子,还有其他会飞的小昆虫为食。莹鼠耳蝠在1小时内可以狼吞虎咽地消灭上千只蚊子般大小的昆虫。在一些大中型城市,蝙蝠每晚能消灭14吨的昆虫。但是最近几十年,由于栖息环境遭破坏等原因,全球的蝙蝠面临生存危机,超过半数的蝙蝠物种成为濒危或易危品种。

5传授花粉

可能你想不到,某些蝙蝠也像蜜蜂和蝴蝶一样,承担着传授花粉的工作。很多植物的花在夜间开放,就是为了吸引这些“夜间小蜜蜂”。蝙蝠带着花粉在花丛中四处飞转,从而完成传播花粉的过程。仙人掌、香蕉、葫芦树等都靠蝙蝠这个“媒人”来传播花粉。在热带,约有134种果树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果蝠来传播种子或授粉。

6形象代言人

蝙蝠绝对称得上动物界的明星了,比如大名鼎鼎的蝙蝠侠。除了蝙蝠侠之外,有一本讲述孤儿果蝠宝宝的流行小说,被翻译成15种语言的不同版本在全球热卖。

7蝙蝠是“播种机”

果蝠囫囵吞枣地把果实连同皮和核一起吃下肚。果肉部分被消化系统吸收,而种子则被排出体外。就如同鸟类一样,它们会把含有种子的便便排到任何它们飞过的地方。这些种子也许就在它们的着地点孕育出新的生命!

8带动旅游经济

在一些国家,蝙蝠甚至还拉动了旅游经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有一个异常壮观的旅游景观:在议会大桥上,每年3月中旬到11月之间,人们可以目睹数百万墨西哥犬吻蝠划过傍晚的天空去觅食。这一景观每年为该市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益。

9极限飞行

每年秋季,灰毛尾蝠会长途跋涉1 600多千米,从加拿大南下至美国。而墨西哥游离尾蝠则经常会飞到5 000米的高空,在那里,它们可以顺风提速至60千米/小时。

10活动的施肥机

蝙蝠的便便营养丰富,称为鸟粪石。这是因为蝙蝠多食植物,所以便便中富含氮元素。这些养分丰富的便便正是植物最好的肥料。

11绝世好妈

新生的蝙蝠宝宝体重差不多是母亲1/3。即使这样,蝙蝠妈妈们还是会在倒挂金钩时紧紧地抱住宝宝。

12会飞的哺乳动物

除了童话中的彼得潘,蝙蝠是真正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的翼和鸟类的翅膀有所不同,蝙蝠的翼是长在超长的指骨和手骨之间的薄膜。

13吉祥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人们经常说的“五福(蝠)临门”,就由五只蝙蝠组成。这“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

你也许不知道

蝙蝠小知识

★蝙蝠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 100种。蝙蝠的种类数目在哺乳动物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啮齿类动物。

★猪鼻小蝙蝠翼距只有14厘米,身体如小狗般大的狐蝠翼距宽达2米。

★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音(注:音波往返一次算一组)。

★从秋天开始,蝙蝠就在下腹部聚积了一层脂肪。到冬眠前它们的体重会变为夏天时的1.5倍以上。

★有的蝙蝠会钓鱼,墨西哥兔唇蝠一个晚上能捕获30多条小鱼。

★一只20克重的食虫性蝙蝠一年能吃掉1.8~3.6千克昆虫。

蝙蝠的日记 篇2

蝙蝠骨骼标本的制作,主要分为清洗、药物溶解、漂白、清理和整形装配这五个步骤。每一步骤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标本的质量。

清洗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做的事,然而要清洗好一只蝙蝠并不容易。清冼时手要轻,不可用力过大,否t就会破坏它的骨组织。清洗一定要冼得干净,否则日子一长,蝙蝠很容易生虫,会对骨M织造成损伤。

药物溶解这一步相当重要。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溶解去掉皮肤和肌肉,暴露骨组织。这首先要解决配药问},一般采用的药物是氢氧化钠溶液,其浓度必须控制在1%。如浓度过大,不但会将蝙蝠的皮肤、肌肉溶解,甚至会使骨骼之间产生脱节、断裂。如果浓度稀,那么对皮肤、肌肉根本无济于筝。另外一点就是还必须控制好时间,时间过长,骨骼也同样会产生脱节、断裂、变形,短了又不能达到目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到30分钟之间。

经过药物溶解的骨骼,还必须进行漂白。漂白这一步,比较简单,只要把骨骼放入漂白药水中浸泡24小时,便可达到目的。

因为在药物溶解的y程中,还有一些细小的肌肉M织没被溶解,因此必须把它们清理掉。这些M织一般分布在关节或孔腔中,所以清理对要特别小心,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即使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如果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清理时一般可采用局部清理法,先从颅腔开始。蝙蝠的颅腔和口腔中有一小孔,我们就用微型镊子,先撬开蝙蝠颌下骨,再将镊子从小孔伸入颅腔,或者从后脑两骨之间将镊子伸入颅腔也行。

伸入后,把镊子向外轻轻拨动,将碎屑轻轻清理掉,以防影响其它骨组织,尤其是颌下骨,如果脱节或断裂了,是很难再接上的,接下去要清理的便是颈部了,清理颈部时更要小心,因为这里是脑与脊髓相接处,很容易脱节,只要脱节就不易拼合。最难的是清理胸骨和肋骨。胸骨虽然硬,但它向外突起,容易折断.蝙蝠的肋骨和人一样有24根,分12对,每根的两头分别同胸骨和椎骨相连,有时这些肋骨会从两边往中间倒。所以清洗时先要把肋骨一根一根分开,分别用大头钉固定好。如果肋骨和胸骨或椎骨脱节怎么办?这时可用胶水在胸骨或椎骨某一点上滴一点,然后将肋骨脱节的一端放在上面,再用大头固定好就行了。上面主要介绍三种清理才法,另外还有肩夹骨、肱骨、骨盆和其它各种骨组织的清理,就不一一介绍了。

最后一步就是整形装配。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安排好骨骼的形态,使之变得形象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找一个一面有玻璃的木匣子。在匣子两饶诙ち诵《ぃ周线紧紧连好,钉子和线的数量一般按标本大小而定。一般来说需要用五根线。线连好后,将骨骼用胶水固定在线上。骨骼样子可以自定,但一般为了研究方便,均安排成五面。木匣的背景尽量用黑色,这样骨骼是白的,背景是黑的,黑白分明,比^有立体感。背景还可以有图案作为装饰,这样就会更美。到这里整个制作才告完Y。

蝙蝠飞行的秘密 篇3

蝙蝠,是哺乳动物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它暮出晨归,是一种夜晚才出去活动的夜行动物。它能在黑暗的夜晚,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灵活地捕捉飞虫。

它有一双很小的眼睛,科学家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它的眼睛那么细小,为什么又那么敏锐,能在黑夜中捕捉昆虫,能在漆黑的山洞里从不碰壁?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查尼想要揭穿这个科学之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蜂蜡糊住了几只蝙蝠的眼睛, 然后把它们放到一间黑屋子里去。黑屋子里密密地挂满了用细线吊起来的小铃铛,如果蒙住了眼睛的蝙蝠碰到了细线,小铃铛就会发出声音。但是,蒙上眼睛的蝙蝠一次也没有碰到细线,小铃铛一次也没有发出声音来。

是不是蒙上眼睛的蝙蝠没有飞行呢?

不是的。斯帕兰查尼解剖这些蒙眼蝙蝠,发现它们肚子里的昆虫与张着眼睛的蝙蝠同样多。即使蒙住了眼睛,它们照样飞行,照样捕虫。

这就是说,蝙蝠捕捉昆虫不需要眼睛。这是发现蝙蝠飞行秘密的第一步。

那么, 是什么器官使蒙眼蝙蝠能灵巧地捕捉到昆虫呢?斯帕兰查尼猜测,蝙蝠是用耳朵来“看”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他给蝙蝠做了一个小小的铜塞,铜塞正好放在蝙蝠的小耳朵里。安装了铜塞的蝙蝠,一下变得笨拙起来,变得像瞎子一样,跌跌撞撞,飞行时不断地碰到系着铜铃的细线上,小铃铛不断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从对眼睛的否定到对耳朵的发现,斯帕兰查尼对蝙蝠飞行秘密的认识又向前逼近了一步。

那么,蝙蝠是怎么用耳朵辨别障碍物的呢?

美国科学家依列姆?马克西姆猜想,蝙蝠的耳朵能靠发出的低频率次声波的回声来定位次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这个想法,又在揭开蝙蝠定向的秘密的路上前进了一步。

但是,次声波是哪里发出的呢?

荷兰科学家斯文? 迪格拉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步。他发现,蝙蝠飞行时总是张大着嘴,猜测是蝙蝠的嘴里发出了我们听不见的声音。他给蝙蝠头上罩了一个罩子,正面开了一个小门,当小门关上时,嘴里发出的声波传不出去,它就不能飞行。但当小门打开时,它就能够飞行。

一步一步的逼近,蝙蝠飞行的秘密就要揭开了。

蝙蝠飞行时它的耳朵和嘴巴究竟有些什么关系呢?

美国学者多纳德?格里芬等把蝙蝠放在一个特殊的箱子里,它能吸收蝙蝠发出的声波,当蝙蝠发出声音的时候,示波器上显示出了波形,它的频率很高,是一种超声波。

就这样,科学家们一步一步地逼近,终于搞清了蝙蝠靠什么定位:嘴巴发出超声波,耳朵接收超声波,靠超声波定位,靠超声波捕食。

红唇蝙蝠鱼和它们的“行走一族” 篇4

爱抹“口红”

这条有着红唇的鱼儿,名叫秘鲁蝙蝠鱼,生活在东太平洋秘鲁、可可岛海域中。当然,拥有“红唇”的并非只有秘鲁蝙蝠鱼这一种。它的近亲达氏蝙蝠鱼,也同样有着一抹惊艳的“红唇”。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秘鲁蝙蝠鱼的“红唇”周围还有一圈白色的“胡子”,而达氏蝙蝠鱼则没有。

这抹红唇让它们在蝙蝠鱼中出尽了风头,俨然是蝙蝠鱼中的明星。可你知道它们的“红唇”有什么作用吗?有人认为,这抹红唇是吸引异性的标志。不过,秘鲁蝙蝠鱼生活在很深的海底,那里几乎没有阳光,黑漆漆的一片,又如何吸引异性呢?也有人认为,红色的嘴唇可以吸引、诱惑小鱼或小虾之类的猎物。可蝙蝠鱼主要依靠背鳍演变来的触手吸引猎物,而且同样也会受到光线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也许,这抹红唇就是一种自然装饰而已,别无其他意义!

会“行走”

除了惊艳的红唇,秘鲁蝙蝠鱼和达氏蝙蝠鱼还有一个令其他鱼儿羡慕的绝活,那就是它们可以在海底“行走”!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你一定会疑惑:鱼儿只有尾巴而没有腿,怎么走呢?

原来,它们的胸鳍内原本连接鳍和胸带骨的支鳍骨发生了延长,从而形成了“手臂”一样的结构,被称为“假臂”。假臂末端的鳍可以向前弯折,这样一来,一对胸鳍就变成了一对“胳膊”。与此同时,它们的腹鳍位置也向前移动到了喉的位置。因此,两对胸鳍和两对腹鳍就好像四肢一样,能够支撑起它们的身体。秘鲁蝙蝠鱼和达氏蝙蝠鱼就是靠着这“四肢”,在海底优哉游哉地“行走”。

当然,拥有别人没有的“特殊技能”是要付出代价的。和其他鱼儿相比,红唇蝙蝠鱼的游泳能力就显得惨不忍睹了,游泳速度慢得可怜。

行走?这些鱼儿也会

不过,会“行走”并非它俩的独门绝技,还有不少鱼类也会用“行走”的方式来移动。和蝙蝠鱼同属于蝙蝠鱼科的海蝠鱼和棘茄鱼,它们都有着扁平的身材和能够“行走”的胸鳍。

它俩的远亲——躄(bì)鱼科的躄鱼,也生活在海底。躄鱼的体型通常十分小巧,身上有着复杂的花纹和突起的纹饰,借此将自己隐藏在海底的礁石和藻类植物之间。躄鱼和蝙蝠鱼一样,也有一对发达的胸鳍。平时,躄鱼将自己隐藏于环境背景之中,用触手引诱猎物上门。必要的时候,它也能利用“双腿”在海底“行走”,只不过“走”得很慢。它名字中的“躄”字,就是“跛足前行”的意思。

在澳洲东部,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它的鳔可以像肺一样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澳洲肺鱼的腹鳍和胸鳍基部有着有力的肌肉,每当到了枯水期,它们就利用有力的鳍,借助身体的扭动,从干涸的池塘爬向另一个池塘去寻找水源。

骄傲的蝙蝠的故事 篇5

秋天来了,枯叶飘落,天气渐渐寒冷起来。

有一天,一只蝙蝠独自在空中飞翔,它一边飞,一边哭泣,碰巧遇到了鸟中之王——老鹰。

老鹰就问它:“小蝙蝠,你为什么哭啊,谁欺负你了吗?”

蝙蝠看到是鹰王,就擦干眼泪说:“大王,我哭是因为秋天来了,天气转凉,我感到越来越冷!”

老鹰不能理解蝙蝠的话,就问:“你感到冷,为什么别的动物不冷呢?”

“它们不冷,因为它们都有羽毛,可是我连一根羽毛也没有。”蝙蝠连忙抱怨说。

老鹰考虑了一下,决定帮助蝙蝠,就下令让所有的鸟都送给蝙蝠一片羽毛。

蝙蝠有了各种鸟儿的羽毛后,漂亮极了。由于每片羽毛颜色都不一样,蝙蝠把翅膀一张,看起来真是五彩缤纷。

蝙蝠因为有了漂亮的羽毛就骄傲起来,不理睬别的鸟儿了。鸟儿们都飞到它们的国王老鹰那里去,告状说蝙蝠因为有了羽毛就得意起来,跟别的鸟儿连话都不愿意说了。

国王老鹰听了很生气,就把蝙蝠叫了来。“所有的鸟都在告你的状,蝙蝠!”鹰王对它说,“听说你拿它们的羽毛来自夸,骄傲得连话都不愿同它们说了,是真的`吗?”

蝙蝠满不在乎地说:“它们告状,是因为它们妒忌我,因为我的羽毛比它们的都漂亮!你瞧一瞧吧!”说着,蝙蝠张开两扇翅膀,各种颜色的羽毛的确很美丽。

“那么好吧!”老鹰说,“那就让每只鸟把原来给你的那片羽毛收回去,既然你这么漂亮,就用不着要别人的羽毛了。”于是所有的鸟都扑向蝙蝠,把自己那片羽毛取了回来。

结果蝙蝠还跟原来一样光秃秃的,它感到羞耻,从那个时候起,它老是害羞,所以总是夜间才飞出来,以免被别的鸟看见。

伶俐的微型蝙蝠 篇6

大多数人都只见过栖居在城市里的蝙蝠,并猜测所有的蝙蝠都像长着翅膀的老鼠。其实,蝙蝠的形态差异极大:在体形上,最大的狐蝠重约1千克,翼展可达1.5米,被称为“飞狐”,而凹脸蝠的体重不过2克,是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在毛色上,虽然大多数种类的蝙蝠的毛色都是单调的灰色、黑色或棕色,但也有一些种类为白色、金黄色或杂色。

在澳大利亚,生活着90多种微型蝙蝠(以下简称“微蝠”),占到澳大利亚哺乳动物种类的1/4。澳大利亚微蝠大多以昆虫为食,通常在夜晚或黄昏出来觅食。在市郊的路灯下,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像蛾一样的小动物,它们就是微蝠,因飞行速度很快而成为捕捉蛾和苍蝇的能手。

也许在体形上这些食虫的微蝠比不上那些以水果花蜜为食的同类,但却具有非凡的飞行能力。微蝠的翅膀很薄,反应比一般鸟类快,这是因为它们拥有卓越飞行能力。和其他蝙蝠一样,微蝠从嘴或鼻子发出高频率的脉冲波,经周围的物体表面反射后,通过耳朵接收反射回来的声音,以此确定周围的物体。

在捕猎时,微蝠能在1秒钟内发出10到20种不同频率的声音,并通过分析回声到达两耳的时间、响度以及方向,精确分辨猎物的大小、形状、纹理等特征。因此,对微蝠来说,区分蚊子这样小的昆虫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想扩大搜寻范围,它们发出的声音频率可达每秒200次。

体形大一些的微蝠发出的声音是人耳可以听得到的,但大多数微蝠在飞行时十分“安静”,它们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人耳听不到。有时它们也会发出人耳可以听见的吱吱声,那是它们彼此之间在进行交谈。

为了避免被微蝠猎食,有些昆虫进化出了一些本领以对付微蝠的特殊的狩猎方式。比如,有些蛾类的翅膀上长满绒毛,绒毛可以吸收微蝠的声波;有些蛾类的身上长有一层隔膜,可以感知微蝠的超声波,然后采取环形飞行或快速下跌方式逃出微蝠的超声范围。

微蝠最常采用的捕食方法是空中捕食,那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科学家目前对此还存在许多疑问。不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的镜头显示,在捕食过程中,它们采用了各种技巧——有的种类直接用口捕食,有的种类用翅膀像球拍一样使猎物弹入其嘴里,还有的种类用尾膜像勺子一样将昆虫“舀”人口中。

微蝠的食谱比较广范,从甲壳虫、蛾、蚂蚁到臭虫,都是它们所喜欢的。它们在一个晚上能吃下自身体重一半的昆虫。一只体重为20克的微蝠在一个晚上能吃掉约10克昆虫,如此算来,在一年中可以吃掉约3.6千克昆虫,而其中相当部分是蛾、苍蝇、蚊子、蟑螂等害虫。

在繁殖季节,微蝠聚居成大大小小的群体,数量从数十只到上万只不等。雌性微蝠一次生产1~2只幼崽。刚出生的幼崽一直悬挂在母亲的腹部,靠母乳喂养,6到8周后长大。有时也会出现幼崽由其他雌性微蝠喂养的情形。

居住在洞穴里的微蝠形成较大的群体,多选择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岩石洞穴里栖息。有的微蝠则喜欢在废弃的鸟巢和矿井里睡觉,有的甚至在公用电话亭的金属盖上睡觉。还有一些微蝠更奇怪:无论是公交车的排气管,人的外套,还是折叠起来的椅子,它们都可以挂在上面睡觉。

冬天到来,微蝠会利用这段时间储存能量,进入一种迟钝的、半冬眠的状态。每到这时它们很少活动,其体温会降到和岩石相同的温度。居住在森林里的微蝠则尽量减少活动直至几乎停止活动。

微蝠的天敌比较少,除了猫头鹰,还包括其他一些种类的鹰以及蟒蛇、蛇、巨蜥等。微蝠受到的最大威胁来自于栖息地减少。生活在森林里的微蝠喜欢栖息在树洞或树皮底下。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会干扰它们的半冬眠状态。而那些居住在岩洞里的微蝠在受到打搅后也会有生命危险,这是因为当它们在冬天被从半冬眠状态唤醒后,为了恢复身体功能,必须消耗脂肪,而这些用来保命的脂肪一旦被消耗掉,它们就会死亡。

相关链接:蝙蝠与森林

按食性,蝙蝠分为两类:食虫蝙蝠和食果蝙蝠。前者耳大眼小,后者眼大耳小。这种形态上的差别是同蝙蝠的捕食机能相关的。蝙蝠用它那38颗尖尖的牙齿消灭大量的有害昆虫。一只能干的蝙蝠一夜能捕食3500只森林害虫。森林树木的种子,除了被风和流水带走外,绝大部分都靠吃植物果实的飞禽走兽传播。而其中蝙蝠的功劳最大。在热带雨林,蝙蝠在一夜之间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两倍的树木果实,并在穿越森林的途中,把果实种子排泄出来,撒播到林中的空地上。蝙蝠的飞行能力极强,即便是小蝙蝠,一夜之间也能飞行20千米以上。因此,蝙蝠播撒树木种子的距离和范围要比其他任何热带雨林的动物大得多。经过蝙蝠肠胃消化处理排泄出来的树木种子能够良好地发芽生长。有研究者曾多次做过如下实验:将直接从成熟的树木果实中取出的种子同从蝙蝠粪便中找到的树木种子进行发芽对比研究,结果前者仅有10%左右发了芽,后者却100%地发了芽。

七七的蝙蝠衣服 篇7

嗯,要是七七脱下衣裳,让妈妈洗干净,那就更好啦。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一)哎呀哎呀下雨啦

第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雨。

“下雨啦!”

“哎呀哎呀!快跑!”

人们在大街上奔跑起来。

七七回到家里,脱下雨衣。

这时,两个慌张的喊叫声从蝙蝠衣裳里掉出来——

“哎呀哎呀!下雨啦……”

它们在房子里慌乱地飞来飞去,不停叫唤。

“住嘴!”

七七生气地大喊,打开抽屉,把它们啪的一声关进去。

还是能听见吵吵嚷嚷,只不过声音成了——

“乌鸦乌鸦——下雨啦——”

七七打开抽屉。打开门。打开阳台的窗。

“请你们飞出去,拜托了。”

“哎呀哎呀”和“下雨啦”飞到窗前一看,外面还在下雨,赶紧飞回来,继续在七七耳边大叫。

七七只好找来棉花团塞在耳朵里,勉强睡着了。

(二)你就是我妈妈

第二天。

早上醒来,雨过天晴。

满屋子都没见到“哎呀哎呀”和“下雨啦”的影子。七七雀跃着出门了。

体育课。七七跑到操场边的大樟树下,捡起踢飞的足球。

“扑哧。”

什么声音?七七好奇地绕树一圈。

“七七——”同学们在喊了。她只好跑过去。

晚上,温暖的小卧室里,有东西从七七的衣服帽子里掉出来,正好落在柔软的枕头上。

原来,是一枚鸟蛋。

细小的“乓乓”声。蛋壳裂开小缝,一只小鸟从蛋壳里钻出来。它摇摇晃晃地在床上站稳身子,清了清嗓子,冲七七响亮地叫了一声——“妈妈!”

什么?七七睁大了眼。“妈妈!”小鸟委屈地强调。“不,不,我不是你的妈妈。”七七慌了。

“哇——你是我的妈妈!妈妈妈妈!”小鸟哭起来。

七七跑出房间,飞快关上门。

当当当。七七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跑到妈妈面前。

如果有小鸟不肯睡觉,怎么办?

给它点饼干,宝贝。妈妈笑着吻了一下七七的额头。

七七轻手轻脚从冰箱里拿出巧克力饼干。

小鸟终于甜甜地睡着了。

七七穿着蝙蝠衣裳,也睡着了。

(三)蒲公英的种子

第三天,七七路过公园。公园围墙下盛开着一大片蒲公英。

晚上,七七刚躺下,“簌簌”,衣服里又有东西掉出来。

七七坐起来,床上多了一把奇怪的种子。

种子飞快地发芽。

飞快长出枝叶。

飞快开出伞状的小花。

原来,是蒲公英。

一阵风从窗外悄悄溜进来。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飞到了墙壁上、书桌上、布娃娃的裙子上。所有的种子都瞬间发芽,长大。

种子们飞到七七的小靴子里。柔软的小白伞眨眼开满靴子。

“妈妈!”七七终于放声大哭。

“怎么了宝贝?”

妈妈从厨房跑过来,抱住七七。

种子还在从衣服帽子里往外冒。

妈妈把手伸进去,抓出了一把肥沃的黑土。妈妈笑了。

“宝贝,你看,我们该洗一洗蝙蝠衣裳了。”

“好——呜。”七七泪痕未干。

第四天,七七家的院子里,晾着洁白的蝙蝠衣裳。

上一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下一篇:生产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