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自我?个性飞扬(精选11篇)
展现自我?个性飞扬 篇1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而作文的评价又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学生的发展, 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为了发挥作文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途径, 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
(1) 变“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的评价为“以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为主”的评价。《新课标》提出: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文写作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就会实现写作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因此, 我们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搜集信息, 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2) 变“以本学段的目标落实为主”的评价为“以学生写作水平发展状况为主”的综合评价。对小学生作文质量进行评价, 是一种对习作情况的综合性评价, 包含了对学生某一单元或某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 但更应着力构建的是对学生每一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习作的整体评价, 是一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完备型整体系统。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文评价时, 应根据这一整体系统, 努力做好对学生习作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 让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水平的点滴进步。
二、重视综合评价, 实现评
价指标的多元化
写作能力是考察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在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 我们也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 如积极的态度、思维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根据《新课标》, 在不同的学段, 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作文思维三个组成部分作为学生作文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 知识技能是学习者学会写作的基本条件, 学生是否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 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的效果。
(2) 情感态度是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态度、兴趣等的表现, 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对学生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调控, 激发写作欲望。
(3) 作文思维, 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写作过程之中, 而独创见解的表达往往能推波助澜, 使学生的习作充满活力。
三、重视质性分析, 实现评价目标的优化
我认为在实施作文质性评价的过程中, 应做到“三个淡化”与“三个突出”。
(1) 淡化等级, 突出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 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我们不应该以学生一次习作的水平来否定学生习作水平的整体发展,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习作。
(2) 淡化等级, 突出互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师了解班级中学生习作水平之间的差异, 而是为了实现班级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 这就必须突出评价的互动性, 通过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和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之间的互动, 来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3) 淡化批评, 突出激励。在评价中, 我们要注意有效地激励, 进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但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肯定, 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 更多地给予鼓励, 即寓“贬”于“褒”, 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氛围, 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四、重视参与广度, 实现评价主体的扩展
《新课标》明确规定:实施作文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1) 在互评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 应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习作。实践证明,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评价, 使学生能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 同时, 由于学生在互评时往往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 这样更直接, 也更容易被被评价者所接受。
(2) 在自评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 我们的学生由不敢想、不敢说逐步过渡到敢想、敢说, 这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沃土。通过自评, 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懂得好与坏是自己表现出来的;通过自评, 能使学生有追求进步的渴望,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在他评中赏识学生的思维。他评包括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使评价小组的同学逐渐站到更高的位置, 又能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习作的优点, 增强信心。合理地运用他评, 将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习作中的亮点, 其次, 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7.
[2]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展现自我?个性飞扬 篇2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汉语语法、词汇、阅读分析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应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宽,注重人文教育,使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课堂就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1、能力是学生自我构建的。学生认知能力自行建构的,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及协作的活动,因此,授课教师都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习活动应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按新课标的精神:“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育人思想已成为语文教学新格局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学的目的将必然由侧重于知识积累转向强调能力训练、思维训练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人格素养的培养,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所以教师把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
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贝多芬曾经宣言:“王公贵族有千千万,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每个学生都有其存在的特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读书的停顿不再要求整齐划一,情感的表达不再要求一模一样,学生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可以读、可以画„„课堂不再是机床,只是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也不再是作坊,只是把学生塑造成某种形式的陶胚;课堂更不是流水线,只是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化一的产品!课堂成为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灵性与情感的涵养,成为发酵创新思维的工厂;课堂因人而化,注重个体悟性与理性的开启,成为丰富创新能力的武库。教师心中装着自己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经常沉默,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如果总是说“是”的学生,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角色;如果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索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辉的前程!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3、语文学习本质上是创造性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语文学习仅仅被理解成文字学、语法学的钻研,就有失偏颇。语文教师抓住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契机,根据学生的情感倾向、认知水平、学习心态、信息反馈、个别差异,教师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思想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让学生有选择地模仿语句和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语文。授课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都重视“品味”,强调朗读。在“品味”中,让语言自觉不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感和语用能力。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语文的真正本领——写作,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创造了一种学习新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要掌握间接经验,信息传递对于学习来说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所有有价值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而且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识的创造中来,与所有的人共享,从而丰富汉语言知识新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使得语文教学内容自然生活化,时空立体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超前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书写个性飞扬的自我 篇3
倾听,认识自我真面目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认识自我。除了回顾自己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总结自己的优点、不足之外,还要认真地倾听一下父母、师长以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对自己的认识会更客观、更全面。
新颖,题目抓住读者心
作文题目就像文章的名片。新颖、独特的题目会使读者一看,便被深深地吸引。这样才会使大家产生急于通过阅读作文了解你的欲望。像《自我介绍》之类的题目,当然不如》《快乐女生》、《属羊的小燕子》、《我给自己画张像》、《胆小鬼》、《顶嘴大王就是我》这些题目有吸引力了!
有趣,介绍状况忌流水
介绍自己的年龄、性别、学校、年级、外貌等基本情况,可以使读者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在介绍这些情况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记“流水账”。例如:“我与孙悟空同姓,和太阳同名,性别和爸爸一样。我的学校位于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烟台,再过四个多月,我就要小学毕业了。我有三大三小:大头、大耳朵、大肚子;小眼睛、小鼻子、小嘴。”读了这段话,我们就会在轻松、幽默中,对小作者有了非常生动的认识。
独特,个性特点有详略
每个人在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都有许许多多的特点,一篇短短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我们要学会进行筛选、取合,抓住最与众不同的,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特点来写。例如:“我不论跟谁说话,都爱‘顶’上几句,有时‘顶’得别人直‘冒火’。因此,大家送给我一个不好听的绰号‘顶嘴大王’。”小作者“爱顶嘴”的特点就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举例,事例说明才生动
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才能让读者有深刻的了解。例如:“我爱唱歌。早上,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的嘴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歌。一边唱,一边还转起圈来,活像一只小蝴蝶在翩翩起舞。”加上事例的衬托,小作者爱唱歌的特点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真诚,优点不足分清楚
一个人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在介绍自己时,要把读者当成和你谈心的朋友一样,既讲优点,又谈缺点,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读者的心。例如:“我身上的缺点大大超过了优点。我写字不端正,做作业速度慢,老是出错,老师恨铁不成钢,我出门就闯祸。”
做到了以上几点,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写出个性飞扬的自我,也会有更多的同学,看了你的作文后,会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让写作“个性”飞扬 篇4
那么, 如何还写作以个性, 让学生作文具有个性化的鲜活色彩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鼓励创新多元化表达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 消除畏难情绪, 懂得作文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词藻, 也不是要搜求或编造离奇的重大事件, 而是用笔来说话, 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受。其次, 在写作教学中, 可以通过创设情景, 提供包蕴丰富的话题、运用各种各样的设问、趣味横生的调侃、丰富魅力的讲解等, 来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情景,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教师应及时鼓励。当代的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尽管很不成熟, 或许还不很正确, 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 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 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主要内容。在一次写作中, 我给了这样一则材料:“一条小虫连续爬上墙壁是多次都摔了下来, 但它还在继续往上爬。”对此, 一般性的思维仅局限于赞美小虫的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而通过求异性思维, 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呈现了出来, 有学生表达这样的观点:该放弃时就放弃, 顽固的人认死理、不自量力, 等等。对于学生这些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地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 教师要注意去发现, 大胆去肯定, 积极去引导。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 并且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感受生活, 丰富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与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 只有从生活中才能提炼写作素材。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食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留心生活琐事, 关注社会热点, 丰富精神世界, 培养高尚情操, 让自己生活丰富起来。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 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响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放开手脚, 自主创新, 多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多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 增进人生阅历;走进图书馆, 多读书, 读好书, 激活思维, 放飞心智, 用自己的灵魂与社会对话, 与自然交流, 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和人格。这样, 学生不仅会有写作之泉, 而且会有人格濯亮之泉。
三、悉心呵护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个性化的作文表达, 可以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景物描写、借景抒情等手法, 可以采用不同文体放飞个人特长, 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和创造。但说到底, 作文是一门“语言艺术”, 是需要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 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也往往是学生作文成败的关键所在。而事实上, 学生作文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学生腔”是非常普遍的。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生活深入感悟、扩大学生阅读量、对语言进行科学训练外, 还要肯定学生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灵性表达。请品味一下学生习作中的语言:“妈妈, 风把我推到了。”“泪水挂在它写满春意的脸上。”“新晒过的被子有阳光的味道。”“取, 一定要取之有道, 要知道需要什么, 什么重要, 什么必要。”其实, 这些极富文学意味的“语丝”, 这些渲染了主体“感情色彩”的东西, 由于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常格”, 显得那样飞扬灵动, 富有韵味。细心呵护这样的“语丝”, 就是呵护学生生命中创造力的“灵性”。
四、改变传统评改方法, 提高评改实效性
让阅读个性飞扬 篇5
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开启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正如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争着举手发言。
学生B:“我同意同学A的看法。就如警官奥楚蔑洛夫说的,狗那么小,够不着赫留金。”
学生C:“我也同意。当有人说出是赫留金烟卷戳狗时,赫留金很凶,还用自己兄弟当宪来吓唬人。可见他做贼心虚。”
学生D:“我认为,虽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不对,但奥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为依据来案。所以,谈不上有没有断错案。”……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格特征。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路人。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受到激励,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的元解读也才能得以真正开展。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眉毛一把抓。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
2.抓住文本语言
在对有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揣摩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比如,《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里指什么?可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教育、父亲的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等。还有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末句“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作如何理解?它的答案也是多样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我们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我们都是美丽的、品质高尚的孩子,等等。
3.抓住文本主旨
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如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题可有多种解读:(1)对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2)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3)只要执着追求理想,理想便会实现;(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便会恩赐于他。
4.抓住人物形象
我们在分析文学形象时,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来面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争鸣。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变色”之速,难道不可能是出于难言的隐衷?难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并有一番义愤填膺的言语就没有一点是出于公正的动机?又如鲁迅的散文《风筝》,文中的鲁迅是个爱护弟弟的严兄,又是一个严于自省、做事一丝不苟、知错必改的人,同时小时候在管教弟弟时又是十分粗暴的人。
5.抓住文本“空白”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如某位老师教学《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教师尽力回归到韩麦尔先生当下的心情,用心去读这一句话,力图创设一种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随教师一起走近韩麦尔先生,似乎也触摸到一点“最后一课”的灵魂。接着教师相机发问: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那是怎样难以言状的痛苦?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他的心头汹涌澎湃?请你做一回韩麦尔先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学生这下可忙开了,或争论,或沉思,或口中念念有词……之后,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
三、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无论怎么“多元”总有一个界限。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个“作品视界”范围。“多元解读”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总还是莎士比亚所描写的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成为堂吉诃德。正如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指出的,阅读接受,一方面是多元的、无限的,存在着审美差异性;另一方面是有限的、有范围的,存在着社会的共通性。因此,“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是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如某位教师上寓言《白兔和月亮》,在探讨寓意时,有个学生认为白兔得月后,有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是因为它独自拥有了月亮,因此,我们有什么东西也不能独自享受,应与朋友共享,还举了例子,如金钱、爱情等。他的发言引起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时该教师马上因势利导,他说:“世上有很多东西可以与他人共享,如友情、欢乐、书籍、自己的劳动成果等,但也有个例是不能与他人分享的,特别是爱情等。爱情不同于友情,它是自私的,等同学们长大后便会体验到的。”教师寥寥数语,让学生懂得了爱情与友情的不同,避免了学生陷入误区。
“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在学生阅读的枝头上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鲜艳夺目。
让写作“个性”飞扬 篇6
那么, 如何还写作以个性, 让学生作文具有个性化的鲜活色彩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鼓励创新多元化表达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首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 消除畏难情绪, 让学生懂得作文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词藻, 也不是要搜求或编造离奇的重大事件, 而是用笔来说话, 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受。其次,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提供包蕴丰富的话题、运用摇曳多姿的设问、趣味横生的调侃、丰富魅力的讲解等, 来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教师应及时鼓励。当代的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尽管很不成熟, 或许还不很正确, 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 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 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主要内容。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 并且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感受生活, 丰富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 只有从生活中才能提炼写作素材。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留心生活琐事, 关注社会热点, 丰富精神世界, 培养高尚情操, 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 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响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放开手脚, 自主创新, 多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多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 增进人生阅历;走进图书馆, 多读书, 读好书;激活思维, 放飞心智, 用自己的灵魂与社会对话, 与自然交流, 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和人格。这样, 学生不仅有了写作之泉, 同时也有了人格濯亮之泉。
三、悉心呵护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品鉴音乐,飞扬个性 篇7
音乐以其形象活泼、内容优美的形式为幼儿所喜欢, 它以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学习, 使幼儿在享受音乐、感悟艺术的同时无拘无束地展现个性, 使之提升素质, 完善性格, 逐步成长为乐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新一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 展现个性, 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 基于我园师生对音乐的情有独钟, 在已结题的“快乐音乐, 主体情感”的课题基础上, 结合《纲要》理念, 我园拟定“品鉴音乐, 飞扬个性”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旨在让幼儿艺术与健康的个性和智慧在音乐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张扬。
二、目的及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 构建主体性学习模式, 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创造活动, 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 提高其品位和鉴别不同音乐的能力、个性化创造能力。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 体验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让幼儿从音乐活动中享受到乐趣, 并让这种乐趣得以巩固、延续和迁移。通过课题研究, 增强教师的教改意识, 更新教育理念, 改善教育行为, 促使教师从幼儿角度思考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重视活动过程, 关注个体发展, 真正做到观察、认识、理解、评价幼儿, 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 基本目标
1. 通过研究和实验, 逐步构建适合本园的,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体系。
2. 通过研究和实验, 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3. 通过研究和实验, 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儿童观, 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二) 主要内容
1. 对当前幼儿艺术活动情况展开调查, 分析其与幼
儿个性发展的联系, 以把握它们相关的积极因素和存在问题, 为该课题构建奠定基础。
2. 逐步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具有园本艺术特色的活动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3. 开发和利用园内外各类教育资源, 广泛开展各类音乐实践活动。
4. 着眼于艺术领域,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通过歌唱活
动、欣赏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游戏、器乐节奏等音乐活动, 让幼儿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展现个性。
四、研究过程与策略
(一) 课题研究的保障性策略
1. 以学定研, 革新观念, 规范行为。
在课题的初始阶段, 我们开展了系列培训和研究活动,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立足自培等方式, 让教师了解新的幼教发展动态,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 在课程实践中, 老师们有许多的困惑和问题, 如:如何“整合”?如何设计计划?如何实施个别化教育?如何投放区域材料?如何写观察记录?等等, 需要在探索中碰撞、分享。结合对《纲要》的再学习和培训, 以讲座式、对话式、讨论式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 在级组、教研组的例会学习等活动中学习。园部以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作课题宣讲, 通过“沙龙活动”、“对话”活动, 让教师学会诚实、开放地沟通, 推进了本课题实施的深入开展。
2. 以纲为基, 构建目标, 整合素材。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骨干研讨小组、实施小组, 并开展系列园本培训活动, 在学习理论文献的过程中, 结合本园实际, 反复推敲, 修改方案, 园领导分析本园现状, 提出将课题的实施过程作为构建园本课程的途径。在认真学习《纲要》的基础上,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边实践、边研究、逐步建立起课题的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 从各种音乐活动入手, 收集各类活动素材活动方案, 并综合现有题材, 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实施方案。
3. 以园为主, 三方互动, 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以园为中心, 在园内进行改造调整,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 让孩子自如地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效整合、拓展家庭、社区中有利的教育资源, 形成合力, 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熏陶, 按主题网络编制和创新教材, 组织各类音乐活动, 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我们通过家长园地、问卷调查表、开放活动、网络展现向家长宣传课题实施的价值, 传递课题研究计划、教育经验及班级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配合教育, 让家长介入活动, 和孩子一起发展, 共同探索, 亲身体验。同时, 还利用社区资源, 让幼儿在周围的人、事、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课题研究的体验性策略
1.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个性。
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立足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氛围的营造、活动过程的设计上, 多方开拓想象的空间, 促使幼儿独立思考, 激发幼儿个性化的表现表达, 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库乞乞》中, 活动围绕“去魔法城—吃魔法糖—学魔法咒语—玩魔法游戏”的游戏主线, 通过朗朗上口、易于模仿的词白“咒语”:“库、库、库乞乞!”使幼儿沉浸在魔法的情境中愉快地掌握了节奏型“×-—×-—××—×-—”。之后, 我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 想象魔法师施魔法的情景, 并鼓励幼儿用各种肢体动作想象表现魔法城中的欢快热闹的景象。在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氛围中, 幼儿自由想象创作, 充分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 在区域活动中释放幼儿的音乐天性。
在音乐欣赏区中, 幼儿用绘画、肢体动作创意地表现一首首乐曲, 安静倾听, 互相欣赏, 交流感受, 情感体验逐渐变得细腻、深刻、丰富, 对于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也在不知不觉中滋长。在表演区中, 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表演舞台, 共同制作表演道具、演出服装, 幼儿在舞台上合作表演, 创意展现, 在一个个表演的节目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演奏区域中, 幼儿选择各种现成的奥夫乐器和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简易乐器, 操作图谱制作配器方案, 为不同风格的乐曲合作演奏,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更有信心、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合作和创作。
3. 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幼儿的个性品质。
我园从幼儿园文化建设、教师园本培训、幼儿音乐特色活动设计等各方面悉心进行了规划, 拓展了特色的外延, 丰富了特色的内涵, 涌现了一系列能彰显园所品牌的特色项目, 同时彰显了幼儿的个性品质。如:星福儿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社区艺术活动, 电视台活动、网站协办活动更是让自信开朗的星福儿幼儿在舞台上频频展现风姿。
五、体会和思考
综观整个研究过程, 我们发现, 通过课题研究, 教师与幼儿的音乐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家长参与的热情也随之增强。幼儿的成长有自己发展的步调, 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发展方式, 教师应该支持并尊重幼儿, 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困惑, 只有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 幼儿才能拓展自己的空间, 激发自我的个性品质。
摘要:每个幼儿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音乐, 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表达个人独特的情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把全体幼儿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为幼儿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关键词:音乐活动,个性发展,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1999.10.
展现自我?个性飞扬 篇8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价值
(一)符合创新型教育的要求
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创新,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是创新的时刻。 创新型教育一直都是中国教育的前进目标。只有在创新型教育体制下,我们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没有教育的创新,所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都是空话,这是我们所共知的道理。不得不说,创新型教育不只是说说而已,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一直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个性化教学也是创新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想要好好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的性格与学习态度。
(二)老师个性课堂的重要性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受到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感知一理解一概括一巩固一熟练一练习这一固定的课堂模式,是我们永远也脱离不开的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真正依据自己的个性随性发挥的机会极少。其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老师在课堂中对课后习题的问答方面。老师会向学生提问课后习题,但并不是个性发挥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参照辅导书的课后答案给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呆板,以至于学生们并不能感觉到课程学习的愉悦性。很明显,上面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上述模式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发挥自己的独立个性。但是老师在教学中是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个性教学的,特别是在小学的课程教育中,否则就不能体现创新型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推进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教师个生化教学理念的形成
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意识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也要自己对个性化教学有见解。要敢于向传统教育观念发起挑战,而不是一味按照传统理念循规蹈矩的呆板教学。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个性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作辅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更深层次地理解和研究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及意义。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让学生的分数成绩有多好,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不能仅把每一个学生的分数看成考核标准。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每一个人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老师必须要有开放性的思想和包容性的态度,容许学生犯错误。只要学生敢于自主思考,错误并不重要,积极做好引导就是一个好老师,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是一个好学生。所以说,老师的个性化思想的形成,是个性化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实践中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不应该总把自己作为课堂的权威,以自己为中心。老师需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互换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吸引性,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热情。思考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使自己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知识。多与学生的家长交流,从侧面尽可能多去理解学生的平日生活,并从更深层次了解自己的学生。老师一直在讲台上,一个人强行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的模式是不对的,需要给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发掘课本问题的答案。传统观念的教育模式,只会让成绩好的学生成绩更好,成绩不好的就会越来越差。那样对有些同学是不公平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辜负了家长们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老师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主席早就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信息化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改善学生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设施,课堂教学多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课堂内容, 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快速学习与吸收,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课堂知识重点,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结语
让识字教学个性飞扬 篇9
一、奏响课堂交响曲,让识字漫天飞舞
(1)利用拼音辅助作用,让学生更快地识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汉字不多,这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安排先学习拼音,有意识地引导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进行“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方式,让学生边说边识字,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利用拼音自主识字。新课标把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它是学习汉字的拐棍。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识读汉字,充分发挥拼音的辅助功能,孩子们识字的难度大大减少、识字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时,要在35分钟内教学生会读、会认“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等12个生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声母、韵母,练习拼读音节,再依托这些音节来帮助学生读课文、识字。如“中”字先出示音节zhōng,让学生说说这个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第几声。然后练习拼音zh—ōng—zhōng,在熟练拼读音节的基础上老师板书“中”,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通过讲解让学生将“中”字的音、形、义牢牢地掌握。
(2)利用课文插图或者直观教具,让学生识字的难度降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归类识字“机”字时,用薄纸壳画上“飞机”和“飞行员”,涂上颜色分别剪下来,在上课时以蓝色的天空为背景把他们挂在黑板上。对于“机”字,学生感到笔画多不容易掌握,看到图样就会兴奋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结合图样讲“机”字,即有“木”旁,而飞机和飞行员都是在空中活动,进一步理解“机”,组词为:机器、机能等等。通过配以直观教具的演示讲解,学生既能认识和掌握“机”字,又能够达到正确运用“机”字的目的。
(3)充分利用汉字象形、形声特点,让识字教学“有规可循、有律可依”。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图形、繁体字到今天如此简便的简体字,它的字体形象、形声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象形字时,我们要抓住汉字形象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与字、物与字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从图、物中观察到字的形,充分利用联想的方法帮助识记,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少写错别字。如学习“目”,可以结合图片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所以“目”的里面有两横,以区别“日”。这样一讲,“目”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乐趣。
二、舞出个性风采,让识字起舞纷飞
(1)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快乐识字。低年级由于年龄的影响,还停留在喜欢做游戏的阶段。在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游戏,使学生放松,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如学习反义词时,可以根据合体字的规律,设计“反话”游戏。将“大”字写在一张卡片上,拿给一位同学,然后老师说出游戏规则,当同学出示“大”的卡片时,同学们就要做出“小”的动作,让学生在反话游戏中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在认识反义词的同时,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在竞赛中激励学生的识字兴趣。低年级学生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运用竞赛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江”“河”“湖”“海”等字时,比赛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竞赛活动和适当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挥动马良神笔,让识字云起雪飞
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识字教学。生活是学生识字的来源,家里,路边、学校都是学生识字的好地方,我们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识字的习惯。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广阔天地,不断地主动识字。例如,让学生认识父母和身边熟悉的人的姓名,认识生活用品等物品上标注的文字,认识路边上的广告、标语的生字等。与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自主识字,让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下课时,让学生去观察学校墙壁上的标语,“小草是我们的好朋友,请你脚下留情。”认识“草”“好”“你”“下”等生字,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处识字。
写作让个性飞扬 篇10
一、发现个性,爱护个性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而写作是展现个性并培养个性的摇篮, 释放个性,培养个性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我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眼光和注意力引向以下生活领域:①让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举办演讲比赛,自办刊物,编演节目等。②让学生随时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③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④有组织有目的地让学生深入社区,了解社会,走进真实的生活,如了解超级市场,城市环保和乡村变化等,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人生,用自己的身心“发现”生活的变化,产生在写作中表现自我个性的欲望。
二、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作文评改
长期以来,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运转。作文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关注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注重作文评价的鉴定功能,忽视通过作文评价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励、作文技能的改进等功能。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都是一手包办,主观评价,最终使作文评价局限于教师的个人“感觉”。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积极采用多种评改方式,如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大胆释放手中的权利,改革评价方式。
三、丰富形式,个性拟题
题目是整篇文字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崭新而且清新的题目就像刚刚上市的新鲜蔬果一样倍受人瞩目,因此题目一定要体现个性。我毅然摒弃了单一的命题作文,采取以学生自拟题目为主,师生共同命题为辅的命题形式。让学生自拟题目的作文能够营造一个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联系生活思想实际。这样,学生的作文思维模式不再受约束和局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学生打开了心灵之门,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在创造性作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就能写出具有真诚情感的好文章。
四、常写“下水文”,引领个性
教师的下水文就能起到填补空白,铺路架桥之作用,是课本范文代替不了的。现在有不少教师只给学生交待写作题目,提出写作要求之后,检查文章并加以简单评语,一次写作就草草结束了。其实殊不知教师的文章是学生的“偶像”作品,学生为何要模仿班主任的文章,原因就在于此。教师的一篇范文不是为了展现教师个人的个性,而是要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文章为什么不能像老师的作品一样个性飞扬,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写作是最贴近孩子们心灵的教育途径,写作中的个性化培养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创新的思维,才会让学生逐步走向独立、自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展现自我?个性飞扬 篇11
一、激发兴趣, 寻找快乐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程新理念, 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共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差异性分层要求, 区别对待, 并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肯定。小学生爱玩好动, 但注意力易分散。因此, 教师要把枯燥乏味的技能教学内容游戏化, 激发学生兴趣, 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如将快速跑教学内容设为游戏“猫抓地老鼠”, 把全班学生分成8组, 在各组前方场地设置一条长皮筋, 一头固定, 一头系上沙包, 在指定的距离内学生拉一下沙包, 皮筋带着沙包弹回, 学生快速向前奔跑抓住“地老鼠”。同样的快速跑, 在这样的游戏化情境中进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锻炼效果达到了, 也培养了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
二、调整内容, 营造氛围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材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单调, 如实心球教学, 由于实心球技术性比较强, 学习时学生时常只注意上肢用力, 忽视下肢及腰腹协调用力。如此教学容易使学生失去信心, 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为此, 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 增进学生对实心球技术的了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首先, 采用多种器械 (如举小哑铃、抛足球、拉橡皮筋绳等) 进行练习, 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单纯地限制于抛实心球, 而是用不同器械进行力量和技术练习, 有很强的趣味性。其次, 在练习中有意识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提高。如提高学生对投掷实心球技术知识的认识, 介绍投掷技术的重难点和易出现的一些错误及纠正方法, 使他们懂得全身协调发力的原理,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第三, 老师做好示范, 不时地和学生一起练习, 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对基础差的学生积极鼓励, 并加以指导。通过实心球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仅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而且使学生的思想由原来的“要我炼”, 变成现在的“我要炼”。形成一股争先恐后的学习风气。
三、方法多样, 提升欲望
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 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 老是一成不变, 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 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 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障碍跑》一课中, 我采用情景教学法, 以《小小志愿者》为主题, 以“5.12”大地震为情景, 以“运送物资—抢救伤员—重建家园”为主线, 贯穿整个课堂, 让学生投身到抗震救灾的大潮中去, 激发学生互相帮助、奉献爱心的精神, 在情景中跨越层层障碍, 由此既锻炼学生的身体, 又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本课重点是在跑动中迅速通过障碍, 难点是合理安全地通过每一个障碍, 因此, 在本课障碍跑的教学中, 突出了学习重点练习, 并围绕课的内容设置障碍、布置场地、举行障碍负重接力跑等丰富的障碍跑内容, 提高练习难度。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方法克服练习困难, 完成学习任务。由此既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愉快心境, 享受快乐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 我重视教学方法艺术性的研究。根据条件和需要, 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 注意区别对待, 因人而异,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相融中”“需要的满足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 体验学习之乐、成功之喜悦, 培养探索精神。例如在跨栏教学中, 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 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 因怕跨不好, 被同学笑话, 怕教师指责, 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应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 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 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 并耐心和蔼地进行鼓励, 辅导帮助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不讽刺挖苦, 奚落嘲笑, 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都随时加以肯定, 公开进行表扬, 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完成动作后, 老师赞许的表情和鼓励性的语言会使他们发自内心地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 会使他们产生继续练习的意愿。他们从老师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和满足感, 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 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 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 同样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 被同伴所接受的幸福感。
五、合理评价, 体验快乐
根据新课程标准, 教师应该把评价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使评价无时不在, 无时不有, 使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学生消除对评价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例如, 在课堂, 学生会提出创新想法和创新活动, 笔者不仅表扬他们, 赞美他们, 而且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在活动中, 孩子们会给予学习困难的同学及时帮助, 笔者会毫不吝啬地给予掌声;对于身体素质好, 活动能力强的学生, 笔者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对于一次又一次“摔跤”的孩子, 笔者会微笑地鼓舞他们:“和原来相比, 你已经进步了, 只要继续努力, 会更加出色的。”正是有了这种多元的、开放式的评价, 不但使更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自我展示的空间和不断进取的机会, 同时还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快乐与和谐、平等与互助, 激发了全体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展现自我?个性飞扬】推荐阅读: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08-19
展现自我的创业舞台10-26
展现自我风采团日活动策划书09-21
求职礼仪故事:用微笑展现自我 赢得工作09-11
传扬青春文化 展现自我风采——我院举行第六届校园主持人大赛10-19
个性自我05-11
个性自我简介11-06
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08-27
搞笑个性自我介绍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