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齿拔除(精选5篇)
阻生齿拔除 篇1
关键词:全麻,微创,阻生齿,拔除,护理
第三磨牙俗称“智齿”, 由于萌出较迟, 受局部或全身因素影响第三磨牙容易萌出受阻, 而造成邻牙龋坏、冠周炎、神经压迫症状、间隙感染, 正畸后第三磨牙萌出影响正畸效果故较多患者选择拔除。门诊拔牙由于1次只能拔1颗, 需分次拔除, 特别是偏低偏后位置拔牙难度大, 时间较长, 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我院采用微创技术在全麻下同时拔除2~4颗阻生齿119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并拔除阻生齿的患者共119例, 男45例, 女74例, 年龄14~42岁, 中位年龄31岁。阻生齿4颗者占23%, 余均为2~3颗阻生齿。119例患者中, 水平性阻生齿15例, 垂直性阻生齿45例, 远中阻生齿12例, 近中阻生齿16例, 舌向阻生齿9例, 颊向阻生齿20例, 倒置阻生齿2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评估
了解患者全身情况, 详细询问病史, 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药物过敏史及异常出血史, 女性应避开月经期、妊娠期, 完善术前检查, 血化验, 胸片, 心电图, 口腔全景片或CBCT等。
2.2 禁忌证
心脏病患者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 根据病情确定是否禁忌或应暂缓拔牙, 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在<160/90mm Hg或正常值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控制≤7.8mmol/L, 女性月经期及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应暂缓拔牙。妊娠前3个月及后3个月禁忌拔牙, 放射治疗前拔牙者, 需拔牙后10~14d才能放疗, 放疗后3年内不宜拔牙, 如不引起重视, 后果严重, 故须严格掌握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
2.3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拔牙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同时需拔除多颗阻生齿还要全身麻醉患者更加紧张。本组患者术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 恐惧及对疾病认知程度较差。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态, 向其讲解全麻的安全性, 全麻拔牙比局麻拔牙舒适, 微创拔牙创伤小, 对邻近组织及颞下颌关节影响小, 同时拔除多颗阻生齿减轻多次拔牙的痛苦, 省时间, 恢复快, 并向其介绍医院的先进设备,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供手术视频,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使患者对全麻微创拔牙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积极主动的配合。
3 术后护理
3.1 全麻后护理
按全麻后护理常规, 去枕平卧6h, 头侧位, 吸氧, 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去除口内血性分泌物, 密切观察局部肿胀情况, 床边备吸引器、张口器、拉舌钳等急救用品。
3.2 出血护理
阻生齿拔除后拔牙创口已缝合, 一般切口渗血较少, 术后立即给予双颊部冷敷减轻渗血, 冰袋冷敷6~8h, 以每次20~30 min为宜。在24h内, 尽量每2~3小时1次, 但是要注意局部皮肤, 防止冻伤。嘱咐患者手术当日不能刷牙, 也不能吸吮拔牙窝, 24~48h内唾液中有少量血丝属正常现象, 嘱患者勿紧张, 唾液可咽下不要不停的吐唾液[2]。本组病例个别患者渗血明显, 予棉球压迫止血后渗血停止。
3.3 肿胀护理
由于同时拔除多颗阻生齿, 患者多肿胀明显, 肿胀及疼痛使患者张口度也受一定限制, 双颊部肿胀且张口度在2指以上的为轻度肿胀, 双颊部肿胀且张口度在2指以下的为中度肿胀, 双侧颜面部肿胀明显张口度≤1指为重度肿胀。一般肿胀在术后72h是高峰, 72h后肿胀缓慢减退, 7d接近正常。术后当天患者为轻度肿胀, 术后2~3d为中度肿胀属正常现象, 术后宣教时, 向患者说明以减轻患者紧张心理。术后双颊部冷敷, 加压包扎可以有效减轻肿胀程度。双颊部加压包扎一般为3d。术后6h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减轻术区肿胀, 根据医嘱使用地塞米松消除水肿。本组除2例患者因上颌高位阻生、下颌横位阻生手术难度大, 创伤大, 肿胀达到重度外, 余患者肿胀均在正常范围。
3.4 疼痛护理
因同时拔除多颗阻生齿创口多, 且创口靠近咽喉, 全麻需气管插管, 损伤咽喉等原因, 大多患者术后感术区及咽喉部疼痛明显。术区冷敷可有效减轻术区疼痛, 术后6h可口含冰水缓慢咽下减轻咽喉部疼痛。采取放松疗法, 转移注意力等方法[3]。如上诉方法不能缓解, 切口疼痛明显, 可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 咽喉部疼痛明显可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3.5饮食护理
术后6h即可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 最好选择冷的流质, 可减轻疼痛及渗血, 术后24h不要漱口, 防止冲落拔牙窝的血凝块。进食后进冷开水保持口腔清洁[4]。术后2~3d可进半流质饮食, 逐渐过渡到软食, 7~10d拆线后方可进普食。食物种类不限但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如可乐、雪碧等。
3.6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第2天开始, 进食后及时用苯扎氯胺或西吡氯胺漱口液漱口, 嘱患者勿用舌添伤口。术后3d可用软毛刷刷牙, 但须避开术区。根据手术创伤大小, 按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 促进愈合。
3.7 并发症的观察
术后6h就可询问患者有无下唇及唇下皮肤麻木, 观察有无下齿槽神经损伤, 观察麻木的范围及程度, 一般随肿胀消退麻木逐渐减轻, 如麻木明显可根据医嘱口服或肌内注射甲钴胺。观察患者的张口度, 张口度三横指以上为正常, 若肿胀消退后张口度仍不能达到三横指, 应进行被动张口训练。本组患者未出现张口困难, 低位阻生患者有下唇麻木情况, 经甲钴胺口服后症状均在1个月内减轻或消失。
3.8 出院宣教
患者术后2~3d即可出院, 出院后嘱其保持口腔清洁, 7~10d回院拆线复查, 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如出现疼痛明显, 局部肿胀加重, 发热等情况及时来院复查。
4 小结
传统的多颗阻生齿拔除术, 需分次进行, 分次拔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多次就诊,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浪费患者时间。全麻下微创同时拔除多颗阻生齿既减轻患者的痛苦, 又节省了时间和经济, 医师手术操作时相对方便, 省时间, 创伤小, 恢复快。术前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前准备, 是阻生齿拔除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有效的护理宣教和视频教育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 争取正确的配合。先进的技术, 完善的术前检查, 细心的手术, 精心的术后护理, 患者能更快更安全舒适地获得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震康, 俞光石.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57-63.
[2] 朱红.34例拔牙术后出血的原因和处理[J].当代医学, 2010, 16 (7) :198.
[3] 李菁, 杨斌.拔牙术后疼痛与人格特点及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4 (6) :437-438.
[4] 黄杏颜.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配合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增刊, 2011, 27 (4) :122.
阻生齿拔除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阻生齿拔除患者1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7例(54.0%),女性23例(46.0%);年龄处于18~42岁阶段内,平均(31.2±1.8)岁。在试验组中,男性24例(48.0%),女性26例(52.0%);年龄处于20-40岁阶段内,平均(30.8±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1)依据《口腔修复学》[2],患者X线检查显示阻生齿部分萌出,满足拔牙指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其它口腔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拔牙术,患者术前检测血常规指标,拍摄牙齿X线片,掌握阻生齿的位置、根尖、阻力分布,以及和神经管的关系。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口腔,麻醉方案采用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完成后切开、翻瓣,暴露出牙体和骨组织。使用骨凿劈冠去除骨阻力,将牙挺置于牙和牙槽骨之间,使用小锤敲击使其楔入,然后通过拨翘将牙根挺出。
1.3.2 试验组
行微创拔牙术,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案同对照组一致。使用高速涡轮牙钻去除牙冠阻力,出现落空感即可,同时尽量保护神经管、骨组织。将牙冠和牙根分开,使用微创拔牙刀插入牙根、牙槽骨之间,将牙周膜切断,小心拔除患牙。完成后清理拔牙窝,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复位软组织并缝合。患者术后遵医嘱用药,1周后复诊并拆线。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3]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评估牙槽完整度(采用5级评分,1-2分为完整,3-5分为损伤)、疼痛度(采用VSA量表,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明显)、拔牙恐惧度(采用5级评分)。(2)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常见并发症如干槽症、断根、张口受限等。
1.5 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平均为(12.5±3.1)min,对照组为(20.6±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0,P<0.01)。
2.2 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牙槽完整度评分为(1.7±0.4)分,疼痛评分为(3.4±0.6)分,拔牙恐惧评分为(2.5±0.3)分;对照组牙槽完整度评分为(3.1±0.8)分,疼痛评分为(6.0±1.2)分,拔牙恐惧评分为(5.7±1.0)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67/13.703/21.673,P<0.01)。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干槽症1例、断根1例、张口受限2例,共计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术后出现干槽症4例、断根3例、张口受限5例,共计发生率为24.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
3 讨论
阻生齿的拔除在口腔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常规手术采用劈冠、凿骨、锤击,不仅手术器械使用多,而且拔除难度大,术后容易引起疼痛、肿胀、牙槽骨骨折等现象。而且,术中操作震动和噪声大,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带来强烈不适[4]。
随着微创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微创拔牙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使用高速涡轮牙钻、微创拔牙刀等,完成去除骨阻力、去除牙冠、切断牙周膜等操作。该术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牙槽骨和神经管,避免造成意外损伤,在显著减轻疼痛感、恐惧感的同时,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拔牙质量[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试验组患者不仅手术用时短,牙槽完整度评分、疼痛评分、拔牙恐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远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肖平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6]。
综上,对于阻生齿拔除患者而言,实施微创拔牙术具有安全、无痛的优点,能够减轻恐惧感、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建民,赵庆扬,谢伟珍,等.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 2,10(11):1710,1786.
[2]徐君武.口腔修复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01(03):416—428.
[3]刘强,罗红灿.微创技术在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11):677—678.
[4]黎钢,雷荣昌.微创拔牙法在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04):236—238.
[5]张志霞,周宏志,刘瑶,等.微创拔牙术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03):398—400.
阻生齿拔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本院口腔门诊要求拔除阻生智齿患者198人共243颗患牙, 男性122例, 女性76例;年龄19~46岁。其中近中阻生176例, 近中水平阻生62例, 垂直阻生5例。锤凿劈开法拔除120例, 45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拔除123例。手术均由笔者亲自操作。两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和阻生齿类型构成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术前检查
确保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拍摄X牙片或全颌曲面断层片, 观察牙根数量、形态、骨组织阻生情况等, 进行阻力分析, 做到心中有数。
1.3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于牙椅上, 常规消毒, 铺无菌单巾, 用碧兰麻神经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 使用碧兰麻的优点是:麻醉效果好, 显效快, 术中出血少, 视野清晰。麻醉显效后, 根据阻力分析决定是否行牙龈切开翻瓣。分离牙龈, 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和方式, 切开牙龈, 翻开牙龈粘骨膜瓣, 显露牙槽骨及牙冠。
锤凿劈开法用骨凿先去除骨阻力, 然后将骨凿置于牙齿正中发育沟处, 骨凿长轴与牙长轴一致, 劈开牙冠与牙根, 解除冠部牙阻力。分别拔除远中冠及牙根、近中冠及牙根, 搔刮牙槽窝, 清理残片, 牙槽窝复位, 对位缝合切口, 缝合切忌过紧, 咬棉止血。
45度高速涡轮手机拔除法是在翻开龈瓣后, 用长裂钻去除骨组织, 解除骨阻力, 根据阻力状况分析, 确定牙冠切割方向, 解除冠部牙阻力, 分别挺出远中牙冠和牙根, 进而挺出近中牙冠及牙根。搔刮牙槽窝, 清理残片, 牙槽窝复位, 对位缝合切口, 咬棉止血。近中阻生智齿, 牙齿本身阻力较小, 去除阻力后可完整拔出患牙。分别对两种拔牙法记录拔牙时间、术后疼痛程度, 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手术时间:从麻醉显效切开牙龈至缝合完毕咬棉止血为止。疼痛程度:轻微疼痛, 不需服止痛药;中度疼痛, 服止痛药有效;重度疼痛, 服止痛药效果不明显。张口受限:轻度, 上下切缘间仅可置二横指;中度, 上下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重度, 上下切缘间不足一横指[1]。干槽症:拔牙2~3d后仍有剧痛, 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散, 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空虚, 有恶臭[1]。
1.5 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 (χ2) 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分析。
2 结果
2.1 拔牙时间的比较
见表1。经秩和检验, 45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拔牙时间比锤凿劈开法为短 (u=5.04, P<0.05) 。
2.2 疼痛程度的比较
见表2。经秩和检验, 45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疼痛程度比锤凿劈开法为轻 (u=4.79, P<0.05) 。
2.3 张口受限的比较
见表3。经秩和检验, 45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张口受限程度比锤凿劈开法为轻 (u=3.35, P<0.05) 。
2.4 有无干槽症的比较
见表4。经卡方检验, 45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与锤凿劈开法干槽症的出现机会相同 (校正χ2=0.28, P>0.05) 。
3 讨论
阻生齿拔除是临床比较复杂的手术, 其拔除阻力主要来自远中及周围的骨阻力以及近中邻牙阻力。同时视野小, 这些原因造成拔牙操作困难[1]。从两组对比看, 牙拔除时, 使用高速涡轮钻磨除法, 拔牙时间明显缩短, 30min以内拔完患牙达67%;且多数只发生轻微疼痛, 轻微疼痛率58%;肿胀也较轻, 无张口受限率较低, 达33%。从干槽症的发生率看两者无明显差别。
从上述结果看, 应用锤凿劈开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 劈冠时一般要从根分叉处劈开牙冠, 对安放骨凿的方向位置和锤击时的力度等技术性环节要求很高。如果锤击力度不适宜, 不仅不能将牙体劈开, 还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2], 阻生智齿的牙冠位置低或牙齿扭转, 骨凿放置往往不理想, 劈凿的方向也不易掌握, 有一定的盲目性, 锤击时容易滑脱, 给患者造成巨大的恐惧心理。因此传统的拔牙法具有耗时长, 损伤大, 术后并发症严重等缺点。采用高速涡轮钻磨除法拔除阻生齿, 则具有耗时短, 损伤小, 术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 能够大大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减小患者的恐惧心理。是值的推广的一种拔牙法。
摘要:目的 观察45度高速涡轮手机拔除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的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了198例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患者, 患者均无拔牙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传统的锤凿劈开法和45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 观察拔牙时间的长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锤凿劈开法相比, 45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拔牙时间较短 (u=5.04, P<0.05) , 疼痛程度较轻 (u=4.79, P<0.05) , 张口受限程度较轻 (u=3.35, P<0.05) , 干槽症的出现机会相同 (校正χ2u=0.28, P>0.05) 。结论 应用高速涡轮牙钻加骨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 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施力准确、易于保护, 可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45度高速涡轮手机,锤凿劈开法,拔除,阻生齿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4-70.
阻生齿拔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下颌阻生齿拔除术的90例患者, 男47例, 女43例, 年龄19~35岁, 平均年龄25岁, 下颌近中阻生患者31例, 水平阻生33例, 远中阻生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45例) 与对照组 (45例) , 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3例, 年龄19~30岁, 平均年龄24.5岁, 其中下颌近中阻生患者15例, 水平阻生17例, 远中阻生13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19~35岁, 平均年龄25岁, 下颌近中阻生患者16例, 水平阻生16例, 远中阻生13例。所有患者均无拔牙禁忌, 手术前有炎症的患者先进行消炎。2组患者性别、年龄、下颌阻生齿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术前均拍有牙科X线片, 并对手术时阻生牙面临的阻力进行分析;术前先进行常规消毒;均采用2%利多卡因对手术部位实施麻醉。
术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劈凿法进行阻生齿拔除术, 过程中对于有骨阻力患者用骨凿法去除阻生牙上面的骨组织, 去除阻力牙齿露出来后, 再使用常规的牙钳、牙铤将其拔出。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进行手术, 先将黏骨膜和牙龈分开, 露出骨质和牙冠后, 再使用日本生产的NSK手机搭配长裂钻钻头进行操作, 涡轮也经过严格消毒, 高速涡轮钻截断发生阻力的骨质部分和近中牙冠, 再使用牙钳和牙铤一起将阻生齿取出。
术后2组患者均进行修整骨壁处理, 压迫骨板牙槽复位, 刮除残留骨屑、碎裂的牙体和根尖肉芽, 最后将牙龈瓣靠拢进行缝合。术中记录每位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 程序完成后记录每位患者手术所用时间, 并在1周内多次回院复诊, 观察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2]。
1.3 效果判定标准
疼痛程度分为6级 (0~5分, 每分一级) , 0分表示无疼痛感, 1分表示稍有疼痛甚至可以忽略, 2分表示疼痛感不容忽视, 3分表示疼痛时会影响自身注意力, 4分表示疼痛时正常生活会受干扰, 5分表示疼痛剧烈, 不能干任何事情, 需要用止痛药。采用不同方法手术后, 疼痛程度较轻的例数越多说明该方法具有更强的优越性, 本研究着重比较2组前三级疼痛的患者例数。
张口受限程度在3指以内属轻度, 2指以内属中度, 1指以内属重度, 本研究着重比较2组轻度张口受限的患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长度
高速涡轮钻法切口的平均长度为3cm;劈凿法切口平均长度为4.5cm。
2.2 拔牙时间
将拔牙所需时间分为1~30、31~60和60min以上3个时间段。采用高速涡轮钻法进行手术, 1~30min的患者32例, 31~60min的13例, 60min以上0例;劈凿法分别为16例、26例和3例, 统计得知高速涡轮钻法拔牙平均时间为20min, 劈凿法平均为35min, 可见高速涡轮钻法缩短了拔牙手术的时间。
2.3 疼痛程度
采用2种不同拔牙法记录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患者例数, 根据评定标准整理好不同程度 (0~5分, 每加1分疼痛增加一级, 共6级) 疼痛的例数, 观察组疼痛程度≤2分者41例, 对照组有18例,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χ2=26.03, P<0.01) 。见表1。
2.4 张口受限程度
2组患者张口受限不同程度对应的患者例数, 轻度张口受限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和6例,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14.7032, P<0.01) 。见表2。
3 讨论
相关文献表明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发生阻生齿的概率超过50%, 而下颌近中出现阻生齿的概率大约占以上比例的三分之一。在拔牙手术的历程里劈凿法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得知该方法进行拔牙时所耗时间较长, 对牙龈组织损伤也大, 还有出现不良反应等缺点[3]。随着医学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去除牙阻力的方法———高速涡轮钻法, 该方法缺点少, 在牙科门诊应用也越来越多。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45例患者采用劈凿法后, 手术切口平均长4.5cm, 而采用高速涡轮钻法进行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其切口长度平均为3cm, 切口创伤面积变小;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5min, 而观察组只需20min, 平均缩短了15min,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手术效率;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张口受限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高速涡轮钻法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与传统的劈凿法相比, 高速涡轮钻法具有拔牙时间短、创伤面小、术后疼痛感小、张口受限程度轻等优势,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国雄, 黄宇华, 黄琦, 等.高速涡轮钻法和劈凿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效能[J].广东医学, 2012, 33 (17) :2609-2611.
[2]张文翰.高速涡轮机与常规劈凿法拔除下颌阻生齿临床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 2014, 32 (3) :274-275.
阻生齿拔除 篇5
关键词:利多卡因,阿替卡因肾上腺素,阻生齿
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 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Pell和Gregory根据牙在颌骨内的深度, 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阻生, 高位阻生指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牙弓平面;中位阻生指牙的最高部位低于平面, 但高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中高位阻生齿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 (30例) 单纯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行下齿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 (以下简称方法A) ;B组 (30例) 单纯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 (以下简称方法B)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 确认无拔牙禁忌证;检查后认为智齿均应拔除, 向患者交代手术风险及患者签字。
麻醉药物及注射仪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 0.1g, 用5ml注射器, 6号针头行方法A;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 (必兰) 1.7ml, 盐酸阿替卡因68mg与酒石酸肾上腺素17μg (以肾上腺素计) , 应用STA单颗牙麻醉系统及配套针管注射。
麻醉及拔除阻生齿: (1) 方法A按照常规方法:患者大张口, 下牙平面与地面平行, 将注射器放在对侧一、二前磨牙之间, 与中线成45°。注射器高于下颌面1cm并与之平行, 于颊脂垫尖端或者上下颌牙槽突相距的中点与翼下颌皱襞外侧3~4mm的交点进针, 抵骨面, 后退少许, 回抽无血, 注射麻药1~1.5ml, 退针约1cm, 注射麻药0.5~1ml, 边注射边退针, 直至黏膜下。麻醉效果以患者同侧下唇口角及舌尖麻木, 肿胀, 针刺阻生齿周围牙龈及黏膜无痛为检验标准; (2) 方法B应用STA麻醉系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由黏膜至骨膜逐层进行麻醉。麻醉后按照常规方法拔除阻生齿。
收集反馈并分析:拔除阻生齿后, 对患者进行医嘱交代并要求患者填写麻醉效果调查表, 见表1、表2。
结果
分别对注射时和术中进行两组卡方检验, α=0.05为检验标准。从对调查表的结果不难看出, 方法B的效果明显优于方法A的效果, 对注射时卡方检验结果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方法B的效果同样优于方法A, 卡方检验结果P<0.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以上结果可以推断出:方法B的效果明显优于方法A的效果。
讨论
综上所述, 单纯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行下齿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 这对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提供了便利条件, 也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