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拔除时间

2024-09-29

尿管拔除时间(共8篇)

尿管拔除时间 篇1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术后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方法]同一治疗组病人随机分成4组, 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术后24h内、术后24h48h、术后48h72h、术后72h以上, 比较各组病人自行排尿成功例数及观察有无膀胱刺激征症状。[结果]术后24h内与术后24h48h组的排尿成功率与尿路刺激征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24h内与术后48h72h组、术后72h以上组的排尿成功率与尿路刺激症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术后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是术后24h, 能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对预防院内泌尿系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弯,导尿管,拔除时间,护理

特发性脊柱侧弯 (IS) 是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 占脊柱侧弯总数的80%左右[1]。脊柱侧凸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外观及生理功能[2]。临床上采用三维矫形的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手术复杂, 围术期护理难度大, 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需不断进行循证实践, 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后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5月本科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98例, 其中男23例, 女75例;年龄2岁~54岁 (16.11岁±6.79岁) ;其中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90例, 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2例, 行植骨融合手术6例。所有病人留置尿管前尿常规均无异常, 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度、心理状态、年龄等构成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排除术后留置静脉镇痛或留置硬膜外镇痛的病人。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拔除尿管时间

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 根据数字表进行分组, 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术后24h内、术后24h~48h、术后48h~72h、术后72h以上。各组研究对象均在麻醉起效后10min, 手术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安置适合各年龄段的双腔硅胶导尿管, 使用封闭式一次性贮尿袋。各组病人均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进行拔管。观察病人拔除导尿管后是否可自行排尿, 能顺利自行排尿及诱导情况下自行排尿而且无尿潴留现象者均为自行排尿成功;凡是拔除导尿管后2h~4h病人有小便感, 叩膀胱充盈, 经各种物理方法诱导, 仍不能自解小便, 须重新保留导尿管者为自行排尿困难即自行排尿失败[3]。症状以尿频、尿急、尿痛为观察内容。

1.2.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均数±标准差 (±s) 描述, 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例 (%)

3 讨论

3.1 早期拔除尿管的循证实践

导尿管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感染性并发症, 进而导致病人住院时间的延长和住院费用的增加[4,5]。尿路感染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而研究表明, 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是最重要的尿路感染危险因素[6,7,8]。大量的研究表明, 留置尿管时间越长, 感染率越高[7,8,9]。刘玲等[10]对后腹腔镜术后导尿管不同拔除时间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术后24h内拔除尿管是可行的。近年在普外科、骨伤科、妇产科等已有报道, 均认为在术后麻醉复苏至1天左右, 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为最佳时机, 能有效提高病人自主排尿成功率和降低再次导尿率, 对预防院内泌尿系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可以预防拔管后尿失禁的发生[11,12,13,14,15]。

3.2 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术后早期拔除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全身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 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力恢复较慢[16]。据文献报道, 手术麻醉后痛觉、感知觉的恢复一般是在用药后3h~5h, 并且膀胱功能也开始恢复[17]。因此, 术后1d麻醉对病人的影响已基本上消失。本研究中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术后24h内、术后24h~48h、术后48h~72h、术后72h以上, 结果显示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是术后24h, 有利于病人自行排尿成功及减少膀胱刺激征症状, 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秦柳花等[18]的调查显示, 尿管延时拔除 (>3d) 发生率在20%以上, 均为术前排尿训练无效及未参与训练的病人, 提示提高术后早期拔除尿管的成功率, 术前病人需常规进行排尿训练, 并提高其依从性。

4 小结

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尽早拔除尿管, 切断了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传播途径, 同时也解除尿管对病人造成的不适与痛苦, 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 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尿管拔除时间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小儿foley’s 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及护理措施,从来达到安全快速拔除导尿管的目的,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我科共发生6例小儿foley’s导尿管拔除困难的案例,6例的处理方法都是将foley’s导尿管尾部剪断,用硬膜外导管内芯或者细钢丝插入注水孔,可见水缓慢延着内芯渗出,等水渗完后再慢慢的拔出foley’s导尿管。结果6例拔管困难的患儿均安全的拔除导尿管,无不良反应。结论对留置foley’s导尿管的患儿,应正确掌握导尿管的护理以及拔管方法,以减少拔管困难的发生率,提高尿路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小儿;foley’s导尿管;拔除困难;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21-01 为患儿留置导尿管在临床上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了,foley’s 导尿管具有不易脱出、减少感染等优点[1]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我们护校的教科书《基础护理学》上只有很少的讲解[2],随着应用的普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情况也逐渐增多。现将本组6例患儿出现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处理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例均为男性。年龄4--10岁,平均7岁,患儿由于病情需要给予留置foley’s导尿管。留置时间最长14天,最短2天,平均8天。

1.2处理方法

对于出现导尿管拔管困难的患儿,我们首先确定导尿管的气囊是否还在膀胱内,确定在膀胱内后,将foley’s导尿管尾部剪断,用硬膜外导管内芯或者细钢丝插入注水孔,可见水缓慢延着内芯渗出,等水渗完后再慢慢的拔出foley’s导尿管。

1.3结果

6例患儿均顺利的拔除foley’s导尿管,未见不良反应。

2讨论

2.1拔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1.1尿道出血:

导尿管的气囊在尿道内,而未到达膀胱,压迫尿道内口而引起。护理对策:上尿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往导尿管气囊注水时要询问有无刺痛、胀痛的感觉,如果患儿有刺痛或者胀痛的感觉,一定不要强行注水,可能导尿管气囊没有到达膀胱,还停留在尿道口内,或者正压迫尿道内口,此时应再插入少许,再次询问患儿有无刺痛或者胀痛感,如果没有再注水,再注完水后再将尿管慢慢的向外拨,直至有阻力时停止,这样,气囊刚好漂浮在膀胱的尿道内口,当患儿移动身体时尿管既不容易脱落又不容易上下滑动,可有效减少尿道外口细菌侵入的机会[3]。

2.1.2情绪紧张:

患儿都是未成年人,不能正确的配合医护人员,因为哭闹或者精神紧张也会有可能出现拔管困难。护理对策:应正确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

2.1.3管腔阻塞:

气囊导管几乎贯穿导尿管的全程,管腔极细,且导尿管由橡胶制成,容易老化,致使管腔阻塞;气囊导尿管的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管腔最细,在操作时,极易形成结节,使管腔内壁不光洁,此部位是最容易发生阻塞的;气囊导尿管的气囊材料质量太差,注入水(气)后,气囊自行封闭,无法将液体吸出来,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气囊表面形成尿垢使体积增大导致管腔赌塞[4]。因此造成拔管困难。护理对策:根据尿管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的特点,可从Y字分叉处下端剪断尿管,有时可以直接绕过阻塞部位,在气囊的压力下,囊内液体可自动喷出。但在剪断导尿管前,一定要固定好近端尿管,以防导尿管缩回尿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考虑可能导尿管有质量差异,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老化,致使气囊导管腔阻塞无法顺利抽空气囊,拔管时首先要轻轻旋转、牵拉导尿管,有时即可使粘连的管腔恢复通畅,从而使囊内液体易抽回。

2.1.4护士自身因素:

护士对气囊导尿管理论知识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没有牢固掌握尿道的长度尤其是尿道的解剖特点,使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尿管气囊未进膀胱或部分气囊仍在尿道内。当注入液体(气)后,膨大的气囊压迫尿道,临床组织产生水肿、出血、炎症、粘连而影响拔管;对留置尿管后护理不当,尿管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冲洗膀胱,尿垢附着尿管。护理对策:加强学习,严格无菌操作。

2.2对拔管困难处理的几种方法

2.2.1将foley’s导尿管尾部剪断,用硬膜外导管内芯或者细钢丝插入注水孔,可见水缓慢延着内芯渗出,等水渗完后再慢慢的拔出foley’s导尿管。本文6例都是用的此方法。

2.2.2确定气囊在膀胱内,而且气囊的通路出现只进不出的情况,病人无尿潴留时,可从通往球囊管腔注入空气;或不断注水致气囊自然破裂;也可往球囊内注入乙醚,球囊破裂

时拔管。

2.2.3根据尿管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的特点,可从Y字分叉处下端剪断尿管,有时可以直接绕过阻塞部位,在气囊的压力下,囊内液体可自动喷出。但在剪断导尿管前,一定要固定好近端尿管,以防导尿管缩回尿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2.4考虑可能导尿管有质量差异,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老化,致使气囊导管腔阻塞无法顺利抽空气囊,拔管时首先要轻轻旋转、牵拉导尿管,有时即可使粘连的管腔恢复通畅,

从而使囊内液体易抽回。

2.2.5对气囊嵌顿在尿道,可用注射器从耻骨联合上入路刺破气囊,再轻轻地拔管。

2.2.6对注水后球囊确定部位有困难时,可利用B超准确定位,再在B超引导下,在耻骨上方以细针头刺破水囊,将水抽出,拔除导尿管。

3小结

临床上使用foley’s导尿管已经非常普及,在操作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加强责任心,了解foley’s导尿管的结构,熟练导尿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患留置foley’s导尿管患儿的观察和关心,减少拔管困难,减轻患儿痛苦。

参考文献

[1]陈秀珍,伊艳萍.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李德艳.留置尿管患者尿道疼痛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4]王敏燕.多部门合作的门诊 输液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

尿管拔除时间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弹道碎石术的112例患者采取数字奇偶法进行随机分组, 奇数号进入对照组, 偶数号进入观察组, 每组56例;对照组:男32例, 女24例, 年龄25~66岁, 平均年龄 (29.5±3.1) 岁;观察组:男34例, 女22例, 年龄26~65岁, 平均年龄 (31.6±4.8) 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比较意义。112例患者中, 尿管留置最短时间40h, 最长时间76h, 平均尿管留置时间 (49.5±11.4) h。

1.2 纳入标准

患者输尿管弹道碎石术后病情稳定, 无并发症且自愿加入研究患者。

1.3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前不予夹闭尿管训练, 告知患者及时拔管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前采取夹闭尿管训练方法, 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

1.4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患者及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研究途径主要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 (1) 患者基本资料及是否有留置尿管史; (2) 患者术后尿管拔除后主要感受及首次排尿成功率及排尿时间; (4) 护理人员是否觉得工作量有所降低, 护理难度有所降低等。所有调查均一对一当面填写方式进行。

1.5 观察评价

排尿成功:患者不需要任何诱导方法即能自行排尿;诱导排尿:患者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按摩、热敷腹部、会阴冲洗等方式诱导才能排尿[2];排尿困难:患者进行诱导后均不能正常顺利排尿, 形成潴尿流, 需再次置入导尿管;尿失禁:患者拔管后不具备控制排尿功能, 尿液不受控制自动流出。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泌尿外科研究数据均由我院专门统计人员进行收集整理, 录入EXCEL进行数据有效统计并进行逻辑分析;导出清洁数据再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患者试验观测数据均为计量资料, 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输尿管弹道碎石术后拔管后主要感受[ (n) %]

注:两组患者拔管后主要感受比较P均>0.05, 无统计学意义

2.2弹道碎石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情况[ (n) %]

注:两组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本次护理采取一对一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中15 (26.79) 位护士明显感觉工作量增加, 其余4 (7.14) 位护士感觉工作量没有变化;对照组中16 (28.57) 例护士明显感觉工作量降低, 3 (5.36) 位护士感觉工作量没有明显变化, 组间对比P<0.01.

3 讨论

泌尿外科术后很多患者都会置留尿管, 患者假如不进行尿管夹闭练习, 膀胱处于维持开放状态, 膀胱会逐渐丧失规律性收缩与舒张, 短时间内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 久之则会导致旁观挛缩, 丧失对尿液的储存功能, 不能正常进行排尿反射。在导尿管拔除后, 膀胱不能及时建立排尿反射功能, 进而出现潴尿流、尿失禁等并发症[3], 需要再次置入导尿管, 给患者带来极大生理、心理负担。

术后进行尿管夹闭练习能训练膀胱括约肌收缩功能, 正常维持平滑肌张力, 对于导尿管拔除后患者排尿感觉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降低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进行术后尿管夹闭练习, 拔管后排尿成功56例 (100.00) , 15 (26.79) 位护士明显感觉工作量增加;对照组不进行尿管夹闭练习, 拔管后排尿成功55例 (98.21) , 16 (28.57) 例护士明显感觉工作量降低;说明患者在行输尿管弹道碎石术后, 尿管留置时间长短不会影响膀胱功能, 不行尿管夹闭练习不会影响到尿管拔出的成功率, 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护理的工作量;从表1中我们可以明显知道:患者行尿管夹闭练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拔管后心里顾虑, 但是因为个体患者膀胱容积大小、液体摄入量等因素影响, 部分患者1~3h即可排尿一次, 部分患者需要1d才能排尿2~3次。本次研究, 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均属于正常范围, 只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就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弹道碎石术后拔管前患者行尿管夹闭训练的意义。方法 采取数字奇偶法将我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弹道碎石术的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奇数号进入对照组, 偶数号进入观察组, 每组56例;对照组术后不行尿管夹闭练习, 观察组术后行尿管夹闭练习, 对比两组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及首次排尿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成功排尿56例 (100.00%) , 对照组拔管后成功排尿55例 (98.21%) , 组间数据对比, P>0.05, 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后首次排尿平均时间 (0.91±0.38) h、对照组拔管后首次排尿平均时间 (3.0±0.81) h, 两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 ①患者输尿管弹道碎石术后不行尿管夹闭练习不会影响到尿管拔出的成功率, 但是能够大大降低护理的工作量;②患者行尿管夹闭练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拔管后心里顾虑, 有助于缩短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

关键词:尿管夹闭练习,弹道碎石术,拔除尿管

参考文献

[1]杨京春, 刘名名.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5) :1407-1409.

[2]王玉萍, 赵彦燕.尿管夹闭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5) :3085.

子宫全切术后导尿管拔除时机探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200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47.5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47.9岁, 2组病种分布无明显差异, 2组留置尿管时间48 h~72 h, 也无差异。均使用18号双腔气囊导尿管。

1.2 方法

观察组导尿管拔除的时机为:术后45 h (约为术后第2天早上08:00) , 关闭尿管, 上午09:00~10:00静脉输液后1 h (约为术后48 h) , 将导尿管拔除, 鼓励患者下地小便, 并记录拔除导尿管后第1次小便的时间及尿量;对照组根据医嘱术后第2天液体完毕后 (时间约为17:00~19:00, 术后55 h) 拔除尿管, 同样方式记录拔除尿管后第1次小便的时间及尿量。

1.3 护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都采用相同的护理方式, 每日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进行会阴冲洗2次, 保持会阴与尿道外口清洁;导尿管自床缘垂直引流;并告知患者翻身活动时尽量保护好导尿管, 防止自行脱出损伤尿道。

1.4 治疗

2组患者均系临床路径入选病例, 用药种类及剂量一致头孢呋辛3.0 g/d, 术后48 h停用) , 补液量相似 (约2 500 m L/d) ;术后将患者的血红蛋白调整在90 g/L以上, 将电解质控制在正常范围, 不存在电解质紊乱原因导致的肠麻痹、膀胱麻痹。即2组的治疗模式无差异性。

2 结果

2.1 2组第1次小便距拔除尿管的时间 见表1。

2.2 2组拔除导尿管后第1次小便的量 (倒入统一的量杯中计量) 。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在拔除导尿管120 min内顺畅小便者98例, 占98%, 而对照组仅83例, 占83%。从表2可以看出, 第一次顺畅小便在350 m L以内者, 观察组占98%, 而对照组占93%;但需要2次留置导尿者观察组为0, 对照组占4%。对照组有8例患者无法正常小便, 经流水声刺激, 按摩逼尿穴,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2]后4例正常小便;仍有4例二次留置导尿, 该4例患者均在二次留置尿管24 h后, 行导尿管定时开放, 2 h~3 h开放1次或有尿意的时候开放尿管, 48 h内拔除尿管, 患者均自行小便。

3 讨论

3.1 无论是腔镜还是开腹子宫切除患者, 均常规需要留置尿管48 h~72 h。

本文观察组100例患者在术后第2天晨8:00时关闭尿管时, 均进行了心理辅导, 告诉其尿管关闭1 h~2 h后, 液路开放情况下, 膀胱可快速充盈, 有尿意时下地小便。观察组在开放液路的情况下, 关闭导尿管后膀胱短时间快速充盈, 尿意产生快, 患者无心理负担, 而轻松排出小便, 缩短了留置尿管的时间。

3.2 对照组患者拔除尿管的时间在术后第2天液体完毕后, 约为术后55 h。

患者静脉通道撤除后, 膀胱尿液充盈较观察组慢, 当患者有尿意时, 已经疲劳入睡, 导致膀胱过度膨胀而小便困难。对照组术后患者进食量不大, 又没有液路, 使膀胱充盈变慢, 进入夜间后, 抗利尿激素增加, 更加导致尿液充盈慢, 膀胱以极慢的速度充盈, 由于逼尿肌没有足够尿液的刺激而导致患者没有尿意, 逐渐形成尿潴留[3]。

3.3 如果没有把握好关闭尿管的时间而提早关闭, 也不影响医师的诊疗及患者治疗。

假如医师当天未下达停止尿管医嘱, 护士于09:00进行静脉输液或患者有尿意的时候开放导尿管即可。

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中误伤膀胱, 术中麻醉原因, 患者术后神经肌肉功能没有完全恢复, 膀胱逼尿肌功能也没有完全恢复, 术后6 h才逐渐恢复, 术后患者切口疼痛, 下床困难, 所以要留置尿管一段时间。我院对导尿管的拔除时机进行观察, 选择在手术45 h后即术后第2天晨8:00关闭尿管, 静脉通道建立1 h~2 h后拔除尿管, 促其下地小便, 可有效防止术后小便不畅或慢性尿潴留, 防止了二次留置导尿。观察组尽早下地活动可防止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还可以促进肠蠕动, 减少腹胀, 防止肠粘连的发生。而对照组拔除导尿管的时间多在下午班或夜班, 此时段护理人员不足, 对患者小便的观察及心理辅导不力, 既无液体进入, 又因术后肠功能未恢复导致无法大量进食, 致使尿意延迟, 排尿困难。

综上所述, 选择术后45 h关闭导尿管, 开放液体1 h~2 h后, 拔除导尿管, 下地小便, 是防止术后小便困难及慢性尿潴留的有效方法。缩短了留置尿管时间, 避免上行性感染;尽早下地, 有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促进肠功能恢复, 防止肠粘连的作用[4], 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导尿管拔除时机。方法选20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 观察组100例, 术后45h, 术后第2天晨8:00关闭尿管, 1 h2 h后拔除导尿管并鼓励下床小便;对照组100例, 在术后55 h, 术后第2天液体完毕后拔除尿管, 随意小便。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有1例小便困难;对照组有8例小便困难, 有4例2次留置尿管。结论 选择适宜的拔除导尿管时机可有效防治子宫全切术后小便困难及慢性尿潴留的发生。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后,拔除尿管,时机,慢性尿潴留

参考文献

[1]蒙莉萍, 陈珍.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时间的研究[J].海南医学, 2010, 21 (18) :142-143.

[2]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3-56.

[3]姚泰.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2-254.

尿管拔除时间 篇5

关键词:尿潴留,自主排尿

本人在临床进修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发现有些留置尿管的患者出现较顽固的尿潴留, 主要表现为拔管后, 患者出现不能自主排尿。针对这一问题, 我进行了细致的临床观察。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选择2007年9月份收治的9例意识清楚的尿潴留留置尿管的患者, 男性8例, 女性1例, 平均年龄59岁。其中拔除尿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的患者3例。

1.2 方法

此9例患者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 带尿管4~7d后拔除尿管, 按常规护理。拔除前1d定时夹闭尿管, 待患者膀胱充盈有强烈的憋尿感后再放开。

2 拔除尿管后临床表现

有3例患者拔除尿管后均出现了顽固性尿潴留。在临床中一般顽固性尿潴留主要有两种情况: (1) 拔除尿管后完全不能自主排尿; (2) 拔除尿管后曾有过1~2次排尿, 每次均淋漓不畅, 导致最终无法自行排尿。此3例患者均表现为第1种情况。

3 对尿潴留患者护理

3.1 导尿

此3例患者, 我们给予了再次导尿。患者留置的导尿管, 可余取3~4h开放1次, 以便刺激膀胱括约肌的恢复。待夹闭导尿管膀胱内尿液充盈有排尿反射时, 可考虑拔除导尿管。为了避免在拔除尿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 我们采取了在整个留置尿管期间均按需放尿, 即按照膀胱充盈度来放出膀胱而不能像以往一样在拔管前1d才定时夹闭导尿管, 这样就避免了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弊端。同时每日给予会阴冲洗, 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预防尿路感染。另外, 加以心理护理或理疗等方法再辅以治疗。

3.2 诱导法

让患者听流水声或冲洗会阴, 能起到暗示好条件反射作用, 促进排尿。

3.3 热敷

请患者平卧位, 双下肢伸直, 把约65℃热水袋放在腹部膀胱处, 通过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管扩张[1], 有利于促进尿道消肿, 但需注意烫伤的发生。

3.4 按摩

在患者膀胱前壁, 底部做轻柔按摩, 增进膀胱平滑肌收缩促使排尿[2]。

3.5 理疗

按需对患者进行理疗。

4 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有3例拔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 对此3例患者, 我们给予心理护理及理疗后均不能恢复自主排尿, 因而重新留置尿管, 经按需放尿锻炼膀胱功能1~3d, 最终拔除尿管后均恢复了正常排尿。

5 讨论

尿潴留留置尿管的患者, 拔除尿管后出现比较顽固的尿潴留, 而被迫再次行导尿术, 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压力, 而这种损伤大多可以恢复。根据我的体会, 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拔除尿管前准备要充分, 对于清醒患者要始终按需放尿, 以锻炼膀胱之功能。而只在拔管前1d才定时夹闭尿管后比较容易出现再次尿潴留。一旦再次出现尿潴留, 解除患者精神紧张, 给予心理护理, 热敷、诱导排尿等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对于解除尿潴留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有研究表明, 髙特灵可作为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滞剂对膀胱排出慢性梗阻的尿动力学有所改善[3]。如果上述处理均无效, 则需做进一步检查, 以明确有无器质性损伤。

6 结论

此3例留置尿管拔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患者, 经重新留置尿管并按需放尿保持膀胱功能1~3d后拔管, 均恢复自主排尿。可见, 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的整个过程均按需放尿或定时夹闭尿管与拔管前1d才开始夹闭尿管相比, 可明显降低拔管再次出现尿潴留的概率, 从而有效地解除尿潴留。

参考文献

[1]刘美媛, 周晓鹏.热按摩腹部膀胱区预防产后尿潴留[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4) :216-218.

[2]李华.痔瘘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8) .

尿管拔除时间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6月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354例, 其中男234例, 女120例, 年龄18岁~78岁, 平均年龄 (37.8±10.6) 岁。排除神经损伤、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疾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 细节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177例。2组在人数、年龄、性别、留置尿管时间、手术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拔管时用注射器抽出气囊内的液体, 直接拔管。细节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细节护理干预方案并实施, 方法如下。

1.2.1术前健康教育与床上卧位排尿训练

1.2.1.1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告知患者术前训练床上排尿的重要性, 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术后早期拔除尿管的意义, 再次置管对身体的影响, 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和配合, 消除其紧张情绪。

12.1.2术前训练床上排尿习惯, 术前2 d指导患者床上平卧位排尿, 减少不适心理, 并进行盆底肌的功能锻炼, 督促患者进行尿道和肛门括约肌收缩和舒张运动, 3次/d, 10 min~ 20 min/ 次。

1.2.2术后留置尿管置管期护理

1.2.2.1术后留置尿管采用间歇性夹管, 定时放尿维持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 并进行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麻醉作用消退后指导患者有尿意时放尿, 排空膀胱后夹闭, 直到膀胱再次充盈。

1.2.2.2留置时间较长的进行排尿反射活动训练, 即从术后第1天留置尿管开始夹闭尿管, 待患者有强烈尿意时, 指导患者用力排尿, 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后, 嘱患者停止用力排尿同时打开尿管开关, 排空膀胱。训练2 d~3 d, 每次训练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 患者出现明确的排尿表现1 d后, 于第2天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1]。

1.2.3拔除导尿管护理

1.2.3.1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具体情况与主管医生沟通, 嘱患者夹闭导尿管多饮水, 患者有强烈尿意时, 评估膀胱的充盈度, 掌握好拔管时机, 遵医嘱进行拔管。

1.2.3.2进行挂帘遮挡, 尊重患者的隐私, 创造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 稳定患者情绪, 暗示患者可以自行排尿, 树立信心, 避免患者拔管时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反应。

1.2.3.3拔管时夹闭尿管, 患者有强烈尿意膀胱充盈时, 尽快拔除导尿管, 用注射器将气囊中液体抽出, 进行语言沟通动作轻柔, 一边缓缓拔尿管, 一边嘱患者排尿, 使膀胱内的尿液随尿管拔出一起排出, 起到冲洗润滑尿道的作用, 减少摩擦产生的尿道黏膜损伤及尿道疼痛, 提高自行排尿成功率。

1.2.3.4患者膀胱充盈切勿时间过久, 充盈过度反而刺激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收缩无力, 而出现尿潴留。

1.2.4拔除导尿管后的护理拔除导尿管后, 指导患者多饮水, 并尽早进行第1次排尿, 第1次排尿成功后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概率极低。

1.3观察指标拔除导尿管后不采取任何辅助措施首次排尿成功为自行排尿;有尿意但排不出, 需要通过听流水声、腹部按摩、热敷等辅助措施排尿成功为辅助排尿;有尿意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患者发生尿潴留, 经诱导仍不能自行排尿, 需要重新置管者为重新留置。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细节组在拔除导尿管后的情况, 自行排尿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讨论

骨科术后拔除导尿管的主要细节护理干预包括预防性护理、掌握拔管时机、心理护理、个体化护理。

3.1做好预防性护理骨科术后拔除导尿管易出现尿频、尿后憋胀、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再次置管, 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而且导致泌尿系感染。所以细节护理干预首要注重的是健康教育指导及膀胱排尿功能训练, 术前进行床上卧位排尿训练, 留置尿管期间加强膀胱功能锻炼及排尿反射活动训练。

3.2掌握好拔管时机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是膀胱充盈时[2], 依据麻醉消退及手术情况进行评估, 条件允许尽早拔除导尿管, 拔除导尿管最佳时机是患者有排尿要求膀胱充盈时即拔除导尿管, 边拔边排尿, 润滑尿道, 切勿膀胱充盈过度, 导致发生尿潴留。

3.3做好心理护理由于骨科术后常常需卧位治疗, 因排尿姿势习惯的改变, 加之手术伤口疼痛等因素, 抑制副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无力, 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而致排尿困难, 拔尿管后易导致尿潴留。除了早期预防性护理外, 术前术后及拔管前后都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 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

3.4个体化护理每一名患者都具有个体差异, 病情细微变化也不尽相同;造成首次不能自行排尿的原因有多种, 每个患者的侧重点不同, 要擅于抓住重点, 解决护理问题。

本次研究中, 对于骨科留置尿管拔除导尿管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 第一次自行排尿成功率高达98.3%。

综上所述, 骨科术后拔除导尿管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 降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丽芳, 陈润芳, 萧佩多.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1, 25 (5) :1173.

尿管拔除时间 篇7

1 尿潴留的原因

1.1 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是骨科手术病人一种常见的侵入性治疗手段。给治疗护理带来方便的同时, 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排尿特点, 使得大脑皮层及排尿中枢对排尿反射产生紊乱导致尿潴留。

1.2 心理因素

骨科病人术后常规需卧床排尿。术后疼痛导致的恐惧及紧张情绪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 加之手术伤口疼痛等因素使得病人不能正常收缩腹肌引起尿潴留[1]。

1.3 药物因素

术前使用阿托品、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及术后的镇痛药物。均能使病人对膀胱充盈的感受性降低, 支配膀胱产生排尿反射的交感神经产生阻滞从而引起尿潴留。

1.4 疾病及手术因素

病人因自身脊柱损伤, 或是行脊柱手术, 术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 在休克期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 自主性神经活动抑制, 逼尿肌不能收缩而使排尿反射消失, 导致尿潴留。该因素也是导致脊柱手术病人尿潴留增多的最主要的因素[2]。

2 干预措施

2.1 术前护理干预

术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讲解手术部位及相关脊柱解剖学知识, 使病人意识到床上排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术前排尿训练。手术前3d进行盆底肌的收缩训练, 指导病人做提肛动作及交替收缩和放松会阴部肌肉。以锻炼膀胱肌肉功能, 强化尿道括约肌功能。为病人创造合适的排尿环境, 关闭门窗注意保暖、清理家属及陪护, 保护病人隐私。术前可行送便盆训练, 每天3次。目的是加强有意识的排尿训练, 强化排尿条件反射, 使得大脑皮层下达排尿指令, 抑制下腹部和会阴部神经, 使膀胱出口括约肌松弛而排尿[3]。

2.2 拔管时机的选择

(1) 进行个性化放尿训练, 使病人参与间断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 待病人感觉膀胱充盈及有尿意时开放尿管, 嘱病人进行有意识的排尿, 以锻炼膀胱和恢复膀胱的储尿及排尿功能, 重新建立排尿反射。于术后麻醉恢复后即可进行夹管实验, 监测膀胱是否有充盈感。对充盈感判断不准备的病人有于拔管前1d或当日晨进行夹管, 每4h~6h放尿1次, 监测膀胱充盈度及排放尿量。 (2) 常规未用自控镇痛泵 (PCA) 的病人, 在术后24h即可拔除尿管, 病人多能自行排尿。而应用PCA的病人, 术后24h拔除尿管, 部分病人出现了尿潴留现象。所以, 现主张拔除尿管时间与停用止痛泵同步或较迟[4]。 (3) 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李惠玲等[5,6]通过多项临床应用研究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均表示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 且在拔管的同时嘱病人排尿或在拔管后立刻排尿的自动排尿成功率更高。其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 现已成为大多数同行的共识。膀胱充盈可通过多饮水的同时夹闭尿管、进行必要的静脉输液、给予膀胱冲洗达到目的。

2.3 尿潴留的应对

2.3.1 创建良好的排尿环境

合理运用止痛药, 消除疼痛带来的恐惧不安。医护人员协助病人采取正确舒适的排尿体位, 协助指导正确放置便盆及尿壶。同时清理不必要的家属及陪护, 关闭门窗, 注意保护好病人隐私。

2.3.2 诱导排尿及物理治疗

临床以听流水声, 用温热水缓慢冲洗会阴部, 用温热毛巾热敷下腹部。或用手法排尿:指导病人或医护人员协助病人在膀胱充盈后, 单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下腹部, 用力均匀, 由轻到重, 待膀胱缩成球状, 一手摊放脐下, 另一手手心放于其手背之上, 朝着盆骨弓的方向用力向下、向里挤压直至没有尿排出, 松手待几分钟, 再重复3次~5次。同时嘱病人深吸一口气, 用力收缩腹部肌肉来配合排尿, 力求将尿液排尽。杨婷等[7]在传统诱导排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利用电吹风往病人膀胱区及外阴部周围吹暖风, 刺激病人产生尿意并排尿。以上方法均是利用刺激膀胱牵拉感受器, 同时降低缓解膀胱肌肉痉挛, 刺激尿道产生排尿反射, 同时使会阴部及尿道外括约肌松弛而排尿。临床中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排尿指导。

2.3.3 排便诱导排尿法

利用开塞露 (20 mL~40mL) 或甘油灌肠剂 (110 mL) 纳入肛门刺激排便。通过刺激肠壁内感受器从而冲动低级排便中枢, 同时神经也传至大脑皮质而产生尿意, 排尿中枢兴奋经盆神经传出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内括约肌舒张, 会阴部神经冲动减少, 膀胱外括约肌开放, 腹肌和膈肌强烈收缩腹压上升[8], 通过腹压和膀胱内压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尿液排出。

3 小结

骨科脊柱手术病人绝大部分因为脊柱损伤原因进行脊柱手术, 病人自身术前肾功能及膀胱神经反射均正常。由术后导致的脊髓损伤一般较小而且是可逆的, 后期均可恢复。针对该种情况所导致的尿潴留, 临床工作中必须从术前干预进行管理, 到术后进行良好的应对。形成一系列的整体护理措施。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降低尿潴留给病人术后带来的不良影响, 减轻痛苦及经济负担, 最大程度的促进疾病的恢复。

摘要:骨科脊柱手术病人是产生尿潴留的高危人群, 对其发生原因进行相关分析, 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及术后积极采取一系列整体护理措施, 最大程度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 促进疾病恢复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关键词:脊柱手术,尿潴留,干预

参考文献

[1]韦玉芬.腰椎手术后病人尿潴留的护理体会[J].蛇志, 2012, 24 (2) :211.

[2]刘轶毅, 杨有赓.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及康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1, 11 (5) :304.

[3]沙莎.腰椎手术病人术前排尿训练对术后排尿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1, 24 (5) :315.

[4]陈旭素, 孙来保, 郑玉凤等.术后镇痛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5) :28.

[5]李惠玲, 李淑蓉, 刘淑蓉.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减少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6) :417-418.

[6]姜鑫.削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 2008, 21 (3) :108.

[7]杨婷, 黎裕萍.骨科术后尿潴留病人应用暖风刺激膀胱诱导排尿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2B) :432.

尿管拔除时间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骨折手术留置尿管患者198例。其中, 男100例, 女98例, 平均年龄16~73岁, 随即分成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99例。两组术前均无泌尿系统疾病, 留置尿管为1~9d。两组在性别、年龄、受伤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术前3d开始进行训练床上排尿习惯。术后6~8h, 麻醉清醒后评估患者对尿意、尿急的认识识别能力。夹闭尿管, 开始训练膀胱功能:根据患者尿意间歇放尿, 教导患者在进餐时、各餐之间及傍晚喝水, 成人饮水量>2500ml, 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2]。拔管前6~8h夹闭尿管, 膀胱高度充盈, 患者感强烈尿意时, 予以拔管。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所需的时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拔除尿管时, 将尿液放尽, 使膀胱空虚, 用注射器抽出气囊内液体后拔出尿管, 患者自行排尿。

1.3 观察指标

拔除尿管后能自主排尿为排尿顺利;有尿意但排不出, 经听流水声、热敷、按摩等措施能排尿, 或排尿时段时续, 时间>10min为排尿困难;有尿意, 经诱导30min后仍不能排出, 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为尿潴留。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骨折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术前训练卧床排尿养成习惯, 避免患者因环境改变, 不习惯床上小便, 引起精神紧张, 抑制交感神经, 使排尿反射受到影响。夹管训练膀胱肌的临床意义。从生理角度讲[3]。膀胱平滑肌属于内脏平滑肌, 内脏平滑肌的特点之一是没有自律性, 但对被牵拉刺激较敏感, 膀胱高度充盈时对膀胱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使副交感神经兴奋, 产生排尿反射, 从而促使排尿。而留置尿管期间良好的膀胱功能训练将这种排尿反射一直保持下来, 也使患者能更快的恢复自主排尿。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 借助瞬间尿液流出延续排尿反射状态, 使第一次排尿顺利进行, 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利用尿液的自净作用, 起到了及时冲洗由置管而带入尿路细菌的作用, 减少细菌在泌尿道定植时间, 对预防院内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通过积极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 提高首次排尿的成功率, 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术后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 我科对骨折术后198例拔出尿管的时机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99例, 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在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在排尿顺利辅助的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采用积极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 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 疗效确切,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折,留置尿管,拔除自行排尿

参考文献

[1]胡美玉.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45-647.

[2]董艳玲.剖宫产术留置尿管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11) :132.

上一篇:遗传资源法律保护下一篇:经济复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