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期(精选11篇)
经济复苏期 篇1
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 物流统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首先对物流统计进行了概述, 然后对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这些发展现状提出应该加强物流产业统计系统的积极构建。
1 物流统计概述
1.1 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看物流统计的发展
我国物流需求有了迅速上升和提高, 其增幅也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研究表明, 物流的需求弹性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且经济的增长也依赖于物流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有一个常数, 即物流需求系数与物流规模呈现出很大的关系, 图1显示了2003~2010年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的增长情况。
1.2 从物流业的发展看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
根据上述关于物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关系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统计的发展呈现出正相关性。经济复苏时期,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崛起和规模的扩张[1], 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需要依靠物流统计作为支撑的。物流统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而且其发展势头也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而更加地强势。
1.3 物流统计在物流业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物流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核算, 能够对所需要反映的物流活动的规模、结构以及发展水平进行全面和及时地反映, 可以对物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科学地监测和分析, 能够对物流产业制定相关政策以及近期地发展规划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2 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程度逐渐加深, 使得我国物流统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物流统计没有与物流业同步发展; (2) 物流统计不成体系; (3) 物流统计不能完全反映物流活动的全部过程; (4) 物流统计忽视了物流服务。
3 加强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我国物流产业统计分析方法
构建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主要是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5]。
(1) 利润总额 (PT) 。它是由物流业务利润 (SP) 和其他业务利润 (OP) 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 (IOT) 组成, 用公式表示为:
(2) 物流业的利润总额。它主要是由于物流交易过程中各项业务所带来的各种利润的总和。
(3) 物流业务收入总额。它主要是指企业从事物流业务所得的全部营业收入。
(4) 盈亏率 (T%) 。它指的是在所有的物流企业之中, 发生盈利或是亏损的企业的数量 (M) 在所有被考查的物流企业 (N) 中所占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由上述公式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公式, 即:
盈亏持平率= (N-M) /N×100%。
(5) 社会贡献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主要包括工资在内的含有奖金津贴在内的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以及其他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利息支出金额、个人所得税金额、应交产品相应税金总额等方面。据此可以得出社会贡献率的一个公式: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资产平均总额×100%。
(6)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总率主要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得利润的能力, 能够集中体现出一个物流企业经营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可以为物流企业的考核及评价提供一定的基础。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总资产报酬率= (物流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资产平均总额×100%。
3.2 加强我国物流产业统计体系构建的对策
3.2.1 物流企业应积极地加强投入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物流企业投入统计指标从投入规模和使用状况两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劳动力、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资料三大要素, 充分说明只有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 加强劳动资料投入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物流企业劳动资料投入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仓库数量、标准托盘数、现有设备使用率、设备能力使用率等。其中, 固定资产原值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 是指物流企业在建造、改造扩建某固定资产时用于支出的全部货币价值。固定资产净值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企业实际所占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额, 是用固定资产原值除去累计折旧后所剩下的部分。
3.2.2 物流服务质量统计指标
运输服务质量指标、配送服务质量指标以及仓库管理质量指标等指标是子体系构建中反映物流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物品收发正确率、物品完好率、库存物品缺损率等统计指标是评价仓库的管理质量的主要指标, 而延误率、缺货率以及货损货差等统计指标主要反映的是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
3.2.3 加强对物流企业产出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1) 实物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是反映企业产出最基本的指标, 同时也是反映企业规模的重要指标, 它直观地反映了物流企业的储存配送能力、物流加工能力以及运输能力。其中货物运输量、货物储存量、货物周转量、货物流通加工量、货物配送量等统计物流企业实物量的主要指标。
(1) 货物运输量是指企业运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运送的货物的实际数量。 (2) 货物储存量是指企业仓储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物资储存的数量。 (3) 货物周转量是指企业运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运送的货物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 (4) 货物流通加工量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有效满足客户需要所进行的辅助性加工的数量。 (5) 货物配送量是指企业配送中心在一定时期内为客户配送的货物数量。
(2) 价值量指标。价值量指标主要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额、企业增加值及利润、企业总产出等, 具有广泛性、概括性和综合性。
(1) 企业总产出指的是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 具体包括主营成果、附营成果以及废品废料的销售成果。 (2) 主营业务收入额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物流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3) 物流企业增加值是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用货币形式表现的最终成果。它的计算公式为:物流企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或物流企业增加值=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 -营业外支出。对于上述公式而言, 可以举出下例对公式加以理解和掌握:一个物流企业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 在2010年一年总的交易量为1500万元, 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 应该付给劳动者 (即企业员工) 的报酬为120万元, 产品的不合格直接损失钱数为16万, 机器发生磨损折合成人民币为250万元, 物流中租赁的厂房、土地以及车辆等方面的消耗为260万元, 那么, 我们可以根据如上的公式计算出该物流企业在2010年的增加值为[1500- (120+16+250+260) ]=844万元。这就说明在2010年这一年, 该物流企业的总的增加值为844万元。但是, 要注意的是, 物流企业的增加值不能与物流企业的利润总额相混淆。可以这样理解, 物流企业的利润总额包含物流企业的增加值, 也就是说, 在上述例子中, 该物流企业的利润总额是小于844万元的。弄清楚这两个概念, 那么这就一定能够科学、正确地构建物流企业的产出统计指标体系。
4 结语
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是国家宏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社会统计工作。物流统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需要一整套科学而准确、系统而全面的物流指标体系来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积极加强物流管理, 增强物流决策科学性与准确性, 认真组织做好社会物流统计工作, 为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摘要:在物流之中, 物流统计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 尤其是在经济复苏期物流业还是处于“复苏”阶段。本文首先对物流统计进行了概述, 即阐述我国社会物流总量的发展情况以及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增长情况两个方面引出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 然后从物流统计没有与物流业同步发展、物流统计不成体系、物流统计不能完全反映物流活动的全部过程及物流统计忽视了物流服务四个方面对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这些发展现状提出应该加强物流产业统计系统的积极构建。
关键词:经济复苏期,物流统计,发展现状,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龚树生.建立我国物流统计学的初步设想[J].中国流通经济, 2001 (4) .
[2]蔡定萍.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 (4) .
[3]王振.我国农产品进入超市的物流一体化战略[J].肉类工业, 2010 (2) .
[4]楼前飞.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议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0 (2) .
[5]吴砚峰.广西打造成北部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设想[J].现代商业, 2008 (3) .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篇2
2011年绝对是多事之秋,年初开始的阿拉伯之春,紧接着日本大地震,然后是泰国大洪灾,还有一直没有好转的主权债务危机。201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为2.2%,摩根大通预测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会增长1.9%。世界银行1月1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大幅下调至2.5%和3.1%,并认为全球经济已进入非常困难的阶段。在2011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世行预测全球经济2012年将增长3.6%,与之相比,时隔半年后的最新预测则下调了1.1%。
纵观全球各大经济体,欧洲的债务危机还没有解决,只能算得上暂时稳定;日本忙于震后恢复,经济增长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事宜了;发展中国家虽然还是稳步增长,但是普遍放慢了速度。总而言之,世界经济依旧处于低潮。
美国经济已经复苏
2012年,美国的经济情况非常值得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更因为它依旧是全球经济的引擎,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过3年多的调整,经济是否已经回归正轨?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对美国最有信心的是总统奥巴马,他在国情咨文里面慷慨激昂地表示,“美国已经回来了。”且不论他的这个言论是为连任加分而夸大其辞的,支持他这个观点的还有失业率的下降。已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降到了8.3%,达到金融危机后的最好水平。奥巴马称之为经济复苏的标志。另外,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GDP增长1.8%。为这个数据做出贡献的是私人存货投资、个人消费支出(PCE),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以及政府开支的大幅下降。
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BruceKasman分析,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2年年中出现上升趋势。上升步伐缓慢、障碍颇多并且可能会受到各种政治、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过,近期的发展趋势是较为乐观的。对美国来说,若要保持上升势头,还需经受住一段更困难时期的考验。我们预测美国国内需求在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会增至预期的平均水平3%。“我们曾强调,最近数月制造业的需求与产出之间的背离具有周期效应,从十一月的结果来看,二者间的缺口比预期更大。全球制造业产出在2011年11月急剧下滑,但11月全球零售销售仍录得稳固增长,2011年12月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IPMII产出指数超过50,这是自2011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表明随着需求增长致使库存积累的速度放缓,笼罩在全球工业的阴霾可能会开始消散。”
Bruce Kasmarl也认为,政府开支减少对GDP的贡献很大,“过去四个季度,美国政府开支已下降2.1%,这是过去40年里最快的降速。预期2012年的政策依然会从紧。但是由于削减工资税及紧急失业救济有可能延期至2012年底,估计明年的拖累影响会显著小于2011年。”他补充到,另外两个因素也非常值得关注,一是库存,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美国制造商在2011年中期就已着手调整库存。虽然日本大地震暂时抑制汽车生产,但是补充库存在第三季度已然普遍下降。在2012年,补充库存预期会为增长贡献力量,当然,这也可能成为大多数新兴市场疲软的根源。第二,信贷敏感型行业正在复苏,例如固定资产和耐用品的投资。在欧元区银行去杠杆化和新兴市场货币政策紧缩的双重作用下,大多数大型经济体的信贷敏感型需求放慢。但是美国很少因为国外境况的不确定而受到影响。近期内,信贷敏感型需求,特别是固定投资及耐用品开支可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虽然距离复苏还有一定距离,但是美国经济已经触底的观点被广泛认可。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2012年美国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不会衰退。他认为有五个原因。首先,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消费者信贷指数一直是正值。其次,美国房价上升,这有利于银行回收房贷。第三,美国工业生产扩张。第四,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有了新的空间,一个原因是美国国债上线,另一个原因是奥巴马政府推出4400亿的就业计划。最后,联储承诺把零利率维持到2013年,表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持续一段时间。
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说:“2012年我预计美国经济有2%的增长,因为美国自身修复能力、科技能力比较强。我认为欧洲也不会有负增长,欧元区17个国家总计的经济增长可能不会超过1%,但是仍然会是正增长。”
复苏?为时尚早
过去几个月的良好的经济数据,并没有说服所有人。仍然有一部分人对“美国经济复苏”迟怀疑态度,或者认为即使复苏也是非常缓慢的。怀疑主要有几点,首先是好转的数据能持续多久;其次,资金回流和投资增加要部分归因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认为,美国经济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经济指标都出现好转,所以大家比较乐观,但问题是这个态势能否持续下去。最近美国经济出现好转的主要原因与其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滞后效应有关,以及近期欧洲债务危机之后造成美元升值。一方面由于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广义货币增长给与美国经济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美元升值之后,欧债危机的持续,导致国际资金流向往美国。回流资金对于美国资金配置和实体经济都起到了积极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S个月连续上升。2012年2月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2.5,相比1月份的75.0有所下降,反映出消费者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信心缺失。“我们看美国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能够看到曾经一段时间都出现了去买债券,不向实体经济配置的过程,近期有了一些停滞甚至改变,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因此经济好转出现了,但是这个现象能不能持续下去,还需要观察。”
就业增长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虽然奥巴马提到最近22个月中,美国的私营部门的就业岗位增长了300万个,但是这个数字仍然比危机之前少500万个。如果现在美国就业市场中的劳动力数量与2007年一样,那么现在的失业率就高达11%。从2007年至今,美国劳动力市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62.7%下降到了58.5%。下降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需要工作了,而是他们无法找到工作只能放弃。如果总人口的62.7%仍然留在就业市场,那失业率就高达11%,甚至有媒体认为是20%。如果就业真的开始恢复,那么离开劳动力市场的人们又回来了,这将导致失业率短期和暂时的上升。
美联储预测美国失业率到年底可能都
nlc202309031537
会维持在8.5%,在2014年之前都不会低于7.6%。2012年经济增长2.2%至2.7%,数字低于11月的2.5%到29%的预测。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文章中写到,新公布的美国失业率数据是个利好消息,但是过分乐观会造成“自我毁灭”,美国距离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长期失业问题明显。
这次的经济下滑与之前的不同,其中包含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影响。只要其他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那么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就很难回到美国。同时,新兴经济体已经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并对发达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金回流美国并不代表美国一方风景独好,也是投资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不得已之举。有分析师指出,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热线以及流动资本的吸引力在减弱。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环境比08年时更为复杂,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在欧美经济陷入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可能陷入衰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资金向发达国家回流是多方面的,这只能部分体现美国经济有复苏趋势。另外,发达国家金融体制要自救自保,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更高的资本,必须把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撤回去。
支持美国经济并没转暖的论据还有几个。克鲁格曼认为,在过去六年中,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泡沫破裂后的调整时期,新建的房屋数量很少,很多美国年轻人由于无力购买新房,只能选择和父母同住,美国经济要走上具有可持续性的复苏轨道,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相关的政策刺激举措不宜在当前中断。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说,美国真正的困难在于,近期的债台高筑,与债市空前繁荣的矛盾。美国五年期国债的实际利率甚至高达3%的副利率。美国国债已经超过GDP的100%,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到2.2%以下,债市却异常活跃,这是一个悖论。“我很同意很多美国朋友的说法,美国债市空前高涨,国债收益率下降对美国而言实际上是一件坏事”。
樊纲认为,美国缓慢复苏可以预期。但是幅度不会大,因为美国失业率还比较高,大宗商品价值处在高位,通货膨胀因素还在上升。加上居民的实际收入的增长幅度在下降,投资者的信心还是不足。
不容置疑,美国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中心。紧密关注美国经济走势对了解全球经济,以及指导本国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经济滑坡,让美元的全球结算货币地位受到质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刘遵义认为,世界开始迈向多元货币的结算制度。首先,美国有没有能力和意愿继续供应美元。其次,其他国家持有美元的意愿有所下降。这两个因素可能改变现有的世界货币制度,这给人民币留下空间。2009年国家批准之后,人民币可以在各省市作为进出口结算货币。减少了汇率的风险,对出口商、进口商和贸易伙伴都有好处。作为世界交易结算的货币,这个趋势是绝对可以进行的。将来在中国和东亚的贸易时,很可能大部分都会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和日本最近几年有一个协议,就是中日之间可以用本币进行交易。
周文重认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会使中美宏观政策协调的难度增加。从美国来讲,世界性财政政策空间不是很大,主要要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中美会继续存在分歧。宏观上,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今年中美经贸关系会有一些问题。
欧美经济不景气,对照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昭示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迁。钱颖一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一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新兴市场经济将在不远的未来,从体量上超越发达经济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在过去100年中,发达经济所在世界中的比重一直超过80%,8:2这个格局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到过去二、三十年才逐渐发生变化。现在的格局是7:3,并且正在朝向6:4迈进。在过去几年,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新兴市场经济虽然也减速,但是两者之比在缩小。所以,天平向新兴经济体倾斜的速度在加快。
全球经济复苏羁绊重重 篇3
■作者:陈晓刚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 欧美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在各大权威机构的2012年全球经济预测报告中, 类似“二次衰退”、“进入危险的新阶段”等悲观论调比比皆是, 但复苏的曙光依稀可见。
展望2012年, 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 但不乏亮点, 欧美经济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而新兴经济体或将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全球经济复苏挑战重重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计, 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2.8%下滑至2.6%。即便如此, 联合国仍警告“这份报告也许依然过于乐观”, 因为这一预测的假设前提是欧债危机得到控制, 且发达经济体的紧缩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联合国报告判断, 发达经济体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四大风险:债务危机深重、金融系统脆弱、高失业率和紧缩政策导致需求疲弱以及政治僵局及机构效率低下造成的决策机制瘫痪。而更令人担心的是, 这四大痼疾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报告作者、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四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恶性互动, 这些风险因素不但可以使发达国家再次陷入衰退, 也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等渠道严重威胁到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稳定。”
他初步预计新兴经济体经济今年将增长6.1%, 明显低于去年的7.5%, 而明年将进一步放缓至5.6%。“新兴经济体今年增长放缓主要是为应对通货膨胀和信贷增长过快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的结果, 但明年增速下滑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拖累。”洪平凡说。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浦永灏坦言, 全球经济下滑的根源在于债务危机、欧洲政治领导层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疲弱以及外界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他判断, 一场“经济气候变化”正在发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也对全球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在其发布的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 IMF预测, 201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0%, 较之前的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该机构还表示, 鉴于欧债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 或将在2012年1月下旬公布的更新报告中继续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IMF经济学家孙涛表示, 美欧经济中期复苏面临多重逆风, 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其中, 美国经济复苏短期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房价下跌、消费乏力和失业率高企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和与大选有关的政治风险;欧洲大部分国家因为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减债过程导致信贷紧缩, 欧洲经济2012年将面临衰退风险。
美欧经济不宜过分看空
作为全球经济的最大火车头, 美国经济能否稳步增长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来看, 虽然被自身的财赤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 但美国经济仍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数据显示, 在今年第一季度GDP年增长率仅为0.4%之后, 美国第二、三季度GDP分别增长1.3%、2%, 连续九个季度呈现增长态势, 表明美国经济正重回缓慢、稳步复苏轨道。美国的制造业、出口也在持续增长之中, 就连孱弱已久的就业市场也有改善迹象。此外, 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好于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消费者的个人财务状况也并未恶化, 消费者支出依然适度, 并稳步增长。
“从目前的情况看, 欧债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打击并不是很大。最近几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为乐观, 制造业景气指数也高于预期。”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表示:“特别要指出的是, 今年从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 美国的消费和零售水平创近几年新高。美国经济大约有76%均来自消费的提振, 由于目前消费动力还不错, 所以经济发展前景还算积极。”
欧洲方面, 尽管众多机构普遍警告欧元区在2012年将走向衰退, 但从经济数据上观察, 似乎并不是那么悲观。欧元区GDP仍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增长, 仅最近两个季度呈现小幅回落态势, 经济减速大大好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野村证券作出的判断是, 欧元区即便出现衰退, 可能也仅仅局限于2011年底至2012年初的短期表现, 衰退力度将是“温和”的。经济数据还显示, 欧元区今年出口持续回暖, 表明其主要经济体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力仍位居世界前列, 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仍有潜力, 这将为欧元区逐渐走出危机奠定初步基础。另外, 大宗商品价格在2011年上半年猛涨后已经下降, 通胀走势见顶, 将给已经作出宽松姿态的欧洲央行更多政策空间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
新兴经济体动力强劲
在美欧经济尚难独立担起全球复苏重任之际,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强劲, 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引擎”。
联合国《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称, 中国、印度这两大新兴经济体2012年经济增速分别为8.7%和7.6%。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中国和印度的带领下仍然会高于其他地区。瑞银研究报告也看好亚洲新兴经济体, 称亚洲将是2012年的一片“增长绿洲”, 理由是货币政策渐宽、政府将出台扶持经济措施以及相对较好的增长潜力。
浦永灏指出, 新兴经济体今年面临的周期性通胀压力已开始缓慢见顶。这对于新兴经济体将是极大的基本面利好因素, 如果未来发达经济体经济疲软的负面影响有限, 无疑将留给新兴经济体更多的时间, 使其可以从容地加强结构性调整, 提高经济体系弹性。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 中国经济增长对贸易伙伴产生了大量需求, 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应看到, 中国经济发展依然严重依靠外部需求, 如果不加速经济转型, 扩大内需, 一旦外部需求进入下行通道, 将面临经济严重放缓的挑战;另一方面应看到,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将为中长期经济增长保持较高水平提供支撑。
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表示, “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不用特别担心”, 因为在严厉的紧缩政策下今年物价依然连创新高, 且投资、进口旺盛, 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即使发达经济体明年经济增速仅有1.5%, 我国出口增速仍有望维持两位数增长。
其它重要新兴经济体中, 俄罗斯经济增长稳健,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不大。2011年前10个月, 俄GDP同比增长4.3%, 预计全年经济增幅在4.2%-4.5%之间。另外, 俄罗斯进出口贸易仍在继续大幅增长, 国际储备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分析人士普遍预计, 明年俄经济将保持在4%左右增速。另外, 加入世贸组织将为俄罗斯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增添重要的砝码。
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篇4
专家们探讨麦肯锡有关“无就业复苏”的研究以及美国长期就业危机解决之道。
2011年9月
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本文包括:
附文: 有关美国增加就业岗位的评论
多媒体: 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致函编辑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最近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是,美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历了越来越漫长的衰退后的“无就业复苏”1。直到1980年代,战后的每次衰退之后,就业都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恢复到衰退前的水平;但是1990~1991年的衰退之后,恢复时间为15个月,2001年的衰退之后则为39个月。从最近创造就业的速度看,从2010年12月(此时GDP达到衰退前的水平)算起,就业复苏需要60多个月。
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经济发展委员会(CED)发起的一次专家组讨论中,各位专家最近讨论了创造就业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以及MGI报告中指出的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该小组讨论由《经济学人》驻华盛顿经济学编辑Zanny Minton Beddoes主持,参与者包括麦肯锡资深董事Byron Auguste、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Martin Baily、Kelly Services的CEO Carl Camden、服务业雇员国际联合会(SEIU)前会长Andy Stern,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球管理学教授和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White Hous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前主席Laura Tyson。
Toggle Sidebar
有关美国增加就业岗位的评论
在经济发展委员会发起的这次有关创造就业的专家组讨论之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 席 Austan Goolsbee评估了美国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状态。该专家组于2011年6月10日
在华盛顿特区聚齐。
我想我只谈三个普遍性的观点,以及我为何对该报告感到满意。从分析的角度看,我对报告中的某些部分也有反对意见,但是我认为这一努力正是我们所应该做的,因为我的第一点就是复苏的性质。我们在危机/复苏中的处境已经大大改变了。
我们实际上经历了第一个一年半了。我们完全处于下降状态。私营部门简直是自由落体。在我看来,如果任何人表示我们当时应该做的不过是让开道路让私营部门自己来解决问题,我认为那其实是没有加以注意,因为那根本行不通。
我们每个月损失750,000个就业岗位。GDP以年均6%的比率收缩。我们事实上处于我们终生大多数时间所能遇到的最快速的下滑时期。我不打算对受众中任何人的年龄说些什么,你知道,要看到这样的情形,得要回到大萧条时期。
我们在6到12个月时期内,从救市模式转变到某种程度上的过渡模式。我们在努力回到增长模式,其中私营部门公司开始在其平衡负债表上获得盈余。它们回到盈利状态,产出增长超出生产率,它们实际上开始招募人手。
因此在过去的15个月中,私营部门增加了2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其中100万以上出现在过去的6个月中。因此我们在过去的这个月中就业岗位报告不佳,没有问题。但是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中是三份非常出色的就业岗位报告。
说到经济前景,我们经历了一系列悲惨的灾难,包括日本的自然和人为灾难,这对世界各地的制造业供应链具有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对美国,我认为这对任何人都不是秘密。我们经历了中东的事件以及石油价格震荡。我们还经历了欧洲的金融问题。这些打击让我们受挫,在年初使增长放缓了。
我在学界多年了解到经济学家们对于判定过去存在着非常激烈的争论,因此他们也不涉足预言未来。我仅仅指出私营部门预测者以及美联储都在说他们预计以上提到了因素中许多都是临时的或局部的,预计下半年以及2012年会出现反弹。
劳动力市场仍严重受损,但是已经走上了改善的轨道。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我们在商业周期中所处位置的性质正在改变。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政策的关注重点以及预计出现复苏的来源,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当我们处于深度救市状态时,正确的政策完全是关注政府主导的刺激作用。这是不可持续的。对于那些表示这一政策不持久的人,这并非一种评论。这一政策的本意就没有打算持久。当我们处在大萧条的边缘时,政府介入是首要的(许多情况下也是惟一的)复苏引擎。
但是,当我们状况好转时,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正确的政策开始变为政府可以做哪些事情来促进私营部门的崛起,人们对增长实质的理解就变得过于直接地与我们是否能回到2000年时的房地产市场那样的增长相比较。如果我们不能回到我们在2000年所经历的消费支出水平,我们就不能复苏。这是我们从媒体中听到的关于复苏的基本前提。请稍稍考虑一下本世纪前十年,与美国之前的所有扩张加以比较,并与本世纪前十年的国际扩张加以比较。它看起来极其不同,因为它引起了严重的担忧——支出的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以及对于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担忧。
这二者都不可持续,二者都是由某种泡沫支撑的,要我看都不是我们所要回归的健康的模式——总统一再指出的那种基础的健康模式。当我参加乔恩每日脱口秀时我在谈论“赢得未来”,乔恩.斯图尔特说“别这么说了”。
好吧,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奥巴马总统的日程,之前称为“赢得未来”日程。其基础是我们需要一种广泛的增长,不仅仅集中于过度的消费支出和住宅建设。我们需要出口扩张。我们需要商业投资作为推动力。我们需要研发和创新以及小企业作为增长的推动力。我们希望它遍布于许多行业,而不仅仅限于少数几个只是泡沫支撑的复苏的直接效果的行业。
在阅读报告时,我感到非常满意的是它涉及了私营部门进行如下思考的努力:“今后我们会在何处看到增长机会?”我们不要忘了,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工人。
现在我的CEA(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不论他们是谁,都会说“你不要再跟总统讲这个了。他不能再讲这个了。”我就说“为什么?我说的是真的。”他们说,“不,这不是真的。按照购买力调整后的算法,卢森堡高于美国。”好吧,那么就加个注解吧,如果你要写得准确的话——除了卢森堡的300,000人,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
如我所说,对于有关中国的所有讨论,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富裕程度大概是他们的7到11倍。同样地,在我家里,我们的三个孩子身高增长所占的份额为10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比我们更高。我们不能忘记这个重要因素。
我们有着生产率极高的工业。我们在过去的两年中以及经历这次令人痛苦的低迷时,竞争力相对而言大大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然而,我想我对于麦肯锡报告中的一个批评是将无就业复苏这一概念运用于现在,在某种意义上与2001年以及1991年相比。由此得出的论点是商业周期发生了现实的变化,以至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对于2001年来说这是对的,没有问题。因此,从萧条结束到我们在2001年创造出就业岗位,用了几乎两整年时间。在我来说,这完全不同于我们所刚刚经历的商业周期。因此,如果你要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我们的起点?”是的,按照这个衡量标准,看起来时间是很长。但是,“略有下降”与保持停滞以及骤跌你75年中所经历的最高水平然后再走出来同时还在15月内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存在很大差异。这并不是无就业复苏。在我看来,那是对于无就业复苏的错误定义。你必须记住,1991年及2001年,经历的是轻微的萧条;而2007年年底开始的萧条,则相当深重。所以,我们不要把重建和停滞混淆了。
在重建方面(麦肯锡报告中我的第四点),我请每个人注意周一将开始的就业委员会会议。他们将思考许多类似问题。他们事实上一直在麦肯锡工作,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私营部门应努力识别其中的哪些部分将会出现机遇,并确保让我们的员工现在获得培训以便承担我们预计在1年、5年乃至10年中所需要的岗位。
就业委员会对于扩展领域大概抱有略有不同的看法。麦肯锡报告预见了广泛的增长,但是对于制造业领域的就业增长的中期前景看法有些消极。
我认为政府和就业委员会对于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前景要略乐观一些,因为我们认为我们预计出口会有重大增长。由于我们将会面临的某些国内及国际不平衡,我认为制造业增长前景相当可观。
在这方面,你知道,我们在前进。我们已经开始走出困境。在我们的“回归”这一部分中,我们仍处在麻烦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已经“复苏”(姑且这么说吧)的15%中,情况看起来相当不错。增长非常广泛。制造业就业增长几乎达到15年中的最高水平。你已经看到了医疗卫生部门、休闲、娱乐和媒体业都在增长。你已经看到服务业在增长,你已经看到零售业在增长。这种增长比我们在本世纪初看到的要广泛得多。我认为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必须提高增长。这种增长必须由私营部门来加油。
比如通过为企业在美国建厂提供免税这样的投资激励,这种政策不会有效简直不可想象。我们可以设计这种政策,但是在私营部门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时候它也不会起作用。我们本来在2009年3月可以通过一项投资补贴。那些私营部门中的人本来会说,“你知道,我认为现在可是去美国建厂以及购置大量设备的好时候,”当时的GDP以每年6.5%的比率下降,人们在认真考虑我们是否正要进入萧条。现在我们感觉我们处于不同的时期。除非他们过于听信(CED主席Charlie Kolb的话),然后我们就要回到同样的状况。因此,广泛的增长由私营部门推动,并由私营部门(不论是由麦肯锡、就业委员会或者其他机构)进行分析,让我们考虑哪些领域会有机会。我要说的最后一点是我们必须运用政府以及私营部门的手段。
在预算方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国家40多年来所面临的长期财政挑战,这一问题在过去的2年中并未变得大大恶化。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口的老龄化、医疗卫生成本的加速增长以及(我要说的)2000年所做出 某些税收政策选择。这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我们应该也必须加以解决。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并不是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必须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手段解决。
但是这个国家面临的第一位的问题是我们保持增长,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富裕(仅次于卢森堡的300,000工人)、最具生产力的工人,从现在开始5年乃至25年依然如此。这意味着,当我们考虑必须削减什么时,这个“什么”在许多方面要比“削减多少”更重要。这并不是像2009年那样的关于刺激应该多大、收缩应该多大的争论。现在的问题是,当下这个时候削减教育和培训支出是否真的有意义——此时我们知道,在6到18个月期间,很可能各公司会说,“看,我们希望雇人,需要具有如下综合技能的人,但是我们却无法找到足够的具备这种综合技能的人。”
我们有一些培训项目,可以让人们在我们走出低迷时做好填补这些岗位的准备。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在那些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主要推动因素上省钱:我们的劳动力技能,创新及研发方面的投资,以及在让我们保持这种地位的公共及私人基础设施和资本投资。因此,我要谢谢你们抽出时间来听讲,也羡慕你们就要听到专家组讨论以及研究介绍。谢谢。
返回顶端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Austan Goolsbee在小组讨论之前发表了评论。几位小组成员在发言过程中提到了他的评论,现作为参考收录在附文中。
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专家们探讨麦肯锡有关“无就业复苏”的研究以及美国长期就业危机解决之道。
点击弹出互动图表
返回顶端
美国的就业挑战
Zanny Minton Beddoes: 对于麦肯锡的报告,我不仅仅对其分析的质量感到满意,而且,你们实际上有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行文中看到了“美国需要高技能、高份额、高热情、高速度”这样的说法。我建议这次讨论应该重点关注后者,即高速度,因为我们在不多的时间里需要涉及很多话题。
要说的太多了,从何处开始呢?Andy,我想还是从你这开始吧。其实,我本来想说你已经花了一辈子时间研究美国劳动力市场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过这也许有点夸张。好吧,从你的角度看,你对该报告有何反应?你认为它是否精确描述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国劳工面临的挑战?
Andy Stern: 我想说的是这份报告是一幅重要的路线图,它是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时刻出现的。我想说如今的经济并非我们的父辈或祖父辈那时的经济。James问道这是不是说某种根本性的事情在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我要说,某种具有革命意义的事情正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因为我恰恰认为历史将告诉我们这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三次经济革命。
与长达3,000年的农业化转型以及历时300年的工业化转型不同,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历时30年并具有巨大的创造性破坏作用的大规模转型。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经济运营方式不同,市场运行方式不同,商业周期运行方式不同——我们不能通过观察后视镜而进入未来。因此这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考虑这一根本特点。
市场原教旨主义(或者崇拜市场)不再是个出路。要知道,严格的政府干预并不是出路。在第三次经济革命中,各国都是团队。团队就有计划。德国有计划,中国有计划,新加坡也有计划;而美国则没有计划。路线图是什么呢,就是试图在独特的历史时刻制定计划。所以我要说的就是,如果我们都像我一样热爱这个国家的话,美国团队就需要领导,需要计划,这正是起步的好时机。
Zanny Minton Beddoes: 好极了。这可是个相当令人振奋的起步。Laura,我还是想再推进一步,因为我大概和你们当中的许多人一样,对于Austan在本讨论中刚才所说的与该报告的调子之间的区别,或者说差异,感到惊讶;也就是,这么说吧,我认为James你说过传统观点认为,当出现增长时,就会出现就业机会。
该报告的调子似乎是:增长可能会出现,但是,就业机会未必会随之而来。Laura,你怎么看呢?你是否认为某种根本的东西出现了变化呢?——我们不要就“无就业复苏”进行字面上的争论。
Laura Tyson: 好吧,我认为,实际上,乍看上去似乎存在的矛盾其实并不存在,因为我认为如果你看看报告的话,会发现其中列举了三个情景,实际上包括高增长、低增长和中等程度的增长。这些情景的基础是关于经济增长的假设。这些假设涉及到需求增长,家庭收入增长,消费增长,以及投资增长。
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非此即彼的。基本上,该报告说的是:如果我们设法实现了高增长经济,我们将会在这些部门中看到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问题是,这会要求何种技能基础,以便能够填补这些岗位。因此,我看这是供求两个方面一同在起作用。我并不认为这是个矛盾。
我认为,Austan并没有提出几个我也认为在该报告中并不明确单是实际上与它关系密切的问题。他谈到了这一事实:现在这个时期,我们正在摆脱政府对自由下落的经济提供支持的做法,我们正把这一问题重新交还私营部门。这就是报告的内容,讨论的是私营部门可以通过什么做法来刺激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当我们考虑政策时,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稍后会谈到)是,Austan也说过,当我们把这一问题重新交还私营部门时,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某些方式,政府可以对此提供极大帮助。从监管审批的角度排除障碍将是监管部门能做的贡献。帮助提供劳动人口所需的技能会是个积极的办法。打造支持性的基础设施是另一个积极的办法。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将不得不从公共部门转变到私营部门,改变需求构成,不要那么依赖消费,更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然后改变政府政策的职能以帮助私营部门,这就是将各种措施综合在一起。我认为该报告和Austan所说的是相互补充的。
技能缺口 Zanny Minton Beddoes: Carl,你是位财富500强公司的CEO。你在自己的日常活动中是否看到过这种技能上的不匹配?你是否认为这是个麦肯锡研究报告正确地指出了的大问题?
Carl Camden: 作为一位雇主以及向其他企业提供雇员的企业,技能不匹配问题非常广泛,比大众文献中说到的更为普遍。我们总是以工程为例考虑技能不匹配,这一领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在工程方面能够提供的大约每三个岗位,我们通常只有一位候选者。但是这个故事掩盖了如下事实:在需要技能的行当中(以及各种技术人员,从电工到管子工、X射线技师,随便你来说哪个领域),存在巨大的短缺。在Kelly,我们经常在这些领域中有数万个空缺,但是找不到适当的人。
因此我认为技能不匹配问题很大。我认为,从全国教育政策或者各州的非常具体的政策方面来说,我们几乎没有做什么工作来引导个人进入目前或将来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领域。另外,用来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以及帮助个人重新获得技能的时间,都太多了。我们在对个人进行更快的技能提升以及技能补充方面,必须大大改善。如果某个人失业达到两年,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回到学校读两年书以便能够获得一项工作。这是糟糕的社会政策。
Zanny Minton Beddoes: 我现在要换个话题了,因为我认为我们会希望花很多时间来谈论人员再培训方面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此之前,考虑如何在未来时间供求匹配时的第二个要素是:需求将会在哪里呢?
对于该报告提出了有趣观点之一(这又与Austan Goolsbee形成对比),你们两个似乎有些更加怀疑,它说的是制造业中将会出现就业增长。Austan似乎对此的看法要乐观得多。Martin,你在制造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对此进行过思考。你的观点是什么?嗯,我认为这个领域的确存在紧张问题。那么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前景如何?
Martin Bailey: 很不幸,我认为报告是对的,Austan错了。我认为制造业产出增长今后将会更为强劲,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会出现制造业的复兴。实际状况从来没有那么糟糕。在过去的20年中或更久些时候,产出增长一直在持续。有很多很强的制造业企业。美国在该领域有很多创新。我认为从产出来看,可能会出现制造业的复兴。
我认为另外一个实情是:正如报告本身说的,对于呼叫中心来说,某些经济因素的确出现下滑,但是我认为对于某些制造业的活动也同样如此。企业发现部署遍布全球的供应链要比它们以为的更难应付,也许它们将会从这一做法中实现的节省并非那么大。因此我认为存在这种迹象,我们也听说有企业将生产重新部署在美国。
我认为技能问题在这方面非常重要,对此我们将更多地谈到。制造业中将会出现的岗位的数量,的确有点依赖于我们能够成功地创造出具备对雇主有吸引力的技能的人员,从而使其真的向他们提供更多技能。说实话,许多企业会进行自己的培训,但是它们希望拥有它们能够培训的员工。我认为我们可以对制造业略感乐观的其他理由之一,是美元的价值。在我本人的工作中,这的确是推动这一看法的主要因素——我们是否有着巨大的贸易赤字,或者我们是否接近平衡。我并不想探讨其中的所有宏观经济因素,还有我们是否要平衡预算以及有着更多的国内储蓄。但是基于经济会复苏以及我们回到完全就业这一假设,我们是否会拥有存在大量贸易赤字的不平衡的经济,或者,我们是否将拥有更加平衡的增长路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遵循的政策——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国内储蓄,美元价值是否处在让美国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上。
好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获得工作岗位呢。嗯,这些数字是无法相加的。如果你研究产出增长可能是什么前景——就看看购买的情况吧——我们并没有停止买东西。美国仍在买很多东西。
我们认为,出口今后可能会表现更好。所以,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十年后能够接近贸易平衡,而不是巨大的贸易赤字,那就会增加产出增长。然后你把产出增长加在一起然后说,“好的,生产率将会提高多少呢?”所以,你显然不会知道。提高会非常缓慢。我们对此会感到吃惊。但是如果你看看历史上制造业中的生产率状况,然后你将其与可能出现的产出增长相对照,你就不会获得未来十年中出现就业岗位净增长的结论。通过这些数字得出结论是很难的。
肯定也会有大量不利的情景。我们并不涉及储蓄不平衡的情况,我们最终发现仍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生产率增长实际上比我们认为的稍快一点,这种情况下你在制造业中会继续损失就业岗位。因此,我尽管赞同Austan的意见,但是我认为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得出数据。
Zanny Minton Beddoes: 哦,那我现在觉得更沮丧了。
Byron Auguste: 嗯,Zanny,我要补充的唯一的一点就是,你知道,这是一个十年期的观点,另外还有短期的观点。制造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增加就业岗位,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很可能会继续增加就业。我们都来希望的确如此吧。因此我认为,从Austan作为一位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制造业中的确有一种创造就业岗位的近在眼前的潜力,看起来的确大有希望。但是Martin更多地是在谈论十年期内生产率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关系的趋势。所以这是部分的对立所在。
接受教育
Zanny Minton Beddoes: 我现在能否来谈谈解决方案,谈点积极的内容?我们可以实际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我认为我们大家都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一种的确相当严峻的形势。Byron,也许我们要从你来开始,因为你参与了这一报告。那么,我们到底能使局势好转吗? 我知道,麦肯锡以其乐观而著称,我们刚刚设计出了某些解决方案。但是,在此基础上稍稍更进一步,尤其是在技能不匹配方面,因为我将会回到这个话题,与其他成员讨论。我认为,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呢? Byron Auguste: 我认为,我们在技能开发以及教育本身这方面,需要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创新。而且我认为这是绝对可能的。因此在边缘地带,在学习技术(适应性学习)方面存在巨大的进步。例如,在DARPA2方面,在国防部,他们可以说有个适应性学习计划,可以在数周之内培训IT支持人员,二者通常需要为期2年的计划才能完成。他们的计划极其有效。
在我们在该部门中需要最多的创新的时候,教育部门在所有经济部门中进行的研发最少。我的意思是,该部门是对经济提供支持的极其重要的部门。那么你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做些什么呢?
有一件事情遍及整个教育体系。我们通过座位时间(seat time)来衡量计划。我们说,你在那里坐了多长时间来“接受教育”呢?我们应该通过能力来衡量计划。我们应该说“你实际上学了些什么?你知道如何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通过能力来衡量学习计划,那么我们就应该创建一整套激励措施来促使人们更快、更好地学习,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有些人在教室中学习,有些人在岗位上学习,有些人通过学徒制学习。因此,如果你创建适当的政策结构然后让创新人员遵循该结构的话,那么事实上在学习方面就会出现一场革命。嗯,Carl的观点认为你不能让某个人失业2年然后在高校中度过2年时间。这有办法解决,甚至最好的教育机构现在都采用这种做法。就在上周出现了一个真正有趣的发展,我不知道你是否看到了。制造业学会与“美国未来技能”组织携手合作了。这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教育合作,旨在培训500,000人以填补制造业的技能缺口。其中最有趣的特点之一是,它们还与几个基金合作,比如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Lumina基金会——他们的做法是他们定义这些技能阶梯,以便大致所有制造企业都能同意。这样它就创造了这种流动性。我们谈到过劳动力队伍中缺乏流动性的问题。你可以去读社区学院,你可以在职学习,然后你就可以实际学习这些技能并获得流动性。因此实际上这方面有很多解决方案。我认为实际上在Skillshare和SpeedSpark中,实际上有许多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我们获得我们希望的结果。
培训与再培训
Zanny Minton Beddoes: 请让我对此泼点冷水。我刚刚花了点时间来考察美国的培训计划历史,实际上,总体来看形势相当严峻。大体上说这些计划并不那么成功。美国不仅仅在培训上的花费几乎比任何其他OACD国家都少;而且美国真正花费的开支,也是组织不佳、效率不高。
这就是我从新闻角度对其进行的粗略的解读。但是Martin,然后是Laura,我的意思是他们在取得更好的结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Byron的描述是改进培训,改进再培训。而且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的——就像Charlie Cope在午饭前开始这一令人沮丧的谈话时所说的那样,一个财政紧缩的环境。我是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没有大笔的现成的资源。那么,Martin,我们如何着手来做这件事呢?
Martin Bailey: 嗯,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可不容易。但是我认为原则上我们能做到。请让我稍稍扩展一下,谈谈Byron对于军队的做法所说的内容。现在,军队不能将其工作外包了。我们不使用雇佣军。于是,工作必须要完成。显然,军人在海外驻扎,而这是美国的一项行动,第一位的行动。
而且,你知道,他们不能向人支付高工资来完成这一工作。因此他们被迫,他们必须,他们不得不利用手头的新兵,培训这些人掌握他们操作相当高科技的系统所需的技能。他们就这样发现了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因此,套用一句俗语,需求向来就是发明之母。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改变我们美国私营部门中的激励措施,以便企业,也许还包括公共部门(未必在联邦一级,而是在社区学院、各州以及地方)更加愿意去寻找如何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人员,然后给予他们特定公司或企业希望获得的额外技能。这肯定不会容易。
不过你可以看看记录,能看到某些希望。有些社区学院在他们从事的领域的确很棒。之前麦肯锡的报告中已经给出了一个例子。达美航空公司以及其他公司已经实际上与社区学院合作创建了培训计划,他们的学员可以在学成后到呼叫中心工作或者到公司工作。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要采用的模式。那么我们如何来做呢?好,我们现在是在CED。我非常高兴我们与这个小组在一起,因为我认为我们需要这个小组以便发起行动改进教育技术,以便更好地把握学员以及重新雇佣的工作人员的特点,了解他们真正需要拥有的技能。如何以低成本达成这一目标?不要太昂贵的教育及培训计划,而是要相当快速的计划。那么我们能与社区学院合作吗?我们不要让不好的事情妨碍我们,而是要努力从教育机构一方以及私营部门一方找到共同点,然后可以创建短期技能提升计划,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这些岗位。
我无意表示这是个容易的事情。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真的处在这一经济危机之中,如果如Carl刚才所说我们的确面临这些技能缺口,难道我们不应感觉到做点此类事情的紧迫性吗?
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组织
Zanny Minton Beddoes: Carl,你从私营部门的角度来说是什么看法?当你面临着没有适当的人来填补你所需要的各种职位这种情况时,什么做法会对你有帮助呢?你认为Martin在这方面是对的吗?
Carl Camden: 呃,这涉及几个方面。我们有一套非常分裂的政策。我们并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来生产我们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我们也没有一种移民政策来引进这种人。然后我们就考虑那些只好把工作外包到工作人员所在的其他国家的那些公司。你知道,在这种三角结构中,必须付出些东西的。
所以,首先,我们在基于结果的教育组织方式背后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努力。我们按照方便的方式进行组织。对于我们这些教授队伍中的人来说,我们按照教育方法来组织。我们并不针对结果来组织。我们在接触社区学院时,对此我有些不好的经验——我们当时与一家汽车制造商合作,他们保证提供工作;我们需要在现有的课程中增加两堂课,然后学员一毕业就做好准备可以去工作了。我们却被告知,“要获得州里批准以实施新课程,需要两年时间。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节省费用,需要找适当类型的教员。”等到他们列出时间表时,我们说,“那么,我们不能保证那些工作岗位还会在。”你知道,等到完成整个时间表时,情况就不好说了。所以,在许多靠纳税人支持的教育体系中,行动速度非常之慢。我还要指出,我们并非在谈论中学。中学过去曾是,现在也仍然可以是培养大量接受职业培训的人员的地方。我们陷入到这种观点:这种做法具有歧视性,是一种分轨制的做法,或者是在用模子制造工作人员。
如果我们将职业教育的轨道回归到中学体系(你知道,这一部分已经被切除了),那么就可以提供大量的技能。我认为这方面大有可为;但是我坚决主张,商界可以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指出技能所在的领域,还包括指出我们如何着手重建教育分布体系的某些方面,以便使其更加快速,并且以更少的花费实现结果。
Zanny Minton Beddoes: Andy,你对此有何看法?我是说,你对目前的这一套,现有的培训以及升迁机会,是否满意?你认为今后的重点应该在哪里?
Andy Stern: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我们都愿意讨论的、容易着手的地方。你知道,我们专注于少数高技能的岗位,你知道,我们在这方面或许能够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却不曾能够做到。我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要提出六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其一是美国工人需要加薪。我们存在收入,也就是产出的增长部分,分配不公的问题。工作必须有所回报。这就是美国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现在工作却没有回报。人们30年没有得到加薪了。他们的应对办法就是让家里的第二位成员去工作。他们还通过房屋净值来应对局面。他们需要加薪。他们需要由于口袋里有钱而进行消费,而太多消费正在进入某个群体。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麦肯锡可以进行这一研究——创新减少以及新岗位方面的表现乏善可陈的原因在于垄断正回到我们的经济体制。这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最集中的商业社会,你知道,里根以来放宽了许多反垄断规定。你在垄断经济中不会看到创新和新的业务发展。我们不得不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维护美国的贸易政策。当中国政府中90%的微软软件都是盗版的情况下,你知道,中国却有个维护中国的贸易政策。德国——你知道,我们有着非常理想化的贸易政策,并非维护美国的。我并非在反对贸易,我现在说的是维护美国的贸易政策。
我们有一个基于雇主的医疗卫生体系,非常可笑。它花费的成本超过GDP的6%。如果拿出这个国家6%以上的GDP,我们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预算和赤字问题。我们不想说这个。看看瑞士,看看法国,看看德国,看看台湾,有些方法可以让这个房间里每一家国际化运营的公司对于获得的收益完全满意。退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还有VAT3,世界上其他各国都用它来为出口提供优惠并对进口加以予以惩罚,我们却没有。因此我们有个计划可保证我们不会成功,我们不希望对这些谈论太多,因此我们来谈谈教育。
政府参与更多——或是更少?
Zanny Minton Beddoes:Laura,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前院长,你拥有这个这个优势,就此说说美国教育体系是否使美国工人处于劣势?
Laura Tyson: 呃,我希望首先从如下意义上对Andy刚才所说的表示同感。我大约自从美国竞争力这个词最先引入之时就参与了这个词语的讨论。那还是1983年,当时是在里根总统的竞争力委员会,由约翰.扬担任主席。请注意到里根总统;我是位民主党员,但是那个委员会包括了两党的成员。
从那时起,宏观经济状况和美国劳动力大军的教育都一直出现在每个竞争力清单的前列。按照许多许多许多指标来看,美国劳动力大军的教育都没有改善。因此我真的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说明:如果我们同意这是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真的必须有所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Byron所说的模式必须改变了。
我实际上也同意你说的一点:我们在任何培训上所花费的GDP的份额都要比其他国家低得多。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我将会谈到的一个原因——再次回到Austan所说的内容——当我们在缩减政府的规模并削减政府支出时,我们最好对那些我们认为政府能够实际提高竞争力以及岗位表现的领域(商界相信这一点,因为他们对此已经说了30年了)格外小心。基础设施支出,研发支出,以及教育支出。在教育支出中,包括了培训。
以上就是非安全性可自由裁量预算的所有部分,也就是最大的削减支出的重点。之所以是重点,因为它在政治上容易实现。我对此希望说这么多,是因为若不进行革命性变革,我们将解决不了任何一个此类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对政府的每一项做法都大加鞭笞的话,那么州和地方政府就不得不大幅削减就业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如果我们注意奖励就业和教育的话。呃,我知道加利福尼亚州将会发生什么。人们知道我国的各个州将会发生什么。那些就业数字现在实际上已经在下降。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我认为它的确重要,然后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因此有人说我是总统就业和竞争力委员会的成员。我在这里真的想传达点乐观的看法,原因是,这个房间里大概会有些商界领袖,那个小组中的CEO以及商界领袖绝对在苦苦思索自己能够去做的事情,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与社区学院合作(我很遗憾地听到了这方面的糟糕体验),与州及地方政府合作,以便真正解决技能问题。他们好比是说,“不,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动手做这件事了。”
因此我认为你要制定计划。该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是计划导向的。就好比是,“那么,我们在第一个一年或两年内能做些什么来促进创造就业呢?”特别专注于培训和再培训以及与社区学院合作。特别专注于寻找方法提高那些最初开始读工程学位然后又退学的学生的保留率。你可以在几年之内,一年或两年之内,做些事情来在某种意义上利用这一潜在工程师人才库,并把他们留住。一年或两年之内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很棒的。因此你必须有个计划,你必须制定时间表。
因此从这方面的革命性变革这个角度来说,你知道,我的确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将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当我参与本报告时,我在考虑商学院的问题。如果你注意到专业的话,其专业首先是商业,其次是社会科学。然后你在很大程度上就沦为STEM4。
那么,你看,商学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尤其是在本科阶段,此时会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和科学,更多的量化方法。类似于双学位(主修/辅修专业)项目,可以更有效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技能。所以,这是我想到的一个想法。
此外,我还认为——由于我认为另一个图表的确让人警醒,说的是中学办得太多以及中学退学的问题。你看,这些图表显示从现在到2020年,美国在提高教育成就水平以及提高人口中获得某一学位的比例方面,基本停滞不前。
我们年复一年地积累着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学位的比例。如果你现在来看这些数字的话,看不到什么进展。如果你看到中学以及中学的退学问题的话,会发现学校办得太多。有些问题出现在这些领域:工资没有增长,或者实际上有所下降。因此我认为我们实际上必须做更多的事情来衔接中学和技术培训。我的确这么认为。比起改变传统大学中各学院的专业组织方式,这种做法更加快速。因此我们应该专注于这个方面。
Byron Auguste: 我能否说一点,作为乐观看法的一个依据,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理解,我们自从1980年代以来在教育方面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这段时间里超过了我们。因此你可以认为这对美国来说是坏消息。
但是它告诉我们的信息是这是可为的。对吧?我是说,我们不能改进我们的教育体系这个事并不是个物理定律。有许多国家都做到了这一点。顺便说下,有许多国家会严肃对待职业教育,并赋予其很好的社会地位,这与我们国家很不同,他们做得很成功。
还有些国家改变了自己的体系。我要指出的是德国,该国在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初期面临巨大的失业危机,后来进行了系统的变革,将一个用来管理失业问题的体系从根本上转变为一个就业体系。
德国人从一个失业管理体系转变为一个就业体系。他们将失业保险体系与劳动力培训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就业安置体系整合,这样,在德国,从你丢工作的那一刻起,那个体系就开始为你诊断并帮助你弄明白如何重新进入长期就业状态。
而这是可以做的事情。我们看到了这是可以如何做到的。这应该有个美国版本,由联邦和州政府合作。你也看到了其他国家的做法——澳大利亚大大改变了自己的体系,培训体系,非常注重结果。现在的做法是花钱来培训人们,不,应该把钱花在就业安置上,培训整合在其中。提供者可以是州政府,可以是非盈利机构,也可以是盈利机构。有些做法是基于结果的;实际上,欧洲有许多国家,我们认为更多地是以公共部门为导向的,已经进入了混合程度很高的体系。
但是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愿意在这一就业体系进行投入,他们愿意做任何所需要的事情,这是基于结果的做法。我们在美国还没有采取这一措施,如果我们这么做了,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出巨大的进步。注释:
1MGI报告全文 行之有效的经济体制:创造就业及美国的未来(An economy that works: Job creation and America’s future)可在mckinsey.com/mgi免费获取。
2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
3增值税。
4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
推荐本文(14)
美国经济“另类”复苏 篇5
当前复苏水平低迷
摩根集团的基本假设认为,美国经济陷入“双底衰退”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我们的投资银行部门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按季年率化增长有望达到2.0%,明年第一季更有可能加快至2.5%。
分析过去一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构成会发现,商业投资以及库存重建这两项周期性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动力。但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渐减退,所以唯有私人消费才能取而代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才有机会如预期般持续复苏。我们认为,就业市场改善、资产价值反弹、投资气氛回暖,以及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重拾健康,都是支持家庭消费回升的重要条件,能为经济复苏创造有利环境。
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统计研究,美国经济自“二战”以来的每一次衰退,国内生产总值总是能在之后强势反弹,复苏期第一年的平均增长高达约7%。但这一次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尽管此次衰退的跌幅之深和历时之长都堪称“二战”以来之最,但其后的复苏势头远逊于历史平均水平。
该局指出,此次美国经济从2007年12月起陷入衰退,于2009年6月开始迈入复苏,但截至今年6月30日,一年的经济增长仅3.2%。
我们在比较历史之后发现,支持此次经济反弹的主要动力与过往几轮复苏并不相同。在截至6月30日的一年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近90%都来自商业设备开支以及库存变化,而历史上几次衰退后的第一年复苏,两项因素的平均贡献率不到40%。与此同时,来自消费开支的贡献率却大幅下滑,仅为31%,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48%。这些鲜明区别恰可解释为何此次美国经济复苏相对疲弱。
消费疲弱拖累经济
历史上,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有三分之二来自消费开支,但在当前这轮复苏中,消费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跌穿三分之一。由于商业设备开支和库存变化都属于周期性较强的因素,其作用会逐渐减退,因此美国的经济复苏能否持续,关键就取决于消费范畴将如何表现,亦即美国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欲能否改善。
假如就业市场缓慢升温,债务负担比以往降低,以及资产价值不断回升,应可为消费提供支持。但就目前而言,美国的失业率已连续14个月高于9.5%,是大萧条以来失业率停留在高位的最长时间,而自2007年以后,全国范围内更已丧失了约770万个职位,这些正是阻碍消费强劲复苏的最大挑战。
不过,我们预计,未来就业市场的总体趋势仍将是逐渐向好发展。由于经济活动正继续缓慢复苏,企业在面临衰退困境时曾大刀阔斧地削减开支,如今的盈利能力又较良好,再加上大致正面的财政及货币环境,就业市场的复苏趋势应可获得支持。
个人及企业高度依赖信贷,被普遍认为是造成美国经济繁荣及衰退的主要原因。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消费者对于借贷的看法发生改变,涌现出一轮审慎借贷及偿还债务的“去杠杆化”大潮。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消费者的未偿还债务已连续第7个季度下跌,并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次年度下跌。我们认为,由于美国消费者正忙于改善财务情况及加强资产基础,因此“去杠杆化”潮流可能会在短期内继续,对消费开支乃至整体经济的增长形成阻碍。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去杠杆化”潮流也具有若干正面意义。比如,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偿付债务本金及利息部分的比率,已从2007年第三季度高位的14%,回落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12.5%。尽管1.5个百分点的跌幅似乎并不显著,但这却代表了美国家庭收入当中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可被支配到偿债以外的储蓄或消费等范畴。
另一项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的是家庭财富的总体水平。过去数年由于房地产大跌和金融资产贬值,美国人的家庭财富大幅缩水。根据美联储的统计,美国家庭的总体资产在2007年高峰时为79.9万亿美元,但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已下降至68.5万亿美元。不过,与2009年最低时的62.4万亿美元相比,当前的局面已有所改善,或能令消费者稍微安心。由于股市在2009年3月见底回升,美国家庭财富当中的金融资产部分复苏幅度最为显著。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家庭的互惠基金资产平均而言只比2007年的高位低8.2%。我们认为,金融资产价值的持续回升以及房地产价格终有一日能够复苏,都将为美国家庭的消费能力带来正面作用。
由于经济复苏十分缓慢,尤其是失业率持续高企,美国人的消费意欲依然承受巨大压力。最近美国的储蓄率突破6%,升上17年以来的高位,说明消费者正在利用可支配收入重建储蓄而非花费。
我们预计,储蓄率将在短期内持续高企,拖累经济增长,压抑消费意欲。当然,在积极的方面,储蓄率升高和债务负担降低,也可令未来美国人的消费模式更加健康与平衡。
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目前消费信心指数已从2008年下半年雷曼兄弟破产后的低位反弹,但仍然远低于过去20年的历史平均水平。展望未来,就业数据将是决定美国消费形势能否扭转的重要因素之一。唯有失业率出现明显下跌,消费信心才会显著反弹。我们认为,尽管前途坎坷,挑战重重,失业率仍会逐渐回落,私营范畴将继续增加职位,因此假以时日应可刺激消费信心及鼓励消费。
美国股市前景展望
考虑到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欠缺明朗,美国股市很有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波动。但有三大关键因素值得投资者留意:首先,估值吸引,无论是基于盈利、现金流或其他的估值指标,与历史相比都属偏低;其次,盈利改善,股本回报率回升,并正接近历史平均水平;再者,企业拥有大量现金储备,正寻找机会加以运用,可支持企业继续改善利润率。考虑到这三项因素,以及低通胀和低利率的利好环境,我们认为现时的美国股市可在中长期为投资者创造吸引回报。■
中巴经济增长推动阿根廷经济复苏 篇6
报告分析说, 目前巴西和中国已经是阿根廷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今明两年都有望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 这使阿根廷经济复苏受益匪浅。
报告称, 巴西经济界正在讨论通货膨胀加剧和经济过热的问题, 警示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汇率高估。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 雷亚尔汇率在今明两年出现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巴西政府在今年的大选之年不会对国民经济采取过多降温措施。
中国经济复苏的模式 篇7
不是股市大涨, 股市和实体经济往往背道而驰;也不是繁花似锦的楼市, 房价高其实酝酿着太多的泡沫。衡量中国经济复苏的惟一信号是用电量。
但中国的发电量已持续六个月连续下降, 大唐电力、华能、国投电力等电业巨头2009年以来的发电量也一路下滑。
日前, 笔者赴湖南参加中部第一家生物质电厂理昂再生能源电力有限公司澧县生物质发电厂的并网发电仪式, 感受到中国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
所谓生物质发电是指利用农业废弃物 (稻壳、秸秆、树皮) 、城市生活垃圾等可再生资源发电的“绿色电力”和“清洁电力”。中国是生物质资源储量大国, 根据国家十一五生物质产业规划, 到2020年, 中国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万, 可再生能源消费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
历史往往是由一些标志性事件推动的, 189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 爱迪生在刚刚建成的埃菲尔铁塔上为欧洲点亮了第一只白炽灯, 让欧洲人领略到灯火辉煌的魅力。直到多年以后, 中国人还把“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作为理想国的硬指标。1939年, 大萧条还没有过去, 美国人就在纽约世博会第一次开启了电视转播, 从此世界进入电视传媒时代。
新能源开发已成为振兴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奥巴马复苏世界头号能源消耗大国美国经济的秘笈就是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布什一直拒绝签署限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因为他不敢背上改变美国人生活方式的骂名;如今, 民意支持率已经开始下跌的奥巴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只好“以邻为壑”, 派他的华裔能源部长到中国来推销他的“碳关税”, 如果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实现“节能减排”, 将有可能面临新的高额关税。这对采取低成本战略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全球经济危机, 中国大陆的出口一路下滑, 但这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最佳契机。旧的经济增长模式被称之为“牧童经济”, 只管放牧, 不管种草;啃完东方啃西方, 哪儿草高往哪儿去。先污染后治理, 只污染不治理,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中国正在沿袭为人诟病的美国模式, 但美国有比中国更广袤的国土面积, 却不足3亿人口;中国却有13亿人口, 用美国模式发展经济代价太大。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必须采用“宇宙飞船经济模式”, “宇宙飞船经济模式”是美国学者鲍丁上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在全封闭的宇宙飞船上, 人们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废弃物, 包括人体自己产生的垃圾, 一切都要重新利用, 否则, 宇宙飞船会被垃圾填满, 人会没有立锥之地。大而言之,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一艘宇宙飞船, 如果我们不重视可再生能源, 不处理我们产生的垃圾, 地球迟早会被我们和我们的废弃物压垮。这正是循环经济的起源。
经济复苏要提防外销陷阱 篇8
设软条款将人套牢
在国际贸易中, 对卖方来说, 和其他的电汇等方式相比, 尤其是和买方第一次做生意时, 信用证仍是一种比较有保证的付款方式。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卖方在出口后, 从银行取得款项的前提是必须提供与信用证有关条款完全相符的全套单据。
在一次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 刚获得出口经营权的华谊纺织品有限公司王总结识了香港A公司罗先生。双方商定, 经A公司转口一批纺织品到拉美市场。当时该纺织品行情价格坚挺。签订好合同后, 王总心里一阵窃喜。这单如做顺, 能纯赚三十多万元人民币。
港商A公司如期开来了信用证。王总初做出口生意, 听人说, 信用证就是进口商押在银行的付款保证书。于是, 他让一名刚毕业的外贸学院大学生“审核”了信用证, 就开始安排生产。按规定时间把货物装了船, 当华谊公司兴致勃勃地到银行交单后, 却被告知, 还差一份“买方手签证明”, 因此不能议付。王总赶紧联系港商罗先生, 没想到, A公司称罗先生放了话, 该批纺织品色泽度与封样不符, 不同意照单全付。无奈之下, 华谊只好忍痛让价, 换得了A公司的手签证明。对比了买方留存在银行的手签影印样, 单据这才完全符合要求, 华谊取得了货款, 但因此亏掉了三十多万的预期利润, 等于给港商白打了一次工。
这是业内称为信用证“软条款”陷阱。看上去, 买方作了付款的承诺, 一旦单、证不符, 银行信用就变成了商业信用, 最后怎样付款的主动权掌握在客户的手里, 它能置卖方于被动地位, 伸缩自如。作为新手, 出口商应该咨询专业银行, 细审信用证内容, 删除一切做不到或有潜在风险条款, 以利顺利收款。
许以厚利逼人就范
现在一些新开口的生产企业, 急于进入国际市场, 有的抓到篮里都是菜;还有的在外商许以背离行情的厚利面前, 不作冷静的分析, 就匆忙接了单。结果, 在外商精心编织的美丽花环面前, 失去了理智, 欲罢不能, 损失惨重。
郑先生在这些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转行做塑料编织袋。为此他购买了三十台编织机, 两台拉丝机, 形成了月产一百万条编织袋的能力。编织袋是一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国内市场产能有些过剩。为了两条腿走路, 郑先生开始把眼光瞄准国际市场。
在专业网站上登了广告后, 马上有一家非洲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抛来了一笔价格极其诱人的订单。所订袋子为通用尺寸, 标准25公斤的装载量, 但在袋子上要印一种特殊的图标。该办事处很爽快, 还未生产前, 就打来了五分之一的预付款。见此, 郑先生放心地全速生产。等价值一百万的编织袋全部完工后, 郑先生催外商来工厂验货, 可办事处却说, 用户突然破产, 只能找别的销售渠道。此时, 郑先生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客户付了少量货款, 但整批编织袋因印了指定的图案, 不可能转售给国内外别的用户, 他只好硬着头皮再找这家非洲公司处理。客户趁机压价, 郑先生只得忍痛接受, 最后算账, 亏损近半。
与上例做法不同的是, 客户利用一些新获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急于开拓市场的愿望, 抛出小利, 诱人上钩。他设法把通用商品变成了特殊产品后, 佯装有特殊情形发生, 料定出口厂如自售肯定会贬值, 这才露出庐山真面目。如鱼刺卡在喉咙里, 吞不下去, 憋着难受, 客户再扮演“医生”, 帮你解困。
识别陷阱的方法
陷阱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骗钱。手段尽管高明, 但总会露出破绽, 只要提高警惕性, 完全是可以避免误入陷阱的。
1.业务真实性识别。“真实性”审核就是排除排除误入虚假业务陷阱。具备“五有”, 即有卖主、有买主、有对应产品、有生产产品的工厂、有运输方;在进口中:有卖方、有买方、有产品、有运输方、有最终用户;理进口项下有正本代理进口协议。
2.合同识别。在进出口业务中, 如在真实性的识别中难以如愿, 对方几方面串通一气, 互相配合, 并多次反复强调真实性, 而外贸公司又想尝试的情况下, 可采取签订严谨的合同来识别对方, 如在合同里面订立品质条款、认证条款、价格条款、检验条款、索赔条款、支付条款、运输条款、定出详尽的规格、要求等。并要求对方具有法人代表或委托书签字的文书。特别要强调签约地在本地区。
合同强调证明进口商品质量标准、评估条款、保护性条款、检验条款、运输要求等。订有严格的仲裁条款, 规定出口国为解决争议、纠纷的仲裁地点。
3.资信调查识别。一定要慎重考察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查清对方的资信情况。如看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 同时对真实性进行验证, 通过其所在地的工商行政机关和税务机关进行了解、核实其经营活动情况和现在是否仍在合法地进行经营活动。还有货物情况、注册资本、法定地址等。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关系到其有无承担债务责任的能力和有无履约诚意。在资信调查识别时, 要对主体资格识别清楚。如对方以自然人身份出现, 或者是以法人或非法人经济组织身份出.现、或者是法定代表人的身份, 或者是委托代理人的身份出现。
4.规避风险识别
运用规避风险手段在进出口贸易实践中非常重要, 如在金额巨大的成套设备买卖中、在分批交货的贸易中, 进口商应力争使用循环信用证, 用此方法规避风险。一般情况, 欺诈者当然会反对使用循环信用证, 因为这种方式可使最终的付款发生在设备妥善安装或各批货物交完之后因而可保证出口商提供货物的质量达到信用证的要求。在信用证开立上, 不开可转让信用证, 避免使用自由议付信用证。
出口商可考虑尽量使用保兑信用证, 正确选择国际贸易术语。为防止信用证欺诈, 作为出口商应尽量使用C组贸易术语 (如:CFR、CIF、CPT、CIP等) , 作为进口商应尽量使用F组贸易术语 (如:FCA、FAS、F0B等) 。
核能是经济复苏的救星 篇9
尽管民意调查显示, 不少公众反对使用核能, 但我们仍要说服选民, 反应堆的压力测试将在更加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开始。如果供电不稳定, 国内的诸多工业将会转移到海外生产, 这对我们的经济复苏会构成严重威胁。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中村勇吾表示, 如果反应堆的开工率继续下降, 将没有足够的电力储备应对冬季与夏季的用电高峰。政府正试图在安全检查后重启反应堆, 从而避免经济混乱。
“3.11”地震与海啸, 致使我们遭遇了25年来全世界最严重的核事故。前首相菅直人号召我们结束对核能的依赖。公众对于核电安全有顾虑, 意味着已关闭的反应堆未获准重启, 从而迫使我们在今年实施节电措施。这是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次采取节电措施。
截至今年6月30日, 我们在过去3个月中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比下降了1.3%。这已经是我们的GDP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了。
日本的确应该转向生产、使用可再生能源, 但要保证当前的经济发展, 我们就必须使用核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现有发电厂, 至少在2030年之前继续开发核电技术, 同时降低对核能的依赖, 这种想法非常现实。政府会建立一个框架, 在经过压力测试、确保安全并获得当地居民理解后, 重启因维修而关闭的反应堆。明年国内可能出现电荒, 因此, 准备重新启动反应堆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如果不继续使用核能, 日本将面临很多困难。核电工业推动了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经济增长。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 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 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 几乎是零排放, 这对环境保护都是相当有益的。至于地震和海啸带来的影响, 我们会与专家进行更精密的研究部署, 将核电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小化, 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在中长期内, 日本会尽可能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因为核电是日本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一旦减少依赖, 势必将推高对其他能源的需求。我们计划最早于2015年起开始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以保证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我们还将在遭受“3.11”地震和核危机的福岛近海地区建设第一座海上浮式风力发电站, 希望借此解决该地区的能源问题, 扩大就业并帮助灾区重建。
这一切都在计划中, 真正获得收益诚待时日。当前, 我们还不能即刻弃核, 我们的经济还需要核电的支持。核能是我们经济复苏的救星。
非洲:资源重置,复苏经济 篇10
非洲农产品贸易公司ETG刚开始进口印度马恒达牌的农用机械并销往非洲南部时,其交易的大部分产品是耕犁类的简单工具。现在,ETG已经在达累斯萨拉姆市设立总部,其在报告中称大部分农业客户目前需求的是拖拉机。“我们的业务正随着非洲大陆个人收入的增加发生变化。”让·克雷文热忱地说。他是ETG公司企业融资负责人,也是位经验丰富的产品开发人员,目前常驻在约翰尼斯堡。“农民也进口化肥和农药。过去,我们主要向海外客户出口非洲资源,但现在非洲人也变成客户了。”他还谈到,非洲大陆如何加速经济发展。人口高速增长、社会稳定和大量投资等因素催生了当地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产品范围一直从燃料延伸到加工食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对非洲产品的需求。虽是反面,但令人欣然接受。毫无疑问,全球最大的贸易公司正在非洲大陆为利益而战。
瑞士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公司集中地,也是许多贸易巨头的所在地,如维多公司,网站数据显示其2013年的销售额达3070亿美元;再如嘉能可国际,2013年销售额达到最高点2330亿美元。其他的还有托克集团、路易达孚公司、美国巨头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以及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商美国嘉吉公司。这些公司不断壮大并取得成功。究其原因,在于控制整个供应链的策略。每个集团都拥有大量资源,从石油平台到矿山和农场,应有尽有。它们有船只和流水线系统用以运载商品,有贮仓和港口存储货物,还有车间加工产品。尽管其中许多公司已经在非洲活跃了几十年,但大部分活动都集中在融资方面:只交货到港口,不到内陆创业。
现在,这些企业正把一体化经营模式推广到非洲,试图以大额投资获取更多价值链,如嘉能可国际2012年向乍得油田投资3亿美元;美国嘉吉公司计划在尼日利亚大宗农作物加工区投资建厂,用当地的木薯加工淀粉和甜味剂;路易达孚公司和一家南非公司合作,为当地居民生产稻米。
根据西非银行的数据,非洲的燃料市场预计到2020年增长40%,肯尼亚和尼日利亚将成为开路先锋。燃料也是贸易公司对非洲市场最感兴趣的领域。非洲国家本土精炼厂的兴建非常缓慢,它们一直依赖进口燃料,并由贸易公司寻找货源,承担运输。趁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清理下游资产、廉价出清之际,托克集团和维多公司纷纷抢购加油站和仓库网点,并把业务拓展到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等内陆国家。这些国家的精制石油产品消费全部依赖于进口。“贸易公司把内陆国家当成目标市场,它们确实在此地发现了机遇,并希望可以填补非洲价值链的空白。”休斯敦大学鲍尔商学院所属的全球能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兼金融学教授克雷格·皮龙如是说。
认定需求
贸易公司向非洲的推进和许多西方大型银行的战略不谋而合,这些银行正从实物商品交易和贸易金融中退出。对银行而言,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资金约束,例如详细了解客户以及其他的依从条款,不仅加剧了复杂性,也产生了新成本:法国巴黎银行因曲解美国制裁法令和处罚措施而被施以重罚。由此,西方银行冒险投资非洲贸易融资,尤其是长期贸易融资的热情进一步减淡。根据伦敦咨询公司Coalition的调查,全球10大银行的产品交易税降至45亿美元,比2008年的140多亿美元大大降低。最早的行业支持者纷纷逃离,只有商贸公司还在抢购此类业务:成立十年之久的瑞士摩科瑞贸易公司一年前买入了摩根大通的实物商品。
当然,国际性银行对非洲大陆仍有兴趣,愿意为部分企业的旗舰交易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和加纳可可局。中东、亚洲和非洲本地新兴的贷款机构支持非洲贸易的力度比以往有所增加。然而,西非银行驻伦敦集团调研负责人爱德华·乔治解释说,融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简言之,银行在逐步退出。银行以承诺方的角度审视这些交易,发现根本做不了。”主要的信贷提供方和预付费机构曾为商贸公司提供入场线索,现在开始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或组合架构合同等解决方案。
尽管许多银行对直接贸易融资失去了兴趣,但它已着手向大公司提供借贷。嘉能可国际2014年和69家银行签了一份高达153亿美元的大额周转信贷协定。这说明银行对贸易输出仍然十分关注,只要有人愿意承担复杂如非洲的地区风险,它们就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皮龙对贸易公司提出警示,越向前走越艰难,向欧洲银行增加融资的可能性也越大。他说:“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是,其业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可用资金比先前少,大宗商品贸易公司会非常依赖欧洲银行业。”
提示监管
贸易公司不断壮大的规模和地位开始在施压集团中敲响警钟,它们要求以更加严格的监督来管理贸易公司。批评认为,贸易公司实际上成为“影子银行”,因为其提供给供应商的金融服务有所增加,典型事件就是嘉能可国际提供亿美元多贷款给乍得国企SHT公司,资助他们购买雪佛龙公司在乍得的石油资产。
嘉能可国际和托克集团的股票行情表和公债发行使公众更加深入了解二者的运营和业绩,但许多贸易公司是私有企业,不对外公开详细的财务数据。批评者质疑为何它们免于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并要求在透明度上执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条例。在非政府组织国家资源管理研究所最近的一次调查数据中,瑞士的贸易公司对非洲石油业的控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从喀麦隆、乍得、赤道几内亚、加蓬和尼日利亚等国政府购买石油的最大客户。
嘉能可国际垄断采购乍得所有的国有石油,2013年付款额达到乍得政府全部税收的16%。“这些交易对于当地经济十分重要,但只有少数当地人懂得贸易流程。大型贸易公司参与非洲国家经济的方式对其影响重大,但贸易的监管明显处于较低水平。”报告合著者亚历桑德拉·吉利斯说,她是国家资源管理研究所驻纽约工作人员。“这些企业和非洲国家政府建立了多元化的关系,由此,它们提供融资,购买石油,或与政府机关成立合资公司投资生产制造。这种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合作关系的方方面面应该让公众看到,国家是否从中获益了。”她说。201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强调了监管力度,当时他提到“越来越多的指控指向瑞士商品贸易公司大规模的错误定价,这些正在发展中国家上演”。皮龙说,现在的挑战是企业要找到一个介于不透明和完全开放窗口的中间地带。
激烈的竞争
对于商品贸易公司而言,拓展非洲市场意味着全新的冒险。克雷文说:“在非洲境内运输货物仍然很困难,政府干扰一直是问题所在。这些企业也许能把货物运到港口,但是它们并不准备进入内陆——我们对此有强烈的风险偏好。”他列举了一连串的阻碍,从进出口方面的突然禁令,到政府推出小麦、糖或玉米等主要产品的最高和最低限价,直至市场陷入混乱。他对企业发出警告:“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是需要注意的国家。”西非银行的乔治认为,大型贸易公司可以降低自身风险,只需要在必要的供应链上冒险,把有价值的生态位留给可以信任的本地成功企业。
尼日利亚本地的石油贸易公司也加入了竞争行列。Taleveras公司每年销售原油超过1亿桶,汽油、液化石油气和喷漆燃料的年度销量也有几百万吨。安大略石油天然气公司每月出口大约200万桶尼日利亚原油,同时进口几乎相同产量的精炼石油产品。企业家托尼·科尔创建的撒哈拉集团和安大略石油天然气公司都是民族冠军企业,政府大力辅助和支持这类公司,以提升本地企业在石油板块和石油贸易运营中的地位。皮龙说:“很明显,尼日利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本土企业。”
在另一项发展中,一项大工程最终会减少尼日利亚的燃料进口,和贸易公司竞争。数十年来,尼政府忽视炼油行业,商人阿里科·丹格特抓住机会,把炼油业控制在手中。阿里科是非洲最有名的商人,他正在首都拉各斯外围兴建炼油厂,准备为当地市场提供燃料。尼日利亚目前的炼油量仅满足国家燃料需求的20%,阿里科的目标是在尼日利亚当前炼油量的基础上翻一番。
贸易公司的竞争还来自大宗商品消费者,如联合利华公司试图更加全面地控制供应链,实现活跃的内部交易。很多中国企业也在开展内部贸易业务,以期在更加广泛的供应商网络中寻找食品货源。
近10年来,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已经成长为庞大的立体集成供应链管理者。但是,大宗产品的超周期减缓,未来更加严格的贸易监管,将使经济环境更加严峻。虽然投资非洲的风险比其他地区大,但这些在风浪中壮大起来的企业,密切关注着这片大陆新的消费群。“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广大企业会改变投资策略。”皮龙说。
中国经济进入复苏管理 篇11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实现“再平衡”, 即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复苏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复苏。为此, 政府必须要做到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两个“再平衡”, 这两大平衡正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努力的方向, 也是未来政策走向的索引。
从财政支出“再平衡”的角度来看, 政府投资可能会把握城市化主题, 使之成为可持续复苏的重要线索, 也使实现财政政策“再平衡”, 推动实现消费增长、促进区域结构平衡成为可能。
在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结构当中, 一方面, 居民消费在GDP中的份额将扩大, 从而逐步实现消费主导型增长, 并以此促进内需结构的“再平衡”;另一方面, 促进不同区域的增长格局更为均衡——这一点, 在中央日前再度将“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上议事日程并展开大规模的讨论动员中已得到印证。
从货币政策“再平衡”的角度来看, 2009年中国危机应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适度宽松”, 实际上信贷投放是“真正宽松”。因此更为准确地说, 是信贷投放对提供流动性和稳定市场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2009年超常规刺激政策其实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信贷投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 因而退出也基本从这几个环节着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可从这几方面把握宏观经济调整的方向:首先, 信贷投放正常化将是主线;其次, 房地产退出的格局基本明朗;再次是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
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上升, 加大了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 因而可以预计, 在物价于年中见顶回落之前, 信贷投放的从严监控可能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基调。
这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不仅仅只是打压投机性需求, 而是扩大供给、抑制投机以及引入市场秩序的监管和问责三条线同步推进。如果调控到位, 房地产将出现良性调整局面。但若此轮调控仍未见效, 政策工具选择的余地仍然较大。
【经济复苏期】推荐阅读:
美国经济复苏05-16
经济复苏背后的隐忧06-24
中国经济进入复苏管理05-09
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复苏08-15
经济复苏中的机遇10-22
心脏复苏05-09
窒息复苏06-25
复苏措施08-06
液体复苏09-01
复苏护理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