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复苏

2024-09-23

术后复苏(精选5篇)

术后复苏 篇1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施行气管插管全麻醉60岁以上高龄患者68例, 其中男46例, 女22例, 年龄最低65岁, 最高86岁, 平均73岁。均为经口插管。颅脑手术麻醉20例, 胸腔手术麻醉18例, 颈部手术麻醉9例, 腹部手术麻醉11例, 泌尿系统手术麻醉10例。

2 护理对策

2.1 安静期

2.1.1 安静期特点

患者呈熟睡状, 意识尚未恢复、无或仅有微弱的自主呼吸, 对压眶反射、吸痰刺激等无或不敏感。

2.1.2 安静期护理对策

此期应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和幅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气管导管进行机械辅助或控制患者的呼吸。管理好呼吸机并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防止下呼吸道梗阻、肺不张和继发肺内感染。如导管内无分泌物及湿啰音, 不宜常规用吸痰管吸痰, 以免逆行感染。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一管一用。痰量过多或肺内出血过多时, 必须勤吸并适当滴入化痰药 (灭菌注射用水+糜蛋白酶4000U) 。每次吸痰时间切忌过长, 应<15s。因持续吸引过久刺激隆突引起心动过缓容易产生心跳骤停。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 术后10~30min测量脉搏、血压1次, 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h1次。心功能不全、血压波动、心律失常者, 注意创口渗血和内出血。除了监测脉搏、血压外, 应注意末梢循环状态, 全身保暖, 并观察尿量的变化, 尿量如<30mL/h, 应考虑循环血量不足, 立即报告医生, 采取输液、输血、合理使用血管性药等措施, 维持血压和心律正常, 同时详细记录。

2.2 苏醒期

2.2.1 苏醒期特点

体内麻醉药基本代谢, 意识及自主呼吸已恢复, 但潮气量及呼吸未完全正常, 吞咽、压眶反射明显, 高龄患者常因无法耐受气管导管而致躁动不安, 试图自行拔管。

2.2.2 苏醒期护理对策

病人躁动的护理: (1) 密切观察病人, 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的节律和频率、缺氧状况、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尿量, 大多数病人能在安静平稳的状态下苏醒过来, 为防止病人突然躁动而发生坠床、擦伤和碰伤, 因挣扎而使静脉穿刺针脱出、气管导管拔出等意外情况, 可用约束带进行协凋约束, 固定好病人的四肢, 并密切观察病人四肢血运、皮肤温度, 静脉注射部位等情况, 确保皮肤无受压损伤。 (2) 及时、良好的术后镇痛。术后伤口疼痛不仅使病人难受, 且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增加心脏做功。同时可影响病人的呼吸交换量和咳痰, 增加术后肺部合并症, 因此术后镇痛非常重要, 如病人躁动确是疼痛引起, 则应遵医嘱立即给予止痛剂, 一般给予曲马多50~l00mg或芬太尼0.05mg静脉注射, 镇痛效果好。 (3) 减少刺激、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包括减少或即时拔除有创性的各种导管和引流管刺激, 多数病人对经口插管的刺激难以忍受, 病人躁动时又容易导致导管脱出.因此, 当病人循环、呼吸功能稳定, 在指令下能睁眼、有吞咽咳嗽反射动作后, 即可协助麻醉师吸净气管内、口腔内分泌物, 轻柔的拔除气管导管, 给予面罩吸氧, 密切观察病人拔管后的情况。非语言交流护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患者插管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 护士要尽量通过非语言交流, 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 满足其需要。 (1) 可以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 要注意手势大方、得体, 不宜指手划脚、拉拉扯扯、手舞足蹈等, 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 会令人感到不得体和缺乏教养, 应采用轻松自然的姿势; (2) 运用图文沟通患者因气管插管所致, 暂时不能发音, 气管插管不耐受、伤口疼痛及对术后留置各管道的不适应均不能用语言直接表达要求。对此, 我们可以使用适合患者生活、治疗、心理需求的图文, 请患者随护士阅读图片上的内容作出相应反应, 必要时反复几次, 直至确定患者的需求为止, 对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直接用文字书写表达需求。

2.3 清醒期

2.3.1 清醒期特点

清醒期患者完全清醒, 潮气量及呼吸完全正常。

2.3.2 清醒期护理对策

(1) 脱离呼吸机应缓慢, 不要操之过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 根据临床状况和血气分析指示, 逐渐降低氧浓度, 低于40%, 患者精神状况好、循环稳定及肺功能已恢复, 呼吸频率<30次/min, 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 此时可考虑脱机。先改为气管插管内吸氧2~5L/min, 并鼓励在没有呼吸机的情况下。自己呼吸。停机30min后生命体征稳定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彻底清除咽喉、口腔及鼻咽部蓄积的血液、分泌物和胃内容物, 以免拔管后误吸堵塞呼吸道。再换消毒吸痰管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放松气囊, 协助患者处于侧卧位, 然后拔除气管插管。 (2) 保暖适宜的温度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苏醒。手术结束后, 应调节室温, 撤去患者身上铺盖的手术单及床上潮湿的布类, 盖好被子保暖, 必要时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 但须防止烫伤。患者如清醒返回病房时应予穿整齐衣服。

参考文献

[1]崔嶷.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术后复苏 篇2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有效性

心肺复苏术(CPR)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的先进技术,心搏骤停往往是突发性的,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全身多脏器缺血缺氧损伤[1]。进行心肺复苏后,各脏器系统都有可能出现再灌注损伤,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脑损伤是最严重的心肺复苏后损伤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于干预脑复苏的是稳定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亚低温治疗等。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救治,近年来该技术症逐渐往器官功能支持方向发展。本次研究选取62例行心肺复苏术后出现脑损伤的患者,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脑复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因心搏骤停于本院进行心肺复苏术的62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3~78(56.7±3.2)岁。患者原发病包括心肌病、呼吸衰竭、心率失常、胸外伤、急性中毒等,排除有原发性肾功能衰竭、肿瘤晚期、或脑死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脱水、亚低温、保障脑灌注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选择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方式,行床边CBP连续治疗72h。抗凝方式选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血液流速为180~200ml/min,置换液输入速度为4L/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脑复苏的成功率和病死率。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判断标准可分为三期,一期复苏成功:心搏恢复≥2h;二期复苏成功:有效循环建立≥24h,动脉收缩压>10.7kPa。脑复苏成功:意识清楚,无严重脑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观察组患者脑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心肺复苏术作为一项抢救心脏、呼吸的复苏技术,对于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心搏骤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对于患者的脑复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脑复苏仍然是目前危重病医学科的研究难题。

人体脑部组织所需的血流量在心输出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脑组织能储存的能量却相对较少。所以一旦发生心搏骤停,脑组织缺氧,血流灌注不足,脑组织的氧和葡糖糖能量供给不足,就会损伤脑组织,心搏骤停后4~6min的脑缺血就足够引起能量代谢的异常,进而造成脑血管和脑部神经元的损伤[2]。脑血管内皮损伤会使脑内的细胞因子水平上升,且极易在脑部血管形成血栓,引发血流灌注不足,再加上心搏骤停对全身其他各个脏器系统的损害,很可能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脑血管由于之前的缺血已经造成了损伤,患者心脏复跳,血液循环恢复,引发脑内的再灌注损伤,造成脑水肿或颅内出血等。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缺血缺氧促使体内产生了大量的氧自由基,但是此时机体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大幅下降,无法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脑细胞受到其影响产生毒性作用。其次也可能是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葡萄糖代谢异常,导致细胞膜功能紊乱,细胞内钙超载不能泵出,增加了细胞内的渗透压,大量水分子进入细胞造成水肿。糖代谢异常造成无氧糖酵解,产生过多的乳酸,加重了细胞膜损害和水肿。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患者在心肺复苏后脑功能损伤,无法苏醒。

临床常用的脑复疗法有多种。脱水治疗,即采用20%的甘露醇进行脱水,但是甘露醇对肾功能有损害,因此不能大量使用,无法达到有效减轻脑水肿的效果。亚低温疗法,包括体表降温、血管内降温、药物降温等。因为降低患者体温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还有研究表明,低温即可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减轻血流再灌注后炎性反应造成的脑损伤,还可以阻止脑细胞受到内源性毒物的损害。但是体表降温效果不佳,血管内降温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广泛应用。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最初是用于肾代替治疗,多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CBP技术已经可以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症的救治。CBP是一组连续、缓慢清除血液中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目前连续性血液净化包含有多种治疗技术,如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过(CVVHDF)、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缓慢连续性超滤(SCUF)、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连续性高流量透析(CHFD)等。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弥散、吸附和对流,针对分子量<500的小分子溶质,以及中分子物质等,通过透析膜两侧液体的相对流动和浓度之间的梯度差,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自然达到动态的平衡效果[3]。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于脑复苏的作用在于,首先可以清除氮质代谢物及毒性物质,避免这些物质对脑细胞功能产生损害,将酸碱和水电解质纠正过来,纠正代谢紊乱,使机体内环境维持平衡。其次它容量波动小,且无输液限制,有利于血浆重新充盈,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进而保持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第三它所使用的高通透性滤器可以清除大量的细胞因子,通过对流和吸附,清除循环中的水溶炎症介质,改善免疫细胞功能;清除过多的血乳酸、氧自由基等,减轻脑组织水肿。此外,有学者研究表明连续性血液净化与亚低温疗法联合,在进行CBP治疗前可先采用冰盐水静脉灌注,在CBP开始治疗后4h左右就可以将患者的体温降到32℃~34℃,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由于目前的实验研究多注重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消除炎症因子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进步,置换液的温度、滤过膜和滤器的选择、血滤持续时间等对于脑复苏效果的影响将会有进一步研究。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观察组患者脑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复苏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脑水肿,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可以广泛用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复苏疗法。

参考文献

[1]誉铁鸥,毛克江,周立新,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复苏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9):20-21.

[2]李灯凯,李华,尹吉东,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43.

术后复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CPR术后患者9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4例, 严重创伤32例, 有机磷中毒18例, 电击伤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男35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56.17±15.11) 岁, 对照组男37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57.06±12.53) 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严密监测心电、呼吸、血压、体温, 开放气道, 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 建立中心静脉置管, 监测中心静脉压, 维持循环的稳定,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 (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10mL/支, 国药准字Z51020664) , 按0.5mL/kg, 静脉泵入, 每天1次, 10h泵完。治疗7d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改善, 生命体征稳定, 血管活性药物在6d内能够撤离。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血管活性药物能在7d以后撤离。无效:临床症状不能改善, 生命体征不稳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SPSS13.00软件进行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1 8 (3 7.5%) 例, 有效2 4 (5 0%) 例, 无效6 (12.5%) 例, 总有效率 (87.5%) 。对照组显效15 (31.25%) 例, 有效18 (37.5%) 例, 无效15 (31.25%) 例, 总有效率 (68.75%) 。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χ2=4.937, P<0.05) 。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多巴胺用量比较见表2。

注:治疗前的呼吸、心率、血压为复苏成功后的第一时间的数值;与对照组相比, *P<0.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01

3 讨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 对猝死之辨证, 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气阴两虚的厥、脱证, 另一类为阳气暴脱、阴阳离决的之猝死、脱证。各证型血清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提示TNF-α参与了CPR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 中医治疗厥证、脱证及猝死论治以益气救阴, 回阳固脱、涤痰开窍为法[2]。参附注射液源自《校注妇人良方》之参附汤, 有人参、附子组成, 功能回阳益气、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之厥脱。许多临床实验证明, 该药与西药中的血管活性药物能起协同作用, 并能减少西药用量及不良反应, 全方位防止向多器官功能衰竭发展, 明显提高临床疗效[3]。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87.5%VS68.75%, P<0.05) 。

人参皂苷 (>0.5g/L) 及乌头类生物碱 (<0.1g/L) 是渗附的主要成分, 其中去甲乌头碱是受体激动剂, 可使心肌细胞内环磷腺苷 (cAMP) 的水平增加或抑制c AMP在心肌和周围血管中的降解, 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 从而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排血量, 升高血压[4]。而人参皂苷的强心作用与强心甙相似, 它能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 提高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减低心肌耗氧量, 提高泵功能, 同时它还有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 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和末梢循环, 达到升高血压和稳定血压的作用[5]。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在治疗进入第4天后患者血压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丁毅[6]在对26例参附注射液拮抗多巴胺依赖临床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在多巴胺依赖时协助多巴胺减量停药。本资料显示在治疗的5、6、7d, 治疗组多巴胺用量均低于对照组, 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

总之, 参附注射液治疗CPR术后患者安全、有效, 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应用参附注射液尤其在传统常规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临床考虑减量或停药的情况时, 对改善循环功能有较好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 (CPR) 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96例CPR术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 治疗7d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治疗组显效18 (37.5%) 例, 有效24 (50%) 例, 无效6 (12.5%) 例, 总有效率87.5%,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显效15 (31.25%) 例, 有效18 (37.5%) 例, 无效15 (31.25%) 例, 总有效率 (68.75%) 。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χ2=4.937, 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参附注射液治疗CPR术后患者, 可有效改善循环、安全有效,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心肺复苏 (CPR) ,患者

参考文献

[1]金晓烨, 贺丽, 张冬惠, 等.液体控制对心肺复苏患者肺损伤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 :14-15.

[2]芮庆林, 奚肇庆.中医对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救, 2010, 19 (11) :1926-1928.

[3]曾勇, 吴锦波, 王志兵, 等.渗附注射液治疗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12) :69-71.

[4]刘静.参附针治疗休克66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 2010, 8 (8) :94.

[5]刘云波, 韦柳.参附注射液在危重感染性休克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 2005, 18 (9) :620-621.

术后复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全身麻醉患者, 手术类型:胸外科手术患者25例, 普外科手术患者40例,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0例, 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5例, 肝胆手术患者8例;基础疾病:乳腺癌、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胃穿孔、阑尾炎、肠梗阻、胃癌、结肠癌、肝癌、胆囊炎、胆管结石、胰腺炎等。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护理组中男25例, 女24例;年龄19~80岁, 平均 (40.2±15.6) 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5例;年龄19~80岁, 平均 (40.2±15.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 术前患者的体温36.0~37.5℃, 同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疾病患者[3]。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组采用保温护理, 主要包括: (1) 手术台加热处理。术前1h护理人员应使用电热毯对患者所用手术台进行加热保温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测患者的核心体温变化情况, 一旦患者体温>37.5℃, 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加热措施[4]。 (2) 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开展过程中, 造成体温过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手术时间过长, 因此要想更好的做到保温护理, 就必须缩短手术时间, 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很多的方式, 如在术前消毒处理部分[5], 护理人员或者是手术医师必须要加强对消毒处理过程的熟练程度, 在日常的医护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消毒处理能力, 从而缩短消毒处理时间, 还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术来缩短手术时间。 (3) 液体加热[6]。在手术实施过程中, 可以利用电子加温仪器将其温度设定在37℃, 对患者需要输入的液体等先进行加热处理, 这样能够保证进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和患者的温度保持在同一温度范围内, 冲洗液的温度也需要提前加热到预设的温度, 当然在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液体温度一定要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 不能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液体正常的疗效。 (4) 覆盖手术区以外的区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裸体的,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 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大多数都会通过皮肤散失[7], 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保温处理, 如在冬天温度较低, 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加盖被子, 保证患者的热量散失较少, 从而更好地维持患者体温。 (5) 气管导管上方需要连接湿热交换器[8]。连接湿热交换器可以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内温度恒定, 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影响患者术后苏醒, 做好患者的保温处理, 从而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同时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促进患者手术顺利开展, 提高手术实施的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低体温发生率以及麻醉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低体温就是指患者的体温低于36℃,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器来监测患者的体温, 其中1次出现体温低于36℃就属于低体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出液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出液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2.04% (1/49) , 低于对照组的20.41% (10/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4 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比较

护理组患者术后的肾上腺素 (AD) 、去甲肾上腺素 (NE) 和C反应蛋白 (CRP) 各项指标结果分别是 (99.01±14.46) pmol/L、 (149.09±23.36) pmol/L和 (49.33±12.77) ng/L, 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分别是 (176.44±19.56) pmol/L、 (172.11±27.25) pmol/L和 (95.73±17.21) ng/L。两组患者术后的AD、NE和CR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低体温是目前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 还包括手术室内温度过低, 术前、术中需要消毒处理, 长时间使用温度较低的冲洗液等, 因此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就会影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 使得患者麻醉效果加强, 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 严重情况下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医疗技术的研究投入, 通过不断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手术治疗前, 手术医师和护理人员需要共同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状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提前做好手术计划,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进一步针对导致手术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低体温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寻找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 通过实施保温护理措施, 形成综合护理体系, 减少患者因为低体温对手术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2.04% (1/49) , 低于对照组的20.41% (10/49) , 护理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保温护理对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复苏有着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玉, 李玲.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4, 20 (7) :1200-1203.

[2] 李旭霞.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4 (7) :914-916.

[3] 付莉, 张萍, 张戈, 等.保温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应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4, 20 (12) :2099-2102.

[4] 夏姣艳.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357-358.

[5] Kazutaka K, Seishiro W, Hirohito Y, et al.A combination therapy of ethanol injec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 :2037-2043.

[6] 冯星梅, 夏引芳, 王玉瑛, 等.输液加温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2, 12 (3) :22-24.

[7] 李勤, 戴琳峰, 薛滢, 等.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0) :889-891.

术后复苏 篇5

关键词: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麻醉复苏期是指患者实行全麻后进行手术,在麻药逐渐消散而恢复正常状态的过程[1]。在此阶段,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呼吸道并发症,例如舌后坠、咳嗽咳痰、喉痉挛等,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对患者实行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2]。我院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进行了加强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脏器疾病,无精神功能障碍等,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7~76(48.56 13.64)岁;手术分类:口腔手术7例,胸科手术6例,耳鼻喉手术5例,腹部手术12例;均为择期手术,另外术前合并心血管3例,高血压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8(49.78 12.56)岁;手术位置:口腔手术6例,胸科手术8例,耳鼻喉手术7例,腹部手术9例,均为择期手术,另外术前合并腹部疾病5例,高血压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措施有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有以下几点。

1.2.1舌后坠护理在麻醉复苏期时,若发现患者有舌后坠现象应立即将患者下颌抬起,将后坠的舌根分离口咽后壁,使下咽部位至声门部位的气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必要时可开放性通气或气管插管通气。

1.2.2咳嗽咳痰护理术前指导并协助患者排除痰液,增强患者进行深呼吸意识。耐心对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病发原因、预防措施等,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躁动现象;同时鼓励患者积极排痰,并传授排痰技巧。

1.2.3喉痉挛和水肿护理在患者发生喉痉挛时,应使患者镇静下来,以减少氧量消耗;另外,应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并适当调节氧流量,于必要时轻提患者下颌,以缓解患者喉痉挛情况。在患者发生喉水肿时,应立即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实行气管切开治疗。

1.2.4呕吐、反流和误吸护理在麻醉复苏期间,患者若发生呕吐、反流和误吸等现象,应立即为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使头部偏向一侧,并及时吸出患者呕吐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于术前应嘱咐患者禁食6~8h,术后及时检查患者胃管的位置与通畅情况,保证负压吸引有效进行,减少误吸发生。

1.2.5呼吸抑制[3]在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将头部偏向一侧,使气道打开;于必要时轻托患者下颌,或是放置口咽通气道,从而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舌后坠、咳嗽咳痰、喉痉挛和水肿、呼吸遗忘、呼吸抑制、呕吐反流误吸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舌后坠、咳嗽咳痰、喉痉挛和水肿、呼吸遗忘、呼吸抑制、呕吐反流误吸等呼吸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值=4.32,P<0.05)。见表1。

3讨论

舌后坠原因:(1)因为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时躺在床上,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2)因为患者无意识的剧烈咳嗽、咀嚼、躁动等动作,容易使患者的舌根后坠至咽后壁部位,造成气道堵塞,从而引起脑缺氧,甚至可致患者窒息[4,5]。咳嗽咳痰原因:术后对患者实施的气管插管通气措施会造成患者的喉部刺激,甚至造成喉部轻度水肿损伤,使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分泌物不及时清理则会刺激支气管从而造成咳嗽咳痰现象。喉痉挛和水肿原因:由于喉部肌肉发生反射性痉挛收缩、声带内收的现象,会使声门部位完全关闭,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是完全性呼吸道阻塞情况[6]。呼吸抑制原因:麻醉剂、肌松剂的残留作用,以及镇痛药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呕吐、反流和误吸原因:患者全麻后意识消失,保护性反射功能减弱,加之各种药物作用,容易发生呕吐、胃内物反流导致误吸[7]。

有研究报道,麻醉药物对人体呼吸道有抑制作用;而麻醉插管、慢性支气管炎、吸烟等因素均会对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加之实行全麻后患者全身机体功能暂时丧失,使患者处于危险状态[8]。因此,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实行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实行加强护理干预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实行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阳,王春艳.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38-340.

[2]陈向荣.老年人全麻腹部手术后呼吸道感染72例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3,27(4):207-208.

[3]甘春成.痰热清注射液氧气气动雾化吸入预防腹部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4,27(1):352-354.

[4]王纪明,赵兴杰.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62-1263.

[5]刘春香,祝立阳,黎冬梅,等.三种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77-679.

[6]李列侠,张永奇.两种雾化吸入疗法应用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21-122.

[7]武利平.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50例及护理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1):72-73.

上一篇:药物防护下一篇:水稻高产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