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防护

2024-09-23

药物防护(共9篇)

药物防护 篇1

静脉输注细胞毒素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 因此细胞毒素药在临床静脉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肿瘤专科医院尤甚。据统计, 全世界40余年来筛选过的化合物多达50万种, 经临床验证, 目前有超过50多种的细胞毒药物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1]。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多数细胞毒素药物, 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因此细胞毒素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对于配制人员职业防护是非常必要的。我院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以来, 在职业防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现分享如下。

1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间内保持适宜的压力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区域设有一更、二更、配制间, 配制人员按照各室的要求依次进入。其中, 二更的室内压力最大, 压差不得小于5 Pa;一更、配制间内的压力都应小于大气压。这样可保证配制区域内空气不能进入其他区域。

配制人员按要求定期清洗、更换过滤器, 每日晨检查各室的压力、压差, 处于正常方可配制。配制药物期间各室的门户紧闭, 严禁开启。

2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间内放置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在创造百级层流环境的同时, 可保护配制人员和环境免受细胞毒素药物的危害。生物安全柜的防护玻璃屏离台面限高18 cm, 柜内强排风形成相对负压环境, 无形的空气屏障防止有毒微粒散出安全柜[2], 这样配制时药物不外溢, 保证配制人员安全。

配制药物时, 前窗不可抬高安全警戒线。在离工作台外沿20 cm、内沿8 cm~10 cm、并离台面高度10 cm~15 cm的区域内进行, 禁止把前臂放于台面, 阻挡回风槽。配制结束后至少30 min待药物气溶胶和气雾吸除干净, 再清洁安全柜。

3 配制人员的个人防护

配制人员按常规洗手, 穿由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连体衣, 戴2层专业的手套 (乳胶手套内戴1副PVC手套) , 戴有鼻夹的口罩及护目镜。配制人员不得佩戴任何饰物。

操作前准备好消毒毛巾, 备好75%酒精。操作人员一旦进入配制间应留到完成所有的配制操作为止, 禁止频繁进出配制间。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个人卫生。

4 掌握正确的配制方法

配制药物前将无菌纱布数块置于操作台面, 以吸附偶然溢出液。

配制安瓿药物时, 将颈部及顶端的药物弹至底部。打开时, 用无菌纱布包裹朝着生物安全柜的侧壁折断。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药液, 针头斜面朝下, 靠在安瓿瓶壁上, 拉动针栓, 抽取药液, 通过加药口注入输液袋中。

配制西林瓶药物时,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溶解液, 针头斜面朝上, 挤压西林瓶口的胶塞, 再将针筒竖直, 穿刺胶塞, 注入溶解液震荡, 直到完全溶解。此时应保持瓶内有一定的负压, 防止瓶内压力过大使药液在瓶盖的针孔部位溢出或喷出, 抽取干净后使瓶内保持负压再拔出针头。

5 垃圾处理

配制过程中将细胞毒素药物的玻璃安瓿及西林瓶在生物安全柜里均置于白色塑料袋里, 结束后将用过的注射器、手套、纱布等均置于此袋中包扎, 再将其置于黄色专用垃圾袋中, 标注化疗专用警示标志后集中处理。

配制细胞毒素药物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我们只要抱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工作做好、做细,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其是完全可以被避免的。

参考文献

[1]蔡卫民, 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96.

[2]Jakab MG, Maor J, Tompa A.Follow up genotoxicological monitoring of nurses handing antineoplastic dugs[J].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2001, 62:307、318.

药物防护 篇2

【摘要】血液科化疗药物(抗肿瘤药)的开展应用,使很多肿瘤病人及血液病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是对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有很大危害性,做好正确、恰当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护士健康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疗药物;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近年来我国肿瘤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接触的化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也呈增长趋势。有关资料表明,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其周围空气中能够检测出致癌物质原型,护士的尿液中也能检出致突变物质,甚至是药物原型,且持续5d才能消失,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损害。本文主要从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途径及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等方面入手,探讨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

1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

1.1职业危害的途径

化疗药物在配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呼吸道吸入和消化道吸收3个途径而受低剂量药物的影响,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从以下4个方面:

1.1.1化疗药物的准备过程:针剂安瓿破碎,稀释振荡瓶内压力大,排气时药液喷洒,导致药物外溢造成危害。

1.1.2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静脉注射前排气,排气时针头衔接不紧,输液时药液从衔接处外溢造成危害。

1.1.3化疗药物使用后处理过程中,化疗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

1.1.4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如呕吐物、汗液、尿液等含有低浓度化疗药物,污染被服床单处理不当也可使护士接触到而危害健康。

1.2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

1.2.1白细胞下降、化疗药物对人体最严重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如氮芥、阿霉素、环磷酰胺、铂类等。

1.2.2脱发是化疗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可引起脱发的化疗药物作用靶标是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迅速分裂的细胞,而人体的毛囊细胞总是在不停地分裂。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侵入人体后使毛发根部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受到抑制,细胞不能更新发生萎缩而脱发。

1.2.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国内外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护士孕前和孕期接触化疗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的孕妇,流产和畸胎的危险性显著增高。研究发现,怀孕最初3个月内接触化疗药物者流产率是未接触者的2倍,可致胎儿心脏缺陷、唇裂、腭裂;妊娠中后期接触化疗药物可致流产、胎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各类白细胞减少等。另外,接触化疗药物可导致妇女月经出现异常,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药物引起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

1.2.4对心理的影响

护理行业人员严重缺编,工作负荷大、生活不规律、休息时间少。随着社会进步,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对康复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等。

1.2.5其他

大多数化疗药物具有致癌、致畸突变作用。

2防护措施

2.1基础防护措施

(1)强化专业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化疗护士要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学习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防护知识。根据医院现状制定出《化疗药物配制操作流程》、《化疗药物的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程序》等,从制度层面保障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制订严密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配备充足的防护设施及用品,如成立静脉配制中心、使用化疗药集中管理模式,逐渐以集中管理代替分散管理。坚持标准预防,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职业防护列入护理常规。

(2)增强身体素质,注意锻炼身体做好健康教育,做好本科人员、患者及家属健康宣传。

2.2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措施

2.2.1完善防护措施,改进防护环境:条件允许情况下设专门药物配制室,条件不允许的安排一个专门区域配制。在配液时穿一次性防护罩,戴口罩、圆帽、护目镜、双层手套,先戴聚氯乙烯手套,外戴橡胶手套,手套每30分钟更换一次。在操作中护士应遵循两个原则:(1)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单人在规定区域内配制(2)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污染环境。

2.2.2学习操作技巧,提升防护技能

(1)打开安瓿前,先将药液弹到体部,以防药物残留颈部,折断时用纱布包裹以防安瓿刺破手套及手指。

(2)溶解粉剂时溶媒应缓慢注入,待药液浸透时再行摇动,以防粉末溢出。

(3)抽取药液后在瓶内排气,所抽药液不超过注射器的三分之二以防药外溢。药液碰到皮肤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4)渗在桌面上的药液先用纱布或纸吸净后放置在密封袋内。再用清水擦洗最后用酒精擦拭干净。

(5)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静脉推注前应先戴双层手套,针头衔接紧以防止药液漏出,用药前后用生理盐或糖水冲管防药外渗。

2.2.3配制废弃物处理

医院应加强化疗废弃物的管理,与其他垃圾分开。根据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院应当将医疗废弃物集中并进行分类存放和统一处理,同时,为防止化疗药物污染室内空气,凡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如操作中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敷料及放置化疗药物的安瓿等物品应采用坚固防漏带盖的容器收集,并在上面标明“细胞毒性废弃物”,由专人做毁形焚烧处理。配制完成后药物空瓶用密封塑料袋封好,连同配制好药液放在治疗车再次核对无误后,将一次性注射器、空瓶及剩余药物弃于带有特殊标记的厚塑料带盖防漏专用桶内,由专人毁形高温焚烧。

2.2.4处理好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尿液等。被呕吐物污染的被服用黄袋子密封打包注明内容最后棉织物高温焚处理。

2.2.5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要定期轮换,一般一年做1至2次健康体检。科室定期检测空气中抗癌药物含量,加强接触化疗药物防护知识教育与培训。

3总结

化疗药物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要减少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必须制定一整套包括组织、技术、医学措施及健康管理的防护方案。预防是减少损伤发生的关键所在。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关爱自身健康,规范化疗药物管理及使用原则,健全防护设备及高度防护意识才能杜绝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徐波.肿瘤护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8.214

[2]陈琼芳,廖玉联,黎月英.综合医院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接触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2A)311-312

药物防护 篇3

【关键词】 化疗药物配置;危害及防护

【中图分类号】R9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99-02

化疗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可能对操作者皮肤和细胞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接触可产生巨大危害。了解药物的主要危害,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操作流程和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减少化疗药物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1 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1.1 化疗药物的危害途径:

护士在化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瓶抽取药液时,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具有毒性微粒的气体、溶胶体或气雾逸出,配置、注射、静脉滴注操作过程中手直接接触或操作不当溶液溅到皮肤上,污染化疗药物的手未彻底清洗,残留的药物污染食物和水以及针刺等会使化疗药物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侵入人体造成危害。化疗药物在使用過程中,静脉注射前排气、排气时针头衔接不紧、输液时输液管衔接处药液外溢等均可造成危害。化疗药物使用后的处理过程、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的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中含有低浓度的化疗药物,被其污染的衣物、被服处理不当,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也会危害护士健康。

1.2 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1)化疗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是骨髓抑制,静脉输注时有骨髓抑制的危险。

(2)对皮肤的损害:过敏体质者皮肤接触后可发生过敏反应。 (3)对内脏的损害:长期接触有导致内脏器官恶性肿瘤的危险。

2 防护措施

2.1 注射器针头避免垂直刺入,与瓶塞保持30°斜角,可明显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2.2 减少穿刺次数。

2.3 配制人员穿戴专门的手套、净化服、护目镜和口罩,只将双手伸入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配制,避免在洁净的空间内作剧烈动作,避免在配制时咳嗽,打喷嚏或说话,应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则。

2.4 玻璃挡风不得高于20公分,生物安全柜打开30分钟后方可使用,使用前后用75 %乙醇和无尘抹布擦拭以减少局部微粒。

2.5 配制时在生物安全柜内的所有操作应在工作台中央部位进行。配制西林瓶的化疗药物时要避免强正压或强负压操作,避免产生药物的气雾,可用相当的气压将瓶内的药物吸出。安瓿在打开前应轻轻敲击其颈部和顶部,以保证没有药液或粉末留于该处;打开安瓿时要用一块无菌的纱布包绕安瓿颈,溶解药物时应将溶媒沿安瓿壁慢慢地加入,以避免药物粉末的散出。

2.6 配制后废弃物的处理 配制完成后药物空瓶,用密封的塑料袋封好弃于带盖防漏的专用桶里,每天配制完毕后及时按医疗垃圾处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放在专用带盖的垃圾桶内,配制完后封口,由专人送供应室毁形处理。

3 试验材料的放置

Ⅱ级生物安全柜前端开口处严禁被纸张、设备或其他物品覆盖。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后,表面要用75%的乙醇擦拭。柜内应备有一块浸过消毒剂的毛巾,以便蘸吸溅出的液体。试验材料尽量放在柜的后面,笨重的物品放在一边,产生气溶胶的物品也应放在柜的后面。试验器材应按顺序,排放从清洁的到污染的。污染的试验材料不应随时拿出柜外,操作者的手也不应频繁地进出安全柜。

4 操作和维持

大多数的生物安全柜设计成一天24h开机,调查发现连续开机有利于控制实验室灰尘和粒子。Ⅱ级A型不用时可以关闭,Ⅱ级B型在使用时要维持实验室空气平衡,一天中若有数个操作过程,建议间隙期不要中断运行。实验开始前5min应启动生物安全柜,净化局部空气。使用中若出现任何故障,应及时向上级人员报告并请专职技术人员维修。

5 紫外线

生物安全柜中不需要紫外灯,假如要用,每周应对灯管作清洁,除去尘埃,以保证杀菌效果。定期监测紫外灯的辐射强度,要防止紫外线对眼睛或皮肤的灼伤。

6 清洁和消毒

工作完毕后,柜中所有的物品都应移出柜外,柜内工作台表面和柜的内壁应用漂白粉或75%酒精消毒。若用腐蚀性的化学剂消毒后,还应该用灭菌水再擦洗。关机前再运行5min,以便对残留气体进行净化。

7 净化

滤膜更换之前生物安全柜要由专业人员用甲醛熏蒸消毒。

8 个人防护设施

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在生物安全1~2级实验室中工作的人员应穿外套式工作服;在3~4级实验室工作的人应穿手术衣式的工作服,手套应能包住腕关节上的手术衣,必要时应戴面罩和眼罩。

9 警报

生物安全柜有发出一种或两种警报的功能。当窗框移动时,警报会响,表明操作者将窗框移到一个不合适的位置,纠正以后警报解除。气流警报表明柜中正常气流运行模式中断,对操作者的保护作用和对样品防污染的作用减低,存在危险。警报响时,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报告上级人员。作为制造商,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操作部分详细论述这一内容,在对有关人员使用生物安全柜的培训材料中也应有此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婉花,蔡卫民,徐斌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初探[J].中国药房,2005.

[2]蒋瑾秀.化疗药物防护方法及现状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

[3]岳志丽.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8.

[4]胡显玲,王卫康,夏晓清等.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与康复,2009.

[5]王勇慧,雷静,陈民肖.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8.

化疗药物防护方法及现状观察 篇4

1 认识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

1.1 药物因素

几乎所有的抗癌化疗药物都对正常组织或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特别是对增殖活跃、不断更新的造血细胞、生殖细胞、消化道黏膜组织和毛囊。有报道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 其尿液中发现致畸变的TAI535细胞的含量明显增高[1];另外, 接触时间的长短、药物类型以及剂量的大小与产生的危险程度有关[2]。长期接触者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等反应|, 而出现的损害可能是癌症、生育问题、长期的基因改变、流产和畸胎[2]。Undeger发现肿瘤科护士的DNA损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 。[4]有些抗癌药致畸变或致癌作用已被证实, 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博来霉素等。

1.2 操作因素

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执行化疗、处理化疗药溢出、处理化疗污染物和病人排泄物时, 都可能接触化疗药并被动吸收。其吸收途径有: (1) 皮肤吸收:最常见的是在配药时注射器针头松脱导致药物外漏;护士在药物配置打开安瓿时药粉或药液、玻璃碎片飞溅;药瓶溶解前未减压排气, 拔针时药液喷出;意外针头刺伤;容器渗漏或破裂;护士在连续操作过程中被接触药液的手套污染治疗台、推车、凳及配药柜等。 (2) 消化道吸收:上述皮肤污染后未彻底清洗双手就进食。 (3) 呼吸道吸入:配置粉剂化疗药物时药物的飞尘吸入, 或不慎打破已配好的化疗药溶液瓶致工作场所空气污染, 药液的烟雾状颗粒从呼吸道吸入。很多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紫杉醇等, 在接触过程中, 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 它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液或气雾直接通过口、皮肤、眼睛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危害配药人员和污染环境[2]。因此, 护士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应重视其毒性作用及带来的职业危害。

2 防护管理

2.1 职业防护组织管理

对新入科护士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 包括药学基础、操作规程及废弃物处理等的系统学习培训, 所有人员必须通过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 合格后才可配置化疗药物;健全防护管理制度, 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严格、具体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建立良好的岗位操作标准程序, 把全体人员和各项工作纳入安全的轨道。

2.2 加强配置流程管理

2.2.1 配置化疗药物的操作规程

2.2.1.1 化疗药物配置

配置化疗药物前及脱手套之后严格洗手, 在专用的配药室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操作。配药柜备有排风、通风设备, 以及垃圾的处理通道, 按照切断三条化疗药物吸收途径原理进行设计的, 方便实用, 操作易行。药品配制操作台面覆以一次性防护垫, 减少药液污染, 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及时更换。

2.2.1.2 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

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操作前要穿一次性防护衣, 戴袖套、目镜、口罩、帽子及聚乙烯和乳胶双层手套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推注化疗药物治疗盘内铺聚氯乙烯一次性治疗巾, 减少药液污染。

2.2.2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2.2.2.1 打开安瓿时, 垫无菌纱布以免划破手套, 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有溅出的危险, 用无菌纱布包裹, 并将溶媒沿安瓿壁缓缓注入瓶底, 防止粉末溢出, 待粉末浸透后再搅动。

2.2.2.2 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时插入双针头以排排瓶内压力, 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 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 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 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2.2.2.3 抽吸液体药物时药液不应超过注射器容积的3/4, 以免药液外溢。

2.2.2.4 药液溅身的处理

如果药液不慎溅在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2.3 加强废弃物及污物的处理

2.2.3.1 对使用过物品的处理

操作中使用的手套、口罩、纱布、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敷料及放置化疗药物的安瓿等物品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集中封闭处理, 以免药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 需用75%乙醇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

2.2.3.2 化疗病人污物的处理

化疗病人的尿液、粪便、呕吐物、分泌物及其他体液均应按污物处理。清理时需戴手套、穿隔离衣, 完毕后用肥皂彻底洗手。化疗病人使用的水池、厕所用后反复用水冲洗。

2.2.4 加强仪器设备监控和预见性维修

每天清洁和消毒化疗药物配制柜一次, 以及检查排风、通风设备的性能情况。

2.2.5 加强基础防护措施

2.2.5.1 提高机体抵抗力

重视个人保健, 鼓励护士经常锻炼身体, 业余组织护士打气排球、羽毛球等活动,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合理安排休息。

2.2.5.2 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合理安排工作, 加强有关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学习, 严格执行化疗药物的操作规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及对环境的污染。

2.2.5.3 护士孕期、哺乳期防护

为怀孕和哺乳期的护士创造条件避免接触化疗药物, 如安排上医嘱班、健康教育班等。

2.2.5.4 定期查体

定时进行体格检查, 包括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及血常规检查。

3 结果

通过以上防护措施的实施, 全科23名护士精神状态好, 身体健康, 在每年度的体检中未发现有护士出现诸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月经异常、生育障碍等化疗药物引起职业危害现象。

4 现状观察

毛秀英等[5]对107家医院的肿瘤病房和60家医院的骨髓移植层流病房的化疗防护现状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在167家医院中, 采用规范化集中式管理的仅有4.79%, 而95.21%的医院仍沿袭落后的分散式管理。在设备方面, 仅有22家医院为护士装备了生物安全柜, 40家配备了不具有防护功能的洁净台, 而105家医院没有配置任何操作装备。从防护用具使用上看, 护士戴手套符合正确要求的仅占9.58%;而穿一次性无纤维防渗透隔离衣的仅有1家层流病房, 合格率不足1%;还有62.28%医院护士操作时没有穿隔离衣。在化疗废弃物处理上, 仅有31家医院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带盖容器, 而136家使用方法不当。而椐本人观察, 目前柳州市设置有肿瘤科的6家三级医院及4家二级医院仅有2家配备有生物安全柜, 同时在这些医院的非肿瘤科开展化疗的科室非常普遍。作为肿瘤专科的防护设施尚且如此欠缺, 非肿瘤专科的防护措施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因为很多非肿瘤科护士居然把化疗药物视同普通药物来配置、执行和进行废弃物处理。所以, 做好化疗防护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毛秀英等[5]等认为, 要想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 建立并制定一套国际化的化疗防护管理体系和相适应的法规;另一方面, 加强环保及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宣传, 培养一批职业防护的专业人员, 负责监管此项工作, 对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人员要定时更换岗位, 定期查体。

5 讨论

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肿瘤护理专业的进步, 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带来的职业危害, 应当高度重视护士职业防护问题。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虽然化疗药物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只要有比较健全的防护措施, 如使用生物安全柜配制化疗药物, 可以防止含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对操作者的危害, 使之达到安全处理化疗药物的防护要求, 保护备药环境无微粒物质, 化疗药物对护士身体的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另外, 还要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建设, 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从事化疗的医务人员, 为其创造一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以降低职业危险性, 可以达到职业防护作用。

摘要:目的认识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 介绍防护方法, 并通过现状观察, 引起高度重视。方法通过认识护士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 提出针对性防护方法及管理程序。结果防护措施得当能切断化疗药物吸收的三条主要途径。结论只要有比较健全的防护措施, 对护士的职业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但临床工作中对化疗药物防护的现状堪忧, 期待引起全社会重视。

关键词:化疗药物,防护,方法,现状

参考文献

[1]孙燕, 韩锐.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98-101.

[2]Sarah Ben-Ami.The influence of nurse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health beliefs on their safe behavior with cytotoic drugs in lsrage[J].Cancer Nursing, 2001, 24 (3) :192-199.

[3]贾晓燕, 李慧莉, 李荣香, 等.抗肿瘤药物对护理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1, 36 (8) :591-593.

[4]UngegerU, Basaran N, Karas A, et al.Assessment of DNA damage in nurses handling antineooplastic drugs by the alkaline COMET as-say.Mutat res, 1999, 439 (2) :277-287.

化疗药物渗漏致组织损伤的防护 篇5

化疗药物一旦渗漏, 可引起全身毒性和局部毒性。全身毒性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组织坏死, 患者出现病危征象, 但临床很少见;局部毒性则是指发生于药物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的反应, 包括静脉炎、静脉变色、疼痛、红斑和继发于药物外渗的组织坏死。

1一般资料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患肿瘤且需化疗的患者共840例, 其中男524例, 女316例, 年龄38~79岁, 其中因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组织损伤者5例, 年龄62~79岁, 轻型3例、中型1例、重型1例。

2组织损伤分型及临床表现

在5例发生药液渗漏患者中, 因病程长短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和选择化疗药物不同, 发生渗漏后组织的损伤程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将患者分为3个类型:轻型 (非发疱型) :此类患者因病程较短, 病势不很严重, 或首次接受化疗, 通常使用无明显刺激的药物, 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等化疗药物。发生渗漏的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局部轻微发热、肿起、疼痛等症状。中型 (刺激型) :临床采用了具有一般刺激性的化疗药物, 如氮烯咪胺。发生渗漏后患者局部红肿、疼痛且有灼伤等轻度炎症症状, 但未发生组织坏死。重型 (发疱型) :患者因较长时间应用了强刺激性药物 (丝裂霉素) 作化疗而发生药液渗漏。发生渗漏引起症状为:初起有局部微红、肿起、轻微疼痛、痒感;次日即肿胀明显, 出现红斑、灼热疼痛、发生水泡、局部皮肤呈紫红色, 随之红肿热痛加剧, 局部变黑紫色, 发生组织坏死。

3导致药物渗漏的原因分析

3.1 药物本身

因临床所用的化疗药物均具有毒性, 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一旦外渗必会导致组织损伤。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强刺激性的化疗药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 在血管内堆积, 使血管内皮损伤、坏死、脱落, 导致周围组织炎症水肿, 甚至溃疡。

3.2 机械性损伤

因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固、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反复在一条血管上穿刺。尤其是高龄反复化疗的患者, 因反复穿刺导致静脉炎, 使血管纤维化、管腔变窄、循环受阻, 造成组织坏死。

3.3 血管条件

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血管硬化、弹性差, 加之长期患病营养状况差, 血管发生痉挛, 静脉壁可因缺氧、缺血而使通透性增强, 用细胞毒药物易于发生渗漏。

4预防

护士必须提前熟知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准确掌握给药方法、药物浓度及输液速度, 并保护好患者血管防止渗漏的发生。针对每位化疗患者, 提前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 恰当合理地选择血管,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一定要做到避免在同一条静脉上多次穿刺、重复或长时间输液, 特别是手、足背部的静脉。关节、血运差部位、疤痕等处血管不宜进行穿刺。为了确保静脉通畅, 一定要遵守化疗给药的顺序, 即在输注进行之前和之后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静脉, 在二者之间给化疗药物的方法。化疗时, 先输入刺激性小的药物, 继之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化疗后, 用复方氯化钠20mL冲注, 以减少抗癌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 从而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输液结束拔出针头后, 要用拇指指腹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 持续0.5~1分钟, 也可防止药液渗漏。

5发生渗漏后的护理

5.1 冷敷

一般在发生渗漏的当时即采用浸泡在4~6℃的冷水中的消毒巾给渗漏部位持续冷敷24~48小时。冷敷的意义在于使毛细血管收缩, 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且可抑制细胞活动, 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5.2 局部封闭

局部封闭治疗可止痛和控制炎症。临床上常用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局部封闭, 可使局部麻醉, 阻止致痛、致炎、致敏物质的释放, 降低炎症扩散的可能性, 促使组织修复。

5.3 解毒剂

化疗药物外渗初期, 可采用静脉注入解毒剂[1], 以阻止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减少药物对组织的刺激及损伤作用。根据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毒性强弱和该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输注药物的浓度等综合考虑, 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如因输注氮芥类的药物发生渗漏, 可予硫代硫酸钠, 可使药液迅速碱化, 推延化疗药物与组织结合;若输注长春新碱、阿霉素发生渗漏则可用碳酸氢钠, 使药液发生化学沉淀, 减少对组织的刺激性;丝裂霉素渗漏可以选择具有保护皮肤、缓解疼痛、愈合溃疡作用的二甲基砜。

5.4 中西药外敷

化疗药物发生渗漏后, 传统用50%硫酸镁湿敷, 因其具有明显的渗透作用, 故能减轻局部肿胀疼痛, 用654-2湿敷[2]疗效也很好。多年临床实践证明, 凡是外渗型损伤的重型患者, 局部皮肤出现大量水泡、皮肤变紫黑者用中药外敷效果更佳。临床常用清热凉血、解毒生肌的中药“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 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5.5 手术等

严重而广泛的组织坏死则当施行手术、换药、植皮等措施, 但临床上极为少见。

摘要:因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 不仅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有关, 还与药物的毒性、输注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压力、患者个体状况以及注射局部的解剖特点等诸多原因都有密切的关系。为患者做化疗时应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外渗性损伤的发生, 护理人员严格、准确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正确遵循给药方法;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密切观察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各种反映, 从而避免或者减少药液渗漏的发生。一旦发生药液渗漏, 针对性地采用冷敷、局部封闭、注射解毒剂以及中西药物外敷等方法, 减轻患者的痛苦。只要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处理是完全可以避免永久性组织损伤发生的。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性组织损伤,防护

参考文献

[1]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0:266-283.

药物防护 篇6

1 职业危险因素

1.1 化疗药物的危害性

很多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很差, 在抑制或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 对正常的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特别是对一些生长旺盛的细胞如骨髓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 损害则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致畸、致癌。护理人员在配药、执行化疗或处理污染物品的过程中, 接触的化疗药物分子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人体, 当积累到一定剂量时将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甚至引起疾病[1]。

1.2 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危害认识不足, 自我防护意识差

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危害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个人防护行为欠缺, 大多数人存在侥幸心理。朱晓鸿等[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对化疗药物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 结果显示:56.5%的护士在溶解化疗药物时无任何防护设备, 17.4%的护士不了解化疗药物对人体有害, 72.5%的护士未经过化疗药物防护知识培训。

1.3 职业防护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在思想上不重视, 监管力度薄弱, 防护制度不健全, 操作程序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完善等均可导致职业危害的发生。

1.4 防护设施不健全, 护理人员操作不当

医院没有专门的化疗药物配制间, 配药室无排风设备, 空气不流通, 不能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及设施如防护衣、护目镜等。护理人员操作中打开安瓿或注入溶剂时粉末散出, 溶药时加压过大, 拔针时造成药液喷出, 针头脱落致药液外渗, 加药时药液漏到手上、工作服上, 针刺伤等易造成职业危害。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及管理力度

加强护士对化疗药物防护专业知识学习, 进行专职培训, 包括化疗药物的基本毒副作用及预防处理, 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及防护。除进行常规的防护知识考核外, 还要制定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具体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使专业人员全面掌握, 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 化疗护士应定期轮换, 合理排班。孕期和哺乳期护士可暂时脱离接触化疗药物的环境。

2.2 配制化疗药物的设施要求

有条件的医院在静脉配制中心配制化疗药物, 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使用特别的安全柜配药, 并在窗口下方设有吸引装置, 形成无形的屏障, 从而防止污染的空气外流以保护配药护士。如在基层医院无此设施, 可尽量在安装有排风设备、空气流通、人流较少的地方进行。操作台上要覆盖一次性防护垫, 减少药物污染, 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立即更换。医院尽量配齐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穿防护衣裤, 戴一次性口罩、帽子, 戴双层手套及防护镜。另外不要在配药区内饮水、进食、吸烟。

2.3 正确、规范地配制化疗药物

2.3.1 玻璃安瓿内药物抽吸方法:打开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 使药液内空气上浮, 颈部以上的药液降至瓶底, 打开时应用纱布包裹, 以防划破手套及皮肤, 如不慎划破应立即处理。抽吸时确保注射器与针尖连接紧密, 针尖斜面朝下, 缓慢吸取, 以免药液外渗。

2.3.2 玻璃瓶装粉剂的稀释方法:打开瓶盖, 抽取不超过玻璃瓶2/3稀释液缓慢注入瓶内, 注意注射器朝下, 瓶盖朝上;退出针头后, 慢慢摇匀, 应在瓶塞原针眼处插入针头, 避免由针眼外渗药物, 瓶盖朝下, 注射器朝上, 缓慢抽吸, 压力不可过大, 以免造成针尖脱落, 污染环境。

2.3.3 输液过程中更换液体时, 应将瓶盖朝上正立位插入输液器之后再倒立挂好, 使瓶内压力与外界保持平衡, 以防瓶内压力过大, 药液顺排气针眼漏出污染患者和操作者。另外, 从墨菲滴管内壶加入时每次入量不可过大, 速度不宜过快, 以防药液溢出。

2.4 废弃物的处理

2.4.1 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手套及其他污染物品应放置在带盖的专用袋中, 集中高温焚烧, 针头、安瓿及玻璃药瓶放入利器盒中交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

2.4.2 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要使用有密封盖的容器, 弃入下水道或马桶后, 要反复冲洗, 处理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沾染皮肤, 医院应设有污水处理装置, 防止环境污染。

3 讨论

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疗药物, 随时可能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因此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 加强化疗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遵守操作规程, 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保护环境, 确保护理人员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运贤, 陈惠珍.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职业医学, 2001, 28 (4) :43-44.

药物防护 篇7

1 配置中心工作的基本程序

(1)排药前准备:由审方药师认真核对后,打印出输液标签。(2)排药:排药工作必须双人核对且遵循四查十对,保证工作的准确性。(3)配置:配置人员在配置前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配置。(4)成品发放:配置完毕后由药师再次仔细核对,无误后分批、分病区,转交给配送人员,并做好相关记录。(5)清场,并记录。

2 细胞毒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2.1 物理影响因素

(1)噪声污染:由于化疗仓对环境的要求,必须保证化疗仓24h运转以及生物安全柜的风机、振荡器和仓外的分拣机还有审方区域的电话、打印机和空调引起的噪音。这些噪音长时间存在都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听力受损、心情烦躁、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热情及效率明显下降、身体各项机能紊乱[3]。(2)配置过程中的锐器的划伤:配置安瓿瓶的药物时会出现玻璃划伤、针的刺伤等不同程度的伤害。(3)紫外线的辐射:为了保证生物安全柜的百级环境除了表面的清洁外还要紫外线的杀菌,而紫外线会伤及人的皮肤、眼睛,产生的臭氧会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疾病。

2.2 化学影响因素

(1)细胞毒药物的影响:工作人员拆掉外包装时会出现细胞毒药物的破损,药物会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伤害。配置人员掰开安瓿瓶和溶解西林瓶时会有微粒随空气进入呼吸道。长此以往,细胞毒药物代谢物会滞留体内,可能会致癌、致畸形、损伤脏器,给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4]。(2)标签黏胶危害:配置中心人员每天贴成百上千的标签,空气中会弥漫着黏胶的味道,对工作人员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5]。(3)消毒剂危害:大多数消毒剂有腐蚀性、挥发性,同样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6]。2.3心理影响因素由于配置中心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人员需要上早班,每天需要配置的液体量很大,工作节奏快、时间紧凑。排药前、中、后都要仔细的核对保证质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集中精神保证准确无误。精神长期高度集中后会出现身心疲惫,长期处于配液的姿势会导致颈椎病、腱鞘炎[7]。

3 细胞毒药物的防护措施

3.1 周围环境的要求

(1)细胞毒仓分为一更、二更、配制间、生物安全柜。一更级别为十万级,二更及配制间为万级,生物安全柜[8]为百级。温湿度及仓内压控制在规定范围[9]。(2)机器应开启30min后,并打开紫外线灯照射,确保配置时是无菌的环境[10],开启紫外灯时关上玻璃窗[11]。配置时玻璃窗开启的高度应在红色警戒线内,以保证生物安全柜内的气压。(3)细胞毒配置仓应有一套独立的全排风系统,排风口要远离其他采风口,距离≥3m。生物安全柜内风为循环风。

3.2 配置细胞毒药物的防护

(1)配置前准备:首先在一更更换无菌衣和鞋,摘去所有首饰,用六步洗手法进行手消毒,搓揉30s,用水冲洗90s后将手吹干。再进入二更换上已消毒灭菌的洁净鞋,戴上一次性洁净帽子尽量减少毛发、皮肤的外漏,戴上两层一次性口罩,戴上护目镜,穿好无菌服保证不要接触到地板,再穿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12]。跨越分界线,选择一次性无菌手套[13]两副并戴上,再用酒精消毒手套。(2)配置中要求:首先将无菌巾铺在生物安全柜的台子上,选取合适的空针,查看有无破损及效期。选取要配置的液体,进行核对签字。(1)配置安瓿瓶时,首先将安瓿瓶尖端药物弹至底部,再用酒精棉签消毒颈部,用砂轮划颈部,再次消毒颈部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瓶,拉动活塞抽取药液。抽动活塞时食指固定针拴,手不得握住针拴[13]。抽取结束后,将针头向上推动活塞时,排出气体,将药液注入溶剂中。(2)配置液体西林瓶时,去除铝盖消毒,在针管内吸入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再将针头插入西林瓶内,由于压力的作用药液很容易就被压入针管内。粉针西林瓶,吸取适量的溶剂注入瓶内摇匀有难溶的要用振荡器摇晃待完全溶解后再抽出注入溶剂。(3)配置完成后清场:将配置好的细胞毒药物放入无菌袋中标记好科室放入传递窗。清理台面并做好记录,将无菌衣放入指定的袋子中标记好并送去清洗。将一次性手套、帽子、口罩、手术衣丢到更衣室外的垃圾箱内。洁净鞋在指定的水槽内清洗、消毒。

3.3 细胞毒药物溢出如何应对

(1)处理原则:配置中心在配置和贮存的区域内具有应急溢出的工具,且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其所在位置、方法和程序。(2)处理程序:Ⅰ生物安全柜外少量(体积≤5ml或剂量≤5mg)溢出时,(1)首先正确评估溢出周围的是否有人皮肤或衣服直接接触到药物,若有必须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并消毒。若无,必须由专业人员穿上安全防护衣戴上两副手套、双层口罩、护目镜,如果溢出的药物能产生气化,则需要戴上呼吸器。(2)将溢出的药液用吸收性的布处理,若是固体必须用湿的吸收性的布处理[14]。(3)用小铲子把玻璃碎片放入指定的锐器桶中。(4)被污染的地方应用消毒剂清洗消毒。若此物品为反复被利用的应由专业受训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再用消毒剂清洗消毒,然后再清水冲洗。(5)细胞毒药物的垃圾应放入双层袋子中,参与清洁的人员将安全防护服放到指定的地方。指定的垃圾袋也须封口放入细胞毒专用一次性锐器桶中。(6)记录下药物名称、溢出的液体大概量、溢出如何发生、处理过程、参与处理的工作人员。然后,通知相关人员注意药物溢出。生物安全柜大量(体积>5ml或剂量>5mg)溢出时,接触的人员必须做好处理。同时溢出地点要被隔离出来,有明确的标记警醒。不同之处是要将吸收性的布覆盖在溢出的药物上,药物必须被吸收性布吸收掉[15]。Ⅱ生物安全柜内,在生物安全柜内体积≥150ml用工作手套将破碎的玻璃放入生物安全柜的锐器桶中。生物安全柜内表面,各个凹槽内必须彻底清洗。如果溢出的不在一个小范围,需要特殊的肥皂来清洗不锈钢上的溢出物。高效过滤器受到污染,此生物安全柜将被禁用并更换高效过滤器。

3.4 细胞毒药物废弃物品的处理

(1)所有的锐器必须放在锐器盒中,工作人员佩戴的衣物放在合格指定的袋中并封口而且细胞毒药物相关废物必须有标识[16]。(2)细胞毒药物的废物在配置中心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4h。

3.5 操作的规范性

经过严格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一更脱去普通工作鞋、工作服、工作帽要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烘干,进入二更换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双层口罩、护目镜、戴上两副乳胶手套及一次性手术衣,用酒精对手套进行消毒[17]。进入操作间进行配置,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好消毒,手不能碰到针拴。临时外出,脱下配置服,挂在衣钩上,出洁净区将口罩、帽子、手套放到垃圾袋中,重新进入洁净区要重复以上的程序[18]。

3.6 仪器的养护

(1)配置人员应严格执行从更衣到离开配制间整个过程的环境维护。操作间、二更、一更要形成负压并维持一定的压差(5~10Pa)。应使用校准的专用压差计进行多点检测,观察压差,每天2次认真记录,若出现异常要及时调整[19]。(2)洁净区地面、生物安全柜,使用的器具每次都必须清洗和消毒。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调、风管、风机及低、中、高效过滤器需定期清洗更换维护[20]。定期对洁净区的供水、电设备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确保生物安全柜内循环空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保证空气的流动具有稳定的流向和流速,且要24h运行[21]。每日配置前、后必须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的顺序擦拭顶部、侧面及台面确保洁净度达标[22]。(4)每月要对洁净区进行空气培养、物表培养、手培养。

随着临床治疗的需求,细胞毒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药物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给配置人员带来了非选择性的伤害。但是,必要的职业防护还未能引起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其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包括:在配置细胞毒药物时,由于振荡、排气和药物破损时,会有微粒随空气进入配置者身体对配置者造成无形伤害;标签黏胶和消毒剂的危害;细胞毒药物溢出处理过程时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等。因此,加强个人防护非常重要。由于配置中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者应学会排遣,定时放松心情也是必不可少的[23]。配置中心人员每年1次体检也是十分重要的。

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员配置细胞毒性药物存在各方面的职业危害,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对环境的要求、配置前、中、后的准备及防护、溢出药物的应急处理、废弃物的处理、仪器的养护以及进行规范操作。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保证了成品的质量,为患者输液提供了保障。

摘要:针对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细胞毒药物时潜在的危害进行探讨分析。建立配置中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的安全用药以及传统配制方法对医务人员的损害问题,但是对工作人员仍不可避免的存在危害。因此,提高PIVAS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以及如何做好职业防护已经成为配置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配置细胞毒药物存在的危害及安全防护进行讨论总结。减少工作人员不必要的伤害,科室配备专业的防感染人员,给工作者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

药物防护 篇8

1 化疗药物的危害

现阶段临床所使用的化疗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 有些抗癌药物已经被证实有致畸致癌作用, 如美国芬兰等国家都从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尿液中发现具有诱变性的化疗药物。Hirst还从接触的护士的尿液中检测出一定浓度的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还可证明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对接触药物的护士来说, 接触时间长短、化疗药物的类型及剂量大小与产生的危害程度有关。常表现为造血系统, 消化道上皮细胞等部位组织器官的损伤, 可表现为白细胞下降, 脱发等。慢性损害还可导致孕妇流产或胎儿畸形, 不孕等症。这些药物在配置过程中会产生肉眼看不到的溢出, 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 有毒的气雾可通过口、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 对人体造成危害并且污染环境。

2 化疗药物污染的途径

首先化疗药物在运输过程中或操作中不慎摔坏玻璃安瓿。使药液暴漏于空气中, 形成气雾, 使人体吸收。配药过程中不小心使药液外溢, 使药液直接接触到人体的皮肤。配药完毕操作台擦拭不彻底。可使化疗药物通过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用过的化疗药物的安瓿未及时封闭, 使暴露在空气中, 对人体造成危害。化疗患者的污染物和分泌物处理不当, 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3 接触化疗药物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1~5]

3.1 加强安全意识

首先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应该进行专职培训, 提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 进行常规性防护知识操作和安全知识培训。

3.2 加强对陪护家属的健康教育

用通俗的方式对家属讲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接触化疗药物及物品对人体潜在的危害。化疗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均含有抗癌剂。帮助和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处理患者的呕吐物, 分泌物及排泄物, 接触这些物品要戴手套。不要和患者混和使用生活物品, 不混用餐具。患者化疗时要开窗通风, 同时要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及思想顾虑,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防止交叉感染。

3.3 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

(1) 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 戴纱布口罩外包一次性口罩, 戴帽子及穿一次性防护衣, 配置台上要有一次性防护垫。要固定针头和针管的衔接处, 以防药物瓶内压力大而使针头脱出, 引起药液外溢。操作台要垫一次性防渗漏的防护垫, 以防药液外溢, 如有外溢要及时更换; (2) 加药时玻璃安瓿可轻弹其颈部, 使附着的药液降至底部, 用砂轮划开后用纱布垫着开口朝向外侧掰开安瓿。溶药时要将液体沿瓶壁慢慢注入药瓶中, 抽出瓶中气体, 以防药液从针眼处溢出。待药物完全溶解后才抽取药液, 抽取药液要不超过注射器的容量的3/4为宜。排出针管内空气时要排到药瓶中或无菌纱布上并将药瓶与纱布放入专用包装袋内。抽药完毕后要将用过的针头注射器等放在密封的牢固防刺透的垃圾桶中封闭处理, 并注明“化疗废弃物”的标记; (3) 静脉给药时, 前后要有引液, 不可用化疗药物直接穿刺。穿刺后要确定针头在血管里才可给药; (4) 配药完毕后及时脱去手套及防护衣, 一切污染的物品要放入化疗废弃物袋中, 彻底洗手。如果配药过程中药液不慎溅入眼中, 要立即用0.9%氨化钠溶液反复冲洗5min; (5) 配药的治疗室要开窗通风, 有条件的要强化硬件设备, 安装生物安全柜以减少污染。生物安全柜是一种特制的垂直流装置和HEPA过滤网, 特有的负压操作环境, 可有效防止含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对操作者的危害; (6) 增强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 建立护理人员健康档案。每半年体检一次, 对白细胞降低, 免疫力低下的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工作人员自身平时要多锻炼身体。

3.4 化疗废弃物的处理

配置化疗药物的化疗废弃物, 药液会蒸发而污染空气, 所以要及时密封。由专人按化疗污染物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4 小结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务人员, 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防护措施的实施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临床经验, 对防护对策和防范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不断进行总结, 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马双莲, 丁玥.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77-79.

[2] 马红梅, 赵海霞.张玉珍等化疗患者陪护人员化疗防护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3) :13-15.

[3] 曹纳纳, 郭燕.肿瘤医院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5) :55-58.

[4] 邓红莲, 冯燕英.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的职业防护措施[J].求医问药, 2011, 9 (7) :16-17.

药物防护 篇9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药物

临床常用的许多药物对人体具有伤害性, 如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操作者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等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 时间越长接触药物剂量越多, 给人体带来的毒性反应越明显。

1.1.1 抗肿瘤药物

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存在多个容易导致药物泄漏的环节, 如安剖瓶内药物不慎洒出[2], 同时医疗垃圾处理不当、不良操作习惯等使得抗肿瘤药物在工作区域污染严重。黄育文等[3]收集PIVAS不同区域表面、物品的样品并测定5-氟尿嘧啶浓度, 发现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台表面、侧面、下方地板、配置间桌面、配置间门内把手、准备间桌面、地板、物流进出窗口把手、及药袋、药筐表面等5-氟尿嘧啶浓度均明显高于非使用区域的相应位置。

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性药物, 既可杀死肿瘤细胞, 对正常的细胞也产生抑制作用, 并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抗肿瘤药物可以经过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 当累积到一定剂量时将对操作者的健康产生危害。医护人员长期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可出现头晕、乏力、脱发、咳嗽、恶心、月经失调等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骨髓抑制, 表现为白细胞下降, 随着剂量的增加, 血小板和红细胞也受影响。贾晓燕等报道[4], 在肿瘤科工作的护士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达到45.8%, 而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时间越长, 发生率越高。抗肿瘤药物还可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 使得医护人员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 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 DNA断裂增多[5]。

1.1.2 抗菌药物

PIVAS配置药物中抗菌药占到40%以上。很多抗菌药本身就是抗肿瘤药, 具有与抗肿瘤药同样的危害。而且人体长期接触低剂量抗菌药, 容易使某些细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虽然没有PIVAS人员长期接触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后果的报道, 但长期摄入残留剂量抗菌药物的食物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却已经得到公认。如人体长期摄入低剂量具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可诱导及促进耐药菌的增长, 加速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移扩散, 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导致外源病原菌定植或内源性机会致病菌过度生长[6]。

1.2 消毒剂

PIVAS常用的消毒剂为75%酒精、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目前尚无一种化学消毒剂符合无毒、无致畸、无致癌等国际公认的理想消毒剂标准, 其使用后挥发均会污染空气环境, 对人体呼吸道、神经系统有不良影响, 出现皮肤过敏、头疼、咽喉炎、气喘、胸闷、皮肤过敏、荨麻疹、眼炎、流感样症状等。有文献报道[7], 使用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的操作者和采样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刺激, 出现畏光、流泪流涕、眼睛干涩疼痛、咳嗽、咽部异物感、鼻腔黏膜损害等, 并且还可能出现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升高。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食品经营单位及卫生医疗机构的消毒, 但其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 (DBPs) 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可影响机体的呼吸功能[8], 损害DNA而产生遗传毒性[9]等;国内也有含氯消毒剂使用不当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的报道[10]。

1.3 物理性因素

PIVAS空气消毒常规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和臭氧消毒法。紫外线照射后,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烃类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作为大气中的主要二次污染物和氧化性物质, 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使眼肌平衡失调, 视觉敏感度和暗适应下降。长时间的低浓度臭氧暴露, 则可引起肺上皮细胞凋亡, 使肺功能减退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并导致人群病死率增加[11]。大多数国家已对大气中臭氧的浓度阈值作出了限制。根据《WHO空气质量全球指导标准2005更新版》, 空气质量臭氧指导标准为每日最大8h均值100μg/m3。而15瓦紫外灯照射消毒后可产生低浓度臭氧 (浓度大约90~180μg/m3) , 如长期在这个浓度下工作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12]。

1.4 心理及生理因素

PIVAS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较特殊, 要求每天早起;工作环境相对封闭, 工作人员独自长时间操作, 要求精神高度集中, 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尤其是女性, 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在经期、孕期、哺乳期以及家庭、工作的压力等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且配置人员的操作活动相对单一, 身体长期保持前倾前屈坐姿, 手关节频繁的配药运动, 造成手指关节劳损变形、腕关节损伤、颈椎病、肩周炎、下腰背部疼痛、静脉曲张等。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宣教, 增强防范意识

PIVAS虽减少了病房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机会, 但对PIVAS操作人员而言, 每日要集中配制大量的化疗药物。如果对配置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不够, 操作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危害性认识程度低, 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范, 不注意防护, 很容易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孙善华等[13]统计发现, 临床护士在掰安瓿时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比例达95.56%, 静脉采血和针头覆帽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比例达91.11%。贾晓燕等[14]对32名肿瘤科职业接触化疗药物护士进行防护干预的效果表明, 干预后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了56.6%, 对化疗防护不当所致后果知晓率提高了53.12%, 定期健康体检达到了100%。说明干预对化疗防护知识的普及、增强防护意识、转变不良操作行为是有效的。

因此, 加强对配置人员的宣教和培训, 增强防范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让操作人员要熟悉配置药物的作用和毒性, 知晓配置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熟知安全防护知识和规范操作;同时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掌握安全加药方法, 降低职业暴露危险。

2.2 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

管理者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制订操作规程, 规范防护操作, 工作时要严格执行卫生工作制度,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如配置人员在操作前30min必须启动净化装置, 密切关注通风情况, 保持通风顺畅;抗肿瘤药物配置间物品和消耗品要做到专物专用、专门密封和处理;配置时严格使用手套、口罩和防护衣裤, 配置结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或擦拭操作柜内部和台面, 脱去手套后用肥皂或流水彻底洗手。

Chu WC等[15]比较清洁前后工作区域的抗肿瘤药物量的变化, 发现环磷酰胺的量在清洁后明显降低, 但仍有一些抗肿瘤药 (如甲氨蝶呤) 的量没有明显变化, 甚至还有反而增多的。这说明常规的清洁方法不一定能彻底清除工作区域抗肿瘤药, 还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来清除抗肿瘤药。

2.3 定期体检, 做好防护保健

PIVAS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包括每3个月检查血常规, 每半年检查肝肾功能。女性在孕期或哺乳期应尽量避免从事本工作, 避免对后代产生不良影响。中间休息时可按摩颈椎和手指关节, 以缓解疲劳。

3 小结

综上所述,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规范化配置和管理是保证安全用药的前提。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加强宣教, 增强防护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强化规范操作、和环境监测和保持等, 对降低职业危险性、保障配置人员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大量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也为配置人员带来了很多职业危害, 而配置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够及防护措施的不完善也加剧了这一进程。因此, 加强宣教、完善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对降低危害、保障配置人员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一篇:公关建设下一篇:术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