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破伤风防治

2024-11-03

奶牛破伤风防治(精选4篇)

奶牛破伤风防治 篇1

破伤风是人、畜的一种经创伤感染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又名强直症、锁口风、脐带风等。病原体是破伤风梭菌。在创伤内发育繁殖、产生外毒素侵害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本病的特性是病畜全身骨骼肌或某些肌群呈现持续强直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的兴奋性增高。

1 病原

破伤风梭菌为细长的大杆菌, 长2~4m, 宽0.5~1m, 大多单独存在, 间有短链。周身有鞭毛, 能运动。能形成芽孢, 其直径较菌体大, 位于菌体的一端, 形似鼓捶状。不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2 流行特点

(1) 在自然情况下, 通常是通过伤口感染。如一般发生的刺伤、裂伤、口腔伤口、分娩创伤、去势、剪毛、断尾、脐带伤、钉蹄铁误伤、开放性骨折和鞭具伤等均易感染。 (2) 并非一切创伤都可以引起感染, 而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由于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 所以伤口狭小而深, 伤口内发生坏死, 或伤口被泥土、粪、痂皮封盖, 或创伤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 或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等等情况时, 是本菌最适合的生长繁殖场所, 由于细菌生长发育, 产生毒素, 引起发病。在临床上有不少病例往往找不到伤口, 这可能是伤口已愈合, 或经胃肠黏膜损伤感染。本病无季节性。各种年龄都可发生。

3 症状

患畜肌肉紧张, 运动障碍, 咀嚼和吞咽困难, 随后呈现全身肌肉紧缩、喘息、牙关紧闭, 咬肌僵硬, 用手前提笼头时, 牛眼顺膜外翻, 病牛对外界刺激敏感, 对响声和光亮表现为烦躁不安, 脊背及四肢强直, 角弓反张, 咽喉麻痹, 口中流涎, 体温无显著变化。

4 治疗

(1) 病畜在使用精制破抗 (TAT) 前, 先注射氯丙嗪500mg, 或用水合氯醛淀粉, 先将200mg淀粉用开水冲成糊状, 候温加入水合氯醛30~40g, 溶解后深部灌肠;精制破抗40万IU、40%乌洛托品10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精制破抗10万IU, 皮下注射;青霉素400万IU, 2次/d肌注。 (2) 中药: (1) 千金散:当归30g、川芎30g、天麻25g、荆芥40g、乌蛇20g、羌活25g、独活25g、川乌25g、麻黄30g、红花50g、僵蚕30g、防风30g、蝉蜕25g、附子30g、蜈蚣5条, 黄酒100ml为引, 生姜30g、葱5根, 水煎服 (用胃管送药) 1剂/d, 连服4~5剂。 (2) 四虫汤:当归30g、川芎30g、天麻25g、荆芥30g、乌蛇20g、羌活25g、独活25g、僵蚕20g、全蝎6尾、知母40g、桔梗40g、薄荷30g、勾藤25g、南星20g、细辛20g, 黄酒100ml为引, 水煎服4~5剂。

5 护理

(1) 病牛放置在室内光线暗暖和并且空气良好的厩舍内, 铺上清洁的褥草, 使其安静。 (2) 病牛衰竭时应预防摔倒臌气窒息, 要有专人护理。 (3) 性臌气时, 采用放气法的同时送入鱼石脂酒精或大苏达止酵。 (4) 吸困难时可皮下输氧或用3%过氧化氢100~200ml静脉注射, 同时肌注抗生素。 (5) 对产后继发子宫炎的牛, 对子宫及阴道进行洗涤送药。

6 预防

(1) 每年定期注射破伤风明矾沉降类毒素。 (2) 防止外伤发生, 如出现外伤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3万IU。

家畜破伤风及其防治 篇2

破伤风梭菌于自然界中分布极广, 存在于人、家畜、家禽肠道中, 随粪便排除体外而污染土壤, 因此, 用粪便作肥料可使细菌散播。此病主要通过外伤感染, 如钉伤、挫伤、刺伤脐带伤、阉割伤、鞍伤、笼头伤、手术创伤、生殖道感染和其他不明感染等。马最常发生鞍伤蹄打伤、笼头伤及断脐感染;绵羊多见剪毛和断尾、去势等;牛多见断角、阉割、上鼻环、蹄叉外伤;猪多见阉割、断脐、咬伤等。以单蹄兽马属动物易感, 牛、羊和猪次之, 鹿、猫和犬在特殊情况下发病;鸟类和家禽都有都抵抗力。家畜中幼龄较老龄畜更易感。本病无严格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本菌芽孢存在广泛, 又多在土壤中, 春、秋季节多发, 因为剪毛、去势、断角、断尾、产仔、钉掌等手术多在两个季节中进行。

2 症状

潜伏期至少为6h, 多于1~3d发病。自然感染, 一般为7~14d, 短的1d, 长的可达40d。马属动物病初表现缓慢, 步态稍强直。由于症状不显, 往往不能及早发现。随着病况的进展, 病畜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较强, 如音响、强光、触摸等, 都能使病畜表现出惊恐不安。以后很快出现全身性强直性痉挛, 出现破伤风综合症状。多数病例头部肌肉最先发生痉挛, 轻者表现为采食和咀嚼障碍;重者牙关紧闭, 不能采食和饮水、流涎、口臭。由于咬肌、舌肌、咽肌、耳肌等的痉挛, 则出现咀嚼, 两耳竖立, 瞬膜突出等症状。由于动眼神经痉挛, 瞳孔散大, 两鼻孔开张呈喇叭状;头颈伸直;由于躯体和四肢肌肉强直, 表现凹背或弓腰或角弓反张, 尾巴高举, 腹部卷缩, 沿肋软骨部形成一条陷沟;粪尿潴留, 四肢开张呈木马状, 运步显著障碍, 转弯和后退更为困难, 但病患畜神志清醒, 有饮、食欲。病畜体温一般正常, 仅在临死前体温升高到42℃以上, 脉细弱, 粘膜发绀, 呼吸浅表, 出现气喘、喘鸣, 最后因窒息或心脏极度衰竭而死亡。病呈常为1~2周。治疗方法得当, 一般可以治愈。牛患破伤风与马相似, 但较缓和, 由于肌肉痉挛常见反刍停止, 腹肌紧缩, 瘤胃膨气, 反射兴奋性不显明, 病死率较低。骆驼的症状和牛相同。绵羊和山羊, 病羊的高跷状特别显著, 常发生角弓反张, 卧地时比站立时更显著, 在病的后期常并发急性肠炎, 病死率很高, 其他症状与马、牛相同。猪痉挛通常开始于咬肌, 迅速扩展到全身, 叫声尖细, 尾不活动, 脊柱向上或向下弯曲, 两耳竖立, 瞬膜露出。狗多为局部强直症, 幼犬多呈游泳状, 口角向后吊起的特殊歪曲面容, 眼球上翻, 瞬膜露出, 磨牙, 其他症状如马, 猫的破伤风少见, 症状同犬。家禽仅在例外情况下见到此病, 羽毛蓬松, 冠和肉髯发绀, 颈部伸直, 高跷状。最急性型, 其强直性痉挛迅速, 反射兴奋特别强, 大量出汗, 通常经过1~2d因窒息和心脏麻痹而死亡。急性病例约经6~9d死亡。亚急性的病例能延长到2~3周, 有的病畜因误食异物而继发肺炎死亡。慢性型病例, 发展缓慢, 能延续4~6周, 合理治疗多能痊愈。但完全恢复约需两个月左右。

3 预防

(1) 给家畜去势, 尽量找兽医做手术, 以防手术部位感染。 (2) 手术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进行预防。 (3) 对外伤部位, 要及时用碘酊进行消毒。 (4) 家畜一旦发生破伤风, 要对圈舍、场地用消毒药进行消毒, 并隔离病畜。

4 治疗

本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在彻底处理好外伤的情况下, 多采用给病畜, 如成年马、牛30~40万IU破伤风抗毒素, 然后每隔3~5d注射5~10万IU, 总量60~100万IU, 抗破伤风血清分3d注射。成年马、牛用量为50~90万IU, 抗破伤风血清可在机体内保持15d左右, 因此集中使用效果较好。同时应用40%乌洛托品50m L静注 (幼驹、犊牛25m L静注) , 1次/d连用7~10d。用精制破伤风类毒素2m L皮下注射, 亦可提高机体主动免疫能力。用天麻雄黄散治疗, 天麻50g, 白花蛇1条, 人参, 桂心、杏仁、炮附各15g, 白术、南星, 雄黄各18g, 僵虫50g, 麝香6g (灌服加入) 。如腰硬可加当归, 尾举加苍术, 食欲不佳加陈皮, 肺热气急加黄芩、桔梗。煎后灌服。

在易发地区推广, 使用破伤风类毒素的主动免疫, 一般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大家畜1~2m L, 注射后3周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3年。在免疫的基础上加强消毒工作。在进行去势、断角、上鼻环、挂掌、产科损伤及断脐、刺伤等工作时, 坚持无菌操作。

摘要:家畜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通过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它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草食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家畜常因外伤和阉割及脐部感染而导致发病。该病常呈散发性流行, 病死率极高。其防治方法是: (1) 进行免疫注射。为预防家畜感染破伤风。可给家畜进行免疫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2) 防止伤口感染。

马破伤风病的防治 篇3

1 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受刺激后全身肌肉强直、瞬膜突出、四肢僵硬等, 呈现典型的"木马状"。

2 诊断

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 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 故作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作厌氧培养和细菌学证据。

3 治疗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镇静解痉、中和毒素、对症治疗。

3.1 消除病因

主要的对伤口的处理, 认真查找伤口, 对已经愈合的伤口, 要重新切开探查和引流, 最好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或反复冲洗以消除厌氧环境。

3.2 镇静解痉

轻度痉挛可单用25%硫酸镁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 剂量控制在100m L以内;中度痉挛可配合氯丙嗪300~500mg肌肉注射;重度痉挛可选用8%水合氯醛硫酸镁200~400m L静脉注射。

3.3 中和毒素

首次治疗时, 一次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精制破伤风血清) 的剂量建议为马100~120万U, 以缓慢静脉滴注为佳, 同时加入地塞米松0.2~0.5g, 可减少过敏反应及增强消炎效果。

3.4 对症治疗

因绝大多数原发病灶已经愈合而无从查找, 无法实施创伤局部处置, 全身用药就成为抗菌消炎的唯一途径。用大剂量青霉素500~2000万U、链毒素200~500万μg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d;对于肠音微弱 (呈金属音) , 排粪迟滞, 粪便干燥的患畜, 可用石蜡油500m L、鱼石脂10g、食盐20~30g、温水500m L灌肠;排尿障碍时可用40%乌洛托品20~50m L静脉注射, 严重病例配合人工导尿

4 小结

4.1 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选择

适当的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进行抗痉挛治疗, 能有效地减轻肌强直及阵发性肌痉挛, 能有效地预防喉痉挛和减轻肺部感染。镇静剂常选用氯丙嗪及异丙嗪, 肌肉松弛剂则首选地西泮。

4.2 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家畜破伤风病的防治 篇4

1 病原

破伤风梭菌为细长的大杆菌, 长2~4µm, 宽0.5~1µm, 大多单独存在, 间有短链, 周身有鞭毛, 能运动易形成芽孢, 其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 形似鼓槌状或球拍状, 不形成荚膜, 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 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但芽孢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在土壤中能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

2 流行特点

各种家畜对此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 马、驴、骡最易感, 猪、牛、羊次之。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施肥的土壤和道路的灰尘中, 并常见于马、牛和人类的粪便中, 由于病原体的广泛存在, 只要有适宜的易感伤口, 就可造成此病的发生。破伤风一般发生于刺伤、裂伤、分娩、创伤、去势、剪毛、断尾、脐带伤、钉蹄铁误伤、开放性骨折和鞍具伤等伤口感染。但也不是一切外伤都可引起感染, 而是形成了适宜于破伤风梭菌繁殖的伤口而引起此病的发生。本病无季节性, 且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 一般幼畜较成年和老龄畜发病率高些。本病必须经过破损的伤口传染, 病畜不能直接传染健康家畜, 此病通常为散发。

3 症状

破伤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一般为1~2周;有的可达3周, 但很少见。新生仔畜感染后, 可于24h内出现症状。潜伏期的长短与破伤风梭菌侵入的部位、产生的毒素、毒力的大小、病毒的数量和畜种的不同有关。

3.1 马属动物发病初期, 只见运步稍显强拘, 咀嚼和吞咽小心而缓慢, 畜主往往容易忽视, 照常使役。随后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 后期发展为“木马式”, 呈现出典型的破伤风综合症状。驴的症状不如马、骡明显, 兴奋性也不高, 瞬膜多数不突出。

3.2 牛发生破伤风的原因多因产犊、去角和带鼻环引起, 头颈直伸、腹部紧缩、尾巴直伸, 脊柱向上弯曲, 四肢僵硬, 头向后弯曲, 似角弓反张, 反刍和嗳气停止, 腹部常发生臌气, 其他症状与马、骡相似, 只是症状较轻, 兴奋性增高不明显, 死亡率也较低。

3.3 绵羊、山羊发生破伤风的原因多因脐带伤、去势、剪毛及分娩感染。全身强直, 不能自由起卧, 四肢僵硬, 头向后弯曲, 似角弓反张, 头多偏向一侧, 有的腹泻和臌气, 一般症状同马相似, 死亡率较高, 羔羊死亡率高达100%。

3.4 猪发生破伤风病的原因多因阉割、断尾时消毒不严引起, 初期一般四肢僵直, 尾不摆动, 耳直立, 牙关紧闭。重者发生全身痉挛和角弓反张, 对外界兴奋性增高。特点:听叫声, 不见其猪, 即可判断为破伤风, 发出尖直的“吱吱”声, 死亡率也较高。

4 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护理及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和减少死亡率的主要环节。但由于疾病发展阶段的不同应按其病程加以施治,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后期。本病初、中期时及时采取措施比较好治疗, 一旦发展到后期就很难治愈了。仔畜的4、6风基本上没有治愈的可能。加强护理是治愈病畜的重要环节, 一般此病畜怕惊、怕明, 所以要把病畜安放在通风、干燥、洁净、安静、蔽光的畜舍。消除病原, 及时找到伤口做好处理, 清除病原产生的毒素, 彻底切断病原的发展, 并做好药物治疗, 消除病毒的继续危害, 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认为“除风先和血, 和血风自灭, 和不了血, 必除不了风”。处方:天麻30g、南星30g、全虫30g、姜虫20g、蝉蜕60g、琥珀10g、乳香30g、没药30g、银朱30g、血余碳3g、红枣30个、南瓜子30个、蜂蜜250ml煎内服。如牙关紧闭, 可用胃管注入或鼻饲法, 该剂量为大家畜用量, 其他家畜可根据病情增减。此方对初、中期病畜再结合“火烧战船”针灸比较有效。

5 预防

防止破伤, 出现伤口时及时采取措施彻底消毒, 阉割、助产、断脐、断尾、去角等情况时均应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再辅以中西药加以预防发病, 才是最可靠的, 西药预防可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中药预防可用“防风散”处方:天麻、中吉、勾丁、甘草同等份, 朱砂为前药的三分之二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当仔畜出生时取1g配好的药粉用奶和蜂蜜调匀, 抹入新生仔畜口内服下即可, 经过多年实践, 其预防效果很好, 用药预防后的仔畜没有发生此病。方解:天麻祛风定惊, 平肝息风, 活血通痹之功效;勾丁镇静镇痉, 清热平肝, 降血压之功效;大黄破积滞, 泻血分实热, 行水消肿, 行瘀解毒之功效;朱砂:安神定惊, 清热解毒, 杀菌解毒之功效;甘草调节诸药, 解百毒之功效。

6 小结

上一篇:扩展性考评系统研究下一篇:高职财经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