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精选3篇)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篇1
1、导言
文学作品的价值既在于内容,又在于文体。然而,在国内,对文体的讨论一般不外乎主观印象式的评论(申丹, 2002)。在翻译方面,特别是小说翻译方面,人们倾向于主观印象式的分析,往往认为只要译文与原文在内容情节方面大致相同,那么,这样的译文就是好的译文。但是,忽略了文体,文学作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这样的翻译是不值得提倡的。
Leech和Short在《小说中的文体》一书中,采用了以下模式来描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981 :24):
意思 [ 内容、事实 ] + [ 表达形式的 ] 文体价值 = (总体 )意义
文学文体学家认为同样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内容是不变量,具有不同文体价值的不同表达形式才是变量,才是文体研究的对象。(申丹,2002)而在翻译中,这两者都成了变量,这时,人们往往在两者中选择内容而放弃形式,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等值”现象,削弱了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村上春树、老舍、莫言、王小波等就是这样的作家,他们的小说风格独特,有极强的文体学价值,若在译文中不能体现原作的文体而仅仅是内容上的语言转换,这将使原作的价值大打折扣。
因此,在翻译小说时,结合文学文体学就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重点以《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为例,探讨文学文体学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
2、文学、文学文体学初探与《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2.1文体、文学文体学
文体 :(1)Styleasgenreorperiodcharacteristics.
文体学 :Studyofthestyleofspokenandwritten language and how it is used to create certain effect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文学文体学 :文学文体学是西方现代文体学的一个分支。西方文体学走过了一个世纪(20世纪)的发展历程, 近来的发展势头有两个主要特点 : 一是以社会历史 / 文化文体学为代表的紧跟时代潮流的倾向 ;二是多头并进,不同的文体学派竞相发展,不断有新的文体学派形成。
“文学文体学”有广狭两义 :它可泛指所有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的文体派别,也可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为终极目的的文体学派。但也有人将文体学作为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探讨作品如何通过对语言的特定选择来产生和加强主题意义和艺术效果,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文体学”(申丹,2000)。
2.2《骆驼祥子》和老舍
2.2.1《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小说讲述了车夫“祥子” 的悲惨的一生,语言幽默,“京味儿”十足,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翻译此类作品时,除了要在内容情节上下工夫,在译作中体现原文的语言和文体特色似乎对译者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国内对《骆驼祥子》英译本的研究不多,角度也较单一,多数是对英译本进行主观性的评价,缺少客观性的分析。
2.2.2老舍的语言特色及文体风格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的一户贫民家庭,父亲阵亡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的战争中。他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老舍广泛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如《老张的哲学》、《离婚》、《老牛破车》、 《骆驼祥子》、《归去来兮》、《国家至上》、《谁先到了重庆》、《桃李春风》、《贫血集》、《火葬》、《东海巴山集》、《微神集》、《月牙集》、《方珍珠》、《龙须沟》、《老舍选集》、《春华秋实》、《老舍短篇小说选》、《福星集》、《茶馆》、《上任》、《四世同堂》。
老舍的语言风格突出,是位语言大家。老舍重视民族性, 虽然他有出国留学经历,但是他的作品并未西化,《骆驼祥子》通篇充满了北京方言,短小精悍、简洁明快、风趣幽默。 同时,他的作品的语言都非常生动形象,充满了独创性。要想将像老舍这样的文学巨匠译介到国外,除了要将原作内容传达出来以外,同时要译出原作者的风格特色,体现中国文学的文体特征,这些都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简析《骆驼祥子》施晓菁译本
3.1词汇层面
3.1.1口语化
(1)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p.1)
Shi: This story is about Xiangzi, not about Camel,because“Camel”wasonlyhisnickname.Solet us start with Xiangzi, just mentioning in passing howhebecamelinkedwithcamels.
分析 :与King的译本相比,Shi的译本更加口语化。 King和Shi分别将“介绍”译为“introduce”和“about”, “introduce”稍显正式,在这样口语化的语境中不如“about” 更加简洁 ;原文的后半句十分简短,Shi简单地一句带过, 而King译则稍显繁琐,没有体现原文口语化的特点。
(2)小心与大胆放在一处,他便越来越自信,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做的。(p.12)
Shi: Combined daring and caution increased his confidence and convinced him that they were both indestructible.
分析 :施晓菁将原文的三个短句浓缩成英文的一个长句, 既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同时简练的传达出原作简洁的特色。
(3)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p.4)
Shi :…earninghislivingwouldbemorechild’s play.(p.10)
分析 :在这一句中,施晓菁用了一个简单句来翻译此句, 体现原文口语化的特点,简单明快。
3.2遣词造句
(4)他的记忆是由血汗与苦痛砌成的,不能随便说着玩。(p.203)
Shi:Hismemories,madeupofblood,sweatand pain,couldn’tbelightlyvoiced.(p.219)
分析 :Shi没有用“composed of”,而是用“made up of”,她的译文所体现的口语化不仅表现在词语方面,还体现在词组方面。
(5)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p.2)
Shi:Thesemenhavealreadysoldthebestyears oftheirlives,andnowthemaizemuffinsonwhich they subsist are transformed into blood and sweat whichdripontotheroad.
分析 :此句中,“卖掉”一词深深地体现老舍对车夫的同情之心,而Shi直接将其译为“sold”,简单明了。
3.3语法层面
(7)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 ;一滴汗,二滴汗,不知道有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p.3-4)
Shi: It had taken him at least three or four yearsanduntoldtensofthousandsofdropsofsweat toacquirethatrickshawofhis.(p.10)
(8)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 ;再买,卖出去 ; 三起三落,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两个老婆也没了!(p.181-182)
Shi:Why,arickshawwashisrice-bowl!Hehad bought one and lost or, bought another and lost it. Twice he had attained his ideal only to lose it again, putting up with all those hardships and wrongs for nothing. He had nothing, nothing, even hiswifewasgone!
分析 :汉语的中的重复往往是为了加强效果,渲染感情。 而这两句的翻译,Shi直接译出原文意思,而忽略重复的形式,这样做不利于展现原文特有的语言风格。
4、结论
通过以上文本分析,可看出,“文体”体现在小说的方方面面,在翻译小说时,要时刻将“文体”的概念铭记于心, 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文体。文体是文学作品的第二生命, 失去了文体,同样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对原作如此,对译作来说更是如此,甚至对译作的要求更高,因为译作不仅要体现原作的文体价值,更要符合译语的文体规律,因此,翻译中的文体研究不可忽视,对文体的研究有助于译者整体把握翻译进程,且在具体的翻译操作过程中,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篇2
祥子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储买车的钱。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的跑,好象老想着些什么,越想便越害怕,越气不平。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
祥子在这么乱想的时候,他忘了素日的谨慎。皮轮子上了碎铜烂磁片,放了炮;只好收车。更严重一些的,有时候碰了行人,甚至有一次因急于挤过去而把车轴盖碰丢了。设若他是拉着包车,这些错儿绝不能发生;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篇3
祥子终于买上了车,可妻子虎妞却去世了,无奈他又买了车子帮补。这时,他所爱的小福子也上吊自尽了。于是,做一流车夫的信心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破灭,自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死去了信心。于是,当日积极上进的祥子变得苦闷消沉,当日比提高的大志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自甘堕落的他后由与夏姨太太发生了关系,染上了性病。从此祥子变了,染上了抢生意、抽烟、酗酒、赌博。是因为身体懒了,力气大不如从前,所以不拉车了,干些零活儿。后来竟为了六十块钱出卖了阮明的命!
从此,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的败类,原来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的粉碎。
正实的心就如玻璃,是经不起磨打的。破碎了,就很难再回复原来的样子。就算重新黏好,在原来平滑的面上也多少会增加破裂的痕迹。在社会的糟蹋和折磨下,再正的心也总会多一丝罪恶。肮脏的社会风气将毫无保留地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揭开!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推荐阅读: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读书感悟01-19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优秀读后感01-11
长篇小说创作11-04
古典优秀长篇小说10-28
湖北长篇小说创作10-25
长篇鬼故事小说12-29
2022长篇小说《秘密花园》感想05-18
莫言长篇小说的主题与叙事11-13
狼王梦长篇小说读书心得12-18
非常高三的长篇校园励志小说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