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2024-10-12

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通用7篇)

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篇1

山山水水、虫鸣鸟叫、果木花香, 这些大自然给予人类曾经的美好与欢快, 漫溢在都市那遥远迷茫的边际中。渐渐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人类开始感受到生存环境的“饥肠辘辘”, 为了寻觅那份最初的“味蕾”, 人类终于迫使自己提出生态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世界和谐的最终主题, 是人类给予我们赖以生存的万万事事万物的最高敬意。

自然之性, 在于感悟。近年来所谓的天灾, 大部分是人类自己为之, 现在, 大自然却频频在向人类宣战, 肆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已经让人类饱尝恶果, 自然灾害每年剥夺了数以万计的人类生命, 醒悟的时候到了。如果随着人类文明

的进步, 带来的是地球家园的毁灭, , 那我们进化、创造文明的意义又是什么

呢?难道就是为了有一天亲手毁了我们赖以

生存的星球吗?地球如同我们自己的父母, 给予一切我们所需要的, 它本是温柔宽容的, 可是这种“品性”不是没有原则的, 如果它的小孩子们总是犯错误, 还不知道悔改的话, 它也会严厉地给予教育。其实, 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之道, 就像人与人相处一样,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护才是可贵的, 就像今天, 我们都已经都懂得了全球变暖是大自然在发脾气了一样, 要从身边的环保做起, 感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 珍惜还没有消失在我们眼前的绿色。

自然之貌, 在于欣赏。

自然之韵, 在于聆听。

向人类一样, 大自然也有自己的声音, 在我们的幼年时, , 有谁没背靠大树听过蝉鸣、有谁没在哗哗流淌的小溪中嬉戏玩耍, 那些天真烂漫的回响如今是否还在耳边难忘, 就像母亲的摇篮曲那样亲切又慈祥, 这就是自然之韵, 渐渐远离了我们生活的歌唱。可贵的是, 我们已经开始怀念树叶的沙沙响, 青蛙的咕咕叫, 鸽子划破天迹的呜呜鸣响, 都市里的人们懂得了倾听雨中啪嗒啪嗒声的曼妙, 大自然正在派出它为数不多的乐手, 为人类演奏着依旧动听的欢乐颂歌, 忙碌中, 请偶尔止住脚步, 让它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自然之姿, , 在于欣赏。山河或秀美或壮丽, 你看, 平原一望无际, 草原辽阔清新, 峡谷幽长罅隙, 那些置身于其间的花草树木, 肆意地绽放生长, 丝毫不把人类的惊扰放在眼里。温暖的阳光, 蔚蓝的海水, 世界各地的美景用其娇艳的身躯召唤每一个欣赏它、爱护它的人类光临。我们感叹那些历经侵蚀, 却呈现一派巧夺天工之美景, 我们也感谢无意间将我们带入仙境的森林秘境, 静静欣赏, 世界一方宁静。

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篇2

当我悠闲的走进公园踏上石板小路,一股独特的`清香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使我享受到别有一番的静谧。那整齐划一的石板小路两旁,是绿油油的草地,像一块新铺的绿毯美丽柔软。绿毯上点缀着错落有致、色彩各异的奇珍异树,它们造型别致有的像半球形的蘑菇,有的像撑开的绿伞,还有像手中的冰激凌。在这美仑美幻的仙境里,真是令我神清气爽!

顺着石板小路往前走,我们来到奇特的砂岩峰林,这可是世界罕见的自然风光,被誉为“奇峰三千”。山峰主要由砂岩沉积而成,通过地壳变化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直耸云端。看那边的山峰宛如一位仙女姐姐手拿着鲜花含情脉脉的看着蓝天白云。看这边的山峰,仿佛是吕布手中神兵利器方天画戟,屹立在天地之间浩气长存。

眼前的山峰更是热闹非凡像骨瘦嶙峋的老人、像淘气的猴子、像童话世界的城堡……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禁让我由衷地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慨万千。

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篇3

一、研究背景

韩国是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其占中国入境旅游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也是逐步增长。随着中国与韩国的外交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各个方面的合作也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这也为韩国来华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是1982年由国务院委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图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其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这些石峰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选择张家界作为案例地是因为韩国游客是张家界最大的外国客源市场,张家界不仅是韩国游客来华最主要目的地之一,其中有一部分游客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以上到张家界旅游,可以说它是韩国游客重游极具代表性的旅游地。

二、研究意义

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分析韩国游客到张家界旅游的动机有助于经营者提高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的海外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品牌价值;提升其旅游品牌形象,提高其在境外旅游的市场认知。提高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经营。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评价,从而为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三、消费者自我一致性

自我一致性是指消费者具有偏爱形象与其自我概念相吻合的产品或品牌的特性。它反映的是自我概念与品牌形象相匹配的程度。Sirgy指出,消费者会在自我概念与产品形象之间产生一种心理比较:如果认同该产品形象,就会体验到高度的自我一致性,对产品态度就更加积极,与产品的关系就更加密切。Aaker指出,消费者偏爱自我一致性的品牌,并发现消费者对符合自身个性的品牌比偏离自身个性的品牌的认同更为积极的态度。Mugge和Govers则表示,自身个性与产品个性相吻合(所谓产品与消费者个性一致性程度高)的消费者比那些自身个性与产品个性不吻合(即产品与消费者个性一致性程度低)的消费者对产品具有更强烈的品牌依恋。Mc Ewen,W.J.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一致性程度对品牌依恋程度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品爱形象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即品牌功能性维度和品牌独特魅力维度,前者是说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服务,后者则是说明产品本身带给消费者的一种无形感受,一种精神寄托。消费者自我概念一致性明确定义为“消费者自我概念与其认知到的某一品牌的品牌个性之间的匹配程度”。消费者自我概念一致性可通过现实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现实自我一致性)、理想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理想自我一致性)、社会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社会自我一致性)和理想社会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理想社会自我一致性)四种不同维度体现出来。

如果某个品牌能帮助消费者维持或建立一部分自我,那么消费者将期待付出更多努力来维持与该品牌的联系并对其产生强烈的认知和情感联结,这种感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品牌依恋。根据自我一致性理论,我们知道消费者会根据品牌形象是否符合自我概念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和情绪。Hans和Daniel(200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一个具有合适性格的品牌,能使消费者感觉到这个品牌适合自己,是“与我相匹配的产品”,因此会更愿意支付于这种“关系”,并与之建立一种品牌依恋的联系。

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消费者自我概念,又称自我形象(Self-image),被认为是由消费者的气质、性格、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等一切心理行为信息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是消费者对自我的认知、感受、态度以及整体评价的观念总和。消费者自我概念是指消费者将自己作为对象时,把自己与商品联接产生对自己的整体看法和感觉。由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是无形的、抽象的,消费者通常会借助有形物体和具体的消费行为来表达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验证并且赢得社会认可。而品牌是有助于产生和界定自我概念的有形象征。当品牌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并为消费者所感知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就会更加重视产品对情感性及符号性价值诉求的满足。

此次调查共发放174份调查问卷,收回174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98.3%。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来张家界旅游的韩国游客性别以女性为主,年龄集中在41-60岁和61岁以上两个阶段;职业大部分为离退休人员、家庭主妇,被访问的游客受教育程度主要是高中或高中以下水平;家庭结构来多为已婚的中老年夫妇家庭为主。韩国游客来张家界主要以观光旅游为目的,以团队旅游方式为主;部分游客有2-3次来张家界旅游的经历,重游率较高;停留的时间多为4-7天,消费预算在500-1000美元之间居多。韩国游客旅游偏好山水风光类旅游资源;住宿注重导游服务、韩语指示解说设施和环境,饮食主要以韩国菜为主;旅游商品主要偏向于购买中药或保健品和湘西特产,旅游娱乐主要偏好民俗文化类和自然风光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游客中年龄对韩国游客自然风光游览、住宿条件、饮食习惯、购物体验、旅游娱乐项目都有较大的影响,性别因素对旅游商品选择影响较大。

数据分析表明,韩国游客对此次旅行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韩国游客对张家界景区服务设施满意度不高。很多游客在调查问卷中都明确写出对张家界森林公园公共卫生间的卫生很不满意。创造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及必备条件等措施是提高韩国游客的重游率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虽然有一些韩国游客在问卷中表示有机会会再来张家界旅游但是调查中发现重游率并不高。所以我认为张家界森林公园在保持原有自然风景资源独特品牌魅力的同时还应该开发其他娱乐项目设施吸引韩国游客再次来到张家界体验新的活动项目使张家界森林公园与消费者自我一致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从而形成品牌依恋。

(三)目前来看韩国游客张家界旅游多是由亲友推荐、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和旅行社宣传等渠道了解张家界的品牌魅力,现在还应该拓展其他宣传渠道例如加强与政府合作等方面拓展张家界森林公园的韩国游客市场。

小学作文:游张家界森林公园 篇4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森林公园,我高兴极了。

当我们乘坐索道,腾云驾雾般地在半空中往下看时,我便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青松翠柏、万木峥嵘。它们一座山有一座山的特点,一座山有一座山的姿态、有的像南天门,有的像回头的雄狮,还有的像手捧鲜花的仙女……啊!真可谓是“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啊。

走下山,就来到金鞭溪跟前。金鞭溪清澈见底,总长有6,5公里,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溪水弯弯曲曲向东流去,久旱不断流。走进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呢!

再走一小段路,就看到了那直插云霄的金鞭岩,太阳照射时,发出金黄色的光芒,看起来甚是壮观,像一根金黄色的马鞭,故命名为金鞭岩,听导游 阿姨说,金鞭溪还是因金鞭岩而得名的呢!

我一转头,忽然看到一只巨鹰正张开自已的翅膀扶守着金鞭岩,这就是有名的“神鹰护鞭”。

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篇5

关键词: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动态变化

1 前言

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学术研究乃至旅游管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被称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断依据。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收入、增加就业等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形成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本身是一种资源,适度、合理利用可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度利用就可能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利用不足又会影响旅游资源潜力的发挥。因此,把握好环境容量 “利用度”非常重要,是旅游环境管理的重要问题。而旅游环境容量具有动态性,要实现旅游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就必须认识、掌握环境容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效管理。以旅游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旅游业发展的合理规模并根据其动态变化调整旅游接待量;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规律,对限制旅游环境容量的因子进行调整、建设,扩大旅游容量,促进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因此,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只有掌握、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才能制定合理的接待量,才能结合旅游区发展目标与需求,提出旅游环境适度改造建设的合理措施,保障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必将成为旅游环境管理的焦点内容之一。

随着对旅游环境容量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关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不断深入,实证研究也不断丰富。赵红红于1983年首次将旅游容量问题引入我国,并对苏州园林的旅游容量进行了阐释[1];保继刚进行了旅游容量理论探索,并以颐和园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2]。此后,崔风军、骆培聪、解庆林等,刘庆友、郭静等分别对我国不同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3,4,5,6,7,8]。这些研究对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不断深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促使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不断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深入,强化了旅游实践中对环境容量的重视程度,对旅游环境保护贡献很大。但是,我国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毕竟时间较短。从文献上看,这方面的探讨文章不少,但多为旅游环境容量的静态研究,对旅游环境容量的动态性考虑较少,为旅游环境管理提供的理论支撑较为有限。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旅游改革试点城市张家界的森林公园为例,对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使旅游管理能够根据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确定容量管理与建设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2 旅游环境容量及其特征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特定时间内某一地域的旅游地或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在不破坏生态平衡、达到旅游区环境质量要求并能满足游人最低游览愿望时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一般用游客数量来表示;旅游环境容量指旅游区的生态系统在保持其生产能力、适应性和再生能力等机能的同时,还能支持一个健康的旅游系统发展机制的能力,其大小与旅游地规模、旅游资源质量和数量、自然条件、基础服务设施、人口构成、传统观念、活动类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包括旅游区生物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的容量,前者表示一个旅游区可以容纳的旅游业资源利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最大限度,一旦超越其限度,就会导致该旅游区资源退化、游客满意度降低,对该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负面影响无法避免;另一方面,不应忽视旅游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容量。这个定义意味着容量由两部分组成: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具体内容涉及自然因素、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因素等方面。旅游环境容量具有静态性、动态性、客观性、可量性、易变性、可控性等特征,其中动态性是一个典型特征。旅游环境容量因自然条件、旅游开发程度、旅游活动类型、旅游者和从业者环境意识及旅游环境管理方式不同而发生动态变化。

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目的是确定旅游区合理的管理容量,或者说确定旅游环境管理容量的根本依据是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的管理容量是维护旅游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是在不影响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借鉴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值而制定的特定旅游区可接待旅游活动量的最大程度,它是一个决策性的概念。旅游环境的管理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确定旅游接待规模、制定旅游环境保护策略的基本准则。它以既定的管理目标强制约束旅游开发强度和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行为,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保护、改善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3 名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与环境管理状况

3.1 名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

中国是山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占世界第一位,山岳旅游资源遍布全国。由于山体地理位置不同、高度差异、地形起伏多样,故而形成气候复杂多变、动植物资源丰富、空气清新宜人,具有雄、奇、险、秀、幽等特色的美学观赏特征。名山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中占具极其重要的地位,旅游活动在国内大规模兴起后,山岳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在山岳型、峡谷型、河流型、海滨型、森林型、草原型、文物古迹型、城市型等风景名胜区中,山岳风景名胜区在数量上居于首位,成为最大的一个类型。名山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与河流型、海滨型、森林型、草原型、文物古迹型、城市型等风景名胜相比较,山岳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性:①山岳型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特征。由于山体起伏较大,风蚀、水蚀、冰蚀作用强,山体岩石裸露、土层浅薄,蓄水、保水能力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植被生长缓慢,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但是在旅游开发中,游道、必要设施等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在旅游经营过程中人为扰动、“三废”排放等必将加大旅游景区环境压力。②山体体积大、面积广,但平地少,可供游览的空间和地域往往狭窄,接待能力有限。而接待能力直接影响旅游景区收入,为了扩大接待面积,改造景区地形现象比较普遍。③消解污染的能力较差。随着山体增高,温度降低,消解污染的能力减弱。而在旅游开发初期对环境问题关注不够,治污设施建设滞后,不少景区出现了环境问题。④中国名山旅游资源大多处在比较偏僻的区域,当地居民传的统生活方式是靠山吃山。由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环境管理知识匮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加上在旅游开发初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盲目开发和建设现象突出,在开发中对旅游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很低,导致景观受到大量的外界扰动而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特征表明,只有高度重视山岳型景观的旅游环境管理,才能在有效开发的同时保持良性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持续发展,而了解、掌握山岳型景观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动态变化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

3.2 中国名山旅游区环境管理状况

随着旅游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各旅游区对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但由于旅游环境容量涉及面广,相互影响以致关系错综复杂,准确核算难度较大。就目前而论,旅游环境的相关研究为旅游业提供的理论支撑非常有限,旅游环境管理还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对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不够深入,对可利用容量基数不清。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是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系统内部生态联系。但现阶段由于大部分山岳景观区对生态系统内部机理的研究深度不够,对景区环境容量还不清楚。尽管很多景区都在进行研究,但进展较缓慢。如对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多停留在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方面。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形成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给旅游区环境容量管理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的理论支撑非常有限。我国部分旅游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开始限量接待游客,如九寨沟每日限量接待游客1.2万人次,莫高窟每日限量接待游客0.2万人次,这都是在研究旅游环境容量定量基础上完成的,但是旅游环境容量具有动态性,不考虑其变化性,确定一个固定量作为长期管理容量很难保证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协调。因此,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特别是对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亟待加强。

4 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变化规律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综合系统,系统构成复杂,涉及旅游地资源条件、旅游设施状况及旅游者要求与当地居民接纳能力等方面,具体见图1。

4.1 名山旅游区自然环境容量变化规律

名山旅游区自然环境容量随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生变化:在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体系中,自然环境容量随着旅游发展而发生变化,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这些变化都会影响旅游接待量变化。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容量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环境的面积(旅游资源的空间容量)和环境的复杂性(生态容量)。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①山岳型景观能够容纳游客的面积大小;②客源市场的结构组成不同将使游客对公私空间的需求不同,因此参数值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也是旅游者心理容量动态变化的原因之一;③一种资源一旦可提供多种活动方式,其容量的计算也应随之改变。

山岳型景区传统开发方式多为观光型旅游,开发初期(探索阶段)游客接待量均较少,游道、广场、观景点开发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小,随着景区知名度提升,游客大量涌入(发展阶段—稳固阶段),经济实力随之不断增强。为了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获得更大经济收益,开始改造地形、砍伐植被,人为扩大资源空间容量。在不考虑游客心理要求差异的条件下,旅游资源的空间容量不断扩大。如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批准成立,成立之初公园的知名度不高,1982—1988年时间内共接待游客191万人次,1988年因旅游立市,知名度不断扩大,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流量增长迅速,2002年公园年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2009年旅游接待量已经达到245.7449 万人次。为了满足接待量快速上扬的要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原金鞭溪游览线、黄石寨游览线的基础上又开发袁家界游览线,修建了大氧吧广场、六奇阁广场等,使资源空间容量不断扩大。当旅游地生命周期处于停滞阶段时,由于客流数量不再大幅增长,资源空间面积增长相应减缓,见图2。

生态容量大小决定与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的“供给量”随开发阶段变化、季节更迭、物种习性的改变而变化[9]。旅游开发初期阶段,景区人工建设设施占地面积小、游人数量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较原始状态,旅游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强,客流量能够保持在生态容量合理范围内。随着旅游区知名度的提升,客流量明显增加,为了满足接待需要,扩大经济收入,旅游区设法扩大接待量,旅游设施迅速增多。由于设施建设、接待面积扩大,改变地形、砍伐植被等行为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大量游客进入,踏踩土壤、采摘植物、惊扰动物等问题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影响较大,降低了其承载能力;与此同时,旅游区物耗、能耗大大增加,“三废”排放量大幅增长,使旅游区生态环境压力迅速增加,生态容量降低,见图2。如果环境管理不到位、治污设施缺乏,极易导致旅游区环境问题出现。如张家界森林公园,1982—1989年期间景区人工设施少、游人接待量低、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完整,公园旅游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强,客流量保持在生态容量合理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优越。1984年,在大庸县环保局组织进行的背景值调查时,森林公园绝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风貌。锣鼓塔、黄石寨、水绕四门等处的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琵琶湾、金鞭溪、谢家峪、水绕四门等地的水质优良,达到国家地面水(I类)标准。1990—2000年期间,随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知名度的提升,公园客流量明显增加,为了满足接待需要,扩大经济收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设施迅速增多,公园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张家界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园区大气污染指数从1991年起到2000年连年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同时,金鞭溪水质也明显恶化,呈现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别是磷污染严重,2000年总磷含量已严重超标85%[10]。图3显示了1990—2001金鞭溪水质的主要环境指标监测总值的年度变化曲线与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曲线的关系,两条曲线呈现相似的波峰和波谷,说明旅游人数的增长直接导致了水环境监测指标总值的变化,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容量减小。2001年以后由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水污染状态有所缓减。此外,随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迅猛发展,作为旅游副产品的旅游垃圾也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当今制约生态容量的敏感因子。按照景区内宾馆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用品、接待地垃圾500g/人计算,2008年旅游区接待游客229万人,产生垃圾114.5t。由于山区垃圾处理难度大,随着游人增多,垃圾产生量增大,也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名山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容量随季节波动:名山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容量随季节会发生动态变化,一般冬季容量小于其他季节。一方面,由于山岳型景观具有较大坡度,冬季时北方山岳坡面容易结冰,南方山岳由于降水多、湿度大而湿滑,人与人之间的登山距离需要扩大;再加上冬季白天短,接待时间缩短,单位面积接待人数降低,资源空间容量明显小于其他季节。名山旅游区生态容量也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变化。冬季,由于温度降低,生态系统降解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导致纳污能力降低。资源空间容量与生态容量降低,导致自然环境容量明显降低。表1、表2反映出张家界森里公园资源空间容量的季节性变化。

4.2 名山旅游区社会环境容量变化规律

旅游环境的社会容量、文化容量主要包括当地居民的心理容量和旅游者心理容量。这两者的容量随游憩方式、游憩地布局、季节变化、游客经济文化背景、旅游地开发成熟度、设备质量的变化而发生着动态变化。

由于我国名山旅游区大多处在偏远区域,经济欠发达,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极大,当地居民因旅游发展获得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当地居民对旅游持积极态度,心里容量较大,目前并没有成为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但是,由于游客迅速增长,特别是旺季、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景区,造成景区出现严重的拥挤现象,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质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外游客对旅游体验质量更加关注,对旅游环境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对旅游空间的要求更大,特别是欧美旅游者对私人空间要求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心理容量有减小的趋势。

4.3 名山旅游区环境经济容量变化规律

旅游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对旅游的经济投入力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各区域的旅游接待能力,导致旅游环境经济容量的变化。旅游经济容量涉及内容很多,是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其中住宿设施容量、餐饮设施容量、旅游交通设施容量、供水设施容量4个要素是影响旅游接待的关键因子。由于名山旅游区特殊的位置,在开发初期,住宿接待设施少,旅游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与接待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容量较小,成为限制旅游接待量的重要因子。

随着旅游发展,经济收入增长,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能力明显提升,加之国家与各省市对旅游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旅游环境的经济容量不断扩大,旅游区经济容量对旅游环境容量基本不构成限制。如张家界森林公园1982年开发旅游以来,经济容量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拥有星级饭店72家,床位数13808张;张家界火车站已与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旅客列车,公路运输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辐射5省市17个区县的交通运输网络,张家界荷花机场已开通了50多条国内外航线;张家界其他条件也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支持了旅游业的发展。

5 小结

综上分析,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容量、社会容量、经济容量都与旅游发展不同阶段有密切关系。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不同发展时期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不同,开发初期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交通容量制约了景区总容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客流量猛增、景区接待设施盲目扩大,生态环境容量负载严重,景区环境受到威胁。此外,容量变化还与季节、活动方式、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单一考虑某一因素很难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只有综合分析才能为管理容量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旅游区环境容量变化规律研究,掌握不同发展时期旅游环境容量变化及限制容量的主要因子,及时调整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方案,解决以往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对策,合理利用调控环境容量;对限制容量的因子,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生态建设,人为扩大旅游区承载能力;对客流量的不均衡分布采取“削峰填谷”策略,既不损失总客流量,又能平衡使用各季节环境容量。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要求,综合协调景区自然环境、人口、经济、设施的相互关系,制定旅游环境管理容量标准,做到重点区域重点保护、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切实维护景区环境质量,使景区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3)∶46-53.

[2]保继刚.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87,(2)∶32-38.

[3]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4)∶47-55.

[4]刘庆友.庐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78-82,94.

[5]石强,贺庆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4)∶143-147.

[6]骆培聪.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4-99.

[7]解庆林.桂林七星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广谣科学院学报,2000,(1)∶40-43.

[8]郭静.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4)∶262-263.

[9]严斧.旅游生态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8.

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篇6

一.研究区域及旅游发展现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市,以独特的石英砂峰林地貌著称,集“雄、奇、幽、野、秀”为一体,是“缩小的仙境,扩大的盆景”。公园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有“天然植物园”、“动物王国”之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年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由于地形遮蔽和森林覆盖率,使张家界森林公园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小气候环境。“世界一流的风景”与舒适宜人的优越气候环境组合在一起,使张家界森林公园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旅游胜地。

二.游客地方感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景观因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对森林公园中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时,将自然景观因素分为自然风景保持良好、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景观优美、岩石景观奇特、水体景观秀美五个因子。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这五个因子均有较高的感知,尤其是自然风景保持良好这一因子。说明自然景观因素对于森林公园中的游客地方感形成起到主导作用。

(二)社会人文景观因素。张家界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土家族、白族、苗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饮食、居住、婚姻、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调查中,将社会人文景观分为特色的民俗风情与节庆、独特的建筑、当地居民的友好态度、土特产或纪念品有吸引力、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五个因子。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特色的民俗风情与节庆、土特产或纪念品有吸引力这两个因子有较高的感知,而对独特的建筑、当地居民友善的态度、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三个因子的感知度较低。调查结果说明社会人文景观对于森林公园中的游客地方感的形成影响较小。

(三)设施功能因素。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水平对于构建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调查中,将设施功能分为接待设施齐全、服务设施完善、园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良好、旅游秩序良好、让人增长了知识五个因子。其中,游客对接待设施齐全、旅游秩序良好两个因子的感知度较高,对服务设施完善、园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良好、让人增长了知识三个因子的感知度不高。结果表明景区的设施功能对游客地方感的形成影响较小。

(四)游客情感因素。游客对旅游地所产生的地方感是情感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反应,也是人的情感与地方资源之间的互动。在调查过程中,将情感因素分为休闲旅游的好地方、特别有意义的地方、与众不同且不可替代的地方、张家界的代表性景点、非常满意的地方这五个因子。其中,游客对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张家界的代表性景点、非常满意的地方这三项的感知度较高,而特别有意义的地方、与众不同且不可替代的地方这两项感知度较低。结果表明游客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地方感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优化游客地方感的策略

(一)加大保护力度,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这是森林公园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近年来森林旅游发展迅速,很多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遭到或多或少的破坏,应加大对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力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增添新的元素,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

(二)挖掘地域文化,展现旅游地文化底蕴。地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地域特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地域文化也随之发展变化。森林公园旅游地的地域文化主要以森林文化为代表,森林文化是以其固有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客观真实地反映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侧面。森林文化在游客地方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通过多种方式展现森林文化,使其更生动、形象,更能被游客接收。

(三)提升硬件设备,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水平是一个景区的软硬件水准,也是一个景区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表现。设施的安排与设置是否满足游客的需求是影响游客地方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合理安排并完善游客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园内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的水平,维持好景区的旅游秩序,为游客创造出一个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四)体验民俗风情,举办丰富的节庆活动。张家界及周边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土家族、白族、苗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特色的民俗风情与节庆活动让森林公园旅游地更具吸引力。通过让游客欣赏并参与民俗节庆活动,亲身体验民俗风情,能让游客进一步加深对旅游地的感知与认同。

(五)汲取成功经验,利用多种方式提升游客地方感。国外对地方理论的研究已较成熟,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内在地方理论的应用研究上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森林公园的自身优势,采用多种方式来提升游客地方感。

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篇7

1 调查地点与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地点

包括该张家界城区的紫舞公园、大庸桥公园、烈士陵园等城市公园。

1.2 调查研究方法

以现场调查为主, 以拍照或摄影的方式记录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公园不同区域发生的行为, 同时考察游人活动后留下的痕迹并对行为发生场所的环境进行分析, 通过现场体会, 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 对各类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和评价 (调查分析样表见表1) 。

2 常见的游园行为分类与分析

2.1 先天性行为习性

有些行为习性的动作倾向明显, 几乎是动作者不假思索做出的反应, 因此可以在现场对这类现象简单地进行观察、统计和了解。但正因为简单, 有时反而无法就其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也难以推测其心理过程, 只能归因于先天直觉、生态知觉或者后天习得的行为反应。这类行为在游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有:“捷径行为”, 即游人在行走过程中往往选择最短最便捷的路径;靠右侧通行, 即在中国, 大多数人仍以右行为主;逆时针转向, 即大多数人的游人转弯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的; 依靠性, 即多数人人总是偏爱逗留在柱子、树木、旗杆、墙壁、门廊和建筑小品的周围和附近。上述行为可能受到不同地域环境的影响, 但总体上是天性行为和习惯所致。

2.2 观察他人表现与自我表现

规划师西摩.戈德指出:在娱乐消遣中, “人们总想扮演某一个角色, 并以种种幻想来陶醉自己, 以致最后自身下意识地表现出倾向性的举动”。这类行为在游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有:观察他人, 即所谓的“人看人”;留影、题字 (画) 、甚至乱刻乱画以示“到此一游”等等。

2.3 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是动物追随本能。俗话说“领头羊”, 当遇到异常情况, 一些动物向某个方向跑, 其他动物会紧跟而上。人类也有这种“随大流”的习性。

2.4 集聚围观行为

类似从众行为, 人类还具有好奇的本能, 当在游园中, 发现某个地方出现异常情况, 则会发现附近的人群会向这个方向集结, 这就是集聚效应, 直接表现为围观。围观是人们古往今来广泛存在的行为习性, 这种行为遍及四海, 既反映了围观者对于相互进行信息交流和公共交往的需要, 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某种新信息的偏爱。正是出于上述需要和偏爱, 人们在相对自由的外部空间中对任何差异显著的信息都表现出十分好奇的倾向。

2.5 私密防卫性行为

人们不愿意站在众目睽睽的中心位置, 而喜欢有有所凭靠, 同时又能看到更大空间的小空间, 这样的小空间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又可观察到外部空间中更富有公共性的活动。人这样的空间中会感到舒适, 轻松, 安全。

3 设计策略

3.1 满足不同游园个体行为心理特点与需求

由于游客的年龄、性别、能力水准、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因素都能影响其游园行为心理。游园个体行为心理的不同, 要求我们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如:在老年人、残疾人达到和使用的空间范围, 应尽可能进行无障碍设计, 消除地面高差, 在不能避免高差的地方, 应设立无障碍坡道, 厕所应设立无障碍使用空间, 在楼梯处或有坡度的地方应有扶手设计, 通过这些特殊的处理使城市绿地空间得到弥补和强化, 实现无障碍通道。使老年人、残疾人能自由地移动, 促进老年人、残疾人对城市绿地的使用和享受, 同时促进他们生活的独立性;在少年儿童游戏场所设计时要注意活动器械宜光滑、简洁、尽可能做成圆角, 避免碰伤。游戏场所周围常与绿色或色彩矮墙范围。儿童游戏设施的类型要求丰富多样, 以启迪儿童的思维, 开发儿童的智力, 培养儿童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等;儿童游戏设施的造型要求形象生动, 活泼优美, 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游戏设施的色彩要求鲜艳明快, 热烈奔放, 一般采用明黄、枯黄、大红、天蓝、粉红等。同时为满足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和求知欲望的儿童, 除安排一些常规的游戏设施外, 还要有科普驾驭方面的考虑。而对于一些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 在园林设计中则应考虑安排一些富有思想性、活动难度大的活动, “野蛮其体魄, 文明其精神”培养他们勇敢攀登、不怕艰险的意志品质。

3.2 创造具有稳定和安全感的园林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应很好的处理好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层次空间。在一个环境中, 人们既需要私密性空间也需要公共性空间, 二者相辅相成。在游园的设计中, 要通过对游人的行为模式的调查, 确定私密性和公共性空间的构成比例, 从而制造出富有生气的环境气氛。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 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 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 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 古已有之, 无处不在。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 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

3.3 合理地引导游园行为

对于人们在游园过程中合理的、积极的行为,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对于游园过程中不合理的、消极的行为, 则需要进行合理地引导。

首先, 设计师要明确表达设计意图, 避免误导。正如鲁特里奇的第二法则说的:如果设计者想让人们按照某一特定目的, 去使用某些东西, 那么, 就应该尽可能的将设计者的目的表达清楚。

其次, 设计师要有行为预知与障碍设置, 直接引导与间接引导相结合。如:针对乱刻乱画行为, 设计者可以把建筑物的表面弄得粗糙一些, 使得普通的手段在上面书写变得困难;或者为游人提供专门的自我表现空间, 如“留言板”、“涂鸦板”。游客可以随意提名、留言、随意涂画, 既可以丰富游园活动, 又能正确引导了游园的行为。又如:对于“捷径行为”, 一方面可设置障碍, 如围栏、土山、矮墙、绿篱、假山和标志等, 防止不正当穿越;另一方面在设计和营建中尽量满足人的这一习性, 并借以创造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建成环境条件允许时, 应基于行为对穿行过于频繁的捷径进行改建。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 .

[2]李允雪.人性化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0.

上一篇:工科高职生下一篇:地理信息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