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地区

2024-09-07

黔西北地区(共8篇)

黔西北地区 篇1

毕节市是典型的岩溶山区,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 境内多山, 地势西高东低, 海拔高度从2 900.6 m降到457.0 m, 平均海拔1 400 m, 总面积2.69万hm2。其中山地占93.3%, >15°的坡耕地占52.9%, 境内地形复杂, 气候多变, 土壤瘦瘠, 岩溶面积占62.5%, 垦植率达46%,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据调查, 全市每年流失土壤养分折合成标准氮肥为8.99万t, 耕地土壤流失有机质就达30万t, 流失氮、磷、钾肥3.66万t。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 水热资源适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 101.8~1 780.2 h, 年平均气温10.5~15.0℃, 1月平均气温4.3~17.0℃, 7月平均气温17.6~24.9℃, 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 544.6~4 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 394.4 mm, 月变率大, 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无霜期205~297 d。

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市是贵州省玉米主要产区, 海拔500~2 400 m均有玉米种植, 常年播种面积24万hm2,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5%左右, 常年产量110万t, 占粮食总产量的40%, 玉米生产在全市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黔西北地区的玉米种植的生态条件有4个特点:一是明显的立体种植, 高山、丘陵、坡地都有玉米种植, 从海拔200 m的平坝到2 700 m的山地都种植玉米。二是典型的雨养玉米, 玉米几乎全部种植在旱地, 主要依靠相对比较集中的自然降雨。三是间混套种是玉米种植的主要方式, 有玉米与麦类、豆类、薯类、油料、蔬菜的间混套种。四是玉米生产的不平衡性。玉米在平坝缓坡地产量为5 250~7 500 kg/hm2, 而在半山以至高原产量为750~3 000 kg/hm2。地广人稀, 耕作较为粗放。针对黔西北地区的玉米生产现状和特点, 现提出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 以供生产应用参考。

1 种植制度与品种选择

种植方式包括净作和间套种植, 其中净作包括露地净作和保护地净作 (覆膜栽培) , 间套种植包括露地间套作和保护地间套作 (覆膜栽培) 。根据毕节市各地玉米生产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的差异性, 为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可选择采用小麦分带间作绿肥套作玉米、绿肥分带套作马铃薯间作玉米、油菜分带间作绿肥套作玉米、小麦 (马铃薯、油菜、蔬菜) 套作玉米、玉米分带间作大豆等间套种植方式。因地制宜选用抗旱和丰产性能好的品种, 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1]。品种选择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 将品种的优良特性与环境条件结合起来, 发挥环境条件和品种的优势。春播玉米要求生育期较长、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套种玉米要求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幼苗期耐阴的品种。宜根据玉米生产要求, 选用已通过审定、适宜毕节市不同生态区应用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熟期适中的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高海拔生态区参考选用毕单15号、毕单16号、毕单17号及类似的玉米杂交种, 中低海拔生态区可参考选用毕单13号、毕单18号等类似的玉米杂交种。玉米播种前要精细选种, 做好种子处理, 力争一播全苗。

2 合理种植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良好、保水保肥、排灌便利且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耕地种植玉米[2]。应深耕整地, 耕耙2次, 达到细碎平整。做到无坷垃、不板结、墒情适中。套种玉米要注意前茬作物的深耕保墒。播种方式有穴播、条播和育苗移栽。直播以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为宜。应适时早播, 掌握在土壤10 cm土温稳定达到10~12℃以上时播种。育苗移栽和覆膜栽培可提早到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空地作苗床地。用细土、腐熟厩肥按6∶4的比例加2%过磷酸钙配制营养土堆沤后, 制作成肥球, 播入种子, 然后撒盖细土, 浇水盖膜。苗床管理前期以保温为主, 出苗后注意及时揭膜降温, 防止烧苗。适时炼苗移栽, 在幼苗2叶1心时开始炼苗, 经过2~3 d后揭去地膜。选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 移栽叶龄为3.5~4.0叶。选壮苗定向移栽, 栽后应浇定根水。栽后发现缺苗应及时补栽。采用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品种, 宜采用缩行扩株, 适当密植, 带距为1.50~1.67 m分带种植。采用平展型品种, 有以下种植方式:麦肥间套玉米以1.67~1.84 m分带为宜;芋肥间套玉米以1.84~2.00 m分带 (双行马铃薯) 或1.67~1.80 m分带 (单行马铃薯) 为宜;小麦、玉米双套双以1.72~1.84 m分带, 单套双以1.5~1.7 m分带;马铃薯、玉米双套双以1.82~2.00 m分带, 单套双以1.7 m左右分带。栽培密度因品种和生态区而异, 平展型品种密度为4.5万~5.7万株/hm2, 紧凑型品种密度为5.4万~6.3万株/hm2为宜。密度过大, 会造成空秆率上升或果穗偏小、倒伏等现象发生。直播应做到足墒播种, 遇旱应坐水播种;播种深度3~5 cm, 注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确保全苗。覆膜栽培应注意播种后随即盖膜, 并用土压实。

3 科学施肥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 通过土壤检测确定相应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底肥与追肥结合的原则, 实行平衡施肥[3]。施肥原则为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巧施粒肥。施用的有机肥料以腐熟农家肥为宜。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肥为辅。玉米底肥施用量一般为施农家肥15.0~22.5 t/hm2, 无机肥使用氮磷钾比例以3∶1∶3为宜, 应施48%尿素750 kg/hm2、45%硫酸钾复合肥3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或玉米专用复合肥750 kg/hm2。追肥可根据玉米生长情况适当追施。玉米齐苗后, 视苗情长势而定。5~6叶时, 结合间苗、锄草, 拔节肥施尿素150~300 kg/hm2;大喇叭口期, 结合中耕培土, 重施攻穗肥, 施尿素300 kg/hm2。抽雄期, 酌情巧施粒肥, 施尿素75~150 kg/hm2。施底肥采取穴施或条施, 要求深施匀施, 先施有机肥, 后施化肥 (不接触种子或幼苗) , 然后覆土。追肥采用穴施, 距植株5 cm左右开穴, 施肥后及时覆土。有条件的可采用配方施肥。

4 田间管理

出苗期间要仔细查苗, 及时补种补栽, 苗出齐后, 应及早间苗, 适时定苗。覆膜栽培时应注意管护地膜, 防止刮开破裂;并及时破膜引苗, 防止烧苗。当玉米齐苗后, 深中耕1次 (覆膜栽培不进行) , 大喇叭口期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 并结合进行培土。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早播, 合理密植, 施足基肥, 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 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虫残株、杂草, 合理轮作, 深翻整地, 减少初次侵染源, 降低虫口米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等。防治大斑病、小斑病, 在玉米发病初期用克瘟散1 200 m L/hm2或扑海因675 m L/hm2喷雾。防治纹枯病, 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 000~1 500倍液和病毒K喷洒玉米中下部叶片。防治丝黑穗病, 在播种时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玉米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防治地老虎, 要在幼苗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时, 用敌杀死800~1 000倍液喷幼苗四周, 或用75%锌硫磷50 g对水1.0~1.5 kg, 制成毒饵诱杀。防治玉米螟, 一般在抽雄前用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磷颗粒剂直接丢心;抽雄期用锐劲特300 m L/hm2喷雾或拌毒土丢心。防治大螟, 应在初见枯心苗时, 用20%杀虫脒或50%敌杀死800~1 000倍液喷苗[4]。

5 收获贮藏

玉米达到完熟后, 应及时收获, 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覆膜栽培玉米收后应注意及时清除残膜, 减少污染。需将籽粒充分晒干, 使水分降至14%以下方可贮藏。

摘要:针对黔西北地区的玉米生产现状和特点, 介绍了黔西北地区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 包括种植制度与品种选择、合理种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内容, 以供玉米生产参考。

关键词: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黔西北地区

参考文献

[1]王振华, 王懿波, 王永普, 等.河南省夏玉米再高产的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5 (5) :3-5.

[2]姚万山, 张慎璞, 张前进.夏玉米亩产900kg栽培调控技术实践[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12) :6-7.

[3]姚万山, 宋连启.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动态质量指标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99, 14 (4) :55-59.

[4]李红光.地膜玉米增产效应及抓好覆膜栽培的几项关键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132-133.

黔西北地区 篇2

织金苗族丧葬

现代各地苗族死亡举办的丧葬形式及过程都趋于一致,只是各地在细节上有所差别而已,在毕节市织金县阿弓镇吹聋村的化董、长地、后寨等地居住的80%以上的村民都为苗族,他们的丧葬是这样的。老人咽气后要烧“落气纸”,然后再连放三响土地炮,这表示死者已经没气了,在死者完全没气之后要为死者沐浴,沐浴完毕即是入棺,再装棺时只要在辈分或年龄上小于死者的男性都要去哭棺,以便让死者安心入棺,棺盖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密闭,要用“钱纸”把棺材和棺盖隔开,以便亲朋好友来临时的瞻仰,装棺完毕。即将棺材置于堂屋中等待安葬。

随后,死者自己这边的亲戚就会为死者下猪、牛、羊祭,至于要下的是猪、牛、羊祭这根据下祭人的经济条件而定,下这种祭用来表示交给死者,随后宰杀。停丧期间由于是家属轮流守灵,许多地方还要唱“丧歌”,丧歌的主要内容是追念死者辛勤持家、子孙蒙受抚育之恩未及时报答等等。守灵时,由死者的长子执杖带头开路。其间,所有的孝子都要身穿孝服头戴孝帕,给亡灵超度。在起丧时,要请巫师“开路”,交代亡魂去处,这是一项隆重的不可缺少的仪式,亡魂送去何方?一是“升天”,二是沿着祖先发祥的地方去。停丧时间的长短因人因地而异,要先选定吉地,然后引发,引发时,多以一只公鸡为死者“带路”,孝子要在村外以猪、牛、羊的形式进行郊祭,就这样,死者就被送出家门。

11级汉语言文学(1)班学号:22111101030

黔西北山核桃丰产栽培把四关 篇3

一、苗木选择关

核桃实生苗子一般需要6~8年才能结果,但由于品种退化、质量产量下降较快,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核桃嫁接苗迅速发展起来,嫁接苗栽植后,不但能提早结果,而且质量、产量等有所保证。因此,核桃嫁接苗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户发展核桃产业的首选。但是,纯正的核桃嫁接育苗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核桃的发展。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经过努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育苗难题,但还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优质核桃嫁接育苗技术很难普及。农户或各地农业部门在选择种苗时,应选择那些有实力的专业育苗基地购买苗子。纯正的嫁接苗必须有正规的采穗圃、合适的实生苗圃、良好的嫁接苗圃、技术娴熟的嫁接队伍、详细的园圃档案等。当地农业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种植户把好关,选好品种。

虽然选择嫁接苗能够提早结果时间,但是要确保核桃高产稳产,还需要在培养树冠、树形上下功夫,没有发育健壮茂盛的树体,是不可能实现丰产的。如果盲目追求早结果,会造成缩短核桃树的利用寿命。因此,建议各地在发展核桃生产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有目的地选择优质正宗品种。

二、整修剪形关

整形修剪也是核桃丰产的关键。根据核桃树生长和结果的需要,通过短截、回缩、疏枝、摘心、抹芽等方法,保证骨架牢固,枝组合理,果多质佳,稳产长寿。核桃是喜光性树种,尤其是进入结果期后,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树形一般采用疏散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两种。干性强的品种和立地条件好的采用疏散分层形。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每株选留主枝2~3个,从每个主枝上再选留3~4个副主枝填补空间。修枝有利于调整好树冠的光照。核桃树产量一靠地力,二靠阳光。无光不成花,无花不结果。只有冠内光照达到自然光照的30%以上,才能成花结果;光照低于30%的冠区是不结果的无效冠区。

三、病虫防治关

受土壤、气候、技术条件的影响,山核桃容易染上病虫害。如果不注意防治,会影响丰产。核桃病虫害主要有核桃黑斑病、炭疽病、蛀干性害虫天牛、食叶性害虫金龟子、刺蛾等。

1.黑斑病。核桃黑斑病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片和新梢,引起果实腐烂和早期落果,降低出仁率,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5~6月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2.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并与苹果炭疽病病菌能互为传染。防治方法:在发病前喷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发病期间喷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0%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半月1次,喷2~3次,如能加粘着剂(0.03%皮胶等)效果则更好。

3.蛀干天牛。主要危害核桃枝干,致使核桃树有的主枝及中心干死亡,有的整株死亡,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防治方法:在幼虫活动期,用敌敌畏药泥,塞虫孔杀死害虫或于冬末春初用呋喃丹进行根埋防治害虫。

4.食叶金龟子、刺蛾。金龟子成虫及刺蛾幼虫主要取食树叶,致使核桃树被吃光,从而影响树的生长。防治方法:成虫大量发生期,用堆火或黑光灯诱杀;可选90%敌百虫800倍液,敌敌畏800倍液,水胺硫磷800倍液,对硫磷2000倍液,杀虫率可达90%以上。

四、采收关

核桃越接近成熟,果实越饱满,出仁率也就越高。核桃单粒重的增加,主要是核桃仁的增重。适当推迟采收的核桃,核桃仁的重量明显增加。核桃采收迟早会影响核桃品质。早采的,核桃仁呈褐色或深褐色,味淡,核桃仁色黄褐或浅褐,微涩。适时采收,核桃仁为白黄色,味道油香且酥脆。采收晚的核桃,成熟度高,青皮自然开裂,去掉青皮容易,去皮后果面洁净好看。大部分核桃产区群众由于怕丢失核桃,或怕核桃采收晚了影响种麦,或为了核桃早上市卖高价,核桃采收一般偏早,有“处暑”打核桃的习惯。核桃抢早上市卖高价,虽然多卖了一些钱,但是生产的核桃总产却减产很多,产品质量降低,影响售价下降,大大影响总的收益,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黔西北地区 篇4

本文所述小赛-耿家屯地区地理位置及图幅范围:东经104°00′00″~104°30′00″, 北纬26°40′00″~27°00′00″, 面积约1833km2

1-Ⅲ级区带界线及编号;2-Ⅳ级区带界线及编号;3-研究区位置

按贵州省矿产勘查规划, 矿产远景调查区位于以北西向的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和北东向的师宗-盘县深大断裂带、北北东向小江深大断裂所挟持的昭通-六盘水古生代燕山期铜铅锌银锰成矿带中 (Ⅲ28) (图1) , 带内褶皱断裂发育, 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 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 容矿层位较多, 主要赋矿层位为石炭系碳酸盐岩为主, 其次为二叠系碳酸盐岩。是受北西向威水断裂和紫云-垭都断裂带控制。

区内构造复杂多样, 以表层构造为主。以北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西向断裂为主, 构成了本区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西向的构造格架 (图2) 。

小赛-耿家屯铅锌矿化集中区位于两带上, 即北西向紫云-垭都断裂带和威宁-水城断裂带。呈NW~SE向展布, 宽5~11km、长约50km, 已发现大型矿床1个, 矿点11个。其中猫猫厂铅锌矿床作过勘探, 为中型铅锌矿床, 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似层状产出, 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矿石品位:Pb+Zn>20%, 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菱锌矿、水锌矿;矿石以氧化锌矿石为主, 赋矿围岩主要为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方解石化、白云石化、硅化、重晶石化、褐铁矿化和铅锌矿化等。

2 水系沉积物测量铅锌异常特征

2005年, 贵州地调院项目二处开展了小赛-耿家屯地区 (1:5万黑石头幅、小赛幅为引用贵州地矿局109物化探队七十年代末化探工作成果) 开展了1:5万耿家屯幅、威宁幅以铜铅锌为主的水系沉积物测量, 面积约920km2。

根据化探分析结果, 采用累计频率法统计各元素地球化学图参数, 在地球化学图的基础上, 结合工作区矿产分布特征, 采用动态筛选法, 合理确定各元素的异常下限值, 见表1,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绘制单元素异常, 将Pb、Zn、Ag、Cd单元素异常叠加于地质图上,

从而绘制Pb-ZnAg-Cd组合异常图。小赛-耿家屯地区铅锌矿化集中区 (带) 区域化探异常面积约200km2, 主要分布在紫云-垭都断裂带及威水断褶带旁侧。异常以Pb-Zn-Ag-Cd为组合特征。根据表1中各元素的异常下限, 本区共圈定以铅锌为主的PbZn-Ag-Cd综合异常49处, 从Pb-Zn-Ag-Cd综合异常图可以看出, 异常浓集中心明显, 套合好, 按其形态分为5类。

第一类呈东西向带状展布的带状异常, 异常面积较大, 该类异常分布在北西向紫云-垭都断裂带旁侧, 与北西向、北西西向次级构造展布相一致, 异常带长约13km、宽4km, 异常面积52km2;Pn、Zn、Ag在该带套合好, 强度大、具三级浓度分带, Cd异常规模小, 仅具一级浓度分带, 与Pb、Zn、Ag异常基本套合, (如猫猫厂-四堡铅锌银镉组合异常Hs-3) 。

第二类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的带状异常, 异常面积较次之, 该类异常分布在威水断褶带两侧, 分布在大岩洞、山后头一带, 异常面积8-16km2, Pb、Zn异常套合较好, 异常强度较大, 具二、三级浓度分带, (如大岩洞铅锌组合异常Hs-37) 。

第三类呈近东西向展布, 异常面积次之, 该类异常分布于威水背斜转折端, 异常面积10km2, 异常以Pb、Zn为主, 并伴有Ge、Ga异常, 整体呈条带状、串珠状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展布, (如耿家寨铅锌组合异常Hs-31) 。

第四类呈近南北向展布, 异常面积较次之, 该类异常分布于威水断裂近复合端, 小黑山一带, 异常面积11.8km2, 异常以Pb-ZnAg-Cd为组合特征, 异常套合较好, 异常强度较大, Pb-Zn-Ag具二、三级浓度分带, Cd具一级浓度分带 (如小黑山铅锌银镉组合异常Hs-20) 。

第五类异常为一些面积较小的低缓异常, 异常面积<1km2, 分布在汞山、玉角一带, 汞山为Zn-Cu低缓异常、玉角为Pb-Zn-Cu低缓异常 (如汞山铅锌组合异常Hs-49) 。

化探异常类型总体特征:按异常传统分类标准对测区49处铅锌综合异常进行分类, 测区共圈定甲类异常7个, 乙类异常30个, 丁类异常12个 (土法炼锌污染源所致) 。

本区以Pb、Zn为主的Pb-Zn-Ag-Cd综合异常平面分布上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其总体特征是平面上与北西向的威水断褶带或紫云-垭都断裂带展布方向一致 (图2) , 异常带长约42km, 宽约1-10km, Pb、Zn元素 (以及相关元素) 等值线环绕各种构造线呈条带状、椭圆状、不规则状沿构造线或断裂破碎带长轴方向展布, 与矿化蚀变带位置吻合, 异常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碳系上司组 (C1s) 、大埔组 (C1-2d) 、黄龙组 (C2h) 、马平组 (C2m) , 二叠系包磨山组 (P1b) 、梁山组 (P2l) 、栖霞组 (P2q) 、茅口组 (P2m) ;岩性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灰岩为主。Pb、Zn元素 (以及相关元素) 浓度分带明显, 异常面积、异常强度较大、套合较好, 经异常查证均发现了铅锌矿体或铅锌矿化蚀变带, 表明异常均系矿致异常, 是由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场, 是构造成矿作用的直接表现。

1-二叠系;2-石炭系;3-辉绿岩侵入体;4-地质界线;5-背斜;6-逆断层;7-正断层;8-性质不明断层;9-铅锌矿床 (点)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异常区结合地质情况划分找矿远景区 (图1) 。

3 典型铅锌异常剖析 (猫猫厂-四堡异常)

现对典型的甲类Pb-Zn-Ag-Cd组合异常 (猫猫厂-四堡异常) 为代表的组合异常特征进行剖析 (图3) 。

异常沿北西、北西西向构造呈近东西向分布, 长13km、宽4km, 异常面积52km2。异常由3个Pb单元素异常、2个Zn单元素异常、4个银单元素异常、3个镉单元素异常所组成, Pb异常面积31.79km2, Pb含量一般200-2000×10-6, 平均异常强度323.33-1000.07×10-6, 最大值24564×10-6, 平均NAP值96.0058, 平均衬度3.02, 具二、三级浓度分带, 浓集中心明显。Zn异常面积36.83km2, Zn含量一般350-3000×10-6, 平均异常强度1036.915×10-6, 最大值14090×10-6, 衬度2.96, NAP值98.8523, 具二、三级浓度分带, 浓集中心明显;Ag异常面积22.1km2、Ag含量一般0.2-2×10-6、平均异常强度1.45×10-6, 最大值50×10-6, 衬度7.23, 具二、三级浓度分带, 浓集中心明显;Cd异常面积3.33km2, 平均异常强度10.27×10-6, 最大值16.8×10-6, 衬度1.28, 具一级浓度分带。

异常区出露主要地层为石炭系上司组 (C1s) 、大埔组 (C1-2d) 、黄龙组 (C2h) 、马平组 (C2m) , 岩性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亮晶灰岩为主。Pb、Zn元素 (以及相关元素) 与矿化蚀变带位置相吻合, 浓度分带明显, 异常分布面积较大, 异常强度大, 套合好, 经异常查证均发现了沿构造带产出了铅锌矿体或铅锌矿化蚀变体, 表明这些异常均为铅锌矿化蚀变所引起, 为甲类矿致异常, 是由构造作用所引起的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场, 是构造成矿作用直接表现。

4 矿致异常和分散矿化异常的区别

通过一系列异常的特征对比, 小赛-耿家屯地区铅锌矿致异常和分散矿化异常的区分标志如下:

高大全矿致异常标志:异常组合元素为Pb-Zn-Ag-Cd外, 并伴有其它元素的异常, 异常面积较大, 异常强度高, 套合好, 反映了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亮晶灰岩等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分布, 对矿体具有定位作用。在构造有利地段的地表及附近可找到铅锌矿体或铅锌矿化体。

低缓弱矿致异常:异常组合相对简单, 主要为Pb-Zn-Cu或Zn-Cu元素组合, 异常面积小, 异常强度弱, 套合相对较好。对寻找深部隐伏铅锌矿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在构造有利地段可能寻找到深部隐伏铅锌矿体。

分散矿化异常标志:异常元素组合少, 强度低, 一般以Pb或Zn单元素异常为主, 无Ag异常。

5 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分析

由于该区虽经多个地勘单位多年的矿产勘查, 但系统的地质勘查较少, 研究程度较低, 此次工作根据1:5万水系化探成果和异常查证结果, 结合调查区地层、构造、岩性控矿特征, 总结调查区找矿标志如下:

(1) 地层及岩石组合标志:综观区域赋矿地层由D2-P1。但石炭系是主要赋矿层位。以局限台地或台地边缘相白云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为主, 剖面结构以夹泥质岩或上覆地层有泥质岩作为隔挡最理想。

(2) 围岩蚀变标志:以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重结晶作用最主要, 它们往往相互叠置, 并与铅锌伴生, 是一良好的找矿标志。

(3) 特征矿物:微晶至粗晶、他形-自形立方体黄铁矿, 分布于矿体中或附近, 常构成黄铁矿块状铅锌矿矿石。

(4) 砂矿标志:坡残积层和冲积层中铅锌矿规模和质量与氧化和硫化矿床规模和质量呈正相关, 依此作为找矿标志用。

(5) 铁帽和铁染标志:氧化强铁帽发育, 颜色偏红予示原矿铅量高。偏黄杂白, 锌量高;氧化低地表见有铁染。

(6) 地球化学特征标志:就水系沉积物异常看, 矿床上常出现级别较高的Pb、Zn异常, 其浓集中心叠加有级别较高的Cd、Ag、Mo异常分布地段, 因此, Pb、Zn、Ag、Cd、Mo套合异常可作找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应用。

本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上杨子台褶带, 位于小江、师宗 (弥勒) -盘县、紫云-垭都三条深大断裂所狭持的"Pb-Zn-Ag-Au"成矿域内。区域构造演化为矿质的运移、富集并形成了非常重要的成矿背景条件。印支-燕山期形成的NW-SE向威水压剪性断裂褶皱带, 为导矿构造特征, 为燕山期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的有利场所, 表现为铅锌矿床 (点) 均集中分布于威水断裂褶皱带和紫云-垭都断裂带旁侧, 找矿潜力巨大。

本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铅锌异常与区内主体构造威水断褶带和紫云-垭都断裂带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区域化探异常面积大, 异常强度高, 浓集中心明显, 一、二、三级浓度分带清楚且异常套合较好, 因此, 在小赛-耿家屯调查区四堡-猫猫厂、耿家赛-左所塘、小黑山、大岩洞、干河桥、汞山、玉角等铅锌矿化集中区 (带) 值得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 具较大的铅锌找矿潜力, 有望实现找矿大突破。

6 结论

(1) 本区被小江、师宗 (弥勒) -盘县、紫云-垭都三条深大断裂所围限, 不同期次构造发育, 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具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2) 小赛-耿家屯地区化探成果显示了铅锌异常"成群-呈带"展布特征, 铅锌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主要指示元素为Pb、Zn、Ag、Cd、Hg、Bi、Cu等, 根据异常元素组合及发育特征, 可区分高大全矿致异常、低缓弱矿致异常和分散矿化异常, 显示了本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有形成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

本区在开展面积性1:5万矿产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矿产重点和概略检查工作的基础上, 对化探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根据调查区地层、构造、矿产分布规律, 划分了小赛-耿家屯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化探异常铅锌找矿远景区, 对指导下步矿产勘查工作起到明显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贵州小赛-耿家屯地区矿产远景调查》为依托, 通过对贵州小赛-耿家屯地区铅锌成矿带地质背景、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基本特征, 综合分析了区内铅锌铅锌矿集中区 (带) 地质特征, 对小赛-耿家屯地区性铅锌成矿带进行了找矿前景分析, 划分了找矿远景区, 地球化学勘查对该地区矿产勘查起到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小赛-耿家屯地区,贵州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

[2]毛德明, 黔西北铅锌矿REE特征及其意义[J].贵州地质, 2001, 18 (1) :12-7.

[3]顾尚义, 黔西北铅锌矿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J].贵州地质, 2006, 23 (4) :274-277.

黔西北地区 篇5

关键词:黔西南地区;高中美术;创新思路

一、黔西南地区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1.缺乏有效重视。客观存在的高考指挥棒,促使各级行政领导、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紧密地与其围绕。高考吸引了全部人的视线,高中美术教育却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于是,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更多的体现在嘴上与课表上。不少人认为,在应试层面上,美术课要不要都行;在道理层面上,美术并不是非要不行。

2.升学应试教学。从基础教育方面积极理解,美术并不存在着升学问题。但是在普通高中,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术升学。学校十分看重美术的升学指标。为了升学,学校积极招聘高中美术教师;为了升学,学校购入了很多专业美术画具;有些学校甚至采用了一些非正规的教学制度。这造成高中美术课程步入升学的道路。

3.低效教学问题突出。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几乎在45分钟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在教学中很少提问,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在高中教师中美术教师处于弱势地位,教师缺乏工作热情,责任心并不强,一些高中教师只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组织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黔西南地区高中美术课程创新理念

高中美术课程属于基础教育,其延续了义务教育。它是人文学科的关键领域,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黔西南地区高中美术创新理念充分表达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管是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上都表现出了创新思路,充分表现了时代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理念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管理从刚性转移至弹性,增加了体现美术课程发展成绩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重点学习美术语言的发展规律等,充分对校内外美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与开发,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施学分制,帮助学生自主选择,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三、黔西南地区高中美术课程创新思路

1.转变教学思路。当前不少学生对美术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美术课程比较乏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讲解,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上,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的主体意识极强,希望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也渴望得到群体和教师的承认。特别是在黔西南地区,大都是各个民族共同学习,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比较生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举办丰富的活动,为不同民族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使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主动进行思考和研究,同时不同民族间的学生通过积极沟通,强化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到黔西南地区学生美术基础的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获得进步。

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设置现代高中美术课程中,很多西洋美术已经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些科目,甚至不少学生认为美术学习就是画出更多好作品,很少注意提高美术综合素质。事实上,学习美术课程,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美术综合文化素质。民族传统美术就是千百年来在民族生活、生产中不断累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积极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意义。黔西南地区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地区,这一地区拥有不少民族传统的美术知识,具有代表性。教师可以把这些民族传统美术知识引入课堂,与课程积极融合,促使学生不仅实现美术学习的目标,还可以从民族传统美术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

3.扩展课堂范围。长期以来,我们将美术课程教学限定于教室这个地方,学生已经对环境失去了兴趣。加之高中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每天都在紧张的环境中生活,根本无法体会美术课程的价值,更无法享受美术课程了。事实上,美术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情操,并且利用群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黔西南不少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准备工作,把美术课定期搬到周围景区中,通过参观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结合黔西南地区优秀的旅游文化,很好地联系美术课程,势必能够在黔西南地区美术课程教学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总之,在新时期融入新的思路理念,深入挖掘黔西南地区传统文化精髓,能够使此地区的高中美术课程得到很多的发展机会。只有不断联系实际、不断创新,黔西南地区高中的美术课程才能迅速发展,为发展西部地区教育提供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晓静.美术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23).

黔西北地区 篇6

1 项目实施经过

1.1 组织管理措施

本项目由毕节地区农科所及所属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分公司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其具体组织管理措施是:①成立由毕节地区农科所领导及下属毕节地区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园林绿化分公司负责人牵头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对项目进行协调和决策;②由毕节地区农科所及毕节地区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园林绿化分公司组建项目实施技术小组, 挑选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农业科技人员具体负责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使项目达到规划的技术要求, 实现项目预期目标;③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 将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④建立营销网点, 积极拓展市场, 健全售后服务体系, 搞好售后服务工作。

1.2 技术措施

在项目实施中, 充分利用黔西北的各种优势, 加大对花卉的科研投入, 走科技兴花之路;采取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正确定位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 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重视花卉市场信息管理, 加强宏观调控, 健全流通体系, 培育规范化的市场, 建立竞争有序的良性环境, 抓住发展契机, 扩大花卉生产, 促使花卉产业走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1 根据不同生态类型, 选择对路品种进行开发。

黔西北山区生态类型多样, 对花卉及观赏树木品种要求各异, 只有抓住一流的对路品种, 才能带动一流的花卉及观赏树木开发产业, 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在多年来的项目实施中, 选择了鲜切花类品种、室内观叶植物类品种吊兰等进行开发, 并根据各地气候环境条件科学布局适宜品种, 在海拔1 600m以下温热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布局铁树等, 在海拔1 600m以上山区, 气候冷凉, 有效积温低, 选用耐寒性较强的松树等品种为主。通过选择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良好推广应用价值的品种进行开发, 以对路品种促更新、增销量、保效益, 从而促进黔西北山区花卉及观赏树木产业化的蓬勃发展。

1.2.2 增加投入, 改善生产条件。

花卉产业是一个投入大、产量高、效益高的产业, 对生产技术、设施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为便于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 调节花卉的上市时间, 种植高档花卉, 采用保护地栽培。在保护地种植设施的建设上, 从政策和贷款上扶持企业和农户增加投入, 改善生产条件。安装水处理设备, 提高花卉品质, 解决生产建设资金和销售、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迅速扩繁, 抢占区内外高档花卉销售市场。建立稳定的花卉及观赏树木繁殖基地, 扩大优良品种生产规模, 实现专业化生产。在基地建设上, 进一步探索具有黔西北花卉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坚持稳固与发展并举, 不断扩大种苗生产规模, 围绕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的花卉及观赏树木繁殖基地, 实现花卉及观赏树木生产专业化。

1.2.3 搞好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技术培训。

加强研发和培训, 推广塑料大棚加营养袋、营养坨保温育苗, 努力提高农户的花卉及观赏树木繁殖技术水平, 确保提高繁殖产量和质量, 增加农户的收益,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大力培育自己的花卉新品种, 增强种子、种苗繁育、储藏等方面的能力, 积极引进名、优、新、稀、特品种进行培育、开发、推广, 提高毕节地区花卉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解决自给问题;加强与其他地区及国家的花卉技术交流, 提高毕节地区花卉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 强化技术培训, 积极吸引花卉专业技术人才, 造就毕节地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花卉从业人员。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 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 进一步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条例, 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 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

1.2.4 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结合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培育花卉新品种, 走花卉产品特色化的道路。以优良品种抢占市场, 充分调动各类花卉及观赏树木繁殖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 不断选育出适应毕节地区种植的具有很大市场开发潜力的花卉及观赏树木优良品种。

1.2.5 创立过硬的“泰丰”花卉品牌。

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 优化投资环境, 带动毕节地区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将重心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 突出特色产品, 创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鲜切花产业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巩固和扩大花卉市场, 严格按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 做到统一安排、统一布置、统一销售标准和检验标准、统一加工、精选、包装、标牌、存放, 实施精品战略, 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 增强市场竞争力。

1.2.6 加强花卉产业信息服务, 促进生产良性循环。

首先是建立花卉信息网络, 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 规范市场体制, 正确引导消费, 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 把握市场机会, 通过信息了解市场, 依靠市场促进生产, 形成信息、生产、市场互相拉动, 走向良性循环。其次是建立营销网络,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在区内的销售主要以建立代销机构为主, 选择有花卉营销经验的部门作为合作伙伴, 共同推销花卉及观赏苗木;在区外的销售主要以园林绿化工程样板为依托, 通过样板的示范和辐射来促进花卉及观赏树木的营销活动, 在公司总部和毕节城区设立直销点, 采取多渠道营销。

1.2.7 搞好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研究工作。

不断推出高产、优质花卉及观赏树木新品种, 加深花农和花木种子经营者对花卉及观赏树木新品种的认识和了解, 为新品种尽快走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铺平道路, 从而促进花卉及观赏树木产业的发展, 实现花农增收致富。

1.2.8 实施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

为树立泰丰花卉品牌, 扩大泰丰花卉的知名度, 在扶持带动农户的同时, 打造毕节地区名牌产品, 拓宽区内外销售渠道。用营销整合的商业模式, 编织销售网络, 把毕节地区的花卉产业推向市场。在织金县下洪岩、毕节市洪南路等地创办103个高标准、规范化的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示范样板点, 为促进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优良花卉及观赏树木品种的大面积应用以及树立“泰丰”花卉品牌起到了很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项目实施结果与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 通过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 对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及经验的引进, 累计实现花卉苗木销售和园林绿化工程营业额达2 834.64万元, 创纯收入达609.9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建成了黔西北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在中沟边、后山、拱背桥3处建立生产基地16.2hm2, 建大棚5个, 棚内以切花月季红衣主教、银河系满天星、唐菖蒲青骨红等为主栽品种, 棚外以金桂、紫荆、红花木、女贞、紫叶小檗、红叶李、白玉兰等为主栽品种。

2.2 建成了黔西北最大的鲜花、室内花卉和观叶植物盆花销售中心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 目前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鲜切花、室内观叶植物、室外观赏树木已形成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一条龙服务并向产业化迈进, 从而推进毕节地区的环境建设向高水平发展。近3年共产鲜花126.9万枝, 市场价每枝0.35元, 鲜花销售营业额达44.42万元, 并带动了18家花店开业;共计销售室内花卉和观叶植物盆花30万盆, 平均每盆销售价30元, 总计销售营业额达900多万元;出圃灌木164.1万株, 乔木12.83万株, 按市场价计, 灌木每株平均单价3元计, 获营业额492.3万元, 乔木每株平均单价55.00元计算, 获营业额705.65万元。累计销售鲜花、室内花卉和观叶植物盆花共获营业额2 142.37万元。

2.3 建成黔西北首家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建成了融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 具有黔西北山区风光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全民科普活动基地——泰丰园, 创造了花卉新品种培育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 为园林绿化和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精品样板, 同时泰丰园“绿色王国、科教基地、休闲极品”、“泰丰花卉、把大自然搬回家”等建园理念在毕节城区家喻户晓, 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该园的建成还带动了园区及周边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

2.4 建成了具有黔西北独具特色的103个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示范样板

先后承接并完成了毕节市洪南路中心花坛绿化、毕节市威宁路行道树的绿化、织金洞农业生态观光园、毕节市麻园路、人民公园、洪山路、拥军路、新行政办公区、居民楼顶、大方县一中、竹园中学、赫章县野马川小城镇建设、威宁县县委办公区绿化等大型绿化工程103个, 合同金额达478.5万元。由于各项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品位高, 施工质量好, 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5 创造了花卉新品种培育及科技成果展示的新途径

通过对农业现代科技成果的利用, 对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及经验的引进, 一方面开展农业科学研究, 培育名特优花卉新品种, 建立优质种苗繁殖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示范, 通过对全区及周边农民的技术培训,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 项目的推广应用前景

黔西北地区 篇7

一、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语料库的类型

语料库的类型是根据语料库应用的目的和用途而确定的。这些充分体现在语料采集的原则和方式上[1]。基于语料库的不同应用目的可分为一般语料库和专门语料库;根据语言载体形式将语料库分为文本、声音等混合型;根据语种可以分为单语 / 多语语料库;根据是否加标注可分为加标注 / 不加标注的语料库[1]。还有的根据语料库的目的和用途把语料库的类型分为:异质的,即没有特别的规定,广泛或比较随意地收集大量的语料;同质的,即只收取相同类的语料;系统的,即根据原则收集语料事实,使语料的收集具有系统性和平衡性;专用的,只收取一定特定用途的语料[2]。以上两种观点,其实同出一辙,大同小异,都比较好地分析了语料库的类型问题。它们自身本来就没有矛盾性,只是事物认识的各个层面而已,反而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些互补性也是做好“黔西北”构建的关键。“黔西北”目前语料库处于空白的状态,濒危的文献大多处于纸质的状态,不要说已进行过计算机的处理,因此在构建“黔西北”语料库时,以上语料库的所有模式都必须一一考虑。而且这些模式需要分阶段进行,这样不仅便于记录,而且便于多模式中学习和使用。除达成语料类型的共识外,还必须弄清各类型间的序列问题和生态关系。

第一阶段应该用异质的模式(一般模式)。在我们对所收集的内容陌生或了解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第一次收集某一个语种的语料库时应该用此方法比较恰当。“黔西北濒危彝文献”的分布比较散杂,类别多样,在我们对这些濒危文献的具体储藏地、内容等状况还不清楚,用穷尽式的办法,最好见到就收。如果我们在第一阶段抛开此模式改用其他办法,那么受限制太多,无法做到全面。第二阶段应该用混合型语料库的模式。多媒体手段,记录声音、图像等。这样的文献语料库才能处于活态,以往的语料库中往往忽视了声音的记录,致使纯文本文献语料哑化或无法解读,这样的结果背离了文献语料库构建的初衷。第三阶段应该用系统型的语料模式。系统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不仅指做到内容的全面,还指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全面和规律。我们一旦掌握了“黔西北濒危彝文献”的扎实语料后,继下的工作就是使之科学分解、系统一体、有规律可寻。第四阶段应该用同质的语料模式,或称专门的语料模式,此模式注重应用性,是在前面三种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模式的科技含量应该更高,而且内容需要注解,注解地更该有深度。我们认为这是随着文献语料使用的需求变化,致使语料库更加精细化的表现,此模式语料库的好处是能在短的时间内满足我们的研究等需求。

二、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语料库构建的方法

1.确定调查的地点。“黔西北濒危彝文献”的分布比较散,而且分布据点比较模糊,有的是知道该文献名,但不知其所藏地;有的是文献名和所藏地都比较隐蔽,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调查的具体地点。可以按照“黔西北濒危彝文献”地理分布、家族分布、类别分布的特点进行具体文献所藏地的确定。具体方式:一是访问,即从黔西北彝区老人的记忆里去搜寻;二是从文献入手,从现有的古彝文献当年被发现的线索中去调查,调查这些文献最初从哪些人的手里得来的,再根据此线索预定大概的文献收藏范围。

2.语料调查。做好“黔西北濒危彝文文献”的语料调查,就要遵守一个原则:最大限度地搜集该文献语料。应该从访谈、全民参与、文献参照三种方式进行。(1)访谈。访谈分为问卷调查和面谈。问卷调查是根据我们的问题需要进行的,就是被调查者要满足调查者的问题诉求,因“黔西北濒危彝文献”藏地比较模糊,用此方法可知道文献的一些大致情况。但仅此不够,必须与被调查者面谈,在此过程中要以计划性与参与观察式相结合,这种有计划但也不失几分随意的访谈中,被调查者才愿意说真话,我们也才知道真实的情况。(2)全民参与。在我们还不知道“黔西北濒危彝文献”的整体情况下,采取全民参与的调查法是比较重要的。这里的全民是指黔西北彝区彝族人中不同年龄的群体。而且群体人数必须占一定的比例。切忌走马观花,随便找几个人一聊就下定论。除了人眼能看到的直接搜集外,储藏在记忆或口承的部分必须给予被调查者充分的时间慢慢地想,慢慢地回忆,这样语料的内容才自然流露,并真实可靠。(3)文献参照。文献参照也是一种好方法,语言学、人类学等都爱用之。一般来说文献参照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调查开始时给予我们一些调查启示; 二是调查结束时给我们可以将调查的结果和文献所记载的内容作一个比较,衡量其内容的真实度。黔西北彝文文献都属于一个系统, 可以在已被整理的彝文文献中搜索还未被发现的彝族濒危文献。

3.语料梳理。语料调查结束后继下的工作就是语料梳理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槛,语料通过梳理进入语料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的“语料梳理”不是“语料清理”,以往有人的做法就是对调查来的语料根据需要进行取舍,把不要的语料彻底删除,这样的结果是导致语料多方面价值的可能性受创伤。所以我们在梳理“黔西北濒危彝文献”的时候,一定遵守“多元价值”的理念,尽量保持彝文献语料的完整性,以便让使用者各取所需。

4.文本转写。文本转写就是对梳理后的语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规 范和注解。这里不仅对语料内容进行注解,而且要对文本的形式进行规范。转写成的文本就是语料库的实际内容,所以语料库最后生成的内容是否丰富、内容解读是否深刻、文本形式是否规范等都关键在于文本转写的好坏。做好“黔西北濒危彝文文献”文本转写,我们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文本归类。要对梳理好的“黔西北濒危彝文献”进行合理归类。文本归类应该包括很多种:一是按照文献的分布特点归类,根据“黔西北濒危彝文献”的分布特点可以把文献归为地理分布、家族分布和类别分布等;二是按照文献语料的载体归类,将同一语料载体归为一类,例如,可以归为声音的、文字的、图形的等;三是按内容归类,把同一内容方面的归为一类,例如, 族源、人类迁徙、洪水故事、打猎、战争、敬祖、求雨等都可以各归一类;四是按照文体进行归类,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等,按照文体的样式进行归类,这样有利于使用。(2)文本标注。文本归类好以后,将所有的文献语料都变成文字的形式,并进行科学规范的标注处理。特别是对那些还只处于录音和图像的语料要转换为文字形式,同时也进行标注。文献语料的标注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种,即Toobox文本软件处理,利用Toolbox隔行对照化工具开展语料文本标注,该工具的重要特点是:文本与词典互动,利用词典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标注。先建立语素库,再把文献语料当做文本,然后利用词性和形态分析技术,对文献语料文本进行形类标注。通过标注最终呈四行隔行(原句、对照译文、语法分析、意译)对照样式。(3)汉英的译文。文献语料标注完成后,还必须有一个好的译文。一般是汉文和英文的译文,而且此译文必须完整,主要以意译为主,译文要严格遵守汉文或英文文法系统,译文译好了,便于文献语料的利用。

5.语料库生成。语料库生成关键是计算机的处理和语料库利用平台的建设。(1)计算机的处理。当前语料库的建设正是计算语言学战略目标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3]1。今天任何语料库的形成最终必须以计算机数据形态出现,这样我们利用起来才高效方便。成功的语料库有赖于电脑和人脑的分工合作,否则再大的语料库也无法发挥其特长[4]310。“黔西北濒危彝文献”也同样告别过去纸质版本的老传统方式,按照国际学术规范,利用计算机的相关程序进行处理,最终形成科学、规范、快捷的数字化文献语料形态。(2)文献资源联盟。文献语料库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后,文献语料库已经生成了。下一步就是怎样开发这个语料库,使文献语料资源在不同的时空得到充分应用。要把“黔西北濒危彝文献”语料库开发应用好,我们认为必须走彝文献资源联盟这条途径。要汇聚力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彝文文献应用网络平台,把此平台放在互联网上,让不同时空的需要者来使用。这样跨区域的联盟必然会促进彝文献语料更加丰富深刻。

本文对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语料库的构建进行了思考。认为该文献语料库类型应该包括异质的、同质的、系统的、专用的四种类型,而且这四种类型在该文献语料库的构建中要分步进行。根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语料构建的具体实际,从语料的调查到文本的生成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语料库构建类型不是单一的,本语料库的构建方法从语料调查到文本生成,都要以科学的原则与彝族地方历史文献实际相结合;本语料库不仅为学科研究服务,而且有利于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的抢救和保护。

黔西地区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 篇8

1 地质概况

黔西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上扬子地块滇东-黔中隆起东部, 处于扬子地块南缘, 与华南造山带相邻。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古近系及第四系, 以二叠系和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含煤地层形成于晚二叠世龙潭期和长兴期, 属于晚二叠世上扬子聚煤沉积盆地的一部分。黔西地区成煤期后多期性质、强度不同的构造作用相互叠加、改造, 原型煤盆地遭受强烈破坏, 背斜煤系大部被剥蚀, 煤层主要保存在盘关向斜、格目底向斜、青山向斜、比德向斜、三塘向斜等大型向斜或复向斜中。

2 关键构造变革期

2.1 雪峰运动:

可与滇东的晋宁运动相比, 发生在晚元古界板溪群沉积末期, 是扬子地块的奠基性构造运动, 雪峰运动后扬子地块基底形成, 转入盖层沉积阶段。

2.2 广西运动:

发生在早古生代末期, 前古特提斯期的洋盆几乎全部封闭, 南方各地块聚合, 华南褶皱带与扬子地台合并为统一的华南板块[3], 包括黔西地区的滇黔桂地区隆升为陆, 称为“滇黔桂古陆”。扬子地台上普遍表现为上、下古生界间的假整合, 黔西地区形成NE、NW向两组断裂, 即水城-紫云断裂、师宗-普安断裂、兴义断裂和泸西-富源断裂等, 将黔西地区的地壳切割成各具特色的一些磁性块体[4], 成为后期构造演化及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2.3 安源运动:

发生于中三叠世末期, 结束了贵州海相沉积的历史, 进入全面挤压阶段。中国南方沿古特提斯洋分布的华南地台周缘形成南盘江、十万大山、兰坪-思茅及楚雄等前陆盆地[5], 中国-东南亚次大陆形成, 其外侧围以新特提斯洋。

2.4 燕山晚期运动:

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 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 新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 研究区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早期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2.5 喜马拉雅运动:

发生于新生代, 可分为早、中、晚三幕。根据区域资料分析, 在渐新世和始新世之间、古新近纪之间以及新近系和第四纪之间各存在一次构造运动。黔西地区主要以间歇性和差异性隆升为主, 大部分地层被后期挤压隆升所剥蚀, 现在贵州地貌存在的几级剥夷面和阶地[6]是上述构造运动的反应。

3 构造层划分及特征

根据沉积建造类型、构造变形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 将黔西地区地层划分为6个构造层和15个亚构造层 (表1) , 包括基底构造层、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构造层、中下三叠统构造层、上三叠统-下白垩统构造层和上白垩统-新生界构造层。

3.1 基底构造层

基底构造层由梵净山群和板溪群组成, 因此分为两个构造亚层。第一构造亚层梵净山群是贵州最古老的岩石露头, 形成于距今1400Ma前的中元古代晚期濒临“川中古陆”的大洋环境, 主要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基性-超基性熔岩夹少量陆源碎屑岩, 武陵运动使其强烈褶皱, 并有区域变质和研究活动, 其上与板溪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二构造亚层板溪群形成于活动性强的陆源过渡性地壳, 沉积组合为磨拉石、浅海碳酸盐及复理石, 雪峰运动后褶皱成陆, 伴有区域变质和岩浆活动, 扬子地块基底形成, 其上以雪峰运动与加里东期不同时期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3.2 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层

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层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组成, 沉积组合为地台型磨拉石、浅水碳酸盐及陆源碎屑, 并伴有多次升降运动, 分为两个构造亚层。第一构造亚层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 第二构造亚层为志留系。震旦系沉积了浅灰色白云岩、深灰色泥岩及炭质泥岩和灰绿色石英砂岩;寒武系-奥陶系为一套灰岩、白云岩和海相砂岩、泥页岩沉积组合, 由于奥陶纪末的都匀运动, 致使奥陶系大部分被抬升剥蚀, 仅在安顺地区出露, 与志留系呈假整合接触;志留系岩性为海相砂岩、泥页岩和薄层灰岩, 其上以广西运动与泥盆系不同层位假整合接触。广西运动使研究区形成极为宽缓的褶皱和NE、NW向两组断裂, 控制着后期沉积构造演化。

3.3 上古生界构造层

上古生界构造层由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组成。分为4个构造亚层, 第一构造亚层为泥盆系, 第二构造亚层为石炭系, 第三构造亚层为中下二叠统, 第四构造亚层为上二叠统。泥盆纪开始, 地幔物质上涌, 黔西地区拉张沉陷, 高低位断块分别为台地浅水沉积和台盆深水、碎屑沉积, 并有多次沉积间断。泥盆系岩性为海相白云岩、灰岩夹石英砂岩、砾岩及赤铁矿, 其上以紫云运动与石炭系呈假整合接触;石炭系岩性为灰色、灰白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石英砂岩和页岩, 其上以黔桂运动与二叠系呈假整合接触;中-下二叠统岩性为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岩、砂岩及泥页岩, 其上以东吴运动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假整合接触;上二叠统为绿色、深灰色拉斑玄武岩、砂岩、粉砂岩和煤层, 含煤地层包括龙潭组和长兴组, 其上以晚海西运动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呈假整合接触。上古生界构造层在燕山期大多发生强烈冲断和褶皱作用, 使得背斜部位在喜马拉雅期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

3.4 中下三叠统构造层

中下三叠统构造层为一套稳定台地相碳酸盐岩组成, 岩性为台地相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夹碎屑岩, 其上以安源运动与上三叠统呈假整合接触。中三叠世末的安源运动使该区结束了海相沉积历史, 构造格局产生巨大变革, 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

3.5 上三叠统-下白垩统构造层

上三叠统-下白垩统构造层由上三叠统、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组成, 为一套陆相坳陷、断陷沉积盆地组合, 分为两个构造亚层。第一构造亚层包括上三叠统和侏罗系, 第二构造亚层为下白垩统。上三叠统岩性为黄色、灰黄色陆相砂岩、粉砂岩和炭质泥岩;侏罗系岩性为紫红色陆相砾岩、砂岩和泥页岩, 仅在一部分向斜内保存;上白垩统岩性为紫红色陆相碎屑岩, 零星出露。

3.6 上白垩统-新生界构造层

上白垩统-新生界构造层由上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组成, 研究区分布较少, 根据邻区地质资料分为四个构造亚层。上白垩统为一套紫红色陆相碎屑岩, 零星出露;新生界零星分布在山间断陷盆地中, 为碎屑堆积。

4 结语

黔西地区关键构造变革期包括雪峰运动、广西运动、安源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 根据沉积建造类型、构造变形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 将黔西地区地层划分为6个构造层和15个亚构造层, 包括基底构造层、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构造层、中下三叠统构造层、上三叠统-下白垩统构造层和上白垩统-新生界构造层。

摘要:在区域地质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黔西地区关键构造变革期:雪峰运动、广西运动、安源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结合沉积建造类型、构造变形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 将黔西地区地层划分为6个构造层和15个亚构造层, 包括基底构造层、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构造层、中下三叠统构造层、上三叠统-下白垩统构造层和上白垩统-新生界构造层。

关键词:黔西,构造层,关键构造变革期

参考文献

[1]杨超, 陈清华.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构造层的划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12 (2) :9~13

[2]桂宝林, 王学仁, 王朝栋, 等.黔西滇东煤层气地质与勘探[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1

[3]马力, 陈焕疆, 甘克文, 等.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108

[4]王砚耕, 索书田, 张明发, 等.黔西南构造与卡林型金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4:22-23

[5]吴根耀.古深断裂活化与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以川南-滇东和扬子褶皱-冲断系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25 (3) :246~253

上一篇:补偿分析下一篇:一次爱心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