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2025-01-24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精选12篇)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1

摘要:远程维护技术是利用网络在异地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调用诊断资源进行故障诊断和设备维护的技术。探讨了虚拟仪器技术与专家系统,为更好地实现网络远程维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远程维护,虚拟仪器,CBR专家系统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虚拟仪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远程维护技术应运而生,于是远程维护技术开始进入维护领域。远程维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复杂大型设备的维护和诊断水平,实现对多个局部设备或部件进行分散集中式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系统的利用率,提高维护效率和延长设备的无故障运行时间,降低综合维护费用。本文将对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做了初步的探讨。

2. 远程维护国内外的发展分析

远程维护技术是利用远程网络在异地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调用网上诊断资源和异地专家知识,进行故障诊断和设备维护的技术。远程监测、诊断与维护技术,一方面使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另一方面利用网络通信功能,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远程维护技术的发展首先是从远程协作诊断技术开始。1988年开放式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在美国被提出。从技术来说能实现远程医疗诊断也就能实现远程设备诊断,1997年,首届基于Internet的工业远程诊断研讨会讨论了远程诊断系统开放式连接体系、诊断信息规程等,并对未来技术发展作了展望。另外,许多国际组织如SMFP(Society for Machinery Failure Prevention Technology)等也纷纷通过网络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咨询,并制定了一些信息交换格式和标准。如Bently公司的计算机在线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动态数据交换方式向远程终端发送设备运行状态。

国内,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都先后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监测诊断系统。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快速进步,西安交通大学轴承所等单位推出了组态式集散监测与诊断系统,这些远程维护系统的柔性好、性价比高,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肯定。清华大学以大型电站设备为对象,开展了远程在线监测和诊断研究。同济大学在中德合作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制造企业远程服务系统的研究。系统维护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Internet建立远程维护系统,进一步地促进远程系统维护技术蓬勃地发展。

目前,远程维护系统的主要形式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软件远程维护系统和基于IRL可重构技术的硬件远程功能再配置。近年国外开始研究通过互连网实现可重构计算。基于因特网可重配置逻辑(IRL)是当前嵌入式系统倡导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其核心是通过Internet对远程设备的硬件进行升级和监控。IRL技术的出现,使可重构计算的应用领域大幅度拓宽。在国内只有少数科研机构对IRL技术做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对IRL技术在远程维护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索。

3. 虚拟仪器技术在远程维护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系统与仪器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它利计算机系统的强大功能,结合相应的硬件,大大突破传统仪器在数据处理、显示、传送、存储等方面的限制,可以方便地进行维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虚拟仪器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远程虚拟仪器技术对于身处异地的设备测试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设备的远程维护提供了良好手段。远程虚拟仪器是虚拟仪器在网络领域的扩展,远程虚拟仪器能从通过网络相连的远端获得动态数据或将控制信号传送到远端,使在本地PC上监控远端成为可能,可以使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一体化,一方面可以使许多昂贵的硬件资源得以共享,同时还便于测试系统的扩展和测试效率的提高。

远程虚拟仪器系统主要具有低成本、不受地域限制的过程监控、易于扩展等特点。就远程虚拟仪器的功能而言,有数据采集电路,它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二进制数据的形式表示采样信号,根据特定的需求执行显示和分析功能。远程虚拟仪器要从正在运行的设备中获得模拟信号,并处理该信号在远地的客户机端进行输出或显示。首先由传感器执行机构捕获现场信号,再由A/D转换器对其采样并量化成离散值进而交由USP对信号进行快速处理,仪器系统的最后一部分是输出平台,利用前面快速处理的离散采样值重构出原始的模拟信号在输出端输出。

远程虚拟仪器的实现,是以其高效率的网络通信为先决条件,高性能的网络通信程序是本系统实现的关键。分析功能的程序必须以组件的形式驻留在服务器上在服务器端运行,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远端通过浏览器访问本地服务器的虚拟仪器网页,动态地控制本地服务器进行测试。为使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更加快速有效,在系统中加入了ActiveX控件技术。用户只需要在自己的PC上有一个Web浏览器就能与虚拟仪器系统进行Internet连接,就可共享整个虚拟仪器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系统应用都可采用已存在DSP处理板和Web服务器上运行的合适软件,要改变系统功能时只需添加或删除不同的快速处理、分析软件,此举大大节省了开发和维护费用。

与传统的仪器相比,网络化的虚拟仪器技术为远程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现场资源,远程虚拟仪器能从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相连的远端获得动态数据或能将控制信号传送到远端,使在本地PC上监控远端成为可能。运用ASP技术将虚拟仪器界面创建成网页的形式,而完成测试、处理、分析功能的程序必须以组件的形式驻留在服务器上并在服务器端运行。用户只需通过Internet浏览器就可以共享虚拟仪器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因此,虚拟仪器技术在设备的远程维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 专家系统在远程维护中的应用

设备的远程状态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是远程维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移动的是数据而不是人”,减轻了企业对诊断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依赖。随着现代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CBR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与Internet的有效结合,不但可以解决诊断系统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不具备共享能力的问题,还可以推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现了网络化的远程故障诊断,推动了远程维护技术的发展。

CBR专家诊断系统将某个大型机械设备看作一个系统,系统的性质和行为取决于子系统与构件及其相互联系。当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时就说明系统出现了故障,选用合适的传感器测量出反应系统性能和行为的参数,并且抽取特征进行分析处理,再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评判,判断系统是否已出现故障,这个过程就是故障诊断。对诊断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故障的本身,更要研究诊断方法。CBR诊断方法的核心在于其能准确地记忆(存储)过去曾经诊断的故障及其环境和诊断过程,进行实时诊断时,可运用过去的诊断经验,通过类比和联想来完成当前的诊断任务。

CBR故障诊断过程是首先根据检测、分析和理解,得到待诊断对象的信息,根据设备当前故障征兆,从范例库中检索出相类似的范例(范例库是先前诊断经验的总结)。如果检索到的范例与设备的当前状态完全适配,则直接引用范例诊断结论。在不完全适配的情况下,运用设备的结构、零件特质、运行记录等的知识作为指导,根据设备当前的状态对检索出的范例进行调整、改写、适配与综合。使修正、改写过的范例对设备当前状态的诊断得出结论。同时将修改过的范例及修改过程作为一个新的范例存储到范例库中,以备以后使用。CBR诊断方法体现出直觉、联想、想象加经验的诊断能力。CBR诊断方法较传统的诊断方法有不少优点,其中一个就是CBR诊断不需要从专家那里提取完备的诊断规则,只需收集能识别每一类故障的代表性范例。因此,避免知识获取的困难,节省了开发时间。CBR诊断方法具有较强的归纳索引的能力,使用大量的范例特征集合,可以归纳、学习和索引更加广泛的故障的特征类型,以诊断出“新”的故障。

5. 屏幕图像通信及图像编码技术应用分析

计算机远程维护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计算机远程维护系统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远程屏幕图像的实时监视。其核心技术是屏幕图像的压缩编码与传输技术。在计算机远程维护的诸多功能中,远程屏幕实时监视最难以实现,其关键技术为屏幕图像通信,主要是解决远程实时屏幕监视传输数据量大与网络带宽有限这一矛盾。目前微机监视器的空间分辨率可达1280*1024,颜色分辨率可达24位色(真彩色),如果不进行压缩直接用电话线传输至少需要491秒,这显然不能满足计算机远程维护中的屏幕图像实时监视的要求。目前远程维护一般采用通用的压缩算法对计算机屏幕图像进行压缩,而这些通用压缩算法不是针对计算机屏幕图像制定的,它没有充分考虑计算机屏幕图像的特性。目前己有针对一般图像、医学图像、卫星图像等的图像压缩算法,还没有针对计算机屏幕图像的专门的图像压缩算法。可以说,计算机远程屏幕图像通信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服务器端的计算机屏幕图像截取、图像编码和图像传输,以及客户机(主控端)的数据接收及屏幕图像的解码与显示。其中也有运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计算机屏幕图像。在网络传输中采用TCP/IP协议中的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协议,用Csocket编程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日渐普及,计算机屏幕图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图像,有必要对这种图像的压缩技术加以重视。计算机屏幕图像通信不仅在远程维护中应用,在计算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各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6. 结语

计算机远程维护顺应当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维护,是技术服务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远程维护不仅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计算机系统的远程维护问题,而且能准确达到对远程计算机的管理和控制,所以说发展国内计算机远程维护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网络远程维护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了远程维护的优越性以及目前国内外远程维护技术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魏传瑾,李清宝.网络终端信息交换安全机制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测控自动化),2005,21(5):224-225.

[2]张荣涛,孙宇,张军.远程分布式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0,9:48-50.

[3]黄玉娟.基于Internet的远程维护系统的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8:46-48.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2

(1)建立连接的实现。创建远程控制系统的网络接入点,在现场发现质量下降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加强系统的定向研究来解决,并通过技术方法来控制连接过程中接入端口的选择,确保网络环境下远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帮助提升系统运行使用期间常见的技术问题,促进安全监管计划能够快速的应用落实。其次是对服务器的选择,在运行期间常常会出现一些参数不合理的情况,但通过技术方法能够快速的解决落实。随着监控技术的应用,在系统中会形成闭合的`参数分析状态,这样能够提升监控画面实时对接的稳定性,时差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在现场能够形成稳定的监控体系。

所应用的技术中,存在大量的风险隐患现象,加强管理制度中的服务器内容调节控制,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问题也能起到预防作用。远程监控系统开发研究都会有明确的功能完善目标,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内部审核研究,有助于提升系统内的研究方法,并促进管理计划可以进一步提升,实现更高效稳定的运行使用效果。连接建立成功后,将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系统设计任务中,帮助提升监控软件投入使用后的控制能力。

(2)基于SWT监控图像显示的实现。最后是图像显示阶段的功能实现,所进行的设计任务中,需要对画面的清晰程度进行重点调控,系统构建完成后,需要进入一段试运行期间,判断在其中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并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控制。形成内部调节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的状态,在运行中系统可能会出现使用效果不足的现象,通过技术方法也能得到更好的落实,并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解决其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客户端所汇集得到的信息中,大部分是关于使用效果不足的问题,通过系统设计也能避免出现质量下降的现象,帮助实现更高效的远程监控任务。在客户端获得与服务器的连接后用javax。1mageIO类的read方法从端口读取监控数据,形成图片监控端收到图像数据流后在SWT—AWT桥搭建的界面中显示。最终监控的图像画在AWT的Label中。它的上层容器用了ScrollPane,样可以在应用程序界面特定区域内看到被监控机器完整的屏幕图片。

谈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篇3

关键词 网络 远程控制 计算机 客户端 TCP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远程控制简介

1.1远程控制的定义

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远程控制,是指在不近的距离范围来进行控制。监测和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物理系统,如电力,生产线,水电站等,他们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来管理和执行的,因此远程控制是由监控计算机系统来操作的。准确理解,远程控制是本地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尤其是Internet)的远程控制和控制系统,如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系统是指以互联网为控制系统的通信平台。考虑到远程控制系统领域的对象,需要完整的远程监测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保证实时性,即在有限的时间里正确的数据传输,处理,大多数的控制系统是一个实时系统,实时性的要求是特别重要的。二是可靠性和容错性,这是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或半自动(人工干预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1.2远程控制的模式

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的远程控制功能模式,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组成。监控计算机系统在服务器模式运行,用来监控客户端。客户端主要负责请求将信息给服务器,把来自服务器发送的信息重新在本地实时显示,或向服务器端发送控制命令。服务器主要负责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发送信息。服务器程序放置在控制计算机中,客户程序安装在控制终端中。服务器程序启动,远程计算机上安装网络服务器的客户端一直搜索。然后,联系客户连接服务器,两个PC连接被建立,它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协议TCP / IP被远程控制。

2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控制技术已经日臻完善。首先,远程控制功能的PC用户可以访问台式机硬盘的信息,在你离开办公室的时候,甚至可以通过企业的网络资源访问台式机。今天,许多企业和零售商贩利用远程控制的功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工具,如网络管理员利用软件对局域网进行管理,企业可以随时提取数据和信息。但最重要的远程控制技术是远程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和工业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控制技术的飞跃提升。国内外积极开展远程控制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制出了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整个系统采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也不同,能够满足实验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控制计算机各子系统在不同的实验场所,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并且可以和相距甚远的实验场所之间实现大量数据传输。为实现对保护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诊断,系统在交换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快速以太网。基于Socket网络编程的TCP / IP协议使用(如图1所示,是TCP协议中连接建立的过程图解),不仅实现了数据共享,还具有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的优点,而且系统具有简单,易于升级,性价比非常高。

到目前为止,基于国内互联网远程控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相对而言,对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于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技术研究较早。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国内也在近几年开始积极研究。国内基于Internet远程机器人控制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地区和国外相对较晚,但也有一些不俗的研究成果。如美国伯克大学通过Internet远程控制技术研制了工业机器人的手臂来种植花卉。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的网络机器人控制系统,用户可以查看传输机械臂上的摄像机图像,这使得园艺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如花卉种植,浇水等。

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发送的命令和控制用摄像头来监控网站。目前,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因此,大量图像监控的数据传输时间太长。即使使用数据压缩技术,仍然有大量的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的延迟时间非常长。此外,这类系统的网络模型通常使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远程控制功能太简单,只有一些简单的指令,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复杂逻辑处理。

参考文献

[1] 单长虹.计算機远程控制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2004.

[2] 李新林.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4

关键词:远程维护,新型墙材,生产线

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过程控制逐渐从底层向上渗透。远程监控是针对现场生产设备的特点和监控需求,利用工业控制网络和互联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现场、承担不同功能的机械和电气设备互联,以达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协同工作、资源共享和远程监测的一种模式,能有效访问生产企业的各种设备状态参数、实时与历史信息都发布和访问。

从目前情况而言,国内新型墙材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线设备相互比较独立、分散,墙材行业的流程化生产方式对于长时间停机带来的巨大损失是不能接受的。为了将这种损失减少到最低,为故障设备提供及时、灵活的诊断和维修,就要求设备制造企业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远程服务体系,实现远程技术服务,节省维护时间和费用,及时满足用户要求。

1 远程维护结构与功能

1.1 诊断维护网络结构

新型墙材生产过程中核心设备或子系统大多以PLC作为设备或子系统的实时控制系统,IPC作为上位监控系统,在核心设备和控制系统中选择设置一些检测点,用于完成对设备或系统状态采集。在利用PLC完成控制的同时,将实时采集到的现场数字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传送到故障维护系统,并综合设备结构、维修人员和专家经验等领域知识,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故障的原因、性质和部位,并提出解决故障的维修、调整对策。

在新型墙材生产线的远程诊断中,采用基于Web的B/S结构,客户层无需安装任何专用程序,利用网络浏览器就可远程实现对复杂故障的查询和诊断;服务器层将设备知识、运行数据分析方法等综合起来,构成系统的运行信息数据库等,并将故障诊断和知识推理技术结合起来,构成系统的故障诊断机,根据实时设备运行状态,运行数据信息和其他相关知识,给出参考故障相关信息,调用故障处理方案,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故障诊断和网络诊断等4大部分,如图1所示。

基于Web的B/S远程故障诊断[1]一般过程如下:

a. 用户通过浏览器统一地址URL,访问远程诊断中心的Web服务器,根据远程诊断中心提供的诊断服务功能,进行不同HTML功能页面选择;

b. 用户利用现场故障征兆信息和类型,将必要的故障数据利用HTML页面,提交发送到Web服务器;

c. Web服务器接收请求后,启动故障诊断推理机,并通过便捷的数据接口调用数据库中必要知识;

d. Web服务器的故障诊断推理机利用诊断知识、设备知识等数据库,进行故障诊断处理,通过同客户端必要的人机交互,力求得到准确度高的故障诊断结构或维修建议;

e. Web服务器将故障诊断结构或维修建议组成HTML页面,返回供远程用户浏览和查阅。

1.2 诊断维护功能

新型墙材生产线的远程诊断系统主要是帮助现场生产人员或技术人员在面对复杂故障或新故障时,通过异地技术支持,能顺利解决面临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远程诊断系统提供的功能应包括用户信息管理设备信息管理及故障诊断信息管理、质保信息管理及故障诊断行为评价等功能模块,总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名称、用户联系方式、购买设备时间、类型和数量、设备质保责任人员及设备维护等关键信息,其管理主要就是对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同时还应提供信息查询功能,如按用户名称、设备类型及质保人员等进行查询;设备信息管理用于对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进行针对性管理,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功能、设备组成部件及质量期限等,由于公司产品线的不断变化,需要提供各类设备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及删除等功能;故障诊断信息管理作为远程诊断的核心模块,需要用于描述完整的故障诊断过程,因此故障诊断信息包括故障名称、故障症状、诊断依据、解决方案、诊断技术人员及诊断时间等,需要满足使用人员对故障诊断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及删除等功能;同时从基于知识诊断角度而言,诊断过程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行为,还应提供对诊断知识库的维护功能,能够实现诊断知识库的建立、更新及查询等功能;质保人员信息管理主要用于公司内部的技术管理,涉及到质保人员的姓名、编号、工作年限及诊断技术能力等信息,其管理主要就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同时按姓名、工作年限及能力高低等进行信息查询的功能,便于迅速分配产品质保和技术支持工作;为更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技术服务,在完成一次故障诊断技术支持行为后,需要对该过程进行实施客观技术评价,主要评价信息包括:诊断快速性、正确性、评价人员及评价时间等,应能提供行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等信息操作功能;在基于B/S架构的远程诊断中,采用普通浏览器访问服务器,若没有完整适合的权限管理功能,可能会导致“非法用户”使用远程诊断系统中的未授权功能。系统管理员应能根据系统使用需要,利用专门的用户权限管理,及时提供相关用户权限的添加、更新及查询等信息操作功能,让授权用户可正常合法的使用已授权功能,如各种信息的删除、更改等。

2 故障维护技术研究

2.1 知识组织模型

产生式表示法又称为规则表示法[2],是常用于表示因果关系的知识形式,其一般知识表示形式为:

R:IF E1 AND E2 AND … AND En THEN H

其中Ei(i=1,2,…,n)是知识规则的前提条件,H是结论。在建造诊断知识库时,为了高效地处理专家经验知识和设备知识,可通过分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诊断知识类描述按参数、状态和知识等3种形式组织起来,可建立如图3所示的参数表、状态表和知识表等3个数据表之间逻辑组织形式关系,也便于诊断知识库中知识的组织与管理说明。

参数类用于存放反映设备系统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如开关信号﹑电流、压力、温度等;状态类是具有确定参数信息的一个判断、关系表达式或指令,用以描述知识的一个条件或结论,是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当参数类被赋值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特定状态实体;诊断知识是将若干状态按一定方式和次序相关联而形成的一个独立单元,可用于判断某一个给定状态或结论,是否在诊断知识的前提或结论中。

2.2 知识推理网络

根据故障诊断知识的产生式表示形式,将每一条诊断知识作如下约定:诊断知识前提最多为两个;前提之间组合关系全用逻辑与门“AND”来表示;诊断知识结论仅为一个,可引入树概念建立相关故障诊断决策网络[3,4]。以压机动作告警模型为例,来建立诊断决策网络,压机动作告警模型的知识见表1。

在故障诊断决策过程中,故障诊断问题的求解过程大都可用一个与/或树形式表示,结合规则表达形式,引入了S23、S78等中间变量结点,压机动作告警决策网如图4所示。诊断推理过程中,系统不断用当前已知诊断征兆信息与诊断知识库中的诊断知识进行匹配,同诊断规则的前提条件匹配时,则激活此诊断规则。从如上所建立的压机动作告警故障诊断网络来看,该诊断决策树宽且不太深,比较适合采用宽度优先搜索,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在对上一层的任一结点进行搜索之前,必须搜索完本层的所有结点。

2.3 软件设计

为了满足Web应用需要,微软公司在2002年正式发布了.NET Framework和Visual Studio.NET开发环境[5,6],引入了全新的ASP.NET Web 开发技术, Visual C#是由微软公司所开发的一种面向对象,且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可以将任何组件转变为Web服务,并且可被运行于Internet上的任何平台的任何应用调用。

远程维护系统采用了传统的密码校核形式,使用者通过输入自己分配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选择系统管理员或设备用户两类用户类型之一,可进入不同的子功能系统,并可一键返回主功能工作界面,灵活实现不同功能任务间的切换。例如在线故障维护诊断模块操作中,用户可通过输入现场故障的一些特征故障症状,在线提交给远程维护系统,并可实时请求发起故障诊断分析任务,以获取对现场故障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诊断服务的异地远程实时化。

在线故障诊断过程分为4个步骤:输入故障设备信息、输入现场故障表现信息、故障诊断和诊断结果。设备用户可按照要求非常便捷的完成整个故障在线诊断,在线故障诊断结果包括:故障名称、故障等级、解决方案和诊断依据。用户可根据系统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现场故障的处理,同时查阅诊断依据也可帮助用户理顺不同故障诊断过程,以逐步提高用户下一次判别现场故障的能力。当用户点击完成后,系统会将上述诊断信息保存到故障诊断信息表“diagnosis_info_tab”数据表中,作为诊断历史信息。

将维护诊断信息插入的数据操作过程的Visual C#[7]关键程序代码为:

软件设计完成后,需要将其部署在某服务器计算机上,并在网络上进行发布,以便不同地域的设备用户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访问该服务器计算机,实现对设置维护网站的远程访问,以获取及时的新型墙材生产线远程维护服务。

3 结束语

远程监控利用工业控制网络和互联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现场、承担不同功能的机械和电气设备互联,针对新型墙材现场生产设备的特点和维护需求,对新型墙材生产线的远程维护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研究,基于B/S模式,采用网络通信、ASP、知识诊断等核心信息技术,建立了新型墙材生产线远程维护模型,详细分析了远程维护支持实用化技术,为满足新型墙材生产线路的异地生产维护需求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公法,刘安中,李友荣等.基于B/S模式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23(4):37~40.

[2]薛冬娟,张冬冬,张彦峰等.农业专家系统中分类产生式规则的知识表示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104~107.

[3]谢志强,于旭,杨静等.多关系决策树学习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计算机工程,2009,35(8):50~52.

[4]周建方,唐椿炎,许智勇.事件树、故障树、决策树与贝叶斯网络[J].河海大学学报,2009,37(3):351~355.

[5]马威,吕文哲,曹瑞等.信息系统开发教程——使用C#和SQL Server200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雍杰,宋顺林.基于B/S的Web项目远程维护[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21):5502~5503.

远程煤炭产量网络监控系统方案 篇5

前言

为了能够准确及时的监控、统计各煤矿煤炭产量,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观测到各煤矿的生产状况。通过现有网络平台实时传输矿井的实际产量数据,各职能部门可利用该系统随时监测各煤矿的产量上传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调控煤炭生产总量,防止超能力生产及提高统计报表的真实性。

第一章 系统概要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普及,网络通讯技术及计量装置动态计量技术以及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能够采用最新的计算机、计量处理技术,通过现有的煤矿网络平台实时传输矿井计量装置实时计量数据及设备运行情况,实时将产量数据存入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可为实现远程煤炭产量及联网报警系统提供高效可行、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利用矿区现有或新建的网络环境与技术条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建成高效可靠的远程煤炭产量监控与联网报警系统。为企业的安全防范、高效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本公司研发的远程煤炭产量监控网络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用户管理功能、网络数据实时传送良好的兼容性、方便的可扩展性等众多优点。

第二章 煤炭产运销联网监控阶段

站点式煤炭产运销联网监控管理核定征收。在公路或煤运货车必经路段设立若干煤炭计量收费站,采用IC卡刷卡销售、公路刷卡计量检查,未经许可无证开采的小煤窑将无法使用计算机销售,非法售出的煤炭在通过计量检查站时也无法刷卡验证通行。以售煤煤矿为单位进行统计,以销定税。这种方式较人工计量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是以地磅称重数据作为原始依据,客观性更强,标准也比较统一。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无法解决绕道逃避计量、闯关逃逸的问题,而且还存在计量人员徇私舞弊的现象。

第三章 源头式远程煤炭计量监控阶段

源头式煤炭产量联网监控管理利用煤炭行业产品都需要井口提升的特点,依托科技手段,通过在源头(坑口)设置相应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直接对开采的煤炭数量进行计量,然后通过传输网络将计量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门统一存储和统计。在坑口处部署摄像机,实现远程视频监控,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

源头式远程计量监控方式,可以从源头(坑口)解决矿业计量、监控问题,减少由于中间环节造成的计量漏洞,降低人为干预因素,杜绝舞弊行为,使得监管部门能够远程、准确的掌握煤矿产量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对超生产规模过度开采进行监管,这对于保障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矿产资源免于滥挖滥采、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1 监控系统简介

在煤矿的出井口安装高精度专用称重设备,(轨道称重、竖井称重、传送皮带称重、汽车衡称重、数据视频采集和数据传输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连续采集传感器称重数据,分析处理后得出矿产品的实际重量,并通过传输网络,把现场测量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上。监控中心接收、存储和统计各类生产数据,管理部门通过浏览器查询每个煤矿的产量信息及监控图像。

3.2 系统组成源头式矿业远程计量监控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和管理层。数据采集层设备包括电子称重设备、摄像机、数据视频采集、数据采集模块和UPS电源等,其主要实现称重数据采集、视频环境数据、设备告警数据,完成本地存储后,再将数据通过传输网络到传送到远端管理中心。

管理层设备包括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网络视频服务器、拼接显示大屏及电视墙、UPS电源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软件等,其主要功能是对前端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分类和整理,并根据需要对煤炭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形成相应的文件和报表,并在显示屏或电视墙上显示监控图像,还可以与政府煤监专网等联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监控。

网络传输层主要功能是保证前端数据采集层的数据完整、及时和准确的传送到管理层。按照传输分方式,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两大类。

3.3 系统特点

 无人职守

系统设计为智能设备,嵌入式开发技术,煤矿前端无需工作站支持,无需人员职守,设备功耗小。

 稳定可靠性高

系统所有设备按照工业级标准设计,性能稳定可靠,所有对于线路都有高压隔离、大电流保护的机制,保证设备不会因为高压等原因烧毁设备。另外设备具有超强防雷功能,防止雷电损坏。

 应用范围广

系统适应竖井、斜井、汽运、皮带等出煤方式下的称重计量,可以选择多种传输方式。

 数据安全有保证

数据采集设备与监控调度中心数据服务器间通讯协议采用私有协议,数据传输前进行数据加密,保证数据不被破解、盗取和篡改;前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通讯采用轮询和主动上报形式,保证数据的实时和完整性。

 系统安全性高

WEB服务器具有多级用户管理权限,维护人员可根据用户权限设置多个查询级别,保证系统安全。

 多种措施防止作弊行为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6

【关键词】网络安全;消防远程监控;防范措施

1、引言

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系统,是加强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科技手段。然而,目前网络上攻击网络系统的手段越来越多,如何使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安全可靠地为联网单位服务也是摆在消防部门面前的一个问题。

2、网络隐患的来源

2.1人为因素

(1)操作失误。操作员设置的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而提高用户安全防范意识,选择合理安全配置,是减少网络风险的重要途径。

(2)恶意攻击。这是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如何预防或抑制恶意攻击,是网络安全防范的核心内容。

2.2非人为因素

(1)软件漏洞。任何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都不是百分百无缺陷、无漏洞的,软件漏洞是入侵者攻击的首选路径。

(2)病毒攻击。网络是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与服务器实现数据连接的互联网平台,因而不可避免地会遭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病毒攻击。

3、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信息传输安全、信息存储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方面。信息存储安全,也即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终端安全,一般是基于口令和/或密码算法的身份验证,来保证信息的安全保护。信息内容审计,是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

(a)数据传输加密技术。该技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以防止通信线路上的窃听、泄漏、篡改和破坏。

一般常用的是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这两种方式。链路加密侧重与在通信链路上而不考虑信源和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链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链路加密是面向节点的,对于网络高层主体是透明的,它对高层的协议信息(地址、检错、帧头帧尾)都加密,因此数据在传输中是密文的,但在中央节点必须解密得到路由信息。端到端加密则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回封,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端到端加密是面向网络高层主体的,它不对下层协议进行信息加密,协议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用户数据在中央节点不需解密。

(b)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目前,对于动态传输的信息,许多协议确保信息完整性的方法大多是收错重传、丢弃后续包的办法,但黑客的攻击可以改变信息包内部的内容,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完整性控制。

(c)防抵赖技术。它包括对源和目的地双方的证明,常用方法是数字签名,数字签名采用一定的数据交换协议,使得通信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接收方能够鉴别发送方所宣称的身份,发送方以后不能否认他发送过数据这一事实。

鉴于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需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及防抵赖技术。为节省投資、简化系统配置、便于管理、使用方便,有必要选取集成的安全保密技术措施及设备。

4、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基于网络系统风险的来源以及对人们造成危害的重大性,做好防御措施,减少隐患源头,防范于未然,是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的主要方针政策。为此,单位或个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开展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安全源于风险,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要确定安全风险的来源、种类、破坏程度、发生可能性、产生的后果等内容。风险评估也是实现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重要步骤,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阶段,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核查手段。当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网络与信息系统使命有重大变更时,及时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和了解新的风险,并及时调整安全保障技术和管理措施。

(2)加强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病毒防御,实时检测网络安全漏洞,监控病毒入侵。

加强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病毒防御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各级监控中心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安全规则;加强对中心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培训;对监控中心值守人员要请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病毒防御常识等。再者应该加强技术上的防范措施,例如建立网管系统,使用漏洞扫描、入侵监控等系统。检测安全漏洞就是扫描网络中系统、程序、软件的漏洞。利用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最新漏洞报告,提醒管理员实时了解网络系统当前存在的漏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

(3)定期实行数据备份或恢复,具备应急备份功能

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灾难事件时最为重要的是恢复和分析的手段与依据。网络运行部门应该制定完整的系统备份计划,并严格实施。备份计划中应包括网络系统和用户数据备份、完全和增量备份的频度和责任人。还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消防远程监控中心的数据备份或恢复问题,具备应急备份功能。如采用双机热备等方式保证系统及信息的安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4)安装配置防火墙

防火墙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网络保护装置,它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网络间通过匹配编好的网络策略规划来决定对网络的访问,达到对网络数据的保护。防火墙作用包括: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监视Internet安全等。

5、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负面效应和网上不良信息时有出现,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感染病毒时有泛滥,网络隐患事件时有发生,网络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可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一个系统只要使用,就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仅仅采用一两项安全技术是不足以全面对抗网络上所潜在的各种威胁的。因此,必须提高用户安全意识,配合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安全技术,定期检查,实时监控,才能将网络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GB 26875-201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S].2011

[2](美)考夫曼等著,许剑卓 等译.网络安全—公众世界中的秘密通信(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戴英侠,许剑卓,翟起宾,连一峰.计算机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社,2005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7

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 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换、工作效率的提升, 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 有诸多的组成部分, 例如服务器、客户端、系统结构拓扑等等。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中的服务器, 主要采用的是交互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其主要与Java技术等结合, 完成数据库的开发, 以及数据的存储。

而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中的客户端, 主要为远程被控计算机客户端, 该系统中被控计算机客户端, 其开发的软件主要是通过Java技术实现和完成的, Java是一种程序语言, 有较高的通用性、高效性、安全性等[1]。其客户端是一个高级的后台管理程序, 可以远程调度目标计算机中的任务, 或者是对计算机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收集等。该系统中的被控计算机客户端, 通过Java客户端与服务器进行连接, 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 实现其远程操作等。而电源管理终端, 是被控计算机客户端对目标计算机进行操控的核心, 该终端的结构简单, 可以采用任何的模拟方式, 将其与以太网进行连接, 高效、高质量。

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的系统结构拓扑, 其可以为客户的计算机提供动态的服务, 通过网页、浏览器等, 实现实时掌握计算机工作状态, 并实现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和远程控制。

二、Java Web技术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推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的设计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将Java Web技术在其设计中应用。通过对Java Web技术的应用, 提高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 以及工作的性能。

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的服务器, 是由Java Web技术以及其他的技术联合开发的, 其中服务器组件的开发, Java Web技术应用较为明显。在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设计中, 很多地方使用到数据库, 此时利用Java Web技术、JSP技术, 获得数据库连接对象, 通过数据库获取需要连接的对象, 其中封装数据库中的相关操作需要Java Web技术, 其直接的通过类名完成对数据库的调用。

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的客户端设计中, Java Web技术的应用, 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等。客户端设计中, Java Web技术主要是负责操作系统的交互, 以及收集系统的信息, 并为客户端提供一个兼容的接口。将Java Web技术应用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中, 使得该系统具备了Java Web程序语言等, 进而可以扩展该系统的性能和优势, 可以实现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对C++ 等语言的利用等[2]。

Java Web技术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应用中, 除了以上的优势和作用之外, 其还可以实现屏幕截取等。屏幕的截取是远程控制中的重要技术, 其针对被控制计算机的屏幕内容, 进行截取, 并将其压缩到服务器上, 最终发送到管理端, 实现对被控制计算机的实施屏幕内容的截取, 这期间Java Web程序语言, 需要执行较多的操作, 除了需要完成快捷的屏幕截图之外, 还需要提供全屏截图的回放功能等。相对于Web技术而言, Java技术截图, 在技术上有更多的优势, 其不受平台的限制。

综合分析, 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中, Java Web技术的应用, 为该系统提供了显著的优势, 也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所以在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中, 可以有效的利用Java Web技术。

总结

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需要发展远程控制系统。而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的设计中, Java Web技术的应用, 充分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也为远程控制的设计和实现, 提供了较大的服务。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 Java Web技术在远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系统中的应用, 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 保证系统稳定有效的运行等, 需要在今后的系统设计中, 合理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焕宇.基于Java Web技术的计算机远程维护控制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4 (05) :1-7.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8

在当今信息时代,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只要有网络在, 无论你在哪个角落, 世界都会在你的眼中。尽管网络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 但是对于信息安全、资源交流等来说, 人们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信息泄露事件是计算机网络上经常发生的, 这些事件始终是困扰着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推广已经迫在眉睫。目前, 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特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 同时结合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 为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被地理位置限制, 利用网络远程系统可以对不同位置的网络设备进行控制, 从而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在经济发展推动下, 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力都得到了提高。总之,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同时更有利于信息、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交流, 网络和软件中将储存大量有关信息。

2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计算机远程监控又称为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监控, 也就是说利用本地计算机, 将其连接到远程计算机上, 之后用来对其监控和控制。服务端、客户端和控制信息是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服务端的作用主要是管理信息, 发送命令;客户端提供软件资源, 而服务端指令则由相应的系统消息来反馈。当前的大多数远程监控系统都是采用服务器与客户机模式, 服务器是实施监控的一端, 客户机是被监控的一端,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命令, 客户端以此来满足服务端的要求。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远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模式为: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 浏览器做为控制端。总的来说,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网络对象的功能得到调节和改善, 一般包含四个部分:图像处理、远程控制、系统分析和网络通信。

3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流程

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两个部分, 在使用前要将客户端程序先安装到主控制计算机上, 在被控制计算机上要安装上服务器端。紧接着在主控制端计算机上运行客户端应用程序, 而口令传送则由该远程监控系统中的控制功能来完成, 同时对于执行各项远程操作问题要通过服务器端中的控制软件来执行。如:截获目标计算机桌面的屏幕图形, 与此同时对远程客户端的鼠标及键盘事件等方面的内容还要提取、记录。截获被控制计算机的屏幕图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客户端接收服务端屏幕图像数据传输的过程, 其中传输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进行屏幕图像的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4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步骤

4.1 建立总体框架

建立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总体框架时, 需要围绕多个问题去考虑。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也促使黑客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目前, 有许多病毒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构成安全隐患, 与以往相比在功能和隐蔽性上都上升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 在建立监控系统总体框架的过程中, 就要包含对在运行过程中处理系统所遇到的问题有帮助的器件和模块。在搭建运行平台方面, 必须要保证系统低能耗化、简洁化, 从根本上降低监控工作的开支和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程度。除了上述内容外, 操纵界面的选取问题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在选取时要注意结合着监控系统实际运行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经济和环境效益, 采用合理的人机界面, 这是当前的一个主要趋势。

4.2 实现系统功能

在设计和构建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时, 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内容度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尽管这些特性不能面面俱到, 但最起码要保障在运行的过程中系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计算机网络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从而保障了用户的信息安全。

5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技术的具体实现及应用

5.1 消息模拟技术

通常情况下, 用户在运用应用程序时, 单击鼠标或者敲击键盘的消息都是被外设的驱动程序首先截获, 之后的这些消息再由外设将其加入到系统的消息队列, 从而使应用程序能够及时的对所获信息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使应用程序从窗口消息队列中得到该消息,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也有部分应用程序提供不了外设的输入, 不具备这种功能, 所以, 就要自行模拟外设信息并直接将其发送到系统的消息队列中去, 该技术可以称为消息模拟技术。

5.2 监控系统结构网络信息化

传递信息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 需要利用有关手段将当前要传递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网络能识别出的信息, 并在计算机网络之间使这些信息能准确、快速的传递。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技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时, 应将监控系统转变为具备能够识别计算机网络数字信息的系统。此外, 对计算机网络运行可能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分级, 以便系统能达到同时处理多个问题的目的, 要注意优先处理主要问题。与此同时, 要实现监控系统网络化、规范化, 也能更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3 操纵界面友好化

在计算机网络广泛运用的情况下, 必然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在进行网络监测工作时也会伴随着越来越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 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控计算机网络时, 为了让技术人员更快捷、准确地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 并维护好监控系统, 就要对监控系统的操纵界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目前, 我国有很多网络监控部门所使用的监控操纵界面在设计上符合现代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能够及时、直观地将许多分析和处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信息都全面的在界面上反应出来, 促使界面有一个美观、友好的布局, 由此也可以使操纵人员的疲劳程度得以降低。

总之,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及其技术应用对于信息的获取、应用等有着重要意义, 也是科技发展的表现。

摘要: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监控现场进行监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 人们更希望利用Internet对监控系统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 也就是所谓的远程监控。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多媒体应用, 它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去获取一些监控范围内的直观材料, 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文章根据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对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流程及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步骤进行了分析, 并重点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技术的具体实现及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服务器

参考文献

[1]任建凯, 张红梅.浅析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运用和发展[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4 (3) .

[2]刘燕.对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监控技术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10) .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9

1、公安系统存在问题的特征。

1) 系统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不断地被解决, 但也不断地出现新的安全问题。例如线路窃听劫持事件会因为加密协议层的使用而减少。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特点, 造成系统安全问题不可能拥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措施。2) 系统安全问题来自于管理层、逻辑层和物理层, 并不是单一的。管理层的安全主要包括安全政策及人员组织管理指标方面的内容。逻辑层的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保密性, 也就是在授权情况下, 高密级信息向低密级的主体及客体传递, 确保信息双方的完整性, 信息不会被随意篡改, 可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一旦双方完成信息交易, 任何一方均不可单方面否认这笔交易。物理层的安全涉及的内容是多个关键设备、信息存放地点等, 如计算机主机、网络等, 防止信息丢失和破坏。

2、公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 一机两用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公安值班人员在公安网络中接入自己的私人电脑, 同时还包括一些无线上网设备等。外接上网设备通常安装了无线网卡, 外界侵入公安网络的可能性增大, 公安网络的安全隐患扩大。此外, 公安系统中的计算机出现故障, 需要检查维修时, 没有事先格式化计算机, 导致系统计算机中的资料泄露, 甚至出现“一机两用”的情况, 可以将病毒引入系统中引起信息泄露。

3、安全意识淡薄。

公安网络中的计算机存在滥用的情况, 非在编的基层人员在未经允许、教育培训的情况私自使用公安网络, 从而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 给网络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 公安部门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办公室计算机的保密性不强, 安全等级不高, 重要软件、文件等均没有进行必要的加密处理, 很多人员可以随意访问公安网络, 降低了公安网络中计算机及其信息的安全性。

二、网络安全技术与公安网络系统的维护方案

1、积极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队伍。

网络安全管理队伍对管理公安网络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公安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可以定期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技术教育与培训, 增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改善管理效率, 提升管理水平。

2、充分运用网络安全技术。

1) 防毒技术。随着病毒的传播速度、频率、范围的不断扩大, 公安网络系统中也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防御体系, 运用全平台反病毒技术、自动解压缩技术与实时监视技术等完善病毒防御方案。为了实现系统低层和反病毒软件之间的相互配合, 达到杀除病毒的目的, 公安网络中的计算机应运用全平台反病毒技术。利用光盘、网络等媒介所传播的软件通常是以压缩状态存在的, 反病毒软件要对系统内部所有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 清除压缩包内的病毒, 若不运用自动解压技术, 存在于文件中的病毒会随意传播。

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安网络系统中一般是以敏感性资料、社会安全资料为主, 这些资料被泄漏或者损坏均会产生严重后果。为了提升信息资料的安全性, 必须定期备份, 同时还应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此外, 还应明确系统灾难的原因, 如雷电、地震等环境因素, 资源共享中, 人为入侵等, 针对可能出现的系统灾难, 可以建立起对应的灾难备份系统。灾难恢复指的是计算机系统遭遇灾难之后, 重组各种资源并恢复系统运行。

三、公安网络系统中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南昌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在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中把安全性为视为战略性问题。利用规章制度与法律政策措施、技术性措施和审计管理措施等解决网络系统中的安全问题。通过利用公钥信任体制、双密钥对、防火墙技术、实时监视技术、全平台反病毒等技术进行全方位防毒, 值得注意的是只运用技术性措施不能完全保证系统的安全。在审计管理措施方面囊括了技术和非技术性的措施, 如实时监控部门安全状态、现有系统漏洞的检查、信息保存备份等。

结束语:从技术理论上看, 公安网络系统不可能实现绝对安全, 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更安全, 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公安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此外, 还应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增强其安全观念, 健全系统安全制度, 提升公安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摘要:公安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公安网络的关键技术问题, 网络安全是整个网络技术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公安网络系统安全和网络技术安全的维护显得十分重要, 直接关系到各种资料信息的的保密性。公安机关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更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文章简单分析了目前公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维护方案, 以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公安网络,系统安全,维护方案

参考文献

[1]姜泽平.网络安全技术与公安网络系统安全[J].警察技术, 2011, 03:9-11.

[2]李泽燚.浅谈网络安全技术与公安网络系统安全[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6, 01:8-10.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10

一、广电系统存储系统发展现状

在广电系统中, 传统的存储方式, 最原始的是打孔纸到磁带的信息存储方式, 在进行技术革新后, 其存储方式也由硬盘发展到磁带库的模式, 以及后来的磁盘列阵到网络存储模式。而随着广电系统的更加复杂、庞大, 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的弊病越来越突出, 如何有效的解决信息的存储, 保障信息的稳定、安全, 全面的管理多样化的数据, 就成了目前广电系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二、网络存储系统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新型的网络存储技术应运而生。通常情况下, 网络的存储系统包括DAS、NAS、SAN等三类技术形式。

1. DAS技术

DAS是指直接附属的存储技术, 该技术系统最主要的是依靠主机操作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读写以及数据存储的管理, 然而, 这种模式下的存储技术, 在数据备份以及恢复的时候要占用大量的主机资源, 而且随着数据的增大, 其备份和恢复的时间也会相应的增长, 另外, 对于服务器的硬件的依赖性以及影响就会相应的变大, 这就导致服务器的质量会对数据造成一定的潜在威胁。而且不管是直接附属存储技术或者主机的扩展, 或者阵列容量的扩展, 都会使得相关的系统停机, 直接导致信息数据的流失, 对于广电系统来说, 稍纵即逝的讯息都关系到新闻的时效性, 以及准确性, 因此, 这样的的弊病很难让相关部门接受。

2. NAS技术

NAS网络附属的存储技术, 是基于Rj45接口和相关的网络主机相连的存储方式。通过将分散、独立的数据整合集中, 实现不同主机和服务器的资源共享技术。一般用作于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 其中心不再依赖具体的存储设备, 而是以数据位中心, 通过相关服务器的集中传递, 实现数据信息的流通。这样的方式对于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数据的管理有明显的效果, 但是由于其技术的要求性高, 目前国内还没用相关具体的可靠技术应用。但是对于广电系统来说, 该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方面理论效果十分明显, 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网络存储的主流。

3. SAN技术

SAN技术, 是一种针对储存体系的专用储存网络, 通过把需要处理的信息的应用系统之间连接到相关的储存设备上, 然后实现信息的同步储存。前端的网络通过相关的活动, 产生各项数据以及相关的信息, 然后直接传送到后方的储存网络,

相对传统的DAS储存技术系统, SAN的储存结构不仅满足了高速度的快捷性、可扩展性和远程方面的尖端要求以外, 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就是后端的庞大网络, 可以作为一个巨大的储存设备, 对于庞大数据的储存要求可以很好地满足。一方面, 这样的虚拟储存设备不仅可以满足巨大的储存需求, 而且可以有效的整理打包信息, 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 另一方面, 通过对信息的整理管理, 然后根据前端的不同不要, 可以很好的分配数据信息, 然后快速的实现信息的转化, 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而且可以很有效的降低在储存设备方面的成本。

三、基于网络存储技术在广电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 以及广电系统对于信息处理的特殊要求, 基于网络存储技术中SAN技术的新系统被开发出来且广泛的应用到各级广电系统当中。如图所示。

此系统通过实现多台服务器的数据共享以及资源分流, 有效的提高了性能, 以及数据存储的可靠稳定性。由于多台服务器的并行, 可以有效的实现多种服务的同时运行, 另外, 通过平衡负载以及利用集群文件系统, 有效的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数据快速流通和共享, 为各个节点上的数据存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广电系统中网络存储技术的维护

网络存储系统基本维护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定期维护检测、故障处理和维护日志记录。这四部分工作关系到网络存储系统进行完善档案与资料的建立, 所以必须做好与维护工作相对应的文字记录, 并严格按照有关进行逐一的落实。

1. 定期维护检测

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测是例行维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它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依照定时检查所规定的周期对网络存储系统中所有项目的问题进行检测, 当发现有隐患存在时必须即刻解决, 从而保证把有可能会产生的故障扼杀在隐患状态, 进而达到提高网络存储性能、减低网络存储故障率的目的, 进而为网络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2. 故障的处理

相比较于其他的系统而言, 网络存储系统更容易产生故障, 引发故障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但无论是基于何种原因, 在广电系统中都能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现象。一旦在发生故障之后, 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寻找不同部位, 同时依据不同的故障涉及范围、故障所发生部位和故障类型对故障进行排除, 从而保证广电系统中网络存储的稳定运行。

3. 维护日志的记录

维护日志指的是在长期进行网络存储维护过程中所留下的工作日志, 对网络存储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即使是一个拥有很强记忆能力的网络存储系统的技术员, 也不可能将整个维护环节全部记下来, 更不用说已经发生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故障。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技术人员因为过于自信, 不仅没有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 及时地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 反而将故障处理的周期延长, 为以后的维护工作带来了隐患所以, 维护人员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定的规范进行维护日志的记录。一份记录详尽的工作日志不仅有利于维护人员对工作进行总结, 更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五、结语

广电系统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传播途径, 更是信息传播的核心, 因此, 保障网络存储系统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维护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对维护技术人员而言, 必须要具有专业过硬的基础维护知识, 并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规定开展维护工作, 并且做好长期维护工作时的记录日志,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累积经验, 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的水平, 才能保证网络存储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只有这样, 广电系统才能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才能为广大受众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利于不败之地。

摘要:广电系统的工作由于其数据量大, 数据处理复杂, 因此对于网络存储系统的要求特别严格, 一个稳定、有效、安全、简便的网络存储系统是保障广电系统稳定工作的前提, 和重要保证。本文针对最新的网络存储技术展开了相应的技术方面的讨论, 针对该技术在广电系统工作的应用, 进行了一般性的介绍。

关键词:网络存储技术,广电系统,应用与维护

参考文献

[1]陈苏标, 刘松浩, 潘巧飞.有线电视运营加解扰技术的阶段性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2009.

[2]姚音.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中调试测量工作浅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2.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研究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防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环境的整体安全,它一般分为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安全性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安全,完整性是指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软件或程序被删改的一种技术手段,保密性是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最有效的手段。总之,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维护必须要包含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做好防御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各项策略,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软件漏洞。随着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软件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一样,任何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也有自身的缺陷和漏洞。然而,非法用户利用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缺陷以及漏洞,侵袭正常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窃取机密信息和破坏信息,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软件漏洞的分析包括以下三点:

1.协议漏洞: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协议漏洞是指非法用户利用互联网运用的各种协议的漏洞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破坏系统的根目录,从而获取超级用户等特殊的权利,对人们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说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IMAP)本身具有在Unix根目录下运行的特点,非法用户和黑客利用IMAP协议的漏洞,攻击它的根目录,从而非法获取他人的邮件信息,威胁人们的正常学习和工作。

2.缓冲区溢出:在不检查程序与缓冲区之间的变化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系统大部分都会接受很长的数据,然后把溢出部分放在堆栈内,系统又能正常地执行命令。非法用户攻击人们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都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的各种漏洞和缺陷,缓冲区溢出是指攻击者利用缓冲区照常处理很长的执行命令的特点,攻击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其不稳定状态。

3.口令控制: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说运行口令很重要,在使用很长的系统环境内口令攻击最容易发生,网络系统的保密性受到破坏,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说,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通常把口令保存在一个文件中,非法用户可以通过拷贝或口令破译方法入侵该文件,从而非法用户得到攻击的机会,侵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跟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非法用户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具有的缺陷和漏洞制成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在被激活的情况下感染其他程序,对被感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破坏性很大。

(三)操作失误。企业网络环境是互联网的一部分,由于企业操作员对计算机操作的安全意识薄弱,忽视计算机安全配置的问题等等都会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带来威胁。虽然互联网已经普遍涌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是很多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强,往往会出现将自己的账号不慎泄露出去的现象,这样对非法用户创造攻击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机会,对用户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目前,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谨慎对待自己的账号密码,操作失误造成的网络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减少了。

(四)恶意攻击。恶意攻击其他人的网络安全是违法的行为,就是指恶意攻击别人的计算机破坏他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窃取信息,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害都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裁。恶意攻击一般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前者是利用各种手段有选择的破坏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后者是指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计算机信息进行窃取,两者都有破坏性,必须要采取防御措施。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策略

从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因素分析结果看,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威胁可以概括为病毒的危害和黑客攻击的危害两大类,下面我们分别对着两种危害提出防御策略。

(一)计算机病毒的防御。

1.设置权限,防止口令的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主要以防御措施为主,只要做好防御工作,就能有效地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一切病害。还有必须要定期更换口令,不能长时间使用同一个口令,防止非法用户的越权访问和窃取口令的违法行为。

2.重视杀毒软件的安装和管理。杀毒软件的管理不能太分散,必须要由专门的网络管理员集中设置并管理,这样可以把杀毒软件与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安全措施联系在一起,它们一起起到防御病毒的作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对黑客攻击的防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策略除了病毒防御还有黑客攻击的防御,黑客攻击就是指通过检测、告警和修复等手段防止黑客的侵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黑客攻击的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防火墙,它是一个用来隔离被保护的内部网络的防御系统,我们一般使用的防火墙技术包括包过滤路由器、双宿网关、过滤主机网关及过滤子网网关等。

四、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势在必行。然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不仅仅是系统管理员部分人的任务,其他的使用者和操作者都有职责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好防御病毒和黑客的各项工作,就能给广大群众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邱文军,华中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研究[J].软件导刊,2007(17).

[2]李珊.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3]余冬贞.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初探[J].大众商务,2010(12).

网络远程维护系统技术 篇12

莆田市广播电视台是福建省广电系统首个市、县 (区) 、乡镇广电系统垂直管理的改革模式, 下辖9个派出县 (区) 的宣传网络管理机构和53个乡镇广播电视站。由于事业的高速发展,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 于2009年5月在原有莆田广电光纤骨干网基础上, 添置了若干台网络设备, 建立了全台网络平台。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原先在2003年底已实现全市一张网络, 2009年5月添置了华为S6502、H3C S3600交换机等若干台网络设备, 利用以太网技术, 使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各下属部门局域网内的电脑设备通过汇聚交换机 (H3C S3600) , 以星形网络拓扑架构通过莆田广电骨干网光纤链路汇接到核心交换机 (华为6506R) , 实现了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内所有部门的网络互连。拓扑图如图1:

二、系统设计原则及思路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莆田各县区电视台能随时向莆田市台节目传输, 实现素材交换和共享, 提高节目生产效率。

莆田市五个县区电视台除了平时向莆田市台传送素材外, 每天还传送六分钟的电视节目, 在莆田市台频道固定时间段播出30分钟《来自县区的报道》。由于莆田市台新闻与来自县区报道的节目播出时间都是固定的, 新闻量也不大, 因此本回传系统设计的原则就是要建成一个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维护简单、扩展容易的传输系统, 具体要突出以下5个特点:

1.先进性。建成后的回传系统能实现信息共享。所采用的文件传输技术可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 可察看连接上的远程计算机内有哪些文件, 并能随时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下载到本地计算机, 也能方便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上传到远程计算机去。

2.可靠性。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确保系统在设计的负荷下能够满足稳定服务的要求。回传系统内作为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非编设备均有备份。

3.可扩展性。系统搭建后, 能够为以后的系统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确保系统根据网络的扩展、用户规模的扩展、应用需求的扩展而能增加负荷性能。同时, 系统的扩展能够实现在不中断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展和维护。

4.实用性及经济性。从实际出发, 新老设备物尽其用。原来用于向省台回传的Dvstorm非编设备可以改造后作为本回传系统的服务器备机, 各县区电视台用于节目制作的非编设备可作为客户端。

5.安全性。除了保证回传系统本身的安全外, 不影响与其相联的其它功能子网。同时, 通过对各县区电视台用户和密码的设置及对权力的分配, 通过对不同管理员权限的设置, 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

基于以上几点, 设计思路是整个回传系统架构采用C/S (客户端/服务器) 形式, 运用目前可靠实用的FTP传输模式。根据本回传系统数据流量要求, 决定不采用专用服务器, 只需购置一部联想品牌电脑加上Dvstorm XA多媒体采集卡作为服务器, 就可满足要求, 通过授权莆田五个县区电视台连接设在市台内的服务器上传、下载文件。客户端则利用莆田各县区电视台已有的Sobey非编设备。这样投入较小, 维护方便, 系统扩充和更新换代简便, 即使系统出现故障, 利用本台现有的资源就可以很快恢复, 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采用这种系统架构模式, 用户不仅自己可以上载新闻素材, 而且可以下载自己需要的素材, 实现了素材资源共享。通过服务器设置, 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上下载稿件, 这样就保证了系统的基本安全。

三、实施方案

(一) 硬件配置

按照充分利用、经济实用、操作方便的原则, 为全面完善县区电视新闻回传系统, 经过综合考虑, 莆田台在硬件配置上只新购置了一部联想扬天T4900V个人计算机作为服务器, 并选用Canpous公司的Dvstorm XA编解码板卡作为服务器上的非编卡。配置理由是:

1.莆田各县区电视台向莆田市台传送素材都是在早上9点至晚上19点之间, 服务器不需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放, 因此配置联想扬天T4900V (1G内存、320G硬盘, 至少有280G空间可用于存储素材, 按存储MPEG-2 8M/s码率的文件算, 大概能存储8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 , 可以基本满足本系统作为普通非编及服务器的使用。即使以后觉得运行不够快或存储空间不够, 只要通过增加内存和硬盘容量即可解决。

2.Dvs torm XA Plus板卡为广播级采集卡, 可进行MPEG-2压缩, 除具有模拟复合、S-Vide o和分量输入输出接口外, 还有1394接口, 可方便与莆田台的编辑设备联接。配套的EDIUS软件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及良好的兼容性, 可对几乎所有的视频文件格式实时混合编辑, 满足莆田市各县区电视台非编生成的MPEG-2文件的实时编辑。同时, 在本服务器和莆田市台原有一部带Dvstorm2板卡的非编上装上相关软件后, 可起到相互备份的作用。

3.由于莆田市台非编制作网站点有限, 带宽有限, 为了不影响其它栏目的正常工作, 在服务器上安装非编板卡, 可对莆田5个县区传送来的6分钟节目进行串编成30分钟的《来自县区的报道》, 也可对素材进行粗编, 通过1394接口, 与DSR-1800AP编辑录机进行连接, 再通过DSR-1800AP的SDI接口与非编网相联, 实现上下载。这样可使回传网络与非编网络物理隔离, 保证了制播一体网的安全。连接图如图2:

(二) 软件的选择

为了实现莆田各县区电视台与莆田市台之间视音频内容的高效互动与共享, FTP传输模式是简单和可靠的方式。

1. 服务器软件:Dvs torm XA配套软件和S e rv-U软件

服务器安装有Dvstorm XA配套的视音频采集软件, 用于素材的采集、重放;并安装了Serv-U软件作为FTP服务器软件。选用Serv-U软件的理由是:它除具备其它同类软件的几乎所有功能外, 还支持断点续传、带宽限制、远程管理、虚拟主机等, 使用广泛、兼容性好, 用户能够将任何一台PC设置成FTP服务器, 通过在同一网络上的任何一台PC与FTP服务器连接, 进行文件或目录的复制、移动、创建和删除等。

从使用实践来看, Serv-U软件能够提供以下功能:⑴操作简易, 符合windows标准的用户界面友好亲切, 易于掌握, 并可作为系统服务后台运行;⑵支持实时多用户连接, 并通过限制同一时间最大的用户访问人数确保PC的正常运转;⑶安全性能出众, 能够为数量众多的不同用户提供不同设置, 能够在目录和文件层次都设置安全防范措施, 可以基于IP对用户授予或拒绝访问权限;⑷流量可控:可支持文件上传和下载过程中的断点续传, 并能够设置上传和下载的比率, 硬盘空间配额, 网络使用带宽等, 从而能够保证用户有限的资源不被大量的FTP访问用户所消耗。

2. 客户端软件:FLAS HFXP软件

我们在莆田5个县区电视台用于回传的非编上安装FLASHFXP软件。FLASHFXP是文件交换协议, 是FTP众多协议中的一个协议, 是一个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这个协议控制着两个支持FXP协议的服务器, 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 能自动地完成传输文件的操作。选用Flash FXP的理由是:⑴其软件界面友好, 使用方便;⑵可提供断点续传功能, 并支持上传、下载及第三方文件续传;⑶可以支持文件夹 (带子文件夹) 的文件传送、删除;⑷可以暂存远程目录列表, 具有避免闲置断线功能, 防止被站点踢出;⑸在FTP应用方面, Flash FXP是传输速度较快的终端软件。

(三) 系统的安装设置

首先把服务器上280G大小的D分区作为素材盘, 在素材盘的根目录下建立目录“县区回传”, 再在其目录下建立七个子目录, 分别为:“当日新闻”、“待删除素材”、“仙游电视台”、“涵江电视台”、“荔城电视台”、“城厢电视台”、“秀屿电视台”。然后在服务器上建立“PTTV”域, 设定涵江、仙游、荔城、城厢、秀屿等5个用户, 如涵江用户命名为:“hjtv”, 再设置密码、管理权限, 目录访问权限等等。设置各县区台只能访问根目录下的“县区回传”目录;设置各目录最大尺寸为无限制;设置各县区台对以各自台命名的子目录拥有完全权限, 即可以浏览、上载、下载、重命名、删除素材等, 各县区电视台上载的素材都传送到以各自台命名的子目录里;设置各县区台对“当日新闻”目录只有“写”的权限, 即只有浏览、上载的权限, 各县区台只能把当天要播出的6分钟节目上载到这个目录里, 并不能删除里面的素材。设置“待删除素材”及另外其它四个台对应的四个子目录都只有“读”权限, 即只有浏览、下载素材的权限, 各个台只能到这五个目录里查找自己需要的素材并下载。暂不限制每个用户的上下载带宽。图3为涵江电视台的目录访问权限。

在客户端, 各县区电视台运行FLASHFXP客户端软件后, 首先要在站点管理器里建立一个站点, 然后输入域名“PTTV”、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给定的用户名、密码后就可建立连接, 图4为涵江电视台的操作界面。客户端连接登陆后, 就可像操作本地电脑一样, 做一切给定权限所允许的事情, 即可以把自己的文件传输到FTP服务器当中, 也可以到服务器下载文件。由于在Serv-U服务器软件中的设置, 使得各县区电视台登录服务器后只能看到七个目录。一个是以本台名称命名的目录, 用于素材的上载;一个是“当日新闻”目录, 用以存放各县区当天要在市台播出的新闻节目;另一个是“待删除素材”目录, 存放市台已采用待删除的一周前的素材;还有四个是其它县区素材目录, 存放其它县区上载的素材。图5为涵江电视台连接后的界面。

(四) 网络传输的实测速度

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莆田各县区电视台向服务器回传的素材都采用MPEG-2 8M/s码流压缩, 每分钟的电视图像经压缩打包后大约为60M左右。用MPEG-2 8M码流的格式采集10分钟的一段素材, 大小为622M, 让各县区台在不同时间上传到本系统服务器, 经过多次测试的数据得出, 本回传系统平均传输速率大约为9MB/S, 传输时间基本在72秒左右, 能达到9:1的传输效果。图6为涵江电视台的一次传输载图, 本次传输的是6分钟电视新闻节目, 文件大小为415.50M, 共用时47秒。

(五) 安全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病毒、木马、流氓软件, 我们对新闻回传系统采取了以下措施:

1.新闻回传系统里的服务器以及任何一部客户端都不与外网连接, 同时屏蔽回传系统里的服务器以及五个县区电视台作为客户端的Sobey非编设备的USB接口, 在信号源端消除病毒传输。

2.回传系统中服务器视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 通过安装在服务器内采集卡上的DV口与DSR-1800AP编辑机相连, 再通过DSR-1800AP机的SDI接口与本台的制播一体网连接, 实现本新闻回传系统与莆田市台制播一体网的物理隔离, 这样就避免了因回传系统原因而造成的市电视台制作与播出异常。

3.在回传系统的服务器和五个县区电视台客户端设置开机密码, 由专人操作。如果一旦有客户端或服务器被病毒破坏, 技术维护人员可以运行Ghost程序, 通过预先备份的Ghos t硬盘镜像文件快速完成整个系统恢复, 不影响节目的上下载。

4.在华为6506R核心交换机上进行VLAN划分, 把回传系统内的服务器和五个县区电视台客户端在逻辑上划分成单独一个网段, 通过ACL设置访问规则, 实现回传系统网络最基本的防火墙功能。

5.安装部署一套瑞星网络版防病毒系统, 该防毒系统内嵌病毒扫描和清除、个人防火墙、安全风险检测与删除功能, 如果回传系统中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出现任何问题, 技术人员可在网络内任意计算机上实现对其控制管理。

6.经常对回传系统内的服务器和五个客户端进行病毒检测和消毒处理。

四、运行效果及完善

县区新闻回传系统自2009年5月建成以来, 极大地方便了莆田各县区电视台的新闻传送,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 莆田各县区传来的新闻明显增多。系统的最大好处是:购置成本低、传输速度快, 从技术的先进性及实用性都非常成功地满足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回传的需要, 很大程度提高了节目的生产效率和制作质量。系统还将按照兼容性和自动化的原则不断加强完善本系统:

一是提高系统内外电视新闻稿件的传送力度。在莆田气象台增加一个客户端, 让《天气预报》节目也能够通过本回传系统直接传送到本台机房。在安全保障情况下, 在本系统服务器上增加一块网卡, 开设接外网专线, 实现记者外出采访新闻稿件的即时传送。

二是提高系统自动化运行性能。设计一个迁移软件, 使“当日新闻”、“待删除素材”两个子目录中的内容能够自动迁移、定期删除, 保证服务器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最新上载的素材。

摘要:随着电视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电视新闻远程传输在各电视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一种采用以太网技术, 利用电视有线网光纤及相关网路设备组建远程县区新闻回传系统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实现的系统使本单位辖区内各县区电视新闻节目得到高速高质的回传, 达到新闻资源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电视新闻互传,采集卡,FTP传输

参考文献

[1]陆魁军, 等编著.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62-176.

[2]王春建.电视新闻交流平台的设计 (上) [J].传播与制作, 2009 (3) :47-48.

上一篇:电视游戏元年下一篇:脱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