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嵌入

2024-06-04

模式嵌入(共12篇)

模式嵌入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创业的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断变革的经济系统的核心, 但与之前只关注创业者的不同, 当今研究更多关注创业的条件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等。华商创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而网络研究方法的崛起使得创业企业和创业经济的研究蓬勃发展, 网络分析方法因此成为创业研究的主流方法。深入研究影响创业的网络因素及探究新创企业演化规律是目前创业研究领域的焦点, 产业网络、社会网络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可以运用网络理论来揭示新企业的创建、生存和成长。同时创业网络是动态演进的, 不同阶段的企业由于其资源获取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不同, 需要构建不同的甚至是多样化的网络关系。我国学者许小虎、项保华 (2006) 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 得出了“企业建立网络是出于经济动机, 企业对互补性资源的需求是其协作的主要驱动力”的结论。彭华涛、谢科范、信继欣 (2008) 基于创业企业进化过程中社会网络关系维、结构维与规模维的规律性变化, 分别设计出了功能—层级型、中心—边缘型与原型—镜映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进化图谱。何会涛、袁勇志 (2012) 从分析海外人才跨国创业企业的双重网络嵌入特征入手, 构建一个反映东道国当地网络嵌入、海外网络嵌入、东道国当地资源获取、国际知识学习与海外人才跨国创业成长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蔡莉、单标安 (2010) 从企业的不同阶段 (创建期、存活期及成长期) 来分析网络的动态影响, 指出在新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 不同形式的创业网络的不同利用方式对绩效产生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因此, 帮助华商返乡创业成功促使新企业健康成长, 最大限度利用当地自然、社会、人文、产业资源, 充分发挥海外知识溢出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已经成为华商返乡创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华商返乡创业企业网络嵌入模式

新创企业的双边网络和地方双重网络关系嵌入与企业成长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动态性, 一般经过从单边网络到双边互动网络的演化, 从单一网络到双重网络嵌入的演化, 甚至从分离式嵌入到共生性网络嵌入的演化也是新创企业逐步成长再到转型提升的过程。

(一) 海外网络嵌入与海外资源获取

海外网络的嵌入, 强化了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开发性学习, 但不同网络的嵌入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是海外技术网络嵌入。随着全球知识和信息流动的不断畅通, 返乡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及海外关系, 帮助创业企业从国际技术源头搜寻和获取外部先进技术。由海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及实验室等构成的雄厚的技术网络, 海外技术网络能够帮助跨国创业企业远程获取知识, 是创业企业获取国际前沿技术知识的主要外部来源 (王海光.2009) 。二是海外市场网络嵌入。通过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外市场知识来提高识别国际商机并降低市场开发风险, 更为密切地注视全球产品和市场需求变化动态。创业企业能利用海外市场网络感知外部环境变化, 不断培养其及时搜集、分析和利用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本领。此时华商返乡创业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机会, 通过不断学习吸收进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二) 海外网络与当地社会网络嵌入

非正式创业网络也可称为社会网络, 由创业者的亲戚、朋友、同事等构成的个体关系网络, 网络的建立和演化基于相似的背景、共同语言和相互信任, 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当地社会网络是由相关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彼此互动、协调和整合而成, 其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机体。王涛、罗仲伟 (2011) 研究指出, 社会网络演化活动中的治理机制主要由网络内企业成员遵循“变异—选择—复制—保留”的路径规律所实现。创业企业嵌入社会网络存在两种形式:一是进入网络中寻找合适的位置并建立联结。需要考虑所处特定社会情境, 注意社会网络结构特征, 并结合自身实际及其关系强度的不同, 进而嵌入到网络中的位置 (朱振坤, 金占明.2009) 。二是自己构建网络。企业通过差异化学习, 为弥补自身网络功能的不足, 嵌入网络体系特定的节点, 网络核心位置的规模企业通过合作吸纳企业的社会关系构建自己的网络体系, 吸引合适的新企业进入网络中来满足需要。

(三) 海外网络与当地产业网络嵌入

返乡创业企业往往利用全球价值链嵌入机会, 不断沿着价值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蔓延。一是返乡创业企业某一节点成为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转移点。核心企业总是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 寻找更高价值链环节, 一旦发现核心企业往往舍弃本行业求其他, 因而转移本行业成理所当然。二是创业企业的发展优势和地方社会文化的嵌入。虽然大多创业企业不具有全球竞争力, 但地方网络尤其地方社会文化关系网络的嵌入成为全球价值链核心区域的着重点。当然返乡创业企业发展和嵌入是渐进的, 并且与本地文化密切不可分, 同时随着全球产业梯度转移机制的不断完善, 核心企业也将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国外市场。三是创业的规模企业将自身某一环节剥离出, 并形成新的地方产业。地方产业价值链各价值环节在空间上蔓延, 其分段体系就很可能会在另一区域形成一个新的地方产业群落, 进而与原有群落保持紧密关联, 而这种关联也可以说是嵌入。

三、华商返乡创业企业网络嵌入的对策

一是创业网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在资源理论的拓展下网络的分析单位成为资源, 作为有效的资源发展路径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创业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与社会资本是新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网络理论的介入使新创企业对优势之源的研究再次转移到企业外部。理论与实践已证明, 新企业资源有限, 必须广泛利用海外网络和地方网络体系中的社会关系和产业链接关系来获取必要的资源, 以弥补劣势, 创业企业的网络体系能为企业带来新资源、新能量。

二是华商依靠其所拥有的高端技术和知识逐渐返乡开展创业活动。返乡创业通过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先导、示范、联动的作用, 对我国商品出口和国际销售网络的形成起到了带动和网络联结的作用, 但大多新企业没有有效嵌入当地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 另一些新企业未能有效嵌入海外网络, 未能获得其提升和转型所需的海外知识和技术。这样对于创建的新企业就要面临海外关系网络和地方关系网络的“双边网络嵌入”问题, 从双边网络的嵌入和双重网络的嵌入的演进意味着网络嵌入程度的深化。

三是地方网络嵌入分为社会网络嵌入和产业网络嵌入。社会网络成员间往往能形成强关系, 这些强关系对于新创企业非常重要, 创业者个体关系提供无形的信息和有形的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极大的支持和自信心, 能给予创业者极大的情感支持和信任以降低风险。在新企业发展早期, 创业者倾向于依赖亲戚朋友及其他社会关系以获取相关信息, 而随着企业组织的发展, 内部结构趋于完善, 实现部门功能化和管理正规化, 个体关系通过惯例和固定程序向组织间联系转化, 产业网络的作用越发重要。

四是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创业企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提升和转型期。各个阶段有自己的演变特征和规律, 创业网络作为重要的创业资源、创业模式、创业理念或创业组织, 不同阶段不同过程对各种表征进行整合, 不同网络个体因其在创业企业创业历程中所肩负的使命、承担的任务或者扮演的角色不同, 从而对于创业企业的关系紧密程度也就相应不同。同时, 随着企业向提升和转型阶段过渡, 企业更需要从全球视野嵌入全球价值链, 获取海外知识、技术及人员支撑, 根据自身的资源及能力向全球连接网络的各节点获取资源。

摘要:华商返乡创业是跨国技术转移和国际知识溢出的一个重要渠道, 对于促进我国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新企业在初建、成长、提升和转型过程中, 需要通过嵌入当地社会关系网络获得资源支持, 嵌入当地产业网络获得产业链分工增值收益, 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国际知识溢出及整个链网的提升。网络嵌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收益, 但也带来网络风险和危机, 形成创业网络嵌入的成本, 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华商返乡创业,创业企业,网络嵌入,演化规律

参考文献

[1]许小虎, 项保华.企业网络理论发展脉络与研究内容综述[J].科研管理, 2006, (1) .

[2]彭华涛, 张琰, 王敏.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三类形态及其比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3]何会涛, 袁勇志.海外人才跨国创业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基于双重网络嵌入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 (6) .

[4]蔡莉, 单标安.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企业创建期、存活期及成长期的实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5]王海光.企业集群共生治理的模式及演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6]王涛, 罗仲伟.社会网络演化与内创企业嵌入——基于动态边界二元距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2) .

[7]朱振坤, 金占明.嵌入网络对新生者不利条件的影响: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网络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 2009, (S1) .

模式嵌入 篇2

3. 1. 1 目的

理论上通过构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把证据、信息、知识间原本混淆的关系理清,揭示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系统内容; 实践上,通过构建模式,探寻作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临床医学馆员、临床医师“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为二者在临床循证决策实践中提供理论指导。

3. 1. 2 思路

以临床医师临床决策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我国著名信息学家钟义信教授所提出的“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视角,将临床医师循证过程的主要步骤 “提出问题→系统检索→严格评价→临床决策→后效评价”和“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关键步骤 “提出问题→信息获取→信息认知→策略生成→策略执行”进行比较分析,面向临床决策,探寻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提供者( 即临床医学馆员)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接受者( 即临床医师) 在临床循证决策实践中各自“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经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而构建出较为科学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

3. 2 构建内容

循证医学过程的核心步骤是临床循证决策,“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的核心步骤是策略生成。策略生成是以信息认知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环境及目标把知识转化为智能策略,其实质核心是科学决策,包含了临床循证决策。因此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临床循证决策者均可以“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科学的理论视角。在此视角下,循证医学信息服务需从理论指导、理念宣传、资源建设、检索培训、Meta 分析软件讲演、证据评价、决策建议、跟踪评价等八方面综合施力,构建“综合八力服务循证决策”模式,有效服务于临床医师循证决策。

3. 2. 1 理论指导与理念宣传并重

与“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相比较,循证过程是“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的具体应用。但以前的“主动参与参考咨询服务”式的循证信息服务聚焦于“证据”,未能聚焦于临床循证决策,并以临床循证决策为逻辑起点反推循证信息服务过程及内容,导致人们混淆了信息、证据、知识三者的关系。为此,有必要把“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作为临床医学馆员和临床医师开展临床循证决策的指导理论,使双方在统一的视角下思考“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在医院范围内,主要面向临床医师、临床医学馆员、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循证医学理念宣传,使他们更加知全面知晓循证医学是什么、怎么做、有何利弊等。通过宣传让循证医学理念深入人心,最终影响人们的临床决策行为。

3. 2. 2 资源建设与检索培训并举

循证医学需要依托证据资源。证据资源按研究方法不同区分为原始研究(如随机对照实验)、二次研究(如系统评价)、转化研究类证据(如临床指南),按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证据等。证据资源可以分为6 个等级,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原始研究类(如PubMed、Embase、Corchrane Library - CENTRAL、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研究摘要类(如CBMdisc等)、系统评价类(如Corchrane Library -CDSR等)、系统评价摘要类、证据综合类(如UptoDate、BestPractice 等)。对于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根据临床医师循证决策的实际情况以及图书馆的经费情况,优先考虑购置原始研究类数据库,争取购置Uptodate数据库,其余视需求与经费情况而定,同时要在图书馆主页建立免费循证资源的分类导航以便临床医师查找。

临床医师的信息检索技能及熟练程度达不到临床医学馆员的水平。因此图书馆要采取馆内专题讲座、深入临床一对一、在线咨询等方式对临床医师进行循证资源数据库或平台检索技巧的培训,使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证据、到哪里才能找到证据、如何才能找到证据。

3. 2. 3 软件讲演与证据评价并施

临床医师检索到与临床问题相关的文献少则1~2篇,多则成百上千篇。要从中寻找到临床决策所需的证据,就需要对文献证据进行严格评价,评价内容宏观上须具备真实性、重要性、适用性,但微观内容的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又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证据评价参考指标进行实例培训。面对成百上千篇需要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临床医学馆员需对有需求的临床医师进行Meta 分析软件(如Revman、Meta-DiSc、Stata、WinBUGS 等)的操作讲演培训,同时还需要把证据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评价融入其中,帮助临床医师形成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结果,为后续临床决策奠定基础。

3. 2. 4 决策建议与跟踪评价并行

“主动参与参考咨询”的模式主要提供决策所需证据,但在“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中,临床医学馆员必须要成为“临床信息专家”。主要体现在基于严格评价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问题,提出稳妥的决策建议,同时给出建议的推荐强度。基于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等证据的临床决策在执行之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价,但是其各自的评价指标不同,作为“临床信息专家”的临床医学馆员应辅助临床医师对各类临床循证决策进行后效评价。

3. 3 人才保障

在“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中,影响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是“人”,包括临床医师、临床医学馆员、相关管理人员。

临床医师的循证医学理念是否坚定,将决定他们是否施行循证医学实践、是否需要循证医学信息服务,以及如何有效接受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因此,临床医师必须自觉学习循证医学理论,在学习中坚定循证医学理念,在理念推动下切实施行临床循证实践; 在临床循证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学习信息检索技能,进而提高信息素养,增强证据检索、评估能力; 自觉坚持“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对临床循证决策的指导,全面思考如何科学施行临床循证决策。

临床医学馆员需要深入学习信息检索理论、医学英语,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医师提供信息检索技巧培训; 需要自觉研读循证医学理论、Meta分析软件操作,自觉地以“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指导,才能更好地讲演软件操作、开展证据评价、提供决策建议和后效跟踪评价; 需要自觉地系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才能在临床循证决策中扮演好“临床信息专家”角色,发挥智囊参谋作用。

相关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医院领导、临床科室主任、图书馆长等。其中医院领导需要营造一种激励各临床医师积极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氛围,通过表彰典型、宣传榜样,促进循证医学理念深入人心; 临床科室主任对于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医师,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争取形成正面引导的效应; 图书馆长需要引进相关的高学历人才,鼓励参与临床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馆员自觉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合理安排临床医学馆员的其他任务,让馆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地投入到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中。

3. 4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实践

近年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图书馆在积极推进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方面获得以下实践经验。

3. 4. 1 资源建设

购买了CHKD等原始研究类证据资源,Upto-Date 临床顾问、循证医学教科书等证据综合类资源,还在馆内订购的期刊中寻找指南、标准、专家共识类文章,经扫描制成PDF 文档后,按中图法分类并上传至OA 系统,以便相应临床科室下载。

3. 4. 2 检索培训

主要方式包括馆内现场讲演,深入临床或在馆内开展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PubMed 检索技巧”“UptoDate 临床顾问资源检索及利用”“CNKI 资源检索及利用”等。

3. 4. 3 证据检索

主要是在图书馆内经临床医师口述病人疾病或症状、检索内容点,临床医学馆员询问或查找相应的中英文检索词,然后选择UptoDate 临床顾问、PubMed、CNKI 等数据库或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并帮助临床医师初筛文献。对“综合八力服务循证决策”的模式而言,目前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内容还有待拓展。鉴于图书馆现有能力,短期内将推进证据评价、软件操作讲演方面的服务,远期要推行循证决策建议及后效跟踪评价服务。

4 结语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嵌入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嵌入式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的不断成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嵌入式产品开发人才的需求增大。因此,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系列课程。由于嵌入式系统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实践性强,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较高,包括实验教师、硬件配置、实验项目的设置等[1]。因此,作为对新技术研究和探索最活跃的群体,高等院校如何接受嵌入式技术带来的挑战,尽快开设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实验课程,并逐渐形成较规范的教学体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

嵌入式系统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验环节上同其他成熟课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在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硬件知识和应用能力较差

由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本身对硬件课程学习不够深入,因此学生无论是对嵌入式的理论还是还是实验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比不上在软件方面的学习,结果造成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硬件知识和应用能力普遍较差。

1.2  实验课程和理论相脱节[1]

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不匹配,常常是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各自为战,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的课程,如经常是理论课程还未学习的内容,而实验课程已经进行[2],或者是理论课程正在学习利用嵌入式完成对键盘的识别等相关知识,而实验却是学习利用嵌入式完成对LCD的控制。此情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对知识系统掌握以及实际应用。

1.3  过分依赖现有的实验平台

随着实验平台的完善和丰富,很多本身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都由实验平台的某些模块所替代,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步骤无需学生亲自动手,只要按照实验说明的步骤操作即可,而其中的某些原理学生在实验中根本不用理会,虽然降低了实验难度,但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缺乏整体的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1.4  缺乏自主创新实验

在嵌入式实验体系中,多数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手册提供的已有实验,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的一系列实验,很少是利用实验仿真开发系统平台开发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整个实验体系过于僵化和形式化[3]。嵌入式仿真系统不仅是一个实验系统,也是一个仿真开发系统,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和师资开发具有自己特色和方向的嵌入式系统实验。

2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有以下几点新建议:

2.1  引导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激发、提高其他学生的求知兴趣

兴趣小组一般由2-3名专业教师和若干名学生组成,以学校成立的计算机创新基地为平台,开展嵌入式方面的技术探讨。对于课程学得好的学生,按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要求,进行项目开发训练,也可参与到教师平时的科研中,增加手动机会,并在科研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形成良性循環。对于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论文,并能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当完成某个项目后,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加入到兴趣小组。

2.2  规划好实验步骤,规范化实验课程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将实验步骤以实验指导书的形式体现;实验时由老师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学生开始实验操作时教师要明确实验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在实验过程中适时提供指导;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标准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教师及时批改和总结。

2.3  根据所学的理论课程,将实验项目合理组合搭配

由于嵌入式系统涉及到多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时又有限,在理论教学中,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的要求,特点及处理器的端口选择、芯片的选择等除了在课上讲授之外,还要作为多个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大作业的不同内容,利用理论课为实验课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力争提炼出设计、综合和创新层次。确保硬件电路正确,合理选择元器件。只有真正理解电路的原理,才会在实验课上,线路连结正确,焊接无误,才会在硬件电路出问题时,快速查处原因,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才会使实验课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盲目的跟着实验步骤做实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掌握设计、制备、焊接和调试的系统流程[4]。

2.4  采用分层次实验项目设计的方法

在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设置过程中,根据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水平以及动手能力循序渐进地组织安排实验内容,而且前后实验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状况有差异,可将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为几个层次,并且每个层次安排一定得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

1)简单验证型(基础型)实验

这部分实验,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旨在使学生了解开发环境和开发流程,掌握实验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软件编程环境,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进行实验的调试,读懂实验源程序和程序运行过程,使学生能够进行修改、组合和补充的应用编程。

2)提高型实验

这部分实验安排从操作系统的移植到应用程序的设计和编程,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的全过程。

3)综合应用设计型实验

这部分实验是提供给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深入学习的,他们希望能够对嵌入式系统理论有更深入的掌握,并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行综合课题的设计。这种综合型课题设计,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进行,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这部分学生不仅要进行软件的设计和编制,还要进一步进行软硬件的联合调试,建立起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的有机联系,掌握不同设备的联合使用与操作,培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将嵌入式实验体系引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课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嵌入式知识领域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让学生由浅入深,从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总之,实验教学方案要紧跟嵌入式技术前沿的快速发展,及时更新嵌入式系统实验内容,灵活自主地选择和设计方案,培养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嵌入式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冬玲,石凡,于军.探究性学习实验环境的建设与探究[J].科技信息,2013(18):439

[2]冼进,贾德良,毕盛.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82-284,288.

[3]谢东.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及实验装置开发[J].计算机教育,2010(10):30-33.研究与探索,2009,28(4):175-177,181.

[4]徐志江,王丽婷,孟利民.通信专业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1(17):108-109,112.

《成本会计》嵌入式教学模式探讨 篇4

“嵌入”字面上的意思是把东西镶进较大东西的凹陷处。嵌入式教学模式最早萌芽于西方的“课程替换教学”思维模式, 在我国最先被应用于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将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领域从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延伸到会计专业, 是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勇敢尝试与创新。它既确保了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又实现了提高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 嵌入式教学的内涵

嵌入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双向相嵌的教学模式。一方面, 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出发点, 将会计实际操作内容、程序嵌入到会计理论的常规教学中来实施教学, 边学习理论边动手实践, 用实践操作来强化理论知识的了解、记忆、储存、加工及应用,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增强动手能力, 使学生想学、有兴趣学、在实践中学、有任务的学;另一方面, 运用反哺理论, 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嵌入到实践操作中去指导实践, 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不是盲目的跟风、抄袭, 也不是一味听从老师的摆布, 而是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真正参与到日常教学中来,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 嵌入式教学的特征

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二者不可偏废。

1. 双向教学

嵌入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双向的嵌入。即先将实践教学嵌入到理论常规教学之中, 然后再将理论回嵌实践中指导教学。一方面,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将实践嵌入理论教学中,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对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同时, 将理论回嵌实践中, 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和成就感,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完成由纯理论到顺利完成岗位任务的飞跃。这个阶段实质就是理论和方法的检验应用过程。

2. 教学途径——问题导向式

通过到企业参观、现场观摩聆听、现场体验、单项实训、综合仿真实训、角色扮演、模拟公司等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在现实复杂的企业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真实的、开放的问题, 在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提高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自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 教学主体——学生

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本位。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专业认同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嵌入到整个常规化教学的过程之中, 使教育与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使学生能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

4. 全方位嵌入

嵌入式教学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嵌入。从新生入学伊始、就读中期和毕业时, 将人生观、价值观、专业认同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嵌入到多年级的多门专业课中,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 从基础技能课到专业拓展课, 循序渐进地嵌入到不同年级的不同课程中, 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有系统性的提高。

(三) 嵌入式教学与《成本会计》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 高校会计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课堂教学、注重传授会计理论知识, 而忽略会计实践和职业道德情操的培育,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高校会计教育试图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但由于师资乏力、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教材雷同老套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要么是纯理论教学, 要么是先理论, 后象征性地实践一下, 学生先前学的理论到后面实训时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出现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实务严重脱节的后果,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不能马上适应会计岗位的需要。加上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岗位中的核心岗位, 其涉及的部门多, 核算程序及内容复杂, 传统的“填鸭式”、“教材+课件+作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成本核算内容感到步骤繁琐、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因此, 应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式”教学, 学生在成本核算的各个步骤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讲、去看教材、去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去分析疑点、去钻研难点, 问题逐渐云开雾散得到解决, 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集体讨论的热情、对不同会计岗位职责的认识、会计职业道德情操的熏陶、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形中都得到了提升。

二、《成本会计》嵌入式教学组织与实施

实务中, 成本核算工作分工细致, 流程明晰, 这就要求《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也要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来组织《成本会计》课程教学, 边理论边实践, 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把成本核算的每个步骤层层镶嵌到相应理论的常规教学之中, 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与动手能力, 同时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反哺指导每一个实务操作流程,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理论与实践“千层饼”式的层层镶嵌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的成本核算工作做实做强, 增强学生成本核算岗位的适应性。

具体实施中, 首先根据成本核算岗位的技能要求将《成本会计》教学任务分解成九大任务模块, 分别是人工成本核算;材料成本核算;燃料及动力成本核算;辅助生产成本核算;折旧费核算;无形资产摊销费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单位成本及总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控制。每一个教学任务分别先理论教学、后手工实训来共同完成, 理论教学与手工实训的教学比重大体是1:2。理论教学由教师讲授为主, 手工实训则以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角色分工实操、撰写分析报告等形式为主。完成《成本会计》教学任务需配备70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 占比31%, 学生手工实训48学时, 占比69%,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每一个任务模块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后, 都需分别进行理论测评与实操测评, 并分别给予0.4和0.6测评系数, 这样, 每一任务模块的成绩Mi就等于理论测评分数的40%与实训测评分数的60%的和。每一任务模块, 从理论教学到理论测评, 再从手工实训到手工测评, 另外考虑到不同任务模块的难易复杂程度不同, 分别给予不同任务模块以不同的权重系数, 从教学任务一至教学任务九分别予以0.15;0.2;0.1;0.1;0.05;0.05;0.15;0.05;0.15的权重, 最后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就是每一任务模块的理论成绩的40%与实训成绩60%的加权平均数。详细情况见表1:效果到底如何?具体该如何评价?其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反馈。

(一) 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由三人评分团构成, 即学生评委、实训指导教师、独立第三方。独立第三方最好聘请企业成本核算的专业人士来出席, 若条件不允许, 也可以聘请学校财务处或二级学院相关财务人员来出席。

(二) 评价内容

从教学任务一到教学任务九, 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既有理论测评 (占比40%) , 又有现场实操测评 (占比60%) 。其中理论测评成绩由卷面成绩 (0.7) 、平时出勤率 (0.1) 、学习态度 (0.1) 、课堂回答问题 (0.1) 所组成。

(三) 评价方式

现场实操测评采取的是现场实操、现场打分、现场点评的方式。首先, 现场实操是由学生将当前所学的成本核算任务进行当场操作一遍, 这样的做法既避免学生相互搭便车、相互抄袭的不良现象, 又提高了学生进行独立成本核算的能力, 真正意义上保证了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其次, 现场打分是将学生当场实操完成的成本核算纸质成果交由学生评委、实训指导教师、独立第三人一一过目并各自当场给出分数, 学生自评分数、教师点评分数、第三方打分各自占总分数的1/3, 这样, 既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性, 又保证了教师点评的权威性, 还充分考虑了独立第三方评分的公平公正性。最后, 由独立第三方人士对该学生的手工实操成果以及所得分数进行点评, 指出优点及不足, 让学生认清今后学习的方向。结合理论测评内容与现场实操测评方

三、《成本会计》嵌入式教学评价体系

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对《成本会计》实施教学, 其教学式, 以任务一为例, 学生成绩评定过程如表2所示:

(四) 评价结果反馈

模式嵌入 篇5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实践教学;Linux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33-02 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软件、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门普及型技术基础课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既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有关,又与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化工、材料等诸多专业课程有关,并且还与具体的应用背景相关联。涉及到的基本知识有:硬件知识(如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基本的接口知识、扩展的人机接口、网络通信接口等)、Linux操作系统(至少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中断、优先级、任务间通信、同步等知识)、程序设计知识(C、C++、尤其需要精通C语言);同时,还需涉及一定的数字电路知识[1-2]。

嵌入式系统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相关课程方能做出优秀的作品,其成果见效周期长,学生在系统学习过程中会普遍因为缺少相应成绩而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传统嵌入式系统教学中加入了一些新颖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相关课程,以此提高对嵌入式系统学习的兴趣,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嵌入式系统教学课程改革措施

C语言作为学习其他编程语言的基础,同时也是传统嵌入式系统基础学科之一,需要重点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嵌入式的高级应用部分我院将其与新兴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基础课程改造

我院嵌入式系统教学对学生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特色,着重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院将C语言的课时设置为80课时,并辅以大量的实践内容。针对嵌入式系统偏重于Linux编程的特色,在C语言讲授时直接开展基于Linux下编写C语言的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表明,学生只需两周即可掌握相应方法;而且学生由于没有Windows下VS编程经历,反而更加容易掌握接受。

在后续课程中重点加强Linux下高级C语言编程学习,如内存问题、宏问题、调试与优化等,部分学生在大二即可做出优秀作品。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NOC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大赛中,我院嵌入式系统学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2.2 Android课程教学

Android作为一个新兴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学生范围内也有大量从事Android学习。Android学习起点低,只需学完Java课程即可从事开发,针对嵌入式传统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丢失学习兴趣的现象,将其加入到嵌入式教学体系当中,作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有益补充。学生很容易通过Android做出优秀的作品,从而激发其自信心和兴趣,再以此为基础,指引其从事跟嵌入式系统方面相结合的研究,比如完成Android系统的裁剪,功能的定制及将其移植到ARM板中,甚至还可以同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相结合。

其他措施

除了嵌入式系统课程改革外,我院还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开放实验室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赛。

3.1 与CSDN,GOOGLE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扬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编程能力,我院与CSDN合作建设了《嵌入式相关资料》 CSDN高校俱乐部,并举办了多场Android开发交流会。同时还积极与GOOGLE开展深入合作,成立了南阳GTUG,每月举办GOOGLE Android开发者技术交流活动。通过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极大扩展了视野,为今后嵌入式系统教学进一步拓展创造条件。

3.2 建立开放实验室

为了提高嵌入式系统学生学习嵌入式技术的兴趣,我院开设了Android、嵌入式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开放实验室是一个以“自由、促进、创新”为理念,为对Android、嵌入式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学习提高的良好环境。开放实验室以Android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研究主体,实验题目具有应用性、先进性和趣味性,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交流、承担项目、就业对接等机会。为此,定期举办术开发技术讲座,促进不同水平和层次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实践锻炼机会、努力拓宽学生毕业时就业机会[3]。现在,开放实验室作为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实验基地,从带领实验室的经验中总结出学生培养模式,并且通过“学生带学生”的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也为我院嵌入式系统教育培养计划课程的执行进行前期探索。

3.3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赛和做项目

我院为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在全国信息技术大赛(Android方向)和河南省移动MM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过实践证明,竞赛模式能够将对Android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培养,这样学生之间能够方便的学习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通过做项目和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需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虽然我院在嵌入式系统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4.1 教材建设

Android诞生没有太长时间,目前国内研究大多都是从国外借鉴而来,市场上的很多书籍存在相互抄袭甚至通篇代码的情况,而且也不太符合嵌入式系统学生的自身特色。可以集中力量,从实践教学出发,以工程实践为核心,根据嵌入式系统自身特点,编写几本优秀高质的、适合本教学特色的Android教材,将其与传统嵌入式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2 师资建设

由于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特殊性,需要教学人员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高校嵌入式教学领域普遍缺少“双师型”人才,这需要以后学院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外出培训力度和政策支持。

4.3 转变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以“PPT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授课时使用大量PPT,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心理,而且也会容易引起课堂枯燥等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应转变思路,将PPT作为一种补充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4],“以学生为核心”,将学生作为授课时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论

该文针对嵌入式系统传统课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丢失学习兴趣的问题,针对嵌入式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此努力构建嵌入式系统教学课程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章民融,徐亚锋.嵌入式教学关键点的研究和嵌入式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3):160-162.[2] 邓昀.关于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嵌入式相关资料》 566.[3] 吴磊.嵌入式教学与实验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03-104.[4] 胡沛.JavaScript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2):7944-7945.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模式嵌入 篇6

关键词:文化管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模式超越和扬弃:文化管理理论PK传统理性管理理论

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革命是管理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文化管理范式的提出是以“什么为中心”和“人性问题”两个基本的管理学假设为前提的。文化管理提倡的是“文化人”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承认个人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权利,认为每一位文化人都具有同等的人格;不同的个体之间既有个体的特质差异,也有自我学习、发展、完善的潜力。

文化管理从内涵上来讲,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对单位文化进行培育,对管理系统进行文化层面的推动,达成员工价值观和员工行为规范的一致性,以便单位和组织实行更加有效的组织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价值观影响人的追求是文化管理理论强调的核心,在管理中强调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的协调一致是这种理论力图实现的价值目标。文化管理理论是一种更讲求向人性靠拢、更讲求追求效率的新型管理理论。文化管理理论在承认制度化、理性化的基础性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更是将组织个体的价值观趋同性、个体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单位组织团队精神的卓越、管理层管理艺术水平以及精神层面的激励等作为理念提倡的重中之重,强调单位组织的物质、制度等理性因素以及整个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在单位组织的文化价值等人文因素的引领下运行,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含蓄和微妙,在人性和理性的选择上,更偏重于人性对理性的充实,在更大层面上体现为向单位组织个体的自觉性和自我激励要效率,从而能够精细的把握住管理的精妙之处。据此,在所坚持的理念上来看,文化管理是对传统理性理论的超越和扬弃。

根据文化管理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的概念可以演绎出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发展学生,是这一理念在高职院校应用的核心理念,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充分发掘、创造独树一帜的学校文化,达成学生和老师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因此,学校文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实践模式之一。

二、文化管理嵌入学生工作的模式探索

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文化管理的视域下进行观察,从各种途径深入发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客观现状和能够达到的理想状态进行反思和研究,从思想上转换学生管理理念,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上的体制性障碍,加强文化管理意义下的机制建设,着力进行文化管理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调整和探索。

1.搭建德育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现在高职院校大都推行学分制,学分制的应有之义就是选课模式的推广,在选课模式下高校的行政模式、专业、年级、班级的界限不再清晰和重要,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空间进行课程的选择和自我教育。由于事物的两面性,在自主性得到释放的同时,社会消极因素也找到了入侵学生思想的途径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判断能力以及社会信息的选择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极其重要。

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需要将学生的道德认识提升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层面,具体途径可对学生实行义工制、暑期实践、 “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品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在这些平台上的活动的开展,学生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鉴别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最终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民族文化深入人心。

2.搭建素质拓展平台,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就业竞争力靠的是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综合素养。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则是这一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依据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实施机制完善化、校园文化多元化、素质活动实践化、评价体系长效化等多个环节,形成具有高职学院特色,自成格局的素质教育完整体系。

此外,将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聘请专门的老师做指导,把职业生涯教育当作学生进大学的第一门课程来做,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

3.搭建参与式平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

“集体话语就是集体存在状况的表达,每个组织都要有自己的集体话语,透过集体话语就可以看到一个集体的精神世界,引领了集体话语也就引领了集体文化的走向”。在文化管理指导下的学生工作中,集体话语往往成为单位组织评价的一种导向和单位组织的集体性价值取向,体现了人本化、民主化、情感化的和谐性管理。因此,引领学校组织的文化走向,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

为此,应开设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如校长(院长)沙龙既是学生参与学院管理决策的桥梁,又是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培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能力的“第二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校方利用“院长沙龙,这种和谐、民主的文化活动形式,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学生关心的话题中,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针对学校建设可以把学生课题以招标的形式,组织发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这些举措让学生站在前台,在活动中展示才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搭建公平教育的平台,关注学生成长

教育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目前,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在实施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下,灵活性、自主性是选课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在进行选择取舍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模糊地带。为此,可以给每个班级配备由专职教师担任的导师,指导学生选课,使学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而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在天赋,达成个性成长。在指导选课的同时,导师还根据选课的各种规定、程序、教学计划和毕业要求等有关信息,帮助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兴趣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遵循学习规律,从而避免因对课程、专业了解不深而盲目选择所导致的知识结构破碎,进而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为培养全面发展,高技能型人才,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中实施小组性质的探究学习,通过学生个体的自由组合、项目设置上的驱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对探究结果进行分享,构建“教师式学生,学生式教师”学习小组,把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为使同学们具备创业意识,不再过于依赖家长、学校,而是去主动发现、寻找机遇。成立由在校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公司,如实训超市、物业公司等各类大学生服务公司。公司的运作在规范校园服务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思考与启示

学生工作文化管理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内容。如在实施上,文化管理需要学校本土文化的积极融入,文化管理不是将既有的管理机制推倒重来,而是根植基础并推陈出新,需要营造新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形成科学的文化管理操作体系。同时,需要优秀的领导团队、优秀的辅导员、学生干部,准确把握文化管理的教学育人理念,指导学生工作,确定工作任务,进行管理组织的变革和管理平台的搭建。

参考文献:

[1]孙世杰.学校管理的新视角:从制度到文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7,(14).

[2]孙鹤娟.学校管理应如何归于实践[J].职业技术,2007,(1).

[3]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丛书: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模式嵌入 篇7

嵌入性思想在经济和市场上的应用是由波兰尼提出, 他从唯实主义思想出发提出, 人类经济都是潜藏于人类社会之中, 经济体系通常都是嵌入到社会关系中的, 可称之为经济整体嵌入性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最初设定就是将经济视为一种政治、宗教以及社会关系的从属, 否定了经济的自足的这一理论。但是又非单纯的将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作社会网分析, 而是把嵌入的人际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近因进行分析, 这才是经济社会学的目的, 经济和市场虽未完全在人际关系上纠缠, 但与更高层次的一些制度、文化和一些社会规则及情境仍然是嵌入较深的。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咨询以及指导和培训等工作, 使农业的相关技术和科技成果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农业各个领域, 对于提高我国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农业技术推广连接了农业教育、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农户、农户与政府、农户与农户之间的重要枢纽。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大部分国家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效率上所采取的关键措施。我国通过农业技术推广, 大大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创新、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生产效率提高。

2 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受制于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状况与发展, 因此不能采取统一的推广模式, 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推广主要有:第一是政府主导模式, 通过政府由上而下的开展, 这种模式能够使相关农业技术在研发和推广上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调配, 政府可以无偿提供给农户以技术和服务, 受制于资金和人员调配等因素, 这种模式的推广在不同地区效果差别较大。第二是由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进行推广, 农业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的提高,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主动性, 企业可以向农民提供统一的标准、技术服务和一定的科技形式, 与农民之间形成互动, 这种模式考验的是农民对企业的信任度、农民自身的素质以及企业的实力等, 对于农民素质较低、资金缺乏的地区没有多大效果。第三种是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的推广, 科研人员与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培训, 可以大大提高推广效果和效率, 但这种模式受制于当地农业科研的扶持力度, 科研人员的主动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现有的这几种模式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没有深入大众, 缺乏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 也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 推广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农民的素质以及接受能力都制约着技术的推广, 同时由于农业信息服务没有综合性的机制, 农民的实际需要与农业技术的开发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始终存在“最后一公里困境”。2.2最后一公里困境。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可谓不大, 但始终无法以最为有效的方法推广下去, 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科研人员主导的推广都无法得到农民自下而上、主动积极的回应, 因此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必须解决的、关系到个体农户切身需求的问题和困难, 也就是“最后一公里困境”。这一困境的成因首先在于适合普遍推广的切合农民实际需要的技术成果并不多, 我国的农业技术在科研领域虽然较多, 但适宜于推广并适合农民需要的真正实用的技术却并不多。其次是农民虽然对于农业技术有潜在的旺盛需求, 但真正会去采纳新技术的需求却并不多。各地在实践中, 未必会采用新的技术。再次是相关推广部门的工作效率不高, 经费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以及精力都不足以支撑农业技术推广的繁重任务。最后是需要开发更的发展模式和体制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理论与实践更为紧密结合, 协调各方的利益, 更有效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解决最后一公里困境就是要使农技推广模式和小农社会实现有效的对接。

3 嵌入性模式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和效果

嵌入性发展模式与传统的行政命令式、企业推广式和科研推广式的推广模式有显著的区别, 以农户为主体, 并且注重挖掘农村中存在的技术精英, 并调动他们在新技术学习方面的能动性, 并通过乡村社会特有的熟人社会模式进行技术传播, 从建立一个技术传播的小环境开始, 逐步与农业技术的推广体制进行有效的对接, 从而使技术的推广与农户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3.1找准嵌入点。嵌入性发展核心在于有效的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我国小农经济的有效的对接问题。找准嵌入点对于这一发展模式来说是最基本的问题。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探索出了以示范点、农村技术精英以及村级组织为嵌入点的模式。示范点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民数量大、地域分散以及规模小的问题, 不必局限于成本高昂的点对点的推广模式, 可以建立数量不等的技术示范点, 对农民进行技术信息的指导与服务, 然后通过这些示范点辐射并带动更多的农户进行技术应用, 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推广成本, 也更为切合农民学习习惯。这种模式有效的结合了农民种田的看样子习惯, 示范点作为一个范本, 能够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技术的探索。农村技术精英既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术, 从而参与到技术推广工作中, 并作为当地人, 能够更好的利用熟人社会的特点, 进而更灵活的进行技术推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熟悉和信任程度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有正面的作用, 这些技术精英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 对于其他农民所产生的影响会更高。这种示范点的推广作用会因为熟人社会特有的亲密度而出现差序性, 关系越亲密, 获得的技术信息可能越深入越全面, 但这种亲密性又能形成一个巨大的辐射网, 一层层的辐射下去, 形成一个技术传播网。村级组织是动员农民加入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织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首先进入农村, 动用农村的村级组织动员、组织以及协调能力, 使农业技术能更深入的进入各家各户, 村级组织是联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之间的重要枢纽。3.2精干的农业技术推广小组。在找到嵌入点之后, 要成立一个由科研人员或农业教育机构的教授、当地县级部门的两名农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的两名技术精英为骨干的小组, 三者相结合, 能够从理论上、实践上、操作上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指导, 并且能及时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运用, 及时的解决在生产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还能有效的完善技术, 提高农业技术研究和利用的整体效率。这种推广小组模式有效的联结了研究者、技术推广员、个体农民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技术能够更为有效的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

4 结论

农业技术推广的“嵌入性”发展模式极大的尊重了农民在技术学习、实践和推广中的主体性, 更遵循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利用熟人社会的特征, 通过农村本地的技术精英有效的化解了技术推广与个体农民之间的熟悉度和信任度, 改变了政府、企业、科研人员主导下的被动模式, 有效的运用多种力量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 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使农业技术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服务于农民和农业的实际需求。

摘要:我国农村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特征, 熟人社会的性质较为明显, 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 以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为主导的模式在调动农民参与到农技推广活动中有较大的困难, 而嵌入性发展模式充分的尊重了这种社会特征, 通过示范点的作用, 以专家、农技员、农村技术精英相结合的模式有效的嵌入到农村社会中, 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嵌入性,政府主导,最后一公里困境

参考文献

[1]孙明英.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典型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6:41-42, 95, 193.

[2]符平.“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J].社会学研究, 2009, 5:141-164+245.

[3]康捷.加快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助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J].辽宁经济, 2013, 12:23-25.

[4]孙旭光.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推广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3:215-216.

[5]陈辉, 赵晓峰, 张正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嵌入性”发展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76-80, 88.

模式嵌入 篇8

当今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其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下长大,行为和观念相对自由,个性强,叛逆心理强而社会成熟度不够,面对个性较强的学生群体,传统的深度辅导方法在学生群体个性、叛逆的冲击下略显捉襟见肘,需要进行差异性的调整。调整的方向不是对传统深度辅导方法的革新,而重点在于深度辅导“心理”和“位置”的变化,不是辅导员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嵌入学生之中。

辅导员嵌入学生之中是辅导员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甚至情感当中,使学生感觉到辅导员时刻在学生身边,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学生眼中,辅导员不在是高、大、全的形象,而是与他们相同,和他们共同努力的益友。这种位置与心理的变化表面上细微,但对深度辅导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从被动的解决问题到主动的发现问题的转变

辅导员嵌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可以主动的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问题。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学生的作息规律、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成长环境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轨迹,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而不是在问题漫延后亡羊补牢。

2 从小心谨慎到欣然接受的转变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一道天然的屏障,即使辅导员全力融入学生的世界和生活,这道屏障也永远不会消失,而嵌入学生的生活则是最大限度的淡化这堵屏障。因为信任是深度辅导的基础,学生信任自己的辅导员,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引导和帮助,这是深度辅导的前提。当今的大学生叛逆心理很强,无休止的说教只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和排斥,学生内心更希望平等的对话,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责备。辅导员嵌入学生的生活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辅导员,在位置上拉进与辅导员的距离,辅导员进行深度辅导时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而不是沉默不语,益友比良师更易被学生接受。

3 从防范到交心的转变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辅导员与学生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学生对辅导员一般会采取防范的姿态,而这种防范的姿态则是深度辅导工作的大敌。学生对辅导员时刻防备,那么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师生关系陷入尴尬的境界。辅导员嵌入学生的生活是对学生的一种暗示,暗示给学生辅导员希望成为学生的益友,学生自然会卸下对辅导员的防备。这样深度辅导工作才能见成效、出成绩。

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辅导员嵌入学生生活的根基在于辅导员对学生的热爱。因此,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前提是热爱学生,愿意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引导其成长成才。本着这一原则,辅导员嵌入学生生活才有本可依。那么,辅导员如何嵌入学生生活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呢?

3.1 与学生一起吃苦,一起欢乐,一起成长

信任是经历时间的磨练锻造出来的,只有共同经历过酸甜苦辣、起起伏伏,彼此之间才会有信任、有依靠,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如此。高高在上的教诲造出来的只有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要想深入落实深度辅导,就必须脚踏实地的深入学生内心,与学生交心,与学生贴心。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嵌入学生生活当中,与学生一起吃苦,一起欢乐,一起成长。

与学生一起吃苦是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时刻与他们一起,患难与共。90后大学生对平等的心理渴望很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换来深度辅导的显著成效。而一起吃苦则是对学生内心“平等”期望的集中诠释。比如辅导员与学生一起经历军训,一起站军姿,一起在阳光下暴晒,看似简单的细节,在学生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学生一起欢乐是指辅导员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成功给予鼓励。90后大学生虽然个性、叛逆心强,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内心认同感很低,内心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鼓励。因此,辅导员嵌入学生生活就必须给予学生认同感,对学生的肯定才会赢得学生对你的肯定。这就需要辅导员积极参加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作为学生的铁杆观众去为其鼓劲,比如新生篮球赛、新生运动会、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等,辅导员在学生活动中参与率越高,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则会越强烈。一起成长是指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心理、身体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都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作为辅导员要同学生一起经历这一成长的过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肯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包括学业、生活、工作、感情等等,辅导员与学生共同面对挫折,一起经历风雨,困难面前对学生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深度辅导工作才能真正的落到学生的心坎当中,才能根本上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

3.2 不做“高、大、全”,做回真实的辅导员

从位置来讲,辅导员与学生是对立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抬高自己,对学生的辅导工作更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甚至在心理与行为上,刻意伪装自己,塑造出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以赢得学生的尊重。然而,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辅导员即使通过各种创新的手段,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工作,学生对其工作还是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样的辅导员并不真实。所以,辅导员需要嵌入学生的生活,懂得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对辅导员自身的尊重;懂得向学生“示弱”,不要刻意掩饰,让学生看到辅导员自身的缺点,学生才能在辅导员身上寻找到共同点,没有共同点则不真实,不真实则不会达成默契,达不成默契则深度辅导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3.3 热爱学生所热爱的,关注学生所关注的

深度辅导的关键在于互相了解,辅导员对学生了解的越透彻,深度辅导工作的效果就会越显著。而由于年龄的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存在不少的“代沟”,尤其是90后大学生对新生事物领悟力很强,时刻都在尝试着新鲜的事物,辅导员会被轻易的甩在身后,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不了解学生所关注的事物,是无法从根源上撼动他们对某些事物错误的认识和过激的行为。热爱学生所热爱的,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时刻紧跟学生的步伐,需要辅导员嵌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现在活跃在学生之间的校内、微博等,学生很愿意在校内、微博上抒写自己的心情,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的交际圈等等,再比如一些学生沉迷游戏,作为辅导员首先要了解他们沉迷的东西才能从中找到突破点,从观念上转变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监督。

3.4 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深度辅导的目的在于深入学生内心,而要深入学生内心做好深度辅导工作就要了解每个学生成长史,而探寻学生背后的故事紧紧单纯的通过面对面谈话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辅导员深入学生的交际圈,融入学生的社交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才有可能叩问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

3.5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深度辅导的原则是覆盖全体,然而学生的个人状况参差不齐,每个学生对辅导员的认知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深度辅导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在学生群体中肯定存在与辅导员对立的势力存在。针对这些“钉子户”,辅导员从内心一定同样存在排斥心理,这就导致对于这些学生的深度辅导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而深入不进去,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进行心理调适,从内心上喜欢这些学生,这对辅导员自身来说是个挑战。但是,辅导员如果能够嵌入学生生活,接触的机会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这些特殊学生身上闪光点,并且更容易发现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人之初,性本善,只有深入学生内部,才能发现学生成长过程的病灶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辅导员嵌入型深度辅导模式即是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吃苦,一起欢乐,一起成长,打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天然的屏障,寻找辅导员自身与学生的共同点,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旦学生对你充满崇敬,对辅导员自身给予认可,那么深度辅导工作自然会深入学生内心,叩问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1]寇红江,王洵.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一体化嵌入式物流服务模式设计 篇9

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有限公司积极从企业物流不断向物流企业转变。在与世界级制造型企业拜耳融合的过程中,把嵌入式物流服务作为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公司将最前端包装业务设置在客户工厂内与其生产线紧密连接,并将多个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为客户物流运作进行量身定制和管理,通过提供嵌入式、一体化物流服务,双方利用监控平台加强全程信息化监控管理,建立了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事故处理预案,保障了物流运作的安全性,提升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价值。为了充分实现嵌入式服务,双方加强紧密联动,实现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无缝对接。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在物流服务和企业发展上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长达10年的合同期中,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将长期拥有稳定的收益、获得迅速成长的动力。该创新成果可以为从事化工物流和危险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借鉴。

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旗下的专业化工物流服务供应商,物流量逾千万吨。公司目前拥有三大物流基地:上海吴泾基地、上海漕泾基地和安徽基地。承接了拜耳、德固赛、氯碱、华胜天原等知名大公司整体物流,同时为亨斯迈、巴斯夫等跨国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在漕泾上海化学工业区和吴泾地区建立了一体化的化工物流基地,并辐射到国内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其他战略性地区。公司承揽各类化工液体剧毒品、危险品和固体物流业务,拥有严密的安全环保及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公司为各大化工企业总揽和承揽第三方包装、掺混、气流输送等物流服务;为专业化工公司提供仓储业务、槽罐储存业务、码头装卸业务(含危险品、海关监管)、铁路运输服务;各类化工危险品(含剧毒品和温控)的全国配送业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会展业务;各类液体、气体集装罐的清洗;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及维修、车辆维修业务等。

创新成果产生背景

2003年9月,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出于尽快摆脱原有老旧机制的束缚、加快提升物流营运能力、孕育全新机制的目的和需要,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采用市场化操作模式,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快速提升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

当时地处上海南段、杭州湾北岸、漕泾镇边缘的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建设,已入驻了40多家企业,获得逾88.6亿美元的投资。其中拜耳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德国化工企业,计划在上海化工区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基地。按照其国外发展模式,拜耳公司考虑公用工程及物流社会化。然而,拜耳公司在上海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全球物流合作伙伴,这时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有限公司进入了拜耳视线。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具有专业化工背景、专注于化工行业的物流服务,具备危险品物流服务能力,拥有严密的安全管理控制保障系统。经拜耳公司在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筛选,最终确定由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承接其包装、仓储、短驳等一体化物流服务。

2004年7月,公司成立了PC项目部,在拜耳的10万吨PC物流项目中竞标成功,实施拜耳P C项目从包装到仓储,到配送的一体化物流管理,实现100万吨/年承运量。公司把此项目作为走向国际化、专业化的第一步,并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竞争机制以确保项目顺利启动。拜耳P C一期物流(短途运输和仓储)业务于2005年5月正式实施,形成了公司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双管齐下的物流发展态势。同时也为PC二期10万吨包装仓储做好了准备。公司又于2008年12月与拜耳签署了P C二期合同,继续为其扩产的10万吨/年PC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2005年,为保证拜耳项目投产后物流配套服务,同时配合拜耳聚合物工厂包装终端与拜耳生产线同步建设,经上海华谊集团批复,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正式进行该项目的建设。根据合同分工,项目中的物料仓、物料输送系统及包装流水线、仓库及运输车辆等物流设施均由华谊天原物流公司设计并建造。由此,公司提供的嵌入式服务开始提上议程。

创新成果主要内容

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为拜耳提供的一体化物流不是单纯提供包装、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功能性物流服务的组合,而是融入拜耳公司扮演物流参与者角色。公司将最前端包装业务设置在客户工厂内与其生产线紧密连接,并将多个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为客户物流运作进行量身定制和管理,通过提供嵌入式、一体化物流服务,提升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价值,客户可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主业,聚焦主业发展,从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公司同时建立了现代物流业新型服务模式,P C包装一体化物流项目也被国家发改委评选为现代物流与现代制造业“两业联动”典型示范项目。

P C包装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供应商将拜耳原材料直接送货至华谊天原公司的仓库,华谊天原物流公司通过短驳将原材料配送至拜耳工厂,拜耳工厂生产后,进入P C包装车间,通过短驳提货将产成品送至华谊天原公司的仓库,客户可以在华谊天原公司的仓库进行提货,也可以由华谊天原公司直接将产成品送货至客户。

公司建设专用光纤网络接入拜耳包装车间,通过数采机采用OPC接口从包装设备的控制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包括包装设备流量、流速、液位、温度、压力、开关状态等关键参数,传回漕泾基地的PI生产实时数据库。

传回的数据通过组态形成设备流程图,各种数据标识在数据图中,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

部分数据进入应急联动系统,当某些参数超过警戒阀值时,应急联动系统会发出警报,调度人员可以根据预先制定的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便于实时采集包装设备流量、流速、液位、温度、压力、开关状态等关键参数,了解生产状况。应急联动系统可对异常情况进行监控、报警,及时处理现场故障,减少事故发生。同时,通过W E B综合管理平台,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出差或在家里也可以了解现场生产情况。

拜耳公司采用ERP系统进行管理,但ERP系统对库存的管理非常简单,无法满足专业物流业务需求,因此华谊天原物流公司为拜耳公司定制开发专用W M S系统进行管理。

由于拜耳公司不允许ERP与外部系统连接,因此拜耳公司租用电信VPN专线,将ERP客户端放置在物流公司漕泾P C仓库,单证信息和产品标签可直接打印至仓库。公司也可利用ERP客户端进行查询录入等操作。业务过程所需的订单计划、车辆信息、装箱信息等则通过E-mail、传真等进行联络。

W M S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和统计报表功 能 , 拜耳公司 可利用Internet网络直接访问WMS系统提供的查询、报表服务。

根据拜耳要求定制开发,提供ERP无法实现的专业功能,支持多货主、多仓库管理。W M S翔实记录了从入库通知、验收、码盘、上架到出库装箱计划、备货、装箱等仓库操作全过程,所有记录可以跟踪到每一票甚至每一托盘货物。W M S提供了B S结构的查询和分析功能,用户可以随时远程访问查询自己的货物情况。

利用监控平台加强全程信息化监控管理。危险品服务作为现代物流行业中一个特殊服务定位的领域,其安全管理水平、过程控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压力对承运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运营服务要求。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对危险品物流服务的全程控制与服务平台,不仅是行业发展的要求,更是推动行业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整体架构。针对危险品物流运作企业现存的问题以及构建统一信息监控平台的基本需求,危险品信息监控平台在建设上应满足平台化和扩展性两项关键指标。平台化是指企业所有信息处理和业务执行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信息监控平台之上,实现业务管理与安全控制一体化。扩展性则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界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具体实施中,从业务处理上的延伸,华谊天原物流公司通过构建企业信息门户(EIP)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扩展;从系统功能及信息集成上,可通过定制关键需求及数据接口的形式解决。

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实时监控中心。以实时动态监控与定位式安全、环保技术应用、预警系统全方位部署为设计理念,通过与GPS/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的危险品进行管理。通过对各种自动报警器材,如自控设备、短信报警设备的应用,进行状态跟踪和快速定位。通过对重点监控地区、仓库、仓位的视频监控实现24小时巡查。

业务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主要是通过T M S、W M S、计算机辅助决策等专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危险品从储存、运输到交付结算的全过程业务跟踪管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业务管理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对危险品业务信息的综合查询、分析和对事故预案执行决策的评估。

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中心首先为危险品管理提供了一个知识库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危险品的基础资料管理,提供危险品安全运行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操作手册等重要资料的导入、整理、建档、查询等。还将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关键数据信息的集成应用,如对气象数据的采集、安全管理仿真系统的集成等。系统内置预案管理模块,帮助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危险品物流的基础管理体系。

危险品物流信息监控平台功能设计:

GPS/GIS系统监控。在系统设计开发上以动态实时监控、定位式安全、环保技术应用和全方位预警体系建立 为核心理 念 , 通过与GPS/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或者仓储条件下的危险品进行全过程管理。

短信跟踪管理。在一体化管理要求下,系统设计开发时应内嵌短信发布平台和数据汇总与分析功能,对在途车辆的跟踪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并记录车辆位置和状况。如正常行驶、故障、中途卸货、出险等。业务管理中心通过监控平台上的短信跟踪功能,与司机随时进行信息交互,及时收集与反馈车辆在途动态。短信跟踪管理在危险品物流安全监控中作为一种辅助跟踪管理模式,具有灵活机动、成本低的特点。

自动报警定位管理。在危险品安全信息监控上,不可避免地将使用相关检验与报警设备,如气体检测、液体检漏的检验设备等。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对自控设备的应用管理、数据采集与信息集成应予以充分考虑,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监控措施。

视频监控管理。针对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摆放方式等特殊要求,公司建议在高危、重点化工品仓库、仓位采取24小时定点视频监控。因此,系统的设计开发也必须能够支持与视频监控设备的集成。

业务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三大功能:一是实现对危险品的储存、运输、交付全过程管理;二是提供对危险品业务信息的查询分析、对事故预案执行的状态评估;三是业务管理,如对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集成。

在企业已建立基础业务系统的前提下,业务管理中心的重点是对企业原有信息系统的整合。系统在设计上应重点考虑数据传输模式如何将来自不同实体、不同系统的数据报文转换为物流信息系统所定义的标准报文格式,然后交给物流信息系统执行。反过来,物流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报文也将通过这一平台转换为不同系统所能识别的数据。

安全管理中心是集网络通信、视频监控、卫星定位、电子地理信息、数据库及事故仿真等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中心对重点区域实时视频监控,同时辅以计算机事故辅助决策和实时气象数据采集,对各种自动报警器材和电话报警进行跟踪和快速定位。公司在系统设计开发上,围绕事故处理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对事故引发物质、天气状况等内在条件与外在数据进行事故模拟计算,配置合理应急救援力量和确定事故处理预案。

创新成果主要创新点

华谊天原物流公司为国际化化工企业拜耳公司打造一体化嵌入式服务,提供生产与物流的无缝对接 , 这种运作 方式具有 如下创新点。

利用嵌入式服务实现双方战略性合作。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和拜耳材料的合作打造了嵌入式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了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并且华谊天原物流在完善的供需协调联动机制下,建立了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事故处理预案,保障了物流运作的安全性,为制造企业正常生产提供了有利支撑。

拜耳材料与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联动发展的过程实质是供应链物流整合、整体服务外包的过程。物流模式显示出较为典型的投资型第三方物流特点:国际化招标、市场化运作、契约化服务、延期赔付、损害赔偿、政策调整等完全与国际接轨。华谊天原物流与拜耳材料的联动项目由合同作为主要联动纽带,其物流设施基本由华谊天原物流公司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拜耳材料和华谊天原长达十年的合同保证了物流资金投入的回报,双方在完善物流服务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

双方紧密联动,实现无缝对接。为了充分实现嵌入式服务,双方加强紧密联动,实现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无缝对接。在物流运作和设备维护等方面联动发展尤为突出。

在物流运作方面。对物流活动进行监控是外包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拜耳材料在实时监控物流活动的同时,也给华谊天原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并与其共同制定物流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编制操作指引以供双方共同遵守。特别是操作指引的规范,建立起物流外包的控制机制,使得联动双方相关业务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能步调一致。

在设备维护方面。一旦包装中心的设备出现问题,华谊天原会立即组织员工进行紧急抢修。若无法及时处理,则立刻通知设备运保单位安排修理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抢修,并通知拜耳材料相关部门,做好生产上的协调工作。若设备发生损坏或灭失,经双方同意,在各自聘请的独立鉴定者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检查设备的损坏或灭失,鉴定者应共同确定损坏或灭失的存在及程度。

创新成果应用效果

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华谊天原2004年实现利润120万元。2005年开始项目合作,作为华谊天原重要的合作项目,3年后,华谊天原的利润总额增至1000万元,较2004年增长了8倍。在长达10年的合同期中,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将长期拥有稳定的收益、获得迅速成长的动力。拜耳材料对华谊天原物流公司实施83%的最低付费保护,避免了企业在物流业务量迅速减少的情况下运作受到威胁,保证了企业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仍能正常运作。

华谊天原物流公司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通过其严密全面的安全和流程管理保证了客户的生产和供销,获得了客户的好评,客户满意度高达99%。与国际化工巨头的良好合作,树立了天原物流的企业品牌形象,为公司赢得了声誉,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地位,由此进一步拓展了与德固赛、亨斯迈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拿下更多稳定、高回报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运作,公司加强了与国际化化工企业的交流,提升了企业人员服务素质和创新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使企业发展保持良性循环。同时,提升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价值,也给行业内其他物流公司的类似业务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并提供学习标杆,从而推动了国内化工类物流业务运作的高速发展。

创新成果推广价值

自2 0 0 1年我国加入W T O后,进入我国市场的国际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但是,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在与世界级制造企业合作时仍面临很大困难。本创新成果中,上海华谊天原化工物流公司的市场定位就将目标瞄准了世界500强企业,利用高效的物流管理手段、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做到精细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提高国际化竞争力。因此,该创新成果可以给我国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以下参考借鉴:首先,我国物流企业要与世界制造强者合作,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在完善企业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要敢于需求合作机会;其次,企业要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在满足制造企业物流服务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物流服务体系;最后,要通过嵌入式物流服务,将产品生产与物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借此巩固和发展与制造业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达到长久合作和联动发展的目的。

(成果主要创造人:王珏、钱广集,参与创造人:何树焕、施卫平、金松子、强伟民、谢涵臻,获2013年度物流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三等奖。节选自《物流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报告(2 0 1 3—2014)》)

部分数据进入应急联动系统,当某些参数超过警戒阀值时,应急联动系统会发出警报,调度人员可以根据预先制定的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模式嵌入 篇10

(一) 梧州市稀土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梧州市稀土资源分布广、储量丰富, 在岑溪、苍梧和藤县都探测出可供开采的稀土资源。岑溪的稀土主要分布在岑城、马路、糯垌、三堡、波塘、筋竹、诚谏等乡镇, 属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矿以中轻稀土为主, 包含17种稀土元素中的15种, 其中以三氧化二钇和三氧化二钕含量较高。岑溪的稀土矿主要赋存于长岗顶岩体、广平岩体和大隆岩体风化壳中。在长岗顶岩体中, 圈定的含矿岩体面积25.57平方公里, 稀土氧化物预测储量66263吨;在分布于岑溪市、苍梧县的广平岩体中, 圈定的含矿岩体面积32.37平方公里, 稀土氧化物预测储量12800吨。

(二) 梧州市稀土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梧州稀土开发有限公司是梧州市唯一一家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企业。该公司于2012年3月底正式开始投产, 年生产1200吨稀土氧化物, 年产值达3亿元。2012年2月28日, 该公司获得了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达的全区2012年第一批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指标中的500吨指标, 占全区第一批1100吨指标的45.45%。

二、稀土与梧州市本地产业的结合点

所谓嵌入式发展, 就是以特色资源为依托,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 通过精深加工和技术改造, 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结合点, 将特色资源有效嵌入到现有产业发展中, 进而提高产业整体附加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结合梧州市产业发展规划和现有基础, 未来稀土资源应当通过嵌入式发展模式, 有效与再生铜产业、再生铝产业、再生不锈钢产业、陶瓷产业、玻璃产业、涂料产业和塑料产业实现有效结合。

(一) 再生铜产业

1. 产业基础

目前, 梧州市充分发挥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承接东部以铜铝为主的拆解和加工有色金属产业整体转移示范基地”、“国家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国家环保部‘圈区管理’园区”的优势, 大力发展再生铜和再生铝产业, 完善从拆解到深加工、精加工的产业链条, 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由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投资24.52亿元的年产30万吨再生铜项目已经顺利试产, 正式达产后年产30万吨高纯阴极铜, 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投资5.3个亿的年产20万吨光亮铜杆项目及梧州漓佳铜棒有限公司投资0.53亿元的年产3万吨铜棒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投产后, 可为相关产业提供充足的铜制品。

2. 稀土在再生铜产业中的应用

加入适量稀土可使铜及铜合金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导电性能、抗氧化性、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发生变化。具体而言, 加入适量的稀土可以改善铜及铜合金的铸造性能, 增强流动性;提高高温延伸率;改善热加工性能, 减轻或消除热轧开裂现象;提高冷变形能力;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降低表面粗糙度、毛刺和刀具磨损;改善焊接工艺性能, 有效防止焊缝出现裂纹;改变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增强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能。

(1) 导电材料。在铜中添加适量稀土, 可提高铜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改善铜的韧性和高温性能。由于这种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已在输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装饰材料。在铜合金中加入微量的稀土, 可形成一种具有黄金色泽的装饰用铜合金, 其加工性能优良, 有良好的抗蚀性、抗脱锌腐蚀性及高温抗氧化变色能力;其生产成本较低, 可满足建筑装璜构件、灯具、钟表、证章、首饰等工艺品和装饰品的加工性能的要求, 应用前景广阔。

(3) 高性能材料。在铜弹性合金中添加适量的稀土, 可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塑性和力学性能, 明显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力, 可用来制作各种弹性元件;在铜钨铋锆合金中加入适量的稀土铈, 可使合金具有放气量少, 抗熔性好, 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可用作真空接触器触头材料;在铜钛合金中加入适量的镧, 改善合金组织和热处理效果, 固溶时效后, 材料的硬度大幅度提高, 可用来制作较重要的受力构件。

3. 稀土与再生铜产业嵌入式发展

梧州科研型机构较少, 要实现稀土与再生铜产业嵌入式发展, 应从技术成熟的导电稀土铜入手, 利用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提供的丰富铜原材料, 扩大梧州市稀土产业的影响力;进一步可以结合梧州市的人造宝石产业, 大力发展稀土铜装饰材料, 提升梧州市人造宝石产业的整体水平;并联合国内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 向高性能的稀土铜新材料方向发展。

(二) 再生铝产业

1. 产业基础

目前, 梧州市再生铝产业重点企业包括了广西苍梧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梧州高清铝型材厂和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其中, 广西苍梧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电解电容器原材料———化成铝箔电子元件产品为重点, 年产化成铝箔700万平方米, 在国内低压化成铝箔行业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梧州高清铝型材厂是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落户藤县的一家大型铝型材生产企业, 年生产能力近2万吨, 主要经营高档电泳料、磨沙料、喷涂料、移动门料、沐浴料、各种工业材料等铝型材;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目前在梧州布局了30万吨再生铝项目, 每年可生产铸造铝合金锭28万吨, 挤压用圆锭2万吨, 可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为50.1亿元。

2. 稀土对铝及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在铝合金中加入适量稀土, 可有效地除去铝及铝合金中混入的氢气、氧气和氮气, 提高铸件的强度;还可以极大地除去铝及铝合金中存在的各类金属间化合物、氧化物及铝氧化物杂质, 提高铝合金中的强度, 改善其可塑性。并较大地改善铝及铝合金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能。

(1) 导电材料。高导电稀土铝合金是我国导电铝合金中的新产品, 主要用于制造架空输电线、电缆线、滑接线、线芯、一般电线、特殊用途的细线和特细线等铝线材, 具有强度高、载流量大、使用寿命长、耐磨损和易加工的特点。目前, 国内已有二十多个省市的厂家生产稀土铝合金电线, 年产量达到十几万吨。

(2) 特种铝箔。含稀土的高纯铝、特种铝箔, 是目前生产低电解电容器的理想新材料。在高纯铝中添加微量的稀土后, 可显著地加大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用铝箔的腐蚀系数, 强度、电容也会有大幅度提高。

(3) 日常生活材料。在建筑型材用铝合金中添加适量稀土可以改善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加工性, 提高抗拉强度、硬度和延伸率;氧化着色后, 膜的厚度、硬度和光泽度都有明显的增加, 并有效地提高其耐酸、碱和盐的腐蚀能力。在日用铝制品中, 在纯铝和铝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 能显著地提高其力学性能、深冲性和耐蚀性。

(4) 航空材料。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621所通过在HZL401铝合金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 获得了耐热性能最好的铝合金材料, 目前已在“歼七”中大量使用。

3. 稀土与再生铝产业嵌入式发展方式

梧州市可以利用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提供的丰富铝原料嵌入式发展稀土铝产品, 并凭借梧州高清铝型材厂和广西苍梧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原有产业基础, 在日用铝材和铝箔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进一步可以向高导电稀土铝合金和高性能的稀土铝方向发展。

(三) 再生不锈钢产业

1. 产业基础

梧州市再生不锈钢产业集中在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该园区于2010年正式成立, 是梧州市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已入园的不锈钢企业有10家, 其中5家已建成投产, 年产不锈钢制品145万吨, 形成了不锈钢冷轧带、不锈钢钢坯等10多个品类, 18种规格产品。

2. 稀土在再生不锈钢产业中的应用

稀土对钢铁冶金动力学、热力学、结晶过程、材料晶格的电子特性都有影响。在炼制不锈钢时加入适量的稀土, 可使不锈钢的抗拉强度提高15%以上, 冲击韧性提高20%以上, 硬度降低50%以上, 成材率提高10%~20%, 并有效提高不锈钢的延展性能、加工性能。新型稀土200系列不锈钢利用稀土、铜元素的加入控制技术, 克服了200系列不锈钢防腐性、冲压性能差的缺陷, 使新产品在某些性能方面替代含镍量高、价格昂贵的300系列不锈钢和进口铬锰氮系列不锈钢。

3. 稀土与再生不锈钢产业嵌入式发展方式

充分利用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中已投产的5家不锈钢公司加快嵌入式发展新型稀土不锈钢产品, 加强在建5家公司的稀土不锈钢产业布局能力。采用先进示范等方式, 帮助园区内不锈钢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利用稀土生产高品质的稀土不锈钢钢坯, 影响带动其他企业, 并逐步完成整个产业链。

(四) 陶瓷产业

1. 产业基础

梧州市正在建设的梧州陶瓷产业园区由藤县中和集中区和岑溪大业集中区组成。目前入园企业有23家, 项目总投资148.9亿元, 已建成90条陶瓷生产线。重点发展建筑陶瓷, 如高中档微晶砖、抛光砖、仿古砖、耐磨砖、外墙砖、陶瓷瓦等系列建陶产品, 同时发展陶瓷新产品, 如高档骨质瓷、白玉瓷、滑石瓷、强化瓷、环保瓷等。未来将向电子陶瓷材料、复合陶瓷材料、陶瓷涂层、陶瓷薄膜等陶瓷新材料方向发展。

2. 稀土在陶瓷产业中的作用

稀土元素在陶瓷上的应用, 主要是利用稀土独特的光学性能来作为着色或助色原料。选用稀土原料烧制出的瓷器, 色泽艳丽、柔润、均匀, 独有的变色效果。近年来, 稀土以电价高、半径大、极化力强、化学性质活泼及能水解等特性在特种陶瓷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1) 陶瓷颜料添加剂。瓷釉中加入稀土元素后将变得较有光泽。含稀土陶瓷颜料的主要工业应用是利用镨黄作瓷釉光亮的纯黄色瓷砖釉料, 在温度高达1000℃下颜色仍较稳定, 可用于一次和二次烧成工艺。氧化铈用作搪瓷制品的白色遮光剂, 烧制后与传统的遮光剂相比, 使用氧化铈呈暖白色。在二次烧成工艺中, 氧化铈同其他着色氧化物一起磨细加入到釉料后, 可使陶瓷的色彩更为光亮。

(2) 在特种陶瓷中的应用。特种陶瓷可分为功能陶瓷和高温结构陶瓷两大类。结构陶瓷主要利用其先进的力学性能制备各种机械结构零部件;功能陶瓷主要利用其特殊的电、磁、声、光等性能来制备电容器陶瓷、磁性陶瓷、压电陶瓷、导电陶瓷、电光陶瓷等。稀土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来改进陶瓷的烧结性、致密度、显微结构和相组成等以满足在不同场合下使用的特种陶瓷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3. 稀土与陶瓷产业嵌入式发展方式

梧州市的陶瓷企业主要生产建筑陶瓷, 因此可以引进稀土陶瓷颜料生产企业, 为陶瓷企业提供高品质陶瓷颜料, 提升产品档次。在此基础上, 逐步发展特种陶瓷产业。

(五) 玻璃产业

1. 产业基础

梧州市辖区内的广西佛子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是广西最大的现代化玻璃深加工厂。该公司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大型纯平无斑钢化生产线, 意大利进口全自动切割生产线, 国内最先进的全PLC控制夹层玻璃生产线, 全自动数控中空玻璃生产线和门窗生产线。

2. 稀土在玻璃产业中的主要应用

玻璃工业是稀土应用的一个重要的传统领域。稀土在玻璃工业中被用作澄清剂、添加剂、脱色剂、着色剂、抛光粉以及特殊功能玻璃的添加剂, 并具有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作用。

(1) 在玻璃产业中的传统应用。稀土在玻璃工业中被用作澄清剂、脱色剂、着色剂、抛光粉和添加剂。采用氧化铈作玻璃澄清剂, 可清除气泡和微量带色元素, 使无色玻璃瓶晶莹洁白、透明度好、强度和耐热性提高;稀土玻璃脱色剂氧化铈具有高温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和不吸收可见光等优点;稀土离子在高温下具有稳定颜色, 可作为着色剂制造各种颜色的玻璃;稀土抛光粉具有用量少、抛光速度快以及抛光效率高的优点。将适量的稀土氧化物作为添加剂加入玻璃中, 可以生产出防雾玻璃、着色感光玻璃、闪烁玻璃等不同功能的玻璃。

(2) 特殊功能玻璃中的添加剂。利用铈离子氧化能力强, 能在自由电子对玻璃颜色产生影响前将其俘获并形成没有颜色离子的特性, 可制造紫外线遮断玻璃。此外, 利用其他稀土元素的特性, 可以制造激光玻璃、玻璃纤维等产品。

3. 稀土与玻璃产业嵌入式发展方式

鼓励广西佛子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引进新技术, 利用稀土生产具有特殊功能的玻璃, 同时引进玻璃澄清剂等助剂生产企业, 提升佛子玻璃原有产品的品质。

(六) 涂料产业

1. 产业基础

广西梧州龙鱼漆业有限公司作为华南最具历史的造漆企业之一, 其产品曾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等荣誉。该公司具有年产2万吨涂料和1万吨松香树脂的生产能力, 可生产30多种油漆、涂料, 并能按照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

2. 稀土在涂料中的应用

稀土元素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化学活性, 可广泛应用于稀土涂料中。稀土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可主要归纳为用作催干剂、稀土固化剂、稀土颜料、稀土保温涂料等, 并可作为特殊功能涂料的添加剂。

(1) 涂料生产用的催干剂和固化剂。稀土催干剂可弥补传统催干剂效果单一、污染严重、价格高等缺陷, 而且可改善涂料颜色, 提高涂膜硬度和耐溶剂性, 克服传统催干剂易引起涂料结皮、涂膜起皱等缺陷。稀土固化剂可使涂料的颜色柔和、漆膜透明度提高, 使其机械性能和耐候性大为改进。

(2) 特殊功能涂料的添加剂。稀土可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涂料中, 使涂料具有特殊的功能, 如可用于生产稀土蓄光型自发光涂料、稀土隔热保温涂料、新型抗菌保健纳米生态涂料、纳米绿色钢化漆等, 这些涂料的性能均优于传统的同类产品。

3. 稀土与涂料产业嵌入式发展方式

鼓励广西梧州龙鱼漆业有限公司引进新技术, 利用稀土生产具有特殊功能的涂料, 同时引进涂料催干剂和固化剂生产企业, 提升龙鱼漆业原有产品的品质。

(七) 塑料产业

1. 产业基础

广西梧州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研发PVC-U塑料建材的专业厂家之一, 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占35%;梧州 (社学) 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计划在十年时间形成100万吨再生塑料加工能力, 建成后将打造成再生塑料产业基地。

3. 稀土在塑料产业的应用

目前, 稀土在塑料中主要用作稀土无毒热稳定剂、稀土改性剂、稀土光致发光剂、稀土磁性剂等。不仅能显著地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而且可以降低其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1) 塑料生产的助剂。稀土用作PVC热稳定剂可以克服传统热稳定剂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稳定性差、价格昂贵等缺点, 适应当今PVC制品无毒、无污染、高效的发展需求。

(2) 改善塑料性能的添加剂。稀土可用于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塑料。如稀土可制造致发光剂和磁性剂, 作为生产发光塑料和磁性塑料的功能添加剂。此外, 一些稀土材料可以改善塑料的防老化性能和着色性能。

4. 稀土与塑料产业结合发展方式

鼓励广西梧州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利用稀土PVC热稳定剂, 嵌入式发展高档的PVC制品。在梧州 (社学) 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布局特殊功能塑料生产企业, 发展稀土塑料新材料。

三、保障措施

(一) 引进下游企业, 完善产业链条

目前,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梧州稀土开发有限公司仅具有稀土开采权, 尚不能进行冶炼分离和加工, 造成了产业链脱节, 与本地产业无法形成互动。因此, 一方面应积极帮助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梧州稀土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冶炼分离和加工许可证, 另一方面引进具有冶炼分离和加工资质的企业落户梧州, 完善产业链条。

(二) 鼓励技术改造, 提升产品品质

鼓励本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增添设备, 调整工艺, 将稀土加入到产品中去, 提高产品品质。按照从易到难、以点带面原则, 逐步推进本地企业的技术改造。对第一批进行尝试利用稀土的企业, 在政策或资金上给予扶持和帮助, 并逐步带动其他企业发展。

(三) 加大科研投入, 抢占发展先机

稀土材料属于国家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新材料, 目前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梧州应凭借资源优势, 引进科研型企业, 加大科研投入, 用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抢占稀土产业发展的先机。

(四) 加强资源勘探, 打击非法利用

梧州市稀土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但系统性勘探工作滞后, 对稀土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掌握不足。因此, 应加强稀土资源勘探力度, 寻找适合开发的矿源, 为梧州市的稀土产业发提供持续不断的原料供应,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 应加强对非法盗采、非法运输、买卖稀土资源的打击力度, 保护稀土资源。

参考文献

[1]罗利阳, 朱安印, 陈景林.抗变色仿金稀土铜合金的耐蚀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 (7) .

[2]刘光华.稀土材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唐定骧, 刘余九, 张洪杰.稀土金属材料[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1.

[4]钱九红, 李喜坤, 邱关明.激光熔覆稀土陶瓷涂层进展[J].稀土信息, 2006, (4) .

[5]郑万云.稀土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1.

模式嵌入 篇11

关键字:大数据 嵌入式服务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1-0030-05

Analysis on Model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Embedded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Big Data Environment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s on which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re explored,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which supporting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discussed. On this basis, it summarize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embedded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n, the new challenges are analyzed.

Keywords big data; embedded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1 引言

如今,大数据这个术语已是耳熟能详,它通常是海量的、形式多样的、非结构化数据的代名词,是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下要经历的必然过程[1]。与此同时,在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数据量的生成呈现指数增长也是显而易见,不管是由于高通量的科学试验,还是千万亿次的科学计算,高分辨率的传感器,以及错综复杂的网络科学研究环境。

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和科学研究模式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而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在科学研究的整个流程中,始终坚持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原则,从其课题选定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提供具有广度的信息展示,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和深度的信息互动。而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信息的整理和分析[2],鉴于此,为顺应科研环境的转变,如何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

2 科学研究过程中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

2.1 科学研究模式的转变

科学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的观察、感知、计算、模拟、传播等设施和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同时,学科的发展逐渐呈现交融化、协同化和复杂化,研究人员逐渐把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工具,基于数据来思考、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因此促进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的兴起,使密集型数据成为科学研究活的基础,并逐步总结形成了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研究模式[3]。

从科研人员的原始数据,相关数据到科技文献的产出,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既是研究创新活动的参考资源和知识创造工具,又是新的研究的起点,科研人员必须在此基础上依赖资源的数字化、交流手段的网络化、科研工作的协同化以及科研数据的共享化来把握科学的发展规律,洞悉海量数据背后的信息和知识。然而科研人员研究对象和环境的转变,使其对信息的发现和分析能力愈加欠缺,直接导致在数据的挖掘和信息的管理方面面临着挑战。以数据为驱动的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改变了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模式,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信息服务的需求。

2.2 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

当前,密集型科学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备大数据特征的同时,在数据分析和管理方面有更高的要求[4],必然导致科研人员对研究过程的个性化、专深化、集成化和协同化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强。

(1)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对象的虚拟化,导致科研人员拥有更强的数字化交互式的信息管理能力需求。网络快速传播迅速产生的海量科学数据以及大量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和信息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组成对象,使得研究转变成以网络为基础的高度协作性活动,如何对海量虚拟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科研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

(2)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需求的深度知识化,导致科研人员拥有海量数据实时的分析挖掘需求。一方面,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信息资源改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行为,数据的获取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关键在于数据背后的深度知识挖掘;另一方面,科研人员需求泛化的同时,更加专深化。如何根据每个科研人员独特的研究特征进行数据的跟踪、比对和分析,使专业化和针对性的知识实时获取,成为科研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

(3)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交流方式的便捷化和多样化,导致科研人员拥有科学数据融汇和多学科协同的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在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过程中,交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而愈加便捷,但是对于整合所有科学数据和文献,形成一个具有全球开放获取的互操作世界,仍有相当大的差距[5]。如何使科研人员在查看文献的同时能够找到文献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可以在此数据基础上,重现作者的分析过程,成为科研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

3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分析

3.1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含义

模式通常被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用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6]。即模式是将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用来帮助指导人们设计优良的解决方案和完成某类任务的方法论。因此,模式是方法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而信息服务,在传统上认为的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各种方法或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使用并提供相关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活动[7]。并且伴随着科研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逐渐转变成通过研究用户,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来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信息组织和分析后,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来实现信息增值。从这种意义出发,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是信息服务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要素及其相关关系成了区别不同模式的主要依据。

nlc202309040720

另外,嵌入式理论提倡把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与其周遭环境联系起来,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察[8]。而嵌入科研过程就是融入科学研究的整个细节和流程中,考虑科研用户需求的产生与发展,从课题选定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提供满足科研人员的具有全局性和个性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将嵌入式理论应用到科研信息服务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面对的数据量体量大、结构多样化、生成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研究问题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因此,嵌入科学研究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将数据管理与信息服务融入到科研用户一线,嵌入到用户科研环境和科研过程,是以专业的信息服务人员为基础,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云计算、语义网和Web3.0等),构建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海量信息分析能力、大数据挖掘能力和多维度信息可视化能力的集成平台,以科研用户需求环境和需求趋势为导向,是一种面向用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决策的信息展示、交互和推送的服务模式。

3.2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要素

信息服务模式是对信息服务活动的组成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况[9]。基于此,笔者将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服务需求,组成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方法及服务内容四个要素相结合并逐一进行分析。

3.2.1 服务主体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服务活动的实施者,即信息服务人员,其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服务策略,提供满足研究者需要的信息服务产品。在嵌入科研过程服务的环境下,一方面,服务主体要求嵌入科研人员情景中,并作为研究团队成员,通过现场交互(包括现场和网络渠道),来把握知识需求、组织知识环境、定制知识工具和提供服务成果[10]。另一方面,服务主体提供的信息服务产品具有实时性、多样性、针对性和易用性的特点,更加注重将科研人员自身的知识背景,研究工具、研究领域的实时动2态以及研究目标与信息服务产品的有机结合。

鉴于此,嵌入科研过程服务的提供者应需要包括:①具有对信息内容强大而灵活的分析能力的信息分析师;②具有支持信息资源知识化处理能力的知识建构师[11];③具有精通各种发现、分析和组织知识的方法与工具的检索与组织专家;④具有对特定领域深入了解的情报分析专家和学科专家。这样通过其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将大量跨领域科研人员、海量密集型的科学数据、信息内容和分析过程有机地融汇起来,促进科研人员高效推动成果的创新。

3.2.2 服务客体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客体是指信息服务的需求者,在一个特定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服务的需求者可根据应对研究问题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人员数量进行划分,包括了科研团队群体需求者和单一科研人员需求者。

而鉴于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对于服务主体、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有更严格的要求,其成本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对于服务客体也有特定的要求,其中主要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科研人员:一方面,对于攻克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团队,其面临的课题更具开放性与不确定性,研究过程中随之而来会遇到更多复杂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难题,对于多学科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拥有更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引导学科发展方向的先驱,其面临的课题更具专深化与前沿性,研究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以战略眼光审视研究问题,对于特定性的实时动态信息服务拥有更强烈的需求。这样,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对于跨学科、跨国界和跨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具有前沿战略性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服务模式。

3.2.3 服务方法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方法是针对科学研究的信息服务手段,其主要是为服务主体完成信息服务行为提供有效的工具。服务方法随着科学研究方式的转变而不断变化,如今,现代科学研究朝着数据化和计算化的方向发展,从计算科学中逐步分离出了数据密集型科学,所有资源对象都被信息化、数字化表征,海量科学数据被迅速和大量创造,并经过网络快速传播。这样,促使了新型的信息服务方法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场景,将研究过程中的信息或知识深度地嵌入到解决科学问题的各个过程,促使科研人员的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基于嵌入式理念,在总结传统信息服务方式的文献代查、专题报告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深化了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方法。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在此将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展开:①嵌入科学研究过程的语义关联的信息资源发现服务,在各类数字资源中嵌入语义导航体系,并融入科研人员与系统交流,构建关联主题图,触发知识的偶然发现;②基于用户情景的开放式信息资源获取服务,采用模块化组装思想,进行信息关联与协同化组织管理,根据科研人员当时当地具体情境自适应地提供获取服务;③集成信息资源云平台的大数据交互式的挖掘服务[12],科研人员针对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借助云平台中开放的分析挖掘工具进行相关的大数据深度分析,对于潜在问题进行定向分析;④融于可视化技术的动态多维信息资源呈现服务,从科研人员体验入手,支持图像界面、语音界面和触摸屏界面,以构建、传达和表示复杂信息或知识,通过丰富的数据观察方式帮助科研人员识别隐性信息。

3.2.4 服务内容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内容是确定的信息产品,是服务主体交付给服务客体的最终成果或其享受到的各种信息服务。其主要保障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促进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和交叉融汇创新。在项目处理生命周期中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内容(见图1)。

(1)评价与预测性信息推送。在识别问题的基础上,服务主体一方面通过当前现状的调查和相关问题的数据集分析挖掘,向科研人员提供其研究发展前沿与趋势的预测性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分析国内外当前类似项目组的科研状况与进展,评价其优势与劣势,为项目的选定提供参考性和建设性建议。

nlc202309040720

(2)方案规划信息参考咨询。将服务主体嵌入到项目规划中,不仅有助于服务主体能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把握,而且有利于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的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服务主体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层次的探讨,采用相应的工具,提供个性化的参考咨询,保证项目规划的科学性。

(3)过程管理与信息重构。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实施项目,必须利用海量信息分类聚类、抽取要点和发现关系,来分析揭示隐藏的知识结构。而通过对信息网络的重构,进行趋势分析、问题鉴别和路径探索是服务主体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服务主体将实施情况与规划对比,关注偏差,实时采用相应的服务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分析原因,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4)专题信息关联性管理。在项目结题过程中,服务主体一方面依据数据生命周期全面分析整理并记录科研用户的数据处理情况,另一方面依据研究生命周期细致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并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关联、回溯与保存。

4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特征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是以信息服务为轴心,以科研用户为中心,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科研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为重心开展工作。信息服务是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团队提供的工作内容,服务团队的工作是围绕信息服务这一根本而展开的。满足服务客体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是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工作的最终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需要掌握核心的数据资源技术,以便能够在课题查新、文献检索、隐性知识挖掘方面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4.1 覆盖协同多领域

科学研究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其需要具备的信息亦是多样的,这样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对于科研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学科的交融,科研项目的合作紧密化,科研用户除了需要本学科研究的信息外,还需要大量交叉学科的知识,嵌入式信息团队中的学科专家能够采用辅助或合作的形式为科研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相关学科的信息或知识;另一方面,多领域科研用户的合作,必须保证科研团队间的目标协同和科研资源的组织协同,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能够与科研用户加强交流互动,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并构建协同工作机制,来保证服务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服务方式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2 贯穿科研全过程

科学研究是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来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活动,这就导致了科研用户的研究活动具有动态的信息需求,在科研项目的选定阶段,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能够以伙伴合作型方式推送课题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和研究进展;在科研项目的规划阶段,嵌入式服务团队能够整体和全局地把握课题项目所使用的相关技术或研究计划方案;在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嵌入式服务团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跟踪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动态信息,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对隐性知识进行全面挖掘;在科研项目的结题阶段,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能够根据信息的生命周期,将信息进行归类、关联与保存。

4.3 情景感知个性化

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科研用户,而科研用户情景是指用于表征与交互环境相关的实体状态的信息集合,包括用户位置、所处时间、用户情绪、心理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等[13],能够实时动态地获取科研用户情景信息,把握其具体需求,是科学研究活动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与之对应,情景感知是对用户情景的获取与应用[14],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用户情景感知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科研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通过监控用户在学科社区、博客和学科群等挖掘科研用户偏好和相关隐性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嵌入式信息服务团队通过与科研用户协同交流,及时感知获取用户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根据科研用户的潜在需求来组织信息环境、定制信息工具、提供个性化的推送服务。

5 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密集型科学下的科研范式,更加强调科研人员在网络环境下的协同交流、资源开放、信息共享、智能关联与协同应用。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在促进现代科学研究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寻求合适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对策有助于切实推动新型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促进科研过程的推进与创新。

(1)嵌入到用户科研过程并且根据用户研究背景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对情报研究人员的挑战。一方面,大科学的兴起,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通常会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研究,这就要求情报研究人员具有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和信息获取能力,从多视角、多层次为科研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将情报研究人员嵌入到科研过程,其必须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对研究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认识,明确每个阶段为科研人员提供的信息服务类型,通过自身的优势提供其所需的信息资源,必要时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以情报分析的严谨性来引导科研过程的科学性。

(2)新型技术的应用对密集型科学数据的全面整合与共享的挑战。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科学研究正在被大量密集型的数据所淹没,在数据的分级、归档、备份和保护的问题上对数据共享的性能提出了挑战[15];其次科学研究大数据集涵盖了各类学科、各类层次研究人员或团队、各个研究阶段以及各类来源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集合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其整合提出了挑战;最后科学研究范式发展成为以数据为驱动的研究模式,强调将科研数据集合长期保存,并且将数据与关于数据的文件集合成一体,数据的流动、交互、融合、引用和回溯都将记录并保存下来,这对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出了又一新的挑战。

(3)研究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应信息服务方法的转变对数据分析挖掘能力的挑战。一方面,密集型数据分析挖掘成为信息服务必不可少的支撑点,而密集型数据在具备大数据特性的同时,必然使传统的分析挖掘工具和算法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主体需要利用数据对科研创新合作过程及交互型信息服务过程将要发生什么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便为服务客体实时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这种综合性和多维性的预测对数据实时与深度挖掘提出了挑战。

nlc202309040720

6 结语

大数据不仅仅是数据量的剧增,也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飞跃,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飞跃的前奏[16],科学研究已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知识发现,因此,研究构建对科学数据、模型工具以及大数据挖掘平台,支撑跨区域、跨学科和跨团队的协同研究,满足现代科学研究需求的信息服务模式,对于促进科研创新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另外,深层次的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由于成本、技术和人员素质要求等限制,只能针对特定的有高度需求的科研人员或群体。但是,一方面对于嵌入科研信息服务模式的服务主体学科背景知识、新型技术的运用能力、嵌入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科研人员和工作环境如何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方法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促使其提升科研效率,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毫无疑问,面对全新科研范式带来的强大动力,利用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来推动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刘明,李娜.大数据趋势与专业图书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2):1-6.

[2]王凭慧.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方法综述[J].科研管理,1999,20(3):18-24.

[3]王学勤,Amy Stout, Howard Silver.建立数据驱动的e-Science图书馆服务:机遇和挑战[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80-83.

[4]Delserone L M. At the watershed: Preparing for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nd steward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ibraries[J].Library Trends,2008,57(2): 202-210.

[5]Tony Hey.潘教峰译.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01-302.

[7]张树华,王京山,刘录茵,等.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9.

[8]秦铁辉.嵌入性理论对情报学研究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1-3.

[9]刘媛筠,李志民.当代图书馆的三种信息服务模式[J].图书馆杂志,2013,(1):26-31.

[10]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197):11-20.

[1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32-37.

[12]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 2012,(11):63-68.

[13]万亚红,黄樟钦,陈旭辉,等.基于主动推理的情景感知系统框架[J].计算机工程,2004,30 (12):8-9,70.

[14]KM S W, PARK S H, LEE J B. Sensible Appliance: Applying Context-awareness to Appliance Design [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04,8(3):184-191.

[15]Science Staf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Science Special Issue: Dealing with Data,2011,(331):692-693.

[16]Felice Frankel, Rosalind Reid. Big data: Distilling meaning from data[J]. Nature, 2008,7209,(455):30-33.

作者简介:邓仲华(1957-),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睿(1989-),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陆颖隽(1963-),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模式嵌入 篇12

关键词:GVC网络,NVC网络,代工企业,网络嵌入,间断型平衡模式,双元型平衡模式

在日益变化的动态环境中, 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法律政策等外部不确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全球制造网络发展范式的兴起, 使全球竞争格局经历着巨大转变, 企业间由单纯的竞争关系正走向竞合共赢, 创新与学习成了企业赢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1]。借助代工模式, 我国众多企业以低成本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加入了全球制造的行列。在此模式下, 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为我国代工企业提供了大量异质性资源和学习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能力, 促成了世界制造大国的崛起。然而, 在研发设计、营销资金和技术知识等要素禀赋方面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代工企业只能参与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制造, 在其试图升级过程中往往会遭到跨国公司的阻挡和限制, 陷入低端锁定发展困境。此外, 外资企业回流、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本土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诸多因素使本土代工企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中, 持续的成功来源于组织能将自身活动与当前需求进行有效匹配以及适应变化和满足未来商业需求的能力[2]。因此, 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代工企业既要不断深化学习现有技术和知识, 还应探索新兴技术, 提供技术创新以适应未来的发展。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从低成本战略转型到技术创新战略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是我国代工企业成功转型的必然选择。

1 代工企业的网络基础资源与组织能力的耦合

根据资源基础观, 资源的异质性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 产生其他企业无法匹敌的竞争优势。由于规模小、资源有限, 代工企业若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希望比较渺茫。然而依靠自身网络优势, 代工企业能够通过整合资源等方式不断积累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储备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代工企业所处的网络环境可视为由跨国公司生产网络 (GVC) 和本土组织网络 (NVC) 组成的一个大网络, 其中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是以代工业务关系为连接的, 而本土组织网络则由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科研机构等构成[3]。在这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元网络环境中, 代工企业能够通过与跨国公司、供应商和战略联盟等之间的协作中获取信息和技术等资源, 以组织学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方式获得优势。

技术创新是代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组织学习理论认为, 组织学习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也是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方法。组织内部存在着两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学习能力:利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利用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实地调查、提炼、复制等方式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扩展, 能够形成突破性创新;而探索能力则是通过搜索、变异、柔性和试验等形成新的知识, 促进渐进性创新[4]。然而,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或同时发展这两种能力。环境的动态性会使某些企业更注重探索新的机会与事业以防止组织僵化无法迎合新市场的需求。领导的战略抉择也会影响企业利用和探索活动之间的均衡发展。利用和探索能力的培育都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 由于本土代工企业自身资源十分有限,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应注意合理分配资源, 权衡好两种活动之间的投入。过多地投入现有知识的利用活动, 代工企业无法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可能会陷入“核心刚性”和“能力陷阱”, 从而阻碍和抑制组织创新[5]。同样地, 假如代工企业过分投入探索活动, 虽然组织可以不断更新知识库, 却又会陷入“创新陷阱”, 导致企业陷入“探索—投资—失败”的恶性循环[6]。总之, 双元能力的平衡构建应当与代工企业在升级中的资源优势相匹配。

从网络层面来看, 网络位置以及网络成员之间的紧密程度都会影响其双元组织能力。网络位置中心度越高的企业比外围成员能更多地获得知识溢出效应和信息交流带来的益处, 能更充分地识别环境中潜在的基于和威胁,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进行探索和利用活动;而当与企业联系的外部实体数量越多时, 网络知识资源的模型及其异质性越强, 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渠道也就越多, 从而增加组织学习的广度[7]。对代工企业来说,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 所嵌入的网络类型以及嵌入程度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网络中所获取的资源也有所不同, 企业的注意力也应随之改变。在嵌入GVC初期, 由于代工企业规模小, 创新能力弱, 此时并不具备大力推进探索活动的能力, 相反应当将强组织学习吸收网络中的溢出知识, 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而在具备一定实力之后, 应当适时增加对探索活动的资源投入, 进行新产品和新市场的探索开发, 而不应该过分依赖跨国公司的知识输出, 否则会因被跨国公司“低端锁定”而停滞不前, 或者由于外资撤离而措手不及。代工企业在培养双元能力的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 合理配置资源, 同时兼顾好对新市场机会的探索能力与对现有业务的开发应用能力, 双管齐下, 努力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在国际市场业务运营和国内市场开拓中根据过程和环境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转换, 以求实现综合能力1+1>2的效果, 从而获取企业更好的发展[8]。

2 转型升级下代工企业网络嵌入与组织学习模式的协同演化

全球价值链体系下, 代工企业通过组织学习掌握经验技术和管理知识, 提高了创新能力, 并试图依靠“OEM-ODM-OBM”的路径实现转型升级。然而由于代工企业发展自身研发能力和创建自有品牌会侵占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和核心利益, 因此往往会遭到利益集团的阻拦, 依靠国际代工模式的路径无法实现成功升级。若要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 代工企业应当构建国家价值链, 以突围被俘获的GVC, 增强产业发展的技术根植性和市场根植性[9]。基于国内本土市场需求, 代工企业掌握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在本土市场获得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产品链高端竞争力, 然后进入区域或全球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10]。因此, 将全球价值链上的优势用于本土价值链的构建, 提升代工企业的整体实力进而再次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附, 这种迂回式攀升的方式能够充分运用企业在各阶段的资源优势实现企业升级的目的。从网络嵌入角度来看, 代工企业在升级过程中双重网络嵌入程度并不相同, 不过两者最终会趋于叠加融合, 经历双重网络“外强内弱”到“外弱内强”, 最终实现“内外皆强”的目的。

组织间的网络嵌入可以分为信任、知识共享和联结程度三个维度[11]。就代工企业而言, 各个网络的嵌入程度以及代工企业与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之间产生信任并进行知识转移和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 进而影响代工企业的组织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方式的平衡是代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实现成功升级的关键。组织学习平衡模式主要有利用和探索交替进行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和探索与利用同时实现的双元型平衡模式[12]。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因为两种活动会对资源产生竞争和争夺, 因此应当将重心集中在某一种学习活动上。当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 资源较为富裕时, 可以同时进行两种活动。代工企业升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同, 各个网络嵌入程度不同, 体现在网络资源的不同, 导致各阶段企业的组织学习模式也有所变化。

GVC代工阶段。代工阶段初期, 我国代工企业发展初期主要从事为跨国公司或国际购买者提供加工组装业务, 对全球价值网络的依附性较强, 因而降低了本土的根植能力, 与本土企业之间的连接关系较弱, 网络呈现“外强内弱”的特点。虽然参与全球生产网络, 但是由于规模小, 能力弱, 对跨国公司依赖性较强, 代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与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不甚紧密。而且, 为了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会尽量控制知识和技术的溢出, 只在产品设计、包装和原材料利用等方面对代工企业进行指导。因此, 总的来说, 代工企业所处的国际公司主导的生产网络对代工企业的信任度较低, 知识共享的意愿较弱, 网络关系联结并不是非常强。这种特点决定了代工企业只能从中获取一些非异质性资源, 用以维持企业的发展。然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非异质性、可流动的资源为不具备“先天优势”的代工企业带来了创新资源, 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不具备充足资源的情况下, 企业不应同时对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活动进行过多投入。由于规模小, 利润低, 代工企业不具备探索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全球价值网的知识溢出, 此时是代工企业培养和充分运用利用能力的绝佳机会, 应当将人力物力资源等放在利用性学习相关活动上。通过吸收和转化现有知识, 不断地在工艺流程、产品设计和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模仿与复制, 在改善和优化现有营销渠道等方式, 代工企业能够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扩大自身规模, 取得规模效应和声誉效应, 为进一步升级提供铺垫。此外, 跨国公司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严格标准规范了产品和服务流程, 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使代工企业的服务创新成为可能。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也能够为代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等方面提供借鉴。利用性学习是对现有知识和技术的持续积累和改善, 能够为代工企业带来积累性的改革效果, 实现渐进性创新。在已有较弱能力的基础上, 代工企业基于现有的知识和资源, 发挥自己的运作能力围绕现有活动而逐渐加强应用能力, 提高企业短期绩效, 保证企业稳定的生存和发展, 为发展探索能力产生突变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或资源保障[13]。为了提高代工企业的网络能力, 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 代工企业应当建立信任机制, 增加跨国客户对代工企业的信任, 因此能够带来更多核心知识与技术的输出;创建激励机制, 加强组织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员工主动与客户加强交流互动, 吸收更多隐形知识;完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在获取溢出知识后, 将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开发与实践运用。利用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达到量的积累的效果, 为实现技术创新质的飞跃提供基础。

NVC构建阶段。代工企业在GVC中的升级是一种受治理的升级, 不仅没有登上能力增长的自动扶梯, 反而时刻演绎着升级与反升级的较量[14]。在从全球价值链获得管理和技术等知识达到一定积累之后, 将之用于国家价值链 (NVC) 的构建则是可行之举。巨大且快速成长的国内市场规模可以容纳更多不同的价值链, 为专业化市场提供有力条件, 同时也能为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供基础, 使本土企业可以在更广阔的产品空间内避免与跨国公司的强势品牌进行直接竞争, 从而有利于本土领导企业的形成与发展[15]。在不断积累市场信息的基础上, 代工企业应当重新整合资源, 通过对国内市场的探索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蓝海市场, 从而为自身谋取发展空间。本土组织网络下, 各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结程度之间较高, 由于文化和政策等的作用彼此之间信任程度更高, 合作意愿较强, 有利于合作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为了弥补代工企业自身能力弱后的缺陷, 知识联盟或者研发联盟是代工企业规避技术创新风险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通过战略联盟, 代工企业能够通过与不同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 发掘潜在市场和客户需求, 快速发现新机会和适应新环境, 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探索性学习是对新知识和新市场的重新审视与探索, 是一种不连续、突变的创新, 因此具有突变性创新的效果, 能够使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升级。除此之外, 企业持续投入新产品的开发, 通过冒险和试验行为获得新的市场和新营销渠道, 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绩效。因为资源有限和升级的需要, 代工企业在NVC构建阶段和GVC代工阶段都采用了间断式平衡模式, 这种资源合理性分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代工企业的探索能力, 应当充分发挥国内组织网络的支持作用, 深入挖掘国内市场。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关系, 战略联盟不仅能够减少创新成本, 还能提高企业的探索能力, 有利于代工企业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本土企业的支持能够使代工企业获取更多网络资源, 在原材料供应、产品创新、营销渠道等方面迅速打通整条产业链。创意企业能够为代工企业提供在研发设计和工艺流程过程中的工艺创意, 还能在营销推广和咨询策划等方面提供创意促使企业获得更多产业链上的核心附加值。

GVC/NVC双重嵌入阶段。在GVC和NVC双重网络的影响下, 代工企业如何分配各个网络的资源实现开发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均衡构建将会影响代工企业的发展方向。过多地进行开发活动会使代工企业过度依赖国际巨头, 导致组织的核心刚性, 无法适应如外资回流等变化的环境, 导致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和创新能力下降。而过度投入探索活动将会耗费代工企业的大量资金, 使企业无力集中于当前业务的运营, 一旦创新失败, 企业将无法维持生产, 更不可能进行进一步升级。因此, 此时代工企业应当采用双元型平衡模式来应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同时进行开发和探索性学习, 一方面利于现有知识不断对工艺流程、营销渠道和管理方式进行完善以符合当前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共同进行探索活动, 采用差异化战略促进品牌的提升, 为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打下基础, 最终实现企业的成功升级。在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生产网络转向自身主导的国内价值链的过程中, 企业应改变竞争理念, 由传统的成本竞争向技术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重视价值创新、营销创新和网络创新, 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转型路径, 并加强在转型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确保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能保持可持续发展[16]。代工企业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至两个结构组织, 分别进行开发和探索活动, 两个结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 能够提高企业在服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在高度嵌入双重网络的情况下, 代工企业能够从网络中汲取更多有价值的稀缺性资源, 在发展当前业务的同时探索新的利基市场, 向客户提供全新价值体验, 通过新的营销渠道逐渐占据主流市场, 达到破坏性创新的目的。双元型平衡模式能够发挥探索和应用之间的互补优势, 促进代工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绩效。

3 结论

上一篇:北京城市道路绿化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