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建筑设计

2024-06-26

概念性建筑设计(共12篇)

概念性建筑设计 篇1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本科教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主干专业课, 与建筑体验认知、模型制作、表达技能、初步设计能力训练结合, 富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总结性, 是在初步建筑设计层面上进行的空间设计和创造,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基于此, 不同院校对该课题予以了足够的重视, 展开了各自富于特色的教学研究。本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展的《概念性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为研究案例, 对生成设计概念与演绎建筑形态的操作方法以及阶段步骤等问题进行探讨。

1建筑设计基础中的概念性建筑设计课题演变与特点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组经过多年的探索, 对该课题设计任务进行了改革, 以2007年为界, 具体内容的比较见表1。改革后的任务较改革前有四个方面的改进: (1) 场地具体化; (2) 将环境纳入到整个设计系统中加以考虑; (3) 进一步地强调“构思概念生成的逻辑性”与“形式生成的逻辑性”, 尤其强调环境与形态生成的逻辑关联; (4) 切入点更有据可循, 加强实地认知基础上提炼生成概念的策略, 是对设计思维的理性价值的肯定。可见, 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操作方法的问题指向, 既保留概念性建筑设计的共性, 同时也具有适应建筑学低年级阶段课题的突出特点。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进行建筑形式及空间环境设计。

2设计中“形”与“意”的解说

概念性建筑设计本身难以给予精确的定义。首先需要厘清“概念设计”与“设计概念”之间的关系, 若把概念设计比作一篇文章或一篇文章写作的全过程, 那么设计概念则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对应“概念设计”而言, 就是设计的结果或建筑形态发展演变并最终生成的全过程研究, 既可以作为静态的结果也可以作为动态的过程来理解, 是外显的物化的操作, 将其提炼为“形 (生成、结果) ”;“设计概念”是贯穿过程的思想, 是内在的潜在的内容, 将其提炼为“意 (生成、结果) ”。以“意”驭“形”, 以“形”显“意”。建筑设计就是从展开的理念萌生到形式操作的过程, 探讨设计过程中“意”的生成与“形”的演绎的具体方法并梳理出二者的关系, 是具体的形态、手法等技能型训练与思维生成、设计理念等思维训练的相互作用。概念设计围绕设计概念而展开, 设计概念则联系着概念设计的方方面面。

3教学实践中的操作重点与方法步骤

3.1“意”生成的关键环节

3.1.1场地限定——从虚拟走向真实环境

针对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 首先对任务书的制定策略进行了调整, 从注重建筑形体自身的塑造走向注重由环境生成设计。场地具体化是设计任务制定的重大改进内容之一, 如果没有真正面对具体真实的设计场地, 场地变得很虚拟, 过大的弹性对初学者来说有些不知所措, 正如勒·柯布西耶曾说:“没有任何限制, 完全自由地去做一件事是痛苦的”。

(1) 开放与限制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业是一个既具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的课题, 开放之意有两点, 其一,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 在不偏离题目宗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设计地段, 给予一定的自由;其二, 设计内容是一处公共空间, 界面的限定性小, 具备公共交往的性质。限定之意在于选取校园或熟悉环境中的场地、且能亲身体验的环境。

(2) 环境特征突出

恰当的场地会直接影响设计的推进和结果。在场地选取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场地规模要适度;场地的环境特征应明显, 利于发展设计概念。

(3) 积极地分析

重视场地的选定之后分析, 使学生一开始就不以单纯的“形体”入手, 而是必须经过对具体场景和各方面因素的精确思考和深入理解, 获得形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倡导积极的分析而非消极的分析, 避免出现为分析而分析或完成后的补充说明, 让分析的结果成为实实在在指引设计生成的基础资料。虽然研究方法的训练还没有完全跟进, 分析尚显幼稚, 但分析便于厘清个人的思路, 便于观者的阅读理解, 将分析视为一种工作方法。

3.1.2设计思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

设计是一个先“寻找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寻求各种可能性的过程。概念设计的第一步骤是发展一个基本概念, 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的探索, 在个人已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基础上, 对前期的建筑认识进行分析, 发散思维, 提出课题任务。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方式。逻辑思维和直觉创造性思维是建筑学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前者是一种理性的、“垂直的”思维方式;后者是直觉的、“横向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分别对应着发现问题的两种途径:前者是在分析现状基础上理智研究之后形成并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目标, 是基于理性的发现。以“聚”为题的社区书吧设计作业将建筑置于环境系统下进行思考, 其体态和表情均受到特定环境的限定, 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在审美意义上的内在关联, 采用锲入的方式完成对话, 实现融入, 建筑即是景观, 景观即是建筑 (图1) 。后者是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对所遇到的限制条件做出敏感的思维和判断, 是基于感性的判断。设计作业“水袅”沙龙水吧是针对场地提出了“水滴”的概念, 以一个水滴溅开意象的设计较好地呼应了位于湖畔的场地, 作到巧而得体, 精而合宜 (图2) , 此类问题的发现, 更多依赖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建筑意象。但不可否认环境与构思结果之间仍有着某些或显或隐的共同点或相似点, 体现出感性之中隐藏着理性的成分。

两种设计思维在实际过程中并非绝对对立, 理性分析中带有感性的因素, 反之, 感性认知中包含有一定的因果秩序。需要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3.1.3提出概念——依据环境进行建造

该课题最终是产生一个小品建筑, 既要区别于一般的纯观赏性、没有功能意义的构筑物和雕塑, 又要是体量小、功能简单的有建筑意味的“小建筑”, 能解决场地中出现的问题, 如功能填补、形象更新等。与通常的从设计任务书开始的设计训练相比, 该设计体现出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依托自己已有的设计能力, 学会透过现象去发现问题所在。任何建筑不是独白, 而有着一种与生存条件的对话关系。最终, 基于现状条件分析之后的概念, 会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有的重于建筑的基地环境、有的力图创造优美的形体、有点拟解决建筑功能问题。这是依据环境进行建造的构思方法, 让设计概念体现空间的品质, 具有艺匠经营的意识。

3.2“形”演绎的关键环节

3.2.1推衍的工具——二维图形与三维模型

设计师不是工具的奴隶, 而是积极的思考和利用设计工具。设计师的形态生成阶段通常有两种基本的工作方法:一是草图模式, 草图被作为媒介、作为图解, 通过绘制构思草图, 并一次次地修改草图进行创作和发展方案, 用二维的图形表达三维空间;二是实体模型模式, 利用工作草模1) 来帮助构思, 方案设计从直观的模型开始, 以基本的形态要素将构思物化成具体的形态, 推敲形式自身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形式与场地的关系, 反复操作。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设计亦变得更加透明和明白易懂。

尽管我们强调实体模型的价值, 但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不可避免的受此影响, 电脑建模成图在低年级阶段甚嚣尘上, 我们对其持有的态度既不是全盘否定也非全盘接收, 而是有度的控制, 需要反思和探讨如何让电脑模型恰到好处地发挥其作用。

3.2.2形态的语言——对现代性的表达

前期构成训练的目标在于开拓思维、挖掘造型潜能, 但却没有就为什么的问题作答。概念性建筑设计就是要避免从一种形式走向另一种形式。建筑形式是在解决具体的建筑任务、环境条件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 是设计诸因素综合的逻辑结果。

在形态语言的美学追求方面, 注重对现代性2) 的表达, 强调形体的基本构成关系, 这是对审美品味的培养。在形体塑造上给予适当的限定, 提倡明确的几何形体, 空间关系清晰、风格纯粹。

3.2.3寻找与评论——在适度的自我否定中前进

英国学者勃罗德彭特在《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1]一书中给出了设计的“决策顺序”:一是需要, 设计源于需要;二是寻找, 是针对需要探索可选择的若干途径, 尝试从各种途径解决问题。所有的途径都应当视为创作过程中的比较方案, 以致最终发展为结果。三是评论, 是对每一个途径进行比较与判断, 以确定从哪一个途径来实现。整个过程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可见,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各种因素作用之下, 要避免对设计问题的全面引入, 而带来无所适从的局面。重点突出地解决问题, 懂得选择与舍弃。我们鲜见一个设计从开始到最后都一成不变的。设计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设计思路, 不断深化修改的过程, 而且在这过程中会有多种途径的比较和选择。

评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决策判断并来探索其他选择的途径, 主要有三种方式:自我批评式, 通过在自我否定和完善设计的过程中发展思路, 优化和完善设计;批评主体是他人的一对一的评论, 教师面对学生进行评论是普遍采用的方式;协作性的评论, 集体团队的建议或意见往往较之个人的解决方案要优越, 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多有裨益。

3.3教学中的进程步骤

本课题设计的时段安排为7周, 共分三个阶段 (见表2) , 体现出由感性 (体验) 到理性 (分析、思考) 、由观念 (思想语言) 到形态 (建筑语言) 、由无形到有形的操作过程, 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以上是对设计过程的阶段控制做出的理性化的分段。由于设计思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实际上难以用绝对的时间段进行约束, 操作中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学组织方式上采用“合——分——合”的形式, 让学生能知己知彼, 相互促进, 对自己各个环节的收益大小能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控, 也起到良好的自评作用。

结语:“形”与“意”的关系揭示

随着西方现代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 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于1969年首次正式提出了“设计科学”的概念[2], 自此, “设计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随后, 学术界又发展了这一理论, 即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设计理论——“广义设计”理论。根据“广义设计”概念, 设计是根据已知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的过程, 是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寻求满意答案的过程[3]。这样的描述对于建筑学学科来说是相对客观的, 我们既不容忽视主观个性的因素, 同时也尊重对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和推演。对于初学者来说, 建立一套建筑设计的方法是必要且重要的。设计不是发明新事物、不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而是发现潜藏在复杂事物中的本质的过程。这样的特点, 也给予了设计是“可以被传授”的属性。

“意”是特指建筑的立意、趣旨, 有主观的内容同时也掩藏着一定的理性, “意”的生成过程就是在寻找控制设计的客观依据。“形”是“意”的物质传达, 是建筑的符号语言, 是一种真实的物象, “形”是在“意”指引下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从环境分析出发的设计思路实际上是一种客观的工作态度, 因为建筑作为产品, 他拥有自身的使用者, 这就注定了要以一种相对客观的心态来进行创作。总而言之,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具有“形”与“意”双重意向, 建筑的过程就是在进行“形”与“意”的哲学思辩过程。

参考文献

[1] (英) 勃罗德彭特著, 张韦译, 汪坦主编, 建筑理论译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2]杨砾, 徐立.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3]张路峰.设计教学的理性基础[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 (1) :8-10.

[4]赵万民, 李和平.重庆大学当代地域性建筑教育[J].南方建筑, 2011 (3) :54-60.

概念性建筑设计 篇2

概念性规划设计招标书

中国•西部钣金机电产业园 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优秀、对大型的综合工业园区具有丰富规划经验的设计单位,承担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现热忱欢迎符合要求的设计单位报名参加本次设计工作。

一、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简介:

项目规模:位于绵竹市新市镇金兰桥村新市镇,成绵高速复线出入口侧,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的土地(1200亩)建立中国西部钣金产业园区。主要承接成都周边市县产业转移,针对成都钣金模具产业企业来绵竹发展的情况,着力打造一个50至100亿元规模的中国西部钣金模具产业园,形成钣金模具相关产业相对配套、服务物流配套的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产业园区。

2、项目性质:工业项目

3、项目地点:四川省绵竹市新市镇金兰桥村

4、容积率:最优化

5、用地现状:地势平坦方正,已基本整理好。

二、项目定位

1、项目的发展战略

近期发展成为现代钣金制造业经济园区

远期发展成为集科研、展示、商贸、培训和居住为一体的生态都市型钣金机电产业园。

2、项目的市场定位

中国西部首个以钣金行业为龙头的现代化、田园式的低碳产业制造基地项目

3、项目的功能定位

集钣金模具工业生产基地、钣金工艺设计研发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办公生活配套中心、金融信息交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 1

等八大功能区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现代化国际钣金生产制造基地和商贸一体化的工业园之运营新模式。

将建筑、环境与生产制造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产业集群、配套设施完善的双重内涵。根据该项目的市场竞争情况和区域条件,将其开发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充满个性魅力与生活居住相适宜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园区。

三、招标内容

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可深入到带有一定比例的户型图和景观)。

四、投标申请人的资格

1、投标申请人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

2、投标申请人应有建筑面积30万平米以上城市居住区的设计经验。

3、投标申请人须具有建筑设计甲级设计资质。

五、规划设计要求

1、设计原则

总体原则:根据目标地块界定产业定位,方案以满足园区发展定位、市场定位、功能定位的需求为主旨。

(1)“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原则;

(2)生态环保原则;

(3)特色性、前瞻性、协调性原则;

(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6)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起点高、立意新,使项目能够成为绵竹市工业园的标杆项目。

2、规划要求

(1)满足国家与地方各项设计规范法律法规文件;

(2)整体规划容积率达到最佳状态;

(3)功能分区合理;

(4)整体规划要大气,道路交通组织合理,充分考虑钣金模具生产制造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区和消费性服务业区三大组团的关系;

(5)建筑要有特色和生命力。

六、成果要求(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文件)

1、成果内容

(1)概念规划总平面图、比例1:1000,彩图。要求:建筑层数、主要建筑出入口、场地和环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

(2)区位图、现状图(1:1000)、道路交通分析图、环境设计图,管网综合图(1:1000),景观分析图、防洪分析图、规划结构分析图等。

(3)竖向定位图,比例1:1000。

(4)概念规划设计说明、构思创意及相应分析图(包括日照分析图等)。

(5)反映建筑风格的意向性图片(可包含单体参考户型图)。

(6)总体鸟瞰图及单体透视图(不少于4张)。

(7)A1幅面的彩色展板一套(包括概念规划总平面图、总体鸟瞰图及单体 透视图、夜景灯光效果图等)。

2、成果形式

(1)成果内容中未注明设计比例的,按相同或相近的比例提供图版一套。

(2)文字和图件缩印精装A3图册6套。

(3)上述内容电子备份文件2套,文本为word格式,图纸为dwg格式,效 果图及模型照片为jpg格式。

(4)全部设计文件光盘2套,包括自动多媒体演示文件(Powerpoint格式)。

3、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收费标准和详细内容。

七、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12年6月28日——2012年7月10日(报名时需提供的资料:设计单位简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复印件;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近几年设计的同类项目代表作品的相关材料)。

设计时间:2012年8月10日前。含规划编制单位完成现场勘查、资料调查、方案制定及沟通等工作。

评标时间:2012年8月20日前后。

八、方案评审

本次方案征集的主办单位将通过方案评审,根据分数排出2-3个优胜设计方案,委托参加建筑工程方案设计。

九、其他事项

1、一家设计单位可提交多套方案参加竞标。

2、本次招标活动及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文件所适用的法律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十、招标联系方式

1、联系人:

2、联系电话:

特此公告

四川九壹钣金集团有限公司

概念性建筑设计 篇3

关键词:前概念;数学概念;学习活动;数的认识

数学课堂上,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10个物体(有的是10根小棒,有的是10个圆片,有的是10本书)让学生数数,有的孩子按照数的顺序背诵出数的名称,明明只有10个物体,有的孩子却背到了12,发现周围没有同学再念了,他才停了下来,老师问:“这里有多少个圆片呀?”该生答:“12个”。老师问:“小棒、圆片、本子谁的数量多?”生答:“书多”。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希望用数学的方式学习数的概念,但是学生还停留在自己生活经验层面的理解上,这在教学中就呈现出了很大的冲突,影响着概念教学。

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课堂数学概念学习中经常出现,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影响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活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用前概念的理论来解答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这两个问题。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的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这些概念具有生活化和片面性的特点,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用前概念来解读正式的概念,这正是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基础,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老师必须分析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前概念分析

要弄清楚学生概念学习的前概念影响因素,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方向,即概念教学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在此基础上弄清楚起点,即进行前概念的情况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意义和内容

数学概念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数学特性的人、物体、事件或观念的符号,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的基石,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科学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将大量的数学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位,从而大大简化了思维过程,用科学的数学概念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概念的学习内容包括概念的数学符号、内涵(概念的数学意义)、外延(概念所代表的生活实例)、规则(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就要弄清楚数的意义(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数的组成(基本的计数单位)、数的读写(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写数)、数的排序(大小比较),为了进一步研究数,有时还需要将数进行分类和命名。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前概念分析

小学生在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之前有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数学概念,由于之前的学习大多呈现非数学思路的特点,这些数学前概念如果和科学数学概念是一致的,学生的概念学习活动就很容易进行,如果不一致,就会成为不良的学习影响。所以,必须分析出学生的前概念的制约性影响,这是进入数学概念教学的基础,我们以“数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访谈,让他们说出对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排序的原有认识,发现了前概念对数学科学概念学习的几种影响:

1.数学概念内涵理解模糊、狭隘

学生对数学概念究竟是什么理解不完整,或者不清晰。例如“1的认识”,很多孩子知道一个人,一个萝卜,这样的单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但是一家人、一筐萝卜这样同类物体的一个集合能用1来表示却很困难。

2.数学概念外延的错误认识

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生活的联系不了解。如;当我们在生活中寻找能用8来表示的物体时,有的孩子说,葫芦也可以用8来表示,很明显他认为葫芦的形状像8所以可以用8来表示。

3.数学概念规则未能建立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符号层面上,对于内部的关系性规则不能理解。如在一年级数的认识中对计数单位不明确,计数的位置原理缺乏模型。在认识12这个数时,他更多的认为是1和2放在一起,1放左边、2放右边这个数就是12,很难把12具象为1个10和2个1组成的数。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数字学习活动

在数学概念学习活动设计中,要将相关的影响因素考虑进来,尽量消除负面影响。

(一)设置概念的认知冲突情境,暴露学生的数学前概念

课堂上我们首先要暴露学生的前概念,才能充分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认知基础,认知有无偏差甚至错误。使他的非正式认知外显,发现学生共同的前概念和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的难点,从而寻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最佳起点。这样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独立面对学习对象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本来的想法。

如,在学习一年级1~5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画不同的数字实物表象,丰富数的意义认知。在认识“1”时,课前让学生画能用1来表示的物体,发现学生会画:1个人、1个萝卜、1个太阳、1本书等较小单个物体,而1筐萝卜、1座山、1条河等较大物体或是1个集合,学生就很少涉及,老师就清楚地知道学生认知的起点在哪里,课堂上教师在“1个萝卜”和“1筐萝卜”“1块石头”和“1座山”的对比中,学生能真正理解到“1”可以表示1个个体(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座山),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块石头)。

(二)建立科学的概念实践模型,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感性认知

在学生暴露了前概念之后,老师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感性认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知道概念的外延和意义。

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多是借助生活中的多种原型,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掌握概念的,所以在学习中老师要允许学生使用他们自己非正式的问题解决策略,然后指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向更有效的策略和更深入的理解发展,并在活动中大致形成一种普遍持有的模型,这可以是视觉的、语言的、情境的支持,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与正式的数学词语、符号和方法联系起来。以一年级“数的认识”版块教学为例,我们有这样一些方法:

1.猜:用猜的活动让学生对数的大小、位置有更明确的认识

2.拿:训练孩子对数量的估计能力

3.摆: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把握及对计数单位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认识11~20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摆不同数位的数字符号实物,建构数位位置意义。让他们拿出十几根小棒摆放在桌上,并能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很多孩子自然就想到把十根和单根的分开,这时老师再指导他们用一根绳子将十根的捆上。接着再闭眼想,在脑海里浮现11根,12、13、14…20的具体图像。这个时候慢慢的他们的头脑里就建立了整捆和单根的区别,我们再来教学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学生就有了数位的基本模型。

(三)提供比较鉴别的概念情境,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

学生对概念有了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感性认知后,教师要提供比较、鉴别的情境,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既理清自己的思路,不断深化自己的数学理解。

以数的认识为例,我们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提供比较情境:猜一猜我想的数,谈一谈我的想法,说一说我的进步。

如,在对数的大小认识中,我们在课堂中还有一些以同桌为单位进行猜数比赛,甲面对黑板,乙背对黑板,教师在黑板上写数字,甲猜数,乙提示“比这个数大一些(或大得多、小一些或小得多)”。比一比哪一对猜出的数最多。“猜数”这一数学游戏非常有意思。游戏中通过一个同学想数,另一个同学来猜,两个人在用数学语言不断交流,不断修正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这些数学语言的理解,更加体验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激励数学概念的表达内化,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思维认知

对概念的学习学生需要由知觉水平上升到思维水平上的认识和运用,这样才是完整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学生将概念表达内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并摸得着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数学对话,在数的认识中我们会提供表达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凝练对数的认识,有利于对数的认识更完整和深刻。

在集中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的数后,可采用说说“我最喜欢的数宝宝”的活动,在叙述自己选定的数的时候,可以从形状、组成、相邻数、数的分解组成和相关的式子等来叙述。让孩子将数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数的内涵、外延和计数原理等的认识。

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有的孩子介绍9的时候就说道:9像气球,倒过来就是6,9的相邻数是8和10,“电话上有9”“尺子上有9”“手表上有9”“门牌上有9”“公共汽车上有9”,9可以表示“9个人”,还可以表示“第9名”,还可以表示号码。9比5大,比10小……中国人很喜欢9,因为它和“天长地久”谐音。在学习了超过10的数后,有个孩子这样介绍12:我最喜欢的数字是12,因为我家住在12楼,一说到12我就想到一捆小棒和2根单根的小棒。12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可以表示12个人,12扇窗户,12的相邻数是11和13。在学生叙述后可以请他们互相补充,有的学生提到还可以说说和12有关的式子。

参考文献:

张秀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2(29).

概念性建筑设计 篇4

概念规划简称“概规”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规划, 它强调的是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属于一种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超地域不受约束的一种规划, 它是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而应对的一种规划。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规划界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它一方面希望对目前的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在宏观性、灵活性和战略性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修正, 同时它也对现行城市规划体制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实效性进行挑战。

概念规划包含:对特定区域或方式的展望;对目标和政策的陈述;以能够被用来达到目标的政策为基础的方法和战略;对战略的评估以及对最佳的一个或多个战略的选择。它响应着一个公认的保护环境、限制合理发展范围及减少旅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计划发展的政治个体特色的需要。

2 概念规划的特征与优势

2.1 更具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 更具前瞻性。

2.2 讲究结构上、整体上的谋划, 抓主要矛盾。

2.3 运用模糊辨证, 允许存在偏差。

2.4 便于规划的科学分工和组织协调, 少数规划人员即可完成。

2.5 快速灵活, 成本低, 效率高, 便于及时编制, 及时修订, 及时更新, 应用广泛。

3 概念规划的作用

近两年开展的概念规划中, 发展战略研究, 应该站得高, 看得远, 审时度势, 统筹全局, 具有长远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有城市规划机构所作的概念规划, 重点应该放在“空间”上, 但是它必须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配合。

从当前进行的概念规划看, 规划的性质定位为“研究”是比较合适的。理由是:长远的预测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战略规划应保持一定的机动性和多种的可适应性。如果赋予其法定规划的性质, 非但要经过比较复杂的批准程序, 而且会增加它的刚性。其次, 在现在的条件下, 资料的掌握不够全面, 方法不够成熟, 经验有限, 没有法定程序和技术性的评价标准等。其实, 作为研究, 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更不意味着减弱了它的重要作用。

概念规划研究的直接作用就是一种城市与区域宏观战略性核心问题的研究, 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很大程度上, 这些研究都应该在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或过程中完成, 只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被忽略了, 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规划研究层面。

概念规划既然是在城市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成长起来的一种规划研究工作方法, 自然产生出独到的现实作用。

3.1 研究内容向区域和宏观层面的战略性问题集中, 弥补了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己被忽视的前提研究。总体上看, 一些重要结论被政府所接受, 从而为总体规划修编或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如惠州在这次总体规划修编之前, 进行了4+1模式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工作, 即邀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做惠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然后邀请各有代表性的四家规划设计单位做惠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 在这个基础上召开概念规划的咨询会, 邀请了各个方面的专家参加进来, 进行多方案的比较, 综合, 为下一步总体规划的修编奠定了基础。

3.2 在大多数已开展研究的城市, 城市主要领导, 甚至省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概念规划的工作, 并与研究工作组之间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这种充分的沟通使专业的观点能够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建立了政府决策与规划研究的互动机制, 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3.3 研究过程也特别关注常规的城市规划编制以外的影响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 从更高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来判断这些问题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策略性建议。从而使规划部门的意见能在相关决策中发挥作用。

3.4 作为城市政府制定地方规划法规、政策, 调整管理机制、机构, 甚至调整市域内行政区划等的依据和参考。

3.5 作为城市重要项目决策的依据。展望长远和未来是保证当前决策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古人云: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制订概念规划并不是要把未来的事情都放到当前来做, 而是使当前的决策能考虑到未来, 以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或迷失方向。

4 概念规划的共同点

纵观近些年来的概念规划, 有以下一些内在的共同点:

4.1 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围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增长、土地需求、交通运输、空间发展方向、布局形态等问题进行研究, 落实到空间结构的形式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等。这些内容看来比较适合当前一些大城市的需要。有的专家认为:起内容与总体规划大致雷同。这话有一定道理, 但在研究的深度和视角方面还是有所不同。

4.2 全面战略与专项战略。近两年进行的概念规划多为城市全面战略。实际上, 参考国外的做法, 城市发展中的很多专题都应该进行专门的战略研究。结合我国大城市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交通、环境、生态, 以至特色、形象等都可以作为专题战略研究的题目。研究在先, 规划设计在后是一种好的方法。

4.3 时限、时序与目标。概念规划是否需要时限,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无时限就容易过分“超现实”, 缺乏约束, 而误把“未来”当作“当前”。期限可长可短, 视目标、任务而定, 不一定非要几十年。时序, 作为概念规划是应该考虑并予以明确的。时序的划分便于分阶段地实施概念规划并对其过程进行监控。也便于在进入下一阶段前作必要的调试, 使运行良性正常。目标既是概念规划的前提, 也是概念规划研究的结果, 而不是预置的空洞口号, 这一点在我们当前的概念规划中做得还不够。

总之, 本人认为概念规划主要是研究城市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然后确定重大战略问题在空间上的基本格局。概念规划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但是概念规划有一个基本的作用就是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进行。所谓概念规划主要是要为地区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突出发展的主题, 明确发展的动力。

概念规划研究可以视为一种规划的工作方法, 因此对它的开展不宜有过多的限制, 从而有可能产生好的思路和理念, 成为推动城市高效率发展的一种智力资源。而概念规划应当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技术过程、社会过程和政治过程的结合, 其最终的成果则必定是基于技术和社会、经济现实的政治决策, 并有制度性的保障。概念规划有必要和有可能成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一级规划层次, 具有完善的程序和法定的效力。

当前概念规划研究自下而上迅速展开, 表现出了快速、实效、创新、宏观的特点, 使人们对概念规划的未来充满期望。然而同时也应看到, 对这种较新的规划实践要加以总结和施以一定的引导, 并应尽快明确其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定位。

摘要:概念性规划是在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 是在理想状态上对土地利用发展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构思, 内容以结构上、整体上的概要性谋划为主。通过对概念规划的介绍, 分析了其特征及作用, 并总结国内概念规划的共同点, 以加强对其的认识。

关键词:概念规划,城市规划,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鹰翅.概念规划刍议[J].规划师, 2005 (2) .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概念性设计方案 篇5

设 计 人: 李琳

建造地点: 沈阳

项目类别: 公共建筑

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以城市为背景,以浑河水为介质,以变化起伏的艺术情感为建筑形态生成的原动力,以瞬间凝固的建筑作为城市生活的舞台,使沈阳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变奏的交响乐,和缓与激越交替上升。成为城市多元的历史和现代生活的立体画卷,成为承载艺术家情感表达和大众文化感受的公共场所。

建筑形态——浓缩连贯的整体形态,激发恢宏的艺术感受。将音乐厅和美术馆以流动连续激越起伏的空间浓缩在一个形态中。美术馆24米的体量由多个展厅构成,西侧微微抬起,脱离连接地铁入口的广场,如和缓低音部向东延展。东侧的音乐厅由主音乐厅、小表演厅和音乐教育中心组成,以三个55米高耸的三角形界面,分别面向北面的城市中心区,东侧五里河公园和南面的浑河,三者以多个抛物面相互联系,如音乐中连续发出的三个强音。东西两部分在中间以瞬间进发的高音相遇,形成连通两部分的公共入口和贯通上下两层的休息大厅,和高达50米面向西侧的三角形界面。三部分浓缩连贯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变奏的交响乐,回响于涌动的浑河之上。建筑材料——超越地域文化气质的现代艺术殿堂。传承传统和现代城市文化交融下的沈阳艺术中心,以富于表现力的金色钛金属板和空间流动感的透明玻璃,形成音乐厅和美术馆的各个连续空间曲面和二维面,反射与透明相互交替,内外空间交互辉映。

建筑空间和流线——流动交融的内外空间,自由自在的视听学则。艺术中心结合两个曲线形的中庭组织垂直交通和休息场所,形成动态连续的公共区域,将复杂的视听表演和展厅功能连成有机的整体。使市民和穿行于城市大街小巷中,在轻松的氛围里享受着现代视听艺术所带来的丰富感受。

试析建筑装饰设计的“绿色”概念 篇6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

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绿色和生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保证建筑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性,才能更好的保证其自身的质量和性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在建筑的设计中,虽然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它能够使得整个建筑更具美观性,同时在提升建筑自身性能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窗户形式的选择

窗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采光工具,同时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通风作用,当前窗户的形式也有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形式有平开窗、上悬窗、推拉窗和固定窗。

平开窗的窗扇之间以及窗扇和窗框之间都设置了中空橡胶密封压条,这样就使得橡胶条在密封的时候会压缩,其紧密程度也会有非常显著的提升,这样就起到了组织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的作用。平开窗和上悬窗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是处在关闭的状态热量交换主要是通过玻璃和窗扇和窗框之间的热传递功能来实现的。

推拉窗在拆装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位移量,所以在二者之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空隙,因为窗扇的开关在窗框的位置上会产生一定的移动,所以也会存在一定的空隙。虽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采用毛条进行密封,但是密封的效果不是非常好,和平开窗与上悬窗的密封效果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如果采用推拉窗的话也会使得其热量损失明显要比上悬窗和平开窗的热量损失大很多。

固定窗只有窗框结构,同时窗框结构通常是固定在墙体内部的,所以其密封效果也是可以保证的,这种窗户的热量损失是几种窗户中最小的,但是这种窗户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就是其不具备采光的功能。

通常人们在浴室或者是卫生间的位置都会采用平开窗和上悬窗的形式,当使用固定窗的时候要达到换气的目的,就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上设置气扇。当人们在厨房或者是客厅进行活动的时候需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在客厅的时间也是最多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设计成明厨或者是明厅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采光。北向和西向的住户,其外窗通常会产生冬冷夏热的效果,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固定窗的形式,同时还要增加窗帘采光的性能。

2、室内隔断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隔断墙的种类进行分析,看其是承重墙还是剪力墙,这种结构自身的受力相对比较大的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一种就是主要由材质较轻的材料砌筑而成的墙体,这种墙体通常是可以按照装饰装修中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做拆除处理,也可以对其进行挖洞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拆除墙体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墙内管线的判断。现在的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都非常重视概念设计,大多数的隔断设计都属于是概念设计的范围。平面设计中的平面设置主要是设计人员主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对隔断进行设计处理和区域划分的。

首先是使用到顶的家具来充当隔断,这样一方面能够起到隔断的效果,同时独立性和私密性也非常强,这种形式放在书房和卧室等私密性和独立性强的空间能够体现出非常好的效果。其次是可以用栏杆玻璃、色彩或者是水晶珠帘等对其进行隔断。这种分隔空间的形式使得整个空间的界限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同时限定程度也不是很高,比较适合使用在开放性非常强的空间当中,比如餐厅、客厅等。再次是可以按照房间的具体情况对空间进行划分,将其分隔成弧形、多变性等,这样就使得整个空间更加的灵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采用绿色材料

3.1玻璃和窗框

窗玻璃的选用是该建筑是否节能的关键。在北方冬天当采用固定窗为达到换气的效果就必须设换气扇。寒冷地区应采用单框双玻结构,利用中空双层玻璃间的空人们白天在厨房和客厅的活动时间最多,故应设计成气层隔热。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8w/m·k,而玻璃的明厨和明厅可充分利用太阳光照明。导热系数高达0.77w/m·k。在南方大多用双层中空玻璃作窗北向和西向的外窗冬冷夏热应尽量采用固定窗并加厚玻,其中空的空气层即起隔热的作用。如果外层玻璃经热重的窗帘隔热。反射镀膜处理则隔热性能更佳。

窗框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塑钢型材,铝合金型材或者是不锈钢型材,这些材料特点各不相同,如果站在节能的角度来看,塑钢型材的节能性最好,但是所有的材料实际上都存在着热桥的问题,所以要对窗框的断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样的窗框是最为合适的。

3.2管道

目前民用建筑的管道大多采用UPVC排水管道和PPR给水管道,虽然UPVC、PPR管道在防腐蚀方面较好,但其耐久性和防噪、抗老化、热变形等均不如铸铁管道。且铸铁管道是真正可实现循环再生使用的材料。

如有条件可用铜管作为给水管道,这样就能克服UPVC和PPR管道的缺点,且铜管的氧化层能起消毒杀菌的作用,使饮用水更安全。

排水管道采用铸铁管后应采用配套的柔性接头,这种接头比传统的铸铁管接头可靠,也能解决铸铁管热变形大于塑料管的问题。

3.3防止装修材料的污染

“绿色建材”应是无毒、无污染的,但目前很多使用广泛的人造板材、木工板、胶合板、复合仿木饰面地板等的制作离不了甲醛。甲醛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在制作木材胶粘剂时用量较大。工程竣工后残留在板材中的游离甲醛会向外扩散释放。如果游离甲醛浓度高于0.12mg/m'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对呼吸道、眼睛等有强烈刺激性,对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肾等产生毒害,且能致癌。所以应加强装修工程中对甲醛危害的预防控制。

目前,预防甲醛危害的治理措施有很多,如加强通风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活性炭及空气净化器等。这些措施只能吸收和排去部分有害气体。另外,重要的是应在源头上把好关,即把好材料采购关,如有条件可把装修用的人造板材先进行烘烤处理,使板材内残留的游离甲醛加速挥发释放。

4、灯具

灯具的主要功能是照明,也是室内装修的主要组成。对灯具的要求一是配光合理,有间接配光、直接配光。特别要注意有婴儿家庭的配光应严格控制强光和眩光,尽可能多用低功率的灯,同时要注意不能让灯光直接射人眼中。还应注意灯具的艺术性,使其与家具的格调颜色相匹配,近年流行的羊皮纸灯可适合与各种家具相匹配。二是灯具应高效节能,LED灯符合节能的要求,且现在作为装修用的LED灯品种很多,有的还自带反射罩,但不适于婴幼儿房间的照明。三是灯具应自重轻,装拆容易,便于住户自行拆装清洗。

5、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前的现场与设计图纸核对,要求由设计师亲自到现场把控,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设计调整。

(2)实地放样,有的隔断凹凸处理都应实地放样。

(3)由业主、设计师、施工方共同现场选择材料小样,确定材料质感、颜色、规格尺寸以及不同材料的组合、搭配。

6、结语

在建筑装饰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而当前绿色节能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普及,所以一定要对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设计效果的同时也保证其节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斌.色彩的律动,心情的跳跃——湖北羿天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室内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11)

[2]首届广州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作品征集通告[J].广东建筑装饰.2005(04)

概念性建筑设计 篇7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为缓解交通压力和带动城市拓展,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快上马轨道交通项目。轨道交通建设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工程规模和时空跨度大,项目结构复杂,从轨道交通建设过程、参与主体、业务领域等过程来看,具有明显的开放复杂系统特征。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处理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全过程问题,实现工程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协调和充分利用,整合业务流程,提高应用系统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一个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环境,实现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整体集成控制,不仅在软件工程领域具有非凡的研究意义,同时也对于项目的运作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

2 相关领域发展动态

国外及境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始较早,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系统地推进信息化的国家,它的建设领域信息化(CALS/EC)是最具个性的举措。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1]。

美国通过大型软件公司与建筑业企业有机结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较典型的例子如PM2管理软件,集成进度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内容。其中质量管理子系统由质量规划、质量报告等模块构成,通过建立项目质量标准体系、进行项目质量管理规划和对项目/任务/交付成果的质量检验,实现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及交付成果的质量控制[2]。

意大利的Geo-DATA公司针对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推出了名为GDMS(geo-data master system)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GIS和WEB技术,实现了对地下工程沿线既有建筑物安全管理,建筑物安全状态评估,盾构数据的管理,监测数据的管理和相关文档管理。该系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意大利罗马和圣地亚哥等地铁工程中得到应用[3]。

韩国首尔地铁扩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了基于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的IT-TURISK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地铁施工过程对第三方的影响评估,包括地面塌陷和建筑物损害评估子系统和地下水补给模拟子系统,以模拟潜在风险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4]。

3 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型思想和管理应用平台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型,提供一个管理与运行的框架结构,并动态适应建设开发的应用系统和不断改进的业务流程与业务模型,保证建设开发的业务处理功能范围不断扩充,缩短模型适应调整周期。

建设单位与管理公司的业务管理模式和实施过程应更贴近实际需求和工作习惯,实现数据、信息、文档、流程、分工层次上进行高层次紧密协作,以信息管理总体架构,分步实施,自底向上分层搭建的方法,从信息处理机制上为实现业务的分布式管理和动态扩展提供支持,实现信息模型和管理方式的高度统一。充分担当起机构中各个管理层的各项工作,使复杂、繁琐的办公事务及业务处理变得自动化、流程化、数字化,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整体工作效率,从基础业务的数据处理实现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体系与办公事务处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

3.1 三层架构的轨道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思想

轨道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应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验工计价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环境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监理管理、施工管理等内容,应用协同管理平台技术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多业务统一到管理平台上来实现协同工作,直接进行业务处理。通过C/S和B/S两种方式查询项目各种上报的数据和信息,并生成相关报表,项目的数据信息将系统化、体系化的呈现给相关领导,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统计信息。数据不再孤立的以数据的方式存在,而是建立在平台上转换为经验与知识,形成企业强大的经验库、知识库,从而实现企业级多项目管理。

3.2 实现原理

轨道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综合事务处理为核心,通过公司规范化动态建模体系,实现事务处理从执行、分析、优化到流程再造。通过统一的管理工具使综合业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个人事务处理等全面系统化管理,规划到统一的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上来,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完全集成。

3.3 提供业务管理应用和数据集成环境

该系统提供全新的开放性设计理念和开发思路,应用全开放的管理功能实现账户、子系统、文件夹、节点、模板、流程、权限、数据表、查询和分析报表等创建、更新与维护,全面满足日常报表、各类审批、远程统计、数据表格、过程监控等协同管理。

4 主要管理功能模块

该系统将轨道建设单位的行政办公与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处理集成于一体,实现对项目管理体系的全过程统一管理。主要分为行政办公层、系统管理层、业务管理层。

行政办公系统包括信息中心、办公助理、工作计划、会议管理、公文管理。

综合业务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招标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验工计价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进度管理系统、环保安全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监理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

协同管理平台功能包括工作任务、事务处理、流程控制、系统管理、开发管理。

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运行同时又可以整合集成的系统组成,系统之间设有良好的数据接口,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集信息、数据采集于一体,从而将企业的资源数据和管理流程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项目计划与管理、数据分析和资源分配控制的集成与协同于一体。

5 系统主要特色

5.1 远程数据传递及脱机工作,广域网应用的最佳选择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采用TCP/IP通讯协议,通过远程接入方式传递数据,因而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拨号网络、广域网或Interne等各种连接方式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提供客户端和Web功能,可实现用户数据输入、审批、附件处理、数据查询及系统维护等。

5.2 所有对象都可自定义,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可以创建、修改和删除,可以自己定义子系统,树型的功能结构也可以自由设计,自定义模板、数据表,特别是查询,不仅仅能够定义一个所需要的查询窗体,还能够实现数据维护、查询数据节点、数据表关联等复杂功能。

5.3 同时实现文件流和数据流,强大的文档处理功能

与Notes和Exchange等基于文档型数据库的群件平台相比,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许多数据控制、汇总和查询的功能;与通常的MIS、ERP系统相比,拥有强大的文档处理功能,能在审批过程中添加、删除和修改文档,并能提取文档中的关键数据入库,对入库的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又能够通过数据快速追踪到相关文档。

5.4 预置通用应用系统接口,提供与其他程序的接口

在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建立与其它应用系统的接口,能够直接连接WEB站点、打开其他应用程序等,并且通过权限管理给普通系统以更高的安全性。

5.5 完整的安全及权限设计,让管理者放心

在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设计有系统管理员、项目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三级不同权限的角色管理,所有对象均拥有权限,所有权限可以指定到用户。系统采用特殊的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了压缩和加密,因此无论是传输还是存储,都有更好的安全性。

5.6 数据自动恢复功能,给用户安全保障

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中保留客户端重要数据的镜像,客户端发生故障时,可以初始化从服务器端重新获得重要数据。

6 结束语

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相互间接口复杂、专业性强,涉及到线网规划、建设控制、运营管理、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此必须利用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保证系统中每个部分,在运行的每个阶段,都能将正确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本研究结合行业特点,在深入挖掘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及系统的特性,为系统的具体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钦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2]陈洲.P3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实践[J].电力信息化,2006,4(4):72-75.

[3]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4):649-655

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 篇8

1 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的内涵已有许多的论述。归纳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有人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

2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首先要关注的还是以人为本,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在使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要求。但有别于传统的建筑体系,绿色建筑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自身,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体现“绿色”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才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

绿色建筑中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这种思想所蕴涵的设计原则。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功能的设定、材料和技术的选用、设备的安装,到建筑建成后的营运、维护,绿色建筑的思想都以人为中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贯穿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从根本上来说,它是重视人、自然、建筑三者互动关系的产物,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把握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其特点主要体现:

2.1 整体及环境优先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 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 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3 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

绿色建筑的设计分为整体设计和建筑的单体设计来论述。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建筑的设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以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及气候、地理、资源为条件,以综合各种绿色技术作为手段,以构筑绿色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系统为目标的宏观概念。在这样的链式结构中,每一个局部的相对闭合的体系,又都相对开放地与其它环节休戚相关。

城市的开发建设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经济背景结合,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创造性的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社会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并以此成为城市的个性标志。干旱少雨地区与湿热地区相比,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在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上就有区别,前者采取相对紧凑的城市结构,后者则要求城市空间的相对通透开畅以利于安排空气流动通廊;丘陵地区的城市风貌与平原地区城市也有着显著不同。

绿色建筑需要各专业之间综合考虑,整体协调才能得以实现。综合设计涉及到了场地、景观、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的内容。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专业的协同努力。除场地、景观外,各专业的概念设计措施如下:

3.1 弹性设计方案

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体现“一二十年不落后,三四十年可改造”的思想,减少后期投入费用。

3.2 建筑体型和平面设计

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建筑细高比越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1:4(高:宽)。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从节能的角度宜首选高层和中高层建筑。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建筑层高固定时,对于确定的建筑面积,都有与之相适宜的最佳节能楼层数。

同时,减少体型凹凸变化,采用规则平面形式。一个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场的资源来减少建筑得热和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使不需要窗户的功能区域尽量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使具有相似使用功能的功能区域尽量位于同一区域,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

尽量依靠物理学原理,利用风压和热压,在室内组织自然通风,既减少了对空调设备的依赖又能防潮、除湿、换气、改善空气质量;而且,就对人的舒适度而言,自然空气是远胜过设备产生的空气的。如德国新国会大厦的热平衡系统的处理穹顶下造型奇特的锥体内设置的通风管道吸走室内热空气,并通过热量转换器将其中的热量吸收。这一锥体可以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后缓慢地扩散到室内各个角落,然后变热、上升、排出。既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感而且减少了通风的噪声。

3.3 建筑围护措施

室内热稳定性与建筑热惰性指标成正比,建筑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的热工效益也构成很大影响。建筑热量平衡,就是在建筑中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其中主要涉及耗能大的方面就是北方地区的采暖和南方地区的隔热。国内的热平衡主要体现在围护方面,国外的有些做法是利用建筑本身的设计。因此如何通过设计来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并利用建筑构件调节采光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如利用已存在的地形作为建筑的围护结构,可以减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3.4 机电设备

建筑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方面,节能和高效是现代建筑设备设计的方向,主要体现在:应使得现有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和运行峰值与建筑使用者的活动情况相适应,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和测量各点情况,使能源利用的结构更加合理;采用热回收效率高的设备以及变频.变流量输出系统;使用自动功率调节系统和照明、动力的系统,并尽可能使昼夜能耗得到平衡作用。

3.5 暖通空调制冷节能

暖能空调制冷在建筑物中具有主动性,因此我们应慎重地对待。空调建筑物及空调房间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a)建筑平面与体型应尽量简单方整,减少保温墙长度;

b)空调房间应尽量与一般房间分开而集中布置;

c)室内温湿度参数要求相同、使用性质和消声要求较一致的空调房间尽量相邻或上下层相对布置:

d)为了避免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布置和布置在项层;

e)应尽量避免紧邻高温或高湿房间;

f)建筑物转角处的空调房间不宜在两面外墙上都设置窗户,以减少传热和渗透;空气调节房间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

3.6 水处理

中国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建筑内的供水、排水、卫浴用水、建筑物外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是给排水设计的一个要点。节水设计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建筑组团中设置污水处理设备,经物理方式处理后的中水即可用于花木庭园浇灌及土壤渗透等方面。并采取节水型器具等措施,降低用水量,同时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收集或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另外,在建筑采暖中热水的循环利用,能为建筑节省很多能耗。

3.7 结构体系及材料的选择

节材是走研究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应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如用钢结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体系。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材料,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材料,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就住宅建设而言,建设部已明令淘汰一些不符合节能、计量、环保等要求的产品及质量低劣的产品,以保证住宅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如实心粘土砖、空腹钢窗、原木门窗、镀锌管、铸铁水龙头。

3.8 智能设计

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大楼,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3.9 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节能

这一点与单体设计无关,但在节能设计中,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形式。地下空间由于有厚实的土层这种天然保温材料的围护,受地面温度的变化影响很小,土层三米以下深处的温度几乎不受外界影响,因此地下空间有冬暖、夏凉的突出优点,是一种节约制冷与采暖耗能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地下空间的大量开发无疑对建筑节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在我省,大量由于历史原因被废弃的防空洞,是一个值得利用的资源。

4 结语

绿色建筑的兴起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它必将开辟建筑史上新篇章。绿色建筑设计观念对提高建筑质量、改善环境、提高空间使用率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环境特征都有差异,因此在追求建筑节能的时候应根据我国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在建筑设计时就力求节能按照各地区特点,利用地形、地貌、气候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建筑节能方式,并把它们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摘要:未来建筑中绿色概念将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对我们中国来说,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建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文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和设计原则,并对绿色建筑的系统概念设计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雯,关于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J],新建筑,1999,(2):42-45.

[2]朱大明,当代建筑评论的新视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新建筑,1999,(ll):33--36.

[3]范颖绿色建筑的高效益与设计技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4]张遐龄:论绿色建筑体系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5]刘仙萍,丁力行,建筑体形系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犯006.6

[6]范颖,绿色建筑的高效益与设计技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7]陈莜庭,谈建筑节能的措施[J],广东科技2006.3

概念性建筑设计 篇9

随着计算机制图技术的产生,其独具特色的优势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一个“无纸化”的绘图环境,不仅能节省资源和时间,更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就设计表现行业而言,一般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一是概念设计阶段。即在开始设计之初用笔和纸将自己对方案的构思绘制于纸上,以确定最初的设计雏形;二是方案确定阶段。在该阶段中,通过设计公司内部及与客户(文中所指的客户即“甲方”或“业主”)之间的交流,不断推敲完善最初的雏形,从而形成更为成熟乃至形成最终的方案。三是表现出图阶段。在方案确定后,便开始利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如Auto CAD、3ds max和Photoshop等)进入实质性的扩初、施工及效果图的制作。其中第1个阶段往往是设计者们所最关注的,也是最能体现设计能力高低的关键环节。Sketch Up软件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使用笔和纸绘制概念性草图的工作流程转移到了计算机上,更准确地说是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一个在三维空间绘制二维草图效果的设计系统[2]。

1 景观概念性设计

景观概念性设计是设计者在景观规划与建设工作尚未展开之前所采取的思考与推敲。其目的主要是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核心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及经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在设计领域中,设计构思来源于人的大脑,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了构思,紧接着就需要表现手段———手绘表现图或电脑制图[3]。

1.1 景观概念性设计的特点

一是独创性。概念设计更强调设计的原创性,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排斥已存在的东西[4]。当然,这并不代表不能使用历史上已存在的符号形式和材料工艺,而是必须将创新的手法、广阔的视角、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以结合。二是整体观。它要求设计者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基地范围内,就基地论基地[5]。而是采取灵活、全面、互通的设计方法,该种整体的思维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与基地相联系的大环境,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三是多层面。由于处于概念阶段,设计者可以不急于考虑如何控制设计对象的外部形态,相反,有时甚至要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弱化。从时间和空间的多维度分析,探求不同的景观效果,通过对同类型方案的比较、分析和优化,使设计概念逐渐由模糊到清晰,达到神形“自现”的目的。

1.2 景观概念性设计的思维方法

景观概念设计需要全面、整体、统一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在于设计概念的提出、确立与运用是否恰当,概念思想是概念设计意义与价值体现的决定因素[6]。设计概念的形成主要通过联想、重组、借用和整合等方法。一是联想。是在对事物进行分析与判断的思维过程中,联系到其他事物的思维方式。在概念性设计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对通过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案例对比和经验总结等得出的结论进行联想,从而获得启发、拓展思路。同时,设计者本身的素质和思维差异也决定了其联想空间广度和深度的差别。二是重组。将现有的形态进行打乱和重组,产生新的形式与方法,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广泛的线索,从而保障了设计成果的创新性。三是借用。将不同学科领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对原有材料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它能帮助将设计者在思考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四是整合。对原设计对象的认知积累进行系统化整理,在不同思考结果中提炼其共同部分,从而形成化零为整,概括出基本的设计原则。

2 Sketch Up的特征

Sketch Up软件中文名为“草图大师”,是一套面向设计方案创作和概念性推敲而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S,Computer-Aided Design Software),它的创作过程很符合设计者构思设计方案的思路,并能同时在Sketch Up软件中制作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即建模的过程);然后深入推敲,逐渐完善细节,直至完成整套方案的设计创作(即节点优化过程)。其特点为:操作简便,易于修改,并能很好地控制设计成果的精确性,且从Sketch Up软件所见即所得(界面中看到的就是最终出图的结果)的操作界面中,使得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交流成为可能。

3 Sketch Up在概念设计表现中的优势

Sketch Up软件作为一套针对建筑室内外、园林景观和工业等设计领域的专业设计软件,其指向性明确,尤其在方案的概念性设计表现阶段具有独特的优势。

3.1 有利于设计理念的完善

在Sketch Up软件中建模除了操作简单外,其特有的照片匹配建模功能使其在无任何的图纸情况下,仅凭现状照片或手绘图便可进行精确建模,从而使设计理念较为真实地反映于三维空间中,以便设计者对其不断优化。

3.2 有利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快速过渡

Sketch Up软件自身提供一套完善的组件库,通过调用现有的素材,从而快速地将设计者脑海中抽象的理念具体化。此外,还可直接在软件中通过互联网连接“Google 3D warehouse”下载更为庞大的模型素材。

3.3 有利于真实景观效果的呈现

为了能使设计风格和空间尺度感成为现实,在Sketch Up软件中模拟不同的视点和视角,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俯、仰、平和不同视距的观景效果。

3.4 有利于设计成果的控制

实践证明,设计者手中的概念图或平面布置图是难以被普通客户所识别的,且设计者的理念与绘图员的理解能力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最终的作品效果得不到控制。但如果设计者掌握了Sketch Up软件的简单操作便无需担心最终作品效果无法控制,因为其所见即所得这一特点,在单帧图片和动画输出中均适用。

3.5 有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Sketch Up软件提供多种用于模拟手绘作品风格设置,它们之间可以任意组合,从而得到以假乱真的手绘风格作品效果。使用该软件模拟手绘效果时,即使对美术毫无基础,也不会犯透视方面的错误。

4 案例分析———合肥酷卡汽车俱乐部室外景观概念性设计

4.1 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合肥市西郊天湖路与科学大道交口向西50 m,总占地面积约1 hm2,建成后主要为高档汽车提供美容、改装、维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已建成的有5层主楼和高达10 m的多功能车间。与通常的汽车俱乐部不同的是,它将为广大的汽车爱好者提供更全面、专业和高质量的汽车4S服务,综合了目前国内汽车4S行业的全部功能,并将娱乐与休闲功能融入其中,为广大车迷爱好者们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4.2 利用Sketch Up表述规划理念

为了能让客户更为直观地感受设计规划理念,设计者在构思阶段就利用简单的立体模型和色块快速而直接地表达设计思路和功能分区(图1、图2)。

4.3 利用Sketch Up照片匹配功能建模

在实际项目中,根据照片或者手绘稿制作景观效果的技术会经常用到,通常会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先用传统的手绘形式,快速地构思并绘制设计方案,然后将绘制的图像扫描至电脑中,开始照片匹配建模;二是改建项目,拍摄原有的建筑照片,通过照片匹配将改建或扩建的设计元素制作出来;三是拍摄待建项目的周边环境,然后直接在照片上进行手绘构思,再通过相机匹配单独制作出建筑模型。该项目的建模恰好属于第2种情况。由于设计者在尚未获得现状图纸的情况下,接到客户效果图设计的要求,故通过现场照片采集,配合Sketch Up软件强大的照片匹配技术来完成模型的绘制,使设计方案真实有效地得到呈现(图3、图4)。

4.4 分别对每个节点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

一是入口大门。入口处的大门模型来源于“Google 3D warehouse”模型库,方法为:用鼠标点击命令栏中的“窗口”———“组件”调出“组件”窗口,再在文本框中输入关键词“大门”,经短暂搜索,即可得到与关键词相关的各种模型,再单击需要的模型便可下载并应用到Sketch Up软件中(图5、图6)。二是主楼。主楼设计主要是楼面的标牌文字展示,主要运用了Sketch Up软件的3D文字功能,方法为:用鼠标点击命令栏中的“工具”———“3D文字”调出“放置3D文字”窗口,并输入所需的文字,并调整字体大小和样式,然后将平面文字放置到位,并推拉成立体文字(图7、图8)。三是停车坪和车迷会所。有了确定的意向表述,用Sketch Up软件中更为精致的组件替换原有概念设计符号,从而在细节上提高画面的丰富性和真实度,此外出图视角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图9、图10、图11、图12)。

5 结语

Sketch Up软件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而不单是面向效果渲染成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其创作过程不仅充分表达了设计者的思想而且完全满足与客户即时交流的需要,类似于设计者用手工绘制构思草图的过程,它使得设计者可以直接通过软件进行设计理念的推敲和构思,通过由二维到三维空间反映出来,为详细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利用更少时间去进行复杂的建模工作可以相应节省人力、财力、物力,以储备更多资源去探索与创新。

传统的设计方法如今已演变成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工具,而概念性设计拓宽和加深了人们对规划设计乃至整个过程的理解。概念性设计并不一定是要赋予某种特定的、新的设计软件程序,而是提供一种可以被接受的工作方法,一种回到起点的设计方法。

摘要:简要分析了景观概念性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法,介绍了SketchUp软件特征及其在概念设计表现中的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合肥酷卡汽车俱乐部室外景观概念性设计,展示了SketchUp软件的照片匹配建模功能和快速表现在概念性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SketchUp,景观,概念性设计,优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守迁,黄琪,潘云鹤.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15(6):643-650.

[2]徐永胜.SketchUp/3ds max/Piranesi建筑设计表现技法实例精解[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

[3]邱悦.手绘表现图在设计中重要性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66.

[4]海彬.浅论概念设计[J].科技信息,2009(19):258.

[5]郑朝灿.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再认识[J].安徽建筑,2006(5):20,25.

概念性建筑设计 篇10

1.1 总体架构

月湖区行政中心概念性总体规划围绕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一核三轴五片区”的布局形态。规划将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布置在用地的核心区域, 围绕这一核心在其西北侧布置区法院、东北侧布置区检察院;东侧布置了月湖区国土大楼、月湖区公安局, 西侧布置了月湖区工商局综合楼、鹰潭农村商业银行月湖支行、月湖区人武部新营房。其余的地块作为未来发展用地, 并且为核心区留出东西两块景观轴线通廊。

“一核”: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设计为现代化中式庭院办公楼, 布置在用地的核心区域, 其功能包含区四套班子、会议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和档案馆。

“三轴”:贯穿南北的景观广场主轴, 联系核心地块东西及内外交通的两条交通主轴, 一同构成了三条主要轴线。

“五片区”:通过三条轴线形成的中心办公区、南侧景观广场区、北侧司法区、东侧区局办公区、西侧区局办公区。

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各部门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广场及生态景观良好的内庭院, 独立出入口的设置便于整个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及安全保卫。各个部门相互独立, 互不干扰, 围合形成内部庭院, 并均有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

1.2 规划理念

(1) “日月同辉”:核心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规划以现代中式庭院办公楼和“月牙”式前广场水系、后广场堆坡为基本构架, 形成围绕中心办公楼的圆形道路体系。整体以圆弧形道路和“月牙”式水系体现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日月同辉”之设计理念, 既展现了鹰潭市月湖区悠久的历史内涵, 又寓意着作为鹰潭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的月湖区今后蓬勃发展的势头如日月般辉煌不熄。

(2) “众星捧月”: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位于地块核心, 并赋予“日月”之深刻内涵, 其他建筑群体、景观广场俨然众星般围绕核心区散发熠熠星光, 谓之“众星捧月”。

(3) “打造生态园林式行政办公区”:作为现代化的中式园林行政办公区, 核心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 通过院落来组织建筑, 又通过景观轴线来串联建筑, 从而使整个核心区“形散而神不散”。

1.3 交通系统

核心区的交通系统主要由几下几部分组成:

(1) 出入口设计:月湖区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片区的核心区共设东、西、南三个出入口, 其中东西入口为主入口, 分别位于经五路、经四路, 南入口位于纬五路。

(2) 交通组织模式:核心区的交通系统采用“一纵, 两横, 一环”的组织模式。“一纵”:是核心区南北广场的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流线;“两横”:作为行政服务中心东西向主要道路;“一环”:核心区内部环路, 作为核心区各个部门之间、外来办事的交通流线。

(3) 停车系统:核心区的停车方式采用地上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地面停车系统设在主要出入口处, 满足地面临时停车要求。

1.4 景观环境

由于地块位于整个月湖新城的核心轴线上, 南侧为规划公园, 北侧为中央商务区, 因而在绿地系统设计时, 尽可能打造这条景观主轴。整个绿地系统以“点、线、面”方式, 结合多层次绿地辐射体系进行设计, 并在中央景观轴的入口广场处引入水系, 体现鹰潭这座山水之城的宜人环境。

2 平面设计

2.1 行政服务中心

核心区的行政服务中心采用园林建筑中“化整为零”的布局方式, 将办公楼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办公单元, 并利用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连廊将各办公单元串联起来, 以实现园林化、生态式办公。这种办公单元的划分形式, 有利于各部门形成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 避免了集中式办公的相互干扰, 极大改善了办公环境。大部分办公室都呈南北向布置, 采光通风良好。在中部集中设置会议室, 以利于办公资源共享。

办公楼的中间连廊将南北向的两个入口门厅相连, 方便不同方向的人流出入。这种独立设置的门厅可以避免公共人流对于各办公单元的影响。南北入口处都镂空三层, 形成一个气派庄重的入口空间。同时, 采用园林中“对景”的设计手法, 使南北景观广场通而不畅。

东西两侧分别布置档案馆和市民服务中心, 入口与东西广场相结合, 有利于人流的集散。

2.2 法院

法院单体与信访矛调中心合建, 共建筑面积14948平方米, 其中信访矛调中心建筑面积为950平方米。法院建筑面积为13998平方米。

法院含立案用房, 审判用房及审判辅助用房, 执行用房和办公用房以及辅助用房。其中审判用房含可容纳400人的大法庭一个, 中法庭6个, 小法庭12个, 独立法庭4个, 审委会评案室1间以及诉讼调解4间, 听证室6间, 证据交换室6间。审判入口在南立面, 立案大厅入口在东立面, 拘押室在西上角入口, 办公入口在北立面。

法院整体设计为对称, 回字中庭式, 南面为对外群总人流, 东、西、北面为对内办公人流, 中间设庭院, 实现动静分区, 内外人流流线分开, 又营造一个良好的庭院办公环境。

月湖区信访矛调中心位于单体东向, 有单独出入口, 与法院完全区分开, 含群众来访接待中心, 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及视频接访间和办公室。

2.3 检察院

月湖区检察院总建筑面积为11941.9平方米, 为五层公共建筑。首层局部架空, 约2665平方米, 设有审讯、询问、来访及食堂等功能用房。二层约2341平方米, 设办公、会议及食堂等功能用房。三层约为2247.9平方米, 设办公、会议、活动室等功能用房。四层约2341平方米, 五层为2347平方米, 设办公、活动室等功能用房。

检察院立面造型为现代中式风格, 外型简洁大方, 同时结合含有中式元素的现在坡屋顶, 给人以庄重, 又不失古典韵味的文化气息。一方面与位于正中央的区政府形象统一, 另一方面, 体现出检察院庄重、大气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形象表达。

3 立面设计

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其他规划设计的建筑立面造型追求时代特征、庄重大方而不失亲民的姿态。特别是行政服务中心的群体组合错落有致, 建筑高度自两边向中间升高, 从立面上亦强调了“步步高升”的寓意。本次建筑的立面设计采用“现代中式”的设计手法, 将传统建筑的符号元素和中国古典建筑的三段式法则引入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中, 并从比例和细节上精心推敲。大气沉稳的坡屋顶和精致古朴的线脚营造出浓郁的中式风格, 凸显行政办公建筑庄重、大气的特征, 体现政府办公建筑的稳重大方。

4 生态设计

月湖区行政中心概念规划中所有建筑均依据鹰潭市气候特点, 采取座北朝南的建筑朝向, 采光通风俱佳。建筑外形方正, 减少了外墙面积。院落式的平面组合形式, 更可以有效地调节建筑内物理环境, 从而达到绿色, 生态, 节能的建筑设计要求。不仅如此, 所有的办公建筑都采用LED照明技术、太阳能技术、地热泵技术以及楼宇自控系统等一系列手段, 来实现建筑的零能耗。

摘要:月湖区行政中心概念性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方案设计在充分尊重鹰潭市月湖新城控规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园林式办公的先进设计理念, 以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生态、争创一流为主线, 将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和智能建筑等理念融入方案设计中, 并与建筑功能融为一体, 在总体规划、功能设计和立面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探究 篇11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一、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概念

(一)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内涵界定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尤其是震级较高的地震,不仅会直接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坍塌规模较大,会直接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承重构件、主体结构和地基等等。当前针对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等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人们对此认识也不够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进行计算抗震设计是难以实现的。目前只有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与理念学习,来进行更好的抗震设计。

概念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概念运用的方式来实现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在概念设计当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总体设计要求、材料设备的属性以及抗震设计的原则与标准,在满足一系列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符合抗震设计的目的。

(二)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因素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当对以下因素进行重点关注和思考:首先是建筑场地的选择以及地基、基础的确定;其次是建筑的平面、立面、外部形状以及建筑的规模;再次是建筑的主要结构;第四是建筑的非承重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明确;最后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与施工质量的把握。

二、场地的选择技巧

在建筑场地的选择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从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地震发生的基本规律和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有关抗震设计条件的综合评价。评价对象包括抗震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以及地震的主要破坏地段等等。通过评价结果选择最佳的建筑场地,有效避开不利的抗震地段。如果无法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则需要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切忌在这些地方进行甲、乙、丙类建筑的修建。除此之外,针对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概念设计,应当注意同一结构单元的地基基础保持一致,天然地基与桩基一致,地基土质的黏性、刚性等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危害,降低因为地震导致的地基沉降程度。

三、建筑物规模的选择

在建筑物规模的选择方面,应当重点考虑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外部形状等等。这些地方的布置都应当是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的。因此, 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建筑设计方案应当是规则的。一般来说,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建筑物平面应当是比较简单、形状对称规则,长度与宽度之差不大的平面构造。其中相对突出的部分的应当重视对其长度的把握,不宜长度过大。除此之外,相对更加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建筑物立面也应当是形状规则对称的,不管是从上往下还是从左到右,其形状的变化都应当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外挑或者内收的立面范围应当尽量缩小。在不规则的建筑物设计过程当中,应当在结构设计环节进行认真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相关调整工作。在部分结构比较薄弱的地方,应当及时采取抗震措施,在平面或者立面形状不规则的地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防震缝,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过程当中,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考虑。首先是对计算基本图纸以及地震作用的传播途径进行明确;其次是设置多个抗震放线,注重建筑物整体抗震能力的提高;再次是确保建筑物的强度、变形能力、质量性能等等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第四是明确建筑物的刚度、 强度的分布,从而有效防范由于部分结构的破坏而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第五,在两个主轴方向上的结构,其动力属性应当保证在较高程度上的一致性。

在建筑抗震结构的构件选择过程当中,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考虑。首先,在砌体结构构件的选择当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确定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等等,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其次,在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选择过程当中,应当重视钢筋规格、配置等等问题,有效防范由于先剪切后发生弯曲破坏、先是混凝土压溃后是钢筋屈服等等所导致的地震安全隐患的增加;最后是钢结构构件的选择,在这一方面应当注重对整个尺寸的控制,预防由于部分构件的问题而波及到整个构件的稳定性。

五、合理处理构件与主体的关系并把握好施工质量

在抗震概念设计当中,需要合理处理非承重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把握好施工的质量。由此一来,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危害程度。在构件与主体之间提供可靠的连接与锚固,可以有效降低坍塌的可能。在围护墙和隔墙的设计中,应当考虑到抗震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为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的主体结构的破坏的可能性。例如填充墙,如果不到顶就会增加地震的危害程度。

六、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抗震概念设计对于当前的建筑行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抗震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当对整个建筑场地、建筑平面和立面、建筑外部形状、建筑构件、建筑主体结构等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与规划,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为计算设计奠定更好的基础,从而为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合理抗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霍健.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313.

[2]华颖.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3,(18):27-28.

设计概念的贯彻 篇12

案例分析

案例一:巴塞罗那德国馆 (图1) 形容密斯的建筑有好多形容词, 简洁、有力、一致、有秩序、纯粹等等, 基本是同义词, 也似乎因而成了被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批评的对象, 因为后者是二元论甚至多元论的。密斯对结构一词的解释:“在英语中你们把什么东西都称为结构, 但在欧洲不同, 我们把茅棚叫做茅棚而不是结构。对结构, 我们有一种哲学概念, 结构是一种从上到下乃至最微小的细节全部都服从于同一概念的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结构。”[1]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 如果说表达框架结构作为概念的话, 即是表达结构与非结构的区分, 在这里结构以柱子为代表 (而梁则不被表现) 。大致上, 首先是材料上的差异:柱子是抛光的钢柱, 墙体是石材的;然后位置上相互脱离;布局上, 平面里的八根柱子正交规整的布置, 而墙体则互相游离, 在这一点上, 相比交与柯布西耶喜欢用曲面表达墙体的游离, 密斯很少使用, 在大家熟知的作品中, 好像只在图根哈特住宅的平面中出现过弧形的墙体。然后为了排除人们自然而然认为墙体是落在地面上因而有支撑的力度, 他甚至把墙体改为悬挂于天花板上的。光滑的柱与光滑的大理石墙体表达着时代的精神, 就像密斯鼓吹的那样。拿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与德国馆作比较, 尽管前者是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的参照物, 但单单在表达结构与非结构的区分这一点来看, 前者并不如德国馆明确, 当然柯布西耶应该并不看重纯粹, 就像后来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一书中分析萨沃伊别墅的平面所说的那样。

德国馆的结构是以柱子作为代表, 而梁则藏在了平整的天花板里, 这明显是强化空间的主题地位, 也就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流动空间;安腾在他的好多作品里也有类似的做法:将梁柱墙三者同尺寸, 不表达区别, 也是在强调空间的第一位。与现代派好多建筑师统一使用白色而将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在空间上不同的是, 密斯同时关注虚的空间和实的物质, 抛光的柱和色彩绚烂极有质感的大理石, 表达材料的欲望很强烈。

案例二:理查德医学院医 (图2) 理查德医学院的管网是从梁的中空部分穿过的, 而不再是将管网置于悬挂顶棚与主结构之间, 在这里结构、管网以及照明设施交织在一起并且暴露出来。路易斯·康对这种在柱、梁和其他结构要素中形成空间以容纳设备管网的做法很着迷。空间、结构、设备均被纳入到强烈的秩序当中, 相互依存, 而不存在任何的未经设计的“剩余”的空间。所以当爱罗·沙里宁问康:“你认为这个建筑物是建筑上的成功还是结构上的成功?”康回答:“这些元素和他们的形体, 就像他们形成的结构, 由于建筑上的需要而结合的如此富有逻辑性以至于结构和建筑不可分割, 两者相互促动。”[2]正是基于这一点, 路易斯康承认柯布西耶的伟大, 但认为朗乡教堂是一个建筑上的伟大, 而不是结构的或者二者兼有的伟大, 朗香教堂将伟大的表现性的墙体与同样伟大的表现性的屋顶稍稍脱离开来让光进入, 中间怎样支撑呢, 结构被压制在了墙体中不准见人, 结构与空间、结构与采光没有紧密的关系, 结构是绝对的服从地位, 服务于空间与光。如果建筑不需要结构立起来, 或许朗香教堂会求之不得。从某种意义上说, 康与密斯很相像。

案例三:五户公寓。现在有一种倾向将剖面作为立面, 当然有它的图像学来源和社会意义。单单作为一个概念来讲, 荷兰建筑师MVRDV的“VPRO办公楼” (图3) 便是这样的, 不过视觉上的剖面感依然是框架结构支撑起来的。克里斯蒂安·克莱兹[3]设计的五户公寓 (图4-5) 也是以“剖面作立面”为概念, 只是这个概念在这里贯彻的更为彻底:视觉上的剖面即是结构!从而实现了视觉上的形式与结构的统一。结构剩下的便是空间。甚至竖向的墙和横向的板被处理成了相同的厚度, 从而不再有差异更具整体感。进一步, 要制造剖面感, 必然要求外维护的透明, 以突出可见的结构构件的剖断面, 于是公寓楼用大片的落地玻璃作为外维护界面, 而且玻璃在竖向没有做任何划分和处理, 甚至阳台也采用了未经修饰的玻璃栏板。可以看出, 建筑师从设计到细节的每一步处理都围绕并强化其设计概念, 最终使得该作品达到理想的境界。无疑, 康看了这个建筑会大加赞赏的, 尽管它是一个密斯式的昂贵的极少主义建筑。

小房子 (图6-8)

小房子是一农宅, 设计思路是传统的方式, 先有一个概念, 让概念来控制空间、形式、材料及其细节。概念首先是空间的, 平面是农村典型的单进深五间房。间在这里以空间单元的方式出现, 强调匀质, 而取消传统各间在组织 (明间、次间、稍间, 中正观念等) 、形式 (平面尺寸) 上的差异性。间的匀质性形成了在结构、开启、通风、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匀质性。结构是墙承重的, 间之间的墙厚均取一致, 内墙的一致性同样

摘要:通过分析几个建筑案例, 阐述了仅仅有概念上的创新并不足以完成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 建筑师从设计到细节的每一步处理都要围绕并强化其设计理念, 才能使作品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一栋小房子在设计方面的概念控制。

关键词:概念的贯彻,小房子,案例

参考文献

[1]孙曦.事件←→形式的生成[J].建筑师, 2003 (12) .

上一篇:营销效率最大化下一篇:风险时代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