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

2024-05-22

范例(精选12篇)

范例 篇1

“武钢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要做成范例!”李克强总理5月23日下午考察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时重点强调。

武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李克强特意选择代表其传统产能的二炼钢分厂和生产高端钢的硅钢四分厂重点考察, 紧接着主持召开座谈会, 专题听取武钢董事长汇报提质增效、化解过剩产能情况。

听取武钢情况汇报后, 总理当即向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负责人部署任务, 要求把武钢作为钢铁“去产能”的一个试点。他强调:“试点就要先行, 肯定会遇到困难, 但国家支持的力度肯定也会更大。我们开展试点是有政策含金量的, 但同时也要求你们要加大工作量。”

李克强最后说, 企业特别是央企, 要控制一般产能, 不要一哄而上搞同质化竞争。央企没有必要在不涉及国家竞争力的领域去和民企抢市场。武钢要干别人干不了的, 这样才能把主业做深做精, 才有核心竞争力。

(摘自凤凰财经)

范例 篇2

正文: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签订地点:

合同编号:()

字第 号第页

┌──┬ ──┬ ──┬ ──┬ ─┬ ─┬ ─┬ ─┬ ─┬ ───────────┐

│序 │

│牌│计│ │ │ │ 交提货时间及数量

│产品│规格│适用│号│量│数│单│金├ ──┬ ──┬ ──┬ ──┤

│号 │名称│型号│车型│商│单│量│价│额│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标│位│ │ │ │ 度│ 度│ 度│ 度│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人民币金额(大写)________ ¥ ________

├ ─────┬ ──────┬ ─────┬ ─────────┬ ────┤

│供

方│

│需

方│

(章)

│鉴(公)│

├ ─────┼ ─┬ ──┬ ─┼ ─────┼ ─────────┤ 证意见:│

│地

址│ │电报│ │地

址│ 省 市(县)

├ ─────┼ ─┴ ──┴ ─┼ ───┬ ─┼ ──┬ ─┬ ──┬ ─┤

│电

话│

│电 话│ │电报│ │到站│ │

├ ─────┼ ─┬ ──┬ ─┼ ───┴ ─┼ ──┴ ─┼ ──┼ ─┤ 经办人:│

│开 户 行│ │帐号│ │开 户 行│

│帐号│ │

├ ─────┼ ─┼ ──┼ ─┼ ─────┼ ─┬ ──┴ ─┬ ┴ ─┤ 鉴(公)│

│法定代表人│ │邮政│ │法定代表人│ │付款方式│

│证机关 │

├ ─────┼ ─┤

├ ─┼ ─────┼ ─┼ ────┼ ──┤(章)

│委托代理人│ │编码│ │委托代理人│ │邮政编码│

│年月日 │

└─────┴ ─┴ ──┴ ─┴ ─────┴ ─┴ ────┴ ──┴ ────┘

1.质量要求及技术标准:89年以前设计的产品按JB2261-77“汽车拖拉机用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执行;89年后设计的产品按 ZBT35001-87“汽车电器设备技术条件”执行。

2.供方对原装、原封、原标记完好无异状的产品质量负责三包,三包期限为一年。

3.交货地点:___________交货方式:_____

____。

4.运输方式:___路运输。运杂费负担:运费及市内运杂费、保险费由需方负担。

5.合理损耗及计算方法:

6.包装纸箱按 GB6544-86 瓦楞纸板,GB6543-86 瓦楞纸箱BZ237-86标准,木箱按BZ238-86.泡沫包装按BZ239-86.包装费用由供方负担.包装物不回收。

7.需方应凭运单、随货同行单、产品合格证及合同验收。需方收货后如有异议,必须在收货后十日内通知供方,并附商检报告.否则即视为收货无误。

8.结算方式:托收承付,验单付款或验货付款。

______。结算期限:_______。

9.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于合同履行前二个月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变更或解除合同,否则合同继续有效。其他变更事宜,依法律规定。

10.违约责任: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按《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11.解决争议的办法:双方因合同发生争议,应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都可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著名项目范例简析 篇3

发生时间:1939年8月2日至1946年12月31日

发生地点:美国、日本

综合背景:

最早注意到核裂变价值的是德国科学家,他们在核裂变研究中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39年初,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刚从德国逃亡出来的物理学家那里知道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消息。由于核能具有巨大威力,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

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疯狂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费米、波尔、格拉德等科学家也都被迫逃离德国,定居美国。居里夫妇的女婿约里奥(后为法国科学院院长、法共党员,也是钱三强的导师)则在德军占领挪威前夕,把制造核弹必需的200升重水运到美国,而此时全世界其他试验室中的重水加在一起不过几升。因此,法西斯的残暴统治反而导致美国在核研究方面已有了最优越的人力物力资源。

详细内容:

曼哈顿工程是指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939年,西拉德等科学家担心德国造出核武器,便向美国政府提出应抢先研制,几乎没有这类知识的官员却将此建议视为天方夜谭。沮丧的西拉德等人只好找到爱因斯坦,说服他直接致信总统罗斯福,说明核裂变可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弹。他们的观点得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1939年8月2日,他们用爱因斯坦的名义写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件(由西拉德等起草)。

罗斯福收到信件后,于1939年10月11日下令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经过周密的考虑,罗斯福后于1941年12月6日(即“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美国科学家虽然对原子弹的机制、应该努力的方向,甚至费用和时间都有了大致的构想,但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当时美国经济已经转向战争,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美国核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布什认为,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1942年3月9日,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强调了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6月17日,布什给罗斯福准备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复了布什的报告。

罗斯福总统赋予“曼哈顿工程”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的支持下,美国军方同意按原S-1委员会(负责铀研究的一个机构)的建议,开始建设4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其他的研制、生产基地。军队把整个计划取名为“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指派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上校负责全部行动。由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们又合不来,使研究计划优先权的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的选择拖延了两个月。9月,政府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领导决定,领导修建美国国防部大楼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在赴任之前,被提升为准将。

格罗夫斯在上任后不到48小时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并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基地。因为马歇尔上校的总办公室最初将设在纽约城,他们决定把新管区的名称命名为“曼哈顿”。于是,“曼哈顿工程区”就这样诞生了。美国整个核研究计划不久后取名为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赶在战争以前造出原子弹。虽然在这个计划以前,S-1执行委员会就肯定了它的可行性,但要实现这一新的爆炸,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劳伦斯、康普顿等人的推荐下,格罗夫斯请奥本海默负责这一工作。

为了使原子弹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军事当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快中子反应和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凭着他的才能与智慧,以及他对于原子弹的深刻洞察力,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命,才使他在日后赢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称号。

奥本海默开始时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实验室到1945年时,发展到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鉴于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实验室的军事化,格罗夫斯同意加州大学成为洛斯阿拉莫斯名义上的管理单位和合同保证单位,基地的军队负责实验室建设、后勤供应和安全保障。这就保证了实验室内部的自由学术讨论。奥本海默鼓励科学家们大胆地讨论原子弹的有关科学问题,提出即使看门人的意见,也会对原子弹的成功有一定的帮助。奥本海默注意倾听任何人的意见,掌握着整个实验进程。有些参与核研究的物理学家后来回忆说,他们自己甚至都不如奥本海默清楚自己工作的细节和进展。在很多问题上,都是由于奥本海默的决断才取得突破,保证了原子弹研制时间表的执行。奥本海默在科学家、普通职工和政府官员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洛斯阿拉莫斯素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营”之誉,人们称奥本海默为这个集中营的“营长”。奥本海默没有获过诺贝尔奖,却拥有如此高的个人威望,他的组织才能与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其实,全体人员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例如,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长时期内进行复杂的计算,但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由于他们不知道工作目的,所以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对工作发生真正的兴趣。后来,有一个年轻人说明了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此后,这里的工作达到了高潮,并且有许多工作人员自愿留下来加班加点。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原子弹的许多技术与工程问题得到解决。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随着苏联军队出兵我国东北,日本天皇于14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曼哈顿计划”不仅造出了原子弹,也留下了14亿美元的财产,包括一个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一个具有36000人、价值9亿美元的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的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

1946年7月,在原子弹研制成功一周年之际,美国参、众两院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一项由参议员麦克马洪提出的议案。杜鲁门于8月1日签署命令,提案开始正式生效,这就是《1946年原子能法令》。它标志着美国战时核计划的结束和新的过渡时期的开始,也成为和平时期整个美国原子能发展的指导纲领。《原子能法令》正式生效后,格罗夫斯领导的“曼哈顿工程”在国会和政府的同意下,继续支撑着整个核计划。

当美国新的原子能委员会组成后,杜鲁门决定在1946年的最后一天晚上12点,将原曼哈顿工程的全部财产和权力移交给原子能委员会,从而正式开始了一个新的过渡时期。原子能委员会设有四个部:研究部,它控制一切与原子能有关的研究;生产部,它拥有并控制一切生产裂变材料和原子能的设施,组织核裂变材料的生产;工程部,它指导一切与原子能发展有关的设备和工程;军事应用部,它处理与军备有关的原子能事项。原子能委员会总部也从橡树岭迁到了华盛顿。

范例分析:

一、“曼哈顿工程”具备项目的全部六大要素:

(一)目标:赶在战争以前造出原子弹。

(二)内容: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

(三)过程:提议、批准、授权、建设、生产、组装、实验、使用。

(四)资源:科学家、原材料、权限、资金、技术、设备。

(五)载体:科学家、美国领导人、美国军方、各大学和科研机构。

(六)标准:核裂变技术标准、生产流程、管理标准。

因此,“曼哈顿工程”是一个项目。

二、曼哈顿工程具有以下特性:

(一)完整:从开始到结束,没有缺失、断裂、破碎和中断,完整完全。

(二)独立:具备自有人员、资金、装备的其他内容,相对独立。

(三)正常:生存环境合理、稳定,全部发展过程正常。

因此,“曼哈顿工程”还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正常项目。

三、从发展过程方向来看,“曼哈顿工程”的活动分为以下九个阶段:

(一)发起:1939年,西拉德、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

(二)筹备:罗斯福于1939年10月11日下令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于1941年12月6日批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并赋予“曼哈顿工程”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三)开始:A:美国军方开始建设4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其他的研制、生产基地。

B:指派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上校负责全部行动。

(四)实施:从格罗夫斯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基地,并命名新管区的名称为“曼哈顿”开始,经过建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等各个组成部门,以及试验、生产各种原料和部件,直到组成出成品。

(五)监控:A:工程开始后不久,布什发现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布什认为只有给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

B:工程开始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们又合不来,使研究计划优先权的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的选择拖延了两个月。

C:奥本海默开始时对建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远远不能完成工作。

(六)改善:A:布什在1942年3月9日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并于6月17日,提交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准。

B:1942年9月,政府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领导决定,领导修建美国国防部大楼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在上任后不到48小时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

C: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逐渐扩充,到1945年时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七)睡眠:每天的休息时间、每周的休息日、每一次单项活动的暂停时间。

(八)结束:A: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1946年12月31日晚上12点,杜鲁门决定将原“曼哈顿工程”的全部财产和权力移交给原子能委员会,总部也从橡树岭迁到了华盛顿。

(九)衍生:A: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B:“曼哈顿工程”留下了14亿美元的财产,包括一个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一个具有36000人、价值9亿美元的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的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

C:1946年8月1日《原子能法令》正式生效后,格罗夫斯领导的“曼哈顿工程”在国会和政府的同意下,继续支撑着整个核计划。

四、从内容类别来看,“曼哈顿工程”的工作包括以下九个种类:

(一)产品:生产核原料、原子弹部件、成品原子弹、开展爆炸试验(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等。

(二)装备:基地建设、试验设备、车辆等装备、工作设备、200升重水等资源,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36000人、价值9亿美元)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等。

(三)技术:3种铀235分离方法、聚变技术、管理技术、军队工作方式、提升优先级等。

(四)发展:历时3年,工作计划、工作进程、活动日程、需求计划、全盘计划、实验进程等。

(五)经济:国家支持、资金保障、人员薪酬、财务管理、费用损耗、资金耗资25亿美元等。

(六)安全:保密(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计划)、防止敌对人员破坏、核辐射预防、生产基地隐蔽(田纳西州)等。

(七)保障:服务组织、管理组织、生活服务(每天15万人的餐饮等)、工作支持(“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等。

(八)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军方机构、S-1原子委员会、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加州大学、科学家(西拉德、爱因斯坦、费米、波尔、格拉德、约里奥、奥本海默、诺贝尔奖得主)、文职人员、军事人员、美国总统、布什、马歇尔、格罗夫斯等;所有参加人员10万多人,顶峰时期53.9万人。

(九)信息:致总统信、技术资料、试验资料、各种数据、各种文件、工作细节、《1946年原子能法令》、原子弹的有关讨论问题、看门人的意见、任何人的意见、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等。

五、从高度结构来看,“曼哈顿工程”的组织包括以下九个等级:

(一)全面决策:罗斯福、杜鲁门、美国政府、美国国会。

(二)专业决策:布什、马歇尔主席、爱因斯坦、政府战时办公室、军队高层领导、麦克马洪铀矿顾 问委员会、S-1委员会。

(三)系统指挥: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准将、曼哈顿工程、原子能委员会。

(四)专业指挥:科学顾问、军方高级参谋、曼哈顿工程分项总监。

(五)综合执行:奥本海默等各实验室、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责人。

(六)专业执行:各专业科学家、部门专项管理者、军队专项执行负责人。

(七)专业操作: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的年轻人、轰炸机机长、计算小组、管理小组等。

(八)独立操作: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轰炸机投弹手等。

(九)基础操作:普通工作人员、警卫士兵、服务员、接线员等。

“曼哈顿工程”是现在科学界公认的第一个全面应用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大型项目,为后来的北极星导弹开发、阿波罗登月等项目树立了优秀的典范。对于我国的项目管理事业,也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相信通过分析和学习“曼哈顿工程”经验和理念,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项目管理事业的普及和技术应用的速度。

全球LTE迁移最佳范例 篇4

创造新收入是根本

新型智能手机拥有丰富的媒体性能, 这无疑改变了用户行为;通常情况下, 智能手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人数是非智能手机用户的3倍以上, 而在使用手机阅读、电子邮箱方面, 前者是后者的4倍之多。运营商正在加强网络, 并有更广泛的LTE预期项目。一些运营商正在投资数10亿美元以确保其网络能够提供高性能和大规模的覆盖。

但是推动全球移动运营商为这些大规模的网络升级进行投入的因素却不尽相同。多数取决于运营商的最终目标、资源可用性, 以及所在地区的具体挑战。一条共同的主线就是, 如果没有能够带来收入的新业务, 要在投资巨大的LTE项目中实现盈利回报将是一个挑战。

简单回顾一下历史:2G网络到3G网络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迁移, 这一发展带来了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性能。但实际上只能称为进化, 运营商对基础设施进行了临时性升级, 导致网络的低性能、长延时以及不一致的覆盖率。还有一些杀毒应用程序也暴露了无线网络的软肋, 在人口密集地区更是如此。

亚洲发达地区的运营商已经实现了2G到3G/4G网络的最快速迁移, 尤其是在日本和韩国, 3G/4G的网络覆盖占了90%以上;韩国27%以上的网络连接使用LTE;中国和印度在新增用户方面都出现了超乎常态的增长。

革命性的用户体验

随着LTE逐渐成为新标准, 问题也就随之出现:网络运营商是否能够围绕终端用户创造出革命性的体验?答案是肯定的。由小型、微型手机提供的强化服务和更高的覆盖范围, 以及精心策划的技术间切换将发挥巨大作用。

但是移动运营商追求的是什么?除了在大流量的数据使用时提高网络的稳固性和性能之外, LTE完全以盈利为导向。在很多方面, LTE与客户体验直接相关:用户的满意将带来更多的使用并减少客户流失, 从而带来新业务的增长以及基本运营成本的降低。一项研究表明, 全球超过40%的用户面对宽带质量和覆盖率较差的运营商时会选择放弃。高速接入对移动用户满意度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可靠的带宽客户有着明确的要求。

●35%的运营商预计LTE将带来增加收入的新业务;

●31%的运营商希望通过技术领先优势提高品牌价值;

●24%的运营商使用LTE缓解现有的2G/3G网络的压力;

●7%的运营商首次使用LTE进入数据市场。

在LTE大范围使用过程中, 运营商在面对终端用户时经常遇到如下障碍:数据规划成本高, 在地铁和农村覆盖率有限, LTE价值定位不明确, 支持4G的手机和消费者电子产品的选择有限。

为回避这些陷阱, 运营商的LTE网络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 快速的适应能力需求, 新的网络和业务能够每小时发挥作用, 实现更快的收入时间和更广的覆盖率;第二, 展现更多的货币化网络机会, 解决LTE上市后的定价和价值定位问题;第三, 减缓威胁和薄弱环节, 保护品牌对确保现有收入流的增长至关重要;第四, 沟通, 说明并展示LTE相对于3G网络在整体质量体验方面的优势。

全球运营商策略各异

由于各地区可用的资源和用户需求不同, 如表所示的实践介绍了各地区运营商根据终端业务目标利用LTE的情况。

活动快报范例 篇5

[2012]快报***号

“街区DIY大会巧手大展”系列主题活动快报

8月18日,一场充满创意乐趣与永恒瞬间向结合的相册手工DIY活动在泰盈十里锦城项目销售中心悄然开始,伴随活动同时进行的业主抽奖活动更是为本次活动锦上添花。下面,让我们用一张张照片,重温活动现场的点滴瞬间

(上午9:30,工作人员早早的将活动区域布置完毕,为每位即将参与相册制作的来宾追备好了可以剪裁出各种花边造型的花剪和书写照片“心情”的荧光笔,等待着活动的开始。)

(活动开始后,来宾们首先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学习着相册的制作工具以及如何将相片于

页面整体布局向搭配的技巧,来宾们学的一丝不苟,同时举一反三的对自己的创意进行修正,现场

氛围逐渐区域热烈)

(当制作正式开始时,来宾的创作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在迫切的拿到自己的所拍摄的照片后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自己DIY相册的创意制作中。期间,来宾们相互交流着各自制作的心得,取长补

短使自己的相册愈加完美)

(当第一位来宾制作完成了自己的创意相册后,开心的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并热情高涨的加入了帮助其他来宾制作的行列,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其他来宾提出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在室内来宾制作自己相册的同时,我们的摄影师也在户外为刚刚到访的来宾拍摄着相册素材照片,每一处选景都力求凸显项目的景观特色,并在每一处景观前不厌其烦的根据来宾的性格特点、衣着、年龄等因素为期设计适合的造型及姿势,拍摄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力求为来宾拍摄出满意作品)

(当然,在现场最受来宾们期待的还是幸运抽奖环节,本次活动共设三等奖10名,奖品为品牌煮蛋器一台,二等奖3名锅具套装一套,一等奖1名,多用高压锅一个,现场来宾参与兴致高昂,每逢整点的抽奖时间,来宾主动聚集到销售接待台前,期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运的降临)

(让我们来看看一等奖获奖者这慧心的笑容,获奖者表示,参加过多次泰盈地产的活动了,中奖还是第一次,真的感觉自己很幸运。而随着一等奖的诞生,本次活动也进入了尾声)

快乐在延续,十里锦城项目创造的是快乐的链接,而非快乐的终点,让我们相约下一季街区DIY主题活动

高原寒区野战生存范例 篇6

曾指挥过克什米尔锡亚琴冰川争夺战的巴勒斯坦前陆军参谋长阿齐兹·风格说;“在冰川上,首先得争取活下来。这时,真正的威胁不是敌人,而是极端恶劣的环境。”

1950年,我解放军独立骑兵师先遣连进军西藏阿里的艰苦历程是我军高原寒区野战生存的突出范例。他们翻越海拔6420m的昆仑山和海拔7615m的冈底斯山的东君拉达坂,最后到达了阿里首府噶达克。在数千公里的行军途中,这支英雄的骑兵先遣连在住、行,吃、自救等诸多方面创造了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原寒区野战生存的成功经验。本文即从这几个角度阐述说明,冀望对今天的人们有所裨益。

住:从帐篷到地窝子

在藏北漫长的冬季中,平均气温在-35℃左右,因此“住”的困难对骑兵先遣连来讲是排在首位的。

出发前携行的单薄帐篷早被两个多月的艰苦行军中磨得千疮百孔。根据连里维吾尔族战士的建议,骑兵先遣连决定挖地窝子当营房。在冰天雪地的永冻层上,镐头刨在地上只是一个小白点,于是战士们就用火烤。冰层烤化一层挖一层,战士们称此为“层层剥皮”。镐头不够用,就用牛角代替。在左齐将军的回忆录中写到:“地窝子4间,马棚8座,掩体19个,交通壕249米,碉堡2座……”从工事数量可以看出,这些戍边官兵当时克服了多少困难!

外国军队寒区生存教材中曾讲到,露营时筑“雪墙”可避风寒,这是寒区生存的又一技巧。骑兵先遣连战士杨天仁在途经十里达坂时和战马一起被风卷下了山谷。摔昏的杨天仁之所以没有被雪掩埋和冻死,是他那匹忠勇的“白龙马”一直站在迎风面,像雪墙一样为主人阻挡风雪。杨天仁活了下来,而“白龙马”却牺牲了。

火与柴,也是高原寒区生存中不可缺少的。在藏区,牛粪是最好的燃料。然而大雪封山,在一米厚的积雪中,牛粪难以寻找。骑兵先遣连官兵只能收集一种叫“扎麻”的荒漠植物来代替。为此,连队指挥员李狄三还编了一首《打柴歌》:“背起那个毛绳去打柴,众位战友跟我来,心中好愉快。咱们打柴比赛看谁快,不怕冷来不怕刺,打柴为战备,备战多打柴……。”

行:克服雪盲,用冰镐、军毯开冰路

读军旅作家公丕才的《天殉》一书可知,1950年我军进军阿里时没有详细的地形图,只有一张陈毅元帅托人在香港买的1:400万的英文版西藏地图。但这幅地图只标有阿里地区首府所在地噶达克和几个湖泊的位置,对行军作战起不到作用。也就是说,这是骑兵先遣连在没有任何地图导向,完全陌生条件下的一次艰苦行军。

部队在行军中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雪盲。在雪地行军的第一天,许多战士的眼睛就被雪光照得红肿起来。宿营后许多人的眼睛仍感疼痛奇痒,泪流难止。第二天,队伍里的很多战士就开始出现雪盲。第三天已有半数以上的战士走出帐篷后,望一眼雪地就什么也看不清了。提前派出的侦察小组以及全连战士大都只能拉着马尾巴前进。因看不清道路,先遣连官兵摔伤的越来越多。

恰巧炊事班的几个炊事员由于在做饭中抹了一脸的锅灰,不想这对雪盲竟起了作用,慢慢地眼泪流得少了,眼睛也看得清了。根据这个经验,当晚全连战士先用雪洗眼睛,第二天出发前用锅灰抹了黑眼圈。后来几位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战士还用黑马尾给连里每人编了一个网状的眼罩。这样全连逐渐适应了雪地行军,克服了雪盲。

上述经验使人联想到2001年美国军事专家克里斯·麦克博士在其所著的《化险为夷——野外生存急救手册》一书中提到的“在眼睛下方涂抹碳黑有助于阻抑阳光眩目”。美国陆军的《生存手册》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单兵防护教令》中也都讲到:在冰雪覆盖的地区,应佩戴墨镜(最好是两副)。如果没有墨镜,可以在一小块硬纸板、木片、皮革或布条上挖两条狭长的细缝,罩在眼上——这种临时制作的眼罩在暴风雪中甚至比墨镜还管用。这些方法与骑兵先遣连战士的做法如此相似。当年的骑兵先遣连战士自然是没有从著书中获得大量经验,但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战士的智慧帮他们克服了困难!

在雪地中行走,有一件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冰镐。冰镐又称“冰斧”,通常为登山运动员所专用。当为了执行特殊的军事任务,必须攀越雪山、冰坡时,冰镐便成为军人在冰雪中前进的“第三条腿”。克列缅切夫在《山地部队的战斗行动》一书中多处指出:“山地部队应装备有冰镐”,“纵队在山坡或陡峭的冰坡和覆冰的雪坡运动时,所有的红军战士都应利用冰镐。”克列缅切夫所说的苏军山地部队装备的冰镐长约100~120cm,镐刃由硬钢制成,镐头比普通冰镐重,且坚固耐用。而时下登山用冰镐通常长度在78cm以下。

1950年,我骑兵先遣连进军西藏阿里,攀登海拔6715m的冈仁波齐主峰东君拉达坂时,达坂全长70km,冰道占四分之三,攀登任务十分艰难。全国特级战斗英雄、骑兵先遣连副连长彭清云命令5名战士用十字镐在冰面挖台阶开路,但由于刨冰行进速度太慢,战士们就用军毯铺在地上,40条毯子一下就铺出去几十米,这样便加快了前进速度。

吃:靠兽肉、野菜度艰难

我骑兵先遣连在大雪封山、给养中断半年有余的艰苦条件下,主要靠猎取野羊、野牛等来补给粮食的不足。起初,战士们一天三顿都吃没有盐的肉干,几天后闻到肉干就想吐。但只有补充体力才能继续战斗,于是连里定了一条纪律:干部党员带头吃这种无盐肉,吃得多还可以立功!后来,连队终于在藏北马蹄措海子找到了盐,兽肉才不再难吃。当年先遣连的战士一条野羊腿,不烤、不煮、不炖、不烧,充饥解渴全靠它。三、五天不进一粒粮食,枪一响战士们照样投入战斗。

高原寒区野生植物稀少,可食的植物更少。骑兵先遣连战士阿廷芳看到温泉边上有野菜芽子,想拔些回来给患病的战友吃,又怕野菜有毒,他就写了一张纸条用石头压在那片野菜上:“同志,如果我死了,这草就有毒,不能吃。”他拔了几棵自己先吃了,过了好久见没有什么反应,才把野菜带回连队。

笔者曾翻阅西藏军区后勤部1960年编写的《西藏地区野菜图谱》一书,此书记载了西藏79种可食的野菜,主要产于拉萨、林芝、亚东等地,而海拔4000~5000m以上的真正的高原寒区的可食植物在这部书中却是空白,应该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吧。骑兵先遣连的事例说明了在此书出版的十年前,即已有过在“生命禁区”的高原寒区采食植物的范例!

此外,据笔者所知,阿里地区可食植物还有白花蒲公英,产于崆喀山口(海拔3718m)、班公湖(3442m)、狮泉河(3758m)。还有刺儿菜和富含维生素的野果沙棘,产于札达县的托林(3811m)、普兰县的玛法湖(4212m)、改则县的东措(4359m)等地。

除了食物匮乏,被装也很缺稀。他们用野牦牛毛捻出毛线,用牛羊角制做骨针,用装粮食的麻袋补好一件件军装。麻袋用完了,就剥兽皮,毛朝里用毛绳穿起来做成防风御寒的衣服。官兵们还曾用整块的鲜皮子毛朝里、皮朝外包在脚上代替绵鞋。这种生皮做的“皮鞋”,干了就没法脱,只有磨烂了,再包上一张作替换。即使藏北解放后,因供应困难,进藏部队在一段时期冬季穿鞋还都采用这一方法。连队指挥员李狄三创作的《顽强歌》印证了当时的状况:“鞋袜烂了兽皮扎,衣服破得开了花,用条麻袋补住它”。

自救:摸索土法克服高山病

海拔4000m以上便是“生命禁区”。骑兵先遣连刚出发时可日行百里,然而,一周后部队到达阿塔木帕夏附近后,每天都在海拔5000m以上的地区行军,冰雹、风雪、严寒、缺氧连番折磨,全连人马全部出现严重的高山反应。人人头昏眼花,大咳不止,反应迟缓,行动困难,进食剧减,呕吐不止。连续几天,人均进食不足4两,马匹也大批倒毙,日行军只有十几公里。尤其是当连队到达阿里时,肺水肿夺去了许多战士的生命。连队副连长彭清云除加强部队使命和乐观主义教育外,还摸索着用土方,如把盐和干牛粪拌在一起炒热,再用面袋子装上,捆在战士身上治疗高原病;另外用盐水洗伤口也使许多人的病有了好转。

结语

近50年前,我军骑兵先遣连进军西藏阿里的生存经历说明,生存知识技能是重要的,而生存心理和活下去战斗的信念更为重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摸索和创造出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克服一切的困难!

一个小学“三级建模”的成功范例 篇7

一、可贵的理论探索

教学是否需要模式?这个问题在教育理论界也有争论,在实践中更是不乏“强烈反对者”。反对者说:“教学怎么能有模式呢?有模式不把大家的思想束缚了吗?”

教学是否应该有模式?缘城小学为了统一教师们的思想,首先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探究:“模式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一言以蔽之,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 通过理论的探索,他们清楚了创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其实那些反对教学模式的人,本身就有模式,今天教这篇文章是这个套路,明天换另一篇文章还是这个套路。套路是什么?就是模式。

缘城小学还通过学习清楚了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科学评价。这为教师们构建教学模式提出了规范的结构。

二、创新的实践研究

明确了构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缘城小学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系统构建教学模式的道路。他们遵循“三级建模”的理论,首先由一批骨干教师研究总结出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融—情—导—悟,做到了 “一校一模”;在学校基本模式的指导下,各门学科不同课型都构建了更为具体的教学模式,做到了“一科多模”;而每个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做到了“有模式而不唯模式”,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做到了“一模多法”。

刘长苓老师把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分为六种: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 新授课又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 解决问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新授课等。

缘城小学的教师们在学科建模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创新的做法。如,刘长苓老师把“概念教学”的模式归纳为四个字:“感、概、用、化”。展开这四个字就是四个教学环节:充分感知、抽象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内化。而几何图形新授课教学模式也归纳为四个字: “垫、作、迁、用”,展开也是四个教学环节:铺垫转化、 操作实验、有效迁移、实际应用。这种用四个字概括教学环节的做法容易记忆,便于教师们交流和应用。

三、丰硕的科研成果

缘城小学在“三级建模”的研究和实践中,结出了累累硕果,不但在理论方面探索了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要素,在实践方面,他们结合本校的情况,构建了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除了前边所谈小学数学的多种教学模式,徐雯老师总结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课型和相应的模式。根据教材编写内容可将课型分为:汉语拼音课、 识字写字课、阅读课、写作课和口语交际课等。每种课型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而每种模式也都用四个字来概括,如阅读课教学模式概括为“导、读、研、 升”,展开是四个教学环节: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质疑问难;熟读精思, 升华主题。

赵焱老师把小学英语课分为句型教学、对话教学、故事教学三种课型,而每种课型也都总结归纳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如句型教学是“情境协作模式”,对话教学是“情境交互模式”,故事教学是“情境表演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具体的教学环节。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缘城小学已经在各门学科构建了系统而具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个长期的过程,缘城小学把教学模式的建构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建构“粗坯型” 的模式,动态建构“修改型”的模式,最后建构“相对稳定型”的模式。他们认为:“教学模式的研究路线应是行动、反思、修正,再行动、再反思、再修正,直至理想答案找到,这将是一个艰苦的行动过程。”

平鲁力塑山西综改范例 篇8

作为山西省十一个综改试点县区之一, 2011年是平鲁区实现全面升级、大放异彩的关键年——该区上下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大做文章, 力塑山西综改范例;该区还以“70%的土地种草植树, 70%的农民进城”为抓手, 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一年里, 平鲁区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0多亿元, 双70%的目标也初具雏形。

黑色基地的转型跨越

平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县区, 也是山西省重点产煤区, 这座名副其实的“黑色基地”, 谈到经济发展自然绕不开煤炭。近年来, 在这座黑色基地上, 以现代煤化工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改写了煤炭利用的路径, 改变了只有燃烧到灰烬的简单过程。另一方面, 该区按照袁纯清书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指示, 已全面启动了“一矿一企、矿企联动”的产业互补联动发展机制, 在做大做强传统煤电产业的基础上, 加速培育地面骨干企业, 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平朔矿区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动力煤生产基地。坐落在平鲁区的中煤平朔煤炭有限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 现已拥有安太堡、安家岭两座特大型露天矿及其他三座大型现代化井工矿, 五座配套洗煤厂和两条铁路专用线, 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联采煤炭企业。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开局之年里, 中煤平朔公司在平鲁区矿企联动发展机制的激励下, 迅速启动了北坪循环经济园区以及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项目。

北坪循环经济园区由平鲁区与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 投资达500亿元。截至2012年1月,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竣工。其中, 先期入园的山西晋坤矿产品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高岭土系列产品的两条生产线已相继投产达效;2011年内已开工建设的胶带胶管、大型轮胎翻新、平安化肥四期等三个项目预计2012年年中建成投产;园区内投资60多亿元的煤矸石电厂、合成氨劣质煤综合利用, 以及综采机械制造、门神防盗门、煤炭运输抑尘剂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粉煤灰提炼氧化铝、粉煤灰制水泥、粉煤灰制砖三个现代煤化工项目也计划2013年开工建设。

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里, 由中煤平朔投资建设的东露天煤矿、洗选煤厂、铁路专用线即将竣工投产, 系列项目总投资达百亿元。其中, 东露天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达2 000万吨, 正式投产后, 中煤平朔公司年生产规模将超过亿吨。此外, 由中电国际投资300亿元的转型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其中, 投资60亿元的坑口电厂及与其配套建设的东石湖水库并网发电项目将于2012年实现并网发电;投资93亿元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粉煤灰水泥和粉煤灰砖加工项目也将于2012年内正式开工建设。这些转型项目竣工投产后, 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可就地转化原煤千万吨, 消化粉煤灰三百多万吨, 而电厂总装机容量也将达到神头第一电厂和第二电厂总装机容量的两倍。

两大循环经济园区的启动, 昭示着以园区为承载的模式辅以矿企联动发展机制——平鲁区的转型跨越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到“十二五”末, 平鲁的转型项目产值将达到800亿元, 实现利税240亿元, 安置就业人口近万人, 真正实现由“黑色基地”向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大区的跨越。

四化同步共建新平鲁

“山连山来沟连沟, 荒山冷落使人愁, 山上没树风沙多, 沟里没水乱石头……”, 年长的平鲁人都还记得这样的顺口溜。1980年代的平鲁, 全区16万农业人口大都散居在300多条沟沟岔岔和400余个山庄窝铺里, 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平鲁农村长期积贫积弱, 即使后来煤炭产业的兴起增加了全区经济总量, 同时也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 出现了“城里象欧洲, 农村象非洲”的尴尬局面。

“十一五”以来, 平鲁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提出了“一城十镇百村建设”的发展构想:改造建设既有区委区政府驻地井坪镇, 将原有的另外12个乡镇整合成10个, 再将原来的400多个山庄窝铺自然村合并成百余行政村。

近几年, 平鲁区又出台了“一城十镇百村”的发展战略, 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平鲁模式。期间, 平鲁区先后完成了县乡公路、农村卫生所队等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 及生态建设等260多项重点工程。目前, 平鲁区十镇建设基本完成, 各大集镇人口在原有的1万人基础上实现翻倍增长;通过移民搬迁、合村并村, 该区“百村”建设也初具规模。这样, 平鲁区通过“一城十镇百村”的发展道路, 打破了城乡分割之路, 初步形成以主城区、集镇和新农村为框架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011年12月11日, 在第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 平鲁区统筹城乡的“一城十镇百村”新农村模式进入“2011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之列。

“平鲁区被确定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1个试点县之一,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率先探索出资源型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 规划5年内, 每年投资6亿元让70%的土地种草植树, 每年投资7亿元实现70%的农民进城, 以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修复、民生建设为突破口, 全域一体统筹发展, 破解城乡协调发展难题。”正如平鲁区委书记李俊所说的, 发展产业、富裕农民、本身就是平鲁推行“一城十镇百村建设”的核心所在。

作为全省综改试验试点县区之一的平鲁区在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过程中, 以“双70%”为抓手,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结构调整,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而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大幅增收又将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事实上, 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 平鲁区别出心裁地植入工业化理念, 按照“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抓园区”的思路, 先后扶持建立起一批批“设施农业村”、“生态庄园村”、“标准化养殖村”。同时, 平鲁区还投资数亿元新建了牧草加工、荞麦加工、小杂粮加工、粉条加工等一大批建设开发项目。

生态环境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11年平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了100万亩种植计划。目前, 全区林木覆盖率达超过30%, 造林面积105万亩, 通道绿化500公里——绿色平鲁初具规模, 被省政府命名为“林业生态区”。

2012年起, 平鲁区将按照“打造千里绿色长廊、建设二百万亩生态屏障”的定位, 重点建设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和环城生态新区, 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每年投资6亿元、每年造林20万亩的目标任务, 使全区林地面积增至200万亩, 林草覆盖率达七成。

“智慧平鲁”呼之欲出

2011年11月21日, 平鲁区区长吴晓斌带领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北京市数字北京大厦、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及东城区政府等地, 就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进行考察学习。平鲁区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表示, 要结合平鲁实际, 学习借鉴北京市及其东城区数字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全力打造“数字平鲁”, 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为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平鲁注入新的内涵和理念。就此, 平鲁区“智慧城市”建设活动拉开帷幕。

2011年12月19日, 平鲁区邀请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石宇良教授, 举办“智慧城市”建设专题讲座, 全区副科以上干部共400多人聆听了讲座。当日, 平鲁区还与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举行了“智慧平鲁”项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 该研究院将为“智慧平鲁”建设设计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后备人才培养。

让文本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 篇9

一、典型段式, 仿写练笔

练书法, 先从描红开始;学绘画, 先从临摹开始;同理, 要想掌握写作方法, 仿写则是必经之路。我们的文本中有不少构段方式比较典型的段落, 我们教师都可以用来精心指导学生学习, 分析范文,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如《秦兵马俑》一文, 作者围绕“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这个中心句将兵马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如在描写“将军俑”时, 既从穿着、五官等描写了将军俑的外貌特点, 又根据神态、动作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段的表达方法是外貌的写实加上合理的想象, 然后运用此方法迁移练习, 描写他们周末观察的位于江阴市中山公园的“古人看榜”的铜像。瞧, 这位学生这样写道:“在榜前不远处, 有一位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 只见他双手合十, 微微颔首, 眼睛微闭, 神态安详, 嘴里好像在喃喃自语地说着:‘老天爷呀, 求你保佑我这次一定要高中状元, 好让重病在床的八旬老母有钱治病, 也好让我的妻儿早日过上好日子, 不再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呀!’”小作者在描写这位看榜者时, 就以兵马俑为例, 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 发挥了合理的想象。因为有文本为依托, 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

还是《秦兵马俑》这一课, 作者在详细描写了七个俑之后, 又用了一个自然段进行概括的描述:“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 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 若有所思,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 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 神态端庄, 好像在暗下决心, 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凝视远方,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边, 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这是一个典型的先总后分的段落, 如果说前面描写将军俑、武士俑等等是“点”的描写的话, 那么这一自然段则是“面”的描写, 这样的经典段落同样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于是, 在这样的拐杖支撑下, 学生在《看榜》一文中有了这样的段落:“每一尊铜像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仔细端详, 他们神态各异:有的手拿铜锣用力敲打, 好像要让更多的人来看榜;有的手敲脑袋, 微微低头, 好像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考中;有的手拿折扇, 淡淡一笑, 好像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走到它们的身旁, 似乎还能听到他们细微的呼吸声。”

文本中类似于这样的段落有很多, 它们都是学生模仿的典范。叶圣陶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我们教师头脑中始终有这样一根弦, 经常模仿文本的例子练笔, 学生也就不会“谈文色变”了。

二、典型篇章, 模仿构篇

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应致力于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 无疑, 这对学生来说是挺困难的。如何降低难度, 让他们觉得有章可循呢?我认为, 学生阅读的文本可以作为他们跨越鸿沟的桥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中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然后学习此法迁移运用。

苏教版第十册教材中《早》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写的。记叙了作者前往鲁迅的三味书屋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感, 赞扬了鲁迅和腊梅花一样时时早, 事事早, 奋斗了一生。作者布局谋篇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详细叙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 而且巧妙地利用腊梅花进行了联想, 而且这种联想贯穿全文。巧合的是, 本册的教材习作中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 《早》这篇课文无疑成了学生最好的例文。我们江阴出了三个兄弟名人———刘天华、刘半农和刘炳茂, 他们的故居如今已经成为众多游客参观的著名景点。我组织学生参观刘氏故居后, 引导他们模仿《早》这篇课文, 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先描写自己实实在在看到的, 再根据刘氏三兄弟的生平事迹进行合理的联想。于是, 学生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参观刘氏故居》, 他们在描写了正厅刘氏三兄弟的照片后, 从他们脸上坚毅的神情联想到他们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 联想到他们的伟大成就;在描写了书塾后联想到他们幼时读书的情景;在描写了刘天华的卧室后, 联想到他坐在椅子上刻苦练习二胡的情形;在描写了后园天井里的桂树后, 联想到刘半农在北大校园思乡所写的小诗《桂花》。学生有了《早》这篇课文作为范例, 这篇参观记写起来明显有底气了, 写得更轻松了。

三、典型对话, 模仿训练

在学生当前的习作中, 除了遣词造句上存在的问题外, 还发现了一个问题, 即学生不善于描写人物的对话, 要么是描写形式单一, 提示语的位置没有变化, 更有甚者是标点符号还要用错。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学习得少, 训练得少。而我们的教材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有诸多这样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模仿、训练。

《望月》一文, 舅舅与小外甥在甲板上的一番对话省略了提示语, 而且单独成行, 我引导学生模仿, 运用到习作《六一义卖会》中, 买主和卖主的一番讨价还价可以省去提示语, 单独成行。

如:“一块钱吧, 你看这熊这么小。”

“那怎么行呢?要是一元卖给你, 我们可就亏大了。最少只能1块5!”

“1块就1块了喂, 这也值不了多少钱!”

“不行, 只能1块5, 不然, 我们不卖!”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 彭德怀与饲养员的一番对话中, 有的提示语放在前, 并加上了人物的神态、动作, 如:“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有的提示语放在句子末尾, 如, “副官长, 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 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我引导学生领悟到人物的提示语根据情境的需要不仅可以变换位置, 而且可以加上恰当的动作和神情, 使语言更生动具体。接着同样让他们在《六一义卖会》的习作中学以致用。像这样以教材为蓝本, 训练学生仿写对话, 学生写得兴趣盎然, 得心应手, 自然收获也很大。

四、典型刻画, 练写人物

《船长》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全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 镇定自若地指挥60 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脱险, 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 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这篇课文中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了船长的形象, 既有正面描写, 又有侧面描写;既有议论抒情, 又有特写镜头, 而这些表达的技能作为高年级学生是应该习得的, 因为这对他们平时的习作帮助很大。因此, 在教学中, 我没有像许多同仁一样, 将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上, 花在深情的感悟中, 而是围绕以上四个知识点, 安排了四个板块内容:先引导学生感知慌乱的场面这个侧面描写, 其次学习船长的四次命令这个正面描写, 接着学习四次议论抒情的部分, 包括特写镜头, 这样的学习安排为后面总结表达方法做好了铺垫。结课时, 我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本文作者在刻画船长形象时所运用的四种方法, 并引领学生运用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些你身边的人, 写一些让你崇敬的人。由于学生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写起来就不再困难了。

范例教学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篇10

由此可见, “范例”教学提出的“个”→“类”→“概念”→“经验”四步教学法和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范例”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尽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使对“个”的特殊性的感知、体验内化为一般的生活经验。赫尔巴特把自己对心理过程的理解作为教学的一条暗线, 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控制, 学习心理过程规律成为握在教师手中的“缰绳”。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突出“问题解决”, 他心目中的“范例”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根据性”, 其目标是精简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赫尔巴特一样, 根舍因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偏向“实质教育”, 他认为内容决定方法, 内容决定直观形式。然而, 在他选择“范例”的标准中却体现出了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兴趣、未来发展和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视, 关顾到学生的能力发展, “范例教学”一度被称为“新赫尔巴特主义”, 可见其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影响之深。作为有深厚哲学文化和心理学背景的“范例”教学理论, 它表达了人们渴望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善良愿望, 它的基本思想跨越时空川流不息。“建构主义”把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描述为“同化”和“顺应”, 提出了认知结构和图式概念, 划分了人类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任务, 使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更明朗, 更具实践价值。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 形象地阐明了学生的现实发展和可能发展, 从而为教学内容的选择“立法”。

“范例”教学内容重理论轻方法, 它认为方法为内容服务, 方法从属于内容, 教学过程是使主客观统一的过程。也是主客观双重开发的过程。教师备课要吃透“两头”。它提倡以教学论分析作为备课的核心, 并且总结出分析教材的五个步骤: (1) 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基本性和范例性; (2) 分析教材对学生智力发展的现实意义; (3) 分析教材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 (4) 分析教材的结构, 即教材的重难点、组成整体的个别因素及其关系等; (5) 分析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现象、事件、特点、人物、状况、尝试等。该理论能使教师提高理解和解释教材的能力, 特别是能帮助青年教师把知识由学术形态变为教育形态。但吃透了教材, 并不等于就具有了有效实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由于缺乏现代心理科学成果的有效指导, 在设计教学方法方面范例教学存在明显“短板”, 需要用当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来补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把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经验 (认知结构) 的同化学习细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其中下位学习又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这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 为范例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设计技术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在教育学的演进中, 我们看到同样的两条主线, 一是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与心理过程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更加真实的融合, 如语义网络、联结主义网络和产生式系统等认知模型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心理学依据。二是理性分析思维传统, 继续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布鲁姆创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使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导向的确定、教学监控的实施及教学评价的落实更具操作性;加涅通过对学习结果分类, 提出了各类学习有效进行的内外部条件, 提高了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水平和教学设计的专业水准。为一线教师找到一个工作蓝本是“范例”教学的根本追求, 从赫尔巴特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模式, 到赫尔巴特的“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五阶段模式, 到范例教学“个→类→概念→经验”四阶段模式, 到凯洛夫的“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五环节模式, 再到改进型的“复习思考、创设情境、探究新课、巩固反思、小结练习”五环节模式, 教学模式设计除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化之外, 环节越来越具体, 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结构。

按照传统惯例, 确定教学内容的目标有三个不同层次, 依次是: (1) 知识; (2) 实用技术; (3) 态度和技能, 三种层次优先重视获取知识。突出行为培养新趋势的目标三级层次依次为: (1) 态度和技能; (2) 实用技术; (3) 知识———优先重视的是态度和技能。一方面, “范例”的基本性和基础性应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走出知识的樊篱, 体现对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素养的关注。另一方面, “范例”教学应超越以知识传授为终极目标的“教学论分析“,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顶层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构架”, 形成体现新基础观、新目标的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一要求, 必须在传统“范例”的标准中, 注入新的元素, 如范例应来自于生活实践, 应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启发性等;选择作为“范例”的问题应“入口宽、起点低、拓展性强”, 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 使他们乐于探究, 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发展。

“活”用范例,“灵”动教学 篇11

一、图片观察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绘画、玩色等美术活动中。

如,在开展的小班美术活动《花儿真好看》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尝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花朵印画,感受花朵组合印画造型的美。

2.运用纸团印画的方式选择不同颜色来创作花园。

3.乐意参加印画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观察到春天到处都开满鲜花,教师结合目标搜集了花园里、花盆里、栅栏里、花篮里各色鲜花的图片,制作成PPT,让孩子对鲜花开放的位置进行充分感知,以便于孩子创作作品。

(1)教师引导孩子欣赏花朵的图片。

(2)孩子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能够结合花朵开放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创作。

(3)孩子的作品丰富,画面美观。

点评:老师的美术活动中,对于图片的选择较为严谨,色彩丰富,易于小班孩子观察与理解,适宜小班孩子的发展。然而,针对小班(下)的15至20分钟的集体活动时间,八幅图片过于多,可再进行删减,以便控制课堂时间。

二、现场示范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手工或美工活动中、不便于孩子直接观察到教师范例的活动中。如,在开展的大班美工活动《复活节的彩蛋》中,教师设定的目标是:

1.欣赏复活节彩蛋蛋壳上点、线、图案的装饰方法,了解彩蛋装饰的多样形式。

2.学习用油性笔在蛋壳上运用点、线、图案的技法装饰彩蛋。

3.感受彩蛋艺术的色彩美。

结合目标,教师除了搜集各种彩色蛋的PPT图片供孩子欣赏,还准备了蛋的轮廓图片,现场进行平面示范,以便孩子观察彩蛋上的各种花纹图案。

(1)教师引导孩子欣赏彩蛋的花纹图案。

(2)在孩子充分感知后,他们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运用点、线、面的方式进行创作,作品新颖,图案丰富。

(3)孩子在充分的欣赏、感受及理解后,创作出的彩蛋花纹丰富,图案精美。

点评:老师在此次活动中,选用了图片观赏及现场示范两种示范方法。由于考虑到彩蛋是立体形态,不便于孩子观察整体花纹图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以,又单独在平面进行示范,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然而,此次活动中,也可用视频展示仪在蛋上进行现场示范或是拍一段教师示范的视频进行演示,效果会更显著。

三、实物观察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手工活动中,促进幼儿掌握某种技能、却又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五彩报纸鱼》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通过观察,能用报纸条沿轮廓线卷曲固定成鱼的外形,并且能装饰鱼的身体。

2.在线描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拧、团、粘等方法,用点、线、面进行装饰,表现鱼的明显特征。

3.感受动手的乐趣,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在此活动中,教师结合目标运用了实物观察法,直观形象地引导孩子掌握并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拧、团、粘等方法进行作品创作。现场观察、讲解、示范,并能引导孩子举一反三,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1)教师的现场示范,较易于孩子理解和掌握。

(2)实物的观察及教师的示范为孩子奠定了创作的基础。

(3)孩子的作品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特点。

点评:此次活动中,孩子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很快便能掌握先画,再拧、团、粘的方法制作报纸鱼。教师能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己创作各种形态的鱼。教师的讲解细致、示范严谨,但是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将示范的过程交给孩子,一方面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及时的发现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四、视频演示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美术创作活动中。《小神龙俱乐部》中的“艺术畅想”节目受到小朋友们的普遍欢迎,孩子们往往喜欢边看边模仿尼尔叔叔创作各种作品。对于创作型、抽象性的作品,我们通常可以运用视频演示法。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沙画》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通过不断地尝试创作沙画,感受沙画的美。

2.能够掌握捏、抓、漏、抖等创作技能。

3.体验自主创作,感受创作沙画的乐趣。

教师结合目标,通过摘录网络视频,并分段演示沙画的创作方法,在尝试一观赏一模仿一观察一独自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掌握创作沙画的方法,从而发展孩子的创作能力。

(1)孩子在活动中欣赏沙画视频。

(2)孩子自由创作沙画作品。

(3)孩子在不断地尝试中能够运用捏、漏等技能进行创作。

点评:在此次的沙画活动中并未直接教授创作的方法,而是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掌握抖、捏、漏等技能。在视频演示中,孩子的观察积极性提高,创作欲望强烈,大大提高课堂有效性。可是,在网络搜集的视频教学中,却难以有吻合教学活动的片段,重难点不明显,甚至有难点过多、画面过快等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再运用专业技术进行修改。

五、儿童作品观赏法

此种方法多适用于美工活动及各种创作型美术活动中。在教师对教学活动效果难以预见,或是为进一步发散幼儿思维,达到最佳创作效果时而运用的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时仅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却难以达到教学效果、难以发散孩子的思维,此时需要借助网络上或以往操作过的相关儿童作品成品的,可以运用儿童作品观赏法。

在大班美工活动《图腾柱上的“脸”》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通过欣赏视频,观察图腾柱上各种脸的造型并探讨出五官的做法。

2.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图腾柱,创造出夸张、变化的脸的形象。

3.对图腾艺术感兴趣,感受原始部落文化的神秘和奇特。

在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图腾柱上的“脸”后,教师结合目标,又提供了网络上已有的儿童作品照片,以发散幼儿思维,易于孩子掌握。

(1)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分析儿童的成品作品。

(2)在观赏儿童作品后,孩子对教师前期的引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能及时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已有的经验运用到创作作品中。

(3)儿童作品的呈现为活动中的孩子创作提供有效的引导,孩子在创作中也有所突破。

点评:由于大班孩子对“图腾柱”的接触不多,概念模糊,创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运用二次欣赏——儿童的作品,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作品,便于他们创作。然而,儿童作品的观赏也仅为一个辅助的过程,它的目的明确。所以,教师应把握主、次,将欣赏的图片简化,找重点、化难点,提高课堂有效性。

Excel实用范例教学三例 篇12

“范例”更确切地说就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通常,对于所选的范例应具有针对性,将范例当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突破点。[1]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Excel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而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范例教学法的使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而范例的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以下就以讲授Excel中函数的应用时所选的三个范例来说明范例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2 身份证信息提取

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2]。在文献[2]中对公民身份证号的验证已有详细的论述,以下主要就在Excel中提取通过验证的身份证号中的出生日期、性别等个人信息的方法进行论述。

在公民身份号码的十八位特征组合码中,三位数字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写的顺序号,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八位数字的出生日期可通过使用MIDB()函数实现提取出生日期,通常要做的就只是在日期格式上进行修饰而已,以上操作效果如图1所示,在这个范例是从身份证号中提取出生日期。

在图1中,D2~D5为身份证号,在C2中输入公式“=MIDB(D2,7,8)”(对于18位身份证号),即可从对应的身份证号中提取生日,而要得到不同的日期格式,可对公式做些小的处理,如果在在C2中输入公式=MIDB(D2,7,4)&"年"&MIDB(D2,11,2)&"月"&MIDB(D2,13,2)&"日",将公式复制到C3~C5,得到如图1所示的日期格式。

对于15位身份证号的处理可作为练习题目让学生思考、完成。

2 金额大小写转换

人民币小写转换为大写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操作,在图2中,B5为金额合计,在C6中输入以下公式:

可得到图2中C6显示人民币大写形式。

3评分问题

在比赛中,为选手打分、评分是经常要遇到的事情,下例就是使用Excel的函数实现对评委的打分在去掉最高、最低分之后求其平均分的例子。在I2中输入以下公式:

将公式复制到I3~I7,得到如图3所示效果。

4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不难体会到范例教学法在Excel教学中的优势。对于以上范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其融入一个综合应用情境时,可产生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2-277.

上一篇:低碳经济模式下一篇:中小商业银行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