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管乐团现状

2024-09-09

国内管乐团现状(精选3篇)

国内管乐团现状 篇1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 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随着社会发展与文化扩展的深化, 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学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管乐教育逐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重点。本文针对现阶段管乐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高校的管乐教育。就目前来说, 高校管乐教育应该在重视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关注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与主体性, 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管乐教育,现状,发展方向

西方的管乐艺术引入我国已经有百年历史, 但是学校管乐教育发展范围很局限。很多管乐课程教育只是在专业性的音乐类院校里开展, 而普通高校的音乐学院则很少有针对性的管乐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国家对管乐演奏人才的培养重视, 以及各种音乐艺术相关的教育事业得到国家教育部的认可, 音乐教育成为高校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高校的音乐课堂逐渐丰富, 管乐艺术则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今的管乐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如:教学方式学生不适应、社会以及学生的认知度不够、管乐器较为昂贵,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经济能力购买, 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目前我国高校管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才能进一步有效的去改善和发展管乐教育。

一、高校管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高校音乐艺术课程得到很大的改进与发展, 管乐课程发展尤为迅速。越来越多的音乐专业学生开始专门的去学习管乐器的演奏方法, 或者在校期间会选择一种管乐器, 作为自己的辅修科目。并且在管乐的学习中包含有大量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基本功和音乐专业素养, 所以管乐器逐渐成为了学生的首要选择。虽然近些年高校的管乐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管乐教育仍然存在许多的缺陷。通常来说, 管乐教学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丰富, 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缺乏创性的教学内容。所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感觉枯燥;同时, 长时间的坚持练习也是对管乐学生的一大挑战;其次由于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各个高校对管乐艺术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管乐教育。此外, 学习管乐艺术课程需要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而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不完善学生对音乐课程不重视, 这也会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学习管乐器能力水平有限, 以至于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详细说来, 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 教材使用

数量不多、品种不丰富, 这是我国管乐教材的现状。而在这其中, 能找到适合高校学生、 (成人) 初学者的材料就更少之又少了。所以, 一般情况下, 都是由管乐老师根据喜好或了解程度, 来自主选择和征订教材。

(二) 教学内容

我国高校管弦乐教学课程的内容, 由于课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该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 主要含有四个部分:

1.吹奏方法, 其中包括口型、指法、音准等方面;

2.呼吸方法, 这个教学内容会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由于呼吸看似是身体的自然本能反应, 可管乐器的呼吸方法却又是有别于自然呼吸方法的, 它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一直坚持运用胸腹式呼吸, 而直到把他变为身体的“第二本能呼吸”;

3.技术技巧, 在这个领域里, 既有对学生先天条件的要求, 同时也是长期坚持正确科学方法刻苦训练的结果;

4.乐曲风格, 这需要管乐的学生多听多看多揣摩, 乐曲风格的表现不仅仅是大众意义上的各个时期音乐风格的区分, 还有每位音乐家对其作品的诠释方法, 这表现在哪怕一个吐音, 一个重音, 甚至同一旋律的不同音色的表现。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对乐器演奏的掌握程度, 授课教师会适当增加难度来达到演奏的更高水平。

(三) 具体教学模式

在一般高校里, 采取1对1, 或1对2的教学模式, 而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各自拥有其特点:“1对1”, 可以近乎完全做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因材施教, 教学进度上可以灵活、自由;“1对2”, 最大的好处就在于,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 在二重奏练习方面, “1对2”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化。

二、高校管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 管乐教育观念的改进

传统的教育观念都是通过课堂单一教育理念, 强制学习的方式灌输学生音乐知识, 学生很容易对这种教学方式厌倦, 没有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西方相关的管乐教学教育方式多样, 课堂学习氛围很浓厚, 观摩、实践的学习机会很多。因此我国应该借鉴西方音乐的教育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要通过考试这样的强制性手段, 束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同时应该通过其他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来辅助管乐的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专业演奏水平。

(二) 管乐器艺术教学内容完善

音乐艺术教学内容包含很多方面, 其中比较重要教学内容为音乐理论知识、音乐鉴赏阐述能力、乐器演奏等。

音乐理论知识是教学内容的基础, 而我国有关管乐知识的教材相当不完善。一本好的管乐教程应该介绍乐器的基本常识、演奏记号、演奏的方式方法等多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把练习和演奏时的感受、难点和注意细节写进去, 使教程更人性化。但是我国音乐艺术教材仍然停留在枯燥的乐器常识上面, 这个方面需进一步的完善。

人类最初是用音乐来表达感情的。因此音乐作品蕴含着深厚的物质精神文化, 并且许多音乐都与创作时代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所以音乐的理论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要对音乐知识点的综合学习了解, 同时更应该对作品历史背景与人物当时的背景进行学习。高校管乐的相关教材可针对乐曲中需要处理的部分进行文字解释, 并增加音乐背景说明, 以及对曲子整体意境的理解也可稍作点明。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正确详实的了解, 这将更加有助于演奏时的感情处理, 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参考每种乐器的演奏教程,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减补以适应实际需要。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管乐器的演奏学习对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而目前我国高校相关的管乐器教学仅仅停留在动作与形态的学习上。对呼吸、口型和音乐的处理等方面都没有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因此应该在教材中增加呼吸方法, 吹奏口型等基础实用的课程内容。从而正确的引导高校学生学习管乐, 为以后的演奏及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管乐作品排练的开展

管乐排练是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以及相互之间配合的重要课程。但是许多学校对管乐排练不是很重视, 使得学生的演奏表演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高校管乐排练的内容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 以及与同学一起合奏的能力。同时在管乐排练中老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老师必须有相当丰富的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 必须对每件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都要有所了解, 最好有几种乐器比较精通。必要的时候还需做出演奏示范。管乐器课程往往一开始学生并不能发出正确好听的声音, 多会发出古怪声、错误声。这时教师需要耐心地加以指导, 从口型、姿势到气息的运用要逐一调教, 直至发出正确的声音为止。指导教师切勿急躁, 不可急于求成, 要给学生学习适应的时间。各种乐器都要一一培训过来,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任务相当繁重。

(四) 引进新科技的教学方式

随着当前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等一些高端的电子产品的发明产生, 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管乐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电脑音乐手段、校音器、节拍器等电子产品对学生管乐器演奏的作品进行音准分析、节奏分析、和声分析、艺术情感分析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音乐知识和管乐知识。因此高校管乐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 把电子音乐技术引入管乐器课堂, 帮助学生更快掌握乐器演奏方方面面的各种知识。

(五) 增加我国高校管乐课程投资

在我国高校的音乐学院中配备乐器质量和数量都比较差的就是管乐器了 (特别是小城镇、乡村等落后地区) , 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师资力量的缺乏。高校在面对个专业学生的招生时, 器乐类招生名额本就较少而管乐考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多学校在没有了生源的情况下就间接导致了高校内管乐教师的缺乏。相对来说高校对器乐课程的的重视与否, 一般与学校的财政状况有很大关联。若校方认为声乐和舞蹈专业有现成的教师同时又有足够多的生源, 那就会在财政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而如果买了管乐器, 无人教是大问题, 请人教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况且见效又不是太快。所以干脆就舍弃了管器乐全力发展其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而有的高校购买了很多的乐器供学生使用, 但学生练习中避免不了有损坏, 而乐器修理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多方面权衡之后, 校方就失去了购买乐器的兴趣, 从而导致了高校管乐器课程长期无法得到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该给予高校管乐器适当的投资, 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城镇。通过国家在经济上的支持来带动学校对管乐艺术学生的培养, 从而带动高校管乐课程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诉, 加强高校管乐艺术教育是培养我国管乐人才的首要方式。分析当前教育现状, 了解高校管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才能充分保证高校管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可文, 孙赛赛.20世纪初的武汉地区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探索, 2012, 03.

[2]田可文, 李俊.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的变化[J].黄钟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2011, 04.

[3]方强, 张静.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要突出其师范性[J].邯郸学院学报, 2007, 01.

[4]王艳芳.音乐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J].教师教育科研, 2006, 05.

[5]杨帆.浅议高师音乐教育中的课程改革[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3.

[6]郑骎.音乐类高职院校器乐专业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7]Herbert Frei.Instrumentalspiel Lehren-Lernen, Mellingen Okt.1981.

国内管乐团现状 篇2

国内农药行业现状

一、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杂草和病菌的药剂。作为重要的支农产业之一,其投入产出比高达6至10倍。总体来说,农药行业由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三大版块构成。行业上游为黄磷、液氯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为农林牧业生产和卫生领域。因此,农药行业处于化工产业链的末端,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大,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一旦研制成功则利润丰厚。

现有农药品种,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三类。其中,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二、国内农药产业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经纬度跨度较大,作物品种及病、虫、草害种类繁多。每年使用的化学农药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均很可观。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我国农药需求量在400亿元(产值)人民币左右。其中,杀虫剂约占50%,除草剂约占30%,杀菌剂约占15%,其它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约占5%。

目前,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是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生产大国,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农药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也是农药出口大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农药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构成了威胁。建议把《农药管理条例》升格为《农药管理法》,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发改、商务、环保、工商等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制定先进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提高农药行业准入门槛;整顿农药经营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招商引资和农药出口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已研制投产200多个农药产品,但基本是仿制国外产品,只有少数是自己创制或部分创制的。近年我国加强了科研开发的投入,2004年投资50多亿元,用于高毒农药的转产和替代。建立了南北农药创制中心,北方以沈阳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大等为中心,南方以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为中心,依托现有国内农药科研力量,加大农药研发力度。现已创制出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效品种,如除草剂丙酯草醚、异丙草醚、单嘧黄隆,杀菌剂氟吗啉,杀虫剂硝虫硫磷等。

4、行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农药行业的发展,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批工科贸、产学研结合的大型农药集团,如湖北沙隆达、南通江山、山东华阳科技等,上市公司有30多家。国际著名农化企业基本都已在我国投资设厂,如先正达、杜邦、拜耳等。外商投资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带动了我国农药生产水平的提高。如先正达(原捷利康)与中方共同投资8500万美元建立的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农化项目,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是荣获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百佳”环保工程的惟一一家农药生产企业。

1有限元分析

1. 国内农药行业的产业规模

农药国家定点生产企业约2600多家,其中原药企业600多家,可生产原药350多种,行业总产能维持在85-90万吨/年,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比例定位在50%、15%和25%。2009年是我国农药行业比较困难的一年,但产量仍居世界第一,增长13%,产值1320亿元,其中生物农药占总产值的11%-12%,居世界前列

产能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以生产仿制品种为主,绝大部分无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能力远大于实际生产量,竞争激烈,国产农药仍稳稳控制着中国农药市场的主动权。我国农药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出口产品占总产量比例在40%以上。

2. 国内农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农药企业大致分为六种类型:

1)农药创制型:此类企业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如:拜耳、先正达、巴斯

夫、陶氏益农、孟山都、富美实、杜邦、住友、曹达、日本农药、仙农

等企业为主,此类企业因比较早介入中国农药市场,且农药化合物多为

其创制,此类企业占国际农药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在中国农药市场

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多为一些大产品,但因产品单价高、渠

道保护不好、终端推广在中国终显力量不足,加上中国独特的文化,经

济状况、农化企业构成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此类企业在国际上很强,但

在中国农化市场上却表现一般。

2)科技先导型:如沈阳化工院试验厂等,这些企业实验室设备先进,与国

内主要农药研发机构都有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产品线品种较新,有一

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在中国国内此类企业里,沈阳化工因技术、营销和人员的因素比不上外企,走高端路线(产品仿制跟随外企)不如

外企,走中低端路线又不如国内以复配制剂为主的南方的瑞德丰系、北

方海利尔系等,走产业模式又打不过田园、正邦,所以沈阳化工前途未

卜。

3)市场导向型:如深圳瑞德丰集团、青岛海利尔集团、青岛瀚生药业等,这些企业产品策划贴近市场,注重市场细分,市场反应敏感,属国内制

剂企业中的标杆企业。此类企业主要是在复配制剂领域比较到位,基本

上摸清了中国农药市场的脉络,比较准确的用中国的技术方式适合了中

国农药市场

4)4:政府主导型:如南京红太阳、安徽华星、湖北沙隆达、山东华阳等,这些企业前身均为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能得到较强的政策

支持,销售额均居国内企业前列。这类企业主要以原药为主,红太阳被

公认为中国农药企业里利润最高的企业,这类企业目前是最有实力走创

制路线进军国外市场的企业,估计以后也会重组或兼并形成联盟。

5)原药出口型:这类企业大都集中在江浙一带,如浙江新安、捷马、乐斯

化学、苏化等,均为较大型的化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原药生产能力,出

口渠道较为完善,产品以出口为主,兼顾国内市场。此类企业如新安化

工的草甘磷比较成功,以后通过类似合并联盟很有希望操作几个成分在国内做大,从制剂、中间体到原药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后,复配制剂企业

无法跟其抗衡。

6)产业模式型:这类企业以某一类产品突破市场,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和行业知名度,如广西田园、安泰等,均以水稻杀虫剂产品立足市场,再如西安美邦,以中低档杀菌剂为主,在市场上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

3. 国内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 仿生农药将成为农药开发、应用的热点。

自从化学农药被大规模利用以来,其最重要的作用便是“虫口夺粮”。然而化学农药带来的破坏也逐渐显现,而且,长期使用某些化学农药也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研发至关重要。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研制开发新的植物农药很有必要。

由于化学合成农药开发难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新农药研发效率,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新农药的先导物,并进行“仿生”合成,已成为当前新农药开发的热点。大部分仿生农药与其他化学农药近10年来,在环境友好农药新剂型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仿生农药的制剂其中一部分已纳入生物农药制剂开发。

由于仿生农药出自安全的天然物,具有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广谱、高效等特点,仿生农药的市场将不断扩大,成为未来农药市场的主体产品。仿生农药将对我国乃至世界农药创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并购重组将成为我国农药企业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农药行业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农药行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因此,农药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药行业前10大企业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比重只有19.5%,前20大企业占总产量比重只有30.8%。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不到4%,15家最大农药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25%左右。我国整个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而世界上前8家农化集团销售额已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0%以上。

广州工程仿真科技有限公司 有限元分析1

国内物流行业现状 篇3

供应链的含义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崔忠付:

内企物流管理不善每年损失25000亿供应链管理守住企业的命脉

赢周刊:您对近年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怎么看?崔忠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环。通过良好的物流与供应链运作获得巨大收益的案例越来越多,如沃尔玛、家乐福、宝洁、HP、Dell等著名企业,通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集成,减少成本、降低库存、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改进了经营效率和顾客满意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和领域的拓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开始关注和重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尝试实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战略。一份权威咨询机构分析报告表明,物流与供应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及高层管理人员明确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亚洲各国,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的市场需求正以23%的速度逐年递增。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先生写了一本《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很畅销。《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非常有时代特色,它讲到把世界夷为平地,共有十大动力,其中第七大动力就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也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赢周刊:那么,我国的供应链现状怎么样?

崔忠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与规划,同时正在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难题付出高昂的代价。据统计,我国去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18.3%,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我国国内企业每年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不畅而造成的成本损失就高达25000亿元。

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使企业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和市场快速反映能力的重要手段。

从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来看,目前国际上形成一个共识: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国外中小企物流管理的三个趋势

赢周刊:您刚才为我们所列举的都是大型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例子,那么,中小企业是否可以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崔忠付:关于这个问题,国外中小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情况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中小企业就开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小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据对美国农业食品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中小企业有物流经理负责企业的物流管理,38.5%的企业增加了物流技术工程师。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很重视物流。从国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来看,有以下三个趋势:

1.开始把物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来重视。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市场压力,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物流战略也是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发展的。从二战后开始的分销物流,发展到20世纪70~80年代的一体化物流,直到现在的物流战略。因此,通过物流战略无疑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把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一部分的主要原因。

2.重视采用物流新技术和管理新方式。

物流战略离不开对新技术的采用和新管理方式的采用。一项对美国农业食品中小企业调查表明:1998年采用过至少一项物流技术(JIT、EDI、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的企业只有26.2%,而到2005年达到48.6%。很多企业在采用物流技术和新管理方式前都进行过有关咨询活动,尤其是管理咨询最多。

3.物流实施更重视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机构能为企业节约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是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如在欧洲,物流服务市场约四分之一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的。很多仓储和运输业务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实现。甚至有的零售店,早上只管开门,晚上只管关门,缺什么全由电脑管理,该送时就有人送,根本就没有仓库。

赢周刊:所以在您看来,中小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崔忠付:是的。首先,中小企业事实上已经卷入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只要它成为某种商品或服务向最终消费者群体流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它就属于某个供应链。中小企业是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或者作为零部件供应商,或者作为产品制造商,或者作为面向消费者的销售商,因此它们所制定的决策必然会影响到其所属的供应链。

其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应对竞争挑战的方法。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区域性或国家性的。市场也是全球性的,延长了产品送抵用户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企业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设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尽可能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中小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努力成为供应链中的重要成员,通过提高竞争优势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中小企业物流普遍严重分割

赢周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有没有什么优势?

崔忠付:中小企业在规模和灵活性上具有优势,易于进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大企业,实施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认可和接受供应链管理变革,往往需要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一贯支持,在执行中会遭遇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然而,小企业往往雇用较少的人,管理层次也不多,变革难度相对较小,中小企业可以从一开始就采用物流与供应链观念,加强合作关系,在业务生命的早期就可以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获益。而且,与大企业相比,在实践操作中,中小企业重组现有业务流程的过程也要容易一些。

过去,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担其昂贵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成本,但随着供应链管理软件市场的逐步成熟,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实施成本已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较以前可以方便地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顺利地实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战略。

赢周刊:那么,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一块做得怎么样?崔忠付: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这种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要的特定要求。有的中小企业物流以“分包”方式为主,“外包”家数在2至10家,有的甚至达到10家以上,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些做法制约着中小企业物流的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物流方案。

赢周刊:您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如何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崔忠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以前,我们的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形成这样的一种经营观点: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以产品为核心。现在这种观念必须转念:要使物流服务由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转变为“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加顾客满意度”。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就是服务。物流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服务实质上也是一种产品,是形式层和延伸层上的产品。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中小型企业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新的服务,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能力,这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中小企业还必须重视使用新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使企业物流从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到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诸如订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完成整个过程,这样大大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小运作的成本,提高物流服务及产品销售的竞争力。

再次,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迅速提升品牌形象,赢得市场消费者赞赏,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加强与管理咨询公司的通力合作,积极参加咨询公司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物流技术人才;加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加强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开辟独立的科研课题,提高科研水平和培养科研人才,为物流的发展提高理论支撑程度。

不同企业要有不同的物流配方

赢周刊:当下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有没有一个可借鉴的统一的模式?

崔忠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但并不是统一模式。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只有不断优化的趋势,没有既定的现行模式、经验可以采纳。但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具体特色制订出“适合企业的、量体裁衣式的物流解决方案”,才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平稳、健康发展。

不同企业乃至不同顾客对物流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其侧重点。要说物流系统,没有最好的,适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就是最有效的。不同的企业需要有不同的物流配方。

所以,中小企业发展物流惟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自身的情况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采用的创新模式也不相同。但无论怎样,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本身的创新同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赢周刊:您能否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崔忠付:一是要循序渐进、转变模式。中小企业需要转变采购模式从库存驱动转变为订单驱动,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驱动供应商,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从对采购商品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商的管理,保护客户利益,力争零缺陷供应商。

高居不下的库存规模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一大经营难题。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作为一种目前国际上前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对整个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影响。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弃商品库存控制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上的商品库存动向,即由供应商依据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销售资料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库存,替零售商下订单或连续补货,从而实现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

中小企业在VMI应用过程中要和其他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配合使用,比如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和控制等。联合管理库存(JMI)类似于VMI,供需双方在共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行。

二是要利用外包,通过外包进行物流重组。中小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业务外包,一个实现途径是将物流业务外包,有效利用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物流体系重构,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1.重新规划物流运作网络。中小企业要想降低存货,加快资金周转,必须对现有的库存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调整,其中合并减少各地仓库数量,分销售片区建

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通过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片区内资源共享,并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变“仓库”为“产品流动站”,可极大地降低公司的库存量,提高资源共享度和运输整合度。同时可考虑在公司总部附近建立相对集中的物料储存中心、生产用物料分拣/配送中心、生产完工成品存储中心、返工维修产品存储中心等,这些均可通过“外包”的方式引进物流合作伙伴单独或合作实现。

上一篇:BUCK直流变换器下一篇:DWG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