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管乐团(精选10篇)
交响管乐团 篇1
一、气息的控制
气息是管乐演奏的基础,乐团队员要学会与音乐一起呼吸。统一的呼吸包括时间上的统一、呼吸量上的统一、呼吸速度的统一、呼吸方式的统一。乐句的长度、力度、速度、演奏法的不同对呼吸的要求也是不尽相通同的。
美籍俄罗斯指挥家L.斯托科夫斯基曾经讲,一个好的乐队必须具备两个原则。其一是每个演奏员具有自如和丰富的个性表现,其二是对音乐协调有深刻的体会理解,从而乐于共同合作,达到音乐表现上的完整和统一。这两个原则看来是相对矛盾的,但却有可能统一成为和谐的有机整体。我认为,达到大师要求的这种境界,最根本的一定要做到呼吸的统一。这就要求乐队指挥在研读总谱时要做出清晰的判断,以便在排练时做出正确的要求。
在日常的排练当中,我会要求乐队队员吸气一定要充足,充足的气息是想表现丰富音乐的前提条件。另外,当完成一个月句演奏时,不要求队员全部使用完吸入的气息。吸气的气流量如果是1 00mph的话,吐气的气流量达到20mph时的力度是pp(很弱),30mph是p(弱),40mph是mp (中弱),50mph是mf (中强),60mph是f (强),这个数字上的表述告诉我们,学会控制气流量是乐队队员应掌握的技能之一,应该重视练习。
气息的掌握和应用,在多数管乐团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建议开展胸腹式呼吸法的教学,不仅使队员从理论上了解,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直接关系乐团的声音。
二、音色的融合度的调节
乐队音色是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一个乐团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乐团的溶合度的控制。在排练中,我经常告诉乐队队员,我们坐在一起共同演奏的是同一件乐器,这个乐器的名字叫乐队,而不是各类乐器组合在一起而仍然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
乐队音色溶合的训练可借助于乐队训练课程,也可以用演奏音阶来完成。好音色的建立往往是通过一个模仿对象,正如美国作曲家John Paynter所说,你脑海内的声音就是你想演奏的声音。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能都听到他身旁的乐器的声音,而不能只顾自己,这样就可以控制自己的音量,达到局部的融合。
在日常的训练当中,我会挑选单簧管声部,挑选最适合的音区,让其他木管声部向这个声部的音色靠拢,或者选择作品中的最需要强调的声部一旋律声部,让其他伴奏声部靠拢过来,这样做会发现乐队音响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种音色是乐队共同创造出来的的统一的音色。“音乐会中,打击乐可令整场演奏出类拔萃也可一塌糊涂,因此指挥要对乐团中的打击乐的音色很敏感,要追求每个击出的音符质量以及整组的平衡。
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乐团的音色和音乐中所需特别强调的混合音色。总之我们要追求最佳的共振效果,达到音色的融合。
许多管乐团排练中,力度的概念有过重的倾向。弱而不虚是管乐演奏的难点之一,也是管乐团的难点,我们要求从对比做起‘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燥,明确乐队力度的表现幅度。
三、音准的控制
音准的控制越来越被更多的指挥所重视。一件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主要是指各音的音程关系是否准确,而在乐队中是多见乐器同时演奏,这就会产生音与音之间的音准问题。我们习惯在乐团演奏前进行校音,但这样并不能解决演奏间的音准问题。
我认为,乐团要想达到较好的音准时,应明确几个观念。
1、队员要学会听,而且是左邻右里地听,以伸展至整个乐团。
2、气息的位置和方向是音色的基础,有了好的音色,好的音准也随之而来。
3、调音工作需要在演奏员对其演奏的乐器热身以后才能进行,否则很难统一在一起。
4、告诉队员自己所吹奏的是和弦里的那个音,这样也有助于他们调节音高。
除此以外音准是动态的,温度、湿度、乐器质量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准。每个指挥应该明白,演出开始后,指挥唯一不能帮助乐队的事情就是音准,好的乐队音准是在平时的排练中去训练的。我们要培养敏锐的听觉习惯,要熟悉演奏者乐器构造上的缺陷,以音乐进行中的音高为准,掌握不同律制的相互关系。
四、声部的平衡
记得有一位日本指挥家说过:乐团如果没有较合理的编制以及适当的音量比例要求,任其自然的组合与发挥,一定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将出现某种音色掩盖其他音色的后果,破坏了丰满的多种音色组合音响,失去了应有的温暖的“音团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使用正确的乐队编制是达到乐团平衡的先决条件,
交响管乐团中的管乐器可以分为四个大组:短笛,长笛,双簧管,高音单簧管,单簧管是一组,短号、小号、中音萨克斯、是第二组,大管、长号、圆号是第三组,上低音萨克斯等倍低音乐器是第四组。其中第四组的力度是最关键的,指挥应该先调整第四组的力度,这样就使其他三个组的各个声部有了正确的力度依据。这个原则我们称之为“金字塔”原则,
“金字塔“原则是建立乐团正确平衡的基本原则,每一个乐队训练者应掌握。
在多数管乐团中,有配合观念不到位的现象。我们提倡“金字塔”式的平衡,这要求从每个声部做起,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应该始终贯穿。
五、统一的发音
像管弦乐队划出整齐划一的弓法一样,管乐团指挥要在研究总谱基础上与乐队首席和各声部首席一起划分统一正确的换气点。一个声部不能统一奏法,便难以获得统一的发音,音准、音色会大打折扣,一个乐队不能使用正确的走法,便难以塑造清晰准确的音乐形象。
在日常排练中,因乐句、织体等因素的不同,会产生呼吸点、呼吸方式不尽相同,但指挥一定要要求相同和相近声部呼吸和发音时间、奏法的一致,这是建立好的乐团声音的先决条件之一。许多管乐团的节奏,音型演奏不严格。我们要严格区分不同节奏特点、不同风格的演奏方法。
管乐团的排练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苦的事情,但如果能够领悟并掌握了几大训练原则后,我们就可以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我日常排练和演出中的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
摘要:作为西方音乐媒体的三大支柱之一的管乐合奏艺术,是在原始管乐器的发掘和不断应用中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当今发达国家最为普及的一种音乐形式。现代管乐团的形式有:交响管乐团、音乐会管乐团、管乐合奏团、木管乐团、铜管乐团、行进管乐团。作为管乐团指挥,我认为演奏者的气息、乐团的声音融合、音准等五点在日常的训练当中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这五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交响管乐团,音色,音准,声部,气息
参考文献
[1]、陈建华.管乐器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法]彼得卢卡斯·格拉夫音乐风格演释指南[M].张奕明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交响管乐团 篇2
一、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以及实习单位的概况:
(1)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
本人系×××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交响乐团的排练与演出,是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中的一员。在毕业实习前夕,作为实习生参加2011年10月11日至11月11日的乐团活动,并得到许可。我很荣幸也很珍惜这次在×××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实习的机会。
(2)实习单位概况
×××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大学青年交响乐团通过严格的教学训练和充实的艺术实践活动,乐团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完好诠释音乐作品的能力明显提升。从乐团创建至今,参加了许许多多省内外的大型演出及国内外交流活动。
二、实习期间的遵纪情况、工作态度:
一个人,不管你的能力高与低,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就算你能力再强,业绩再突出,可以老是与领导对着干,老是煽动大家,那这样的人就是集体的“毒瘤”;可是,当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心态,虽然能力不怎么样,可是他会用心去学,用心做好一切,都现在这份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打拼,他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的。
在××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实习期间,我积极参加院团排练与演出,配合领导和老师的工作,处理好和其他同学间的关系,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做好个人工作计划,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认真遵守乐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其他事情及时向团领导请假,严格按照乐团的规章制度办事。工作态度良好,端正心态,虚心接受老师同学的建议。
三、专业知识的收获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我的专业是大提琴,在乐团期间让我深刻体会到平时练习及专业课和在乐团
里的演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乐团的实践更能锻炼我们的应变能力和表现力,就更要求我们要抓整体效果,和其他声部的配合,而不是自己一枝独秀。
每一次的排练都要带着所有的情感去追究每一个音符,一刻不敢怠慢,乐队的融合与器乐的独奏相互辉映,完美的配合真的让人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从这些排练曲目中和在对音乐处理的理解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实好的音乐和好的乐队在处理作品的手法上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们考虑的更为细致和专业。这让我明白了在专业上我不仅需要技巧的增进还要更多的去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内容。
以下是我的收获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1、培养了从事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和技术技巧,和对音乐的了解并熟悉在乐团中对曲目的深刻理解和对作品处理的认知。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参与到具体的前台工作中。参与到乐团中认知大提琴在交响乐中的重要性,和对专业要求的技术性。
3、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提高的方面很多,但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工作能力的进步。毕业实习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我们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的能力,如何学以至用,给我们一次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各种书面以及实际的知识,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
四、工作成绩和工作成果:
在乐团实习期间,我们排练并演出了许多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大型交响乐作品,参加了许多大型演出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在乐团实习期间,我的识谱能力和乐队的应对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对乐队的工作有了了解和认识。
音乐是美妙的,从我们排练出最后的结果来看,我们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是演出效果达到了乐队和指挥所需的效果,也让我从思想和内心深处受到了聆听。使我更加的热爱我的专业,让我明白了我应该更好地去学习我的专业。
五、与实习单位干部、员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收获: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我学会了从一般的寒暄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我注意到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
有时跟不熟悉的人交流起来会很害羞,我觉得首先要在思想上抛弃一切顾虑,即不要怕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要认定说错了虽不能收回,但可以改正;做错了,只要吸取教训,能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失败并不等于无能。这样,在行动之前就不会光想到失败,他们就会走出自我否定和自我暗示的阴影。其次要树立自信,要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看到自身的不足,这样有助于在交往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有所成功,并在成功体验下对自己重新评价,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再有第二、第三次的成功,我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肯定认识,害羞心理就会悄悄地从我身边走开。在这次的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还克服了许多缺点和毛病,谢谢××大学青年交响乐团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环境和感受。也让我在我即将毕业的后期大学生活和迈向我人生精彩旅程的起点画出了漂亮的一笔,这只是和开始我的人生画卷还需要更多的勾勒,更多的润色。
应付变化要八面玲珑,遇到知己要善始善终!具体是:无论遇到什么好坏变化都要及时调整心态,不要让自己处于被动的状态,人定胜天不是没有道理的!对待知己好友不要笑里藏刀,表里不一,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需要伙伴的一个准整体,哪怕是好友处于困难的境地,也要善待。当然人都有喜怒哀乐的,若是一时的失误与他人产生矛盾,那就要主动向朋友道歉。
上海学生交响乐团成立 篇3
上海学生交响乐团由市教委主管,由教委直属的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及上海交响乐团联合组建并负责日常运作。乐团聘请著名艺术家曹鹏担任艺术总监。乐团采取日常排练与集训相结合的模式,原则上两周排练一次,寒暑假及重要演出前进行集训。乐团将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及现代教育的“文化名片”,代表上海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比赛,并承担“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任务,走进校园乃至社区,普及交响艺术。同时,将作为优秀青年音乐人才的资源库,为上海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输送新鲜血液。
西安音乐学院关注“花儿”
今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将以研究团队的形式赴甘肃省对“花儿”进行考察,最终将以甘肃省的“花儿”为素材,创作一批音乐作品,同时还将形成理论成果。
如何做好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员 篇4
小号诞生于十五世纪, 它的普及是在巴洛克时期, 在十八世纪小号活塞和按键的增加给小号带来了脱胎换骨的生命。使小号在管弦交响乐作品中得到的频繁的应用。作曲家非常喜欢用小号来表现辉煌、胜利、雄壮的音乐形象。
二、一名优秀的小号演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位优秀的小号演奏员必须要受到严格的专业教育, 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 具有一定的技术、反应能力、乐理知识、识谱能力等等。
首先, 演奏员必须按照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每天的练习计划。尤其是铜管乐器必须做到每天练习基本功:气息、长音、吐音、连音、音阶等等。一日不练, 自己知道。两日不练, 同行知道。三日不练, 所有人都知道。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每日的练习是保证自身能力水平不会下降的唯一条件。
作为一名当代优秀的小号演奏员, 首先得“与时俱进”。小号在乐队中的声音、音色, 以及在乐队中的情感表现、风格表现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演奏员要不断地学习深造, 多听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音响资料、世界著名小号家演奏的作品, 多练习乐队片段, 自己在练习过程中进行对比找出之中的不足,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
三、在排练前必须做的准备
乐器就是演奏员在战场上的一件“武器”, 只有平时不断的保养, 清洗, 不断检查, 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在拿到排练作品时首先应该了解该作品的年代、时代背景、音乐风格, 看清楚曲目中的调号、拍子、节奏、速度, 然后找出多个版本的影像资料。在听音响作品的同时找出本声部与其他相邻铜管声部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奏的时候更好的配合,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中去。
四、在排练时必须具有的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号演奏员提前到排练场地热身、活动嘴、调整音准这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铜管乐器, 在嘴还没有活动开、音也没有定准的情况下进行吹奏, 会对吹奏能力、技术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内外著名的交响乐团中, 演奏员都是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到排练场地进行热身、分声部排练, 在正式排练之前已经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了最好。试想一个演奏员在没有活动好、音也不准的情况下就进行排练, 怎么可能完全的进入工作状态呢, 这是对自己专业的不尊重, 也是对指挥和同事的不尊重。
在交响乐团不管是排练还是演出指挥都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 作为一名小号演奏员不管是在排练还是演出时都应该听从指挥的调整安排, 并准确的演奏出来, 特别是在大型的交响乐中, 每个声部都是各司其职, 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指挥的意图和谱面的标记准确的演奏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表现指挥对乐曲的处理。俗话说的好“好记性, 比不上烂笔头”, 再好的记忆力也比不上用笔把它记下来, 在排练时指挥在乐曲中做的处理、做的调整都要第一时间在谱面上标记下来以便于在之后的排练或演出中, 使演奏的效果达到最佳。
看指挥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乐团中要眼睛死盯着指挥的手势, 音乐是有生命的, 我们不能死板的只是按照拍子来演奏, 要随时盯着指挥所给的手势, 比如速度、力度、拍子, 这样才能把指挥的意图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一名优秀的小号演奏员, 应该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在乐队中与其他小号演奏员的配合, 在排练演出当中时刻要记住自己的一个声部就是一个团体, 在演奏风格、音乐处理方面都要达到统一, 哪怕是出现错误也要统一, 不能只顾着自己不顾他人。其次在整个乐团中每个声部是一个整体, 声部与声部间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伴奏声部要随着主旋律声部的演奏风格、音乐处理、演奏力度去演奏, 乐队整体演奏的时候每个声部强弱力度也要达到统一, 要随时注意每个声部在乐曲中的变化。最后就是整个乐团与指挥之间的配合, 需要每位团员时时刻刻的盯着指挥的手势, 跟随指挥的拍子, 明白指挥的用意, 只有靠大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 才能共同演奏出最美的音乐。
五、在演出时应该具备的素质
成功的音乐会是职业演奏员最终的目的, 也是展示优秀演奏员最好的方式。音乐会不同于排练, 它需要一气呵成, 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这都需要每一位演奏员具有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素质:
首先, 在演出之前每一个演奏员都必须保证良好的休息, 这样才能在演出时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来面对观众。第二就是着装, 必须按照团里的要求统一着装。第三, 提前去场地在台上把谱台摆放整齐, 一般情况下都是以首席为标准。第四, 在演出前提前热身之后, 一定要与首席把音对准, 把容易出现音不准的乐队片段再加强练习, 只有做好200%的准备, 才会有100%的收获。
在一场音乐会中, 必须始终精神高度集中,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演出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别的声部早进、晚进, 独奏家出现问题等等, 这些都要求我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盯住指挥的拍子, 来共同避免错误, 更好的投入到音乐会的情绪当中。在演出结束后演奏员应该进行自我总结, 成功的地方继续保持, 演出中有不足的地方在平日练习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力争不在下次排练演出时出现同样的错误。
只要我们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积累经验, 努力做到上述的这些要求, 就能做到一名优秀的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员。
参考文献
青少年交响乐团主持词 篇5
市委市政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同时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大了“文化惠民”的力度,彩色周末也被列为了“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丰富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市公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响应省文化厅、市委宣传部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举行彩色周末惠民演出的文件要求。今天将由青少年交响乐团,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红色交响文艺惠民演出,青少年交响乐团 是河北省内第一家民办公益性的青少年交响乐团 是由钢琴工作室出资 联合市二十多位德高望重的资深教师一起创办的一项公益性事业!为繁荣我市文化事业 培养我市交响后继人才 做出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下面请欣赏青少年交响乐团给我们带来的交响曲《红旗颂》。1 红旗颂是由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有请担任本场乐团演出的指挥:
2、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舞蹈史上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完美的塑造了英姿飒爽的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技巧与中华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领域完美结合的世界奇迹。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一个特定时代文艺作品是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高层领导关注下诞生的。下面请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
3、《让我们荡 起双桨》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插曲。它今年见证了社会主义祖国发展,也伴随我们几代人的成长。
4、乐曲《红河谷》是一首电影音乐,作曲家使用A、B、A的曲式。这也是很多中小型音乐作品的常用的一种曲式,它的音乐语言把人们的情感,带入优美的意境。钢琴:
5、《波尔卡》最早出现在东欧的几个国家,约在19世纪中叶才传到欧洲各国。这首《单簧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独奏曲,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一种流畅娱悦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单簧管独奏《单簧波尔卡》 表演者:钢琴伴奏:
6、《翻身的日子》是由中国民歌改编的一首钢琴曲,乐曲描写了翻身的人民欢快、兴奋的心情。琴键上的快速跑动,能反映出演奏者扎实的演奏基础。接下来请欣赏钢琴独奏《翻身的日子》 表演者:
7、钢琴独奏《夜莺》
这首乐曲是俄罗斯钢琴家格林卡创作的。乐曲题材来自俄罗斯民间音乐,音乐主题以不同形象不同的声部出现,使整个乐曲明朗欢快,素材生动。表演者:请欣赏
8、“不忘初心“是习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的,并被谱写成曲,这首乐曲是2017年春晚上的一首歌曲,歌曲温情朴实,寄托艺术家对国家情怀,大气的诙谐旋律,凝聚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豪情与自信,谱写出对新时代的感恩与奋进的时代篇章。下面请欣赏小提琴齐奏《不忘初心》
表演者:青少年交响乐团小提琴团员 钢琴伴奏:
9、乐曲《茉莉花》江苏民歌,是一首各族人民深受喜爱的歌曲,还称为中国的第二国歌。这首传唱百年的乐曲,给人轻盈活泼的感觉。旋律优美,清新,婉转流畅,感情丰富细腻,乐曲中委婉中带有力量,飘动蕴含着鉴定与激情。
10、乐曲《天路》创作于青藏铁路通车同期。《天路》的歌声伴随着巨龙的腾飞,把祖国的温暖和党的关怀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各族人民欢聚一堂。
11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下面请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欢歌劲舞颂盛世,万众齐心奔小康。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谱写我市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青岛交响乐团新乐季起航 篇6
由于室内乐作品写作技法复杂精致,感情细腻含蓄,需要演奏者之间具有良好的默契、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对于提高乐团合奏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乐团正式组建了室内乐团,将演出四套强化室内乐训练的音乐会,演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拉威尔、布里顿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七重奏等。
在新的音乐季里,乐团将大力进行交响乐的推广和普及,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首届青岛青少年器乐比赛,首届山东青年作曲家新作品音乐会等一系列的音乐推广活动。
乐团将在演奏和演出形式上进行改进,改变乐队演奏呆板过于严肃的表情,让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赏音乐,加强观众参与互动,引入多媒体技术,突出视觉艺术与听觉的完美结合。为使观众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定期举办音乐欣赏讲座,由专家详细介绍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及欣赏交响乐的方法等。
加强音乐季票务销售工作,统筹剧目策划和票务营销,建立更多的售票网点以方便听众购票和扩大音乐季影响,采用低价位吸引更多的听众,重点开发团购和高校的票务营销,强化音乐季的宣传,把音乐季打造成青岛的文化品牌。
乐团除了音乐季的演出,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演出推广活动;如高雅音乐进校园,独具特色的夏季广场音乐会等。为了进一步开发国内演出市场、扩大影响,乐团将在今年六月赴上海参加世博会及湖北、江西、福建等地进行巡回演出,七月初赴石家庄参加第二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河北展演周音乐会,下半年举行乐动齐鲁行巡演。
乐团介绍
青岛交响乐团在青岛市政府的直接支持下,重新组建于2005年4月,乐队为三管编制,共计八十多位音乐家。先后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朱晖担任乐团艺术顾问、音乐总监、艺术指导,小提琴家刘玉霞任乐团首席,演奏员均来自国内外音乐院校优秀毕业生,乐团拥有占地1.8万平方米的办公、排练、演出剧场。
五年来乐团排练了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世界著名作曲家几百部交响乐作品,先后与国内外著名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德华、郑小瑛、曹鹏、卞祖善、李心草、叶咏诗、俞峰、林友声、胡咏言、林涛、傅人长,演奏家殷承宗、刘云志、陈允、梁大南、吕思清、秦立巍、李传韵、刘扬、盛原、陈萨、章红艳进行成功的合作,提高了乐团的水平。
“传承、发展、创新走职业化交响乐团之路”是乐团的宗旨,乐团已经圆满完成了连续两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和第八届全国小提琴比赛的协奏任务,曾三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2006年5月,乐团赴东北三省举办“乐动黑土地——青岛交响乐团东北行”巡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乐团的“四重奏组”、“八重奏组”先后赴法国、俄罗斯进行访问演出,受到了国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俄罗斯文化电影署授予“突出贡献奖”。2007年10月,应韩国统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全团赴韩国参加开幕式演出并进行巡演,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1月份,又精心打造音乐品牌“乐动江南”赴上海、杭州、宁波、绍兴、南京、合肥等地进行巡演。2008年7月,乐团举行“乐动奥运——北京、上海、香港奥运城市巡演”活动,演出乐团首部拥有独立版权的交响乐作品《奥帆组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杰弗里·罗纳为本届奥运会帆船比赛而作。2009年1月赴美国卡内基音乐厅、肯尼迪艺术中心、哈佛大学等演出,获得成功。2009年4月赴台湾与高雄交响乐团同台演出,加强了两岸的文化交流。2009年又成功举行了“情系大西北”郑州、兰州巡演。
艺术指导
朱 晖
朱晖早年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主修指挥与小提琴等课程,1955年毕业时,在指挥方面就曾获得曼恩斯纪念奖和恩尼斯·里德奖。尔后,朱晖继续前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深造。他的指挥职业生涯的首场演出,也是在比利时轫启的。1958年,朱晖展开了他的职业指挥生涯,他首演指挥的曲目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朱晖的指挥足迹遍及欧洲和南美洲,1967年他应邀前往希腊,客席指挥希腊国家交响乐团。1968年,朱晖应聘为希腊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在希腊期间,他曾频繁地指挥该国的四个主要乐团演出。朱晖的指挥曲目非常广阔,不但涵盖了标准的古典作品之外,同时也包括了德彪西、巴托克、贝尔格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1979年应新加坡政府邀请,朱晖由希腊前往新加坡担任筹组交响乐团的工作,从团员的甄选、乐团组成到训练;由早期的巴洛克风格、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曲目到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从提高乐团的演奏水准到曲目的扩充,使新加坡交响乐团成为亚洲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并成功地率领该团四次赴欧洲巡回演出。
浅述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发展现状 篇7
交响音乐形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一个具有规模的交响乐团大多以大型的管弦乐演奏,其音乐内涵深刻,结构严谨,表现手段丰富,能将听众带入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带给人震撼空前的美感。而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音乐名城——哈尔滨,欧式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处处洋溢着多元文化的气息,处处涌现着金发碧眼的文艺人才,从而推动了这座移民城市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最初的交响乐基础就来自于一个捷克家庭,经过政府的干预,成立了第一支哈尔滨交响乐团,乐团成员中,有许多优秀演奏家,使得这支乐团的整体水平颇高。[1]
二、哈尔滨交响乐团的独特风格
作为一支中国屈指可数的百年乐团,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稳定的训练计划,因而奠定了哈尔滨交响乐团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哈尔滨地处我国的极北之地,天气寒冷,往往更需要热量和激情,而交响乐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发泄渠道和展现机会,他们热爱音乐,热爱交响乐,更为广大音乐人才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坚实的舞台,这里先后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指挥卢茨基,柏林交响乐团首席赫尔穆特斯特恩等。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哈尔滨交响乐团积累了丰富的交响乐演奏经验和不可小觑的综合实力,不仅拥有了西方交响乐的艺术魅力,更增添了几分东方的文化艺术底蕴,重要的是融合了哈尔滨独特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宽广、细腻、优雅的演奏风格。[2]
三、哈尔滨交响乐团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每一支交响乐团都有其成就和贡献,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同样,对于历史悠久的哈尔滨交响乐团也不例外。目前,哈尔滨交响乐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靠政府补贴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很难获得富足的收入,乐团经费短缺,演奏员的待遇不够丰厚,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除此之外,由于经费短缺问题,常常要缩减采购乐器的正常支出,从而使得购买的乐器难以符合乐团的正常演奏标准,造成演出水平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人才流失,硬件过差,种种问题堆积而得不到解决,人心难免浮躁,正常的训练和演出一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再加之团内体制相对陈旧,机制不灵活,按照人事规定,新演奏员受编制限制,难以进入。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体制改革,才能收到成效。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定使哈尔滨交响乐团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热情,逐步向职业化乐团迈进,改革、发展、不断壮大将成为未来哈尔滨交响乐团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黑龙江现代音乐文化形象的代言人,在黑龙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做出卓越的贡献。[3]
四、结语
哈尔滨交响乐团几经风雨,成为了中国交响乐团的杰出代表,在岁月的洗涤下愈加显示出它自身的光芒。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乐团从引进、吸收发展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艺术之路。当然,其中难免有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可喜的是,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发展必然可以成为后来的交响乐团所学习和借鉴。
摘要:众所周知,交响乐最初来自于西方。随着不断地交流和开放,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音乐。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拥有一支优秀的交响乐团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它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它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品位。近些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哈尔滨交响乐团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先进文化,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对内陶冶民众情操,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质。鉴于此,针对国内外交响乐频频得到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哈尔滨市政府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应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此,这颗从西洋吹来的音乐种子,在祖国北方的大地上,逐渐生根发芽,显现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交响乐,软实力,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培.中国交响乐团之困境与突破[J].音乐爱好者,2015,(9):44-47.
[2]卞祖善.中国交响乐与古典音乐的复兴[J].艺术评论,2006,(5):51-53.
交响管乐团 篇8
普通高校学生交响乐团是一个独特的高校学生组织。交响乐团有其管理上的复杂性, 学生乐团又有其校园社会组织特征, 这决定了普通高校学生交响乐团是一种有别于社会交响乐团和音乐院校交响乐团的组织。普通高校的学生交响乐团在乐团成员的主观态度和乐团日常管理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 不可能套用专业交响乐团管理模式和专业音乐院校学生交响乐团的管理模式。笔者原在天津大学学生交响乐团担任学生干部几年, 又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过一年多的学生交响乐团团长职务, 对非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交响乐团管理建设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近年来, 通过对音乐传播学的研究, 对受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也做了一些积极的调研, 在此基础上, 笔者认为, 非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交响乐团要进一步发展, 对相关的乐团做进一步的观察与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北京市的普通高校交响乐团与全国其他地区学生交响乐团相比, 起步较早, 建设较完善, 乐团建制也趋于稳定。笔者通过对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多个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写出本文, 强调交响乐团的建设管理经验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步总结出普通高校学生交响乐团的建设管理模式, 以期待对北京市和全国其他地区普通高校学生交响乐团的建设和发展抛砖引玉。
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建设与管理是与高校对于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师资力量、经费充裕程度有很大关系的。交响乐团建设虽然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 但与外界的社会大环境也有密切的关联。当前, 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北京市各大高校也纷纷响应号召, 积极建设本校交响乐团。尽管国家制定的政策要求和规定是统一的, 但由于各高校内部的发展不平衡, 导致乐团的建设情况也有区别。本文通过数据来直观显示乐团发展的经验, 发现乐团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分析来确定哪些是暂时性的不利因素, 哪些因素对乐团的长久发展有帮助, 从而提出有针对性并可以操作的乐团发展参考模式, 使高校的交响乐团能够完善自身建设,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笔者所用的问卷结合普通高校交响乐团自身发展特点和对学生的兴趣评估, 在查阅公共音乐教育和学生艺术团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编排了涉及交响乐团建设、演出和管理的调查问卷测试题目。这些问题既有关于行为和认知的问题, 也有关于主体态度的问题, 既有特定问题也有普遍问题, 既有事实问题也有意见问题。根据传播学的施众和受众理论, 问卷主要包括对乐团以外观众的调查、对乐团成员的调查、对乐团干部的调查和对负责学校乐团管理的教师的调查。其中, 对于交响乐团成员的调查由22个封闭式问题和3个开放式问题构成;对于乐团干部的调查基本都是开放式问题, 旨在调查乐团干部所面临的困难, 并与之讨论出解决的办法 (其中, 乐团干部的创新性思维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对于观众的调查主要是在音乐会演出中场休息的时候,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等对观众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包括16个问题, 从中可以看出观众对学生交响乐团的态度和观众群体的情况;对于交响乐团的管理教师, 笔者主要通过调查了解学校给予乐团的各项扶持政策, 从中概括出北京市普通高校对于学生交响乐团的普遍态度。
笔者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共七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及乐团管理老师对选定的题目进行回答。在测试开始前, 笔者先咨询了乐团管理老师对于测试题目的建议和意见, 例如测题的文字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有语病、是否能够完全表达测题的含义并顺利地被理解、不同的测题是否有意义上的雷同、不同的人对同一题目的理解是否一致等等, 然后根据回答的情况对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分析、检验和完善, 同时对存在歧义的题目予以删除, 从而形成了问卷初稿。
在完成问卷初稿后, 需要对问卷的内容有效性进行评估。有效性, 即指问题的提出是否可以真正地对调查有所帮助, 问题是否全面, 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有效性应尽量使所提出的问题不至于有重复, 不会出现无关内容的堆砌。内容有效性, 还包括通过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 从乐团的管理、团员的心理、外界的态度等角度综合考虑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发展现状。
二、样本与数据
笔者的这次调查不仅获得了各个被考察交响乐团关于乐团管理的大量资料, 更重要的是还收集了乐团干部、乐团成员和音乐会观众三个不同层面的受访者关于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大量观点。
本调查对乐团成员和观众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 对乐团管理和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采取采访的形式。共计发给七所学校乐团的成员140份调查表, 收回125份, 回收率90%, 有效问卷118份, 有效率94.4%;发放给参加音乐会的观众350份, 回收278份, 回收率79.4%, 有效问卷229份, 有效率82.3%。对于乐团管理教师, 提出的问题较为全面, 包括排练安排、人事安排、演出统筹、乐团发展等诸多问题;对于乐团干部的提问则侧重团员的心理咨询和团干部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总结起来, 乐团干部和管理教师的看法基本一致, 思想也比较统一, 可以作为素材来总结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管理模式。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下面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从团员参加乐团的主观动机和态度、乐团的管理模式、乐团的现有规模、乐团成员组成情况、排练情况、纳新情况、曲目选择情况、演出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以期能够从数据当中总结出一些问题, 为北京市普通高校学生交响乐团的发展提出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一) 大学生参加学校交响乐团的主观动机及态度
对于大学生参加交响乐团的动机, 通过调查, 发现有许多种情况, 除了和学生自身的性格相关外, 也与外界社会条件和院校乐团的条件相关。根据调查分析结果, 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成员的入团动机大致可以分为兴趣爱好、好奇心、在同学面前展露乐器演奏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通过展示乐器演奏能力成为校级学生干部五方面, 如图2所示。
交响乐团干部的动机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是扩大社交范围, 三是提升自己的情商, 如图3所示。
在调查观众时, 笔者发现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现象:在观看音乐会的学生中, 有61%希望进入交响乐团参与排练, 但是由于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演奏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如愿。笔者由此认为, 如果乐团不能把热爱乐器演奏的同学带入音乐的殿堂, 也就不能真正地活跃学校的艺术文化氛围, 就没有发挥交响乐团的最大潜力。这种热爱音乐的同学没有机会真正实践音乐的现象根源比较深, 应该说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碰撞的结果。很多热爱音乐的同学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一直忙于升学考试, 升学的压力使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大学是一段相对比较轻松的时光, 学生们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于是开始学习乐器便成为一种可能。
(二) 乐团排练态度分析
图4显示的是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交响乐团成员排练出勤率随月份的变化, 可以反映其积极性在各个季节的变化情况。一般说来, 能够参加交响乐团排练的团员基本都在总数的80%以上, 但其积极性也会依据是否有演出或比赛、是否组织活动等而有较大变化。一般在演出或比赛前夕, 大多数团员都有很高的出勤率, 这不仅与乐团管理老师的管理模式有关, 也与学生的自主性和表演欲望有关;而当演出和比赛结束后, 乐团的排练积极性就有较大的降低, 如北京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交响乐团在音乐会之前和之后, 参加排练的人数比例是3:2。在演出后巩固乐团成员的积极性方面, 乐团干部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一般利用奖状激励和更换新乐谱来提高交响乐团成员的排练积极性。近50%的团员会根据活动内容作出进一步的选择, 决定自己是积极参与、消极懈怠还是干脆回避。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交响乐团干部的积极性综合测评, 结合乐团干部的自我认知、乐团管理教师对其的评价、随机抽取的一些团员对其的评价等, 笔者也统计了北京市七所普通高校交响乐团干部2009年的积极性情况。笔者将积极性分为以下四种并不完全互斥的情况:创新开拓型、埋头苦干型、融洽关系型、不思进取型, 它们所占的比重分别是17%、83%、70%、6%。
“创新开拓型”的团干部对乐团的发展充满信心, 能把自己的憧憬付诸于实践, 不怕冒险, 不怕被批评, 只要自己认为正确就脚踏实地去做。调查发现, 这样的干部往往在团员中有口碑, 且其组织的活动都有较强的号召力。在被调查的北京市七所学校中, 清华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乐团干部明显表现为“创新开拓型”。而“埋头苦干型”干部表现为由于害怕新思路过多会出错, 因此只努力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 自己很少去思考乐团未来的发展, 这类干部思想比较谨慎。经过调查, 有65%的干部虽有新想法, 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付诸实践。而且, 笔者通过询问发现, 在被调查的16名团干部中, 有11名认为如果在实施新思路时出现错误, 会影响到自己的干部地位, 多数该类干部会认为成功后不会有太好的奖赏, 而若失败则会有较重的惩罚, 所以不愿意去尝试。这些数据也反映了高校对于乐团干部的奖惩机制不够健全, 被调查的各所高校都存在这类情况, 确实值得反思和改善。
(三) 乐团发展分析
北京市各大普通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乐团, 尽管少数高校只有管乐团而没有交响乐团, 但具备交响乐团的学校仍占北京市高校的大半。在高校交响乐团的发展建设上, 北京市不同高校主要处于三个不同的阶段:乐团成型稳定期、乐团快速发展期、乐团始建期。其中从乐团始建期到乐团快速发展期一般较快, 从北京市的情况看, 通常不到三年即可完成;从乐团的快速发展期到乐团成型稳定期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乐团要通过不断去粗取精, 总结经验, 来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模式, 实践出一条符合自己学校条件和特色的发展道路。
北京市普通高校现有的交响乐团基本都是双管编制, 人数也都是在50人到80人之间, 如北京师范大学乐团乐手61人, 北京大学乐团乐手69人, 中国传媒大学乐团乐手58人。清华大学的乐团曾经达到过100人以上, 可以初步实现三管编制了。在性别方面, 一般工科大学的学生乐团成员以男性为主, 且工科学校的铜管乐演奏者水平普遍较高。例如清华大学乐团的男女比例是10:3, 清华大学的乐团就可以演奏高级别铜管乐曲目《号手的节日》, 这是其他学校望尘莫及的。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综合性更强的大学, 乐团的男女比例比较平均, 在1:1到3:2之间, 乐团所演奏的曲目总体音响效果较为和谐, 因为弦乐和管乐基本处于一个适中的配比;而像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女生多于男生的高校, 交响乐团的弦乐声部建制就明显强于管乐, 后来乐团管理教师在纳新和招收文艺特长生时逐渐做了协调, 尤其是2009年后期, 招募了大号和低音贝斯, 增加了音乐演奏的厚重感, 进一步优化了演奏曲目的音质和可欣赏性。北京市这七所高校的交响乐团共有团员402人, 其中男生229人, 女生173人, 整体上是男多女少, 且从历年数据看这个比例也比较稳定。
在交响乐团乐手的年龄组成方面,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显示, 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成员一般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则占少数。在数据上, 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占77.8%, 而本科高年级的成员占19.2%, 研究生仅占3%左右。交响乐团成员的具体构成如图4所示:一年级占47.7%, 二年级占30.1%, 三年级占17.3%, 四年级占1.9%, 研究生占3%。
通过调查得知, 大四学生退出乐团的主要原因是找工作和考研的压力, 在被调查的大三学生中, 也有78.5%打算到大四就退出交响乐团, 以考研或找工作为重。而已经退团的大三学生也往往是为了提早准备考研。
(四) 经费来源
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部门 (包括校团委和学生处, 或还有艺术教育部) 拨款, 额度一般是在每年0.5万元到1.5万元之间, 还有的对参加乐团的学生收取一定的团费, 一般在每年5元到10元之间。通过调查发现, 仍须采用收取团费的方法来增加经费的乐团有17%。此外, 赞助商的投资是乐团经费的重要补充力量。在演出时, 大多数团委都会拨款, 学校周边企业单位和赞助商也可能提供赞助并在演出时对其产品进行适度的宣传。例如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4月份举办的一场音乐演出, 争取到的赞助商包括学校周边的快餐店和移动通讯公司, 在演出开始前、中场休息时和演出结束后, 以及中间的游戏环节都加入了宣传广告。这种校园内的带商业性质的演出并不罕见, 也为乐团干部组织演出创造了便利条件。从总体看, 被调查的几所北京市高校在交响乐团上支出经费并不多。但是, 在创建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 交响乐团的经费使用比较频繁和巨大, 而进入成熟稳定期后, 每年校团委 (或还有艺术教育部) 的下拨经费基本都有结余。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在乐团快速发展时期曾购置了一批知名品牌的乐器, 支出经费高达数万元, 在后来的演出活动中, 乐器的高品质也提高了演出的水平。可以说, 高投入会帮助乐团更快更好地进入成熟稳定期。统计结果显示, 目前经费收入主要来源于校团委 (或还有艺术教育部) 的拨款的普通高校交响乐团有12个, 曾得到过赞助商赞助的高校交响乐团有7个, 靠收取团费来增加乐团收入的只有2个。
(五) 交响乐团管理分析
笔者的调查问卷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于交响乐团的管理模式和乐团内外人员的诸多信息, 下面分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乐团的常规排练是交响乐团的团员们保持个人演奏技巧和乐团整体演出水平的基础。北京市各大普通高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自己学校的乐团管理和建设, 因此在师资配备上都设有专门的音乐教师来管理乐团。至于北京市普通高校的交响乐团的常规排练时间, 在没有演出或比赛的情况下, 通常一周有一次分排和一次合排, 在有演出或比赛的情况下提前两个月开始每周进行三次分排、两次合排, 时间比较固定。尽管有很多同学时间上难以把握, 但在演出和比赛之前的排练, 还是能达到98.5%这样的一个出勤率。清华大学的乐团排练被认为是北京市高校中最密集、最刻苦的, 平常一周有两次分排加一次合排, 由于乐手们非常喜爱演奏, 有些声部的团员竟然能在从开学到期中的时间段里每天晚上都组织分排。笔者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这些乐手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 而曲目也比较有吸引力, 团员们在演奏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奏及与同伴们的配合找到很大的乐趣。
北京市各个普通高校乐团的分排时间各不相同, 从周一到周五都有, 但具体时段基本是在晚上六点到九点之间;合排的时间全部都集中在周六和周日的下午一点半到五点半之间。当有演出任务时, 乐团的合排会提高强度, 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交响乐团通常只是周六和周日排练, 而指挥担心团员们经过周六一天的练习, 周日会缺乏力气, 所以在周三的晚上又特别安排了一次合排, 以保持大家的演出状态和演奏水平。周六的合排经常请校艺术团的老师和同学们当观众, 以提高交响乐团参加音乐会时的抗压能力, 这样一来, 周日的合排又紧张起来。如此一周一周地反复, 团员们对演出就会信心倍增。
另外, 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人员流动性大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这个缺陷的成因在前面已经指出, 但弥补办法还需要考虑。通过调查发现, 现在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纳新方式主要有四种:通过演出招纳热爱音乐的大学生;每年9月份新生开学报到日举办大型纳新演出, 开设纳新摊点;通过校园网络招聘有乐器演奏经验的同学入团;每年高考前夕 (一般为年前和年后, 1月到3月之间) 组织文艺特长生选拔考试。上述四种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保障交响乐团的人员建制发挥了作用, 但最有“威力”的是第二种方法。如表1所列, 北京市不少高校交响乐团中, 通过演出和纳新摊点招进来的成员占全部团员的比例都较高。
可以看出, 高校交响乐团的主力军还是普通的、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在校生, 但“精英演奏员”却通常是用第四种方式招募的学生:文艺特长生是普通高校的文艺核心力量, 绝大多数的特长生担任乐团各个声部的首席。既然特长生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下面就还要着重谈一下特长生的情况。
特长生的概念是针对一般的大学生而言的, 是指在某些非文化课方面具有一定突出能力, 并在该领域比其他同龄人领先的学生。艺术特长生一直是特长生中的主力军。目前, 全国非专门艺术院校中, 至少有53所招收艺术类的特长生。 (1) 而在器乐演奏方面, 特长生开始接触音乐普遍要比一般学生早10年以上, 并且在这段时间里基本都没有放弃乐器的练习, 以至于在大学阶段能一直保持着乐器的演奏水平。普通高校为了活跃校园音乐文化生活, 推进学校艺术素质教育, 录取了一些成绩达到一定要求且乐器演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北京市普通高校的音乐特长生招生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为重点本科线, 但也有特殊情况, 例如清华大学对于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奖的音乐特长生, 分数线可以降得更低些。纵观十几年来大学音乐特长生的招收情况, 可以发现音乐特长生所占的比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生活的丰富、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
特长生的招生由北京市各大高校单独组织考试, 一般在学生高考年份的1月到3月进行, 高校首先在网上发布公告, 全国各地的学生通过网络报名参加考试。通过乐器专业测试的同学可以得到该大学的合格认证书, 凭借合格认证书, 只要在高考中达到相应的较低的那个分数线即可进入该高校学习。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历年来基本都是将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降低50分录取, 其他北京市的高校一般是按重点本科线录取, 也有极少数在专业上十分优秀的学生降低到普通本科线录取的情况。学校根据当年各类乐器演奏员的缺额来而制定特招计划。从2002年到现在进入北京市高校的乐器特长生基本来自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几个城市, 而北大和清华的乐器特长生基本上都是来自北京金帆交响乐团的佼佼者。
表2显示乐团降分录取的学生人数。北京市各大高校对于特长生的选拔是很严格的, 即使报名人数在300人以上, 通过网络初试和现场面试的每年也只有30人左右, 其中钢琴以及弦乐类和打击乐类竞争尤为激烈, 每年参加器乐加试的学生大多数都使用这几类乐器, 录取比例能低到几十分之一。铜管乐因为演奏难度较大, 对演奏员的基本功要求较高, 且只限男生, 一直都是稀缺的乐器门类, 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说, 铜管确实是一条相对而言的“捷径”。通过统计还发现, 北京市高校对铜管乐人才的招考是一个重点。
(六) 乐团干部调查分析
关于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干部选拔, 通过调查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校团委老师或艺术教育部指定;通过团员民主选举产生;选举与指定相结合, 例如有83%的被调查学校以这种结合的方式选拔乐团干部, 但民主选举的结果只做参考, 最终仍须交响乐团老师认可。
在采访中, 北京市部分高校交响乐团的教师普遍认为乐团的干部首先要专业演奏技巧过硬, 其次要在大多数乐手中有口碑, 能在压力下处理和解决问题, 替老师分忧。在乐团干部的配置上, 大多数高校交响乐团设一名正团长、两名分管外联和团务的副团长, 副团长下还有三到五名干事, 下设各个声部长。也有少数的乐团设一名团长与一名副团长, 团长负责外联, 副团长负责团务, 下级基本一致。
中国传媒大学交响乐团的干部设置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新性:乐团设一名正团长、一名副团长、四名部长、九名干事。四个部包括团务部、音视频部、外联部、财务部。部长分管乐团演出和排练的各个事项, 副团长协调组织四个部长合作, 团长总体负责。音视频部是中国传媒大学交响乐团特有的部门:因为广播电视类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 所以组建音视频部可以充分发挥团员们的积极性, 让大家在乐团里既可以演奏乐器, 还可以实践本专业技术。这使得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会的视频在艺术和技术方面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准, 整体上比较专业, 例如电视镜头的推拉摇移技术比较熟练、录音音质方面较有保证等。
通过调查, 笔者也发现各个高校的交响乐团有很多可以互补的地方, 由此进行校际交流, 取长补短是很有益处的。
(七) 排练曲目调查分析
高校交响乐团会根据学生的排练水平制定出严格的排练计划, 挑选合适的演奏曲目, 针对学校的一些周期性演出或比赛任务制定关于曲目的阶段性目标。由于排练曲目是日常排练的主要内容, 因此曲目是否能够调动乐手们的积极性就成了重要问题。同时, 为适合不同演奏者和观众的口味, 曲目的选择普遍都比较全面, 既有古典的也有流行的, 既有世界的也有民族的, 既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现举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排练曲目为例如下:
清华大学音乐剧《猫》选段、《天鹅湖》选段、《匈牙利舞曲》第六号、《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轻骑兵序曲》、《波斯幻想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Disney Fantasy》、《号手的节日》、《长号之家》、《狩猎波尔卡》、《铃儿响叮当》、《新年好》等。
北京大学《节日序曲》、《华夏风情》选曲、《紫竹调》、《走西口》、《太阳出来喜洋洋》、《简易交响曲》、《流浪者之歌》、《Plink, Plank, Plunk》、《驰骋的雪橇》、《塞北舞曲》、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等。
北京交通大学《节庆序曲》、《天鹅湖组曲》、《新世界交响曲》、《歌剧魅影》、《行星组曲——木星》、《火把节》、河北民歌《小放牛》、《高山青》、《外婆的澎湖湾》、《菊花台》、《拉德斯基进行曲》等。
北京理工大学《春节组曲》、《幕间曲》、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瑶族舞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等。
中国传媒大学《节日序曲》、《假面舞会》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雪橇》、《命运之力》序曲、《蝙蝠》序曲、《夏》第一乐章、《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红旗颂》、《黄河》、《义勇军进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
四、关于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发展的思考
一个乐团的建设, 要从提高团员的演奏技术做起, 并且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 因为团员的演奏能力提高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它可以让热爱音乐的团员们更加愿意来参加排练;可以让乐团因为音乐会演出或比赛成功而名声大振;可以通过乐团的荣誉得到可观的经济支撑;学校也会因为乐团的影响力而加大拨款和建设力度。同样, 一个有名气的校级交响乐团也是院校的一种品牌, 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份资源。
(一) 团队管理与纳新
一般高校在成立交响乐团之初都没有成型的管理模式, 团员的排练水平也不够高, 因此, 如何确立管理模式, 如何调整团员排练状态就成了该阶段的首要目标。笔者在中国传媒大学交响乐团任团长期间, 根据切身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笔者看来, 团长“想”是第一位的, “做”是其次的, 如果不三思而后行的话, 工作起来就容易乱, 到项目中途再改就会非常难。团长要知道自己设想的工作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等。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人员担任工作。笔者认为:管理乐团日常排练的团务部长 (其他院校乐团的该职务名称可能有所不同) 应该由公信力较强的成员担任, 这样对于统筹排练活动会有好处;外联部的部长最好是院校所在地的当地人, 便于在当地顺利开展工作;财务部长最好由工科学生担任, 这样在规划和计算数据时更为可靠;音视频部则是中国传媒大学交响乐团的特色部门, 这个部门让来自很多不同的二级学院的学生都更愿意参加乐团, 因为他们既可以练习乐器也可以实践本专业技术。
中国传媒大学交响乐团还设立了团务委员会, 定期开会, 内容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笔者当时作为团长, 既要整理会议报告给乐团老师审阅, 也要构想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将可行性方案交给老师。
交响乐团的成员以本校大学生为主, 而建立交响乐团的初衷之一就是活跃大学文化艺术氛围, 那么让普通大学生不仅仅聆听音乐, 而且能够亲自实践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为此, 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学员团”, 专门吸纳本校热爱音乐的学生和教师。笔者认为, 交响乐团的老师和干部对于“学员团”可以从招生、曲目选择和指挥聘任三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学员团”的演奏指导不用刻意聘请专业教师, 本校的特长生即可基本胜任。可以用奖状或少量物质奖励激发特长生担任“学员团”指导人的积极性。学员团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经过考核合格的可以进入主力交响乐团参加正式排练乃至演出, 这也为交响乐团纳新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新渠道。“学员团”的指挥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老师, 关键是要对总谱熟悉, 对节奏、音准和风格的把握与理解要好;“学员团”曲目的选择也要简单并相对通俗, 这样学员们的排练才更有积极性。
外国留学生是乐团内部气氛的有力带动者。据笔者调查, 北京大学交响乐团在有多个外国留学生的年份, 排练出勤率会有一些提高。外国留学生可以请外联部门中英语能力较强的同学到留学生公寓宣传吸纳, 也可以在离留学生公寓较近的露天广场组织小型演出吸引。北京市部分高校的一些留学生往往对交响音乐有着较为犀利的见解, 对艺术品质的提升有较强作用。例如笔者在本科时期进行乐团排练时, 曾与一位加拿大籍留学生探讨小号的演奏, 这位留学生对爵士音乐的调式、调性和音程把握得很好, 毕竟他是在当地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乐团中有一位具有较深厚的交响乐文化底蕴的留学生, 会对乐团有较大的帮助。
(二) 演出管理
演出活动常态化演出是保持乐团水平必需的方式。为此, 普通高校交响乐团应尽可能将演出日常化, 即每星期或每半个月就能演出一场, 观众可以是艺术团的其他团员和老师, 通过观众反馈, 认真总结不足, 及时改进。笔者根据对清华大学交响乐团成员的调查发现, 他们已经不把演出看作一件大事, 这才是他们在技术和心理上成熟的一种标志。
演出经费市场化这是指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和学生人数优势, 充分调动学校周边的消费场所, 如超市、饭店或通信公司等, 就乐团演出进行商务合作。这样不但让乐团资金更加充足, 也能让乐团的社会影响力增大。
曲目选择多样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乐手认为当前的乐曲总体过于保守, 古典音乐太多, 既影响了一些乐手的排练兴趣, 又不符合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审美需求。笔者认为古典音乐虽好, 但其比例不应该过高, 也应该有其他类型的音乐, 例如爵士乐、流行音乐, 以及有乐手单独亮相机会的协奏曲出现。通过对观众的调查发现, 观众往往对单独出现的人或声音非常感兴趣, 清华大学的乐团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们在曲目的选择上基本保证各类乐器都有独奏或单独合奏的片段, 观众普遍认为“欣赏清华大学交响乐团的演出一直不会觉得困”。
政策管理规范化通过采访部分院校的学生处老师得知, 乐团成员在学习上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照顾, 即使因为排练耽误课程甚至考试, 乐团对学生的要求也没有丝毫放松, 这就造成了有些乐手退团。从根本上说这还是学校对交响乐团的重视不够全面所造成的, 但应该说这类矛盾仍是可以化解的, 只是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处理得当。
面对这样的矛盾, 交响乐团这边的处理办法主要是以“情”打动团员, 包括聘请专业教师帮助乐手提高演奏水平, 给表现优秀的乐团干部和乐手发放荣誉证书或象征性的物质奖励, 并对表现突出的团员给予书面的就业推荐等等。
结语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调查, 笔者发现, 随着教育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增强和大学对交响乐团建设力度的加大, 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交响乐团管理模式, 学校的交响乐团规模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开始逐步走向了有本校特色的状态。不少学校的交响乐团已经从原来的学生自发组建变为由学校拨款并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管理, 原来常见的“一届一团”现象已逐渐稳定为“人换团不变”。
交响乐团的日常活动近年来逐步多样化, 交响乐团部门也更加细化, 乐团干部的职责更加明晰, 乐团老师所持的发展目标也更加确定。北京市普通高校的交响乐团不再仅仅起到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而是逐渐成为自己高校的象征之一并可以发挥代表学校对外交流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作用。
虽然北京市普通高校交响乐团的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通过笔者的调查和分析, 还是发现一些应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主要涉及乐团的管理、乐团承载校园文化的市场化模式、演出的多元化等方面。笔者对其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交响管乐团 篇9
由于弓的构造,(弓尖轻,弓根重)用下弓演奏重音的办法早已有之,特别是舞曲的第一拍要着重的演奏出来,以便舞者起步,因此除非不在强拍上,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一律用下弓演奏,这称之为下弓规律。
我们在演奏时可以大致将琴弓分为三个部分,1.上半弓2.中弓3.下半弓运用不同的弓段演奏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在《命运交响曲》中类似于33-55(谱例1)小节这种音型的演奏多采用较长的下半弓,并且在演奏时要注意右手大臂和手腕的松弛,考虑到以上这些要素,在演奏过程中才会使得音色坚定,扎实,从而更好的塑造和表达乐曲的形象。类似于33-55小节这样的音型占据了第一乐章的一大部分,例如第102-110等小节。
谱例1
在《命运交响曲》的演奏过程中,中提琴声部的演奏还会用到一些“偷音”的小技巧来使得演奏过程中节奏更加鲜明音符更加的清晰,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换弓,换弦的过程不会因为匆忙使得对乐句的陈述模糊不清。所谓“偷音”,既在第一个音演奏结束时,弓子停留在了弓根或者弓尖的位置,而下一个音要从中弓起或是要跨弦换弦时,为了避免换弓换弦的仓促,第一个音的演奏可以适当的减短时值以留给下一弓时间,使得换弓、换弦的过程更加流畅。例如中提琴在演奏中的第130-132(谱例2)小节等乐句,均可以采用“偷音”的小技巧来进行演奏,这样避免了乐曲在演奏过程中因换弓不及时而导致的错音、模糊音的出现。
谱例2
冲弓在《命运交响曲》的中提琴声部也被大量的采用。所谓冲弓,其实是一种敲击型的弓法,每个音的开头都有一个我们常说的“音头”,或者可以理解为“锐利的重音”,在进行连续的冲弓演奏时,每两个音之间都要有停顿,运弓之前应该有提前的压力准备,弓子运行之前弓毛应先“咬住”琴弦,弓毛“咬住”琴弦的这个动作一直保持到发出“音头”的瞬间,如果松的过早,就没有了重音,松的过晚,则会产生沙沙的声音,甚至破音。(谱例3)
谱例3
右手拨弦在《命运交响曲》中提琴声部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小节,但是它起到了对展开部和再现部之间过渡乐句中和声进行的支撑作用。右手拨弦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右手的食指直接拨奏,另一种是右手的大拇指顶在指板上面,用食指拨奏。在《命运交响曲》中,中提琴声部在拨奏时,由于音与音之间有空拍和空小节,应采用第一种拨奏方法,且在拨弦结束后右手保持揉弦的动作,使余音不会显得生涩。
二、指法、揉弦的分析
中提琴在演奏时左手只有四个手指来按弦,在演奏时所谓的指法,就是选择能够产生最理想声音效果的手指来按弦。好的指法,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省力,2.顺手,3.合乎演奏者习惯。当然,在演奏中的指法要求不会像弓法一样那么绝对,允许演奏者使用自己最能把握,最熟悉的指法去演奏。
谱例4
不仅仅是中提琴声部,在整个弦乐声部进行演奏时,最为重要、基础的的便是关于音准的解决。交响乐团中弦乐声部进行演奏时,当演奏两个大二度级进的音程时,应把音程距离拉大一些,才能做到听觉上的准确,例如乐曲的第七小424小节的位置开始,有一段大二度音程模进的旋律,424小节的降e音演奏完之后,其后的f音要比实际音高偏高一些,这样的整个声部发出来的声音在听觉上的音程关系才是准确的大二度。(谱例5)而在演奏三度以及三度以上的音程时,则不需要刻意的拉高或拉低某一音符,只需要追求类似与钢琴一样的绝对音高即可。
谱例5
三、中提琴声部的角色定位
在乐队进行合奏的时候,中提琴的演奏者要更加的善于倾听其他声部乐手的演奏,始终要“扮演”好自己中声部和声支撑的作用。正如上文所提到过的,对于小提琴和大提琴来说,中提琴声部更要注意的是融合进整个乐队,既要聆听小提琴的旋律,又要兼顾到大提琴乃至于贝斯的低声部。当自己的声部出现solo时,要敢于向小提琴声部那样大胆、尽情地演奏,此时,整个中提琴声部要像一个领主那样,以自己最佳的音色、最佳的音量和最佳状态,承担起主角的重任,这才能使中提琴在乐队演奏中充分发挥桥梁与调节剂的特殊作用。④
在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中,大胆的运用中提琴声部,有时在重要的乐段中把中提琴放在突出的位置进行演奏,从而突出它的音色特点。贝多芬打破了传统的配器方法,在其作品中中提琴不在单单扮演者伴奏的角色,而是赋予了它新的使命,从而为中提琴在管弦乐队中的使用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在贝多芬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时期的作曲家们高度的继承了贝多芬的这一作曲手法,对于中提琴在交响乐团中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地提高。
四、结语
本文对《命运交响曲》演奏指法与弓法技术的分析与探索,旨在为演奏《命运交响曲》的中提琴声部的演奏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帮助,以期更完美地表现出贝多芬所想描述的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气概,同时对整个中提琴史乃至交响乐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摘要:笔者在交响乐团参与中提琴声部的实际演奏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中提琴声部在这首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且从演奏员和分析者的角度对这首乐曲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为例,对中提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通过研究中提琴声部在交响乐团中的演奏技法,对演奏的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交响乐团,中提琴,演奏技法
参考文献
[1]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钟礼.乐队小提琴的功法和指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侯东蕾.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3.
高干交响乐团的幕后故事 篇10
第一乐章 第一次
当你看着我/我没有开口/已被你猜透/还是没把握/还是没有符合你的要求……
“我是只认音符不认人,我不管你们是谁,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我不这样做的话,这台音乐会是没有办法举行的。”第一次和乐团成员见面,指挥陈佐湟便立下了这样的规矩。
错了,又错了……一看指挥的眼神,乐手们便知道自己又没有达到要求,犯了错的乐手们也很无奈。这些平均年龄接近64岁的乐手,在中国都是各自工作领域内的“佼佼者”——有些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些是高级干部,有些是高级军官——而在音乐面前,他们说自己还只是个虔诚学习的“小学生”,在音符面前“低头认错”时,也会像小孩子一样,瞪着大眼睛,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
立下“只认音符不认人”的规矩,实际上是陈佐湟在给自己“壮胆”,说具体点,他面对的97名乐手和141名合唱团成员里,有的是省部级官员,有的是在电视上经常露面、常为中国发展献计献策的专家、教授,还有的是让人敬重的大将军。“他们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我却要一天到晚挑他们的错。”有时候,陈佐湟会为音乐而忘情,对大家“很凶”,发火之后的排练间歇期,常有陈佐湟并不熟悉的人偷偷找到他,悄悄趴在他耳边说,“陈老师平静一点”。
这是有着“中国的小泽征尔”之称的陈佐湟第一次为这样的乐团担纲指挥,这位现任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1985年便获得了密歇根大学颁发的首个乐队指挥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现在,他已经在世界上四个国家的八个不同职业乐队做过音乐总监,而在去年,他65岁时,才开始第一次面对如此“特殊”的乐团以及这支乐团的“特殊”成员。
其实,对于几乎所有的乐团成员来说,这样的经历都是“第一次”。
距离指挥台最近处,坐着一位83岁的长者,他是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却常常在指挥的眼皮子底下“带头”赶拍子,尽管陈佐湟常常向大家强调“音乐是呼吸的艺术”,但这位被大家尊称为吴院士的老人仍旧认真而执着地“我行我素”。后来,陈佐湟也没有了脾气,他想,节奏快一点又怎么了,只要吴院士能够坐在那里,向大家说明提琴和音乐对于自己有多么重要,就足够了。
还有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他自幼开始练小提琴,功底相当不错,此前在担任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公开演奏过《白毛女》和《梁祝》片段。转任深圳以后也在深圳实验学校秀过琴技。可毕竟久未练习,离乐团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短时间内,既要让他融入团队,又要让他有独奏的舞台演出能力,这能行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宇航员、神九任务飞行乘组指令长景海鹏的身份则更为特殊,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不能随意外出,业余时间也比较少。以前,他五音不全,后来学会长号,每天坚持六点半起床练习一会儿,加入乐团后,景海鹏却仍然不能随意外出参加排练。
对于一支要登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舞台的乐团来说,更“囧”的事情还有很多。
例如,几乎每一次排练,参加的成员都会有所调整,每一次演出,参演的成员也都在变化,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等人就只参加了部分演出。
例如,合唱团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都九十高龄了,是乐团里年龄最大的成员,却要重新开始学习、熟悉每首歌曲的低音部,而像他这样由高音部改为低音部的“转换”还并非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更具挑战性的是“改行”——拉小提琴的人数远远多于拉中提琴的,为了参与乐团,有些人就改拉中提琴,从头练起,国家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便是其中之一,最难得的是,他“转行”后还当上了中提琴的首席。
还有,演奏双簧管和大管的人一度找不到,有人推荐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退休教授,但因“专业色彩太浓、不够业余”而被婉拒,后来好不容易发现了解放军总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李伯君的大管才艺,结果几次排练后,李伯君便问道,“总排练的话,我的病人怎么办?”所以,乐团必须要为这些“特殊”的团员们着想,允许他们因为工作原因而请假,也破例让那些工作繁忙的在职人员在排练时接听电话、处理工作,乐团的第一小提琴首席、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的手机需要时刻保持畅通,所以,即便他拉琴的时候接听电话,大家也都能够理解。
第二乐章 童话
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一汪深蓝色的湖水“出现”在夜幕中,在星空下泛着蓝光,无限的思绪,在微波荡漾中起伏着……闭上眼睛聆听,便能感受到深邃而纯净的意境。小提琴独奏者上演的是马斯涅作曲的《沉思》,旋律优美而动人,让人们在记住婉转抒情的曲调的同时,也不能不记住它的演奏者——王荣。
和王荣同在一个乐团的天津市胸科医院摄影室高級摄影师宁楠很佩服他的风范与功力,“很帅气,兼具艺术家与政治家的气质,不得不服。”
紧接着,景海鹏与陕西日报社传媒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社长、高级记者杜耀峰,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刘宝林,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等人先后登场,他们用长号、萨克斯、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演绎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周杰伦的《菊花台》、韦伯的《剧院魅影》等经典曲目……
2012年12月22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温暖如春。一支名符其实的“业余乐团”,给了人们如此享受的视听呈现,让人宛如置身童话世界。
舞台的背景字幕将不少人的思绪拉回了现实,这是一场真实上演的音乐会——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干部、高级军官爱乐之友新年音乐会。
然而,背景字幕上,比音乐会的参演者和名称字号更大、更突出的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的一句话——“使中国音乐化”。
这也是将200多个人从全国各地“凝聚”到一起,组成“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和“三高”爱乐之友合唱团(以下简称“三高”乐团)的真正动力。
不知不觉中,演出进入了尾声,40位部长、40位将军、40位教授和特邀的40位少年一起,用德语演唱贝多芬作曲的《欢乐颂》,用苏格兰语演唱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和大多数音乐会一样,这场“特殊”的音乐会也准备了返场曲目,这首由作曲家唐建平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创作的歌曲《鉴真东渡》改编而成的《鉴真东渡随想曲》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返场曲目由著名青年钢琴家陈萨和乐团合作演奏,当陈佐湟手中的指挥棒划下最后一道弧线时,观众随即报以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陈琳告诉《小康》记者,李岚清同志对鉴真东渡的历史研究非常细致,鉴真前五次到日本都没成功,最后眼睛都失明了仍然坚持要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一次去扬州访问的时候,李岚清同志看到了文学家郭沫若写的诗《鉴真东渡》,他很受感动,便以诗为词谱了曲,然后又请唐建平改编成了适合“三高”乐团演出的曲目。
这场持续了两个小时的演出并未对外售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与各国驻华使节、在京文艺院团代表、北京市大中小学校教师代表一同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李岚清看望了演职人员并宣布乐团解散,“三高”乐团的成员们都得到了一枚由他设计的红色印章,端面刻有“爱乐人”三个篆字。
第三乐章 我是真的爱你
你仿佛有一种魔力/那一刻我竟然无法言语
“爱乐人”三个字,真实地反映了“三高”乐团里每个人的心境。
90岁的老教授陈琳,在“三高”乐团中不仅是年龄最大的,也算是学生最多的,乐团里的很多人见到他,都称他陈老师。
“从年轻的时候我就开始爱好唱歌了,要不然现在也不会连60多年前的老歌都能唱。”陈琳所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共有14个人加入了“三高”乐团,在分部排练时,他们和清华大学以及欧美同学会的教授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分团,一起参加排练,合唱团还有另外两个分团,一个是老干部分团,另一个是将军分团。
“三高”爱乐之友合唱团是2012年7月18日正式成立的,比“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正式成立的时间稍晚,“教授分团基本上都集中在清华大学练习,4月份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是两周练一次,后来我们全力以赴,每周六都练;十月份以后,三个分团开始集中合练,也是每周一次。”每次的练习时间基本上都保持在两个小时左右,对于耄耋之年的人来说,的确比较辛苦,“说实话,这些歌我都会唱,但是也需要坚持练习。”陈琳不仅要熟悉每首歌曲的低音部,为了唱好《欢乐颂》,他还需要记诵这首歌曲的德文发音。
“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虽然从去年3月份就开始着手组建了,但因为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大部分人多年未进行练习,技艺已经生疏甚至荒废,因此训练难度更大。
总是“带头”赶拍子的吴院士是“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里的年龄最长者,他比陈琳小7岁,年轻时就非常热爱音乐,并打下了扎实的小提琴基本功,他对这次“三高”乐团的演出格外重视,每次排练必到,而且在家也是反复练习。
吴老名叫吴承康,是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院士,为发展我国航天、能源科学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和习惯很快便让吴承康成为了大家眼中“最敬业”的成员,他非常认真,指挥每讲一句,他都要记在自己的谱子上,他还承担着为乐团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编订指法的工作,有时候甚至需要“开夜车”,乐团集中排练的时候,上午、下午和晚上都不休息,时间长了,陈佐湟一看到他便想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小提琴也拉得非常好,他把音乐与科学相提并论。”
同为第一小提琴手的宁楠也是个音乐“发烧友”,今年57岁的他最早接触小提琴是在6岁,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两把小提琴,一把是十几岁时用父亲大半个月的工资买的,40多元,另一把是自己参加工作后买的,花了一年半的工资,到现在这把琴也有30多个年头了。前两年,他又花上万元买了第三把琴。
天津市每年都有业余小提琴比赛,宁楠得过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而他在“三高”乐团中却很谦虚地经常向人学习、请教。乐团的艺术指导、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系副主任、教授薛伟为大家表演过一首曲子,宁楠很喜欢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他听周树春也拉过,便找他要来了乐谱。宁楠的手机铃声便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他在排练间隙,请乐团艺术总监助理、中国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国家一级演员刘云志拉的。
音乐的感染力常常让大家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投入其中,才能领悟到更多的美丽与智慧。
第四乐章 力量
力量的歌/嘹亮了天边/这是属于生命的经典/春夏秋冬讲述着辛酸甘甜/阳光力量转动每一天
“三高”乐团的雏形实际上是“干部爱乐之友小乐队”,在春天培植起来的小乐队不仅生了根、发了芽,还最终开花结果,得益于一批“爱乐人”有力的推动。去年春节前,李岚清与叶小文、周树春等人商量组建一个高级干部乐团,为普及交响乐做些努力。恰好3月11日唐建平在北京音乐厅有台个人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于是叶小文、周树春、周伟明等6名懂音乐的干部找到唐建平,希望能在他的音乐会上登台演出,唐建平答应了,于是6个干部演奏了钢琴五重奏《鉴真东渡》和李叔同的《送别》。
这次演出后开始着手正式组建乐团,叶小文担任团长。“找人”成为了组建乐团的最大难题,音乐的“业余”水准只是第一道门槛,乐团对于人员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符合“三高”中的其中“一高”。
李岚清也发动了一些省市帮忙推荐,3月份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李岚清希望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陕西省选一些能演奏西洋乐器的高级知识分子、军官、干部,赵乐际立即让省委组织部在专家队伍中寻找。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曾在几次演出中见过杜耀峰独奏,便推荐他吹萨克斯。于是,杜耀峰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陕西“三高”乐团候选人,进入西安音乐学院培训。在音乐学院确定了固定排练时间和指导老师后,经过一段紧张的排练,杜耀峰被确定为演奏单簧管。五一节前,杜耀峰到无锡参加全国“三高”爱乐之友集中汇演,在主攻单簧管的同时,还进行了萨克斯独奏《牧歌》的表演。
“三高”乐团里的不少人都和杜耀峰一样,是在参加了“无锡汇演”之后,再进一步参加全国排练的。
还有的地方在“寻人”时甚至动员了“兄弟省市”进行支援,原来由上海组织的乐团二声部小提琴从4月份开始组建,但力量不足,便请求江苏支持,江苏有关部门组织了选拔考试,最终有三位提琴手入选,其中两位小提琴,一位中提琴。东南大学校报总编、编审郑立琪便是入选者之一,他于7月27日到省音协参加考试,并在当天下午接受了现场培训,第二天即赴上海交响乐团开始训练。
再“业余”的乐团,也必须有专业的艺术指导和指挥,这些人到哪里去找呢?正当叶小文犯愁的時候,一次去贵州出差时,他在下榻的酒店里遇到了刘云志,很快,他们便商定由陈佐湟担纲“三高”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指挥。
“当时我还在欧洲,有一天收到办公室给我发来的短信,让我抽空给陈平(国家大剧院院长)院长打个电话,在电话中我得知了组建‘三高’乐团的事情。”陈佐湟回忆称,“而我第一次和乐团成员见面,是8月下旬,在北戴河。”
在这之前,乐团已分部开始排练,管乐排练地确定在南京,六、七月份大家几次在南京集中进行集体排练,在陕西工作生活的杜耀峰也要到南京参加管乐的练习,因为乐团分配他吹萨克斯,演奏《第二圆舞曲》,他先把统一曲谱拿回家独立练习,再到南京与另外三十多人合练,有时他们也会与上百人的乐团合练。在西安的时候,杜耀峰就与西安音乐学院的迟铮、张国强老师,以及老烟斗乐队一起练习。
经过了细致的准备后,乐团成员第一次与指挥见面,却还是把陈佐湟“吓了一跳”——这支“业余”团队的水准,距离陈佐湟的想象,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争分夺秒,走捷径,巧训练。
陈佐湟与其他几位艺术指导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采用卡拉OK的办法,请职业的乐团演奏经过改编后的乐谱,录像后制作成碟片,发到大家手中,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速度、节奏。还有《欢乐颂》,演唱虽然用了德文,但是四声部被他们改为了两声部,这样就容易了很多,语言方面,为了便于大家在家练习,乐谱上都标记上了中文谐音,“欢乐女神圣洁美丽”便成了“夫罗衣—得 施玉—呢 哥玉—特 风—肯”。
北戴河的3天集训之后,9月中旬,弦乐集体到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集中训练,11月下旬,乐团分别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排练并举行演出。12月21日,“三高”乐团还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两场汇报演出,一场被安排在上午,乐团为每位成员发票4张,由他们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前往观看;另一场被安排在晚上,江泽民、李岚清、吴仪等前任中央领导出席观看。
在12月22日晚上国家大剧院的正式演出上,还出现了许多少年“爱乐人”的身影,年龄最小的鞠小夫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初一学生,只有12岁。
“请小朋友们来参与,有种继承与传承的色彩,是希望能够进一步说明‘使中国音乐化’的意义。”陈佐湟希望更多的人能与古典音乐交上朋友,“我总是觉得流行歌曲跟古典音乐,有点像连环画小人书和《红楼梦》一样,一个民族是可以看小人书的,但是如果只有小人书而没有《红楼梦》,这个民族大概不会有什么希望。”
2013年,“三高”乐团还未集中,但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有音乐陪伴的生活,有时候,他们拿出李岚清亲自设计的红色印章,看看端面刻着的“爱乐人”三个篆字,便仿佛感受到了属于生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