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规划

2024-09-06

制订规划(精选10篇)

制订规划 篇1

随着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 首先面对的实际问题就是处理财务收支。理财专家提示, 工作伊始制订财务规划, 形成良好的理财观念和习惯, 将关系到今后几十年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领到第一份薪水, 失望甚至大过经济独立的‘成就感’。为父母购买礼物表示心意、租房、缴手机费、与同学聚会、偿还信用卡, 算下来结余的钱可能连购置新装都不够。熬不到月末就可能向父母伸手要钱。”刚刚研究生毕业成为公务员的贾静说, 自己是典型的“月光族”, 想贷款成为“房奴”“车奴”都没机会, 攒钱继续求学或者筹备结婚更是无望。

上海浦发银行高级理财经理、国际金融理财师李智海认为, 初涉职场的新人应学会量入为出, 他们应当从记账、坚持储蓄起步, 学习量入为出, 并尽早将保险和投资纳入理财规划。

坚持记账对于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尤其重要, 了解一段时间内的收入和支出, 特别是支出情况, 可以更为合理地安排消费, 避免因为一时冲动, 花了不该花的钱, 造成未来手头拮据的情况。

保险和投资也是这个年龄段理财要考虑的问题, 年轻时候买保险, 所缴纳的费用要比年龄大时低得多, 受益期限更长。在这段时间做一份定期定额的投资 (例如定投6年) 就可为自己在30岁左右积累一笔可观的财富, 更为今后生活和创业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

制订规划 篇2

有关问题的说明

根据村书记(主任)素质提高班组织活动方案的要求,参训村书记(主任)所在村都要制订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书。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乡镇审核

参训村书记(主任)外出学习考察后,4月23—25日在村通过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形式,研究制定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书。规划书一式两份,送交乡镇党委审核盖章后,一份于4月26日集中理论培训时交组织部组织科江涛,一份留作用于村书记(主任)4月28日集中交流。组织部将40个村的规划书发至其余各村学习借鉴,引导全市各村制定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二、文本格式

全市统一《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书》文本格式,具体要求如下:

1、标题

某某乡镇某某村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书

2、内容

规划书分为6个部分

(1)村基本情况。包括面积、居民户及人数、党组织及党员情况等。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包括“三资”情况、集体经济收入及来源情况等。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对当前和今后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哪些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4)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实际,制定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体目标,包括总收入目标及3年的分段目标、收入来源方向及收入目标、村人平增收目标等。

(5)具体措施。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6)其他。包括需要向上级组织说明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协助的事项等。

三、工作要求

各乡镇、街道党委要高度重视本次村书记(主任)素质提高班的组织工作,对参训各村制定的2010—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书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目标合理、措施得力、实现有望,确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制订规划 篇3

一、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一)生涯决策

生涯决策是针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经过严谨地思考和慎重地分析,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生涯决策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前进。

(二)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意义

职业生涯目标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人生的指向标,犹如大海中的灯塔。没有目标的人如图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孤岛,没有方向,不知所终。

2013年3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发布了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4月回收了8万多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近90%大学毕业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有46.7%的人没有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其他人虽然有规划,但是规划目标不明晰。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结果是,面临毕业,但是有58.24%的学生从来没有收到过企业的offer,也就是没有找到工作。而其他同学,即使收到了offer,但是对自己是否进入该领域、行业,在岗位从事工作还不能确定。

这种情况对毕业生就业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根据职业生涯目标进行职业选择,不仅让毕业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让毕业生更加迷茫,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三)要准确地进行自我的分析

1.我的优势

(1)自我条件的优势是什么?找出自我的优势

(2)我的专业特长有哪些?将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在大学所取得的各种资格证书做一个详细描述。

(3)我获得了哪些社会经验?将自己在大学中加入过的各种社团,参加的各种实践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社会经验。

(4)我曾经做的最好的是什么事情?总结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贵过的事情,找出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分析成功点在哪里,自己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通过分析,找出自己通往成功之路的智慧之源。

2.我的劣势

(1)自我条件的弱点是什么?给自己做一个详细的描述,找出自我条件的弱势,

(2)我的社会经历还有哪些不足?盘点自己的成长经历,找出自己还缺乏哪些实践经验,缺少哪些资历和资格。

(3)我做过的最失败的事情是什么?总结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找出自己失败的经历。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找出失败的客观因素,哪些方面是主观因素,对自己能有清楚的认识。

二、按照时间制订自己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

按时间(阶段)制订自己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是以时间(阶段)为主线来规划大学生涯的一种方法,可在分阶段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分期阶段制订自己的生涯目标规划,即可分为新生期规划、低年级规划和高年级规划,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规划,还可以细分为上学期、下学期,甚至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在时间(阶段)规划的基础上,再对内容(学业、成长和实践)进行规划,也可以称之为以时间(阶段)为纲、内容为目的的规划。

一般来说,规划者应首先进行自我评估,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其次,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然后开始制订行动计划,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和途径,按时间进行。这里要特别指出两方面:一方面,所定的计划要切实可行;另一方面,在拟好了规划之后,还需要提醒自己,在行动中具体实施目标时也会碰到困难,如难以预料的或难以控制的事情发生,像社会经济衰退、生病、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等,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社会需求,以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变化为前提来实现自己的个人的终极目标。

三、按内容制定自己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

按内容制定自己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是以内容为主线来规划大学生涯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分为学业规划、成长规划和社会实践规划。内容又可以分段(年度、学期、月、周、日)进行规划。

学业规划主要是大学期间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学习进度、毕业去向等方面做出的生涯规划。

成长规划主要是对世界观形成、思维模式、身体健康、良好心态的养成、理财能力、时间管理和人际往来、交友恋爱等方面制订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

社会实践规划主要包括以参加校园社团、参加公益活动、见习实习、假期社会服务与兼职等内容为载体制订的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

大学期间,不同学年有着不同的学业内容、成长内容和社会实践内容,而且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也不太一样,所有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

制订规划 篇4

1 实验室建设必要性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1.1 必要性

甘肃省河西地区的武威、张掖、酒泉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 昔日黄沙漫漫的古道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繁育种子基地, 繁种面积近4万亩, 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主要作物涵盖粮、棉、油料、蔬菜、瓜类、花卉和牧草32大类, 200多个品种, 3 300多个组合。同时, 河西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内繁殖基地, 仅玉米对内繁种面积就达200多万亩[2]。

河西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繁种条件。两山夹一川的地形地貌形成天然的隔离条件, 干旱少雨, 病虫害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光热资源丰富, 纯净的祁连山雪水灌溉农业, 劳动力廉价。种子产品具有产量高、发芽率高、纯度高、色泽好的特点。由于繁种条件优越, 美国、荷兰、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韩国、泰国、台湾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内外繁种公司已达37家[2]。

为此, 在西部繁种面积最大的河西走廊建立种子健康度实验室, 既能开展室内病原检测, 又能进行产地病原检测, 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种子健康度检测的准确度明显提高, 向种子企业、种子行政管理部门、司法部门提供更加公正的检验报告。同时, 可以提高种子营销质量, 增加种子经济效益。

1.2 指导思想

根据国际、国内种子市场的需要, 发挥西部高校在种子科研开发领域的拔尖人才与学科带头人员较多的人才优势, 拥有大量图书、网络的信息优势[3], 在高校种子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种子健康度实验室, 以全面提高种子健康安全水平, 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种子健康度的ISO/IEC17025的管理体系。力求作到检测水平“科学、公正、高效率”,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解决好种子日常检测工作和种子生产中遇到的的问题和难题, 提高我国种子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

1.3 原则

实验室坚持“科学、公正、高效率”的质量方针;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人员结构, 并在人员配置上采用“金字塔”形式的模式;建立完善的先进精密仪器设备及使用、检测管理体系, 提高仪器设备效益;坚持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种子健康度检测组织管理体系, 实现实验室国际国内认证。

1.4 目标

(1) 承担检测和科研任务。承担上级种子管理部门安排的种子健康度检测和科研任务, 反映河西地区种子健康度安全水平, 向社会发布种子健康度安全信息。

(2) 开展种子质量认证。为种子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做好种子健康度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

(3) 承担培养合格种子病原检测人员。充分利用高校培养人才的阵地, 向种子生产管理部门、生产企业及相关部门输送合格的种子病原检测人员;承担种子企业人员技术培训、上岗资格培训。

(4) 解决种子质量纠纷。承担司法部门委托鉴定的伪劣种子坑农害农案件, 为司法裁定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通过开放式管理、封闭式运行和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模式, 提高仪器设备共享和资源使用效率, 出一流创新性研究成果, 培养一流创新性科技人才和研究群体, 进一步提高种子健康度检测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2 实验室建设规划内容

2.1 实验室人员的结构配置

依据实验室发展原则、目标, 实验室需要有合理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般采用“金字塔”形式, 分五个层次:A层有教授 (研究员、博士) 去触摸种子行业的前沿领域, 同时又可对B层人员的研究进行指导。B层应是副教授 (副研究员、研究生) , 能协助A层进行种子病原检测的科学研究, 同时又能进行本层次的研究工作, 还能指导C层的教学和科研。C层应是讲师 (工程师、助理研究员、学士) , 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同时又能协助B层科研工作。这一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理论知识,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本层次能对外承担种子病原检测任务。D层是技术工人、在校本科生, 动手能较强, 主要从事试验准备, 协助A、B、C层人员完成检测工作。E层是培训的种子生产企业检测人员和上岗资格培训人员。

2.2 实验室结构布局

依据实验室建设目标、使用功能, 建设面积约在240 m2左右, 配备完善的水、暖、电, 一般设置药品贮藏室、洗涤消毒室、无菌室、精密仪器分析室、发芽生长室、标本室。

药品贮藏室一般与其它工作室相分离, 功能主要是将化学试剂按其性质分门归类, 内设一安全柜, 保存挥发性较强的药品;设一玻璃仪器柜 (架) , 将常规使用玻璃仪器按其用途、类型归类放置。配备药品推车。

洗涤消毒室主要功能是对实验玻璃仪器 (皿) 、器件、实验材料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并对废液 (渣) 、带菌材料进行无害化处理。配备玻璃仪器烘干器, 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无菌室与其它工作室相分离, 并合理布局, 分为操作间、缓冲间。内设紫外线消毒灯具, 超净工作台。

精密仪器室是种子健康度检测中心, 一般分免疫室、分子病理室、病毒室、真菌室、显微镜室, 其主要功能是病原分析、化验。

发芽生长室的功能是进一步认定种子病原菌的致病性, 模拟自然生长条件准确报告种子健康水平。

标本室用于陈列产地种子植物病害标本、病原菌分离标本。

2.3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方案

实验仪器、设备应讲究“齐”, 齐是指仪器、设备在档次上从常规仪器到高精密仪器要齐全。

(1) 常规仪器:依据GB3543.2~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要求, 种子病原检测从取样、称重、水分及纯度测定基础工作看, 配备的仪器设备和用途是:光电分析天平、电子分析天平、电子精密天平、分析天平等, 主要完成种子称重工作;PME电子自动数粒仪、CON-TADOR康德达数粒仪、数粒板等, 主要完成种子千粒重测定;LDS—IA电脑水分测定仪、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粉碎机等, 主要完成水分测定;JJSD电动筛选器、风选净度仪、谷物选筛、害虫选筛等, 主要完成净度分析;JFYZ鼎式分样器、JFY-20横格式分样器等取样工具。其目的是采用常规方法分析种子病原与种子净度、水分之间的相关关系, 以及种子病原对种子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2) 精密仪器设备:依据种子病原的快速检测, 目前已将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标记、分离与克隆、种子病原微生物群体遗传学与分子变异、病原物与种子植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等相关研究的仪器设备、分析技术应用于种子健康度检测中。仪器设备主要有:PCR扩增仪、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电聚焦电脉仪、超纯水系统、显微成像系统、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等。采用先进手段、技术, 改变以前简单粗放的肉眼检验、分离培养、镜检等传统方法。种子病原检验项目在真菌、害虫、杂草基础上新增加细菌、病毒和转基因检测, 其中细菌、病毒的检测均参考或运用国际种子协会 (ISTA) 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孙致良, 杨国枝.实用种子检验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6, 154~155.

[2]白桦, 刘菁.甘肃省检验检疫局外繁种子检疫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侧记[J].中国检验检疫, 2005, (3) :19~20.

制订规划 篇5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这阶段的时间安排是从9月初到10月中旬。全面复习,是指所考的几门课程齐头并进,整体跟进;突出重点,是指在所考的几门课程中,对于自己较薄弱的科目或是其本身内容很繁杂的科目,要重点复习。

这里,关键是要处理好全面复习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主要是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的问题:一天24小时用来学习的时间大约就11个小时左右,这11个小时就要按所考科目分成几个部分,注意每门课都要安排固定的时间来复习,只是在自己的重点科目上安排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另一方面,精力的分配上也要注意,可以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用来攻克重点科目,而其余时间复习较容易的科目,权当一种学习过程中的休憩和调节。

我考的是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新闻,所以两门专业课中的新闻理论以及政治相对容易,而专业课中的文学和英语则是我的难点科目,所以我将80%的精力花在文学和英语上了。而且在时间的选择上,我也是把状态较好的时段用来复习重点学科。

第二阶段:重中抓重,攻破难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是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我的主要任务是在兼顾各门学科的基础上,着重复习重点学科,要集中精力攻破难点而不及其余。因为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对于重点学科是全面把握,理清脉络。那么,这一阶段就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了,因为你的难点或许就是考试的重点,也即是你的考试失分点。

就我来说,英语的难点是阅读理解,而这也正是考试的重点,分值大,丢分也容易。于是到了第二个阶段,在每天复习英语的`时段里,我只着重训练阅读理解。当然,我不提倡题海战术,关键是要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第三阶段:温故知新,归纳总结

这一阶段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主要任务是通过看前阶段复习时做过的笔记、练习以及错题集等,加深印象,获得新的认知和启发,即温故知新。同时,这一阶段也到了归纳总结、把书逐渐读薄的阶段。

英语,总结常用的生词短语、句型语法,阅读方法技巧;政治,理清线索,串联知识点,从点到线到面全面掌握;专业课,分成几大部分,各部分的重点是什么,对重点又各有哪些考查的角度;数学,各种题型的归纳、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重要知识点的熟练,等等,都是这一阶段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考试模拟,自我测评

制订规划 篇6

HS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近十年来, 学校按照“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立校、开放办学”三大战略, 狠抓“学校建设、本科教学评建和新校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 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 (该校为河北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 , 学校领导认识到, 未来的十年, 是HS大学创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要进一步发展, 必须“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强化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 学校的水平取决于学科的水平, 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学术地位。因此, 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 聘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帮助制订学校未来十年 (2010~2020年) 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受到邀请后, 我们组成了由四名教师、三名博士生组成的课题组, 着手进行规划制订工作。

在规划制订中, 课题组将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点的学科建设区别开来, 立足学校层面, 把握学科建设中的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五个基本要素, 抓住问题解决、环境影响、目标导向三个基本方面, 遵循规划制订的基本程式, 从环境扫描和SWOT分析入手, 通过以下环节, 制订出规划。

(一) 基本信息采集

广泛而系统地收集学校内外部运行的基本数据和信息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作。学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准确地掌握学校内外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十分重要。课题组的第一步做法就是列出清单, 请对方提供有关的文件、材料, 并在查阅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有关信息。该校前后提供的材料主要有:

第一, 大学外部信息。即:河北经济与社会发展年鉴 (近5年) ;河北经济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北教育事业发展年鉴 (近5年) ;河北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北前十所大学发展状况。

第二, 大学宏观信息。即:大学历史沿革;大学近期编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大学发展年鉴 (近5年) ;校长年度工作报告 (近5年) ;党代会、教代会、教育思想研讨会以及各种重要会议报告或总结材料 (近5年)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材料;与地方合作共建等协议文件。

第三, 大学制度信息。即:教学、人事、科研、财务等方面的主要管理制度;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办法;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各专业培养计划;科研奖励、职称评聘、人事分配、人才引进、干部选拔、年度考核、资源配置等事关教育员工利益的有关文件。

第四, 学科专业信息。即:学校原有的关于学科建设目标、结构、重点方面的有关材料;学校各主要专业的基本状况及在本省同专业中的位置;本科教育专业基本信息一览表;研究生教育专业基本信息一览表。

第五, 教师与学生信息。即: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情况一览表;外聘教师 (含技师) 情况一览表;近5年来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际国内和省内重要奖项情况一览表。

第六, 科研信息。即:近5年来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与完成情况一览表;近5年来发表学术成果情况一览表;近5年来获得科研奖励情况一览表。

(二) 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

在了解和掌握HS大学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课题组进一步深入现场, 通过深度访谈、集体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 尽力收集可供决策的各种信息。

首先, 分别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进行深入交流, 听取他们的基本设想;同时, 与校领导班子成员座谈, 听取意见。其次, 召开校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负责人座谈会, 进行广泛交流。再次, 走访所有的院系, 听取学术带头人和部分教师的意见, 考察基地和实验室等, 深入了解一手信息。以对校职能部门的调研为例, 调研内容包括: (1) “十五”期间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问题和经验有哪些?对新的学科发展规划有什么期待? (2) 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有哪些?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有哪些? (3) 学校学科建设应坚持什么指导思想?如何确立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 (4) 目前学校学科的布局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学科布局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瓶颈问题是什么?作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哪些针对性的建议? (5) 学校确立重点发展学科的应遵行什么原则?如何确立? (6) 学校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7) 学校职能部门如何在学科建设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我们的调查走访使学校各院系部处都注意到学校即将制定一个新的战略发展规划, 因此他们大多积极配合, 谏言献策。

(三) 科学分析研究

院校研究的第二个特征是科学分析数据。课题组在全面采集信息和深入访谈考察的基础上, 召开多次研讨会, 对HS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 主要措施等问题, 逐项进行分析, 提出初步意见, 在此基础上, 形成规划初稿。

(四) 广泛交流探讨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初稿形成之后, 课题组又与HS大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学术带头人共同讨论, 在听取各种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修改, 七易其稿, 形成规划的讨论稿。

(五) 提交全校讨论

本着科学民主的精神, HS大学将规划讨论稿提交全校教师讨论, 并举行“学科建设规划高峰论坛”, 集中进行研讨。讨论中, 大家对规划讨论稿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该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对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差距判断、分析准确, 学科建设目标明确, 措施有力, 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 比如妥善处理少数学科优先发展与学科均衡发展的关系, 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等等。

(六) 定稿提供决策

根据HS大学学科建设规划高峰论坛提出的意见, 课题组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对规划进行修改, 最终形成规划送审稿, 提供学校党委、行政决策。

二、研究结论

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课题组召开多次研讨会, 将整个规划分为背景分析、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以及主要措施等四个部分, 并对每个部分关涉到的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形成如下结论:

(一) 学校发展的优势、机遇、困难与挑战

通过环境扫描和SWOT分析, 对HS大学学科发展的优势、机遇、困难与挑战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

1. HS大学的发展优势

第一, 学科布局的结构优势。经过合校以来的大发展, HS大学学科结构布局和实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逐步完成从单科性向多科性的结构转变。通过改造传统学科, 大力发展新兴学科, 积极培育特色学科, 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 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结构布局, 具有学科多样化优势, 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及学科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 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HS大学形成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体现出较强的行业针对性。该校现有学科结构与河北省“十一五”规划中确定重点发展的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基本具备了为河北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实力。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 学校和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项目为纽带进行的广泛合作正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 潜力强劲的发展优势。HS大学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十所骨干大学之一, 已具备较好的学科发展基础, 显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树立了良好的校风与学风, 培养出一支以“进取、协作、奉献”精神要求自己的教职工队伍, 还形成了一个方向明确、组织得力、团结向上、能凝聚人心的领导集体, 加上新校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 突破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空间瓶颈, 这些构成了其强劲的发展动力。

第四,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HS大学位居河北省会石家庄市, 毗邻北京、天津, 这一地理位置不仅有助于密切学校与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的联系, 有利于学校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优越的文化交流环境, 而且为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的互动合作提供了便利。相对于省内其他几所老牌高校而言, HS大学地处省会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 提高了其在省、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对优质师资和生源的吸引力, 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2. 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

首先,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把加快教育发展视为从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 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为HS大学实现学科发展与科技跨越提供了契机。

其次, 从区域经济建设来看,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河北省支柱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学校优势学科拓展了新空间;沧洲渤海新区和黄骅综合大港建设为学校的仓储物流等新兴学科提供了新舞台;河北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对接为学校特色学科带来了新资源;“科教兴冀”、“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最后, 从学校自身发展来看, 经过合校十余年的建设, 通过实施“人才强校、特色立校、开放办学”三大战略, HS大学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特色比较鲜明的学科体系, 创建了结构比较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构建了符合河北现状的产学研体系, 其拥有的发展优势都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创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 学科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第一, 学科发展不平衡。工科等应用学科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理科等新办学科起步晚, 基础薄弱, 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人文社科学科处于散点发展状态, 缺乏相关学科的支撑, 学科间差异较大。

第二, 学科资源整合不够。一些学科专业的院系布局不太合理, 一些资源共享度高的相近学科专业分布于不同的院系, 若从有利于促进学校交叉整合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 则需要调整院系结构, 进一步整合校内学科资源。

第三, 缺乏高水平学科平台。学校目前没有博士点的现状不利于吸引更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 这成为制约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四, 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少。在全国和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不多, 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重大影响的科研课题与成果较少。

第五, 学科建设的投入不足。目前学校经费投入满足不了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发展的速度和建设力度。

(二) 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规划的灵魂, 能够起到凝聚人心、指导行动、推进发展的作用。课题组在对HS大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方针、发展思路等进行综合概括和反复凝练后, 形成了该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 强化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 进一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 整体提高, 扶优扶强, 重点突破”的学科建设总体原则,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整合学科资源要素, 构建以工科为主体的, 多学科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为把HS大学建设成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 制订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

第一,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学科建设要以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与学科群形成为目标, 对相近和相关的学科进行优化重组, 促进一级学科内部结构的完善。学科布局还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外部要求, 考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 扶优扶强, 重点突破。学科建设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 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遴选一批有发展潜质的学科, 注重学科内涵建设, 提升学科竞争力, 实现优势学科更强, 特色学科更优, 潜力学科凸显特色;要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学科集中, 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提高的目标。

第三, 突出特色, 错位发展。学科特色是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被社会所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特征。错位发展就是要选择特色学科, 在考虑学科的区域适应性和异质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 通过建设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和行业优势。判断一个学科是否具有特色, 既要看其显示度还要关注其影响力;在选择错位发展的学科方向时, 既要关注其他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 又要考虑到本校学科发展的实力和潜力, 学术带头人的影响力以及学术梯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 校企合作, 共生共赢。从资源依赖的角度看, 企业发展需要从学校获得智力和技术支持, 而学校也需要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提供支持。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知识转移为目的的校企合作, 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积极地通过共同申报研究课题, 共同建立实验室、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生共赢。

第五, 以人为本, 人才强校。校以人兴, 业以人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正确处理学校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引进、选拔、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加强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 为创建地方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保证。

(三)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内外环境的变化来确定, 并且要有具体的时间和确定的内涵。根据HS大学将“建设成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 以及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思路, 我们将该校的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确定为:

围绕制药、装备制造、钢铁和纺织等行业, 逐步形成化工制药、装备制造、纺织工程“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优化学科结构, 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 形成“面向社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要实现突破性发展, 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加强建设的传统学科要实现错位式发展, 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扶持建设的新兴学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争取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到2020年, 学校计划有1~2个学科居全国领先, 3~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名, 所有学科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四) 学科建设的具体任务

在确定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后, 我们又将其分解成能逐步实现的具体任务, 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 实施“学科攀登计划”。要继续加强化工制药学科群建设, 鼓励和促进化工、环境、生物工程领域等的交叉融合;继续加强冶金机电学科群建设, 鼓励和促进材料、机械、电气、信息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

优势学科的建设思路是:紧紧围绕行业需求,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建设大学科平台, 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团队建设, 提升参与行业内重大科技攻关的能力, 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

第二, 实施“学科振兴计划”。纺织学科是学校的传统学科, 但由于种种原因, 学科基础比较薄弱, 发展始终没有突破瓶颈。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学校的传统学科,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管理工程学科是河北省起步较早的专业, 但是和国内同类专业水平相比, 学术梯队、科研实力相对薄弱。

振兴传统学科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 凝练学科方向, 突出特点, 实现错位式发展。

第三, 实施“学科培育计划”。新兴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后发力量,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潜力, 是学校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抓住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机遇, 积极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抓住“石家庄国家动漫发展基地科技开发园”落户HS大学, 以及河北与京津地区文化产业对接的历史机遇, 加大投入培育动漫等艺术学科;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 建设以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特色文科体系。

培育新兴学科的思路是:入主流, 重交叉, 创特色,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瞄准市场需求, 异军突起, 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 学科建设主要措施

目标的实现要靠具体措施来保证。一个战略规划的成功实施与实现, 战略措施是关键。为使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性, 我们围绕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制定出一个5年 (2010~2015年) 的行动方案。

1. 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

一是要形成“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即围绕河北支柱产业形成的化工制药学科群、装备制造、纺织工程学科群, 要以现有的重点学科基地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 整合学科资源, 加大投入力度, 凸显出代表学校特色和优势的“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

二是要设立学科特区。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原则, 围绕“1~2个学科全国领先”的战略目标, 设立1~2个学科特区。学科特区在竞争中形成, 前两年申报、自我建设, 两年后评审、确定。

三是要实施“进阶式”学科发展战略。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培育和发展一批有潜质的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实施“进阶式”发展战略, 对学校四个层级结构的学科进行分级建设。第一层级为培育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二层级为培育省级重点学科;第三层级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第四层级为一般建设的普通硕士点学科。学校根据学科层级不同, 设定不同的学科建设经费标准并实行项目目标管理。根据评估结果, 对建设效益显著的学科可以晋升上一层级, 对建设效益不好的学科降入下一层级, 形成“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格局。

2. 实施质量立校工程

第一, 优化本科专业结构。要瞄准河北省支柱产业急需领域,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 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专业体系。要在充分保证办学条件建设到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特色建设。到2015年, 力争建成3~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建成20~30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

第二,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完善学科大类基础平台, 实施大平台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在国内外的学科竞赛中的成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体系建设, 到2015年, 争取建成5到8门国家精品课程、60门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

第三, 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要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对学校科研工作的贡献率;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聘任制度, 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到2015年,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20个, 二级学科达到80个, 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6个, 进一步增加专业学位授权学科。

第四,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按照“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实现大转化”的要求, 整合学科资源, 加大投入力度, 建设集成式科技平台, 实现学科建设体系由小型分散的研究模式向集综合性、交叉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大学科集成模式转变;到2015年, 力争实现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 承担国家级课题达到50项, 到校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

3. 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第一, 推进教师博士化。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引进为主的原则,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探索激励和约束机制, 鼓励和支持现有中青年教师不脱产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到2015年, 争博学科和重点建设的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要达到60%以上, 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要达到95%以上。

第二, 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当前, 人才工作要从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为重点转移到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重点上来。要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学校地处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 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到2015年, 学校在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要达到20名, 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达到50名。

第三, 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要进一步选准学科方向, 汇聚学科队伍, 组建一批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争取到2015年, 有1~2个创新团队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111引智计划”。

第四, 优化用人机制。探索新型、灵活的用人方式, 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人才科学评价、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制度与机制, 以教师队伍为主体, 协调发展专职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和辅助队伍。

4. 实施社会服务工程

第一, 积极培育应用型科研项目。按照“面向企业、立足创新、重在应用、加速转化”的思路, 发挥科研项目的牵引作用,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培育应用型科研项目, 提高科研为区域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二,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横向课题为纽带, 争取与企业合建一批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开发基地, 使其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围绕环京津经济带、沧州渤海新区、黄骅综合大港等区域经济建设, 在河北各地市建立HS大学合作服务中心, 进一步强化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与河北省支柱产业的对接;要完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 共建联合研究院、产学研联盟等成果转化平台。

第三,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围绕HS大学的发展目标, 制定相关计划, 面向国家、河北省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重点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利用学校非学历教育资源, 为社会培训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 实施管理创新工程

第一, 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制度环境。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龙头地位, 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 建立学科建设办公会议制度, 加强学科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设立学科建设规划办公室, 协调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保证跨学科、跨院系科研合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 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建立重点学科群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 实施分层管理和目标管理, 建立基于合理评价体系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校友捐赠、银行贷款、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建立更加规范、灵活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设立交叉学科基金, 重点资助跨学科研究;设立学校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基金, 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

第二, 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文化环境。学科成长要求特别注重学术生态建设, 要积极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校内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 采取多种形式, 促进校内不同学科和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高层次的学术团体及学术活动, 不断提高学校学科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院校的深度合作, 聘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术大师来学校, 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 促使学者在对外交流中走向学科前沿, 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

在本次学科建设规划的制订过程中, 课题组遵循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 依照规划制订的基本程式, 运用院校研究的科学方法, 拿出的规划方案比较符合实际并且切实可行, 因而得到该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认可。总结整个规划制订过程, 主要注意和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 抓住高校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 从建设主体来看, 有学校、学科群、学科点 (一个一个学科) 三个层面, 三者应明确各自的任务和重点。学校层面应关注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五个方面;学科点层面 (院系) 应抓住学科方向、队伍、项目、基地四个方面;学科群层面则介于两者之间。以往很多高校的学科建设规划, 过多地关注学科点建设的内容, 而忽视了学校层面应重视的主要内容。本次规划中, 课题组紧紧抓住目标、结构、重点、资源和评估等方面, 规划该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而将学科点的建设规划工作留给院、系。

(二) 在环境分析中整体把握学校发展

现代社会, 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 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在规划制定中, 课题组着眼国内外发展趋势, 特别是河北省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河北省高校的整体发展状况, 将HS大学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考察, 发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如:学科布局的结构优势、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潜力强劲的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独特优势的发现一方面为规划制定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也给学校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增强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实现规划的信心。

(三) 在各种关系中取得平衡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 涉及诸多利益主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学科建设规划的制订过程中, 经常面对多种很难处理的关系, 比如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的关系, 重点建设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关系, 理、工、文、管等各学科门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 建设、发展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各学科教师对学科建设认识不同的问题等。因此, 在规划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 使规划既体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形成重点和特色, 又能使各利益群体各得其所, 从而接受规划的基本思想, 是规划制订中要把握的重要方面。例如, 在处理重点建设学科与一般学科之间的关系时, 课题组提出实施三个计划, 即“学科攀登计划”、“学科振兴计划”、“学科培育计划”, 较好地处理了这一关系, 使各学科都有自己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空间, 各得其所。

(四) 通过信息搜集和访谈考察, 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制订规划 篇7

浙江工业大学校办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多年以来, 校办企业依托学校科研优势, 积极转化科技成果, 形成了一批龙头产业, 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知度。2009年, 浙江工业大学率先开展了高校校办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工作, 完成了省属高校第一家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工作, 确立了资产经营公司 (因资产经营公司是校办产业集团整合的雏形, 以下简称“集团”) 与下属企业的母子公司关系。集团现有9家全资校办企业、3家参股企业, 经营的范围包括高新技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程监理、化工、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办公设备销售、印刷等领域。根据《201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 截止至2010年底, 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总额3.3亿元, 净资产2.1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 利润总额3100万元。位列全国高校资产公司资产总额第35位, 净资产第22位, 销售收入第22伟, 利润第24位。

二浙江工业大学主要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浙江工业大学校办产业主要集中在化肥装备制造及辅助产品、勘探设计服务、船舶装备制造及印刷、器材商贸等行业。其中, 主要为制造业和民用建筑设计服务业。

1. 化肥装备制造产业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催化剂有限公司构成了以化肥装备及附属产品为系列的制造产业。本校化肥装备产业的主要对象为中小氮肥生产企业, 产品从催化剂到合成塔到高压管道, 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品系列, 具有天然的产业集中优势。三家企业曾经尝试联合, 但行政上的简单整合未能超越体制的束缚。几次尝试仅仅从行政上试图统一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资金调配, 回避了企业体制问题, 管理机制较为僵硬, 经营决策无法实现统一。这种做法背离了企业产业链整合、资源共享的初衷, 行政决策和资源调配的非市场化也影响了部分企业的运营发展, 打击了二级企业经营团队的积极性。可以说, 长期以来我校化肥装备企业各自为战, 面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形势, 有的企业突出重围取得了相对竞争优势, 有的企业仍在困境中徘徊。

目前, 化肥技术装备的大型化、科技化和洁净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建单套合成氨装置的准入门槛将有大幅提高, 并从安全、环保、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中小氮肥生产企业和氮肥装备生产企业来说, 市场份额都无疑被进一步压缩。2008年以来, 装备生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价格战进一步蚕食企业利润, 许多企业相继关停。本校化工装备生产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中小合成塔市场销售量继续下滑。化工设备公司大化肥管道刚刚打入市场不久, 市场份额较低。催化剂公司的产品尽管工艺较为成熟, 但技术门槛不高, 生产厂家较多, 需求量不高, 产值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

2. 勘察设计产业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 稳固依托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设计资质逐渐齐全, 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是浙江省仅有的两家经商务部批准的拥有对国外经营资格的勘察设计单位。

国有设计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各种模式设计单位争相斗艳, 设计行业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在内涵和外延上带来许多深刻变化。如何遵循国家关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函待解决的问题。一是, 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积极进行, 都为市场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基础。二是, 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给市场带来挑战。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过渡期已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而建筑设计服务、工程服务、集成工程服务和城市规划服务 (城市总体规划服务除外) 等专业服务过渡期也于2006年12月11日结束, 国外设计公司以及合资设计公司的介入给设计市场带来强烈的竞争冲击。三是, 建筑业技术服务市场上出现了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如何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带来的生产变革对设计企业来说, 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此外, 发展项目代建制是未来建筑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如何把握市场机遇、申报资质、储备相关人才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 船舶装备制造产业

杭州航海仪器有限公司在船舶装备细分市场上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生产能力, 尤其是型号科研、重大项目运作和集成能力。最新研发的军品项目, 在国内保持着一定的技术领先性和专有性。由于受军方需求的制约影响较大, 销售规模总量仍然偏小,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规模上不去, 也限制了企业争取国家更大财政扶持力度的能力。

公司民品业务长期停滞不前, 与先进军工企业民品产值持续增长、军民协调发展的态势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成立后, 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战略谋划, 建立国家层面的军民结合促进政策和协调机制, 实现军工与民用工业的规划衔接, 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 以推动军民结合再上新台阶。我校校办产业也曾经经历过军方需求低迷, 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的阵痛。在国家关于优化军工企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成长性产业、壮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的正常指引下, 加强成果转化, 开发企业军民结合优势产品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

三制订集团发展规划的思考

集团发展规划的制定, 既要体现与宏观经济相融合, 也要突出自身发展特点;既要体现长期的指导性, 更要突出阶段的特殊性。重点要紧紧围绕培育核心竞争力, 打造优势产业, 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保障体系, 加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由于我校校办产业普遍层次不高,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源比较分散, 外向化程度低, 品牌优势欠缺, 面临较多的竞争威胁。因此, 必须加快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 努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尤其在制造业内部, 要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产业能级, 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品附加值。

1. 加速化肥装备制造产业升级转型

在国家鼓励发展大化肥行业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形势下, 我校企业产品市场一再压缩, 产品附加值持续降低。部分企业运营成本长期保持高位, 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亟待转型升级。应继续加大针对大氮肥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改良投入, 加强营销力度, 发展产品设计、生产、装配和保障服务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面对合成塔内件大型化的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的中小塔内件销售进一步萎缩。由于合成塔大塔系统的研发投入巨大、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弱、职工队伍老化严重, 国家准入标准也即将发布, 打入大化肥市场对机械厂来说异常困难。针对上述问题, 应一方面努力维持现有内件产销规模和低附加值的压力容器加工业务;一方面结合国家大力发展清洁环保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要求, 加快产业转型, 积极寻求能够较好结合现有生产能力和人员、技术,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2. 提升勘察设计产业优势竞争力

设计院继续立足学校学科优势, 建立覆盖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咨询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高校设计院特色, 并逐步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模式接轨的优质勘察设计企业。未来几年中, 努力实现从单一技术型服务机构向智力服务型机构转变, 从生产任务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

要实现上述目标, 必须以品牌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教育建筑、宾馆建筑、综合交通建筑、司法建筑、物流建筑、医疗建筑等方面多出精品、强化特色。改善人才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 建立国内知名、业内闻名、区域有名的人才梯队。必须立足浙江、面向全国, 进一步拓展市场。浙江区域, 力争市场份额在今后的几年保持稳定增长。外地市场, 与境外设计公司联合, 积极参与重大城市的大型项目的投标, 以增强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设计院应关注西部地区大型项目的设计招标, 抓住机遇进入西部市场, 具体可以考虑优先打入西部地区的重大城市。此外, 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环境治理以及环境管理将会是一个热门的发展领域, 需要在相关资质储备与提升, 寻找相关合作单位, 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上下足工夫。

3. 继续推进民用产业发展战略

航海仪器公司应利用现有技术研发优势, 发挥军工企业的品牌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 找准新兴产业和成长性产业的切入点, 大力发展民用产业, 把民用产业作为企业一支长远发展的稳定基础。民用产业的选择上, 应放弃行业集中、进入障碍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一般传统产业, 集中企业资源发展市场前景良好、能体现本企业军工技术比较优势的高技术民品。按照技术相通、工艺相近、设备共用的原则, 选择最能代表自身核心优势, 能与军品形成战略关联的民品细分市场, 使军品的相关能力能够顺利地延伸到民品业务中。

全面统筹军品民品的协调发展, 消除对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争夺, 避免军品与民品这两种不同市场机制、不同生产管理模式混杂在一起的弊端, 降低管理和协调的难度和成本。在具体操作上, 军品部分实现“小摊子, 高水平, 集约化”, 按军品模式去管理;军民两用部分和民用部分可以探索“股份多元化、经营规模化”, 按照民品管理模式去管理。必须指出, 民品经营不可能脱离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而单独求得发展, 在强调民品单元“分”的同时, 不能忽视“合”的必然性要求, 应从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与运作机制上, 构建军品与民品之间核心能力和核心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体系。

4. 积极推进治理结构优化和产权制度改革

浙江工业大学校办各企业均先于集团公司即资产经营公司成立, 各业务单元经营职能较为强势, 且各自为阵, 是典型的“先有儿子, 后有老子”的企业集团;而集团本级于2008年成立, 行政管理习惯短期内不能完全转变, 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些业务单元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再者, 集团对这些业务单元的经营发展还没有找到强有力的支持点。应基于校办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建立基于战略的事业组织体系, 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管理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正确处理集团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 研究制定适合校办企业集团自身特点的集团性公司章程, 明确形成以集团总部为决策层, 各专业公司为经营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组织结构, 强化集团战略管理的统一性, 强化成员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逐步完善集团本级董事会成员结构, 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能。集团总部定位为校办产业的决策中心、投资中心、监督中心和支持保障中心。

根据集团产权实际情况,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充分考虑集团多年累积形成的现实现状, 提倡和推进股份制现权和期权改革, 动员和鼓励企业业务骨干入股, 在此基础上实现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充分利用股权设计和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扶优扶强, 推进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聚度。提倡和推进成员企业之间特别同行业企业相互持股, 探索通过交叉持股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同一产业的企业可通过交叉持股方式来进行策略联盟, 如生产制造型企业通过交叉持股来整合研发、技术和供应链系统, 以提升其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 减少公司经营风险, 维持和促进互相的合作。当持股达到一定比例, 同一行业可形成二级专业产业集团, 形成稳定的内部交易关系, 构成集团优势, 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魏杰.中国企业战略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童臻衡.企业战略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

[4]冯之浚、张念春.现代战略研究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制订规划 篇8

下面, 我想就做好规划工作, 谈一点看法和认识, 供参考。

建材行业历来重视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工作, 原国家建材局和现在的建材联合会都是如此, 而且也收到了实际的成效。在国家制定的每一个五年规划之前的一两年, 我们一定会接受政府委托, 也由自身发展的需要, 组织相当强的力量提前做一些行业政策发展专门课题的研究工作, 对行业现状和问题进行盘点和分析, 进而提出我们对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行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建议, 目的是争取让决策部门了解我们行业, 把行业的情况和指导行业发展的意见, 纳入到党中央的《建议》和国务院的《纲要》之中, 哪怕只有几句话, 也对行业发展举足轻重。值得一提的是, 在过去二十多年国务院制订的国家各个发展纲要中, 从”八五”开始到现在, 国家的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提出了指导建材发展的明确意见, 对我们建材有一个很好的描述和要求, 对于我们建材工业在新的五年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九五”期间我们纳入了支柱产业, “十一五”规划的时候。经过反映和建筑业一起写入纲要, 而没有纳入到原材料工业部分。

总体来讲, 我认为做好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十分重要。我反复强调的主要目的是, 一方面希望大家研究修改会上发的“十二五”建材规划, 另一方面, 希望大家各自都能多做些省 (区、市) 发改委、工信厅 (局) 的工作。比如在座的广东、山东等地方省市建材协会, 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应该争取在省委省政府制定《建议》和《纲要》的时候, 把建材的有关内容更多地纳入其中。此外, 大企业在地方上是受到政府重视的, 我们也应该反映自己企业和相关行业的情况, 使之对建材行业发展予以重视。如果在制订规划工作中能够吸纳我们反映的意见和指导我们发展的方向, 将对我们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

不管对行业也好, 对企业也好, 战略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是灵魂。它出了问题, 影响和损失必将是全局性的, 难以弥补。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继承了原建材部、局的传统, 重视战略和规划研究。研究制定中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就是这样由来。

作为指导行业发展, 很重要的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方针和政策。应该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 不能盲目求“新”、因人而异。因为一个方针、一个思想的提出, 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酝酿的过程, 没有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实践检验和修正, 它是难以见成效的, 要接受时间的检验。现在制定“十二五”规划, 就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 成绩是什么、经验是什么、差距是什么、原因何在等等, 都要有透彻的研究。从而, 明确“十二五”规划我们坚持什么、发展什么、修正什么, 方向、目标、任务也就清晰了。说到底是要有连续性、稳定性, 同时又要与时俱进, 在继承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我前些时候在工信部原材料司召开的建材“十二五”规划座谈会上提出,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要五个不变, 当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也要赋予其新的内涵, 坚持与时俱进。

第一, 坚持以满足建筑业市场需求为建材发展主要导向不变。建筑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为建筑业服务的, 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分割, 钢材木材没有纳入到建材的范畴之内, 宋志平同志曾写过一篇大文章, 讲了大建材的观念。我相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今后行业界线会淡化, 市场会把上下游相关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大做强。满足建筑业的市场需求, 首先就要知道建筑业是什么?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过去建筑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土木工程和房地产3个方面的产业, 现在根据行业分类, 与建材相关的主要有3个部分, 一是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包括房屋工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 (如铁路、公路、隧道和桥梁工程、水利港口工程、厂矿工程、管线和管道工程等) ;二是建筑安装业;三是建筑装饰业, 这就是我们建材在建筑业市场的需求之所在, 也是70%的建筑材料用于建筑上的大体应用范围。

我们着重研究了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 该表每5年编制发表。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编制的全国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显示, 建筑业对于主要建材制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2259, 完全消耗系数为0.3193。这表明, 建筑业每实现1万元产值所直接消耗的建材制品价值为0.2259万元, 建筑业每增加l万元产值将直接或间接拉动建材产值增长0.3193万元。建材工业与建筑业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是很密切的。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对建筑业有着持续旺盛的需求, 建筑业对建材业的需求和拉动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这种需求是长期的、刚性的。

综上所述, 建筑业是我们建材产品的主要用户, 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也可以说是“上帝”。建材工业必须坚持以建筑业的需求为发展主要导向, 应该是顺理成章, 不容置疑的。在国家“九五”计划中, 建筑业与建材工业一起并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十一五”又再次提出了要共同“促进建材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要求。近期, 我们在编制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中提出, 未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要适应和满足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要求, 就要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 延伸产业链, 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坚持满足建筑业需求不变, 根据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对建材的需求来研究推进建材工业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 依据建筑业的变化调整建材工业的发展方向, 将可以极大地提升建材产业水平, 引导并促进建材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一定要考虑建筑业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不变之中要有变。变的是新形势、新情况下, 变得有预期, 要有拓展延展的考虑, 首先, 节能建筑, 绿色节能建筑。过去数量满足就行了, 现在质量、性能也都有了新的需求。其次, 建筑业的住宅产业化、施工装配化等建材业现代化的要求必然向建材产业提出建材产品向部件化、制品化方向发展的课题。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通报联合会正着手进一步加强建材与建设部的工作联系, 促进建筑、建材的联动发展。前几天, 我和班子同志们专程拜访了建设部, 并同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进行了工作会谈确定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工作联系。我介绍建材为建筑业服务所做的6个方面工作, 同时也围绕建材建筑联动提出了所遇到的困难和工作建议, 并着重就建材产品标准与建设标准、施工规范的衔接、如何提高混凝土性能和标号、实现水泥产品的优质优用、推进“以质代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就谈到房屋建筑业, 从房屋建筑来讲, 要推进住房的装配化和全装修, 看起来不容易, 暂时只能是试点推行。住宅产业化问题是提到建设部议事日程上的。像中国建材集团北新建材 (集团) 有限公司、金隅都作为产业化基地性企业, 试图进行装配化地建设房屋, 工厂化制造, 而不是目前建筑业施工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我们建材制品业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建筑业新的变化趋势。再比如光伏光热的建筑一体化, 对我们也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所有这些, 特别当前低碳的消费、低碳的居住, 也都带来新的变化。以建筑业为导向, 再加上现在催生的新的内容, 来考虑规划建材的发展, 这是不变之中与时俱进的变化。我希望大家就如何更好地加强联合会与建设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在促进建筑、建材联动发展上多提意见、建议, 积极参与, 协助和支持联合会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效果。也希望各企业推动各所在地建筑建材业之间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这件大事, 确实可以做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提升的实事。

第二, 坚持结构调整为发展的主线不变。建材结构调整对行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变化。从建材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看, 只有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才能促进建材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所以, 结构调整是建材行业发展的主线, 不能变。任何时候都要把结构调整, 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中心工作, 在规划的制定和产业发展当中, 要处于始终不变的地位。但同时也要注意, 结构调整既有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也有组织结构的调整。在新任务新形势面前都会有新的内容, 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几年来通过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 行业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但现在产业集中度还不高, 小而散的状况并没有根本的改观, 所以要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上来。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作用, 把存量资产组织好, 能够把几个主要产业的并购重组工作、组织结构调整工作, 大力地推进一下.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大企业是组织结构调整的核心。戴着“过剩产业”的帽子, 实际也是推进组织结构调整的好时机, 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集团、金隅集团、冀东集团、华新水泥等企业, 在座的水泥、玻璃企业都做了这个事情, 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行业着力抓好组织结构调整提供了经验, 但任务还很艰巨, 任重而道远。

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当中, 要变的是什么?技术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节能减排为中心, 这里边有新的内容, 过去主要是粉尘、二氧化硫。现在是温室气体摆到了突出重要的地位, 这既有老问题, 又是新问题。我们在碳减排捕捉和储存等方面还缺少经验和足够的技术准备。现在水泥、玻璃、陶瓷等产业, 基本工艺不可能在短期内有革命性的变化, 工艺技术相对是稳定的。但是真正把能耗进一步降低, 还有潜力、有前景。节能减排的技术、环保装备的研究, 是今后技术结构调整当中的重中之重。

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哪里?放在制品业的发展。不能把建材工业停留在原材料产业的定位上, 应该不断地按照邹家华同志15年前给我们强调的, 要发展加工制品业。现在发达国家玻璃加工率都在70%以上, 我们经过l0多年的努力, 从过去的20%~25%提高到36%, 仅10个百分点。结构调整这个主线始终要坚持, 而且不同时期有着变化的内容。现在有些水泥大企业也在探索涉足集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行业, 我认为是值得称道的。工厂化制造房屋也在逐步地由试点开始推广, 向制品化发展。

第三, 坚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向低碳目标前进不变。这里边有很多内容, 一个是技术内容, 在技术结构调整当中说到了这些。真正要向低碳目标前进, 它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不是单靠某一方面。有技术方面的举措, 离开新工艺技术, 靠原有的老工艺如何前进?必须狠抓技术的提升, 没有技术其它都是空的。技术措施还是要对能源利用上采取吃干、榨尽的办法, 提高热效, 这方面还有潜力, 但真正要达到碳强度继续降低, 必须要有宏观调控措施, 要有中观的行业自律;要有微观的企业加强管理, 要有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诸多措施办法, 否则是有很大困难的。比如现在水泥行业发展很快, 特别是数量扩张惊人。下一步它可能就是经济发展的负担了, 这个前景是存在的。现在算一笔账, 水泥工业经过这些年的结构调整, 包括建材工业板快中建筑材料、非金属矿、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产业间的调整, 目前全国水泥工业增加值占建材全行业的24%, 但它消耗的能源要占到75%, 当然这里面存在水泥商品价值低估, 但它首先也是个供求关系的问题。

这是多沉重的负担?按照中国2008年第二产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11t标准煤, 现在建材工业各产业当中, 只有水泥、石灰、陶瓷、平板玻璃4个产业超过, 而且水泥以10.5t耗煤远远超过, 是建材行业平均3.98t的近3倍。所以, 技术措施要继续采取, 还有减排空间, 还有节能空间, 但要达到碳减排强度从总量上降低, 仅靠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减少总量。过去我们听到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 都会很高兴;但是水泥2009年达到l6.5亿t, 2010年预计有18亿t时, 对我们来讲并不是一个值得兴奋、值得振奋的事情, 而是很大的工作负担 (雷前治同志插话:必定会成为社会的沉重包袱) , 现在水泥确实不能再盲目发展了。

如何减量?首先, 以质代量。2000年, 我们只有5 000万t的新型干法水泥, 仅占水泥总量的10%。从2004年开始大发展, 每年以1~1.5亿t的量在增长, 但是, 水泥标号怎么变化的呢?如今在新型干法占78%的情况下, 32.5水泥基本维持在60%的水平, 42.5只有20%多一点。需要说明的是, 撤销建材局以后, 这个数据没人统计了, 过去都有标号、品种统计, 现在没有了。我们把2004年和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拿出来分析, 推算出来了刚才的数据。较低标号的水泥比例基本没有变化, 甚至2008年还高了两个百分点。我们先进的工艺、优质的熟料产品。 (现在熟料一般在65MPa左右) 去生产32.5的水泥, 这合适吗?

我在与建设部进行会谈的时候, 对两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一个是标准规范, 现在建材产品特别是新产品, 我们的标准和相应的建筑的规范、定额、图册有相当滞后的过程。怎么衔接?工作如何推进?这是第一个大问题。

其次, 现在建设系统, 混凝土标号偏低, C20、C30为主, 没有多少C40、C50, 那用那么好的水泥干什么呢?水泥的技术进步对下游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建议, 中国钢铁协会、中国建材联合会 (包括水泥协会) , 加上建设部系统的相关协会、学会, 在建设部牵头指导下, 从调查研究入手, 摸清情况, 对提高混凝土标号做出一个政策建议, 提请国家注意这个大系统究竟怎么弄?混凝土标号不提升, 水泥不减量, 要实现碳减排、包括降低碳强度, 难上加难。仅仅靠技术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向低碳目标前进, 就是要以质代量、减少水泥总量。

要提高生产集中度, 要发展大企业集团, 加强企业自律, 目的使水泥价格真正反映价值。现在价格实在太低, 别看2009年平均每吨挣了20元多一点, 其中60个亿是财政返回。真正挣的钱是很有限的, 我们付出了多少劳动?水泥工业到2009年为止, 建了498条余热发电生产线, 装机容量3 335MW, 100多亿的效益。如果没有这个, 每吨水泥就要减少近10元钱的赢利。因此, 只有采取综合性措施,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上都作出巨大努力。工业增加值提高了, 相应的碳强度就下降了。这是十分有效的, 但不容易。在过剩、供求失衡的状况下, 局部地区更不容易。

第四, 坚持抓住机遇发展新产业不变, 特别是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起来, 做成一个大产业。这是建材三大板块当中比较薄弱的部分。现在新产品发展的难处, 不是主要在技术和生产上, 而是在推广应用上。所以建议搞新产品的企业, 有思想准备, 要准备花大力气, 像抓生产、建设一样去抓应用技术研发, 抓市场开拓和跟踪, 典型试点, 造成一定范围的影响, 去推广。建筑材料工业是一个系统。轻工业的牙膏、自行车等之间有什么关联?但建材, 基本上都服务于盖房子 (除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 , 集成材料盖房子。这次去建设部, 首先就是要求建材工业提供传热系数低的各类新型建筑材料。现在有很好的形势, 推广了很多省市。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城乡结合部、新农村建设等, 相当大的范围。我们应该怎么有批量, 之后怎么有规模效应, 怎么降低成本, 怎么生产应用?我看有必要好好分析研究。我们要好好宣传这个事情。

新产业的发展, 薄膜电池发展起来了, 我也同意李新华的观点, 不要老是给别人搞配套。搞光伏、光热和建筑一体化的时候, 要自己搞几个建筑物, 搞成一点气候。现在大家的起步线基本相当, 没有太大的差距。我们的设计院都有建筑设计所, 要有胆量去搞点一体化的设计、建设, 把薄膜太阳能, 当然也包括硅电池等, 房顶应用、墙面应用都要搞起来, 而且此间是互动的, 能不断反馈产品如何改进、规范如何制订, 一旦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比什么都强。所以要抓住机遇, 发展新材料, 推广应用形成气候。

第五, 坚持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不变。突出要靠自主创新把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上去。l5年前我们提出的“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符合中央一系列战略、方针、政策。靠新出强, 现在更要提倡自主创新。这方面我们当时的内容还有缺陷, 只讲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体制、新人才, 但没有强调自主创新。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l5年来的行业发展实践检验, 去审视修改, 去完善, 要强调新形势、新任务下, 丰富和发展这个战略。“由大变强”是目标, “靠新出强”是途径。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9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10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上一篇:地产园林下一篇:北京沟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