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画书

2024-08-14

儿童图画书(共12篇)

儿童图画书 篇1

摘要:生命教育强调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 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 当前在我国教育中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如果从幼儿阶段, 就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 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图画书以图为主, 图文结合的这种形式很符合幼儿的阅读心理, 同时, 书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还能有效地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

关键词:图画书,儿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旨趣, 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 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凝聚人情味,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是教育价值完美的体现之一。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 如能从幼儿阶段, 就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 使他们从小就对生命、亲情、关怀、友情等多种在人的生命成长中不可回避的因素有初步认识, 这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图画书因为图文结合, 主要用图讲述故事的特点, 对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是最适合于他们阅读的书籍。同时, 从儿童教育的角度看, 图画书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恰恰是可以用来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材料。

一.认识死亡珍爱生命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给孩子讲述这个有些严肃甚至冰冷的话题, 令许多家长觉得为难。图画书中有很多涉及死亡主题的作品, 常常以一种温馨、轻松的笔调, 吸引人的画面, 隐于画面、文字中的内蕴, 帮助幼儿认识上述问题。

《爷爷变成了幽灵》中讲述了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突然倒在了大街上, 因为心脏病发作死了, 艾斯本很伤心。可是“这天晚上, 爷爷回来了”, 艾斯本又高兴又惊讶地叫道:“爷爷你又回来了, 你不是死了吗?”“我也以为我死了。”爷爷说。“噢, 我知道了, ”艾斯本说, “你变成了幽灵!”可爱的艾斯本叫起来, 接着艾斯本还让爷爷玩穿墙的游戏, “哇塞, 爷爷!”艾斯本说, “你真的变成了一个幽灵, 这太好玩啊!”死亡这个有些沉重而伤感的话题, 上述对话使得氛围立马变得轻松起来。那爷爷为什么会变成幽灵呢?艾斯本有一本介绍幽灵的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 他死后就会变成幽灵。”那爷爷到底忘了什么事呢?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巧妙地通过艾斯本帮爷爷找那件忘记的事, 穿插进了许多温馨而幸福的回忆:爷爷年轻时候的, 和艾斯本在一起的快乐、难忘甚至无聊, 这些甜蜜的回忆冲淡了失去爷爷的痛苦和伤感, 爷爷突然说:“啊, 对了是这件事?”“我想起来了, 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爷爷说着, 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 我的小艾斯本!”原来爷爷忘记的是对艾斯本说“再见”, 这是让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 令人感动的图画书往往就是在一瞬间打动着你。

此书通过巧妙的构思把艾斯本认识死亡的过程写得细腻极了, 从艾斯本不接受爷爷的死, 和爷爷重新相见, 和爷爷充满温馨的回忆等。在如真如幻的现实和回忆中, 图书向儿童讲述了死亡及如何面对死亡。从本书中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恐惧和痛苦, 更多的是充满温馨的回忆和感动。爷爷虽然离开了, 但爷爷的精神、气息永远活在艾斯本的心里, 流淌在他的血液中。

二.感受亲情懂得感动

爱本身是抽象的, 是人内心的一种感受, 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表达爱, 令许多家长觉得有些头痛。图画书往往通能通过温馨的画面和文字、通过字里行间洋溢的脉脉温情与浪漫诗意让孩子受到亲情的滋养和感动。

(英) 安妮塔·婕朗的经典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讲述快要睡觉了, 小兔子对大兔子 (兔爸爸) 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可猜不出来。”大兔子说。“有这么多。”他用力伸开双臂。大兔子的手臂更长, 它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我的手举得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说。小兔子又是倒立, 又是跳, 但他总是比不过大兔子。小兔子困了, 她看着天空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说完, 闭上了眼睛。大兔子低下头亲了亲小兔子, 微笑着轻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作者巧妙地用一大一小两只兔子, 把生命中那种最原始的父子之情浓缩在短短的一段对话里, 爱的表达在书中是如此的具体、形象和生动。对“我有多爱你”的话题, 小兔子和兔爸爸谁都不愿输给谁, 用自己的全力表达着, 但爱如海洋, 博大而深远, 无论怎么表达都觉得不够。通过故事, 孩子可以真切、形象地感受到彼此的爱有多深, 当妈妈和宝宝一起在睡前阅读这样的图画书时, 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动呢?

三.亲近自然学会关爱

《给小鸭子让路》是1942年获得凯迪克金奖的经典图画书。书中讲述了一对野鸭夫妇马拉先生和太太为了找个合适的地方居住, 飞呀飞呀飞到波士顿的时候, 累得飞不动了, 那里的公园有个很好的池塘, 池塘里有个小岛, 他们决定在这里过夜。第二天早晨, 他们在池塘底部的泥浆里找到了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 当他们准备离开这个地方开始新的旅程的时候, 来了一只载满游人的船, 人们纷纷朝水里丢花生米, 马拉先生和马拉太太饱餐了一顿, 于是便决定在这个池塘做窝, 他们正高兴终于找到了喜欢的地方安生, 突然一个小男孩飞驰而来的自行车差点把马拉先生压扁, 这个地方养孩子很不安全, 他们决定另外找个地方。终于, 他们在江心岛上找了一个好地方安了家。马拉太太生了八个蛋, 孵出八只小鸭子。一天, 马拉太太带着孩子们穿过城市到公园的池塘去, 她的丈夫在那儿等着她和孩子们。鸭妈妈和孩子们过马路的时候许多汽车来来往往, 太危险了!他们无法过去, 便“嘎嘎”地大叫起来。好心的警察米其尔吹着哨子跑过来, 站在路中央指挥交通, 帮助他们安全地通过了。

这是一本充满了温情与关爱的作品, 《纽约时报》的书评说:“这是一本最仁慈的书。”书中热心肠的警察米其尔让多少人为之感动, 野鸭马拉太太领着孩子们过马路的时候, 鸭妈妈走在最前面, 小鸭子排成一排, 跟在后面, 图画书作者用深褐色、略带那么一点暖暖的暗红色的色调, 画下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车辆, 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路的场景。鸭子与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面, 让读者倍感温暖。

四.珍视友谊学会共处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多以自我为中心, 较少主动去结识新朋友, 加上很多家庭都住在高楼里, 可去游玩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更大大减少了他们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因此,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怎样去认识新朋友。一方面他们很孤独, 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如何交朋友。

图画书《我有友情要出租》讲了一只大猩猩, 觉得自己很孤单, 但不知如何交朋友, 有一天, 他在大树上贴了一片叶子, 上面写着:“我有友情要出租, 一小时五块钱。”这个笨笨、傻傻而又不失可爱的大猩猩, 采取了“出租”的方式, 干脆把自己租出去, 这一来不但有朋友陪着一起玩耍, 而且还有钱赚, 一举两得。刚巧, 小女孩咪咪骑着脚踏车过来了, 正好没有玩伴, 就租下大猩猩陪她玩。咪咪教大猩猩玩踩脚游戏, 玩剪刀石头布, 他们玩得很开心。接下来, 小咪咪每天都要来租友情, 她越玩越开心, 他和猩猩的感情也一天天加深。这一天下午, 大猩猩特地没带装钱的小背包和计时用的沙漏, 反而准备了好吃的饼干, 到大树下等咪咪, 等了好久好久, 咪咪一直没有来。终于, 一部大车子开过来了, 咪咪就坐在上面, 原来咪咪家要搬走了, 特地过来给大猩猩道别。咪咪留下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布娃娃给大猩猩做纪念, 离开了, 留给大猩猩难忘的想念。

孩子的内心就像这个大猩猩多么需要有一个朋友陪着, 咪咪的离去让本书带上一丝伤感。然而, 孩子更能从书中感受到大猩猩和咪咪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大量运用暖色调的图画让大猩猩和咪咪的友情持续加温。书中有一幅图很感人, 大猩猩趴在地上, 左臂枕着下巴, 右手放在头上, 面带笑容, 津津有味地看着小咪咪做作业, 眼神里尽是满足和幸福。拥有朋友的幸福和失去朋友的伤感, 都让孩子们从这本图画书中感受到了, 读过这本书的孩子或许更能感受友谊的珍贵和朋友的重要。

比起认识更多的字, 背熟更多的诗, 图画书对于生命真谛的诠释更为珍贵。读图画书时, 孩子们常常被打动, 或如痴如醉, 欢呼雀跃;或入情入境, 潸然泪下。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当它把愉悦带给孩子们时, 也就把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

参考文献

[1]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J].人民教育, 2007, 12.

[2]梅子涵, 方卫平, 朱自强, 彭懿, 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M].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8.

[3]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03

[4]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5]袁晓峰.让孩子去热爱与渴望——“绘本快乐阅读”课开发的理念与实践[J].人民教育, 2006.

儿童图画书 篇2

影响孩子一生的情商故事图画书(礼盒装15册DVD·注音版海豚绘本系列)超级冒险王系列组合14册(耕林文化)池塘真的会变魔术吗? 1001大发现组合5册

14只老鼠系列(第二辑组合6册)14只老鼠系列(第一辑组合6册)阿罗系列(新版7册)巴巴爸爸经典系列第二组合5册 巴巴爸爸经典系列第一组合5册 贝托妮和她的一百二十个宝宝 不不园

当牧羊人熟睡时 登登在哪里

宫西达也平装组合4册 怪味豆哲理书组合5册 害羞的小哈利

和英童书爱与成长系列组合5册 黄雨伞(附CD-钢琴曲)机器人心里的蓝鸟

金种子接力精品图画书组合6册 蓝色小考拉组合10册(自我修养系列)名侦探杉山第一辑组合5册 小小探索者百科全书(注音版5册)你不能带气球进大都会博物馆 亲亲+妈妈的牙2册 四点半 我爱波波熊

我不困,我不想睡觉(查理和萝拉系列)我太小,我不能上学(查理和萝拉系列)小聪仔科普版绘本(2008第一季组合3册)小豆芽系列(组合3册)雪地里迷路的小狗 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足球万岁

游乐场中的科学系列组合4册 超级棒的朋友2册(中英双语·耕林文化)情境认知绘本组合2册(耕林绘本)睡美人(耕林文化精选绘本)小笨猪与大坏狼组合6册(耕林文化精选绘本)熊亮作品:野孩子图画书系列6册 宝儿(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抱抱(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彼得的椅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猜猜我有多爱你(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房子,再见(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风到哪里去了(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好饿的毛毛虫(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好朋友(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内裤超人组合5册

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组合5册 贝贝熊丛书之开心父子系列组合6册 派老头和捣乱猫的开心故事系列(组合8册)怕痒痒的小鱼(“我会读丛书”童话绘本)奇怪的帽子(“我会读丛书”童话绘本)大笨鹅和呆呆鸭组合2册(DK系列·英汉对照)洞里洞外的小老鼠(组合2册)书本科技馆·有趣的科学游戏系列组合3册 安野光雅数学绘本组合5册 奥运大派对组合7册 中野弘隆数学游戏绘本8册 “怦怦跳”科学图画书第二辑10册 叽里咕噜幽默绘本系列5册

暖暖心绘本组合4册(儿童心灵成长图画书系)亲爱的蓝袋鼠组合6册(儿童心灵成长图画书系·注音版)嘻哈农场组合4册 妙想科学系列8册

奇幻之旅组合4册(蒲蒲兰系列)幸运小精灵系列组合6册

幼学启蒙丛书第二辑8册(神话/民俗故事·注音版)不莱梅的音乐家(耕林文化精选绘本系列)丢饭团的笑婆子(耕林文化精选绘本系列)三只小猪(耕林文化精选绘本系列)我要来抓你啦!(耕林文化精选绘本系列)小嘀咕系列(组合4册)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耕林文化精选绘本系列)99厘米高的彼得(梦幻童年书系)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梦幻童年书系)坚定的小锡兵(梦幻童年书系)老鼠在星期四想什么?(梦幻童年书系)民间故事绘本组合2册 人小鬼大的尤利组合7册 三个丹尼斯系列组合6册 谁的自行车(梦幻童年书系)太阳公公(梦幻童年书系)无字书猜猜看组合2册(梦幻童年书系)小白马(梦幻童年书系)小老虎梦幻童书第二辑组合15册 小老虎梦幻童书第三辑组合14册 小老虎梦幻童书第四辑组合11册 小老虎梦幻童书第五辑组合14册

小老虎梦幻童书第一辑组合15册(英汉对照)小朋友生活教养系列组合6册 雪山救助犬和旅行者(梦幻童年书系)圆圆的月亮(梦幻童年书系)再见小象(梦幻童年书系)真正的男子汉(梦幻童年书系)真正的朋友(梦幻童年书系)绿色童谣行动

打开诗的翅膀(启发精选童诗绘本)没有字的故事(海豚绘本花园)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平装组合8册 Polo系列第二辑组合4册 无敌小剑侠跳跳周组合5册

幼学启蒙丛书第四辑8册(古代笑话/智谋故事·注音版)魔法小公主莉莉组合10册

海盗兔子小亨利(海豚绘本花园平装组合之五)三毛流浪记(全集)小青蛙爱阅读组合6册(注音版)月亮朋友(彩绘本·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快乐天使阿凡提 小鳄狼系列组合15册

小学生最爱读的阿凡提经典故事

有趣的科普图画书组合4册(贝贝熊童书馆)中国经典儿歌组合3册

嫦娥奔月等儿童插画名家作品典藏组合6册 九色鹿等儿童插画名家作品典藏组合7册 新蕾版桥梁书第二辑组合5册·注音版

金水桶·彩色童话系列6册(小学生名著书架·注音版)芭贝·柯尔系列组合4册(梦幻童年书系·英汉对照)

小象小猪系列组合4册

书本科技馆·每天知道多一点组合6册 大象的算术(蒲蒲兰绘本系列)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英汉)妈妈,买绿豆!(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门(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名家绘本:奥利弗·杰弗斯作品5册 魔法亲亲(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母鸡萝丝去散步(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木偶奇遇记(世界插图大师英诺森提作品)南瓜汤(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你睡不着吗?(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你喜欢(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葡萄(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青蛙和蟾蜍系列4册(信谊世界精选儿童文学)蚯蚓的日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傻鹅皮杜妮(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汤姆爷爷(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逃家小兔(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团圆(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我的连衣裙(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我永远爱你(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武士与龙(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下雪天(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下雨天(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小公主幼儿成长图画书组合4册 小蓝和小黄(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小猫头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小羊和蝴蝶(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小鱼散步(信谊幼儿文学奖作品)小种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一寸虫(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一园青菜成了精(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月亮,生日快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月下看猫头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英汉双语)最奇妙的蛋(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爱心树(希尔弗斯坦传世经典)石头汤(爱心树绘本系列)提姆与莎兰系列组合10册(爱心树绘本)田鼠阿佛(爱心树绘本系列)我不知道我是谁(爱心树绘本系列)鸭子骑车记(爱心树绘本系列)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爱心树绘本系列)一粒种子的旅行(爱心树绘本系列)一片叶子落下来

勇气(爱心树绘本系列·英汉对照)小象巴贝尔的故事(美国学生课外阅读丛书)格林文化名家绘本:郝广才&朱里安诺绘本组合3册(平装·附DVD光盘)阿利的红斗篷(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爱音乐的马可(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打瞌睡的房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组合10册(平装版)獾的礼物(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金老爷买钟(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三个强盗(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小阿力的大学校(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小猫玫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信谊健康图画书组合4册

中国寓言图画故事组合6册(国学启蒙·注音版)子儿,吐吐(信谊精选图画书系列)生气汤(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熊亮作品:雪人系列组合3册 聪明豆系列绘本第三辑组合8册 大手牵小手系列组合4册(耕林文化)希望树绘本精选组合5册(中国儿童文学名名作)再见(兔年绘本)“小时候”原创图画书组合4册 阿凡提故事COMIC版组合9册

阿凡提经典故事绘本系列(组合2册·英汉对照)贝贝熊丛书之咿呀学语系列组合8册 贝贝熊系列丛书(第一辑30册·英汉对照)快点儿妈妈,等会儿爸爸 长毛象学校组合4册

新蕾版桥梁书第一辑组合4册·注音版 雅诺什绘本新组合4册 我有友情要出租

驴小弟变石头(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书本科技馆·有趣的数学探险组合6册

幼学启蒙丛书第三辑8册(古代/名胜传说·注音版)托马斯和朋友动画故事乐园(8册)好居乐农场的趣事系列绘本4册 森林的诞生

会飞的抱抱(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进城(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漏(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毛头小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启发精选数学绘本第二阶组合8册 启发精选数学绘本第一阶组合8册 贝贝熊桥梁书组合5册

不可不知的阿凡提经典故事(彩图注音版)大野狼系列故事组合3册 动物小镇系列组合2册

会动的粉耳朵+调皮的红鼻子(组合2册)两只小猫 美丽的梦想

透析儿童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问题 篇3

几年过去了,图画书品种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儿童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以及由此带来的早期教育问题。

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造成儿童早期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般认为,0-3岁婴儿期为一个阅读年龄段,4-6岁幼儿期为一个阅读年龄段。而最适合这两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就是图画书。目前国内的图画书市场虽然品种繁多,但是按照年龄段划分,4-6岁幼儿图画书占绝大多数,而0-3岁婴儿图画书却少之又少。因此造成了父母拿给0-3岁婴儿看的书,就只有认物书、认物卡片或者认物挂图,而且认知内容十分雷同。由于这些内容远远满足不了0-3岁婴儿三年时间的教育需求,很多妈妈无奈之下只得把4-6岁幼儿的图书买来给婴儿读,导致了婴儿时期的教育不合理的超前。

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本身已经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很多家长和幼儿园都希望孩子能把小学的知识在学前掌握,即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恰恰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即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出内心的秘密。”她所说的“适合的环境”中,教育环境要占绝对的比重。

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各个年龄段图书的比例是十分合理的,家长面临的只是在某个年龄段如何选择图画书的问题。但在中国,早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早期教育的主要载体——图画书也刚刚经历了快速萌芽和迅速成长的时期。如何让图画书的成长真正符合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的需要,是儿童图书出版不可回避的问题。

图画书比例失调的两大原因

造成国内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0-3岁图画书得不到专业的开发,原创力量薄弱;二是从国外引进时,大多数人认为0-3岁婴儿图画书含金量低而宁愿引进4-6岁幼儿图画书。

在国内,很多人认为,0-3岁的婴儿不识字,是不需要阅读的。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关于这一点,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认为:读书和识字是两个概念。识字多并不等于会阅读,只有真正理解了书的内容,才是真正的阅读。所以他认为,对于不识字的婴儿来讲,他们是通过用眼睛看图,同时聆听父母的讲解来了解书的内容的,这就是一个孩子最早的阅读。他认为,建立儿童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从耳朵不断积累词汇开始的,而不是从识字开始的。

目前,虽然早期教育理念已经渐渐地被80后的父母认可,但是承载这种教育理念的早期教育资源却极度匮乏。中国的孩子面临的问题是:0-3岁没有足够的书满足其教育需求,而4-6岁又有太多的书无从选择。

解决图画书比例失调的关键

要解决以上问题,专业少儿出版社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之所以强调专业,是因为国内少儿出版界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即低幼读物是最容易做的图书品种,加上国家对民营工作室的正式认可,很多并不真正具备出版资质的机构大量参与到低幼读物出版领域,结果造成低幼图书市场乱象的局面。

其实,低幼读物在所有年龄段的读物中是最难做的。因为婴幼儿的阅读和认知能力有限,编辑和作者要充分考虑孩子阅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可以了解并把握的。也就是说,低幼图书的编辑和作者需要掌握很多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把好低幼图书的真脉。

中国的教育是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很多在西方有效的教育途径未必就适合中国的孩子,因此,要解决中国孩子的早期阅读问题,是不能放弃本土原创这条路的。但是这条路不能走偏,我们不可以拿着垃圾书冒充原创图画书来误导本来就不成熟的阅读者,这一点唯有专业出版社才可以做到,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决不可轻慢。

另外,对于一些早期教育中世界相通的内容,我们也可以规模化、系统化引进,这也是一个保证0-3岁婴儿阅读质量和数量的途径。毕竟西方完善的早期教育体系孕育了大量优秀的专业读本,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捷径和有效的补充。

解读非传统形态的儿童图画书设计 篇4

国内市场上传统的儿童图画书在题材上的选择上多半比较保守。多半集中在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寓言、成长故事、生活常识、科普性图画书这一类题材。尤其是成长故事非常受亲睐。在创作手法上分析, 国内市场的图画书基本上还是局限在一个“书”的概念之上, 百分之八十的图画书是建立在纸张的基础上, 这是儿童图画书单一性的表现。过份的强调纸张以及印刷效果只会将插图创作者局限在绘画的领域中。技法老套, 造型抄袭比例大, 色彩上都是以鲜艳的分裂互补色作为基础。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 选取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3部成长系列图画书中各一册, 在主角形象创作、色彩、技法等方面分析图画书的创作特点。调查一:成长系列图画书中创作技法及造型、技巧分析。

从市场潮流分析, 传统的图画书设计是建立在市场销售的基础之上。因此,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图画书品种中, 多半也能看出市场潮流的导向。那么这样从设计到销售的方式无疑会造成一个弊端, 什么样的书才是孩子喜欢的图画书, 一切购买权利都是掌握在大人手中, 孩子究竟喜欢什么?他们参与选购的机会有多少?从之前的调查结果分析, 家长的购买点集中在“内容是否合适”。出版商更是迎合了家长这样的心理特点, 在儿童图画书的设计上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态度。尝鲜式的设计方法有一定的风险, 出版商在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几乎全部规避风险, 减少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和创新。这是目前国内图画书市场的恶性循环。缺少了图画书样式上的创新, 让家长在挑选图画书时显得局促。

第二章非传统的儿童图画书解读

1.参与创作人群的独立性。

以往涉及到的儿童图画书, 多半将文稿和插图分为两个不同的设计部分, 从事文本写作的多为幼教方面的从业人员, 负责编写儿童文学;从事插图绘制的多半是插图设计师、出版社美编等。两者在共同完成图画书创作的过程中, 交流探讨的机会相对较小, 都是各自封闭在自己的空间内完成设计部分, 有时插图师无法深入探究文学作家的语境含义, 或是在文字表述的理解上存在歧义, 从而造成插入的图片无法很好的表述文字的含义。图画书是最需创意的一门艺术, 在图画书中, 图是整本书的主体, 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家长和从业人员的概念中, 儿童图画书是以内容作为主体, 插图是陪衬。因此, 相当一部分的图画书在图文搭配时出现了问题。上世纪60年代, 日本的五味太郎所尝试的图画书设计, 就很好的规避了文图不一致的现象。艺术家的参与对图画书的创作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 我国相当一部分艺术家参与了儿童图画书的独立创作。

当然, 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对艺术家独立设计的儿童图画书表示质疑, 认为很多故事在情节的表现上过于荒诞, 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文字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一个故事要有一个主题和思想, 没有意思的话尽量少说。但周作人先生曾说过:儿童文学中最有趣的是那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这其实就是指的荒诞的作品。翻阅国外相当多的设计师独立设计的儿童图画书, 这种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不占少数, 这种很到位的荒诞感、又有幽默的感觉在语言的境界把握起来比较困难, 这也是设计师与文学作家在文稿上写作时的最大区别。

如安石榴的《星期三下午捉蝌蚪》, 不论是图画设计还是文学创作都是极有特色的表现方式。这本图画书从环衬已经开始讲故事, 里边暗示的许多信息在后边故事里都会出现。这就是耐人寻味的设计。全部的图画术内容并没有高深的道理, 平淡的细节和没有头尾的故事。每一处细节都是以图形、色彩来表示, 当文字作为辅助的参照之后, 图画书会变得更加有趣, 孩子也会更加喜欢阅读。而无厘头的文字更能迎合孩子平时的语言习惯。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在每一个成长环节中的特点, 用符合孩子语言习惯的语句还创作图画书, 还原图画书的本质。

2.题材的广泛性。

现在的孩子在各种媒介的影响下过早接触了成人的社会。这已经容不得我们把孩子和所谓的成人的“敏感话题”完全隔离开;当孩子们对一些现象产生疑问时, 大部分的成年人认为, 有些问题较为负面, 孩子不能理解和承担;还有的成年人对敏感话题无从开口, 不知怎么说才是得体的方式;大部分人认为小孩子长大后, 自然会懂的, 没有必要早早知道。而大部分儿童在幼年时不会直接遇到诸如父母离婚、失去亲人等社会问题, 但是已有部分儿童是成人问题的亲历者, 而且在我国已不在少数, 有些儿童由此产生心理障碍, 如抑郁症、自闭症等。现在孩子接触图画书的年龄大大提前, 通过图画书孩子可直观地接受信息, 而特殊题材的图画书也是儿童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⑴关于死亡。

死亡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图画书题材的禁忌, 介于传统文化的原因, 家长也不愿将此话题和孩子说, 但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孩子从小到大, 免不了经历亲人离世,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图画书来排解孩子紧张恐惧的问题?国外艺术家已经有了关于死亡话题的儿童图画书的尝试。如玛格丽特·威尔德文、罗恩·布鲁克斯图的《猪外婆》——让孩子体验悲哀。用一种模仿画家德加的甜蜜水彩色调, 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悲伤却温暖的故事。《獾的礼物》——体验生命。把死亡比喻成“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假如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的病孩听到这样一个温暖而有趣的故事, 是可以平静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的。

⑵关于两性。

如今在中国的大中城市, 我们发现与“性”相关的符号其实就在孩子眼前。遗憾的是经过这半年的时常调研, 国内市场上关于两性问题的优秀图画书并没有看到,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家长无从开口, 觉得时间到了, 孩子自然会知道;二是不知如何把握一个度, 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孩子描述;三是过分的依赖学校教育, 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尤其近期在网上出现了“香港幼儿园性教育的漫画”。这组漫画详细描述了精卵结合、父母相识相爱、性交 (漫画中的说法) 到婴儿产生的每个步骤。尤其对于夫妻性生活中的场景加以特写、说明。而到了孕产阶段, 婴孩从母亲大腿捉弄关键直接出来的镜头更是令人咂舌。这组漫画出自于德国性教育漫画, 一部分家长认为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涉足过早;少部分家长支持, 认为大陆早该这样, 越遮掩问题越大;而大部分家长认为大陆没有香港开放, 这方面的教育应换个角度。更有家长怕儿子看完漫画之后, 继续追问更深入的问题。多数人认为这组漫画给西方的孩子看是没问题的, 但是却不适合中国国情, 把西方的拿到中国来, 无异于照搬照抄。

由于之前没有处理和应对这个问题的方法, 因此有了这次性教育漫画的出现才能给我们积累宝贵的经验。对待这样的问题, 关键是如何引导, 这样专业的问题应该建立在教育学家和插图师共同合作的前提下, 以合适的度向孩子阐述这个令他们好奇的问题。

⑶.关于战争等社会问题。

这一话题的图画书几乎在国内市场上见不到。而新闻中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关于战争的报道。国外设计师的《敌人》则是婉转讲述了战争这个话题。两个士兵间切齿、恐惧的想象, 他们所知道的是:对方是敌人、坏、狡猾、残忍、野兽…这一切都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发给他们的战争手册上说的。通篇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向孩子描述了战争这一可怕问题。而孩子从文中读出的是战争滑稽可笑的一面, 而不是从小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有着深仇大恨的种子, 这无不是一种巧妙的方法。等他们长大之后, 能过深刻的理解战争这一含义后, 一定会感谢小时候战争在他的思想里, 并不是黑色、恐惧的。

国外艺术家也有描写阿富汗战争的图画书:《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 讲述了一个美丽、伤感又荡人心弦的故事。主题是控诉战争、祈愿和平。但是通篇没有半点对战争场景的正面描写, 作者静静地叙述小男孩亚默平静的生活, 极尽铺陈之力把生活中的欢喜和幸福描绘得淋漓尽致。在主人公的表情上得到充分展示, 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主人公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即使在战争中, 巴格曼村民的乐观与坚强。故事始终都是在叙述孩子的生活, 平静中却透着掩饰不住忧伤。这篇图画书通过最普通的“小人物”的“小事”来打动读者。图中运用色调和明暗表现季节的更替、时间流逝, 色彩随着小男孩亚默情绪的起伏而变化。这是种非传统的图画书题材尝试, 孩子们能够通过人物情绪的变化感知战争带来的迫害, 同时也能打消孩子对战争自己的想法, 让孩子感知生活、感知社会。

3.创作材料的多样化

⑴立体书。

这是儿童图画书的革新, 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书之一。就立体书的历史而言, 应是儿童文学出版品中的一种特别分类, 是图画书中的创意升级。立体就是兼具了书的内容, 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 它跳出平面的书的限制范围, 创造了三度立体的空间, 提供让孩子可以动手去玩的对象, 艺术美感的视觉图像让孩子去鉴赏体会、互动。最震撼的莫过于《爱丽丝漫游仙境》, 这本书的立体版本制作是出自罗伯特·萨布达之手, 他被称作“立体书大王”。这种全新的纸艺手法, 让插图跃然书页之上, 更让读者沉浸在玩具书的故事中。从这之后, 国内也出现了不少有趣的立体书, 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 但多因为高昂的价格把很大一部分读者拒之门外。近些年很多实验性的课题不断时间和研发, 使得很多图画书爱好者大量的参与到了立体书的创作中, 出现了很多好的创意方式和图画书范本。如《好多好多房子》系列;《马戏团系列立体书》;还有很多科普性图书也采用了立体的形式, 如《恐龙立体书》、《动物世界》等。

通过实际调研, 大部分的家长和孩子非常认可立体书这一形态, 孩子能够边玩变学习, 在玩耍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目前国内市场的立体书多半出自外国艺术家之手, 国内原创的比例相对较小, 即使是国内原创, 也多半停留在低幼启蒙这一层次阶段, 遇到复杂情节性的故事要用繁杂的纸张咬合结构时, 国内设计师和艺术家基本上很少接触, 所以大部分家长期望的是, 希望国内原创的立体书能够快速发展, 有更多更好的, 符合国内教育特点的立体书出现在购买挑选的行列。

⑵绘画材料的创新

(1) 布面质地的运用。

这也是儿童图画书中独特的分类。布书一般有两个形态, 一是完全以布的形式出现, 从封面到封底, 都是用布缝制而成。这一类书一般出现在学龄前、低幼启蒙的认知教育阶段, 情节简单、色彩鲜艳。这主要是符合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 纸质书籍较硬, 易划伤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如妈妈布书系列《手掌小布书20本套餐》、《lala布书》等都是国内原创的布书, 深受家长的喜爱, 在锻炼孩子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类布书是借鉴了布的形态、肌理特点以及质感等方面, 经过简单的缝制、拍照之后, 再经行电脑处理。给图画书的制作手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2010年信谊图画书获奖作品《门》则是以布面缝制的手法。这部书情节简单、色彩单纯, 设计大气。材料的选择和表现手法颇见匠心, 创作者细心地根据画面表现需要, 自然又考究地选择了灰色纹理的各种布料, 拼贴之后用机线踩出轮廓——机械的线条规则而笨拙, 与色笔描绘人物的脸部细节形成了对比, 线条与色块的搭配, 干净利落, 节制而不铺张。

同样, 国外也有很多模仿各种材质的图画书创作作品, 如莉迪亚·莫恩科创作的《噢噢噢!大猩猩》中采用了很多布面材质。

(2) 特殊纸张的运用。

近年来, 随着参与设计儿童图画书的人员越来越多, 带有实验性的课题也非常之多。尤其是在纸张的选择和使用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例如带有声响的纸张常被用作低幼儿童抓、拿等动作训练;另外在一些带有色彩训练的图画书中选择使用了玻璃纸。但市场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一些家长购买了与孩子年龄不相符的儿童图画书, 例如一些带有反光材质的图画书并不适合幼小的孩子翻阅, 纸张过于光鲜能够反射一部分光线会对幼小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 虽然这一类图画书制作精美, 深受家长的喜爱, 但还是希望在设计的过程中, 能够将一些纸张的适用年龄层次在图画书的封面或者封底进行说明。

(3) 复杂材料的运用。

很多的图画书在制作插图过程中已经超越了绘画的领域, 例如目前国内市场上有豆子、纽扣、线、等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WADDLE!》为例, 书中采用的是光影和塑料片材质, 实验中, 我将书页的拉动, 看到小动物“动”起来, 家长和孩子的兴趣一下被调动, 能吸引孩子更长时间的注意力。

总结:创新型的设计形式很能够符合孩子和家长的的兴趣点, 经过几次实验发现孩子喜欢新题材、新材料、艺术手段丰富的图画书。孩子和家长更能被缤纷的制作方式所吸引。这种非传统的图画书设计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第三章儿童图画书调研

调查二:孩子对儿童图画书的选择和阅读。调查以四个年龄阶段做基础, 分别研究孩子阅读图画书的比例, 阅读过特殊题材图画书的比例, 以及曾经参与只做过图画书的比例。研究表明:

1.0-3岁的调查对象40人, 全为孩子父母, 在图画书阅读的过程中, 基本上全是父母口述给孩子, 阅读传统图画书的比例占到了调查人数的95%。接触过布面材质图画书的孩子过半, 占到总人数的58%, 由于孩子受媒介的影响较小, 基本上在图画书的选择上不涉及敏感话题的表述。孩子父母全部没有参与过图画书的创作和设计。经过调查发现, 过半的家长在图画书的选择上还是比较注重材料的质地, 有意识的在图画书材料上和孩子的行为、动作训练以及安全性进行了思考。

2.3-6岁的受访对象为少儿美术培训学校的学生, 共40人。曾经阅读过图画书的人数为40人, 阅读过另类题材或制作材料的的图画书人数20人, 占到所有人数的一般, 班上共有3位同学参与过图画书的设计和制作。

3.6-10岁的受访对象同样是少儿美术培训学校共计86人, 全部同学都阅读过儿童图画书, 另类的儿童图画书只有14名同学接触过, 多半是接触的立体书和特殊材料制作的图画书。没有一名同学接触过特殊话题的图画书, 有10位同学参与过图画书的设计和制作。

4.10岁以上的孩子来自于美术培训学校, 共计20人, 全部阅读过儿童图画书, 另类图画书有2名同学接触过, 为立体书和特殊材料制作的图画书, 没有同学阅读过特殊话题的图画书以及参与过图画书的制作。

调查可见, 图画书已经是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岁之后,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图画书的陪伴下成长。并且给孩子阅读了特殊题材的国外优秀图画书之后, 几乎每个孩子都觉得有趣、新颖、没看过这么好看的图画书, 希望看见题材、制作材料更丰富的图画书。从调查中也发现, 孩子希望能够读到多样化题材的图画书作品, 并且在一部分图画书中, 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 从中找到共鸣, 这就需要图画书设计师, 从多重的角度和缤纷的制作手法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制作出更多适合孩子并且受到孩子喜爱的图画书作品。

摘要:图画书是儿童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国图书市场平均每年推出少儿读物约有2万种, 儿童图画书每年出版数量达到5-6亿册。中国有近3亿的儿童, 几乎当今的每一个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到儿童图画书, 在所有的出版物之中, 不乏深受孩子喜欢的图画书品种, 但相当一部分图画书处于滞销状态。并且图画书的题材大同小异, 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 生活常识到科普性读物, 内容千篇一律, 相同题材、内容的图画书可能出自多家出版社, 从平装到精装几十个版本。这种出版现状也使得家长在选择图画书时无从下手。那么, 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图画书?面对国内大部分原创图画书质量缩水、内容老化、缺少创意、画工粗糙等现状,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非传统图画书解读,图画书市场

参考文献

[1]《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编著;21世纪出版社;2006.9.1

[2]《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市场竞争与创新战略》王勇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1

儿童古诗图画 篇5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从低幼儿童的心理谈图画书的设计 篇6

在儿童出版物中,除了传统的儿童文学和少儿科普增长速度平稳,图画书已成为该板块中的新势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每年新增出版的图画书数量竟然是前一年的一倍之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网络书店销售排行榜中,图画书往往在前十榜单中占据半壁江山。为何图画书能迅速蹿红呢?伴随着进入读图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亲子阅读成为热门的话题,这为图画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纵观我国图画书市场,火爆的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教育意义过重、缺乏儿童的想象力等,这些问题曾一度被专家直言指出。我国的图画书出版市场混乱,不仅没有让图画书成为引导低幼儿童成长的工具,还影响了低幼儿童的成长结构性。面对诸多问题,笔者根据图画书市场的情况,从低幼儿童的心理出发,探讨图画书的设计。

一、读图启蒙时代的到来

学龄前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重要根基,这个时期的低幼儿童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定义世界,图片被认为是最好的启蒙读物。图画书不但是教科书,而且是不一样的教科书,它给予的不是教条认识,而是活生生的体悟和理解,是对儿童生命意义的真实写照。优秀的图画书展现儿童的天性,以自己的方式诠释那个世界的图景,有助于让儿童更快地认知世界。很多编辑在策划图画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图书内容的特色,忽略了插图的搭配使用,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图画书最重要的就是用插图来满足低幼儿童的需要。

一本好的图画书应给低幼儿童带来欢乐体验,这就需要用插图来展现童心世界。低幼儿童不喜欢平淡,不喜欢循规蹈矩,他们喜欢不断地“出事”,喜爱令人惊奇的故事。由于低幼图书的读者大多数都是文字识读能力较弱的儿童,因此,在图画书的插图设计上,编辑应尽量挑选抽象、有启发性的图片,做到插图活泼有趣,情节生动,文字浅易。图画书以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展现儿童的世界,这个儿童世界里不但有客观真实的存在,也有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展开的想象世界。由于图景的展现方式是按照儿童,更确切地说是按照低幼儿童的视野展开的,因此,它是按照低幼儿童的意识活动呈现的一个童心世界。在图画书中,我们通过动物、植物、日常物品等不同的物体让低幼儿童被直观生动的艺术形象所吸引,由此联想原有生活经验中曾经知觉过的客观存在,并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图画书是低幼儿童认识真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图画书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性状来展现世界,而且往往将朴素的视野和人文的视野交融其中。许多图画书都是围绕低幼儿童的日常生活特点作为创作基础,如低幼儿童的吃饭、睡觉、刷牙、洗澡、散步、游戏等,不同系列的主题让低幼儿童通过图画认识真实世界的生活,引导他们接纳日常生活习惯。在“和英童书米米系列”中,作者用《米米说不》《米米爱模仿》《米米遇见书》《米米玩收拾》《米米坐马桶》《米米小跟班》六个不同的主题,从低幼儿童认知真实世界的角度出发,呈现低幼儿童渴望了解真实世界的愿景。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知识体系更是如此。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学会了解事物的大致脉络以及相互联系,远比了解一个细节、一个片段要重要得多。因此,图画书创作者除了要进入低幼儿童的内心世界,还要用插图描绘真实的世界,将真实世界展现给他们,为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做铺垫。

二、打造低幼儿童专属的频道

好的图画书是低幼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它就像一种象征性游戏,不迫使低幼儿童去适应现实,而是按照低幼儿童个体的需要来加以改变,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唤起低幼儿童的体验,使他们得到满足。图画书的创作必须尊重低幼儿童的个性,以各种极具艺术感的设计形式表现儿童视阈中的趣味。一本成功的图画书离不开两个重要的设计特点:低幼儿童的专属语言和低幼儿童的专属色彩。

一是设计低幼儿童的专属语言。语言帮助人类超越眼前的直观感知觉,从具象化走向抽象化,从感性化走向理性化,朝着更加自由地认识世界、表述世界的目标前行。人类可以借助语言将看、 听、触、嗅等感知觉的经验联系起来。有研究专家发现,低幼儿童有他们专属的语言,哭闹是很多低幼儿童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这时大多家长不知所措,其实这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笔者认为,每一个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也许他们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这并不表示成年人可以忽略孩子成长中的情绪表现。图画书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为低幼儿童打造专属的语言,帮助父母与低幼儿童进行沟通,做好桥梁工具。如在《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中,作者通过简单的符号帮助父母了解低幼儿童常常会出现的情绪:快乐、生气、激动、悲伤、失望、孤独等。这样的图画书告诉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也告诉孩子要尊重自己的感受,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言语,达到与父母沟通的作用。

二是设计低幼儿童的专属色彩。低幼儿童对色调是十分敏感的,一本色彩好的图画书应使低幼儿童获得美的感受。图画书的图画色彩处理可以形成特殊的语言,正如绘画色彩中需要研究的三要素一样,图画的明度、色度以及色调都是赋予图画书不同表情、不同风格的重要手段。如在《颜色的秘密》中,作者用一种奇特的方式,为低幼儿童认知色彩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暴雨过后的彩虹的色彩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绿色是青草的色彩,蓝色是海水的色彩,这种方式既教孩子们分辨各种颜色,还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告知孩子:红色、蓝色和黄色三种颜色相互混合,可以组成自然界的所有颜色。在食物的选择上,人们经常会说色香味俱全,其中“色”是排在第一位的,给人的感官产生第一印象。在美国的低幼儿童图书中,创作者就很注意配图设计,绘画风格、色彩运用都极为考究。这种考究旨在让儿童感受图画的艺术,应该说这是一种美感教育。颜色与客观环境、颜色与主观世界就这样自然地连在了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告知孩子:原来颜色可以传递许多视觉以外的信息。

nlc202309041748

三、做好阅读引导的桥梁

由于低幼儿童往往没有主动挑选图画书的能力,因此,家长是图画书评判标准中重要的标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是强调低幼儿童学什么,而不是感知什么,这就导致低幼儿童在阅读图画书中受家长影响很大。图画书相对一般的少儿知识读物缺少显性的教育意义,家长会在潜意识中认为它们“没内容”,因此在给儿童选择读物时常常不将其作为首选。加之大多家长普遍对图画书缺乏了解,而且图画书定价不菲,这也就造成了图画书一直难推广的问题。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方面,重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出版机构在进行图画书宣传时,可以通过邀请父母和低幼儿童一起参与的方式,将亲子阅读的理念和图画书一起传递到父母的手中。亲子阅读最简单的办法是父母读给孩子听,这对丰富亲子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亲子关系,也有相当大的意义。图画书其实是“分享时间”的一个道具,对孩子来说,听故事的时间是父母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也许内容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段亲子共处的时间。很多家长挑选图画书后,往往是给低幼儿童自己看,但孩子往往看不懂图画书中的文字,这样低幼儿童就不能享受阅读的快乐。毕竟孩子的人生经验少,充其量只是跟着图片和认识的文字进行阅读,而家长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中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如果家长能把自己的想象结合图画书内容读给孩子听,必定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传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这就是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所在。

另一方面,正确挑选图画书。每个孩子喜欢的图画书类型都不一样,有的喜欢故事类、有的喜欢科学类、有的则喜欢抽象类,这就要求父母准确地发现自己孩子喜欢的种类。如果孩子实在没有兴趣的话,不用勉强孩子。因此,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是为低幼儿童挑选图画书的一条重要指标,由发展心理学家参与策划创作的各式绘本则为家长选择图画书提供了依据。

随着低幼儿童进入学步阶段,独立行走为他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视觉空间和探索空间,他们的经验不断在“触手可及”的世界内被丰富、重整和完善。阅读图画书也成为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的一种行为,他们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能更好地与书籍互动,还能把从图画书中获得的经验与外部世界的各种经验相关联,从而认识更丰富的世界。此时,图画书不仅仅是外面世界的组成部分,也成了外面世界和儿童内部联通的一道桥梁,因此,挑选合适的图画书尤其重要。

考察一本图画书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准则是看其在儿童中受欢迎的程度;而要获得成功,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要吸引儿童阅读。我国的低幼图画书要抓住低幼儿童心理,以符合儿童心理的插图、语言、色彩来丰富图画书内容,让儿童喜爱并阅读图画书,形成亲子共读的良好风气。

[1]陆莉莉.对低幼图画书出版策略的探索[J].出版广角,2014(12).

[2]陆樱.图画书,亲子阅读的最佳选择[J].出版参考,2014(16).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儿童图画书 篇7

本文旨在从视觉图像学研究视角出发, 初步探讨图画书中的图像符号特征以及修辞手法, 并以张世明图画书作品为例尝试进行图像的深度解读和分析。

一、图画书中图像的特殊性

图画书在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以年幼孩子为取向的书”, 但实际上图画书的读者对象在不断扩大, 图画书不仅仅在儿童文学领域被谈论和研究。作为一种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无论读者对象的范围如何, 图画书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言辞或视觉艺术形式的特征。

(一) 图画书中的图是以系列形式展现, 具有不平衡性

佩利·诺德曼在《话图——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中指出:图画书中的每一张图都在描述单一的, 不完整的动作, 以及分裂混乱的时刻, 很少拥有我们在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中能够赏析到的协调平衡。我们在阅读赏析图画书时会注意到, 越是能传达充足情节信息, 激发读者翻页动机的图画书, 其图画往往越是在打破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甚至故意突出不平衡, 并利用其不平衡制造视觉焦点, 吸引读者视线, 以期达到表达意义的功能。在下面两幅图 (图选自岩霁改编, 张世明画,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年10 月出版的《九色鹿》) 中, 就可以看到几个重要的图像在引导者读者的视觉焦点。

图一中, 右侧的淡黄色河流由于与其他部分的图画相比色彩明度较高, 所占面积较大, 很容易吸引读者关注, 具有动态的落水人被鱼群环绕, 首当其冲地成了这个画面中的重点, 但人物上方的鸟却指向了图画的左侧, 顺着鸟头方向, 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左侧, 在明度较低的背景下, 一只纯白的鹿在画面的正中, 一只黑色的鸟在向它诉说着什么。此时表征河水的黄色部分从山峦间插入, 既像是河流的支流, 也可以被理解为常见的“引用”符号, 表现了黑色鸟诉说的内容, 具有双关的意味。作为整本图画书的第一个画面, 图画将读者带入一个事件场景:有人落水。因此, 读者也就立刻期待这样一个事件的解决, 从而要求向后翻页, 以获取后续的信息。

在第二个画面中 (图二) , 图画的走向依旧是从左向右, 河流的方向, 白鹿奔跑的方向以及鱼和鸟的行进方向都指向了下一页。左侧的明度较低的山林花草充当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而不主要参与故事的讲述。

这样两个画面接连出现, 节奏紧凑, 都具有从左向右的走向, 画面的明暗、疏密对比起到了突出画面主体部分的作用, 利用这种对比和不平衡吸引读者的视线, 快速进入故事的叙述主干。

在这里, 我们看到了图书里的图画的不完整特性, 也同时感受到了绘者在运用一系列绘画语汇在进行图画的修辞, 从而传达文字中未曾表述的意义。这些意义不仅服从于图画书整体的叙事, 还隐约透露出绘者想要暗示给读者的一些信息。例如在神鹿周边环绕的具有装饰性的花草、用自由飘逸曲线描绘的山峦, 几乎看不到面貌 (次级单位) 的鸟、鱼、鹿, 都让人感觉到白鹿和其所处的环境绝非是真实的人类自然环境, 而是奇幻的世界。这些画面和后面的王宫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的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形成了对比, 区分出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

(二) 图画书中的图具有文字辅助性

佩利·诺德曼认为:“与其说图画书的图是在邀请观众对其所暗示的故事进行想象或者猜测, 倒不如说图里本来就已经隐含着故事的来龙去脉, 只是伴随着已经说了部分故事的文本而已。图画书里的图是在确认故事, 使故事更加明确清楚。图画书里的图, 在字义上来说是‘图解’ (illustrations) , 其目的用以解释或澄清文字和图画彼此的意向。”

我们以《守株待兔》 (选自《中国古代寓言》, 方轶群改写, 张世明画,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年10 月出版) 这一则简短的古代寓言的插图来观看图画书里的图画的这种表意性。以下的五幅图画 (图三~图七) , 如果我们以农夫为主语, 可以为每一幅图画配上一句话: (1) 在耕田的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 (2) 农夫捡起兔子; (3) 农夫提着兔子回家; (4) 农夫在树下等兔子, 旁边有一个空竹筐, 农夫想着得到很多兔子的样子; (5) 农夫用手掩面, 竹筐还是空的, 鸟儿们在看着农夫。这就是图画为我们讲述的主要情节。

但是实际上的文字却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些, 还包括了其他信息, 以下为本书故事全文:“ (1) 有一天, 一个农民在田里干活, 忽然, 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 不小心, 撞在大树上, 折断了颈骨, 死了。 (2) 农民连忙放下锄头, 走到大树下, 拾起兔子, 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3) 农夫心想:我干吗种地呀, 每天到这儿来捡死兔子, 就够我过日子了。 (4) 第二天, 他坐在那棵大树下面, 等兔子来撞死在大树上。可是他等了好多天, 连兔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5) 后来, 大家知道了这件事, 都笑话这个农民, 说他十分愚蠢。”可以看到, 除了图画表达出来的信息之外, 文字中还包括有农民的想法, “等了很多天”的情节信息, 以及后续被别人笑话的情节信息等。而图画中则有文字未曾写明的农夫回家时得意洋洋的样子, 坐在树下等待时的梦境 (幻想) , 以及没有等到兔子的懊恼。图画和文字的相互解释或澄清让图文二者相互依存, 彼此限制, 也相互增强。

(三) 图画书中的图具有符号属性

既然图画书中的图画愿意牺牲作为图画的平衡性和完整性而服务于图画书整体的意义, 就更加有必要从它的符号学意义来进行深入探讨, 以了解作为图画书中的视觉艺术是如何组织和传递信息的。

符号学 (Semiotics) 根植于语言学, 它最关心的是意义传达时所依赖的符码 (Code) 和文脉 (Context) 。诺德曼认为:“符号学提出一种可能性:视觉传达和言辞传达一样都有语法系统, 透过关系与文脉, 使得沟通成为可能。”

言辞的修辞指的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运用适当语言形式, 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而图像的修辞则是利用色彩、光影、形、量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大小、轻重、多少、强弱、异同、程度等, 以对立、类似与渐变来构图, 而产生动态、韵律、张力、空间等变化及在人类感觉和文化上的特色。

在前文对图一图二的分析中, 我们必须用到这些图像的修辞手法, 才能用语言对图像进行描述, 从而理解图画想要传达的信息, 并且可以藉助这些信息对图画书整体想要表达的意义达成理解。

二、视觉符号学对图像的解释

美国哲学家, 符号学的开创者之一皮尔斯 (Charles Saunders Peirce.C. S, 1839-1914) 认为,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经验都是符号活动, 因此, 符号理论也是关于意识和经验的理论。人类所有的经验都组织在感觉、活动和符号三个水平, 而符号依次发生的三重关系分别为:符码 (code) , 客体 (object) , 解释项 (interpretant) , 也就是符号所产生的效果。以符号学来解释图像, 其目的在于将符号视为传播讯息意义的媒介。若以语言为分界点, 大致可将符号区分为“语文式符号” (verbal symbol) 和“非语文式符号” (nonverbal symbol) 两种, 语文式符号对应的是文字或语音, 非语文式符号则包括肢体动作、图像等。

皮尔斯依据符号与其对象的关系, 将符号分为三大类别, 分别是肖像性符号 (icon) 、指针性符号 (index) 和象征性符号 (sign) 。肖像性符号, 系指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 具有全部或局部的类似关系, 可藉由直接观察符号本身, 即可知其意义。指针性符号, 系指符号与对象有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 藉由符号所提供的线索, 得以联想其结果。象征性符号, 是基于文化、传统的价值, 其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武断联结, 必须经由学习始能了解符号的意义。其符号三个层面的表达方式和过程, 见下表:

图画书中的图画为了实现其叙述价值, 需要运用线条、肌理、色彩、空间等基本视觉艺术手段达成意义系统关系的表现, 从而达成对图画基调、风格和意义的表达, 这就构成了图画书中图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是我们在理解图画书整体意义的参照体系,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画蕴含的意蕴。

三、以张世明作品为例, 对图画书图像进行修辞分析

本文以张世明作品《后羿射日》为例, 对其中的几个画面 (图八~图十一) 进行分析, 尝试发现创作者藉由图画修辞表达的基调和意蕴。

图八中, 我们可以看到温和的黄色作为背景, 整体的暖色色调, 柔软的表现树冠、大地的曲线, 树上的九个太阳规则的排列。所有这些图画语汇都描述了一个宁静、和谐、有序的情境。飞鸟疏密错落从右侧飞向左侧, 让画面处于一个较为安静缓慢的状态中, 同时为接下来的事件发展铺垫, 具有强烈对比的气氛, 蓄积爆发的力量。

在图九中, 我们看到了图像修辞表达出来的完全不同的基调。宁静和谐的淡黄色背景一跃变为炙热焦灼的红色, 画面上部的黑色透露出高温炙烤后的焦灼和痛苦, 位于高处的黑色形成了巨大的压抑感。上幅图排列有序的九个太阳呈现明度较低的红色, 显得安宁、规则, 而现在红色被高明度的黄色取代, 且大小不一, 显得跳跃、躁动。原来和谐平缓的曲线也被动物和人物的造型取代, 这些造型有较多的尖锐部分, 在狭小的空间中拥挤在一起, 给人局促紧张危险的感觉。此时图画中的运动方向也转为从左到右, 提出了解决问题 (翻页) 的诉求。

图十中, 底色再次改变为低彩度的黑色, 用以突出画面前端造型,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主体是一个巨大的红太阳, 它的形体巨大, 占据画面的中央位置, 且光芒成放射状, 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 两侧的九个小太阳协同这个大太阳形成一个强大力量群体, 对画面左下的主角构成强大的压力。右下做奔跑状的野兽背向太阳, 呈现逃避的弱势, 延长了放射线, 更加强了太阳的强势。在这样的压迫下, 左下角骑白马的英雄主角, 却显示了强大的力量。白色的马在黑色底色和红色太阳群的映衬下更加突出, 主角身体周遭的白色边框 (阴影) 使之与白马连成一体, 主角的身体和白马构成一个三角形, 尖端指向太阳, 试图突破太阳群的压力, 他射出的带着白色光芒的箭矢延长了这种突破的趋势, 直接到达太阳的核心。太阳群的布局紧密, 而英雄主角这边相对松散, 活动空间较大, 更靠近观者, 虽然处于下方, 但是向上的姿态树立了英雄打破压力的气势。

经过了激烈的战斗, 故事再次回到祥和欢庆的气氛, 我们再来看看图十一的图像修辞。颜色重新回到了较低的彩度, 明亮而清澈。线条重新变得柔和, 无论是树冠、山峦, 还是人们的裙裾, 都用柔和曲线展示出祥和, 同时又表现出了喜庆灵动的气氛。英雄主角在右上方, 处于力量最高的胜利者位置, 接受人群的歌颂和庆祝, 太阳的光辉变得柔和, 半个身体隐藏在山后, 回复到了最初的秩序之中。

四、结论:图画修辞可以成为意义生产者的工具

通过对张世明作品中一系列图画的图像修辞分析, 可以初步解答笔者在最初的疑惑。图画书中的图画确实存在着一种不同于言辞的图像修辞手段, 如果信息发出者 (绘者) 能熟练运用造型、图像修辞表现图画书的整体意义, 就能创造出符合同时又超越文字的深刻意蕴, 能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厚充实的图文阅读感受。

但如前文所述, 图画的肖像性特征使得读者可以发现图像的基本意指, 但其表现性、符号性则需要学习。年幼儿童究竟如何获得符号系统的联结, 如何解析其中的关系, 在多大程度上与作者创作意图达成共识, 需要进一步在读者反映中获得证实和解答。当为图画书的图画搭建出一个图像的修辞手法体系以后, 可以更容易地品味作者的表达意图的同时, 也为观察和发现年幼读者的“读图”历程搭建了沟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佩利·诺德曼 (Perry Nodelman) 著.话图: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M].杨茂秀, 孟秀娇, 严淑女, 译.台东:财团法人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0.

[2].肖胜伟著.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儿童图画书 篇8

1 儿童图画书中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1.1 性别刻板印象的特点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针对两性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作为一种角色图式, 是人们通过对范畴中个体的各种特征的观察并经过抽象形成的,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很难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稳定性造成了刻板印象尤其难以反映正在变化着的现实。容易导致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媒介中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化一直是传播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男性与女性角色的性别特质, 如性格, 形象, 智力, 社会分工, 家庭角色等不断地的注入新的内涵, 僵化的刻板印象无法正确的反应正在变化的性别事实。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个体间接或直接的体验, 其中, 大众媒介是儿童间接形成角色图示和刻板印象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看媒介内容中对男女两性的表现, 人们会形成对不同性别群体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即性别刻板印象。图画书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是儿童早期接触频率较高的儿童媒介, 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复制和摹写, 其中的两性气质特征、性别关系、两性生活方式等性别表现对儿童早期性别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儿童图画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目前, 部分图画书中对于男女两性的形象的表现仍然具有刻板印象的特点。传统性别中的女性形象一般是温柔、美丽、被动、顺从、情绪化、善于依赖, 如《睡美人》中等待被营救的睡美人;《贝贝熊》系列中操劳、温柔的熊妈妈;而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被人们熟知的是《灰姑娘》, 灰姑娘遭到继母与两个姐姐的虐待, 境遇悲惨, 但是因为魔法的帮助, 灰姑娘穿上了华美的礼服, 最终获得了王子的青睐, 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令许多女孩儿憧憬和幻想的故事。但是仔细分析该故事中的逻辑, 则不难发现其中针对性别的悖论, 如果灰姑娘没有魔法的庇护, 失去华美的礼服, 王子也许根本不会注意到她, 更谈不上会嫁给王子, 过上幸福地生活。在这里, 女性的幸福源自于美貌与物质的烘托, 而所谓成功与幸福的定义的标准则是平凡的灰姑娘嫁给了高贵的王子, 女性的价值凸显则是表现为最终获得了婚姻的成功。而女性的自尊、自立、自信在这类故事中几乎没有体现。与女性形象相对应的是, 传统性别观念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理性、勇敢、智慧、坚强的, 我们已经习惯了故事中的王子形象, 他们各个身怀绝技, 英勇无比, 并且英俊优雅, 历经艰险, 最后总能打败怪兽, 赢得美人归。但是仔细回味, 这些看起来几近完美的王子形象却如此千篇一律, 正是因为缺乏个性与特质, 因而面目模糊, 难以辨识。

2 儿童图画书中性别表现的突破与创新

实际上, 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中对性别角色泾渭分明的划分与对男女两性行为规范的规定, 无法正确反映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性别特征, 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角色的定型, 不利于儿童性格的多元化发展。因而, 在一些图画书中, 注意到这一特点, 有意的实现了对这一现实的突破。

2.1 图画书中女性形象的突破

近年来, 随着经典儿童绘本的引进, 多元化的性别角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呈现。女孩不仅是文静甜美, 只会被动等待, 需要被营救的“睡美人”或“白雪公主”, 也出现了“顽皮公主”、“纸袋公主”这些与以往角色有着巨大反差的公主形象。顽皮公主养了大象、老鼠和鳄鱼这些平常女孩子害怕的动物做宠物, 拒绝华丽厚重的礼服, 穿着背带裤和沾了泥巴的靴子, 为了不出嫁而百般拒绝王子们的求婚, 只为了独自快乐的生活下去;而纸袋公主则身穿破纸袋去征服火龙, 拯救王子后发现这个狂妄自负的家伙根本配不上自己, 而决定保持单身。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的女性形象都有了新的表达, 穿着妈妈的高跟鞋, 涂着鲜红口红的小猪奥莉薇, 她精力超级充沛, 能把把别人累晕也把自己累晕, 不同于传统表现中对女孩乖巧的呈现, 她的顽皮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个男孩;而大大小小的“卡梅拉”们则更为突出, 卡梅拉为了看海独自离开家去闯荡, 最终美梦成真, 并赢得爱情;卡门用棍子果敢的劝阻小公鸡们打架, 把哥哥从笼子里救出来, 和以往总是跟在哥哥后面被嫌弃的妹妹形象不同, 卡门成了哥哥的偶像;还有心怀梦想、孑然一生却充实、自信的“花婆婆”;《妈妈的红沙发》里妈妈、女儿和外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虽然故事表现的是单亲家庭的生活, 但是采用细腻温馨的笔调呈现, 传递给儿童平和安静的信息;而《狼和七只小羊》虽然从始至终从没出现过山羊爸爸, 却因为山羊妈妈的端庄、冷静和镇定, 暗喻外表柔弱的山羊妈妈身体里孕育的强大力量, 带给孩子们十足的安全感, 这些角色的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定型, 赋予女性更为多元的性别品质, 也为儿童的性别认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照。

2.2 图画书中男性形象的创新

除了图画书中对女性形象的突破, 在男性的角色塑造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 如《爱花的牛》里身形健硕却温柔安静的小公牛费迪南, 他不爱跑跳和争斗, 只爱静静地享受花香;《奥利佛是个娘娘腔》与《爱花的牛》有异曲同工之处, 奥利弗喜欢安静、看书和图画、跳绳和跳舞——被传统定义为女孩子的游戏, 却不喜欢男孩子的游戏, 因此遭到排斥和嘲笑, 但是他通过努力最终获得认可, 变成“大明星”, 作品表现了这样的“异类”男孩独特的性别意识被接受的过程, 是对以往图画书中男孩形象的突破。此外,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里的熊爸爸集粗犷与温和, 睿智与谦逊于一身, 带着小熊看世界、做游戏、当厨师、做一切有意思的事情, 温柔、耐心、包容、细腻。区别于以往父亲形象侧重表现中坚毅、勇敢、刚强男性特质的呈现, 熊爸爸展现的丰富的性格特质具有别样的性别魅力。

3 图画书中模糊的性别设定预留想象空间

此外, 有一些作品在表现主题时, 没有刻意凸显主人公的性别,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两只互相诉说爱的兔子, 一大一小, 他们究竟是父子、母女或者父女、母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现他们的关系, 这种开放式的角色设定, 突破对亲子关系的固有角色设定, 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还有如《古利和古拉》, 两只田鼠身着红色和蓝色的背带裤, 唱着“我们的名字叫古利, 叫古拉/这个世界上最最喜欢啥/做好吃的, 吃好吃的……”, 他们一起大扫除、种南瓜、野餐, 他们喜欢的是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喜欢的游戏, 于是这两只小田鼠带着一个看起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关于吃和玩的故事走进小读者心里, 作者也并未设定他们的性别角色, 可这丝毫不影响儿童对他们的认同和喜爱。男孩女孩都一样, 爱好有趣而美好的事物。真正的美好品质是不分性别的, 如善良、宽容、乐观, 这也许正是作者想要深层传达的意涵。这样的作品虽然采用开放的角色设置, 没有直接表现男性或者女性的特征, 对儿童形成多元化的性别认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性别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多元化的两性发展, 要求多元化的媒介表达。而作为对儿童早期性别观念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儿童图画书应当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 更新性别教育理念, 尊重儿童的不同个性, 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媒介表达, 这需要作者、编者、读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儿童图画书中的性别表现对儿童早期的性别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通过对经典儿童图画书中性别构建存在问题的分析, 指出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探讨从女性形象、男性形象以及模糊性别呈现三个方面对儿童图画书中性别表现的突破与创新, 揭示图画书未来性别角色塑造的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刻板印象,创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陈宁.儿童绘本中性别教育理念的突破——兼论对中国童书出版的启示.出版发行研究, 2012 (5) .

[2][加]佩里·诺德曼, 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12.

[3]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接力出版社, 2011, 9.

儿童图画书 篇9

一、带给儿童一个图画的世界

学生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花鸟鱼虫,风雨雷电,无所不包。他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无穷的事物,而且还会经历很多的事情,应该说拥有丰富的“图画”资源。一张照片,一处建筑,一件物什,甚至还包括一首歌曲(想象的图画),都可以把故事、记忆、感情、想法、判断“勾引”出来。

笔者在组织学生写“秋天的树叶”时,就采用了“图画”之法,即让学生通过做“叶贴”的方式把经历和树叶图像化,带来了一段不寻常的写作故事。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学生的叶贴作品:

表现事物型。这类叶贴主要是以单个的事物为表现对象,重点突出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如 “ 舞蹈的女孩 ”。

展现情景型。这类叶贴作品注重了事物组合形成的图画,于是叶贴本身也就具有了故事性。如《春天的舞蹈》,美丽的郊外,鲜花盛开,树木葱茏,蝴蝶翩翩,小女孩轻盈起舞……

讲述故事型。这类作品的创意来源于一些经典的故事,用叶贴的方式加以讲述,如《皇帝的新装》。

有了图画,就有了故事。有的写出了创作过程中的茅塞顿开:

到家后,我看着眼前一堆乱糟糟的叶子,毫无头绪。万般无奈之下,我随便拿起一片叶子玩弄起来。这是片银杏树的叶子,绿中透出淡淡的黄色,边缘的黄色更浓一些———咦?这不正像裙子的边儿吗?这真是个奇妙的发现,困扰我多时的难题一下子解决了。我拣出几片银杏叶在白纸上飞速地贴出几个女孩跳舞的模样,越看越觉得像,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看来,大自然的秘密有好多好多,只是它们个个深藏不露,只有用心观察,才会发现它们的美。(郭蕊)

有的写出了自己创作叶贴的详细步骤:

说起叶贴的制作过程,那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采叶子,晒叶子,粘叶子,晒叶贴,哪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和耐心。下面就跟随我来看看制作的过程吧。记住,我的制作工序可不是轻易就告诉别人的哦。(黄果)

图画是把“回忆”性写作转变为“经历”性写作的最佳路径。教学时,我们要努力把学生们的世界“图画”起来,这些直观形象、伴随体验的图画是学生丰富写作内容的生发器。

二、教给儿童一个图画的思维

笔者认为写作具有两种基本方式:叙述和描写。前者与事理相关,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线性表达;后者与细节描写、形象刻画密不可分,更多地体现为立体表达。下面,笔者就从“图画”的角度对两者进行一番考量。

1.叙述是“组图画”现象

叙述是叙事的重要方式,即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录下来或说出来,着眼于整件事情,具有整体性。在写作中具体表现为线索、结构、条理、情节等整体框架,以不同的方式(顺序、倒序、插序、补序)将一幅一幅图画(事件)串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结构图画,从而实现叙事功能。笔者称其为“组图画”。

笔者特别强调“组图画”的显性表达,把音像、图片、照片、实物展现于写作课堂,引导学生把其进行序列化处理,弄清楚叙述的顺序、叙述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组图画抽象水平的发展,提纲、结构图等显性或隐性的图画思维也将相应提高。

2.描写是“聚焦图画”现象

描写是重要的叙事策略,与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有相对的局部性和典型性,我定义为“聚焦图画”。“组图画”着眼于叙事的完整性、结构性,“聚焦图画”则注重于叙事的聚焦性、形象性。其实写作和画画是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的,浓淡、疏密、虚实、形神兼备,作文只不过是用语言来画画而已。

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中给人印象深刻的“聚焦图画”。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谈迁花费心思著成的《国榷》被偷,课文是这样写的“: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谈迁为了重写《国榷》,四处寻访“:他一袭破衫,终日忙碌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细细读来,真的有“如见其人”之感,给读者带来的震撼远远大于“痛苦“”辛苦”这样干瘪的表达。这就是图画的魅力!

“聚焦图画”的写作是有着内在的言语规律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调动起生活画面。生活是最有亲切感的图画,上述两句话中的“茶饭”“寝”“热泪”均饱醮着生活的味道。

其二,要落实到物。“茶饭”“热泪”“破衫”“风沙”均为具象之物,真切可感。

其三,要引发想象。图画包括形象、意象和想象,用文字唤醒学生的图画想象是写作永恒的追求。如“泪”为什么是“热”的呢?到底“热”的是什么?“衫”为什么是“破”的呢?能不能改成“长衫”?这样的追问会激起学生的想象,进而把图画向着意象化的方向推进。

其四,要有多种感官的沟通和互动。图画不仅仅是视觉的产物,听觉、味觉、触觉都能够带来图画体验,所以在“聚焦图画”时要打通各种感官。如在《月光启蒙》之中,作者这样写母亲的歌声:“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像三月的和风”倾向于触觉,“小溪的流水”倾向于听觉,“芳香的音韵”倾向于嗅觉,感官的互通将图画表现得有声有色。

“聚焦”就是凝望,就是专心地凝望。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凝望的气质。教室的窗外有几株不知名的树,让学生写,他们都显迟疑。笔者请他们抬起头,放下笔,侧过身,什么都不做,专心凝望。15分钟后,让他们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画”出来:

(1) 我在窗前凝视着你与你的伙伴们,你们枝繁叶茂,浑身翠绿,就像一架十来米长的绿色屏风横在了学校围墙与小区之间,在阳光下是那么耀眼,远远望去,煞是好看。(冯英豪)

(2)窗外的那棵树,枝干细细的,还带有褐色的条状斑纹,密密层层的绿叶堆积在枝杈间,像是大自然赐予树的最美的装饰品。(刘淑慧)

(3) 枝叶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像镶了一道亮闪闪的边儿,发出耀眼的光芒。(董欣欣)

这是富有图画感的言语表达,喷发着鲜活的生命气息,是图画的整合作用所带来的效果。

图画故事与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图画故事,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阅读指导

图画故事即通常所谓的“图画书”,它是以图画为主要叙事手段,为幼儿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书[1]。图画书目前被幼儿园和家庭广泛使用,是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形式。图画书阅读对促进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有重大作用, 英国Book Start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言语有近50% 都是在图画书阅读中习得的。图画故事书的阅读从故事内容的选择开始,到通过对该故事的阅读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图画故事书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1.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语音

随着学前儿童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听觉灵敏性的不断发展,4岁左右幼儿的语音水平也随之提高,主要表现为意识的明显发展。他们能自觉地通过倾听成人的发音而辨别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并能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发音。图画故事书的内容大都选自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文字简短、画面生动,容易在幼儿的大脑里建立起正确的语音表象。成人在给孩子讲述图画故事的过程中,会特别注意语音还有故事中语调的变化。讲述图画故事过程中,成人正确合适的语音、语调的不断强化,对幼儿掌握正确的读音不断进行了正强化,这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2.丰富学前儿童的词汇

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是否丰富,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准确和深化。图画故事中出现的词汇绝大多数是可见可感的事物、现象、动作或状态。通过让幼儿阅读图画故事书,能很好地扩大他们对词汇的认知。例如“非常”“气极了”等抽象词语对幼儿来说很难掌握,《菲菲生气了》这本图画故事书便为幼儿建立起了认识和理解抽象词汇的桥梁。“气极了”“踢打”“尖叫”“火红火红的咆哮”等词汇所要表达的意蕴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让幼儿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非常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因此,图画故事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幼儿在阅读图画故事书时,自然地学到并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词语,通过记忆和模仿来掌握大量丰富、生动的词汇。

3.帮助儿童掌握组成词句的语法规则,使语言表达更流畅

年幼的孩子常常语不成句,不能连贯地、完整地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句法的掌握上。图画故事书中词语的选择、词组的搭配和句式的调整,十分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并结合语言的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层层递进,或以三段式结构,形成自然美妙的旋律,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帮助幼儿掌握语法规则。例如玛格丽特·威尔士·布朗的《逃家小兔》中,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图画故事中富含节奏感的句子简单、有趣,生动描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情节和情绪,深受幼儿喜爱,并且很容易被幼儿记住。成人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利用这样的句式,完整、连贯地复述故事,让幼儿在感受语言音律美感的同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完整。

4.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园里,教师拿两个不同版本的《粽子里的故事》 让孩子讲述,一种是该版本的图画故事,图文并茂; 另一种是以文字为主,配上少量插图。很明显,幼儿对图文并茂版本的讲述更丰富、生动、完整。图画故事画面中的细节描述能让儿童回忆起更多的内容,甚至能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创编[2]。

二、图画故事的阅读指导

图画故事,其图文并茂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图画故事书阅读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1.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言语的模仿说理论认为,儿童通过模仿,可以不断地学习、掌握语言。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是先听后说。听是说的前提,学前儿童的语音、词汇、语法,是通过听来感知的。日本著名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都建议老师或家长要为儿童读故事。在图画故事中,老师或家长通过优美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讲述故事,培养儿童倾听的能力和习惯,这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3]。图画书是因为其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语言简洁、内容有趣,成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幼儿可以通过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将听到的和看到的图画书中的语言信息联系起来,贮入大脑,当幼儿需要口语表达的时候,这些贮入大脑的语言材料会被重新加工,成为学前儿童自己的语言。因此,成人要选择适宜的图画故事书,多为幼儿讲故事,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2.尊重幼儿阅读的主体性

意大利的马拉古齐说: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不同的孩子阅读相同的文本也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阅读图画故事过程中, 切忌压制孩子的奇思与乐趣,要理解某些幼儿拍书等触书行为,不用过于担心幼儿对图画故事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成人要重视学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启发儿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经历,这样才能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让孩子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 并促进其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阅读中配合形象的肢体动作,鼓励幼儿互动

轻松愉快的气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心理条件,这有利于消除儿童的压力,使他们敢于表达,促进语言的发展。 图画故事书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成人应该尊重孩子喜欢游戏、追求快乐的天性,当引导孩子欣赏画面时,成人可以一边运用丰富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一边用生动夸张的肢体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并让儿童模仿。例如安妮塔·婕朗《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我的手举得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图画故事中小兔子做出各种动作来形容自己对妈妈的爱,这些动作简易、生活化,也非常有趣。幼儿喜欢模仿,而且很快就能够学会,他们会像小兔子学习,并很容易记住小兔子表达爱的语言和动作。

4.在阅读中为幼儿提供表达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要在实践中创设一个能使孩子们想说、爱说、 会说的语言环境。成人或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并给予反复练习的机会[4]。图画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在文字设计上都有着独特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特点,教师可以在阅读时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组织开展不同的语言交流活动。小班的孩子,阅读的时候鼓励他们把想说的话和书本中看到的图画配合起来,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则根据图画故事书进行多样的创编活动,让幼儿在深入理解词汇和句式的同时尝试进行运用。例如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故事中出现的“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 “我妈妈像猫咪一样温柔,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 ……这么一大段的比喻句,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表达示范素材。这个绘本中,可以先引导孩子回忆妈妈的特点,然后鼓励孩子用“我妈妈像……一样……”的句式来进行口语表达,这样孩子在无形中就轻松地学会了如何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

儿童图画书 篇11

关键词:图画书 儿童 心理健康发展

1 图画书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1 图画书可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之情是一个人最早萌发的情感,儿童首先需要来自父母的爱。从幼儿建立起对母亲的“基本信赖感”起,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就开始了。儿童文学大师路易斯·卡洛尔说:“故事是一份爱的礼物”,图画书中温馨美好的亲子关系让儿童体验着亲子之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儿童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感受着这种美好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得到的爱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

1.2 图画书有助于儿童宣泄负面情绪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对自身的焦虑、内疚等情绪会在下意识里采取一些防御性行为,如进行艺术创作、在梦中以象征形式表现等。儿童和成人一样,在现实中也常常存在程度不同的压力、担忧、沮丧等负面情绪,有时未必被成人所意识。有的图画书渗透出对儿童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关心,或以儿童的情绪为焦点,或呈现出儿童情绪发生变化的过程,或补偿和满足儿童的愿望,让儿童在阅读中能借此宣泄心中的煩恼和焦虑,释放郁积的负面情绪。

图画书呈现了一个以儿童的情绪为焦点的世界,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独自发泄的空间。如《生气的亚瑟》通篇专注于男孩的怒气,把怒气描绘成闪电、冰雹、雷鸣、旋风、台风、地震、宇宙震等,让儿童跟随着这些极具爆发力的自然景象的发作,同时释放自己愤怒的情绪。这些以儿童的情绪为焦点的故事给予了儿童一个私密的空间,没有其他的人和事去打扰儿童的发泄,儿童可以轻松、专注地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由、完全的宣泄那些积郁在心中的负面情绪。

图画书作者善于在故事中提供一些机会,满足和补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现的愿望,如希望被人重视、接纳和赞美等,由此减轻儿童的受挫感,让负面情绪在需要得到满足时得到释放。

1.3 图画书有助于儿童突破心理障碍

现实中的一些儿童存在生理的缺陷或者性格方面的障碍,同时在儿童的成长中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事件比如入园、单独睡觉等容易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图画书重现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儿童容易对故事产生一种熟悉感,比如有恋物情结的孩子会在“每天带着它,披着它,拖着它;每天吸着它,抱着它,扭着它”的阿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接纳故事中的角色。正是在儿童信服和认同故事的基础上,他们模仿和学习故事中的角色突破心理障碍的行为,也因受到故事的感染和激励增加了战胜心理问题的希望和信心。

图画书作者常常在故事中塑造出一些善于克服心理问题的角色,这些角色通过被儿童认同而成为儿童的榜样,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对儿童突破心理障碍具有一定的启示。

由于儿童对故事中的角色产生了同理心,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些角色所产生的成功感、快乐和自信等的感染,从而增加他们突破心理障碍的希望和信心。《爱画画的塔克》中有黑色偏爱的塔克找到自信和勇气后,开始接受新的颜色。而《我好担心》里的小莉超越了凡事胆小的障碍,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交。角色的良好改变和故事的圆满结局让儿童看到缺点或不正常终究会成为过去,让儿童在同理心的感染下体验到成功、自信、力量等积极的情感,鼓励他们跨出第一步去尝试和接纳以前无法面对的事物和关系,逐渐突破心理的障碍。

2 图画书对成人具有教育价值,间接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作为儿童图画书的购买者和共同阅读者——儿童父母在图画书中所获得的教育意义,不仅对其与儿童进行心理上的交流有桥梁的作用,而且能够成为促进儿童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推动力量。

2.1 理解儿童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他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立生活。在通过展现儿童天性及以儿童视野展开的鲜活故事里,成人能够认识到儿童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他们找爸爸要月亮,他们担心吃进肚子的子儿会长成树,他们觉得爸爸一会能吓走大灰狼一会又象泰迪熊一样温柔……只有认识到儿童特有的想法和感情,成人才能去关注和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理解和尊重儿童独特的精神生活。原来他吃早餐吃得这么的慢,是因为把牛奶里漂浮的麦片看做闪闪的小鱼,用勺子捉小鱼;原来他想尽一切办法不上床睡觉,只是为了亲近父母,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回应。成人通过图画书诠释儿童的方式去倾听儿童、体悟儿童、理解儿童,有助于成人建立对儿童的新的理解,以契合儿童精神世界的方式去看待和对待儿童,比如鼓励儿童的想象,尊重儿童游戏的天性,理解儿童没有规则束缚的行为,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

2.2 帮助儿童

卡拉帕雷德认为,儿童的心理由上下两层组成。下面一层是满足其本能需求的主观层,上面一层则是在社会环境中慢慢建构起来的现实层。成人应当在儿童主观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向现实层方向发展。成人借由图画书,不仅在认识和理解儿童,还可以故事中成人角色的行为作为参照系,逐步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向现实层方向成长发展的方法。

图画故事中的父母是现代主流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代表者,他们总是充满着幽默、耐心、智慧和爱,总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与儿童交往,这些能够给予阅读的家长很多的启示。

儿童图画书 篇12

一、早期阅读与图画阅读理解能力

1.早期阅读活动的适宜形式

早期阅读活动的教育目标重在培养学前儿童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发展其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前图书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三个部分。从语言教育角度看,图书是儿童从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有效工具[1];并且,图画书阅读可将早期阅读活动的三大内容整合一体。因此,图画书阅读就成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最适宜的形式。

2.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

图画书阅读的关键在于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而自主阅读能力包括自主阅读意识与技能两大方面。意识层面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图画书的兴趣及热爱阅读的情感动机;技能层面则主要指学前儿童对图画书的阅读理解能力即针对图画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针对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在整个3~6岁期间,儿童对文字注视的水平低于图画上的水平;对图画关键信息捕获水平的增长促进了对文字关注水平的提高。[2]也就是说,儿童先发展针对图画的阅读理解能力,后发展针对文字的视觉阅读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并对后者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故而,培养学前儿童的图画阅读理解能力应作为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二、图画阅读理解能力的年龄阶段目标

1.年龄阶段目标的制定依据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图画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最终的目的及评价标准。但欲将要求切实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制定详细的年龄阶段目标。佩里·诺德曼的图画书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是制定年龄阶段目标的主要依据。诺德曼从图画的整体属性和图画动力学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阅读图画所需的专门策略。[3]图画的整体属性主要是指版式、基调和风格。其中版式包括开本、封面、环衬、页面编排等。相关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图画整体属性的感知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存在个体差异。学前儿童对环衬、封面和扉页的感知意识由弱到强;对介质、色调和主形状的感知水平由低到高,且对色调的感知与其绘画水平有关。[4]诺德曼的图画动力学主要解释了图画二维平面上各对象的关联及图画所暗示的三维空间内各对象的关联。对象的尺寸以及与背景的关系、各物体的布局、特定形式的扭曲共同构成了图画的二维空间;视角、运景和各对象的干涉构筑了图画书的三维空间,其中视角可分为鸟瞰、俯角、平角、仰角和虫视,运景可设计为远景、近景、中景和特写。相关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单一对象的尺寸及位置的感知较为敏感,对单一对象轮廓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对各对象之间的关系感知能力较弱,但对运景的意义感知较为准确。[4]

2.年龄阶段目标的细化

综上所述,图画阅读理解能力的年龄阶段目标可分解细化为:小班———能够意识到封面、扉页的含义,初步感知色调传达的讯息;能够捕获单页画面中单一对象尺寸、位置、形状、颜色等关键信息;初步感知二维空间各对象之间的关系。中班———能够意识到环衬、封底的含义,明了色调传达的讯息;了解二维空间各对象的尺寸对比、布局以及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联;初步感知三维空间的存在。大班———能够感知介质所传达的信息,初步了解图画的风格;能够捕获连续画面中变形、页面设计等关键信息,依据线索预测下页内容;能够从视角、运景等方面初步感知三维空间各对象的关联。

三、图画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各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落实需要教师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艺术教育基本理论、图画书理论以及儿童阅读理论为探讨图画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

1.刺激并活化多重感知

图画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图画书阅读教学需要艺术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众所周知,感知的发展与人类艺术能力的发展关系紧密,发展良好的感知对于艺术教育尤其重要。斯坦纳在感知领域中另辟蹊径,他把感知印象和体验中所拥有的一切细分为12个区域。它们可以分为三组,每组四个,暗示着人类与世界的三层联系:意志、情感和思维。[5]第一组包括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和平衡觉。通过触觉,能在内心体会每件事物赋予我们的特定的印象;通过生命觉,我们能够对色彩做出反应;双眼探索绘画中出现的形状,是运动觉使其得以实现;而平衡觉导致构图意识的产生。第二组感知涉及情感,将所获得的印象互为比较,即将视觉、温觉、嗅觉、味觉所获得的印象相互结合,从而唤起相应的反应。第三组则是更高级的四种感知,分别是听觉、语词觉、想象觉及自我觉。通过这些感知,我们越发引领自身通向外在世界。较高级的感知依赖于较低级的感知的发展,因此第一组中四种感知的刺激和活化是培养学前儿童图画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性策略,动手和体验是其主要途径。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种机会,利用实物及多种材质的图书,让幼儿通过触觉获取并明晰每种事物的印象;还应创设适宜的刺激或游戏,激发幼儿的情绪体验,促进生命觉、运动觉及平衡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逐步考虑多种感知的结合以及想象与思维的参与。

2.混合不同的阅读模式

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3]文字和图画同时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因为文字与图画在传达意义上各自有其特定的方式。而第三个故事的构成则取决于文字和图画之间的互动,文字能让读者注意图画的特定细节,并引导他们用特定的方式解读这些细节;而图画注重的也是文字的特定方面,并让读者用特定的方式解读文字。[3]只有在比较这几个故事的差异时,方能体察图文各自的特征,较深入地理解图画的特指和能指系统。因此,图画书阅读教学应混合不同的阅读模式,即把一本图画书中的文字与图画分开来读。教师可带领幼儿尝试不看图画只听故事继而对文字进行回应,然后再结合图画重读一遍;也可以先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初步理解故事,然后再结合文字重读一遍。之后组织讨论:请幼儿说说两个故事有什么不同?这些差异能够让你知道些什么?

3.确立讨论的问题构架

图画书阅读教学中,讨论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意欲通过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图画特定符码的意义、体察图画与文字在表意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讨论却常常出现杂乱、偏题、中断的情况,导致教学达不成预设效果。钱伯斯的儿童阅读教学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钱伯斯指出讨论的问题一般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基本问题、概括性问题和特定问题,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之前确立讨论的问题构架。讨论的基本问题分别是这本书里哪些画面是你喜欢的、哪些画面是你不喜欢的及哪些是你困惑不解的;概括性问题则主要包括观看封面之后的预测、自主阅读之后对这本书的简要介绍、重复阅读之后的比较及对讨论中各种见解的看法等;特定问题通常会涉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中各角色的特点、叙事者的态度以及你的态度、故事中各角色的想法以及你的想法。基本和概括性问题可在讨论任何文本时提出,提出这类问题的时机也很容易判断,但特定问题的运用就比较复杂,教师要事先想好哪些特定问题与讨论的文本相关。[6]

4.采用特定的符码分析方式

上一篇:原因经验下一篇:音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