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未来教育

2024-05-22

intel未来教育(精选5篇)

intel未来教育 篇1

1. 引言

本文将通过对“Intel未来教育”项目全新理念的认识, 把“Intel未来教育”倡导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 以进一步发挥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应用价值。

2. Inte l未来教育

2.1 项目简介。

Intel未来教育 (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

2.2 项目特点。

2.2.1 模块化的结构设计。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整个课程分为十个模块, 总共40小时课堂教学加上20小时回家作业。这些模块为: (1) 课程概述, 准备单元计划; (2) 为单元计划查找资料; (3) 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 (4) 创建学生出版物; (5) 准备教师支持材料; (6) 创建学生网站; (7) 建立单元计划支持材料; (8) 整合单元计划; (9) 评价单元计划; (10) 建立单元实施方案。这些模块贯穿着三条主线:

2.2.2 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自主学习过程。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前提,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过程来解决问题, 实现学习目标。

2.2.3 以学生为本位, 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在培训中要求参训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 因此在许多创作活动中, 要求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 去制作供学生参考的电子作品范例 (称为学生作品, 如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小报以及网站) 和支持学生研究型学习的工具模板。

3.“Inte l未来教育”项目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启示

受到“Intel未来教育”教学理念的启发, 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下面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3.1 精心设计单元教学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 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其思考, 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可以借鉴“Intel未来教育”项目的单元教学计划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进行单元计划设计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单元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单元问题, 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 掌握框架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 因此, 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 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3) “单元问题”的设计要适当留白。所谓留白, 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 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同时, 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 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2 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3.3 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教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因此, 转变学习方式,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教师在提出“框架问题”之后, 不要急于讲解, 让学生讨论分析, 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

(2) 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单元计划。创设单元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师生讨论, 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任务完成阶段中, 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 多给学生鼓励, 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去解决“框架问题”。

(3) 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 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 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4. 总结

将“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指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 将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学, 既可面向全体学生, 又可面向特长生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实现自主学习,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Intel未来教育”的项目及其主要特点, 提出将Intel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单元教学任务, 转换教师角色,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组织教学, 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任务驱动,模块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夏敬标.谈“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推广使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祝智庭, 黎加厚.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3]祝智庭, 李宁.英特尔未来教育:面向信息化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4]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intel未来教育 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将信息技术和资源容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适应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教师们认知过程和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培训目标:

通过对一线教师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研究性学习。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从而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理解“英特尔末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的意义;

理解和掌握“英特尔末来教育基础课程”的信息素养、思辨能力、合作交流。

掌握21 世纪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

三、培训要求:

1、在培训理念上强调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教学经验整合下的教学设计;

2、在培训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强调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在培训结果上,强调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围绕学生要求,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

四、培训内容与课程安排:

时间培训内容课时

第1天

培训动员

模块一、二、三

模块十一、四

第2天

模块十二、五

模块

六、作品展示

第3天

模块七、八

模块九、十

总结交流

五、培训要求与纪律

1、积极主动配合培训教师,及时完成布置的培训任务。

2、自觉遵守培训纪律,培训期间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

3、爱护设备,不能将茶水、饮料等泼洒在机器上,不吸烟,不恶意敲打设备。

4、遵守操作规范,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5、计算机出现异常现象,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工作人员。

6、不得将小孩带进培训班,以免影响学习,防止造成损失或伤

害。

7、学员上机操作实行定机号、定人员、定目录的办法。

8、学员上机操作时不要高声喧哗,随意走动,要讲文明、讲卫生。

兴海中心小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intel未来教育 篇3

一、“英特尔誖未来教育”概述

“英特尔誖未来教育” (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教师培训项目。项目针对一线学科教师, 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提高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指导研究性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二、“英特尔誖未来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育理念

1. 模块结构

整个培训教材分为10个模块, 贯穿着几条主线:一是信息技术的使用, 主要是利用微软的Office套件, 这些都是常用的软件工具, 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二是教案的设计。在第一模块提供了一个教案模板, 要求参加培训的老师从这个模板出发, 首先选定一个专题, 并随着教学进展逐步完善这个教案;三是评价工具的使用。该课程采用量规Rubric作为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 对单元计划、学生出版物和教师、学生演示文稿等进行经常性的评价。

2. 实用的目标

这个课程带有很强的实用性目标。它要让教师学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强调动手实践, 要求学员们设计完成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包, 作为技术产品带回学校去使用。学员要将这单元教学计划包的中心任务“包件”, 一个包件含有单元教案、学生作品范例、评价量规、教学支撑材料、单元实施计划等多种材料。

3. 以革新教法为特色

教学方法上注重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 注重师生互动、人机互动, 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该模块具有示范作用。

4. 以学生为本位

这本教材的设计理念要求老师把信息技术应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因此, 在许多创作活动中, 都要求老师们扮演学生的角色, 去制作供学生参考的电子作品范例和工具模板。学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和思想的共享贯穿培训的全过程。

5. 以活动为中心

“英特尔誖未来教育”培训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参训教师通过结对共享和全班交流, 使每一个参加者通过相互合作获得愉快体验。该模块强调随机分组、头脑风暴、资源共享。

三、“英特尔誖未来教育”在“生物与环境”教学中的应用

1.“英特尔誖未来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生物学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它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 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方面。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 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方面。如果考虑到仿生学, 它还影响到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英特尔誖未来教育”, 能够使学生在教室这个有限的小空间里学习到无限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的束缚, 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创造思维的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2.“英特尔誖未来教育”在“生物与环境”教学中的应用

(1) 制定单元计划。“英特尔誖未来教育”的理念就是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或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 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他人灌输的知识, 而要自己建构知识, 发现并验证某种意义或者意思。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英特尔誖未来教育”的理念, 教师首先必须制定单元计划, 设计基本问题与单元问题。

基本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 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 它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 指向学科的核心。如“生物与环境”的基本问题设计为“环境的恶化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毁灭吗?”

为了支持基本问题需要设计2~5个单元问题。单元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 为基本问题提供学科特定及主题特定通道, 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本课的单元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 让学生设计了许多单元问题, 如:“什么是生物圈?”“环境污染有哪些危害?”“生物圈如何受到环境的影响?”“如何结合实际保护环境?”等。

(2) 为单元作品集查找资源, 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为了支持单元计划, 可要求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首先结对, 找好自己的合作伙伴, 共同完成单元计划中的支持材料。学生根据教学单元计划中的要求, 到Internet上查找资料, 学习查找国内外的教育网站、学习保存网站上的图片或照片、学习保存网站上的声音文件、学习保存网站上的视频剪辑文件, 互相讨论, 合作完成并将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用Power Point制作成学生演示文稿。该演示文稿除了达到资料的整理归类外, 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大胆表达出来, 这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如:学生根据“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为主题做了演示文稿。针对“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环境污染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 找一些图片、声音及网站充分地说明问题, 同时学生在创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过程中也可以完善单元计划。

(3) 创建学生出版物与学生网站。学生通过单元计划的制定, 支持材料的查找, 得到了许多有关生物与环境的信息, 为了使这些信息能够得到推广, 可让学生充当编辑、记者、作者、版面设计师的角色, 策划、设计、制作一个俱乐部, 使用Publish制作简单的单页出版物;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可以将在课堂上收集的信息, 为正在研究的单元建立一个Web站点, 并提供指向相关教育网站的链接, 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支持材料。如制作《环保在线》中的问卷调查、环保常识、环境术语介绍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也使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了提高。

(4) 创建教师支持材料。教师支持材料包括教师创建的网站、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出版物。这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在课堂之外交流的机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也是与其他学生、社区人员、其他学科领域专家甚至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的途径。如:制作详细的单元计划模板 (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单元梗概、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习过程、评价量规等) 。

(5) 整合单元作品集、展示单元作品。“英特尔誖未来教育”的特点是当所有的工作都做好后, 将学生和教师的单元作品集整理, 最后将作品展示共享。因为每一个作品的形成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问题的提出、基本问题的确定以及网站的制作等, 都是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 探讨、研究、批评后修改完成的, 所以大家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四、对“英特尔誖未来教育”的教学反思

“英特尔誖未来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资源共享、协作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思路值得借鉴。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 而是怎样把信息技术与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如果能真正落实到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中去, 无疑可以优化生物学教学, 对我们的教学效果将会产生不可限量的作用。

摘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而设计的全球教师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模块结构、实用的目标, 以革新教法为特色、以学生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根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模式, 笔者将它应用到生物学教学的“生物与环境”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生物与环境

参考文献

[1]英特尔公司.英特尔誖未来教育 (中文5.0版) [Z].2003.

intel未来教育 篇4

蕲春县白河中学 吴锦珍

【摘要】进行文化学习,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我国新时代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但现阶段我国中学英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跨文化教学应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还不足以实现文化教学的目标。文章从分析跨文化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揭示了初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一些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作为国际主要交际工具的英语将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跨文化外语教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培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交际和学会创新”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中,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论著和论文并不少见。但是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国文化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跨文化教育体制。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跨文化教学,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全体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英语跨文化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国内对文化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

国内知名学者如胡文仲、高一虹(1997)、鲁子问(2005)等都先后著书立说,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研讨。另外,很多教学研究者们在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这些都对中国文化教学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相对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要么脱离课堂教学实践,要么就事论事,不够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多是凭个人经验的小范围调查研究,获取的结果不够令人信服。欧美文化教学研究多是由政府教育机构、团体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式和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创导和发起、由多位知名学者集体主持参与、在全国乃至整个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项目,既有一定的规模、又得到权威支持,其研究更加切实可行。

1.2对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整理现有文献,目前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阐明了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外语文化教学的优势推动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研究不深入的不足之处。比如从整合的模式来说,按照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可以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演示型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初级表现形式,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演示文稿之类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知识结构,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片、录像等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是老师或学生共同建立教材单元主题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的平台。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则可以引进国外的英语学习软件,或者选择利用因特网上现成的信息资源或者组织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研究者多在演示型教学模式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但是在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上却没有太深入地开展过研究。而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正是Intel未来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可以说Intel未来教育将在这个研究课题上日益显示出它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1.3具体教学方法指导的缺失

目前有关跨文化教学的论著多是阐述其概念、实施原则及实施跨文化知识教育的多种途径,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可能、可行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的方法。而且对于跨文化态度和能力培养的理论阐述明显少于跨文化知识教育。

二、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检索的与“跨文化教学”相关的4579篇文献中,直接对中学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l0篇,而针对初中的仅有3篇。可见针对这个层次的现实研究极其匮乏。实际上,初中作为英语文化学习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尚浅,认知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着手,从而奠定文化理解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跨文化教学情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找到解决跨文化学习问题的对策,有必要也从教学实践中找到问题的成因。

2.1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有误区

尽管我国外语教育理论界对语言与文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学生对文化学习很感兴趣,大多数教师也认同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文化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原因主要是:

2.1.1教学观念偏误,轻视跨文化教学

在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一项题为《二语教学课堂文化:中学教师的实践与需求》的调查研究项目中,曾对l6位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做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和课堂文化教学实践与其他国家教师差距很大。举例来说,有69%的被调查教师很少或者从未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涉及文化教学,而其他国家的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下。这一结果引人深思。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因素:(1)课时不够,语言和文化教学无法兼顾;(2)缺乏足够的、令人满意的文化教学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材料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确实不多,另一方面,统编教材和统一测试限制了教师自由;(3)教师缺乏培训,对文化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认识不足;(4)没有文化测试和评价手段来对文化教学进行评价和督促。

2.1.2跨文化教育实践方法过于简单

当前我国跨文化教育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当前外语教学中文化处于附属、次要的地位,外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零碎,缺乏系统性。在学校课程设计中,缺乏直接面对跨文化问题的教育活动,缺少直接的跨文化交往活动。学校教育只注重跨文化的知识教育,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能力的教育活动却明显不够。教师往往只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生谈及一些文化主题,开展一些文化学习的课堂活动,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

2.1.3在文化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

作为文化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对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课堂一向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习者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和教材进行学习,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材里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被动的局面不符合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需要,更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做准备。任何教学,包括文化教学,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涵盖一切学习者今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的交际情景相当有限,学习者不可能为今后可能会参与的跨文化交际场合一一做好准备。因此,面对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经济和教育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今世界形势,外语教学应该同时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重任。

2.2英语教材有待完善,教材中的文化要素需要深入挖掘

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的现行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充分利用这套核心资源,是我们教学及文化渗透教育的主要任务。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实现将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创造了条件。教材专门通过两个单元介绍了跨文化的知识,如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介绍了在公共场合的礼节,九年级第十二单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讨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礼仪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如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都包含了跨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提供了素材。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这些不足:

l、因为文化不是静态的、不变的事实,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仅通过两篇课文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无法使学生全而、系统地掌握异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即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多方面去理解和感受目的文化的特点。

2、这些课文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很高,能力的全面培养都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进行。在中级阶段,则以英语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为主。但是,由于“态度”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可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社会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不仅可为学生今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而且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时持有正确的态度,从而使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

2.3对师生互动的诠释有局限

师生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以当代外语课堂教学观为指导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外语跨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外语课堂,极少进行师生互动,20世纪后半期,随着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师生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至学生方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无可非议,但是一些课堂出现的学生活动失控现象无助于外语跨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证明目前我们对外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对这一理念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具体表现在:

1.过分弱化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概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堂似乎变得无限广大。但是网络教学无固定的规律可循,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利用网络教学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服务。有些教师则在教学中出现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没有发挥出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未完成。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正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但是以此为特点的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同时组织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教师实际上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顾问、向导、协调者以及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良性互动的过程。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优化了教师“教”的方式。

2、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手段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Intel未来教育理念贯彻了学科整合的思想,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位,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将信息当成一种学习工具。有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积极互动,绝不是“两张皮”。但是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仍按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成了课件放映员。既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效率又低,不能使教学技术手段真正为当代外语教学理念服务。所以这和传统课堂上低效、单向、接收式的教育技术手段无异。

三、基于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的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快捷的道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全新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对于课改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给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付诸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解决上面初中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1融无心于有意—— 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初中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广泛了解跨文化知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是初中阶段跨文化教育的重点,应该大量增加跨文化知识。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有必要借鉴英美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融合法和附加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融合法是把跨文化教育的目标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跨文化教育,“貌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做好文化嵌入。附加法是在外语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地系统添加、补充一些跨文化内容,作为外语教材的附加部分。教师可以在课文中采取融合法进行跨文化教育,还可以采取附加法开展课文教学活动与一定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主题主要包括文化差异、代表人物、生活习俗、各种节日和历史地理等内容。基于我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缺乏对英语国家语言与文化的亲身感受,文化差异又增加了学习异国文化的困难。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就需要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刺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通过资源丰富的学习网站展示实物与人物、事物的生动形象,提供实际的生活情景或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他们了解英语社会文化的表现和内涵。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水平和需要,实现更具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全新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资源,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中学习和讨论,这样做既能丰富跨文化知识教学的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总之,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求各种学习机制和多重外部环境和手段同时起作用,实现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2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选用恰当的动态跨文化教材

目前中国流行的外语教材大都是以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为目的,虽然选择了很多真实的、反映目的文化某些侧面的课文,但是由于这些教材的文化内容不够全面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忽视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和活动,所以不可能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一套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必须做到:教学材料和语境真实化,教学活动个人化、多样化,文化种类和文化内容全面深入且具现实性和代表性,语言学习内容与文化学习内容

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多次反复。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为了保证

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现时性,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可以选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和英特网丰富的信息载储和更新功能,采用动态的教学材料。

3.3授之以渔—— 与Intel未来教育同行,对外语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文化教学培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要使学生成为跨文化的人,掌握新时代生存和竞争的武器,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修养,才能认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义,理解其基本思想,适应文化教学的要求。然而,我国文化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理解和实践都无法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要弥补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的不足,首先要求教师接受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的培训,在个人素质上为文化教学做好准备,另外还需要教师接受一定的文化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文化教学培训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教学形式,理想的文化教学培训应该授之以渔,超越具体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教师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探索能力。因为英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不足,我们可借助Intel未来教育全新理念来扫除英语教师进行文化培训的障碍。它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克服时间有限的困难,确定明确的文化教学目的,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和教案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优化教学过程。经过培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选择和使用会更加理性化,会更加接近文化教学的需要,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自己设计测试项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总结

intel未来教育 篇5

一、关于“Intel未来教育”理念

“Intel未来教育”模式 , 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 以互动为主的方式,促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 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与学的工具, 有机地结合到授课、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及对问题的解决和研究能力以教学方法革新为特色,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研究型学习、反思型学习、面向作品的评价等特点。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革新的教学观念和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电子商务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创建自己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可以上网查询所需各种材料和资源,并共享资源,制作自己喜欢的学习网站,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同学共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

“Intel未来教育”的理念给笔者以后在教学转变角色、对待信息技术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让笔者更好地审视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也使笔者在电子商务课的教学中彻底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二、“Intel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宽松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接受知识的模式,他们随时可以查阅、浏览自己所需的内容,接受丰富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培养学生在掌握充分的知识,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诸如E-mail、BBS等交流方式向老师提问,与同学交流,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电子商务课教材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电子商务课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软件和网络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

2.教育活动中坚持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Intel未来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Intel未来教育”重视过程,体现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感情基础。无论是学习场所、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了教育主体的地位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培养与训练新时期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

责任感和适应性;沟通技能;创造性和求知欲;思辨能力和系统性思维;信息和媒体素养;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寻求解法;自我引导;社会责任感,以及思辨和合作能力。

三、“Intel未来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中的具体运用

1.电子商务课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当今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 为搞好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电子商务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优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情境,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教学中力求体现电子商务课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 笔者提倡突出实践性, 体现开放性。无论是学生的探究内容、学习形式还是思维方式与结论,都应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当然也可以离开书本、走出课堂,走向村庄,利用图书馆、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从而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培养学生开放的学习意识,而且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Intel未来教育”允许不同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及自己熟悉的方式解决问题, 允许不同学生按各自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及各自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结论, 而不是追求结论的唯一性和标准化,开放的思维方式一定会带来开放的研究结论,从而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与探究奠定基础。

3.注重体现探究式学习合作性的特点 ,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例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按单元问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在每个小组中,学生分工合作,然后大家进行交流,共同利用找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学习, 最后大家将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经过综合后做成演示文稿或者调查报告。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相互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引导学生在尊重课本的前提下,不迷信课本,不被课本的条条框框束缚,不迷信权威,通过收集大量信息,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与新思想,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同时,以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要求学生自主实践,在“做中学”。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调查主题、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试图综合已有知识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等。

上一篇:消费信贷法律制度下一篇:我国保养维护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