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2024-05-22

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精选3篇)

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篇1

消费信贷合同是消费者与销售者或金融机构为了消费目的而达成的协议, 这种协议同样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在形式上表现为合同, 具备合同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消费信贷合同为要式合同

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消费信贷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出现, 即订立消费信贷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采用口头形式的为无效。 (1) 这是因为, 消费信贷合同是消费信息的载体, 也是消费者行使撤销权的依据, 故对合同缔结的表示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即合同必须是书面形式的, 而且在合同缔结后要求交付书面文件 (一般合同只要合意成立, 不论书面口头形式都可以订立合同, 以强调合同意思的自由、交易的迅速) 。

二、消费信贷合同为诺成合同

台湾传统民法理论认为, 借贷合同属于要物合同, 即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合同内容达成协议后, 还必须以合同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在标的物交付之前, 合同并不成立。 (2) 这种理论已明显不适应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消费信贷之要物性, 为古代罗马法之残留法制, 现只在少数只付义务的合同中, 如赠予、继承等合同中尚存, 大部分合同为了促成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都不以要物性为其必要, 在德国普通法渐次承认诺成契约后, 已无保留之必要, 德国通说亦早已将之扬弃。笔者认为消费信贷合同为诺成合同而非实践合同的见解应予赞同。

三、消费信贷合同为有偿合同

消费信贷合同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前提条件的有偿合同, 不同于无偿拨款, 也不同于消费借贷中的无偿借贷。消费信贷合同区别于消费借贷合同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在于其有偿性。缔结消费合同的一方为以盈利为目的商业企业, 消费者迟延付款或使用货款, 都必须支付给对方一定的对价, 表现为利息、手续费, 统称为财务费用。消费信贷合同的有偿性决定了当事人所承担的注意义务显然要较无偿合同中之注意义务要重。而且, 消费信贷合同正是因为其有偿性质而缓和了其要物契约之特征, 因为学理上要物契约通常为无偿, 而消费信贷, 尤其是金钱借贷, 多为有偿, 故消费信贷的有偿性反过来又支持了其诺成性的特征。

四、消费信贷合同为双务合同

在消费信贷合同中, 消费者享有使用贷款或延迟付款的权利, 同时负有偿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的义务;信贷提供者享有收回贷款和获取利息的权利, 同时负有交付贷款或迟延收款的义务。如果其中一方不履行其义务的话, 另一方的权利就无法实现,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若把消费信贷合同看作是单务合同的话, 贷与者的诸多义务将被免除, 如支付义务和告知义务等, 消费者的诸多权益也将得不到保护, 如物之瑕疵抗辩等。

五、消费信贷合同为附和合同

当前普遍认为, 消费信贷合同的内容由信贷提供者事先拟好, 而信贷提供者制定的消费信贷合同内容往往完全从其本身利益出发, 所以各条款均偏重消费者的义务, 反之, 自身所付的义务却极少。而且这些条款一般并不以免责条款的形式出现, 内容大致合法却不合理, 且内容的数量既庞大和复杂, 专业性较强, 非一般的消费者所能理解, 消费者只能决定是否缔结合同, 而无商讨的余地, 即消费者仅有缔结与否的自由, 而无决定内容的自由。对此问题, 可适用合同法, 对消费信贷合同的条款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 进行客观和合理的解释, 在对合同条款有争议时采取对消费者有利的解释。

消费信贷合同虽以合同的面目示人, 但由于消费信贷合同当事人的特点决定了消费立法侧重于保护消费者一方, 体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立法精神, 故消费信贷合同从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合同的平等自由原则。主要表现在:消费信贷合同缔结的限制, 合同内容的限制以及冷却期制度的规定等方面。

(一) 消费信贷合同中, 对合同缔结的表示, 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即合同必须是书面形式的而且在合同缔结后必须交付书面文件。

如以《日本的分期付款销售法》为例, 其规定合同若不是采用书面形式的话, 则不能成立, 还规定合同缔结后, 信用供给者不得拖延, 一定要把记载着一定思想的书面文件交付给消费者, 否则要科以刑罚。 (3) 而一般的合同形式自由, 也就是说如果合意成立的话, 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可以订立合同以强调合同意思的自由、交易的迅捷。

(二) 在消费信贷合同中, 对合同的内容给予相当大的法律规

制, 在供给信贷的利息和手续费方面都给以强制的规定, 而不能由当事人自由约定, 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消费信贷法对消费信贷合同的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定, 尤以美国最为详尽。而根据合同自由原则, 一般的合同只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合意, 而不问合同的内容, 就可以认可合同的效力 (当然, 违反法律的无效) 。

(三) 消费信贷法中规定了撤销权制度, 既规定在一定期间内, 如消费者反悔, 不问理由与原因, 消费者可以解除合同。

而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如当事人协商同意的话, 在法律上就认可了合同的效力, 并且法律尽量保护合同的成立与履行。

参考文献

①参见李凌燕:《消费信用法律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第176页。

②参见杨淑文:《消费者保护法关于定型化契约在实务上之适用与评析》, 《政大法学评论》, 中华民国八十七年十二月, 第六十期。

③参见李凌燕:《消费信用法律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第52页。

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篇2

如何完善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制度的对策研究大纲

摘要:随着我国个人住房市场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住房消费信贷规模急剧膨胀,住房消费信贷风险日益凸显,所以住房消费信贷制度是否能加快完善步伐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着力分析住房消费信贷制度的问题后,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住房消费信贷制度 对策

1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历程

在改革开发初期,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建立在当时较低消费层次上的制度己经无法满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经过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目前我国城镇住房实物分配的福利体制已经基本终止,货币化住房分配、市场化和社会化供给体系也已大体建立。在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住房消费信贷伴随着日趋成熟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1 形成阶段(1988年-1993年)

1.1.2 初步发展阶段(1994年-1997年)

1.1.3 全面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2 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1.2.1 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基础

1.2.2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要方式

1.2.3 以政策性住房贷款为辅助消费信贷制度中的问题

2.1住房消费信贷资金供给约束

2.1.1 融资渠道狭窄

2.1.2 贷款方式欠佳

2.2住房消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

2.3住房消费信贷供给需求脱节

2.4低收入与高房价的矛盾

2.5 居民负债消费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如何完善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的行为

3.1.1遏制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

3.1.2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3.1.3 健全相关保障制度

3.1.4 对低收入者实施信贷倾斜

3.2 金融机构的行为

3.2.1 开发更多的信贷产品

3.2.2 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3.3消费者行为

3.3.1 提高自身消费素质

3.3.2 维护个人信息,提高信用意识小结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能有效提高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

如何完善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制度的对策研究

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是在住房建设贷款较为成熟,住房大量闲置,整个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起步的,因此其发展严重滞后于房地产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住房消费信贷资金供给需求双不足,且供需结构不合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风险过大。我国住房消费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住房贷款二级市场尚未启动,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未能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使得住房信贷资金来源少、成本高。加快住房贷款证券化步伐,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是增大信贷资金供给,减小贷款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担保为主体的社会担保体系,增强住房贷款的流动性和信用度。居民贷款购房的意愿不强、承贷能力弱,是造成住房消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住房价格是提高居民承贷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的有效手段,而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能有效调节一级市场价格过高的情况。此外,消费信贷外部环境的建设也能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加强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制建设,能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深化住房体制改革,转变居民消费观念,使贷款买房的思想深入人心。

目前我国住房消费信贷风险过大主要有: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抵押风险。住房贷款证券化能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既可降低住房消费贷款的流动性风险,又能有效解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降低利率风险。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可以加快抵押物变现速度,减小抵押风险。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可大大降低银行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贷款风险的降低能增强银行开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积极性,促进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篇3

美国是典型的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年来个人消费占GDP比重一直在70% 以上。在构成有利于消费增长的各项文化、制度、政策环境因素中,消费信贷体系是支撑和推动个人消费持续扩张的重要机制。从表1中可以看出消费信贷占GDP的比重每年都在上升,成为支撑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迄今为止全球最为完善和高效的消费信贷体系,其消费信贷政策、法律体系、消费信贷机构和业务的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2014。

美联储2014 年公布的美国家庭财务状况调查报告指出: 从2007 年至今,美国家庭延期偿还贷款的比例从2007 年的20. 8% 下降到2010 年的17. 3% ,再下降到2013 年的14. 9% ,下降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说明近年来美国居民的信用意识也在提高。美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 一) 消费信贷供给体系完整

在美国,消费信贷提供者有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非金融的企业机构以及证券化资产集合,众多的消费信贷提供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美国的储蓄机构占据了全美消费信用市场的很大部分份额,从表2 可看出截至2013 年底,储蓄机构共持有41% 的总消费信用贷款,美国的财务公司在消费信贷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通用汽车承兑公司、通用电器资本公司及福特汽车信用公司等闻名于世,到2013 年底,财务公司的消费贷款占有21. 9% 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储蓄机构。一些非金融企业,诸如零售商、加油站等也从事一部分消费信贷业务,向商品和服务的个人购买者提供赊欠便利。联邦政府这一项指代的是联邦直接贷款项目下的学生贷款以及联邦家庭教育项目贷款,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增长十分显著。从表2 中还可以看到证券化资产集合从2009 年之后出现了巨大的下降,这种由证券化资产集合向其它种类的消费信贷转移的主要原因是遵循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实施的针对证券化资产风险监管的FAS166 和FAS167 会计准则。2009 年11 月15 日生效的FAS166 和167 会计准则使原来所有以资产负债表外的会计形式设立的证券化资产全部被重新囊括在主体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并彻底取消了专门为销售证券化资产而成立的以合格特殊目的实体形式出现的独立子公司。正是因为这一准则的出台,美国2009 年之后的证券化资产集合数额与2009 年之前有着10 倍以上的悬殊。另外从表3 看出,美国消费信贷总额的增长主要受汽车和学生贷款等非循环信贷的增长推动,尤其是学生贷款的增长,2010 年以来的消费信贷增长大部分源于学生贷款,这些贷款已经从非联邦贷款转为联邦贷款。而包括信用卡债务的循环信贷的增长并不明显。

( 二) 消费信贷品种丰富

美国的消费信贷品种极其丰富,包括学生助学贷款、汽车贷款、无抵押个人贷款、个人资金周转贷款、家庭住宅维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二次住房抵押、信用卡贷款、旅游贷款、医疗贷款及非指明用途贷款等,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充分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消费信贷的多样化需求。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最为典型。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体系,其住房抵押贷款对解决中低收入者购房起到了促进作用。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不包含住房抵押贷款数据),2014。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不包含住房抵押贷款数据),2014。

二、美国消费信贷制度

( 一) 健全的信用法律制度

美国的信用法律体系是由《公平信用报告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构成的,其法律几乎涵盖了所有信用关系、信用方式和信用交易的全过程。美国是建立消费信贷法律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自从1916 年第一部消费信贷法律《小额贷款统一法》颁布至今,美国已先后制定100 余部相关法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部综合性消费信贷法律,即《消费信贷保护法》和《统一消费信贷法典》。美国依据健全的法律,建立了相应的公共信用登记咨询系统、信用评价制度、信用风险转移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信息自由法》、《隐私法》、《接触秘密信息进行背景调查的调查标准》等大量的法律,明确界定了信息公开和个人的关系,强制个人在规定范围内披露全部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是美国信用制度建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同时,明确规定了数据的评估要求,查询、更改、消除以及获得补偿等权利。

( 二)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

一是具有严密的个人信用调查机制。美国的个人信用调查及资料的搜集工作可以由银行自己进行。也可以是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来做。后者是美国信用调查的主要形式。美国专门负责资信的调查机构是美国信用局,它是有关信用历史信息的票据交换场所。目前美国的地方性信用局有1000 多家,他们大多数从属于Equifax、Experian、Trans Union这三家主要的信用报告机构或与这三家机构之间有协议关系。这三家全国性的机构都建有中央数据资料库,在美国凡是拥有赊购账户、汽车贷款、房屋抵押的个人都在信用局的数据库存有历史纪录。信用局出具的信用报告对于信用支付起到了快速、简化和安全保障的作用。它的运行方式是: 信用授予人( 银行、信用卡发行机构等) 将信用消费者平时的信用支付情况连续地提供给信用局,信用局将这些信息汇同来自法院等机构的公众纪录加以整理、分析,给每一个信用消费者建立历史档案。因此,在美国,消费者通常从第一次消费开始,以后的每一次借款、透支及还款情况都将被输入电脑系统,记入信用档案。而信用授予人在面对消费者申请消费信用账户时,可以从信用局获得申请人的信用报告,并根据报告提供的信息作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二是具有规范的个人资信评估机制。在美国,能够开展信贷业务的机构很多,除了商业银行外,还有油气公司、百货商店、信用卡公司等。这些机构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对个人资信进行评定,即主观判断法和数量分析法。前者主要是信贷员按照银行的贷款准则,凭经验对借款者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如信用历史、收入水平、年龄、雇用情况、居住面积、生活费用、债务负担等,并据此做出贷与不贷的决定。而数量分析法则是给信用进行评分。FICO信用分是由美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开发出的一种个人信用评级法,已经得到社会广泛接受。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普通信用分,美国三大信用局都在使用,FICO信用分的打分范围是300 ~ 850。

( 三) 高效的信用管理体制

美国的信用管理体系职责明确,美国的联邦体制决定了它的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个 “双级多头”格局,即分联邦和州两级管理,且每一级都设若干管理机构。加之民间行业协会组织,美国信用管理体系实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联邦、州政府管理体系,二是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体系。行使联邦当局信用管理职能的机构主要有联邦贸易委员会、财政部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国家信用联盟管理局、司法部等。

( 四) 健全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美国个人消费信贷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是担保、贷款证券化和保险。在这方面住房消费贷款最为典型。由于住房信贷是一项长期贷款,期限一般长达10 到20 年,而银行资金来源以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为主,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5 年,资金来源的短期性和资金运用的长期性使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这成为制约信用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住房金融制度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是在政府担保的基础上实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由于政府担保使银行风险得以降低,从而使普通消费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消费贷款,贷款手续也更加简化。仍以住房贷款为例,住房贷款防范风险的另一种方式是与保险业相结合。所谓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是指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规定借款人在放款时,需在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以保单作为取得抵押贷款的条件,如果借款人到期无论是主观或客观违约,都由承保人按承担金额赔偿放款人的损失。

( 五) 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

信用激励与失信惩戒信用制度效应的发挥,取决于利益导向机制即信用激励与失信惩戒互动机制。在征信评信制度与网络的监控下,美国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状况是一清二楚、有据可查的。而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将决定其融资成本和融资数量。个人信用得分、企业信用等级越高,所获得的信用额度、融资数量就越多,贷款利率、融资成本和保险标价就越低; 反之,授信待遇就越差,甚至无法获得授信。由于美国的信用交易已经渗透到了经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不佳同样会影响就业、升职、租房、租赁、工商注册等方面,会危及到这类企业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这种奖罚分明的机制大大地强化了社会成员的信用意识,规范了社会成员的信用行为,这也是美国信用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美国是全球消费信用最发达的国家,这不仅仅因为美国的金融业很发达,更得益于其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健全的信用法律制度、高效的信用管理体制、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和健全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本文具体介绍了美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指出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是推动美国信用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消费信贷,个人信用,征信评信

参考文献

[1]徐宪平.关于美国信用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管理世界,2006(5).

[2]邱爱军.美国消费信贷制度环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消费经济,2004(4).

上一篇:出版史研究下一篇:intel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