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景配置

2024-08-12

造景配置(共9篇)

造景配置 篇1

1 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1.1 适树以及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和土壤条件, 选择与建设项目离地条件相似的植物种类, 最好可以选择当地的植物, 这样树木的习性与当地的栽植条件就会得到统一, 保证植物生长的更加健壮, 进而将植物的园林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其中, 市树与市花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主要特点, 存在很高的观赏价值, 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应用, 同时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还应该将植物的选择与树种的多样性相结合, 这样才能将城市绿化的地方性特色体现出来。

1.2 满足绿地功能要求的原则

绿地类型不同其性质与工程也会不同, 因此, 在植物配置上就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乔、灌、花等达到一种最佳的绿化效果。例如, 在小学这样儿童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 可以选择一些耐踩踏、玩耍价值高的植物;在养老院这种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区, 在植物造景时应选择一些香味浓郁、颜色鲜艳的植物。这样的布置可以使环境更加容易被感知, 同时还能达到锻炼老年人感官机能的作用。

2 各种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2.1 乔木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乔木是植物园林造景的一种重要素材, 最常见的栽植方式是孤植, 其次是丛植以及列植, 因此, 在绿化中, 乔木多用于街道、林地等地区, 都在植物造景中作为背景树出现, 重点突出乔木的个体风姿。乔木的绿量非常大, 存在减噪吸尘、遮阳挡雨等功能。乔木带来的生态效益非常明显, 同时也是城市绿化中的一种重要植物。

2.2 灌木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灌木能开出非常鲜艳的花朵, 供人们观赏, 随着季节的变化, 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 植物造景的效果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 人们偏爱将乔木与灌木混栽, 既可以密植, 也可以自然造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小灌木密植造景, 可以代替草坪作为被覆盖植物, 然后修剪这些密植的小灌木, 形成一种随地形跌宕起伏的效果;也可以代替花草组合成为不同的图案, 充分利用小灌木色彩的不同, 将它们密植成为不同寓意的图案。

2.3 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在植物造景中经常会使用草本花卉营造景观, 以供他人观赏, 花卉在园林中的形式主要有花带、花坛、花丛等, 其中花丛是利用多株花卉组合成的自然应用形式, 管理相对来说粗放一些, 适合在路旁、草地以及水边布置;花带可以在道路中央或者两侧、建筑墙基、草地等位置布置, 形成一种装饰性非常强的连续景观;花坛是将花卉种植在高出地面一些的台座上形成景观, 面积相对较小;花境是一种结合自然散布生长规律而配置的由规则式向自然式过渡的景观形式。

3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配置, 一方面通过对草本、木本等植物的相互配置, 综合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以及配合, 另一方面应该对园林植物和山石、建筑等园林要素之间的相互配置进行综合考虑。从总体上来说,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重视植物季相色彩的变化, 因为四季变化形成了植物的展叶和落叶、色彩变化等, 不同的树种存在不同的季相, 因此, 在植物配置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其次, 注意植物配置中层次变化的体现, 作为植物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 分层配置是指结合植物的色彩搭配的一种方式, 通过分层搭配可以使层次与色彩更加丰富。第三,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体现出来, 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单调, 最好可以形成四季分明的效果, 给人们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 结语

综上所述, 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造型艺术, 植物是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因为绿地的功能不同, 所以, 在植物配置中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同一功能的绿地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 对配置的具体要求也存在不同。因此, 在园林造景时应该结合具体的空间位置具体分析, 从舒适性、美观性等方面配置植物, 进而形成多姿多彩的园林绿化景观。

摘要:植物造景是指利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等, 通过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法, 将这些植物的色彩、层次等自然美充分发挥出来, 对植物景观进行创作供人们观赏。近年来, 随着生态园林建设观念的引入, 植物造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植物造景不再单指通过植物来营造视觉效果, 同时还包括一些文化景观以及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含义。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园林造景与植物配置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与同行人士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园林造景,植物配置,效果

参考文献

[1] 雷春娟, 柏富碧.喀斯特风景区园林造景的植物配置特点与效果——贵州省松柏山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实例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 2008 (3)

[2] 母俊, 赵翠荣, 刘兴乐, 李爱成, 陈科海.襄樊住宅区植物造景中园林植物配置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3] 林宇楠, 罗谦.四川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特色及对植物造景的启示[J].四川建筑, 2009 (2)

造景配置 篇2

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虽然在相应原则的指导下,其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水平已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考虑不全面,也就是在进行植物配置和造景的过程中,往往只对植物的形状、色彩等因素进行了考虑,而忽略了植物的适应性问题,进而降低了很多植物的成活率。例如设计者过多的引入外来物种,这些外来植物有的成活率不高,有的则会损害当地物种。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园林设计缺少对乡土物种的应用,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难以形成,即使一些地方已经认识到乡土物种的重要性,但是因乡土物种的利用开发较为落后,使其还不能满足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的现实要求,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很难设计出来。此外,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只重视观赏价值而忽略生态效益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样的观念往往会使植物的养护费用居高不下。

2.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方法

为了使植物配置和造景得到更好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除了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外,还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首先,在进行植物的配置和造景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植物的特点,合理选择植物,使植物既能适应当地环境,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更多应注重对乡土树种的开发,使园林设计更具独特性。其次,要满足人们对植物配置和造景的需求,例如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人们更多的是进行休闲和娱乐,因此植物的配置和造景主要以阴凉和舒适为主。对于以观赏为主的古典园林和特色园林则重点考虑植物本身的价值、特色和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配置和造景,从而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园林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还需重点考虑树形对比和协调,也要注重其轮廓线、树冠线及天际线等的变化,这样才能保证对植物外形和生长特性加以充分考虑,才能整体把握植物造景的观赏效果,使园林景观更具观赏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动感和情景的设计来提升园林设计质量,也就是在造景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引喻、模仿和象征等手法,巧妙结合造景和意境,让周围的景致氛围得到更好的烘托,使其设计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还需要加强对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进而才能对当地树种进行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营造出具有城市独特风味的园林景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语

浅析传统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 篇3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往往在满足了造景的基本要求之后, 还会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文化效果。也就是说其通常都会被赋予一定的人文精神, 营造出借景生情、移步换景、景物合一的意境。特别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植物配置的各个方面都在体现着造园规则之外, 又无意间流露出或是渗透了传统文化精神;同时植物也超越了本身, 塑造了数不尽的优秀园林作品。

可以说, 植物在园林建设里, 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人们或多或少地会因为园中某一处的植物配景, 而驻足观赏, 获得赏心悦目的情感体验。园林中的植物, 需要根据客观环境进行栽培种植, 但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布局, 甚至由残缺从而生长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植物组成了园林的多样画面。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相关概念

(一) 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内涵

所谓植物造景, 即选用不同种类的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综合运用多种手法, 使植物自身形态能够充分地展现, 最终达到一定的景观审美效果, 这是被广泛运用的园林表现手法。

(二) 植物造景景观分类

植物造景有季节造景、种植造景和自身造景等三种类别。自身造景,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保持原本植物的色、香、姿原则下, 选择当地适合种植的树种。季节造景, 即选用根据季节更换, 植物也随之改变外在形态的一种造景方式。种植造景, 主要是会结合园林的种植环境, 通过种植某种植物, 并使之与四周景观相调和以形成整体景观。

(三) 植物造景的目的

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 有的是为塑造整体园林景观而进行的;也有的是根据造园者的喜好、品味、情趣而栽培的;还有仅仅是为营造意境、抒发情怀而栽种的。总之, 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在各个方面都相辅相成, 不仅在牵动人们的内心感受上产生极大的效果, 也为塑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园林造景的植物种类

北方的传统园林中, 常见的植物一般有四大类, 分别是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据有关资料显示, 传统园林选用的植物种类通常包含了地方特色树种、奇异古木、个性树种等几类主要树种。

不过, 植物栽种始终要坚持依据园区环境与所要传达的意境, 根据植物的色彩、品性、种类、外观条件来选择植物类别, 依据所栽植物的人文内涵与所处的自然环境, 进行综合设计之后而适景种植。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即栽种时不应破坏树种本身所需要的生态平衡, 并要营造出适情适景的美感。

四、园林植物的植种方式

传统的园林植物栽种方式包括对称种植、独立种植、群植、丛植、列植等五类。每一种种植方式都不尽相同, 同样其营造的园林景观也各有意境。合理的植物配置布局, 能够给予园林景观以分隔及游览指向。当然游走于其间小道的乐趣也会伴随着欣赏过程, 延伸衍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与美景, 让赏园者获得意想不到的审美感受。

(一) 对称种植

北方传统园林内, 往往会将数量相当的植物栽种在不同主题园内、建筑亭榭的门外或是桥头的两处, 形成独具特色的轴线感。栽种的植物形态也总是大致保持一致, 使精心栽培的植物具有由心而生的韵律美与画面美。

(二) 独立种植

要使独立种植的植物立意更明确、意蕴更丰富, 通常要栽培环境, 选择那种形态层次分明、植物品性完善且丰富、四季景色皆有的树种, 将其单独栽种在园林的独佳之处, 能使传统园林中的景致始终保持连续与不变。

(三) 群植

湖水四周、道路的两边, 按照植物的大小、颜色、香气等, 栽种相应尺度与景观搭配的植物, 同时选择适当能与之配置互补的植被, 形成株距合理、数量恰当并且怡情逸景的植物栽种营造景观。传统园林内选取群植栽种方式来达到的最终效果, 也理应是近观和谐, 远观虚实相生, 能让人感受美并引起无限遐想。

(四) 丛植

丛植植种的数目通常控制在十棵左右, 以不同树种进行有层次的空间布置。观园者总是能在园林植被景观中, 找到相得益彰的感受, 体会当年栽种者独出新载的心思, 从园林植物分布规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 列植

列植的栽种方式, 一般出现在相对正式的园林环境。植被形成的景观氛围浓郁, 人们身处其中会感受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人文与情感, 譬如帝王的威严气势和皇家的仁爱意境等。

五、园林植物造景的审美情趣

用植物传达审美情趣, 要在把握植物原本冠形、叶形、色彩、高低的条件下, 或将植物组合, 或结合建筑亭廊, 根据审美规律, 来构成各具风格的园林景观。值得一提的是, 植物本身形态带有一种品质的力量美, 人们可以通过变化视觉方向, 再借助于植物的形态特征, 来感受其自然之美与生命活力, 以此陶冶性情, 感怀人生。

六、园林植物的造景原则

(一) 因地制宜的造景原则

1.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 要发挥植物的最优化效果, 还需要考虑种植园林的气候、温度、光照、雨水、土壤等自然因素, 以及植物的遗传因素来配置。例如, 北方的传统园林中, 由于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 因而其栽种植物主要是落叶阔叶植物与常绿阔叶针叶树种。但即便如此, 北方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总能营造出了苍老而坚硬、耐寒而不凋、长寿而不失高尚的景观美感, 例如松柏等。

2.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坚持植物的形态及特征与园林造景的主旨之间协调统一, 并依照传统园林内不同的建筑或艺术意境, 依照相应的园林风景路线布局, 合理地组合与整理植物所带有的姿态、神韵, 使之再重构出一种意蕴浓厚的文化结构空间。在北方传统园林中, 例如北京颐和园中主要的实体建筑、亭廊、厅榭等都是皇家风范, 因此所配置的植物也大多要体现皇家的威严与大气, 同时也表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精神, 给人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

(二) “师法自然, 巧为人工”的造景原则

1. 所谓的师法自然:主要讲究的是依据不同的季节变化, 按照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 创造出具有较高艺术观赏价值的园林环境。但如若真正置身于这样的园林景色中, 感受最多的一定是生命的美感与不息的生活追求。而人工则主要是运用艺术美学原理, 修整植物, 突出植物的色彩、季节特征与香味。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植物本身具有的文化信息, 采用融合的设计法则, 将各个学科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园林意境。如今站在传统园林中, 这种植物的配置手法于欣赏者而言, 体会更多的是曾经的“复原意境”。

2. 另外, 传统园林的创造, 往往也讲究诗词书画艺术氛围的营造。植物体态、声影、颜色、气味本身就具有艺术性, 通过造园者参天法地的栽种与配置, 愈发使得植物的艺术意味浓厚;再经由观园文人等的吟诗作赋, 将观园者的内心情感引发出来, 使园林意境更加深邃。由此, 天人交接融合的园林空间, 达成了更为美好更有意趣的景境。比如北京传统园林中经常栽种有意味着延年益寿的松柏等乔木树种, 这类树木常年青郁、姿态优美, 品性也坚贞高洁, 同时植物表现出的意境的深度和广度, 更升华了其天然神韵, 使得园林四季皆景, 且景致收放自如。

中国传统的园林, 一般也会在园中搭建起一些造型考究且精致的亭台楼榭, 也往往会根据周边景观对其命名, 达到一种柔化建筑风格的效果。不过, 园林中的景色往往由于建筑等人为参与, 使得园林流露的人文气息愈发自然;再经过结合植物相对动态的视觉感受, 便形成了传统园林整体而协调的天然景致。园林中的造景通常不是简单的规划设计, 而是利用“多方景胜, 近在咫尺”的美学原理, 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

3. 植物景观的营造, 还要讲究以自然的手法, 及人为地配合园中的建筑、山石、水体等, 结合不同树种的四季变化, 协调布局每一要素, 创造出神似的自然景观。不过, 除了要求配置出来的植物能够展现出本身魅力外, 还可以运用植物去弥补和完善园林建筑构图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进而丰富园林的景色, 将园林景观空间比例调整得更加完善, 也使园林空间更具有节奏美感。细心配置植物, 达到情景交融, 亦能让园林的主旨和主题得到更全面、具体的凸显, 从而呈现给观园者一个艺术意境。

4. 最后, 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不论园子大小、不管植物周边的环境如何, 都要注意在保证植物原本古朴自然的特性, 合理有序、错落有致地栽种植物。同时园林植物的配置也应该尊重主次搭配合理的原则, 以合适的尺寸进行园内搭配。当然对于植物的栽种也要真正能够考虑传统园林内的自然条件及地形地势等客观因素, 从而最终使得植物的自然美感真正挥发出来, 使得传统园林经现代园林设计师的规划与设计之后, 可以重新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和气息。

七、结语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知识非常丰富, 它包含了美学、心理学、绘画、文学、植物学以及建筑学的专业知识, 需要我们继续谦虚地学习, 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实践, 丰富自己的知识与设计能力, 从而传承传统园林建造方法, 发扬园林艺术, 建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感相结合的全新面貌的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大多都存在绿化量过多, 配置形式单调, 或是缺乏艺术感的问题。可以说, 植物配置的好或差, 都会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可我们也通常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丢掉了设计的灵魂, 设计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削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表达。因此, 我们在今后的园林建设中, 要始终坚持自然性原则, 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摘要: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 借植物达到园林造景以及引导观赏者浏览的手法是十分常见的。在对中国传统园林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针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种类、“师法自然, 巧为人工”的造景原则及其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与内涵等方面, 并结合传统园林的特点, 开展对园林植物配置的简单探析。

关键词:传统园林,植物造景,配置,文化内涵,原则

参考文献

[1]王世金, 林晓英, 尚雪英.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赏析[J].西南大学园林园林学院, 2006, (06) :103-108.

[2]李云慧.论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装饰理论, 2013, (12) :20-29.

造景配置 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方法

1基本原则

1.1植物选择

园林景观内部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植物,园林设计中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就是关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同的植物在外观和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互选用和搭配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另外,不同的植物由于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在园林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也不同,选用、配置植物时,需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以及对气候环境的基本要求,保证植物在园林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选择的植物类型应是本土植物,培养本土品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快地适应园林气候和环境。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不仅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同时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因而在植物配置中适当选择外来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配置能够更好地提升园林设计效果。

1.2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为了更好地为植物造景奠定基础,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加优美、自然和舒适的环境,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原则,保证植物配置和园林设计效果。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人员在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时,要综合了解其生长习性,在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植物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配置效果,使其更好地与园林景观和设计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对环境、气候的要求以及对土壤、土质的要求,能够在造景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培育和修剪手法。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是要求注重植物搭配的技巧,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形状特点,使配置过程中控制颜色的深浅度,通过层次性的明暗搭配,使园林植物景观色彩种类更加丰富。

2主要形式

2.1满足设计需求

园林设计是在城市化建设中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园林中的植物景物进行重新配置和整理,使其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园林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人们的实际观赏需求,对园林设计、规划的风格予以充分体现,在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中要着重体现园林的基本功能。园林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例如,在街头绿化带和公园处属于绿色环境,人们在这一公共场所主要是进行娱乐和休息。对于此处的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区域性的植物配置工作,为人们营造出相对轻松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在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中,保证与周边环境整体状态相适应。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园林设计的人文性。

2.2造景轮廓对比

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实现植物造景,是为了使园林的内部景观植物呈现更好的观赏性。对于大规模的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植物进行基本轮廓对比,使林冠线与植物整体边廓相协调。尤其是树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枝繁叶茂,呈冠状发展,上部的轮廓线已经难以再人工控制。在此情况下,对于搭配的树木种类需要与整个园林风格相适应。植物造景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均不同,要完成合理的造景设计,就要在了解其综合习性的基础上,预判其造景的最终效果,在视觉上打造出一种层次感,掌握不同的绿色效果,使其艺术审美性更加突出。

2.3创意性

园林设计属于建筑设计与艺术设计统一的工作,因而在实践中需要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将不同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使其在特定的生长区域形成一种景观状态。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要根据总体的园林设计风格,人们在不同的园林休息区均能发现其设计特点。在整体结构安排中,可以以树木为主、花草为辅,形成一种主次感,运用植物象征、隐喻和模仿等特征打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另外,在花草点缀中进行整体形态设计,例如,利用花类植物点缀园林环境,将其拼成一定的图案或文字,可以是“自然”、“生态”、“和谐”等字样,也可以是动物图案等,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园林设计的活泼感以及植物造景的设计感,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要求。

3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地操作中既要综合了解植物生长属性,又要在色彩、形态搭配中营造一种艺术审美效果。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对提升园林设计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6)

论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 篇5

1.1 调和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体现调和的原则, 找出其近似性和一致性, 这样的配置会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相反, 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效果, 具有强烈的刺激感, 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1.2 韵律

体现造景韵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杭州白堤, 堤旁桃、柳间种, 花开时节不同色彩极富韵律感。此外, “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 如果相隔50~100m配植1株枫香, 则不会使游人感到单调。

1.3 统一

植物景观设计时, 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以免变化太多, 使整体杂乱无章, 失去美感。体现植物景观统一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重复的方法, 如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等构建行道树绿带。

1.4 均衡

均衡配置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 会使景观显得稳定。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沉重的感觉。相反, 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 会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2 不同背景下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2.1 皇家古典园林

为了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兴旺不衰, 常选择体形高大、四季长青、苍劲延年的树种进行规则式配置, 如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

2.2 古典私家园林

由于古典私家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 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 寄托园主思想情怀, 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灌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的理想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

2.3 纪念性园林

此类园林庭院与建筑多是以祭祀为目的的寺庙或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修建, 多具有庄严、稳重的特点, 植物配置常用松、柏来象征对祖先的崇敬, 或对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的怀念和敬仰, 配植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

3 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生态原则

3.1 根据自然地形特点, 合理划分植物空间

空间划分要依据地形、水面、空间等合理进行。在大、中型园林里, 要大、小空间合理配置, 使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高低起伏、平直有序。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 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的重复, 但要有韵律。

3.2 植物配置既要有多样性, 又要有统一性

我国地域广大, 地理情况差异显著, 植物种类繁多。要充分利用植物资源, 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研究, 开展引种驯化, 应做到乔灌木结合, 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 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 适当点缀些花草,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 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3 植物配置应主次分明, 疏落有致

现代大型园林, 必须注意乔木、灌木成片成丛的配置, 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 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突出景物的立体感。多树种配植, 除不应妨碍每一种树固有特性的发挥外, 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 要将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 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 有景可借的地方, 树要稀疏, 或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 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 以保持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 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

3.4 植物配置要求与建筑相协调, 自然有致

植物随季节和年龄而异, 可使建筑物产生季相变化, 丰富建筑的庭院景色, 如园林中的门, 以门为框, 通过植物配植, 与路、石等进行精细的艺术构图, 不但可以如画, 而且可以扩大视野, 延伸视线。窗也可以充分利用, 作为框景的材料, 在古典园林中, 漏窗、月洞和植物相得益彰的配置, 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了, 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 衬托或者烘托门窗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4 结语

目前, 我国的景观设计学科已进人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风格也越来越多样。而植物配置与造景, 作为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们的价值必须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 那些具有长久生命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 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 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 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 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从而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而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优美的园林设计和自然景观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也给人带来新鲜的空气、愉悦的情绪和健康的身心。而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本文探讨了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 以供园林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绿化

参考文献

[1] 孙居文.园林树木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与配置 篇6

关键词:美学,园林,植物配置

完美的植物景观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 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 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 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 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 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 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洁自然, 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 其种类、结构, 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 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 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 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 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 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在总体布局上, 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较协调一致, 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 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 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模拟自按然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 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 从宏观钠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遥、活泼的气氛。随着各学科及经济飞速地发展, 人们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于是, 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 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自然美外, 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植物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

中国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遥, 而且达到了夭人合一的境界。传统的松、竹、梅配植形式, 谓之岁寒三友。因为人们这三种植物视作具有共同的品格。松苍劲古雅, 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 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 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因此在园林中常用于烈士陵园, 纪念革命先烈。竹是中国丈人最喜爱的植物。苏东坡“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毛主席诗词中“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 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雪云蔚亭等。此外梅兰竹菊四君子。兰被认为绿叶幽茂, 柔条独秀, 无矫柔之态, 无媚俗之意, 香最纯正, 幽香清远, 馥郁袭衣, 堪称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 晚秋独吐幽芳。我国有数干菊花品种, 目前除用于盆栽欣赏外, 已发展成大立菊、悬崖菊、切花菊、地被菊, 应用广泛。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凡此种种, 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可以说独具特色。

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 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 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植物是具有生命的, 所以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 (主要指树木) 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是颇有差异的, 所以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做到以乡土树种为主,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植物种类, 从而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除了要考虑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之外, 主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 树体的组合, 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等, 概括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 观叶树可作为主景配植于显要位置上。从植物的色度来看不同植物是具有不同观赏效果的, 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 深绿色的香樟, 暗绿色的油松等, 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搭配时所产生的景观极具深度。

(2) 注重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色彩和季相是紧密相连的。植物的干、叶、花、果的色彩十分丰富, 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彩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造景方式, 实现园林景观的色彩构图。

(3) 注重植物景观的层次变化分层造景、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这也是利用艺术手段模仿植物自然群落进行植物造景的一种方法。

(4) 用草本花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草本花草与木本花木各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在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 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 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 “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缘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 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 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 或组织透景线, 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 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 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 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 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 在林冠线设计中, 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 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 通常都有主景, 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 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 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 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董丽.园林花卉应用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竹石配置在校园绿化造景中的应用 篇7

(1) 统一空间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 (2) 强调空间部分竹类, 如佛肚竹、金丝竹、香妃竹等。 (3) 协调空间用竹类做绿篱, 如观音竹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围, 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 增加多样化的美感。 (4) 分隔空间亦采用绿篱形式, 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 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者功能区域。 (5) 添景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 如用竹建造的“竹亭”。

在校园绿化景观中, 当植物与山石组织创造景观时, 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 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

1 竹与石的美学特征和精神内涵

1.1 石的美学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中, 充分运用石材的形态、质感、色彩等各方面的特征, 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园林景观。石的精神内涵更胜于其物质形态之美。据历史记载和考古研究,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不约而同有着对山石崇拜现象。

1.2 竹子的美学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竹子中空、有节、挺拔、四季常青的生物形态特征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相契合, 成为“清高、有节、坚贞”等精神风貌的象征。飘洒倨傲, 秀雅劲拨, 浑不知其所性, 然乃为天成。竹的这些特点符合东方文人的审美情趣, 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以竹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和园林作品。

2 竹石配置的造景特点

2.1 竹石配置的构图形式

巧妙利用不同种类的竹和山石的形态、质感、色彩等特征, 能使景观生动活泼, 富于变化, 丰富景观的层次和内容。树根盘固, 与石比坚。竹子形体高挑、挺拔, 山石则敦实、朴拙;竹子质感细腻, 山石则质感粗糙。总之, 竹石能够互相映衬, 在对比中达到和谐一致的景观构图。

2.2 竹石配置的文化内涵

竹与石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山石象征“正直、忠贞、明朗、刚健”, 竹子象征“清高、有节、坚贞”。它们虽然都是具象之物, 可以构成实有的园林空间, 但它们又具有艺术符号的灵动抽象的特征, 能够以有形沟通无形, 从有限跨越到无限, 创造出丰富的意境空间———竹石配置是一种精神文化内涵的再升华。

2.3 竹石配置

竹石配置可以迅速成景并四季可赏。一般景观营造的速度都会受到植物生长速度的制约, 从最初施工到形成预期的设计效果, 往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竹类植物生长速度较快, 假以山石便能迅速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竹类植物另一特点是经冬不凋, 四季常青。竹石配置在严寒的冬天也会体现其独特的景观效果, 不会受到季节的限制。这一特点符合现代景观设计中“三季有花, 四季有景”的要求, 体现了竹石配置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造景优势。

3 园林景观中竹石配置的各种手法

3.1 竹石小品

竹石小品的景观优势, 使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竹林一隅处, 以石墙为背景, 竹子细腻的质感与背景墙体上粗糙的石材形成对比。竹竿颜色与石相似, 翠绿的竹叶疏疏洒洒, 宛若一层绿纱罩在顽石上。

3.2 假山与竹的配置

3.2.1 假山与竹林景观。

假山与竹林共同营造景观时, 一般是竹林作背景, 假山作主景半掩映于竹林中。竹林作背景可表现假山石的形态与质感, 这种假山多为单面观的类型, 主观赏面面向游人, 另一侧则依附于地形或隐藏于竹林中。

3.2.2 假山配以数竿修竹。

这种手法一般是在石筑假山周围以少量竹子作配景。竹子的纵深感可以增加山势, 或者平衡山体单调的横向性。竹子细腻的质感可以反衬出山体的朴拙。堆叠假山所用石材不同, 所表现出来的质感, 气势和韵味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 在配置竹子时, 不同的竹种也需要与不同的假山相搭配。

3.2.3 块石与竹林配置。

这种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广泛。茂密苍翠的竹林中, 点缀数块顽石, 宛如在一潭静水中激起数朵涟漪, 打破了竹林整齐划一的单调感。不经意的点弄, 竟浑然天成。竹林中的块石可以题字, 作为校园景观的点题之笔, 有时又可作为兼具观赏性的园林器设, 供师生坐下休息, 使之尽享竹林美景。

4 结语

竹与石都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 竹与石的搭配更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色, 应该更好地发挥竹石配置的造景优势, 使竹石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摘要:分析了校园山石与竹的搭配, 以及竹与石的美学特征和精神内涵, 竹石配置的造景特点, 竹石配置在园林景观中的各种手法。山石与竹的搭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的配置手法, 这种搭配手法从古典园林流传下来, 有机地融入到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中。

植物配置造景在生态设计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植物,配置造景,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造景的生态设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创造融合自然气息, 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 在景观学、生态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下,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 借鉴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科学而艺术的进行植物配置的一种方法。

一、植物配置造景的意义

植物造景的优点是造价低, 在同等面积的地块植物造景比人造景点费用可节省70%;建设时间短, 植物造景少则几天多则一月;能保持原有景区风格不被破坏, 用植物造景能使原有景区锦上添花。

园林植物不仅能作为独立景观, 与建筑、山水、道路、小品等配植, 使绿化与美化有效地结合, 还起到丰富景观的作用。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置得体, 可互相因借, 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 使景点变得更加完美。建筑形体多是生硬的几何线条, 而植物的形体和质地, 则是柔和多变, 配置以后, 使这部分空间和谐而有生气。一般形体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 要植干直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精美的建筑四周, 则选栽一些叶小枝纤、树冠致密的树种。山水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 但离不开植物装点陪衬“山因水活, 石因树灵”植物与山石相陪, 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树木, 可乔灌木错落搭配, 欣赏山石和花木的姿态美与水体结合, 更能显示出水体的灵性, 使规则的几何形水池生动活泼起来。现园林中往往以常绿树作为雕塑、喷泉等园林小品的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强调园林小品的特定空间, 起到点景的作用。

二、植物配置造景的设计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 合理科学配置, 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 喜湿耐旱, 各重其所, 使乔木、灌木、地被、攀缘, 水生及常绿、落叶、草木等植物共生共存。要重视生物的多样性, 配置植物时注意高中低立体空间搭配, 增加叶面积系数, 提高生态效益, 进而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 融合美学要求, 体现植物配置的景观功能, 不仅要讲求植物的现时景观, 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 从而达到步移景异, 时移景异。

植物配置设计时, 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植物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 就会产生韵律感。植物栽植讲求疏密有致, 气韵天成, 使人感觉到运动的气势, 体会到精妙的变化同时, 如果变化太多, 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使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 失去美感。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植物配置景观设计要注意相互联系和配合, 体现协调和谐的原则, 使人产生柔和平静、舒适愉悦的美感。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常用对比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配置时, 还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和谐。

在均衡中突出主调与个性。将体量、色彩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原则配置, 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根据环境, 在配置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划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公园、花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植物栽植灵活自然, 师法于自然群落, 通过合理布置, 形成一种动势, 突出轻松活泼, 富有朝气的个性, 使人产生易于接近的感觉。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绿地的植物造景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植物配置不能影响人的生活、体闲、娱乐原则, 以满足广人人民群众需要为目标, 提高环境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

三、植物配置造景的设计方式

根据实用美的形式配置植物。公园是供人体息、娱乐、观赏的场所, 必须按照实用美学来配置植物因此, 为了遮荫, 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 就要在人行道的两旁栽植白蜡、女贞等花木;为了划分空间掩蔽墙体, 可用黄场、小叶女贞等栽植成绿篱;有些果树, 如桃树、柿树、石榴树等既有果实, 又有观赏价值, 可采用群植、孤植等进行配置。这些配置使人产生一种实用美感, 形成实用美。

根据形式美的方式配置植物。植物的配置形式如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 本身就是形式美确定的造景方式。如用雪松对植在建筑大门两旁, 可体现对称的形式美, 用姿态优美的大乔木, 孤植在人草坪的构图重心, 构成园林主景, 体现了一种均衡的形式美。小灌木按高度、色彩, 大小相对统一的设计要求密植成圆形、棱形、弧形等寓意不同的平面图案, 在园林绿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组合植物造景。以某种乔木或花灌木为主配以置石、散石或雕塑、小品、园路等构成组合植物景观。采用乔、灌、花、草立体组合绿化, 共同组成自然式植物群落, 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以植物特征传递文化。借助植物木身的形体特征、象征等人文精神、民间传说来塑造, 使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植物中松的高远、梅的傲骨、竹的虚心、莲的出污而不染的精神, 人们常用来传递文化, 创造意境。在陵园中, 配置松柏, 以体现革命先烈坚贞不屈和永垂不朽, 表达人民对他们的敬仰。

四、结语

总之, 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与美学原理相结合的同时, 发挥我国造园艺术的精华, 并不断探索学习国外先进的城市园林绿化做法, 将园林植物的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 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 达到改造人下环境创造生态型园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振兴、叶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 《北方园艺》, 2007, (09) 。

[2]王万喜、魏春海、贾德华:《论虚实空间在园林构景中的应用》, 《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农学卷, 2005, (03) 。

[3]许萍萍、翁殊斐、赖巧晖、钟哲:《榕属植物在园林空间构建中的应用》, 《广东园林》, 2009, (05) 。

造景配置 篇9

1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1.1 运用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中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

在树种的选择上有些盲目, 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树种自身的形态和颜色的选择上, 因此往往为了追求新奇特而选择了很多外来树种和名贵树种, 忽视了对乡土树种的运用。由于设计者缺乏对城市植物群落稳定性的正确认识, 没有充分考虑到生物习性以及对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导致很多外来树种的成活率不高。并且大量栽种的外来树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运用, 使得城市的整体园林景观缺乏地方特色。

1.2 植物造景过分强调观赏性, 忽视了景观的生态性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没有结合本国实际, 而盲目地跟风国际景观大师所推崇的设计风格, 想要学习欧洲在景观设计中的开敞性和轴线设计, 过于强调景观的视觉效果。因此, 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根本不考虑场地的环境要素, 单纯的采用“开敞式”景观设计, 以大片的草地打底, 几棵高大的乔木作为主景, 在其间点缀少许灌木;或者是利用灌木和花卉组成各种精美图案, 突出华丽大气的气势, 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不适合我国的园林绿化现状的, 不仅绿量的比例比较低, 也不能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

1.3 园林植物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市园林植物设计不只是对植物的栽种过程, 重要的是能够在对植物的配置过程中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然而在近些年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在植物设计中存在着跟风的现象, 什么样的植物流行就种什么, 完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城市的特色与文化的传承, 园林植物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忽视对植物季相变化的考虑, 不能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植物随着四季变换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从而降低了植物的欣赏价值。

2 优化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途径

2.1 注重乡土树种的运用, 适当引入外来树种

目前运用到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种类比较少, 常用的园林绿化植物在200种左右, 配置的模式较为单一, 并且主要的观赏种类都是依靠国外的引种。因此对植物材料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除了要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因素, 还要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的地域文化。首先要重视乡土树种的运用, 由于乡土树种更适应当地的环境, 品种也比较多, 栽种比较简单, 并且长势会比较好, 能够保证成活率, 因此在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其次在满足生态群落稳定性的前提下, 为了丰富树种种类, 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观赏价值比较高的外来树种, 有利于植物群落在层次及色彩上的变化。

2.2 提高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科学性, 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设计中要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 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有宏观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之初就要综合考量植物景观所具备的功能, 并从城市园林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时要以生态学为基础,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 以园林艺术为手段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和树种的选择。

植物在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疏密关系, 并兼顾速生品种与慢生品种的合理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观叶与观花、不同花期、不同花色、植物的大小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 才能形成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色调协调的植物群落景观。

2.3 提高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艺术美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供人们欣赏, 为人们提供一个游玩、放松心情的空间, 因此植物群落所展现的美感是必须要强调的, 这需要对乔灌草进行多层次的配置, 通过艺术的构图与色彩的搭配来展现出植物的形态美、韵律美、色彩美以及意境美。园林景观设计讲究步移景异, 时移景异, 就是指处于不同的地点, 可以感受得到不同的景观, 并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体验到不同的观赏感受。

参考文献

[1] 朱相秋.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 2011 (11)

上一篇:学生远程教育下一篇:预制预应力空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