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鸡的问题

2024-12-05

生态养鸡的问题(精选12篇)

生态养鸡的问题 篇1

生态养鸡是一种仿生、自然体成熟养殖法。就是在无污染的果园、农林闲地及灌木丛林里,选择优良的土鸡或仿土鸡地方品种,育雏后实施放养、人工喂料与野外采食相结合,这种饲养法投资少,成本低,肉质好,效益高,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而实际生产中产生的效益与人们的预期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将着重谈谈目前生态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生态养鸡存在的问题

1.1 鸡苗质量差,不按市场需求选择品种

一些农户图方便,购买上门销售的出壳鸡苗,难饲养成功;部分农户贪图便宜,购买未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的红毛、白毛肉鸡脱温苗,易感染疫病造成死亡,这些品种的鸡市场价格低,效益低。

1.2 科学的饲养管理仍未全面普及,未实现标准化生产

如不注重通风;盲目控料错过最佳生长时期引起料比过大;不断喙、公母不分群等,都能造成生态养鸡效益低下,减慢生态土鸡发展的步伐。

1.3 疫病防控不到位

据调查,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疫病造成的土鸡死亡占总死亡率的70%左右。一方面是因为平时卫生管理不严,消毒不规范引起疾病;另一方面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方法不当,抗体达不到保护效价,引起发病。

1.4 规模不当,管理粗放

作物地、林果园生态养鸡规模控制不好,或太大,不易管理;或过小,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鸡在施用过农药的玉米地放养,有的则由于疏忽大意而被老鼠、黄鼠狼咬死或拖走等。

1.5 产品缺少深加工

到目前为止,产品主要以销售活鸡为主,使得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影响养殖效益,同时应对市场冲击能力弱。

2 生态养鸡应采取的对策

2.1 选择品种好,市场需求的脱温鸡苗

农户小规模生态养鸡户,应从购买按正常免疫程序接种马立克氏病、禽流感和支气管炎等传染病疫苗,经21日龄以上育雏的脱温鸡苗。

22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培训

政府和技术部门应对养户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采用集中讲课或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减少由于管理上的失误而造成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2.3 加强疫病的防治

定期填塞鸡舍内和放养地的鼠洞,并投放鼠药灭鼠,夏天要灭蚊蝇,防止疫病的传播。每天清除舍内外粪便、污物和病死鸡,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周更换垫料,定期用消毒液对鸡舍和放养场地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减少疫病的发生;定期用药物驱虫,尤其是多雨季节必须做球虫病的防治。

2.4 适度饲养规模

根据场地、人力和经济状况等条件考虑适度的饲养规模,作物地放养每批鸡的饲养规模在30~50只较为适宜,林果园每群100~200只为适宜,可多群,1年养3~4批。

2.5 开展产品深加工

利用品牌效应,将产品深加工,突破只有销鲜活产品的瓶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和层次,拓宽销售区域,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农民的养殖效益。

生态养鸡的问题 篇2

一、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果园生态养鸡

经营范围:土鸡、土鸡蛋 水果 蔬菜 观光等 项目负责人:XX 员工人数:5 项目投资:20万元

场地选择:成都市金堂县高板镇石龙27组(成都东郊农场相邻)项目背景:

在现实社会环境的残酷逼迫下,在各银行以及政府部门的拒绝支持下,在心中自我创业的不断引导与鼓励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结合当地实情,以及朋友们的帮助下,创建果园养鸡立体养殖中心。

二、市场分析

1、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产生了不断变化,特别是吃食方面,普遍追求无公害和土味、野味,生态土鸡养殖场正是迎合人们对“土”字的要求,利用优质鸡苗。

在环境优美,无污染的果园放养,饮食优质井水,在高山果园间奔跑,可食天然虫草,蚱蜢、蚯蚓等,又以补饲玉米、稻谷、地瓜、糠麸等杂粮为主要饲料,辅助中药材黄芪、当归、党参、板蓝根等等。

生态果园养鸡使得生态鸡运动充足,山地放养时间为5个月以上。所以,其鸡体紧凑,羽毛光亮,眼大有神,肉质细嫩,肌肉丰满结实,体质漂亮,肌肉中含丰富的氨基酸,而且肉质细嫩、口感好,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土鸡蛋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激素、抗生素、色素,与普通鸡蛋相比较其蛋白更加浓稠,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提高到5%-6%,脂肪降低3%,胆固醇降低19.8%,土鸡蛋的口感香鲜、质嫩无腥味。除此以外,蛋黄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E,蛋黄油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哦。因此适当的吃一些土鸡蛋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无生长素,无添加剂等生化物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由于土鸡和土鸡蛋营养丰富,是少年儿童发育和老年病后恢复的进补品,有着与圈套养鸡所不能具备的特点,因此,该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2、市场竞争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年饲养1000只以上土鸡,需鸡苗、粮食、防疫中药材等生产成本2.1万元,其产出土鸡、土鸡蛋收入为3.6万元,除去成本,获利1.5万元。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分析: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生活水品提高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的新型疾病,人们对四体健康的极度渴望。无公害食品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吃食方面所向往追求的,放养土鸡正是迎合了社会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对增强全社会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果园间放养土鸡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害虫防疫,因此,建规模土鸡放养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分析:林地放养土鸡有利肥沃林地,吃食害虫,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三、项目计划

1、近期计划

在一年之内,将养鸡场办成养鸡企业。养鸡企业包括2个养鸡场,实现轮换放养模式,进行批量销售。另外,组建与参加养鸡合作社,综合养鸡户的力量,建立品牌,提高声誉,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2、远期计划

在三年之内,建立二期土鸡,果园,林地以及其他家禽多样化综合发展模式。养殖企业将承包荒山、林地,利用土鸡粪便发展果园,经济林木。另外,本企业将进行土鸡产品深加工,如速冻土鸡、叫花鸡、烧烤鸡、土鸡餐馆等,增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成为立体的生态的多样化的综合养殖企业。

四、成本预算

1、薪资预算 雇员5人,饲养员2名,每人月薪1800元,技术员1名,月薪3500元,果树管理人员2名,月薪1500元,共计117600元/年。

2、投资预算

说明:投资预算按一年的时间计算。(1)场地租用费建设费:25000元(2)办公、饲料间、安全监控间:8000元(3)其他:23000元

(4)按年饲养土鸡1000只计算:鸡苗4500元,玉米,糠麸等饲料1.8万,水电煤费2000元(以后采用母鸡孵化小鸡,以体现生态鸡的自然生长)。

(5)网子,料罐,等其他杂费3000元

综所上述,一年的投入资金需要20万。因为土鸡在一年内分为5批次循环饲养,所以前期投入资金不需要20万。按鸡苗,疫苗药品,饲料三种大宗耗费计算,第一批土鸡需要1000元,前期投入资金约为2万,鸡场总投入为6万,另有2万流动资金。(注:在市场分析中的成本不包含车旅费,固定场所费用是折合计算的。)

3、经营成本预算

年饲养土鸡1000只,总成本为10万元,每只土鸡成本为100000÷1000=100元

五、风险预测

1、经营风险

(1)选择经营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2)蛇鼠等害物的侵袭;(3)鸡苗是否高数量存活;(4)疾病的防治是否到位;(5)销路是否畅通;

(6)粮食等物品的价格,实际投资是否超出预算;(7)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2、控制办法

(1)选择经营场所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进行科学化管理(2)鸡舍设置合理,场地进行蛇鼠防御工作。

(3)采取优质鸡苗,提高工作人员育雏技术,建立科学、高质量的育雏室。(4)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理中药材使用分量以及药材种类,增强鸡的体质。(5)建立合作社,扩大影响力,打开销路。

(6)粮食采购,多家比较,合理购买,对每次投资要进行经济核算,在预算时要宽松或上下互补。

(7)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合作社—农户—雇员相结合的模式。

六、市场营销

1、营销策略

采用会员体验式销售,会员购买一定数量生态鸡赠送适量的生态园自种蔬菜、水果。

2、营销方式

(1)熟人推荐:利用熟人介绍。

(2)公关营销:向各种有经济实力的成功人士推广。

(3)宣传推广:到各乡镇、城市综合市场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建立自己的实体销售店铺进行配送

(4)酒店宣传:到高档次酒店、餐馆、等地方宣传。(5)各种社会团体,如骑游队,老年社团等。(3、经营计划

(1)将养殖场发展成2个,形成轮换放养模式。(2)逐渐走向定制式养殖(实行会员定制养殖)(3)实现规模化经营。(4)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

(6)近期计划完成,将实施远期计划,最终建立多样化综合养殖企业。土鸡养殖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肉质的需求以追求风味、野味、回归自然为时尚,以往室内平养的快大型肉用鸡在市场上销路渐差,取而代之的家鸡(俗称土鸡)倍受青睐。这几年,我们利用果园、山地、闲田、荒滩等养殖土鸡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其具有省工省力、管理粗放、肉质近似土鸡,禽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特点,形势发展较快,饲养量已达养鸡总数的70%-80%。果园、山地、闲田、荒滩均可养殖,只要认真做好科学饲养管理,利用我们的低成本保健的养殖技术,发展优质土鸡,增加收益,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优质土鸡,着重应做好以下工作:

1、选择合适的场地

土鸡养殖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远离村庄、交通便捷、树冠较小、果树稀疏的地方为宜。切忌沿江沿河密布鸡场,场与场间距不少于200米。利用山区自然屏障的优势,提倡一个山包一个场。

2、场地消毒

新场地,育雏室用100倍的毒菌清,或5%-10%石灰水,或1:600百毒杀、1:1200消毒威、2%烧碱等进行场地喷雾消毒;老场地,地面清扫冲洗,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用高锰酸钾14克/平方米加甲醛28亳升/平方米密闭熏蒸消毒1-2天(将饮水器、料桶等用具一起放入消毒)后,开启通风1-2天。

3、温度要求 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关键。进雏鸡前,提早半天就应调节好温度,一般育雏舍温度控制在:0-1周龄32-33℃,以后每周降1-2℃,直到4周龄后方可脱温。观察温度是否适宜有二个办法:一是看温度表,二是看鸡群状况。当鸡群扎堆、紧靠热源、不断鸣叫、表明温度偏低;当鸡群远离热源、分布四周、不断张口呼吸,表明温度偏高;当鸡群分布均匀、活动自如、比较安静,表明温度较为适宜。

4、选择优质的鸡苗

养鸡成功与否鸡苗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江村黄、三黄鸡、广西麻鸡、浙大黄、固始鸡、仙居鸡、福建青鸡等中小型的迟速型鸡,以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动量大、肉质上乘等特点,比较适合野外养殖。

要选择品种较纯、体质健壮的鸡苗。一般鸡群活泼、叫声有力、雏鸡头大、眼凸有神、挣扎有力、身体洁净、个体均匀、毛色一致的为优质的苗鸡。

为减少外来鸡带来病菌和做到品种纯正,最好能自留种鸡,自繁雏鸡。①种鸡选择毛色光亮、健壮、生长速度快的纯土鸡。母鸡体重1.6公斤左右,公鸡体重1.6~2.25公斤为宜,公母比为1:10,种鸡公母不宜用兄妹鸡。②农家采用母鸡孵化出雏方法时,为使雏鸡日龄统一,除做到喂料投放均匀,按时保质外,先孵的母鸡实行空孵(鸡窝内不放蛋),但空孵时间不宜超过7天。中大规模饲养时宜采用孵化器孵化出雏。

5、尽早开水

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当雏鸡运到后,尽快将它送进育雏室(冬季尤其必要)让其自由饮水。对经长途运输或天热时的雏鸡,饮水中加0.9%葡萄糖生理盐水及速补;近距离的饮水中加0.01%-0.02%高锰酸钾。开水应早,要让80%以上的雏鸡同时饮到第一口水;对反应迟钝、蹲着不动的应人工调教,或拍手声刺激促进饮水。应当全天候供水。

6、适时开料

给雏鸡第一次投料为开料。开料时间应适当推迟,最适宜时间应在鸡出壳后24-36小时。也可根据雏鸡健康状况和外界气温情况来定,一般有85%的雏鸡具有食欲时为好。开料太早,容易引起雏鸡卵黄吸收不良而成僵鸡,导致育雏率降低及均匀度差的弊端。开料时最好选择颗粒度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饲料,或自己配料:玉米粉(或大米粉)500克拌两个熟蛋黄,免疫多维0.5g,保健液10毫升,与200毫升水混合拌匀,撒在报纸上让小鸡自由采食(此量为100只雏鸡第一天采食量,第二天加1倍)。昼夜喂6~8次。1周龄平均日给料标准12克/只。饲料应撒在尼龙布或团箕上使雏鸡容易吃到,应尽量做到少投勤添,以刺激雏鸡食欲,减少饲料浪费。各阶段土鸡饲料配方请参考本书前面介绍。

7、保健和低成本措施 7.1.开食时就将“中药保健液”拌入饲料中,让有益微生物在第一时间内进入鸡的肠道。使用量为5%。

7.2.鸡苗到场及时喂食葡萄糖水,以使鸡苗及时适应环境变化以及缓解长途旅程的劳累。

7.3.第2天开始,每天在饮水中加入中药材熬水

7.4.温度高于25度时每两天,低于25°时每4天采用高锰酸钾液对养殖栏舍、粪便进行喷雾,尽量少喷到家禽身体上。

7.5.高温季节每10~15天、其它季节20~25天、疾病高发期每3~7天对养殖场栏舍、房屋周围、粪水通道、拌料场地、器具等环境采用毒菌清20克兑水100公斤进行全面消毒。

8、适当的饲养密度

土鸡的饲养密度可稍大于快大鸡,一般一周龄内掌握在35只/平方米,以后每周降5只左右,直到四周龄脱温后方可放养。如果面积允许,天气晴朗温和,在25日龄时可以开始对土鸡进行放牧。

9、搞好免疫工作

土鸡饲养期较长,其免疫与室内饲养的快大鸡应有所区别,主要需做好: 9.1、采用中药材免疫,提高鸡的体质以及抗病能力。

10、常见疾病防治

生态养鸡五措施 篇3

一、选好生态鸡品种

按照生产要求选择所需品种,当地的鸡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和选择已成为肉蛋兼用型鸡种,可以选择饲养;商品蛋用型鸡种最好选择海兰白壳蛋鸡、海兰褐壳蛋鸡或罗蔓褐壳蛋鸡作为生态蛋鸡品种。

二、选好饲养场址

生态养鸡的养殖场地选择草原牧地、天然林地、农家田地等地饲养;要求鸡舍周围5公里范围内没有大的污染源,有丰富的牧草和林地,其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且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取水方便;道路交通和电源有保障,便于饲料和产品运输和加工。鸡舍和运动场的大小设计标准:鸡舍按照每平方米10只,要求架养栖息,运动场按每平方米1只计算,运动场周围最好用篱笆和塑料网围起来。

三、饲养管理

1.抓好育雏时节

生态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按照当地的气候特点,最好选择3~6月份育雏。由于此期气温逐渐上升,光照充足,对鸡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高。鸡可以户外活动时正好气候温暖,环境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使鸡可得到充分的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抗御自然灾害和预防天敌非常有利。要求每日饲喂5~6次,保证清洁饮水。

2.抓好幼雏训练

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时改为小围栏散养,有目的地训练它的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会回来吃食、饮水。在此期间,抓住时机锻炼鸡只觅食饲料和捕食昆虫的能力,经过4~6周的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增强了觅食的能力并增长了预防天敌的本领后,就可以准备放养了。

3.抓好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

生态散养蛋鸡8~20周龄这一时期为育成期。育成期的任务是充分锻炼鸡只的胃肠消化能力和捕食能力,力求鸡群均匀度好、合格率高、适时开产。鸡体重到了500克以上后,就具备了放养的条件。这时可以把鸡散养到放牧场地,鸡只在广阔的田野里捕捉昆虫,觅食草籽、嫩草,自由活动。此期,补料可逐渐减少到 2~3次/天。

4.选好人工补饲饲料

在育雏和育成阶段,一定要按照鸡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选择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全价饲料,保证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的饲料供给和补充。人工补饲的饲料,必须按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执行。在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各种化学药品,以保证生态鸡的品质。

四、做好疫病防治

从出雏后的第一天就要做好疫病防治,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按时做好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同时注意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障鸡只健康。

五、做好天敌防范

在放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预防天敌的危害。天敌主要有鹰、黄鼠狼、狐狸、蛇等,它们利用天然树林做屏障,随时可能捕捉鸡只。预防天敌一是要有专人值班,搞好防范;二是饲养并训练好家犬,用来驱逐野兽;三是在树林或草原上布设人为景观,比如草人等,用来迷惑鹰类,或者利用尼龙网把放牧场围罩好,保证鸡只的安全。

(陕西省洛南县四皓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张建民 邮编:726100)

农户生态养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1 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鸡舍不规范, 卫生条件差

一些农户的鸡舍通风透气差, 鸡直接在地面歇息, 鸡的病死率高。鸡舍和放养场地消毒措施不当, 大多数农户大小鸡群混和放养, 地面遇有阴雨不断的天气, 鸡舍地面阴冷潮湿, 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生存。调查中发现, 作物地、林果园养鸡的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及球虫病等时有发生, 均远远高于正规养鸡场。

1.2 鸡苗质量差, 不按市场需求选择品种

一些农户图方便, 购买上门销售的出壳鸡苗, 难饲养成功;部分农户贪图便宜, 购买未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的红毛、白毛肉鸡脱温苗, 易感染疫病造成死亡, 这些品种的商品鸡市场价格低, 效益不高。

1.3 饲喂方法不当, 营养不全面

饲料单一, 有啥喂啥, 从雏鸡开始就只简单地饲喂一些大米、小麦、剩饭和麸皮、米糠、青菜、杂草等的混合料, 造成饲料浪费, 鸡群营养不全、抵抗力下降, 容易感染发病。放养场地无供水用具, 导致鸡缺水而消化力降低, 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抵抗力下降, 感染急病而死亡。

1.4 防病治病的观念淡薄

为图便宜, 购买非正规鸡场的脱温鸡苗, 支气官炎、鸡新城等疫病防疫不到位, 容易患传染病, 常造成鸡群的大量死亡;病死鸡随意丢弃, 不进行无害化处理, 引起其它健康鸡感染;发病鸡群用药不当, 发病时不对症治疗, 而是自己想当然的用药, 达不到治疗效果, 导致发病死亡。选购药物时, 不到正规兽医药械服务部门购买, 购买到假药、失效药, 贻误了治疗时机导致死亡。用药剂量不准确, 或大或小, 药量小了, 无治疗效果;药量大了, 导致鸡中毒死亡。

1.5 规模不当, 管理粗放

农户作物地, 林果园生态养鸡规模控制不好, 或太大, 放场地小, 不易管理;或过小, 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鸡在施用过农药的玉米地放养, 有的鸡误食了施用过农药的蔬菜、谷类, 霉变饲料或食用伴有鼠药的谷类等灭鼠食品而死亡;有的鸡则由于疏忽大意而被老鼠、黄鼠狼咬死或拖走。

1.6 饲养周期长, 边养边卖

一些农户生态养鸡时间过长, 放养到6~8个月, 体重2.5~4.0 kg时才出售, 而且是陆陆续续挑体重大的出售, 这样养鸡耗料多, 增重慢, 肉质差, 效益低。

2 针对存在问题, 结合市场的需求和成功的经验, 提出以下对策

2.1 鸡舍建造应因地制宜

可新建或利用旧房舍改扩建鸡舍, 要通风透气, 冬暖夏凉, 可用竹、木、铁网等材料搭架一层或多层歇息, 栖息地距地面20~30 cm, 或地面用锯木屑、粗糠或细谷草作垫料, 每周更换1次, 防止疫病发生。

2.2 适度饲养规模

根据场地、人力和经济状况等条件考虑适度的饲养规模, 作物地放养每批鸡的饲养规模在30~50只较为适宜, 林果园每群100~200只为适宜, 可多群, 1年养3~4批。

2.3 选择品种好, 市场需求的脱温鸡苗

农户小规模生态养鸡户, 应从购买按正常免疫程序接种马立克、禽流感、新陈疫、法氏囊和支气管炎等传染病疫苗, 经21日龄以上育雏的脱温鸡苗。选择的品种要适合市场的需求、耐粗饲、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 适宜放养的本地鸡或本地鸡与良种肉鸡杂交的土杂品种。

2.4 认真清扫消毒, 备好设备

在购鸡前1周, 把鸡舍和活动放养场地 (作物、园林地) 清扫干净, 用2%~3%热碱水、10%~20%漂白粉或百毒杀等消毒液消毒, 备好饮水器、料槽等常用设备。

2.5 合理饲养和管理

购鸡时, 冬天宜在晴天, 夏天宜在早晚的凉爽时间开展, 强弱要分群, 便于管理, 保证鸡群的整齐。鸡苗购回后30 min内, 供给清洁饮水和全价饲料, 前3 d在饮水中加入3%~5%的葡萄糖、多维或维生素C和抗菌药物, 减少应激, 防止继发感染;密度以每平方米8~10只为宜, 防止过高造成鸡群啄癖。每天在供给充足清洁饮水的前提下, 前1周以雏鸡全价料为主, 辅以玉米、小麦等谷物;第二周开始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和谷物相互交替饲喂;40 d以后逐步过渡到饲喂谷物杂粮混合料。在作物地、园林地种植优质豆科牧草, 供鸡采食, 或饲喂优质青绿饲料, 补充各种维生素。防止饲喂霉变、农药污染的青饲料。作物的、园林地等地放养以一个生长周期为宜, 待作物成林后 (如玉米苗1 m以上) 再放养, 有利于鸡能采食到草、虫, 又防止鸡损伤作物及果实。

2.6 加强疫病的防治

严冬寒冷天气, 宜在中午放养, 夏秋炎热季节, 宜在上下午放养, 刮大风下大雨天气不宜放养, 易着凉患病。定期填塞鸡舍内和放养地的鼠洞, 并投放鼠药灭鼠, 夏天要灭蚊蝇, 防止疫病的传播。每天清除舍内外粪便、污物和病死鸡, 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每周更换垫料, 定期用消毒液对鸡舍和放养场地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药物要交替使用, 减少疫病的发生;定期用药物驱虫, 尤其是多雨季节必须做球虫病的防治。每天放养时要注意观察鸡群精神、食欲、粪便等情况, 对不吃食和有病的鸡应捉出隔离观察, 要寻找病因, 准确诊断, 对症及时治疗。

2.7 实行全进全出制

因全进全出有增重快、耗料低、死亡低、效益高的特点, 所以应购买同品种、同日龄、同批次的脱温鸡苗, 饲喂3~4月后同时出栏, 以提高鸡舍的利用率, 便于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空闲1~2周后再进鸡。

2.8 适时出栏

养鸡场饲料配制的问题范文 篇5

发布日期:2014-07-01

一、饲料配制中的问题

1.代谢能含量过高:不少人认为饲料中能量越高,鸡产蛋就越多。有的鸡场蛋鸡饲料能量高达12?12兆焦/千克,玉米占总饲料量的70%。从解剖鸡体发现,由于能量过高,卵巢脂肪积累,严重影响产蛋量和蛋重,这类问题尤其在饲料蛋白含量不足时表现更明显。

2.粗蛋白含量过高:有相当一些养鸡者认为鸡蛋含蛋白量高,这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来自饲料蛋白,这类场多为初级文化知识的技术人员,在配制饲料时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豆粕、花生粕及其他的饼粕类和鱼粉等,其结果造成饲料成本上涨和蛋白质的浪费,而蛋鸡还因饲料蛋白含量过高引起中毒。

3.钙磷比例明显失调:不少鸡场在产蛋高峰期钙含量低,仅达0.9%。这类场主要是按雏鸡营养标准,盲目配制成蛋鸡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在产蛋期钙要达到3.5%~3.7%,磷0.45%,否则常常出现蛋壳易破或产软壳蛋,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4.盲目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类场的技术人员多半水平较低,仅懂一些饲养常识,知道这两类物质是蛋鸡生长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常把握不好使用比例,因而多数是添加过量,少数是添加不足,更有的用较多青饲料来代替维生素,明显影响鸡的采食量。添加不足的影响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盲目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常出现饲料成本上涨和适得其反的结果。

5.一个饲料配方一直使用到底: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蛋鸡,营养标准是不同的,这就要求饲料配方要适当调整。这类小型鸡场,多数在开始时只把养鸡当作一个捎带副业,对饲料配合是否科学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是采用附近较大的一个鸡场的饲料配方,并一直用它,以致使某一个饲养阶段得不到充足的营养需要,而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6.雏鸡感染疾病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不当: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造成极恶劣的后果,比如蛋鸡25周龄时产蛋仅为5%左右。究其原因,发现在鸡生病或病死时他们不是请兽医诊治,而是到药店叙述病情买药使用。由于病情不准确,造成判断不准,使用药物不当或用量不当,饲料中拌药不均匀,使鸡食入量或多或少,造成中毒或达不到治疗效果,幸存的鸡生长发育受抑制,生产性能极其低下。

二、解决办法

1.举办技术培训班或现场经验交流会,认真组织学习养鸡知识,掌握饲养中的关键性技术。饲料配比应根据不同蛋鸡品种、不同饲养阶段而确定。按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适时调整饲料配方,以保证营养需要。

2.科学地应用饲料原料。日粮中粗蛋白和能量的多少,应根据营养需要来定,坚持以满足需要为标准,尽量做到饲料原料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科学地调整饲料配比。比如,产蛋初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保持在15%,而产蛋高峰期则应保持在16?5%左右。

3.准确地使用矿物质。对矿物质作用原理,必须有充分正确的认识,使用超量或不足,都会给蛋鸡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实践证明,饲料配制时,必须强调它在饲料中的含量及比例。比如:产蛋鸡饲料中钙应含3.6%,磷0.45%,雏鸡料钙磷比应保持在1.5~2∶1范围内。

4.要规范维生素的使用。有一些饲养户不用维生素制品,而是用青饲料(如苜蓿草、青菜、胡萝卜)代替维生素,这对于规模饲养来说是不大合适的。其主要问题在于维生素补充不全面,经常出现时有时无,同时青饲料采食过多还直接影响到鸡的正常采食量。因此,应使用复合维生素添加剂,而不能完全以青饲料代替,青饲料可作为维生素的补充。

林下生态养鸡饲养管理要点 篇6

一、鸡种选择

选择体型大小适中、抗病能力强、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强且适宜放养的鸡品种(如黄鸡、麻鸡、黑鸡、乌鸡等)。种蛋、雏鸡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鸡场和孵化场引入。同一群放养鸡应来自于非疫区的同一种鸡场或育雏场,同一鸡舍的所有雏鸡应来源于同一种鸡场相同批次的雏鸡。

二、鸡场建设

1. 场地的选择

选择林地、草地、果园等,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集中居住点至少1千米,周围3千米内无污染源,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给排水和供电方便,场地坡度不能超过25°。

2. 放养鸡舍的建设

放养鸡舍建造在地势较高处,能防雨、遮阳、避风、保暖,可建成永久性或临时的。鸡舍修建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竹、木等搭成,长15~20米、宽8~10米、高2.5~2.8米,每舍容纳成年鸡600~1000只。鸡舍四周可用薄膜、竹、木或谷草遮挡1.5~1.8米高。鸡舍内设置倾斜栖架,高1.5米,一般3~4层,高低分层错开,每只鸡占15~20厘米。

放养区还应设置分隔网栏和固定料槽、饮水器等补充喂养设施。围栏用铁丝网或尼龙网设置,高度要大于1.5米。

三、 放养的饲养管理

1.放养调教、密度控制以及公母分群饲养

放养调教内容包括饲喂和饮水、放牧、归巢、上栖架以及紧急避险等,使放养鸡形成条件反射。根据雅安地区土壤畜禽粪尿承载能力和一般地面植被情况,放养密度每亩一般不超过50只,地面植被好的每亩可增加到60只,每个放养鸡群以50~100只为宜。公母应分群放养,公鸡争斗性较强,饲料转化率高,竞食能力强,体重增加快;而母鸡沉积脂肪能力强,饲料转化率差,体重增加慢,公母分群饲养,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与群体整齐度。

2.放养时间

放养时间要求在120天以上。雏鸡脱温后,白天气温不低于15℃时开始放养,气温低的季节50~60日龄放养。放养时间最初几天每天2~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初进放牧地用活动围栏将鸡群限制在小范围内,以后逐渐扩大面积。

3.饮水和补料

野外水源较少,在鸡活动范围内每50只鸡配置1个饮水器(直径20厘米),若使用水槽,每只鸡水位为3~5厘米。饮用水应符合NY5027-2001的相关规定,冬天要对饮用水进行防冻处理。

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林地草地类型和天气情况决定人工喂料次数、时间、喂料量和饲料营养水平。夏、秋季可少喂,春、冬季需多喂。喂料量随着鸡龄增加,35~60日龄日补饲量50~70克,60~100日龄日补饲量70~100克,100日龄至上市(180日龄左右)日补饲量100~150克。鸡饲养标准(NY/T33-2004)中黄羽肉鸡5~8周龄和8周龄以上的推荐营养需求量见下表:

由于放养鸡生长周期较长,全程按黄羽肉鸡推荐营养需求配制全价配合饲料则不一定最经济,因此建议9~14周龄在全价配合饲料基础上添加20%左右的能量饲料,如玉米;15周龄至上市,在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基础上先添加40%左右的能量饲料,以后添加比例随周龄增加。

4.种草与轮牧

林地种草前将林间、林下杂草除去并松土整平,以利于出苗。在土壤黏重、降水量多的地块种草,应开沟做畦,以利排水,耕翻深度可根据土壤情况而定,一般以20厘米以上为宜。建议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如白三叶与黑麦草按1∶5混播)。

林地可划分为若干放牧小区,用围栏隔开,实行分区轮牧,每2~4亩为一放养小区,每个放养小区放养时间可控制在10~15天,具体时间视地面实际牧草情况而定。轮牧后的草地恢复地面牧草生态约需1个月时间,在恢复期每亩可施10~15千克化肥(以磷、钾肥为主)促进牧草的生长。

5.防虫和严防中毒

在夏季,夜晚可用黑光灯引虫蛾,每圈舍放1盏以上。在林地、草地、山地等放养地进行病虫害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将鸡赶到安全地带,最好用尼龙网或竹篱笆圈定放养范围,间隔7天以上(雨天5天以上)才能放养。鸡场应常备解磷定、阿托品等解毒药物,以防不测。

四、养殖档案管理

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完整养殖档案。完整的生产记录包括:进雏日期,进雏数量,雏鸡来源、日龄、日死淘率、温湿度等记录;饲料、兽药使用记录(包括使用对象、使用时间和用量);完整的免疫、用药、抗体监测和病死鸡剖检、无害化处理记录。养殖档案应保存两年以上。

五、产品标准

1.外观标准

毛色光亮,无脱毛现象;体形紧凑,腿、胸肌肉手摸紧实;公鸡外趾长度0.5厘米以上,母鸡泄殖腔宽度应在2.5厘米以上,鸡冠红润。

2.重量标准

公鸡体重3.0~4.0千克,母鸡体重2.0~3.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兴街1号雅安市农业局畜牧发展中心 邮编:625000)

生态养鸡的关键控制点 篇7

1 选对品种

生态养鸡最好选择体型小巧, 反应灵敏, 活泼好动, 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 耐粗饲, 抗病力强, 适宜放养的当地土鸡品种。相反, 那些先进的蛋鸡和快大型肉鸡品种, 大多体型笨重, 神经敏感, 抗病能力相对较弱, 野外放养难以成功。

2 建好鸡棚

生态养鸡也需要鸡棚, 鸡棚位置要高, 背风向阳, 视野开阔, 不能积水, 不能形成“窝风”, 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不管采取哪种方式, 都必须具有坚固的结构和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为防止敌害侵袭, 窗户要钉上铁丝网, 门口封闭要严实, 地面要夯实, 也可以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为保持鸡舍的舒适度和降低疾病风险舍内地面应铺设5~10cm厚的锯末或垫草。

3 改造环境

野外养鸡选用的生态区域, 主要是草地、树林、野坡、果园以及高秆庄稼地等, 鸡群的活动范围较大, 尤其是在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 容易侵害鸡群;夏季多雷雨大风天气, 狂风、雷电、洪水也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危害。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 要对野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 应埋设1.5~2m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 配合栽种葫芦、扁豆、佛手瓜、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野酸枣树或花椒树, 阻挡人、兽效果最为理想。

4 适当训练

育雏期, 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 逐步锻炼鸡雏采食、消化粗饲料的能力。4周龄脱温后, 只要天气合适, 室内外温差不是很大, 都应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闲地上, 通过约束训练, 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延长活动时间, 直到鸡群能自由活动。饲喂量要逐步减少, 遵循“早少晚饱”的原则, 以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

为了能让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 按时回舍补充料水或上宿, 在放养的初期, 就应进行必要的训练。有经验的养殖户, 常使用打锣、吹哨子、敲脸盆等方式, 以合适的响声, 配合可口的食物, 对鸡群进行如召唤训练, 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 迅速将鸡群召唤回来。

5 防治疾病

对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禽痘等, 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在野外生态环境中, 鸡群容易出现寄生虫病, 特别是蛔虫病和绦虫病, 一般在放养1个月后, 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 隔2~4周后再进行第2次驱虫。常用驱虫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硫双二氯酚等, 可在晚上鸡群回舍补料时, 拌料饲喂。第2天早晨要及时检查鸡粪, 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 次日晚餐再驱虫一次。

6 重视管理

为尽量提高鸡群均匀度, 对鸡群实行分群管理, 公鸡适时出售, 母鸡用于产蛋。为便于捡拾鸡蛋, 在鸡群性成熟后, 适当减少活动范围, 大凉棚内设置产蛋箱, 箱内放入“引蛋”, 尽量鼓励鸡群回鸡棚产蛋。

我县的林园生态养鸡技术要点 篇8

1 林园的选择和牧草的种植

1.1 选择种植白杨树、玉兰树、核桃树、桂花树的林园较好, 其它树的林园次之。

园区应选在地势较高、干燥, 水源充足无污染, 交通方便、3km内无化工厂, 距交通主干道1km以外的地方。果树园林要求行距6m、株距3m。树要发育良好且粗直的果树;白杨树、玉兰树等育苗园要求行距2m, 株距1m, 树高要求2m左右。每亩林园1年按养鸡2批计算, 可养鸡600只。如果有专门的牧草地, 可养3批鸡共1500只, 养鸡可给每亩地多增收效益1000~3000元左右。

1.2

园区内选用适宜于鸡食用的牧草品种, 冬季用毛苕子、黑麦草, 夏季用菊苣和苜蓿, 也可在园区四周种上墨西哥玉米, 既可做饲料又可作园林围墙。因地制宜, 既有一年生牧草, 又有多年生;既有禾本科、叶菜类牧草, 又有豆科牧草, 保证一年四季有青绿饲料的供给。根据实践经验1000只柴鸡, 需种植牧草面积2亩左右。鸡吃2kg优质的牧草可代替0.5kg全价精饲料, 野草及农副产品4kg才能代替0.2kg全价精饲料。种植牧草既可净化空气, 增加土壤肥力, 又可作为鸡饲料, 降低饲料成本。牧草根据其生长规律可秋播, 也可春播, 充分利用四季的阳光和气温, 使牧草有一个较好的生长期, 同时抑制杂草的生长。

2 园林鸡的饲养模式

2.1 鸡的品种选择

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在林园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的地方良种鸡, 并且考虑市场需求, 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我县目前养殖的肉用型柴鸡品种有本地柴鸡、固始公鸡、肉杂鸡。饲养周期一般为4~6个月, 价格在12~26元/kg左右。蛋肉兼用的品种有绿壳蛋鸡、湖北欣华鸡、农大3号等, 全县一年四季柴鸡蛋0.6~1元/枚;柴母鸡一般1年左右出售, 生长期超过一年的柴鸡可卖到32元/kg,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2 围栏的搭建

林园养鸡管理至关重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防止鸡的外逃。围栏可用绳网或篱笆栏, 高度在1.5~2m左右, 围栏要注意网孔和篱笆栏的厚度, 既不能让鸡外逃, 又要防止老鼠、黄鼠狼等野兽的侵袭。围栏大小一般1000只鸡6亩左右。围栏的搭建位置应选在林园的上风区、地势高处;既可在林园内, 也可在林园外。

2.3 育雏房与避雨棚的设置

林园养鸡育雏房必不可少, 因为小鸡在育雏房内要养1~2个月左右, 育雏房要靠近林园, 避风向阳平坦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房内地下最好先砌成火道便于冬春季加温。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 一般笼养2~3层, 80只/m2雏鸡来计算。育雏房要有完善的加温、通风、光照设备, 育雏房的消毒、温湿度的控制与正常养鸡方法相同。根据鸡数量的多少, 园林地形和面积, 在靠近园林的地方搭建避雨棚, 以防止鸡群被雨淋湿、烈日暴晒、意外惊动, 而且有利于鸡群防疫注射操作。避雨棚一般用石棉瓦或彩色塑料布做顶, 高2m左右, 用钢筋水泥做骨架, 四周用活的塑料布在下雨或天冷时封闭, 夏天天热时卷起来。也可在四周密植粗直高大的数木, 挡狂风固定钢筋水泥架。

2.4 放养密度与规模

林园养鸡应考虑放养密度与牧草月产量。密度过大, 往往会造成卫生条件差, 易发疫病。而且要增加精料的喂量, 这些都要增加养殖成本, 又要影响肉质风味;密度过小会造成饲料源的利用不充分, 浪费资源, 影响效益。我们在园内通过实践放养密度一般以300只/亩最佳, 也有的放养500只。放养规模根据林原地范围和规模确定, 一般以1500~2000只为一群, 放养规模过大, 鸡生产速度变慢, 疾病发生率高, 死陶率大, 也会造成管理上的许多不便。林园养鸡要采取“全进全出制”, 一批鸡上市后, 对林园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最好将园内土壤重新翻一次, 有利于防疫和肥土, 对树木和下批鸡养殖有益。

2.5 日常管理

林园养鸡, 由与鸡的活动范围广, 管理不太方便。因此, 调教工作一定要做好。每顿喂食都敲料盆, 吹哨等方法来进行调教, 每天定时反复进行, 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便于日后放养。雏鸡1~2月龄应在育雏房饲养, 冬春季节应在75日龄后, 进入室外放养;夏秋季在45日龄便可进入室外放养。起初应注意气温的变化, 室内外温差太大时放养在避雨棚内。放养每天要保障足够多的优质牧草。牧草饲喂最佳时间上午10~12点, 下午15~17点。早上6点和晚上19点要定时定量补足全价料。草茂盛的季节可以用草、鸡粪和土壤养蚯蚓和蛴螬, 或用湿酒糟生蛆来代替精饲料。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简单易做、材料来源广、成本低、而且无污染。充分发挥了鸡的生产性能。放养到上市经历了3~4个月的自然食料饲喂过程, 使鸡的肉质风味较佳, 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2.6 疾病的预防

林园养鸡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保障鸡体健康, 减少疾病发生。防疫上按照免疫程序逐一进行防疫注射, 对于我县的疾病流行情况主要应做好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病、流感、鸡痘等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 对鸡的食用器具、场地都要消毒, 林园放养鸡还要每月喂一次驱虫药, 包括:球虫、肠道虫、组织滴虫等寄生虫类疾病。预防和治疗鸡病时优先选择中药和生物制品, 只有用这些无药残的药物不能有效治疗时才用西药及化学合成药物, 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激素类药物。使用化学药物应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3 林园生态养鸡意义

林园生态养鸡主要通“树木→草→昆虫→鸡→鸡粪肥土植树”的良性循环, 从而有效解决并利用鸡粪, 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药物残留, 保持林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产无公害风味独特的鸡肉, 在市场上很畅销。通过经济树木的种植, 牧草栽培, 动物饲养和有机肥的使用, 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成为林园养鸡的能手。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力量。使我县的畜牧业走向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方向。

规模化生态养鸡的发展思路 篇9

当前规模化生态养鸡场基本要求:蛋鸡年出栏≥20 000羽;肉鸡年出栏≥50 000羽。养殖规模与生态养殖要求之间尚存在诸多矛盾, 有待协调、解决。如何解决生态养殖的“共生互补、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重点课题, 目前尚无规范、完整的理论、技术及政策支撑体系来准确诠释其定义及付诸生产实践, 即处于起步阶段, 有待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理论联系实践, 不断在生产中发现存在问题, 找到解决办法。

2 打造品质品牌

生态养鸡的特色就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其养殖过程中投放的是无公害饲料, 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 其安全性和食品品质完全有保障。所以, 生态养鸡的品质与价值呈正比, 应该努力打造并长期维护自己特有的“高品质, 好品牌”形象, 以不菲的价格进入消费市场。当前的消费现状是:普遍的高消费能力, 价格不是问题, 问题是产品是否有长期的高品质保障。规模化生态养鸡场宜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则以高价位增值创收, 完全可以弥补生态养殖饲养周期较长的不足。

3 形成产业化链

即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 减少中间环节利润的耗损, 使产品获得最大化利润。比如:进一步将鸡肉产品深加工, 不同部位分割、包装、贴标签进入本汽企业连锁超市出售, 按当前市场价格计, 1只2.5 kg体重的活鸡, 按40元/kg计算, 可获得100元收入;分部位、分割 (新鲜生肉品) 包装后到超市销售, 可再增值20元, 获得120元, 其中, 包装仅需0.1~0.2元, 忽略不计;如果加工成小包装的熟食品, 以30 g、50 g分装再售, 则又可增值20元, 实际最后获得140元。即使除去加工、包装、人工等费用, 在40元的增值空间里仍然每只可获纯利20~30元。这就是产业化的增值效应。

4 依托支撑体系发展鸡规模化生态养殖

4.1 专业人才与技术

有专业人才, 才会有专业的管理。避开专业谈“规模化生态养鸡”, 就是不讲科学,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为基础, 构建科学的“生产工艺体系”, 才能高效管理、整合资源, 以集约、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 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 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所以, 鸡规模化生态养殖的第一要素、经典策略就是尊重“专业人才与技术”, 让高科技人才来养鸡, 才能有所突破, 才是养鸡产业的“改革与搞活”。

4.2 把握政策契机

鸡规模化生态养殖如果脱离了国家政策的补益环境, 风险增大, 利润大打折扣。历史和经验证明,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是规模化养殖的明智之举。好处是可获得国家政策性扶持与其它政策倾斜, 在企业发展上推波助澜, 事半功倍, 加快整体发展速度, 最快获得资金积累。国家政策是鸡规模化生态养殖企业的温床。目前, 我国的政策取向正为鸡规模化生态养殖大开绿灯。

4.3 转变思想、创新思路

提倡生态养殖, 则必须尊重动物原始生活习性, 让动物的生活环境、饮食结构最大化的还原到最初、最自然的状态;养殖终极目标是“原生态、保健、高品质”, 如忽略了品质, 盲追产量与利润, 最后必“自毁前程”, 遭消费者遗弃, 失去市场, 导致行之不远。所以, 鸡的生长应该是自然生长, 其营养应来自纯天然食品 (野草、牧草、昆虫、作物籽实、泉水等) 。其疫病防控应该选择自然界的纯中草药, 通过制备, 以保健食品的形态进入日粮, 是食疗保健防病的新理念。鸡饲料应该是将“野草、牧草、昆虫、作物籽实”粉碎, 添加环保型促长剂, 促长剂以“健脾胃、防病”的滋补型保健中药材通过加工、制备, 降低毒副作用、增强药力协同作用, 然后与其它原料合理搭配, 压制成型, 能最大化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优化饮食结构, 兼顾“营养、保健、抗病、安全、促长”几大硬性质量指标, 也就是: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生态饲料与生态药物的研发进度。

5 结语

林地生态养鸡技术 篇10

1 场地选择

林地养鸡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选择远离村庄交通要道及厂区1 km以上、地势干燥、背风向阳的林地 (坡地和平地均可) , 要求饮用水源充足, 排水方便, 并选择适宜的苗木 (如苹果、梨树、桃子等果木可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和合理的行、株距[2,3]。以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成林较为理想。

2 鸡只选择

放养鸡要选择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肉质风味好、市场需求量大、消费者喜好的品种, 一般以地方鸡、青脚麻鸡和黑凤鸡为主。

3 放养时间和放养密度

应选择夏秋季节进行放养, 此时气温适宜, 有丰富的食物, 并且光照时间长, 若晚上能用灯光或糖醋液法诱虫使鸡采食, 可减少晚上补饲, 节约成本, 并且促进鸡的生长速度与健康。

要根据林地的面积和地形掌握适宜的放养密度。一个放养区的适宜规模为500~800只, 占地面积0.20~0.33 hm2。一个放养区实行全进全出, 杜绝不同批次的鸡混养, 以利于管理和疫病防疫, 避免交叉感染。每个小区周围用塑料网间隔, 并且每个小区都要搭建可供成鸡遮阳、避雨、补饲的鸡舍。

4 育雏

优质鸡苗是基础, 鸡苗必须来自规模化的孵化场, 且需在出壳24 h以内接种保护率高的马立克疫苗。同时, 要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以满足雏鸡的生长需要。保持育雏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及合理的饲养密度。

林地生态养鸡的关键是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充分利用林地阳光、氧气、杂草、含有益菌和天然养分的腐殖质、泥土中的微量元素等天然条件, 加上笼养条件无法实现的宽松运动场, 激发鸡群的免疫力, 培养健康而又具有自然风味的鸡群, 生产优质肉、蛋产品[4,5]。综合分析疫病防治的需求, 使用疫苗成为符合食品安全与生物安全双向需求的主要手段。疫苗接种大多集中在育雏阶段, 此阶段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防疫程序进行防疫, 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主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鸡痘、禽流感等疫病防疫。其次是球虫病的预防, 可使用加有抗球虫病药物的全价配合饲料。密切观察鸡的粪便, 若发现稍有红色粪便, 立即采用饮水给药, 使球虫病得到控制。放养前一定要先驱虫, 放养后也要定期驱虫, 保护肠黏膜, 减少球虫病等肠道病的发病率, 提高成活率。具体的免疫程序可参考表1。

5 放养

育雏到40~45 d时可选择晴朗、风小、气温适宜的时段进行短时间放养。并在放养前后3 d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足量的电解多维, 以增强鸡群放养的抗应激能力。放养时间要根据鸡日龄、天气状况逐步延长, 最终让鸡群适应放养的环境, 放养的面积要随着鸡群的日龄逐渐扩大。放养时要定时用木棒敲打空盆或者用口哨进行训练调教, 形成条件反射, 使鸡听到声音后马上回到鸡舍饮水、吃料、避雨等。

6 放养后管理

6.1 合理补饲

育雏阶段前2周每日5~6次, 以后每周减1次直到每日3次, 放养后每日早晚各补饲1次。补饲量可根据鸡群日龄不同、季节不同适当调整, 以保证鸡群正常的营养需要。

6.2 定期进行消毒

鸡舍每周消毒1次, 用具要经常洗刷消毒, 放养场地尽量实行全进全出。最好实行轮养, 即一批鸡换一个场地, 1年轮养1次。

6.3 防治啄癖

放养鸡一般好斗, 为了防治啄羽、啄肛, 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熟石膏粉等, 对特别好斗的鸡要戴眼罩。

6.4 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和高效维生素、中草药

含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微生态制剂, 具备维护鸡群肠道健康、促进食物分解的功能, 并在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生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活性成分;VA、VD3、VB12、VE等不但利于鸡群健康, 而且对人体也是必要的;山楂、神曲、麦芽、黄芪等中草药, 具有补中益气、调节消化机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的作用。这3类添加剂都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而且在天气变化时, 具有缓冲应激和提升机体免疫力的显著作用。

6.5 防天敌和鼠害

可以在放养区外养鹅和猫, 或者放养前10~15 d用鼠夹子、鼠笼消灭老鼠以及其他危害鸡群的鼠类。

摘要:总结林地生态养鸡技术, 包括场地选择、鸡只选择、放养时间和放养密度、育雏、放养、放养后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林地,生态养鸡,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王生雨.中国养鸡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周元霖, 施春梅, 常青, 等.林地立体生态高效养鸡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7) :209.

[3]乔海云.林地生态养鸡的关键技术[J].畜禽业, 2010 (2) :50-51.

[4]杜秀改, 杨波.生态养鸡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5) :113-114.

生态养鸡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生态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20-02

生态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高端家禽的养殖方式,主要适合于我国地方品种土鸡的饲养。地方鸡以其高蛋白、低脂肪、风味独特和药用保健等优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这一趋势下,我国多个地方先后开展了地方鸡的生态养殖,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成为我国集约化养鸡的一个重要补充。据统计,2014年,湖北省规模化生态养鸡存笼3 000多万只,仅谷城县1 000只以上规模的生态养鸡达220万只,京山县1 000只以上养殖规模达150万只。地方鸡生态养殖模式以其独特的品种优势、良好的生态效益、健康的养殖理念,形成一种农林牧相结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

目前,生态养鸡刚刚起步,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如疫病防控是制约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的问题之一。生态养鸡主要是在野外、开放场地进行饲养,难以对周围环境和疫病进行控制。山林、滩涂、果园、茶园等养殖场所面积较大果树、茶树、杂草等则是虫、鸟喜欢驻留的场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较复杂,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尤其对散养鸡群的危害较大。鸡群活动范围大,场地面积大,致使环境彻底消毒难以进行。养殖环境中水源较多,水质无法控制。人们在采摘果、茶,砍伐林木等作业时,随意进出养殖区,容易引进外部传染性疾病。鸡舍简陋、蛛网丛生、鸡粪遍地,卫生状况堪忧,疫病防控极为复杂。单纯采用疫苗、抗菌素等对生态养鸡场进行疫病防控效果不佳,因此,采用生物安全措施进行疫病防控势在必行。

1 湖北省生态养殖现状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西、北三面环山。全省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植被茂盛,是理想的生态养殖地区。湖北省在规模化生态养殖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13年目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态养鸡生产方式的认定工作。目前,已有近150家生态养鸡场(合作社)通过生产方式认定。推广的品种主要有欣华鸡、江汉鸡、景阳鸡、郧阳白羽乌鸡、郧阳大鸡、洪山鸡、麻城绿壳蛋鸡等优质地方品种[2]。养殖规模大多集中在500~5 000只,养殖场地以荒山、林地、果园、茶园为主。雏鸡阶段以全价饲料为主,育成及产蛋期以配合饲料加青料的方式。近几年来,环境污染严重,病原变异加快,动物疫病不定期流行,对生态养殖业影响很大。据杨峻等[3]对湖北省地方生态养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雏鸡及青年鸡的主要疾病有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白痢(Pullorum Disease,PD)等9 种疾病,发病率为33.6 %,病死率31.8 %。成年鸡主要疾病有新城疫、禽流感和巴氏为杆菌病(Avian Pasteurellosis,AP)等7 种疾病,发病率为29.5 %,病死率为30.0 %。造成生态养鸡场鸡群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是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认识不够。

2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控制疾病发生的体系,即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所有的有效安全措施的总称[4]。养殖业的生物安全又可分为用来避免(防止)病原体进入畜禽群或养殖场的外部生物安全和当病原体已存在时防止疾病在畜群或农场内向未感染动物散布或向其他农场散布的内部生物安全[5]。其基本思想是隔离、清洁、消毒。据调查,我湖北常见禽病就有30多种,在生态环境和免疫压力下,病原变异加快,鸡群呈现“老病新发,新病不断涌现”的状况,给家禽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周围环境因素,使鸡群处于健康状态,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能力,这就需要对鸡群进行综合性防疫。湖北省是家禽养殖大省,地方鸡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其主要养殖模式为生态养殖,常见的有山林、滩涂、果园、茶园等养殖场所。由于这些场所都是天然、开放的,对于疫病防控相对较难。因此,必须从生物安全的角度出发,建立生态养殖模式下的疫病防控体系。据统计,虽然由于实施生物安全要添置额外的设备和使用额外的材料而使生产成本提高, 但这可由药费开支下降56%得到更多的补偿。饲料用药开支减少82%,疫苗成本减少11 %。生物安全与兽医支出总计的结果,使总开支减少了44 %[6]。因此,兽医生物安全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染病控制方法,同时也是所有传染病预防的前提[7]。

3 生态养殖场实施生物安全的主要措施

针对湖北生态养殖的特点,建立适合我湖北生态养殖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需要首先对养殖环境进行生物安全评估,真正地检查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适合本场或本区域(养殖合作社)的生物安全体系。一般情况下,对于场地选择、规划等,根据饲养规模、场地类型自行设计,符合生态养殖模式即可。下面从养殖模式、引种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对生物安全的实施进行阐述。

4.1 规范饲养管理,严格按照“553”模式进行养殖

湖北省推广的规模化高效生态养鸡“553 模式”,其内涵是:一群鸡数量不大于500 只,一亩地饲养数量不大于50只,鸡群更新日龄300 d左右。该模式是从生态养鸡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生态平衡、疫病防控等方面综合提出的适合湖北省的养殖模式。分群饲养,便于管理,有利于疫病防控。亩平50只,每只鸡超过10m2的活动空间,密度低,鸡只活动范围大,对生态环境及机体健康十分有利。选择轮牧方式,建立生态鸡舍,拦网隔离。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合理安排育雏时期。

4.2 引种及鸡苗质量

养殖场在引种及购买商品代鸡苗时,应选择信誉好的种鸡生产企业。鸡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收益。购买前先调查企业的信誉、规模以及疾病净化情况。尤其是种鸡,是否进行过禽白血病、鸡白痢等净化,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免疫,抗体是否达到要求,雏鸡体质是否健康等。近年来,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家禽养殖业影响较大,特别是影响鸡群的免疫预防效果,目前所知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禽白血病(Avian Leukemia,AL)、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等。主要蛋传性疾病有:大肠杆菌(Avian Colibacillosis,AC)、沙门氏菌(Avian Salmonellosis,AS)、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产蛋下降综合征(Egg Drop Syndrome,EDS)、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等。一般情况下,免疫抑制因子往往协同作用,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如新城疫、禽流感等经过多次免疫仍然发病,免疫抑制病的发生还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增加。蛋传性疾病在育雏初期就开始表现,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等引起雏鸡的早期死亡,而禽白血病则在后期产生肿瘤,引起生产性能下降,最后只能淘汰处理。

4.3 坚持生物隔离、消毒,防止病原体扩散

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对育雏舍、鸡棚、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对鸡场内废弃物进行清理、无害化处理;消毒药轮换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对病鸡采取隔离治疗或扑杀,防止疫情扩散,做到“早、快、严、小”。

4.4 药物防治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目前细菌耐药性增加。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生态养鸡在野外环境中,鸡群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加,单纯依靠抗生素控制细菌性疾病不可取,而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在细菌病的防控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微生态制剂真正被重视起来并应用于畜牧业,是从20世纪60~70 年代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的种种弊端之后才开始的[8]。它不仅可以直接防病治病,还可以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发育。中草药良好的预防作用和治疗效果,正逐渐被广大养殖户所采用。因此,抗生素可作为最终选择,但不是惟一选择。

4.5 免疫预防

野外生态养鸡技术 篇12

1 场地选择

场地一般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远离污染、避风向阳的茶园、果园、林地。应用栅栏包围四周, 以防止老鼠、黄鼠狼和其他动物的攻击以及鸡的逃跑。

2 养殖品种的选择

地方鸡种 (俗称土鸡) 是最佳选择, 因为地方鸡种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相对较强, 不过也可根据市场需求, 从正规养殖场引进鸡苗进行养殖。

3 鸡棚和育雏室的搭建

鸡棚和育雏室应选在避风向阳、利于排水、开阔干燥的地方, 且地形坡度以不超过15°为宜, 鸡棚可以用木竹、农膜、油毡或石棉等进行搭建。每个鸡舍要不低于100 m的间隔, 大小在30~40 m2, 每棚饲养鸡400~500只。育雏房以雏鸡30只/m2计算, 具体可用尼龙薄膜搭成1.0~1.2 m高的拱棚, 安装保温灯、煤饼炉或木糠炉 (烟排到室外) , 以提高鸡舍温度, 待鸡苗脱温后就可以拆除。育雏房的消毒、湿度和温度控制和正常养鸡方法大致相同。

4 饲养管理

4.1 育雏饲养和管理

要在雏鸡进场前3 d对育雏室、储料库、用具彻底清洗和消毒, 1 m2用25 m L福尔马林、12.5 g高锰酸钾, 关闭门窗熏蒸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1,2]。雏鸡进场前30 d要在具有保温功能的育雏房中饲养。要控制饲养环境的温度, 一般第1周温度保持在32~35℃, 特别是前3 d不得低于33℃, 2周后开始每周减少2~3℃, 直到维持在20~22℃。雏鸡进场后要先进水, 3~6 h才可以吃。第1天最好饮用糖水, 浓度通常为8%左右, 稍微有点甜即可。也可以在饮用水中加入维生素以降低早期鸡胚的死亡率。在冬季雏鸡饮用水的温度应不低于20℃, 而高温季节则尽可能让雏鸡饮用凉水。雏鸡3周前可用全价饲料投喂, 每天投喂6~8次, 要少喂勤添, 吃完约10 min为宜。3周内逐渐改喂谷物饲料, 为了锻炼雏鸡消化粗饲料的能力, 可适量添加切碎的野菜叶或青菜在饲料中[3]。

1周脱温后, 选择温度合适的天气, 通过约束训练, 增加鸡的活动量。要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地上, 且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延长活动时间, 直到鸡群能够自由活动[4]。此外, 为了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 喂食量要遵循“早少晚饱”的原则, 且逐步减少。

4.2 放养鸡的饲养管理

在放养初期, 要开始进行必要的训练, 使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 能按时回舍补充水分及休息。为了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将鸡群召唤回来, 可采用敲脸盆、吹哨子、打锣等方式, 配以可口的食物, 对鸡群进行召唤训练。

刚开始放养时, 放养时间不能过早及过晚, 过早或过晚时天气寒冷, 会诱发鸡群产生疾病。除了大风天气或雨天, 都应尽量让鸡群在野外活动, 傍晚再将鸡群召唤回鸡舍。饲料可以自己配置, 如无污染的谷物、蔬菜等, 每次只要进食到7~8成甚至5~6成饱即可。使鸡群广泛采食树叶、杂草和昆虫砂石等, 摄入这些天然物质不仅降低了成本, 而且还为鸡只提供了有用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催肥饲养可提高鸡肉品质, 提高鸡的体重, 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催肥的手段主要是减少鸡群的活动范围, 提高饲料能量含量, 增加补饲的次数和饲喂量, 时间一般应选在130 d至上市前。可对鸡群实行分群管理, 以使鸡体重均匀一致, 公鸡适时出售, 母鸡用于产蛋。为了便于捡蛋, 应在鸡群性成熟后, 在凉棚内设置产蛋箱, 并适当减少母鸡活动范围, 箱内放入“引蛋”, 以鼓励它们返回鸡棚产蛋。

设置饮水槽, 定时补充干净的水, 以确保缺水地区鸡的正常饮水。要经常巡视, 细心观察鸡群状况, 若发现病鸡, 应及时隔离。同时要防止猛禽等野生动物伤害鸡群[5,6]。

5 疾病预防

虽然野外空气新鲜, 鸡群活动量大, 且主要吃昆虫、野菜、嫩草、草籽等, 一般情况也不易出现疾病感染现象, 但如不加以预防, 有些疾病也存在着较大的感染可能性。首先要做到在鸡群进出场前对场地、鸡舍、用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

在野外生态环境中, 鸡群会采食蚯蚓、甲壳虫等, 因此更容易出现一些寄生虫病, 所以在放养1个月后, 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 驱虫常用药物主要是硫双二氯酚、左旋咪唑、吡喹酮、伊维菌素等, 间隔2~4周后再进行第2次驱虫[7]。可在晚上鸡群回舍补料时, 用量20 mg/kg·体重, 将对多种线虫、绦虫都有效的丙硫咪唑片剂拌在饲料中进行饲喂, 第2天早晨要及时检查鸡粪, 如在鸡粪中发现有成虫, 则要在第2天晚餐时再驱虫1次。

参考文献

[1]吴喜才, 于海良.野外生态养鸡技术关键点[J].今日畜牧兽医, 2008 (8) :40-41.

[2]慕桂香, 孙开冬, 付金岗.林地生态养鸡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6) :276, 280.

[3]周雪梅.汶川地区山地养鸡生产技术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4) :66-67, 79.

[4]冯国明.养殖生态鸡环保又赚钱[N].中国畜牧兽医报, 2012-07-29 (12) .

[5]王道坤.野外生态养鸡有学问[N].河北农民报, 2007-08-21 (B02) .

[6]王素红, 魏艳华, 张晓娟.生态养鸡的关键控制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 (8) :103.

上一篇:生物师范生下一篇:泰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