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试管苗

2024-10-14

葡萄试管苗(精选7篇)

葡萄试管苗 篇1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渠道明显增加, 如工业三废以及农业中含铜农药的过量使用等, 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随之加重, 从而使植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发育以及产量品质受到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其耐受性也不尽相同, 即使同种植物也会因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耐受性的生态型。通过对植物的重金属毒害及其耐受性进行研究, 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生态恢复提供帮助, 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生产绿色产品, 为人类健康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潍坊学院植物组培实验室培养的葡萄试管苗, 共3个品种, 分别是克瑞斯 (17号) 、安逸无核 (A27) 、螺沙 (LS) , 每个品种11瓶。培养基为:GS培养基+0.5%琼脂+2%蔗糖, 培养基pH值为5.8~6.0, 培养温度 (27±2) ℃, 光照时间每天16h, 光照强度为2 000Lx。

1.2 试验设计

为摸索Cu2+的毒害计量, 向试验材料培养基中添加CuSO4, 浓度分别为0mg/L、5mg/L、10mg/L、15mg/L、40mg/L, 其中0mg/L作为对照组, 5mg/L、10mg/L、15mg/L、40mg/L作为试验组。将培养30~35d的葡萄试管苗, 切去茎尖与下部茎段, 取中间第2、第3节位的芽接种。每瓶培养基接种2芽, 每种Cu2+处理浓度接种20瓶。培养第10天开始, 每隔5d随机选择11棵试管苗, 分别测其试管苗生根数, 共测5次。接种后第18天开始取样测定质膜相对透性, 每隔5d测定1次, 共测3次。于接种后第30天取样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3次重复。

1.3 测定方法

试管苗生长指标的测定:每隔5d随机抽取10瓶共22棵试管苗, 统计生根数, 共测3次, 计算平均数。叶绿素 (Chl) 含量的测定:选取各浓度中的葡萄试管苗叶片2~4张, 在电子天平上称取0.5g, 研磨, 匀浆, 用漏斗过滤到50mL容量瓶中, 注意在研钵中加入少量80%丙酮将研钵洗净, 一并过滤到容量瓶内, 并定容至50mL;用723A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663nm和645nm下的吸光度。注意在整个过程中避免强光, 以减少光对叶绿素的破坏。光合速率 (Pn) 的测定: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D-301PS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 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条件T= (30±1) ℃, 空气CO2浓度 (400±5) μL/L, 每个处理均重复3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 (PMP) 测定:取试管苗顶端第2~4片叶, 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擦干, 用直径0.5cm的打孔器避开主脉取叶圆片, 放入干净的三角烧瓶中, 加入50mL去离子水, 测定初始电导值E0;然后真空抽气30min, 充分振荡后测定电导值E1;测定后试管在100℃水浴中加热15min, 以杀死植物组织, 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至室温测定电导值E2, 按照公式 (E1-E0) / (E2-E0) ×100%计算细胞质膜相对透性。

2 结果与分析

由图1~4可知, Cu2+浓度为5mg/L时, 葡萄试管苗的生根数、色素总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 且细胞质膜相对透性较低;当Cu2+浓度为10mg/L、15mg/L时, 葡萄试管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生根数均低于5mg/L, 且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当Cu2+浓度为40mg/L时, 葡萄试管苗死亡。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铜处理对不同品种葡萄试管苗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表明:在5mg/L的Cu2+胁迫处理下试管苗长势及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研究认为5mg/L的Cu2+是葡萄试管苗在培养瓶中的合适浓度, 因此表现出比对照更好的生长状况。在今后运用试管苗作逆境研究的试材时, 当考虑此情况。

通过对整株试管苗的观察可知, 对叶片来说, 低浓度Cu2+反而有轻微的促进作用, 生长指标高于对照组, 根部位最先表现出停止生长。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根直接接触铜溶液, 铜毒害首先作用于根部细胞, 影响了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物质的吸收利用, 从而抑制了地上部分的生长, 使试管苗的生长抑制表现出根系高于茎叶的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的铜处理对葡萄试管苗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发现Cu2+对试管苗的毒理主要原因:随着Cu2+浓度的升高, 葡萄试管苗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降低, 从而抑制了试管苗的光合作用, 使净光合速率下降, 减慢了幼苗的进一步生长和发育, 这与Lidon等人的结论相一致。原因可能是Cu2+的胁迫处理, 影响叶绿素合成酶的空间构型或者取代叶绿素合成酶中的Mg2+, 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 在试管苗受到胁迫时, 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可能加速叶片中已有叶绿素的氧化分解, 发生了脂质过氧化。通过测定叶片的电导率发现, 随Cu2+浓度的升高, 膜透性大大增加, 说明铜离子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膜上一些蛋白基团结合形成络合物, 从而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并破坏了细胞膜的正常功能, 进一步导致了细胞质中的内容物包括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出细胞, 从而使电导率升高, 膜透性加大。

参考文献

[1]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2]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FRANK V B, JAMES F D.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Plant Cell Death[J].Plant Physiology, 2006 (141) :384-390.

[4]徐红宁, 许嘉琳.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小麦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 (5) :367-371.

[5]LIDON F C, HENRIQUES F S.Effects of copper toxicity on growthand 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metals in rice plants[J].J.Plant Nutr., 1993 (16) :1449-1464.

[6]张国军, 邱栋梁, 刘星辉.Cu对植物毒害研究进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3 (3) :289-294.

桃试管苗生根诱导研究 篇2

关键词:桃杂种单株2-7,生根诱导,离体培养

桃 (Prunus pesriea L) 属于蔷薇科 (Rosaceae) 李属植物。我国是桃的原产地和主产国, 不仅种质资源丰富, 而且桃产量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占世界总产量2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桃的需求量愈来愈大, 但桃不耐贮藏、病害严重等因素制约了桃生产的发展。因此, 培育耐贮藏、抗病能力强的桃新品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但传统的杂交育种周期长且效率低, 基因工程技术为桃育种开辟了新的育种途径。本试验以桃杂种单株2-7组培苗为试验材料, 针对桃生根困难筛选高效的生根方式, 为建立桃离体培养的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圃杂种植株2-7桃组培苗。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桃杂种单株2-7生根培养的影响试验。

设4个处理, 分别为1/2 MS、1/2 G、1/2 MS大 (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 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不减) 、1/2 G大 (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 。

1.2.2 不同类型与浓度生长素对桃杂种单株2-7生根培养的影响试验。

设10个处理, 分别为:1/2 MS大;1/2 MS大+IBA0.5 mg/L;1/2 MS大+IBA 1.0 mg/L;1/2 MS大+IBA 2.0 mg/L;1/2MS大+IAA 0.5 mg/L;1/2 MS大+IAA 1.0 mg/L;1/2 MS大+IAA 2.0mg/L;1/2 MS大+IBA 0.5 mg/L+IAA 0.5 mg/L;1/2 MS大+IBA 0.5mg/L+NAA 0.5 mg/L;1/2 MS大+IBA 1.0 mg/L+NAA 1.0 mg/L。

1.2.3 暗培养对桃杂种单株2-7生根的影响试验。

设3个处理, 分别为:1/2 MS大+IBA 0.5 mg/L条件下一直光照培养;5 d暗培养后光照培养;10 d暗培养后光照培养。

1.2.4 不同处理方法对杂种单株2-7生根的影响试验。

设7个处理, 分别为:1/2 MS大+IBA 0 mg/L未转移;1/2 MS大+IBA0.5 mg/L培养至5 d后转移至1/2 MS大、10 d后转移至1/2MS大、未转移;1/2 MS大+IBA 2.0 mg/L培养至5 d后转移至1/2 MS大、10 d后转移至1/2 MS大、未转移。

1.3 试验方法

新梢长至3~4 cm时进行诱导生根研究。将新梢接种于不同生长调节剂的生根培养基中, 筛选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全光照或暗培养5、10 d后转入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 30 d调查生根率、根条数, 确定适宜的暗培养时间;以1/2 MS大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2.0 mg/L IBA为生根培养基,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生根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桃杂种单株2-7生根培养的影响

由表1可知, 以1/2 MS大与1/2 G大培养基培养效果较好, 其中1/2 MS大培养基生根率为87.1%、平均根数为3.46条, 均为最高;1/2 G大培养基次之, 生根率为71.0%, 平均根数为3.10条, 1/2 MS、1/2 G培养基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有所降低, 分别为56.7%和2.60条、63.3%和2.70条。1/2 MS大培养基的生根效果与其他培养基的差异显著。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2.2 不同类型与浓度生长素对桃杂种单株2-7生根的影响

由表2可知, 添加生长素的生根率明显高于未添加生长素的。1/2 MS大+IAA的生根生长效果较好, 根较粗壮且基部无愈伤组织;1/2 MS大+IAA 0.5 mg/L、1/2 MS大+IAA 1.0 mg/L、1/2 MS大+IAA 2.0 mg/L的生根率差异显著, 其中以1/2 MS大+IAA 1.0 mg/L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最高, 分别达到87.1%和3.46条;1/2 MS大+IBA的基部形成较多的愈伤组织, 以1/2MS大+IBA 0.5 mg/L效果最好, 生根率和平均根条数分别达到90.1%和3.61条;随着1/2 MS大+IBA中IBA浓度的增加, 生根率越来越低。1/2 MS大+IBA 0.5 mg/L+IAA 0.5 mg/L、1/2 MS大+IBA 0.5 mg/L+NAA 0.5 mg/L、1/2 MS大+IBA 1.0 mg/L+NAA 1.0mg/L生根率及平均根数明显低于1/2 MS大+IBA 0.5 mg/L、1/2MS大+IBA 1.0 mg/L、1/2 MS大+IAA 1.0 mg/L、1/2 MS大+IAA 2.0mg/L, 且生根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3 暗培养对桃杂种单株2-7生根的影响

由表3可知, 将新梢置于1/2 MS大+IBA 0.5 mg/L培养基中一直光照处理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最高, 分别为90.1%和3.83条, 并且叶片较绿, 植株正常;在1/2 MS大+IBA 0.5mg/L培养基中10 d暗培养后光照处理的生根率下降明显, 为77.4%, 而且茎基部产生大量愈伤组织, 叶片发黄, 茎尖有坏死现象。由此可见, 暗培养持续时间较长对生根不利。

2.4 不同处理方法对杂种单株2-7生根的影响

由表4可知, 在1/2 MS大+IBA 0.5 mg/L培养条件下, 至10 d后转移至1/2 MS大生根率最高, 为90.60%;至5 d后转移至1/2 MS大生根率最低;1/2 MS大+IBA 2.0 mg/L培养条件下, 5 d后转移至1/2 MS大生根率最高;未转移生根率最低, 且形成的愈伤组织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大+IBA 0.5 mg/L;但董义虎等[1]进行山桃茎尖培养时发现1/2 MS+NAA 0.1 mg/L生根率高;孙俊等[2]以青研1号桃为材料进行研究,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4 mg/L。尚敏克等[3]以晚熟桃90-11-36为材料, 以1/2 MS+IBA 0.5 mg/L或1/2 MS+IBA 1.0 mg/L效果较好。白美发[4]以京玉桃品种为试材, 以MS+IBA 0.5 mg/L和MS+NAA 0.2 mg/L为生根培养基, 生根率为98%。因此, 生根培养时可选择MS+NAA或IBA 0.1~1.0 mg/L。张恒涛等[5]以桃化砧木为材料进行试验, 发现在添加了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根效果较好。周玉碧等[6]生根培养时以1/2 MS+IBA100 mg/L培养液浸丛生芽基部, 再移到18℃下进行暗培养, 生根率可达85%。而本试验表明, 生根培养时生长素浓度低时处理的时间较长或一直置于添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 浓度高时处理时间较短。光照对不定根生成的影响十分复杂, 很多研究报道的结果不一。一般都认为试管苗生根不需光照, 暗培养可以提高生根率。但本试验的结果是:暗培养不仅降低了生根率, 还使茎尖变黄, 致使植株死亡, 这与Antonopoulou C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

参考文献

[1]董义虎, 杨增海, 胡霓云, 等.山桃茎尖培养研究[J].果树科学, 1985, (3) :10-14.

[2]孙俊, 孙其宝, 俞飞飞.桃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 (5) :731-732.

[3]尚敏克, 姜国斌, 尹伟伦, 等.晚熟桃的离体组织培养[J].辽宁林业科技, 2002 (3) 5-7.

[4]白美发.桃树的组培快繁试验[J].落叶果树, 2004, 36 (3) :7-8.

[5]张恒涛, 李靖, 宋尚伟, 等.桃矮化砧木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8 (1) :77-79.

[6]周玉碧, 李唯.晚熟桃微繁技术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0 (6) :745-749.

白墨兰试管苗快速生根试验研究 篇3

关键词:白墨兰,试管苗,生根培养,生长激素,缓冲基质

白墨兰是墨兰的珍贵变异品种, 假鳞茎椭圆形, 根粗壮且长, 叶4~5片丛生, 剑形、全缘有光泽。花茎甚高、直立, 常高出叶面花7~20多朵。具有叶秀雅、花香、色美的优良特点, 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在自然繁殖中存在繁殖系数低的特性, 现代化生产相对滞后, 因此价格较高,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在国内已有对名贵中国兰进行诱导、继代快繁的相关研究[2,3,4], 但对白墨兰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研究报道不多, 笔者以白墨兰的茎尖诱导产生的原球茎形成无根幼苗为材料, 对该品种的生根培养进行相关试验, 为名贵国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白墨兰的茎尖诱导产生的原球茎在继代过程中产生的无根小苗为试验材料;培养基质基础配方为MS、葡萄糖18g/L、琼脂粉9g/L (灭菌后p H值为5.4±0.5) ;生长激素为NAA;缓冲基质为香蕉泥、苹果泥、椰汁。将市售香蕉和苹果去皮, 用PHILIPS搅拌机的点动式打成香蕉泥和苹果泥, 放入冰箱备用;市售椰子用刀打开芽眼, 取出椰汁, 放入冰箱备用。

1.2 试验方法

将继代增殖过程中产生的苗高4~5cm的无根幼芽从基部切下, 接入附加不同浓度的NAA (0.5~3.0mg/L) 的MS+葡萄糖18g/L培养基中, 以加入蒸溜水为空白对照 (CK1) , 培养60d统计生根情况, 选出适合生根的激素浓度;然后进行缓冲基质试验, 以4.0g/L的用量为标准, 依此称取香蕉泥、苹果泥、椰汁分别加入MS固体培养基中进行试验, 以不加缓冲基质为空白对照 (CK2) , 将无根小苗分别接入上述各培养基中, 60d后统计生根和生长情况, 筛选最适合的缓冲基质;在MS+NAA 1.5mg/L+葡萄糖18g/L的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9.0g/L筛选出的缓冲基质, 将无根的小苗分别接入上述各培养基中, 60d统计生根和生长情况, 以不加缓冲基质为空白对照 (CK3) 。每处理接25瓶, 接小苗6株/瓶, 重复5次, 观察并记录生根情况, 数据采用SAS6.0进行统计分析。培养条件均为:温度 (25±0.5) ℃, 光照强度3 500~4 500Lx, 光照时间12~14h/d。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NAA对白墨兰生根的影响

由表1可知, CK1与不同浓度的生根剂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不同浓度的生根剂对白墨兰生根培养有促进作用, 而各梯度浓度的生根剂对白墨兰无根幼苗生根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各种浓度中生根最多、最好的浓度为3.0mg/L, 平均每株根数为8.0条, 生根数表现最差的浓度为0.5mg/L (表1) 。从生根时间看, 浓度越高, 萌发根的时间越短, 反之就越长;从愈伤组织产生看, 浓度在0.5~3.0mg/L, 小苗少量愈伤组织产生, 苗生长健壮, 浓度在0.5~3.0mg/L, 随着浓度增加, 产生愈伤组织就越多, 愈伤组织产生会影响到部分小苗的正常生长;从长势看, 最好的是浓度为1.5、2.0mg/L, 表现为根多、根粗、苗壮、均匀, 最差的为CK1, 苗矮小、纤弱。综合上述因素和生产成本考虑, NAA浓度对生根的影响优劣顺序依次为1.5、2.0、1.0、2.5、3.0、0mg/L。

注:5%的显著水平上进行分析 (下同) ;“+”表示产生愈伤组织, “-”表示未产生生愈伤组织。

2.2 不同缓冲基质对白墨兰生根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各缓冲基质和CK2存在着显著差异, 各种缓冲基质之间也存在差异, 也说明缓冲基质可以促进生根。最好的缓冲基质为香蕉泥, 平均生根数为10.2条/株, 根长势均匀、淡绿、粗壮、长度适中, 苗的长势粗壮、均匀;最差是苹果泥。综合上述因素和生产成本考虑, 缓冲基质对生根的影响优劣顺序依次为:香蕉泥>椰汁>苹果泥>CK2。

2.3 香蕉泥用量对白墨兰生根的影响

由表3可知, 香蕉泥在1.0~9.0g/L均可以获得89%以上的生根率, 但平均每株生根条数却存在明显差异, 根质和生根苗的长势也有明显的差别, 最佳用量为4.0g/L, 平均生根条数为7.1条/株, 生根率为97%, 根质粗壮、均匀、淡绿色, 苗的长势为粗壮;最差为CK3。综合上述因素和生产成本考虑, 香蕉的用量对生根的影响优劣顺序依次为4.0、3.0、2.0、5.0、6.0、1.0、7.0、8.0、9.0、0g/L。

3 结论

培养基质的组成成分对国兰白墨兰的各个环节生长非常重要, 这是由各种生物的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所决定, 因此对所需的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 对人工培养的培养基质要求也不同[5,6]。在该试验中, 以母液MS为培养基, 添加不同浓度生长激素、缓冲基质及其用量对白墨生根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激素NAA最佳的浓度为1.5mg/L;最好的缓冲基质为香蕉泥, 其最佳用量为4.0g/L。

参考文献

[1]冯沛.企剑白墨兰[J].花卉, 2009 (7) :28.

[2]曹箐瑛.兰花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于亚军, 代汉萍, 李宝江.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在果树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02 (6) :68-70.

[4]陈丽, 潘瑞炽.墨兰原球茎生长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 7 (1) :59-64.

[5]孙安慈, 任玲, 王伏雄.建兰根状茎增殖条件研究[J].植物学通报, 1989, 6 (3) :147-150.

马铃薯利用试管苗杂交制种技术 篇4

1 马铃薯亲本试管苗准备

根据育种目标和杂交组合配制计划, 扩繁亲本壮苗, 当试管苗生长15~20 d时进行炼苗, 准备移栽。

2 杂交圃准备

杂交圃选用80目防虫网棚 (见图1) , 起短垄, 设置隔离室、过道、炼苗苗床、微喷等。苗床基质配方为草炭︰珍珠岩︰土=2︰2︰1, 苗床厚度为10 cm。移苗前7 d, 用0.1%辛硫磷和0.125%多菌灵处理圃内基质和土壤, 以消毒杀虫。

3 驯化移苗

为防止花期不遇, 采用错期移苗, 父本比母本提前15 d移苗。哈尔滨地区父本、母本移栽时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上中旬。将试管苗扦插至已喷湿的苗床基质中, 扦插密度为5.0 cm×7.5 cm。移栽后浇透水, 扣遮阳网5~7 d缓苗。

4 起垄定植

网棚内起70 cm短垄, 中间留过道。当脱毒苗生长30 d左右时将苗定植到垄上, 株距为15~20 cm。为方便授粉, 母本采用栽2行空1行的栽植方式。父本不空行。栽植前, 施腐熟农家肥15 t·hm-2、马铃薯专用肥750 kg·hm-2作底肥。

5 生长期管理

整个植株生长期间应保证水分供应, 特别是在现蕾、开花期, 要小水勤灌, 保持杂交圃的空气湿度在75%~90%。6月下旬开始防治早疫病、晚疫病。中后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尿素1~2次。

6 花粉收集与保存

采集父本当天开放的新鲜花朵, 将花药取下于硫酸纸上晾干, 用200和500 μL的薄壁PCR管将干燥的花粉收集起来, 标记父本名称和采集时间, 放在干燥器中于4℃条件下保存待用。通过目测法、指弹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综合评价父本花粉活力。

7 杂交授粉

选择健壮母本植株上发育良好的花序, 每个花序上留3~6朵花, 先用镊子将开过或未成熟的花蕾去掉, 保证留下的花蕾柱头颜色鲜艳而有光泽。接下来剥除花药, 然后用PCR管里的花粉蘸柱头, 使柱头沾满花药。配制不同组合时, 注意对手和镊子消毒。适宜杂交温度为18~22℃。多选择阴天全天、晴天17∶00以后进行杂交。

8 浆果采收与保存

授粉7 d后, 如花冠脱落、子房膨大、花梗变粗弯曲, 则表示花朵杂交成功。14 d后, 用轻薄小纱网袋将膨大的浆果连同标签套上。当浆果变软时即可采收, 悬挂于室内经过后熟。当浆果变白变软时, 及时洗籽、晾干、装袋, 于室内阴凉处保存备用。

葡萄试管苗 篇5

1 方法与步骤

1.1 接穗的准备

9月中旬, 当日最高气温降到26℃左右时, 将甘薯试管苗取出, 洗净根部培养基, 栽入蛭石为基质的苗床中炼苗。栽后浇透水, 喷1遍甲托或多菌灵等杀菌剂, 盖塑料薄膜保湿5~7 d。苗床应用防虫网密封, 并提前喷药预防蚜虫、甘薯粉虱等传病毒害虫。

1.2 砧木的准备

甘薯试管苗炼苗后5~10 d (时间长短根据试管苗大小而定, 苗大则5~6 d, 苗小则时间延长) , 将巴西牵牛种子催芽播种。先将种子放在25℃温水中浸泡5 h左右, 然后把吸水膨胀的种子取出包在干净的湿毛巾中, 置于20~25℃的条件下催芽。1 d后将出芽的种子播入准备好的花盆中, 浇透水, 花盆放于防虫网中。5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若干旱则浇水1次。

1.3 嫁接

巴西牵牛出苗后12~15 d, 展开2~3片真叶时, 即可嫁接。先将甘薯苗去除下部老叶, 留上部3~4片叶, 并将茎下部削成楔形。把巴西牵牛的子叶切除, 用薄刀片斜向下切出接口, 插入接穗, 然后用聚乙烯薄膜条裹紧扎牢 (或用嫁接夹固定) 。每株甘薯苗嫁接后刀片要消毒或更换, 以防病毒交叉感染。每个试管苗品系做4~5个重复, 同时做3~4个空白对照。嫁接完成后在花盆内浇足水, 注意不要淋到接口部位, 以防腐烂。加盖薄膜保湿, 3~4 d后接穗即可成活。

1.4 调查显症情况

嫁接后10~13 d, 巴西牵牛上部再展开2~3片新生叶时即可进行显症调查。观察牵牛上部新生叶有无花叶、褪绿、皱缩、叶片扭曲等病毒感染症状。只有当一个试管苗品系的所有重复都不显现病毒感染症状时, 才能判断该品系已脱毒。

2 注意的问题

2.1 适宜时间段的确定

秋季在简易条件下嫁接检测甘薯病毒, 要抓住9—10月气温较为适宜的时段。通过2009—2011年3年的试验表明, 在皖北地区, 9月15日至10月25日的气候条件适合甘薯苗和巴西牵牛的生长及病毒症状的显现。时间过早, 因温度高, 在调查显症情况时易发生隐症, 即病毒症状不表现, 或发生假症, 即高温造成的失绿、叶片变形等假症状。时间过晚则后期巴西牵牛生长极为缓慢甚至停止, 无法进行显症调查。一般一个嫁接检测周期在35 d左右, 从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刚好可以楔入1个周期, 并有一定时间冗余。

2.2 温度管理

由于秋季嫁接检测适宜时间较短, 所以精细化管理是成功的必要保证。当天气晴好, 气温超过28℃时, 网室内的温度会达到35℃以上, 此时需要适当遮荫降温, 空气干燥时可以喷水雾加湿。10月中下旬如有剧烈降温天气, 或气温持续偏低, 夜间要加盖塑料薄膜保温。苗床和花盆要及时浇水或排水, 防止过干或过湿影响生长。

2.3 害虫防控

蚜虫和甘薯粉虱是传播甘薯病毒的主要害虫, 要严密防控。在试管苗炼苗前苗床就要加防虫网, 并喷药预防。以后每

1 0 d左右喷药1次, 确保不发生蚜虫或甘薯粉虱。秋季要特别注意甘薯粉虱的危害[3]。一旦暴发, 整个检测即告失败。

3结语

利用简易网室条件, 在皖北地区秋季可以进行1次嫁接法检测甘薯病毒。9月中旬开始试管苗炼苗, 9月20日前后播巴西牵牛, 10月10日左右嫁接, 10月下旬完成显症调查。期间要特别注意加强温湿度管理, 严格预防传病毒害虫[4]。通过增加1次秋季病毒检测, 可以大大缩短脱毒甘薯试管苗的生产周期, 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红, 王俊杰, 马宗新, 等.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1 (1) :36-37.

[2]宋吉轩, 陈超, 李云, 等.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9) :29-30.

[3]孙厚俊, 谢逸萍.甘薯粉虱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0) :79-83.

花叶艳山姜试管苗生产技术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花叶艳山姜的种子。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的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 用干净的纱布将成熟种子包住, 置于70%的酒精中消毒10 s, 用无菌水清洗1次, 然后用1 g/L的升汞浸泡5 min, 无菌水冲洗5次, 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1.2.2 芽的增殖培养。

切取顶芽为芽增殖材料, 接种到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芽的增殖诱导, 每袋1个芽, 每个处理接种10袋。30 d后观察并记录芽增殖情况。

1.2.3 生根培养。

将已抽出的2~3片叶、生长状况相对一致的无根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并进行生根培养, 每瓶为8株无根苗, 每个处理接种为20瓶。培养30 d后, 观察并记录生根情况。

1.2.4 试管苗的炼苗与移栽。

生根培养30 d后, 植株根系长度1~3 cm时, 放置于荫棚内炼苗15 d即可移栽。小苗从培养瓶取出后, 用清水洗净附着在根上的培养基, 移栽在不同比例的河沙、椰糠、腐质土混合基质中, 淋足定根水, 加盖薄膜保水保湿, 置于遮荫率75%的荫棚内培养。30 d后统计植株成活率。

1.2.5 培养条件。

培养基是MS基本培养根据不同试验目的来添加植物激素, 附加30 g/L的食用白糖、8 g/L的卡拉胶, p H值5.8, 培养温度为 (26±2) ℃, 光照强度为1 500 lx, 光照时间为10 h/d。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菌苗的获得

将种子接种于诱导培养基 (MS基本培养基) , 12 d后种子开始萌动 (图1) , 切取小苗上端约1.0 cm长转入增殖培养基中, 25 d左右可分化出3~4个丛芽, 萌发出的新芽用解剖刀切分转入相同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

2.2 丛生芽的继代增殖

切取单个顶芽接种于4种不同增殖培养基上诱导芽增殖 (表1) , 6-B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0~1.5 mg/L) 芽的平均增殖倍数随6-BA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芽体的生长状况欠佳, 淡绿、细弱;当6-BA浓度为2.0 mg/L时, 芽的平均增殖倍数最高, 为4.3倍, 芽体的生长状况浓绿、健壮 (图2) ;当6-BA浓度为3.0 mg/L时, 芽的增殖倍数反而降低, 芽体的生长状况较差, 淡绿、较弱。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6-BA对芽的增殖起促进作用, 高浓度6-BA对芽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因此, 6-BA浓度以2.0 mg/L为最佳, 故培养基MS+6-BA 2.0 mg/L+IAA 0.1 mg/L为芽增殖最佳培养基。

2.3 生根培养

2.3.1 不同生长素对组培苗生根影响。

将已抽出2~3片叶、生长状况相对一致的无根苗, 接种于同一浓度 (0.5 mg/L) 不同生长素配制的生根培养基, 进行比较试验。从植株平均生根条数、生根率、根长和表面直观情况比较, 同一浓度 (0.5 mg/L) 的生长素对花叶艳山姜生根培养效果:NAA优于IBA、IAA。则花叶艳山姜生根培养选择生长素NAA为宜 (表2) 。

2.3.2 不同浓度NAA对组培苗生根影响。

将已抽出2~3片叶、生长状况相对一致的无根苗, 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NAA, 均含1 mg/L活性炭生根培养基 (表3) 。结果表明:适宜浓度 (0.5、1.0 mg/L) 的NAA能促进种苗长根, 根系发育良好、较粗壮。高浓度 (1.5、2.0 mg/L) NAA对根系发育有抑制倾向, 根基部膨大, 营养失收, 坏死。从平均生根率来看, NAA浓度为1.0 mg/L时, 其生根率最高 (图3) , 则花叶艳山姜生根培养基以MS+NAA 1.0 mg/L+活性炭1.0 mg/L为宜。

2.4 组培苗移栽

花叶艳山姜组培苗移栽在4种不同的基质中, 21 d揭去覆盖的塑料薄膜, 常规管理, 移栽30 d后的成活情况见表4。

试验结果表明, 花叶艳山姜对移栽基质要求苛刻。不同基质表现不尽相同, 其中基质河沙∶腐质土∶椰糠=1∶1∶1表现最好, 成活率为92%, 其他基质成活率均达不到80%。基质河沙∶腐质土=1∶1混合而成, 较易板结, 通透性差, 不利根系生长, 故成活率较低。基质河沙∶腐质土∶椰糠=1∶1∶1的保水、保肥、通透性良好, 故植株良好生长。因此, 基质河沙∶腐质土∶椰糠=1∶1∶1是花叶艳山姜组培苗移栽理想基质 (图4) 。

3 结论与讨论

对外植体进行消毒获取无菌材料是组织培养的第一步, 花叶艳山姜种子外壳光滑, 易于消毒, 但种子萌芽率较低, 这可能是与艳山姜种子中存在着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有关[4]。

6-BA是丛生芽增殖扩繁的关键, 适宜的浓度 (2.0 mg/L) 对丛生芽增殖生长起促进作用, 其增殖倍数最高, 为4.3倍, 且芽体健壮, 叶色浓绿。NAA是一种生长素, 能够促进生根[5]。适宜的浓度 (1.0 mg/L) 对山姜组培苗生根效果最好, 生根率最高, 为94.5%。生根培养用高浓度的NAA会使根基部有膨大现象, 这种根系在移栽后无法吸收营养, 植株不易成活。

试管苗繁殖的目的是要增加出苗率, 其关键是从试管苗移栽后长成商品苗这一环节[6]。国内外市场上有种类多样的花卉栽培基质, 但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 单一基质的某些缺点, 在生产中可采用不同基质的混合得到解决。通过4种混合基质比较试验, 小苗在基质河沙∶腐质土∶椰糠=1∶1∶1中成活率最高而且定植快, 是花叶艳山姜组培苗移栽理想基质。

摘要:以花叶艳山姜种子为试材, 用MS与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 建立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0%酒精预处理10 s, 再用1 g/L的升汞浸泡5 min, 消毒效果佳;种子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 12 d后萌芽;丛生芽在MS+6-BA 2.0 mg/L+IAA 0.1 mg/L的培养基上, 增殖速度快, 增殖倍数达4.3倍;芽苗在MS+NAA1.0 mg/L+1.0 m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 生根效果较好, 根系粗壮, 生根率为94.5%;组培苗移栽在河沙∶腐质土∶椰糠 (1∶1∶1) 的混合基质中, 成活率达92%, 且植株生长良好。

关键词:花叶艳山姜,试管苗,种子,组培快繁

参考文献

[1]赵秀芳.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6) :34-38.

[2]胡玉姬, 陈升振, 羡蕴兰, 等.花叶艳山姜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 (4) :50-51.

[3]潘梅, 符瑞侃, 王景飞, 等.花叶艳山姜茎尖离体快繁技术[J].热带生物学报, 2012 (3) :267-270.

[4]曾亚军, 周仕林.植物激素对艳山姜种子发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6) :12485-12486.

[5]谭文澄, 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葡萄试管苗 篇7

1.1 试验材料

采用马铃薯费乌瑞它试管苗为试验材料, 由湖北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州微型薯生产基地进行。大棚试验, 供试试管苗于2013年3月7日由培养盒移栽入大棚蛭石栽培池, 移栽密度设200、300、400、500、600株/m2共5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2m2 (1.2m×1m) 。蛭石栽培池施用复合肥 (N:P2O5:K2O=12:11:18) 1.0kg/m2和尿素0.1kg/m2, 所有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用。6月24日收获。

1.3 数据处理

收获微型薯以2g为界, 统计商品薯 (2g以上) 及小微型薯 (2g以下, 且小于1.0g的计50%) 的数量。采用SA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Excel进行数据整理绘图。

商品薯单价按照0.3元/粒计算, 小微型薯单价按照0.2元/粒计算, 试管苗成本按照0.25元/株计算。

农资成本按照18.7元/m2/季计算 (其中包括肥料0.1元, 蛭石4.5元, 农药0.5元, 地租5元, 栽培槽改建及喷灌设施2.5元, 薄膜0.5元, 管棚人员工资3.6元, 水电2元) 。人工成本为60元/人/d, 移栽效率均为5000株/人/d, 收获效率为30m2/人/d。

经济效益=商品薯粒数×0.3元/粒+小微型薯粒数×0.2元/粒-移栽苗株数×0.25 (元/株) -移栽苗株数×60 (元/人/d) ÷5000 (株/人/d) -60 (元/人/d) ÷30 (m2/人/d) -18.7 (元/m2/季)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试管苗移栽密度对结薯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 随着试管苗的移栽密度的降低, 单位面积的小微型薯的产量、商品薯的产量及总产量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移栽密度为600和500株/m2的2处理之间, 对应商品薯产量和总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但500株/m2移栽密度的小微型薯产量和种源成本要显著低于600株/m2的处理。

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结果。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2.2不同试管苗移栽密度对单株结薯数的影响

如表1所示, 随着移栽密度的降低, 微型薯单株商品薯产量、单株总产量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移栽密度降到300株/m2以下时, 微型薯单株商品薯产量提高到了1.0粒以上, 而微型薯单株总产量提高到了1.3粒以上。

2.3不同试管苗移栽密度对商品薯率的影响

如表1所示, 随着移栽密度的降低, 微型薯的商品薯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密度降到500株/m2以下时, 微型薯商品薯率已经提高到了74%以上。

2.4 不同试管苗移栽密度对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影响

如表1所示, 随着移栽密度的降低, 微型薯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移栽密度达到300株/m2时, 微型薯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值11.23元/m2。而移栽密度提高时, 由于种源成本的提高, 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并出现负值。

3 讨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移栽密度的降低, 费乌瑞它微型薯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种源成本, 即试管苗的生产成本, 单位面积移栽密度每增加100株, 其种源成本就增加25元, 若单位面积移栽密度每增加100株, 不能带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5元/m2的经济效益, 就没有必要增加移栽密度;微型薯单位面积的商品薯产量, 若单株商品薯产量达不到1.0以上, 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很难保证。

摘要:为探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室条件下移栽密度对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利用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 种植并生产原种。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移栽密度,微型薯,产量

参考文献

[1]桑有顺, 冯焱, 于莉娟等.不同扦插密度与施肥模式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09 (05) :1374-1376.

[2]高忠仁.不同密度对脱毒马铃薯夏坡蒂在高床微型薯生产中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 (03) :68.

上一篇:教室里的故事下一篇:基建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