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策略的管理(精选12篇)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1
国社会讲究人情关系, 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组织处处可见。由于各个非正式组织间利益的不同, 组织内部成员常常使用政治行为为本组织谋取利益。因此, 非正式组织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彼此以对立的形式存在。这种对立降低了组织内给部门之间的协作性, 极大地破坏了组织内部的工作氛围和信任氛围, 使得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组织效能都大受影响。当员工意识到企业内部成员会利用政治行为争取不当的利益, 歪曲绩效结果而使自身贡献得不到公正的衡量时, 企业内部不公正感会显著上升。而组织公正感会对信任产生负面影响, 更会使组织内部发生冲突的概率增大。Mc Evily和Perrone (1998) 发现, 信任水平的高低与组织内的冲突成反比。可见, 组织政治知觉所引起的内部冲突会负向地影响对员工信任水平。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
组织政治知觉与组织信任各维度呈显著的负向相关。组织环境以及氛围是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主要情境因素。当企业内部成员感知到同事为了自利而行使政治行为时, 组织的氛围会致使同事之间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减少, 沟通的顺畅性受阻, 从而对同事信任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在绩效考核中, 主管考核的是员工的“关键事件”和“日常工作”, 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员工会利用政治行为影响管理者的决策。一旦主管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影响做出不公正的判断, 企业其他成员往往会对其的信任程度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成员通过行使政治行为晋升为主管, 下属对其的信服度和信任度会较低, 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影响。Ferris在其提出的组织政治知觉模型中指出, 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的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都有显著影响。组织政治行为会使组织内部的规章政策失去公信力, 使组织内部正常的人际交往受阻。可见, 组织政治知觉对组织信任有负面的影响。
上述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 政治行为在企业中无处不在, 并在很多方面会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应正视组织中存在的政治知觉, 切不可回避不谈;其次, 企业应当采取措施, 减少企业内部的政治行为。关注企业内部组织设计, 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使企业的内部结构更加合理, 企业规章制度更加公正透明;最后,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辅之以企业文化的正确引导。由此减少企业中的政治行为, 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水平。
(二) 局限与展望。由于调研实施条件及本人精力、理论研究水平等的限制,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研究样本的局限。本问卷调查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州, 研究结论的普遍性有待探索;二是量表设计。本研究直接引用了马超 (2006) 的组织政治知觉量表, 虽然其信效度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但是在实际考察中发现其同事关系维度的题意与组织信任量表有交叉, 且某些题项的共同性比较低。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 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扩大研究的区域范围、增大样本量, 对本研究结论的普遍性进行验证;二是将个体统计变量直接应用于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信任的关系研究, 探讨对两者有显著影响的个体特征;三是引入中介变量, 探讨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信任的影响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海波, 方俐洛, 凌文辁, 郑晓明.组织信任对员工态度和离职意向、组织财务绩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7.2.
[2]陈壁辉, 周飞敏, 吴旭英.国内外组织政治知觉研究综述[J].新西部, 2008.1.[3]司树宏, 朱友发.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劳动关系的成功构建[J].中国商贸,
[4]陈素琴.试析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知识行动论取向[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5]何显富, 陈宇, 张微微.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 2011.5.
[6]马超, 凌文辁, 方俐洛.企业员工组织政治认知量表的构建[J].心理学报,
[7]王喆.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正感之间的关系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4.原标题:基于成本管理的产品定价策略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3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从彩电大战到汽车大战, 表面上似乎是价格战, 实质则是企业间成本管理水平的较量。鉴于此, 本文从成本管理的角度, 探讨如何有效运用成本信息, 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策略。
一、企业产品定价策略概述
定价目标是企业在对产品制定价格时有意识的要求达到的目的和标准, 是指导企业进行价格决策的主要因素。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 以及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 其定价目标均存在差异。目前企业产品定价目标主要有两类:一是获取利润;二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最后的赢家往往会注重企业长远发展, 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所以, 在重视现代成本管理的背景下, 企业应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以使企业产品定价更加合理。
企业为实现定价目标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三类。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以成本加利润为基础, 并根据企业特定的目标利润、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竞争格局和政府法令做出相应调整的定价方法;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认识和需求程度来确定价格的方法;竞争导向定价法是根据主要竞争对手的商品价格来确定自己商品价格的方法。企业的产品成本、产品需求
基于成本管理的产品定价策略
□文/胡安琴1苏瑞祥2
(1.河北金融学院;2.中航惠腾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与市场竞争力三者并非孤立的, 成本是构成商品的主体, 需求是商品存在的前提, 而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才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所以本文提出的基于成本管理的产品定价策略, 并将之纳入成本管理中, 避免企业在定价中因小失大, 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企业除根据具体定价目标, 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外, 还需根据复杂的市场环境, 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确定产品定价策略。目前主要的产品定价策略包括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等。心理定价策略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定价;折扣定价策略通常会酌情调整产品价格, 以鼓励顾客及早付清货款、大量购买或增加淡季购买;差别定价策略即对同一产品或劳务定出两种或多种价格。
二、企业产品定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 公司在定价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定价目标混乱、不明确;产品定价时对市场需求缺乏调查;跟风定价;公司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过于单一, 成本核算不准确, 忽略隐性成本的作用, 对定价指导性差;一成不变定价等。其中, 遗漏成本项目是最常见的问题。以公关成本为例, 大部分经销商只是把请客吃饭作为常规的消费, 没有入账, 也没有列入公关成本项目, 从而遗漏成本。根据实际调研发现, 许多企业在产品定价初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计算产品成本、制定产品定价策略, 但后期往往形成固定模式, 或随市场价格变动, 或只随制造成本的增减变动。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变化, 简单的加成定价法往往适应不了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现代企业要发展, 要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企业就必须努力寻取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 以便更精确地计算商品成本;同时, 应赋予成本控制系统更强的功能, 树立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成本是价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如何让成本管理更好地指导产品定价, 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三、基于成本管理的产品定价策略
1、充分考虑隐性成本。
在企业产品定价过程中, 显性成本一般不易忽略, 而企业对隐性成本的重视程度往往不足。所谓隐性成本就是指做出一项选择而放弃另一项选择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企业会计信息中一般是不对隐性成本进行披露的, 然而隐性成本却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企业通常会将价格与销量相联系, 却较少考虑涨价后失去顾客的隐性成本。不优秀的企业会主动做到降低隐性成本, 提升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工作效率以及业务员的销售技巧等, 最大限度地控制隐性成本, 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做好成本预测。
在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 似乎已经没有了一成不变的价格, 但脱离成本的涨价, 往往会是一种风险与收益相伴的投机。因为在电子商务日益发展的今天, 消费者对市场有充分了解, 他们在市场中拥有绝对的力量, 是企业的生产之本。因此, 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 就离不开顾客的信任, 就必须充分了解目标顾客。在此基础上做好成本预测, 预期成本的变化以及对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定临界值, 提前掌握价格的变化, 给自己和经销商提供充足的缓冲时间适应价格变化。
3、树立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所谓成本系统管理观念就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 它强调的是整体与全局,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以及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建立全面、综合、持久的管理系统。在此观念下, 企业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商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商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 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的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 以增强商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明确成本管理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产品定价提供参考, 只有更合理的产品价格, 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力。
4、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观念。
在现代成本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中,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对外而言, 顾客就是上帝,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生命之所在, 为此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从多角度分析需求与成本的关系。对内而言, 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企业主动建立和发展人际间的信赖、亲密关系, 杜绝传统的家长制管理方式和独裁专制作风, 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民主作风, 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引导、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 促使职工配合管理者创造性地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总之, 企业通过对成本进行充分预测, 在考虑市场对定价影响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隐性成本, 并树立系统的管理理念与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既能为产品定价提供成本基础, 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利润的实现, 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与员工、购买者以及竞争者之间的关系, 使企业在产品定价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帮助企业更好地创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波.企业定价的经济学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 2011.4.
[2]王一.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节点中定价策略的研究[D].长安大学, 2011.3.
[3]曾小燕.基于再制造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 2009.12.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2
高职院校要对于教师实施有效管理,就要采取分层次激励,以根据不同层次教师需求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按照传统的教师激励管理方式,都是采用绩效工资激励教师,也会将职称评审纳入到激励管理范畴,这种单一的激励形式难以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制定激励管理策略时,要根据教师个体的真正需求具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方法,不仅要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差异性,还要诉诸人文关怀,真正体现激励方案按照不同需求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展开,以发挥激励的时效性。
(二)构建符合教师需求的激励管理体系
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会对于同行业的利益关系加以权衡,并对于工作态度产生影响。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实施有效的激励管理,就要将激励管理体系建立起来,相应地完善管理制度。如果激励管理极具随意性,特别是在校务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激励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就会导致教师在工作过于注重得失而没有将全部精力投身于工作中。完善教师的激励管理机制,就要提升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根据教师其他需求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转移教师的关注点,积极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4结论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作用;创新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化与世界一体化的形成,我国企业面临一些挑战。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市场中为其提供有效保障,增强自身的發展活力,一定要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保证企业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一、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作用
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是为了使企业获得较高效益,促进企业的综合进步,无论在经营、采购以及规划、监督过程中,都需要将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标准。目前,市场竞争趋势已经进入到“白热化”,只有实现创新性管理,才能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同时,创新管理工作还能有效降低经济成本的利用。所以,在新时期发展中,企业只有实现创新性管理,才能向着信息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才能符合现代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观念更新
思想观念的创新发展,主要将该理念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因为很多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无法形成危机意识。所以,促进企业思想观念的创新性,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建设。根据社会的潮流发展形式,企业需要站在全新的发展角度上,遵循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实现集约化发展[1]。
(二)战略创新
实现战略创新性发展,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全球化竞争趋势,找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企业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发展地位,并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只有实现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明确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定进步。同时,企业还需要以全局性发展进行分析,不仅要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保证企业战略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三)组织创新
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要实现组织创新性发展,企业需要为其构建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企业中的管理层次以及职能部门,以促进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并且,在企业中,还需要构建柔性化组织结构,保证企业的运营工作与管理工作更灵活。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组织结构创新,还需要为其提供无形学习,并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地位,还能提高企业的实际工作效率[2]。
(四)人本创新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位置,遵循“人本”发展原则,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执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本创新下,首先,需要对人力资源实施柔性化管理。因为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都是以刚性为主的,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积极发展。所以,实现柔性化发展,能够为企业营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良好实施。同时,企业还需要对人才资源积极开发,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发展,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五)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实施。首先,企业需要为其制定相关的约束机制,规范工作人员的自身行为,以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还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促进内部组织结构的形成,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同时,实现激励机制的创新性发展,该制度不仅能吸引更多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还能为其创造更优秀的人才。其次,考核机制的形成,使企业各个人员将效率化工作作为基础,实现企业的有序发展[4]。
(六)内控创新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主要为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创建稳定的实施环境。在该环境下,需要发挥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对企业中的财务活动,需要为其监督、防范、控制,保证相关人员的自身职责能够充分得以发挥。然后,提高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对于一些熟悉企业内部情况的人员,需要实施审计工作。对于一些聘请来的财务专家,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不仅能促进监督工作的积极发展,还能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建设。
三、总结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中最为核心的因素,针对我国企业目前面对的挑战,一定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并利用相关方法对其严格解决,这样不仅能使我国企业实现良好进步,还能提升国民经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栾海波.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以某零售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4(32):165-166.
[2]马继华,刘林涛.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才智,2014(1):2-2.[3]雷志平,宋红梅.浅析当前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6):19-19.
基于人才成长的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篇4
自主管理,说到底就是使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作为小学生,主要是让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经常听到他们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主动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多年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这些表面现象的根源从一定程度上说,都是缺乏一种对家庭、对班级的责任感。我经常对学生讲,你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人,你是家庭中的一员,你的成长直接牵动着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心。作为集体的一员,班级也需要你的付出,因为你的参与,我们班会更优秀。我还在汇操比赛中告诉学生,可能会因为你一个人动作的不规范影响到我们班的成绩,让学生知道自己与班级荣辱与共。通过教育,让他们感受到:班级需要我,家庭需要我,形成一种归属感。有了归属感, 就拥有了责任感,就会产生出自我管理的内在需求。
二、于班级“细节”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首先,强调卫生方面的自主管理。经过劳动锻炼,学生们已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巧,但还是少不了老师的帮助。在观察了同学们的劳动之后,看着他们不协调的动作, 真想不如替他们干,但又一想自己不能永远代替他们,于是决定拿出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先是选一个比较负责的组长, 并和组长一起给各组成员分工,实行责任包干制度。然后就具体工作详细指导。讲台、边边角角以及靠边的这一行是打扫的难点,教师以身示范。一个月以后,同学们就干得有模有样了。 我把卫生同流动红旗联系起来,告诉学生得到这种荣誉该是多么光荣,说得他们群情激昂。同时树立榜样,我们班位置比较特殊,平时拖把都是放在走廊尽头的一个角落里。一个星期三的中午,我发现孙同学不仅扫干净了走廊,而且把拖把又挪到了另一个角落里。于是我在班里对她进行了表扬。这位同学是一位很文静的女孩,在听到我的表扬后,虽然有些羞涩,但更多的是欣喜和被欣赏后的满足。赵同学那个组,同学们在她的带领下, 干活特别带劲。走廊内橱子的那些小格内、墙壁上都留下了他们热火朝天干活的身影。前几天,天气炎热,我们班空调漏水, 教室里一片汪洋,惨不忍睹。中午,我带头和几个同学拖教室。 第二天,我还没走进教室,同学们就已经干得差不多了。作为班主任,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现在同学们只需用10分钟就能结束值日了。同学们想干好的情绪和组长的认真负责是干好卫生工作的坚强支柱。
其次,强调纪律方面的自主管理。要经常强调一种规则意识,一种自律精神。若采用“人盯人”的战术,经过一段时间后, 我们的学生表面看上去很乖巧,但压制了学生内心的需求。作为学生,我们不可能把他们圈到一个地方,用监视的方式来限制他们的活动。在课下,经常看到很多孩子趴到地上,几个人一伙, 玩板,玩卡。这种游戏实在不雅,除了能提高孩子的打卡水平外, 没有多少思维的含量。如果取消这种活动,他们还能玩点什么呢?也许会疯跑或做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其实在许多游戏中, 就存在着被学生默认和被遵守的规则。如果把这种被他们所认可的规则,与我们所提倡的规则内在地联系起来,或许我们的工作就更容易开展。
第三,强调课余时间的自主管理。课下的时间是学生最放松的时候,所以很容易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可以说这是我们每个班主任都很头痛的一个问题。作为学生总不能像我们大人一样能够安静下来去读书,去思考,他们需要把多余的精力消耗掉。如果单纯地去堵,就像洪水一样越发泛滥,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把这部分精力进行转移。可以把课上的一些活动延伸到课下,让他们发挥创造力自主设计一些活动。比如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几个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课下展开讨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此外,在学习以及班级文化的创建上,都要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
三、在多维的交流中,提高自主管理实效
班主任要与班级的任课教师沟通好,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开始时,这比我们自己做还要辛苦,但只要把路走正了,很快就有所回报。对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使得班内的学生人人有事干。任何教育工作绝对不都是学校的,有家长的参与,效果会更好。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班61个同学中就有58个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的空间、时间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负面的影响却也不容忽视,比如动手能力差、自我管理差等。取得家长的帮助非常关键,经常与家长交流、联系,一方面我们不仅能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
四、结束语
当然,在自主管理这项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姜慧卿.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J].基础教育研究,2013(03).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5
苏 甦
(江汉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顾客关系管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顾客价值。饭店管理者基于顾客价值采取提高顾客关系管理水平相关策略,将是创造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形成企业持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顾客价值饭店顾客关系管理
一、顾客关系管理对饭店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原来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大为改变,顾客对企业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在快速变化、高度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对于企业的战略意义,如何建立和发展与顾客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企业竞争的热门话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顾客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即CRM)由此应运而生。所谓顾客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管理双方接触活动的信息系统,通过有效管理顾客信息资源,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顾客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从而获得顾客资源,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动态过程和经营策略。顾客关系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它的诞生对饭店而言意义重大。
首先,顾客关系管理为饭店提供了一种旨在改善其与顾客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通过向饭店的销售、市场和顾客服务等部门提供全面、个性化的顾客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顾客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使饭店得以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营业额。另一方面则通过信息共享、资源调配、优化业务流程等来有效地降低饭店经营成本。
其次,顾客关系管理将饭店的经营管理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它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饭店的销售、顾客服务和决策支持等领域提供了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饭店有了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顾客的平台,从而实现由传统企业模式到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化。
第三、顾客关系管理根本目的是通过不断改善顾客关系、互动方式、资源调配、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的盈利能力,饭店实施顾客关系管理,在引入顾客关系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同时,必将触发了其组织结构变革、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资源重组,进而提高饭店的效能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顾客价值与顾客关系管理
(一)顾客价值的涵义
关于顾客价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不同的学者对顾客价值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并有一定影响的定义有 :Zaithaml的定义:顾客所
感知到的产品的利得与利失的效用的整体评价。Gale的定义 :顾客价值是对企业的产品的相对价格进行调整后的市场感知力量。Kotler的定义 :顾客价值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Woodruff的定义 :顾客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有碍于)实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产品属性、这些属性的实效以及使用的结果所感知的偏好与评价。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结合顾客价值研究的最 新发展。本文认为顾客价值就是在考虑到到期望水平时以及特定的情境中,顾客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权衡。
(二)顾客价值与顾客关系管理之间的关联
首先,顾客关系管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顾客关系价值。在顾客关系管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与顾客之间不仅存在着交易范式中所强调的买卖关系,还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关系和情感沟通关系及其他关系。企业采取顾客关系管理策略,通过维持和发展这些关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顾客转向竞争者的机会成本,同时增加顾客脱离竞争者而转向本企业的利益,从而增强顾客与企业之间的结构合约,获得顾客与企业间的关系价值。
其次,顾客关系管理的本质是创造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顾客价值的创造和传递是顾客价值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除非价值被创造并且被传送给顾客,否则企业既没有存在的正当理由,也不能达到其目标,为顾客创造与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是企业所有成功战略的共同特征。顾客关系管理同样具备这一特征,其实质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系统化的顾客知识学习和顾客研究,以发展更坚固的、高质量的顾客关系,进而在这种特殊关系基础上创造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
第三,顾客关系管理为顾客价值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的工具。顾客价值其实质是顾客感知价值,顾客对价值的看法和定义决定了顾客价值是否真的被创造出来和传递,故企业要准确把握不同顾客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价值标准绝非易事。顾客关系管理依托信息技术,为顾客价值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将企业与顾客不同接触点上的信息整合起来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能有效支撑顾客价值鉴别和挖掘,并通过顾客知识共享机制,提高顾客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准确性,确保顾客价值创造和传递的顺畅性。
由此可见,饭店管理者通过提升顾客关系管理能力,采取发展良好而持续的顾客关系的策略和行为,进而提高顾客关系管理水平,将是创造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顾客价值的饭店顾客关系管理的对策
(一)饭店应当从战略高度重视顾客关系管理
一提到顾客关系管理,人们往往首先想到IT技术,从而陷入把顾客关系管理视作一种先进技术手段或者一套软件的误区,但顾客关系管理并非等同于单纯的信息技术或管理技术,它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管理顾客信息资源,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顾客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的动态过程和管理思想。从饭店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对其整个运作模式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盈利能力,以顾客为中心、建立和管理顾客关系是其首要的战略行为,技术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为了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饭店就不能将销售、营销、顾客服务和质检等部门的顾客关系管理分开来做,顾客关系管理必须以一个完整的系统出现,需要整个饭店从上到下及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以及信息流的畅通无阻,这就需要饭店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顾客关系管理能力的建设,同时从战略的高度来组织实施顾客关系管理。
(二)注重顾客知识的获取、识别顾客价值维度
为顾客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是顾客关系管理的根本所在,由于顾客价值具有主观性、情景依赖性、层次性、动态性、相对性的特征[1],要完整地识别顾客价值维度需要特别注重顾客知识的获取,与顾客保持长期密切的互动联系是获取顾客知识的有效途径,最常用的方式:一是建立顾客组织,如顾客俱乐部、会员制、客户联盟等,通过这种方式,饭店可以给予顾客优惠和奖励、提供企业信息或定期举办联谊活动以加深顾客的情感信任。二是建立快捷、方便、畅通的沟通联系网络,接收来自顾客的、有利于饭店满足顾客需求的信息、真诚建议和“自我设计”,以此作为饭店进行顾客价值创造的依据。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将饭店与顾客不同接触点上的信息整合起来建立顾客信息数据仓库,有效动态地管理顾客信息资源。
(三)创造出超越竞争对手的顾客价值
顾客关系管理的本质是创造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饭店要提高顾客关系管理水平,必须创造出超越竞争对手的顾客价值,一方面通过改进企业的产品、服务、企业和员工形象以提高顾客的感知利得,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顾客的货币、时间、体力、精力消耗以减少顾客的感知利失。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原有的价值定位很容易被对手模仿和超越,企业唯有在顾客价值上进行不断创新才能要赢得竞争优势,通过顾客价值创新获得竞争优势不是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抗,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具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使企业远离现有竞争区域,从而成为新的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构建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对企业的诸多文化因素所达成的一种共识。企业文化虽然不同于企业制度那样对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但作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思维和价值观念,每个组织成员都必然涉入企业文化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构建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2]。成功实施顾客关系管理及应用CRM系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做支撑,需要企业从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理想追求、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员工的道德情操与工作态度以及硬件配置等方面对企业文化实施变革,构建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企业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将顾客第一的导向与思想从战略或远景层面植根到企业文化之中,让创造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是企业的利润和长久竞争力的源泉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到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的转变。参考文献:
[1] 张明立,樊华,于秋红.顾客价值的内涵、特征及类型[J].管理科学,2005(2):71-77.[2] 嵇国平.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J].商业时代,2011(4):19-20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对策
一、前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成败关键就在于管理,而管理核心就在于财务。对财务的管理是每个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在石油企业当中,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所处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其在财务管理当中也具有相应的特殊性。因此,正确的分析在石油企业当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测量,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中国的企业中因为快速核算的问题使得企业的财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企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解决问题的目标出发,分析当前在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财务工作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的经济体制不断的在完善与企业内部的体制改革逐渐的深化,在石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针对于外部环境来说,石油的价格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中,加上国际市场的复杂,要求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多种多样,给石油企业的财务工作要求就更高。事实上,中国的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难适应内外部环境,并且始终停留于国内竞争市场中,甚至有些还停留在非竞争的基础上。由此可知,财务工作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的石油企业处于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明显的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也错过了许多发展的机遇。
2.资金预算没有细化管理
为了让资金的管理能够动员企业所有员工重视,石油企业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都根据要求编制年度的资金预算,但是由于资金的预算没有硬性约束力,造成每个月按照生产经营与现金流量的情况对月度资金的预算经进行细化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资金投向与运作的任务就会留有一个弹性的空间,也就难以坚持在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平衡的基础上加强资金管理的约束力与强化其计划性。
3.财务管理的体质缺乏完善性
没有完善的体制是影响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石油企业在设置财务管理的机构时,普遍存在各级财务的管理结构与责权划分杂乱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各个机构组织在行使自身的职权过程中无法完全的发挥出来。比如,在一般的情况下,财务管理机构与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性质基本等同,但是有很多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基本都是会计机构来代替行使,这就使得责权分工不明确。由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是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会计机构的工作对企业相关的筹资、投资、资金运作和财务状况的预测及分析等工作中很难做好。同时对于先进的理财的手段与对策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
4.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中国的石油企业当中,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受到长期的旧财务制度制约,其理财管理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并缺乏一定的理财知识与科学的理财方法,对知识掌握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低下,给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带来严重的阻碍作用,此外,现阶段个别石油企业的财务人员存在学历层次低的现象,对企业的发展及其不利。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企业竞争当中有许多表现主要是信息竞争,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水平高低,逐渐变成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信息的发布不准确、传递过程不及时、相关会计信息的失真等都会使得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秩序无法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提高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调整理财手段,改善工作环境
只有调整石油企业的理财策略才能让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环境变化相互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石油企业经营的环境发生了比较大改变,在这种形势下,经营的环境虽然提供给我国石油企业比较大的机遇,但是也要面对着很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还有很多石油企业不仅没有往前发展,反而因为没有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阻碍了石油企业的发展,甚至还威胁着石油企业的生存。就这些没有与当下环境相适应的石油企业,要根据我国的环境变化对自身的经营与理财策略进行改革、调整,让自己适应这个环境的变化,这样才得以生存。在这种环境变化较快的背景下,充分地发挥对企业自主理财主动性与积极性,由自身来完成筹资、投资与资金等的运作,合理安排财务收支,实时分析财政收益,使得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适应这个变幻无常的市场环境。
2.完善财务管理的体制,划清管理结构
我国石油企业一般都是大型的企业,大型的企业管理层级比较多,内部的管理结构也比较繁杂,这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石油企业可通过完善财务的管理体制来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并划分各级的财务管理结构的权力与责任。具体来说,从财务的管理机构中把会计机构分出去,从而划清了会计机构和财务的管理机构的权力与责任,让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密切联系着会计工作,所以,财务的管理机构的工作与会计机构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会计机构给财务的管理机构提供会计信息,使其财务的管理机构更具针对性、目的性。
3.采取科学的财务预实验编制
在每一个石油企业中都要预算每个经营阶段的编制工作,当前主要的预算编制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形式,从企业的基层部门到最高的决策部门,从子公司到总公司逐级细分。同时,在对财务的预算进行评估与平衡时也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这能更合理、科学的进行预算编制。在这过程中,石油企业在开展与实施财务预算的编制时必须遵循全面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原则,不要有低预算或超预算的编制,不用过时的财务信息实施预算编制。
4.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深化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了财务的工作团队建设,保障人力资源的供应。加大投资财务管理的人力资源,重视选拔与挽留、激励与培养优秀的财务人员,建立高效的财务工作与财务的管理工作团队,明确规范财务的工作与财务的管理工作,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采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与理念,对于石油企业在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要求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的新模式与新制度下,不断的创新改革其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丰富与完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把管理的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让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健康、平稳、和谐及持续的状态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波.浅谈石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总会计师,2011,15(06):251-252
[2]刘永康.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35(08):957-958
[3]杨成莉.浅谈石油炼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12,21(02):331-332
[4]杨蕾.石油企业海外经营财务风险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19(01):314-315
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 篇7
为了取代以握手机制为基础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本文结合互联网数据库技术[3]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本策略做了以下方面改变:(1)数据模块具备自主智能的功能[4],能从接收数据中预测工作状态;(2)在组网架构中添加记录数据模块状态的数据库;(3)主控模块在每次调整数据模块状态的时候都会更新数据库同时将状态信息周期性地推送给数据模块;(4)数据模块不仅能被动式获取状态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式查询状态信息。由此可见,本策略在保障无线链路管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也能很好地克服握手机制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异常处理能力。
1 研究现状
3G/4G蜂窝网采用基于握手机制的链路管理策略,具体工作流程和面临问题如下。
1.1 工作流程
图1给出了由UE发起的基于三次握手机制的链路管理正常交互流程,具体步骤如下:(1)当UE发现无线链路需要建立/调整/释放的时候,通过空口向EUTRAN发送链路管理请求信息(第一次握手),同时进入到等待应答状态并开启请求定时器(Treq);(2)EUTRAN接收到链路管理请求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后会向UE发送链路管理应答信息(第二次握手),同时进入到等待确认状态并开启确认定时器(Tcomp);(3)UE接收到链路管理应答信息,根据信息内容对链路进行相应配置,同时为了同步EUTRAN的链路状态会向EUTRAN发送链路管理确认信息(第三次握手),调整状态并关闭Treq;(4)EUTRAN接收链路确认信息得知UE的链路状态已改变才会对链路进行配置,同时调整状态并关闭Tcomp。
图2给出了UE侧基于握手机制无线链路管理状态机,包含了在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的状态转移。正常的状态转移流程已经在上一部分进行详细介绍。异常的状态流程包含:(1)等待定时器超时并且重发次数大于最大发送次数的时候,状态机都会直接退出;(2)在链路工作状态下,其中一个数据模块出现异常,都会让链路进入到异常状态(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如果数据模块有自我纠正功能,或许能从异常状态切换到正常工作状态。
1.2 存在问题
从图2可以发现基于握手机制的链路管理策略中存在许多问题。
(1)状态个数和空口交互次数较多,不仅提高了处理复杂度并且存在大量异常处理。
(2)异常处理效率低:RLC[5]接收数据落在接收窗外或PDCP[6]收发状态不一致的时候,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3)异常处理可靠性低:(1)无线链路在通道质量不佳的情况下无法建立,将直接导致数据无法传输;(2)当UE发送链路建立确认信息或者发送链路释放请求信息,但EUTRAN接收不到的时候,都会使得UE的状态机进入到异常状态且无法恢复;(3)数据模块状态失步且无法自我纠正的时候,将导致数据传输中断且无法恢复。
2 基于数据驱动的链路管理策略
本节针对基于握手机制的链路管理策略中存在问题进行修改,结合互联网和自组织网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链路管理策略,之所以称为数据驱动是因为数据模块能够从接收数据预测和查询出链路工作状态,从而迅速调整状态保证数据传输。
2.1 工作流程
基于数据驱动的链路管理策略首先对组网架构和网络工作单元进行了调整:首先在EUTRAN中增加了记录数据模块工作状态的数据库,目的是为各个数据模块提供查询数据传输状态的地址;其次各个数据模块具备自主智能和查询数据库的功能,一方面能及时地从接收数据中预测工作状态,另一方面能主动式查询数据工作状态信息。
图3给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链路管理策略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如下:(1)当UE发现无线链路需要建立/调整/释放的时候,向EUTRAN发送链路管理请求信息,进入到等待链路状态配置状态;(2)EU-TRAN接收到链路管理请求信息进行相应链路参数配置后,将链路状态封装到广播信息中周期性地推送给UE;(3)UE接收到链路状态配置信息后直接进入链路工作状态,开始进行数据传输;(4)数据传输过程,当数据模块从接收的数据中预测工作状态和当前工作状态不一致的时候,将会自动调整进行状态同步;(5)数据传输过程,当数据模块检测到接收的数据不适应当前工作状态的时候,UE将向EU-TRAN的数据库发起查询,并按照数据传输状态应答来更新状态;(6)EUTRAN每次调整数据模块状态的时候都会更新数据库并将状态信息周期性地推送给数据模块。
图4给出了UE侧基于数据驱动无线链路管理状态机与图2相比,不仅减少了状态还简化异常处理流程。在异常处理方面:(1)当UE没有接收到链路配置信息并且接收需要到发送数据的时候,等待一段时间继续向EUTRAN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信息,之所以这样的目的是了防止数据包多引发的建立请求泛洪(类似于文献[7]的flooding攻击);(2)周期性推送UE链路配置信息,可以让数据模块快速地知道当前数据传输状态,进行状态的更新;(3)数据模块一方面能从接收的数据预测工作状态并进行状态同步,另一方面能检测接收的数据是否适应当前工作状态并进行状态查询,表1给出了几个重要数据模块在数据驱动方式的工作方式。
2.2 优势
从图4可以发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比起基于握手机制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存在优势。
(1)状态个数和空口交互次数减少,不仅降低了处理复杂度并且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异常处理。
(2)异常处理效率高:RLC和PDCP在收发状态不一致的时候能快速恢复。
(3)异常处理可靠性强:(1)无线链路在通道质量不佳的情况下,虽然暂时无法得到配置,但经过一系列数据触发后还是能建立通道进行数据传输;(2)消除了UE和EUTRAN状态不同步的情况,例如当UE侧链路释放后又接收到EUTRAN的状态配置信息,就会继续发起链路释放请求;(3)消除了链路在异常状态下无法恢复到工作状态的情况。
3 分析模型
本节针对链路管理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种链路管理策略的性能。
3.1 有效性
数据链路管理的有效性在这里指的是数据模块在知道数据异常条件下调整恢复的时间。对于RLC的恢复效率是指数据落在接收窗外到重新被接收的恢复时间。基于握手机制的RLC平均恢复时间如公式(1)为等待时间的加权平均,其中Rwin是接收窗大小(为RLC数据序号最大值SN的一半),ti是需要接收i个数据的恢复时间,加权系统ai应满足公式(2)。基于数据驱动的RLC平均恢复时间也如公式(1),由于RLC接收到S-1个落在接收窗外的数据就会主动查询发端,所以RLC最快能在接收到第S个数据就能恢复传输,使得加权因子ai从S+1到Rwin变得非常地小。
图5给出两种策略下RLC恢复效率的比较,发现:(1)随着SN最大值的增加,两种策略的RLC恢复效率都随之增加,由于握手机制的RLC没有自我调整接收窗的能力所以呈现线性增加趋势,而数据驱动的RLC能及时调整接收窗进行自我调整,只要设置合理S值,无论SN值取多大恢复效率都趋近于稳定(即快速正确地恢复数据传输);(2)当SN大于一定数值的时候,握手机制的RLC平均恢复时间进入到百毫秒量级,而数据驱动的RLC始终保持在几十毫秒量级,因此数据驱动的RLC更适合传递实时性数据业务。
3.2 可靠性
数据链路管理的可靠性在这里指的是链路管理过程出现异常的概率,采用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来进行分析。
基于握手机制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出现异常情况包括:(1)无法正常建立链路的概率如式(3),其中pte是空口消息无法正确传输的概率(注:简化分析模型,认为请求,应答,确认等空口消息具有相同传输概率);(2)在链路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出现异常概率如式(4)分别为EUTRAN在链路配置上无法同步和数据传输中出现不可恢复的异常pur;(3)在链路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出现EUTRAN链路无法释放的异常如式(5)。
表2给出了两种无线链路管理策略下的可靠性对比,可以发现:(1)基于数据驱动的链路管理策略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对异常进行处理,因此异常概率约为0;(2)由于pte的影响程度是pur的10倍,所以握手机制的异常概率主要取决于pte。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不仅克服了3G/4G提出的基于握手机制的链路管理策略所面临的问题,还增强了异常处理能力,最后通过数学分析模型验证了本策略异常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本策略非常适合于未来无线通信网。
摘要:现有3G/4G蜂窝组网系统对于数据链路的建立、配置和释放都采用握手交互机制,存在问题:1流程繁琐且伴随大量异常处理;2当链路管理同步失败后数据将无法恢复。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线链路管理策略,一旦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数据感知到工作状态不同步的时候,会主动向主控模块发起查询进行同步,恢复正常的数据传输。最后通过数学分析模式,验证本策略在数据链路管理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蜂窝网,握手机制,数据驱动,无线链路管理
参考文献
[1] 3GPP TS 25.331 version 12.5.0.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2015:03
[2] 3GPP TS 36.331 version 12.5.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2015:03
[3] Halder R,Cortesi A.Abstract interpretation of database query languages.Computer Languages Systems&Structures,2012;38(2):123 —157
[4] Alderso D,Willinger W.A contrasting look at self-organization in the internet and next-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2005;43(7):94—100
[5] 3GPP TS 36.322 version 12.3.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 link control(RLC),2015:09
[6] 3GPP TS 36.323 version 12.3.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2015:03
[7] 宋春玉,廉龙颖,王艳涛,等.一种可抗TCP Flooding攻击的网络流量检测机制.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6):176—178Song C Y,Lian L Y,Wang Y T,et al.Network monitoring machine against TCP flooding attacks.Computer Systems&Application,2013;22(6):176—178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8
关键词:存在感,企业管理,有效沟通
存在, 是一种状态, 是物体从产生到灭亡所显现出的一种状态。存在感是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感知, 良好的存在感体验能让个体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当今提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时代里, 员工的存在感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 员工良好的存在感体验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及企业业绩的提升。
一、存在感的意义———人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
存在感的体验对个体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每一个个体而言, 人是孤独的, 一个人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 最终也将一个人孤寂地离去。在这大千世界生存的若干年里, 人出于本性需要努力地摆脱这种孤独感, 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存在感, 就是让人能体会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感受。可见, 存在感的体验是让每一个人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体会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体会到心灵的温暖与归属的感受, 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感的产生———外在环境的反馈
在封闭的环境中, 在缺少参照物的情况下, 人是无法对自我存在产生感知的。因此, 人对自我存在的认知来源于外在环境对人所发出信息的反馈。而人能影响的周围环境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存在的物理环境;另一类是人类社会的人际环境。这两类环境对人所发出信息的反馈促成了人对自我存在的感知。
(一) 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作为生物体的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缺乏这样的环境人将无处安身, 更谈不上生存与发展。个体在生活中不断地对物理环境进行着改造, 以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美好。在这个改造过程中, 被改造了的环境所呈现出的那种新变化就是一种反馈信息, 时刻提示着人的存在, 人行为的价值。这让人为自己的存在感到骄傲, 进而体验到存在感。但这种依靠无生命物质的变化来支撑的“存在感”只能让个体感知到一个物理性的存在, 即人作为一个生物体而存在于环境中。这种反馈不能满足个体内心情感上对“存在感”的真正渴求。
(二) 人际环境。
人际环境, 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赖以生存的心理环境。人是社会的人, 人在群体生活中, 不断用语言与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去引发周围人的反馈, 从这种反馈中个体不仅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更能感知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种对“存在感”的感知, 是赋予情感的感知, 对个体心理而言, 是更有意义的感知。个体也正是通过这种反馈, 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使之更符合周围人际环境需要, 使自己能更好地和周围人群产生共鸣, 使内心产生归属感与满足感。
可见, “存在感”的产生, 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发出信号反馈的感知。如果个体发出的信号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 那么个体的“存在感”就将受到威胁, 个体将体会到失落的情绪。反之, 对个体发出的信号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 那么个体内心将获得满足, 体会到充实的“存在感”。
三、存在感体验的优劣———及时有效的反馈
人际信息的反馈, 对个体心理而言是最有意义的反馈, 也是对个体影响最大的反馈。人际间信息反馈的质量将影响个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感知, 而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又是影响信息反馈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 及时性的信息反馈。
所谓及时的信息反馈, 并非指接收到信息的同时便立刻做出反馈。通常个体在发出信息后, 自己会对反馈信息的时间间隔有一个心理预期, 在这样一个心理预期的时间内给予反馈, 都会令个体感觉信息没有白发, 体会到充足的存在之感。当然, 尽早的反馈, 会增加这种愉悦满足的情绪, 强化个体的存在感知。而拖后于个体预期的时限, 再予以反馈, 会使信号发出者陷入焦躁的等待中, 甚至产生各种猜疑, 影响自我存在的感知, 也会影响信息发出者与反馈者之间的关系。因此, 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反馈, 是提升个体存在感体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 有效的信息反馈。
所谓有效的信息反馈, 指反馈信息的内容能真正引起个体对自身存在感感知的信息反馈。这种反馈并不一定是正向、积极的反馈, 但一定是对信息发出者能产生影响的, 真正发自信息反馈者内心的反馈。因为人际间的交流原本就是一个心与心的交流, 心与心在观念上有差异, 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个体在接受反馈时, 就已经对接受负向观点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故此发自反馈者内心的负向观点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 也能强化信息发出者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当然, 如果是与信息发出者观念相同的反馈信息, 不仅能让个体体会到存在感, 更能让个体体会到愉悦感。
有效的信息反馈从形式上来说, 应该能反映出反馈者对信息发出者的尊重。这种尊重主要表现在信息反馈者的体态表情与面部表情上。专注地交流, 随交流而产生的相应的体态表情与面部表情都能很好地向对方传达积极交流的良好愿望, 都能让对方体验到良好的存在感。而心不在焉的交流, 随口附上的“哦”、“嗯”、“啊”等词汇, 会让对方产生不受重视的错觉, 进而对自己的存在感产生怀疑。
四、存在感在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信息反馈的品质
管理, 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事情要人去做, 方法要人去想, 机器也需要人去操控, 所以把人管理好了, 那么管理工作也就到位了。而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 有别于机器, 故此对人的管理不能一概而论。对人管理的关键在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良性的沟通有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 而良性沟通的关键在于对他人存在感的尊重。
(一) 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机制——提升对员工工作业绩的反馈。
激励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肯定, 恰当的激励能让员工感知到工作没有白做, 体会到优良的存在感, 进而从心里产生满足感与自豪感, 促进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下一个工作中去。
激励的方式与方法很多, 它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一定的时限, 更不应该局限于一定的工作成果。优良的激励机制应该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工作任务而制定, 这样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的被重视, 并产生良好的存在感。优良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的时点上应该具有及时性, 这可以让员工及时得到反馈, 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值得的;优良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的内容上应该具有针对性, 这可以让员工体会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以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优良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的效果上应该具有外显性, 让员工可以彰显自己的荣誉, 也可以以此激励更多的人。
(二) 建立健全各类沟通与反馈机制———提升对员工思想的反馈。
员工在工作中, 除了有行为外, 还会对各类事件与人员产生各种看法与建议, 这就是员工思想的结晶, 也是人有别于机器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对于思想中的东西, 如果不予理睬, 听之任之, 那么, 一方面企业会损失很多有益的新点子;另一方面员工也会因为想法得不到宣泄, 堵塞闷集于心, 而造成存在感体验缺失, 进而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 建立健全各类沟通与反馈机制, 让员工的思想得以宣泄, 并针对各类想法给予恰当的反馈, 是有效提高员工存在感体验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优良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应该以员工为核心, 提供方便他们交流信息的途径, 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 保护他们的隐私不被泄露, 取得他们的信任。针对不同员工发出的各类信息, 无论重要与否, 都应无差别的认真对待, 并及时给予沟通与反馈。唯有这样, 员工的思想得以舒解, 心情得以放松, 存在感得以实现, 才可以轻松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 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对员工心灵的反馈。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 也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心灵家园。人有别于机器, 是因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工作与生活中, 经常会由心而发的有一些感觉或者理念, 有时连自己也说不清楚, 道不明白, 这就是心灵的声音, 这时就需要寻找依靠, 寻找反馈。企业文化, 恰好能给这样的感知以反馈, 让员工更好地体验存在感, 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因此, 企业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 也影响着企业员工待人处事的方式与方法, 更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前途。
优良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才能给人以朝气蓬勃之感, 才能给员工的心灵注射进积极的能量, 给员工心灵积极的反馈, 引领整个企业精神面貌不断向上;其次, 优良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广泛包容员工心灵产生的各种感知, 并整合扬弃, 使企业文化不断向上壮大发展。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有足够的生命力去给员工心灵的感知以积极的反馈, 让员工心灵体验到充足的存在感;最后, 优良的企业文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宽容性。企业文化能广泛宽容不和谐音符的存在, 并能正向引导, 将不和谐音符纳入正确的轨道。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很好地应对员工心灵产生的积极思想, 更能很好地给消极思想以积极的反馈, 促进员工良好存在感体验的形成。
(四) 创建完善的网络平台———实现全方位的沟通与反馈。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的高度覆盖、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 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创造了新的平台。互联网具有即时互动的特性, 可以使信息在企业内部双向流动起来, 不仅可以从上至下, 更可以使反馈信息由下至上的传播。除此之外, 信息的多向扩散性传播也成为了可能。这使得企业内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多点发送信息, 并得到多途径的、及时的信息反馈, 大大提高了员工存在感体验的质量。
首先, 优良的网络平台应具有易操作性。简便、易操作的网络平台才能更好地方便员工对平台的使用。这个易操作性, 一方面表现在界面的简洁;另一方面表现在界面的人性化。从人群的网络使用习惯出发, 设计网络平台, 让网络平台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 优良的网络平台还应具备普及性。网络平台的设立是为了方便企业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 方便信息的发出与及时的反馈。如果只有空置的平台, 而没有真实的使用, 那么这种平台的设置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故此, 平台建立后, 应积极推行平台的使用, 促进员工间的相互交流, 进而增强员工存在感体验, 产生对企业、对群体的归属感。
再次, 优良的网络平台还应具备隐私的保护性。网络平台的建立, 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增强存在感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员工一个宣泄的途径, 让他们把想说的东西都表达出来。在这一宣泄的过程中, 不排除部分信息只是员工自己的一种宣泄, 并不希望别人知道;也不排除部分信息员工不希望别人知道是自己的一种想法, 只想让别人知道这种想法的存在。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说, 员工的这种想法是需要尊重的, 这种隐私也是需要保护的, 而这种宣泄的途径也是需要保留的, 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要使网络平台具备隐私的保护性, 让员工可以自行设置信息的公开程度。
最后, 优良的网络平台应具备模块的多样性。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是丰富的, 不仅包括对事的管理, 更包括对人的管理、对文化的管理。这就要求网络平台的模块应具备多样性, 即能满足事务的上传下达, 成效反馈;又要能满足人的各类心理需求, 实现宣泄、沟通与反馈的需要;更要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以促进一个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团体的形成。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力企业也相继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因而电力企业需要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 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 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对电力企业的良好管理。而标杆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下面结合标杆管理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1 标杆管理概述
所谓标杆管理主要是指, 在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过程中, 将整个电力行业中的优秀领导者作为学习的对象, 通过全面了解优秀领导者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以及卓越的发展眼光, 将其有变通的应用到自身企业的营销管理中, 并且树立超越优秀领导者的目标, 开展科学的计划, 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实施, 不断地改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 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水平。
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 通过应用标杆管理, 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目标明确。所谓的标杆就是目标, 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者的努力方向, 通过向标杆学习, 并且超越标杆, 能够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1]。 (2) 投入收益大。标杆管理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技术, 在进行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过程中, 管理者只需要有选择的, 有变通的进行借鉴就可以, 有助于减少电力企业的成本开支, 并且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实现电力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3) 应用广泛。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可以应用标杆管理, 也就是说, 电力企业的所有组织活动都可以应用标杆管理的相关策略。
2 应用标杆管理提升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策略
2.1 制定科学的应用计划
电力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要想充分地应用标杆管理, 需要制定科学的应用计划, 不能盲目地应用, 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自身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在经营管理中的缺陷;明确标杆管理的基本目的;构建标杆管理实施队伍等内容, 这其中, 尤其要重视标杆管理实施队伍的构建, 人员能否胜任标杆管理这一项工作将会直接决定标杆管理的实施效果[2]。电力企业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 应站在系统以及全局的视角, 通过制定良好的计划来指导整个标杆管理的实施与推进。另外, 在进行计划制定的过程中, 需要制定2~3个计划, 并且由电力企业的重要经营者通过商议、研究等方式最终确定应用标杆管理的计划, 确保计划的良好实施。
2.2 进行标杆的合理选择
标杆的选择非常关键, 这也直接影响到应用标杆管理的实际水平。因此, 在进行标杆选择的时候, 需要满足如下两点要求。 (1) 标杆的选择应该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标杆不能与电力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水平差距太大, 如果标杆的选择标准过高, 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标杆的水平, 而标杆的选择过低, 将会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 标杆的选择应该视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定[3]。 (2) 标杆应该是整个电力行业的卓越领导者, 因此, 在选择标杆的时候, 应该对整个电力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 了解电力行业中有哪些卓越的领导者, 哪些可以将其作为标杆等。只有在选择标杆的过程中, 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才能够确保选择的标杆合理。
2.3 有步骤地进行实施
在制定完计划, 选择好标杆之后, 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对整个计划进行熟悉, 并且应该对选择的标杆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 了解标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员工的工作模式;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要求;整个企业的运作方式等, 通过对标杆企业的全面调查, 能够了解到标杆企业为何能够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 其主要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在调查完成之后,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将调查的结果以书面报告的方式呈现, 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开展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 不断地消除与标杆企业的差距[4]。另外, 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还应该有选择性地应用标杆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 其主要是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员工结构、员工专业水平、客户人群的不同等, 如果在应用的过程中, 只是盲目地照搬标杆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 不仅不会对电力企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反而会严重地阻碍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一点, 由于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标杆管理的经验, 在实施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偏差, 当出现偏差的时候, 管理者需要正视存在的偏差, 并且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确保标杆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确保标杆管理的实施效果, 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2.4 在实践中逐渐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应用标杆管理的过程中, 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超越的过程中, 因此, 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由于很多的电力企业应用标杆管理的相关策略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没有充分的经验, 而在标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 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应该树立一个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 也就是, 当电力企业通过应用标杆管理的相关策略以及超越了标杆企业,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立即进行标杆企业的更换, 将水平更高的企业作为标杆, 进一步进行学习,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学习, 一步一步的超越, 最终使电力企业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 使电力企业在整个行业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 在实践中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 创新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内驱动力,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者不应该固守标杆企业的现有经营管理模式, 应该结合实践的经验, 将标杆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够符合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 实现应用标杆管理的目标, 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 标杆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方法,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充分的运用标杆管理中的相关方法, 全面地提高营销管理的水平, 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建新, 刘俊, 李敬川, 等.标杆管理在电力企业节能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 2011 (2) .
[2]缪荣, 李建明.标杆管理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中的应用 (上) [J].上海企业, 2006 (8) .
[3]王丽君, 高雯雯, 兰雨晴, 等.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7) .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10
关键词:流程管理,涉密数字档案,档案安全,策略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档案和电子文件的传递和归档工作多数都转向了通过互联网系统来进行。这在为档案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为档案信息安全的防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档案保密对档案科学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做好档案保密工作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果。研究涉密档案管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战略意义,该研究是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涉密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是对档案信息真实性的保护,既保护了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也为档案的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最初是作为管理学概念提出的,“流程”这一概念是在1990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在“重组工作:不要自动化改造,而是彻底铲除”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他将流程管理定义为“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在该文章中,他提出了BPR(流程重组)的概念,并且在后来与詹姆斯·钱皮合著出版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中把其定义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从此,“流程”这一概念也就被正式提出,并在管理学领域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有关于流程管理的定义一直都有很多说法,不同的组织根据自身所考虑的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葛星和黄鹏在《流程管理理论设计工具实践》一书中所给出的定义是:业务流程管理(简称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地构造端对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资质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并指出了其关键词是规范化、流程、持续性和系统化。与此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在流程管理领域非常有作为的著名咨询服务公司———IDS-Scheer对流程管理的定义,该公司认为流程管理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重点,有选择地对支持其战略实现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化的、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这些定义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强调了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其本质是要构造出卓越的业务流程。
近年来,这一概念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渐渐多了起来并日渐成熟。在信息时代,档案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带来的新挑战,档案领域的学者们也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而“流程管理”这一思想的引入也是为档案工作的进行开启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二、涉密数字档案管理风险
流程管理是将工作的“流程”作为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是个人,其关键在于需要利用一条“流转的线”把我们需要的基本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串联。在管理学中,流程管理的两个最重要的核心是顾客和价值,也就是说,流程管理是一组为客户提供价值的相关活动。而在涉密档案管理领域,流程管理的顾客也就是我们的涉密数字档案,我们需要它创造价值也就要保证其安全以及实现它的利用价值。我们的管理对象也就是涉密数字档案从形成、存储到利用的各个流程。想要实现对这些环节的科学管理,就需要对这些环节所存在的风险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1. 涉密数字档案形成环节风险。
数字档案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档案数字化的过程,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档案的扫描、转移等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
(1)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是导致档案安全受到威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档案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很多需要保护的涉密档案不以为然,见密不知密。很多人员过于依赖安全技术,认为只要设置了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措施就能够百分百地保证档案的安全,然而其实人才是保障档案安全的最关键的因素。还有一些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又没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这就直接导致了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危机重重。
(2)档案数字化后载体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其风险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的载体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虽然这些载体为档案信息的存储和利用等提供了便捷,而另一方面其本身的脆弱特质也为档案信息的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第一,由于这些载体本身可能的故障损坏和因保管不善导致丢失等带来的问题;第二,由于技术的发展,这些载体的数据更新以及淘汰等所带来的问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考虑周全后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3)贯穿于整个形成过程的管理工作也存在着风险问题。这里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涉密档案数字化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工作人员无章可依;二是对已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无视,有章不循的问题。
2. 涉密数字档案存储环节风险。
(1)涉密数字档案的存放地是否是经慎重考虑后选择的。保管场所是否能够做到基本的防火防潮和防盗,是否有足够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否有足够的保密条件都应该是我们考虑的因素。
(2)是否能够保证涉密档案密级的设定和调整工作足够准确和及时。对于需要保密的档案,其保密时间是有一定期限的,在一段时间内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而这期间能否应对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变化以及能否妥善处理好已经到了时限的档案也是我们是否做好了涉密档案安全保管工作的衡量标准之一。
(3)涉密数字档案是档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这类档案的保护和保密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更高。作为涉密档案的保密人员,他们的工作要比一般的管理工作责任更大,他们应该把保守档案秘密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所以,涉密数字档案保管人员的选择也会对档案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
3. 涉密数字档案利用环节风险。
对于档案工作来说,收集工作是前提,整理与存储等是手段,而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才是最终目的。然而,在档案的利用过程存在着更多的不可控因素,这也是最容易发生泄密的过程。在利用过程中,是否将监督工作做到位,能否在档案利用的过程中全程监控,能否有效地纠正并阻止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甚至是泄密行为。这之中,就要涉及制度、人员以及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具体工作。这方面的工作要涉及很多部门机构以及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相对来说更复杂也更加注重细节。
4. 涉密数字档案系统管理环节风险。
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已经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上来进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管理系统的选定和维护也因此成为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程。对于涉密数字档案来说,其管理系统就是它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威胁其安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涉密数字档案的管理系统是否能够坚守其防线,防火墙的安全性是否够高,是否足以阻挡黑客的入侵和攻击,对于用户的身份验证登录等是否能够做到足够严谨都是涉密数字档案在管理系统这一环节中存在的风险。
三、基于流程管理的相关解决对策
根据流程管理将“流程”作为管理对象的特点,我们也将通过对涉密档案管理的各个工作流程环节的监控和优化来达到对其科学管理的目的。如果把流程管理比喻成接力赛跑的话,那么每个流程都是一位运动员,只有每个运动员都跑出了出色的成绩并与下一位运动员完美交接,才能得到好成绩。同理,只有我们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最好并能够将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好才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
1.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档案工作人员是一直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观性最强的因素。现在有很多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自身对于档案的安全意识不足,甚至还存在一些有法不依,不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所以档案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是势在必行的。管理涉密数字档案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一般来说要比管理一般档案资料的人员更高一些。他们要更具有安全保密意识,以保护档案信息为己任并能恪守自己的职责。信息安全保障意识是档案工作人员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基本,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总结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掌握档案工作的规律。
2. 做好档案资料的密级界定工作。
档案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文件、图表及图片、视频等,这些都属于档案的归档范围,涉密档案是一些机密资料或是一些不宜公开的档案资料。对于这一部分的档案我们需要清楚地界定其范围,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对这些资料加强管理,从数字化过程的细节处入手,杜绝一切可能会发生的损坏以及失窃、泄露的事件,杜绝一旦扩大了这些档案资料的知晓范围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3. 加强对涉密数字档案载体及管理系统的管理。
涉密档案数字化后存储载体的选择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要考量载体本身的存储能力;一方面我们还要关注载体的时效性,是否能够实现长期保存保证档案信息不丢失。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存储介质是光盘和磁盘,而这两种方式的破坏和复制过程都非常简便且隐秘,这就需要我们将承载着涉密部分的档案资料与普通档案分开存放。同时,还需要专人对这类档案进行监管以保证档案的安全。在对涉密数字档案的载体进行周密的管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其管理系统进行细致的管理。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涉密数字档案的管理系统需要格外地注意其安全稳定性。涉密数字档案的管理系统应该与一般数字档案的管理系统分开建立,进入系统时的身份验证工作也需要很严密,拥有不同权限级别的人员能够查阅到的涉密档案的密级和范围是要有很明确的区别的。并且要及时升级维护系统,保证其不会出现技术落后从而导致泄密的严重后果。
4. 做好涉密数字档案库房管理工作。
对涉密数字档案来说,其保管场所的管理工作是重点。从涉密数字档案保密的角度来说,作为保管这类档案资料的场所需要谨慎选择,一般来说,这些库房场所会与办公室分开并且其门窗等都要进行加固,还要设置报警器以防被盗;要将存放库房和阅览室分开管理,并要有专人对这些档案的存放以及查阅进行严格的管理,严禁一切无关人员的进入。管理好档案库房是我们能够将档案保密和安全工作做到位的基本保障。
5. 加强涉密数字档案密级管理工作。
涉密档案有着自身的范围和时限,所以在对涉密数字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档案涉密情况的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档案的密级由《保密法》规定,是为了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对拥有不同密级的档案资料进行区分管理,最大限度地做好涉密档案的保密工作。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涉密档案的密级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各种文件的贯彻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要通过涉密档案的保密范围、作用和时限的变化对涉密数字档案进行调整工作。要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以及国家各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并能够主动接受保密部门的监察以及对涉密数字档案进行及时的清查鉴定。
6. 做好涉密数字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档案的利用过程多数是进行查阅的时候,每一个想要查阅涉密数字档案的人都要进行实名和身份认证,并要在全程监控的环境下进行查阅。必要时还要安排专人在一旁监督,防止一切有可能的偷窃和涂改行为。同时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监督和惩罚措施,对监督人员和档案利用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并规定细致的奖惩制度。对一切损坏档案的行为作出一定的惩罚,对于较为严重的行为要及时报告领导,及时制止处理从而挽回损失。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11
关键词: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29-02
营运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近年来,我国企业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破产的案例层出不穷,其中“最大公司重整案”——中国金属停产案,即是营运资金链条断裂引发恶果的例证。笔者以营运资金链条为引,通过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对营运资金重新界定和划分,研究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一、国内营运资金管理方研究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马广林(2005)等人从营销思想出发将营运资金管理重心转移到分销渠道控制上来。王竹泉(2007)提出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应以营运资金分类为切入点,建立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框架的理念,自此营运资金管理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中心的观点逐渐形成。江其玟(2009)等初步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概念模型,强调用系统的观点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开辟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新思路。
以上表明,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开始向供应链方向靠拢,但有关供应链与营运资金管理的结合大多只是从会计角度进行研究,并没有综合从企业内部流程和外部管理角度加以考虑。基于此,笔者在基于供应链的思想对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划分后,从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两个角度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一)营运资金严重短缺
表1 2001-2010年营运资金周转率表
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额/资产合计
营运资金管理包括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由于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失误,不考虑自身的投资能力盲目投资,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2001-2010年都在0.5左右;相对流动资产比例过小,2001-2010年都在0.3左右。(见表1)可运用的流动资金极度短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交易活动及营运资金的运行效率。
(二)流动资金周转缓慢
表2 2001-2010年流动资金周转率表
营运资金(资本)周转率= 营业收入/平均营运资金
从表2可明确得出,2001-2007年的营运资金周转率稳步上扬,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营运资金周转率疾速加快,近两年逐渐趋于稳定,但总体水平上营运资金周转率较低,归其缘由,是企业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缺乏统筹管理,主要是对市场环境认识不足,盲目进行生产,使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不断积压,降低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此外,部分企业存货的账面价值大大高于其市价,高出部分并未及时进行资产减值处理,造成流动资产虚高。
(三)合作伙伴间应收账款协调不合理
表3 2005-2010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
由表3可知,2005-2010年六年间的公司应收账款普遍偏高,极大可能产生坏账损失。企业间应收账款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剧增,表明由于金融危机企业间互相信任度降低,互相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
三、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提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把企业看成供应商——企业——客户的链条管理,而企业的营运资金始终贯穿于这个链条中,有效地把供应链与营运资金管理结合起来。因此,营运资金管理可借鉴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按照供应链上企业与供应商、企业自身、企业与客户关系的节点,将营运资金划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和营销活动营运资金,对各节点上营运资金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四、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一)采购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采购环节,在“拉式”生产方式中,当企业销售部门争取到订单时,采购部门就要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采购管理保证了企业生产需求与供应商物料供应的协调,是建立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重要环节。
1、管理角度
一是选择多个供应商。虽然选择单一供应商有利于建立良好关系,获得更多数量上的折扣、运输及劳动力成本的降低,但是,这也增加了企业外部风险,一旦该供应商经营出现问题,将会影响采购数量和供货时间,造成供货中断和生产停产等严重后果。所以,企业采购物品时需选择多个供应商。
二是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重视供应商的信誉,企业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及时追踪供应商信用状况,适时剔除信誉度低的供应商,防止原材料突然断货以致影响生产的恶劣后果。
2、会计核算角度
采购活动中影响营运资金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可做如下定义:
采购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
=营业收入/ 采购活动营运资金
=营业收入/(在途物资+原材料+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原材料的积压、减值容易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可采用准时制(JIT)采购方式,节省采购成本,不仅要关注原材料短缺给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而且要意识到存货积压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在尽量减少预付账款的同时,企业应制定恰当的信用政策,既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又不影响企业自身的信誉,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
(二)生产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生产活动是指材料从入库加工直至成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实体的过程,是企业最重要的增值活动。在生产环节中,应运用加强企业各部门内部流程运作、协调企业内各部门生产合作、降低生产活动中的存货成本等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1、管理角度
一是加强企业的内部流程管理。在这里,企业内部流程指产品的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业务流程浪费了生产时间造成了重复作业,影响了管理效率及响应速度。内部流程管理的目的是在高质量生产的同时保证成本最低。因此,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压缩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如在生产过程中,部门内的工作可以并行运行,缩短时间,保持生产的同步化,缩短订货周期等。
二是加强部门间合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与各个辅助部门间的协调紧密,采购过程中的物料采买,营销部门的订单管理都与生产部门是否如期完工息息相关。所以,应尽量缩短产品和半成品在企业的停留、运输和保管时间,加大技术开发、缩短生产周期,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2、会计核算角度
生产活动中影响营运资金的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可做如下定义:
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
=营业收入/生产活动营运资金
=营业收入/(生产成本+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包含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形成的应收债权;其他应付款是在一段时期内无偿使用的其他单位的资金。因此,应尽量减少其他应付款,以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率,同时,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其他应付款,进行合理资金周转。
(三)营销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企业营运资金以货币形式真正回收,来源于营销活动,也是企业真正实现利润的关键环节,对整个供应链条上的营运资金产生重要影响。
1、管理角度
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供应链思想的引导下,以客户的需求为前提,在“拉式”生产模式下,加强供应链内各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有效地为客户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强调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及集成。
二是建立供应链网络联盟。基于供应链的思想,通过建立供应链网络联盟,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联盟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的销售管理能有效地连通供应商与销售网络,企业可根据销售网络反馈的信息组织生产,减少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占用资金,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节省信息成本。
2、会计核算角度
影响营销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缴税费等。可做如下定义:
营销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
=营业收入/营销活动营运资金
=营业收入/(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缴税费)
保证产成品能够快速销售使资金回转是销售环节的主要任务,商品的积压,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的产生都会影响销售速度。若企业一味地追求销售额的增长,忽视资金的回收问题,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坏账;若企业只关注资金回收速度,制定严格的信用政策,势必造成企业销售额下降。因此,企业应在不影响销售额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保证资金的快速回流。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2]王国才,赵彦辉.多重渠道冲突管理的渠道区隔与整合策略[J].经济管理,2009,(8).
[3]张红侠.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4]张娟.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J].现代会计,2010,(5).
[5]李玲俊.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探析[J].管理科学,2010,(11).
基于策略的管理 篇12
近年来, 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而饭店又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经营效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较大的波动性, 极易受到经济、季节和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然而, 饭店住宿产品的价格管理是饭店市场竞争的必然手段。在市场决定价格的情况下, 饭店通常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当今, 中国的饭店数量、规模、设施标准、服务水平发展的迅猛发展, 促使着饭店业之间的竞争也显得越加地激烈。因此, 收益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研究, 对饭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饭店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分支部分, 其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存储性的特点。饭店住宿产品的收入是饭店经营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如果饭店住宿产品不能全部售出, 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 饭店应当运用有效的收益管理和定价理论以降低空房率并确保其收益的最大化。当然, 饭店住宿产品的价格过低, 会造成饭店经营亏损, 导致失败。相反, 如果住宿产品价格过高, 需求也必然会下降。一般而言, 饭店中住宿产品收入约占饭店总收入的58%以上, 其成本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2%;而餐饮收入约占饭店总收入的37%, 其支出约占饭店总支出的25%。同时, 近年来国内外饭店对住宿产品的定价研究不断的深入。
一、文献综述
“收益管理”又称“产出管理、价格弹性管理和实时定价”等。它主要基于市场细分, 确定最佳销售效果。其核心理论称为价格歧视理论 (price discrimination) , 是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特征和对价格的弹性需求, 向顾客执行不同的价格标准, 并通过制定一套较为有效的灵活且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体系及结合微观市场的预测及价格优化等手段, 对企业资源进行动态的调控, 使之在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同时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近年来, 收益管理在服务业中应用广泛。
所谓的“收益管理”, 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航空业。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航空运输业飞速地发展, 促使旅客需求快速地增长, 同时, 也给航空公司带来“座位”销售的新问题, 于是便由此产生了最早的“收益管理”, 在当时, 将此管理称之为“差额预订管理”。随着收益管理的发展进程, “收益管理”的名称正式出现的时候, 是在20世纪70年代“折扣票价”的出现, 促使“收益管理”的研究者们将“优化技术”灵活地应用于“座位”的销售中。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化市场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收益管理”的发展, 而且还随之促进了“网络收益管理”技术的发展。1977年, 德纳菲 (Donaghy) 提出, “收益管理”是通过以最优的价格, 把产品出售给一定的目标顾客, 从而提高企业的净收益的管理方法, 这也是一种使收益率达到最大化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的因特网技术的出现和航空公司的大联盟, 给“收益管理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内容。本文认为“基于市场细分, 从而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是收益管理的核心。传统化的饭店, 对住宿产品定价的方法一般是基于成本化的。饭店的投资人或决策者们, 他们一般情况下在定价的时候, 都会考虑到其运营成本和资本的机会成本是否可以通过“所定的价格”来进行相应的补偿等。但从一般事实上来讲, 对于那些不降价且又无法以“最高价”销售出去的闲置客房来说, 如果出售的价格, 不低于可变的成本, 都是对饭店的住宿产品固定成本投资的一些补偿。
二、“价格歧视”理论
在“收益管理”理论中, “价格歧视原理”是构建收益理论的模型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价格歧视实际上是以不反映成本比例差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 来进行推销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一般情况下, 价格歧视通常分为三个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以及三级价格歧视。将“每一单位产品”以其最高额度价格进行出售, 是一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顾客的购买产品的数量, 进行执行不同价格的出售, 是二级价格歧视;将不同顾客, 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或细分为不同的市场, 对不同的群体进行收取不同的价格, 即是三级价格歧视。在实施的不同价格过程中, 同时还要重视和防止“高消费”目标顾客群, 也会按低价标准购买产品的现象。所以, 从实际上来讲, 基于市场营销学的基础上, 这种理论也可称为差别定价理论。正因为如此, 消费者剩余的存在, 饭店业才有可能实现差别定价。
三、酒店实施差别定价的可能性分析
随着收益管理市场理论化的逐渐成熟, 饭店业在价格管理上, 才有可能运用好收益管理。就一般情况而言, 不同的饭店在对产品价格的定价上, 价格决策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也会遵循一定的程序, 如确定定价目标、测定市场需求、估算产品成本、分析竞争状况、选择定价方法、确定最终价格等[4]。饭店住宿产品的销售也具备运用收益管理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住宿产品无法贮存, 如果某一日某些住宿产品没有销售成功, 其经济价值就会损失;饭店的住宿产品具有相对固定的生产能力, 因为饭店拥有的客房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住宿产品通常都面临淡季、平季和旺季之分;住宿产品的固定成本较高, 可变成本较低, 表现在设施投资高, 而其日常的保养与易耗品较低;酒店的住宿产品都是可以提前预订;而其市场是完全可以细分为若干个。所以, 在饭店住宿产品的销售中采用收益管理是可行的。
四、饭店在收益管理的实施上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酒店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收益管理”对饭店自身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在饭店实施“收益管理”时具有相应的必要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最大程度上增加和提升了饭店住宿产品的经济收入。“收益管理”是每个饭店经营管理的重点, 经营者们都会将其放在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 为饭店创造更高的收益, 将住宿产品的收益提高5%~7%, 有效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 而经营成本不变或不增加投入。第二, 有效提高饭店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收益管理”是一项系统严密、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程。它是集“统计学、经济学、数学和市场营销学”为一体的管理学, 为饭店管理者们及时、有效地作出各种经营决策并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它还要求饭店各个经营部门间要紧密的合作, 从而达到提高饭店整体运营的效率, 更具有针对性地对饭店制定销售价格以及合理地销售住宿产品起到相应的作用。与此同时, 也会减轻饭店管理者们进行经营决策的工作量。第三,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饭店运用收益管理理论与方法, 更加有利地避免了整个饭店业进入市场销售价格恶性循环的竞争之中。
五、实施“收益管理”的饭店, 在住宿产品上的策略
首先, 饭店要推广较为先进的“收益管理”理念。但实际上, 某些饭店在自身经营管理中, 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收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还是不够清晰, 没有从实际经营上重视“收益管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 有必要在饭店业经营中, 进行“收益管理”的理论性的培训工作, 以及应加大推动“收益管理”理念的广泛应用。
其次, 完善饭店“收益管理”的应用和实施。“收益管理”的有效实施, 是任何一家饭店增加和提高经济收益、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这就需要饭店的整体化经营运作。美国的饭店企业家———马里奥特 (J.W.Marriot) 认为, 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收益管理”的落实并建立一套更加有效的管理系统, 只有这样, 才能从实际上保证其更加有效的工作效果。与此同时, 作为饭店还应增设“收益管理总监”一职, 并且这个职位还应由饭店的总经理直接负责和管理。此外, 还应培养一批具有潜能的收益管理专业的人才。当然, 饭店部门之间, 还应加强沟通和协调, 这也是饭店“收益管理”在经营和实施的基础之一。这些饭店经营部门, 主要包括前厅部、餐饮部、房务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和会展部等。
再次, 开发更加适合本饭店“收益管理系统”。使用更加高效能的计算机“收益管理系统”, 会使较为复杂化的销售需求, 提前的预测并进行决策。由此可见, “收益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发, 对饭店在“收益管理”的实施上,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应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 及时收集信息有利于住宿产品的收益效率。当然, 科学的预测离不开历史数据的积累。
最后, 制定一套更加合理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饭店住宿产品而言, “收益管理”决不是那么简单的饭店客房价格的一般折扣, 而是在于细分市场经营策略的基础上、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力, 然后进行优化饭店的住宿产品并审慎地采取和使用的“定价策略”。通过更加有效的销售渠道, 将更加合适的饭店产品进行有利向合适的顾客进行销售, 从而, 实现饭店住宿产品收益的最大化。
总之, 作为饭店而言, 住宿产品的“定价策略”都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从饭店经营者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其都会考虑到饭店的经济投入、设施设备、人力资源、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分摊等一系列的因素。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 要考虑到与其他饭店之间的价格进行比拼和博弈等等。饭店要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和优劣势来考虑本身的价格策略, 最终达到住宿产品收益的最大化及顾客满意最大化。
摘要:收益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其模型方法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上直接应用, 其管理方法可直接作为企业的决策依据, 其研究的实用价值很高。拓展了收益理论研究的空间, 将收益管理引入到饭店管理理论和实际运营中, 为饭店住宿产品定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收益管理理论, 探讨饭店住宿产品差别定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饭店,住宿产品,收益管理,差别定价
参考文献
[1]傅生生.酒店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5.
[2]刘伟.现代饭店前厅运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6.
[3]宁文志, 刘荣, 崔红艳.旅游企业财务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6.
[4]严伟, 葛怀东.旅游饭店市场营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5.
【基于策略的管理】推荐阅读:
基于学习策略的教学09-05
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理由与策略05-12
基于图像视知觉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10-27
基于电力线组网策略07-05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企业营销策略的分析05-24
基于布鲁纳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11-12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08-08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