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阶段

2024-08-10

开发阶段(通用12篇)

开发阶段 篇1

自人类社会出现并认识贫困以来, 贫困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类。作为一种长期而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 贫困与人口和污染问题并称为世界“三大难题”, 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纵观历史, 中外政权都把扶贫纾困视为执政之道, 或作为“人道主义”的实践内容, 或作为“契约政府”的应尽职责, 或作为“舟水之喻”的重要考量。当代中国, 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人民政府的政治承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减贫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扶贫开发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1) 应当看到, 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综合性扶贫, 贫困成因复杂化, 表现形式多样化, 工作推进连片化, 标准和要求更高, 任务更加艰巨。四川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 以丘陵、山区、高原地貌为主, “盆周”与“盆底”反差较大, 农村与城市差距不小, 贫困问题“面大、人多、程度深”。 (2)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重点在农村, 难点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开发式扶贫方针, 靠发展缓解贫困、靠科学发展消除贫困, 认清形势、适应要求, 带着感情、肩负使命, 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 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一、以人为本, 着力扶“人”

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一种社会工作, 其实质在扶“人”而非扶“物”。新阶段扶贫开发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扶贫, 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以“贫困者”为本位, 着眼人的需求, 维护人的权益, 注重人文关怀, 努力让贫困人口生活有保障、活得有尊严。

1.稳定解决温饱

贫困作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首先表现为衣、食、住等最低生存需求的匮乏。扶贫, 第一位的是对温饱需求的满足。我国温饱问题虽然基本解决, 但水平较低、差异较大、易于反复。“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③仍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要围绕“不愁吃、不愁穿”, ④着力稳定解决扶贫对象的温饱问题。消除绝对贫困。按国际现行标准, 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的人为绝对贫困。我国已将扶贫标准调至2300元, 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上调的是数字, 体现的是关怀, 彰显的是进步。四川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凉山彝区等连片贫困地区, 大多基础条件较差、产业相对薄弱、社会事业滞后, 解决和巩固温饱任务需要更多付出。必须立足主战场、打好攻坚战, 统筹衔接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 才能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庄严承诺。重视返贫治理。返贫现象抵消减贫努力, 延缓脱贫进程。新阶段返贫成因更为复杂, 既要关注因病、因灾返贫等老问题, 又要研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移民搬迁、“市场虹吸”等导致返贫的新因素, 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穷人”生活成本推升等新变化, 创新机制、加强配套、系统治理, 提高成果巩固率, 有效降低返贫率。防止致贫因素叠加、隐性贫困累积。缩小收入差距。在市场经济作用下, “马太效应”往往使贫困者处于更为弱势的境地, 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转型性贫困” (3) 问题凸显, 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重大隐忧。要构建“兼顾穷人”的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 落实“两个同步”、“两个提高”, (4) 大幅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真正“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保障基本权益

“贫困不单是一种供给不足, 而更多是一种权利不足”; (5) 不单是个人努力不够, 更重要的是机会不公。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 (6) 并不必然惠泽每一个人, 经济贫困往往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一个人特别是贫困者的权益, 使扶贫的过程成为追求公平、促进发展的过程。对于贫困人口而言, 保障其基本权益莫过于平等赋权。我国取得的减贫成就, 最根本的是农村改革特别是包产到户、取消农业税、城乡统筹等赋权政策, 促进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明显提高。当前, 占我国贫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 在某些方面未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已经成为新阶段减贫的制度性障碍。我们已经跨入民本时代、权利时代, 同步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必然包含平等的权利诉求。广大农民在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和现代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构建基于公民资格的权利保障体系, 更加注重起点、机会、过程和规则平等。既要看到贫困人口的权利意识逐步增强, 又要依法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 着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保障”, 促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注重人文关怀

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而存在, 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注重人文关爱, 既是社会价值的反映, 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贫困者在生存发展和话语权上常处于弱势, 最需要承认和理解, 最期望支持和尊重。“仅仅减少收入贫困绝不可能是反贫困的终极动机”, (7) 要充分发挥人文关怀价值力量的作用, 不仅关心贫困者物质层面的需求, 还要关心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要尊重其人格。穷人的尊严折射社会的成熟。人文关怀不仅是眼泪和同情, 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贫困者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与其他群体是“共生关系”, 身份地位不同, 但人格一律平等。“嫌贫”就会滋生“仇富”, 必然割裂和谐。尊重贫困者的人格, 就要承认其价值和主体地位, 平等相待而不居高临下, 真心相助而非恩赐施舍。防止在行善济困中搭载自我作秀, 在博取视听中伤害他人尊严。要关怀其心理。贫困者心理是一种“被相对剥夺”的感受, 容易产生自卑、孤立、宿命等消极情绪, 甚至走向极端。要换位思考, 既关注导致贫困的直接原因, 也分析贫困问题的历史背景, 深入了解贫困群体的文化属性、心理特征、风俗习惯等, 及时疏导、积极干预, 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 增强贫困者的社会归属感。要引导其观念。贫困的深层原因在于“观念的贫困”、价值的迷茫。毋庸讳言, 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固守田园的乡土观等, 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者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 成为制约脱贫的思想因素。要加强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开发建设, 引导贫困者接受现代理念, 转变价值观念, 积极融入现代社会。

二、产业为基, 着力扶“业”

发展是减贫的前提, 产业是发展的支撑。“两化”互动、 (8) 统筹城乡, 需要产业联结;脱贫致富、全面小康, 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 (9) 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 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 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相结合, 因地制宜, 产村相融, 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 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1.突出优势特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没有优势特色产业, 就难以获得比较效益和分工好处。贫困地区产业趋同、产品单一是共性问题,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现实状况。扶贫兴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区域优势, 打好优势牌、走出特色路, 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起。立足功能分区定位特色。主体功能分区对不同区域确定了不同的开发强度和秩序、发展方式和路径。遵循功能分区定位, 就意味着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四川贫困地区大多处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的区域,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选择能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与自然和社会资源相协调、与贫困民众生活习惯和素质技能相适应的产业, 注重集约开发、绿色开发、旅游开发,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业态。扩展比较范围找准特色。特色存于一定的时空条件, “小范围”的特色, 放开眼界可能就失去特色。只有跳出本地, 在更大半径上审视比较, 才能找准特色和优势。要开阔眼界、延长半径, 既横向比, 在目标人群、上市季节、功能用途、销售区域等方面细分领域、突出个性;又纵向比, 在品种选择、加工运输、营销服务等环节不断改进、锻造“绝技”, 变地域特色为市场名牌。推动要素集聚创造特色。现代产业发展取决于优质要素的集聚。贫困地区在要素集聚中处于劣势, 唯有依靠政策扶持、依托资源优势, 集聚资金、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 才能创造特色优势。特别要注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依靠科技挖掘和开发特色资源, 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或以“飞地”形式领办、创办企业, 培优品种, 精深加工, 形成规模, 提高效益。

2.突出设施配套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先行资本和前置条件。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 最终造成的是发展难, 产业扶贫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 为产业发展配套、为群众生活解难, 消除制约发展的瓶颈。要重点倾斜。基础设施不能保证每一个消费者按实际消费支付相应价格, 其“公共性”决定了政府是责无旁贷的统筹主体。贫困地区的设施建设是“打基础”、也是“还欠账”。要对接跟踪、真正落实好“逐步增加中央和地方扶贫开发投入,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10) 的扶持政策, 重点倾斜贫困地区农村水、路、电、气、网等建设和城镇设施配套, 加快区域性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多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始终面临有限财力与巨大需求的矛盾, 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实现多元投入。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选择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给予优惠政策, 注重优化环境, 引导农民投工、企业投资, 吸引更多社会资本,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格局。要经济实用。经济实用, 既是设施建设的原则要求、也是检验标准, 就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办成事。要统筹考虑未来一个时期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人口流向和村镇布局等因素,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适度前瞻, 科学设计, 既抓建设重质量, 分类实施、整体推进, 又抓使用重效益, 明确责任、管护到位。防止“建成即滞后”、“交付即闲置”、“重建设轻管理”。

3.突出机制构建

机制整合要素、优化运行, 起着关键性、持续性的作用。产业扶贫是把贫困地区的政策、资源优势与社会的资本、优质要素有效结合的过程, 必须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责权对等的运行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和经营活力, 实现政府尽责、企业发展、农民致富。要注重利益联结。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是产业持续发展的运行软件。企业和农户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 但获利是共同目标, 必须找到利益的“交集”。要通过合同、契约和股份合作等形式, 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使各参与主体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能获取和分享利润, 变买卖双方的博弈关系为分工协作的共赢关系。防止重小农经济的血缘地缘联结、轻现代经济的利益联结。要注重风险规避。产业扶贫不仅面临农业固有的自然风险, 还面临多变的市场风险。而风险转移具有向下聚集的特性, 处于相对弱势的农户往往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既考虑到“赚了怎么分”、还协商好“亏了怎么办”, 探索建立合作社分配、合同产销、价格保护、风险基金等制度, 最大限度降低各类风险。要注重权益保障。产业经营中, “龙头”公司往往处于主导地位, 分散农户经验不足、信息不对称, 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没有平等的地位, 就谈不上平等的权益。农户权益受损, 就偏离了扶贫初衷。政府要加强权益保护, 指导农户签订合同, 监督合同实施, 促进各方自觉履行义务。同时, 要推动专合组织、行业协会等加快发展, 以“组织”起来的农民提升在交易谈判中的地位,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应当看到, 产业发展、设施改善和机制构建, 将是一个密切相关的较长过程。就现实而言, 特困群众居住条件普遍较差, 有的甚至令人心酸。帮助改善居住条件, 既是群众的迫切愿望, 也是直接的惠民之举。要强化责任, 增加投入, 与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等相结合, 集中力量改善特殊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使他们在安“居”的基础上乐“业”。

三、能力为要, 着力扶“能”

人类社会发展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人类运用和开发自身能力与贫困斗争的历史。扶贫开发, 不仅是扶贫对象增收致富的过程, 也是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增强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根本。既要立足当前抓培训, 又要着眼长远强教育, 在实践中提升扶贫对象社会就业、科技致富、外出务工、自我组织等能力, 逐步使其“由数量型向素质型、体能型向技能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11)

1.培训以长技

培训传授技能与经验, 是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基本途径。目前,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重要原因是缺技能、少培训。要瞄准市场, 整合资源, 个性化设计, 全程化监控, 提高培训质效, 促进扶贫对象就业创业。按市场需求培训。市场需求是开展培训的路标。只有适应市场, “订单式”培训, “菜单式”开课, 才能对接需求、务实有效。要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 注重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相衔接、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相结合, 健全基础数据, 尊重农民意愿, 使务农的掌握先进农用技术、务工的具有较强就业技能、创业的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联合培训。通过培训把扶贫对象变为产业工人, 是适应产业升级、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定点、定岗培训, 将培训基地建在企业、拓展到车间, 是解决机构培训与企业用工脱节的有效模式。要着力政府、企业和培训对象三方联动, “围绕企业需求转, 按照岗位要求办”,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外力改善培训。培训以一定的师资、设备、场地为条件。连片贫困地区在培训方面基础薄弱、条件较差。从眼下看, 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利用优质资源, 引入竞争机制, 采取委托、招标、发放培训券等形式, 借助外力搞好培训。从长远看, 要加大投入, 充实师资, 加强贫困地区职业中学、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软硬件建设, 不断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

2.实践以强能

能力作为胜任工作、实现目标的条件, 总是和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离开具体实践, 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 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加强实践锻炼, 是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的必经途径。要强化实践理念, 搭建实践平台, 引导和推动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增信心、强能力。以劳务服务强能力。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劳务开发、外出务工, 既接受了现代观念又学到了致富技能, 有的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 有的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 能力素质明显提升。要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制度机制, 拓宽渠道、优化环境, 使更多的扶贫对象走得出、留得下, 在“输出”劳务中“输入”能力。以示范带动强能力。示范带动, 是以先行者的成功带动更多人的实践, 胜过一般号召。农村的贫困和富裕常常表现为同院、同社, “隔壁子效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要积极开发农村各类实用人才, 发挥好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能人的引领作用, 又要着力在贫困人口当中发现培育典型, 发挥他们增收致富的示范作用, 带动更多人掌握一技之长、学会经营本领。以自主创业强能力。创业, 彰显实践精神、铺就致富之路。扶贫对象中不乏有创业梦想和创业精神的人, 关键要给他们一个坚实的支点。要针对“无处创业”、“不会创业”、“无资创业”等问题, 创新政策举措, 通过兴办创业基地、发放小额贷款、建立互助资金、资助发展项目、加强指导服务等, 促进有条件的扶贫对象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3.教育以增智

教育贫困是起跑线上的贫困, 也是“贫困再生产”和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贫困者最缺乏的是知识资源, 贫困地区最稀缺的是人才资本。加强教育“上游干预”, 是提升个体适应社会发展能力、降低贫困发生率的治本之策。要优先发展。教育优先是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青少年时期是奠定人才资本的关键时期, 决定着未来阶段的生存发展状况。教育优先, 就是源头防贫、斩断“穷根”。贫困地区教育滞后, 既有资金匮乏的原因, 也有思想观念的误区, 还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相联。要坚持规划、投入和资源配置“三优先”, 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极其薄弱、义务教育水平较低、高中教育严重滞后、职业教育与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 切实把教育优先落到实处。防止口惠而实不至、经济贫困与教育贫困恶性循环。要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义务教育失衡, 贫困地区尤甚。较差的环境条件, 较低的福利待遇, 使得贫困地区“孔雀东南飞”, 优质师资严重匮乏, “教师越来越老、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并不少见。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适度提升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 使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探索建立发达地区支援贫困地区、强校支援弱校的教育帮扶制度, 促进一定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创新发展。贫困地区既有边远山区、民族地区, 也有革命老区, 地域广大, 习俗有异, 情况千差万别, 靠“一刀切”的常规政策难以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要遵循教育规律, 针对具体情况, 创新思路、举措和模式, 巩固和延伸藏区“9+3”免费教育 (12) 成果, 扩大贫困地区免费教育的范围, 真正使贫困地区的孩子“同在蓝天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志向、志气是自我发展能力的思想引擎。“有志者, 事竟成”, 扶贫必先扶志。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贫困人口是改变贫困面貌的主体。事实上, 贫困地区的每一次发展进步, 都凝聚着当地群众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为。既要从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发生的变化中见希望、树信心, 又要通过教育、引导、示范长精神、强志气, 促其自信、自尊、自爱、自强, 变“苦熬”为“苦干”、变“他扶”为“自立”。

四、效益为重, 着力扶“实”

扶贫开发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 政府是工作统筹的主体, 主导实施, 肩负责任。扶贫越往后走, 攻坚难度越大。只有规划科学、执行有力、责任到位, 才能攻下难关、扶出实效。要紧扣国家和省扶贫开发《纲要》实施, 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民生导向, 用好扶持政策, 统筹推进工作, 每年办成、办好几件要事实事, 一步一步把蓝图变为现实。

1.规划定位重项目

规划是扶贫开发的龙头, 项目是落实规划的载体、推进工作的抓手。要抓住规划引导和项目落地两个重点, 坚持先论证、后决策, 先规划、后实施, 既谋划带动区域、支撑长远的项目, 又谋划改善民生、惠及当前的项目, 形成以项目为支撑的“实体规划”。落实规划责任。《纲要》规定, “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扶贫开发规划负总责, 把扶贫开发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特点, 按照市场化、差异化、规范化的要求, 注重超前性、坚持科学性, 因地制宜, 编制规划。防止不负责任、“抄抄”了事。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 外部帮扶是条件, 自身努力是内因。政府如果大包大揽, 群众就易“隔岸观火”, 这已成为当前扶贫边际效应递减的重要原因。要明确群众的参与、受益、监督的主体地位,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意愿相统一, 发挥乡土专家、技术人员、实体法人和群众代表的作用, 围绕“干什么、怎么干”, 遴选项目、编制规划, 保护民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加强科学论证。项目论证是规划定位的科学依据和必要环节。扶贫项目既要考虑经济上的惠民性和带动性, 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施中的风险性, 综合研究市场、环境和效益等多种因素。既尊重科学, 以专家为主导, 又发扬民主, 以民意为基础, 汇集众智, 严谨论证, 提高项目品质。对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但不能带动民众受益的项目, 特别要深入论证、慎重选择。防止缺少论证、仓促上马。

2.工作推进重统筹

扶贫涉及多种资源整合、多个部门协同、多项政策配套, 是不同社会系统包括政府、市场、非盈利组织、贫困家庭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资源分配者、力量动员者, 肩负着统筹协调、综合推进的重任。统筹政策。客观看, 由于扶贫政策出自多个部门, 在一定程度上耗散了政策的正效应, 亟需加强统筹。理念上, 要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 对连片特困地区采取特殊政策, 给予特殊扶持、重点倾斜。内容上, 要由单一扶贫向综合扶贫转变, 既重经济政策的制定又重社会政策的跟进。实践上, 要统筹用好财税、金融、产业、土地、生态、人才等现有政策, 增强政策综合效应。统筹资金。扶贫资金的稀缺, 决定了博弈的存在。“要抓紧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 形成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基础的资金分配机制, 整合财政、信贷、以工代赈和其他资源, 实行公告公示, 健全扶贫项目立项、实施、管理、验收等制度, 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统筹力量。扶贫是经济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 需要统筹社会各方, 共同参与, 通力协作。要坚持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扶贫, 持续抓好定点扶贫, 大力推进对口扶贫, 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推行“省负总责、市 (州) 统筹、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县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13) “条条上协同支持、块块上适度集中”, 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扶贫开发格局。防止力量分散、各自为政。

3.公共服务重均等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所系, 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连片贫困地区多位于行政交界或区域经济边缘地带, 处于低层次平衡和自我循环的封闭状态, 是公共服务难以达到的末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既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卫生等普惠性的公共服务, 又提供分配、保障与福利等公平性的制度安排。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贫困与疾病往往互为因果, 常常相伴而生。“健康缺失会剥夺人们做出选择、把握社会机会、规划未来的权利”。 (14) 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和参合率, 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特别要逐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 有效控制大骨节病、包虫病、艾滋病等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这既是贫困人口享受各项权利的基础, 也是脱贫致富的“本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 关乎执政宗旨和社会公平, 不尽是经济能力的问题。要推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 (15) 使预防、扶持和救助等不同政策工具在同一平台上协调运行, 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分工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开启心扉, 撼动贫穷。精神文化的贫瘠是造成贫困的重要根源, 精神文化的丰富是脱贫致富的内在力量。大量农村“精英”流向城市, 正消解着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期欠账, 加剧了贫困地区的文化荒芜。要着力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广播影视、宽带通信、文化站、图书室等建设, 优化乡村公共舆论和空间的“软”环境, 不断丰富文明、科学、健康的乡村文化生活。

4.绩效评估重科学

绩效评估反映扶贫效果、影响扶贫走向, 是合理配置扶贫资源的基础, 也是优化扶贫政策的依据。建立科学完备、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群众认同的绩效评价体系, 是适应任务变化、增强扶贫效益的内在要求。防止以组织“认定”代替群众“认同”。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科学定位、准确识别, 是提升绩效的前提。否则, 受损的是贫困人口, 造成的是资源浪费, 影响的是政府公信。要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周期性地进行贫困识别, 区分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 保持信息对称, 脱贫“销账”、返贫“入账”;特别要把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纳入对象, 做到对象识别锁定到人、扶贫资金落实到户。建立综合评估机制。绩效指标既包括经济、效率、效果等内容, 也包括质量、公平、责任等要素。要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既重效率又重公平, 既重区域发展又重民生改善, 综合设定数量和质量、经济和社会等指标。程序严密公正, 过程公开透明, 引入社会评价, 力求真实、准确、全面反映扶贫绩效。建立严格问责机制。问责是对责任的强化。问责不力的背后, 是思想认识不足、制度机制不全、管理水平不高。问责首先要“明责”, 目的是推动尽责。要把扶贫工作切实纳入区域发展和干部任用考核内容, 把扶贫项目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头, 加强扶贫工作督查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 做到思想重视、工作扎实、责任到人、奖惩分明, 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开发阶段 篇2

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比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均属于开发活动。

新准则中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资本化: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比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是使资产能够达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等。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企业应该能够说明其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无形资产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或能够证明市场上存在对该无形资产的需求。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企业应能够证明可以取得无形资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划。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提供支持的,应能够证明存在外部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声明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等。

(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这要求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单独核算,比如,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合理分配的,则需计入当期损益。

这一阶段的会计处理为: 支出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后

借:无形资产—XX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在发生研发支出时,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记入“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记入“资本化支出”。期末研发支出科目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研发支出”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应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中。

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篇3

关键词:项目 施工 成本

0 引言

企业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是企业管理中房屋的主题。目前,许多施工企业都在深度项目开发,深度多元化发展,对项目开发单位而言,工程成本的控制需要从建设期的决策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全过程来进行控制,此文仅就施工阶段开发单位工程成本的控制作一阐述。

1 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

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是建设单位的首选课题。在国际惯例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防止施工单位上场后以工期紧、场地狭小、品牌型号不明确等为借口,进行各种各样的索赔。如施工单位常常会在工程的后期以工期紧为理由,要求增加工程费用,如果合同中预告了合同报价充分考虑了工期因素,不论采取何种赶工措施均不再调整报价的条款,就能有效地杜绝费用的增长;于内墙如设备安装预算,不同的品牌型号价格出入很大,如果办公室模糊很容易千万施工过程中“偷梁换柱”,影响工程质量和寿命,损害开发商的信誉,造成不良后果。利用好“严密合同条款”这一条,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的预计,在这一点上需要多学习国外成熟的经验及合同条款。

2 结合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控制工程成本

作为开发单位的预算合同人员应做到“三多”,即“多看、多问、多思考”。“多看”,就要多看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流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施工中常见的基坑全断面锚喷支护,由于受周围建筑物基础情况及治水、地质等开挖实际情况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难免有些地方需要加强锚护,同时有些地方也要减少锚筋,甚至在距离坑底一定调试内或毗邻建筑物的局部地方不用锚喷,对于加强锚护部分施工单位自然会提出补偿,但对于减少锚筋及不用锚喷的部分就需要建设单位的细心观察和监督,以便以确凿的证据和充分的理由榔头工程量。“多问”就是对于预算中不常遇到的较边缘的工程问题,或是对自己经验不充分的问题不匆忙作定论,要向现场的工程师进行咨询。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市政工程,由于行业的垄断,大多数的造价人员很少遇到这类预算,因此这类问题就更需要多问。如在一次室外消防管道的预算中,就曾遇到了防滑卡箍使用数量问题,如果按定额常规用量参考值(0.338个/m)去测算,全小区2000m管张,共需用676个防滑卡箍,而实际上只在变径、变高、管线拐弯处使用,全小区共使用16个,两项相差560个,以每个228元计算,仅防滑卡箍一项避免的直接费损失就高达10多万元。“多思考”,不可不论定额仍是目前建设市场确定造价的主要依据,但也应客观地认识到定额不可能囊括市场,由于新工艺、新材料地不断涌现,工程现场的特殊情况都使得子目组价、项目组价仍为目前造价中不可避免的工作。如在外电源工程中,施工单位往往习惯以地下人孔检查井每座多少元报价、防水硅胶以每平方米多少元报价,究竟每座实际有多少土方量,有多少砌筑量,有多少混凝土量,能不能组价到施工单位的报价水平,防水硅胶具体用量及操作工艺是什么,能不能组价到每平方米报价,都需要造价人员去推敲、思考。

3 做好市场材料及市场工艺价格的,建立寻价体系

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圬工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项目开发过程中,建设单位为控制成本及确保材料质量,对某些材料均会采用甲方指定或限价方式。首先,企业应系统关注机构公布的价格,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地调用及监督,做到资源共享。需强调一点,政府公布的价格是市场的平均价,详细的价格管理远不能简单停留在这一深度,要进一步利用长期与商家建立起的经济往来关系和社会公开渠道,寻找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企业还应把握大势,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定期绘制主要材料时间——价格曲线图。分析材料的周期变化规律,结合技术曲线的分析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委托人的通货膨胀或通货收缩状态,研究判断不同地区、不同材料的短期及中斯走向,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分析的因素,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将其分析成果应用在开发生产中。

4 建议采用工程量清单形式确定工程造价

工程量清单是指按照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要求与规定,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现行预算定额子目分项要求,将拟建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按工程部位、性质或构件分部分项,并计算实物工程量,列成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供投标单位受苦填写单价的一种工程量计价方法。目前市场上常用形式是将脚手架使用费、遇、模板使用费等非实体性消耗费用,以及企业管理费、利润和此部分的税金列于开办费中,一般开办费为总价包干不变,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只包含了实体性消耗中的直接费及其税金,此部分价款随工程量的培养而变化。采用工程量清单的形式,对建设单位而言,首先工程单价易与市场价进行竞争性比较,挤掉单价中的水份,堵住漏洞;其次可控制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价款的增加,变更培养的工程量,只能引起实体性消耗中的直接费及其税金部分的变化,非实体性消耗费用及企业管理费、利润及此部分的税金,仍保持原有水平。总之,采用工程量清单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是一项既易于操作,又利于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5 做好反索赔工作

近几年来有关索赔的文章随处可见,而反索赔的文章却不多,许多建设单位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应对施工单位的索赔,而常常忽视了反索赔条款的应用。施工单位由于措施不当,延误了承诺的工期;交叉作业中,一方因现场清单不及时防碍了另一方正常的工作程序,或因泼水等情况损坏了工程成品;使用了非业主指定的新产品等待,对此建设单位均可进行反索赔。做好反索赔工作,需要有充分有力的证据,并利用监理的作用,保存好现场工程图片和现场稠人广众等原始资料。

6 结束语

找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抓手 篇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政策的逐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实施特殊扶贫政策,使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当前,贫困的区域变小、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但是扶贫开发的难度、脱贫的成本却越来越大。而且贫困问题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差异性增强。从区位上看,贫困落后地区与经济发展地区的差距在变大,表现为城乡间、区域区、不同社会群体间发展差距扩大。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的偏远的山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落后,就医、教育等社会服务功能差,呈现大分散、小集中,返贫和“富中贫”问题十分突出;从生产发展上看,偏远山区普遍存在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相对较高、农产品销售价格相对较低,生产效率低、效益差。二是特殊性突显。从经济收入上看,发展门路窄,收入低,贫困群体与周边的收入差距拉大,与发达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发展能力上看,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剩余劳动力多。

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既要看到面临新的困难,又要看到新阶段扶贫开发迎来了新的政策、新的机遇,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找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抓手,促使贫困人群尽快实现稳定就业,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发展问题、脱贫问题。

一、提高技能,转移就业

贫困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多以大农业为主,剩余劳动力多,如何把这一劣势变为优势,是解决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与城镇化加速期,也是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遇期,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加大、城镇化扩容空间巨大,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实施先培训后转移是成功的举措,重点是组织开展订单、定向、委培相结合,构建高质、稳定的就业保障机制。强化与发达地区间的沟通,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外埠帮扶部门、企业、单位的合作,加大就业岗位信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享,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对每个外出务工学员建立档案,搞好跟踪问效与后期服务工作,提高就业的稳定率。

二、发展产业,自我就业

发挥贫困村具有自然生态环境独特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绿色高效农业,是贫困村农民增收最便捷最有效最稳定的举措。运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组织引导扶持建立脱贫支柱产业,大力引进扶贫龙头企业,改善生产发展条件,加大扶贫投入力度,通过龙头带动、连片开发、规模发展,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创建特色区域设施农业,使农民有活干、有事做,有收入。

三、异地安置,迁移就业

少数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农户,在本地脱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对他们应实行开发式搬迁移民的扶持方法。多年的实践表明,扶贫搬迁首要的是坚持群众自愿、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原则。扶贫搬迁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牵扯精力较大的工作,需要周密组织、细心安排,通力合作。扶贫搬迁采取以县为单位,统筹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扶持,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村内安置与村外安置相结合。既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产发展用地问题,又解决好住房安置、水、电、路、入学、就医等生活问题,彻底解决好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

四、回乡创业,吸纳就业

开发建设阶段会计实务(三) 篇5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一)短期借款概述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它一般是企业为了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或者是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借入的款项。

无论因何目的借入款项,企业均需要向债权人按期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并及时反映款项的借入、利息的结算和本息的偿还情况。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方法

为了核算和监督短期借款的取得和归还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设置“短期借款”科目。它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短期借款本金数额;借方登记企业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数额。本科目可按借款种类、贷款人和币种进行明细核算。

短期借款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取得短期借款的处理。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2)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短期借款的利息属于筹资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利息”科目。

(3)归还短期借款的处理。企业到期归还短期借款本金时,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3-52】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于2×11年1月1日向银行借入款项150 000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8%,该借款到期后一次归还本金,利息分月预提,按季支付。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1月1日借入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贷:短期借款 150 000

(2)1月末预提当月应计利息1 000元(150 000×8%÷12)时:

借:财务费用 1 000

贷:应付利息 1 000

2月末预提当月利息的账务处理与1月份相同。

(3)3月末支付一季度借款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2 000

财务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4月、5月预提利息的账务处理与1月、2月相同。

(4)6月末偿还短期借款本金及支付未付利息时:

借:短期借款 150 000

应付利息 2 000

财务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 153 000

二、应付及预付款项的核算

(一)应付票据的核算

1.应付票据概述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其中,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办理结算,出票人应按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向承兑银行支付承兑手续费。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交存票款时,承兑银行除凭票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外,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在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2.应付票据的核算方法

为了核算和监督应付票据的出票、承兑和支付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设置“应付票据”科目。它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企业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方登记企业支付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本科目可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笔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资料。应付票据到期结清时,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应付票据的核算主要包括签发或承兑商业汇票、票据到期偿付票款等内容。

【例3-53】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11年12月1日购入建筑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20 000元,增值税额为3 400元,同时开出并承兑一张面值为23 400元、期限为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2×11年12月1日购入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 23 400

贷:应付票据 23 400

(2)2×12年3月1日到期时:

借:应付票据 23 400

贷:银行存款 23 400

(3)假设上述票据到期时该房地产开发企业无力支付票款:

借:应付票据 23 400

贷:应付账款23 400

如果上例中的商业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银行申请承兑时,支付承兑手续费20元:

借:财务费用 20

贷:银行存款 20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企业无力支付票款时:

借:应付票据 23 400

贷:短期借款 23 400

(二)应付账款的核算

1.应付账款概述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应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以及因出包工程应付给工程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它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货物或接受劳务与支付货款或劳务价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不同,两者虽然都是由于交易而产生的负债,都属于流动负债的性质,但应付账款是尚未结清的债务,而应付票据是一种期票,是延期付款的证明,有承诺付款的票据作为凭据。应付账款入账时间的确定,应以与所购买物资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或劳务已经接受为标志。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如果购入的资产附有现金折扣条件的,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付账款应按发票上记载的应付金额的总额(即不扣除现金折扣)入账。

2.应付账款的核算方法

为了核算和监督应付账款的形成及其偿还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设置“应付账款”科目。它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以及与工程承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等形成的应付账款;借方登记企业实际支付的应付账款,或开出商业汇票抵付的应付账款,或冲销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本科目可按应付账款的类别设置“应付购货款”、“应付工程款”等明细科目,并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因债权人撤销等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3-55】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小区内的商品房1号楼工程出包给京海建筑公司施工。2×11年9月30日,企业收到京海建筑公司交来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要求结算本月已完工程价款1 680 000元,按合同规定,应扣回预付工程款70 000元,余款以银行存款支付。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确认应付账款时: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1号楼)1 680 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京海建筑公司)1 680 000

(2)扣回预付工程款时: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京海建筑公司)70 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京海建筑公司)70 000

(3)支付余款时: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京海建筑公司)98 000

贷:银行存款 98 000

(三)预付账款的核算

1.预付账款概述

预付账款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款和备料款,以及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款。

2.预付账款的核算方法

为了核算和监督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科目。它属于资产类科目。预付账款业务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置本科目。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仍然要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开列示。

【例3-57】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于2×11年3月15日向承包本企业开发工程建设的长城建筑公司预付工程进度款500 000元;2×11年3月31日,企业与长城建筑公司结算工程价款900 000元,按合同规定扣回预付的工程款500 000元,并签发转账支票一张支付余款 400 000元。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预付工程进度款时:

借:预付账款——长城建筑公司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2)结算工程价款时:

借:开发成本 900 000

贷:预付账款——长城建筑公司 500 000

银行存款 400 000

【例3-58】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于2×11年8月6日向A公司订购材料一批,按合同规定预付货款5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9月28日,材料到货并验收入库,并收到A公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价款为100 000元,增值税额为17 000元,企业以银行存款补付剩余的货款。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A公司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2)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000

贷:预付账款——A公司

000

(3)补付剩余的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A公司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三、长期借款的核算

(一)长期借款概述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长期借款,必须首先提出借款申请,说明借款用途、借款期限、使用计划和还款计划等,经审查同意后,即可与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签订后,企业应按合同规定和用款计划使用借款;借款到期时,企业应及时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方法

为了核算和监督长期借款的借入和偿还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设置“长期借款”科目。它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借方登记企业偿还的长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科目可按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借款的核算主要包括取得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以及归还长期借款本息的会计处理等内容。其具体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长期借款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借款本金,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如果存在差额,还应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开发间接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3)归还长期借款本金时,借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存在利息调整余额的,应将其转销,借记或贷记“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或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例3-60】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发包方式开发商品房,于2×11年1月1日从工商银行借入款项2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8%,款项已存入银行。合同中规定每年年末付息,本金于到期日一次偿还。该企业2×11年共支付工程款1 200万元,2×12年共支付工程款800万元。该商品房的建造期为1年零6个月,于2×12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假定该商品房的全部开发成本为3 500万元。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2×11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20 000 000

贷:长期借款000 000

(2)2×11年支付工程款1 200万元时: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1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000

(3)2×11年12月31日计算应付利息时: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利息=20 000 000×8%=1 600 000(元)

借:开发间接费用 1 600 000

贷:应付利息

600 000

(4)2×11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1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600 000

(5)2×12年支付工程款800万元时: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6)2×12年6月30日计算应付利息时: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利息=20 000 000×8%×6÷12=800 000(元)

借:开发间接费用 800 000

贷:应付利息 800 000

(7)2×12年6月30日建造的商品房已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结转其全部开发成本3 500万元时:

借:开发产品——房屋35 000 000

贷: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35 000 000

(8)2×12年12月31日计算应付利息时:

应计入当年损益的利息=20 000 000×8%×6÷12=800 000(元)

借:财务费用 800 000

贷:应付利息 800 000

(9)2×13年1月1日借款到期,归还长期借款本金时:

借:应付利息 1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600 000

借:长期借款 2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000

四、应付债券的核算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上的债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取得资金是以将来履行归还购买债券者的本金和利息的义务作为保证的。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方式,与长期借款相比,它具有筹资范围广、流动性大和风险小等特点。

五、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六、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核算

七、其他应付款项的核算

(一)应付股利的核算

(二)应付利息的核算

(三)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等以外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包括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存入保证金(如收入包装物押金等),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其他应付、暂收的款项。

为了核算和监督其他应付款的增减变动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科目。它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种其他应付款;借方登记企业实际支付或转销的各种其他应付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其他应付款项。本科目可按其他应付款的项目和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第八节 职工薪酬的核算 第九节 开发产品的核算

一、开发产品概述

(一)开发产品及组成内容

开发产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完成全部开发工程,并合乎设计标准已验收合格,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移交购买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包括已开发完成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等。

1.作为开发产品的土地

作为开发产品的土地,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有偿转让而开发的商品性建设场地。注意:企业为建房而开发的建设场地,可将其土地开发成本直接转入房屋开发成本,而不作为开发产品核算。但建设土地近期不使用,应将其列入开发产品进行核算。

2.作为开发产品的房屋

作为开发产品的房屋,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完成准备销售的商品房以及受其他单位委托而开发的房屋等。

注意:为安置被拆迁居民而建设的周转房,在作为周转房使用前,也列为开发产品,待开始周转使用后,要从开发产品转出,作为“周转房”单独核算。另外企业开发的已出租的房地产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单独进行核算。投资性房地产将在本书第五章专门进行介绍。

3.作为开发产品的配套设施

作为开发产品的配套设施,指属于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大型配套设施,包括:

(1)开发项目外为居民服务的排水、供电、供暖、供气的增容、增压及交通道路;

(2)开发项目内的营业性公共配套设施,如银行、商店、邮局等;

(3)开发项目内非营业性公共配套设施,如中小学、医院等。已出租的配套设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

4.作为开发产品的代建工程

作为开发产品的代建工程,是指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为开发建设的各项工程,包括建设场地、房屋及其他工程等。

(二)发出开发产品

企业已发出,但不具备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开发商品,包括分期收款发出开发产品,由于所有权没有正真转移,所以也仍然作为企业的存货管理。但属于特殊的存货,应单独进行核算和反映。

(三)周转房

周转房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安置居民周转使用的、产权归本企业所有的各种房屋。企业开发的房屋产品一经作为周转房使用,也属于特殊的开发产品,需要单独设置账户,单独进行核算。此外,企业为安置拆迁居民而建设的临时性简易房屋,也属于周转房,在“周转房”科目进行核算。

二、开发产品的核算方法

(一)开发产品的核算

这里的开发产品专指已开发完毕待转让、销售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及作为开发产品的代建工程。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核算开发产品,要设置“开发产品”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竣工验收开发产品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已结转的对外转让、销售和结算开发产品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的是尚未转让、销售和结算的开发产品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按土地、房屋、配套设施、代建工程等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例3-77】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下列业务:

(1)5月12日,甲土地已开发完工,验收合格,共开发建设场地10 000平方米,总成本105万元。分录如下:

借:开发产品——土地(甲土地)

050 000

贷:开发成本——土地开发(甲土地)

050 000

(2)5月30日,企业将开发的甲土地全部卖出,取得销售收入180万元。款项以存入银行。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8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土地转让收入800 000

同时结转土地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土地销售成本050 000

贷:开发产品——土地(甲土地)

050 000

(3)6月3日,企业开发建设的A小区住宅已竣工验收,实际总成本800万元,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开发产品——房屋(A小区)000 000

贷:开发成本——房屋开发(A小区)

000 000

(4)企业开发建设的A小区能够对外销售的配套工程已竣工验收,实际成本为150万元,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开发产品——配套设施

500 000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

500 000

(5)A小区住宅已经全部销售,结转其销售成本。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商品房销售成本

000 000

贷:开发产品——房屋000 000

(6)企业将开发的营业性配套设施—银行,作为本企业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用房投入使用,实际成本6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600 000

贷:开发产品——配套设施

600 000

(二)分期收款开发产品的核算

分期收款销售,是指按合同规定发出商品后,分期收回款项,并分期按收款比例结转成本的一种销货方式。分期收款开发产品和其他不具备确认收入条件的发出开发产品要通过“发出开发产品”科目进行核算。

【例3-78】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开发完工的B小区2号楼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给甲单位,总售价120万元,实际总成本100万元。合同规定,全部价款分两次付清,房屋移交时支付60%,余款于第二年底付清。作如下会计分录:

(1)办妥分期收款销售合同时:

借:发出开发产品——B小区2号楼000 000

贷:开发产品——房屋(B小区2号楼)000 000

(2)首次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7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

720 000

同时按收款比例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商品房销售成本 600 000

贷:发出开发产品——B小区2号楼

600 000

第二次收款时仍同首次收款一样确认收入,并按比例结转成本。如果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尚未收到款项,也同样要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未收到的款项作为应收账款处理。

(三)周转房的核算

周转房属于企业自己周转使用的房屋,所以在周转使用期间,要按期摊销周转房的成本。

为了核算企业周转房成本,应设置“周转房”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结转来的周转房的实际成本,其贷方登记每期周转房的摊销额和转作其他用途的周转房的实际成本。其借方余额反映的是在用的周转房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设置“在用周转房”和“周转房累计摊销”两个明细账户进行核算。其中“在用周转房”反映的是在用周转房的原始成本。“周转房累计摊销”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在用周转房的累计摊销额。周转房总账账户的借方余额反映的是周转房的净值。

【例3-79】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企业根据需要将一批商品房暂作周转房使用,其实际成本为25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周转房——在用周转房500 000

贷:开发产品——房屋500 000

(2)企业计提本月周转房摊销额12 000元,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开发间接费用000

贷:周转房——周转房累计摊销000

管窥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成本控制 篇6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各阶段;成本控制

对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对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商获得盈利的保证,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目的就是获利,要想获得更多大的盈利,房地产商就要对开发成本进行控制。对开发成本进行控制也是为了确保开发的各个阶段能够顺利地开展。总而言之,开展成本控制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房地产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1.1 土地成本的控制 在房地产建设当中,土地的购买费用是房地产建设的主要费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房地产的建设成本,在立项阶段,房地产商要加强对土地的成本控制。首先,房地产商要对各地的土地进行价格调查,由于土地市场上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如果房地产商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土地,将能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影响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房地产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了解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努力想办法获得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降低开发成本。影响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土地的成本、建设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相应的销售财务成本等,除了土地成本不同地区的差别较大外,其他成本的差别并不大。因此要想获得成本优势,房地产商就要以合理的价格来购买土地。

1.2 加强对项目资源的了解,降低投入成本 在立项阶段,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房地产商就要加强项目资源的了解,如交通便利程度,环境因素、拆迁费用等。如房地产商应该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来进行开发,这样才能确保楼盘的销售量。其次,在选址的时候,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如果周围地区存在一些污染较大的工业,是会对销售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的。除此之外,房地产商还要考虑要拆迁费用,如果所选的地方是旧城区,就会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拆除,在建筑物拆除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会对房地产的开发进行产生因素。在进行项目选址的时候,房地产商一定要对多个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

1.3 加强对施工材料价格的了解,有效控制成本 影响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费用就是施工材料的价格,施工材料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在立项的时候,房地产商就要对施工材料市场进行调查,在施工材料最低或者最合理的时候购进材料,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

2 房地产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2.1 开展设计投标,加强成本控制 在房地产设计阶段,房地产商可以通过开展设计投标,进而加强对开发成本的控制。通过开展设计投标,可以增加设计阶段各个设计单位之间的竞争,房地产商可以以最优的价格来获得最合理的设计单位,实现设计费用最优化。而且通过设计投标,房地产商还能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价格与质量的最优化,进而控制开发成本。

2.2 实行限额设计管理 为了加强对房地产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房地产商可以通过实行限额设计管理,加强对设计成本的管理。在选择恰当的设计单位后,房地产商可以结合企业的投资费用来对设计费用进行预计投资,然后按照预计的投资设计费用来控制设计阶段的费用。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房地产商的预计设计费用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并且确保施工图的合理性,确保房地产的投资费用不超预算。实行限额设计管理,并不是缩小对设计阶段的资金投入,而是实现投资与设计质量之间的最优化,降低开发成本。

2.3 选择最优方案 在设计阶段,房地产商应该结合各种因素来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并且房地产商要结合当地的需求和实际条件来选择经济合理化、功能完善化的设计方案,进而加强对人们的吸引力,提高销售量。例如,在设计的时候,房地产商可以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当地的情况来设计最合理的户型布局、户型的大少、楼盘的外观等,在吸引当地人们兴趣的前提下将设计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房地产商就要努力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3 房地产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3.1 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会成立多个部门,每个部门之间要加强相互沟通,特别是与成本控制部门的沟通,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例如,材料采购部门要加强对成本控制部门的沟通,在发现某材料价格上升或者是下降时要及时地与成本控制部门,在材料价格下降的时候多购进材料,在材料价格上升的时候少购进材料,进而加强对施工成本的控制。除此之外,施工部门也要加强与成本控制部门的交流,这样成本控制部门才能及时地了解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问题,才能及时地制定应变措施,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部门之间要相互联系,各个部门要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对开发成本的控制。

3.2 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 影响房地产施工费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所选择的施工方案不够合理,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进度,也会增大施工成本。故此,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施工单位一定要与各个单位进行沟通,对施工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完善,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例如,在进行桩基础的施工时,由于打桩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在进行桩基础施工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水源,进而降低水的运输费用,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通过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切勿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避免不必要的施工费用支出。

综上所述,从立项阶段到设计阶段,再到施工阶段,房地产开发商都要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房地产开发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获得开发成本的优势,获得更多的盈利。

参考文献:

[1]王健滨.浅析房地产成本控制[J].现代商业,2010,24:51+50.

[2]任宝峰.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J].经济师,2010,10:286-287.

[3]蔡永东.浅谈房地产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0,20:88-89.

开发阶段 篇7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搞好成本控制,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了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经营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施工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正确反映成本消耗。现行成本会计核算不利于企业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作出全面的计算与分析,企业无法全面控制成本,从而无法达到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必要的开支,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的减少,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 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工程项目成本按经济性质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的消耗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实现预定成本目标。

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成本控制是综合性和群众性的。在施工企业中,很多员工认为成本控制是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的责任,和自己无关。从而导致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甚至为了能将自己的工作干好,会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

2.2 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材料的控制权完全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浪费,积压、超支和员工的窝工或员工工资超支严重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2.3 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承受的经济损失。

2.4 其它问题

如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到位、竣工结算和款项回收制度不健全,企业反索赔管理不足等问题。当然,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穷尽的,此处不对这些问题进行过多的阐述,但在下面的方法中提出了必要的改善措施。

3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改善办法

1)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都应该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用具体的成本控制指标作为其奖惩的依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总之要使各参建人员明确自己对成本管理的所负的那份责任,使每个员工都有主人翁意识。

2)施工过程主要成本和费用的管理上,我主要从材料控制和费用控制两个方面做大概的论述:一是材料控制。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1)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2)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3)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1)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2)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3)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二是费用控制。工程项目的费用主要就是管理费用,我们要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对业务招待费更要严加控制,避免蛀虫借此项目大吃大喝,或者中饱私囊。

3)严把质量关,做好质量控制,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但也要注意质量的提高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的,项目经理也不能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应该把握好质量与成本的度,不要顾此失彼。

4)合理控制机械费,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提高机械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要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以确保工程竣工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在反索赔问题上,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有关部门签字,然后存档,以避免出现大量的赔偿费用。

4 结论

以上主要从4个方面谈了施工阶段开发单位的成本控制,但对于成本治理这个大课题,远不止这些内容能够囊括,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之不断完善成熟。总之,开发单位的人员要做到统观全局,重视企业出现的上述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为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辅平道路。

摘要:企业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是企业治理中房屋的主题。目前, 许多施工企业都在深度项目开发, 深度多元化发展, 对项目开发单位而言, 工程成本的控制需要从建设期的决策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全过程来进行控制, 此文仅就施工阶段施工开发企业工程成本的控制作阐述。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开发企业

参考文献

[1]黄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J].科技资讯, 2006 (31) :51.

[2]陈志江, 陈静.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四川建材, 2006 (2) :119-120.

[3]舒伟.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J].建筑施工, 2002 (12) .

现阶段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探索 篇8

一、土地一级开发内涵和开发模式分析

(一)土地一级开发含义

土地一级开发主要指的是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由政府统一组织的征地补偿、土地平整、土地规划设计、一级土地拆迁安置和市政基础建设等,能够按期达到土地招标和土地行为。土地一级开发的过程也是由“生地”变“熟地”的过程,使土地达到出让条件,同时这种形式使开发商不在承担与商品房建设无关的涉及基础建设和土地开发的工作。目前,我国土地一级开发主体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另一种是由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主要指完全由政府建立的土地储备,或者是由国家控股的企业实施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主导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利用招标的形式从多家企业中选择一家企业进行负责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二)土地一级开发模式

1. 自负盈亏模式

自负盈亏的土地开发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企业受政府政策影响比较大,房地产企业实施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其收益率。这种开发模式一般有企业主导,所以开发初期就确定了土地一级和二级联动,在开发过程中争取在一级开发中收益,同时又能够保障在未来的二级开发中取得相应的效益,也使土地有较大的增值空间。但是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政府对市场中地价的控制度不高,影响政府对国家土地的宏观调控。此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早期应用比较多,但是从长期发展结果来看,其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小。

2. 社会投资人模式

这种土地一级开发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在土地应用中利用严密的计划控制土地供应市场,使之成为统一开发、管理的经营模式。此模式下政府对土地有完全的控制权,在土地一级开发过程确定施工企业的方式是招工,其模式发展优点是保证市场顺利完成,同时保证土地开发项目能够实现效益的提高。政府和一级开发商进行土地划分后,实施利益划分时必须要有固定的议价分成和收益,利用不同的方式操控市场,这种发展模式开发形式比较简单,对项目开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也存下相应的缺陷,比如政府财政压力大,往往出现融资渠道狭窄的现象,容易出现融资困难的现象。

3. 收益分成模式

这种模式下土地储备控制一般由政府控制,政府在土地一级开发中其主导性作用,并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实施土地一级开发,这种模式是我国土地一级开发的主要模式。开发形式是政府依据一些开发需求,在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实施土地出让计划,在开发前准确的确定土地使用权人,并由双方共同完成土地的验收工作,这个过程是政府主导土地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够很好的减轻政府土地开发中存在资金压力问题。

二、政府购买服务收取固定报酬的模式

财综【2016】4号文件明确指出土地收储规范制度,核心内容包括:清理压缩土地储备机构、规范土地储备行为、加强土地储备规模控制、妥善处置土地储备债务、调整土地储备筹资方式、规范土地储备资金使用管理、推动土地收储政府采购工作、加强土地储备项目收支预决算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文件明确的指出,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要深入的分析当地实际情况,并积极的探索政府购买土地的方式,分析土地收购过程中涉及的拆迁安置费用和补偿服务形式;另外,土地储备机构还必须要积极的探索出一种政府购买储备土地前期开发的策略,包括与储备土地相关的供水、排水、照明、土地绿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地方财政政府各个相关部门要应该配合土地机构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并将时尚内容公布出来,严谨土地市场中出现层层转包的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供应商和项目承接主体还必须履行其合同契约,按照约定的数额承接报仇,项目多涉及的融资必须要相互融资。

该文件出台,意味着土地收储及土地一级开发即将回归设立之初的统一性和公益性安排,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具有巨大意义,明确了我国土地一级开发的政策方向及政策支撑。同时也对土地一级开发的融资提出更高的要求,财综【2016】4号文件明确“2016年1月1日起,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储备贷款。”为此土地一级开发融资可以积极探索设立产业基金、引进保险资金等。由于我国“营改增”的政策对土地一级开发是按建筑业交税还是按“服务业”交税未进行明确,也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

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的企业土地一级开发财务核算

(一)企业按照与政府签订购买协议、开发土地区域规划,同时实时财务核算需要分析,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可以实施人为划分核算区域。

在核算过程中要注意,一般企业开发区域面积较大,在核算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划分为介个小区域进行核算;如果开发区没有明确的规定开发后需要每年扩大面积,可以事先确定好部分区域的面积,然后依据实际面积实施财务核算分析。

(二)企业投入建设的核算按照“开发成本”科目实施核算。

“开发成本”账户依据具体的企业发展区域可以按照二级明细实施分析,并依据企业发展实际请设施科目明细标准: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该标准明确规定,土地开发中涉及核算的企业必须在开发前期获得土地征用补偿,包括拆迁费、安置费以及植被补偿费等等,并明确的额记载土地征用的数量,以便为土地开发顺利实施做保障。

2.“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此项目标准规定在土地储备过程中主要核算内容包含:“道路绿化、污水处理、通信以及水电处理等等”

3.“资本化利息”:这个标准主要将的是核算企业在分析的过程中,土地开发向金融机构借款而发生的资本条件的利息费用问题。

4.“其他开发费”:这个标准主要说的是在核算方面的除了要分析其他相关开支费用外,还有考虑的其他费用支出。

5.“转入开发产品”:这个项目主要说的是核算土地开发竣工后结算后的开发成本,这种成本形式一般用红字记载。

(三)结转土地开发成本;这个明细方式主要讲的是土地开发构成中“开发产品”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并按照一定的形式设置二级明细目录,并将记载的数值转入企业土地储备的应收账款中。

(四)根据与政府签订购买协议约定获取报酬。报酬通过营业收入来核算。

四、结语

目前,我国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发展相对比较完善,能够保证土地开发的顺利实现,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开发模式可能会制约土地的开发利用。在社会迅速发展下必须对土地一级开发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和优化,解决土地开发中融资问题,促进土地开发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纪丽娟.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王旭升.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3]钟斌.BT项目与土地一级开发结合实施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孟媛,赵婷婷,李灿.顺义区土地一级开发规模预测及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186-189.

[5]赵世臣.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开发阶段 篇9

关键词:校本课程,民族节日,文化,小学阶段

一、校本课程的提出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此规定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发展。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的前提下, 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本精神, 积极并努力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在一定程上填充国家课程无法顾及的地方差异性和传承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不足。民族的节日文化体现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 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特别是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受到特别关注, 民族地区的各校课程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自下而上”地随之改变, 不仅在比例上民族文化课程有所增加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趋于合理, 新的民族课程体系以形成, 即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和民族地区校本课程。为求达到多元文化良好发展的教育目标,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 以多元民族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 以民族文化为着力点, 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形式。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一) 开发校本课程, 能够改变单一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教育部基本掌握着我国的课程决策权, 显而易见的, 集权式的课程管理存在很大弊端, 灵活性不够。教学内容一直在追赶社会的发展, 并不能契合各地区、各校的实际情况, 无法全方位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是被普遍认可的教育原则, 现实的教育情境却并没有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实施, 统一的标准和存在差异的学生就必然成为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改变现状, 弥补集权式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所存在的诸多不足。

(二) 学生生理和心理机能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 不仅对知识积累还是思维方式培养, 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阶段进行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 对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各项素质都极为重要。对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满足与尊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在真实课堂情境中对节日文化的内涵融入, 进行师生互动, 初级阶段的学生会更加活跃在贴近自己生活的课程中, 从而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情景变化对课程可以更好地加以修订。这种民主的开放课程体现了开发此课程的诸多优势和特色。更好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三) 民族文化的日渐消陨。

随着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普通话推广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冲击, 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 一些独具本地区特色的资源在逐渐消失, 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以民族节日文化为例, 笔者通过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本地区蒙古族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做调查发现, 学生对本地区的民族节日知之甚少, 教师也极少利用本民族的节日为资源进行教学, 如此, 民族的节日文化难以得到传承是必然的。民族节日是本民族地域性、承传性、稳定性的一大体现, 节日的沿袭和前传后承, 具有深厚、传统和久远的影响。以节日内容、节日文化内涵为资源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

三、关于小学阶段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对策的思考

(一) 健全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校本课程管理区别于学校的日常管理, 校本课程幵发需要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组织内部成员都是平等的, 拥有自由表达和发言的权利, 是横向的组织管理, 而不是纵向的行政管理。建立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各尽其责, 合力打造有本校特色的以节日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

(二) 建立教师共同体

教师要同外界分享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 将对校本课程开发大有裨益。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线工作的教师们共同贡献智慧, 一味的“孤军奋战”, 这样会不利于校本课程的更好发展。具备开发愿望和能力教师之间加强引导、广泛交流与合作迫在眉睫。增强校与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共同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三) 教师进行在职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之一的体现者是教师, 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担此重任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广大教师进行在职的校本课程开发必要的培训。进行专业培训使教师们更好地了解最前卫最科学的课程理论及相关的课程知识, 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中来提高教师应掌握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 对教师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课程质量以及社会的满意度都进一步的提升。

(四) 挖掘节日文化内涵, 合理利用各种民族节日文化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蒙古族节日马奶节, 牧民们在金秋八月收获的季节里, 为了祝愿幸福安康、吉祥如意、人丁兴旺, 所以以洁白的马奶作为节日的名字。象征着草原的兴旺, 同时也唤起人们对马奶哺育的感激、尊敬之意。此节日也可以在校园中开展, 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一起欢度节日, 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节日的价值和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育意义。节日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展也具有相应的丰富性。

(五) 构建形成性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服务的主体, 实现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的途径是建立起促进学生和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念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 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 构建形成性评价方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利支撑, 并能够及时反馈该课程的实施状况, 为进一步开发民族校本课程提供依据。

四、结语

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校本课程的时间并不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是改变集中课程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建设特色学校,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适合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理论建设。不同学校的自身条件和资源不一样, 因此, 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是不固定的。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基地, 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 为课程开发建设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 给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能和专业成长的平台。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评价者, 应该增强校本课程意识, 有意识地提升和丰富自己的课程理论。具有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立对于每个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都有长远的影响。以本地区文化特色为出发点、落脚点和立足点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缺陷, 树立拓宽学生视野和丰富学生精神视阈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任静.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蒙淑毅.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以广西大化县民族民间文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杨淑媛.民族节日文化的当代变异[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期总第124期) .

开发阶段 篇10

1 审核软件企业, 关键看其对软件开发阶段的正确划分

1.1 如何区分软件设计和开发阶段

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设计与开发阶段来说, 即使是开发人员也不一定能够非常具体的划分界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由于这两项工作都是为软件开发而进行的, 因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深入研究。当然, 深入研究的成果一定是积极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开发人员只要按照文档就可以进行编码和开发工作, 虽然有时候开发人员会在人事上进行一定的变动, 但是并不会对整体的项目造成太大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软件设计开发, 其根本意义就是从需求分析到设计说明书输出的过程。而开发过程, 包括编码, 并不属于设计阶段。这只是设计完成后将其转化为产品的一个过程, 相当于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由以上阐述,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 软件设计和开发阶段存在明显的区别, 掌握好这些区别, 就能够在划分的时候, 找到关键部位。从而对日后的工作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1.2 是否所有软件开发都有设计过程

一般情况下, 大部分的软件开发都存在一定的设计过程, 因为设计能够帮助软件开发工作更好的进行, 不仅可以少走弯路, 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开发人员完成任务。但是, 也有一部分软件在开发的时候, 没有设计过程。从现有的情况来看, 部分具有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 并不存在设计这项元素。如果说客户的设计开发实现过程中存有一定的分歧, 这种类型的企业只能是不断的与客户进行沟通, 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修改和确认, 而负责业务的企业只不过享有一定的建议权, 最终的决定权在客户的手中。另一方面, 现阶段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没有主动权。有一部分企业是能够自主设计开发软件的, 而且他们的水平较高, 能够胜任较难的任务。在这种类型的企业当中, 设计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同时也是审核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所以, 并不是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有设计过程,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夺。

2 审核要点

软件审核是软件开发、设计的重要工作, 不仅如此, 还能够对日后的应用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软件审核工作可以及时的检查出其中的问题, 并且进行优化处理, 避免因为任何一个漏洞对软件的整体应用和发展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此就软件审核要点进行一定的阐述:

2.1 软件开发实现过程的策划

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企业应该对开发流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总体策划, 这样不仅能够对软件起到较强的保障作用, 同时可以简化整体的工作流程。本文认为, 必须对开发的各个阶段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作标准化。比方说所需要的模板可能有:项目立项报告项目开发计划书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在这些具体的要求下, 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需求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需要负责的领域, 在软件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融入制度化的元素, 彻底杜绝隐患的发生。

2.2 对每个开发项目的策划

软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 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样元素。从主观上来说, 软件的出现, 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需求。现今的软件被划分的十分详细, 所以在今后审核的过程中, 需要对每个开发项目进行一定的策划, 达到“化整为零”的目的。其实,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考虑某些阶段和文件的合并, 这样不仅节省时间, 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为日后的其他工作做好准备。如果有外包, 还应考虑从设计、开发、测试、安装调试、售后维护各阶段对外包方的要求、管理、接口、配合等问题。但这些策划也应经过评审, 即不能随意删减开发流程。由此可见, 对每个开发项目的策划能够对软件的开发、设计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

总结:本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设计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及审核要点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 划分工作越来越明确, 很多的工作不仅能够利用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 同时在效率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 由于审核要点逐渐的被重视, 因此审核工作也在有序的进行。当我们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优势时, 再加上两项工作的积极影响, 未来的软件开发、设计能够获得一个更大的建树。

摘要:当计算机问世以后,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利用计算机可以更加高效的工作, 也可以迅速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难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 大部分的功劳是属于软件的。软件虽然通过硬件来展示功能, 但是软件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阶段的问题是,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设计与开发阶段没有一个标准的划分, 同时在审核问题上, 也没有一套较为清晰的考量方法, 使得部分软件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软件,设计,开发,审核

参考文献

[1]杨丽松, 张大年, 关忠良.铁路软件企业实施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 (08) .

[2]吴学军, 郭力兵, 奚宏明, 王玮, 茅文浩.航天测控软件测试过程新模型的应用研究[J].遥测遥控, 2011 (04) .

浅析软件开发阶段性能测试与调优 篇11

关键词:JAVA;.Net;性能测试;调优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2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Optimization of Software in Development Phase

Xu Jun

(Hunan Electronic Product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Institution,Changsha41000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lower performance of softwa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because of the pursuance of efficiency and reus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on java and .net platform.In addition,people increasingly pay more attention on software performance testing.This article focuse on the purpose and method of software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optimization at the stag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Keywords:Java;.Net;Performance testing;Optimization

一、引言

面向对象的代码编程的高重用性带来了JAVA和.Net成为了非常高效的目前最流行的软件开发平台。然而这种高效所带来的性能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JAVA和.Net语言现在活跃于各自所构建的一套开发模型中,再加上分布式的部署,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摆在了性能测试人员的面前。性能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为什么要进行代码层性能测试

原因:代码缺陷对生产阶段软件性能有致命影响。

作为性能测试人员对代码级缺陷所导致的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往往只能感到无可奈何,我在此只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要轻视由于一行简单代码对整个软件系统的性能所造成的影响,而事实上这些代码问题往往是致命的。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建立ODBC数据库连接池后,开发人员在对数据库进行了一系列操作代码后,最后却遗忘了闭合打开的连接(或没有及时闭合打开的连接,当然后者更为常见)。在测试人员进行功能测试时,显然这种缺陷不会导致任何不良结果,数据库被顺利访问,而且得到了返回正确的结果集。然而这种缺陷如果就这样一直隐藏于代码深处被带到生产阶段,在使用性能测试工具进行并发测试时,这个缺陷就显露无疑,在大量连接池被建立后,却没有一个被及时的释放,数据库连接池溢出异常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性能测试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应用架构不甚熟悉,项目又要尽快实际运营,唯一指望的方法就是在配置连接池参数时尽量增大连接池大小和期盼在重新启动数据源之前,连接建立数不要过大而导致溢出现象。显然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是不可行的,这样设置的后果不仅导致了大量内存被开辟的大量连接池所消耗,而且这种听天由命的做法很难为此长久。

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性能测试可以尽早的介入整个软件开发项目,在代码层进行性能测试是势在必行的。

三、在代码层测试中引入自动化性能测试工具

对于代码层的测试,我们首先要感谢大量优秀的软件静态分析工具,这些白盒测试工具完全可以在软件开发早期“第1时间”发现由于代码缺陷可能引发的性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软件的质量。但这就足够了吗?

作者曾经阅读过MSDN上一篇关于如何提高.Net中字符串执行效率的文章,文章主要阐述了在进行字符串拼接时,使用StringBuilder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我在初次接收JAVA基础课程时,老师就教诲我使用JAVA中StingBuffer进行字符串拼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代码性能。为什么作者要在这个地方提到这篇文章呢,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用来总结和衡量代码性能的思路——在代码层测试中引入自动化性能测试工具。文章并没有单纯的从字符串运算原理的角度去证明StringBuilder是如何成就性能优势的,而是阐述了是如何利用性能测试工具ACT(Microsoft Application Center Test),对一个可以灵活迭代创建拼接字符串次数,单独建立并注册IHttpHandler的ASP.NET页面进行并发性能测试,来对这一理论加以证明的。

重要的启发就在于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在代码层进行性能测试,是一种可以提供给开发人员对代码实现方法进行择优和有效调优的最有利依据。

四、应用自动化性能测试工具测试代码效率

对于如何利用性能测试工具来进行代码层的性能测试,我想举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简单的可以说只是在JAVA程序员测试代码层执行某一段代码消耗时间的古老方法上加上了一层自动化性能测试工具华丽的光环而已,但是这种简单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有效。

JAVA为我们提供了System currentTimeMillis()方法,可以得到毫秒级的当前时间,我们在以前的程序当中一定也写过类似的代码来计算执行某一段代码所消耗的时间。

Long start=System.currentTimeMillis();

Action();//所执行的代码

Long end=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ime lasts”+(end-start)+”ms”);//代碼执行时间

现在的场景是,我们需要进行jdbc连接池SQL执行效率的测试,需要测试出不同SQL查询组合,在并发查询,得到相同结果集时,哪个更加优秀,以及数据库系统的资源损耗情况。我们在这个例子中,还可以附加用户或开发人员所期望的结果集响应返回时间底线为100ms,使用LoadRunner8.0中所提供的Java Vuser协议教本,对以上的代码进行稍加改动如:

Lr.start_transaction(“SQL执行效率”);//事务开始

Lr.rendezvous(“集合点”)

Long start=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QLEX();//jdbc对数据库查询的代码

Long end=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sulttime=end-start;

If(resulttime>100)

{

Lr.error_message(超出底线查询时间”)

Lr.set_transaction_status(lr.FAIL);

Lr.end_transaction(“SQL执行效率”,lr.FAIL);

}

Else

{

Lr.end_transaction(“SQL执行效率”,lr.PASS);//事务结束

}

Return ();

利用这样的脚本使用LoadRunner Controller进行多用户并发测试,通过Monitor进行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资源利用情况和SQL执行情况相关数据的收集,通过事务响应时间图和吞吐量图分析整个系统整体情况,通过error_log分析在底线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有多少jdbc连接满足条件,以及是否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性能现象,综合测试结果,衡量代码执行效率情况,开发人员完全可以得到或促使得到一个高效可用的jdbc连接操作。

当然你可以将测试脚本变化的更加复杂,如想要分析程序中对象在并发压力下所消耗的虚拟机堆空间,我们就可以利用Runtime类的freeMemory()和totalMemory()方法,按以上所介绍的思路稍加改动即可实施。

对于.Net方面,LoadRunner提供了.Net Add-in插件,近来如何利用Visual Studio发挥出LoadRunner最大能力,进行.Net代码级性能测试已经成为性能测试人员研究的新课题。

五、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测试的介绍,摆在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面前的一个好处,就是利用自动化性能测试工具的测试不仅可以在早期发现代码缺陷所造成的性能问题,更可事先对代码组合、框架、设计模型进行相关性能测试,从而决定到底选择哪种代码组合、框架、设计模型、数据库设计更适合,以避免重大决策性失误而导致的生产阶段难以挽回的性能问题。

参考文献:

[1]IOS/IEC 15939.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过程

[2]Peter Zadrozny,Philip Aston.J2EE性能测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王约约.LoadRunner创建Vuser教本8.0中文版[M].Mercury Interractive

对新阶段内蒙古扶贫开发的认识 篇12

一、准确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

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目前,内蒙古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一)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全区还有157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正是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区扶贫开发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扶贫开发已从解决温饱转向促进发展

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已从解决温饱转向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不仅要在解决吃饭、花钱的问题上攻坚,还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攻坚。我们必须把扶贫攻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定位,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上定位,使各项扶贫措施更加治根本、利长远、惠民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打好基础。

二、扶贫开发要科学统筹

扶贫开发是一项内容广泛、工作精细务实的系统工程。帮助贫困嘎查(村)及贫困农牧民实现全面发展,必须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和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抓住关键、科学统筹,努力增收增效。

(一)要瞄准扶贫对象,切实解决工作脱靶的问题

对于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标准制定和识别,是一个长期影响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的问题,也是导致扶贫开发绩效难评定,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识别与进退机制。在对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精准识别上,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嘎查(村)两委班子要对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最基础的信息资料,按照贫困线标准,自下而上,由每个村村民自我申报,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评议、公示无异议后,报旗县级复核后确认。同时,为防止各环节虚报、瞒报贫困人口,应该由盟市级扶贫办加强对上报人数的审核认定。将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建档立卡,通过建档立卡,电子化管理,实现对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的有效管理。

(二)要规范贫困户的帮扶机制

无论是以干部或是处室(党支部)到户帮扶,在制定规划和帮扶措施上都要围绕贫困户贫困原因、发展意愿来量身定做,切实把政策用在为贫困农民谋利上,把资金用在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上。

(三)要深入调查研究论证,科学制定扶贫规划

为了保障扶贫攻坚工程的实施,全面实现农村牧区脱贫致富和“十个全覆盖”目标。在制定嘎查(村)和贫困户扶贫发展规划时,帮扶单位及驻村工作队与嘎查(村)两委班子应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户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据本嘎查实际情况,制定扶贫发展规划。在制定嘎查“村”扶贫发展规划方面,要紧紧围绕自治区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任务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为重点,编制扶贫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编制到户扶贫发展规划方面,要突出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劳动力素质状况、贫困户发展意愿等方面因素,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扶贫开发要注重提高效益

(一)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发展项目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力求扶贫项目建而能用,建而会用、长远管用。目前,扶贫工作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多处在老少边穷地区,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增收创收渠道少,村中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返贫现象严重,脱贫难度大。因此,要围绕嘎查(村)级规划确定的六项建设任务、到户帮扶规划确定三项重点工作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确定扶贫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力求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排解决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电网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证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提高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依据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市场消费状况、劳动力资源等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项目。如肉牛肉羊育肥,肉鸡、生猪养殖,蔬菜、水果种植等项目。农村村容村貌和公共事业建设方面,要解决好新时期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需要,如村屯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以及危房改造、院墙改造、人畜饮水和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民生项目。

(二)需要严谨务实的干部队伍

上一篇:课程修订下一篇:平台战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