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及故障解决

2024-09-20

维护及故障解决(共12篇)

维护及故障解决 篇1

1 引言

自2005年10月交通部发布《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后,此后将近5年的时间内,公路计重收费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开,全国实施了货车计重收费,计重收费在国内得到极大的推动。计重收费对遏制超限运输车辆、保护公路桥梁设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根据笔者在高速公路从事机电系统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方面的经验,计重收费设备的重要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收费设备,其称重精确度决定着司机的缴费额多少,这类问题处理不好,会引起堵车、投诉等诸多矛盾,这些将极大地影响通行效率。因此称重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故障的快速排除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整个收费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

2 称重系统构成

动态检重系统是对行进中的车辆进行动态称量的装置,由动态衡器、车辆分离器、轮轴识别器、称重控制柜、称重管理计算机系统等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动态衡器、轮轴识别器、称重控制柜(放置称重控制器及附件)和车辆分离器一般安装在检测车道入口适当位置,称重管理计算机则安装在收费亭内。进入车道的车辆按一定的速度匀速通过动态衡器,由称重控制器检测称重传感器及外围检测器件的信号,并经过分析处理得到通过车辆的轴重、轴型、总重等数据。

2.1 动态衡器

动态衡器是由秤体(单一称重台面)、称重传感器、限位结构、自复位结构组成的结构型称重系统。

2.2 车辆分离器

车辆分离器主要用于为检重系统提供车辆驶入、离开信号,完成车辆的分离。车辆分离器由红外光幕或地感线圈构成。

2.3 轮轴识别器

轮轴识别器由轮轴检测器及其控制器组成。用以判别驶过车辆轮轴的类型。

2.4 称重控制柜

称重控制柜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在控制柜中布置了称重控制器、电源、外围设备控制器、轮轴识别器的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单元。机柜采用IP66防护等级。

2.5 称重管理计算机

称重管理计算机系统(选配)包括工控计算机、称重应用软件、票据打印机、户外大屏幕等,配置在收费亭内。称重管理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接收称重控制器测得的车重信息,进行数据的处理、显示、储存和打印。系统提供以动态链接库形式的数据接口,安装在收费计算机中,为收费软件提供称重数据。

3 日常维护

良好的使用环境和定期的维护保养,能提高称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延长电子衡器的使用寿命。

定期检查轮轴识别器工作面,保证无硬物覆盖其表面,以免行车时损坏。定期检查称台四周缝隙,不得有硬物阻塞,定期清理,保证称量的准确性。定期检查排水孔,保证排水通畅。否则基坑积水过多将严重影响称量精度。保持行车道的路面及称台面整洁,清除阻碍车辆行进的杂物。每2月使用黄油润滑称体限位机构钢珠。保持传感器接线盒密闭、干燥清洁,盒内使用干燥剂防潮,并定期更换干燥剂。注意保持红外光幕玻璃表面清洁,定期擦拭,保证正常分车。定期检查称重零点是否稳定,通过柜内仪表检查并设置。接触控制柜内电路板时注意防静电,不要触碰电子器件,以免损坏。定期检查系统中各种电缆连接情况,是否有松动、断裂、脱落等现象,包括电源电缆、传感器信号电缆、通信电缆、接地电缆等。不可带电插拔系统中各种通信电缆,如计算机与称重控制柜通信电缆、计算机与户外大屏幕通信电缆、打印机通信电缆等。规范称重管理计算机的日常使用和管理,避免随意安装软件与拷贝文件给系统带来不安全因素。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理计算机风扇防尘面板。

4 常见故障

4.1 红外光幕故障

红外光幕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束,接收器接收光束并指示导通、遮挡状态和输出故障信号。发射器有1个指示灯,正常情况下红色指示灯常亮,若发射器光束损坏或接收器被移走,则红色指示灯闪烁。接收器有3个指示灯:绿色、红色、黄色。当光幕通路时,绿色指示灯亮。当任何光束被遮挡,红色指示灯亮,绿色指示灯灭。黄色指示灯用于指示镜头污染或光束故障状态。观察红外光幕指示灯可判断红外光幕是否工作正常。使用控制柜内显示屏切换至诊断模式,使用物体遮挡红外光幕,被遮挡的光幕段的长度需大于20 cm。观查显示屏显示车辆信号变化,若有00—01变化,表示红外光幕正常,否则故障。

4.2 地感线圈故障

查看地感线圈附近有无铁质物体移动或其他可能干扰线圈信号的因素。查看控制柜内线圈控制器面板指示灯状态,红灯为电源指示灯,常亮表示供电正常。绿灯为线圈信号指示灯,常灭时表示无车辆信号,常亮时表示有车辆信号,亮灭转换时伴随继电器吸合和断开动作及响声。若绿灯闪烁则表示线圈未连接或线圈断线故障,需查看线圈连接状况。查看控制柜内线圈控制器面板1-8#DIP开关设置情况。确定为1-4 (OFF)、5 (ON)、6-8 (OFF)。使用控制柜内显示屏切换至诊断模式,使用铁板等物体在地感线圈表面晃动,观查显示屏显示车辆信号变化,若有00—01变化,表示线圈正常,否则故障。(注:在红外光幕未安装或出现故障时,地感线圈工作。)通过时无称重信息显示,则应采取以下措施:

(1)检查车辆分离器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设备供电是否正常,重新上电。

(3)检查控制柜内显示屏是否显示称量值。

(4)检查控制柜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电缆是否连接正常。

(5)使车辆重新通过。

4.3 称重结果误差较大

(1)检查车辆通行状态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通过称台时有超速、加减速、制动等情况;检查行车道路面及称台面是否整洁;检查系统称重零点是否稳定,即在称体上无车辆和杂物时查看控制柜内显示屏静态电压是否在0值附近,称重零点是否在最近一次设定值附近。

(2)检查柜子内底端4个传感器通讯线是否松动或者卡住线缆皮,导致无法连通。此故障下,零点和电压总和过大,一般在1000m V以内为正常,将柜内显示仪表调至静态下,多次重复置零后返回动态下看是或否恢复正常。如果仍然无法排除故障则拆下4个传感器对应的通讯线缆的绿白信号线,红黑表示电源线、绿白为信号线。万用表对应到直流200 m V。分别测试4个传感器的信号线,如果电压位于0.5~2.0 m V之间,则表明该传感器正常,否则故障,需更换传感器。

5 结语

总之,称重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确度是实施计重收费的关键,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等到设备发生故障才采取维修的观念,经常维护保养,防患于未然,计重设备才会稳定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鰡锋, 臧赤丁, 王宁涛.计重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要点和措施[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9 (11) :83~84

[2]李荣平.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使用寿命的思考[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10 (1) :107~108

维护及故障解决 篇2

光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及维护措施

院系:电信学院

专业名称:通信专业

实习单位: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学生姓名:陈望华

班级:通信三班

学号:11011366

电话:***

课题名称:基站运行与维护

指导教师:李雪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通信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数字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新型通信设备,科技的发展同时对于广大维护人员来说,掌握电信传输设备的维护检修方法是一个新课题。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电光转换器、光纤中继器、光电转换器、光缆几部分。每个环节的都有可能出现故障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所以文章从光传输设备的故障分析及维护措施角度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光传输设备;故障 ;维护

随着电网发展对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通信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数字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新型通信设备,如数字式电力线载波机、SDH光通信系统、数字微波设备、卫星通信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对于广大维护人员来说,掌握光纤传输设备的维护检修方法是一个新课题。

①从原理上讲,现代光传输设备采用数字技术,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模拟系统。维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相应的数字通信理论技术及相关知识。

②现代光传输设备大多是和微机/微处理器相结合,有智能化等先进功能,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理论水平才能充分管好用好它。

③现代光传输设备多属精细密集型,集成化程度高,电路复杂,表面安装器件难以接近(不可达性),常规的测试测量手段和方法已不能适用。

1光传输设备故障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电光转换器、光纤中继器、光电转换器、光缆几部分。由于计算机输出的是电信号,而在光纤上传输的是光信号,所以在计算机终端系统上需要添加光电转换设备,以实现不同信号之间的转换。电光转换器实现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而光电转换器则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由于光纤采用单工通信模式,如果在2个终端系统之间实现全双工通信,则需要2根光纤。光纤中继器用来延伸光纤的长度,防止信号的衰减,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①光发射机部分。通常最为常见的故障类型是光传输设备的电光输出失真,导致光信号传输失真,信号丢失较大。电光输出特性受温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光强度或偏置电流发生变化时, 电光输出曲线的工作区间将改变,上移或下移都产生光输出失真,接收机的输出信号有干扰。②光分路器部分。分路器负责光发射机的信号合理分配,平时没有搬移或动过分路器的端口,基本不会发生故障,若搬移或动过端口,就会使端口接触耦合不好或尾纤头沾染灰尘,导致光功率下降而使接收功率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应使端口接触良好或用专用清洁剂清洗尾纤头。③光接收机部分。接收机分散在各处,工作环境不如前端机房,发生故障的类型也较多,常见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电源部分和尾纤接头部分。光节点如果没有稳压设备或供电电压超出允许的工作范围,将引起接收机工作不正常或电源部分毁坏。,应注意通风散热。拔插后纤头沾染灰尘,将引起输入光功率下降,输出电平降低,使得整个光节点的电平降低,信号的载噪比下降,收视质量差。所以要使接头接触牢靠或清除尾纤头的灰尘。

2光传输设备维修与维护措施

2.1 光传输设备维修

①系统级、整机维修。系统级、整机维修是要从整个光传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当系统中断时,我们要通过现象和一些必要的操作,分析是系统中的哪—部分、哪些设备造成的,进行初步的故障定位。如一条载波电路中断,是高频通道问题还是载波机问题造成的;高频通道问题中是高频电缆、结合滤波器还是其他问题,载波机问题是本端机还是对端机,等等。

这些故障位置的确定,当然要通过仪器仪表进行测量测试。传输通路中信号电平是否正常、频率有多大偏差、波形是否正确……,这些都是判断的依据。

进行这一阶段工作,首先要对整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每一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信号在设备上的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完整的掌握,否则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②板级、元器件级维修。通过第一阶段的分析判断,我们已找出了故障的设备,紧接着就是二级维修,即板级、元器件级维修。实际上这两个阶段并无明显的界限,第二阶段是

第一阶段的继续,即对故障设备进一步确定故障板直至故障元器件。

故障点集中在某一具体设备,就要对此设备进行测试。按信号在设备中的流向一步步跟踪测试,找出中断点,确定出故障盘。例如信号流人某盘,正常情况下信号在盘内得到处理后输出为一固定数值或一数值范围,如果测出此盘没有输出或输出与标称值相差甚大,基本上就可断定此盘出了故障。

找出了故障盘,再定位故障元器件。一般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工作电压、电流是否正常,断电情况下测量其阻值大小、有无开路(短路)现象,也可按信号流程找出断点位置,根据具体情况而异。

进行板级、元器件级维修需要熟悉具体设备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各电路单元的电路原理乃至元器件作用、特征等,并能对各部分的信号特征做出正确判定。

很多情况我们可以从设备面板指示表计、告警信号灯等现象直接发现故障盘位,当然,这还是需要对设备和系统的熟悉和长期积累的经验。

2.2光传输设备维护措施

和维护模拟式传统通信设备和系统一样,熟悉掌握设备及整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流程等是维护检修的基础。除此以外,在实际维护工作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保持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包括设备供电质量的好坏,机房环境温度、湿度、防尘等等是否符合要求。这些是保证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的重要前提。一般说来,现代通信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

②现代通信设备往往不需再做那些日常繁琐的调整测试工作,如日测试、月测试、季度测试等,只需定期利用监控手段作预防性监视,在无故障或无明显故障迹象时,不提倡随意乱动机器设备,尽量减少人为障碍。

③检查设备和处理故障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带电插拔机盘和防静电。插拔机盘一定要先关断电源,工作时要养成戴防静电手钧的习惯。

④设备电路故障处理的主要方法是更换故障插件/插盘。有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备留些易损易坏的插件/插盘。由于机盘集成度高、装配密集、导线细,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自行修复,否则很可能会造成机盘整盘报废性损伤。找出故障盘后应及时和生产厂家联系,返厂修理。

⑤软件技术在通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备很多功能要靠软件来实现,不掌握相关技术就不可能掌握现代通信技术。

⑥要充分发挥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现代通信系统都有比较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它能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监测实时性指标,可进行故障监侧、故障类型判定及故障定位等,是预防性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有效工具。

3结语

光传输设备维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第一步要找出设备出故障的地方,并找出原因,并能对故障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只有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这些故障,才能给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只有不断提高维护水平,才能保障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电力线路运行故障及维护研究 篇3

此外,由于电力输电线路通常是输送距离远,电力输电线路错综复杂,可能会因为电力输电线路的某一条线路出现故障而造成区域性的线路输电性能失稳。所以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作为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避免因电力输电线路缺乏维护而出现线路故障造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电力线路常见故障

1.1外界因素影响

电力线路故障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是在无特殊情况下其特指线路在露天环境下,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机械操作,比较常见的有:雷击、倒杆、断杆等都是受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故障,倘若不能够有效处理这些问题,其后果不可估量。再者,充分考虑到10kV线路主要侧重于表现用户端,加上线路通道较为复杂,要穿插于各种建筑物之间,这也正是其容易产生线路故障的原因之一,可以将其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基于这样一种环境下相对较多的市政工程参与到城市建设中,也就是说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影响到市政施工和基础建设,都直接作用于10KV配电网线路。再有就是大多数配电网为了方面居民,其选址时大多选择在公路旁,而位于城区发生交通事故比较多,使得电线杆被车辆撞到,引发了断杆和倒杆现象。最后,随着城市化逐渐向郊区发展,部分线路逐渐被建筑物包围,而在实际中发现,在这个电力线路周围存在违规建筑物比较多,并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给线路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严重时无法实时掌握输电线路的安全状态,不仅影响正常供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给供电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1.2自然灾害所引发的故障

在特定条件下,自然灾害特指雷击,考虑到10KV配电线路具有路径较长的特点,而且其沿途并没有太多建筑物,也正是因为这样增加了其受雷击的机率。

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相应的城市绿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换一种方式来说,在开展绿化工作或多或少会影响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在研究中发现,累计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防雷技术较薄弱,预防雷击工作并没有充分落到实处。再有。10KV配电线路是绝缘子,并且常年风吹雨淋,加上空气中存在的灰尘、污垢常年累积,形成了一个污秽层,既增加了供电损耗,倘若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机率将大大增加。

1.3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际中经常发生因线路设备工作人员工作未落到实处或者是未按期检查线路,致使配电先线路发生故障。再有,部分线路维修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较为薄弱、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及时有效处理配电线路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将配电线路产生的影响最小化处理,从某种意义上那个来说给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然关键性因素便是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并未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使得线路维修人员长期处于一个无序状态,未及时处理配电线路中存在或潜在的故障,长久以往,使得配电线路发生故障,进而影响正常供电。

2.电力线路维护方法

2.1加强配网建设的质量与效率纵观整个电力系统

电力线路正常运行是电网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到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也关系到民众生产生活能否正常有序进行。基于此,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必须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额管理计划确保电网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升线路施工与维修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电力线路故障机率。

2.2根据外力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或维修计划

例如:电力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较为醒目的地方涂反光漆,既可以提醒过往的车辆,又可以普及民众知识。再有,雷击故障作为影响10KV配电线路有效运行的主要故障之一,有效处理好这个问题,能够降低电力线路发生故障的机率,以此提升电力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然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电力线路的分布区域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的初衷和目的便是有效避免雷电直击导线,将其分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线,达到降低塔顶电位的目的。最后,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针对电力线路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帮助设备阶段工频续流,将雷电电压限制在电力电路可承受范围内。总而言之,要想根本性降低电力线路发生故障机率,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和分布特点,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进到达到保护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目的。

2.3管理方面的防范措施

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大电力线路故障的管理力度,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责任考核,在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过程中,为有效降低电力线路发生故障机率奠定坚实基础。再有相关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其更好适应电力线路维修的高层次需要。

3.结语

造成电力输电线路出現故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此,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及时发现导致电力线路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对策。在日常使用中,输电线路长期暴露在野外,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也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此要加强运行维护工作,对不同区域和自然条件下的电力输电线路,加强分析、积极探索,全时段保护。这样才能及时排除电力输电线路的故障隐患,更好的维护电力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确保供电稳定。

维护及故障解决 篇4

关键词:铁路通信电缆,充气段维护,线路故障

0引言

铁路长途通信电缆采用充气维护方式。充气维护的目的, 一是预告电缆金属护套有破损故障;二是在金属护套破损孔洞等效为某一直径圆孔以下时, 电缆受到气流保护不进水。一个充气段的电缆都应在“预告和保护“之内, 从这个意义上讲, 电缆充气段又叫电缆保护段。

在通信电缆的生产、施工和维护中, 常常会遇到诸如金属护套漏气, 芯线对地 (金属护套) 或芯线间绝缘不良, 芯线断线, 线芯混线, 芯线碰地, 同轴电缆内外导体短路及内外导体间耐压不良等故障。

1铁路通信电缆充气段维护技术要求

1.1 影响电缆充气段长度的因素

1.1.1 电缆气阻

在充气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电缆气阻越大, 充气段越短, 反之越长。

1.1.2 充气压力

在电缆气阻相同 (同一程式电缆) 的条件下, 充气压力越大充气段越长, 反之越短。铁路长途通信电缆采用70 KPa压力充气。

1.1.3 充气制式

充气制式中有自动充气制、定压浮充制和定期充气制。自动充气制和定期充气制, 因为充气压力高, 一般为120 KPa能保护的电缆长度长。定压浮充制补气压力小, 一般为70 KPa, 能保护的充气段长度短。铁路长途通信电缆大部分都是定压浮充制。

1.1.4 供气方式

供气方式分双气源与单气源2种。双气源是从电缆两端供气, 因补气量增大1倍, 故充气段长度长。单气源是从电缆一端供气, 补气量小, 充气段长度短。目前铁路长途通信电缆充气段大部分都是单端供气方式。

1.1.5 保护流量

电缆的保护流量, 是在电缆有规定的漏气孔洞时, 保护电缆不进水, 需从孔洞中流出气体的最小流量。从定义知, 如果电缆的保护流量定得高, 富余量偏大, 充气段就短, 反之充气段就长。

制定电缆的保护流量应考虑线路等级。如干线电缆或大容量的电缆等级应高一些, 非干线电缆或小容量电缆等级可低一些。保护流量除与线路等级有关外, 还与电缆结构有关。一般裸铅包电缆的保护流量大, 油麻恺装、塑料护层等直埋电缆保护流量小。

邮电部门确定的参考保护流量为对称电缆300 ml/min, 中同轴电500 ml/min, 国外有资料规定保护流量为105 ml/min。我国铁路长途电缆为铝护套2级防护结构, 保护流量可小一些, 建议对称电缆采用105 ml/min, 小同轴综合缆与光电综合缆采用210 ml/min。

1.2 充气段长度设计

根据前述铁路长途通信电缆气压维护的5个条件设计充气段长度。为便于维护管理, 充气段不论何种程式的电缆, 单端供气的充气段长度为6 km;双端供气的充气段长度为24km。

1.3 解决充气段超长的方法

解决充气段超长问题, 可采取临时补救措施与彻底解决2种方法。

1.3.1 临时补救措施

临时补救措施, 是指设备无大变化, 同时又要保证电缆安全的方法。

有条件的充气段, 将单端气源供气改为双端气源2个方向供气。采用这种方法, 气流可以增加1倍。双气源从充气段两端供气当然最好, 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 有一个气源从中间某一站供气也可以, 例如从末端6 km处供气, 正好成为一个单端供气段, 充气段电缆的安全就有保证了。

如果电缆充气段过长 (大于标准值) , 远端有大漏气时, 单端提高供气压力不能奏效, 此时应将备用的便携式充气机运到现场, 在靠近漏气点附近的气门处, 给电缆补充气源。这样做对电缆的安全度很有好处。

1.3.2 彻底解决措施

彻底解决充气段超长间题, 应在电缆大、中修中逐步进行。解决的方案是重新调整充气段长度, 将单端供气改为双端或多端供气, 充气制式仍采用70 KPa定压浮充式。充气段长度以双气源供气为准, 应<24 km。如果3气源供气, 每2气源间隔应<24 km。多气源供气也应<6 km。

2电缆线路故障解决方法

在通信电缆的施工和维护中, 常常会遇到诸如金属护套漏气, 芯线对地 (金属护套) 或芯线间绝缘不良, 芯线断线, 线芯混线, 芯线碰地及内外导体间耐压不良等故障。要借助通信故障探测及仪器, 根据实践经验来判别、查找或排除故障点。

2.1 绝缘故障判断

2.1.1 故障判别方法

用摇表测试被测电缆, 摇表摇动时若表针指向“∞”, 说明芯线对地绝缘良好;若是指针指向“0”或示数很小, 则说明芯线对地绝缘不良。此外, 这种故障判断也可以用万用表的“Ω”档进行。

2.1.2 绝缘故障的排除方法

造成绝缘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像正常运行中的电缆突然出现绝缘不良, 或出场交付施工的电缆开盘验收发现绝缘不良, 大多是由于金属外套受损伤所造成的。

如果是运输过程中电缆两端头的封焊开裂而使潮气侵入电缆内, 排除的方法是:将电缆带气门的一端密封, 另一端打开, 从气门连续充入干燥气体, 直至芯线对金属套绝缘达到标准要求为止。充入干燥气体时或在此之前, 最好把电缆置于环境温度较高的场所, 以使电缆内潮气进一步气化, 便于排除, 这样做可以缩短充气时间。

对于正常运行的电缆所发生的突发性绝缘故障, 则要找到其金属套的漏气点才能进行故障判断。查找漏气点的方法有2种:

1) 对于沿电缆长度带气门的电缆来说, 用刻度较精确的同一气压表精确测量各气门的气压值, 查找金属护套漏气点在哪段电缆上。

2) 对于沿电缆长度不带气门的电缆来说, 可以计算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来确定故障长度。同时在对电缆两端的气压进行测量前, 如气压较低, 还要对电缆进行充气, 带气压转为正常后, 以便精确测量。

2.2 对称电缆对芯线碰地故障

2.2.1 故障判别方法

以摇表的“地气”端引线接电缆金属护套, 以“线路“端引线逐根接于芯线上, 同时摇动仪器手柄。若被接的线芯良好, 则表针指向“∞”;若表针指向“0”, 说明此时所接的线芯碰地, 此外, 这种故障判断也可以用万用表的“Ω”档进行。

2.2.2 对称电缆对芯线碰地故障的排除方法

用850型电阻、电桥或QJ-45型便携式线路故障测试仪, 当电桥平衡时用公式计算出故障点至测试端的距离。

2.3 电缆芯线断线故障

2.3.1 故障判别方法

在测试端以摇表“地气”柱引线接电缆金属护套, 以“线路”柱引线逐根接于电缆芯线上, 电缆另一端所有芯线并接于金属护套上。摇动仪器, 若仪器指针指向“0”, 说明被测芯线正常;反之, 若指针指向“∞”, 说明此时所测线芯断线。

2.3.2 电缆芯线断线故障的排除方法

芯线断线点的查找, 通常用电容测量法。

2.4 混线故障

2.4.1 故障的判别方法

以摇表“线路”柱引线逐一碰触电缆芯线, 同时摇动仪器手柄, 表针指向“∞”, 表示被测芯线正常, 表针指向“0“则说明被测芯线为混线。找出有混线故障的第一根单线之后, 应将两引线对调连接, 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查找, 直到找出与第一根故障线相混的所有芯线为止。

2.4.2 混线故障的排除方法

利用电桥来测量, 判断混线故障点。

参考文献

[1]陈昌海.通信电缆线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维护及故障解决 篇5

关键词: DCS 故障

摘要:本文结合火电厂DCS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实例,对DCS故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并就如何维护DCS以及减少DCS故障提出了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分散控制系统(DCS)概述

DCS具有通用性强、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人机界面友好、安装简单规范化、调试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国内外电力、石油、化工、冶金、轻工等生产领域特别是大型发电机组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的品牌主要有:

(1)国外品牌:美国ABB、西屋、德国西门子、日本横河、日立等;

(2)国内:国电智深、和利时、新华等。

DCS的安全、可靠与否对于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若发生问题将有可能造成机组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所以非常有必要分析DCS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采取措施提高火电厂DCS的安全可靠性。

二、DCS在生产过程中的故障情况

每个厂家的DCS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其故障的现象分析和处理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由DCS引起机组二类及以上障碍可划分为三大类:

(1)系统本身问题,包括设计安装缺陷、软硬件故障等。

(2)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包括人员造成的误操作,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执行环节落实。

(3)系统外部环境问题造成DCS故障。如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高或过低、粉尘、振动以及小动物等因素造成异常。

2.1 DCS本身问题故障实例

此类故障在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系统设计安装缺陷,控制器(DPU或CPU)的死机、脱网等故障,操作员站黑屏,网络通讯堵塞,软件存在缺陷,系统配置较低,与其他系统及设备接口存在问题等。

2.1.1 电源及接地问题:

(1)某电厂DCS电源系统采用的是ABB公司Symphony III型电源,但基建时仍按照II型电源的接地方式进行机柜安装,与III型电源接地技术要求差异很大。机组投产以来发生多次DCS模件故障、信号跳变、硬件烧坏的情况,疑与接地系统有关。同样,某电厂在基建期间DCS接地网设计制作安装存在问题,DCS系统运行后所有热电阻热电偶温度测点出现周期波动。

(2)某厂因电源连线松动而导致汽机侧控制系统失效。

经验教训:DCS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和合理的电缆屏蔽,不仅系统干扰大,控制系统易误发信号,还易使模件损坏。可见,UPS电源、控制系统接地等存在问题将给电厂投产后DCS的安全稳定运行留下极大隐患。因此,DCS系统电源设计一定要有可靠的后备手段,负荷配置要合理并有一定余量;DCS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制造厂技术要求(如制造厂无特殊说明应按照DLT774规定执行),所有进入DSC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并要同动力电缆分开敷设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2.1.2 系统配置问题:

(1)浙江某电厂DCS(T-ME/XP系统)频繁故障和死机造成机组停运事故。

7、8机组(2*330MW),从1997年2月试生产至5月,两台机组共发生22次DCS系统故障和死机,造成机组不正常跳闸8次。之后又多次 发生操作画面故障(8号机组有两次发生全部6台操作站“黑屏”),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经分析认为其DCS系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DCS工程设计在性能计算软件、开关量冗余配置上存在问题。(2)硬件配置不匹配(其中包括T-ME和T-XP两种系统的匹配和通信问题)。(3)个别硬件设计不完善。(4)进一步分析,关键的CS275(下层T-ME)通讯总线负荷率过高出现“瓶颈”问题现象。而欧洲T-ME/XP系统用户在配置合理的前提下,T-ME/XP系统使用情况基本良好。

(2)某电厂在200MW机组的热控系统自动化改造上使用的DCS,由于系统配置的负荷率计算不准且为了减少投资,技术指标均接近允许极限,加之该系统有运行时中间虚拟I/O点量大的特点,所以在改造后期调试时发现个别控制器的负荷率竟超过了90%,个别软手操操作响应竟接近1min,根本无法使用,后经过大幅度调整(系统重新增加配置),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3)东北某600MW机组,由于招标技术规范对I/O通道隔离性质表述不到位,因此DCS厂家做的配置很低,结果在调试时烧损了大量的I/O板,后来改变了隔离方式和更改换了硬件,电厂又花费了许多资金,也抵消了当初的招标价格优势。此外,电缆的质量与屏蔽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重要信号及控制应使用计算机专用屏蔽电缆,许多改造工程正是由于电缆的问题导致电缆不得不重新敷设,影响了工期。

(4)某电厂300MW机组新华XDPS-400系统工程师站频繁死机,经检查发现其运行程序较多:多个虚拟DPU、历史数据记录、性能计算、报表等。把历史数据分配至别的人机接口站问题解决。

2.1.3 控制器(DPU或CPU)故障

(1)某电厂300MW #2机组HIACS-5000CM控制系统FSSS1的CPU故障,且未将控制权交出,从CPU未能切换为主控,导致该部分系统控制设备无法操作(设备保持原状态工作)。在对主CPU执行在线更换步序至停电时,从CUP切换主控CPU,系统设备受控,更换原主控CPU后系统一切正常。

(2)ABB早期某时间生产的SYMPHONY 同一PCU机柜内不同控制器之间通讯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升级固件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3)新华控制XDPS系统早期某批次DPU曾多次出现离线、死机现象,经检查为DPU卡件个别电容问题,经升级更换卡件问题解决。

由于目前DCS的控制器均为冗余配置,大大减少了主控制器“异常”引发机组跳闸的次数。但是,一旦一对冗余的控制器同时死机,将直接威胁到安全生产,对于此类情况一定要采取措施切实避免。

2.1.4 DCS网络故障

(1)某电厂西屋WDPF控制系统,由于多次改造系统增加了大量测点和自动控制回路,系统负荷率高达70%以上,造成网络通讯堵塞,多次出现操作员进行操作、切换画面时间过长、画面黑屏等问题。后经升级改造为OVATION系统,系统正常。

(2)某电厂600MW机组负荷508MW,工况稳定,汽轮机所有调门突然大幅摆动,经检查故障原因是机组运行时M5 控制器的转速信号短时间内由3000r/min 变成了0r/min,又马上恢复,调门摆动的原因也是M3和M5通讯时出现掉数据现象,导致Trip Bias(跳闸偏置)信号在机组运行时由0变为1,引起所有调门大幅摆动。对该问题采取措施:对PCU 控制总线的通讯信号进行多重化处理,对通讯信号增加一定延时,躲过通讯信号瞬间跳变;对重要的通讯信号采用了通讯冗余。

2.1.5 DCS软件问题

(1)某电厂300MW供热机组DCS调试过程中未对测点品质参数进行修改,致使其模拟量测点只有在断线的情况下才认为是坏品质测点,未充分起到品质校验功能。后对所有测点品质参数进行了设置,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HIACS-5000CM控制系统画面组态时,双击grab组态工具后,弹出 c++错误窗口无法正常使用。经检查发现grab.ini 文件被改动过,从其他机器拷贝文件覆盖后,工具恢复正常。因为grab 非正常退出后保留了错误的信息在grab.ini 文件中。

(3)某电厂除氧器水位控制回路逻辑是由高加水位控制逻辑拷贝修改而成,修改过程不彻底,PID参数未根据除氧器情况设置整定,造成运行中除氧器上水门发散调节,调节品质恶化。采取措施:检查逻辑,重新整定PID参数。

2.1.6 系统接口问题

某电厂200MW供热机组电气并网信号至DEH只有一路,在机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该电气并网辅助接点故障出现抖动,造成汽轮机跳闸。采取措施:使用屏蔽通讯电缆,增加冗余接点信号,并进行3取2逻辑判断。

2.2 人为因素造成DCS故障实例

人为因素造成DCS的故障,在生产过程中也较为常见。包括人员造成的误操作,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未按规程规定执行工作步骤等。

2.2.1 未按规程规定执行工作步骤

(1)某电厂新华XDPS系统DEH的#12DPU故障,对其在线更换,使用的是小机MEH系统的DPU备品。在更换DPU后,只将#32主控DPU拷贝至#12副控未写电子磁盘,其实质只是将副控DPU的内存内容与主控保持一致,#12DPU电子磁盘内容仍为MEH小机控制逻辑。在系统停电吹灰后,按顺序启动#12DPU成为主控,由于其逻辑为MEH逻辑而非DEH逻辑,造成系统通讯异常、数据频闪、画面显示不正常,人机接口站无法操作。在重新对#12DPU送电,拷贝#32DPU逻辑并写盘后正常。

(2)某电厂HIACS-5000CM控制系统,循环水泵房远程I/O卡件更换,未执行在线更换操作步骤,其卡件未能激活进入工作状态,导致现场设备状态与DCS画面不符,设备无法控制。执行在线更换步序后,系统正常。

2.2.2 人员误操作

(1)某电厂机组运行中,在进行处理缺陷时工作人员误动DCS继电器柜继电器造成引风机跳闸,锅炉MFT。

(2)某电厂DCS卡件故障,在进行更换卡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未认真核对设备、卡件跳线错误,导致新更换的卡件烧损。

2.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1)某电厂DCS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对软件升级、备份等工作进行规定。其辅网水处理POK1操作员站在升级打补丁后,未进行备份。该操作员站硬盘出现故障在进行系统恢复后,由于其软件版本较低,导致与网络通讯不正常,数据不刷新。

(2)某电厂操作员站管理不严,其放置于集控室的主机USB端口及光驱未进行有效封闭,个别运行人员夜班期间利用操作员站玩游戏、看电影,导致操作员站死机。

2.3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DCS故障实例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DCS故障的数量相比于前两类问题而言相对较少,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1)某电厂电子设备间风道口正处于DPU机柜上方,由于设计和其他原因,机组运行中消防水通过风道流入DCS机柜,导致DPU、服务器等设备进水烧损,机组停运。

(2)某电厂循环水泵房远程IO柜,由于底部封堵不严,造成冬季老鼠窜入,在机柜上部温度较高处构筑巢穴,最终造成远程IO脱双网。

(3)某电厂电子设备间的封闭性较差,卡件、DPU积灰较为严重,曾多次出现故障。在采取完善电子间封闭、加装空调等措施后卡件、DPU等故障基本杜绝。

三、DCS系统故障防范及维护措施

通过以上诸多故障实例,我们不难看出,降低DCS系统的故障几率,必须做好分散控制系统从选型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全方位工作。

3.1 DCS的选型设计调试

3.1.1无论新建机组还是升级改造的DCS,系统和控制器的配置要重点考虑可靠性和负荷率(包括冗余度)指标。通讯总线负荷率设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器的负荷率要尽可能均衡,要避免因涉及规模大而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高负荷”问题的发生。

3.1.2系统控制逻辑的分配,不宜过分集中在某个控制器上,主要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

3.1.3电源设计必须合理可靠。一是要强调电源设计的负荷率;二是要强调电源的冗余配置方式,同时一定要保证两路电源的独立性。

3.1.4要注重DCS系统接口的可靠性措施。强调重要接口的冗余度和接口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注意可靠性和实时性。

3.1.5对于DCS系统接地一定按厂家要求执行,避免接地问题造成系统大面积故障。应注重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自诊断和自恢复能力,I/O通道应强调隔离措施。电缆的质量与屏蔽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重要信号及控制应使用计算机专用屏蔽电缆。

3.1.6要充分考虑主辅设备的可控性,要根据设备的运行特点和各种工况下机组处理紧急故障的要求,配置操作员站和后备手操装置。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配置,应采用与DCS分开的单独操作回路。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人机界面的“简洁化”,系统配置还应以满足安全生产为第一位。特殊有关安全的紧急干预性操作不能完全建立在DCS完好的基础上。

3.1.7对涉及机组安全的执行机构、阀门等外围设备,在设计与配置时,要保证这些关键设备在失电、失气、失信号或DCS系统失灵的情况下,能够向安全方向动作或保持原位。

3.1.8对于保护系统,应采用多重化信号摄取法,并合理使用闭锁条件,使信号回路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3.1.9在调试期间按照调试大纲和具体办法,对所有逻辑、回路、工况进行测试。

3.2 DCS运行、启停维护

3.2.1做好维护准备工作

做好DCS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

(1)维护人员应了解系统总体设计思路。熟悉DCS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解系统设备硬件知识,熟知各部件如控制器、IO卡件、电源等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熟练掌握DCS组态软件。

(2)系统的备份: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引导启动盘、控制系统软件、授权盘、控制组态数据库,并控制组态数据是最新的和完整的。针对实际使用中的光盘容易磨损的缺点,注意多做备份,并采用移动硬盘、U盘、硬盘等备份形式确保各软件的保存。

(3)硬件储备: 对易损、使用周期短的部件和关键部件如键盘鼠标、I/ O 模块、电源、通讯卡等都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量的备份,保证各类型卡件、模块备品不少于1个,并按照制造厂要求存放,如有条件应对备品进行校验,切实掌握备品卡件模块状态。

(4)整理各类产品的售后服务范围、时间表,形成一份硬件生产厂家、系统设计单位技术支持人员通信录,充分利用DCS供货商和系统设计单位技术支持。

3.2.2 日常维护

系统的日常维护是DCS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主要的维护工作有以下几点:

(1)根据25项反措要求、DL/T774检修维护规程等制度文件规定,完善DCS系统管理制度。

(2)保证电子设备间的良好封闭,防止小动物窜入,减小粉尘对元件运行及散热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温度、湿度符合制造厂规定,避免由于温度、湿度急剧变化导致在系统设备上的凝露。可考虑将DCS电子间的环境温度信号引入CRT中,并有报警。

(3)每天检查系统各机柜风扇是否工作正常,风道有无阻塞,以确保系统各设备能长期可靠地运行。

(4)保证系统供电电源质量且为两路电源可靠供电,当任一电源失去即报警。

(5)电子设备间禁止使用无线通讯工具,避免电磁场对系统的干扰,避免移动运行中的操作站、显示器等,避免拉动或碰伤设备连接电缆和通讯电缆等。

(6)规范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负责人制度。严禁使用非正版软件和安装与系统无关软件,做好主机USB端口、光驱等的封闭管理工作。

(7)做好各控制回路的PID参数、调节器正反作用等系统数据记录工作。

(8)检查控制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硬件是否完好,实时监控工作是否正常。查看故障诊断画面,是否有故障提示。

(9)DCS设备包括DPU、人机接口站等上电应按照一定次序逐一进行,每台设备上电观察正常后再进行下一设备上电,避免出现异常难于分析。上电后,通信接头不能与机柜等导电体相碰,互为冗余的通信线、通信接头不能碰在一起,以免烧坏通信网卡。

(10)定期对DCS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的通信负荷率进行在线测试。检查冗余主从设备状态,条件许可或定期进行主从设备切换,对设备自行切换的原因进行检查分析。

(11)增加组态易读性:对重要组态页增加了中文描述;对重要保护系统编写与组态一致的详细逻辑说明书;编制试验操作卡并保证随时更新。规范DCS组态作业,机组运行中尽量不做重大组态修改。必须进行组态时应慎重,充分做好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确保DCS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2)定期逐台重新启动所有人机接口站一次(建议2、3个月左右),以消除计算机长期运行的累计误差。

3.2.3 停运维护

机组检修期间应对DCS 系统应进行彻底的维护,主要包括:

(1)利用机组检修时间逐个复位DCS系统的DPU、CPU和操作员站及数据站;删除组态中的无效I/O点,对组态进行优化。

(2)系统冗余测试: 对冗余电源、服务器、控制器、通讯网络进行冗余测试。注意观察系统停运过程中各设备停电时,主从设备切换、网络、人机接口站是否正常;系统检修重新上电后对各设备进行切换测试。

(3)系统灰尘清除:系统停运的情况下,整个系统进行吹灰,包括计算机内部、控制站机笼、电源箱、风扇、机柜滤网等部件的灰尘清理。

(4)系统供电线路检修,对UPS进行供电能力测试和实施放电操作。同时注意检查DPU主机卡CMOS电池电量,进行定期更换,防止因电池而引起的CMOS数据丢失。

(5)接地系统检修。包括端子检查、对地电阻测试。

(6)现场设备检修,根据检修维护规程,参照有关设备说明书进行。

(7)检查DCS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接口,重要信号冗余处理,与其他系统的通信视其具体情况,采取单向传输和加装防火墙措施。

(8)系统上电:系统大修后维护负责人确认条件具备,方可上电。并应严格遵照上电步骤进行。

3.2.4 故障检修维护

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应进行被动性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按照25项反措要求,充分做好包括DPU(CPU)死机、网络通讯崩溃在内的各种事故预想,将运行紧急处理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检修步骤编写成册,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2)处理DCS故障按照制造厂应用手册中的要求开展工作,更换前确认卡件模块型号、地址(应确保与其他设备地址不冲突)、跳线等与被更换卡件一致并严格执行在线更换程序。

(3)故障被动维护同样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避免抢修冒进,应结合具体故障表现进行详细分析。根据DCS系统自诊断报警、故障现象判断,找到故障点,通过报警的消除来验证维修结果。如:通信接头接触不良会引起通信故障,确认通信接头接触不良后,利用工具重做接头;通信线破损应及时更换。某个卡件故障灯闪烁或者卡件上全部数据都为零,可能的原因是组态信息有错、卡件处于备用状态而冗余端子连接线未接、卡件本身故障、该槽位没有组态信息等。当某一生产状态异常或报警时,可以先找到反映此状态的仪表,然后顺着信号向上传递的方向,用仪器逐一检查信号的正误,直到查出故障所在。

(4)现场设备故障检修必须开具工作票,做好DCS强制和隔离措施。阀门维修时,应起用旁路阀。检修结束后及时通知集控运行人员进行检验,操作人员应将自控回路切为手动。

(5)当出现较大规模的硬件故障、原因不明故障或超出本厂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故障时,除当时采取紧急备件更换工作外,要及时和厂家取得联系,由厂家专业技术支持工程师进一步确认和排除故障。

四、结束语

浅析流速仪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 篇6

【关键词】流速仪;故障处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P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85-01

一、概述

流速仪是基层水文测站流量测验最常用的水文仪器。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流速仪常常因维护保管不当而造成仪器损坏;有些水文测站,流速仪一出现故障便放置不用,重新领取新的;甚至有些仪器长期存放很少使用,当然也就忽视了维护,这样也会损坏仪器,从而造成浪费。为了更好地维护和管理流速仪,做到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让流速仪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就需要基层水文测站职工,既要学会排除仪器故障,又要学会维护和保养流速仪。通过多年基层水文测站工作经历,总结出以下实践经验,供广大水文同行参考。

LS25-1型旋桨式流速仪,测速范围:0.04—10.00rrds,每20转响一个信号;LS25-3A型旋桨式流速仪工作原理与LS25-1型基本相同,测速范围:0.04~10.00m/s,每20转响一个信号;LS78型杯式流速仪是一种适合测量较低流速的水文仪器,测速范围:0.02—0.50rrds,每1转响一个信号。

二、流速仪常见故障

(一)信号故障

1、旋桨式流速仪信号故障

以最常用的LS25-1及LS 25-3A型为例,其常见故障一般是无信号或者信号不正常等。

造成原因:接触丝和触点接触不良;发生信号的部件,不能准确地随流速仪转子转动;与接触丝相连部件接触不良。

解决方法:首先,检查流速仪接触丝是否接触正常,接触丝不要太紧,也不能太松;其次,检查流速仪身架上正、负端子接触是否正常;另外检查与接触丝相连部件接触是否正常。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感觉测得流速有明显偏差,应检查其它原因,比如旋桨是否变形,影响检定公式系数;流速是否超出流速仪使用范围等;以及其它非流速仪本身原因,如参数设置有误等。

2、旋杯式流速仪信号故障

以LS78型为例,主要故障有:信号长响,信号不稳定等。

产生原因:一是磁钢磁性过强,干黄管导通角度大,甚至超过了2个杯子;二是干黄管质量差,或者被磁钢磁化导致干黄管黄片粘连;三是信号线未压紧;四是舌黄管与导电套之间焊接不牢;五是防护罩接线柱、压板、导电黄和传讯座之间接触不良。

解决办法:首先,选配磁钢和干黄管时,要注意使信号长度符合要求;其次,流速仪在不使用时,要避免磁钢正对干黄管,使黄片长期处于吸合状态;压紧信号线;检查焊接处,重新进行焊接;旋紧防护罩;另外,如果是干黄管质量问题或者干黄管发生常粘连,应及时更换干黄管。

(二)运转故障

1、旋桨式流速仪运转故障

旋桨式流速仪运转故障主要是旋桨转动不灵活。

故障原因:一是流速仪球轴承进水进沙,造成运转不当;二是转动时轴向间隙小或者装配不当;三是因零部件变形造成转动时的卡阻或摩擦。

解决办法:首先,检查流速仪接触丝和接触销之间是否太紧,运转正常时,桨叶转动3~5转时,接触信号要断开,否则需进行检查;其次,把灵敏度调到最佳状态,在实际操作时,2个球轴承其中一个固定和另一个分离是最佳组合,也是影响其灵敏度的关键因素。

2、旋杯式流速仪运转故障

旋杯式流速仪运转故障一般是旋杯转轴不灵活或转动无信号输出。

故障原因:一是干黄管触点动作不灵敏,可能是干黄管破损,若干黄管正常,则应检查磁钢;二是磁钢磁性减弱,磁钢强度<0.03T;三是球轴承生锈、球轴承严重磨损或装配不当;四是顶针严重磨损或断裂、生锈;五是旋轴间隙过小或过大;六是旋转部分有异物缠绕;

解决办法:更换干黄管或磁钢,重新装配流速仪等以排除故障;更换新顶针;重新调整旋轴的间隙,尽量控制在0.03—0.05mm范围内;清除异物;重新将磁钢与磁钢座贴牢或调整磁钢座位置;校形使两孔同轴或更换辘架。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测得流速有明显偏差,则应检查旋杯是否变形,流速是否超出流速仪使用范围;以及其它非流速仪本身原因,如参数设置有误等。

三、流速仪维护与保养

流速仪在使用前后,除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外,一般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仪器及全部附件应稳妥地放在仪器箱中,并设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仪器,对3个月以上未使用过的仪器,应打开仪器箱检查一下,如发现箱内潮湿,应开箱通风去湿。

第二,存储时间较长的流速仪,要检查仪器是否缺油,对于转子式浆叶流速仪出厂时,浆叶内已注满仪器油,如果仪器有3个月未使用过,仪器油就会慢慢渗出,精密的轴承因缺油而生锈,对缺油的流速仪要及时补充新的仪器油,这样才能避免仪器缺油,轴承生锈。

第三,仪器各部分不能任意碰撞,桨叶、尾翼等部件更需注意;拆洗仪器应按说明书操作;仪器整体装配后,起转速、灵敏度要达到要求。

第四,定期更换流速仪浆叶内的油,由于仪器油是一种石化产品混合体,它是由基础油、抗氧化剂和其它添加剂等组成,这些与金属会产生电化学反应,造成仪器油的酸化变质,时间越长,酸化的程度愈重,酸化的油容易造成轴承表面生锈,影响流速仪的精度,所以当仪器长期未使用时,应在半年内清洗加油一次,以免球轴承生锈;换油时,将流速仪浆叶内剩余的旧油倒掉,再将新的仪器油倒人浆叶腔内至1/3处,装好仪器。

第五,注意流速仪的保质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流速仪检定公式超过稳定期或累积工作300h后,流速仪检定系数可能发生变化,需重新进行检定。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仪器检修好后,放在仓库几年从未使用过,像这种情况,超过质保日期的流速仪使用时,要重新检定。

第六,按规定使用仪器油,流速仪在使用前桨叶内要加1/3的8号仪器油fGB487);许多测站配备的仪器油用完后,用缝纫机油代替,也可以使用10号或15号变压器油,其各项理化指标比缝纫机油要好。

第七,注意流速仪在搬运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剧烈撞击,使浆轴变形,损坏流速仪。

维护及故障解决 篇7

1. 网络安全定义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字面理解上, 不仅要重视“网络安全”, 还要考虑计算机本身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及系统本身必要数据的系统结构安全。也就是说, 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要由内至外, 由计算机系统内部向外部网络延伸, 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进而防止系统遭受恶意攻击、人为窃取重要数据及信息、人为原因所致的网络服务中断等现象。当前来说,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网络系统本身漏洞的存在

简单来说, 漏洞就是在计算机系统硬件与软件以及具体协议上存在的一种有失安全策略的缺陷性代码, 主要成因是在代码程序执行设计时未曾周详考虑结构安全性, 或者信息维护相关的技术更新, 这类漏洞代码已经对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及安全隐患。

(2) 硬件配置不协调

这类问题主要指文件服务器、网卡等的配置不兼容,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件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及本身功能成效, 所以也就势必会对网络系统整体结构质量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同样, 网卡工作站选配不当也会影响网络系统本身工作的正常作业。

(3) 网络安全维护意识缺失

当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时, 由于自身安全意识的缺失, 在防火墙设置方面不予重视, 如为了便于来往人员的访问而随意扩充访问权限, 导致网络运行安全系数大幅度降低, 进而使一些外部来访人员可能对我们自身网络造成恶意攻击等, 进而构成网络威胁及安全隐患。

(4) 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简单说, 由于网络共享特性较为明显, 进而在网络上的不利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 这种传播方式当然有利的一面会促进我们学习、办公等, 但不利的一面, 像恶意病毒、木马等的存在, 会大幅度降低我们自身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 而网络监管机制及系统管理员等的机制或是责任缺失, 也同样会诱发网络安全隐患。

2. 防火墙的日常维护

2.1 重要预警信息的检查

(1) 连接数。连接数是一项关键信息, 连接数超出正常使用范畴80%以上, 我们就要考虑系统设备硬件与系统容量的关系因素, 否者会导致系统容量对办公作业造成不利影响。

(2) CPU。CPU能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释放出操作指令, 并将这一指令暂时存储到寄存器中。CPU占用率过高会对这一执行过程造成影响, 进而影响机器作业效率, 但其正常运作时一旦发现占用率异常升高, 很有可能与攻击因素有关, 因此通过设置必要的系统参数, 可以有效防止恶意攻击手段的后台执行。

(3) 内存。内存占用率同样重要, 内存占用率超过90%以上, 我们可以查看系统连接数这项关键信息的具体情况如何, 具体配套执行可通过系统实时监控的自检网络功效查看是否有外来攻击因素和异常流量产生与否。

2.2 检查与防火墙相关的重要资源

当系统办公作业使用高峰阶段应当明确性、针对性地检查与防火墙相关的重要资源信息 (CPU、连接数、内存及流量占用率) , 进而才能判断网络办公作业业务的情况是否在系统正常的允许范畴内, 为未来确立出网络正常运作业务时所需的参考性比重及依据;当连接数量超过平常基准指标2O%时, 需通过实时监控检查当前网络是否存在异常流量。当CPU占用超过平常基准指标20%时, 需查看异常流量、定位异常主机、安全策略是否优化。

2.3 日常维护建议

(1) 配置管理IP地址, 指定专用终端管理防火墙。

(2) 更改默认账号和口令;严格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开放防火墙相应的管理权限;设置两级管理员账号并定期变更口令;仅容许使用SSH和SSL方式登陆防火墙进行管理维护。

(3) 在日常维护中建立防火墙资源使用参考基线, 为判断网络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4) 重视并了解防火墙产生的每一个故障告警信息, 在第一时间修复故障隐患。

(5) 建立设备运行档案, 为配置变更、事件处理提供完整的维护记录, 定期评估配置、策略和路由是否优化。

(6) 故障设想和故障处理演练:日常维护工作中需考虑到网络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3. 安全维护策略的配置

可以说, 防火墙安全策略的设立是保障网络安全所必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及任务, 安全策略实施方向是否正确势必会对系统设备性能带来一定影响。考虑到当前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等诸多组织机构的工作业务种类、类型及作业内容的繁重程度, 笔者建议在安全策略设立这一块的实施计划要尽量确保设置效率的重要性, 进而才能有效控制维护难度、提升可读性。常规而言, 具体做法为:其一, 系统防火墙要能够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搜索安全策略是否能够与策略表本身相匹配;其二, 在策略设置中的记录日志 (Log) 选项处要展开正当、规范的排错、记录等必要工作;其三, 策略表要保证尽可能在不影响安全策略的情况下简化设置, 进而才能便于高效、快速匹配;其四, 安全策略的实施要限定为单方访问控制, 保证访问管理主动性;其五, 策略在规划后还要考虑变更时, 应当明确做好注解及策略更新工作。

4. 常见网络故障处理

防火墙在日常运作时, 常常会发生以下两点主要网络故障。

4.1 内网计算机不能正常进行网络访问

对于此类问题的发生, 应当首先检查访问控制规则, 主要查看是否有访问控制程序被禁止, 同时还要仔细检查是否有禁止访问的网络模块出现;之后要进行的工作是检查防火墙日志, 这是因为防火墙日志中多半会明细出具体不能联网访问的主要成因, 在此过程中主要针对IP、UDP、TCP等事项信息进行查看。也就是说这三个事项事件中往往会伴随连接与禁止访问的数据包及地址信息等。

4.2 网络访问与下载、连接等的速度过于缓慢

当有用户在反应网速过于缓慢时, 对网络管理员而言应当查看防火墙策略设置是否合理, 比如在防火墙及系统网络日志中是否发现有P2P限速软件等程序, 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下载软件存在, 如电驴、火狐等下载软件, 另外就是查看后台执行程序任务管理器中是否有流量过大的执行程序运行, 而管理员发现端口存在后把其关闭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结语

总之, 防火墙是用户自身及企业、政府机构等其他组织机构不可缺少的网络安全屏蔽防护设备。因此, 不管是作为用户自身还是系统管理员而言, 都应当时刻检查防火墙的运行状态, 进而才能通过防火墙日志及后台运行程序等, 检查出是否有异常现象存在并解决问题, 进而保障系统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健康, 提高办公作业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芦江涛.办公局域网的组建与优化[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 (10) .

[2]仇宇.Internet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的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5) .

[3]徐宏昌.浅析计算机网络防火墙的设置[J].价值工程, 2011, (03) .

维护及故障解决 篇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加快, 对于信息通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不仅信息的传输量巨大, 而且对于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的要求较高, 传统的信息传输系统无法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 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光传输通信系统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1 光传输通信系统概述

所谓光传输, 是在在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 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的传输, 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在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从目前来看, 光传输通信系统在整个信息技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包括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光纤以及中继器等。光发送机与光接收机的主要作用, 是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化, 以及光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光纤的作用是对光信号进行传输, 当传输距离较长时, 为了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需要在光纤中加入中继器。光纤是光传输通信系统的传播媒介, 与光源和光检测器并称为通信系统的三要素, 可以将信号传递给接收机, 由接收机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在光传输系统中, 光检测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主要是对光信号进行检测、接收和转换, 也称检测器或者光电二极管[1]。

2 光传输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

做好光传输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确保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是需要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里从两个不同的方面, 对光传输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进行分析。

2.1 从检测时间看

(1) 周期性维护。应该设定相应的检测间隔, 定期对光传输通信系统进行维护, 熟悉设备的运行状况, 按照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维护周期, 切实做好通信系统的维护工作, 确保维护的全面性。

(2) 日常性维护。是指将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把握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 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结合光传输通信系统的网管功能, 对警报信息、服务质量以及系统整体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3) 突发性维护。主要是针对一些突发性事故的维护和处理, 属于一种临时性的维护, 结合系统警示信息, 进行故障定位、原因分析和故障排除。

2.2 从检测对象看

(1) 环境维护。环境维护是光传输通信系统维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 环境维护主要是对机房内部温度、湿度、清洁度的维护, 确保其能够符合设备运行的基本要求。

(2)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调试, 一般来讲, 利用一些日常监测设备, 就可以做好相应的预防性监控。需要注意的是, 光传输系统对于散热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因此应该确保散热风扇的正常工作, 定期进行除尘。如果设备不存在故障, 则应该尽量避免随意移动。

(3) 网管维护。在光传输通信系统中, 具备相对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 可以在保持设备业务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进行性能监控和查询监控, 确保光传输设备的正常运行, 提升其使用寿命。同时, 在面对突发性问题时, 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网管管理功能, 对故障进行定位, 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方便故障的及时排除[2]。

3 光传输通信系统故障的解决

对于光传输通信系统中存在的故障, 常见的处理和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观察分析法。在光传输通信系统中, 一旦出现故障, 设备与网管通常都会发出相应的警报信息, 而通过对告警灯状态的细致观察, 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同时, 网络管理功能会对光传输设备发送的故障信息进行接收和记录, 结合这些信息, 可以对故障类型进行判断, 对故障点进行定位, 对故障原因进行剖析, 方便故障的排除。

(2) 测试法。测试法主要是利用网管的维护功能, 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 从而确定故障的类型和故障的位置。

(3) 环回法。这种方法是对故障点进行定位的最为有效, 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光传输通信系统中, 环回分为硬件环回和软件环回, 对于前者, 通常需要进行现场实地操作, 而对于后者, 则应该结合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做好光路环回工作, 避免环回过程中出现中断的情况。

(4) 拔插法。对于发生在电路板中, 但是无法准确进行定位的故障, 可以通过拔插法进行判断, 逐个拔插电路板, 分析系统状态, 最终确定故障电路板。在进行拔插操作时, 应该严格依照相关规范, 避免引发其他板件的故障。

(5) 替换法。替换法与拔插法的原理基本相同, 当无法判断设备元件是否正常时, 可以以正常设备对其进行替换, 结合系统的运行状态, 得出准确的结论, 实现故障的确定和排除。可以采用替换法的元件包括线缆、设备或者电路板等。

(6) 仪表测试法。仪表测试法多用于对光传输设备外部问题的排除,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处理和解决设备的对接问题。通过专业的测试仪表, 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准确定位, 也可以分析电源供电是否正常, 更可以对接地不良、短路等情况进行确定。不过, 仪表测试法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应该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3]。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光传输通信系统在信息的传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重视起来, 做好光传输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故障进行解决, 确保光传输通信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孟晓蓉, 李丽.光传输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探讨[J].科技展望, 2015 (01) :114.

[2]白增山.新形势下的光传输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4 (16) :49.

电力输送故障分析及维护 篇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而在电力系统进行输送电力时, 一旦发生线路故障, 将会引起大规模的停电事故, 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在2008年南方地区发生的罕见冰冻灾害, 其间多数输电线路出现断裂问题, 部分电杆出现倒塌, 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为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 深入分析输电线路的故障原因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格外重要。

1 电力输送中运行与维护的重要性

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是电力系统完成电能输出的可靠保证, 一旦高压输电线路在运行中出现故障, 势必将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这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电力输送常见故障原因

2.1 自然因素

由于长期受到风吹雨淋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常会发生电线杆倾斜、腐朽甚至被雷劈倒塌等现象, 主要包括:

(1) 冰雪因素。尤其在南方在输电线的设计上对于冰雪的考虑较少, 当发生大范围降温时, 覆盖在线路上的冰雪会引起电线杆倒塌、变形、导线断股等事故的发生。

(2) 雷击因素。雷击影响, 轻则会引起输电线路上绝缘子的闪络, 导致输电线路跳闸或者单相接地;严重的会引起绝缘子破裂、断线、击穿等事故发生, 造成输电线路长时间供电中断。

(3) 鸟害, 主要是粪道闪络和鸟粪污闪, 因为鸟粪具有高电导率, 会接通部分空气间隙通道造成闪络, 在带电体和粪道末端的空隙中放电。

(4) 在高温季节, 由于温度升高, 导线的弧垂会增大从而对地放电;严冬时, 因为温度降低, 导线弧垂会减小, 可能因为承担过大的压力而被拉断。

2.2 人为外力因素

近几年来, 输电线遭到外力破坏而引起的故障越来越多, 情况也比较复杂:建筑物拆除过程中, 很容易对周围的线路产生影响;农收季节, 农民在输电线路的下面燃烧农作物, 浓烟和火焰容易造成线路的跳闸;盗窃输电设施事件时有发生;在山区, 时有开山炸石造成导线断裂、绝缘子破碎的意外事故发生。

2.3 运行维护不当

在运行过程中, 若高压引线、线夹、刀闸等连接不当, 易造成发红、发热等现象, 特定时间下会熔断线路, 诱发线路故障。

2.4 线路施工存在问题

某些电气安装工作人员电气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在施工中没有执行相关规定, 难以保障整体工程质量, 为高压配电线路故障埋下了隐患。

3 输电线路的日常运行维护措施

(1) 制定科学的巡线制度, 加强巡视工作。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 加强巡视管理工作是其运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定期对配电、线路设备进行巡视, 可以掌握其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缺陷和沿线威胁线路、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 做出快速处理, 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三级巡视制度, 各层级要各司其职, 承担责任, 做好巡视工作。巡线员必须严格按照线路维护规程的要求, 认真进行步巡和车巡。及时、规范填写巡线工作日志, 并报线路维护中心;在巡检中若发现有外力施工和线路隐患要立即报线路维护中心。巡视管理的执行程序如图1所示。

(2) 建立输电线路运行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发现输电线路和设备缺陷。认真做好有缺陷的输电线路和设备的记录, 及时上报, 并根据输电线路和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3) 做好护线宣传工作。

(4) 重视防雷工作。

防止雷害的发生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一般采用避雷线来进行输电电缆的雷击过电压保护, 避雷线安装在输电线的上方;降低输电塔的接地电阻, 以降低雷击杆塔时电位升高的高度;在线路设计时, 避开雷电多发和难以有效防雷的区域, 尽可能缩短杆塔档距, 并适当降低杆塔高度。

(5) 加大输电线路信息建设的力度。

(6) 加装智能化的防外力破坏监控装置。

(7) 加强季节性维护工作, 防范自然灾害。

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预计的, 但某些自然灾害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可预测性。维护人员可以采取措施, 提前防范灾害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灾害来临时才能从容应对。电力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 比如气象、地质、水利等部门, 根据行业的特点,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自然灾害数据解读能力, 提高自然灾害下电力故障预测和预警能力。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输变电线路建设规模的扩大, 其覆盖面也会更广, 做好线路的维护工作十分重要。电力输送的稳定与安全在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意义, 只有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 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磊.高压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13)

[2]李顺利.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SI) :131

[3]孙安.综述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08)

电力输送故障分析及维护 篇10

关键词:电力输送,故障分析,维护措施

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环境保护是供电发展的挑战与任务。电力输送的稳定性是供电的关键, 输电线路是它的脉搏, 供电设备则是它的器官。我国电力输送故障屡见不鲜, 一般归咎于自然环境或者人为两种因素。

1 电力输送故障分析

据研究表明, 我国电力输送故障主要是指跳闸、非计划停运等。分析表明, 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次是人为因素和电力设备的问题。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有雷击、鸟害、线路覆冰、线路风偏、污闪等, 人为的影响主要是指人为的破坏, 电力设备的问题主要是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老化破损。总之, 电力输送故障影响因素可分下列3种。

1.1 自然环境因素

1.1.1 雷击

线路跳闸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雷击。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220kV~550kV线路我国每年雷击引起跳闸高达几百次。引起雷击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设备问题。在地形复杂的地区每年都有一定的雷电活动规律, 这些区域往往是易于出现雷击现象;同时该地区土壤电阻率高, 山区导线布置都会引起雷击。

1.1.2 鸟害

鸟类引起的线路跳闸主要是在220kV线路, 高于220kV线路相对较少。鸟类的影响具有偶然性和流动性。整体来说, 鸟害主要是粪道闪络和鸟粪污闪。因为鸟粪具有高电导率, 会接通部分空气间隙通道造成闪络, 在带电体和粪道末端的空隙中放电。低于220kV的线路, 绝缘子串较短, 其空气间隙闪络的概率较大。而高于220kV线路的情况则相对较好。鸟粪污闪通常发生在潮湿的雨雾气候下, 鸟粪污染绝缘子表明引起的闪络。这类闪络通常季节性和地域性明显, 一般属于线路瞬间故障。

1.1.3 线路覆冰

线路覆冰通常发生在初冬和初春时节, 在避雷线、绝缘子串、导线等多处都会有厚实的冰。气温和风力决定了覆冰的时间和程度, 线路的走向也关系着覆冰。由于覆冰的荷载使其超过了设计荷载, 造成倒杆或倒塔事故;覆冰层部分脱落, 导线受力不均匀会发生跳跃现象, 造成短路;严重的覆冰使导线弯曲接地;绝缘子串因覆冰绝缘能力下降, 易于引起接地闪络事故。

1.1.4 线路风偏放电

风偏故障危害较大, 一般是由于气候十分恶劣和线路抵御能力不强。线路在恶劣环境下会沿强风偏转另外, 在间隙减小, 空间场强增大时, 在导线和杆塔的尖端场强局部增强, 从而引起风偏放电;通常强风伴随着暴雨, 两种相互作用下, 会降低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

1.1.5 污闪

污闪通常是在大气污染和潮湿气候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雨水减少时, 绝缘子表面脏污不能及时清洗, 而在干燥季节大气污染加重时, 绝缘子表面脏污急速堆积, 此时可有可能发生污闪。

1.2 人为活动因素

人为活动主要在于外力的破坏活动, 其次是相关设计人员的因素。违章施工活动、盗窃、人为破坏电力设施和农村输电线路下的焚烧作物等均会导致线路跳闸。对于相关设计人员, 在设计阶段未能准确确定其设计指标, 在运行维护管理阶段未能严格按标准管理也是在自然环境下引起故障的原因之一。

1.3 其它因素

变电设备老化, 线路经久未修护等易于造成电力输送故障, 同时仍有一些不明原因的闪络现象, 本文不加讨论。

2 电力输送故障维护

分析了上述电力输送故障的种种影响因素, 针对每种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防雷击措施

首先应做好雷电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 确定雷电与当地自然地理状况间的联系规律, 综合防雷有效程度和经济效益确定具体的防雷措施。通常防雷措施有: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装耦合地线、安装线路避雷器、加装杆塔拉线、采用侧向避雷针、采用多针系统等。

2.2 防鸟害措施

一般的有防鸟和驱鸟两种措施。为了防鸟粪造成放电通道的扩大, 一般可采取大盘径的绝缘子、加盖防鸟粪挡板、防鸟罩、防鸟网、安装鸟刺等。但该法只是降低其概率, 不能完全预防。驱鸟顾名思义, 就是采用装置驱赶鸟, 一般有惊鸟装置、风车式、声波式、恐怖眼式驱鸟装置等。实际过程中往往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2.3 防冰措施

首先, 在设计杆塔时充分考虑覆冰负荷影响, 保证一定的负荷强度, 在路线布置上尽量避免冷热交汇处, 在材料选择上也应尽可能选择抗冰材料。实地选择恰当的除冰措施及时处理, 一般除冰措施有:热力熔冰法, 机械破冰法和其它方法。

2.4 防风措施

防风偏放电主要措施是结合各地实际研究, 充分收集当地地形气象资料和局部风偏标准, 优化自身设计参数, 一些具体措施具体如下:杆塔上的脚钉或其它突出物应避免安装在面向导线的一侧, 在一些强风微地形地区, 应尽可能采用“V”型串, 新建工程校正塔头间隙, 在适当位置加装重锤。

2.5 防污措施

在污染程度较高区域, 应采用防污能力较强的合成绝缘子;相关人员应加强清扫保护工作;研究积污规律, 严格做好清理、监测工作, 结合盐密测量值和大气环境污染值, 尽可能确立一个预警防治系统。

2.6 防外力破坏措施

防止人为破坏难度其实很大, 因为电力设施覆盖面积大。首先, 应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 落实明确相关的责任制度, 对于一切违法活动要有统一合适的执法尺度。其次, 相关保护工作人员应明确责任,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并加强重要地区的监督工作。相关的实际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同时应积极学习研究新技术, 在设计阶段充分设计, 运行维护阶段认真管理。

2.7 其它防治措施

线路和设备老化问题也可归为运行维护阶段的问题, 相关人员应重视。对于一些不明确的电力输送故障, 应及时做好记录调查研究。

3 结论

输电线路和供电设备是电网的重要组成。为提高电网稳定性, 应确保供电技术的专业化和电力管理的标准化。仍应根据不同故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提高供电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毅.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J].高电压技术, 2007, 33 (3) :1-7.

[2]孙络新.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与实施[J].民营科技, 2010.

光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及维护措施 篇11

【关键词】光传输设备;故障;维护

随着电网发展对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通信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数字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新型通信设备,如数字式电力线载波机、SDH光通信系统、数字微波设备、卫星通信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对于广大维护人员来说,掌握光纤传输设备的维护检修方法是一个新课题。

①从原理上讲,现代光传输设备采用数字技术,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模拟系统。维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相应的数字通信理论技术及相关知识。

②现代光传输设备大多是和微机/微处理器相结合,有智能化等先进功能,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理论水平才能充分管好用好它。

③现代光传输设备多属精细密集型,集成化程度高,电路复杂,表面安装器件难以接近(不可达性),常规的测试测量手段和方法已不能适用。

1.光传输设备故障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电光转换器、光纤中继器、光电转换器、光缆几部分。由于计算机输出的是电信号,而在光纤上传输的是光信号,所以在计算机终端系统上需要添加光电转换设备,以实现不同信号之间的转换。电光转换器实现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而光电转换器则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由于光纤采用单工通信模式,如果在2个终端系统之间实现全双工通信,则需要2根光纤。光纤中继器用来延伸光纤的长度,防止信号的衰减,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①光发射机部分。通常最为常见的故障类型是光传输设备的电光输出失真,导致光信号传输失真,信号丢失较大。电光输出特性受温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光强度或偏置电流发生变化时, 电光输出曲线的工作区间将改变,上移或下移都产生光输出失真,接收机的输出信号有干扰。②光分路器部分。分路器负责光发射机的信号合理分配,平时没有搬移或动过分路器的端口,基本不会发生故障,若搬移或动过端口,就会使端口接触耦合不好或尾纤头沾染灰尘,导致光功率下降而使接收功率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应使端口接触良好或用专用清洁剂清洗尾纤头。③光接收机部分。接收机分散在各处,工作环境不如前端机房,发生故障的类型也较多,常见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电源部分和尾纤接头部分。光节点如果没有稳压设备或供电电压超出允许的工作范围,将引起接收机工作不正常或电源部分毁坏。,应注意通风散热。拔插后纤头沾染灰尘,将引起输入光功率下降,输出电平降低,使得整个光节点的电平降低,信号的载噪比下降,收视质量差。所以要使接头接触牢靠或清除尾纤头的灰尘。

2.光传输设备维修与维护措施

2.1光传输设备维修

①系统级、整机维修。系统级、整机维修是要从整个光传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当系统中断时,我们要通过现象和一些必要的操作,分析是系统中的哪—部分、哪些设备造成的,进行初步的故障定位。如一条载波电路中断,是高频通道问题还是载波机问题造成的;高频通道问题中是高频电缆、结合滤波器还是其他问题,载波机问题是本端机还是对端机,等等。

这些故障位置的确定,当然要通过仪器仪表进行测量测试。传输通路中信号电平是否正常、频率有多大偏差、波形是否正确……,这些都是判断的依据。

进行这一阶段工作,首先要对整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每一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信号在设备上的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完整的掌握,否则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板级、元器件级维修。通过第一阶段的分析判断,我们已找出了故障的设备,紧接着就是二级维修,即板级、元器件级维修。实际上这两个阶段并无明显的界限,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继续,即对故障设备进一步确定故障板直至故障元器件。

故障点集中在某一具体设备,就要对此设备进行测试。按信号在设备中的流向一步步跟踪测试,找出中断点,确定出故障盘。例如信号流人某盘,正常情况下信号在盘内得到处理后输出为一固定数值或一数值范围,如果测出此盘没有输出或输出与标称值相差甚大,基本上就可断定此盘出了故障。

找出了故障盘,再定位故障元器件。一般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工作电压、电流是否正常,断电情况下测量其阻值大小、有无开路(短路)现象,也可按信号流程找出断点位置,根据具体情况而异。

进行板级、元器件级维修需要熟悉具体设备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各电路单元的电路原理乃至元器件作用、特征等,并能对各部分的信号特征做出正确判定。

很多情况我们可以从设备面板指示表计、告警信号灯等现象直接发现故障盘位,当然,这还是需要对设备和系统的熟悉和长期积累的经验。

2.2光传输设备维护措施

和维护模拟式传统通信设备和系统一样,熟悉掌握设备及整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流程等是维护检修的基础。除此以外,在实际维护工作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保持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包括设备供电质量的好坏,机房环境温度、湿度、防尘等等是否符合要求。这些是保证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的重要前提。一般说来,现代通信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

②现代通信设备往往不需再做那些日常繁琐的调整测试工作,如日测试、月测试、季度测试等,只需定期利用监控手段作预防性监视,在无故障或无明显故障迹象时,不提倡随意乱动机器设备,尽量减少人为障碍。

③检查设备和处理故障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带电插拔机盘和防静电。插拔机盘一定要先关断电源,工作时要养成戴防静电手钧的习惯。

④设备电路故障处理的主要方法是更换故障插件/插盘。有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备留些易损易坏的插件/插盘。由于机盘集成度高、装配密集、导线细,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自行修复,否则很可能会造成机盘整盘报废性损伤。找出故障盘后应及时和生产厂家联系,返厂修理。

⑤软件技术在通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备很多功能要靠软件来实现,不掌握相关技术就不可能掌握现代通信技术。

⑥要充分发挥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现代通信系统都有比较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它能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监测实时性指标,可进行故障监侧、故障类型判定及故障定位等,是预防性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有效工具。

3.结语

光传输设备维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第一步要找出设备出故障的地方,并找出原因,并能对故障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只有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这些故障,才能给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只有不断提高维护水平,才能保障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 [科]

【参考文献】

[1]王永超,蔡栋栋,年玉桂.光传输设备故障浅略分析[J].科技信息,2009,(11):714.

[2]鲁刚平,熊炼.华为SDH光传输设备维护[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2):47-49.

[3]张仁美.ZTE 622M SDH光传输设备故障检修1例[J].西部广播电视,2005,(9):30.

[4]张国战.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8).

论电力输送故障分析及维护 篇12

关键词:电力输送,故障分析,维修建议

1. 电力输送故障分析

从自然方面的因素来分析故障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外部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干扰而对电力输送造成破坏形成电力输送故障, 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都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所以这方面的因素比较难以控制, 我们应多注意这方面的故障, 及时进行排查和维修。 (1) 风力的破坏, 在经常刮风的季节, 因为频发收到风力的侵袭, 很容易造成电线短路产生漏电情况, 或者出现烧断导线的情况, 不仅如此当风力的强度超过线路所能承受的最大机械强度时, 就会导致杆塔的破坏, 当遇到杆塔因长时间使用而被腐蚀的情况, 即使风力不是很强也会发生倒杆的故障; (2) 雷雨的破坏, 这是最主要的造成电力输送故障的自然原因, 根据气象监测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每年雷雨引起的跳闸故障高达几百次, 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给电力输送的稳定性; (3) 冰雪的破坏, 初冬和初春时节因为天气寒冷经常出现冻雨和雨夹雪的情况, 非常容易结冰, 尤其是在避雷针等突出的物体表面都会结上厚实的冰层。电路覆冰现象与气温、风力和电路的走向决定了覆冰的时间和程度, 覆冰的压力超过能承受的压力, 造成倒杆事故的发生, 覆冰脱落时很容易造成短路现象的发生, 引起电力输送故障; (4) 动物的破坏, 主要发生在鸟类身上。鸟害主要是粪道闪络和鸟粪污闪, 因为鸟粪具有高电导率, 会接通部分空气间隙通道造成闪络, 在带电体和粪道末端的空隙中放电。鸟粪污闪通常发生在潮湿的雨雾气候下, 鸟粪污染绝缘子表明引起的闪络。这类闪络通常季节性和地域性明显, 一般属于线路瞬间故障。

从人为方面的因素来分析故障的形成。主要包括设计施工人员的疏忽造成的故障和使用中人为破坏造成的故障两个方面。 (1) 设计、施工人员的疏忽, 对于相关的设计人员来说, 在设计时没有制定标准的设计指标, 没有制定出符合标准的方案, 施工阶段监管力度不够, 出现违章的施工活动, 在维护的阶段也没有严格依照照标准进行管理; (2) 使用中的人为破坏, 包括人为地破坏电力输送线路、偷窃、在输电线路下面放鞭炮、焚烧秸秆、放风筝或者向空中抛洒杂物落在电线上导致线路的短路。在城市建设中, 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 导致电缆线路被挖断、挂断的情况。

2. 维修建议

首先针对自然因素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防风措施, 充分进行风力监测, 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施工, 在风力强的地方杆塔的突出部分要尽量避免安装在导线一侧, 同时要尽可能的采用个“V”型串。 (2) 防雷雨措施, 首先做好雷雨情况的分析, 制定最精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在土地松动的地方架设电线以增强抗雷雨系数, 在电力设施附近安装避雷器。并且要加强气象检测, 即使进行线路检查, 保证线路的安全性。 (3) 防冰雪措施, 首选是尽量避免温差大的地方架设电线, 不能避免就在充分考虑承受冰负荷的基础上大件杆塔, 另外一定要选用抗冰冻材料, 这样来保护电力输送管道。 (4) 防动物破坏的措施, 以防鸟类破坏为例, 为了防鸟类对电力造成破坏, 我们可采取在电路上面覆盖挡板, 或者安装鸟刺, 或者利用声波对鸟进行驱逐, 这些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然后针对人为方面的因素, 我们可以两方面进行防护: (1) 加强设计和施工的管理, 提高电力运输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鼓励他们积极学习, 积极用用新的科研技术。确保电力运输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加强保护电力的宣传, 加强对电力输送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 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 建立相关人员责任制, 将处分标准化, 打击一切的违法活动。软硬兼施, 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电力运输的安全稳定的进行。

在实施过程中, 应该采用的方法有:

(1) 为避免电缆在支架和地面上摩擦拖拉, 保证电缆的完好性和使用寿命, 电缆敷设时一般从盘的上端引出。敷设过程中, 电缆要排列整齐, 并加以固定, 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 并按设计规范来安排电缆间的净距。

(2) 同层桥架内电缆必须排列整齐、逐层铺设, 拐弯处弧度一致。多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5倍的电缆外径, 中间接头处严禁弯曲, 在转弯和预留处留有一定裕度使其自然弯曲。

(3) 电缆引至电杆时, 距地2m和地下0-3m的一段应加保护管。电缆与公路、铁路、建筑物交叉时应穿钢管保护, 钢管连接采用套管保护或法兰连接。

(4) 在电缆敷设施工即将结束时, 需要开展大面积的防火封堵工作。此外, 电缆路径还应有明显的标记。

3. 小结

电力输送的稳定与安全在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意义, 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的保障电力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有效的全面的维护电力输送的稳定性, 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故障产生原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并以此来降低甚至杜绝电力输送故障的产生, 提高电力输送的安全行和稳定性,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毅.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J].高电压技术, 2007, 33 (3) :1-7.

[2]孙络新.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与实施[J].民营科技, 2010.11;3-1.

上一篇:心电监测护理下一篇:建立自信的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