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智能设备论文

2024-05-28

穿戴式智能设备论文(共11篇)

穿戴式智能设备论文 篇1

摘要: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原理设计了一种反射式脉搏传感器,通过Arduino uno开发板将采集的人体指端PPG信号传输至PC进行脉率变异性(PRV)分析。选择20名健康受试者为对象进行系统测试,同时同步记录心电图(ECG)信号(迪美泰Dicare-m1CP微型心电记录仪)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作为参考。研究发现,脉搏波PP间期序列与心电图RR间期序列高度相关(r>0.99),PRV的时域、频域和Poincaré散点图指标与对应的HRV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穿戴式智能设备中基于PPG的短时PRV分析与基于ECG的短时HRV分析是等价的。

关键词:脉率变异性,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穿戴式智能设备,心率变异性

0 引言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连续正常(窦性)心动周期之间时间上的微小差异,与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近年来,众多线性的和非线性的概念和方法被应用于HRV序列的分析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2,3]。目前HRV已经成为对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预测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指标[4]。

HRV通常是以分析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信号中的RR间期(RR interval, RRI)序列来获得,这也是目前HRV分析的黄金标准。但是ECG信号的采集相对复杂,至少需要两个电极与体表接触,而且两个电极之间需要满足一定的距离,不方便在手指指端或手腕等部位实现单点的信号获取。

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明,脉率变异性(Pulse Rate Variability,PRV)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替HRV来反映自主神经活性。如Lu等[5]研究证明受试者在仰卧位和直立位时的PRV和HRV具有很好的一致性;Gil等[6]在颈部刺激实验中通过对PRV和HRV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得出PRV和HRV可以通用的结论;Carolien等[7]研究得出健康受试者标准条件下的HRV和PRV高度相关(r > 0.99)。因此,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号分析PRV来代替HRV,系统更加便携,成本也大大降低。本文设计了一种反射式光电脉搏波传感器用于PRV分析,为PRV分析在手环、手表等穿戴式智能设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 方法

1.1 PRV的定义

心脏周期性的收缩舒张活动使血液从心脏射入动脉,再由静脉返回心脏,形成了有机的循环。脉搏波就是心脏的搏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对于正常人来说,脉搏波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用脉搏波信号中的峰峰值间期(Peak-to-Peak Interval,PPI)代替ECG信号中的RRI来进行HRV的计算(图1)[8]。我们把利用脉搏波计算得到的HRV称为PRV。

1.2 脉搏波信号采集原理

脉搏波信号的采集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压电法、光电法、生物阻抗法等。压电法灵敏度高,但是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较差;生物阻抗法精度高,但是测量时需要恒流源电路,设计较复杂;光电法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已经广泛应用于目前的商业化产品中。光电法又可分为透射式[9]和反射式[10,11],反射式传感器光源和接收器均置于被检测物体的同一侧,因此只要将光电传感器贴在皮肤表面就能测量出脉搏波信号,便于穿戴,本文即采用这种方法。由于人体组织中,指尖、耳垂等部位的动脉成分含量较高,透过手指或耳垂后检测到的光强相对较大,因此光电脉搏波传感器的测量部位通常在人体指端或耳垂。反射式光电脉搏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以指端为例)。

假设恒定波长的单色光照射到指端时,通过组织吸收、散射后得到的出射光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流成分,主要反映指端组织中各种非脉动成分,如肌肉、骨骼、色素、脂肪、水和静脉血等对光的吸收;另一部分为交流成分,是由血管床随心脏搏动产生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主要反映动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等对光的吸收。因此,可以认为出射光的变化仅仅是由动脉搏动引起,通过反射光的检测可以间接测量到人体的脉搏波信号。

1.3 脉搏波信号处理

在脉搏波采集过程中,光电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除了包含脉搏信息里的出射光信号外,还包含测量环境下的背景光信号、呼吸干扰、运动伪差、工频干扰和其他仪器产生的干扰等。本文采用数字滤波技术来消除这些干扰。通常容积脉搏的信号频带在0 ~ 200 Hz之间,其能量主要集中在0 ~ 6 Hz,我们选用切比雪夫I型滤波器进行去噪。对去噪后的脉搏波信号,采用一阶导数的方法进行峰峰值的提取,其主要步骤为:

(1) 求原始脉搏波信号的一阶导数;

(2) 找出每个数据段内的极值点;

(3) 将所有局部极大值点连接起来形成上包络;

(4) 根据包络线分类,剔除错点;

(5) 根据得到极值的采样时间计算出PPI序列。

1.4 PRV分析指标

HRV的分析方法可分为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三种。时域分析指标主要有:全部正常窦性RRI均值(Mean RR)、全部正常窦性RRI标准差(SDNN)、平均心率(Mean HR)、连续RRI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程相邻RRI之差大于50ms的个数(NN50)、NN50占全部RRI个数的百分比(pNN50)等;频域分析指标主要有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TP)、标准化的LF功率(LF norm)、标准化的HF功率(HF norm)、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非线性指标有:Poincaré散点图SD1和SD2。PRV的分析方法同HRV一样,分析时只需用PPI代替RRI即可得到上述指标。

1.5 实验系统设计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脉搏波传感器、模拟前端电路(AFE,analog front end)、Arduino uno开发板、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四个部分。脉搏波传感器采用NJL5303R(New JRC,Japan)。NJL5303R是一款集绿色发光二极管(570 nm)和高灵敏度光电接收器于一体的半导体器件,体积小,非常适合用于穿戴式智能设备中的脉搏波检测。由于NJL5303R输出信号为电流信号,需要先进行电流-电压转换,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其结电阻较大,输出电流较小,所以选用了输入阻抗较高的运算放大器MCP602(Microchip,USA)。Arduino uno开发板集成10 bit的模数转换器,将脉搏波信号数字化后传输至PC,由PC完成PRV的分析。整个系统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2 结果

随机选择20名青年志愿者为测试对象采集脉搏波进行PRV分析。采用Dicare-m1CP微型心电记录仪(Dimetek,China)同步记录心电图进行HRV分析作为参考。脉搏波和心电图的采样率均为400 Hz,每名受试者测试时间为5 min。

采用上述一阶导数的方法对所测的脉搏波和心电图分别进行PPI提取和RRI提取,研究发现,PPI序列与RRI序列高度相关(r > 0.99)。

分别运用Kubios HRV version 2.1分析软件(Biosign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ing Group,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将20名受试者的PPI和RRI进行分析,得到PRV和HRV的结果如表1所示。

对PRV与HRV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基于脉搏波PPI分析得到的PRV与采用心电图RRI得到的HRV结果基本一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结论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穿戴式智能设备使得人体各生理参数的收集变得容易与便捷,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将给人类慢性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康复护理带来全新的方式。HRV是目前公认的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指标。本文设计了一种反射式光电脉搏波传感器用于PRV的分析,结果与用心电图分析的HRV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穿戴式智能设备中基于PPG的PRV分析可以等同于基于ECG的HRV分析,对于临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评价和预测具有同样的应用价值。

穿戴式智能设备论文 篇2

基于对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调研分析,Frost & Sullivan近日发布了《2013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于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进行了细分,预测了各细分市场的规模,详细剖析了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驱动和阻碍因素,同时介绍了现阶段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

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智能穿戴设备分为生活健康,信息咨询和体感控制类设备。其中,生活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信息资讯类的设备包含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体感控制类的设备包括Kinect、Leap Motion等体感控制器。

Frost & Sullivan指出,中国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新兴市场,2012年市场规模为8.9亿元。随着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预测到2015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可达26.1亿元,2012年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30.9%。从细分市场看,生活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最为热门,预计2012年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33.5%;信息资讯类的穿戴设备虽然在2012年只有2.8亿的市场规模,但伴随着谷歌眼镜的发布将迎来市场爆发点,预计2012年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47%。

报告指出,智能手机的增长是穿戴设备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全球目前智能手机数量超过2.5亿部,均可作为连接可穿戴设备的枢纽,这将大大推动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此外,智能穿戴设备可检测用户体温、血压、心率等数据,辅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加以分析,为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方面服务。这也将极大推动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同质化,阻碍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海尔智能穿戴设备 篇3

海尔的智能手表和宠物项圈都拥有GPS定位系统,用户可以通过配套的应用设定一个“安全区域”,一旦孩子、老人或是宠物离开该区域,手表将向用户的监控应用发出警报。并且该应用还会储存最近几天的定位数据,便于用户掌握家庭成员的出行情况。值得一提的还有手表和项圈SOS功能,自带的内置话筒和扬声器,能够方便用户与家庭成员之间取得联系,或是在宠物走丢时,路人可以通过SOS功能联系宠物的主人。2天以上的续航能力和30米的防水等级则能保证设备不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能够全天正常运行,保证智能设备不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这样的智能产品真的能称得上智能吗?在智能创新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既然小编把它拿到这里来谈肯定有它独到之处。

如今的智能设备,是希望实现将用户身边的所有电子产品串联起来,实现用户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全自动化,让用户过上真正的智能化生活。从另一个方面讲,智能或许正在让人与电子产品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远。海尔的可穿戴设备,在功能上其实并不是十分的出众,但是确实将智能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多的去关注人如何去管理和支配智能产品,而不是让智能产品来支配人们的生活。从智能产品以个人为服务单位的高度上,放到让智能产品以服务整个家庭为单位的高度上。用一个智能产品将家人和宠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生活圈,通过智能产品让人与人产生互动,让智能产品辅助人们作出决定,而不是让智能产品帮人们作出决定。

穿戴式智能计步器设计 篇4

关键词:计步器,仰卧起坐陪练器,MSP430F149,MPU6050,卡路里消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情况的重视,步行作为一种最常见且有效的锻炼方式被广泛使用。计步器作为一种常用的锻炼设备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开始的2D机械计步器,然后发展到以加速度传感器为核心的电子计步器,到现在更为集成化的智能手环,计步器的精度大幅提高,体积大幅缩小,用户体验也逐渐优化[1,2,3]。

本文旨在在前人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一套精度较高且便携的智能计步器系统。同时采用Android智能手机作为计步器系统上位机,提升用户体验。用户可通过Android智能手机实时获得运动信息。特别地,系统融入了仰卧起坐陪练器功能,实现了系统功能多样化,充分利用了软硬件资源[4,5]。

1 系统总体设计

1. 1 系统工作原理

本智能陪练器融合了仰卧起坐陪练和计步两种功能,由下位机和安卓智能手机组成。下位机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加速度传感器、蓝牙模块和锂电池供电模块。在下位机端,MCU上电后系统处于功能选择模式,默认为计步器模式。功能切换是利用上位机进行的,上位机通过蓝牙模块发送功能切换指令,由下位机的蓝牙模块接收指令,通过单片机识别指令,进行功能切换[6,7,8]。

下位机工作时,首先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在MCU中进行数据处理。MCU首先对采集数据进行滤波,然后根据不同的锻炼功能采用相应的运动姿态识别算法。单片机根据算法进行数据计算,获得实时的运动效果数据。最后由蓝牙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手机客户端,在手机上显示并存储运动数据[9,10,11]。

1. 2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锂电池供电模块、传感器模块、蓝牙模块和安卓上位机。

如图1 所示,MSP430 作为核心处理器,第一个作用是接收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第二个作用是与安卓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与交互,其间的数据交互通过蓝牙模块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蓝牙模块并不是直接与Android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的,而是通过与Android智能机本身的蓝牙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的[12]。

MSP430 发送的数据是经过单片机算法处理后的结果,上位机反映这些结果并将这些结果显示在Android界面中; 而Android发送给430 的数据主要是指锻炼功能切换指令。锂电池模块充当电源作用,本设计的工作电压为3. 3 ~ 3. 7 V。

2 硬件设计

2. 1 MCU方案

设计采用TI公司的16 位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 作为主控芯片。430 在设计中接收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处理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蓝牙模块实现与Android上位机通信的功能。

2. 2 加速度传感器模块方案

系统使用MPU6050 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人体运动信息。MPU6050 具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三轴陀螺仪。内部具备16 位ADC,输出量为数字信号。同时功耗较低[13]。

2. 3 蓝牙模块方案

蓝牙模块作为上下位机通信的桥梁。单片机通过下位机蓝牙模块与Android智能手机的蓝牙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设计采用HC - 06 串口蓝牙模块作为下位机蓝牙模块。该蓝牙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外围电路简单的优势。同时,模块具备内置天线,用户无需自行调试天线。该蓝牙模块采用HCI接口设计,即蓝牙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只需要利用单片机的一个串口即可[14]。

2. 4 锂电池供电方案

系统采用锂电池进行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为3. 3 V。蓝牙模块,加速度传感器以及MSP430 均为低电压供电。锂电池选用自带充电保护电路的3. 7 V锂电池,容量为2 100 m Ah。在充电时,只需将5 V电源直接连接锂电池的正负极即可。经过电池实测,系统运行正常。

2. 5 PCB设计

本设计采用双层电路板。成品电路板如图2 所示。在进行PCB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下几点: ( 1) 在PCB设计时,考虑到本设计并不使用单片机片内ADC,因此模拟地和数字地不加区别,设计时定为同一电位; ( 2) 为调试的方便,PCB另外加入JTAG口,在成品阶段可移去JTAG口减小体积; ( 3) 设计使用的无极性电容和电阻全部使用0805 封装,目的也是为了减小系统体积; ( 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蓝牙模块属于高速电路,因此在设计PCB时将蓝牙模块尽量靠边排布,并尽可能远离电源。为了达到更稳定的效果,采用了双层铺地。PCB实物图如图3 所示; ( 5) 为了方便系统调试,设计除了可单锂电池供电,还另外引出5 V和3. 3 V两个电源端; ( 6) 考虑调试和维护的需要,核心芯片封装设计为直插式,方便布线。

3 软件设计

3. 1 姿态判别算法设计

3. 1. 1 仰卧起坐姿态检测原理

MPU6050 传感器模块可佩戴于腰腹处,根据其与人体的关系,传感器模块的轴方向如图3 所示。检测当前三轴的加速度从而确定人体的姿态。假设传感器的Y轴与人体脊椎平行,而Z轴正方向为人体正前方,则在人体平躺时,Az= 1g,Ay= 0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相对的,当人体竖起时,Az= 0g,Ay= 1g。假设人体与水平夹角为X度,用角度分量分析,则Az=gcos X,Ay= gsin X; 反之,通过对应轴上的加速度也可确定X。以上即为依靠加速度判定人体姿态的原理[15,16]。

3. 1. 2 仰卧起坐能量消耗判据

运动消耗的热量可通过式( 1) 计算

其中,m为练习者质量; a为运动加速度; t为运动时间。在MCU进行处理时,可选定自由选定 Δt,进行累加运算以得出锻炼者消耗的卡路里。通过式( 1) 计算得到仰卧起坐过程中人体消耗热量的估算值,练习者以此为参考来衡量运动效果。

3. 1. 3 计步器步数判别原理

在人体平稳行走过程中,人体垂直加速度和前向加速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在本设计中,系统充当计步器时不规定放置角度,则检测步数时就不能以单轴数据作为判据。根据三轴耦合关系,A = Ax+Ay+ Az作为一个判据,当A随着步态出现明显周期性变化时,即可用A作为步态判据。

3. 1. 4 原始数据滤波算法

在实际使用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输出数据的波形会出现抖动和毛刺,解决办法就是滤波。本设计考虑的滤波算法是滑动均值滤波算法。滑动均值滤波算法是对近N次采样数据做一个平均处理,因运算的数据总是近N次数据,因此可认为其是实时的。从直观上,取均值的算法可有效削弱尖峰和毛刺的影响。不仅如此,滑动均值滤波法是一种不损失采样点的数字滤波算法。滑动均值滤波算法实现软件滤波,MSP430能满足其运算要求,参与运算的数据是最新的N个采样数据,因此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度为N的选择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过短则起不到较好的滤波作用; 若过长,则有较大的延时,实时性变差,波形幅值过于平坦。文中经过实际测试发现N的取值在5 ~ 8 时,滤波效果较好。

3. 2 Android上位机程序设计

本设计自定义了一个圆形进度条控件作为核心显示控件,圆形进度条动态地显示用户完成任务的进度。在实现自定义控件时,需要用到Canvas控件。要在画布上绘制出一定尺寸的圆环,以及字母和数字。而进度的表示则是通过圆环的填充进行,在完成一定程度的锻炼后,会以一种与原本有区别的颜色覆盖相应的圆环区域,达到显示进度的效果。制作好的UI界面,如图4 所示。

3. 3 客户端运行流程

安卓客户端软件运行流程,如图5 所示。在打开APP后,软件首先会检测本地蓝牙设备,若智能手机的蓝牙正常启动,那软件会自动打开蓝牙,若本地蓝牙设备有故障,则APP会弹出无法检测到蓝牙的提示。如果检测蓝牙失败,用户可重启APP尝试重新检测。

在蓝牙打开后,点击APP界面中的连接按钮,稍后会弹出一个检测到的外部蓝牙设备的列表。在设计中连接HC - 06 这个下位机蓝牙模块,若运行正常,APP会提示用户连接成功。

在连接成功后,默认启动计步器功能,用户佩戴下位机步行时,APP会同步实时显示步数。

在需要进行仰卧起坐锻炼时,点击切换按键,下位机会进入仰卧起坐模式。这时用户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时,仰卧起坐的运动数据同样会显示在上位机上。用户可按下保存按键,以保存本次运动结果。

4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系统供电电压为3. 3 V,PCB中额外具有5 V电源端,这样做的好处是: ( 1) 方便使用5 V电源进行调试;( 2) 作为锂电池模块的充电端,在需要充电时,将锂电池接5 V电源端即可。PCB的下端是蓝牙模块,使用表贴封装; 右上方为MPU6050 模块,采用直插式封装;MSP430F149 采用转接板封装。左下方是复位按键和JTAG口,整个下位机系统的尺寸约为8 cm × 7 cm。

MSP430 系统采用JTAG进行仿真与程序的烧录。进行上位机与下位机联合测试,在用户手持移动终端,而将下位机系统佩戴于身上或者置于口袋内时,蓝牙模块将测试结果发送到手机。

计步器功能的实验测试: 佩戴下位机系统步行,实测效果如表1 所示。

仰卧起坐功能的测试: 仰卧起坐是一种规范动作,其计数精度主要取决于被试者的动作是否规范。将下位机固定在腰间,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一组测试结果如表2 所示。

从原理上讲,仰卧起坐动作的准确度应为100% ,但由于传感器摆放位置的差异,被试者动作过快可能会导致波形偏离阈值,而引起漏计。另外,若采样率较低,则这样的误差会更频繁发生。

通过表1 和表2,观察到仰卧起坐的记录精度比较好,然而计步器的效果相对并不理想。本文判断计步器系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计步算法的误差,步行实际波形的复杂性,系统可能会出现多记或漏记的情况。

在进行多次的修改后,发现改进后的动态阈值法还是峰谷值判别法,均不能使精度达到理想值。通过查阅器件手册发现,问题出在传感器的采样率上。20 Hz的采样率完全满足采样定理,但对于步行这种不确定的,较为复杂的波形信号,在细节的体现上会显得不足。对这样的信号即使采取小波分析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通过实验比较,发现在115 200 bit·s- 1的情况下,传感器能够以100 Hz的采样率进行数据采集。重新计算并配置了430 的UART1 串口,使其波特率从9 600 bit·s- 1变为115 200 bit·s- 1。同时通过上位机修改了传感器的采样率,使得采样率达到100 Hz。

在不修改计步算法程序的前提下,进行了另一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 所示。

计步精度有了明显提升,能较准确地记录步数。

功率测试: 对串联电流表进行实验观测,得到电流平均为60 m A。实测在2 100 m Ah锂电池供电下,可稳定运行超过12 h。在整个系统中最耗费电流的是蓝牙模块,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蓝牙模块也会逐渐向低功耗化发展,功耗将进一步降低。

5 结束语

里斯:破局“可穿戴智能设备” 篇5

随着三星于近期推出Galaxy Gear,谷歌在10月份就智能眼镜展开“全美宣传活动”,以及中国企业第一时间加入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竞争(例如:酷派和三星同期推出了智能手表,许多中国企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也在研发之中),可穿戴智能设备这一左右未来IT厂商格局的新战场,正式开战。

继半年前,本专栏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营销前景进行展望之后,今次我们将通过对“定位之父”里斯先生的采访,及时总结“战争爆发”初级阶段的经验教训,并对诸多即将跟进的企业提出忠告。

不看好三星智能手表

《中外管理》:最近引起市场关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是三星Galaxy Gear,作为Galaxy Note 3的辅助设备。您怎样看待Galaxy Gear在智能手表这个新品类中的前景?

艾·里斯:我们不认为Galaxy Gear会有广阔的未来。这里面存在的负面因素太多——它太大、太重、太复杂、太贵,而且只能与三星Galaxy手机的某几款匹配。

但是三星似乎对Galaxy Gear的未来充满期望。三星公司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登出了10页篇幅的彩色广告。我们都记不清上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这么巨幅的广告是什么时候了。

《中外管理》:有消息称,为了赶在苹果之前推出智能手表,Galaxy Gear只进行了三个月研发,这确实让三星在发布时间上抢了先。您认为此举是否会带来心智资源层面的显著优势?iWatch作为晚于Galaxy Gear推出的智能手表,您对它有何建议?

艾·里斯:这并不令人意外。尽管已经是成型的完整产品,但Galaxy Gear无论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的质感都更像一个“还在研发的产品”。

三星显然是要把Galaxy Gear迅速推向市场,因为率先进入市场是一个大优势。然而,率先进入市场还是率先进入消费者心智,这是有差别的。有很多产品的例子,它们都是最早出现在市场上的,但后来并没有成为所在品类的领导者。

真正的优势属于那些“率先进入心智”的产品。就像iPod、iPhone和很多其他品牌,在它们所在的领域里,率先进入市场者,并没有把优势扩大到率先进入心智。

而现在,在我们看来,Galaxy Gear很难有机会作为一个新品类的领先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

在品牌定位的策略方面,三星还有一个问题:产品的名字叫做三星Galaxy Gear,冗长又复杂,非常拗口。你还无法将这个名字简化:不能叫它“三星”,这是公司的名字;不能叫它Galaxy,这是三星智能手机的名字;不能叫它Gear,这是一大类产品的通用名(译注:Gear英文意思为传动装置)。

三星本该用一个简短、简洁的品牌名。如同iWatch这般简洁。

提到iWatch,苹果可以从三星Galaxy Gear的发布中学到不少经验教训。产品一定要简单、简单、再简单。这是iPhone成功的秘密所在。

况且智能手表本来就要比智能手机更简单、更轻巧。

中国企业怎样把握战机?

《中外管理》:可穿戴智能设备吸引了许多中国IT企业的注意力,例如:中国的酷派公司也正在市场上推智能手表,还有不少中国企业在研发智能手表,您对它们的新品营销策略有怎样的建议?

艾·里斯:除了三星,可能苹果和其他IT公司都将推出高端智能手表。如果一家中国企业能及时研发出一款具有某种重要优势的产品,它很有可能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与市场领先者成功竞争。

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企业需要聚焦,就要找出“一个”重要的新特性。而不仅仅是“一些”可能“更好”的特性。

中国企业需要聚焦于一个能使品牌有机会进入智能手表潜在消费者心智的特性(例如:“触屏”这一特性使iPhone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且中国企业在低端领域也有机会。如果我们来运营一家中国企业,我们认为,低端市场比高端市场更具盈利的机会。

谷歌眼镜的营销隐患

《中外管理》:目前,在各类可穿戴智能设备里,谷歌眼镜发布时间较早(2013年6月)。在智能眼镜方面,谷歌遇到的竞争对手要比苹果在智能手表领域遇到的少,是否可以理解为智能眼镜作为一个品类,市场份额没有智能手表更刺激厂商?

艾·里斯:不完全是。智能手表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智能眼镜的优势就很难说。

当然,有了谷歌眼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人们真的会花大把的钱去做这些事情吗?

谷歌品牌起初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聚焦于一个特性:搜索。谷歌眼镜可以聚焦于哪个特性呢?谁应该购买和佩戴谷歌眼镜?谷歌眼镜可能会取代什么产品?这些都是谷歌应该问自己的问题。

目前,谷歌正在宣传:你可以用谷歌眼镜来“说”所有的事情。在短期来看,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因为这会引起公关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个公司需要做的是围绕某个单项高利润的应用程序缩小焦点。

正确的新品推广方式

《中外管理》:目前,谷歌眼镜正在开展全美宣传活动,您怎样看待到目前为止谷歌眼镜的品牌运作?

艾·里斯:我们认为谷歌在推出谷歌眼镜时做了非常出彩的工作。它没有将巨额资金投入到广告上,相反,谷歌用了成本相对较低的公关技术使得这个品牌格外知名。

而且由于产品仍然处于研发阶段,它并没有招来很多负面的公关信息。

招来负面的公关信息,是三星仓促推出Galaxy Gear的一个问题。所见之处,几乎每个媒体的评论员都能找到对Galaxy Gear抱怨的点。如果三星按照谷歌推出智能眼镜的方式来推出智能手表,或许能避免当前的很多问题。

很难说三星公司怎样才能从当前的困境中恢复,除非推出一个全新的智能手表产品。

选择适合你的战场

《中外管理》:从品类的盈利前景来看,目前在智能鞋、智能戒指、智能背包等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也有IT厂商在投入研发。您怎样看待它们的品类前景?结合目前IT厂商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上的运作方式,您对它们进入这些领域之前,有什么忠告?

艾·里斯:微处理器变得越来越小,价格也越来越低,这就打开了在很多其他产品中使用微处理器的可能。例如:把微处理器用在鞋子上。2012年,耐克推出了Nike+这一新的产品,在鞋底嵌入了感应器,可以以多种有趣的方式测算人们的运动量。我们期待很多其他产品都将加入类似的电子设备。

然而,大部分成熟品类里的既有品牌,更有机会像耐克控制智能鞋市场一样,控制与自己品类有关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一般而言,对开发可穿戴智能设备的IT企业来说,除非成为既有品类领导者的供应商,否则要在这些领域竞争不会有很多机会。

智能穿戴设备现状概况研究 篇6

智能穿戴设备是指可直接穿戴或和衣物、鞋帽等合为一体, 并且可通过内置软件和云端数据进行交互, 同时对使用者产生影响的小型电子器件。智能穿戴设备的思想出现在50年前左右, 1997年第一次召开国际可穿戴智能设备学术会议, 标志其正式诞生。2013年, 智能穿戴产业爆发, 谷歌眼镜首当其冲, 轰动一时, 在“明星效应”的影响下, 智能穿戴的概念被广泛普及。从外国的英特尔到中国的华为、小米, 各大公司竞相涌入智能穿戴市场。众所周知, 智能穿戴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 有机遇就有挑战, 模糊的发展路径、未知的商业模式让这个市场充满风险。市场上已有了各式各样的智能穿戴设备, 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 这是每个已经或者准备推出智能穿戴设备的厂商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针对于现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火热, 我们对此做了研究, 并根据现有的资料及数据作出了分析及预测。

1.1 市场调研

根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突破了10亿大关。该销量同比2012年上涨了38.4%。根据调查机构Gartner的调查数据可知2014年全年, 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达12亿台, 较2013年增长28.4%。

相比之下, 根据IMS报告研究, 2011年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仅为0.14亿, 并且预计有望在2016年达到1.71亿的出货量。根据ABI最近的预计, 2018年智能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尽管这个数字看起来有些过于乐观, 但从智能设备2014年全球出货量已经接近1亿来看, 这个数字还是非常有希望达到的。这其中, 智能手表将成为智能穿戴产品的先行者, 出货量年增长率将达235%, 在出货量中比重将逐步上升。到2018年, 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567亿元) , 届时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9160万块。

2014年, 智能穿戴设备真正迎来落地发展, 在2014年的CES上, 大量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智能穿戴设备问世, 而到了2015年的CES上, 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展会最大的亮点, 其风头远超智能手机和各类平板产品。而且从市场增长的预期来看, 智能穿戴设备正在取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科技产品, 成为新的增长最快的领域, 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1.2 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分析, 得益于市场上日渐增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以及在消费者中的日渐普及,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的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在2015年, Apple Watch的正式上市可能会极大的刺激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增加, 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5.6亿元人民币。在2017年, 市场规模增速有所回落, 但预计市场规模依然会接近300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

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来看, 整体宏观环境现在对于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有利, 市场目前仍处在早期阶段, 未来潜力巨大。

2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分类及介绍

2.1 民用智能穿戴设备

2.1.1 游戏相关穿戴设备

游戏类的穿戴设备是智能穿戴的一个发展方向, 而现在的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类型的产品, 如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 用意念控制的Mind Ware Mobile和Brain Link头戴设备, 以及集合健康运动和虚拟游戏的Zero鞋, 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就是让穿戴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游戏中的场景。

2.1.2 生活相关穿戴设备

1) 智能手环类

智能手环以其低成本的优势迅速进入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智能手环外形较简单, 功能也不是很多。除了简易的时钟闹钟外, 还有下述几种功能。运动监测:监测使用者的运动状况, 如计步、计算消耗卡路里等;如Nike Fuelband专门为运动人士设计, 记录全面运动数据。健康监测:包括睡眠监测、心率监测和血压监测等;代表产品有国外的Jawbone up2和国内的咕咚手环, 不仅跟踪睡眠, 还能记录小憩, 并在合适时间自动唤醒。还有一些智能手环能够实现来电提醒、蓝牙接听, 华为Talkband就是这样的设备。

2) 智能手表类

智能手表一般具有智能手环的所有功能, 还会配备一个1.5英寸左右的显示屏。以近期发布的Apple Watch为例, 它采用蓝宝石水晶镜面屏幕, 支持电话、语音、回短信, 连接汽车、天气、航班信息, 地图导航, 播放音乐等几十种功能。除了苹果采用Apple S1的处理器以外, 智能手表多数使用AP, 少数采用高性能MCU。AP多沿用手机芯片, 但也有针对可穿戴终端定制的芯片, 如MTK的Aster So C等。

3) 智能衣着类

智能衣着类的可穿戴设备在市场上出现的比较少, 很多产品才是即将上市或者处于概念阶段。法国Emiota公司推出Enter Belty智能腰带这条智能腰带能够追踪用户的健康状况, 通过测量用户腰围变化预测糖尿病风险。另外, Enter Belty还能作为健身追踪工具, 甚至会在用户懒惰时发出警告。美国公司Sensoria推出智能袜子, 这些智能袜子底部有压力传感器, 用于检测用户在跑步时脚如何与地面接触, 帮助运动者改进跑步习惯。

4) 智能眼镜类

第一款智能眼镜是谷歌的Google Project Glass, 镜片上配备了一个头戴式微型显示屏, 它可以将数据投射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根据环境声音在屏幕上显示距离和方向。虽说谷歌眼镜眼镜已经下架, 可是仍然不能忽略它所带来的影响。而1月份发布的Microsoft Holo Lens是一款令人惊叹的虚拟现实设备, 佩戴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和控制虚拟图像, 在旧金山就能与北京总部进行实景会议, 甚至能在自己的屋子里近距离观摩火山喷发。整个Hololens眼镜相当于一台小电脑, CPU和GPU都有, 还有几个摄像头和传感器, 更配有虚拟图像处理器HPU。

2.2 军用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的理念同样传到了军队之中。在2010年, 美国国防承包商雷神公司 (Ray Theon) 首次推出了这一开发程序的成果之一:XOS 2军用外骨骼。XOS 2是由一系列结构、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组成的, 主要利用高压液压驱动。该外骨骼可使穿戴者将重约200磅 (90千克) 的重物反复举起几百次, 而且不会感到疲劳, 同时还可重复击穿厚度为3英寸 (76.2毫米) 的木板。这款为美国陆军研发的机械装置同样非常轻便, 穿戴它的士兵可轻易进行踢足球、击打速度球、爬楼梯和下坡等动作。

3 智能穿戴设备前景分析

近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 新技术层出不穷, 让智能穿戴有了厚实的基础。在电池电量方面有这些解决方式: (1) 新型电池的研发。石墨烯电池的研发等 (2) 充电方式的改变。采用无线充电, 电磁场感应充电以及闪冲技术等。在芯片方面:Intel推出了仅有SD卡大小的芯片———Edison等。在软件方面:谷歌发布了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套件Android wear以及各大厂家深度定制的系统等, 除了这些提到的方面, 还有许多方面存在问题, 不过每有一个问题出现再用成熟的解决方案解决, 那么这个新生的行业又会突破现有状况更近一步。而在当下的一些新技术, 如柔面屏技术、虚拟屏幕显示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或许将会是智能穿戴设备上的突破点。

纵观目前的智能穿戴领域, 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医疗或者健康有关, 这或许又是其中的一个突破口。虽然智能穿戴设备上配有大量传感器, 但依靠现有的技术所收集到的数据并不够准确, 它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因此仅仅只有参考作用。如果传感器的技术能够达到现代医学设备的水平, 那就可以将智能穿戴设备接入医院的数据中心并发挥作用, 这才是迈出的一大步。

智能和便捷是符合人类使用习惯的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真正将人体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入口, 人体在智能网络的辅助下也能更好地感知和接受信息, 就像已经非常流行的电脑、手机一样, 智能穿戴设备必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在目前根据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的销量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消费者对于智能穿戴设备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于其本身仍然抱着观望的态度即智能穿戴设备可有可无。虽说消费者的反响并不强烈, 可是销量仍在上涨, 并且各大厂商对于智能穿戴很有热情, 竞相推出各种类型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现在还不能对未来做出过多的推测, 不过就目前来看形势一片大好。

4 总结

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还没有被完全打开, 或许是在探索市场, 各个厂商仍然在积极地发布相关产品, 虽然市场预期非常乐观, 智能穿戴设备还需要很大的改变和创新, 以触及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消费者们也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接受智能穿戴设备。

摘要:智能穿戴设备的概念早已被炒地沸沸扬扬, 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也像冰箱里的一大块蛋糕, 在被逐渐拿取。在这样的形式下, 通过对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分析和主流产品介绍, 指出其市场前景开阔, 但目前缺乏创新, 技术处于瓶颈期的问题, 然后给出有关智能穿戴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思考及展望。

可穿戴智能设备异军突起 篇7

智能手表成手机第二屏

在许多科幻电影或漫画中, 手表被演绎成千奇百怪的功能, 如地理定位、呼叫联络、变声工具、测血压仪、武器……无疑智能手表被人们赋予了无限的想象与憧憬, 或许有一天会有公益广告发出提醒“请小心那些戴手表的家伙”。

目前已有许多厂商推出了初步形态的智能手表。如索尼数月前推出的Smart Watch 2, 可以当做智能手机的第二屏使用, 几乎可以实现所有的智能手机功能, 简单触摸下手腕就能接打电话, 还支持远程控制。

而在今年的MIA展上, Pebble Watch智能手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球。这款手表可以显示来电信息, 也可以上网浏览, 实时提醒邮件、短信、微博和社交网络信息, 还可以测试运动速度、距离等。另外, 当内置的蓝牙跟手机断开连接的时候, 手表会发出震动通知用户手机断开连接。这一功能对于那些神经大条、常丢手机的用户来说, 佩戴这样的手表或可减少一些麻烦。

与此同时, 一些戴在手臂与智能手机相连的腕带产品大量涌现, 如Jawbone UP手环。它与智能手机App相连, 可监测用户的睡眠、运动、饮食和感觉等, 这给未来智能手表融合医疗功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智能眼镜识别位置信息

看过好莱坞大片《碟中谍4》的人们应该会对电影中芯片隐形眼镜印象深刻, 不易被发现但却支持拍照、面部识别等功能, 能将佩戴者看到的信息联网传递至后台信息中心, 能够获取目标任务的相貌特征及相关信息。

这种芯片眼镜采用的是“增强现实 (AR) ”技术, 而AR眼镜也开始从大银幕走到现实生活中。

或许用不了多久, 对于第一次相亲会面的男女双方来说, 仅靠佩戴的智能眼镜便可获悉对方的年龄、生日、习惯爱好、家庭情况等足量信息, 将节省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目前, 在智能眼镜领域仅有一款面市的谷歌Google glass。它内置处理器、内存, 用户通过其配备的触摸板、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等实现拍照、视频通话、地图导航等功能。

不过, 智能眼镜在未来或许还要考虑到近视、远视、老花以及视力正常的不同细分人群, 毕竟眼镜作为一种工具性物品, 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必需品, 但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又是多余的。

日常生活移动互联网化

“可穿戴设备”的范围广, 除了眼镜、手表, 还有鞋子、腰带、袜子、佩戴饰品等等, 未来都有智能化的可能, 其中与运动、医疗等相关领域潜力巨大。

在此次MIA展上, 各种新奇设备涌现:蓝牙遥控飞车、小飞碟魔力便签贴、蓝牙立体音响Qube2。其中, Qube2是全球最小的一款蓝牙立体声音响, 与鸡蛋差不多大小, 可挂在钥匙链上, 体积虽小但音质饱满。另一款由LA-TRONIX生产的x Print Server企业级打印机, 体积比i Phone 5还小, 与普通家庭打印机相连, 当i Phone与其进行蓝牙连接时, 就可以随时打印手机中的照片等。

苹果建立智能穿戴设备生态圈 篇8

有人说, Apple Watch的诞生将给传统腕表市场带来很大威胁。苹果高级副总裁Jony Ive和工业设计大师Marc Newson还将于4月22-23日出席在佛罗伦萨Palazzo Vecchio举行的Conde Nast奢侈品大会……所以不难想象, 这多少会让瑞士打造奢侈腕表的的钟表匠们感到不安。

从定价上看, Apple Watch是苹果有史以来价格档位最为丰富的产品——1个最贵的私人定制款可以买到将近50个低配的运动版, 不过, 抛开18K金这些外在的材质, 价差奇高的多款Apple Watch在软件与应用层面是完全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12万的Apple Watch也不具备奢华属性、难以与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等瑞士名表竞争的原因, 蓝宝石表面、i OS系统等高科技的因素固然有加分, 但作为消费电子品厂商, 苹果并没有一款售价数十万元号的豪表所具备的品牌价值。

而苹果的初衷也并非对标瑞士厂商, 而是希望在智能穿戴设备较为混乱的现阶段确立一套能自我掌控的生态圈, 从Apple Watch的功能设计来看, 苹果是有意将其封闭在i OS体系之内——没有网络功能, 一切的联网动作都需要与i Phone适配, 与手机用蓝牙连接成功后, Apple Watch可以进行收发短信、拨打电话、播放音乐、收发邮件、查看天气、日历提醒等操作, 此外, 首批入住的APP包括微信、微博、支付宝等, 未来将可以在Apple store安装更多的APP, 不过这些都是为Apple Watch专门制定的简化版, 能使用的功能还相当有限。

卖追踪定位鞋掘金智能穿戴设备 篇9

儿童追踪定位鞋是运用先进的智能可穿戴技术,把GPS定位技术直置在鞋里,与电脑、手机双向连接,让使用者可随时随地掌握穿戴者定位信息的智能追踪产品。穿戴者只要连续穿着,智能芯片就能记录日常出行轨迹,识别陌生路线,一旦偏离可通过手机终端及时预警报警。

产品特点

1.实时定位,即时掌握。

产品采用GPS定位技术和安全围栏技术,实现以10米为单位准确追踪、以秒为单位实时更新位置变动,对常用地点设置可安全围栏,超出预订范围及时发送提醒信息到电脑和手机终端,防患于未然。智能预警技术能记录日常出行轨迹,识别陌生路线,一旦偏离及时推送预警信息。

2.恒温防水,使用安全。

儿童追踪定位鞋采用自发热温控系统,自动温控可长达10小时,并根据天气情况自动调节,将鞋内温度维持在30℃—50℃之间,更适应 -30℃—60℃极端天气,防水防漏电保护,雨雪天同样正常使用。

市场分析

智能穿戴领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火爆的投资热点,美国经济学家分析,智能穿戴设备产业是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座金矿”。此外,孩子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其智力或者思维能力的限制,易遭遇被拐、被骗甚至绑架之类的险情,可以说,当前市场上恰恰需要一款智能穿戴追踪设备弥补该领域空缺。

经营条件

代理商可无店经营,只要有地方存货就可省去房租;不需要庞大的员工团队,经销商可与儿童用品店、老年用品店、户外用品专卖、智能产品专卖合作;或在社区、学校、商场等场所周边开设店铺。

效益估算

儿童追踪定位鞋根据品类和式样的不同,共分为15种型号,市场价格在300—800元不等,厂家面对所有经销商一律厂价直销,进货价格在150—500元之间。也就是说,每销售出一双儿童追踪定位鞋的利润在60%—100%,利润率相当之高。

投资提示

可穿戴设备拉动智能手机需求 篇10

IDC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为5亿部,同比增长15.4%。其中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超过4亿部,同比增长近20%;平板电脑经过过去两年的快速增长,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出货超过2700万台,同比增长7%。

IDC中国研究经理张一磊认为,从2012年第一季度之后,传统PC市场开始持续负增长,2015年春节后,得益于新产品发布以及渠道结构转变,传统PC市场将小幅上扬。尽管传统PC在线下的销售举步维艰,但台式机尤其是组装机类产品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包括商用用户在内,越来越多的DIY客户开始通过线上来购买组装台式机。

在平板电脑方面,大屏手机对于平板电脑市场尤其是小尺寸平板及可通话平板电脑的冲击较大,导致这两类产品不再成为2015年的话题产品。反观微软WIN10操作系统发布后,无论是Wintel组合还是平板电脑厂商,都更加强调多屏合一的概念,相关产品将带动平板电脑市场甚至是触控笔记本市场。

IDC预计,尽管目前中国商用市场还是传统PC占据主导地位,但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行业应用将更多依赖移动设备,如金融、医疗、零售及服务行业,平板电脑商用市场仍有机会,重点行业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还须进一步挖掘。

此外,智能可穿戴设备火爆,将带动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IDC预计,201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持续爆发式增长,尤其第二季度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智能手表类产品陆续上市,将使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超过640万部,其中智能手环和手表类产品超过630万部。智能可穿戴设备与既有智能设备的结合应用将有望拉动新一波智能手机的需求增长。

相关链接:中国移动4G用户突破1亿户

中国移动披露,截至2015年1月,中国移动4G用户数已突破1亿户。另据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1月底,中国移动已建成超过70万个4G基站,实现绝大部分城市、县城的连续覆盖,发达乡镇的热点覆盖,4G网络覆盖人口已达10亿以上,并已与7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4G漫游,成为全球最大的4G网络。中国移动计划在2015年建成100万个4G基站,4G用户增至2.5亿户,并销售2亿部4G终端。

穿戴式智能设备论文 篇11

近日, 天津一家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商橙意家人推出橙意鼾症检测仪2.0, 并在北京朝阳医院发布睡眠呼吸整体解决方案, 试图打破穿戴设备产品目前浮于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

使用者佩戴该款检测仪手表, 经过7小时的睡眠, 可以采集到血氧、脉率等数据;在手表与手机通过APP关联后, 数据可以传到医生的电脑终端。医生根据手表收集的数据完成专业的诊断后, 向用户手机反馈详细的报告。

通过与线下三甲医院在临床使用方面的合作, 橙意鼾症检测仪连通设备使用者、APP和医生, 形成了一条监测—治疗—康复的医疗服务闭环生态链。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在发布会上表示, 橙意鼾症监测仪的相关数据与临床导睡眠图金标准相似率达到95%以上, 可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筛查判断, 并提供初级诊断的可靠依据。

据悉, 橙意家人本次的产品发布会是国内首个落地在三甲医院的移动医疗项目发布会。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今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由去年的2640万元增长173%至约7210万元。听风平安卫士裔云天则表示, 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告诉笔者:“现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还处于探索期, 离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 缘于大家都在炒这个概念, 可能是为了融资, 也可能是为了做市值管理。”

不过,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 繁荣只是假象, 各种健康监测设备, 看起来贴心, 实际上多数都是浅层的健康管家角色, 与智能医疗的实质概念相距甚远。由于其功能“鸡肋”, 且过于同质化, 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 将不能给消费市场带来长久的吸引力。

移动医疗软件易问医CEO王臻也有同样的看法:“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大都偏向于大健康, 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医疗靠拢一些。未来肯定会有市场, 但不仅要被广大的用户接受, 还要被医院、医生接受, 这确实需要一些时间。”

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在电商平台搜索可穿戴手表、手环等可穿戴产品, 品牌不下百种。

6月4日, 华为宣布在美国市场发售Talk Band B2智能手环, 同时与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Jawbone达成战略合作。今后华为可穿戴产品的数据将整合入后者的UP应用生态圈中, 其UP平台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应用, 为用户提供从健身指导到连接家庭温度计在内的诸多服务。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达到1140万部, 同比增长200%, 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增长。

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的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2015年, Apple Watch的正式上市将会极大**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增加, 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5.6亿元人民币。

出门问问市场总监陈思诺向笔者透露, 他们的Ticwatch手表从6月3号发布以后一共不过一周时间, 目前在京东众筹的销售情况比预计的要火爆得多, 总金额已经超过了600万元人民币。

“从Ticwatch的销售情况来看, 爆发的这个时间点比预计的更加提前, 说明市场期待真正好玩好用的可穿戴设备。”陈思诺说到。

从资本市场的流向也能窥见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火爆程度。

在近日橙意家人的新品发布会上, 橙意家人宣布将牵手阿里云, 推出国内首个云上医患互动鼾症平台。

早在去年, 小米即以2500万美元注资九安医疗, 占股20%, 之后便推出i Health智能血压计。

目前, 苹果、三星、谷歌、索尼、高通等国际企业都在可穿戴医疗市场重点发力, 软硬件方面以及生态系统方面都有所建树。国内企业除九安医疗之外, 歌尔声学、长信科技等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可穿戴医疗产品。

市场调研机构HIS预计, 到2018年, 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336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

现实困境

火爆的现状遮盖不了现实困境。

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告诉笔者:“健康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广太专业, 目前移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人体体征信息太少太小, 且采集条件缺少专业指导, 一般没什么医疗价值。从专业上说健康管理、医疗检测涉及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医疗器械注册证, 其实目前的很多可穿戴设备都算不上医疗设备, 一些可穿戴设备具有监测血压、心跳的功能, 但也只是将传感技术运用到可穿戴设备采集使用者的体征数据, 更像一个涉及医疗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基本停留在外围领域的健康管理, 想要突围到更深层的的医疗诊断领域, 还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一方面受限于可穿戴设备自身的技术瓶颈, 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之后如何进一步和医院开展合作的问题。”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分析认为。

在易问医CEO王臻看来,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在精准度和临床方面还离得很远。比如说运动手环,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能够随时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挺不错, 但是在专业的医疗人士看来, 会觉得这种检测非常笼统, 不够医疗化。

“即使现在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健康信息很精确, 最终要运用到临床, 也非常不容易。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公司要和医院展开合作, 另一方面还要说服设备的使用者配合医院。这种2B+2C的模式, 对所有创业公司来说都很艰难。”王臻进一步说道。

在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看来,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 想要让医院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来的信息是很不现实的。

“首先是医疗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较之可穿戴设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再者, 如果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有些方面能够做到和医院的医疗设备一样的精确度, 替代之后就会和医院存在竞争关系了, 医院怎么可能让你切走它的蛋糕。我认为可穿戴设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健康管理, 这一块和医院没有冲突。”史立臣说。

上一篇:开发开放先导区下一篇:CBI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