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

2024-11-05

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精选7篇)

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 篇1

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单产的不断提高, 推动了水稻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反过来, 只有实现水稻的全过程机械化, 才能保证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并促进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快速推进。但目前水稻面积的快速发展与水稻收获机械化相对滞后的矛盾较突出, 这关系到丰产能否丰收, 能否增效, 能否为下年生产做好准备。如何解决好水稻机械化收获问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水稻机械化收获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a.秋涝年份多, 收获机械应具备良好的防陷性能。

b.枯霜前水稻茎秆纤维组织强, 含水率高, 稻谷发涩, 易裹粮, 应注意考虑收获机的分离和清选性能。

c.枯霜后水稻茎秆纤维组织变差, 但茎秆黏性仍很强, 易裹粮, 收获机应具有良好的抖动分离性能。

d.水稻子粒怕破壳, 应考虑收获机有良好的脱粒性能。

e.水稻产量高, 脱粒难度大, 应选择喂入量大、脱粒时间适中的收获机。

f.水稻收获期短, 前期怕潮湿, 后期怕雪捂, 应考虑收获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g.收获机械要既能适应不同的作业条件, 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同时又能适应农场和种植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即本着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选择机械。

h.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小批量引进) , 在垦区消化吸收、研制开发适合垦区的机械。

2 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的提出与应用

水稻收获机械走过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落后到先进的艰难发展历程, 早期的水稻机械化收获方式是, 在下枯霜后进行直接收获, 所存在的弊端是稻谷水分高、烘干成本高、晒场压力大、有被雪捂的危险等。为了使水稻种植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水稻前期收获上。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我们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前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收获模式——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水稻分段收获可提早收割, 并延长收获时间, 利用晾晒, 降低稻谷水分, 减轻晒场压力。更为重要的是, 水稻经过晾晒, 使谷粒与穗轴的连接减弱, 便于脱粒, 为大型联合收获机拾禾创造了有利条件。

2.1 割晒

割晒开始时间为水稻黄化成熟率达95%以上, 一般年份在9月10日前后, 作业时间12~15d, 9月25日左右结束。主要作业机械有:①用554、654、804、904等拖拉机配前悬割晒机, 作业效率5~10hm2/d;②用佳木斯联正的自走式割晒机割晒, 铺薄, 晾晒快, 不塌铺, 作业效率约15hm2/d, 割茬高度12~15cm, 田间无飞穗, 放45°角鱼鳞铺。

2.2 拾禾

霜前割晒的水稻须晾晒3~5d方可进行拾禾作业。主要作业机械有JD3518、3316、3080, 常发-6, 佳联-1075等联合收割机, 班效为8hm2左右, 作业速度以无飞穗、不裹粮、不跑粮为原则;滚筒转速视水稻干湿状态不同, 在500~900r/min范围内调整, 一般情况在800r/min左右, 具体可通过勤观察脱净程度来定, 糙米多时调低滚筒转速, 早晚水稻潮湿时可适当提高滚筒转速。

3 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的经济效益

分段收获提高了收获机械的利用率, 错开并削低了秋收大忙季节的机械需求高峰, 为秋整地和田间运输腾出了机械力量和保贵时间, 大大增强了在秋收生产中的主动权和抗灾能力。分段收获使后期低温下脱谷的作业量大幅度减少, 从而增加了优等稻谷的比例。机械割晒后, 可使水稻早拾禾、早加工7~10d, 大米早上市, 这样可使稻谷增值约0.10元/kg。据科研部门测算, 采取分段收获与直收相比, 可使千粒重增加1.8g, 每平方米增加产量64.1g, 全场约1.67万hm2水稻, 共计可增产1.07万t。

水稻分段收获的优势 篇2

1 水稻分段收获的可行性

a.早期半喂入式收获水分大, 增加了晾晒的压力, 不适应大面积作业;作物秸秆未成熟, 水分大, 全喂入式机械此时收获脱不净、跑粮严重, 也不适应作业。

b.收获面积大, 相对集中, 时间紧, 任务重, 各类机械全部上阵仍表现力量不足, 并且影响收获质量, 此时在气候条件允许的短时间内完成收获任务困难大,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机械化分段收获的方式。较合理的分段收获面积为:机械割晒拾禾面积为60%, 机械直收面积为30%, 人工割晒脱谷为10%。

2 水稻分段收获最佳时期

综合考虑稻谷含水量、成熟度、碾米品质、产量等因素及不同收割机型的性能, 确定10月1~17日undefined为当地水稻收获的最佳时期, 割晒适宜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10月1~10日可采用半喂入式收获, 因为此时茎秆含水量偏高, 全喂入收获会增加子粒含水量。10月10~17日水稻茎秆基本枯死, 水分含量下降, 此时可以采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获。

3 水稻分段收获的优点

a.解决活秆成熟, 收获期和霜期滞后的问题。

b.可以降低水分, 解决水分大的粮食上场的问题, 减少晾晒, 降低成本。

c.解决机械使用不平衡、利用率低的问题。

d.提高作物收获品质和机械工作效率。

e.减少收割费用支出, 人工收割1050元/hm2, 机械直收900元/hm2, 机械割晒拾禾975元/hm2, 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相比多支出75~150元/hm2。

4 对水稻分段收获的基本要求

a.解决好条田种植, 提高割晒、拾禾的作业效率。

b.插秧方式尽量采取短线方向插秧, 长线方向割晒放铺。

c.插秧要求行距窄、密度大, 有利于保证放铺质量, 不塌铺, 铺型为鱼鳞铺型。

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 篇3

机械收获方式主要分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 ( 二次收获) 两种。分段收获把割晒与捡拾脱粒、清选分成两个阶段完成, 收获过程延长; 但分段收获前阶段只进行割晒, 对作物的成熟度及其一致性、株型等不敏感, 因此适应性强、适收期长, 有利于提高单机收获作业量, 增加作业收入。分段收获在割晒时的额外损失可以被其潜在的产量所弥补[1], 从而总的损失少, 产量较高, 特别是遇到阴雨的天气更明显。现阶段, 我国许多作物种植制度多样性及品种的不适宜性决定了分段收获具有广泛的市场。

在作物分段收获技术中, 割晒技术是基础。对于植株高大、分枝多的作物, 割晒技术是分段收获的技术难点, 其中的技术关键是作物禾秆的输送与铺放技术。国外实行分段收获的国家都是采用大型的自走式专用割晒机实现割晒作业。这些机型主要适合于大面积作物割晒作业。在输送系统上, 采用抗穿刺和撕裂的V型带作为输送带。为了保证作物的流动性和铺条的形状, 采用特大铺条开口, 外加后面割台面板的“后退设计”, 增加带的深度及拖拉机地隙来实现作物更好的铺放[2 - 5]。

目前, 我国分段收获中输送铺放技术主要研究水稻、小麦、芦苇、麻类、玉米和甘蔗等作物的秸秆的输送铺放。通过文献检索, 结合作物秸秆生物性状, 可以将现有实现分段收获中输送铺放的作物秸秆分为两类: 一是矮、细、分枝少的秸秆, 如: 水稻、小麦秸秆;二是高大、粗、分枝多的秸秆, 如: 芦苇、麻类、玉米、油菜和甘蔗秸秆。

为此, 通过对近年来作物分段收获中禾秆输送铺放技术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将农作物禾秆分为两大类, 分别从输送铺放结构方式研究、输送铺放机理研究、研究方法及手段3 个方面进行阐述; 最后, 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领域。

1 矮、细、分枝少作物秸秆输送铺放技术

1. 1 输送铺放结构方式的研究

目前, 在水稻、小麦及牧草类矮、细、分枝少的作物秸秆输送方式上, 主要采用输送带、输送辊、输送链的结构方式实现割倒后禾秆的横向输送; 为了增强输送效果, 在输送带上置有窄条帆布凸棱或安装拨指, 以增加输送力。在铺放方式上, 主要在输送带末端接近排禾口处, 安装有拨禾星轮、弧形铺放导板, 实现禾秆按要求铺放。这种输送铺放方式多采用卧式或立式割台的形式来实现。

马成军[6]等研制了4SL - 5. 0 型割晒台, 其输送机构采用输送带式, 大小输送带均采用整体帆布式, 其上横向平行置有窄条帆布凸棱 ( 压胶结构) 。曹阳[7]等设计的4SZ - 4. 2 型自走式割晒机, 在割台的两侧配置10 根输送辊, 两侧的输送辊分别向割台的中心转动, 实现作物输送。蓝文锋[8]研究了割前脱粒中禾秆的输送, 输送器由若干组水平回转输送链构成, 输送链上铆有等间距的拨指, 实现禾秆的输送。潘家善[9]等设计了南- 303 稻麦收割机, 输送装置由两排长短、宽窄不等的帆布输送带组成输送铺放装置。杨天兴[10]研究了齿形链式牧草收割机输送系统, 由上、下两条输送带及右侧的3 个辅助星轮和导向板组成, 完成切割后牧草的输送。韩正晟[11]等设计了4GG - 170 型高速收割机, 采用侧铺放的形式, 输送铺放机构由输送带、拨禾星轮及弧形铺放导板构成, 实现禾秆铺放与机器前进方向成90°夹角; 给出了弧形铺放导板曲率半径以及拨禾星轮与输送带速度之间的关系。张建民[12]等研究设计了小麦割晒机放铺器, 在悬挂式割晒机的割台上加装多滚式放铺器技术, 放铺器由5 个输送滚组成, 解决了小帆布放铺小麦铺放质量差的问题。姜文[13]研究了一种稻禾铺放质量好的割晒机, 在中间多设了一个传送带, 速度比两边高出30% , 能够使稻禾均匀地铺开, 而且与前进方向呈45°角, 解决了顺垄割晒水稻时, 稻禾铺放质量不好, 穗头落地问题。杨天兴[14]分析了前悬挂牧草收割机输送系统, 该牧草收割机的输送铺放机构由上、下两条输送带及右侧的3 个辅助星轮和导向板组成, 在输送带速度、星轮速度和导向板曲率半径上进行了计算。

1. 2 输送铺放机理的研究

在输送铺放机理的研究上, 主要进行以下3 方面研究:

1) 对输送过程中禾秆进行了力学研究。主要对禾秆在输送带上进行了受力分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作物禾秆顺利输送的数学表达式。

2) 对条铺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林景尧[15]等研究了条铺形成的一般过程: 利用茎秆染色法对割台上作物运动状态进行了测定, 得知单输送带抛掷谷物流分做翻转、不翻转与其断面着地3 种情况; 研究了被切割作物在割台上转角、割台上谷物流的穗幅差。研究表明, 在收割台上茎秆下层转角大于上层转角, 这种转角在输送带输送过程中逐渐增大; 割台上茎秆穗幅差增大时, 可提高条铺中茎秆穗头暴露的数目。

3) 对铺放质量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放铺质量与株高及产量、作物成熟度、拨禾轮转速、输送带转速和前进速度、放铺窗口大小及割台倾角等因素相关。对拨禾轮转速、输送带转速和前进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输送铺放机构形式, 计算了切割速度比和输送速度比; 研究分析了被切割作物在输送带上的转角和输送带上谷物流的穗幅差等参数。

马成军[6]等认为影响割晒机放铺质量的关键在于作业速度、大小输送带的输送速度、小输送带放铺窗口大小及割台倾角。采取高作业速度、高输送速度 ( 比一般割晒机输送带速度高20% - 30% ) 、大放铺窗口和小割台倾角的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放铺效果。林景尧[16]研究了割晒机前进速度与输送带速度之间的关系, 给出了上下限值, 推导了相关公式。李万英[17]等探讨了立式割台割晒机前进速度的选择与作业质量关系, 计算了切割速度比和输送速度比。

1. 3 研究方法与手段

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以稻麦割晒机为基础, 结合输送铺放装置, 采用田间试验, 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 分析输送铺放装置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对铺放形成过程、铺放质量的影响[6 - 17]。

2 高、粗、分枝多作物秸秆输送铺放技术

2. 1 输送铺放结构方式的研究

在芦苇、麻类、玉米、甘蔗等作物秸秆输送方式上,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输送装置有4 种:

1) 柔性夹持输送方式, 夹持输送链由链条和柔性夹持元件组成。柔性夹持元件材料为帆布帘橡胶带, 切成长条对折后固定在滚子链链板上, 利用皮带的弹性达到柔性夹持功能, 利用链条运动实现输送。杨然兵[18]等设计了花生联合收获机柔性夹持装置, 提出了三夹持带柔性夹持技术, 并设计了三夹持带夹持输送装置。陈连飞[19]等研究分析了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柔性夹持输送装置, 夹持输送链由链条和柔性夹持元件组成, 链条由托板及链轮支撑, 通过张紧装置调节链条张紧力; 柔性夹持元件材料为帆布帘橡胶带, 切成长条对折后固定在滚子链链板上, 安装间距为两个链条节距, 利用皮带的弹性达到柔性夹持功能。高立辉[20]等设计了4FZ - 140 型自走式亚麻拔麻机, 采用装有间隔U形弹齿的输送带来实现亚麻从收获台输送到铺放台的亚麻原茎拨成薄厚均匀的亚麻线性有序条放铺。

2) 拨齿杆式。拨齿能在输送始端自动伸出, 然后保持一定夹持角, 实现拨动作物秸秆输送; 待拨齿运动到输送末端时, 夹持角逐渐增大, 放开秸秆, 实现铺放。舒彩霞[21 - 22]等设计了4WG - 1. 5 型高秆芦苇收割机, 输送机构由输送链和输送拨齿组成, 由横向输送拨齿拨送到左侧, 借助弧形挡杆的作用将切割的芦苇连续铺放在田间, 完成芦苇的切割铺放作业。

3) 链齿式。在输送链上铆接有拨齿, 拨齿的夹持角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不变, 靠拨齿对秸秆的拨送作用实现输送。张伟[23]等设计的4W - 2. 2 型芦苇收割机和陈东耀[24]等设计的小型大豆割晒机, 采用立式割台, 带有双排横向输送链的输送装置, 实现大豆横向连续铺放在田间。张连奇[25]设计了手扶油菜割晒机, 输送装置由输送链条和滑板组成, 将切割下来的作物输送到割台的右端窗口, 均匀地散铺在作物割茬上。为了得到良好的铺放效果, 采用了独创的输送链组少齿差技术, 即在主动输送轴上安装齿数呈递减的驱动链轮, 每个单元按照设计的速比转动, 使输送链组的各个输送单元以不同的输送速度运转, 在前进速度与输送速度的合成下, 达到作物铺放形成鱼鳞铺效果。

4) 双螺旋输送式。茎秆在压紧装置作用下引导至螺旋输送器并被压紧于螺旋输送器上实现横向有序立姿输送。耿令新[26]等研究高秆作物立式割台双螺旋输送器: 高秆作物立姿输送割台装置工作时, 首先在行进状态下使螺旋输送器旋转, 割台前方的茎秆在立姿状态下先被对应的引导装置引至割台切割装置的对应位置并从根部被切断; 被切断的茎秆经所述压紧装置被引导至螺旋输送器并被压紧于螺旋输送器上依次向左侧输送, 从而方便了对高秆作物茎秆的后续加工处理工序, 实现了对切断后的高秆作物茎秆的有序立姿输送。

5) 辊式输送, 由一系列旋转辊构成输送装置。董世平[28]等研究设计了自走式棉秆捡拾收获机, 设计了适用于冠状交织木质化秸秆的3 辊式输送过桥, 主要由张紧弹簧、第1 喂入辊、第2 喂入辊、浮动臂、过桥壳体、第3 喂入辊及输入带轮组成。第1、第2 喂入辊通过浮动臂连接, 可以绕回转轴旋转, 并在张紧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喂入辊与底板之间的间隙。当喂入量过大时, 喂入辊可以向上抬起, 保证物料顺利通过。曹震[28 - 29]等设计了4SY - 1. 8 型油菜割晒机, 适合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 与轮式拖拉机通过液压悬挂架挂接, 以实现割晒机前进作业。其输送系统由立辊总成、伸缩滚筒总成和输送带总成构成。割晒机工作时, 油菜茎秆在伸缩滚筒作用下被推向输送带, 两侧的油菜茎秆则受立辊相向运动作用被横向输送至伸缩滚筒中间位置, 再被推向输送带, 到达输送带上的油菜茎秆由输送带输送至机器后部放铺田间。整个输送系统在3 个部分的匹配协同作用下完成油菜茎秆输送铺放。

6) 由单带式输送器构成输送系统, 由横向拨动机构、纵向拨动机构构成铺放系统。金诚谦[30]等研制了4SY - 2 型油菜割晒机, 输送机构采用单带式输送器, 倒向割台的油菜向排禾口输送, 在横向拨动机构的往复作用下, 油菜被拨离单带式输送器, 在纵向拨动机构的作用下, 油菜呈成条鱼鳞状铺放于排禾口处。

在铺放方式上, 主要在输送带末端安装有弧形挡杆或弧形挡板, 借助输送装置对茎秆的作用力, 依靠弧形挡杆或弧形挡板的作用, 改变茎秆运动速度方向, 实现茎秆横向铺放。这种输送铺放方式多采用立式割台的形式来实现[18 - 30]。

2. 2 输送铺放机理的研究

在输送铺放机理的研究上, 主要进行以下2 方面研究:

1) 建立高粗作物茎秆的力学模型。现有的建模方法主要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后转存为模态中性文件, 用ADAMS /Flex加载和ADAMS /Auto Flex法。

张杨[31]等研究了拨指链式扶蔗装置,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甘蔗- 拨指链式扶蔗装置虚拟样机模型; 通过虚拟正交试验和虚拟双因素试验研究了扶蔗器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扶蔗效果的影响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台架试验以验证虚拟试验的结论。李志红[32]等对整秆式甘蔗收获机甘蔗铺放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分析, 通过对抛出后甘蔗运动过程的高速摄影结果的分析, 确立了甘蔗的运动形式, 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 建立了数学模型, 推导出了甘蔗向机车外铺放的条件、甘蔗铺放距离、铺放角的理论计算公式; 采用Mat Lab编程, 分析了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圆弧轨道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甘蔗铺放过程中运动参数、结构参数以及甘蔗几何参数对甘蔗向外铺放、铺放距离、铺放角的相互影响规律。王海龙[34]等对玉米收获机秸秆放铺机构进行了运动模拟仿真, 通过曲柄摆杆机构实现弹齿的间歇运动。放铺机构末端执行部件搂齿需实现的循环运动过程为: 持续停止在垄沟高度一段时间- 缓慢抬起到一定高度 ( 待秸秆落下) - 迅速落回垄沟高度并停止一段时间 ( 继续搂铺) 。应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对放铺机构进行仿真建模, 应用运动仿真分析软件Cosmo-smotion对放铺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李凡爱[34]研究了立式割台伸缩杆拨禾器, 建立了拨杆的运动方程式, 在推导出拨杆瞬时速度和伸出长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 研究了它们的变化规律与拨杆的动力特性和工作过程, 提出了选择拨禾器转速和工作区段, 分析计算输禾能力和确定主要结构参数的观点与方法。

2) 研究输送铺放相关参数及对铺放效果的影响。提出合适的输送机构和传输速度是保证铺放质量的技术关键。在收割量与输送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机器前进速度与输送速度之间的匹配关系。金诚谦[36]等将油菜割晒机看作一种有许多输入和输出变量的复杂动态系统, 用数学模型对油菜割晒机输送和铺放相关因素进行描述。舒彩霞[21]等认为我国南方芦苇重心较高 ( 一般在1. 7m左右) , 输送拨齿的间隔根据芦苇生长密度及其在输送链上的积聚密度确定, 高度方向设计为4 层, 横向间距为210mm, 输送速度为1. 61m /s, 机组作业速度为0. 933m /s, 二者的合成速度正好有利于铺放, 能够保证铺放质量。耿令新[25]等利用室内试验台, 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螺旋输送器输送效果的显著因素, 通过回归试验找出了显著因素的较优参数值。廖庆喜[36]等研究了芦苇收割机前进速度与输送带转速匹配关系, 在收割量与输送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收割机前进速度与输送带转速匹配关系。景枫[38]等利用高速摄影仪观察玉米茎秆横向输送情况, 以双拨齿式玉米秸秆横向输送装置的结构、运动参数为研究对象, 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较优参数的验证试验, 为新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输送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金鑫[29]等对输送铺放过程进行了研究, 对过程进行了描述, 采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出了铺放角; 进行了油菜秸秆摩擦试验, 给出了摩擦角。谭鸿雁[39]等分析了油菜的生物形态、割晒时油菜的成熟度、输送和铺放机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排禾口因素对油菜割晒作业铺放质量的影响; 给出了铺放质量与机器前进速度以及输送装置、排禾口部分参数之间的关系。

2. 3 研究方法与手段

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采用以下4 种研究方法: 1利用室内试验台, 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输送效果的显著因素, 通过回归试验找出了显著因素的较优参数值。2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作物- 输送装置虚拟样机模型。通过虚拟正交试验和虚拟双因素试验研究分析输送机构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输送效果的影响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室台架试验以验证虚拟试验的结论。3利用高速摄影仪观察茎秆横向输送中的情况, 以秸秆横向输送装置的结构、运动参数为研究对象, 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较优参数的验证试验; 应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对输送放铺机构进行仿真建模, 应用运动仿真分析软件Cosmosmotion对放铺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分析。4对铺放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 结合对抛出后秸秆运动过程的高速摄影结果的分析, 确立秸秆的运动形式, 进行运动学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 推导出秸秆向机车外铺放的条件以及铺放距离、铺放角的理论计算公式, 采用Mat Lab编程, 分析输送装置秸秆铺放过程中运动参数、结构参数以及秸秆几何参数对秸秆向外铺放、铺放距离及铺放角的相互影响规律[31 - 38]。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农作物种植制度多样, 分段收获因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而逐渐受到重视, 尤其在收获经济作物方面具有优势。本篇综述将农作物秸秆按物理性状分为两类, 分别从输送铺放结构方式、输送铺放机理、研究方法与手段等几个方面总结和梳理了目前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现有技术分析, 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 分枝多、高大作物秸秆生物性状建模方法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水稻等第一类作物秸秆、油菜等第二类作物秸秆生物性状有很大差别, 对于高大、分枝多的作物秸秆的生物性状模型建模方法研究目前仍是空白; 而作物生物性状模型的建立, 有利于输送、铺放机理研究, 对于机械化分段收获仿真研究有重要作用。

2) 输送机理研究不充分。在输送铺放机理的研究上, 部分学者借鉴水稻等第一类作物秸秆的研究方法对第二类作物秸秆输送特性作了一些分析, 但没有考虑到第二类作物秸秆分枝多、冠层直径大的特点, 在输送装置中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有很大差别。

3) 铺放机理研究仍是空白。从文献可以看出, 无论针对哪一种作物茎秆, 所做的研究都在输送技术上, 对于铺放机理研究还是空白, 现有的研究仅仅只在输送装置末端加一些简单机构, 实现禾秆离开输送装置后自然铺放。作物禾秆离开输送装置后成自然状态, 铺放效果不佳, 对于第二种作物秸秆尤其如此。

4) 对于禾秆输送铺放技术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落后。现有的研究方法多采用田间试验手段, 在作物收获季节, 测定试验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手段落后, 受季节影响, 数据有限, 试验不充分; 现代先进的试验方法、试验手段都没有得到运用。

摘要:现阶段, 我国许多作物种植制度的多样性及品种的不适宜性决定了分段收获具有广泛的市场。在作物分段收获技术中, 割晒技术是难点, 其中的技术关键是作物禾秆的输送与铺放技术。为此, 将农作物秸秆按物理性状分为矮、细、分枝少的秸秆和高、粗、分枝多的秸秆, 分别从输送铺放结构方式、输送铺放机理研究、研究方法 与手段等几个方面总结和梳理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禾秆输送铺放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浅谈如何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 篇4

一、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示范推广

2007年, 鸭溪镇吐鱼村村民杨乾波购置了一台井关牌联合收割机在荷庄大岚两村进行试验示范一开始, 大多数村民对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效果持怀疑态度, 经过收获, 大家看到效果很好, 出现争抢联合收割机的局面但因去年雨水多, 田块放干的很少, 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受到限制, 经济效益不好。

2008年, 眼看丰收在即, 因我镇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太多, 收割速度一直迟缓, 通过县局联系, 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中抽调了三台来我镇团结金刀两村为农户收获水稻, 村民见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又快又好, 高兴至极但因我地田块小, 坡坎大, 水稻机收的经济效益无法同北方连片大地块相比, 外省的联合收割机仅仅作业了半天就走了团结村村主任王超贤同志感慨地说广我们村有两台这样的联合收割机就好了, 水稻收割就不用愁了, 外出务工的人也能安心。”决心在今年冬天带领村民修好全村的机耕道, 再联合村里的种粮大户购置两台联合收割机, 以缓解秋收大忙季节劳动力缺乏的矛盾。

两年的示范推广得到的启示:购置一台联合收割机除去国家补贴部份需10多万元, 采取固定与跨区作业相结合的办法, 按每年收割水稻60天, 平均每天收割水稻20亩, 每亩收费150元, 年毛收入有18万元, 一年基本收回成本, 来年就可以见利,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目前人工收割水稻价格是160元/亩, 加上香烟酒肉饭等开支, 价格在200元/亩以上, 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比人工收割降低成本50元/亩, 同时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增收 (避免人工抛撒) 15公斤左右事实证明, 联合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能省工节本, 降低劳动强度,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二、推广水稻收获机械化的重点和方法

我地的地理条件, 依靠跨区作业的机具满足我镇水稻机收是不现实的, 我们只有发展当地的农业机械, 切实做好先进适用机械的选型引进, 从小型和价格便宜的机型开始, 逐步发展壮大同时, 通过发挥国家政策性资金的导向作用, 调动广大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农机化, 进一步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化投入机制, 不断提高我镇的水稻机收水平。

三、加强对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宣传

浅论水稻农业机械化收获方式 篇5

黑龙江省饶河农场拥有耕地面积55万亩(1亩=1/15 hm2,下同),其中水稻作物已超过耕地总面积的50%。农业机械总动力13.28万kW,100 hp(1 hp=0.735 kW,下同)以上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39台,中型联合收割机319台。然而,由于收获方式单一、各种机械配置不合理、农户对机械收获认识不全面及收获条件差异等,也反映出一些水稻机械收获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水稻机械收获的进度并使收获时间滞后。

1 水稻分段收获的应用

1.1 水稻收获机械化是水稻生产的支柱

近年来,农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农机更新资金1.4亿多万元。其中,国家、农垦总局1 858多万元,农场优惠政策扶持资金615多万元,购置农业机械3 247台(套)。较典型的机械有:JD-9620T、JD8295R、JD-842、JD-7820、挑战者MT835、凯斯190和M160E型等大功率拖拉机32台;凯斯6088、2388、2366型联合收割机36台,JDL3316、佳联-5(6)型联合收割机189台,JDL-3106、谷神9038、JDL-3080型联合收割机33台,柳林、东风、东方红、沃德-4LZ-2.0型联合收割机152台;3.0~4.2 m割晒机52台,还有勃利县机械厂生产的手把式自走割晒机1 17台;国际-E525型半喂入式收割机23台等。农业机械化春天的到来,推进了饶河农场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水稻大面积的开发和单位产量的提高。在收获方式上,逐步扩大机械化割晒比例,2013年全场的水稻面积已发展到31万余亩,而且单产和总产稳步攀升,在农户增产增收的同时,农场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1.2 水稻机械化分段机割机收的可行性分析

1.2.1 存在的问题

(1)早期半喂入式收获因水稻水分大增加整晒压力,不适应大面积作物收获。作物青秆成熟,全喂入式机械此时收获,脱不净、跑裹粮严重,也不适应作业。

(2)收获中后期,收获面积相对集中,时间紧,任务重,也不适应作业。各类机械全部上阵仍表现力量不足,影响收获质量,此时机械力量又明显不足,在气候允许的短时间内完成收获任务很困难。

1.2.2 解决办法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机械化分段收获方法。较合理的分段收获面积是,机械割晒拾禾面积为60%,机械直收面积为35%,人工割晒脱谷面积为5%。这样的分段收获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解决活秆成熟,收获期和霜期滞后的问题。二是解决高水分粮食上场的问题,减少晾晒、降低成本。三是解决机械效率使用不均衡,集中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四是提高作物品质,提高机械作业量和效率。五是提前收获,有利于提前整地,有利于“三秋”工作到位。

1.2.3 需要改进的其他作业环节

(1)解决好水田规划。水稻田块应不小于5亩,有利于提高割晒、拾禾的作业效率。

(2)插秧方式。尽量采取短线方向插秧,长线方向割晒放铺。

(3)最好采用8行插秧机。该机行距窄、密度大,有利于提高放铺质量,不塌铺。

(4)适当提前放净稻田水,有利机车作业。

1.2.4 相关机械配置

(1)机械匹配要合理。适当增加404、554型等机械配套的割晒机,选择852、854农场生产的3.1-3.6M型胶辊式割晒机放铺较好。

(2)研制开发与柳林、谷神、东风和沃德4LZ-3.0等系列配套的前悬割晒机。提高一机多用的功效。

1.2.5 水稻机收注意事项

籽粒完熟期,秸秆青黄就可以割晒。割晒高度为15~18cm。用柳林、谷神、东风、沃德-4LZ型等收获机械的配套割晒幅为2.4~2.8 m(或用1.6 m手把式自走割晒机割后并铺);3080系列收获机拾禾为2.4~3.2 m割幅;3316系列收获机为3.66 m割幅;3518系列收获机为4.2 m割幅,铺型为鱼鳞铺;凯斯6088、2366型联合收割机可采取并铺方法收获,与插秧方向垂直割晒。

1.3 水稻收获机机型配备

以佳联-6、JDL3316、JDL-3106和谷神3098型等机型为主,柳林、东风、东方沃德-4LZ-2.0型履带式收获机为辅助。凯斯-6088、2388等大型收获机36台,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以收种子为主(收获面积在8%左右较为理想)。履带式收获机收获面积10%左右,机割机收获面积应在50%左右。这样的配备可满足水稻收获的需要,同时也兼顾到机械工作效率,大中型收获机平均完成2 000亩以上的工作量;小型收获机可平均完成500亩的工作量。割晒机的配备也应与收获机拥有量相匹配。404、454、484型等轮式拖拉机配置3 m以上放铺机,可与收获机械3080系列和3316以上系列按比例相配,凯斯-2366型等大型联合收割机可采取并铺的方式,否则造成浪费和不足。同时重点在柳林、东风、谷神和沃德4LZ-2.0型收割机上研制开发前悬配套的割晒机,增加该机型工效的同时,逐年替代目前手把式自走割晒机(现农场拥有手扶配套的前悬割晒机176台,小型手把式自走割晒机438台,该机型属过度机型,效率低,在拾禾并铺过程中增加劳动强度和损失)。

综上所述,10月15日是(3积温带)机械收获时间的底线,但同时也应该是全面积完成水稻收获的时间表,而分段收获是完成这一时间表的有力保证。

2 主要经验

2.1 农机技术服务到位

(1)技术培训到位,每年的科技之冬和农闲期间进行全员培训1 500余人次。

(2)岗前培训和新技术引进现场培训到位。由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和农机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指导和传授使用、维护、操作等技能知识,使农户、机手对农机买得放心,用得放心。

(3)技术服务到位。在每年的早春和“三秋”农忙季节,各级分管领导坚持在生产第一线指挥,在指导好农机配件品种储备,疏通好农机配件供应渠道的同时,及时组织农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各管理区机务管理人员建立新型的农机“110”技术服务网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设立专车,做到新技术引进、推广、配件供应、机手培训和“三包”服务一条龙跟踪售后服务在田间地头,及时为农户和机手排忧解难。

2.2 管理措施到位

(1)高标准抓水稻收获机具的检修,保证机械化的“三产”。

(2)坚持田间作业“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调配和指挥、统一作业费标准和结算、统一质量和验收标准、统一地号合计规划以及统一农业和农机技术标准。

(3)抓农机管理人员和机车以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到位。经过跟踪调查,以往由于忽略管理和规章措施不到位,大型轴流式联合收割机直收获损失确实很大,其关键是作业的速度和适时收割的把握,以及机收和种植户的“二层皮”关系(一个突出作业费,一个突出作业质量),年末机手、农户和管理人员的3方签字措施制度的健全,保证了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加速了水稻机割机收的进程。

3 机械收获的效果

机割机拾禾的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其价格一般比平均价格高出0.06元/kg,这样按500 kg/亩产量计算,就多得利润30元/亩。据成本分析可知,人工收割水稻的价格一般为30~40元/亩,取中间值35元/亩;人工脱谷、运粮、集垛等一般在45元/亩左右,两项合计80元/亩左右。而机械直收费用在70元/亩,机械割晒、拾禾在75元/亩左右,人工与机械收获相比费用多5~10元/亩。全面推广水稻机割机收是水稻增质增收的保证,而且在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上都增大了保险系数,给农业生产上了一把保险锁的同时,使种植户增加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吕烈武,郭彬.精准农业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338-340.

[2]刘振营,支杏珍,王艳红.透视小麦、水稻联合收割机[J].农业机械,2004(2):14-19.

[3]李仑绩.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概论[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探析 篇6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较广,占国土面积的43%以上。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比例在60%以上的省份达11个,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31.5%,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35.5%。目前,水稻是南方丘陵山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8.3%[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而相比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落后,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收获机械是丘陵山区实现全面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也是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形成和发展丘陵山区特有的收获技术模式、加快推进收获机械化,对于保障我国水稻等大宗粮食产品供给,提升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丘陵山区自然概况与农机化现状

1.1 丘陵山区自然种植特点

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m的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顶部浑圆、连续分布的圆丘状地貌集群。丘陵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中间阶段,从气候条件上看,一般在温暖湿润地区丘陵分布较多[2]。

在丘陵山区,耕地主要类型有: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冬水田和梯田。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指地势地表起伏和缓的地区,田块连片,面积较大,其相邻田块间的落差高度一般不超过0.5m,总面积占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50%以上。梯田是在丘陵山区坡地上建造的阶梯式农田,田块随地形变化,一般呈狭长状,面积大小不等。冬水田,是浅山丘陵地带特有的一种稻田,田块一般面积较小且不规则,因受环境和气候的限制,它全靠冬季贮水而不灌田,一年只种一季稻,故名冬水田。冬水田和梯田所占耕地面积较小。南方的丘陵山区是我国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其种植特点:一是田块小且形状不规则,不同的田块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二是水稻均为水田种植,土壤承载能力低;三是水稻种植分散,品种和成熟时间不一;四是机耕道路过窄或路面高低不平,田间沟渠多。

1.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状

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土地相对分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机发展受限。由于在我国农业的长期规划中,是优先发展平原,后发展山区,从而忽视了众多小型、轻便农机具的研究和开发,而当前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农机设备难以适应丘陵山区的实际需求。同时,我国丘陵山区绝大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且国家对丘陵山区农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即使有部分适合的农机具也无力购买,这样就制约了农机具在丘陵山区推广。

近年来,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重要。因此,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特别是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推广,以促进农机化更快发展已成共识。当前,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收获机械化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条件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平原地区的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基本成熟,对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的研发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机户购买联合收割机的投资减少,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三是水稻机械化收获的市场较大。水稻机械化收获节能够实现抢收抢种,节省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可形成较大的水稻机械化收获市场[3]。

2 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探析

2.1 水稻机械化收获方式

目前,水稻机械化收获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技术模式。

1)联合收获是指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和装袋等数道工序,自动化程度高,稻谷籽粒基本清洁干净,省时省工,有较高的收获效率和较低的损失率;但受气候影响较大,最佳收获时期较短,过早或过晚收获会造成损失率高。

2)分段收获是指利用水稻割晒机将水稻割倒铺放田面,然后在田间或运送到其他场上利用脱粒机脱粒,清选和装袋靠人工完成。这种收获方式可提前收割,通过自然晾晒便于脱粒,减少了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但所用机具多,收获时间长,需要劳力配合,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作业效率较低。

2.2 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

水稻的机械化收获受到种植方式、气候条件、土地类型和田块大小等条件的制约,应全面考虑收获条件以及收获机械的适应性、经济型、作业质量等影响因素,选择合理的收获技术模式。

在丘陵山区,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应以联合收获为主。小冲击坝区、峁腰田、峁顶田地势较平坦,田块间的落差小,水稻的种植面积大、收获时间较统一,联合收割机可发挥优势、连续作业,有利于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损失率,节省劳动力和收获时间。但使用联合收割机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田块面积小,且多为水田,田埂和沟渠较多,不利于收割机的行走,使收割机的通过性差,当泥脚深度为15~20cm时,机具作业困难,收获质量不高,易出现故障,降低收获效率。目前,多数收割机没有秸秆处理装置,不利于秸秆的综合利用或切碎还田,造成有机质的大量损失和环境污染。综合利弊考虑,应改善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性能和适应性,在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推广并普及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

在坡度较缓和的梯田,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应考虑购置水稻割晒机、割捆机和脱粒机进行分段收获,可将水稻收割后铺放田间,然后运送到场上脱粒。水稻割晒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比人工收获劳动生产率高5~8倍,收割损失减少1/2。对于许多不能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的丘陵地区以及经济条件差的农户来说,水稻割晒机是较好的选择,也是丘陵地区较为普及的水稻收获机械。

由于冬水田常年有水,稀泥深度一般超过20cm,使农业机具的行走变得十分困难,所以目前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收获,水稻的收获主要采用人工收获。但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艰苦,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以致许多田地出现了弃种弃收的情况。所以,实现冬水田的水稻机械化收获变得日益重要。冬水田较多的地方的一些小型企业近年来根据实际需要相继开发了一些用于冬水田的小型水稻联合收获设备,但其田间通过性能、可靠性和作业质量还存有许多问题,有待提高和完善。

3 丘陵山区水稻联合收获机械性能特点

目前,丘陵山区联合收割机以中小型自走式履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为主。地势较平坦的地区采用中型联合收割机(喂入量1.1~1.5kg/s);地势落差大,田块较小的地区采用小型联合收割机(喂入量0.8~1.0kg/s)。主要机型:湖南益阳资江4LZ-1.0;重庆双恩4LZ-0.3;湖南长沙长丰4LZ-0.6;安徽长江4LZ-0.8;广东韶关丹霞4LZ-0.8;浙江柳林4LZ-1.0;湖南现代碧浪4LZ-1.0;山东福田谷神4LZ-1.5等。上述设备虽已在生产中上有所使用,但其通过性、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有待优化设计与提升完善。

根据现有收割机的结构参数、作业示范和对用户使用收割机情况的调查了解,对适用于丘陵山区的水稻联合收获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作了如下分析:

1)机器功率。功率是收获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之一。机器功率的大小要考虑田块大小以及田块集中连片的规模,对于丘陵山区田块较小且分散、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作业对象,适用机型的功率较小,一般选为9~25kW。

2)喂入方式。水稻联合收获机械主要分为全喂入式、半喂入式两种类型。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是将切割下来的水稻茎、穗全部送入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单,生产率较高,价格比较低,而且可靠性好、故障少,其缺点是茎秆不完整,动力消耗大;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是指收获机将切割下来的水稻穗头部分输送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型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可实现茎秆(稻草)的再利用。其缺点是输送茎秆输送机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机器维护不便,应选用全喂入式收获方式。

3)行走装置。水稻收获机械的行走装置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轮式行走装置结构成熟、转移灵活方便,通用性强,但是轮胎接地面积小,在水田作业时下陷较深,转向行走困难,作业时对田地表面土壤破坏较严重,适合于田块较干和土质较硬不易下陷的地区使用。履带式行走装置的履带接地面积大,作业时下陷深度较浅,在深泥脚、带水田或高耕田作业时,具有更好的通过性,对田块的损伤较小,一般性稻田都可正常作业,适应性广。在丘陵山区,机具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适应性,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是收获机械发展的主导方向。

结合以上的技术参数分析,根据丘陵山区的地理条件和水稻的种植特点,现阶段重点研发小型联合收获机械,其应具有以下性能特点:小功率(9~30kW),整机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转向调头灵活,整机重量宜在1.5t以下;割台采用液压升降式,割幅不超过1.5m;要有较好的防滑防陷性能,行走装置采用橡胶履带,两条履带中心距离小(50~100cm左右),以利于田间转移。联合收割机的装配、调整、操作要相对容易,保养方便。

4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建议

1)加快丘陵山区基本农田建设,整合土地资源,调整水稻种植模式,适度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调整水稻种植模式,使同一地区的水稻种植品种和时间统一,可避免因成熟时间不一致而造成联合收割机频繁转移、浪费时间并降低利用率的现象。适度规模化经营可解决由于受田块小多、地少等原因而无法推广联合收割机的问题。

2)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小型联合收获机械的研制,重点突破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根据丘陵山区的水稻收获特点确定机具的技术参数,针对小田块、深泥脚田等收割条件,重点解决收获机械通过性、适应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3)大力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进一步加大政府农机补贴,提高农民购机热情。丘陵山区一般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购机一次性投入较大,因此政府要加大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的扶持,以利于联合收获机的推广,调动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的积极性。

5 结论

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的收获技术模式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并存,以联合收获为主,分段收获为辅,优先发展联合收获机械。小型履带式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适合于丘陵山区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是目前较适宜丘陵山区使用的水稻收获机械。重点研究和推广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是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丘陵山区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方向。

摘要: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和收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收获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内容。针对丘陵山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对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进行了探析。同时,阐述了当前丘陵山区水稻联合收获机械的使用现状和性能特点,并提出了加快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

参考文献

[1]易中懿,曹光乔.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2009(7):13-15.

[2]秦钟立,刘洪斌.丘陵山区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分析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06(6):47-52.

[3]胡俊平.南方丘陵地区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J].农机市场,2008(2):17-18.

[4]杨国军,王强.丘陵地区水稻收获机械的选型[J].农机化研究,2008(2):238-240.

[5]王广庆,闵旭光.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7(12):233-235.

水稻机械化分段收获 篇7

重庆市丘陵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 15°~25°坡耕地占宜耕种面积的40%。水稻是重庆市第1大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约80万hm2, 适宜大型联合收获机作业的稻田有13.3万余hm2, 适宜中小型联合收获机作业的稻田有近53.3万hm2, 其余的13.3万余hm2只能进行分段收获。2010年, 参与联合收获的机具有1.1万余台, 其中重庆市产小型联合收获机近0.3万台, 实现机收22万余hm2。与2009年相比, 小型联合收获机增加近0.2万台, 机收面积增加7.8万余hm2, 增长54.9%, 而新增的机收地块基本都位于丘陵山区。

2 机具分析

(1) 日本产联合收获机。日本产联合收获机主要以洋马牌和久保田牌为主, 基本上都能实现一次性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 行走机构均为履带式, 属半喂入式, 收割行数2行, 价格为12万元/台左右, 购置补贴率一般为50%, 用户需要支付6万元/台左右, 回收成本需3~5年。日本产联合收获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作业质量等都较好, 缺点是, 在深泥脚水田作业易下陷及高湿水稻难脱粒。

(2) 重庆市产联合收获机。重庆市着手研究水稻收获机的单位约20家, 部分产品正在进行适应性、可靠性等试验, 现已正式销售的有3种, 分别为手扶轮式小型联合收获机、手扶轮式小型水稻割脱机和乘座履带式小型水稻联合收获机, 基本上能实现一次性收割、脱粒以及简单清选等, 价格约3万元/台, 购置补贴比例一般为60%, 用户需支付约1.2万元/台。按一年有效跨区作业时间为10天, 每天作业0.67 hm2, 以1 950元/hm2计, 一年可实现收入1.3万余元, 能够完全收回购机成本。其中手扶轮式小型联合收获机创新采用了防陷中空水田轮, 能适应一定程度的深泥脚田作业。手扶轮式小型水稻割脱机较好地解决了高湿水稻脱粒问题。

3 问题

(1) 适应性。一是重庆市深泥脚水田多, 机具易下陷。这里的水田指常年性冬水田和排涝功能差的季节性水田。前者约占水田总面积的20%, 泥脚深度在30~60 cm。后者泥脚深度多在20 cm以上, 形成深泥脚田, 其数目随雨水多少而变化, 雨量充沛时可达到水田面积的50%。二是高湿水稻难脱粒。重庆市水稻收割时间一般多为梅雨季节, 水稻含水率极高, 甚至有时冒雨收获作业, 收获机具极易出现脱不净、超负荷作业等问题。

(2) 设计制造。重庆市产水稻联合收获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还是存在一些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问题, 这也是整个丘陵山地小型水稻联合收获机面临的共同问题。 (1) 倒伏作物不能正常收割。 (2) 脱粒不顺畅, 易堵塞。 (3) 分离不净, 含杂率偏高。 (4) 部分产品无故障工作时间小于30 h。 (5) 操作不便, 操作强度大, 工作条件恶劣。 (6) 轮距比割幅宽, 造成压禾。 (7) 链条易断, 胶带接触水田易打滑。 (8) 割台外壳焊接件易脱焊。

(3) 用户使用。机器作业的情况如何, 与机手操作有很大的关系, 可当前培训没有教材、章程和考核, 有的也没有专门售后服务人员。由于机手不能按要求加注润滑脂的保养, 造成了机具早期磨损。

4 建议

(1) 缩短田间转移时间。重庆受地理条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水田中0.2 hm2以下的小型田块占绝大多数, 由于田块普遍小而零散不规则, 不仅使机械田间转移几率高, 而且机具作业效率也难充分发挥。因此, 要引导农户相邻田块种植统一品种, 确保收获作业效率。

(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 加大高湿水稻脱粒、鲜湿谷物的清选、夹带损失和软泥田行走等的研究力度, 改善企业设计、制造能力, 优化产品性能。

(3) 规范机具技术培训。一是编写技术培训教材, 统一技术规范。二是制作光盘, 提高技术培训效果。三是严格培训考核制度。

摘要:分析了重庆市水稻机械化收获发展状况, 论述了丘陵山地发展水稻机械化收获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和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提出了加快发展水稻机械化收获措施。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收获,关键装备,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STC89C52RC下一篇:执法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