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

2024-08-07

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精选9篇)

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 篇1

20世纪80年代,人才需求预测一度受到重视,如人才需求总量预测、人才学历层次比例预测、人才专业结构比例预测,但由于预测工作的复杂性及对技能人才的忽视,教育界及学者们没有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及供给予以预测。目前,随着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日益显著,较为系统地探讨技能人才的教育规模很有必要,而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是确定及调整人才教育规模发展速度的重要依据。

近几年,学者们对技能人才的研究越来越多,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兰文巧、邓丽丽(2007)从心理学视角对技能人才的内涵给予界定,他们指出:无论是初级技能还是高级技能都是对知识的应用;初级技能是指具有某种初步知识能完成一定的活动方式,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达到会做的水平;高级技能其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已经自动化,高技能人才不是简单的只具有经验性技能的熟练操作工,而需同时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技能人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各种级别的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对高技能人才来讲,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是必备条件,但不能仅以学历高低来衡量),而且在经验及动手能力上要比一般的技能人才更胜一筹,不只是具备一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要能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文献中,对技能人才的定义、短缺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有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各地区技能人才短缺现状的改善。但笔者发现,这些学术成果都是从定性方面来研究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缺乏必要的数据说明和定量分析,尤其对技能人才的未来需求缺少必要的科学预测。

技能人才预测的相关理论

(一)关于技能人才的研究范围

按照劳动力市场的统计数据的分类来看,工人技术等级分为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职业资格三级、职业资格二级、职业资格一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我们分别称之为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对技能人才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具有职业资格等级的各级技能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工人技术等级中前五种技术等级的人才属于本文所说的技能人才的研究范围,后三种属于技术型人才范畴,不在本文研究的技能人才范围之内。

(二)人才预测的含义及方法简介

人才预测是国家、地区、部门、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过去相关的统计数据,经过分析研究,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以当前人才现状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人才资源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预测(其基本的研究步骤如图1所示)。

人才预测方法很多,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的统计,目前人才预测的方法多达150多种,其中较为广泛使用的就有30余种。总的来说,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其中,定性预测主要有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菲法;定量预测主要有回归模型、时序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等(H.T.Lee,2001)。本文选用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法、灰色系统预测法和组合预测法四种预测方法来进行预测。

技能人才预测模型的确立

长期来看,影响技能人才的因素很多,包括观念、机制、经济、产业结构及政策等,但短期产业结构、政策和制度等因素在季度之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因此,本文主要考虑经济因素,经济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大。江苏省普遍存在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现有的技能人才数量不能作为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数据。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无锡市为例来研究经济发展与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之间的具体量化关系,依此来预测未来全省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第一步是建立预测模型:首先根据2005~2008年各季度的数据应用四种预测方法进行建模,然后再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组内回代来评价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后利用组合预测法对以上三种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处理来减弱各种模型的不足,使最后的预测结果更准确;第二步是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进行预测。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劳动保障局网站和江苏省统计局网站。

(一)回归预测模型

我们所说的技能人才短缺主要是集中在工业企业,因此,本文用无锡市工业各季度增加值来代替无锡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用两种模型对两者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一种linear模型:y=a+bx;一种是exponential模型:y=aebx;其中y指的是技能人才需求量,x指的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从两个模型的总体检验参数,可知两个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exponential模型的拟合效果比linear模型要好(0.945>0.938),所以,本文选择最终的预测模型为exponential模型:y=22377e0.00136x

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代入回归预测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如图2),除2008年第一季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别较大外,其余季度预测值和实际值比较接近(见图2)。

(二)时间序列模型

假定影响企业技能人才的其他因素不变,只把时间作为影响技术人员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从技能人才需求的动态连续性出发,运用时间序列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进行预测。随着时间的变化技能人才需求量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建立模型:y=a+bt(t=1,2,……)(运行结果如表3)。

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2为0.975,经方差分析,F=351.443(P=0.000<0.05),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DW值为1.68,说明残差和自变量之间是独立的。回归方程如下:

由回归模型计算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可见各季度预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反映了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偏差率比较低,可靠度较高。

(三)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可以不去研究系统内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从人才的时间系列中去挖掘有关信息,建立灰色模型来寻找人才需求量变化的规律,以此建立人才需求量预测模型。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具体应用,该模型为单序列的一阶动态模型。首先是建模:在建模前,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让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原始数列的随机性;其次是要建立连续微分方程的动态模型,建立微分方程是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建立有效模型的良好方法;最后得出灰色模型,根据无锡市技能人才数据计算得到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为:X(1)(K+1)=757355e-ak-723603(k=1,…,n)

为了保证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必须通过一定方法与途径进行检验。灰色模型的检验通常使用后验差方法来检验。进行后验差检验常使用C、P检验,根据计算所得到的C值和P值可确定模型的精度。本文计算得到的c=0.334,P=1,对照精度等级,预测模型是可靠的,可用此模型进行预测,把k=0,1,……,9代人灰色预测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两者基本上比较接近(见图4)。

(四)组合预测模型

组合预测法是将多个预测模型集成在一起进行预测,这样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所提供的信息,改善预测模型的拟合能力,提高预测精度(J.M.Bates,1969)。由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不同模型预测出的结果各不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综合各种结果,进行组合优化。本文采用平均误差对各种预测模型赋以权重,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ei代表各种模型的平均误差,n是预测模型的个数,y代表组合预测值,yi代表各个模型的预测值,wi是各个模型的权重。

回归预测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项分别为e1=0.0301;e2=0.0162;e3=0.0109,由平均误差项得到三个模型的权重分别是:w1=0.2369,w2=0.3584,w3=0.4047,由此得到最后的组合预测模型为:

江苏省技能人才需求总量预测

本文利用无锡市2007年的四个季度工业增加值求得平均发展速度作为2008~2009年各季度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无锡市2007年四个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是469.96亿元、523.54亿元、502.95亿元和531.6亿元,利用几何平均法求得平均发展速度为1.042,从而可以得到2008~2010年各季度的工业增加值预测值(见表5)。

利用四个预测模型公式可得各季度的技能人才需求量(结果见表6)。于是可得无锡市2008年、2009年、2010年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分别为20.4万人、23.72万人、27.59万人。就全省而言,各地区技能人才占工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应该相差不大。本文用江苏省工业从业人数与无锡市工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关系来推算出江苏省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全省工业总从业人数为1015.07万人,无锡市工业从业人数为198.03万人,两者比值大约是5。所以,本文预测江苏省2008年、2009年、2010年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分别为102万人、118.6万人、136.45万人。

单位:万人

参考文献

[1]兰文巧,邓丽丽.高技能人才内涵界定与队伍建设的理论透视[J].人才资源开发,2007,(3).

[2]楼红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与对策探讨[J].经济论坛,2007,(7).

[3]张岩梅.江苏企业高级技工需求与供给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4]苏列英,刘宝康.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

[5]王修来,张玉韬,金洁.江苏省技工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成因探析[J].江苏商论,2007,(10).

[6]杨伟国,孙媛媛.英国应对技能短缺的政策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人口科学,2006,(2).

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 篇2

第一章现状分析

一、调研

1、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2002年7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65%,本科生为82%;2003年一次性就业率为70%,本科生为83%;2004年一次性就业率为73%,本科生为84%;2005年一次性就业率为72.6%,本科生为81.7;以上不难看出历届本科大学生就业率都在80%以上,然而到了2006年医学专业的就业率为31.01%,位居各专业后三位,中医学更低,排在所有专业就业的倒数第二位。另外,根据河北省教委于2007年7月公布了2003-200638个就业率低的专业中就包括中医学专业,而且就业率排在最后几位。

2、我们再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毕业情况进行一下分析。所谓七年制即是在五年制的基础上多出两年的教育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本科生水平理论上应高于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可以说这是对中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从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有如下特点:

(1)毕业生从以前单纯在医院工作有向其他行业转变的趋势。02、03级毕业生均在医院工作,但是从04级开始,出现了跨行工作。04级为0.53%,05级为11.11%,06级为23.53%,从这里可以看出跨专业增长的速度很快,应当引起重视;

(2)就业医院的级别。01级-06级毕业生在三甲医院就业的逐渐减少,从93.75%降到了75%,而在二甲医院的却逐步升高,从6.25%到25.00%;

(3)就业意向符合度。从01级-06级完全符合度由以前的72.27%下降到

5.88%,不太符合或不符合的则逐年增高,由5.56%上升到17.65%。

从以上不难看出,即使是七年制的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目前也出现了滑坡,而且就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相比之下我院五年制中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就更加困难。

二、就业困境分析

1、供求关系的影响。社会需求决定社会供给。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尤

为如此。第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水平的日益加快,人们更倾向于西医的便利和疗效,而中医的弊端则日益暴露出来,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相矛盾,并且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逊于西医。于是近几年来,西医大行其道,而中医则日渐衰落。各地的市级县级中医院要么勉强度日,要么名为中医实为西医治疗。这样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大幅下降。第二,中医专业的招生规模相对却没有明显的减少,不仅中医学院校在招生,非中医学院校的其他医学院校同样也在招收中医学专业学生。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招收中医学的中医学学校全国有41所,中等中医药专科学校有55所,另外还有60所综合院校和197个卫生院校开设中医学专业,这些更加重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2、教育教学自身因素的影响。

(1)学科专业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学科专业教育发展迟缓。从设立中医学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中医学本身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改变,仍然倾向于临床学科,较为注重的也是中医学临床职业教育建设,忽视了基础学科的教育。1997年4月国务院对中医学类型进行了调整,在硕士博士两个层次设置了具有职业背景的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学学位。医学逐步树立起“具有医学专业学位的学历获得的是医学应用型人才;具有医学科学学位获得的是医学科研型人才”的新观念。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授予的是学士学位不是专业学位,在临床人才劳务市场,本科生被医师等应用型职位接受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随着我国中医医疗卫生行业机构岗位规范化,改革逐步展开。除大医院外,其他医疗基层的医师岗位即使是要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眼光也会变得非常挑剔,中医学本科生毕业面临危机。另外,大批的中医学本科生采取升学就业来逃避当前的就业压力,从此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其结果使中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更趋于狭窄。

(2)学校教学体制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目前有30多所中医院校,负责接收大部分的中医学本科生,另外在其他各个医学院校也都开设有中医学专业,总共算起来有不小的招生规模。但是,长期以来,招生规模不确切的考察社会的需求程度,必然会造成大量多余人才的浪费,从而造成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报考中医学方向的学生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学校一味的追求招生规模,不惜用各种手段来完成招生指标,导致有大量的报考非医学方向的生源调剂到中医学专业,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中医学所具备的潜质或对中医的兴趣。其结

果不仅耽误了学生的人生发展,而且造成了毕业后改行的学生很多,对中医学专业毕业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三、社会需求分析与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不断对中医的帮扶和支持,使得中医的迅速发展,中医临床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人们对中医保健养生产品的认同和使用、以中医概念运作的服务等行业的不断涌现,对从事中医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系坚持“以实践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秉着更好地在该专业领域内,培养一大批面向医院、企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合格的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我专业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第二章分析预测

一、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中医专业的几点思考

1、明确毕业生面对四个就业岗位群各自能力要求

(1)综合医疗岗位:具备扎实过硬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2)科研岗位:要求熟悉中医基础理论,掌握常用的科研手段、技术参数和论文撰写思路,具有较强的科研基础素质和科研立项能力以及编写科研论文能力,具有使用医疗设备与识别诊断数据的能力。

(3)教学岗位:要求熟悉中医基本理论,掌握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古文的基本教学思路,掌握中医教学中的思路与方法,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4)服务行业及其他岗位:能够熟练掌握按摩推拿、艾灸等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理论知识。

2、切实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在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积极收集用人信息,有效推介毕业生就业;

(2)创造条件通过网络发布毕业生资源信息,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情况;

(3)参加唐山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校企合作交流会,签订供需协议;

(4)依靠市、区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介服务中心的行业优势,借助他们驻全国各地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将毕业生输送到用人单位;

(5)按照“诚实、扎实、朴实、创新”的八字方针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教育,尤其在吃苦耐劳、忠于医疗、讲究医德、服从配置等方面要加强培养和教育,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

(6)教育毕业生克服自卑心理和保守思想,勇敢地走出去,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中医自身变革

中医学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一些古代经典论著中,我们这几千年来却鲜有理论上的创新,只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解释古籍上。究竟有谁敢于用科学的手段来尖锐指出某位医家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医学习的规范性是今后我专业学生工作的中心(包括语言的规范性和理论的规范性)。中医的未来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创新,不能固守前人的成果,敢于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一句话中医学应当加强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探索,使其更加科学化,易操作化。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到2015年医学普通本科专业设置的目标是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和护理学专业。因此应当考虑到将中医学所有分支学科最后都要统一到中医学上来这一变革方向,将各个就业方向和岗位作出预判,使毕业生能够在中医专业的学习中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

三、我专业本身相应的对策

(1)帮助学生作好职业规划设计。所谓职业规划设计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下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好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提高就业指导力度。我专业办公室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就

业指导应当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引导,直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内就业。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必然会带动与医疗相关行业的发展,仅在医院就业并不是当今医学生的唯一出路。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寻找到真正的适合自己的职业。

(4)建立职业咨询平台。咨询的内容包括专业的选择和调整、个人发展计划的确定、职业选择和就业决策、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分析等与职业相关的问题。职业测评是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挖掘自身潜力,从而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与选择。

(5)总体工作把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要针对毕业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准确把握社会就业形势和国家现实需求,增强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自觉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重点加强对就业有障碍同学的关注与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找准定位、树立信心、积极求职,主动做好他们的就业推荐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重点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及对我校毕业生的使用、评价等情况,广泛联系各地单位、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推荐等工作。

冀唐学院中医学专业办公室

区域人才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区域人才,预测方法,需求

1 区域人才需求预测的含义与特点

究竟何谓人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人才,指德、识、才、学齐备,能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部门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根据人才的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人才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知识性。人才有别于一般人的重要一点就在于有知识。这个知识,既包括一定的专门理论知识,又包括一定的实践经验知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不仅要在占有知识的数量上多于一般人,而且在占有知识的质量上高于一般人。

第二,进步性。我们所说的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起推动作用的人。那些虽有才能,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无所作为,甚至起阻碍作用的人,不在我们讨论的人才之列。

第三,社会性。人才在社会中成长、发展和提高,同时又受一定的社会关系制约。任何人才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我国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人才,只能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之中,在他们身上也必然会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第四,发展性。人才是不断变动发展的,从非人才变为人才,从低层次人才变为高层次人才,从这一类人才变为那一类人才,今天不是人才,明天可能是人才。在现代社会,人才的发展性是十分明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也在发展。

2 区域人才需求预测方法

2.1 区域经济发展前景预测方法

预测期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参照预测期以前的平均年增长率,全面分析预测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期设定预测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并计算出其总量,以此作为本地区经济常规增长的基本目标。再加上非常规因素引起的升降量,即为上限目标。

预测期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第一,三类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参照基年三类产业的比重,分析本地区未来各产业发展的任务,分期设定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率。据此计算出期年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各产业所占的比重。第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的要求,明确调整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布局任务。工业结构要根据区域战略要求和规划确定发展的重点行业或产品,并计算出期年各类工业的产值比重。

劳动力总量与结构分布变化态势。第一,劳动力总量的发展态势。按统计资料计算出本地区期前自然人口、社会劳动力与职工总数三类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根据基年三类人口数量,分析影响涨落的因素,推断出预测期间三类人口年均增长率和各自的总量。第二,劳动力行业分布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在各产业、行业之间的分布变化,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技术水平。设定预测期间三类产业的劳动力升降幅度及其构成比例和总量。第三,在业人口职业分布的变化。研究职业分布变化,首先要对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进行科学分类,通常根据工作性质和受教育、训练的程度分为几大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智能型技术工人;熟练技术工人;操作工或力工。

2.2 人才需求的总体规模与发展速度的预测方法

这种预测主要取决于国民生产总值发展规模与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构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水平,以及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程度。

从人才需求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中,测算人才需求增长函数。经济发展规模的增长速度,与人才需求总量规模的增长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从长远看,两者呈非直线性发展;在经济起飞和准备阶段,人力需求增长通常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人才增长速度低于生产总值增长。这种相互关联的弹性系数,是要对不同技术模式的行业作具体分析,在具体计算时要剔除历史性和政策性因素,使之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使用这种方法要从预测期前,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人才总量增长相互关联的定量分析中,推算出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l%各类专业技术职位增长的百分比,作为理论弹性系数。

对预测期间人才需求总量的预测,在预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首先要分期(如前五年、后五年)分析现有人力总量、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的程度。然后根据预测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力需求总量增长的态势,推算其年增长率、分期目标规模和人力与职工总数的比例变化。

2.3 人才需求分布的预测方法

随着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逐步调整,专业技术人才在各产业、行业的分布将形成新的格局。人才分布发展态势就成为人才需求预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对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需求态势逐个进行预测分析,包括预测期间主要行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对人才需求的总量、年均增长率及其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 篇4

房地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具有耐用性,固定性,供给有限性等特征,在社会资产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资产。房地产商品的开发一次性投资量大,商品销售价格量也大,所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营企业、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房地产经纪企业而言就尤为重要。房地产业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以高速度持续发展,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人均住房面积持续增长。现在城市人均住房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距国际标准人均35平方米有较大的差距,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赶上;二是中国城市化从目前的37%到国际标准75%的比例也须有几十年的时间。这些决定了中国房地产是处于一个长期的上升趋势之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开放的实行,我国房地产专业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转让[包括买卖、赠与、抵押],城市房屋搬迁补偿,农村土地征用补偿,企业合资、合作、兼并、改制、资产清算等,房地产估价已成为保护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及有关利益各方的一个重要手段,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一个主要的中介服务行业。这样一个关系几十个行业,上千万的工作人员的房地产业,真正的专业人士不足10%。尤其是房地产专业教育、学术研究相对滞后,缺少懂市场有专业的人才。随

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正得到房地产界越来越多的认同,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利用我院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具备房地产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受到良好职业技术综合训练的人员,是我们专业设置的任务。

2004级应届毕业生已在上海展览中心,光大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浦江物业公司、还有一些大小型物业公司等专业岗位上实习,就业情况为99%。此外,另有一些房地产企业有意向接收本专业今后的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专业知识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职业技能的从事房地产行业开发、经营及评估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以坚持学历教育为基础,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合理安排,提高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并引入与拓展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在现有的通用外语和通用计算机考证的基础上,拟尝试引入上海劳动局物业管理员、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评估员,以及程序员的就业培训的资格考试。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房屋构建、物业财务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物业管理概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建筑工程概论、房地产信息管理、房地产营销学、物业管理法规等。

房地产专业教学以实际岗位操作需要为基本目标,有机地把本

专业最新的应用知识及专业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胜任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

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 篇5

关键词:江北新区,人才需求,多元线性回归

南京江北新区于2015年6月27日批复,是中国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区行政区域长江以北,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总规划面积达到788平方公里,区域内创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条件好,在各方面优势汇聚的情况下,在不远的将来,江北新区一定会成为江苏以及周边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发动机。而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才的汇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区域发展取决于人才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需求的研究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1 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现状

1.1 江北新区经济发展现状

2015年江北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65亿元(不包括八卦洲地区),占整个南京市GDP总额的15%。GDP同比增长9%,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5年区域内浦口区和六合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687元和42591元,两者差距近1000元。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773元和19008元,两者差距不是很大。但是相对而言,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多。说明江北新区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这也反映了江北区域内城乡差异较大。

1.2 江北新区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现状

2014年,江北新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个体从业人员达到15万,分别比2013年增长7%和18%(以上数据不包含八卦洲地区)。实际上,根据近些年的研究来看,江北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并不是很乐观,虽然新区内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5个,但是这些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经济增长依然低于江宁等地区,总体处于南京相对落后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江北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人力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状况不理想。

南京是国家唯一的科技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拥有高等院校53所、省级以上科研机构600多个、在校大学生70多万、两院院士79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85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超过980人。新区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50多个,集聚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数百家[1]。这些资源都是江北新区不可或缺的,会成为江北新区发展的助推剂。

1.3 基础设施投资规划概况

2016年2月份,江北新区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的3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批项目涉及范围广,包括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

未来11条过江隧道和5条地铁线路的修建会方便民众的出行。并且在5年之内,新建73所中小学,引进南京名校,方便居民就近入学。同时,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开门营业,另外还有4家三甲医院在兴建之中。根据规划,未来商业CBD、旅游度假区等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居民衣食住行所需。

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会使江北在未来几年面貌焕然一新,并将进一步成为南京新的人口聚居区、商业聚居区、创新创业聚居区。

2 人才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国外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且已经成为国家和大企业的一项重大活动之一。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就是要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Jantan等,2010)。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十分丰富。

国内当前在人才需求预测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区域人才总量预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洁和王勇伟(2009)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新疆人才需求的进行预测,认为经济发展是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共同决定的。类似文献有白敏植、李军(2010)等。第二种类型为专门(或部门)人才需求预测,此类文献对人才的需求预测建立在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不同,比如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等。代表性文献如焦凌佳和吴红梅(2011)利用多元回归法对江苏省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预测,认为农村服务型技能人才需求与农村农林牧副渔增加值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关。类似文献还有孙彦(2011)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河南省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第三种类型为行业人才需求的预测,这类研究在中国相对较多。代表性文献有释佳佳和潘飞(2009)对江苏主导产业人才需求的预测。类似还有叶克慧和周建民(2010)对浙江省金融行业人才需求预测。

3 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我们的研究将借鉴区域人才总量预测,也就是说我们将分析江北新区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总量。

人才需求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人才需求是多方面需求的结果,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全部纳入研究框架当中,而且由于部分统计数据不全,导致在研究过程之中困难重重。鉴于此,我们只能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进行初步分析。这几个变量分别是从业人员数量(Y)、当年在册户籍人口数量(X1)、地区国内生产总值(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X4)和当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X5)。

由于数据统计和数据的不可获得性,关于人才相关的数据我们只能利用当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来代替人才数量。事实上,私营企业是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当中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也是当前从业人员最庞大的群体,并且私营企业对人才需求也是最旺盛和最迫切的。从这种意义来说,我们利用当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来代替人才数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根据选取的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之所以选择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是当前研究人才预测这个领域使用的最多的方法之一。多元线性回归是比较成熟的计量经济分析工具。第二,多元线性回归的时间序列研究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本文的数据来源是2004年~2015年之间的南京六合区和浦口区的数据,模型分析过程中涉及到时间序列。

4 模型回归结果和人才需求预测

4.1 模型回归结果

在做模型分析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数据主要是六合区和浦口区的数据,而变量选取的数据也是这两个区数据的总和。由于通过官方统计年鉴和其他统计渠道,我们无法查询到八卦洲街道的数据,整体数据之中没有八卦洲的数据。这对模拟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个江北新区而言,八卦洲仅仅作为一个非常小的行政单位,其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数据对整体数据影响程度有限,因此认为当前的模型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从表1回归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几个问题:第一,这些解释变量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和FDI显著性检验通过之外,其余几个变量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第二,回归系数中GDP、社会零售总额、和FDI的系数为负数,也就说人才需求量和这几个解释变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很显然不符合实际经济规律。

根据上述分析,将其余几个变量剔除,只保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个解释变量。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R值为0.937,很显然已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当前的回归方程可以用来说明经济问题。通过对模型回归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人才需求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以上模型以及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在当前的研究框架之下,当前对人才需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固定资产的投资状况,并且二者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南京江北地区在江北新区成立以前,在南京整体规划当中比较弱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作为人才流动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础设施及其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状况,即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形下,基础设施有可能成为人才落户江北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是人才落户江北的硬性条件之一,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说明可以接纳的人口数量越多,自然而然人才数量也会随之增多。

4.2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我们对变量Y和X4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一般是计量经济学中一种用来检验变量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在这里我们要考察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人才需求数量的原因。检验的结果主要用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能彼此说明问题,进一步可以推定模型是否有效。

表3是一阶滞后情况,变量Y和X4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表3可以看出,单纯从数据本身来看,可以初步认为,变量X4是变量Y格兰杰原因,变量Y不是变量X4的格兰杰原因。也就说,在回归模型中固定资产投资是引起人才需求变动的原因。

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说明模型有效,所以认为在接下来的人才需求预测当中,构建的模型是依然有效的。

4.3 人才需求的预测

从上述模型来看,要进行人才需求的预测,首先要对未来几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预估。2015年6月刚刚成立的南京江北新区,各项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些规划尚未出炉,因此数据的获得十分困难,只能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有限的估计。根据以往经济数据,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之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增长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间,增速较慢的区间为0%~20%,增速一般的区间为20%~50%,增速较快的区间为50%~80%。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江北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却只有1.02%,这说明在2015年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尚未完全启动。因此,在对人才需求预测时,也要考虑到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按照增速分为三类:增速较慢按照10%,增速一般按照35%,增速较快按照65%。具体预测数据如表4所示。

由于江北新区刚刚成立,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人才需求状况,所以在此只对近三年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

由表4可知,在未来三年江北人才需求会有大幅度增长,不仅仅包括相对数量的增长,更是绝对数量的增长。那么在当前的分析框架之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成为江北新区的重中之重。事实上,最近新区政府已经公布了18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这也印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5 政策建议

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是做好人才规划的前提,当然人才需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当中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其他因素,当中很多因素无法用具体的数据衡量。尽管在我们的研究框架之中将固定资产投资看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府层面。宏观来讲,政府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人才配套规划,包括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尽管每年南京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惜重金,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级新区,南京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鞠炜,2013),因此政府可以借江北新区成立的契机,重新梳理政府在人才方面的规划。除此之外,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滞后。南京江北新区要成为整个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推手和桥头堡,并成为长三角地区新的产业集聚区,必须要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配套设施。所以,在江北新区成立之初,一系列的产业园区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生活区规划也陆续对社会公布。在此过程之中,政府要做好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更新升级、先进生产方式的引进和指导新技术运用。

其次,企业层面。江北新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打造高端产业新高地。当前处于江北新区内的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对接江北新区产业规划,第一,积极参与江北新区建设,响应政府号召,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更新人才储备。企业可以借江北新区建设的东风,发展企业本身。第二,做好高端产业配套工作,尤其是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把企业自身纳入产业链之中,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技术水平,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而对于尚未进入江北新区而且有意向落户江北新区的企业,要认真把握新区规划和产业导向,做好企业自身的规划,把握发展机遇。

最后,南京高校人才供给层面。高校作为人才供给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和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江北新区发展离不开人才,笔者认为南京本地高校面临以下机遇和挑战:其一,江北新区全新模式、全新理念,势必对人才需求有更高的要求,将会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冲击。按照当前江北新区规划,接下来将会对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有大幅度提升。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将会促进南京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其二,南京本地高校,尤其是江北本地高校,虽然在人才供给方面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如果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进行改革,继续闭门造车,培养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势必会被淘汰。江北新区成立对于南京高校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机遇。其三,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政府、企业三者可以打造全新的培养模式,打破人才培养壁垒,让社会和企业更大程度地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以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江北新区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释佳佳,潘飞.江苏省主要主导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

[2]白敏植,李军,郭世璋,等.邯郸市人才需求总量和人才需求结构预测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陶怡.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背景下技术应用人才需求预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

[4]田国华,张晓玉.基于计量分析的区域交通人才需求预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5]马洁,王勇伟.基于经济增长研究的新疆人才需求预测[J].新疆社会科学,2009(1).

[6]瞿群臻,马杰,唐梦雪.上海2010年—2015年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

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 篇6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成为一个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其发展规模和成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制约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国家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 要“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为各类创意人才群体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 为更好实施黑龙江省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战略支持, 使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本文将对我省未来5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预测进行研究, 为做好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文化创意产业指除了服务于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 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 明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

二、灰色预测模型原理

所谓灰色系统就是指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就是研究数据不确定性的理论。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预测中就形成了灰预测。灰预测就是要建立时轴上现在与未来的定量关系, 通过此定量关系 (灰模型) 预测事物的发展。

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可以选定GM (1, 1) 模型。GM (1, 1) 代表一个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式中a, u是需要通过建模来求得的参数, x (1) 是原始数据x (0) 的累加生成序列。

灰色理论认为, 一切随机量都可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段上变化的灰色量。对灰色量的处理不是寻求它的统计规律和规律分布, 而是将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列, 通过一定的方法处理, 变成比较有规律的时间序列数据。这里采用的累加生成便是将同一数据列的前项元素累加生成新数据列的第i项元素, 用数学式表示为:

不直接采用原始数据x (0) 建模, 而是将原始的、无规律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使之变得较有规律, 然后利用生成后的数据列来分析建模, 这正是灰色理论和方法的特点之一。灰色理论认为:客观系统无论怎样复杂, 它都是关联的、有序的、有整体功能的。因此, 作为行为特征的数据总是隐含着某种规律的, 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综合, 就可以挖掘和发现蕴含在其中的规律性。

随后, 需构造数据矩阵B和数据向量yN, 并作最下二乘计算, 求GM (1, 1) 的参数a和u并建立时间响应函数, 将时间响应函数离散化便可得:

这就是进行人才预测要求的灰色模型。

为了保证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 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检验。灰色模型的检验通常使用后验差方法。进行后验差检验常使用C、P检验。根据计算所得C和P的值可确定模型的精确程度, 见下表1。

三、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预测

(一) 数据来源

2006年底, 北京出台了我国内地首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 按照其标准,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等几大门类。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统计口径不同, 且专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统计数据资料匮乏, 因此, 本文将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有比重较大的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的从业人员视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根据历年《黑龙江统计年鉴》获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数据如表2所示。

(二) GM (1, 1) 模型的建立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GM (1, 1) 模型:

因此, 当k>3时, ρ<0.5, 准光滑条件满足。

对x (1) 是否具有准指数规律检验:

指数规律, 故可对x (1) 建立GM (1, 1) 模型。

则得预测模型:

可得x (0) 的预测公式为:

其中, a为发展系数, 反映发展态势, b为灰色作用量, 反映数据变化关系。当-a=0.0689<0.3时, 其预测是稳定的, GM (1, 1) 模型可用于中长期预测。利用模型对2003至2007年数据进行预测并与实际数据比较, 结果如下表3:

(三) 模型检验与误差分析

原始序列方差:

残差序列方差:

小误差频率为0.6745S1;

则对照表1, 可得, 上述模型精度为1级, 是可靠的, 可直接用于人才预测。

(四)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预测

经过检验, 该模型具有优异的精度, 可利用此模型对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未来5年的需求总量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如下表4。

四、结论

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将原始的、无规律的数据进行处理, 使之变得有规律再建模分析。该方法具有对样本数据要求少、预测精度高、可检验等特点, 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统计数据较少, 因此使用灰色预测方法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预测方法。通过GM (1, 1) 模型, 能够为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预测结果可看出, 未来5年中,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稳步增长态势。为了预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 应加强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架构。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加快培养复合型和应用性人才;利用高等院校开设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专业课程, 培养既懂文化艺术创作又懂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利用高校资源, 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专业实验室,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参与科研工作,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其次, 政府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合理引进与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注重人才质量, 避免人才流失。除此之外, 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陈汉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瞻[J].经济地理, 2008, 28.

[2]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宁波金融人才需求统计分析及预测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金融保险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更紧密地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实际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而不是盲目地培养该行业的学生。因此挖掘出宁波市金融人才需求的影响因素, 并对其进行细化分析, 建立适当的模型, 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和结构进行模拟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宁波金融人才需求因素选择及模型建立

(一) 因素的选择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是地区甚至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和源泉, 研究价值非同一般。金融业的影响因素非常多, 本文主要选取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值、人口总数、普通高校人才总数五个主要因素, 分析研究其对宁波金融人才需求的影响程度。

(二) 数据收集

影响宁波金融人才需求量的五个因素 (2001年至2007年) 具体数据, 见表1所列。

(三) 确定回归模型

1. 研究方法与原理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预测影响宁波金融人才需求的因素。许多自变量共同影响着一个因变量的关系中, 判断哪个 (或哪些) 自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哪些自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将影响显著的自变量选入模型中, 而剔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 最后根据自变量的最有效组合建立回归方程 (模型) 预测因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模型的建立

设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为:

式中, y为金融业在职人数 (人) , 1x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亿元) , x2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亿元) , x3为第三产业增值数 (亿元) , x4为人口总数 (万人) , x5为普通高校人才总数 (万人) , ξ为随机误差, β1-β5为回归系数。

相关性分析见表2所列。

表2表明了每对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值以及样本量, 附有“**”的相关系数表明在0.01的水平上相关。由表2可知, 金融业在职人数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值元、人口总数、普通高校人才总数之间存在着0.01水平上的高度正相关。检验结果显著说明, 相关系数为零的假设不能成立, 从而接受相关系数不等于零的假设。

由表2明显可看出, x5的相关系数为0.985, 远远大于其他各因素的直接影响程度, 这说明在上述列举的五个影响因素中, 普通高校人才总数最能影响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增加, 因而是影响宁波金融人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宁波金融业发展—金融人才需求增长—普通高校金融专业招收人数增加—宁波金融业进一步发展这个循环中, 金融业从业人员增加是必然趋势。而x3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 (为0.895) , 从而反映出金融业在职人数与第三产业增值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毕竟第三产业不仅仅包括金融保险业, 所以对宁波金融人才需求的影响还是有一定限度的。

接着建立模型。宁波金融人才需求量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值、宁波人口总量、宁波普通高校人才总数等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见表3所列。

由回归模型得回归方程模型为:

(四) 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1. 进入变量的检验

表4是SPSS所输入的有关回归方程的相关信息。从表4中可以看出, 五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顺序依次为x5, x3, x1, x2, x4 (此顺序并不代表自标量的相对重要性) , 所用的变量选择方法为强行进入法。

2. 自我相关的检验

DW值一般介于0~4之间, 残差与自变量互为独立。回归模型的DW值为3.702, 说明该模型自相关的问题不十分显著, 此模型可以被使用。

3. 正态性检验

正态概率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中实线表示理论的累积概率分布线, 圆圈表示实际的参差值累积分布, 二者越接近, 表示越能符合正态性的假设。由上图可知, 代表样本残差的圆圈基本处在表示指定正态分布的直线上或周围, 因此基本符合残差正态分布的假设理论。

三、宁波市金融人才需求量预测

根据以上阐述, 可以确定宁波金融人才需求量的模型为:

(一) 确定各影响因素预测值

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直线方程为:

其固定资产预测表见表5所列。

由表5知, ∑y=7516.18, ∑ty=5799.06, ∑t2=28, 根据最小平方法公式得

得出a=1073.74, b=207.1093

将此趋势直线向外延伸, 可预测宁波地区未来三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即

到2008年, 当t=4时,

y=107.74+207.1093×4≈1902.068 (亿元)

到2009年, 当t=5时,

y=107.74+207.1093×5≈2109.287 (亿元)

到2010年, 当t=6时,

y=107.74+207.1093×6≈2316.396 (亿元)

同理, 可得出未来三年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分别为5943.554, 6598.327, 7253.099亿元, 第三产业增值数分别为1462.243, 1614.397, 1766.550亿元, 人口总数分别为567.544, 571.109, 574.673万人, 普通高校人才总数分别为万人14.812, 16.23, 17.649万人。

(二) 检验金融人才需求量

对以上所得的预测值进行验证, 即

在2007年, 当t=3时,

y=107.74+207.1093×3≈1695.068 (亿元)

同理, 可得出未来三年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值数、人口总数、普通高校人才总数分别为5288.782亿元, 1310.090亿元, 563.980万人, 13.393万人。

设应用最小平方法所预测的金融人才需求量趋势值为yc, 则

可见所得趋势值24 058人与2007年宁波金融业在职人数24 359人相近似, 验证成立。

(三) 预测金融人才需求量

综上分析, 根据以上所得数据建立表格, 并把所得数据代入模型根据预测得到未来三年宁波地区的金融人才需求量见表6所列。

四、结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国、各地区之间的金融业联系越来越紧密, 随着金融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调整和重组, 对金融保险业人才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对于宁波金融业来说, 把握住时代脉搏的人才需求, 已成为有力地拉动了全区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杠杆。因此, 随着宁波金融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各大高校对积极培养金融人才, 并加强其金融学知识和业务技能, 培养其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丁国盛, 李涛.SPSS统计教程——从研究设计到数据分析[M].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王保进.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辽宁省村医人才需求与供给预测 篇8

关键词:辽宁省,村医,需求,供给

辽宁省村医目前是“数量不少, 质量不高, 老龄化, 学历偏低”;未来10年主要是数量不足。为了解决未来村医的需求问题, 特别是为政府及时调整医药卫生院校的招生对象、招生方法及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辽宁省村医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调查研究》课题组调研并撰写了《辽宁省村医人才需求与供给预测》。

1 根据辽宁省村医现状对村医人才需求进行预测

1.1 经济欠发达或比较发达地区女性村医的需求量较大

从《辽宁省村医现状调研报告》之表1, “辽宁省村医性别结构统计表”可见, 经济发达地区村医性别结构比较合理;经济欠发达或比较发达地区村医性别结构较不合理, 女性村医不足。为此, 课题组预测经济欠发达或比较发达地区女性村医的需求量较大, 应提高这类地区女性村医的培养比例。

1.2 辽宁省未来10年将缺少现有村医的41.5%

从《辽宁省村医现状调研报告》之表2, “辽宁省村医年龄结构统计”得知, 51岁以上村医占38.2%, 比例最大。其中, 普兰店市51岁以上的村医竟占该地区村医的70.2%, 是30岁以下村医的25倍, 村医老龄化由此可见严重。10年后51岁以上的男村医和45岁以上的女村医将陆续退休, 他们占辽宁省村医的比例为41.5%。显而易见, 目前不缺村医的辽宁省, 未来10年将缺少现有村医的41.5%。因此, 辽宁省应针对各地区村医的老龄化状况, 在10年内至少定向、定量培养现有村医的41.5%, 使新培养的村医有计划地“顶岗接班”, 以保证村医与服务人口的比例能够维持现有平衡。

1.3 辽宁省需在10年内培养8700名至9900名村医

从《辽宁省村医现状调研报告》之表4, “辽宁省现在与未来十年千人农业人口拥有村医数统计”可见, 辽宁省现在千人农业人口拥有村医1.42名, 只比卫生部2001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发表的全国每千农业人口村医1.41名高出0.01。若不补充, 未来10年将后退到0.84名。经过近10年的发展, 此时全国千人农业人口村医的数值我们不得而知。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辽宁省村医人才需求预测的关键数值。为了突破这个瓶颈, 课题组参照了: (1) 《河北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标准 (2004年8月试行) 》, 该标准规定村医人数原则上按服务人口的1‰~1.5‰配置; (2) 2010年国家统计, 我国目前大约有200万名医师, 分摊到13亿人口上, 每千人口大约有1.5名医师;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求:2020年每千人拥有的医师数为3名以上。考虑现存的、以及未来必然的城乡医疗资源差距, 参考辽宁省村医老化现状, 课题组审慎地将2020年辽宁省千人农业人口拥有村医的人数保守地设定为1.5名, 与2010年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当。

为了维护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 辽宁省需在村医队伍建设方面于今后10年内重点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为基本需要, 即在10年内至少定向、定量培养现有村医的41.5%, 确保辽宁省千人农业人口拥有村医1.42名;第二层次为发展需要, 提高村医水平壮大村医队伍, 使辽宁省千人农业人口拥有的村医达到课题组设定的1.5名。如果不把人口自然增长考虑在内, 按辽宁省1500万农业人口计算, 要解决第一层次的问题, 我省需在今后10年内至少培养8700名村医[1500万× (1.42‰-0.84‰) =0.87万];要解决第二层次的问题, 我省需在今后10年内培养9900名村医[1500万× (1.5‰-0.84‰) =0.99万]。也就是说, 今后10年内, 辽宁省需在定向、定量培养8700名村医的基础上, 再培养1200名村医平均分布到全省农村。即今后10年, 我省需求的村医人数应在8700~9900名。

2 根据高校招生数据对辽宁省村医供给进行预测

2.1 国家每年为辽宁省培养多少医药卫生人才

鉴于学生基本回生源地就业的特点, 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在辽宁省的招生人数就是国家为辽宁省培养的医药卫生人才数量。为此, 通过对全国54所一本和二本、21所三本和89所专科及高职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各专业近三年在辽宁省招生数量的统计, 课题组分别制作了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 (略) , 并归纳列出了表1、表2和表3。

2.2 国家每年为辽宁省培养多少医学人才

根据“《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 禁止非医学背景的人员进入乡村医师队伍”的规定, 只有医学类人才, 即临床医学、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才能加入村医队伍。为此, 课题组又归纳列出了表4。

2.3 能有多少医学人才回村就业

《辽宁省村医现状调研报告》称, “本科学历的村医均为成人继续教育学历, 医学院校全日制专科生回村就业者仅占大专学历村医的5%, 全省村医的0.3%”。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和村里留不住人才。这0.3%专科和高职毕业的村医是在近3年迫不得已才做村医的。根据辽宁省农业人口数量和千人农业人口村医数, 可计算每年回村就业的专科和高职医学类毕业生人数:15000000名×1.42‰×0.3%&#247;3=21.3名。该数值仅占其年供给量的7.53%。

纵观医学类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一、二本医学生回村就业的几率微乎其微。课题组大胆推测, 今后每年约有1%的三本生, 即10名三本生回村当村医。这么乐观的设想, 专科、高职和三本医学生总共才能回村就业31名, 说明我省村医未来10年每年还有840~960名缺额。

3 保证村医需求的有效措施

3.1 将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 (卫人发[2002]321号) :“……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原则下, 可申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提高办学层次, 为农村培养高等医学专科人才”。为了扩大村医人才的培养, 辽宁省可选择优秀的中等卫生学校和中医药学校提升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培养村医。

3.2 分大专和中专两个层次开设农村医学专业培养村医

本课题组撰写的《辽宁省村医专业知识需求调研报告》和《辽宁省村医人才培养规格及专业设置研究报告》证明, “卫生保健及中医类专业, 不适应辽宁省农村对卫生人才的需求。辽宁省村医人才培养规格包括中专和大专两个层次。中专教育应作为辽宁省当前村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专学历教育应作为辽宁省村医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辽宁省村医人才培养的专业不论是中专层次还是专科层次, 都应设置为农村医学”。因此, 应该尽快在医学专科、高职院校以及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农村医学专业, 有计划地培养村医。

3.3 村医的招生对象及招生方法

环保人才需求量预测 篇9

目前, 专业人才需求预测的方法很多, 如多元回归模型、引力模、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 可以反映人才需求的一般趋势, 但预测结果受突发情况 (例如SARS事件) 的影响比较大。相比之下,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ARIMA) , 克服了随机干扰问题, 具有明显的优点。

本文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应用ARIMA模型, 预测了宁波市金融人才需求量, 并与江瑜等 (2009) 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ARIMA预测, 可以省去繁琐的计算环节, 简便、快捷、易学, 精度高、可靠性强, 具有重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以往关于人才需求预测的研究, 往往局限于预测未来若干年每年的人才总数, 并不能预测到每年需求补充的人才数量, 本文不仅预测了未来若干年每年的人才总数, 还预测了每年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

二、ARIMA模型的应用

关于ARIMA模型的原理, 在文献和文献中均有详述, 本文不做螯述。

本文选取宁波市2001年~2006年金融业人才的基本数据, 见表1。本文使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 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1.5上进行, 方法参考文献和文献,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 定义变量年份和金融业人才数。如图1。

其次, 调用ARIMA程序。点击Analyze→Time Series→Create Models→ARIMA, 系统弹出如图2的对话框。

再次, 参数设定。在Autoregressive (p) 、Difference Moving (d) 、Average (q) 的Nonseasonal栏目输入1, 选择Continue, 然后点击确定, 如图2。最后, 结果输出。预测结果见图3。

三、结果分析

1. 预测准确度检验

由表2可知, 2001年~2006年,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绝对误差范围在0.6%~1.6%之间, 跟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相比, 结果相近, 但是计算过程更简单, 完全可以满足人才预测的要求。

2. 宁波市金融专业人才人数预测

利用此模型预测了未来6年宁波市金融专业人才人数, 结果见表3。

3. 宁波市需补充金融专业人才的数量

本文还计算了宁波市每年需要补充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自然减员率取3%。结果见表4。

四、结论

本文应用SPSS软件, 建立专业人才需求ARIMA预测模型, 以及每年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的计算公式, 不仅预测了未来若干年每年的人才总数, 还预测了每年需要补充的人才的数量。结果表明, 本方法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实用性强、可行性高, 可应用到各种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中。

摘要: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 基于ARIMA模型, 建立专业人才需求预测模型, 建立了每年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本方法的相对误差范围在0.6%~1.6%之间, 可满足人才预测的要求, 该方法具有自动化、便捷等优点。本文预测了未来6年宁波市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趋势。

关键词:SPSS,ARIMA模型,人才需求,预测

参考文献

[1]江瑜周志英.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金融业人才需求预测[J].企业经济, 2009, (1) :56~58

[2]黄宏邓婕常彦祥等.SPSS在旅游人数的预测应用[J].山地学报, 2008, 26 (旅游专辑) :77~80

[3]杨东方邓婕黄宏等.ARIMA模型在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中的应用[J].科学决策, 2008, (12) :151~153

上一篇:教学案立体化下一篇:颈部囊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