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2024-06-08

专业人才需求论文(精选12篇)

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篇1

20世纪90年代后,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以及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国际商务活动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大延伸。同时, 中国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 参与全球化经济活动的不断加深, 社会开始意识到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中英语的重要地位。这种需要逐渐促使商务英语的概念和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更新升级, 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 既精通英语又擅长商务操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严明、冯莉, 2007) 。如何改革优化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研究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 加快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亟待解决。国内有关学者 (沈爱姬、常文革, 2008;汤伟、杨亚兰, 2009) 围绕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展开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调查。但这种调查只关注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忽视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本文通过需求分析理论对商务英语有关岗位的用人单位 (公司或企业)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 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 以期为制定符合公司或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狭义上讲就是对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广义上讲, 需求分析既要分析学习者的个人需求, 又要分析用人单位、社会等方面的需要。Brown将需求分析定义为一个系统的信息采集过程, 其中要对确定课程目标的所有主客观信息进行分析, 以确保在特定领域内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需求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目前情景分析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和目标情景分析 (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目前情景分析是对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的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他们的强项和弱项。目标情景分析是分析学习者在学习结束之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形势及专业存在的意义。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是建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2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三顶岗实习的学生和设置商务英语相关岗位的用人单位。参与调查的顶岗实习学生81人。选择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实习工作半年多, 不但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依旧比较熟悉,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 明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用人单位调查共涉及40家公司, 调查问卷填写人为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电子邮件实施。此外, 从填写问卷的顶岗实习学生中随机抽取17名进行电话访谈, 从40家用人单位中选择5家公司的人事主管进行电话访谈。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 期望能够了解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需求。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掌握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英语语言能力评价

英语语言技能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调查结果显示74%的顶岗实习学生表示基本胜任目前的工作, 70%的用人单位表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本技能掌握较好, 能胜任目前的工作, 这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合格, 但是有待提高。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 学生表示有些工作岗位英语用到不多, 比如单证、跟单、货代, 学校所学英语知识够用。即使有些外贸术语不懂, 请教同事后, 就能掌握。但是, 如果从事外贸业务员, 那就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特别是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函电写作要过关。从事外贸业务员的学生认为工作中他们最常用的是“跟客户往来邮件的书写”和“电话联系商务事项”, 其次是读懂客户发来的产品询价表。他们在工作中最担心的是与外国客户面对面交流 (67%) 和电话沟通 (63%) , 这种不自信主要源于英语语言基础薄弱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对英语有不同的需求, 虽然基本能胜任目前工作, 但在某些岗位上, 学生感觉到自己英语能力的欠缺, 要想在岗位上有所发展, 职位有所提升, 必须要提高英语水平, 否则就遇到职业的瓶颈。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 有2个学生提到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经贸类毕业生有着扎实的商科知识和技能, 同时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 在工作中发挥更得心应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连英语水平都不过硬, 那将无竞争力可言。总而言之, 虽然不同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略有不同, 但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提高自身英语语言技能意味着提高今后的职场竞争力。这一点在跟用人单位人事主管的电话访谈中得到印证。有2家用人单位明确提出, 现在招聘外贸业务员要求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如果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则希望有专业八级证书。

3.2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评价

商务技能主要指在商务工作背景下运用的技能, 如参加商务涉外谈判、参加展销会、跟客户做公司介绍、产品介绍等操作。调查结果显示, 顶岗实习的学生跟用人单位对商务知识的重要性看法存在一些差异。总体来看, 74%的顶岗实习学生认为“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对自己实际的工作帮助意义不大。但80%的用人单位认为员工应该对“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有所了解。但是对一些重要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一致, 都认为要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国际商务礼仪、外贸函电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商务英语会话技能、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团队协作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在电话访谈中, 学生提到:第一,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跟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区别不大, 没有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在工作中, 因为商务知识的缺乏而时常碰壁。第二, 书本知识陈旧, 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完全不同, 例如:外贸函电的课本,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跟客户往来的邮件远比课本里的范例要简洁明了。课本内有些邮件范文内容浮夸, 订单数量之大, 价格之便宜, 根本不现实。第三, 有些课程重理论, 轻实践, 等工作后理论逐渐淡忘, 实际操作又不娴熟。在跟用人单位的电话访谈中, 5家用人单位都提到毕业生上岗后最需要提高的是商务实践能力。可见光商务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在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加大商务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3.3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

70%的顶岗实习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选择“非常重要”, 30%选择“一般”。这与用人单位的选择有区别。95%的用人单位认为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 只有5%选择“一般”。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 得知学生认为不同的岗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 比如跟单, 跟单员和工厂接触, 需要交际能力, 但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外贸业务员则需要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方面, 用人单位认为不管哪个部门的员工都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本族文化、西方文化有所了解, 才能具有国际视野, 才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跟企业同成长, 同发展。两者之间选择的区别在于顶岗实习的学生从自身岗位需求出发, 而用人单位则从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出发。

4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 顶岗实习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从多方面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4.1选择时效性强、案例丰富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 2014) 。从与学生的访谈中得知教材还存在不少问题。教材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太多, 实践太少, 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 这与王艳艳等 (2014) 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看法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虽然王艳艳等的调查针对本科院校的授课教材, 可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 教材方面的问题具有共性。因此, 在高职商务英语方面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真实性、时效性。可以让教师从企业收集真实的案例或任务, 依据流程自编成活页教材, 或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

4.2增加实践教学, 提供学生实习机会

在电话访谈中, 5家用人单位都表示目前企业不是很看重求职者专业是否对口, 倒是更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职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不占优势, 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不逊色。相比书本知识的学习, 高职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因此, 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合情合理。首先, 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具体操作时一方面提高此类课程的课时数;另一方面开设更多与企业岗位所需技能一致的实训课程, 例如:开设“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商务谈判和销售技巧实训”、“海关与商检实训”、“会展实训”等实训课程。然后, 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介绍实战经验, 分享工作心得。最后, 高职院校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特色, 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 开拓实习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给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 让学生最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企业, 在工作中发现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 在查漏补缺的同时逐步明确就业方向, 提升职业技能。

4.3提高语言综合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从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用人单位看重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也正说明了英语的重要性。而且顶岗实习的学生也表明他们非常看重英语基本功。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培养的同时, 要加大口语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课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 可设置诸如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更有效地同外国客户沟通, 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

5结束语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用人单位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对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研究结果对优化现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不足, 研究对象仅局限于用人单位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 如能同时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往届毕业生开展调查研究, 将会得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结果, 有待今后进一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Brown J 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2001:35-37.

[2]沈爱姬, 常文革.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报告[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08 (5) :102.

[3]汤伟, 杨亚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30-31.

[4]王艳艳, 王光林, 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 2014 (2) :34-41.

[5]严明, 冯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篇2

班级:会计804 学号:08020442 姓名:陈聪

一、调查的背景

(一)调查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人才竞争也愈趋激烈。如何在社会中定位,找到自身的坐标成了许多高校师生关注的问题。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查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 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一)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会计专业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二)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一直以来,在热门职业排行榜里很难找到会计的踪影,难道企业真的不需要会计了吗?新增企业数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总体投资规模是越来越大,可是各媒体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就这么几个?其实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初级会计人员太多了,连年饱和。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中高

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

二、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刚刚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分析数据显示,包括成本会计、出纳等职位在内的财会人员“荣登”该季度最“热门”岗位之首,应聘者数量大大超过

了市场需求,招聘人数与求职人员之比为1:3.4,即平均每一个岗位有3-4人竞争。

1.国内财会人员究竟是过剩?还是紧缺?

德勤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常婧夷一语中的:“基础的会计人员供过于求;而高级的财会人才需求很大,缺口也很大。”

今年8月的中华英才网职场排行榜上,会计职位蹿升到第二位。该公司职业顾问对常婧夷的说法表示赞同,他认为,目前国内会计从业者绝对人数不少,有供大于求的危险;但另一方面会计职位的需求其实并不饱和,中高级财务会计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2.中高端会计人才供不应求

中高端会计人才紧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感触最深。不久前,德勤抛出了一个高达1.5亿美元的人才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德勤在中国的员工人数将增长4倍;安永中国区主席孙德基表示,安永目前在中国有4000多名工作人员,4年内将上升到8000多人;普华永道和毕马威也纷纷表示了人才扩张的决心。

目前,有近14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十万家国有企业、近50万家外资企业、300多万家民营企业需要专业的审计和会计服务。如此大的市场,使得“四大”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对包括财务总监、财务高管等在内的中高端财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相比较而言,人才的成长、培养却显得缓慢和滞后,导致“帐房先生”供不应求,缺口很大。

3.现代“帐房先生”的素质要求

会计曾被称作是“帐房先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强调严谨、严肃,只要保证做帐不出差错就可以,穿长褂、带黑边眼镜是经典形象。现在的“帐房先生”早已不同往日。中高端的会计人才,在“四大”或其他用人单位眼中究竟是怎样的标准?

德勤的常婧夷表示,目前进入国内的外企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业务的日益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除了熟悉中国的会计准则之外,还要对国外财会领域的运作规则、法律法规等相当了解,熟悉海外主要的融资市场,熟悉一些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当然,要做到上述这些,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的要求也相当高。

另外,由于国内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他们的财务报表都要编制成使用国际标准的报表,大部分外资企业也要编制国际报表,这些公司的“帐房先生”也必须懂得相关标准。

“容永道会计学奖学金”的设立者、前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席容永道先生日前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几年国内会计人才的成长很快,但整体业务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他认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在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还要始终保持正直、诚信的品德,不做假帐,乐于

助人。

(二)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掌握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4)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满足更多专业需求 篇3

一、外观 体积 重量

V1C的外观沿袭SONY一贯的设计风格,黑色稳重专业,做工非常细腻,接口无缝隙、无松动,大厂作风依旧。同时,液晶屏回复到了机身左侧(Z1C的液晶屏在机身上端开合),使用传统的开合方式。带仓也同样回到了传统的机身右侧。

V1C的机身体积紧凑,比Z1C小了20%的体积;同时,V1C不含电池和磁带的重量为1.5公斤,比Z1C(2.1公斤)约轻40%。作为一款为应付各种记录环境而设计的便携专业机,重量适中,既满足自重的稳定性又不是必须借助三脚架才能长时间工作,很适合手持操作。

在音频方面,SONY一贯注重声音采集的质量,V1C与Z1C相同,取消了内置话筒转而使用双XLR外置话筒,随机配备强指向性的驻极体电容话筒ECM-NV1。

CMOS的更替:

与Z1C的3片1/3英寸CCD不同,这次的V1C使用了3片1/4英寸CMOS,并且采用了一种菱形排列像素复杂运算的模式,SONY起名叫钻石排列,避免了过去的差值运算,在机内芯片运算时采用了真1920×1080像素,对于提高画质效果明显。

换用了CMOS传感器,遇到高光情况不会出现难看的竖向光晕条纹,并且与CMOS传感器配合的增强型影像处理器可针对图像纹理和亮度信息分别单独处理,这样使得图像的暗部和亮部都能保持很高的清晰度,因此,V1C在拍摄高对比度场景时宽容度更高。

对焦点和曝光的控制:

SONY在几大厂商中,一向最为注重自动环境下的画面表现,强调使用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被摄主体的跟踪与构图上,因此,V1C没有明显的外部速度优先与光圈优先的功能键,调整需要进入菜单操作。不过V1C的自动与手动调整的界限并不明显,很多的手动功能都附加了自动的调整功能,使用便捷。

室外夜景

在户外夜景拍摄,快门在1/50、光圈F1.8、6dB增益。如果采用全自动的话增益会提高到18dB,这时噪声就会出现。

V1C采用3片1/4英寸的大尺寸CMOS传感器,最低光敏照度在4 lx(光圈F1.6,增益18 dB),色彩及解晰度都还不错,没有偏色的感觉。噪点也控制良好,一般在9dB内画质都表现不错。

室内暗光操作

V1C的液晶屏采用21万色因此,在暗光室内拍摄时,以液晶屏来判断画面质量要小心,噪点在LCD可能并不明显,但使用监视器时噪点就会更清楚。实际使用中,在调到18db的增益,在液晶屏上看不到明显的颗粒,色彩也没有偏蓝的倾向,但使用监视器回放噪点会显现。增益9db以下的画面质量是令人满意的。

除此之外,各种画面风格的细节调整都可以在菜单中自定义,其中包括皮肤表现、电影曲线、画面精细等十分实用的参数。并且这些预置的模式,都可以储存在MS卡内,非常方便平时的使用。

按键设置与操作

V1C的设计依然延续了SONY一贯的风格,机身后方的6个手动控制开关、按键和拨轮完全是PD150P/190P年代的延伸,只是少了一个音量显示的按键。习惯使用SONY的用户基本上不用看说明书,也不用翻看菜单设置就能直接使用。

机身左侧,汇集了所有菜单以外的快捷操作控制单元。我们常用的焦距调节与手动对焦环、光圈与快门调节单元,ND滤镜以及磁带播放的控制单元都在SONY的老位置。而值得一提的是,V1C新增加了6个用户自定义设置ASSIGN快捷按钮,3个一组,各位于机身左侧的前部与后部,外拍时切换复杂的机身设置非常迅速。同时,位于机身前方的ASSIGN快捷控制组,一身兼二职,还是A-B焦点移动的控制钮:ASSIGN 1是控制钮,ASSIGN 2与ASSIGN 3分别是A、B焦点的选择钮,操作简单易懂。

接口设置

接口方面,V1C除了常规的1394接口、A/V接口与分量接口外,还提供了专门为传输HD格式图像设计的HDMI接口,存储卡依然是SONY独家的MS记忆棒小卡。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篇4

关键词:东莞地区,金融专业,需求,分析

1 概述

1. 1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背景

近两三年,广东省东莞市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东莞市政府政策扶持和经济大环境的积极推动下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014 年东莞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持续上升,银行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都快速发展,东莞还出台专门措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特别是2014 年前期,银行业净利润达80. 48 亿元; 保险业一共实现保费收入92. 64 亿元,同比增长32. 92% ,总保费规模占全省的14. 91% ,继续领跑全省地级市。

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突出金融业岗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业人才的就业机会。

1. 2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基于以下两点。一是通过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可以统计分析金融业岗位的种类和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 二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金融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和金融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和相关情况,利用工学结合理念开发设计出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课程,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课程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1. 3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具体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 一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二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专业人才结构、金融行业在线职位和学历要求; 三是深入调查分析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从业素质和技能四是了解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1. 4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方法

第一,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了解分析金融业的概念、体系、发展历史; 特别了解分析东莞地区政府在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鼓励,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调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代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第二,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业人才结构、各结构金融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调查分析金融行业对不同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重点调查大专学历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在金融业人才需求总量中所占比例。

第三,立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和东莞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采取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追溯研究、访问、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 届、2015 届毕业生在金融企业实习、见习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2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 1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发展调查分析

2003—2013 年,是东莞金融业发展关键的10 年。在这10 年间,东莞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打造东莞上市板块,同时全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完善金融布局、加强金融创新、规范金融监管,将东莞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打造金融强市品牌。

2014 年1 月,东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风投创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型经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对金融体系建设调研时表示,金融业要进一步做好为实体经济、为镇村集体经济、为科技服务工作,力保经济运行“血脉”畅通。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发布了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 《东莞市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 以下简称“新三板”) 。接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公布了关于印发 《关于促进东莞民间金融街发展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进驻东莞民间金融街的对象、新设、增资、进驻奖励和租金补贴,支持各类机构进驻民间金融街开展小微企业和民间金融服务。

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突现了金融业人才总量不足,呈现短缺的发展态势,以及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东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东莞地区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需要建设适应东莞金融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东莞要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并打造金融强市品牌,人才的配备是不可疏忽的。总体来看,目前东莞金融人才体系,无论从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能素质和学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人力资源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推动东莞金融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人才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来莞工作。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对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以及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2. 2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

对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 届和2015 届等两届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取得的相关资料(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于2015 年7 月仍没有毕业生,只有2013 级和2014 级在校学生,而同为财经系的会计专业已有两届毕业生中的部分学生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企业就任或实习,通过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可以获取金融业岗位以及人才需求方面更具体的信息) 。

金融企业岗位群的分析:

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总需求的80% 以上,其他金融行业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20% 左右。这三种金融行业的岗位群具体情况如下:

银行业有以下主要八种岗位: 一是私人客户业务岗; 二是公司客户业务岗; 三是资金交易岗; 四是风险管理岗; 五是会计核算岗; 六是信息技术岗; 七是新业务( 产品) 研发岗; 八是稽核监督岗。

证券业主要有以下六种岗位: 一是市场推广岗; 二是客户服务岗; 三是市场研究岗; 四是金融工具岗; 五是风险管理岗; 六是资金财务岗管理研发类。

保险业主要有以下五种岗位: 一是保险经纪; 二是保险代理; 三是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 四是保险产品研发岗; 五是寿险精算岗。

各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相对比中,银行风险管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精算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一般行业高。具有实践经验、高学历和多种岗位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流动的主流,成为各机构争取的主要对象。同时,整体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客户服务型”、“业务操作型”岗位员工( 如银行个人理财、证券交易和保险推销员) 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金融企业持续出现的 “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金融企业出现岗位要求与员工素质错位的矛盾。虽然目前大部分金融企业已意识到员工队伍的岗位层次特点,在招收一线员工时已开始将重心调整到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应聘者身上,招收高职院校或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据 “智联招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单是银行业基层员工缺口已达8 万人,并预测随着金融业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属于大专水平,在调研过程中,着重调查统计相对应岗位需求的具体情况。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基于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情况的分析结论。

银行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 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台业务员、银行会计、理财顾问、会计主管、会计主管。

证券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 产品销售经理,机构客户经理( 理财顾问) ,操盘手,市场规划员,投资经纪人,会计员。

保险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 客服,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人,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保险产品研发岗,寿险精算岗,会计员。

其他金融行业( 如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融资公司等)的需求岗位有: 基金交易岗,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专员岗,资信评估,信贷管理。

综上内容: 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代理人的需求量最大。

2. 3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东莞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主要包括: 一是必备能力: 发展( 学习与适应) 能力,业务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二是应备能力: 英语水平,领导能力,粤语能力,决策能力,动手能力。三是从业资格证书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 “助理理财规划师” 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四是学业文凭要求: 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

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在金融行业从事一些有关会计业务、银行柜台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代理业务的操作是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其他的工作岗位一般不需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中,用人单位最注重的能力是毕业生的发展( 学习与适应) 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决定该毕业生在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发展空间。在应备能力中,统计包括粤语能力,突出了地方语言特色( 东莞的地方方言为粤语) ,一定比例的东莞居民对粤语外的语言不精通,金融专业人才掌握粤语在开展工作上非常有帮助。

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金融企业中的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 而客户服务类以及业务操作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2. 4 全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在我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全国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也得到壮大,并向金融行业输送了许多金融人才。不同高等院校制定的金融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金融专业,主要培养专科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着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第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人才包括本科层次的和研究生层次的。一是本科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这一类型金融人才主要是培养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是研究生金融人才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主要是立足于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建立了快速人才培养通道,通过本、硕连读等方式加快了高级人才的培养。

随着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东莞地区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金融、金融学( 投资理财方向) 、金融学( 国际金融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工作的能力,熟悉经济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需求,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学历等次: 本科。

第二,广东科技学院。金融专业名称: 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基本理论、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备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和金融工程方面的素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学历等次: 本科。

第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名称: 金融实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营销服务技能,能够较好地与客户沟通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具备 “一技之长+ 综合素质”,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学历等次: 专科。

3 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扩大了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大专学历,学历层次上比东莞地区、广东地区、全国地区许多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学历要低。而一些大型或经营业绩优良的金融企业在招聘金融人才时,往往以学历为第一条件,如何在金融行业发展良好的态势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就业竞争力强、工作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这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教学金融专业和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核心。

3. 1 金融专业课程如何开设和完善

为了使金融专业开设的课程知识与实践岗位工作内容接轨,在开设和完善方面可以采用 “工学结合”的方法。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课程开发是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过程实施如下: 在开设和完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先对金融企业进行详细调研,确定金融行业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具体任务完成分析表,挑选符合我院金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典型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和描述,归纳出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制订出学习领域框架计划,制订出具体的课程体系。

3. 2 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联系东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根据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制定和优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利用校企合作机会,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岗位工作过程,加强就业意识和工作感受; 聘请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培训金融专业人才的技能操作,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就业打开路子。

3. 3 加大银行会计实务等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

根据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与技能实训要求,加快银行会计实务实训室的建设,并完善其他相关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训的场所,提高学生银行会计、理财等专业业务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竞争力。

3. 4 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金融教研室的金融专业教师,都具备一定水平的金融专业教学能力,能游刃有余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社会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中,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学校教师在校讲授专业知识时必须密切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实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教研室应积极与学院主管部门沟通,与金融企业联系,给金融专业教师创造下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同时,积极聘请金融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技术工作人员到学校授课,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

3. 5 理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包括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岗位,制订专业学习计划,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建立可行的学习成效检查和评价机制。

第二,加强学生在金融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每一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都很高,金融专业教师在专业讲授时应强调相关具体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把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

第三,巩固金融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核心能力。巩固学生基本能力培训,使学生: 能准确快速进行手工点钞,能准确鉴别假币及现金挑残; 能熟练使用防伪点钞设备、自动存取款设备和工作现场的办公设备; 熟悉金融专业英语基本词汇,能熟练运用基本金融服务英语口语。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基本知识、业务要求和操作流程,金融服务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能快速识别客户,有效地与客户沟通,独立开拓和维护客户。

第四,注重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第五,帮助学生加强对金融行业就业形势的了解,做好就业准备分析,考取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蔡幸,高培旺.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市场论坛,2008(11).

[2]冯文芳.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中国市场,2015(37).

[3]赖逸飞.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J].中国市场,2014(26).

[4]张保帅.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基于人才培养视角[J].中国市场,2013(46).

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篇5

查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教改00

1姓名:李军平

学号:1011005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大三上学期已经过完,很快就到大四求职的时间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站。现在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如何才能跨好迈出校门的第一步?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就业职场人?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诸如此类的话题早以引起了大家众多的关注和热情。为了充分地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特此借大三的寒假就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做下调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认真思考自己在今后的专业学习阶段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习。怎样使自己的愿望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对今后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毕业之后能更快、更成熟地融入社会之中。

一、职业前景展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专业口径较宽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如大连机床集团、华录电子、一汽集团大连柴油机厂、主营塑钢门窗的实德集团、制造大型起重及港口设备的大重集团都拥有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毕业生,随着市场经济下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所孕育的高技术大踏步进入制造领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工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生产设备和主要技术多采用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量也日益扩大。

本专业服务面向大连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的电气产品维修工、电子电气产品制图与制板员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岗位的测试员、工艺员。电气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气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指导、生产一线的管理及产品检验工作;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工作;电气产品装配、维修、售后服务工作;电气产品研制、开发、消化、吸收工作。

面对如今的大学生的求职热潮,求职、就职的前景却并不十分乐观。第一,如今的大学生过于高估自己,没有正确的摆正自己的实际地位,弄到最后往往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所以,就业前摆正自身正确位置是首当其冲的。第二,人才观念发生变化。以往的“学历通行证”、“学历敲门砖”,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各个公司开始更注重实际性和实用性。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李经理认为,对企业而言,用大专生更经济,用一个本科生,年薪大概在5万元左右,而大专生只要2.5万元足已,而且有的大专生比本科生还要干的好,进了公司之后就不看你的敲门砖了而是你的真实水平,实际的动手能力,因此除非岗位特殊需要,企业一般都不需要高学历人才,人职匹配最重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专业方向工作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专业能力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

2、具备从事电气工程初步设计、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具备手工焊接、拆焊的能力;

4、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能力;电子装配、制作能力;

5、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

6、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图、设计线路板并进行仿真;

7、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单片机芯片,并能对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8、能够设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备操作规程;

9、具备自动插件机、波峰焊接机、自动在线检测设备、回流焊接机和SMT等常见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10、具备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能力,能够在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操作工人;

11、能够进行产品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

12、具备基本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独立工作、着眼全局的整体观点和追求综合效益的管理素质;

13、具备基本的质量管理能力;

14、具备电气工程行业的职业规范、质量第一的观点、安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5、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

16、能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

17、能正确判断及排除SMT设备的常见故障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方法能力

1.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不断崛起,国际贸易壁垒的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使人才交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造成一些走俏专业人才奇缺。

(1)、人才需求数量骤减,供求总量不平衡

在经历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过后,人才市场迎来了 “低谷”。企业所提供的求职岗位逐渐减少,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却随着高校前几年的扩招逐年增加,出现供远大于求的趋势。

(2)、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

各类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心态基本是一样,在进行招聘时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因此,在计划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企业真正在管理岗位重用的是经过在基层锻炼后逐级提拔起来的,而不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大多数企业就不可避免的选用许多大学生进入生产线,结果必然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且有两至三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受欢迎。

(3)、求职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企业需求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服务领域,而求职者所提供的专业则侧重于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往往需要求职者具备基本的经验及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四、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评价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等。这些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与此相对应,对薪酬要求过高;频繁跳槽和缺乏团队精神。显然,这样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同台参与竞争,施展才华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就会遭用人单位反感的。

总体而言,各类企业对广大大学毕业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客观地指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以及就业质量

(2)、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浮气躁,不愿意接受基层的锻炼,对自身认识不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心理较为严重。

(3)、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很好地反映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

五、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才供需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相适应的。面对人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应使我们既能学得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顺应社会的择业观念

在校期间,我们要通过各种主题集体活动和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实事求是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忘自大,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自强不息,要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相信自己能面对一切困难。我们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客观的社会需要与主观的个体需要有机结合。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主动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

价值。

(2)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学习中要通过努力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更新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弥补单一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在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和专项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校期间,不仅要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在专业实践训练中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特别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学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锻炼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从事企事业单位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维护、生产管理、技术开发、营销服务等岗位工作,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外贸企业

笔者承担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青年课题《以典型商品贸易为任务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正式启动。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广东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广东省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本院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对广东近16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4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一)调查目的

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所以了解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基本情况及对人才需求状况、对课程设置的建议,为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并对以后的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企业,包括仅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报关代理及其他相关企业。在课题研究团队老师及2010级国际商业专业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共收回有效问卷134份。其中从事国际贸易企业28家,占样本21%;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43家,占样本43%;国际货运代理企业34家,占样本25%;进出口报关代理16家,占样本10%;其他相关企业16家,占样本12%。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合计达68%,占被调查企业近七成,这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方向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134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民营企业占56%,外商投资企业占10%,合资企业占5%,独资企业占1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2%。半数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恰恰是本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选取的合理性,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三)调查内容

调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性质、业务领域、员工人数、成立时间、薪酬等;第二部分是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包括企业员工结构、未来三年人才需求、最迫切需求岗位、人才引进方式、学历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工作经历要求、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大学生求职主要困难、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看法等;第三部分是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建议,包括哪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从事外贸工作应具备哪些使用技能,哪些语言课程比较重要,是否有必要修第二外语,是否有必要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是企业是否有和我校合作意愿及对本校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人才总体需求分析。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4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人以下;1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10人;29家企业选择有需求,10人以上;1家企业选择无需求;41家企业选择不确定。统计结果显示外贸人才需求有缩水迹象,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外贸政策的调整(如出口退税的降低等)、人民币升值及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的不良影响所致。但问卷统计外贸人才需求保守估计,134家企业平均需求6人。据有关资料提供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外贸企业总数应该在4万以上。按照每家企业需求6人计算,未来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在24万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商务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1]。

2.外贸企业需求岗位分析。广东省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为主,外贸人才岗位设置主要包括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商务秘书、报检员、单证员和业务助理。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及业务助理这三个岗位,其次是单证员、货代业务员及报关员,最后是商务秘书和报检员,如图1所示。

(二)外贸企业技能要求分析

1.相关资格证书要求分析。外贸企业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所以大多数院校是通过对学生的考证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及职业岗位的了解,以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调研结果显示,外贸企业招聘时对人才的相关资格证书要求主要集中在跟单员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和单证员证书,其次是国际货代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电子商务证书。国际商务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是跟单员和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岗位作为外贸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后发优势,用工需求量大,职业发展前景开阔,业内有“想要做经理,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业务员,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老板,先做好业务员!”的说法。所以无论在人才需求量及资格证书方面,都显示其突出优势。

2.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分析。企业在招聘时关注因素集中在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在调查中,近七成的企业选择了上述四项因素。其次较为关注因素为专业知识、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访企业中约有52%的企业选择专业知识,近三成企业选择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户籍所在地、产品知识、外表、计算机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则只有进一成的企业选择。说明今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及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如图2所示。

3.专业能力要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认为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主要实用技能集中在接单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跟单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其次为市场开发能力、贸易知识和市场调研能力。而如规避风险能力、公关能力、财务知识、法律知识、企业管理能力、争议预防与处理能力则选择得很少。

(三)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1.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大小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认为国际商务开设所有专业中用处最大的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其次是市场营销、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和报关实务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但本院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来安排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掌握就业和职业技能的需求。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2.语言课程调查分析。调查中,近九成企业认为英语口语和口译对业务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口语及同声翻译训练,相应减少英语阅读等课程的课时量。对外贸企业调查中,近八成企业认为外贸业务人员有必要学习第二外语,主要集中在日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非洲国家语言等语言学习上。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篇7

根据CLIA (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 资料显示, 自1980年以来, 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9%的速度持续增长, 是同期国际旅游业整体增长速度的2~3倍。上世纪七十年代, 全球邮轮旅客只有50万人次, 到2011年邮轮游客的数量达到了2060万人次, 翻了40多倍。目前邮轮产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 邮轮旅游仍然逆势而上。邮轮产业已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

我国虽然邮轮旅游起步较晚, 但发展势头良好, 2006年, 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爱兰歌娜号首次从上海起航, 此后几年间, 中国市场逐渐成为世界三大邮轮公司竞相角逐的主阵地。据统计, 2010年间, 中国大陆共接待国际邮轮223航次, 同比增长42.9%, 访问我国沿海城市的国际邮轮, 全年达128航次, 与上年同比增长68.4%[1]。国家发改委也已将邮轮业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中, 中国邮轮经济必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1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随着邮轮市场的飞速发展, 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就邮轮就业来说, 分为岸上与船上两个工作领域, 而船上工作人员又分为以船长为首的邮轮航行团队和负责游客服务的酒店服务团队。根据行业惯例, 每艘国际豪华邮轮上游客与乘务人员的比例多为2:1, 有的甚至达到1.51, 从未来我国邮轮发展的趋势估计, 今后我国将需要大量的国际邮轮乘务人员[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陈心德在2012年6月26日举行的2012中国“邮轮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巨大的邮轮市场容量, 迫切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邮轮专业人才, 到2020年, 我国邮轮、游艇、游船和水上旅游的人才需求量将超过30万。”

2.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分析

邮轮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五星级酒店, 它集餐饮、住宿、娱乐、交通、购物、游览于一体, 岗位众多, 对服务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1) 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是邮轮公司对于邮轮乘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高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能够掌握一到两门外语, 并达到听说无障碍。 (2)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邮轮穿梭于世界各地, 邮轮乘客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 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每艘邮轮都须配备上百名甚至上千名员工, 他们也均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对于邮轮乘务人员来说, 需要懂得世界各地不同的风俗人情, 知道如何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友好相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同事相处, 更好的为乘客服务。 (3) 娴熟的职业技能。各大邮轮公司对邮轮乘务人员的需求量很大, 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门等等。针对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 而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多部门需求的员工, 因此要求邮轮乘务人员应具备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 邮轮属于高端消费, 需要为游客提供更专业、更高端的服务, 因此需要邮轮乘务人员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 (4)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邮轮乘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需要长期在海上漂浮, 使其必须经受与家庭、社会分离所产生的孤独感等各种复杂因素对其身心的影响。同时, 邮轮乘务人员工作时间很长, 有时甚至长达11个小时, 工作强度也很大, 容易使其产生工作倦怠, 为此邮轮乘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才能适应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 (5) 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邮轮行业的工作环境特殊, 对员工的身体素质也要求更好。例如邮轮长期漂浮在海上, 势必遇到恶劣的天气所造成的船的晃动, 为此邮轮乘务人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抗晕船能力, 再加上邮轮乘务人员工作时间长, 工作强度大也势必要求邮轮乘务员要有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 (6) 具备海员知识和技能。邮轮乘务与酒店工作人员不同, 除了需要具备酒店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外, 还需要掌握坚实的邮轮管理和航运业的知识和技能。每一位邮轮乘务人员在上船工作以前, 都必须参加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的海员专业培训, 考取海员专业培训合格证, 并获得国际海员证才能正式上船工作。

3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供给的现状分析

3.1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 我国邮轮乘务人员的供给主要有两大来源:

(1) 挖角。从酒店行业或从事出境游业务的旅游机构“挖角”。或者邮轮企业直接聘请酒店集团进行整体管理[4]。 (2) 高等院校专业培养。为适应邮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教育界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邮轮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注。现阶段, 我国开设邮轮乘务、海乘服务等专业的院校已发展为十几所, 人才供应量逐渐攀升。根据陈心德教授对2020年我国邮轮旅游人才需求数量的估计, 到2020年, 我国培养出的邮轮人才为两万人左右, 邮轮人才供应缺口将达到28万人。邮轮人才的匮乏, 将成为我国邮轮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3.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供给质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就目前全国邮轮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来看, 主要存在三点不足: (1) 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 娇生惯养, 心高气傲, 适应能力差, 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邮轮行业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量, 也无法适应长期在海上漂浮所产生的孤独感等, 最终放弃邮轮行业。 (2) 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邮轮乘务的工作环境可以说是异常的复杂。而大学毕业生从单纯的校园环境直接进入了这么复杂的工作环境当中, 使其难以适应, 与其他国家的乘务人员无法很好的沟通, 也成为困扰邮轮乘务专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3) 语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 而邮轮上通用语言是英语。目前虽然我国的英语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全国各大院校邮轮乘务专业也都在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但是要达到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在邮轮工作的中国人普遍表现出表达、沟通能力较差的短板。由于这个原因, 很多中国邮轮乘务员被分配到了不需要太多语言沟通、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 这也造成了中国人在邮轮上比较受歧视的现象, 上升空间不大, 最终使得很多人放弃了邮轮乘务工作。

4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1) 深化邮轮乘务专业教学改革。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应把握市场动态, 深化邮轮专业教学改革。其中包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考虑邮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教材的建设要紧跟专业发展需要, 另外还有加强邮轮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 推进邮轮乘务专业产学结合。要培养适合邮轮行业需要的人才, 邮轮公司与相关专业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是提高人才供应数量和人才质量的必然选择。相关专业院校应与邮轮企业加强沟通和交流, 建立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为邮轮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助推邮轮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浩.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2, 14 (4) :58-61.

[2]张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与邮轮专业人才培养对接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5 (6) :66-68.

[3]杨杰, 刘艳.邮轮旅游日渐升温人才助推产业发展——谈中国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意义[J].世界海运, 2010 (12) :25-27.

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篇8

重要的港口地理位置及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决定了北仑物流企业的急剧增加, 导致了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量, 为我校学习物流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 我区的物流企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外向型特色, 企业业务内容及流程、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等均与内向型物流企业不同。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生产一线, 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我校对北仑区域内一些典型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进行了走访, 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 对北仑物流行业的岗位设置及相应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 (以理货员岗位为主) , 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对症下药, 调整教学方案, 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北仑物流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调研

(一) 调研方法及对象

1. 调研方法。

采用企业走访、参观座谈、问卷调查和请企业提供资料相结合, 走访4家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一方面, 与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及一线员工进行深入、详细地面对面沟通、交流, 到企业理货等工作现场进行参观了解, 向访谈对象发放企业的经营和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另一方面, 请企业提供本企业相关的物流岗位职责、流程、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岗位业务培训记录等相关资料, 获取来自物流企业岗位设置、能力需求、工作职责流程等方面的宝贵第一手资料共计67份。

2. 调研对象。

调查者主要为物流企业业务副总经理、人事主管、业务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被调查的对象普遍素质较高, 对企业岗位人才的现状、特点和需求有比较客观和深刻的认识, 注重物流员工的能力、知识、素质, 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较深刻和独到的见解, 也是企业员工引进和考核的主要决策者。

(二) 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

1. 北仑物流企业对中职学生岗位需求情况。

通过调查, 北仑物流企业面向职高生招聘的基层岗位主要有理货员、叉车工、输单员、配单员 (配载) 、箱管员 (卡口) 、保管员等。而对于我们中职学生来说, 每个岗位需求的状况又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

从图示中可以反映出, 北仑物流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岗位需求主要偏向仓库一线操作的理货员。一方面是因为北仑物流企业以经营外贸型仓储业务为主, 货物进出量大, 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理货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和入门门槛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岗位来说要低。如叉车工要求持有叉车技能证书才能上岗, 但职高生毕业前因未年满18周岁无法参加考试因而不能取得叉车证;配单员 (配载) 要求员工具有丰富的理货岗位操作经验, 能很好地与客户、货代、理货员、现场调度、理货长等内外各方面沟通协调, 综合素质要求高, 任务较重, 刚从学校毕业的职高生还无法胜任;箱管员入职优先考虑持有国际验箱师证书的人才, 而该证书考试对英语要求很高, 对职高生而言难度过大;输单员主要负责录入单据、收费、编制报表等工作, 操作简单, 难度不高, 但岗位设置数量有限, 上升空间不大。总之, 由于北仑物流企业业务类型、岗位设置数量、素质及证书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决定了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到物流企业一次就业主要是以理货岗位为主, 其他岗位为辅;同时, 由于理货岗位入职门槛较低, 属于仓库一线岗位 (现场工作) , 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上升空间大 (优秀理货员可向配载、理货长、库长、业务副经理等岗位发展) , 对中职物流毕业生而言是比较理想的入职岗位。

2. 北仑物流企业理货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

以上调研结果表明, 北仑区物流企业对理货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 从整体的基本素质要求而言, 主要集中于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两大方面:

(1) 专业能力要求。从调查结果看, 北仑物流企业比较看重理货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计算机操作能力, 物流单证识读填写能力, 物流英语读写能力, 仓储进出库操作能力, 与理货有关的集装箱知识应用能力, 与理货有关的货物、包装、唛头知识应用能力等。深入分析发现, 在各项专业能力中, 排名前三位的是仓储进出库操作能力、物流单证识读填写能力、与理货有关的集装箱知识应用能力。可见, 掌握物流专业知识, 做技能型人才是从事理货岗位工作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

(2) 职业素质要求。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 我们发现与专业能力要求相比, 北仑物流企业对理货员的职业素质更为关注。他们认为, 一名合格的理货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有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后续学习能力、竞争意识、责任心、诚实守信理念以及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每个企业都认为以上三项素质是理货员除物流专业技能外所必需的。因为理货员作为仓库一线操作岗位, 工作中需要人不离岗, 从货物进仓、卸货、存放到货物出仓、装箱等环节, 都需要理货员在仓库现场操作、指挥, 还需要倒班, 因此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是理货员的一项必备素质;同时, 理货员在进出仓操作中需要与叉车司机、装卸工、现场调度以及配载等相关岗位随时沟通、密切配合, 有较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是专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包括表达能力在内的多项能力和素质, 在理货日常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沟通能力是达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第三, 北仑物流企业以出口外向型为主, 一般都是经营外贸仓储业务, 大多数货物都直接发往国外且数量较大, 一旦在理货过程中发生错装、漏装等事故,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作为理货员所承担的责任是极大的, 需要很强的责任心, 工作认真、负责、仔细、踏实, 才能胜任理货工作。

除此之外, 受访企业对理货员的创新能力、后续学习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表示了高度重视, 并表示中职毕业生普遍比较欠缺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 通过本次企业调研,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 企业的岗位素质要求不只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如工作方法、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灵活应变能力等。至于实践经验, 企业认为只要职业素质好, 可以不作要求。由此可见, 企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专业技能, 拥有良好职业素质,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面对企业的岗位素质要求, 我们往届毕业的学生是否胜任, 企业评价又如何呢?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有喜有忧:喜的是企业反映我们一些学生拥有较好的专业技能, 工作上手快, 有比较正确的个人定位, 工作中踏实肯干, 有较强的职业意识等优势;同时, 企业也强调我们很多学生还存在专业知识整合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较弱, 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不够强, 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有所欠缺等劣势。由此可见, 我们培养的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还有差距, 而且差距主要不在于专业技能的薄弱, 而在于职业素质的欠缺。面对这些差距, 怎样调整我们的专业教学呢?

二、对策研究

(一) 明确培养目标, 围绕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劳动者, 这类专门人员培养的理想状态是应在生产、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去了解和积累工作知识、经验和技能。因此, 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符合中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 即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掌握物流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具有物流实际业务处理能力, 适应本区域物流行业岗位要求的, 面向物流行业一线岗位需要的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企业的需求应当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导向。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 企业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我们职业学校就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己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工作方法、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灵活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说, 我们的专业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为目标:

(1) 专业能力: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包括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

(2) 方法运用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包括制订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

(3)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具有与他人共事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例如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等。

(4) 个人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环境意识, 例如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踏实等。

(二) 立足岗位人才需求, 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目前, 我们所使用的物流专业课程教材其学科体系特征较明显, 课程内容理论多而实践少, 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 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因此,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能力本位, 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基于企业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设计, 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 重构教学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体现其内容的先进性、典型性、适用性、拓展性, 培养学生能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由上表可知, 北仑物流企业理货岗位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多数与其他物流岗位重复, 属于专业通用课程, 目前我校物流专业已开设, 问题不大。而理货岗位的核心专业课程“外贸仓储作业”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虽已开设, 却存在课程内容地区针对性不强、不贴近岗位工作实际、仍以学科体系为主等弊端。因此, 要真正提高我校物流专业理货岗位人才培养的质量, 必须从企业调研入手, 基于北仑物流企业的理货岗位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 确定理货工作各学习领域内容和相应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 每一个学习情境在内容安排上都体现企业完整工作过程, 进一步通过单元教案设计、工作任务书设计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使学生所学与北仑物流企业理货岗位需求对接。

通过开发科学合理的、贴近北仑物流企业工作实际的“外贸仓储作业”课程, 将一些典型、具体的理货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情境转化为课堂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在这些任务和情境中, 融入企业的理货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操作注意事项、安全要求、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 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 真正做到熟悉岗位, 贴近企业, 融入企业。

以下就是笔者根据此次企业调研资料整合分析, 在充分收集网络资料, 征求、吸取有关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意见建议, 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开发理念基础上所作的“外贸仓储作业”课程开发设计尝试 (部分) :

(三)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

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采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引导文等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和实训情境中, 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以行动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 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每一种方法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融“教、学、做”于一体, 集理论、实训操作于一体, 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持人”,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2.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组织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教学活动组织由易到难, 结合本土经济特点选择典型物流企业为载体, 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不同的教学场地, 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再现企业工作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工作任务,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 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3. 工学的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特点。

在课程的教学情境中, 都是以真实企业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成为企业活动的再现, 寓教学于实际场景中, 教学的地点就是实训现场。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操作, 及时总结和升华,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上课开始, 我们或以货物进仓、出仓、在库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导入, 进而运用现场工作场景完成全部教学内容;或以进仓、出仓、在库业务案例导入, 进而分析案例细节进入教学内容;或采取角色模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的实际岗位工作演练, 掌握进仓、出仓、在库的操作方法, 实现各项作业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总之, 只要我们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为契机, 以企业调研为基础,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基于企业工作流程重构物流专业课程的结构、内容、组织方法, 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规划和设计, 展现不同情境下企业完整工作过程, 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合理使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就一定能培养出符合企业、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为北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重庆税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 篇9

关键词:税务专业人才,数量需求,素质要求,创新培养模式

一、重庆税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 数量需求。

近年来, 重庆市GDP不断增加, 经济增长、收入增加、税源扩大, 使税务工作的种类、数量增多, 要求有更多税务专业人才从事相关业务。

2. 素质要求。

税务人才市场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 企业招聘税务人员时不单看重学历, 更注重其实际能力, 企业要求税务人才具有综合能力, 本科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因此, 高校应提高税务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课程设置,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向社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税务专业人才。

二、重庆税务专业人才需求规模调查

1. 税务部门

(1) 重庆市税务部门招录人数与大学毕业生的相关性。

①历年重庆市国家税务局招录人员与大学毕业生统计表

②设招录人数为Y, 大学应届毕业生为X, 运用eviews软件, 制作散点图

由图表可知, 税务部门录用人数与大学应届毕业生存在相关性, 即录用人数随着毕业生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2. 中介机构

(1) 重庆市税务师事务所需求分析。

据统计, 重庆市的税务师事务所, 每年吸收1到5名税收专业人才的企业占到了86.43%, 仅有13.57%的企业吸收5人以上。重庆市税务师事务所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不仅内部分工不断细化、科学, 还有持续不断的新税务师事务所成立。因此, 在不考虑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状况下, 税务人才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此外, 税务师事务所要求的不是单方面的税务人才, 需要的是具备各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3. 企业单位

(1) 企业对于财政税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据调查, 每年吸收1-3名财税专业人才的企业占到81.3%, 有16.7%的企业选择3-5人。从数量角度来分析, 市场对税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总体还是乐观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用人单位在财务税收方面有更高的需求, 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税务专业人才来完善自身的人员结构。

三、重庆税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调查

1. 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 用人单位对税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需求分析。分别对重庆主城税务部门, 有代表性的税务师事务所, 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综合分析发现, 不同用人单位对税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侧重点不同。在职业技能方面, 税务部门侧重税收管理, 税务师事务所更看重税收筹划, 企业更注重税法;在综合素质方面, 税务部门侧重灵活应变、责任心, 税务师事务所更看重团队合作、抗压能力及主动性, 企业更注重组织协调与工作热情。

(2) 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且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校教学中理论性强, 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见,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且要求个人具备快速适应岗位和掌握信息的能力。

2. 我校财税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1) 学生现状分析:9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对自己的就业特长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剩下10%的学生仅从大众的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知识, 实践经验之类的, 但并不认为自己已具备这一方面的优势。可见现阶段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 对自己的目标定位和职业规划问题分析:

接近四分之一的同学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 对未来进行规划, 进行相应的学习, 并为之做出准备, 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但还有七分之一的同学受限于课堂, 对所学专业, 就业去向, 职业规划, 用人要求等一系列都没有进行深入了解与思考, 思维视野受到局限, 很可能造成就业时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背离的情况。

四、为高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教育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应用”的教学指导方针和培养模式。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三个方向: (1) 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海关等政府公务机构的工作人员。 (2) 中介咨询机构, 如会计、税务师事务所。 (3) 企事业单位税务管理人员。

通过对重庆税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 对用人单位对税务人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的研究, 加强税务专业学生对现状的认识, 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同时也发现了高校培养税务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息息相关。为了更好促进就业, 加快完善高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刻不容缓。

1. 税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通过对税务、财政部门, 税务师、会计师事务所, 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税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 进而想到税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核心竞争力-职业规划-培养模式 (职业技能、综合素质) 。 (1) 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一种就业导向的、专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培养的税务专业人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有高校具有理论专才的教师和用人单位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共同授课, 采用课堂授课和单位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①确定校企合作单位, 签订“订单”培养协议。②加强校企合作管理, 实施组长责任制度。 (2) 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 建立产学合作评价机制。①对用人单位开展深入调研, 共同制订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监控高校教学质量, 且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使得学校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等和企业培养的人才需求相接轨, 以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满意的税务专业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②建立三方评价机制, 完善人才信息化管理。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 要针对专业特点, 提炼实际工作岗位中员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并根据任务分解出不同的职业能力。

2. 高校为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条件。

(1) 搭建税务专业平台, 建立仿真模拟实验。 (2)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税务部门、事务所、企业。 (3) 培养教师专业技能, 创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3. 税务专业课程设置更合理。

(1) 强化税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①完善税务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②创新税务专业教学模式。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结合;大课、小组讨论和独立研究课并举。 (2) 培养税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对税务机关、中介机构及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研, 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 税务专业人才在就业时表现出知识理论性较强, 缺乏实践能力, 不能非常灵活地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与实践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加大税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培养方向向实践性倾斜;课程设置向实践课程倾斜;教学环节向实践环节倾斜;课外活动向实践性倾斜;教师能力向实践性发展。

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满足社会需求开展灵活实用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规划, 适应人才市场发展需求的毕业生就业和独特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使人才专业核心竞争力更强, 综合素质更高, 充分契合用人单位对税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凤林, 邹若然.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注册税务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财政监督, 2013.

[2]林莉.税务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以应用型本科财经院校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 2013.

[3]吉尔克.税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2.

[4]王友良.美国高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篇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 “第三利润” 源泉, 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现代物流业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状况,物流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巨大,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现代物流业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然而现状却是,真正精通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兴盛起来。一方面,物流行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过程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 ~ 85% 的人员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 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需要全天候24小时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其中85% 是一线操作岗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场中屡遭冷落,大量的物流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物流专业素养不强,全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级技师人员比例、高级工人员比例远低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层次物流人才紧缺。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我国已有410所大学、 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物流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100万,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 ~ 40万人。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考虑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2高职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明确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首先,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滞后性,学校的培养目标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其表现为: 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当前的需求对接不上,专业方向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不能满足行业内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据智联招聘发布的网上人才招聘的数据显示,目前, 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行业内最为缺乏,然而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却不能满足这种行业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定位。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与岗位群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论证。另外,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品种之多,让业内人士都搞不清哪种是比较适合就业需要的、哪种是纯粹为了考职称加工资的、哪种是被社会认可含金量较高的。该方面管理的混乱对物流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师是教育的生命线,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具有一流水平的教师是物流领域长盛不衰的最根本保证。但是,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是从经济、 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全面、不系统、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其次,师资培训政策不尽如人意。以我校为例,目前进行师资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师定期、不定期培训; 二是学历提升; 三是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问。作为民办高校经费有限,学校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教师培训工作进展缓慢。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符合高职学生的物流精品教材。我国的物流教学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不统一,五花八门,缺乏权威,特别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还比较缺乏,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及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有些课程甚至是直接使用本科教育系列,这必将影响高职物流教学的质量。总的来说,目前, 高职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教材的现状还不能尽如人意。

高职物流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训场所。物流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训室作为硬件设施,而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是很高。但是,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金额较大,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能完成的物流技能训练条件有限。另外,物流教育还需要更多地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作为企业来说,一般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也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为一旦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就会给这些企业增加许多工作和责任,还需要安排指导人员以及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企业以无回报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到的。

3高职物流专业改革,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车工专业人才需求与发展前景调研 篇11

一、调查的方式

1.走访调查:走访辽阳市及周边机械加工企业(公司),与公司的人力资源、技术、生产管理人员交流、座谈;

2.网络调查:调研组通过搜狐网、网易、新浪等大型网站进行了调研,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

3.报纸调查:对辽宁省及省外大型报纸,如辽宁日报、华商晨报、中国工业信息报等报纸所载信息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调查的对象

这次调研主要是针对辽阳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公司),网络及报纸调查涉及到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既涉及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其调研情况如下表所示:

调研企业一览表

三、调研内容

1.人才现况统计与岗位

车工技术人才现状统计表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车工技术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1%,专、本科学历占47%,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

2.基本技术工种需求

对企业需求的技术工人工种人数的专项调查,显示出企业技工工种需求最多的是普通车工。调查数据见下图:

3.岗位要求

在对企业的调查中,我们重点进行了岗位能力需求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显示,普通加工设备操作能力、设备安装调试能力、设备维护维修能力、机加工工艺能力作为关键能力而被大多数企业所选择。这说明在企业现有人才结构中,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比较短缺。

四、调查结论

调研表明,现代机械制造业需要大批车工技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需求在生产任务饱满的企业中尤为明显,这些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的加重往往存在着产能与产量的突出矛盾,并且矛盾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要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唯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增加生产班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这样就造成技工队伍的严重缺额,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另外,企业为了保持技术力量的先进性,在补充员工进行新老交替时,很注意工人队伍的合理梯队结构。一般 50 岁为退休段, 3000 名技工队伍的企业,每年需补充 百余人。可见国有大型企业及民营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持续性的和稳定的。

调查还表明,我国现有8000万产业工人,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师与高级技师不到1.4%,而世界发达国家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30%到40%。从近期职场行情看,目前我国车工人才不仅数量上短缺,而且质量、知识结构也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的车工“蓝领”人才,不仅要在现代机械设计、机制工艺、夹具、刀具和量具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车工技术应用等方面也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五、发展前景

我们以辽阳市为例,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以中旺集团、新风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及为装备制造业配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用人机会,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技术人才队伍缺乏,技术工人队伍总量不足,总体素质偏低,结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就全国而言,现在,不仅仅“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车工行业高级工、技师短缺,我们辽宁乃至辽阳,这个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更是十分抢手。像中旺集团、新风集团、一汽弹簧辽阳分公司这样的大公司也已经出现高级工、技师断档,人才馈乏的现象。“十二五”期间,辽阳机械加工产业的振兴,制造业结构的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都急需各类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这样的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辽阳各种形式的车工人才培养模式纷纷登场,但是真正上规模的,持久赢得市场的还是屈指可数。目前开设有车工专业的有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工程学校、辽阳技师学院等。前者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技术院校,后者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学校。两种模式由于体制、机制不同,前者重学历、理论,存在着学生“中看不中用”的现象,后者重实践,练技能,存在着学生文凭低、“中用不中看”的现象。职业教育应敏锐地把握时机,在提高技能训练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把学生嫁接到大专学历教育上,传统的车工技能培训转型到最新科技的数控车工上,这样,学生技能操作普车,又能操作数控车,达到一专多能。

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篇12

我国连锁经营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给连锁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 为中国社会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 推动和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步伐。2012年, 当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5万, 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3万, 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5%, 并且还在以年35%的速度发展。

就天津市而言, 截至到2012年底, 天津市连锁企业已经发展到150多家, 连锁经营型店铺近6000多个, 连锁销售总额超过600亿元, 占全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35%, 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力业态。大型综合超市经营面积大、商品品种繁多、价格低廉, 已经变成各方面资金进入天津连锁型市场的首选业态, 形成了连锁经营业的领导地位。根据调查分析得知, 全天津共有建筑面积在5000平米以上、经营情况形成一定规范的大型综合超市百余个。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 我院开设六年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以说是非常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以往的企业调查中, 很多连锁企业都对我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很高的期盼和渴望。

2 人才需求分析

参与调研的15家企业中, 从事传统零售的企业有9家 (包括便利店、超市、百货、大卖场) , 从事茶叶、电器等行业的有6家 (包括茶叶、医药、电器、等) 。

15家被调研企业中, 拥有门店数量总数约为1000个, 企业员工总数约为30000人, 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员工约有100人, 占总员工数的0.21%;本科学历员工约有2000人, 占总员工数的4.46%;大专学历员工有5000人, 占总员工数13.61%;高中及以下学历员工为20000多人, 占总员工数81.72%。总体上代表天津连锁企业学历构成。

从天津市现有的连锁企业现状来看, 存在着不同的岗位和层次的人才需求, 这些连锁企业的岗位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中高层管理人员需求绝对量较高, 但是要求也很高, 现有的毕业生在短期内很难达到, 现成的人才又很难挖到, 由于企业快速扩张的需要, 普遍认为如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和发展速度要更快一点, 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或其他途径的人员更快得到提拔和重用。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是现在最难直接得到的人员, 所以企业更关心可能的后备人选的提拔, 也就很注重基层人员的高素质和高能力。

通过对物美、人人乐、苏宁、津乐园等企业的走访, 发现企业对高职高专连锁专业的毕业生的定位为基层管理人员。也就是毕业生基本上是从基层岗位做起, 逐步提升为基层甚至是中层的管理人员, 但也有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毕业后甚至是在顶岗实习中就被直接提拔为管理人员。

通过调研发现, 我市连锁企业对本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人才需求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区域管理人员、门店管理人员和总部管理人员。区域管理人员的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地区督导、区域营运主管、区域人力资源主管、区域开拓人员;门店管理人员的人才需求主要有:柜组长、门店部门主管、店长助理、店长;总部管理人员主要缺乏营运部门主管、品类主管、采购主管、网店开拓主管、以及特许经营部主管等岗位人才。

3 岗位能力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 连锁企业对现有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结构、质量的要求各不相同, 要求较高的, 可能即便是连锁专业的学生也很难企及, 要求低的岗位, 似乎不是连锁经营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胜任。但总体说来, 基本上包括学历层次、基本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核心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学历方面, 连锁经营企业的中高层职位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 在天津市连锁企业高端人才相对缺乏的现实状况下, 多数企业变得更加务实, 除了个别知名的大企业的高端职位外, 企业的基层岗位, 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岗位们都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基本素质上,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基本素质表示认可, 但认为需要提高一些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由于是对连锁经营的专业进行的调查, 因此, 企业认为既然是专门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 则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核心职业技能这三个方面, 应该也确实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求的更多, 期望也更高, 多数企业希望在就业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 就应该对其将要从事的行业有特别的准备, 比如零售业会希望学生在商品管理和门店运营方面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综合分析所调研各连锁企业中对各种岗位的综合素质, 应该具备包括知识结构特征、综合能力特征和性格特征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如图1所示:

4 调研结论

根据专业调查结果, 我们认为,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是, 在连锁经营性的企业中, 服务管理岗位一线中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一门以上的连锁行业中的操作技能, 在连锁经营性服务工作中, 能够从事多岗位、复杂性、关键性的劳动, 能够有效带动、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工作中的任务, 将最新的理论知识、最新的方案设计、最新的技能要求转变成最终最佳的服务管理和效益复合型技能人才。本专业最终的岗位目标为能够胜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在第一线的门店店长、部门经理以及部门主管等人才。也就是说, 是按照连锁经营企业中的基层管理人员要求作为培养的主要方向。

上一篇:法语区下一篇:经阴道和腹部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