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2024-08-06

IT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共4篇)

IT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篇1

IT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经验仍是入行最大门槛

2005-12-22 作者:汪孙群 转载自:新闻晨报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进入论坛

12月18日,上海达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外企IT培训中心举行了“高级IT人才供需见面会”,近百名达内培训学员与Sybase赛贝斯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浪潮集团等多家知名软件企业进行了交流。笔者发现,虽然IT业人才缺口巨大,但并没有降低选才标准,经验仍然

是入行的最大门槛。

宏观篇 IT业回暖人才缺口巨大

一直以来,IT业属于各大行业中的招聘大户,加上近两年IT业整个行业开始复苏,更加使IT业显露出对人才的“饥渴”。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IT业人才至少缺少42.5万人,按照目前IT业人才的培养速度,今后每年至少仍然还有20万人左右的缺口。在此次供需见面会上,Sybase赛贝斯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陈庆华表示,目前赛贝斯在中国的员工是200多人,今后这个数字将达

到600多人。上海移通网络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同时也表示,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招聘员工的数量也在不断地扩张。随着IT业对人才需求的持续旺盛,IT业人才的薪资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历届达内学员薪资情况显示,学员平均年薪大概在5万元左

右,其中也不乏年薪10万元的学员。

现场篇 经验成为最大障碍

-经验成为门槛

“你在学习期间参加过什么项目?”、“你以前有没有在其他公司实习过?”、“你以前有接触过这个岗位吗?”在供需见面会上,大

多数招聘单位询问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一位应聘者向笔者抱怨:“为什么几乎每个岗位都需要工作经验?即使没注明经验的,我的机会也比其他有经验的人少。”经验成为应聘者不可逾越的一条鸿沟。一位招聘负责人表示,“我们更喜欢有大量实践经验的应聘者,马上可以参与公司内的大型项目。”一边是人才缺口巨大,另一边是广大的IT学子求职的困惑。据分析,这是由于IT专业毕业生缺少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造成的,而这恰

恰就是IT业最基本的条件。

那么,IT专业毕业生如何迈过“经验”这道槛呢?选择高端IT技能培训可能是较好的方式。这样的技术培训一般花费时间短,接受的知

识系统,能够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承担起某一职位的工作任务,真正增加求职砝码。

-非技术因素成考虑关键

另外,除了经验之外,在此次供需见面会现场,多家IT企业并不关注应聘者在简历上的技术成就,而是关注于技术以外的“软性条件”。

上海移通网络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只要有强劲的学习能力,技术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来弥补。

IT企业开始侧重人才的非技术因素,而把技术标准放在了次要位置。陈庆华透露了目前IT业注重的六大非技术因素,包括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行业背景。学习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大学里的成绩只能代表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还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最大保障;沟通能力:包括了个人交际、表达意见、演讲等各方面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如果缺乏团队的合作能力,就得不到企业的承认,不容易在企业中“生存”;组织领导能力:任何人在任何环

境之中都需要组织领导的能力;行业背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所从事行业的背景是IT从业人员必备的素养。

-三大岗位最紧缺

据了解,IT企业需求岗位依次为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IT服务、多领域经营、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研发工程师、产品工程师等技术岗位为主。上海达内首席执行官、资深培训专家赵敏介绍,Web应用、软件测试、软件开发三大岗位最为紧缺。他特别强调,在未来的2-3年内,JAVE工程师的缺口将非常大。据笔者观察,这些岗位要求的工作经验最起码需要在2年或者2年

以上。

培训篇 迈过经验这道槛

目前,随着IT业整体回暖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使很多人投入到了IT认证培训的队伍当中,参加一些所谓的“考证速成班”,通过死记硬背的突击方法获取一张根本无实践能力的证书,出现了在步入正式岗位后茫然和无助的现象。赵敏认为,IT业培训机构要熟悉国内外IT技术,及时跟进技术的发展,面向IT技术和人才市场状况进行培训。IT企业最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人才,IT培训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与企业接轨解决学生的理论多于实践问题,缓解就业带来的压力。赵敏表示,在使学生掌握“工具”的基础上,要给其使用“工具”的机会。以达内为例,每年都会从其他企业拿来3个以上大型项目让学生实践,从而完成两万行代码的真实编程,在真实项

目中让学生把理论应运到实践中。

另外,赵敏表示,只有热爱IT行业、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人员,才适合参加培训,从事IT工作。

IT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篇2

我们的观点

2010年9月IT市场景气指数为1092.50,环比上升39.35点,同比上升75.09点。价格指数为90.37点,环比下降0.35点,同比上升2.10点。

9 月消费数码景气指数的大幅上扬,是拉动中关村电子市场总景气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受开学购机潮和中秋小长假的刺激,无论是电脑整机、消费数码、电脑配件,还是办公外设市场,9月景气指数均呈现上扬的态势。

市场景气状况监测

9月各类电子产品市场表现

电脑整机市场:新品如雨后春笋, 价格景气齐上扬

9 月电脑整机市场价格指数为95.95点,环比上涨0.26点,涨幅为0.27%,同比上涨6.37点,涨幅为7.11%。市场景气指数为1357.79点,环比上涨2.78%,同比上涨26.11%。

进入9月,整机市场在开学购机潮和中秋小长假的刺激下,客流量出现了明显回暖,而受笔记本升级换代新品大量上市的影响,价格指数逆市上扬。

消费数码市场:价格创新低,景气攀新高

9 月消费数码价格指数为77.12点,环比下降0.46%,同比下降5.99%。市场景气指数为1030.98点,环比上涨9.28%,同比上涨6.40%。

受双节消费需求拉动,本月消费数码市场出现了销售高峰,景气指数大幅上扬。本月消费数码价格指数继续小幅下跌。中关村电子指数分析师分析认为,主要是由数码相机类引起,其中索尼、富士以及奥林巴斯品牌数码相机的影响较大。

电脑配件市场:内存显卡CPU齐降价,市场景气小幅攀升

9 月电脑配件价格指数为89.39点,环比下跌1.25点,同比上涨1.01%。景气指数为1046.60点,环比上1.69%,同比上涨3.44%。

9 月电脑配件价格指数下降,景气指数小幅回升。中关村电子指数分析师分析认为主要是由显卡引起的。而随着电脑配件价格的一路走低,加上开学购机潮和中秋小长假的刺激,本月电脑配件市场景气有所回升。

办公外设市场:喜迎销售旺季,景气逐步回暖

9 月办公外设市场价格指数为95.20点,环比下降0.14%,同比上涨2.34%。市场景气指数为876.17点,环比上涨9.92%,同比下降13.25%。

政务大厅IT需求旺盛 篇3

“服务大厅改变了政府机关的形象,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台式机方案总监王成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服务大厅的系统宕机或者不能正常工作,必然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举例说,有一次在驾照换牌考试中,一个小时之内,系统死机三次,考官不得不宣布考试时间无限期延长。

根据一项针对政府服务大厅的研究认为,目前为之服务的IT解决方案需要做一些改变。比如:服务大厅缺乏信息查询设备或者设备功能不全面;等候区提醒服务不到位,容易插队或者错过排队;电脑设备不稳定,容易影响办事效率;IT设备来自多个供应商,维修服务费时费力等。

为此,惠普公司推出“无忧政务”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弥补上述不足。

“前不久,我们在安徽邮政储蓄赢得一单,为新开业的网店提供一揽子的设备。”王成伟介绍说,这一揽子的设备包括公告显示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大厅取号系统等,可迅速建立一个成型的服务大厅。

按照惠普的看法,一个成熟的服务大厅应包括从大厅取号区、信息查询区、公告显示区到审批服务区、后台管理区和IT管理区等六个业务环境。每一个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并符合低耗、绿色环保的理念。

王成伟介绍说,针对电子政务的特性,惠普特意在产品中增加了新的功能。比如有一款商务笔记本,无需启动操作系统即可访问互联网,在短时间内可打开电子邮件,完成行政审批等。

惠普希望,该解决方案不是代替原来服务大厅的设备和解决方案,而是相互补充,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的系统,保护政府投资。同时,惠普希望能够在三、四级城市取得更大市场。

“从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看,一、二级城市的建设仍然很重要,但增长最快的将会是三、四级城市。”王成伟说,在未来,三、四级城市是电子政务的建设重点区,赢得了该区域就赢得了电子政务的未来。

IT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篇4

物联网作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据GSMA预测, 到2020年全球互联设备将会达到270亿部, 其中100亿为移动连接设备。物联网设备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 各种类型的物联网产品层出不穷。

物联网标准“纸上谈兵”

任何一款直接面向用户的物联网产品都需要打通“设备—网络—平台—应用”的全栈协议, 这无疑增加了物联网产品的开发成本。另外碎片化物联网产品之间的互通问题也一直制约着物联网用户需求的释放, 成为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据Mc Kinsey&Company预测:到2025年, 全球物联网将带来约6.7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而不同应用间的互通将额外带来4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互通对于物联网市场的重要性。面对这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问题, 标准化成为了希望所在。

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可以帮助开发者使用标准的技术方案或者根据标准方案开发好的模块, 而无需花费时间和人力自行开展方案的研究和模块的开发, 无疑可以节约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 加速物联网产品推广。同时标准化也有助于在不同厂商开发的物联网产品之间实现互通, 一种方式是可以在产品中植入标准化互通协议, 从而实现与其他支持该标准产品的互通;另一种方式是按照某一主流标准技术方案开发产品, 其他开发者参照该主流标准技术开发能够与其互通的产品。

然而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众多厂商的迫切进入, 使得物联网技术标准化进度远落后于产品诞生速度。本该指导物联网产品开发的物联网标准, 却在产品诞生后才姗姗来迟。同时标准背后的巨大利益, 也诱发众多阵营参与角逐, 形成了物联网标准的“碎片化”现状。一边是层出不穷的产品, 另一边是纸面上相互角逐的众多物联网标准, 未来能否统一标准并付诸实践成为大多数人心中的疑问。

需求驱动市场, 市场选择标准。满足物联网需求的成熟标准方案应具有成本和互通方面的优势, 是值得市场选择的。是否满足物联网需求、是否低成本以及是否成熟, 成为市场对众多物联网标准遴选的准则。

标准“统一”将成趋势

在平台产品方面, 比如M2M云产品方面, 考虑到产品软件化的特点并结合开发者的背景 (往往过去从事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开发, 具有丰富的后台功能开发经验, 而在物联网设备通信管理协议方面经验相对不足) , 产品整体采用平台功能标准不大现实, 可在设备管理部分采用成熟的设备端通信管理相关标准 (比如LWM2M、MQTT) , 这样更容易被开发者所接受。

在终端方面, 由于标准化网络深入人心, 物联网相关网络标准 (比如Wi-Fi、Zigbee、NB-Io T、Lo Ra等) 自然会被采用;而云平台接入协议在终端侧被规范的需求不大, 但终端侧仍可能会加入对标准设备接入管理协议库的支持。

在互通方面, 由于需要基于规范化的协议, 因此未来物联网产品的互通有很大可能是基于标准的。目前有垂直领域内的互通标准 (例如家居领域的U+、All Seen、OCF) 和不同领域间的业务层互通标准 (比如one M2M) 。由于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成熟的互通模式, 因此很难说未来物联网产品互通是什么形式的。但是垂直领域内标准互通外加不同领域间标准互通很有可能成为互通的趋势。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国家定向培养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下一篇: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