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2024-07-18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通用8篇)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篇1

医学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护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但是世界经济比较萧条的环球下,全国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乐观,而中医专业毕业生较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在长沙、株洲、常德、邵阳、广州等中医院中开展了一次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并进行分析。

一、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另外,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

目前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许多同学的就业观念比较狭窄,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缺乏创业创新的精神准备。很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多少有一点优越感。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反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追求舒适、追求名气的心态 ,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通过我们这次调查发现:在全校医学专业抽样调查的800名毕业生中,91%的毕业生倾向于在省、市级单位就业,9%的毕业生愿意在县级单位就业,而乡级以下单位则无一人考虑;72.6%的毕业生倾向于在三级(三甲,三乙)医院就业,27.4%的毕业生愿意在二级(二甲,二乙)医院就业,而一级医院则无人问津;8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刚毕业月薪就应该在1000元以上,甚至2000元以上。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接纳毕业生时考虑的问题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因此,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三)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

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多。2.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各级医疗单位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大量吸收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的困难,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升。3.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少;经济不发达地

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二、调查的体会和建议

(一)学校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

1、在以往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增加一部分就业指导内容,帮助同学们及早树立目标,明确职业理想。教育他们,个人的职业理想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构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2、入学以后至实习以前,针对每位同学不同的个性和学习情况,不断教育同学们做就业准备、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实力,认真学习文化课程、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多方面兴趣、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针对大部分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该为各自今后的目标着手实施,因此,在进入实习点之前应该规定一段时间,集中指导同学们学会自我推销。这一点,我院近几年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等,今后还应严格考勤、丰富形式,增强效果。这一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提供对毕业生参军、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方面的政策咨询;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全面、合理地收集、处理、利用就业信息;模拟就业现场,训练求知技巧,如求职材料的书写,面试、签约的要领、技巧及应注意事项、如何推销自己等。

4、实习结束还有半年在校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做不同指导:针对去向仍不明确的同学们,指导他们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精心组织好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求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尽快适应社会,成功的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由学生到职工、由本科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因此,我们还应该针对已经明确去向的同学提供相关指导,这样做也有助于接收单位满意我院毕业生,提高蚌医声誉。

(二)学生应努力完善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

1、文化知识

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求职无论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都少不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这里的知识更新是在基础知识上的更新。今天医学生的就业、择业已不可能“从一而终”,职业岗位随时会发生变化,要工作,就必须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在校期间要扩大知识面,把基础知识的面扩得越宽越好。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毕竟是高等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从事医学专业很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应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医学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之所在,而专博相济,以博促精已成为当前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要求。美国曾对

1311 位科学家作了 5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有成就的很少是仅通一门的专才,而是以通才取胜,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多是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通才。我们的大学生要为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其它证书而不断努力学习。

三是有一定的其它知识技能。除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掌握一技之长,如音乐、体育、书法、绘画、驾驶、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大学生求职更易成功。

2、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适应社会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的面对挑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

二是人际交往能力。据统计,人们除了 8 小时的睡眠以外,在其余的 16 小时中,约有 70%的时间都在进行交往、沟通信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大胆参与,抓住机遇,积极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二要心理相容。在与人交往中,要有宽阔胸怀,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做有远大理想、开朗、豁达、谦让的人。在大学期间善于交往的同学在求职中往往也显得更为自信和成熟。三要诚实守信。没有人愿意与不诚信的人成为好朋友,只有讲诚信才能与人交往。四是平等互利。作为一种能力品质,我们强调的是人格平等。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那种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会得到人们的赞同和敬佩。

三是组织管理能力。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可能每个人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却都有可能应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新要求。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中的党员和学生干部总是用人单位的优先考虑对象,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看重他们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是动手能力。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而言,无论你今后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基层第一线,动手能力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到你的能量的发挥程度。因此,要特别重视实习,在临床实习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五是创新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该主动参加我院各个教研室的科研兴趣小组,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向专家教师们学习,培养想像力、创造性思维学会全方位、多层次的思维方式。

六是竞争能力。大学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就业群体。竞争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力的展示。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外语能力(四级或六级)、计算机能力(国家二级或三级、四级)等等,都会引起用人单位的特殊兴趣。

七是表达能力。它有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两方面。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要敢于说话,大学生要敢想敢干敢说。其次要有话可说,大学生要多读书多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掌握更多的信息,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这样才能有话可谈。总不能一辈子只谈专业,不谈其它。再次还要善于谈话。大学生除要学习心理学、辨证法及语法修辞外,还要学习一些说话、论辩的技巧。

尽管当前医学专业毕业生总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只要我们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找准定位,每一位毕业生还是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篇2

医学是与国际高度接轨的行业, 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在其从事与医学相关的职业中会经常使用英语获取各种信息, 如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翻译专业资料, 甚至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如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进修学习等。但是,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不少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 而对于医学英语教学则明显地表现无助与无奈。在这种背景之下, 为了尽快地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基础语言培养向实用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转移, 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并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将采用束定芳对需求的分类法, 并参照陈冰冰[2]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 将医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划分为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和社会需求分析两个子模型组成。社会需求模型着重目前情景分析, 个人需求模型着重目标情景分析。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由“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及“学习环境需求”三个维度组成。鉴于篇幅有限, 本文重点讨论个人需求分析。

根据上述学生个人需求三个维度,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按内容分为以下六个板块:个人情况及能力分析、对医学英语的总体态度和认知、对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看法、对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意见、对医学英语任课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见。受试者为广西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护理等四个医学专业大二本科生。我们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返回率为85.7%。300名受试者中, 226人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占75.3%。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个人情况及能力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 经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大学英语学习, 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方面收获不大, 51.3%受试者认为自己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没有什么提高。造成这种情况可能与学校多年来将学生通过四、六级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忽视学生在ESP方面的需求有关。在回答在哪一方面需要提高的多选题时, 71.3%认为需要在临床实用英语 (医务日常英语) 方面提高, 49.7%认为应该在临床专业英语 (医学英语阅读和翻译) 方面要提高, 49%认为要在大学英语方面有所提高。在谈及毕业就业意向时, 73.3%希望毕业后在医疗机构工作, 并且有90.7%的人认为在从事本专业工作时, 英语水平应该达到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 包括能借助词典看懂本专业相关文章, 有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以及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等, 19%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即可, 而3.7%认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基本用不着英语。在回答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后, 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否能满足今后学习和工作需求时, 81%认为不能满足需要, 19%认为能够满足需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两个阶段主要是强调专业英语, 即专门用途英语, 对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医学英语。一般认为, 通过了四级考试即认为是满足了一般要求, 但这种在大学英语方面的一般要求对医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既然大部分学生喜欢英语, 都意识到仅仅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语言能力方面提高不大, 通过大学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不能满足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需要在医学英语方面有所提高, 而不仅仅是大学英语方面的提高, 医学院校就应该通过开设医学英语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 对医学英语的总体态度和认知

统计表明, 71.7%的受试者没有缺乏医学英语基础, 19%报告选修过一个学期的基础医学词汇课程。作为医学生, 74.7%认为有必要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 只有17%认为没有必要, 8.3%报告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对于开展医学英语教学的意见, 94.7%的人报告说有进行医学英语教学, 虽然少, 但有必要, 希望要合理安排课时, 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教学水平。在对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关系的看法时, 24.7%认为大学英语是医学英语的基础, 22.3%认为除了词汇方面差别较大之外, 两者是相通的;40.3%认为由于医学英语专业性强, 需要有医学知识为基础, 但也有8.3的人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85%的受试者认为医学英语教学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但也有15%的人不太同意或不同意这种看法。总而言之, 多数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是持肯定的态度的。

目前, 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 整个外语教学始终围着考试转。受指挥棒理念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偏离自身的宗旨, 而成为达到四、六级考试目的的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沦落成了一种应试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为缺少特色, 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需求关系不大, 学非所用而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少的学生寄希望校外辅导班或自学的方式来弥补专业英语方面的不足。但商业性质的辅导班和自学毕竟缺乏系统性, 学生学到的往往是零散的知识, 无法达到正规课堂课程所能提供的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要求。调查中反映的对医学英语较高的认同感表明在医学生中开设医学英语课程, 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有良好的基础, 会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配合的。

(三) 对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看法

调查数据表明, 大部分学生认为医学英语应该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 而不是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究其原因, 可能与选修课开设的随意性、连续性不强, 教学管理缺乏理性和程序化, 以及教材的选择、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等缺乏完整性, 对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到课率等都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等因素有关。在医学英语课程安排时段方面, 意见不一, 但可以看出, 多数人希望安排在大一至大三之间, 而不是在大四期间, 这种情况也许和医学课程安排有关。医学专业课程基本安排在大三和大四期间, 这段时间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负担最重的时候, 不宜再安排专业之外的课程。因此, 综合考虑之后, 我们医学英语课程宜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之间, 而且以小班教学为主。大一期间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学, 确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因为, 只有通过四、六级考试后, 学生才会专心于医学英语学习。对于大一期间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可以进行分类教学, 既需要继续学习大学英语的, 维持现状, 不需要的可以跟随其他同学, 学习医学英语。

(四) 对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意见

目前, 全国没有医学英语的教学大纲, 缺乏适合在全国推广使用的一套完整、高水平的医学英语教材。很多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用书各行其是, 从内容到形式都无法吸引学生。所使用教材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传统的文章形式, 插入语法解释和词汇表, 忽略了医学语言的特点, 即以术语为主体的特点, 只强调在阅读中掌握词汇。

调查数据表明, 作为ESP的医学英语教学, 学生给予很高的期望值, 并且希望和大学英语等EGP教学一样, 重视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培养, 才能造就出医学复合型人才。在医学英语学习重点, 学生希望通过医学术语学习, 促进医学英语的五种技能的发展。在医学教学内容方面, 学生普遍要求涉及实用内容, 包括摘要、综述、研究论文、病史、药品说明等文书写作, 医学专业阅读及文献选读, 通过对人体各系统及其病例讨论、英语查房、问诊等活动, 提高医学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关于医学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方面, 63.7%认为教材应该是中英文双语的, 36.6%认为应该是全英文的。据此, 医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应具有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语言素材必须具有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医学英语教材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 必须结合语言使用的目标情景, 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裁, 如原版教材、论文、综述、摘要、专利说明书、药品和仪器使用说明等。[3]

(五) 对医学英语任课教师的要求

统计表明, 大部分学生希望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由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和英语教师配合共同承担。医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 授课语言应该是中英文结合的。

目前, 我国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有调查表明,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为1:25。[4]由于历史及专业背景原因, 一般来说, 医学专业教师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 英语教师又不懂医学知识。因此, 对于医学英语教学, 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两者均感力不从心。如何解决师资瓶颈问题, 学者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刘利梅[5]等认为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是一条可行之路。而刘利梅等[6]认为将医学生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较大。李红[7]提出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医学英语教师短缺问题。笔者认为, 为了培养专职、稳定的医学英语教师队伍, 医学英语师资教育培养的对象应该主要面向本科英语教育毕业生或高校在职英语教师, 在他们已有较好的语言基础上进行医学英语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这样的毕业生兼具教授语言与专业的能力,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选择教师的矛盾和提升医学英语教师的素质, 专职医学英语教师的队伍才有望逐渐建立与形成。[8]

(六) 对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见

分析表明, 81.3%受试者认为医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该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91.6%认为课堂教学以病例分析, 医患角色扮演等活动为主, 同时, 适当运用传统的讲座式方法。实际上,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深入人心, 但在医学英语教学方面, 多数学校还是以阅读课为主, 而且形式也雷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水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做是学习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忽视教师作用, 而由学生完全自主的极端教学。多媒体网络医学英语教学, 虽然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毕竟, 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只能辅助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 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但如何定位和构建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如何从一个单一职责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一个集学习设计者、开发者、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作者、监控者和评估者等多元角色于一身的教育者, 是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的问题。[9]

三、结束语

本文根据需求分析理论, 对学生个人对医学英语教学需求分为三个维度和六个模块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同学肯定医学英语对于他们从事专业学习或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或必要性, 认为通过大学两年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难以满足其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因而需要在医学英语方面有所提高。他们希望学校重视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培养。在医学教学内容方面, 学生普遍要求涉及实用内容, 包括摘要、综述、研究论文、病史、药品说明等文书写作, 医学专业阅读及文献选读, 通过对人体各系统及其病例讨论、英语查房、问诊等活动, 提高医学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医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 授课语言应该是中英文结合的, 使用的教材应该是中英双语教材, 以利于学生自学。为了确保大部分同学能集中精力学习, 医学英语宜在大部分同学通过四级考试之后设置, 即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之间。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9.

[2]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 2010 (2) :120-123.

[3]李徽, 王艳萍.ESP视角下大学医学英语课程设置探寻[J].大家, 2012 (16) :134-135.

[4]张燕, 吴新炜, 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8) :29-30.

[5]刘利梅, 赵贵旺, 李蕾, 阎伟静, 谢会.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2) :100-102.

[6]刘利梅, 赵贵旺, 阎伟静.医学生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才智, 2009 (10) :248-249.

[7]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 2001 (1) :40-43.

[8]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 2005 (3) :75-78.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篇3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9-0033-02

近十年来广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2557.3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2163.97亿元,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4万亿元大关,五年内连跨两个台阶,连续22年在全国居第一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医疗及相关企业数量的迅猛增长。据统计(表1),截止至2013年,广东省内共有医院1222家,其中三级医院120家。与四年前的2009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为16.8%和46.3%。区域性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势必推动广东省各级医疗机构对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内的各类医学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

一、研究目的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自2015年1月接到广东省教育厅《第二批中高职衔接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立项名单通知》后,便着手研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情况,项目组对广东省内医疗机构检验部门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为研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广东省东西南北中区域的惠州、潮州、揭阳、汕头、河源、梅州、湛江、深圳、东莞、广州、珠海、清远等地101家医疗机构,调查其检验部门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数量和学历机构的需求情况(表2)。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对广东省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三、研究结论

1.广东省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规模(数量)分析

根据文献调查数据(表3)可知,截止至2012年,广东省内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共有1185家,拥有医学检验技术人员11416人,平均每家医疗机构仅有不到10名医学检验人员。根据调查数据(表3)还可了解到,截止至2012年广东省各类医疗机构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共312879人。如按卫生部《综合医学编制原则试行草案》【(78)卫医字第1689号】规定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占卫生专业人员比例为4.6%来计算,广东省现需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约14392人,平均每家医疗机构应有医学检验人员12.1人,说明截止到2012年广东省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仍有近3000人的缺口,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有近3人的缺口。

如果根据广东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及卫生部《综合医学编制原则试行草案》【(78)卫医字第1689号】规定计算可得,至2015年广东省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预计应有21963人,扣除2012年至2014年期间的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人数后,可预测2015年广东省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仍有近5000人的缺口(表4、表5)。

2.企业人才需求学历层次分析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表6),各类医疗机构未来5年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比例中研究生学历占12.5%,本科学历占58.7%,大专(高职)学历占12.9%,中职学历占15.9%。说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大多需要较高学历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毕业生,但对中、高职层次的毕业生仍有较大需求。其中一、二级医院和私立医院对中职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有更大需求,分别占所有医疗机构对该层次技术人才需求的28.9%、17.9%、26.5%和31.6%、20.8%、29.4%。这可能是因为基层医院数量众多、基本医学检验业务量大、对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需求大的原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血站对中职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少,其中疾病预防中心对中职和高职学历人才需求比例分别为0.5%、3.6%,而血站对中职和高职学历人才需求比例分别为0.1%、0.9%。这可能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血站规模和数量较小,对检验人才需求较少,而本科卫生检验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已经基本满足其人才需求。

四、讨论与建议

(1)广东省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规模(数量)仍有较大缺口。建议增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招生规模,拓展医学检验技术中高职对口衔接“三二分段”招生模式。

(2)广东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大多需要较高学历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毕业生,但对中、高层次的毕业生仍有一定需求,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和私立医院。建议在今后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教学中要以一、二级医院的医学检验岗位需求为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卫生计生委.2012年广东省及各市民营医院机构、床位及人员情况[Z].2014-03-19.

[2]广东省卫生计生委.2012年广东省及各市公立医院机构、床位及人员情况[Z].2014-03-19.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篇4

【摘 要】本文浅谈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领域预防医学方面人才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预防医学;创新能力;实践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2-01

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疾病的治疗方式也日益变化,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不断的上升,公共卫生的领域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这巨大的挑战并不能难倒我们的科学发展,见招拆招,最大化的推进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要将传统的预防医学有利的方面与现在的医学相结合,转变以前已有的思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新型创造性的预防医学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型的预防医学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还要将实践融合起来,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要有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预防医学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相关的课程,有些科目也较早的开设,并且还开展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革新,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并且对预防医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给与足够的重视,也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理念落到实处。知识的制约性要得开放,要在教育思维上下工夫,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深蒂固的惯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所以。预防医学的教师施教能力和学生的创造行为学习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很关键的一步。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优化实践教育平台

我们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学模式的革新,这些一系列的转变才能为培养人才创造机会和方式,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医学的专业性强,知识性强。需要专业的医学人才。要给与一定的重视。实验室教学是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为培养预防医学的专业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能够了解预防医学实际工作过程,方法和技术,实验中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很好的结合。在实验室的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着创新的思维。并且让学生们总结实验的经验并且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的能动性,也怕恶扬了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特别关键和重要。为此,要创建大样本的社区人群健康基线研究基地来满足学生们来开展现场实践以及开设综合实验课的需求。为学生们实习教学开辟了一条道路,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一培养机制将促进预防医学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清工作的症结所在,要创新教学理念,开展一系列的措施,从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科学研究等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川北医学院人才引进实施办法 篇5

2016-11-30 10:07 信息来源:人事处

浏览人次:413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人才为先、引培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我校工作,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优化学科人才梯队结构为目的,充分发挥并调动各部门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广开渠道、按需引进、重视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原则

(一)按需引进,突出重点。以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为依据,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在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急需发展的新兴学科、确需扶植或补充的紧缺学科和重点科研所(室)等岗位引进优秀人才。

(二)严格程序、确保质量。严格评议程序和公招考试考核程序,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学术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考核与考察,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

(三)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完善“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的两级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胜任本职工作。

(二)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具有承担高级别、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能力,其研究方向为该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

四、引进高层人才的层次

根据学校人才工作的需要,引进人才分下列五个层次:

(一)第一层次:

1、两院院士或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才;

2、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3、“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4、“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5、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获奖者(排前三名);

6、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一等奖获得者(排名第一)。

(二)第二层次:

1、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4、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5、国家级教学名师。

(三)第三层次: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3、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4、省部级重点学科(或学科方向)带头人;

5、省级优秀专家、高等学校“攀登学者”;

6、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二级岗教授;

7、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8、具有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

(四)第四层次:

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和学科建设工作急需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

(五)第五层次:

年龄3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

(六)第六层次:

学校非教学科研岗位急需的其他专业人才(如财务、审计、基建等),需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小于10年以上。

五、引进人才的待遇

(一)第一层次

1、协商确定薪酬待遇及支付方式;

2、以引进的人才为核心,组建学术团队,选聘工作助手,并以团队形式配套科研启动经费;

3、根据工作需要提供科研启动基金;

4、根据国家政策配备工作用车;

5、给予安家补贴费200万元。

(二)第二层次

1、年薪30-50万元;

2、根据工作需要提供200-400万元科研启动基金;

3、给予安家补贴费100万元。

(三)第三层次

1、薪酬按国家政策和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执行;

2、根据工作需要提供100-150万元科研启动基金;

3、给予安家补贴费70万元。

(四)第四层次

1、薪酬按国家政策和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执行;

2、根据工作需要提供10-30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

3、给予安家补贴费30万元。

(五)第五层次

1、薪酬按国家政策和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执行;

2、根据工作需要提供10-20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

3、给予安家补贴费15-25万元。

(六)第六层次

薪酬按国家政策和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执行。

说明:

①以上待遇仅限人事关系、工资关系正式转入学校的全职引进人员。特殊专业及学科建设特殊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不受上述条件限制,相关待遇由学校直接研究决定。

②具有同等学历、学位、知名度的留学回国人员的引进,经资格认证和学历确认以及学校人才评价机构评审后,参照同类人员标准执行。

③引进人才若自带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按《川北医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配套。

④本规定涉及到的经费计算额度均指人民币。年薪为税前收入,其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安家补贴费为税后金额,到校后两年内分期拨付。

⑤科研启动基金超过50万元的根据学校财务预算按拨付,最长不超过3年。

⑥对年龄小于35周岁、学校学科建设急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学校可以给予更优惠的特殊政策。

⑦引进的一至五层次人才的配偶,若其职称在中级以上或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以上且符合调动政策的,学校可以协助办理工作调动;若其达不到此条件的,或因政策原因不能办理工作调动者,若其配偶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学校可以以编外聘用(如:人事代理)的方式解决其工作问题。本校在职教职工达到上述人才层次标准的,其配偶工作问题,也适用此款之规定。

六、引进人才必须承担的岗位职责

(一)第一层次

根据工作需要协商确定工作职责。

(二)第二层次

1、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和前沿理论;

2、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组织团队协作攻关,并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3、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策划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前沿课题,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4、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带领团队成员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

5、协议书中确定的其他工作职责。

(三)第三层次

1、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和前沿理论;

2、正确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带领团队成员在学科前沿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3、主动申报并承担国际合作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前沿课题,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

5、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6、协议书中确定的其他工作职责。

(四)第四层次

1、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和前沿理论;

2、对本学科领域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

3、在申报国家级课题、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4、注重学术梯队建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中起主要作用;

5、协议书中确定的其他工作职责。

(五)第五层次

1、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和前沿理论;

2、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情况;

3、在申报国家及省级课题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4、协议书中确定的其他工作职责。

(六)第六层次

具体岗位职责根据引进岗位的实际需要在聘用合同中予以明确。

七、引进的人员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简历和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2、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论著、论文原件和复印件,包括论文发表的杂志封面、排名目录及内容;

3、科研获奖情况,包括奖项名称、级别、、本人排名及获奖证书原件和复印件(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4、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证明;

5、承担社会兼职及获得各种荣誉的证明材料。

八、人才引进工作程序

1、各院(部、系、所)根据教学、科研、医疗及学科建设工作需要,申报人才引进计划。

2、人事处根据各院(部、系、所)的申报计划,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提出当年学校人才引进计划,上报学校常委会研究,然后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各院系应积极组织宣传、推荐工作;公开招聘分公招考试招聘和考核招聘两种形式。

3、按照考核招聘拟引进的人才,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其学术水平进行考核、评议并提出考评意见,然后提请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4、按照公招考试招聘拟引进的人才,按照公招考试招聘的程序进行。

5、学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合同管理,签订《川北医学院引进人才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按期进行考核。

九、其他

(一)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发布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二)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篇6

[摘要] 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道关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自1987年起,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总医院)与南京大学通过“军地”强强联合模式,实施创新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凝练“大师+团队”模式,打造师资队伍;牢记临床需要,确定科研方向;依托重大课题,培塑创新能力等改革。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与积极的成效。

[关键词] 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化之功,出于学校。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先进与落后的重要表征,更是能否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南京大学自1987年成立医学院开始,针对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凭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优势,依托军队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大型综合性医院——南京总医院,采用“军地”强强联合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一、传统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上,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教学中临床和实践环节薄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导致临床性和创新性不够足[¨。

2.培养规格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过窄,仅适应传统的“诊断一治疗”模式,不适应“人文一社科一生物医学”新模式一。

3.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和以“基础、临床、实习”分开教学阶段,有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的倾向,导致有的学生知识面窄,道德素质不高,临床能力不强[31。

二、改革与实践

1.创新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提出“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树立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观”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以“拓宽基础,强化应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方针,以“启发式、研讨式、病案式、个性化”为抓手,以“课题带教、集体攻关、临床磨练、压担培养”为方法。

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互动交往情境中的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以教师和学生为发展的共同主体,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凝练“大师+团队”模式,打造师资队伍。在教学医院中,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 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学研究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一视同仁”的“四个一视同仁”的教师业绩评价原则。健全教师激励措施,实行“优先选送进修深造、优先支持课题研究、优先推荐人才奖励项目、优先聘任科室领导和优先评定技术资格”的“五个优先政策”。形成了一支由黎介寿等2名院士领衔的博士生导师28名,硕士生导师129名,教授92人,副教授132人,45岁以下教师均有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学教学团队。

3.牢记临床需要,确定科研方向。临床医学生缺乏实际锻炼,是大医院中的普遍现象?

1。要求学生选题必须结合临床,以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生素质,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一是业之所需,即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比如做小肠移植、肝移植,假如从来不接触小肠、肝脏的病人,就去做小肠移植、肝移植的研究,这显然是不易成功的。二是兴之所至,即有自己业务的心得和兴趣。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时时想到病人,处处爱护

病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三是时之所至,即有必要的条件与机遇。机遇随时都有,能不能抓住,就看我们有没有准备。四是力之所能,即要有完成这一课题的能力。有什么样实验和技术条件,物质和人力条件,够不够。即3个M,就是人,钱,物。

4.依托重大课题,培塑创新能力。黎介寿院士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教学实践中,学科均让博士后工作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到这一重大课题的系列研究中,如“973计划《”小分子物质对移植物慢性失功的免疫调控机制及干预》、《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移植感染相关性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小肠移植手术新技术》,全军临床高新重大创新技术项目《肠移植技术》等。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前沿科研能力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也为前沿临床、科研工作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三、成效与硕果

1.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成果显着。经过近20年的努力,培养的博士后工作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肠移植、肠瘘、临床营养支持、危重病的救治等,形成了以临床重大技术课题为主体,其他课题为补充的科研格局。获国家“97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攀登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资金26项、军队重点课题8项、临床重大技术研究课题l9项、杰出中青年人才基金11项、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12项,连续保持同类学科之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45篇,其中有176篇被SCI收录,获得国家级成果奖2项,省部级(军队)级一等奖、二等奖16项。

2.教学质量突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拔尖人才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而欲造就“伟器”和“精英”,必须注重基础,注重教学与科研的共生与分享l2j。近5年,培养临床医学硕士469人、博士l17人、博士后35名,毕业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合格率为100%,全部分到高校或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绝大部分已成为从事教学、科研与医疗的“三栖”人才,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的群体特孤受到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青睐。据不全统}十,毕业生中1人被评为国家级名师,2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被评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尹路、伍晓汀、张佃良等毕业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华西医科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取得了杰出成绩、成为学科带头人。2008年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集体,李幼生、任建安、李维勤等已成为我国小肠移植、肠外瘘治疗、危重病人救治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潍坊市奎文区和潍城区2003年10月1日后登记结婚者和2008年以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婚者为调查对象,共抽取已婚者121人,未婚者106人,其中奎文区自2008年以后为免费婚检地区,潍城区为有偿婚检地区。

1.2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调查对象,一人一表,独立完成,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对婚检的认知程度、不参加婚检的原因以及对婚检的需要等内容,已婚检者的问卷还包括对婚检服务的满意度和反应性。采用自填或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婚检对象一般情况

2.1.1 性别情况:

已婚者中,男性64人,已参加婚检者37人;女性57人,已参加婚检者29人。未婚者中,男性51人,女性55人,其中准备参加婚检的男性30人,女性38人。

2.1.2 年龄状况:

已婚者中,年龄在20~25岁的共23人,占19%,25~30岁的共86人,占71%,30岁以上的共12人,占10%;未婚者中,年龄在20~25岁的共97人,占91.51%,25~30岁的共9人,占8.49%。婚检对象的职业构成、学历构成及月收入情况见表1。

2.2 婚检情况

在调查的227人中,已婚检者66人,其中奎文区56人,潍城区10人;未婚者中准备参加婚检的68人,其中奎文区58人,潍城区10人。

2.3 对婚检的认识

2.3.1 婚检的知晓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听说过婚检的人共194人,占85.0%。获取信息途径的前三项分别是亲戚朋友熟人(48.5%)、新闻媒体(37.9%)和婚姻登记机构(32.2%)。此外,还有些信息来自卫生部门(21.6%)、单位计生人员(16.7%)及其他途径知晓(3.1%)。对于现阶段婚检宣传工作认为做得好的占27.3%,一般的占45.8%,差的14.5%,不清楚的占12.4%;

2.3.2 婚检检查项目的了解情况:

在听说过婚检的调查对象中,对婚检检查项目不了解的有66人,占34.0%;大致了解,但不是很清楚的有124人,占63.9%;完全了解的仅有4人,占2.1%。知道婚检可以检查出疾病中性传播疾病的占63.4%,遗传性疾病占65.5%,其他传染性疾病占50.8%,不孕不育病占43.3%,精神病占37.6%。说明虽然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婚检,但对婚检项目与婚检能够检查出的疾病却不是非常清楚,对婚检可以检查出精神病、不孕不育等疾病,很多人并不了解。

2.3.3 对婚检作用的认识情况:

对于婚前检查,大部分人认为重要,而且大部分人认为婚检对预防传染性疾病、遗传病,保证男女双方健康和后代健康很重要,只有6.6%的人认为婚前检查不重要,具体见表2。

%

2.3.4 对疾病的知晓情况:

82.4%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的知晓情况较好,但仍有42.3%的被调查者不认为或不清楚梅毒能够传播给后代,有26.4%的被调查者中不认为或不清楚乙肝能传播给后代,具体情况见表3。我国是全球出生缺陷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实际发生的出生缺陷婴儿至少有80万至100万例,即每30秒至40秒钟就有一个新生缺陷儿降生[1]。同时,我国是个乙肝大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约有3 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并有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因此,加强适婚人群对疾病的知晓情况不容忽视。

%

2.3.5 对取消强制婚检的认识以及对婚检费用支付的态度:

认为取消强制婚检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占56.4%,不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占23.8%,不清楚的占19.8%。对于婚检实施方式,7.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强制并收费,42.7%认为应强制但不收费,37.9%认为应自愿且不收费,4.8%认为应自愿但收费,7.5%不清楚。而对于婚检费用支付的态度,76.7%的被调查者认为婚检不应该收费,23.3%应该收费。可以看出对于婚检费用,大部分的人表示“不应该收费”,目前实行的政府买单免费婚检措施是很受广大群众欢迎的。

2.4 对婚检的需求分析

调查人群对婚检需求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优生优育咨询、了解与影响婚育有关的疾病知识及遗传病知识,其中76.2%的婚检者选择对优生优育进行咨询,71.4%选择了解与影响婚育有关的疾病知识,68.8%选择了解遗传病知识,说明人们对孕育健康后代最关注,其次比较注重婚育质量,对婚育知识比较渴求,具体见表4。

3 讨论

婚检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第一道关口。实行婚检自愿,是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公民基本人权的具体体现。不再强制,并不等同于婚检不重要[2]。针对潍坊市市区居民对婚检的认知和需求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婚检工作力度,以期提高婚检率。

%

3.1 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全民婚检教育,增强其接受婚检自觉性

虽然大部分人听说过婚检,但相当一部分人对婚检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科学认识。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应通力合作,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向公众宣传婚检的意义和目的,使广大群众尤其是围婚期青年男女及其家人、朋友了解婚前保健咨询以及婚检的重要性,逐渐形成社会共识。潍坊市奎文区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区推行免费婚检。该区婚姻登记处通过口头宣传,发放“明白纸”,制作张贴宣传画报,设置免费咨询台等形式,积极宣传婚检的政策和意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婚检意识深入人心,收到良好效果。

3.2 丰富婚检项目,用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满足群众对婚检的不同需求

潍坊市现有的婚前医学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辅助检查(包括胸部透视、血常规、尿常规、梅毒筛查、肝功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女性阴道分泌物滴虫和霉菌检查)。主要检查的疾病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病、有关精神病、影响结婚和生育的重要脏器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等,而调查人群对婚检知识需求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优生优育咨询、了解与影响婚育有关的疾病知识、了解遗传病知识,这说明潍坊市现有的婚检项目没有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婚检机构可以在知情选择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的检查,婚检项目也可设推荐项目和自选项目,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优生检查项目,尤其在优生优育、影响婚育有关的疾病以及遗传病等几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检查,用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满足群众对婚检的不同需求。

3.3 加强质量管理,改进工作方式,促进婚检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婚检机构缺少桌椅、休息室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虽然有宣教片播放室,但是也不开放,这就大大给婚检者带来了不便。因此,为保证婚检质量,提高群众积极性,各婚检单位应高度重视婚检工作,努力营造舒适、整洁的婚检环境,不断完善便民措施,要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婚检医生进行业务培训,选拔医德医风好、专业水平高的医师担任婚前保健医师,丰富服务内涵,切实提高婚前保健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3],保证婚检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自愿婚检政策实施以来潍坊市市区居民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知与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婚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市奎文区和潍城区2003年10月1日后登记结婚者以及2008年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婚者共22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潍坊市婚检人群婚检知识知晓率达85.0%,但对婚检检查项目完全了解的仅占2.1%。婚检对象对婚检服务的需求多样化,较高的前三项为提供优生优育咨询、了解影响婚育有关疾病知识及了解遗传病知识。结论被调查者对婚检有一定了解,但认识不足,婚检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与工作方式,增强市民对婚检实质内容与意义的全面了解。

关键词:潍坊市,婚前医学检查,认知,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邱啸.取消强制婚检带来出生缺陷“回潮”[M/OL].2004-07-29.http://www.cb-h.com/2008/shshshow.asp?n_id=13765.

[2]周钰,房秀玲,方宝瑞.自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人群的现状和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3.

预防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篇8

【关键词】预防医学;创新能力;实践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2-01

1 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疾病的治疗方式也日益变化,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不断的上升,公共卫生的领域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这巨大的挑战并不能难倒我们的科学发展,见招拆招,最大化的推进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要将传统的预防医学有利的方面与现在的医学相结合,转变以前已有的思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新型创造性的预防医学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型的预防医学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还要将实践融合起来,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要有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预防医学的创新型人才的培養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相关的课程,有些科目也较早的开设,并且还开展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革新,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并且对预防医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给与足够的重视,也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理念落到实处。知识的制约性要得开放,要在教育思维上下工夫,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深蒂固的惯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所以。预防医学的教师施教能力和学生的创造行为学习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很关键的一步。

2 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优化实践教育平台

我们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学模式的革新,这些一系列的转变才能为培养人才创造机会和方式,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医学的专业性强,知识性强。需要专业的医学人才。要给与一定的重视。实验室教学是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为培养预防医学的专业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能够了解预防医学实际工作过程,方法和技术,实验中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很好的结合。在实验室的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着创新的思维。并且让学生们总结实验的经验并且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的能动性,也怕恶扬了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特别关键和重要。为此,要创建大样本的社区人群健康基线研究基地来满足学生们来开展现场实践以及开设综合实验课的需求。为学生们实习教学开辟了一条道路,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一培养机制将促进预防医学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清工作的症结所在,要创新教学理念,开展一系列的措施,从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科学研究等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3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上一篇:篮球赛闭幕式流程下一篇:请说普通话法的国旗下讲话四分钟